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1262A - 一种配电柜可调散热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电柜可调散热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21262A
CN112821262A CN202110172079.6A CN202110172079A CN112821262A CN 112821262 A CN112821262 A CN 112821262A CN 202110172079 A CN202110172079 A CN 202110172079A CN 112821262 A CN112821262 A CN 1128212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side wall
fixed
power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720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晓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17207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212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21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126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56Cooling; Ventilation
    • H02B1/565Cooling; Ventilation for cabi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6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30Cabinet-type 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配电柜可调散热机构,本发明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它包含散热箱、固定板和固定架,配电柜本体一侧壁的上下两侧悬设有散热箱,散热箱的上下两侧壁上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相邻于配电柜本体的一侧与散热箱呈同一垂直面设置,固定板上滑动套设有固定架,固定架呈“L”形设置,固定架的横板分别固定在配电柜本体的外侧壁上;它还包含送风机构和冷却机构,散热箱相邻于配电柜本体一侧壁的上下两侧均设有送风机构,上下两个送风机构的风向呈相反设置,散热箱的内部设有冷却机构;在元件工作时,可对其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的效果,从而不会影响电子元件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元件的消耗,提高了元件的使用寿命,本发明具有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配电柜可调散热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柜可调散热机构。
背景技术
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复合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现有的配电柜本体往往不带有高效散热的装置,在元件工作时,只能通过自散热的方式进行散热,这样的散热效果不好,影响电子元件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元件的消耗,减少了元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配电柜可调散热机构,在元件工作时,可对其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的效果,从而不会影响电子元件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元件的消耗,提高了元件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散热箱、固定板和固定架,配电柜本体一侧壁的上下两侧均悬设有散热箱,散热箱的上下两侧壁上均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相邻于配电柜本体的一侧与散热箱呈同一垂直面设置,固定板上均滑动套设有固定架,该固定架呈“L”形设置,固定架的横板分别固定在配电柜本体的外侧壁上;它还包含送风机构和冷却机构,散热箱相邻于配电柜本体一侧壁的上下两侧均设有送风机构,上下两个送风机构的风向呈相反设置,散热箱的内部设有冷却机构;
