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0756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20756A
CN112820756A CN202011230491.0A CN202011230491A CN112820756A CN 112820756 A CN112820756 A CN 112820756A CN 202011230491 A CN202011230491 A CN 202011230491A CN 112820756 A CN112820756 A CN 1128207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sion
layer
pixel defining
display device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304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现范
丁进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820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07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the areas of the RGB subpixels being differ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8Arrangements for polarized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3Arrangements for polarized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元件层、布置在显示元件层上的阻光图案层和布置在阻光图案层上的输入感测层。显示元件层包括多个像素限定膜和布置在至少一个像素限定膜上的突起,阻光图案层包括与突起重叠的阻光部和开口,输入感测层包括多个感测电极和感测电极彼此相交的多个交点。突起、开口和多个交点中的至少一些彼此重叠。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1月18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9-0147657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及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地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文中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显示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包括布置在输入感测层的下部分上的阻光部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已开发出用于诸如电视机、移动电话、平板电脑、导航系统、游戏机的多媒体装置的各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输入装置包括键盘、鼠标或遥控器。另外,显示装置可包括触摸板作为输入装置。
尽管已引入了单独的阻光图案层来改善显示装置的反射色,但是正在进行研究以克服因引入阻光图案层而导致的触摸板上的介电常数和触摸灵敏度的差异。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减小了因布置在像素限定膜上的突起而导致的输入感测层中的介电常数的差异的显示装置。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也提供通过去除阻光图案层的阻光部的一部分以减小介电常数的差异而具有经改善的触摸灵敏度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概念的实施方式提供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元件层、布置在显示元件层上的阻光图案层以及布置在阻光图案层上并且包括多个感测电极的输入感测层。显示元件层包括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像素限定膜以及布置在多个像素限定膜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突起。阻光图案层包括与多个像素限定膜重叠的多个阻光部以及形成在与突起重叠的多个阻光部中的至少一个中的开口。多个感测电极中的每个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图案线、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图案线以及第一图案线和第二图案线彼此相交的交点。突起、开口和交点重叠。
在与显示元件层和阻光图案层的堆叠方向平行的剖面中,作为像素限定膜的最大宽度的第一宽度可等于开口的第二宽度。
在剖面中,交点的第三宽度可小于第一宽度和第二宽度中的每个。
阻光图案层可直接布置在显示元件层上,并且输入感测层可直接布置在阻光图案层上。
布置有突起的像素限定膜的不与突起重叠的一侧的曝光宽度可在约7μm至约8μm的范围内。
在与显示元件层和阻光图案层的堆叠方向平行的剖面中,突起的最大高度H2与像素限定膜的最大高度H1之比可满足以下表达式:0.3≤H2/H1≤1。
交点可包括与突起重叠的第一交点和与像素限定膜重叠但不与突起重叠的第二交点。
突起与第一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D1和像素限定膜与第二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D2之比可满足以下表达式:0.8≤D1/D2<1。
