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17123B - 摄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17123B
CN112817123B CN201911222881.0A CN201911222881A CN112817123B CN 112817123 B CN112817123 B CN 112817123B CN 201911222881 A CN201911222881 A CN 201911222881A CN 112817123 B CN112817123 B CN 1128171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element
image
focal length
image capt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228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17123A (zh
Inventor
薛钧哲
陈泓硕
王冠钧
陈纬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662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53729A/zh
Priority to CN202211233997.6A priority patent/CN1154537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17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7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17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71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摄像镜头组,包括八片透镜,且摄像镜头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八片。八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八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第八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摄像镜头组中至少一片透镜的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摄像镜头组能同时满足微型化及高成像品质的需求。本发明还公开具有上述摄像镜头组的取像装置及具有取像装置的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摄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摄像镜头组及取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更加精进,使得电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画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品质的光学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光学镜头的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由于往昔的光学镜头较不易在成像品质、敏感度、光圈大小、体积或视角等需求间取得平衡,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以符合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镜头组、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其中,摄像镜头组包括八片透镜。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本发明提供的摄像镜头组能同时满足微型化及高成像品质的需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镜头组,包括八片透镜,且摄像镜头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八片。八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八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第八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摄像镜头组中至少一片透镜的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摄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第八透镜的焦距为f8,摄像镜头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第八透镜像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L,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9,其满足下列条件:
|f1/f8|<1.25;
0.45<|f/f3|+|f/f4|+|f/f5|+|f/f6|<1.50;
4.0<ImgH/BL<20.0;以及
f5/R9<2.80。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摄像镜头组,包括八片透镜,且摄像镜头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八片。八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八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第八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摄像镜头组中至少一片透镜的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摄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第八透镜的焦距为f8,摄像镜头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第八透镜像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L,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其满足下列条件:
|f1/f8|<1.60;
|f/f3|+|f/f4|+|f/f5|+|f/f6|<1.65;
4.0<ImgH/BL<20.0;
f/f2<-0.45;以及
0≤f/R12。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其包括前述的摄像镜头组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摄像镜头组的成像面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前述的取像装置。
当|f1/f8|满足上述条件时,可确保第八透镜具有足够的屈折力以缩小相机模组的体积。
当|f/f3|+|f/f4|+|f/f5|+|f/f6|满足上述条件时,可避免各透镜的屈折力差距太大而过度修正影像,且避免镜面形状剧烈变化而难以修正鬼影等状况。
当ImgH/BL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进一步缩短摄像镜头组的后焦距,让镜头可更妥善利用有限的空间。
当f5/R9满足上述条件时,可确保第五透镜具备合适的透镜面形及屈折力,以提供较佳的像差修正能力。
当f/f2满足上述条件时,有利于第二透镜搭配第一透镜,以有助于修正多种像差。
当f/R12满足上述条件时,可确保第六透镜的形状不会太过弯曲而使屈折力太强,以提供较佳的像差修正。
以上的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1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1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1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1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1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1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九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1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2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2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2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2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24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2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参数Y11、Yc71、Yc72、Yc81以及部份透镜的部份的反曲点和临界点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取像装置:10、31、32、33、41、42
