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46510B - 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46510B
CN110046510B CN201910190450.4A CN201910190450A CN110046510B CN 110046510 B CN110046510 B CN 110046510B CN 201910190450 A CN201910190450 A CN 201910190450A CN 110046510 B CN110046510 B CN 1100465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ectory
data
storage unit
public cloud
clo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904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46510A (zh
Inventor
郭家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eny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eny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eny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eny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904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465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46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46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46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46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1File system administration, e.g. details of archiving or snapshots
    • G06F16/119Details of migration of fil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4Tools and structures for managing or administering access control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41Access rights, e.g. capability lists, access control lists, access tables, access matr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ioeth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检测第二公有云的访问权限;在检测到第二公有云具有第一公有云的访问权限的情况下,将第一公有云挂载的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迁移至第二公有云挂载的第二目录中,其中,第一公有云与第二公有云为不同的公有云,第一目录与第二目录设置于云服务器中,云服务器设置于第一公有云中。本发明解决了跨云迁移数据时数据迁移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公有云来实现资源服务的共享。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们可能需要对公有云上的数据进行跨云迁移,例如,A公有云发生信息泄露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需要将A公有云上的数据迁移至B公有云。
现有技术通过增加云存储加速器,使终端设备与云服务器实现数据的同步。该方案需要增加额外的设备,增加了跨云数据迁移的成本。
另外,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还可将A公有云上的数据下载至本地(如图1中的C),然后再通过本地将数据上传至另一个公有云B中。由于该方案是直接通过互联网对公有云存储中的数据进行下载,因此,公有云存储中的数据直接暴露在互联网中,存在不安全隐患。另外,该方案需先下载数据然后再上传数据,消耗了两倍的数据传输时间,降低了数据的迁移效率。最后,在该方案中,本地需要有足够满足公有云数据量的存储才能进行中转,占用了本地存储,造成了不必要的成本。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和系统,以至少解决跨云迁移数据时数据迁移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包括:检测第二公有云的访问权限;在检测到第二公有云具有第一公有云的访问权限的情况下,将第一公有云挂载的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迁移至第二公有云挂载的第二目录中,其中,第一公有云与第二公有云为不同的公有云,第一目录与第二目录设置于云服务器中,云服务器设置于第一公有云中。
进一步地,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还包括:将第一公有云的第一存储单元与第一目录进行挂载,将第二公有云的第二存储单元与第二目录进行挂载;检测第一存储单元是否与第一目录挂载成功,以及检测第二存储单元是否与第二目录挂载成功;在检测到第一存储单元与第一目录挂载成功,并且第二存储单元与第二目录挂载成功的情况下,将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迁移至第二目录中。
进一步地,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还包括:检测第一目录中的数据是否与第一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相匹配;在第一目录中的数据与第一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第一存储单元与第一目录挂载成功。
进一步地,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还包括:检测第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是否为空;在检测到第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为空的情况下,创建测试数据;若检测到第二目录中存在测试数据,则确定第二存储单元与第二目录挂载成功;在检测到第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不为空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目录中的数据与第二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相匹配,则确定第二存储单元与第二目录挂载成功。
进一步地,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还包括:对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进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后的数据;将加密后的数据迁移至第二目录。
