CN112838292A - 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38292A
CN112838292A CN202110021987.5A CN202110021987A CN112838292A CN 112838292 A CN112838292 A CN 112838292A CN 202110021987 A CN202110021987 A CN 202110021987A CN 112838292 A CN112838292 A CN 112838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dient
loop
power supply
thermal managemen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219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38292B (zh
Inventor
刘征宇
刘项
张政
黄威
王可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0219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382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38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8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382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82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供电装置,包括一框架,所述框架内设置有梯度增量直径管道;第一回路装置,所述第一回路装置通过一管路连接所述供电装置,用于流体介质和所述供电装置的热交换;第二回路装置,包括传感装置及第一控制装置,所述传感装置及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回路装置内,所述传感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二回路装置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回路装置,所述第二回路装置连接所述供电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回路装置。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能有效控制电池温度,均衡电池之间的温差,提高电池放电率。

Description

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锂电池由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现阶段锂电池对温度的敏感度较高,且温度过高会造成电池性能的下降和寿命的缩短等,温度过低亦会造成电池性能的下降和寿命的缩短。
目前电池组的结构均是规则均匀排布,在加入热管理系统后,电池组排布在不同位置的电池,存在较大的换热效率的差异,导致电池存在较大温差。电池间产生较大温差会影响电池组中电池性能的均衡性,导致电池组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及控制方法,实现电池模块中的温度均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供电装置,包括一框架,所述框架内设置有梯度增量直径管道;第一回路装置,所述第一回路装置通过一管路连接所述供电装置,用于流体介质和所述供电装置的热交换;第二回路装置,包括传感装置及第一控制装置,所述传感装置及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回路装置内,所述传感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二回路装置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回路装置,所述第二回路装置连接所述供电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回路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电池模块,包括一电池组件,其设置在所述框架内,且阵列分布在所述框架上;梯度比流速,通过所述供电装置流经所述第一回路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梯度增量直径管道嵌入排布在所述电池组件中,且相邻设置在所述电池组件四周,所述梯度增量直径管道还包括第一梯度直径管道、第二梯度直径管道及第三梯度直径管道,所述梯度增量直径管道与所述梯度比流速之间匹配后一一对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感装置至少包括:一传感模块,其阵列分布在所述电池模块的一侧,用于采集温度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路装置还包括第一阀组,其中所述第一阀组包括单向阀和单向阀组,所述单向阀组的数量等于所述梯度增量直径管道的组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组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所述控制阀组的数量等于所述梯度增量直径管道的组数,且用于控制流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感装置至少包括:一传感模块,其设置在所述电池模块的一侧,用于采集温度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感模块的数量等于所述梯度增量直径管道的数量,且等于所述梯度比流速的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至少包括:一控制模块,其连接所述传感装置,用于接收所述传感装置传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连接所述且控制所述第二回路装置的开启或者关闭。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的控制方法,至少包括步骤:所述供电模块提供一温度信号,所述第一回路装置接收信号;依据所述第一回路装置的接收信号,在满足不同预设条件后,所述第一回路装置控制所述供电模块的温度状态,均衡所述供电模块的温差;所述第二回路装置采集温度信号,依据梯度比控制所述第二回路装置,形成梯度比流速。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低温环境下先对电池包模块进行预热处理,提高电池温度;在高温环境下对电池模块进行预冷处理,降低电池模块的温度;在电池正常运行环境下,保持电池模块始终工作在适宜温度范围内,保障电池放电效率;在预热、预冷和散热的同时保障电池组件温度的均衡性,避免造成电池组件中电池性能的失衡。
采用本发明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能实现对电池组件温度的有效控制,保障电池组件的温度均衡性,通过电池模块、热交换回路和控制回路的协调配合,利用传感器先采集电池模块的温度信号,控制器接收温度信号并作出相应指令,控制热交换回路对电池模块作用;通过控制器分析电池模块的温度信号,分析电池模块当前所处的条件,根据预设条件下达命令,控制泵和流量控制阀组实现梯度比流速,配合电池模块中铝框架中梯度增量直径的管道,实现对电池模块的温度控制,保障电池模块的温度均衡性,最终实现电池高放电率和延长循环寿命。
