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17495A - 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终端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终端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17495A
CN112817495A CN202110128196.2A CN202110128196A CN112817495A CN 112817495 A CN112817495 A CN 112817495A CN 202110128196 A CN202110128196 A CN 202110128196A CN 112817495 A CN112817495 A CN 112817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sk
terminal
user
completion stat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281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凯
赵子龙
赵安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2819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174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17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74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3Interaction with page-structured environments, e.g. book metaph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3User-generated data transfer, e.g. clipboards, dynamic data exchange [DDE], 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 [O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终端和设备,该终端包括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一传输单元;第一传输单元被配置为:接收与第一终端绑定的第二终端发送的任务信息;第一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接收到与第一终端绑定的第二终端发送的任务信息后,在任务处理页面显示任务信息;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任务完成状态;根据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任务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与传统的固化的任务布置方式相比,通过终端实现任务布置,避免第一用户不清楚任务细节或者忘记任务的情况发生;通过激励操作实现了对第一用户的激励,使任务布置过程更加智能化,方便任务布置者及时了解任务完成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终端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终端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意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比如,为了防止忘记一些重要事情,将这些重要的事情以待处理事项的形式记录在智能设备中,以便智能设备来提醒用户完成待处理事项。
但是,相关技术中,待处理事项通常是用户预先设置的,在收到智能设备的提醒后,用户可以着手去完成待处理事项。这种场景中,一方面,待处理事项通常是周期性设置的,比较固化,用户也容易忘记,另一方面,智能设备只能起到提醒的作用,无法获知待处理事项的完成情况,也无法实现与用户之间的交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终端和设备,通过终端实现任务布置,使任务布置过程更加智能化,方便任务布置者及时了解任务完成情况。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该方法包括:
接收与第一终端绑定的第二终端发送的任务信息,并在任务处理页面显示任务信息;
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任务完成状态;
根据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任务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通过绑定的第二终端来接收任务信息,与传统的固化的任务布置方式相比,通过终端实现任务布置,更加便捷与智能化;第一终端在任务处理页面显示任务信息,以避免第一用户不清楚任务细节或者忘记任务的情况发生;第一用户完成任务后,第一终端根据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任务关联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通过激励操作实现了对第一用户的激励,使任务布置过程更加智能化,方便任务布置者及时了解任务完成情况。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若任务完成状态表征任务已完成,则根据任务完成状态响应用户选择的任务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包括:
根据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进行操作;或
将任务完成状态发送至第二终端,若接收到第二终端返回的确认信息,则根据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进行操作。
上述实施例,如果任务完成状态表征任务已完成,此时,一种方式是第一终端直接根据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进行操作,这样,第一用户可以快速体验到激励操作;另一种方式是,需要第二终端对任务完成状态进行确认,在第一终端接收到确认信息后,再进行激励操作,这样可以提高对任务完成进度和质量的监控。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任务信息对应的任务包括多个子任务;
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任务完成状态,包括:
通过第一用户对任务处理页面中的每个子任务的操作,确定每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
若每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则确定任务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
上述实施例,当各个子任务均完成时,才确认任务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实现了对任务完成情况的监控。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为第一终端预先存储的,或者,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二终端的任务信息中携带的。
上述实施例,第一终端预先存储激励内容,无需每次任务布置过程中发送激励内容,提高处理速度;或者,任务信息中携带激励内容,增加了激励内容的多样化,进而使任务完成情况的激励情况更加完善。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该方法包括:
根据第二用户对任务编辑页面的操作生成任务信息;
将任务信息发送至与第二终端绑定的第一终端,以使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任务完成状态,并根据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任务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根据第二用户对任务编辑页面的操作生成任务信息并发送给第一终端,而通过任务信息的形式布置任务,与传统的固化的任务布置方式相比,通过终端布置任务更加便捷与智能化,避免第一用户不清楚任务细节或者忘记任务的情况发生;第一用户完成任务后,第一终端根据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任务关联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通过激励操作实现了对第一用户的激励,使任务布置过程更加智能化,方便任务布置者及时了解任务完成情况。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将任务信息发送至与第二终端绑定的第一终端之后,还包括:
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任务完成状态后,通知第二用户任务已完成,其中任务完成状态是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的;
响应第二用户的确认操作,将确认指令发送给第一终端。
上述实施例,需要第二终端对任务完成状态进行确认,在第一终端接收到确认信息后,再进行操作,这样可以提高对任务完成进度和质量的监控。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第一终端,该第一终端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一传输单元,其中:
第一传输单元被配置为:
接收与第一终端绑定的第二终端发送的任务信息;
第一处理器被配置为:
在接收到与第一终端绑定的第二终端发送的任务信息后,在任务处理页面显示任务信息;
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任务完成状态;
根据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任务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若任务完成状态表征任务已完成,则第一处理器被配置为:
根据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进行操作;或
将任务完成状态发送至第二终端,若接收到第二终端返回的确认信息,则根据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进行操作。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任务信息对应的任务包括多个子任务;
第一处理器被配置为:
通过第一用户对任务处理页面中的每个子任务的操作,确定每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
若每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则确定任务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为第一终端预先存储的,或者,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二终端的任务信息中携带的。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第二终端,该第二终端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第二传输单元,其中;
第二处理器被配置为:
根据第二用户对任务编辑页面的操作生成任务信息;
第二传输单元被配置为:
将任务信息发送至与第二终端绑定的第一终端,以使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任务完成状态,并根据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任务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处理器被配置为:
将任务信息发送至与第二终端绑定的第一终端之后,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任务完成状态后,通知第二用户任务已完成,其中任务完成状态是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的;响应第二用户的确认操作,将确认指令发送给第一终端。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任务处理装置,该装置集成于第一终端,该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与第一终端绑定的第二终端发送的任务信息,并在任务处理页面显示任务信息;
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任务完成状态;
操作响应模块,用于根据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任务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若任务完成状态表征任务已完成,则操作响应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进行操作;或
将任务完成状态发送至第二终端,若接收到第二终端返回的确认信息,则根据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进行操作。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任务信息对应的任务包括多个子任务;
状态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第一用户对任务处理页面中的每个子任务的操作,确定每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
若每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则确定任务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为第一终端预先存储的,或者,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二终端的任务信息中携带的。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任务处理装置,该装置集成于第二终端,该装置包括:
信息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用户对任务编辑页面的操作生成任务信息;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任务信息发送至与第二终端绑定的第一终端,以使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任务完成状态,并根据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任务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通知模块,用于:
将任务信息发送至与第二终端绑定的第一终端之后,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任务完成状态后,通知第二用户任务已完成,其中任务完成状态是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的;响应第二用户的确认操作,将确认指令发送给第一终端。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受控设备,该受控设备包括第三处理器和第三传输单元,其中:
第三传输单元被配置为:
接收控制受控设备的控制设备发送的任务信息;
第三处理器被配置为:
在接收后控制受控设备的控制设备发送的任务信息后,在任务处理页面显示任务信息;
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任务完成状态;
若任务完成状态表征任务已完成和/或接收到控制设备的确认指令,调整当前受控设备的可操作时长。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处理器被配置为:
调整当前受控设备整机的可操作时长,和/或
调整当前受控设备中设定应用的可操作性时长。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处理器被配置为:
通过第一用户对任务处理页面中的每个子任务的操作,确定每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
若每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则确定任务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设备,该控制设备包括第四处理单元和第四传输单元;
第四传输单元被配置为:将任务信息发送至控制设备控制的受控设备;其中,任务信息展示在受控设备的任务处理页面;
第四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第二用户对控制设备的任务编辑页面的编辑操作;
根据编辑操作生成任务信息;
在将任务信息发送至控制设备控制的受控设备后,若接收到的来自受控设备的任务完成状态表征任务已完成,则向受控设备发送调整受控设备的可操作时长的确认指令,以使受控设备调整自身的可操作性时长;