进一步地,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还包括:在第二存储单元中对第二目录对应的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解密后的数据;检测解密后的数据是否完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跨云的数据迁移系统,包括:第一公有云,其中,第一公有云中设置有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包括第一目录和第二目录,用于检测第二公有云的访问权限,并在检测到第二公有云具有第一公有云的访问权限的情况下,将第一公有云挂载的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迁移至第二公有云挂载的第二目录中,第一公有云与第二公有云为不同的公有云;第二公有云,用于通过第二目录访问第一目录中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跨云的数据迁移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二公有云的访问权限;迁移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第二公有云具有第一公有云的访问权限的情况下,将第一公有云挂载的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迁移至第二公有云挂载的第二目录中,其中,第一公有云与第二公有云为不同的公有云,第一目录与第二目录设置于云服务器中,云服务器设置于第一公有云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在公有云本地进行挂载的方式,通过检测第二共有元的访问权限,并在检测到第二公有云具有第一公有云的访问权限的情况下,将第一公有云的第一存储单元与第一目录进行挂载,第二公有云的第二存储单元与第二目录进行挂载,然后将第一目录中的数据同步至第二目录,以使第二公有云通过第二目录访问第一存储单元中的数据。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第一公有云的第一存储单元和第二公有云的第二存储单元分别与云服务器中的第一目录和第二目录进行挂载,因此,第一公有云和第二公有云直接通过第一目录和第二目录即可实现数据的跨云迁移,无需再下载和上传数据,简化了跨云数据迁移的步骤,达到了跨云迁移数据的目的,实现了提高数据迁移效率的技术效果。另外,在检测到第二公有云具有访问第一公有云的访问权限的情况下,才进行存储单元与目录的挂载,保证了跨云数据迁移时的数据安全。
由此可见,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案解决了跨云迁移数据时数据迁移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跨云数据迁移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跨云的数据迁移系统示意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跨云的数据迁移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检测第二公有云的访问权限。
在上述步骤S202中,公有云指第三方提供商为用户提供的能够使用的云,其中,公有云可通过Internet使用,用于实现资源服务的共享,具有成本低的优势。在本申请中,第二公有云为存储迁移后的数据的公有云。另外,云服务器可用于检测第二公有云是否具有访问第一公有云的访问权限。
可选的,云服务器为具有高性能、SSD(Solid State Drives,固态硬盘)磁盘存储的服务器,其用于作为两个公有云之间的数据交换媒介,其中,云服务器上安装有Linux系统,并采用拥塞控制算法实现云服务器与第一公有云之间的连接,以提高Linux服务器(即上述云服务器)的吞吐量,减少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连接的延迟,提升了网络的传输能力。优选的,上述拥塞控制算法可以为Google公司的BBR拥塞算法。另外,在云服务器中配置好拥塞控制算法之后,对云服务器进行重启操作,以使上述配置生效。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在需要对第一公有云中的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用户可通过第一公有云中的处理器向云服务器发送数据迁移请求,云服务器检测多个第二公有云的标识信息,对标识信息符合预设条件的多个第二公有云按照距离远近进行排序,选出距离最近的公有云来进行数据的迁移。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云服务器在检测到数据迁移请求之后,获取用户输入的待迁移公有云(即第二公有云)的相关信息(例如,公有云的标识信息、存储单元的存储容量等),然后对待迁移公有云的相关信息进行检测,在确定待迁移公有云的相关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例如,标识信息与预设标识信息相匹配,和/或,存储容量大于预设存储容量),将第一公有云中的数据迁移至待迁移公有云中。
通过步骤S202对第二公有云的访问权限进行检测,可以达到保证数据安全的目的。
步骤S204,在检测到第二公有云具有第一公有云的访问权限的情况下,将第一公有云挂载的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迁移至第二公有云挂载的第二目录中,其中,第一公有云与第二公有云为不同的公有云,第一目录与第二目录设置于云服务器中,云服务器设置于第一公有云中。
在步骤S204中,挂载是指将存储设备挂接到一个已存在的目录上,通过访问该目录来访问存储设备的操作。
可选的,云服务器具有云存储挂载工具,用于实现对第一公有云的存储单元和第二公有云的存储单元的挂载操作。具体的,以图3所示的跨云的数据迁移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在图3中,A为第一公有云,B为第二公有云,D为云服务器,A1为第一目录,A2为第二目录。首先,云服务器在云服务器本地创建第一目录和第二目录,然后云服务器中的云存储挂载工具分别将第一存储单元与第一目录进行挂载操作,将第二存储单元与第二目录进行挂载操作。在完成对公有云的挂载之后,云服务器通过数据同步程序将第一目录中的数据同步至第二目录中。在完成数据同步操作之后,第二公有云可通过第二目录对第一公有云的数据进行存储。
在上述过程中,数据同步软件可以为Rsync(Remote Synchronize,远程同步)软件。另外,上述第一目录为第一存储单元在第一公有云中的地址,第二目录为第二存储单元在第二公有云中的地址。
通过步骤S204,第一公有云和第二公有云直接通过第一目录和第二目录即可实现数据的跨云迁移,简化了跨云数据迁移的步骤,减少了数据迁移的时间,提高了数据迁移的效率。
基于上述步骤S202至步骤S204所限定的方案,可以获知,采用在公有云本地进行挂载的方式,通过检测第二共有元的访问权限,并在检测到第二公有云具有第一公有云的访问权限的情况下,将第一公有云的第一存储单元与第一目录进行挂载,第二公有云的第二存储单元与第二目录进行挂载,然后将第一目录中的数据同步至第二目录,以使第二公有云通过第二目录访问第一存储单元中的数据。
容易注意到的是,由于第一公有云的第一存储单元和第二公有云的第二存储单元分别与云服务器中的第一目录和第二目录进行挂载,因此,第一公有云和第二公有云直接通过第一目录和第二目录即可实现数据的跨云迁移,无需再下载和上传数据,简化了跨云数据迁移的步骤,达到了跨云迁移数据的目的,实现了提高数据迁移效率的技术效果。另外,在检测到第二公有云具有访问第一公有云的访问权限的情况下,才进行存储单元与目录的挂载,保证了跨云数据迁移时的数据安全。
由此可见,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案解决了跨云迁移数据时数据迁移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在检测到第二公有云具有第一公有云的访问权限之后,云服务器将第一公有云挂载的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迁移至第二公有云挂载的第二目录中。具体的,首先,云服务器将第一公有云的第一存储单元与第一目录进行挂载,将第二公有云的第二存储单元与第二目录进行挂载,然后检测第一存储单元是否与第一目录挂载成功,以及检测第二存储单元是否与第二目录挂载成功,最后在检测到第一存储单元与第一目录挂载成功,并且第二存储单元与第二目录挂载成功的情况下,将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迁移至第二目录中。
可选的,云服务器检测第一目录中的数据是否与第一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相匹配,在第一目录中的数据与第一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第一存储单元与第一目录挂载成功。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存储单元与第一目录挂载成功的情况下,用户通过第一目录可以查看到第一公有云的第一存储单元中的所有数据。如果用户通过第一目录无法查看第一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或者仅能查看到第一存储单元中的部分数据,则可确定第一存储单元与第一目录挂载失败。
通过检测第一目录中的数据是否与第一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相匹配,在第一存储单元与第一目录挂载成功的情况下进行数据迁移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可选的,由于第二公有云为待迁移的公有云,其对应的第二存储单元中可能没有数据,因此,在检测第二存储单元是否与第二目录挂载成功的过程中,云服务器首先检测第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是否为空。在检测到第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为空的情况下,创建测试数据;若检测到第二目录中存在测试数据,则确定第二存储单元与第二目录挂载成功;在检测到第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不为空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目录中的数据与第二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相匹配,则确定第二存储单元与第二目录挂载成功。
