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17932A -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17932A
CN112817932A CN202010426148.7A CN202010426148A CN112817932A CN 112817932 A CN112817932 A CN 112817932A CN 202010426148 A CN202010426148 A CN 202010426148A CN 112817932 A CN112817932 A CN 112817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ferred
dual
directory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261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宗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4261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179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17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793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4701 priority patent/WO2021233351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4Database migration suppo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在接收到双系统启动指令后,检测系统状态和数据有效性;在所述系统状态和数据有效性满足数据转移条件的情况下,将根系统中的待转移数据转移到目标系统中。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终端大多是采用的单系统,基于双系统手机在业界的推广使用,为使用户体验双系统带来的全新功能,单系统版本可以通过版本升级直接升级到双系统版本。
然而,从单系统升级到双系统后,原先的单系统数据是放置在双系统的根系统下,用户直接使用的生活系统和工作系统并不能直接获取根系统中的原先的单系统数据。即对于用户来说,原先的单系统数据丢失了,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给用户更好的升级体验,需要将原先的单系统数据保存至双系统中用户直接使用的系统中。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借助备份恢复功能,在系统升级前先备份单系统数据,升级后再在用户直接使用的系统中进行恢复操作。
上述方案备份和恢复都需要用户额外操作,并且耗时长,能恢复的单系统数据也非常有限,并且需要额外的存储备份数据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转移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以实现自动将数据转移到双系统的其中一个系统中。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双系统启动指令后,检测系统状态和数据有效性;
在所述系统状态和数据有效性满足数据转移条件的情况下,将根系统中的待转移数据转移到目标系统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转移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在接收到双系统启动指令后,检测系统状态和数据有效性;
转移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系统状态和数据有效性满足数据转移条件的情况下,将根系统中的待转移数据转移到目标系统中。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关于本申请的以上实施例和其他方面以及其实现方式,在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和权利要求中提供更多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申请提供的单系统升级双系统用户数据转移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单系统升级双系统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判断是否满足数据转移条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首先,在本申请中对双系统进行简单解释。
随着智能终端功能不断丰富,智能终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且涉及到很多敏感信息和数据,包括个人隐私、支付安全等。因此为满足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双系统架构的手机应运而生。
一部智能终端同时具备两个用户可见的系统,工作生活相互独立,当前在终端屏幕中显示的系统为前台系统,另一个为后台系统,后台系统也同样处于运行状态,可以接收消息等,此外用户还可以便捷的进行两个系统的切换,既满足用户生活工作互不干扰的需求,使用上也方便快捷。
目前双系统终端采用的是容器技术,共享一个内核,通过轻量级的虚拟化技术支持两个系统运行,生活系统和工作系统在操作系统层隔离,两个系统的根文件系统、进程及网络完全隔离。双系统终端架构是由三个系统组成,一个根系统、一个工作系统、一个生活系统。终端启动时首先是启动根系统,再由根系统为工作系统和生活系统分别准备各自的文件系统,最后根系统通过容器技术启动工作系统和生活系统,根系统会负责整体的管理、控制系统切换、协调工作系统和生活系统协同工作。
双系统中根系统数据区域位置实际和单系统的数据区域位置相同,而生活系统和工作系统的数据区域由根系统为它们创建,都拥有各自的存储位置。因此若是需要保留单系统数据到生活系统,就是将单系统数据区域下用户数据转移到生活系统数据区域中。同样,若是需要保留单系统用户数据到工作系统,就是将单系统数据区域下用户数据转移到工作系统数据区域中。