本发明通过梯度增量直径管道和梯度比流速匹配,可以实现增大和减小部分电池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均衡电池组所有电池的换热效率,减小电池温差。实现电池热管理装置控制策略的合理有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提供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提供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提供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中的供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提供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中的供电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提供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中的梯度增量直径管道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提供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中的梯度增量直径管道与梯度比流速一一对应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提供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中的第一回路装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提供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中的第一阀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提供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中的第二回路装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提供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号
100供电装置 201第一箱体
101框架 202第一泵体
101a梯度增量直径管道 203第一阀组
101a″第二梯度增量直径管道 203a单向阀
101a″′第三梯度增量直径管道 203b单向阀组
101b电池模块 204控制阀组
101b′电池组件 300第二回路装置
200第一回路装置 301传感装置
302第一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为了实现能有效控制电池温度,均衡电池之间的温差,提高电池放电率。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供电装置100,第一回路装置200,第二回路装置300,其中供电装置100包括框架101,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电池模块101b,电池组件101b′,第一回路装置200包括第一箱体201,第一泵体202,第一阀组203,单向阀203a,单向阀组203b,控制阀组204,第二回路装置300包括传感装置301,第一控制装置302。
请参考图1及图7,供电装置100连接第一回路装置200,供电装置第一回路装置200连接通过管道连接第二回路装置300,供电装置100包括框架101,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电池组件101b,框架101内设有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电池组件101b,其设置在框架101内,且阵列分布在框架101上,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嵌入排布在电池组件101b中。第一回路装置200通过一管路连接供电装置100,第一箱体201连接供电装置100,第一泵体202一端连接第一箱体201,且连接第一控制装置302,第一阀组203接第一泵体202,单向阀203a连接第一泵体202,第一泵体20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阀组203,单向阀203a通过第一箱体201连接单向阀组203b,控制阀组204连接第一阀组203,且连接单向阀组203b,控制阀组204连接第一控制装置302,传感装置301设置在电池模块101b的一侧,第一控制装置302连接传感装置301,第一控制装置302设置在第二回路装置300内。
进一步地,第一阀组203,包括有且仅有一个单向阀203a及单向阀组203b,其连接所述第一泵体202,所述单向阀203a连接第一泵体202,第一泵体20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阀组203,单向阀203通过第一箱体201连接单向阀组203。单向阀组203的数量等于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的组数。第一阀组203的数量例如可以是三个或者四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量添加。控制阀组204连接单向阀组203b,且一一对应。其中,单向阀203a在本发明中的数量例如可以是三个或者四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量添加。控制阀组204的数量例如可以是三个或者四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量添加。
请参考2及图4,供电装置100设置有框架101,框架101的材料在本发明中例如可以是铝材质。框架101内设有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嵌入排布在电池组件101b中。框架101用于支撑供电装置100,供电装置100还包括电池模块101b,电池模块101b包括一电池组件101b′,电池组件101b′设置在框架101内,且阵列分布在框架101上。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及图4,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还包括第一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第二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及第三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第一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设置在阵列的电池组件101b′的间隙空间内,第二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设置在临近第一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的一侧,第三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设置在临近第二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的一侧,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用于匹配梯度比流速。第一梯度直径管道的直径范围在本发明中例如可以依据公式
Figure BDA0002888987570000051
得出,即
Figure BDA0002888987570000052
第一梯度直径管道101a′用于增大四个角落处电池的换热效率。第二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用于降低临近电池组件的换热效率,且增大远离附近电池组件的换热效率,作为其他位置处电池均衡换热效率的目标。第三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用于降低核心位置电池组件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在符合电池组件中单个电池之间间距相等条件下,第一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的直径大于第二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且大于第三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第二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大于第三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