成像镜头:11
驱动装置:12
电子感光元件:13
影像稳定模组:14
电子装置:20、30、40
显示装置:21
反曲点:P
临界点:C
光圈: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
光阑:101、201、301、302、303、401、501、502、601、801、901、902、903、1001、1002、1003
第一透镜: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
物侧表面: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1011
像侧表面: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2、1012
第二透镜: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1020
物侧表面: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1021
像侧表面: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2、1022
第三透镜: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1030
物侧表面: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1、1031
像侧表面: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2、1032
第四透镜: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0、1040
物侧表面: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1、1041
像侧表面: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2、1042
第五透镜: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0、1050
物侧表面: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1、1051
像侧表面: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2、1052
第六透镜: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0、1060
物侧表面:161、261、361、461、561、661、761、861、961、1061
像侧表面:162、262、362、462、562、662、762、862、962、1062
第七透镜: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0、1070
物侧表面:171、271、371、471、571、671、771、871、971、1071
像侧表面:172、272、372、472、572、672、772、872、972、1072
第八透镜:1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0、1080
物侧表面:181、281、381、481、581、681、781、881、981、1081
像侧表面:182、282、382、482、582、682、782、882、982、1082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90、290、390、490、590、690、790、890、990、1090
成像面:195、295、395、495、595、695、795、895、995、1095
电子感光元件:199、299、399、499、599、699、799、899、999、1099
Y11: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
Yc71:第七透镜物侧表面的凹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
Yc72:第七透镜像侧表面的凸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
Yc81:第八透镜物侧表面的凸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摄像镜头组包括八片透镜,且摄像镜头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八片。八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借此,有助于满足摄像镜头组微型化与短总长等需求。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借此,有利于提供足够的视角,并进一步缩小摄像镜头组整体的体积。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借此,可平衡第一透镜所产生的像差,进而修正球差与色差。
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凹面。借此,可使主点往物侧端移动,进一步缩短后焦与总长。
第八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第八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借此,有助于满足摄像镜头组微型化与良好的像差修正等需求。
本发明所公开的摄像镜头组中,至少一片透镜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借此,可提升透镜像差修正能力,以在体积微型化的同时提供良好成像品质。请参照图25,绘示有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部份透镜的部份的反曲点P的示意图。图25绘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第七透镜物侧表面、第七透镜像侧表面、第八透镜物侧表面和第八透镜像侧表面的部份的反曲点作为示例性说明,然其余的透镜物侧表面或像侧表面也可具有反曲点。
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离轴处可具有一凸临界点,第七透镜物侧表面于离轴处可具有一凹临界点,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离轴处可具有一凸临界点,且第八透镜物侧表面于离轴处可具有一凸临界点。借此,有助于修正离轴像差,以加强周边影像的解析度。请参照图25,绘示有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部份透镜的部份的临界点C的示意图。图25绘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第七透镜物侧表面、第七透镜像侧表面和第八透镜物侧表面的临界点作为示例性说明,然其余的透镜物侧表面或像侧表面也可具有临界点。
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八透镜的焦距为f8,其满足下列条件:|f1/f8|<1.60。借此,可确保第八透镜具有足够的屈折力,使摄像镜头组可以微型化并具备良好的成像品质。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f1/f8|<1.25。
摄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f/f3|+|f/f4|+|f/f5|+|f/f6|<1.65。借此,可避免各透镜的屈折力差距太大而过度修正影像,且避免镜面形状剧烈变化而难以修正鬼影等状况。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0.45<|f/f3|+|f/f4|+|f/f5|+|f/f6|<1.50。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0.50<|f/f3|+|f/f4|+|f/f5|+|f/f6|<1.25。
摄像镜头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即电子感光元件的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总长的一半),第八透镜像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L,其满足下列条件:4.0<ImgH/BL<20.0。借此,可进一步缩短摄像镜头组的后焦距,让镜头可更妥善利用有限的空间。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6.0<ImgH/BL<12.0。
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9,其可满足下列条件:f5/R9<2.80。借此,可确保第五透镜具备合适的透镜面形及屈折力,以提供较佳的像差修正能力。
摄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f/f2<-0.45。借此,有利于第二透镜搭配第一透镜,以有助于修正多种像差。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1.25<f/f2<-0.50。