多个感测电极中的每个可包括在一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的多个第一交点和多个第二交点,并且多个第二交点中的两个至四个可布置在交点之中最接近的第一交点之间。
显示装置还可包括发光区和围绕发光区的非发光区。在平面中,突起相对于全部的发光区的总面积的面积比可在约1%至约2%的范围内。
突起包括与像素限定膜相邻的下表面以及面对下表面的上表面,并且在与上表面平行的平面中,上表面可具有多边形形状,其中,多边形形状具有长度在约10μm至约30μm的范围内的边。
显示元件层还可包括布置在像素限定膜之间的发光元件。发光元件中的每个可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布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
显示装置还可包括布置在输入感测层上的偏振层。
在本发明概念的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发光区和与发光区相邻的非发光区、包括与非发光区对应的多个像素限定膜和布置在多个像素限定膜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突起的显示元件层、布置在显示元件层上并且包括与非发光区重叠的多个阻光部的阻光图案层以及布置在阻光图案层上并且包括多个感测电极的输入感测层。阻光图案层包括与突起重叠并且形成有开口的第一阻光部以及不与突起重叠的第二阻光部。多个感测电极中的每个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图案线、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图案线以及第一图案线和第二图案线彼此相交的交点。突起、开口和交点重叠。
显示元件层包括多个突起,并且不与突起重叠的多个像素限定膜中的两个至四个可布置在两个最相邻的突起之间。
第一阻光部和第二阻光部中的每个可与像素限定膜重叠。
显示装置还可包括有机层,其中,有机层布置在阻光部上并且填充阻光部之间的空间和第一阻光部中的开口。
突起相对于多个发光区的总面积的面积比可为约1%至约2%。
显示装置还可包括电路层和布置在显示元件层的下部分上的基础衬底。
在与显示元件层和阻光图案层的堆叠方向平行的剖面中,作为像素限定膜的最大宽度的第一宽度可等于开口的第二宽度,并且交点的第三宽度可小于第一宽度和第二宽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概念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概念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概念的实施方式的输入感测层的剖面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概念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平面视图。
图5是图4的区AA的放大平面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概念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视图。
图7是图6的区BB的放大剖面视图。
图8是图7的区CC的放大剖面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概念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概念可以许多替代形式进行修改,并且因此,具体实施方式将在附图中进行例示并且进行详细描述。然而,应理解,其并非旨在将本发明概念限制为所公开的特定形式,而是旨在覆盖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物和替代物。
在本公开中,当元件或者区、层、部分等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者被称为“连接到”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时,这意味着该元件可直接布置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联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在它们之间布置有第三元件。
相似的附图标记可指相似的元件。另外,在附图中,为了有效地描述技术内容,元件的厚度、比例和尺寸可被夸大。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概念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进行描述。
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D的透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D的与图1的线I-I'对应的剖面视图。
图3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输入感测层ISU的剖面视图。图4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布置在显示面板DP上的输入感测层ISU的平面视图。
图5是图4的区AA的放大图。图6是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D的与图5的线II-II'对应的剖面视图。
根据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便携式电子装置作为显示装置DD。然而,显示装置DD不仅可用于诸如电视机、计算机显示屏或户外广告牌的大型电子装置,而且可用于诸如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汽车导航单元、游戏机、智能电话、平板电脑或相机的中小型电子装置。另外,这些仅作为实例呈现,并且因此在不背离本发明概念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显示装置DD能用于其它电子装置。
