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2984B - 超声波探针 - Google Patents

超声波探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22984B
CN112822984B CN201980066735.5A CN201980066735A CN112822984B CN 112822984 B CN112822984 B CN 112822984B CN 201980066735 A CN201980066735 A CN 201980066735A CN 112822984 B CN112822984 B CN 1128229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be
ultrasonic
ultrasonic probe
handle portion
transducer ar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67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22984A (zh
Inventor
野口慎介
小仓良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822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2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22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29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related to the probe
    • A61B8/4455Features of the external shape of the probe, e.g. ergonomic asp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2Details of probe positioning or probe attachment to the patient
    • A61B8/4272Details of probe positioning or probe attachment to the patient involving the acoustic interface between the transducer and the tissue
    • A61B8/4281Details of probe positioning or probe attachment to the patient involving the acoustic interface between the transducer and the tissue characterised by sound-transmitting media or devices for coupling the transducer to the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27Device being portable or laptop-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related to the probe
    • A61B8/4472Wireless pro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8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ultrasound transducer
    • A61B8/448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ultrasound transducer the transducer being a phased arra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56Details of data transmission or power supply

Abstract

超声波探针(11)具备:振子阵列,排列有多个振子;及壳体(12),容纳振子阵列,壳体(12)具有在所确定的方向上延伸的手柄部(13)和与手柄部(13)的在延伸方向上的一端部连结且容纳振子阵列的振子阵列容纳部(14),沿着延伸方向延伸的探针支撑面(13B)被限定于手柄部(13)的在延伸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侧的表面上,在使探针支撑面(13B)接触于平坦的载置面而放置在载置面上的情况下,位于比探针支撑面(13B)更靠近振子阵列容纳部(14)侧位置上的部分的壳体(12)的表面呈与载置面分开的姿势。

Description

超声波探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波探针,尤其涉及一种检查时在与受检体接触的前端部涂布用于调整声阻抗的超声波凝胶的超声波探针。
背景技术
以往,在医疗领域中,利用超声波图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已被实际使用。通常,这种超声波诊断装置具有内置振子阵列的超声波探针和连接于该超声波探针上的装置主体,从超声波探针向受检体发送超声波,用超声波探针来接收来自受检体的超声波回声,并通过用装置主体对该接收信号进行电处理而生成超声波图像。