单系统升级双系统后,单系统数据实际是在双系统根系统的数据区域中,因此为实现升级后保留单系统的数据到目标系统,实际就是将双系统根系统的数据区域中用户数据转移到目标系统的数据区域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单系统升级双系统的过程中,将单系统数据转移至双系统中用户使用的系统中的情况。该方法由本申请中提供的数据转移装置来执行,上述数据转移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转移方法应用于终端,可以是拥有操作系统的移动智能手机,拥有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拥有操作系统的可穿戴设备,以及拥有操作系统的智能电器等。本实施例中以拥有操作系统的移动智能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除适用于单系统升级双安卓系统架构外,也适用于单系统升级多安卓系统的架构,或者升级异构双系统架构等场景。只要升级后的系统包含一个安卓系统,就可以使用本申请的方案将之前单安卓系统的用户数据在升级过程中保留到其中一个安卓子系统中。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移方法主要包括步骤S10和S20。
S10、在接收到双系统启动指令后,检测系统状态和数据有效性;
S20、在所述系统状态和数据有效性满足数据转移条件的情况下,将根系统中的待转移数据转移到目标系统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可以是安卓(Android)系统,也可以是IOS系统,也可以是其他终端操作系统,本实施例中并不进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以安卓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即以单安卓系统升级双安卓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双系统启动指令可以理解为指示终端中的操作系统进行启动的指令。接收到双系统启动指令可以理解为接收到指示终端中的操作系统进行启动的指令。
进一步的,接收到双系统启动指令可以是在单系统升级到双系统之后,检测到系统升级完成,则自动接收到双系统启动指令。接收到双系统启动指令还可以是检测到用户触发双系统启动按键,则接收到双系统启动指令。双系统启动按键可以是终端设置的开机按键,双系统启动按键还可以是终端设置的重启按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仅对接收到双系统启动指令进行说明,而非限定。
所述待转移数据可以理解为单系统数据升级后转移到双系统的根系统下的数据区域中的数据,是终端使用单系统的过程中产生的用户数据。例如:待转移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应用数据(设置应用的设置信息、短信、手机联系人、通话记录、闹钟设置等)、安装的第三方应用及数据、内置SD卡中的内容(包括拍摄的图片、视频等)、特殊信息(如锁屏密码)等。
所述目标系统可以是双系统中用户使用的任一系统,即可以是工作系统,也可以是生活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系统状态和数据有效性之前还包括:单系统数据升级后首先转移到双系统的根系统下的数据区域中,转移到根系统下的数据分区中的单系统数据即为本实施中所述的待转移数据。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根系统中的待转移数据转移到目标系统中,包括:
采用移动方式将根系统中的待转移数据转移到目标系统中。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转移方式采用移动的方式进行转移数据操作,移动方式相比拷贝速度快,并且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根系统中的用户数据转移到目标系统的数据区域中,包括:将根系统中包含用户数据的指定目录转移到目标系统的数据区域目录中。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根系统中的待转移数据转移到目标系统中,包括:
所述将根系统中包含待转移数据的指定目录转移到目标系统中。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定目录包括如下一个或多个:
使用用户设备加密密钥加密的目录;
使用用户凭据加密密钥加密的目录;
使用全局加密密钥加密且存储待转移数据的目录;
非加密且待转移用户数据的目录。
在本实施例中,首次对文件级加密(File Based Encryption,FBE)进行简单介绍:
目前安卓数据分区采用的是FBE方式,其可以使用不同的密钥对不同的文件进行加密,并且可以对这些文件进行单独解密。在安卓7.0及更高版本开始支持文件级加密。
本实施例中包含待转移数据的指定目录是数据分区的子目录。由于指定目录是使用文件级加密的分区目录,就需要考虑文件级加密的影响,保证在数据在转移后仍能正常加解密。
在启用了文件级加密的设备上,每位用户均有两个可供应用使用的存储位置:
凭据加密(Credential Encryption,CE)存储空间,这是默认存储位置,只有在用户解锁设备后才可用。
设备加密(Device Encryption,DE)存储空间,在直接启动模式期间以及用户解锁设备后均可用。
这种存储位置的区分能够使工作资料更加安全,加密不再只基于启动密码,从而能够同时保护多位用户。
现有的安卓系统中有三类密钥:
第一类是全局设备加密密钥,密钥放置在/data/unencryptd中,在双系统的实现中三个系统统一使用一套密钥,使用根系统下存储的该密钥。由于根系统需要在工作系统、生活系统启动前,就访问工作系统和生活系统下以该密钥加密的目录,如/data/app、/data/misc等,因此该密钥被设计为三个系统统一,在根系统启动时进行密钥安装解密。
第二类是用户设备加密密钥,以用户0为例,密钥放置在/data/misc/vold/user_keys/de/0,在双系统中三个系统各自独立,各自用户创建并使用各自的密钥,以该密钥加密的目录有:/data/system_de/0、/data/misc_de/0、/data/user_de/0等。该密钥是各系统启动时各自进行密钥安装解密。
第三类是用户凭据加密密钥,以用户0为例,密钥放置在/data/misc/vold/user_keys/ce/0,在双系统中三个系统各自独立,各自用户创建并使用各自的密钥,以该密钥加密的目录有:/data/system_ce/0、/data/misc_ce/0等。该类密钥相比于前两种秘钥的区别之处在于若是未设置锁屏密码,系统启动时就会进行密钥安装解密,若是设置了锁屏密码,系统需要等用户输入了锁屏密码后才进行密钥安装解密,密钥实际是用锁屏密码加密保存的,因此当用户没有输入锁屏密码时,相应的加密目录将不可使用。
全局设备密钥在双系统中是根系统进行安装解密的,因此其存储目录需要保留在根系统下。目录路径为/data/unencryptd。
由于根系统下没有安卓系统框架及应用,用户相关的目录实际并不需要,而这部分又包含了用户的数据,因此用户设备加密密钥和用户凭据加密密钥存储目录和加密的目录都需要移动到目标系统中。
此外,使用全局设备加密密钥加密的目录和非加密目录若是存储有用户数据则需要移动到目标系统。
因此需要移动的目录包括但不限于:
/data/misc/data/misc_ce/data/misc_de/data/system/data/system_ce/data/system_de/data/vendor/data/vendor_ce/data/vendor_de/data/data/data/user/data/user_de/data/media/data/apex data/app*(即app开头的所有目录)
需要说明的是,目录可能随着安卓整体版本升级或者是需求变化而改变,比如某新增功能需要在数据分区下创建新的目录,而该功能的数据需要升级保留,就需要增加该目录的移动,但是确认目录是否需要移动的基本原则不变。