参照图1,根据实施方式,显示装置DD通过显示表面IS显示图像IM。显示表面IS平行于由第一方向DR1和与第一方向DR1相交的第二方向DR2限定的平面。显示表面IS包括显示图像IM的显示区域DA和与显示区域DA相邻的非显示区域NDA。非显示区域NDA为不显示图像的区域。显示装置DD也具有显示装置DD能绕其折叠的可折叠区域FA以及位于可折叠区域FA的任一侧上的不可折叠区域NFA。
根据实施方式,显示区域DA具有矩形形状。非显示区域NDA围绕显示区域DA。然而,本发明概念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并且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的形状具有其它形状。另外,在显示装置DD的显示表面IS中可能不存在非显示区域NDA。
参照图2,根据实施方式,显示装置DD包括显示面板DP。显示面板DP包括显示元件层DP-OEL、电路层DP-CL和基础衬底BL。即,显示面板DP包括基础衬底BL、布置在基础衬底BL上的电路层DP-CL和布置在电路层DP-CL上的显示元件层DP-OEL。显示装置DD还包括布置在显示元件层DP-OEL上的阻光图案层PP和布置在阻光图案层PP上的输入感测层ISU。
根据实施方式,基础衬底BL提供基础表面,而显示元件层DP-OEL布置在该基础表面上。基础衬底BL可为玻璃衬底、金属衬底或塑料衬底等。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基础衬底BL可为无机层、有机层或复合材料层。
根据实施方式,电路层DP-CL布置在基础衬底BL上,并且电路层DP-CL包括多个晶体管。多个晶体管各自包括控制电极、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例如,电路层DP-CL包括驱动显示元件层DP-OEL中的多个发光元件OEL-1、OEL-2和OEL-3的开关晶体管和驱动晶体管。
根据实施方式,显示元件层DP-OEL布置在电路层DP-CL上并且包括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像素限定膜PDL、布置在多个像素限定膜PDL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突起SPC、布置在多个像素限定膜PDL之间的多个发光元件OEL-1、OEL-2和OEL-3以及布置在多个发光元件OEL-1、OEL-2和OEL-3上的封装层TFE。
根据实施方式,像素限定膜PDL使多个发光元件OEL-1、OEL-2和OEL-3分离。突起SPC布置在像素限定膜PDL上。封装层TFE布置在多个发光元件OEL-1、OEL-2和OEL-3上。
参照图6,根据实施方式,多个发光元件OEL-1、OEL-2和OEL-3中的每个可包括第一电极EL1、布置在第一电极EL1上的多个功能层LD1、LD2和LD3之中的对应的功能层以及布置在该对应的功能层上的第二电极EL2。多个功能层LD1、LD2和LD3中的每个包括空穴传输区HTR、布置在空穴传输区HTR上的多个发光层LL1、LL2和LL3中的对应的发光层以及布置在该对应的发光层上的电子传输区ETR。
根据实施方式,诸如空穴传输区HTR、多个发光层LL1、LL2和LL3和电子传输区ETR的多个层可使用诸如真空沉积方法、旋涂方法、流延方法、Langmuir-Blodgett(LB)方法、喷墨印刷方法、激光印刷方法或激光诱导热成像(laser induced thermal imaging,LITI)方法的各种方法中的一种来形成。
根据实施方式,图6示出了空穴传输区HTR被提供为与像素限定膜PDL重叠的公共层,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并且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空穴传输区HTR设置在多个像素限定膜PDL之间。例如,空穴传输区HTR能使用喷墨印刷方法来设置在多个像素限定膜PDL之间。
根据实施方式,像素限定膜PDL由聚合物树脂形成。例如,像素限定膜PDL能由聚丙烯酸酯类树脂或聚酰亚胺类树脂形成。另外,除了聚合物树脂以外,像素限定膜PDL还可包括无机材料。另外,像素限定膜PDL可包括光吸收材料、黑色颜料或黑色染料。由黑色颜料或黑色染料形成的像素限定膜PDL形成黑色像素限定膜。在形成像素限定膜PDL时,炭黑可用作黑色颜料或黑色染料,但是本发明概念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像素限定膜PDL可由无机材料形成。例如,像素限定膜PDL可包括氮化硅(SiNx)、氧化硅(SiOx)或氮氧化硅(SiOxNy)等。
根据实施方式,突起SPC布置在多个像素限定膜PDL中的至少一个上。
根据实施方式,像素限定膜PDL限定多个发光区PXA。像素限定膜PDL将多个发光区PXA彼此分离。根据实施方式,像素限定膜PDL和突起SPC布置在非发光区NPXA中。非发光区NPXA围绕发光区PXA。
根据实施方式,封装层TFE覆盖第二电极EL2的上表面。
根据实施方式,阻光图案层PP布置在显示元件层DP-OEL上。即,阻光图案层PP布置在封装层TFE上。阻光图案层PP包括与多个像素限定膜PDL重叠的多个阻光部BM1和BM2以及形成在与突起SPC重叠的阻光部BM1中的开口BM-OP。下面将参照图6和图7对阻光图案层PP进行详细描述。
返回参照图3,根据实施方式,输入感测层ISU包括第一导电层CL1、第二导电层CL2以及多个绝缘层IL1、IL2和IL3。第一导电层CL1布置在第一绝缘层IL1上,第二绝缘层IL2布置在第一导电层CL1上,第二导电层CL2布置在第二绝缘层IL2上,并且第三绝缘层IL3布置在第二导电层CL2上。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并且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层IL1为缓冲层。第一绝缘层IL1可被省略。