当从超声波探针向受检体发送超声波时,若在与受检体接触的超声波探针的前端部与受检体之间产生间隙而存在空气层,则通过该空气层,在超声波探针的前端部与受检体之间声阻抗之差变大,导致超声波衰减及反射。因此,例如,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通过在与受检体接触的超声波探针的前端部涂布用于填埋与受检体之间的间隙的超声波凝胶,防止在超声波探针的前端部与受检体之间超声波衰减及反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750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用户在使用超声波探针对受检体进行检查的中途,根据检查状况,有时将超声波探针放置在受检体附近的桌子及床上等。在超声波探针的前端部涂布有超声波凝胶的状态下,若超声波探针放置在桌子及床上,则会导致超声波凝胶附着于桌子及床上等而污染桌子及床,或者导致附着于桌子及床上等而污染超声波凝胶本身。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现有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超声波凝胶附着于放置有超声波探针的载置面上的超声波探针。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超声波探针的特征在于,具备:振子阵列,排列有多个振子;及壳体,容纳振子阵列,壳体具有在所确定的方向上延伸的手柄部和与手柄部的在延伸方向上的一端部连结且容纳振子阵列的振子阵列容纳部,沿着延伸方向的延伸的探针支撑面被限定于手柄部的在延伸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侧的表面上,在使探针支撑面接触于平坦的载置面而放置在载置面上的情况下,位于比探针支撑面更靠近振子阵列容纳部侧位置上的部分的壳体的表面呈与载置面分开的姿势。
超声波探针的重心优选在手柄部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手柄部的另一端部侧。
此时,重心优选位于探针基准面与探针支撑面之间,所述探针基准面穿过振子阵列中的多个振子排列的中心,并且在多个振子的排列方向及手柄部的延伸方向上延伸。
此时,超声波探针优选具备内置于手柄部的另一端部中的电池。
并且,手柄部的另一端部优选具有相对于探针基准面非对称的外形。
此时,壳体优选具有探针操作面,所述探针操作面被限定于手柄部的另一端部的表面上,并且朝向与探针支撑面相反的方向,探针基准面位于探针支撑面与探针操作面之间,从探针基准面到探针支撑面的距离大于从探针基准面到探针操作面的距离。
此外,超声波探针能够具备配置于探针操作面上的操作开关及指示器。
并且,壳体具有突起,所述突起相对于探针基准面形成于与探针支撑面相同的一侧的表面上,并且形成于比探针支撑面更靠近振子阵列容纳部的位置,在使探针支撑面接触于载置面而放置在载置面上的情况下,突起的表面与载置面分开,在使突起接触于载置面而放置在载置面上的情况下,振子阵列容纳部的表面能够呈与载置面分开的姿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超声波探针具备:振子阵列,排列有多个振子;及壳体,容纳振子阵列,壳体具有在所确定的方向上延伸的手柄部和与手柄部的在延伸方向上的一端部连结且容纳振子阵列的振子阵列容纳部,沿着延伸方向的延伸的探针支撑面被限定于手柄部的在延伸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侧的表面上,在使探针支撑面接触于平坦的载置面而放置在载置面上的情况下,位于比探针支撑面更靠近振子阵列容纳部侧位置上的部分的壳体的表面呈与载置面分开的姿势,因此能够防止超声波凝胶附着于放置有超声波探针的载置面上。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超声波探针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超声波探针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超声波探针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超声波探针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超声波探针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接收部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7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超声波探针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超声波探针的侧视图。
图9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突起接触于载置面时的超声波探针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超声波探针11。如图1所示,超声波探针11具备壳体12,壳体12具有在所确定的方向上延伸且具有宽且扁平的横截面形状的手柄部13和与手柄部13的一端部连结的振子阵列容纳部14。振子阵列容纳部14形成为比手柄部13宽且厚。并且,探针操作面13A被限定于手柄部13的另一端部的表面上,在探针操作面13A上配置有超声波探针11的操作开关15A、15B及指示器16A、16B、16C。