目录选取原则:用户设备加密密钥和用户凭据加密密钥存储目录、使用该两类密钥加密的目录都需要移动到目标系统中。全局设备加密密钥存储目录必须保留在根系统。使用全局设备加密密钥加密的目录和非加密目录,若是存储有用户数据则需要移动到目标系统。其他目录无需移动,比如日志目录可保留在根系统。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状态和数据有效性满足数据转移条件,包括:
所述双系统首次启动;
所述目标系统首次配置;
所述待转移数据有效。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双系统首次启动;且所述目标系统首次配置;且所述待转移数据有效的情况下,确定系统状态和数据有效性满足数据转移条件。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判断双系统是否首次启动,如果双系统是首次启动,则判断目标系统是否首次配置,如果双系统不是首次启动,确定系统状态不满足数据转移条件,执行双系统启动的后续流程。如果目标系统是首次配置,则判断待转移数据是否有效,如果目标系统不是首次配置,确定系统状态不满足数据转移条件,执行双系统启动的后续流程。如果待转移数据有效,则确定系统状态和数据有效性满足数据转移条件。如果待转移数据无效,确定数据有效性不满足数据转移条件,执行双系统启动的后续流程。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将转移数据的时机选择在升级操作完成,双系统第一次启动时数据分区加载成功并且全局设备加密密钥安装后,在为数据分区创建各个子目录前,通过运行脚本的方式进行转移操作。
移动目录是在为数据分区创建各子目录流程前,可以保证在目录移动走后,根系统缺少的目录会在后续的流程中被自动再次创建出来,保证系统后续运行的稳定性。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双系统首次启动的确定方案,包括:
在检测到首次启动标识后,确定双系统首次启动;
其中,所述首次启动标识包括如下一个或多个:双系统首次启动创建的目录,双系统首次启动创建的文件,双系统首次启动设置的属性标识。
所述首次启动标识是指双系统启动后的特有标志。
在本实施中,判断双系统启动后的特有标志,若是不存在,则双系统是首次启动,继续进行后续判断,否则若是标志存在,则说明双系统已经启动过了,不进行移动操作。
特有标志可以是双系统在启动后会创建的特有目录或者文件,也可以是双系统启动后会设置的特殊属性,但不限于这几种形式,只要能识别出是双系统启动过的标志即可。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双系统首次启动的确定方案,包括:
在检测到预设标识位后,确定双系统首次启动;
其中,所述预设标识位由系统升级模块识别出待升级系统是双系统的情况下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单系统升级在升级时识别出待升级的版本是双系统,则设置一个标志位,双系统启动后若读取到该标志位,则表示是单系统升级双系统首次启动,可进行数据移动操作,移动完成后清除该标志位,双系统下次启动时就能知道非首次启动不进行移动操作。该替代方案相比于最优方案,需要配合修改的模块更多,但是同样可以实现判断。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系统首次配置的确定方案,包括:
在检测到目标系统的数据区域中未存储所述待转移数据的情况下,确定目标系统首次配置。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转移数据有效,包括:
根系统中包含待转移数据的指定目录存在且有效。
在本实施例中,判断数据分区下的各子目录是否存在并且有效,存在有效说明双系统首次启动时数据分区已经有了数据,这些数据必然是升级前的单系统生成的,就可以确认此时是单系统升级双系统后双系统首次启动,需要转移数据。否则说明双系统是首次烧写版本、或整机恢复出厂设置等情况,这些场景都无需进行数据转移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单系统升级到双系统完成,双系统首次启动时,将根系统下的数据转移到目标系统的数据区域下,来实现将单系统数据保留到目标系统的功能,转移时需要先进行相关判断,如是否是单系统升级双系统、用户数据是否有效等。以实现终端在从单系统版本升级到对应的双系统版本的同时将用户的数据保留到目标系统中,并且操作简单、不增加升级过程的时长,伴随着升级过程在用户无感时就自动完成,保留的用户数据也很完整,不依赖额外的存储设备和网络,用户体验非常好。
在一个应用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单系统升级双系统用户数据转移过程,图2是申请提供的单系统升级双系统用户数据转移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单系统用户数据升级后首先转移到双系统根系统下的数据分区下,再经过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方案,其中一部分由根系统转移到目标系统的数据区域下,用以实现单系统用户数据在升级后保留到双系统的目标系统下。
需要说明的是,另一系统是双系统下除目标系统和根系统外的另外一个系统,目标系统中的数据是根系统中的待转移数据转移后的数据。
在一个应用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单系统升级双系统的流程,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单系统升级双系统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单系统升级双系统的流程主要包括步骤S31、S32、S33、S34。
S31、单系统升级模块检测到双系统升级包进行升级操作。
S32、升级模块重启终端。
S33、双系统启动,在根系统的数据分区加载成功并且全局设备加密密钥安装后创建子目录前,进行数据检查和移动流程。该流程会进行一系列判断检查,当检查通过时会进行数据移动操作,否则就直接执行S34。
S34、双系统继续进行后续流程,包括创建数据分区下缺少的子目录,启动工作和生活系统等。
在一个应用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判断是否满足数据转移条件的方法,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判断是否满足数据转移条件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判断是否满足数据转移条件方法的流程主要包括步骤S41、S42、S43、S44。
S41、判断是否是双系统首次启动,即判断双系统启动后的特有标志是否存在(比如双系统启动后会创建的特有目录、设置的特有属性等),存在的话,说明不是双系统首次启动,则执行S45,如果是首次启动,则执行S42。
S42、判断目标系统是不是第一次创建,即目标系统数据区域是否存在数据目录,有则说明目标系统已有数据,不能进行数据转移操作,则执行S45,如果是是第一次创建,则执行S43。