摄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25<f/R12。借此,可确保第六透镜的形状不会太过弯曲而使屈折力太强,以提供较佳的像差修正。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0.75<f/R12<3.0。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0.30<f/R12<2.50。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0≤f/R12。
第八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5,第八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6,其可满足下列条件:(R15+R16)/(R15-R16)<0.30。借此,可使得第八透镜的面形有利于摄像镜头组实现短后焦与大像高的配置。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R15+R16)/(R15-R16)<0。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R15+R16)/(R15-R16)<-0.25。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2.0<(R15+R16)/(R15-R16)<-0.50。
第七透镜物侧表面的凹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71,第七透镜像侧表面的凸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7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30<Yc71/Yc72<3.0。借此,有助于满足摄像镜头组微型化与短总长等需求下,修正离轴像差以提高周边影像的解析度。请参照图25,绘示有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参数Yc71和Yc72的示意图。
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摄像镜头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50<TL/ImgH<1.30。借此,有助于确保摄像镜头组在微型化与制造性之间取得适合的平衡。
摄像镜头组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8<Fno<2.05。借此,有助于确保足够的进光量,而有利于提高影像解析度。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0.8<Fno<2.0。
摄像镜头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75<ImgH/R1。借此,有助于形成大像高的配置。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2.20<ImgH/R1<4.0。
摄像镜头组中各二相邻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为ΣAT,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78,其可满足下列条件:ΣAT/T78<3.0。借此,可确保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有助于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配置较合适的面形。
第一透镜的阿贝数为V1,第二透镜的阿贝数为V2,第三透镜的阿贝数为V3,第四透镜的阿贝数为V4,第五透镜的阿贝数为V5,第六透镜的阿贝数为V6,第七透镜的阿贝数为V7,第八透镜的阿贝数为V8,第i透镜的阿贝数为Vi,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为N1,第二透镜的折射率为N2,第三透镜的折射率为N3,第四透镜的折射率为N4,第五透镜的折射率为N5,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为N6,第七透镜的折射率为N7,第八透镜的折射率为N8,第i透镜的折射率为Ni,摄像镜头组中可有至少一片透镜满足下列条件:5.0<Vi/Ni<11.9,其中i=1、2、3、4、5、6、7或8。借此,有助于加强修正色差。其中,摄像镜头组中也可有至少二片透镜满足下列条件:5.0<Vi/Ni<11.9,其中i=1、2、3、4、5、6、7或8。其中,摄像镜头组中也可有至少一片透镜满足下列条件:6.0<Vi/Ni<11.0,其中i=1、2、3、4、5、6、7或8。
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其可满足下列条件:|f1/f2|<1.0;|f1/f3|<1.0;|f1/f4|<1.0;|f1/f5|<1.0;|f1/f6|<1.0;以及|f1/f7|<1.0。借此,可确保第一透镜具有足够的屈折力,有助于入瞳孔周边光线的导入,并实现大光圈的配置。
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第八透镜的焦距为f8,其可满足下列条件:|f8/f2|<1.0;|f8/f3|<1.0;|f8/f4|<1.0;|f8/f5|<1.0;|f8/f6|<1.0;以及|f8/f7|<1.0。借此,可确保第八透镜具有足够的屈折力以缩小相机模组的体积。
摄像镜头组中各透镜于光轴上的透镜厚度的总和为ΣCT,摄像镜头组中各二相邻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为ΣA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80<ΣCT/ΣAT<1.60。借此,可加强透镜的空间使用效率,避免透镜配置过度拥挤或间距太大而造成空间利用不佳。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0.90<ΣCT/ΣAT<1.50。
摄像镜头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1,其可满足下列条件:2.5<ImgH/Y11<5.0。借此,有助于形成大像高的配置。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2.50<ImgH/Y11<4.50。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3.0<ImgH/Y11<4.50。请参照图25,绘示有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参数Y11的示意图。
摄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摄像镜头组中任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o,所述任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i,摄像镜头组中满足f/|Ro|+f/|Ri|<0.8的条件的透镜数量为NLR_80,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NLR_80。借此,可避免各透镜间的屈折力差距过大而造成影像修正过度,也可避免因镜面形状变化太激烈而无法修正鬼影等现象。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2≤NLR_80。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3≤NLR_80。其中,摄像镜头组中满足f/|Ro|+f/|Ri|<0.5的条件的透镜数量为NLR_50,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NLR_50。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2≤NLR_50。
第八透镜物侧表面的凸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81,摄像镜头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20<Yc81/ImgH<0.80。借此,有助于满足摄像镜头组微型化与短总长等需求,并且有助于加强周边影像的解析度。请参照图25,绘示有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参数Yc81的示意图。
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56,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67,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78,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0<T78/T12;1.0<T78/T23;1.0<T78/T34;1.0<T78/T45;1.0<T78/T56;以及1.0<T78/T67。借此,可确保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而有助于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配置较合适的面形。
摄像镜头组中阿贝数小于20的透镜数量为V20,其可满足下列条件:2≤V20。借此,有助于加强修正色差。其中,摄像镜头组中阿贝数小于40的透镜数量为V40,其可满足下列条件:4≤V40。
上述本发明摄像镜头组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效。