以下,为了进行说明,将沿着手柄部13延伸的方向且从振子阵列容纳部14朝向手柄部13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Y方向正交的手柄部13的宽度方向设为X方向,将与Y方向及X方向正交的超声波探针11的厚度方向设为Z方向。手柄部13的操作面13A被限定于手柄部13的+Z方向侧的表面上。
并且,如图2所示,在手柄部13的另一端部的-Z方向侧配置有可装卸的电池盖17。在电池盖17的表面上形成有沿着XY面的平坦面17A,沿着XY面的平坦的探针支撑面13B被限定于比电池盖17的平坦面17A更靠近手柄部13的另一端部的-Z方向侧。
并且,在振子阵列容纳部14的-Y方向端部配置有声透镜18。
图3中示出以穿过操作开关15A、15B、指示器16A~16C的YZ面来切断超声波探针11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在振子阵列容纳部14中容纳有振子阵列19,从振子阵列容纳部14到手柄部13的+Y方向端部,在壳体12内配置有电路基板20。在此,振子阵列19沿着XY面排列有多个振子,并经由多个配线连接于电路基板20。
并且,在手柄部13的+Y方向端部,相对于电路基板20在-Z方向侧内置有电池21,电池21连接于电路基板20。
另外,电池21被可装卸的电池盖17覆盖,但是可以通过卸下电池盖17而更换。
并且,在电路基板20上连接有操作开关15A、15B、指示器16A~16C。操作开关15A、15B是被用户操作的操作开关,通过被用户操作,例如接通超声波探针11的电源,断开超声波探针11的电源,指示超声波探针11的动作等。并且,指示器16A~16C例如由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构成,并通过来自电路基板20的信号而发光,从而向用户进行各种通知,例如电源的接通状态、电池21的剩余量、超声波探针11的动作状态等。
在此,超声波探针11用于由振子阵列19对受检体进行超声波的收发,以拍摄表示受检体的断层的超声波图像,并且如后所述与诊断装置主体连接,该诊断装置主体根据由超声波探针11获取的信号来生成并显示超声波图像。
并且,如图4所示,超声波探针11构成为如下:在使探针支撑面13B接触于平坦的载置面P1并放置在载置面P1上的情况下,位于比探针支撑面13B更靠近振子阵列容纳部14侧位置上的部分的壳体12的表面呈与载置面P1分开的姿势。
在此,若将穿过振子阵列19中的多个振子排列的中心且在多个振子的排列方向及手柄部13的延伸方向延伸的XY面称为探针基准面P2,则手柄部13的+Y方向端部具有相对于探针基准面P2不对称的外形。更具体而言,从探针基准面P2到-Z方向侧手柄部13的Z方向厚度比从探针基准面P2到+Z方向侧手柄部13的Z方向厚度厚。因此,从探针基准面P2到探针支撑面13B的距离比从探针基准面P2到探针操作面13A的距离大,在使探针支撑面13B接触于平坦的载置面P1且超声波探针11放置在载置面P1上的情况下,位于比探针支撑面13B更靠近振子阵列容纳部14侧位置上的部分的壳体12的表面形成为在+Z方向上容易与载置面P1分开。
此外,如图3所示,超声波探针11在形成探针支撑面13B的电池盖17的正上方内置有重量物即电池21。因此,如图4所示,超声波探针11的重心G位于手柄部13的+Y方向端部侧且探针基准面P2与探针支撑面13B之间。由此,超声波探针11在以使手柄部13的延伸方向呈水平且探针支撑面13B接触于载置面P1的方式放置在载置面P1上的情况下,位于比探针支撑面13B更靠近振子阵列容纳部14侧位置上的部分的壳体12的表面能够以与载置面P1分开的姿势保持稳定。
在此,当使用超声波探针11检查受检体时,若在声透镜18与受检体之间产生间隙而存在空气层,则通过该空气层,在声透镜18与受检体之间声阻抗之差变大,导致超声波的衰减及反射。因此,通过在声透镜18及振子阵列容纳部14的-Y方向端部涂布所谓的超声波凝胶,能够防止在声透镜18与受检体之间的声阻抗中产生大的差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超声波探针11,在超声波探针11放置在载置面P1上的情况下,由于位于比探针支撑面13B更靠近振子阵列容纳部14侧位置上的部分的壳体12的表面呈与载置面P1分开的姿势,因此即使在以在声透镜18及振子阵列容纳部14的-Y方向端部上涂布所谓的超声波凝胶的状态超声波探针11放置在载置面P1上的情况下,超声波探针11也能够防止因附着超声波凝胶而污染载置面P1。并且,也能够防止涂布于超声波探针11上的超声波凝胶通过附着于载置面P1而污染超声波凝胶本身。
并且,超声波探针11的壳体12具有朝向与探针支撑面13B相反的方向的探针操作面13A,由于在探针操作面13A上配置有操作开关15A、15B、指示器16A~16C,因此当用户将超声波探针11放置在载置面P1上时,能够使用户意识到使配置有操作开关15A、15B、指示器16A~16C的探针操作面13A朝向上方,即,使探针支撑面13B朝向下方并接触于载置面P1。
接着,对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超声波探针1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进行说明。图5中示出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结构。如图5所示,超声波诊断装置1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超声波探针11和诊断装置主体41,超声波探针11和诊断装置主体41通过无线通信而连接。