S43、判断数据分区下需要移动的子目录是否有效,比如用户设备加密密钥和用户凭据加密密钥存储目录是否存在、准备被移动的目录是否存在等,目录不存在或者无效时,则则执行S45,。若是目录都有效,则说明这些单系统待恢复的数据有效,检查通过,执行S44。
S44、进行转移数据操作。需移动的目录路径是预先进行配置的。
S45、双系统继续进行后续流程,启动工作系统和生活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转移装置,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适用于单系统升级双系统的过程中,将单系统数据转移至双系统中用户使用的系统中的情况。该数据转移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移装置主要包括检测模块51和转移模块52。
检测模块51,被配置为在接收到双系统启动指令后,检测系统状态和数据有效性;
转移模块52,被配置为在所述系统状态和数据有效性满足数据转移条件的情况下,将根系统中的待转移数据转移到目标系统中。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根系统中的待转移数据转移到目标系统中,包括:
采用移动方式将根系统中的待转移数据转移到目标系统中。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根系统中的待转移数据转移到目标系统中,包括:
所述将根系统中包含待转移数据的指定目录转移到目标系统中。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定目录包括如下一个或多个:
使用用户设备加密密钥加密的目录;
使用用户凭据加密密钥加密的目录;
使用全局加密密钥加密且存储待转移数据的目录;
非加密且待转移用户数据的目录。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状态和数据有效性满足数据转移条件,包括:
所述双系统首次启动;
所述目标系统首次配置;
所述待转移数据有效。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双系统首次启动的确定方案,包括:
在检测到首次启动标识后,确定双系统首次启动;
其中,所述首次启动标识包括如下一个或多个:双系统首次启动创建的目录,双系统首次启动创建的文件,双系统首次启动设置的属性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双系统首次启动的确定方案,包括:
在检测到预设标识位后,确定双系统首次启动;
其中,所述预设标识位由系统升级模块识别出待升级系统是双系统的情况下设置。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系统首次配置的确定方案,包括:
在检测到目标系统的数据区域中未存储所述待转移数据的情况下,确定目标系统首次配置。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转移数据有效,包括:
根系统中包含待转移数据的指定目录存在且有效。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转移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转移方法,具备执行该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转移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数据转移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终端包括处理器61、存储器62、输入装置63、输出装置64;终端中处理器6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6中以一个处理器61为例;终端中的处理器61、存储器62、输入装置63和输出装置64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6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6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转移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数据转移装置中的检测模块51和转移模块52)。处理器6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方法。
存储器6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6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6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64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双系统启动指令后,检测系统状态和数据有效性;
在所述系统状态和数据有效性满足数据转移条件的情况下,将根系统中的待转移数据转移到目标系统中。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操作,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转移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终端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VD或CD光盘)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1)

1.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接收到双系统启动指令后,检测系统状态和数据有效性;
在所述系统状态和数据有效性满足数据转移条件的情况下,将根系统中的待转移数据转移到目标系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根系统中的待转移数据转移到目标系统中,包括:
采用移动方式将根系统中的待转移数据转移到目标系统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根系统中的待转移数据转移到目标系统中,包括:
所述将根系统中包含待转移数据的指定目录转移到目标系统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目录包括如下一个或多个:
使用用户设备加密密钥加密的目录;
使用用户凭据加密密钥加密的目录;
使用全局加密密钥加密且存储待转移数据的目录;
非加密且待转移用户数据的目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状态和数据有效性满足数据转移条件,包括:
所述双系统首次启动;
所述目标系统首次配置;
所述待转移数据有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系统首次启动的确定方案,包括:
在检测到首次启动标识后,确定双系统首次启动;