本发明公开的摄像镜头组中,透镜的材质可为玻璃或塑胶。若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则可增加摄像镜头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并降低外在环境温度变化对成像的影响,而玻璃透镜可使用研磨或模造等技术制作而成。若透镜材质为塑胶,则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可于镜面上设置球面或非球面(ASP),其中球面透镜可减低制造难度,而若于镜面上设置非球面,则可借此获得较多的控制变数,用以消减像差、缩减透镜数目,并可有效降低本发明摄像镜头组的总长。进一步地,非球面可以塑胶射出成型或模造玻璃透镜等方式制作而成。
本发明公开的摄像镜头组中,若透镜表面为非球面,则表示该透镜表面光学有效区全部或其中一部分为非球面。
本发明公开的摄像镜头组中,可选择性地在任一(以上)透镜材料中加入添加物,以改变透镜对于特定波段光线的穿透率,进而减少杂散光与色偏。例如:添加物可具备滤除系统中600纳米至800纳米波段光线的功能,以助于减少多余的红光或红外光;或可滤除350纳米至450纳米波段光线,以减少多余的蓝光或紫外光,因此,添加物可避免特定波段光线对成像造成干扰。此外,添加物可均匀混和于塑料中,并以射出成型技术制作成透镜。
本发明公开的摄像镜头组中,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凸面可位于透镜表面近光轴处;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凹面可位于透镜表面近光轴处。若透镜的屈折力或焦距未界定其区域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的屈折力或焦距可为透镜于近光轴处的屈折力或焦距。
本发明公开的摄像镜头组中,所述透镜表面的反曲点(Inflection Point),指透镜表面曲率正负变化的交界点。所述透镜表面的临界点(Critical Point),指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与透镜表面相切的切线上的切点,且临界点并非位于光轴上。
本发明公开的摄像镜头组中,摄像镜头组的成像面依其对应的电子感光元件的不同,可为一平面或有任一曲率的曲面,特别是指凹面朝往物侧方向的曲面。
本发明公开的摄像镜头组中,最靠近成像面的透镜与成像面之间可选择性配置一片以上的成像修正元件(平场元件等),以达到修正影像的效果(像弯曲等)。该成像修正元件的光学性质,比如曲率、厚度、折射率、位置、面型(凸面或凹面、球面或非球面、衍射表面及菲涅尔表面等)可配合取像装置需求而做调整。一般而言,较佳的成像修正元件配置为将具有朝往物侧方向为凹面的薄型平凹元件设置于靠近成像面处。
本发明公开的摄像镜头组中,可设置有至少一光阑,其可位于第一透镜之前、各透镜之间或最后一透镜之后,该光阑的种类如耀光光阑(Glare Stop)或视场光阑(FieldStop)等,可用以减少杂散光,有助于提升影像品质。
本发明公开的摄像镜头组中,光圈的配置可为前置光圈或中置光圈。其中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第一透镜间,中置光圈则表示光圈设置于第一透镜与成像面间。若光圈为前置光圈,可使出射瞳(Exit Pupil)与成像面产生较长的距离,使其具有远心(Telecentric)效果,并可增加电子感光元件的CCD或CMOS接收影像的效率;若为中置光圈,有助于扩大摄像镜头组的视场角。
本发明可适当设置一可变孔径元件,该可变孔径元件可为机械构件或光线调控元件,其可以电或电讯号控制孔径的尺寸与形状。该机械构件可包括叶片组、屏蔽板等可动件;该光线调控元件可包括滤光元件、电致变色材料、液晶层等遮蔽材料。该可变孔径元件可通过控制影像的进光量或曝光时间,强化影像调节的能力。此外,该可变孔径元件也可为本发明的光圈,可通过改变光圈值以调节影像品质,如景深或曝光速度等。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2,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1可知,取像装置包括摄像镜头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199。摄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100、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光阑101、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第六透镜160、第七透镜170、第八透镜18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IR-cut Filter)190与成像面195。其中,电子感光元件199设置于成像面195上。摄像镜头组包括八片透镜(110、120、130、140、150、160、170、180),并且各透镜之间无其他内插的透镜。
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2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表面12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3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3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1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4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4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14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14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五透镜1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5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5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15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六透镜1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16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16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162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第七透镜17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7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7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17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17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171于离轴处具有一凹临界点,且其像侧表面172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第八透镜18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8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18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18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18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9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八透镜180及成像面195之间,并不影响摄像镜头组的焦距。
上述各透镜的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下: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161
X: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交点的切面的相对距离;
Y: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
R:曲率半径;
k:锥面系数;以及
Ai:第i阶非球面系数。
第一实施例的摄像镜头组中,摄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摄像镜头组的光圈值为Fno,摄像镜头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数值如下:f=8.30毫米(mm),Fno=1.89,HFOV=42.9度(deg.)。