超声波探针11具备振子阵列19,在振子阵列19上分别连接有发送部31及接收部32。并且,在发送部31及接收部32上连接有超声波收发控制部33。在接收部32上连接有无线通信部34,在无线通信部34上连接有通信控制部35。并且,在超声波收发控制部33、无线通信部34及通信控制部35上连接有探针控制部36。在此,无线通信部34与探针控制部36连接成可以双向传递信息。并且,超声波探针11内置有电池21。
此外,由收发部31、接收部32、超声波收发控制部33、通信控制部35及探针控制部36构成超声波探针侧处理器37。
诊断装置主体41具备无线通信部42,在无线通信部42上依次连接有信号处理部43、图像处理部44、显示控制部45及显示部46。并且,在无线通信部42上连接有通信控制部47,在无线通信部42、通信控制部47及显示控制部45上连接有主体控制部48。并且,在主体控制部48上连接有操作部49及存储部50。在此,无线通信部42与主体控制部48,主体控制部48与存储部50分别连接成可以双向传递信息。
此外,由信号处理部43、图像处理部44、显示控制部45、通信控制部47及主体控制部48构成诊断装置主体侧处理器51。
并且,超声波探针11的无线通信部34与诊断装置主体41的无线通信部42连接成可以双向传递信息,由此超声波探针11与诊断装置主体41通过无线通信而连接。
图5所示的超声波探针11的振子阵列19具有以一维或二维的方式排列的多个振子。这些振子分别按照从发送部31供给的驱动信号而发送超声波,并且接收来自受检体的超声回波而输出接收信号。各振子通过在压电体的两端形成电极而构成,该压电体例如由以PZT(Lead Zirconate Titanate:锆钛酸铅)为代表的压电陶瓷、以PVDF(PolyVinylidene Di Fluoride:聚偏二氟乙烯)为代表的高分子压电元件及以PMN-PT(LeadMagnesium Niobate-Lead Titanate:铌镁酸铅-钛酸铅固溶体)为代表的压电单晶等构成。
超声波探针侧处理器37的超声波收发控制部33通过控制发送部31及接收部32,根据来自探针控制部36的指示进行超声波束的发送及超声波回声的接收。
超声波探针侧处理器37的发送部31例如包括多个脉冲发生器,并基于根据来自超声波收发控制部33的控制信号来选择的发送延迟模式,将各个驱动信号在调节延迟量并供给到多个振子,以使从振子阵列19的多个振子发送的超声波形成超声波束。如此,若脉冲状或连续波状的电压施加于振子阵列19的多个振子的电极,则压电体进行伸缩,从各个振子产生脉冲状或连续波状的超声波,由这些超声波的合成波形成超声波束。
所发送的超声波束例如在受检体的部位等对象上反射,并朝向超声波探针11的振子阵列19传播。如此朝向振子阵列19传播的超声回声由构成振子阵列19的各个振子接收。此时,构成振子阵列19的各个振子通过接收所传播的超声回声而伸缩并产生电信号,并将这些电信号输出到接收部32。
超声波探针侧处理器37的接收部32按照来自超声波收发控制部33的控制信号,对从振子阵列19输出的接收信号进行处理。如图6所示,接收部32具有放大部38、AD(Analog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部39及光束成型器40串联连接的结构。放大部38将从构成振子阵列19的各个振子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放大,并将经过放大的接收信号发送到AD转换部39。AD转换部39将从放大部38发送的接收信号转换为经过数字化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送出到光束成型器40。光束成型器40进行接收焦点处理,该接收焦点处理基于根据来自超声波收发控制部33的控制信号来选择的接收延迟模式,对遵循所设定声速的各数据赋予各自的延迟并进行相加(整相相加)。通过该接收焦点处理而生成超声波回声的焦点聚焦在恒定的扫描线上的声线信号。如此生成的声线信号送出到超声波探针11的无线通信部34。
超声波探针11的无线通信部34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电波的天线,并与诊断装置主体41的无线通信部42进行无线通信。此时,无线通信部34根据从接收部32送出的声线信号来调制载波而生成传输信号,并将所生成的传输信号无线发送到诊断装置主体41的无线通信部42。作为载波的调制方式,可以使用例如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幅移键控)、PSK(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16QAM(16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16正交幅度调制)等。
超声波探针侧处理器37的通信控制部35控制超声波探针11的无线通信部34,以使以由探针控制部36设定的发送电波强度来传输声线信号。
超声波探针侧处理器37的探针控制部36根据预先存储的程序等,对超声波探针11的各部进行控制。
超声波探针11的电池21内置于超声波探针11中,并将电力供给到超声波探针11的各电路。
诊断装置主体41的无线通信部42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电波的天线,并与超声波探针11的无线通信部34进行无线通信。此时,诊断装置主体41的无线通信部42例如经由天线而接收从超声波探针11的无线通信部34无线发送的传输信号,并通过解调所接收到的传输信号而输出声线信号。诊断装置主体41的无线通信部42将如此输出的声线信号送出到信号处理部43。
并且,诊断装置主体侧处理器51的信号处理部43根据超声波反射位置的深度对由无线通信部42送出的声线信号实施由传播距离引起的衰减的校正之后,实施包络检波处理,从而生成与受检体内的组织有关的断层图像信息即信号。