上述的送风机构均由电机、主动轮、从动轮、转动齿轮、连接杆、支撑板、风桨叶和固定管构成,电机分别固定在散热箱一侧的内侧壁上,电机与配电柜本体内部的电源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并固定有主动轮,主动轮通过传动带与从动轮连接,从动轮套设并固定在其中一个连接杆的内端上,数个连接杆的外侧分别套设有固定管,该固定管呈矩阵式插设并固定在散热箱的一侧壁上,固定管的内端与散热箱一侧的内侧壁呈同一垂直面设置,固定管的外端插设在配电柜本体的一侧壁内,且固定管与配电柜本体的内部贯通设置,固定管的内部均设有风桨叶,该风桨叶分别套设并固定在连接杆的一端上,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支撑板内的轴承后,插设并固定在转动齿轮内,数个转动齿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支撑板的下侧固定在固定管下侧的内侧壁上;
上述的冷却机构由冷却箱、进水管、密封盖、抽气泵和冷却管构成,冷却箱设置于散热箱内部的一侧,且通过螺栓固定,冷却箱的上侧壁上插设有进水管,该进水管呈倒“L”形设置,进水管的横端穿过散热箱的一侧壁后,露设在散热箱的外侧,进水管的外端通过螺纹旋接有密封盖,冷却箱上侧壁的一侧固定有抽气泵,抽气泵的出气端连接有冷却管,该冷却管呈“S”形设置,且冷却管的外环壁与冷却箱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冷却管的下端悬设在下侧的送风机构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板的一侧抵触有压板,该压板相邻于固定架的横板的一侧壁上固定有滑块,该滑块滑动设置在固定架的横板上的滑槽内,压板远离固定板的一侧壁上固定有螺杆,该螺杆的另一端插设在内螺纹管内,且通过螺纹旋接,内螺纹管插设在固定架的竖板内,且通过轴承旋接,在将散热箱滑至配电柜本体上后,转动内螺纹管,内螺纹管带动螺杆移动螺杆带动压板向固定板的一侧移动,使得散热箱与配电柜本体紧密接触,进而使得固定管插入配电柜本体的内部。
进一步地,两个送风机构之间横隔板,该横隔板的前后两侧壁以及一侧壁与散热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横隔板的另一侧壁与冷却箱一侧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横隔板的下侧壁上固定有竖隔板,竖隔板的下侧壁以及前后两侧壁分别与散热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竖隔板的内部设有一号空腔,冷却管的下端插设在竖隔板的一侧壁内,且冷却管与一号空腔相连通设置,一号空腔的另一侧壁上呈矩阵式设有数个透气孔,横隔板将散热箱的上下两侧进行分隔,避免上下两侧的气体混合,且从冷却管排出的气体经由透气孔均匀的喷出,再经由下侧的送风机构送至配电柜本体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散热箱上侧的内侧壁上设有过滤板,该过滤板的内部设有二号空腔,该二号空腔的一侧壁上插设有进气管,该进气管的内端与二号空腔一侧的内侧壁呈同一垂直面设置,进气管的外端穿过二号空腔的一侧壁后,与抽气泵的进气端连接,二号空腔另一侧壁的上侧设有一号开口,一号开口的一侧设有过滤网,该过滤网设置于进气管的内侧,且过滤网固定在二号空腔一侧的内侧壁上,经由上侧的送风机构送入散热箱内部的气体进入过滤板内,再经由过滤网过滤后,进入进气管内,从而避免灰尘进入到冷却管内,造成冷却管堵塞,经由过滤网过滤出的灰尘掉至二号空腔内部的下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散热箱的上侧壁设有二号开口,该二号开口下侧的内壁向中心倾斜设置,二号开口内嵌设有盖板,盖板下表面的一侧通过螺栓与过滤板的上侧壁连接,在对配电箱本体散热一段时间后,将盖板向上抬起,再将过滤板从盖板上取下,对二号空腔内部的灰尘进行清理,清理后再将过滤板装至盖板上,再次进行使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散热箱安装在配电柜本体的一侧,然后转动内螺纹管,内螺纹管带动螺杆移动,螺杆带动压板向固定板的一侧移动,直至压板将固定板抵触在配电柜本体的外侧壁上,此时固定管分别插设在配电柜本体侧壁上的通孔内,然后拧开密封盖,将冷却液经由进水管注入冷却箱的内部,再分别启动送风机构中的电机,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传动带带动从动轮连接,从动轮带动其中一个连接杆转动,该连接杆带动其上的转动齿轮以及风桨叶转动,转动齿轮通过链条带动另外数个转动齿轮转动,数个转动齿轮分别带动各自内部的连接杆转动,连接杆分别带动各自上的风桨叶转动上侧的风桨叶将配电柜本体内部的热量抽送至散热箱的内部,再启动抽气泵,抽气泵将热空气抽送至冷却管内,再经由冷却管的下端排出,冷却后的空气经由下侧的送风机构排至配电柜本体的内部,对配电柜本体内部的元件进行散热降温。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配电柜本体一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散热箱,在进行散热时,可对配电柜本体内部的不同位置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的效果;