其中,所述首次启动标识包括如下一个或多个:双系统首次启动创建的目录,双系统首次启动创建的文件,双系统首次启动设置的属性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系统首次启动的确定方案,包括:
在检测到预设标识位后,确定双系统首次启动;
其中,所述预设标识位由系统升级模块识别出待升级系统是双系统的情况下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系统首次配置的确定方案,包括:
在检测到目标系统的数据区域中未存储所述待转移数据的情况下,确定目标系统首次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转移数据有效,包括:
根系统中包含待转移数据的指定目录存在且有效。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010426148.7A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8179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6148.7A CN112817932A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CT/CN2021/094701 WO2021233351A1 (zh) 2020-05-19 2021-05-19 数据转移方法及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6148.7A CN112817932A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7932A true CN112817932A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53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26148.7A Pending CN112817932A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17932A (zh)
WO (1) WO202123335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3351A1 (zh) * 2020-05-19 2021-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转移方法及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22429A (ja) * 2010-07-13 2012-02-02 Hitachi Ltd 2重系演算処理装置および2重系演算処理方法
US20130031376A1 (en) * 2011-07-25 2013-01-31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Removable storage device data protection
CN103002445A (zh) * 2012-11-08 2013-03-27 张维加 一种安全的提供应用服务的移动电子设备
CN103677947A (zh) * 2014-01-03 2014-03-26 深圳英飞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inux的设备双系统保护及升级方法
CN106250172A (zh) * 2016-07-18 2016-12-2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共享内核分区的Android双启动方法
CN106254551A (zh) * 2016-09-30 2016-12-21 北京珠穆朗玛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双系统的文件传输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681662A (zh) * 2016-12-22 2017-05-17 北京珠穆朗玛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双系统的文件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193651A (zh) * 2017-04-18 2017-09-2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系统内存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09710317A (zh) * 2018-11-16 2019-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系统启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95456A (zh) * 2018-09-13 2020-03-20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04148A (zh) * 2019-12-26 2020-05-05 红石阳光(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有Linux和android两系统的芯片平台的升级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0059A (zh) * 2014-06-30 2014-09-17 珠海市君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备份及还原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N104331667B (zh) * 2014-10-24 2018-10-2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双系统的数据保存方法及系统
CN107515790A (zh) * 2016-06-16 2017-12-26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系统
CN107766145B (zh) * 2016-08-18 2020-10-27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双系统下的内存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2817932A (zh) * 2020-05-19 2021-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22429A (ja) * 2010-07-13 2012-02-02 Hitachi Ltd 2重系演算処理装置および2重系演算処理方法