诊断装置主体侧处理器51的图像处理部44将由信号处理部43生成的信号光栅转换为遵循通常的电视信号的扫描方式的图像信号,对如此生成的图像信号实施亮度校正、灰度校正、清晰度校正及颜色校正等各种必要的图像处理,由此生成超声波图像信号。并且,图像处理部44将如此生成的超声波图像信号送出到显示超声波图像信号的控制部45。
诊断装置主体侧处理器51的显示控制部45在主体控制部48的控制下,对由图像处理部44生成的超声波图像信号实施规定的处理,从而使超声波图像显示于显示部46。
诊断装置主体41的显示部46在显示控制部45的控制下显示图像,并包括例如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Display: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显示器装置。
诊断装置主体侧处理器51的通信控制部47控制诊断装置主体41的无线通信部42,以接收来自超声波探针11的无线通信部34的传输信号。
诊断装置主体侧处理器51的主体控制部48根据预先存储于存储部50等中的程序及经由操作部49的用户操作,进行诊断装置主体41的各部的控制。
诊断装置主体41的操作部49供用户进行输入操作,能够构成为具备键盘、鼠标、轨迹球、触控板及触摸面板等。
诊断装置主体41的存储部50存储诊断装置主体41的动作程序等,作为存储部50,能够使用HDD(Hard Disc Drive:硬盘驱动器)、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FD(Flexible Disc:软盘)、MO盘(Magneto-Optical disc:磁光盘)、MT(Magnetic Tape:磁带)、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CD(Compact Disc: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多功能光盘)、SD卡(Secure Digital card:安全数字卡)、USB存储器(Universal Serial Bus memory:通用串行总线存储器)等记录媒体或服务器等。
在此,在超声波探针11中,具有发送部31、接收部32、超声波收发控制部33、通信控制部35及探针控制部36的超声波探针侧处理器37和具有信号处理部43、图像处理部44、显示控制部45、通信控制部47及主体控制部48的诊断装置主体侧处理器51分别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装置)及用于使CPU进行各种处理的控制程序构成,但是也可以使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其他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而构成,或者组合它们而构成。
并且,也能够使超声波探针侧处理器37的发送部31、接收部32、超声波收发控制部33、通信控制部35及探针控制部36构成为部分或全部整合到一个CPU等。并且,也能够使诊断装置主体侧处理器51的信号处理部43、图像处理部44、显示控制部45、通信控制部47及主体控制部48构成为部分或全部整合到一个CPU等。
另外,实施方式1中的手柄部13具有宽且扁平的横截面形状,但是当形成探针支撑面13B且超声波探针11放置在载置面P1上时,若位于比探针支撑面13B更靠近振子阵列容纳部14侧位置上的部分的壳体12的表面呈与载置面P1分开的姿势,则其形状并不受特别的限定。
并且,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探针11的壳体12具有相对于探针基准面P2不对称的形状,但是当探针基准面P2与探针支撑面13B的距离充分分离且超声波探针11放置在载置面P1时,若位于比探针支撑面13B更靠近振子阵列容纳部14侧位置上的部分的壳体12的表面呈与载置面P1分开的姿势,则也能够具有相对于探针基准面P2对称的形状。
在此,当超声波探针11放置在载置面P1上时,为了一边使位于比探针支撑面13B更靠近振子阵列容纳部14侧位置上的部分的壳体12的表面呈与载置面P1分开的姿势,一边使壳体12具有相对于探针基准面P2对称的形状,需要将手柄部13的比探针基准面P2更靠近+Z方向侧的部分的厚度设计成与手柄部13的比探针基准面P2更靠近-Z方向侧的部分的厚度相同。在该情况下,由于手柄部13变厚,因此用户难以握持手柄部13,可能对用户操作超声波探针11带来阻碍。因此,虽然超声波探针11的壳体12也能够具有相对于探针基准面P2对称的形状,但是优选具有相对于探针基准面P2非对称的形状。
并且,超声波诊断装置1具有与超声波探针11无线连接的诊断装置主体41,但是也可以具有与超声波探针11有线连接的诊断装置主体来代替该诊断装置主体41。
并且,在与不具有用于保持超声波探针的所谓的探针托架的便携式诊断装置主体组合使用的情况下,超声波探针例如多放置在受检体附近的桌子及床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探针11变得特别有用。
实施方式2
图7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超声波探针11A。超声波探针11A在图1~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探针11中,具备壳体52来代替壳体12。如图7所示,壳体52具有在Y方向上延伸的手柄部53和与手柄部53的-Y方向端部连结的振子阵列容纳部54。并且,在手柄部53的-Z方向侧的表面上形成有沿着XY面平坦的探针支撑面53B。并且,在壳体52上形成有突起PH,该突起PH在与探针支撑面53B相同的-Z方向侧的表面上且在比探针支撑面53B更靠近振子阵列容纳部54侧向-Z方向突出。