2、散热箱一侧壁的上下两侧均设有送风机构,且上下两个送风机构的风向呈相反设置,从而使得上侧的送风机构将配电柜本体内的热空气抽送至散热箱的内部,而下侧的送风机构将冷却后的空气抽送至配电柜本体内部,进而达到散热的效果;
3、冷却管呈“S”形设置后,固定在冷却箱的外侧壁上,可通过冷却箱内部的冷却液与冷却管内部的热空气进行冷热交换,加快热空气的冷却,进而达到冷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中散热箱的右视图。
图4为图3中B-B向剖视图。
图5为图4中C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D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散热箱1、固定板2、固定架3、送风机构4、电机4-1、主动轮4-2、从动轮4-3、转动齿轮4-4、连接杆4-5、支撑板4-6、风桨叶4-7、固定管4-8、冷却机构5、冷却箱5-1、进水管5-2、密封盖5-3、抽气泵5-4、冷却管5-5、压板6、滑块7、螺杆8、内螺纹管9、横隔板10、竖隔板11、一号空腔12、透气孔13、过滤板14、二号空腔15、进气管16、一号开口17、过滤网18、二号开口19、盖板20、配电柜本体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散热箱1、固定板2和固定架3,配电柜本体21左侧壁的上下两侧均悬设有散热箱1,散热箱1的上下两侧壁上均焊接固定有固定板2,固定板2相邻于配电柜本体21的一侧与散热箱1的右侧壁呈同一垂直面设置,固定板2上均滑动套设有固定架3,该固定架3呈“L”形设置,固定架3的横板分别焊接固定在配电柜本体21的外侧壁上,固定板2的左侧抵触有压板6,该压板6相邻于固定架3的横板的一侧壁上焊接固定有滑块7,该滑块7滑动设置在固定架3的横板上的滑槽内,压板6远离固定板2的一侧壁上焊接固定有螺杆8,该螺杆8的左端插设在内螺纹管9内,且通过螺纹旋接,内螺纹管9插设在固定架3的竖板内,且通过轴承旋接,该轴承嵌设在固定架3的竖板内,且其外圈与固定架3的竖板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其内圈与内螺纹管9焊接固定,可增加散热箱1的稳定性;它还包含送风机构4和冷却机构5,散热箱1相邻于配电柜本体21一侧壁的上下两侧均设有送风机构4,上下两个送风机构4的风向呈相反设置,送风机构4均由电机4-1、主动轮4-2、从动轮4-3、转动齿轮4-4、连接杆4-5、支撑板4-6、风桨叶4-7和固定管4-8构成,电机4-1分别通过螺固定在散热箱1右侧的内侧壁上,电机4-1的型号为30KTYZ,电机4-1与配电柜本体21内部的电源连接,电机4-1的输出轴上套设并焊接固定有主动轮4-2,主动轮4-2通过传动带与从动轮4-3连接,从动轮4-3套设并焊接固定在其中一个连接杆4-5的内端上,数个连接杆4-5的外端分别套设有固定管4-8,该固定管4-8呈矩阵式插设并焊接固定在散热箱1的右侧壁内,固定管4-8的内端与散热箱1左侧的内侧壁呈同一垂直面设置,固定管4-8的外端插设在配电柜本体21的左侧壁内,且固定管4-8与配电柜本体21的内部贯通设置,固定管4-8的内部均设有风桨叶4-7,该风桨叶4-7分别套设并焊接固定在连接杆4-5的右端上,连接杆4-5的左端穿过支撑板4-6内的轴承后,插设并焊接固定在转动齿轮4-4内,该轴承的外圈与支撑板4-6的内侧壁焊接固定,轴承的内圈与连接杆4-5焊接固定,数个转动齿轮4-4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支撑板4-6的下侧焊接固定在固定管4-8下侧的内侧壁上;
两个送风机构4之间横隔板10,该横隔板10的前后两侧壁以及一侧壁与散热箱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横隔板10的左侧壁与冷却箱5-1右侧的外侧壁焊接固定,横隔板10的下侧壁上焊接固定有竖隔板11,竖隔板11的下侧壁以及前后两侧壁分别与散热箱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竖隔板11的内部开设有一号空腔12,冷却管5-5的下端插设在竖隔板11的左侧壁内,且冷却管5-5与一号空腔12相连通设置,一号空腔12的右侧壁上呈矩阵式开设有数个透气孔13,横隔板10将散热箱1的上下两侧进行分隔,避免上下两侧的气体混合,且可将冷空气均匀的喷出;
散热箱1的内部设有冷却机构5,冷却机构5由冷却箱5-1、进水管5-2、密封盖5-3、抽气泵5-4和冷却管5-5构成,冷却箱5-1设置于散热箱1内部的左侧,且通过螺栓固定,冷却箱5-1的上侧壁上插设并焊固定有进水管5-2,该进水管5-2呈倒“L”形设置,进水管5-2的横端穿过散热箱1的左侧壁后,露设在散热箱1的外侧,进水管5-2的外端通过螺纹旋接有密封盖5-3,冷却箱5-1上侧壁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抽气泵5-4,抽气泵5-4的出气端连接有冷却管5-5,该冷却管5-5呈“S”形设置,且冷却管5-5的外环壁与冷却箱5-1的外侧壁粘设固定,冷却管5-5的下端悬设在下侧的送风机构4的左侧;