其中任务完成状态是受控设备根据第一用户在展示任务信息的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的。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的任务处理方法。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的任务处理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硬件配置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软件结构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上的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终端的任务处理过程的页面显示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建任务编辑页面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任务内容的编辑显示页面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奖励类型的编辑显示页面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奖励时长的编辑显示页面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兑现方式的编辑显示页面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任务编辑完成的显示页面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长端确认过程的显示页面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的信令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的信令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的信令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任务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任务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详尽地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应用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意识水平的提高,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除了在学校的学习以外,家长通常会给孩子布置单独的任务,该任务可以是白天在学校的学习内容相关的学习任务,还可以是孩子的学习内容无关的课外任务,比如练琴等。现在的孩子通常会有手机,之前孩子的学习任务或者课外任务,通常是家长通过口头、书面或者电话等其他方式进行安排,孩子的完成情况也是需要和孩子进行口头确认。
然而,这样的布置任务和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的方式比较传统,智能化较低,不方便孩子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和终端,终端以手机为例,这样,可以让家长在自己的手机上直接进行任务布置和任务完成之后的激励布置,孩子手机接收到家长布置的任务后,可以看到具体的任务和激励情况,每完成一项之后,可以点击完成,家长端就可以看到,都完成之后,则可以进行激励的操作,这样可以方便家长和孩子的任务的确认和激励的兑现,更好的帮助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也有助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际的应用中,激励可以是不同形式的奖励,比如延长孩子手机的使用时间或者给予孩子实物奖励。
图1示出了终端100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以终端100为例对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应该理解的是,图1所示终端100仅是一个范例,并且终端100可以具有比图1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图1中示例性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100的硬件配置框图。如图1所示,终端100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10、存储器120、显示单元130、摄像头140、传感器150、音频电路1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170、处理器180、蓝牙模块181、以及电源190等部件。
RF电路110可用于在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可以接收基站的下行数据后交给处理器180处理;可以将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器件。
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及数据。处理器1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软件程序或数据,从而执行终端100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存储器120存储有使得终端100能运行的操作系统。本申请中存储器12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及各种应用程序,还可以存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方法的代码。
显示单元1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产生与终端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具体地,显示单元130可以包括设置在终端100正面的触摸屏131,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例如点击按钮,拖动滚动框等。
显示单元130还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终端100的各种菜单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具体地,显示单元130可以包括设置在终端100正面的显示屏132。其中,显示屏132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单元130可以用于显示本申请中的各种图形用户界面。
其中,触摸屏131可以覆盖在显示屏132之上,也可以将触摸屏131与显示屏132集成而实现终端1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集成后可以简称触摸显示屏。本申请中显示单元130可以显示应用程序以及对应的操作步骤。
摄像头140可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处理器180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
终端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50,比如加速度传感器151、距离传感器152、指纹传感器153、温度传感器154。终端100还可配置有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
音频电路160、扬声器161、麦克风162可提供用户与终端1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61,由扬声器1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终端100还可配置音量按钮,用于调节声音信号的音量。另一方面,麦克风1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1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终端,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20以便进一步处理。本申请中麦克风162可以获取用户的语音。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终端100可以通过Wi-Fi模块170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