如图8所示,在使探针支撑面53B接触于平坦的载置面P1且超声波探针11A放置在载置面P1上的情况下,位于比探针支撑面53B更靠近振子阵列容纳部54侧位置上的部分的壳体52的表面与载置面P1分开,壳体52的突起PH的表面也与载置面P1分开。此外,如图9所示,在使突起PH接触于载置面P1且超声波探针11A放置在载置面P1上的情况下,超声波探针11A呈振子阵列容纳部54的表面与载置面分开的姿势。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超声波探针11A,当探针支撑面53B位于载置面P1侧且超声波探针11A放置在载置面P1上时,即使在振子阵列容纳部54向-Z方向侧倾斜的情况下,振子阵列容纳部54的表面也与载置面P1分开,因此在声透镜18及振子阵列容纳部54上涂布超声波凝胶且超声波探针11A放置在载置面P1上的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因附着超声波凝胶而污染载置面P1。并且,能够防止涂布于超声波探针11A上的超声波凝胶通过附着于载置面P1而污染超声波凝胶本身。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探针11及实施方式2的超声波探针11A中,壳体12的手柄部13的探针支撑面13B及壳体52的手柄部53的探针支撑面53B分别相对于在超声波探针11及超声波探针11A中被限定的探针基准面P2平行,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图10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超声波探针11B。超声波探针11B在图1~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探针11中,具备壳体62来代替壳体12。如图10所示,壳体62具有沿着所确定的方向延伸的手柄部63和与手柄部63的-Y方向端部连结的振子阵列容纳部64。在手柄部63中,平坦的探针支撑面63B被限定于-Z方向侧的表面上,所述探针支撑面63B相对于穿过振子阵列19中的多个振子排列的中心且在多个振子的排列方向及手柄部63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探针基准面P2倾斜。探针支撑面63B相对于探针基准面P2倾斜,以使越趋向+Y方向,越靠近探针基准面P2,越趋向-Y方向,与探针基准面P2越分开。
因此,如图10所示,在使探针支撑面63B接触于载置面P1且超声波探针11B放置在载置面P1上的情况下,探针基准面P2呈相对于载置面P1倾斜的状态,以使振子阵列容纳部64的-Y方向端部朝向+Z方向侧,因此振子阵列容纳部64容易与载置面P1分开。
由此,根据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超声波探针11B,在声透镜18及振子阵列容纳部64的-Y方向端部上涂布有超声波凝胶且超声波探针11A放置在载置面P1上的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因附着超声波凝胶而导致污染载置面P1。并且,也能够防止涂布于超声波探针11B上的超声波凝胶通过附着于载置面P1而污染超声波凝胶本身。
符号说明
1-超声波诊断装置,11、11A、11B-超声波探针,12、52、62-壳体,13、53、63-手柄部,13A、53A、63A-探针操作面,13B、53B、63B-探针支撑面,14、54、64-振子阵列容纳部,15A、15B-操作开关,16A、16B、16C-指示器,17、57-电池盖,17A-平坦面,18-声透镜,19-振子阵列,20-电路基板,21-电池,31-发送部,32-接收部,33-超声波收发控制部,34、42-无线通信部,35、47-通信控制部,36-探针控制部,37-超声波探针侧处理器,38-放大部,39-AD转换部,40-光束成型器,41-诊断装置主体,43-信号处理部、44-图像处理部,45-显示控制部,46-显示部,48-主体控制部,49-操作部,50-存储部,51-诊断装置主体侧处理器,G-重心,P1-载置面,P2-探针基准面,PH-突起。

Claims (6)

1.一种超声波探针,该超声波探针在检查时在与受检体接触的前端部涂布用于调整声阻抗的超声波凝胶,其具备;
振子阵列,其排列有多个振子;以及
壳体,其容纳所述振子阵列,
所述壳体具有:手柄部,其在规定的方向上延伸;以及振子阵列容纳部,其与所述手柄部的在延伸方向上的一端部连结,并且容纳所述振子阵列,
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的平坦的探针支撑面被限定于所述手柄部的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侧的表面上,
在使所述探针支撑面接触于平坦的载置面并放置在所述载置面上的情况下,位于比所述探针支撑面更靠近所述振子阵列容纳部侧的位置上的部分的所述壳体的表面呈与所述载置面分开的姿势,
重心在所述手柄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手柄部的所述另一端部侧,所述重心位于探针基准面与所述探针支撑面之间,所述探针基准面穿过所述振子阵列中的所述多个振子的排列中心,并且在所述多个振子的排列方向以及所述手柄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探针,其中,
该超声波探针具备内置于所述手柄部的所述另一端部中的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声波探针,其中,