根据实施方式,第一导电层CL1和第二导电层CL2中的每个可具有单层结构或在与显示装置DD的显示表面IS垂直的第三方向DR3上堆叠的多层结构。多层的导电层包括至少两层,而该至少两层至少包括透明导电层和金属层。多层的导电层可包括不同的金属层。透明导电层包括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锌(ZnO)、氧化铟锡锌(indium tin zinc oxide,ITZO)、PEDOT、金属纳米线和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层包括钼、银、钛、铜、铝和它们的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实施方式,第一导电层CL1和第二导电层CL2中的每个包括多个图案。在下文中,第一导电层CL1将描述为包括第一图案线SP1-A,并且第二导电层CL2将描述为包括第二图案线SP1-B。
根据实施方式,第一绝缘层IL1至第三绝缘层IL3中的每个可包括无机材料或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包括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锆和氧化铪中的至少一种。有机材料包括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异戊二烯树脂、乙烯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纤维素树脂、硅氧烷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和苝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实施方式,第一绝缘层IL1至第三绝缘层IL3中的每个可具有单层或多层结构。第一绝缘层IL1至第三绝缘层IL3中的每个包括无机层和有机层中的至少一个。无机层和有机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形成。然而,输入感测层ISU的堆叠结构不限于图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输入感测层ISU的第二绝缘层IL2被省略。
根据实施方式,第二绝缘层IL2足以使第一导电层CL1与第二导电层CL2绝缘,并且其形状不受限制。第一绝缘层IL1的形状根据第一图案线SP1-A和第二图案线SP1-B的形状而变化。第一绝缘层IL1包括多个绝缘图案。
根据实施方式,包括在图6中所示的输入感测层ISU中的绝缘层IL可为第一绝缘层IL1或第二绝缘层IL2。例如,绝缘层IL为第一绝缘层IL1。
图4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布置在显示面板DP上的输入感测层ISU的平面视图。图5是图4的区AA的放大图。
在图4的平面视图中,根据实施方式,输入感测层ISU布置在显示区域DA上并且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TE1-1至TE1-4、连接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TE1-1至TE1-4的多个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4、多个第二感测电极TE2-1至TE2-5以及连接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TE2-1至TE2-5的多个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5。另外,连接电极TSD布置在多个第一感测电极TE1-1至TE1-4与多个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4之间以及多个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5与多个第二感测电极TE2-1至TE2-5之间。连接电极TSD连接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TE1-1至TE1-4和多个第二感测电极TE2-1至TE2-5中的每个的端部以传输信号。
在图4中,根据实施方式,多个第一信号线SL1-1至SL1-4和多个第二信号线SL2-1至SL2-5将多个感测电极TE1-1至TE1-4和TE2-1至TE2-5与感测焊盘TS-PD进行连接并且在图中形成布线部TW。
根据实施方式,作为实例,输入感测层ISU示出为包括四个第一感测电极TE1-1至TE1-4和五个第二感测电极TE2-1至TE2-5,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参照图4,根据实施方式,多个第一感测电极TE1-1至TE1-4和多个第二感测电极TE2-1至TE2-5具有网格形状。
根据实施方式,多个第一感测电极TE1-1至TE1-4中的每个包括第一传感器部SP1以及各自连接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TE1-1至TE1-4的多个第一连接部CP1。多个第一连接部CP1中的每个也连接到第一传感器部SP1。另外,第一传感器部SP1包括第一图案线SP1-A和第二图案线SP1-B。图5中所示的触摸开口TS-OP由第一图案线SP1-A和第二图案线SP1-B形成。
根据实施方式,多个第二感测电极TE2-1至TE2-5中的每个包括第二传感器部SP2。
参照图4和图5,根据实施方式,第一传感器部SP1与非发光区NPXA重叠。第一传感器部SP1包括在与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相交的第四方向DR4上延伸的多个第一图案线SP1-A以及在与第四方向DR4相交的第五方向DR5上延伸的多个第二图案线SP1-B。多个第一图案线SP1-A和多个第二图案线SP1-B由网格线形成。网格线的线宽为几微米。
根据实施方式,多个第一图案线SP1-A和多个第二图案线SP1-B彼此连接以形成多个触摸开口TS-OP。换言之,第一传感器部SP1具有包括多个触摸开口TS-OP的网格形状。触摸开口TS-OP示出为与发光区PXA具有一一对应的对应关系,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一个触摸开口TS-OP对应于两个或更多个发光区PXA。
根据实施方式,图5的突起SPC示出为被四个发光区PXA围绕。每个发光区PXA对应于发光元件的发光层。