处理器180是终端1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180还可以集成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基带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80中。本申请中处理器180可以运行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用户界面显示及触控响应,以及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方法。另外,处理器180与显示单元130耦接。
蓝牙模块181,用于通过蓝牙协议来与其他具有蓝牙模块的蓝牙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例如,终端100可以通过蓝牙模块181与同样具备蓝牙模块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建立蓝牙连接,从而进行数据交互。
终端1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90(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等功能。终端100还可配置有电源按钮,用于终端的开机和关机,以及锁屏等功能。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1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终端10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终端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下面结合捕获拍照场景,示例性说明终端100软件以及硬件的工作流程。
当触摸屏131接收到触摸操作,相应的硬件中断被发给内核层。内核层将触摸操作加工成原始输入事件(包括触摸坐标,触摸操作的时间戳等信息)。原始输入事件被存储在内核层。应用程序框架层从内核层获取原始输入事件,识别该输入事件所对应的控件。以该触摸操作是触摸单击操作,该单击操作所对应的控件为相机应用图标的控件为例,相机应用调用应用框架层的接口,启动相机应用,进而通过调用内核层启动摄像头驱动,通过摄像头140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1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笔记本电脑以及电视等。
图3是用于示出终端(例如图1的终端100)上的用户界面的示意图。在一些具体实施中,用户通过触摸用户界面上的应用图标可以打开相应的应用程序,或者通过触摸用户界面上的文件夹图标可以打开相应的文件夹。
针对上述场景,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于涉及到至少两个不同的终端,分别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表示,示例性的,第一终端可以是孩子端,比如为孩子的手机,第二终端可以是家长端,比如是家长的手机;为了方便表述,将使用第一终端的用户称为第一用户,也即,任务完成者,将使用第二终端的用户称为第二用户,也即,任务布置者。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01、接收与第一终端绑定的第二终端发送的任务信息,并在任务处理页面显示任务信息。
S402、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任务完成状态。
S403、根据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任务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通过绑定的第二终端来接收任务信息,与传统的固化的任务布置方式相比,通过终端实现任务布置,更加便捷与智能化;第一终端在任务处理页面显示任务信息,以避免第一用户不清楚任务细节或者忘记任务的情况发生;第一用户完成任务后,第一终端根据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任务关联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通过激励操作实现了对第一用户的激励,使任务布置过程更加智能化,方便任务布置者及时了解任务完成情况。
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任务处理方法之前,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处于绑定状。示例性的,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绑定:
由于设定应用程序或者内置在设定应用程序中的小程序可以被授权获取当前终端的唯一设备标识,该唯一设备标识可以是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Identity,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即手机序列号。该手机序列号可以直接展示出来,也可以通过二维码的形式展示出来。因此,第二终端通过设定应用程序或者内置在设定应用程序中的小程序来扫描第一终端通过设定应用程序或者内置在设定应用程序中的小程序展示的二维码,获取第一终端的唯一设备标识;或,第二终端接收第二用户输入的第一终端的唯一设备标识,与第一终端进行绑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绑定过程不依赖于手机中是否安装有SIM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识别卡),终端也不局限于能安装SIM卡的手机,只需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处于联网状态即可。
涉及到S401,由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已经进行绑定,因此,第一终端接收与其绑定的第二终端发送的任务信息,然后在任务处理页面展示任务信息。该任务信息为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对任务编辑页面的操作生成的。该场景中,当家长有给孩子布置任务的需求时,打开手机设定的应用程序或者集成在设定应用程序的小程序或者其他操作入口来进入任务编辑页面。
示例性的,任务信息可以包括任务具体内容、任务时间等,其中,任务时间可以是包括任务需持续时间段,或者任务的开始时间以及结束时间。比如,任务信息可以是“今天晚上8点到9点练琴”、“8点前写完作业”和/或“9点开始练习书法1小时”。若任务信息表征为多个任务,则将每个任务称为一个子任务。
第一终端在接收到来自第二终端的任务信息后,在任务处理页面展示任务与信息。示例性的,展示形式可以是各个子任务分别展示在一栏中。
涉及到S402,根据孩子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来确定任务完成状态,具体的,由于任务信息对应的任务包括多个子任务,这样,通过孩子对任务处理页面中的每个子任务的操作,确定每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比如当前任务包括上述示例中的三个子任务,孩子每完成一个子任务,则在任务处理页面相应的操作框中点击“完成”操作框,则确定该子任务外完成状态;当每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时,则确定任务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
为了使家长及时关注孩子的任务完成情况,第一终端及时存储并更新各个子任务的完成情况,在每个子任务完成后,第一终端将任务完成状态进行更新,并将当前任务完成状态同步至家长端,这样,家长端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当前完成了哪几个子任务,一方面便于家长查看已完成子任务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也方便家长及时跟进未完成子任务。
涉及到S403,每组任务信息对应一个任务,每个任务包括一个或多个子任务,每组任务信息关联一组激励操作。每组激励操作对应一组激励内容,激励内容包括激励类型、激励时长和/或激励方式等。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激励类型可以是“延长使用时长”或“现实激励”,如果激励类型是“延长使用时长”,可激励时长可以是5分钟,激励方式可以是自动兑现或者手动确认;如果激励类型为“现实激励”,则家长和孩子可在线下完成。在这个具体的例子中,比如,在孩子完成任务后,允许孩子再使用手机5分钟,无需家长确认。