所述手柄部的所述另一端部具有相对于所述探针基准面不对称的外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波探针,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探针操作面,所述探针操作面被限定于所述手柄部的所述另一端部的表面上,并且朝向与所述探针支撑面相反的方向,
所述探针基准面位于所述探针支撑面与所述探针操作面之间,
从所述探针基准面到所述探针支撑面的距离大于从所述探针基准面到所述探针操作面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波探针,其中,
该超声波探针具备配置于所述探针操作面上的操作开关以及指示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波探针,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突起,所述突起相对于所述探针基准面形成于与所述探针支撑面相同的一侧的表面上,并且形成于比所述探针支撑面更靠近所述振子阵列容纳部的位置,
在使所述探针支撑面接触于所述载置面并放置在所述载置面上的情况下,所述突起的表面与所述载置面分开,在使所述突起接触于所述载置面而放置在所述载置面上的情况下,所述振子阵列容纳部的表面呈与所述载置面分开的姿势。
CN201980066735.5A 2018-10-11 2019-10-01 超声波探针 Active CN1128229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2568 2018-10-11
JP2018-192568 2018-10-11
PCT/JP2019/038731 WO2020075574A1 (ja) 2018-10-11 2019-10-01 超音波プローブ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2984A CN112822984A (zh) 2021-05-18
CN112822984B true CN112822984B (zh) 2024-02-23

Family

ID=70164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6735.5A Active CN112822984B (zh) 2018-10-11 2019-10-01 超声波探针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903762B2 (zh)
EP (1) EP3865072A4 (zh)
JP (3) JP7035212B2 (zh)
CN (1) CN112822984B (zh)
WO (1) WO20200755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19102S1 (en) * 2018-10-11 2021-05-11 Fujifilm Corporation Ultrasound probe
USD950069S1 (en) * 2020-01-23 2022-04-26 Fujifilm Corporation Ultrasound prob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90414A (ja) * 2003-03-27 2004-10-21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超音波探触子および保護キャップ
CN1874615A (zh) * 2005-05-30 2006-12-06 株式会社东芝 超声波探头以及超声波探头制造方法
CN102068278A (zh) * 2004-10-27 2011-05-25 株式会社东芝 超声波探头和超声波诊断装置
CN104768472A (zh) * 2012-10-31 2015-07-08 日立阿洛卡医疗株式会社 超声波探针
CN107005770A (zh) * 2014-12-01 2017-08-0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声波探针用组合物、使用声波探针用组合物的声波探针用硅酮树脂、声波探针及超声波探针、以及声波测定装置、超声波诊断装置、光声波测定装置及超声波内窥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48545A (en) * 1979-05-07 1980-11-19 Yokogawa Electric Works Ltd Ultrasonic diagnosis device
US20040181154A1 (en) * 2003-03-13 2004-09-16 Roy Peterson Ultrasonic diagnostic imaging devices with fuel cell energy source
CN100482174C (zh) * 2004-04-02 2009-04-2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3d成像的腔内超声探测头
JP4523808B2 (ja) 2004-07-20 2010-08-11 アロカ株式会社 超音波探触子
JP2006288680A (ja) * 2005-04-11 2006-10-26 Enomoto Co Ltd 採血キット
GB0511008D0 (en) 2005-05-31 2005-07-06 Greater Glasgow Health Board N Ultrasound probe