例如,根据实施方式,突起SPC示出为被发射蓝色光的一个发光元件、发射红色光的一个发光元件和发射绿色光的两个发光元件围绕。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根据实施方式的多个第一图案线SP1-A和多个第二图案线SP1-B彼此相交以形成多个交点SP1-X。如下所述,交点SP1-X与开口BM-OP和突起SPC重叠。
图6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与图5的线II-II'对应的显示装置DD。图7是图6的区BB的放大图。图8是图7的区CC的放大图。
参照图6,根据实施方式,显示装置DD包括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发光区PXA和与多个发光区PXA相邻的非发光区NPXA。显示元件层DP-OEL包括与非发光区NPXA对应的多个像素限定膜PDL以及设置在多个像素限定膜PDL之间的多个发光元件OEL-1、OEL-2和OEL-3。多个阻光部BM1和BM2布置在非发光区NPXA中并且与像素限定膜PDL重叠,并且多个阻光部BM1和BM2的各自的两个边缘可与发光区PXA重叠。
在图6中,根据实施方式,多个发光区PXA的尺寸被示出为相同的,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并且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多个发光区PXA的尺寸为变化的。例如,发射蓝色光的发光区PXA和发射红色光的发光区PXA的尺寸为不同的。
根据实施方式,突起SPC布置在多个像素限定膜PDL中的至少一个上。例如,突起SPC形成在至少一个像素限定膜PDL上。
根据实施方式,在形成像素限定膜PDL时,突起SPC与像素限定膜PDL一体地形成。例如,突起SPC仅布置在多个像素限定膜PDL中的一些上。突起SPC形成在最靠近突起SPC并且不包括突起SPC的两个至四个像素限定膜PDL之间。
在实施方式中,突起SPC包括与像素限定膜PDL相邻的下表面WS和面对下表面WS的上表面US。上表面US在与上表面US平行的平面中具有多边形形状。在上表面US的多边形形状中,边的长度为约10μm至30μm。即,突起SPC具有包含不同长度的相邻的边的多边形形状。例如,突起SPC具有包含具有相同长度的两对平行的边的正方形形状。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在实施方式中,突起SPC具有最大高度H2,并且像素限定膜PDL具有最大高度H1。在与显示元件层DP-OEL的堆叠方向平行的剖面中,突起SPC的最大高度H2与像素限定膜PDL的最大高度H1之比满足表达式1。
表达式1:
0.3≤H2/H1≤1。
根据实施方式,像素限定膜PDL的最大高度H1为约1μm至约3μm。突起SPC的最大高度H2为约1μm至约2μm。像素限定膜PDL的最大高度H1大于或等于突起SPC的最大高度H2。在表达式1中,H1/H2的值可接近于一。
根据实施方式,突起SPC相对于多个发光区PXA的总面积的面积比为约1%至约2%。即,当发光区PXA的总面积为100%时,突起SPC具有约1%至约2%的面积比。实际上,该面积比接近于1.49%。
参照图6和图7,根据实施方式,阻光图案层PP包括第一阻光部BM1、第二阻光部BM2和有机层OC。
根据实施方式,多个阻光部BM1和BM2包括阻光材料。例如,第二阻光部BM2包括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诸如黑色染料、黑色颜料、炭黑或铬等。然而,多个阻光部BM1和BM2的颜色不限于黑色,并且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能使用具有阻光特性的其它颜色的颜料或染料,而不受限制。
根据实施方式,第一阻光部BM1具有与突起SPC重叠的开口BM-OP。第二阻光部BM2不与突起SPC重叠,而与其它像素限定膜PDL重叠。有机层OC布置在多个阻光部BM1和BM2上并且填充开口BM-OP。
根据实施方式的输入感测层ISU包括第一交点SP1-Y和第二交点SP1-Z。
根据实施方式,第一交点SP1-Y与突起SPC和形成在第一阻光部BM1中的开口BM-OP重叠。即,第一交点SP1-Y、突起SPC和开口BM-OP重叠。
根据实施方式,第二交点SP1-Z不与突起SPC重叠,而是与像素限定膜PDL重叠。另外,第二交点SP1-Z与第二阻光部BM2重叠。即,第二交点SP1-Z与像素限定膜PDL和第二阻光部BM2重叠。
根据实施方式,突起SPC与第一交点SP1-Y之间的最短距离D1和像素限定膜PDL与第二交点SP1-Z之间的最短距离D2之比满足以下表达式2。
表达式2:
0.8≤D1/D2<1。
即,根据实施方式,突起SPC与第一交点SP1-Y之间的最短距离D1具有比像素限定膜PDL与第二交点SP1-Z之间的最短距离D2短的值。例如,D1/D2的值接近于0.8。
参照图7,根据实施方式,在与显示元件层DP-OEL的堆叠方向平行的剖面中,像素限定膜PDL具有作为最大宽度的第一宽度W1,并且与像素限定膜PDL重叠的开口BM-OP具有第二宽度W2。像素限定膜PDL的第一宽度W1的值与开口BM-OP的第二宽度W2的值相同。即,第一宽度W1和第二宽度W2相等。
根据实施方式,第一交点SP1-Y具有第三宽度W3。第一交点SP1-Y的第三宽度W3与第一宽度W1和第二宽度W2不同。第一交点SP1-Y的第三宽度W3具有小于第一宽度W1和第二宽度W2中的每个的值。
根据实施方式,像素限定膜PDL具有不与突起SPC重叠的一侧的曝光宽度X1。曝光宽度X1为约7μm至约8μm。例如,曝光宽度X1接近于7μm。
根据实施方式,通过去除第一阻光部BM1的与突起SPC重叠的部分来形成开口BM-OP。通过使第一交点SP1-Y、开口BM-OP和突起SPC彼此重叠,减小了形成有突起SPC的区与未形成有突起SPC的区之间的厚度差。相应地,减小了第一交点SP1-Y、开口BM-OP和突起SPC重叠的区域之间的介电常数差,从而提供了具有增加的灵敏度的显示装置。
图9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概念的实施方式的图1中所示的显示装置DD被折叠的状态。参照图9,显示装置DD示出为沿着一个折叠轴线FX内折,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并且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与图示不同,显示装置DD能沿着一个折叠轴线FX外折。即,显示装置DD能够沿着一个折叠轴线FX内折和外折。显示装置的可折叠区域FA为显示装置的绕一个折叠轴线FX弯曲的区域。不可折叠区域不被折叠,而保持平坦。