示例性的,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为第一终端预先存储的,或者,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二终端的任务信息中携带的。比如,在当前任务处理之前,第一终端中预先存储至少一组激励内容,并且第一终端中还存储有每组激励内容与历史任务信息的绑定关系,这样,在获取到当前任务信息后,即可根据该绑定关系确定当前任务处理时的激励内容。另外,当前任务处理时的激励内容可以是在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二终端的任务信息中携带的,这样,每组任务信息都携带当前任务对应的激励内容。
这样,如果任务完成状态表征任务已完成,则在根据任务完成状态响应用户选择的任务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具体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根据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进行操作。这种方式中,激励内容中的激励方式可以是自动兑现,此时,当孩子完成任务后,第一终端直接根据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进行操作,比如,将第一终端的使用时间延长5分钟,5分钟后自动执行锁屏或者黑屏等操作等。
第二种,将任务完成状态发送至第二终端,若接收到第二终端返回的确认信息,则根据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进行操作。这种方式中,激励内容中的激励方式可以是手动确认,此时,当孩子完成任务后,第一终端将任务完成状态发送至第二终端,这种方式中,家长需要对孩子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核实,若核实结果为已完成,则向第一终端返回确认信息,此时,第一终端再根据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进行操作。
上述示例中,激励类型以延长终端使用时长来进行说明,在示例的应用过程中,激励类型还可以是允许终端中某个应用程序得到使用时长,比如是允许孩子玩10分钟游戏。还可以是允许孩子看电视半小时,在该场景中,以上述第一种方式为例,第一终端在检测到任务完成状态表征任务已完成时,向绑定的电视发送开启指令,此时电视被开启,当到达半小时后,电视自动关闭或者黑屏。
接下来以第一终端的各个阶段的显示页面为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图5示出了一种第一终端的任务处理过程的页面显示图,在这个例子中,激励类型作为一种奖励,以“延长使用时长“”为例;激励方式作为一种兑现方式,以“自动兑换”为例进行说明。上述“奖励类型”、“奖励时长”与“兑现方式”的表述是为了提高孩子在任务完成过程的兴趣,其实质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高的“激励类型”、“激励时长”和“激励方式”。该激励比如是第一终端的使用时长延长5分钟,具体可以由第一终端通过控制自身的控制逻辑实现。
为了与孩子端的任务显示页面表述一致,下面用“奖励类型”、“奖励时长”与“兑现方式”的形式进行表述。具体的,奖励类型以“延长使用时长”为例、兑现方式为“自动兑换”进行说明。其中,孩子每完成一个子任务,可以点击当前显示页面上的“完成”图标,当各个子任务均完成时,确定当前任务已完成,此时,第一终端的当前显示页面提示“领取奖励”,由于兑现方式为“手动确认”,则在收到任务布置人也即家长的确认指令后,执行对应的奖励。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601、根据第二用户对任务编辑页面的操作生成任务信息。
S602、将任务信息发送至与第二终端绑定的第一终端,以使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任务完成状态,并根据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任务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根据第二用户对任务编辑页面的操作生成任务信息并发送给第一终端,而通过任务信息的形式布置任务,与传统的固化的任务布置方式相比,通过终端布置任务,更加便捷与智能化,避免第一用户不清楚任务细节或者忘记任务的情况发生;第一用户完成任务后,第一终端根据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任务关联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通过激励操作实现了对第一用户的激励,使任务布置过程更加智能化,方便任务布置者及时了解任务完成情况。
涉及到S601,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对任务编辑页面的操作生成任务信息。该场景中,当家长有给孩子布置任务的需求时,打开手机设定的应用程序或者集成在设定应用程序的小程序或者其他操作入口来进入任务编辑页面。在任务编辑页面输入新的任务信息,或者更新已有的任务信息。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以任务信息中携带激励内容为例,对任务信息的生成过程进行说明。参见图7,图7示出了一种新建任务编辑页面的示意图,其中,新建内容包括任务内容和激励内容。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激励内容可以以奖励的形式进行展示,激励内容的激励类型即为奖励类型,激励内容的激励时长即为奖励时长,激励内容的激励方式即为兑现方式。
为了使任务信息的编辑过程更加容易理解,下面用一组示意图进行说明。
图8示出了一种任务内容的编辑显示页面图,参考图8,家长可以对任务进行编辑。比如,修改任务、添加任务或者删除任务。当完成对任务内容的编辑后,保存当前操作。
图9示出了一种奖励类型的编辑显示页面图,参考图9,家长可以奖励类型进行编辑。奖励类型包括“延长使用时长”和“现实奖励”,家长可以择一作为当前任务的奖励类型,也可以将二者作为当前任务的奖励类型供任务执行者选择。
图10示出了一种奖励时长的编辑显示页面图,参考图10,家长可以奖励时长进行编辑。比如可以选择系统提供的“15分钟”、“30分钟”、“45分钟”或“60分钟”,还可以手动收入奖励时长。
图11示出了一种兑现方式的编辑显示页面图,参考图11,家长可以兑现方式进行编辑。家长可以根据此处任务的性质或者内容确定是“自动兑现”还是“手动确认”。例如家长任务要求较高的任务可设置为“手动确认”,家长认为任务要求较低的任务可设置为“自动兑现”。
图12示出了一种任务编辑完成的显示页面图,参考图12,家长通过点击“发送任务”图标,则可以将任务信息发送至绑定的第一终端。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终端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任务完成状态后,通知第二用户任务已完成,通知方式可以是在第二终端上弹出文字提示消息或者语音提示消息,可以是控制第二终端进行响铃或者震动等。第二终端在接收到任务完成状态后,获取第二用户根据任务完成状态输入的评价信息,评价信息比如可以是家长根据孩子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的评分等,进而根据评价信息响应第二用户的确认操作,将确认指令发送给第一终端。这个过程中,由家长确认后,第一终端才可以执行激励操作。
示例性的,图13示出了一种家长端确认过程的显示页面图,参考图13,家长在核实孩子任务完成情况后,点击“发送奖励”按钮,则第二终端执行该确认操作,生成确认指令,将确认指令发送至第一终端。而此时第二终端显示“任务已完成”。
另外,为了便于家长及时掌握孩子对任务的完成进度和完成质量的监控,还可以是,在每完成一个子任务时,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核实指令,第二终端根据家长输入的核实确认操作生成核实确认指令并发送至第一终端,这样,在各个子任务阶段的完成过程中,需要家长来确认,保证了任务完成质量和进度。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的信令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41、第二终端根据第二用户对任务编辑页面的操作生成任务信息。
S142、第二终端将任务信息发送至与第二终端绑定的第一终端。
S143、第一终端接收与第一终端绑定的第二终端发送的任务信息,并在任务处理页面显示任务信息。
S144、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任务完成状态。
S145、第一终端根据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任务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通过绑定的第二终端来接收任务信息,与传统的固化的任务布置方式相比,通过终端实现任务布置,更加便捷与智能化;第一终端在任务处理页面显示任务信息,以避免第一用户不清楚任务细节或者忘记任务的情况发生;第一用户完成任务后,第一终端根据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任务关联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通过激励操作实现了对第一用户的激励,使任务布置过程更加智能化,方便任务布置者及时了解任务完成情况。