散热箱1上侧的内侧壁上设有过滤板14,该过滤板14的内部开设有二号空腔15,该二号空腔15的左侧壁上插设并通过螺纹旋接有进气管16,该进气管16的内端与二号空腔15左侧的内侧壁呈同一垂直面设置,进气管16的外端穿过二号空腔15的左侧壁后,与抽气泵5-4的进气端连接,二号空腔15右侧壁的上侧开设有一号开口17,一号开口17的左侧设有过滤网18,该过滤网18设置于进气管16的内侧,且过滤网18粘设固定在二号空腔15左侧的内侧壁上,可方便对进入散热箱1内的空气进行过滤,防止冷却管5-5堵塞,散热箱1的上侧壁开设有二号开口19,该二号开口19下侧的内壁向中心倾斜设置,二号开口19内嵌设有盖板20,盖板20下表面的右侧通过螺栓与过滤板14的上侧壁连接,可方便对过滤板14进行清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散热箱1安装在配电柜本体21的左侧,转动内螺纹管9,内螺纹管9带动螺杆8移动螺杆8带动压板6向固定板2的一侧移动,使得散热箱1与配电柜本体21紧密接触,进而使得固定管4-8插入配电柜本体21的内部,然后转动内螺纹管9,内螺纹管9带动螺杆8移动,螺杆8带动压板6向固定板2的一侧移动,直至压板6将固定板2抵触在配电柜本体21的外侧壁上,此时固定管4-8分别插设在配电柜本体21侧壁上的通孔内,然后拧开密封盖5-3,将冷却液经由进水管5-2注入冷却箱5-1的内部,再分别启动送风机构4中的电机4-1,电机4-1带动主动轮4-2转动,主动轮4-2通过传动带带动从动轮4-3连接,从动轮4-3带动其中一个连接杆4-5转动,该连接杆4-5带动其上的转动齿轮4-4以及风桨叶4-7转动,转动齿轮4-4通过链条带动另外数个转动齿轮4-4转动,数个转动齿轮4-4分别带动各自内部的连接杆4-5转动,连接杆4-5分别带动各自上的风桨叶4-7转动上侧的风桨叶4-7将配电柜本体21内部的热量抽送至散热箱1的内部,且经由上侧的送风机构4送入散热箱1内部的气体进入过滤板14内,再经由过滤网18过滤后,进入进气管16内,从而避免灰尘进入到冷却管5-5内,造成冷却管5-5堵塞,经由过滤网18过滤出的灰尘掉至二号空腔15内部的下侧,再启动抽气泵5-4,抽气泵5-4将热空气抽送至冷却管5-5内,再经由冷却管5-5的下端排至竖隔板11内,再经由透气孔13均匀的喷出,喷出的空气经由下侧的送风机构4排至配电柜本体21的内部,对配电柜本体21内部的元件进行散热降温,在对配电柜本体21散热一段时间后,将盖板20向上抬起,再将过滤板14从盖板20上取下,对二号空腔15内部的灰尘进行清理,清理后再将过滤板14装至盖板20上,再次进行使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1、配电柜本体21一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散热箱1,在进行散热时,可对配电柜本体21内部的不同位置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的效果;
2、散热箱1一侧壁的上下两侧均设有送风机构4,且上下两个送风机构4的风向呈相反设置,从而使得上侧的送风机构4将配电柜本体21内的热空气抽送至散热箱1的内部,而下侧的送风机构4将冷却后的空气抽送至配电柜本体21内部,进而达到散热的效果;
3、冷却管5-5呈“S”形设置后,固定在冷却箱5-1的外侧壁上,可通过冷却箱5-1内部的冷却液与冷却管5-5内部的热空气进行冷热交换,加快热空气的冷却,进而达到冷却的效果;
4、散热箱1内部的中侧设有横隔板10,可将两个送风机构4进行隔离,进而避免上侧的热空气直接从下侧的送风机构4进入配电柜本体21的内部,从而降低散热的效果;
5、抽气泵5-4进气端的进气管16与过滤板14连接,热空气经由过滤板14的过滤进入抽气泵5-4内,进而不会造成进气管16与冷却管5-5的堵塞。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配电柜可调散热机构,它包含散热箱(1)、固定板(2)和固定架(3),配电柜本体(21)一侧壁的上下两侧均悬设有散热箱(1),散热箱(1)的上下两侧壁上均固定有固定板(2),固定板(2)相邻于配电柜本体(21)的一侧与散热箱(1)呈同一垂直面设置,固定板(2)上均滑动套设有固定架(3),该固定架(3)呈“L”形设置,固定架(3)的横板分别固定在配电柜本体(21)的外侧壁上;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送风机构(4)和冷却机构(5),散热箱(1)相邻于配电柜本体(21)一侧壁的上下两侧均设有送风机构(4),上下两个送风机构(4)的风向呈相反设置,散热箱(1)的内部设有冷却机构(5);
上述的送风机构(4)均由电机(4-1)、主动轮(4-2)、从动轮(4-3)、转动齿轮(4-4)、连接杆(4-5)、支撑板(4-6)、风桨叶(4-7)和固定管(4-8)构成,电机(4-1)分别固定在散热箱(1)一侧的内侧壁上,电机(4-1)与配电柜本体(21)内部的电源连接,电机(4-1)的输出轴上套设并固定有主动轮(4-2),主动轮(4-2)通过传动带与从动轮(4-3)连接,从动轮(4-3)套设并固定在其中一个连接杆(4-5)的内端上,数个连接杆(4-5)的外侧分别套设有固定管(4-8),该固定管(4-8)呈矩阵式插设并固定在散热箱(1)的一侧壁上,固定管(4-8)的内端与散热箱(1)一侧的内侧壁呈同一垂直面设置,固定管(4-8)的外端插设在配电柜本体(21)的一侧壁内,且固定管(4-8)与配电柜本体(21)的内部贯通设置,固定管(4-8)的内部均设有风桨叶(4-7),该风桨叶(4-7)分别套设并固定在连接杆(4-5)的一端上,连接杆(4-5)的另一端穿过支撑板(4-6)内的轴承后,插设并固定在转动齿轮(4-4)内,数个转动齿轮(4-4)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支撑板(4-6)的下侧固定在固定管(4-8)下侧的内侧壁上;