通过检测第二目录中的数据是否与第二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相匹配,在第二存储单元与第二目录挂载成功的情况下进行数据迁移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数据迁移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在将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迁移至第二目录中,云服务器首先对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进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后的数据,然后再将加密后的数据迁移至第二目录。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过程中,云服务器可以采用AccessKey和secret秘钥的方式实现对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进行加密操作以及加密传输操作,保证了数据在迁移过程中的安全性。
另外,由于在迁移数据的过程中采用了加密的方式,因此,在完成数据迁移操作之后,云服务器需要在第二存储单元中对第二目录对应的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解密后的数据。在对数据进行解密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数据丢失或者损坏的情况,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云服务器还需进一步检测解密后的数据是否完整。可选的,云服务器可以获取第一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的第一数据信息,以及解密后的数据的第二数据信息,比对第一数据信息和第二数据信息,在两者的差异小于预设差异的情况下,确定解密后的数据为完整数据。其中,第一数据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的长度、哈希值等,第二数据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解密后的数据的长度、哈希值等。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案通过使用加密的连接字符串和密钥对公有云中存储单元中的数据进行挂载访问,保证了数据在互联网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另外,由于整个数据迁移过程无需对数据进行下载和上传操作,因此,整个数据迁移过程减少了大量的传输时间消耗,提高了数据迁移效率。最后,由于整个数据迁移过程无需对数据进行下载和存储,无需占用存储资源,节省了存储资源。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跨云的数据迁移系统实施例,其中,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跨云的数据迁移系统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公有云A和第二公有云B。
如图3所示,第一公有云中设置有云服务器D,云服务器包括第一目录A1和第二目录B1,用于检测第二公有云的访问权限,并在检测到第二公有云具有第一公有云的访问权限的情况下,将第一公有云挂载的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迁移至第二公有云挂载的第二目录中,第一公有云与第二公有云为不同的公有云;第二公有云,用于通过第二目录访问第一目录中的数据。
可选的,云服务器具有云存储挂载工具,用于实现对第一公有云的存储单元和第二公有云的存储单元的挂载操作。具体的,云服务器在云服务器本地创建第一目录和第二目录,然后云服务器中的云存储挂载工具分别将第一存储单元与第一目录进行挂载操作,将第二存储单元与第二目录进行挂载操作。在完成对公有云的挂载之后,云服务器通过数据同步程序将第一目录中的数据同步至第二目录中。在完成数据同步操作之后,第二公有云可通过第二目录对第一公有云的数据进行存储。
容易注意到的是,由于第一公有云的第一存储单元和第二公有云的第二存储单元分别与云服务器中的第一目录和第二目录进行挂载,因此,第一公有云和第二公有云直接通过第一目录和第二目录即可实现数据的跨云迁移,无需再下载和上传数据,简化了跨云数据迁移的步骤,达到了跨云迁移数据的目的,实现了提高数据迁移效率的技术效果。另外,在检测到第二公有云具有访问第一公有云的访问权限的情况下,才进行存储单元与目录的挂载,保证了跨云数据迁移时的数据安全。
由此可见,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案解决了跨云迁移数据时数据迁移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云服务器可执行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方案,详细内容已在实施例1中进行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跨云的数据迁移装置实施例,其中,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跨云的数据迁移装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检测模块401以及迁移模块403。
其中,检测模块401,用于检测第二公有云的访问权限;迁移模块403,用于在检测到第二公有云具有第一公有云的访问权限的情况下,将第一公有云挂载的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迁移至第二公有云挂载的第二目录中,其中,第一公有云与第二公有云为不同的公有云,第一目录与第二目录设置于云服务器中,云服务器设置于第一公有云中。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检测模块401以及迁移模块403对应于上述实施例的步骤S102至步骤S104,两个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实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迁移模块包括:挂载模块、第一检测模块以及第一迁移模块。其中,挂载模块,用于将第一公有云的第一存储单元与第一目录进行挂载,将第二公有云的第二存储单元与第二目录进行挂载;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存储单元是否与第一目录挂载成功,以及检测第二存储单元是否与第二目录挂载成功;第一迁移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第一存储单元与第一目录挂载成功,并且第二存储单元与第二目录挂载成功的情况下,将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迁移至第二目录中。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第一检测模块包括:第二检测模块以及第一确定模块。其中,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目录中的数据是否与第一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相匹配;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第一目录中的数据与第一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第一存储单元与第一目录挂载成功。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第一检测模块包括:第三检测模块、创建模块、第二确定模块以及第四检测模块。其中,第三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是否为空;创建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第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为空的情况下,创建测试数据;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检测到第二目录中存在测试数据,则确定第二存储单元与第二目录挂载成功;第四检测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第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不为空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目录中的数据与第二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相匹配,则确定第二存储单元与第二目录挂载成功。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第一迁移模块包括:加密模块以及第二迁移模块。其中,加密模块,用于对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进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后的数据;第二迁移模块,用于将加密后的数据迁移至第二目录。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跨云的数据迁移装置还包括:解密模块以及第五检测模块。其中,解密模块,用于在第二存储单元中对第二目录对应的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解密后的数据;第五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解密后的数据是否完整。