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的信令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51、第二终端根据第二用户对任务编辑页面的操作生成任务信息。
S152、第二终端将任务信息发送至与第二终端绑定的第一终端。
S153、第一终端接收与第一终端绑定的第二终端发送的任务信息,并在任务处理页面显示任务信息。
S154、第一终端通过第一用户对任务处理页面中的每个子任务的操作,确定每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若每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则确定任务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
S155、若任务完成状态表征任务已完成,则第一终端根据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进行操作。
上述实施例,为激励内容中的激励方式为自动兑现的情况,也即,任务完成后,第一终端可以直接进行操作,方便了第一用户。
如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的信令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61、第二终端根据第二用户对任务编辑页面的操作生成任务信息。
S162、第二终端将任务信息发送至与第二终端绑定的第一终端。
S163、第一终端接收与第一终端绑定的第二终端发送的任务信息,并在任务处理页面显示任务信息。
S164、第一终端通过第一用户对任务处理页面中的每个子任务的操作,确定每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若每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则确定任务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
S165、若任务完成状态表征任务已完成,则第一终端将任务完成状态发送至第二终端。
S166、第一终端通知第二用户任务已完成。
S167、第二终端响应第二用户的确认操作,将确认指令发送给第一终端。
S168、第一终端若接收到第二终端返回的确认信息,则根据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进行操作。
上述实施例,为激励内容中的激励方式为手动确认的情况,也即,任务完成后,需要第二用户进行确认后,第一终端才可以直接进行操作,提高了度任务完成质量把控。
如图17所示,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任务处理装置,该装置集成于第一终端,包括:信息接收模块171、状态确定模块172和操作响应模块173。
信息接收模块171,用于接收与第一终端绑定的第二终端发送的任务信息,并在任务处理页面显示任务信息;
状态确定模块172,用于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任务完成状态;
操作响应模块173,用于根据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任务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若任务完成状态表征任务已完成,则操作响应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进行操作;或
将任务完成状态发送至第二终端,若接收到第二终端返回的确认信息,则根据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进行操作。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任务信息对应的任务包括多个子任务;
状态确定模块172具体用于:
通过第一用户对任务处理页面中的每个子任务的操作,确定每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
若每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则确定任务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为第一终端预先存储的,或者,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二终端的任务信息中携带的。
由于该装置即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中的装置,并且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18所示,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任务处理装置,该装置集成于第二终端,包括:信息生成模块181和信息发送模块182。
信息生成模块181,用于根据第二用户对任务编辑页面的操作生成任务信息;
信息发送模块182,用于将任务信息发送至与第二终端绑定的第一终端,以使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任务完成状态,并根据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任务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通知模块,用于:
将任务信息发送至与第二终端绑定的第一终端之后,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任务完成状态后,通知第二用户任务已完成,其中任务完成状态是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的;响应第二用户的确认操作,将确认指令发送给第一终端。
由于该装置即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中的装置,并且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19所示,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终端,该终端包括:第一处理器191以及第一传输单元192。
第一传输单元192可以是WI-FI模块,用于:
接收与第一终端绑定的第二终端发送的任务信息;
第一处理器191被配置为:
在接收到与第一终端绑定的第二终端发送的任务信息后,在任务处理页面显示任务信息;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任务完成状态;根据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任务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若任务完成状态表征任务已完成,则第一处理器191被配置为:
根据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进行操作;或,将任务完成状态发送至第二终端,若接收到第二终端返回的确认信息,则根据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进行操作。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任务信息对应的任务包括多个子任务;
第一处理器191被配置为:
通过第一用户对任务处理页面中的每个子任务的操作,确定每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
若每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则确定任务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为第一终端预先存储的,或者,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二终端的任务信息中携带的。
如图20所示,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终端,该终端包括:第二处理器201以及第二传输单元202。
第二处理器201被配置为:
根据第二用户对任务编辑页面的操作生成任务信息;
第二传输单元202可以是WI-FI模块,用于:
将任务信息发送至与第二终端绑定的第一终端,以使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任务完成状态,并根据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任务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处理器201被配置为:
将任务信息发送至与第二终端绑定的第一终端之后,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任务完成状态后,通知第二用户任务已完成,其中任务完成状态是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的;响应第二用户的确认操作,将确认指令发送给第一终端。
如图21所示,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受控设备,该受控设备包括:第三处理器211以及第三传输单元212。
第三传输单元212被配置为:
接收控制受控设备的控制设备发送的任务信息;
第三处理器211被配置为:
在接收后控制受控设备的控制设备发送的任务信息后,在任务处理页面显示任务信息;
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任务完成状态;
若任务完成状态表征任务已完成和/或接收到控制设备的确认指令,调整当前受控设备的可操作时长。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处理器211被配置为:
调整当前受控设备整机的可操作时长,和/或
调整当前受控设备中设定应用的可操作性时长。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处理器211被配置为:
通过第一用户对任务处理页面中的每个子任务的操作,确定每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
若每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则确定任务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
如图22所示,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设备,该控制设备包括:第四处理器221以及第四传输单元222。
第四传输单元222被配置为:将任务信息发送至控制设备控制的受控设备;其中,任务信息展示在受控设备的任务处理页面;
第四处理器221被配置为:
获取第二用户对控制设备的任务编辑页面的编辑操作;
根据编辑操作生成任务信息;
在将任务信息发送至控制设备控制的受控设备后,若接收到的来自受控设备的任务完成状态表征任务已完成,则向受控设备发送调整受控设备的可操作时长的确认指令,以使受控设备调整自身的可操作性时长;
其中任务完成状态是受控设备根据第一用户在展示任务信息的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应用于第一终端的任务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应用于第二终端的任务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一传输单元;
所述第一传输单元被配置为:
接收与所述第一终端绑定的第二终端发送的任务信息;
所述第一处理器被配置为:
在接收到与所述第一终端绑定的第二终端发送的任务信息后,在任务处理页面显示所述任务信息;
根据第一用户在所述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任务完成状态;
根据所述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所述任务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任务完成状态表征任务已完成,则所述第一处理器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进行操作;或
将所述任务完成状态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若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确认信息,则根据所述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进行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任务信息对应的任务包括多个子任务;
所述第一处理器被配置为: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对所述任务处理页面中的每个所述子任务的操作,确定每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
若所述每个子任务的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则确定所述任务完成状态为已完成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操作对应的激励内容为所述第一终端预先存储的,或者,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二终端的任务信息中携带的。
5.一种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第二传输单元;
所述第二处理器被配置为:
根据第二用户对任务编辑页面的操作生成任务信息;
所述第二传输单元被配置为:
将所述任务信息发送至与所述第二终端绑定的第一终端,以使所述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用户在所述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任务完成状态,并根据所述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所述任务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被配置为:
将所述任务信息发送至与所述第二终端绑定的第一终端之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任务完成状态后,通知所述第二用户所述任务已完成,其中所述任务完成状态是所述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用户在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的;响应所述第二用户的确认操作,将确认指令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7.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与所述第一终端绑定的第二终端发送的任务信息,并在任务处理页面显示所述任务信息;
根据第一用户在所述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任务完成状态;
根据所述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所述任务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
8.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二用户对任务编辑页面的操作生成任务信息;
将所述任务信息发送至与所述第二终端绑定的第一终端,以使所述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用户在所述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任务完成状态,并根据所述任务完成状态响应与所述任务信息关联的激励操作。
9.一种受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处理器和第三传输单元;
所述第三传输单元被配置为:
接收控制所述受控设备的控制设备发送的任务信息;
所述第三处理器被配置为:
在接收后控制所述受控设备的控制设备发送的任务信息后,在任务处理页面显示所述任务信息;
根据第一用户在所述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任务完成状态;
若所述任务完成状态表征所述任务已完成和/或接收到所述控制设备的确认指令,调整当前受控设备的可操作时长。
10.一种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四处理单元和第四传输单元;
所述第四传输单元被配置为:将任务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设备控制的受控设备;其中,所述任务信息展示在所述受控设备的任务处理页面;
所述第四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第二用户对所述控制设备的任务编辑页面的编辑操作;
根据所述编辑操作生成任务信息;
在将所述任务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设备控制的受控设备后,若接收到的来自所述受控设备的任务完成状态表征所述任务已完成,则向所述受控设备发送调整所述受控设备的可操作时长的确认指令,以使所述受控设备调整自身的可操作性时长;