上述的冷却机构(5)由冷却箱(5-1)、进水管(5-2)、密封盖(5-3)、抽气泵(5-4)和冷却管(5-5)构成,冷却箱(5-1)设置于散热箱(1)内部的一侧,且通过螺栓固定,冷却箱(5-1)的上侧壁上插设有进水管(5-2),该进水管(5-2)呈倒“L”形设置,进水管(5-2)的横端穿过散热箱(1)的一侧壁后,露设在散热箱(1)的外侧,进水管(5-2)的外端通过螺纹旋接有密封盖(5-3),冷却箱(5-1)上侧壁的一侧固定有抽气泵(5-4),抽气泵(5-4)的出气端连接有冷却管(5-5),该冷却管(5-5)呈“S”形设置,且冷却管(5-5)的外环壁与冷却箱(5-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冷却管(5-5)的下端悬设在下侧的送风机构(4)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柜可调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2)的一侧抵触有压板(6),该压板(6)相邻于固定架(3)的横板的一侧壁上固定有滑块(7),该滑块(7)滑动设置在固定架(3)的横板上的滑槽内,压板(6)远离固定板(2)的一侧壁上固定有螺杆(8),该螺杆(8)的另一端插设在内螺纹管(9)内,且通过螺纹旋接,内螺纹管(9)插设在固定架(3)的竖板内,且通过轴承旋接,在将散热箱(1)滑至配电柜本体(21)上后,转动内螺纹管(9),内螺纹管(9)带动螺杆(8)移动螺杆(8)带动压板(6)向固定板(2)的一侧移动,使得散热箱(1)与配电柜本体(21)紧密接触,进而使得固定管(4-8)插入配电柜本体(2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柜可调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送风机构(4)之间横隔板(10),该横隔板(10)的前后两侧壁以及一侧壁与散热箱(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横隔板(10)的另一侧壁与冷却箱(5-1)一侧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横隔板(10)的下侧壁上固定有竖隔板(11),竖隔板(11)的下侧壁以及前后两侧壁分别与散热箱(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竖隔板(11)的内部设有一号空腔(12),冷却管(5-5)的下端插设在竖隔板(11)的一侧壁内,且冷却管(5-5)与一号空腔(12)相连通设置,一号空腔(12)的另一侧壁上呈矩阵式设有数个透气孔(13),横隔板(10)将散热箱(1)的上下两侧进行分隔,避免上下两侧的气体混合,且从冷却管(5-5)排出的气体经由透气孔(13)均匀的喷出,再经由下侧的送风机构(4)送至配电柜本体(21)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柜可调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箱(1)上侧的内侧壁上设有过滤板(14),该过滤板(14)的内部设有二号空腔(15),该二号空腔(15)的一侧壁上插设有进气管(16),该进气管(16)的内端与二号空腔(15)一侧的内侧壁呈同一垂直面设置,进气管(16)的外端穿过二号空腔(15)的一侧壁后,与抽气泵(5-4)的进气端连接,二号空腔(15)另一侧壁的上侧设有一号开口(17),一号开口(17)的一侧设有过滤网(18),该过滤网(18)设置于进气管(16)的内侧,且过滤网(18)固定在二号空腔(15)一侧的内侧壁上,经由上侧的送风机构(4)送入散热箱(1)内部的气体进入过滤板(14)内,再经由过滤网(18)过滤后,进入进气管(16)内,从而避免灰尘进入到冷却管(5-5)内,造成冷却管(5-5)堵塞,经由过滤网(18)过滤出的灰尘掉至二号空腔(15)内部的下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配电柜可调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箱(1)的上侧壁设有二号开口(19),该二号开口(19)下侧的内壁向中心倾斜设置,二号开口(19)内嵌设有盖板(20),盖板(20)下表面的一侧通过螺栓与过滤板(14)的上侧壁连接,在对配电箱本体散热一段时间后,将盖板(20)向上抬起,再将过滤板(14)从盖板(20)上取下,对二号空腔(15)内部的灰尘进行清理,清理后再将过滤板(14)装至盖板(20)上,再次进行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柜可调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它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散热箱(1)安装在配电柜本体(21)的一侧,然后转动内螺纹管(9),内螺纹管(9)带动螺杆(8)移动,螺杆(8)带动压板(6)向固定板(2)的一侧移动,直至压板(6)将固定板(2)抵触在配电柜本体(21)的外侧壁上,此时固定管(4-8)分别插设在配电柜本体(21)侧