实施例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实施例1中的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
实施例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实施例1中的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第二公有云的访问权限;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公有云具有第一公有云的访问权限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公有云挂载的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迁移至所述第二公有云挂载的第二目录中,其中,所述第一公有云与所述第二公有云为不同的公有云,所述第一目录与所述第二目录设置于云服务器中,所述云服务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公有云中;
其中,将所述第一公有云挂载的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迁移至所述第二公有云挂载的第二目录中,包括:
将所述第一公有云的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一目录进行挂载,将所述第二公有云的第二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目录进行挂载;
检测所述第一存储单元是否与所述第一目录挂载成功,以及检测所述第二存储单元是否与所述第二目录挂载成功;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一目录挂载成功,并且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目录挂载成功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迁移至所述第二目录中;
其中,检测所述第二存储单元是否与所述第二目录挂载成功,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是否为空;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为空的情况下,创建测试数据;
若检测到所述第二目录中存在所述测试数据,则确定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目录挂载成功;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不为空的情况下,如果所述第二目录中的数据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相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目录挂载成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所述第一存储单元是否与所述第一目录挂载成功,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目录中的数据是否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相匹配;
在所述第一目录中的数据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一目录挂载成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迁移至所述第二目录中,包括:
对所述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进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后的数据;
将所述加密后的数据迁移至所述第二目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迁移至所述第二目录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对所述第二目录对应的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解密后的数据;
检测所述解密后的数据是否完整。
5.一种跨云的数据迁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公有云,其中,所述第一公有云中设置有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包括第一目录和第二目录,用于检测第二公有云的访问权限,并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公有云具有所述第一公有云的访问权限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公有云挂载的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迁移至所述第二公有云挂载的第二目录中,所述第一公有云与所述第二公有云为不同的公有云;
所述第二公有云,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目录访问所述第一目录中的数据;
其中,将所述第一公有云挂载的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迁移至所述第二公有云挂载的第二目录中,包括:
将所述第一公有云的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一目录进行挂载,将所述第二公有云的第二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目录进行挂载;
检测所述第一存储单元是否与所述第一目录挂载成功,以及检测所述第二存储单元是否与所述第二目录挂载成功;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一目录挂载成功,并且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目录挂载成功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迁移至所述第二目录中;
其中,检测所述第二存储单元是否与所述第二目录挂载成功,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是否为空;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为空的情况下,创建测试数据;
若检测到所述第二目录中存在所述测试数据,则确定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目录挂载成功;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不为空的情况下,如果所述第二目录中的数据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相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目录挂载成功。
6.一种跨云的数据迁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二公有云的访问权限;
迁移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公有云具有第一公有云的访问权限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公有云挂载的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迁移至所述第二公有云挂载的第二目录中,其中,所述第一公有云与所述第二公有云为不同的公有云,所述第一目录与所述第二目录设置于云服务器中,所述云服务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公有云中;