JP4616750B2 (ja) 2005-10-25 2011-01-19 アロカ株式会社 超音波探触子
JP2007175081A (ja) 2005-12-26 2007-07-12 Honda Electronic Co Ltd 超音波プローブ装置
US20080194960A1 (en) * 2007-02-08 2008-08-14 Randall Kevin S Probes for ultrasound imaging systems
US20120078111A1 (en) * 2010-09-29 2012-03-29 Fujifilm Corporation Ultrasound probe
US20180125449A1 (en) * 2013-02-28 2018-05-10 Rivanna Medical Llc Ultrasound Imaging System with Mechanical Support Structure
US20180110497A1 (en) * 2016-10-25 2018-04-2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ustomized handle for ultrasound prob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90414A (ja) * 2003-03-27 2004-10-21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超音波探触子および保護キャップ
CN102068278A (zh) * 2004-10-27 2011-05-25 株式会社东芝 超声波探头和超声波诊断装置
CN1874615A (zh) * 2005-05-30 2006-12-06 株式会社东芝 超声波探头以及超声波探头制造方法
CN104768472A (zh) * 2012-10-31 2015-07-08 日立阿洛卡医疗株式会社 超声波探针
CN107005770A (zh) * 2014-12-01 2017-08-0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声波探针用组合物、使用声波探针用组合物的声波探针用硅酮树脂、声波探针及超声波探针、以及声波测定装置、超声波诊断装置、光声波测定装置及超声波内窥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83445A (ja) 2023-06-15
WO2020075574A1 (ja) 2020-04-16
JP7463594B2 (ja) 2024-04-08
EP3865072A1 (en) 2021-08-18
JPWO2020075574A1 (ja) 2021-09-02
JP7270088B2 (ja) 2023-05-09
JP7035212B2 (ja) 2022-03-14
EP3865072A4 (en) 2021-12-22
US20240122572A1 (en) 2024-04-18
US20210212663A1 (en) 2021-07-15
US11903762B2 (en) 2024-02-20
CN112822984A (zh) 2021-05-18
JP2022066344A (ja) 2022-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63594B2 (ja) 超音波プローブ
JP5250064B2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および超音波画像生成方法
US11717264B2 (en) Ultrasound probe
JP5435738B2 (ja) 超音波プローブ
US11712227B2 (en) Ultrasound probe, control method of ultrasound probe, and ultrasound probe inspection system
JP2019198457A (ja) 超音波システムおよび超音波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2012071041A (ja) 超音波プローブ
JP5266351B2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2012228425A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2012095934A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US11801037B2 (en) Ultrasou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ultrasound system
US20210137495A1 (en) Ultrasound probe
US20240156434A1 (en) Ultrasound probe
JP2012071014A (ja) 超音波プローブ
US20210137496A1 (en) Ultrasound probe
JP2012179324A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2019180934A (ja) 超音波プローブ、超音波プローブ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超音波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