其中所述任务完成状态是所述受控设备根据第一用户在展示所述任务信息的任务处理页面的操作确定的。
CN202110128196.2A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终端和设备 Pending CN1128174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8196.2A CN112817495A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终端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8196.2A CN112817495A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终端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7495A true CN112817495A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58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28196.2A Pending CN112817495A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终端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1749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6203A (zh) * 2022-01-18 2022-04-29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0455A (zh) * 2015-03-25 2015-06-03 广州商学院 一种儿童劳动奖励系统
CN105894207A (zh) * 2016-04-07 2016-08-24 广州时刻销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任务管理方法
CN106878411A (zh) * 2017-02-13 2017-06-20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发放电子奖品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07172216A (zh) * 2017-07-19 2017-09-15 北京六行君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用户终端的任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944725A (zh) * 2017-12-01 2018-04-20 广州摩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任务信息的监督方法及系统
CN108665234A (zh) * 2018-04-27 2018-10-1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户行为激励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48396A (zh) * 2019-06-26 2020-12-2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作业进度的提醒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0455A (zh) * 2015-03-25 2015-06-03 广州商学院 一种儿童劳动奖励系统
CN105894207A (zh) * 2016-04-07 2016-08-24 广州时刻销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任务管理方法
CN106878411A (zh) * 2017-02-13 2017-06-20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发放电子奖品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07172216A (zh) * 2017-07-19 2017-09-15 北京六行君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用户终端的任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944725A (zh) * 2017-12-01 2018-04-20 广州摩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任务信息的监督方法及系统
CN108665234A (zh) * 2018-04-27 2018-10-1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户行为激励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48396A (zh) * 2019-06-26 2020-12-2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作业进度的提醒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6203A (zh) * 2022-01-18 2022-04-29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416203B (zh) * 2022-01-18 2024-03-08 抖音视界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57632B1 (ko) 프로그램 알림 기능을 갖는 휴대용 전자 기기 및 이를 위한 프로그램 알림 방법
CN111240546B (zh) 一种分屏处理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11225108A (zh) 一种通信终端及负屏界面的卡片显示方法
CN111367456A (zh) 通信终端及多窗口模式下的显示方法
CN112817495A (zh) 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终端和设备
CN112000932A (zh) 移动终端及其应用控制方法
US20230139886A1 (en)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CN113254132B (zh) 一种应用显示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163220B (zh) 一种显示方法、通信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324255B (zh) 一种基于双屏终端的应用处理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14449171A (zh) 控制摄像头的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3572893A (zh) 一种终端设备、情绪反馈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3760164A (zh) 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操作的响应方法
CN114063459A (zh) 一种终端和智能家居控制方法
CN112114883A (zh) 一种终端唤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159734A (zh) 通信终端及多应用数据互访处理方法
CN111273849A (zh) 通信终端以及屏幕解锁方法
CN113253905B (zh) 基于多指操作的触控方法及智能终端
CN111182361B (zh) 一种通信终端及视频预览的方法
CN114998068B (zh) 学习计划的生成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000411B (zh) 移动终端及其录音通道占用信息的显示方法
CN114661310A (zh) 基于双系统的应用安装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81801A (zh) 一种基于双屏终端的音频播放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14998067A (zh) 学习计划的推荐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014792A (zh) 一种终端设备和相机资源共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