进一步地,梯度比流速依据第一控制装置的运行形成,梯度比流速在本发明中例如是依据控制阀组的开度形成,进而形成第一梯度比流速、第二梯度比流速及第三梯度比流速,第一梯度比流速匹配第一梯度增量直径管道,第一梯度比流速用于增大电池换热效率,第二梯度比流速匹配第二梯度增量直径管道,第三梯度比流速匹配第三梯度增量直径管道,第三梯度比流速用于降低电池换热效率。
请参考图3,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梯度增量直径管道设有分组,梯度增量直径管道的设置分组是按照直径大小分组,同一直径为一组,梯度增量直径管道的组数在本实施例中分为三组。
需要说明的是,梯度增量直径管道在本发明中例如可以根据电池组件中的单个电池周围的最小管道数量设置分组,随着电池组件的温度变化进行梯度增量直径管道的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控制装置302中的控制阀组204连接梯度增量直径管道,梯度增量直径管道匹配梯度比流速,且一一对应。
请参考图2及图6,第一回路装置200通过一管路连接供电装置100,第一箱体201连接供电装置100,第一泵体202一端连接第一箱体201,且连接第一控制装置302,第一阀组203连接第一泵体202,单向阀203a通过第一箱体201连接第一泵体202,第一泵体20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阀组203,单向阀203a通过第一箱体201连接单向阀组203b,控制阀组204连接第一阀组203,且连接单向阀组203b,控制阀组204连接第一控制装置302,第一回路装置200用于流体介质和所述供电装置的热交换。控制阀组203在本发明中例如可以是流量控制阀组。第一回路装置在本发明中例如可以是热交换回路。
进一步地,第一泵体202的另一端连接控制阀组204。控制阀组204连接第一控制装置302,控制阀组204的数量等于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的组数,且用于控制流速。
请参考图2及图7,第二回路装置300包括传感装置301及第一控制装置302,传感装置301及第一控制装置302设置在第二回路装置内,传感装置302连接第一控制装置302,第二回路装置300通过导线连接第一回路装置200,第二回路装置300连接供电装置100,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回路装置200。传感装置302在本发明中例如可以是传感器。第一控制装置302在本发明中例如可以是控制器。第二回路装置在本发明中例如可以是控制回路。
请参考图1及图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组件,电池组组件设置在框架中,框架内设置了梯度增量直径的管道,梯度增量直径的管道通过管路与单向阀组连接。热交换回路包括液体介质箱、第一泵体、单向阀组和流量控制阀组,液体介质箱通过管路连接至单向阀的出口和第一泵体的进口,第一泵体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流量控制阀组,流量控制阀组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单向阀组,单向阀组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梯度增量直径的管道。控制回路包括控制器和传感器,电池模块的内外侧设置传感器;控制器接收传感器信号,并与第一泵体和流量控制阀连接,根据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对第一泵体和流量控制阀组进行控制。
请参考图1及图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的控制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一温度信号,由所述供电装置产生。
S2:采集所述供电装置产生的温度信号,所述第一回路装置接收温度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传感装置302采集电池组件产生的温度信号,第一控制装置接收信号。供电模块主要用于监测温度信号。
S3:在满足不同预设条件后,所述第一回路装置反馈控制所述供电模块的温度状态,均衡所述供电模块的温差;
需要说明的是,依据第一回路装置的接收信号,在满足不同预设条件后,所述第二回路装置通过第一回路装置控制供电模块的温度状态,均衡所述供电模块的温差。
进一步地,第一控制装置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后,第一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泵体打开,同时控制流量控制阀组全部打开,用于电池模块预热;若电池模块正常工作时,此时温度上升,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后,第一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泵体打开,同时按照梯度比控制流量控制阀组全部打开,用于电池模块散热;在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后,第一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泵体打开,流量控制阀全部打开,实现梯度比流速和梯度增量直径匹配,用于电池模块预冷;传感装置持续采集电池温度信号,在电池组件温度满足第四预设条件后,第一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泵体,且流量控制阀组关闭。
S4:所述第二回路装置发射温度信号,依据梯度比控制所述第一回路装置,形成梯度比流速。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回路装置中的传感装置采集温度信号,第一控制装置接收采集后的温度信号,第一回路装置控制电池模块,依据梯度比控制所述第二回路装置,形成梯度比流速。
请参考图1及图8,在本发明中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初始低温,设定阈值温度为20℃,需要预热情景之一,电池模块工作前,电池组件内外安装的传感器将电池模块产生的温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将收到的信号与预设阈值温度值对比,若低于预设阈值温度,则开启热交换回路,对电池模块进行预热。待温度适宜后,控制器控制电池组件工作。初始温度低,电池模块不工作,此时控制器打开第一泵体和流量控制阀组,控制器控制各个流量控制阀的开度和调节流量,以此形成梯度比流速,当电池模块的温度达到预设阈值时,控制器发送信号允许电池组件工作,避免了低温对电池组件性能的影响。
请参考图1及图8,在本发明中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初始适中温度,设定阈值温度为40℃,需要散热情景之一,电池模块温度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内,电池模块正常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提高电池模块的温度,传感器采集电池组件产生的温度信号,并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将收到的信号与预设阈值对比,若高于预设阈值温度,则开启热交换回路,对电池模块进行散热。当电池工作时温度升高时,控制器打开第一泵体和流量控制组,且允许电池组件继续工作,控制器控制各个流量控制阀的开度和调节流量,形成梯度比流速,避免了电池工作过程中温度过高造成电池组件性能的影响。
请参考图1及图8,在本发明中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初始较高温度,设定阈值温度值为40℃,需要预冷情景之一,电池模块工作前,电池组件内外安装的传感器将电池温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将收到的信号与预设阈值对比,若高于预设阈值温度,则开启热交换回路,对电池模块进行预冷。待温度适宜后,控制器控制电池组件工作。初始温度高,电池模块不工作,此时控制器打开第一泵体和流量控制阀组,控制器控制各个流量控制阀的开度和调节流量,形成梯度比流速,当电池模块的温度达到预设阈值时,控制器发送信号允许电池组工作,避免了高温对电池组性能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例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模块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例中不存在其它的模块。