其中,所述迁移模块包括:
挂载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公有云的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一目录进行挂载,将所述第二公有云的第二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目录进行挂载;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存储单元是否与所述第一目录挂载成功,以及检测所述第二存储单元是否与所述第二目录挂载成功;
第一迁移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一目录挂载成功,并且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目录挂载成功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目录中的数据迁移至所述第二目录中;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
第三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是否为空;
创建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为空的情况下,创建测试数据;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检测到所述第二目录中存在所述测试数据,则确定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目录挂载成功;
第四检测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不为空的情况下,如果所述第二目录中的数据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相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目录挂载成功。
7.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
8.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
CN201910190450.4A 2019-03-13 2019-03-13 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10046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0450.4A CN110046510B (zh) 2019-03-13 2019-03-13 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0450.4A CN110046510B (zh) 2019-03-13 2019-03-13 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46510A CN110046510A (zh) 2019-07-23
CN110046510B true CN110046510B (zh) 2021-10-01

Family

ID=67273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90450.4A Active CN110046510B (zh) 2019-03-13 2019-03-13 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465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6450B (zh) * 2021-12-29 2024-05-24 税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云迁移部署方法及系统
CN114640674A (zh) * 2022-03-07 2022-06-17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内容分享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0440A (zh) * 2011-03-24 2011-08-31 北京大学 适用于存储云间数据安全迁移的方法
CN103475682A (zh) * 2012-06-07 2013-1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文件迁移方法及设备
CN104301301A (zh) * 2014-09-04 2015-01-2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云存储系统间的数据迁移加密方法
CN104468521A (zh) * 2014-11-13 2015-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线迁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152448B2 (en) * 2012-05-11 2015-10-06 Vmware, Inc. Performance of load balancing modules with migration awareness
CN105740052A (zh) * 2016-01-28 2016-07-06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非共享存储的虚拟机在线迁移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0440A (zh) * 2011-03-24 2011-08-31 北京大学 适用于存储云间数据安全迁移的方法
US9152448B2 (en) * 2012-05-11 2015-10-06 Vmware, Inc. Performance of load balancing modules with migration awareness
CN103475682A (zh) * 2012-06-07 2013-1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文件迁移方法及设备
CN104301301A (zh) * 2014-09-04 2015-01-2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云存储系统间的数据迁移加密方法
CN104468521A (zh) * 2014-11-13 2015-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线迁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740052A (zh) * 2016-01-28 2016-07-06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非共享存储的虚拟机在线迁移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46510A (zh) 2019-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1019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by using intermediate nodes
CN110046510B (zh) 跨云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469457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ely sharing cloud-service credentials within a network of computing devices
US10200499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network traffic by using delta transfers
CN117056943A (zh) 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20 Success Center A901, No. 20 East Third Ring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Sheny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20 Success Center A901, No. 20 East Third Ring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friends of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