US20130031376A1 (en) * 2011-07-25 2013-01-31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Removable storage device data protection
CN103002445A (zh) * 2012-11-08 2013-03-27 张维加 一种安全的提供应用服务的移动电子设备
CN103677947A (zh) * 2014-01-03 2014-03-26 深圳英飞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inux的设备双系统保护及升级方法
CN106250172A (zh) * 2016-07-18 2016-12-2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共享内核分区的Android双启动方法
CN106254551A (zh) * 2016-09-30 2016-12-21 北京珠穆朗玛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双系统的文件传输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681662A (zh) * 2016-12-22 2017-05-17 北京珠穆朗玛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双系统的文件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193651A (zh) * 2017-04-18 2017-09-2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系统内存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10895456A (zh) * 2018-09-13 2020-03-20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10317A (zh) * 2018-11-16 2019-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系统启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04148A (zh) * 2019-12-26 2020-05-05 红石阳光(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有Linux和android两系统的芯片平台的升级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筱 等: ""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办公安全方案综述"", 《信息网络安全》, 31 January 2015 (2015-01-31), pages 76 - 83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3351A1 (zh) * 2020-05-19 2021-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转移方法及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33351A1 (zh) 2021-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1321B (zh) 多容器系统中无痕运行应用程序的方法及装置
US20170235675A1 (en) Leveraging non-volatile memory for persisting data
WO2019209630A1 (en) Fil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US2015005260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tecting user private data of application program
EP2835997B1 (en) Cell phone data encryption method and decryption method
US9182982B1 (en) Techniques for creating an encrypted virtual hard disk
KR101369251B1 (ko) 시스템 파일 보호 및 복구를 위한 장치, 방법, 사용자 단말기 및 시스템
CN102650944A (zh) 一种操作系统安全引导装置及引导方法
US20220075867A1 (en) Temporary removal of software programs to secure mobile device
JP2017509082A (ja) 不揮発性メモリ又はセキュア素子へのデータの読み込みを安全に行うこと
CN111338889B (zh) 支持多种操作系统的取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870755A (zh) 同一电子装置的多个用户之间转移文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12749383A (zh) 软件认证方法和相关产品
CN112817932A (zh)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85757A (zh) 一种系统启动过程中的解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12188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tecting a folder from unauthorized file modification
CN106878252B (zh) 建立免密登录关系的方法、清除账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0046510B (zh) 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5544586B (zh) 用户数据的安全存储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763357B (zh) 文件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704243A (zh) 数据恢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763184B1 (ko) 백업을 이용한 파일 복구 방법
CN111309698A (zh) 磁盘重定向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125710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51881B (zh) 终端设备的安全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