此外,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盘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供电装置100,第一回路装置200,第二回路装置300,其中供电装置100包括框架101,梯度增量直径管道101a,电池模块101b,电池组件101b′,第一回路装置200包括第一箱体201,第一泵体202,第一阀组203,单向阀203a,单向阀组203b,控制阀组204,第二回路装置300包括传感装置301,第一控制装置302。电池模块101b包括电池组件,电池组组件设置在框架101中,框架101设置了梯度增量直径的管道101a,梯度增量直径的管道101a通过管路与单向阀组203b连接。热交换回路包括液体介质箱、第一泵体、单向阀组和流量控制阀组,液体介质箱通过管路连接至单向阀的出口和第一泵体的进口,第一泵体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流量控制阀组,流量控制阀组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单向阀组,单向阀组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梯度增量直径的管道。控制回路包括控制器和传感器,电池模块的内外侧设置传感器;控制器接收传感器信号,并与第一泵体和流量控制阀连接,根据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对第一泵体和流量控制阀组进行控制。本发明的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至少包括步骤:所述供电模块提供一温度信号,所述第一回路装置接收信号;依据所述第一回路装置的接收信号,在满足不同预设条件后,所述第一回路装置控制所述供电模块的温度状态,均衡所述供电模块的温差;所述第二回路装置采集温度信号,依据梯度比控制所述第二回路装置,形成梯度比流速。通过本发明,在电池模块运行前检测温度状况,温度过低和过高都需要先启动热交换回路,在温度达到阈值范围内电池模块才能开始工作,避免了电池在低温和高温环境下运行,提高了电池电能的利用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
供电装置,包括一框架,所述框架内设置有梯度增量直径管道;
第一回路装置,所述第一回路装置通过一管路连接所述供电装置,用于流体介质和所述供电装置的热交换;
第二回路装置,包括传感装置及第一控制装置,所述传感装置及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回路装置内,所述传感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二回路装置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回路装置,所述第二回路装置连接所述供电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回路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
电池模块,包括一电池组件,其设置在所述框架内,且阵列分布在所述框架上;
梯度比流速,通过所述供电装置流经所述第一回路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增量直径管道嵌入排布在所述电池组件中,且相邻设置在所述电池组件四周,所述梯度增量直径管道还包括第一梯度直径管道、第二梯度直径管道及第三梯度直径管道,所述梯度增量直径管道与所述梯度比流速之间匹配后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装置至少包括:
一传感模块,其阵列分布在所述电池模块的一侧,用于采集温度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模块的数量等于所述梯度增量直径管道的数量,且等于所述梯度比流速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路装置包括:
第一箱体,包括液体介质箱,其连接所述供电装置;
控制阀组,包括流量控制阀组,用于流体介质的流量控制;
其中,所述第一回路装置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且控制所述供电装置温度,以及均衡电池模块温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路装置还包括第一阀组,其中所述第一阀组包括单向阀和单向阀组,所述单向阀组的数量等于所述梯度增量直径管道的组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所述控制阀组的数量等于所述梯度增量直径管道的组数,且用于控制流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至少包括:
一控制模块,其连接所述传感装置,用于接收所述传感装置传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回路装置内,且控制所述第二回路装置的开启或者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步骤:
提供一温度信号,由所述供电装置产生;
采集所述供电装置产生的温度信号,所述第一回路装置接收温度信号;
在满足不同预设条件后,所述第一回路装置反馈控制所述供电模块的温度状态,均衡所述供电模块的温差;
所述第二回路装置发射温度信号,依据梯度比控制所述第一回路装置,形成梯度比流速。
CN202110021987.5A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8382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1987.5A CN112838292B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1987.5A CN112838292B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8292A true CN112838292A (zh) 2021-05-25
CN112838292B CN112838292B (zh) 2023-02-03

Family

ID=75928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21987.5A Active CN112838292B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38292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75989A2 (en) * 2000-04-04 2001-10-11 Moltech Power Systems, Inc. Extended life battery pack with active cooling
US20060115714A1 (en) * 2004-11-29 2006-06-01 Gun-Goo Lee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US20120028087A1 (en) * 2009-02-09 2012-02-02 Dow Kokam France Sas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heat in an electric battery
CN202585673U (zh) * 2012-02-20 2012-12-0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形动力电池模块的冷却结构
CN106067576A (zh) * 2015-04-23 2016-11-0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牵引电池总成