在本说明书中,内折意味着显示区域DA被折叠以彼此面对,并且外折意味着显示区域DA被折叠以彼此不面对。
参照图9,根据实施方式,当显示装置DD沿着一个折叠轴线FX折叠时,曲率半径RD相对于折叠轴线FX为约1mm至约5mm。
再次参照图2,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D还包括布置在输入感测层ISU上的偏振层PO和布置在偏振层PO上的窗层WP。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滤色器层代替偏振层PO被包括。
根据实施方式,偏振层PO阻挡从显示装置DD的外部入射到显示面板DP的外部光。偏振层PO阻挡外部光中的一些。
根据实施方式,偏振层PO包括线性偏振器。线性偏振器使入射光在一个方向上线性偏振。线性偏振器为包括细长的聚合物膜的膜型偏振器。例如,细长的聚合物膜为细长的聚乙烯醇类膜。另外,线性偏振器可为涂覆型偏振层。
根据实施方式,滤色器层包括多个滤色器和保护滤色器的有机层。滤色器在平面上彼此间隔开。阻光层布置在彼此隔开的滤色器之间,并且阻光层防止光泄漏并且使相邻的滤色器之间的边界分离。
根据实施方式,布置在滤色器上的有机膜为透明的。有机膜由聚合物树脂形成。
根据实施方式,窗层WP包括玻璃衬底或聚合物树脂衬底。例如,窗层WP包括钢化玻璃衬底。另外,窗层WP可为聚合物树脂衬底并且包括聚酰亚胺树脂等。窗层WP展现出高透射率以原样地透射从显示面板DP接收到的图像,并且保护显示面板DP免受外部冲击。
根据实施方式,通过去除在阻光图案层的阻光部中的与像素限定膜上的突起重叠的部分,减小了阻光图案层中的介电常数的差异,并且因此增加了输入感测层的灵敏度。
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通过去除与形成在像素限定膜上的突起重叠的阻光部中的一些来提供经改善的触摸灵敏度。
尽管已参照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概念的实施方式,但是将理解,本发明概念的实施方式不应限于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在不背离本发明概念的实施方式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
相应地,本发明概念的实施方式的技术范围不旨在限于在说明书的详细描述中阐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是旨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元件层;
阻光图案层,所述阻光图案层布置在所述显示元件层上;以及
输入感测层,所述输入感测层布置在所述阻光图案层上并且包括多个感测电极,
其中,所述显示元件层包括:
多个像素限定膜,所述多个像素限定膜彼此间隔开;
突起,所述突起布置在所述多个像素限定膜中的至少一个上;
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多个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多个像素限定膜之间;以及
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布置在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上,
其中,所述阻光图案层包括:
多个阻光部,所述多个阻光部与所述多个像素限定膜重叠,以及
开口,所述开口形成在与所述突起重叠的所述多个阻光部中的至少一个中,以及
其中,所述多个感测电极中的每个包括:
第一图案线,所述第一图案线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第二图案线,所述第二图案线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
所述第一图案线和所述第二图案线彼此相交的交点,并且
其中,所述突起、所述开口和所述交点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与所述显示元件层和所述阻光图案层的堆叠方向平行的剖面中,作为所述像素限定膜的最大宽度的第一宽度等于所述开口的第二宽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剖面中,所述交点的第三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宽度和所述第二宽度中的每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布置有所述突起的所述像素限定膜的不与所述突起重叠的一侧的曝光宽度在7μm至8μm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与所述显示元件层和所述阻光图案层的堆叠方向平行的剖面中,所述突起的最大高度H2与所述像素限定膜的最大高度H1之比满足以下表达式:
0.3≤H2/H1≤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感测电极中的每个包括:
第一交点,所述第一交点与所述突起重叠;以及
第二交点,所述第二交点与所述像素限定膜重叠但不与所述突起重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突起与所述第一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D1和所述像素限定膜与所述第二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D2之比满足以下表达式:
0.8≤D1/D2<1。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感测电极中的每个包括在一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的多个所述第一交点和多个所述第二交点,并且
所述多个第二交点中的两个至四个布置在最接近的第一交点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包括:
发光区和围绕所述发光区的非发光区,其中,在平面中,所述突起相对于全部的所述发光区的总面积的面积比在1%至2%的范围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突起包括:
与所述像素限定膜相邻的下表面;以及
面对所述下表面的上表面,并且
在与所述上表面平行的平面中,所述上表面具有多边形形状,其中,所述多边形形状具有长度在10μm至30μm的范围内的边。
CN202011230491.0A 2019-11-18 2020-11-06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28207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47657 2019-11-18
KR1020190147657A KR20210060711A (ko) 2019-11-18 2019-11-18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0756A true CN112820756A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54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30491.0A Pending CN112820756A (zh) 2019-11-18 2020-11-06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72156B2 (zh)
KR (1) KR20210060711A (zh)
CN (1) CN11282075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40046373A (ko) * 2022-09-30 2024-04-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차량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24906B1 (ko) * 2013-12-26 2020-07-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을 구비한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O2018076045A1 (en) 2016-10-25 2018-05-03 Q6 IP Pty Ltd Assemblies and methods for detachably securing an electrical device to a support surface
KR102659854B1 (ko) 2016-10-31 2024-04-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102363844B1 (ko) * 2017-07-14 2022-02-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가지는 표시 장치
KR102351618B1 (ko) 2017-08-28 2022-01-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2524043B1 (ko) 2018-02-12 2023-04-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51512A1 (en) 2021-05-20
KR20210060711A (ko) 2021-05-27
US11672156B2 (en)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6806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0896089A (zh) 显示装置
KR102604282B1 (ko) 표시장치
CN113540174A (zh) 显示装置
CN113380854A (zh) 显示装置
CN113161391A (zh) 显示装置
CN113821118B (zh) 透明触摸显示装置
EP3764205A1 (en)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2820756A (zh) 显示装置
US20230038366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605679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140283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4695419A (zh) 显示装置和拼接式显示装置
TWI827665B (zh) 顯示裝置
US11693502B2 (en) Display device
CN218831222U (zh) 显示装置
US1175878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display panel and input sensor disposed on display panel
US20230054462A1 (en) Display device
CN219288077U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TWI828751B (zh) 輸入感測單元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US20220336781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240038895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230104413A (ko) 표시장치
KR20220087619A (ko) 표시장치
CN114256300A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