壁上的通孔内,然后拧开密封盖(5-3),将冷却液经由进水管(5-2)注入冷却箱(5-1)的内部,再分别启动送风机构(4)中的电机(4-1),电机(4-1)带动主动轮(4-2)转动,主动轮(4-2)通过传动带带动从动轮(4-3)连接,从动轮(4-3)带动其中一个连接杆(4-5)转动,该连接杆(4-5)带动其上的转动齿轮(4-4)以及风桨叶(4-7)转动,转动齿轮(4-4)通过链条带动另外数个转动齿轮(4-4)转动,数个转动齿轮(4-4)分别带动各自内部的连接杆(4-5)转动,连接杆(4-5)分别带动各自上的风桨叶(4-7)转动上侧的风桨叶(4-7)将配电柜本体(21)内部的热量抽送至散热箱(1)的内部,再启动抽气泵(5-4),抽气泵(5-4)将热空气抽送至冷却管(5-5)内,再经由冷却管(5-5)的下端排出,冷却后的空气经由下侧的送风机构(4)排至配电柜本体(21)的内部,对配电柜本体(21)内部的元件进行散热降温。
CN202110172079.6A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配电柜可调散热机构 Withdrawn CN1128212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2079.6A CN112821262A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配电柜可调散热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2079.6A CN112821262A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配电柜可调散热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1262A true CN112821262A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63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72079.6A Withdrawn CN112821262A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配电柜可调散热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2126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7639A (zh) * 2021-06-03 2021-10-19 韩飞 一种电力工程用高效散热电力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7639A (zh) * 2021-06-03 2021-10-19 韩飞 一种电力工程用高效散热电力柜
CN113517639B (zh) * 2021-06-03 2022-10-21 山东巨德电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工程用高效散热电力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21262A (zh) 一种配电柜可调散热机构
CN216691630U (zh) 一种自平衡轴向力的泵体
CN113381326B (zh) 一种电气工程用高效散热电器柜
CN216409834U (zh) 一种用于高温水冷却的预冷机构
CN214003176U (zh) 一种多级自密封水冷螺旋输送装置
CN212198774U (zh) 一种养猪场用污水处理装置
CN209985035U (zh) 一种芝麻油过滤冷却装置
CN216975241U (zh) 一种乳化剂生产线上的水环真空泵循环水再利用装置
CN216008928U (zh) 一种大型立式轴流泵
CN217504144U (zh) 一种灯具配件生产用冷却装置
CN110081731B (zh) 一种高效冷却塔
CN220674464U (zh) 一种粮库用高效节能通风装置
CN220957883U (zh) 空气压缩机供油冷却装置
CN216482371U (zh) 高效机房专用紧凑型节能冷却塔
CN210206420U (zh) 一种适用于脱硫系统的高效浆液冷却器
CN214617028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罗茨风机过滤装置
CN220173686U (zh) 一种新型动力站节能装置
CN213826957U (zh) 一种电子通讯挂件重力铸造装置
CN215333298U (zh) 一种铁路空压机维护用冷却器芯清洗装置
CN219607788U (zh) 一种空压站余热回收换热器
CN213446591U (zh) 地上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5566725U (zh) 一种无油立式真空泵
CN219368445U (zh) 一种用于空分设备的蒸汽回收装置
CN215412705U (zh) 一种精制盐输送前段冷却除尘装置
CN218155621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冷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