CN106374164A (zh) * 2016-11-14 2017-02-01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分区域空冷散热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
US20170200993A1 (en) * 2016-01-12 2017-07-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ttery pack for uniform cooling of modules and cooling method of battery pack
CN207587929U (zh) * 2017-12-07 2018-07-06 合肥恒宇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均匀的锂电池散热板
CN108539320A (zh) * 2018-03-22 2018-09-14 北京北交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装电池模组用微通道水冷换热器
CN207910028U (zh) * 2018-01-16 2018-09-25 云南靖创液态金属热控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8111526U (zh) * 2018-04-13 2018-11-16 成都联腾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系统
CN208127372U (zh) * 2018-03-06 2018-11-20 嘉兴泽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可控的智能动力电池水冷板
CN109599622A (zh) * 2017-09-30 2019-04-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和温度调节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75989A2 (en) * 2000-04-04 2001-10-11 Moltech Power Systems, Inc. Extended life battery pack with active cooling
US20060115714A1 (en) * 2004-11-29 2006-06-01 Gun-Goo Lee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US20120028087A1 (en) * 2009-02-09 2012-02-02 Dow Kokam France Sas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heat in an electric battery
CN202585673U (zh) * 2012-02-20 2012-12-0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形动力电池模块的冷却结构
CN106067576A (zh) * 2015-04-23 2016-11-0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牵引电池总成
US20170200993A1 (en) * 2016-01-12 2017-07-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ttery pack for uniform cooling of modules and cooling method of battery pack
CN106374164A (zh) * 2016-11-14 2017-02-01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分区域空冷散热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
CN109599622A (zh) * 2017-09-30 2019-04-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和温度调节系统
CN207587929U (zh) * 2017-12-07 2018-07-06 合肥恒宇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均匀的锂电池散热板
CN207910028U (zh) * 2018-01-16 2018-09-25 云南靖创液态金属热控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8127372U (zh) * 2018-03-06 2018-11-20 嘉兴泽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可控的智能动力电池水冷板
CN108539320A (zh) * 2018-03-22 2018-09-14 北京北交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装电池模组用微通道水冷换热器
CN208111526U (zh) * 2018-04-13 2018-11-16 成都联腾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8292B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62318B (zh) 基于双模糊控制的电池包冷却液流量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US11094977B2 (en)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with passive battery pack cooling
US10594006B2 (en) Battery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9769381B (zh) 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TW201703312A (zh) 具有熱管理功能的電池系統
CN108955081A (zh) 冷却系统
CN210120753U (zh) 散热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6632404A (zh) 一种浸没式储能冷却系统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CN213936276U (zh) 一种锌基单液流电池的电池组测试台
Qi et al. Thermal management of power battery based on flexible Swiss roll type liquid cooling micro-channel
CN112838292B (zh) 一种锂电池热管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3134898U (zh) 一种兆瓦级液流电池的换热系统
CN106025427A (zh) 电池包的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13131044A (zh) 一种浸没式液态调温固态电池储能系统
CN210689320U (zh) 储能系统
CN113739434A (zh) 一种太阳能多级相变蓄热供暖系统
CN111129538A (zh) 一种燃料电池堆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汽车及存储介质
CN109346801A (zh) 一种动力电池控温系统
CN214672761U (zh) 一种浸没式液态调温固态电池储能系统
CN109149013A (zh) 电动汽车用半导体控温的泵驱两相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73796A (zh) 一种自动控温的储能模组
TWM599477U (zh) 鋰電池智能內循環散熱裝置
CN208986138U (zh) 一种动力电池控温系统
CN210607533U (zh) 一种车辆电池组冷媒直冷散热与加热装置
CN114784402A (zh) 应用于液冷储能系统的环境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