摄像镜头组中各透镜于光轴上的透镜厚度的总和为ΣCT,摄像镜头组中各二相邻透镜于光轴上之间隔距离的总和为ΣAT,其满足下列条件:ΣCT/ΣAT=1.56。在本实施例中,二相邻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指二相邻透镜的二相邻镜面的间于光轴上的间距;ΣCT为第一透镜110于光轴上的厚度CT1、第二透镜120于光轴上的厚度CT2、第三透镜130于光轴上的厚度CT3、第四透镜140于光轴上的厚度CT4、第五透镜150于光轴上的厚度CT5、第六透镜160于光轴上的厚度CT6、第七透镜170于光轴上的厚度CT7与第八透镜180于光轴上的厚度CT8的总和(ΣCT=CT1+CT2+CT3+CT4+CT5+CT6+CT7+CT8)。此外,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二透镜120与第三透镜1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130与第四透镜14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140与第五透镜15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第五透镜150与第六透镜16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56,第六透镜160与第七透镜17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67,第七透镜170与第八透镜18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78;ΣAT为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第六透镜160、第七透镜170与第八透镜180当中任二相邻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ΣAT=T12+T23+T34+T45+T56+T67+T78)。其中,也满足下列条件:T78/T12=13.87;T78/T23=2.53;T78/T34=1.40;T78/T45=2.27;T78/T56=0.82;T78/T67=1.57;以及ΣAT/T78=4.48。
摄像镜头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11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1,其满足下列条件:ImgH/Y11=3.61。
第八透镜物侧表面181的曲率半径为R15,第八透镜像侧表面182的曲率半径为R16,其满足下列条件:(R15+R16)/(R15-R16)=0.57。
第一透镜110的焦距为f1,第八透镜180的焦距为f8,其满足下列条件:|f1/f8|=0.66。
摄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第三透镜1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140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150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160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f/f3|+|f/f4|+|f/f5|+|f/f6|=0.66。
摄像镜头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第八透镜像侧表面182至成像面195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L,其满足下列条件:ImgH/BL=7.22。
第一透镜1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1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140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150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160的焦距为f6,第七透镜170的焦距为f7,其满足下列条件:|f1/f2|=0.42;|f1/f3|=0.16;|f1/f4|=0.11;|f1/f5|=0.25;|f1/f6|=0.02;以及|f1/f7|=0.02。
第五透镜150的焦距为f5,第五透镜物侧表面151的曲率半径为R9,其满足下列条件:f5/R9=0.12。
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1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140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150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160的焦距为f6,第七透镜170的焦距为f7,第八透镜180的焦距为f8,其满足下列条件:|f8/f2|=0.64;|f8/f3|=0.24;|f8/f4|=0.17;|f8/f5|=0.38;|f8/f6|=0.04;以及|f8/f7|=0.04。
摄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f/f2=-0.51。
摄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第六透镜像侧表面162的曲率半径为R12,其满足下列条件:f/R12=0.40。
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11至成像面195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摄像镜头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TL/ImgH=1.20。
摄像镜头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11的曲率半径为R1,其满足下列条件:ImgH/R1=2.69。
第一透镜110的阿贝数为V1,第一透镜110的折射率为N1,其满足下列条件:V1/N1=36.30。
第二透镜120的阿贝数为V2,第二透镜120的折射率为N2,其满足下列条件:V2/N2=13.01。
第三透镜130的阿贝数为V3,第三透镜130的折射率为N3,其满足下列条件:V3/N3=36.30。
第四透镜140的阿贝数为V4,第四透镜140的折射率为N4,其满足下列条件:V4/N4=11.65。
第五透镜150的阿贝数为V5,第五透镜150的折射率为N5,其满足下列条件:V5/N5=36.30。
第六透镜160的阿贝数为V6,第六透镜160的折射率为N6,其满足下列条件:V6/N6=16.57。
第七透镜170的阿贝数为V7,第七透镜170的折射率为N7,其满足下列条件:V7/N7=23.91。
第八透镜180的阿贝数为V8,第八透镜180的折射率为N8,其满足下列条件:V8/N8=36.46。
摄像镜头组中阿贝数小于20的透镜数量为V20,其满足下列条件:V20=1。
摄像镜头组中阿贝数小于40的透镜数量为V40,其满足下列条件:V40=4。
摄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摄像镜头组中任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o,所述任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i,摄像镜头组中满足f/|Ro|+f/|Ri|<0.8的条件的透镜数量为NLR_80,其满足下列条件:NLR_80=3。
摄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摄像镜头组中任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o,所述任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i,摄像镜头组中满足f/|Ro|+f/|Ri|<0.5的条件的透镜数量为NLR_50,其满足下列条件:NLR_50=1。
第七透镜物侧表面171的凹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71,其满足下列条件:Yc71=1.34[毫米]。
第七透镜像侧表面172的凸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72,其满足下列条件:Yc72=1.60[毫米]。
第七透镜物侧表面171的凹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71,第七透镜像侧表面172的凸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72,其满足下列条件:Yc71/Yc72=0.83。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一以及表二。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191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201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202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211
表一为图1第一实施例详细的结构数据,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mm),且表面0到21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表二为第一实施例中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4到A20则表示各表面第4到20阶非球面系数。此外,以下各实施例表格乃对应各实施例的示意图与像差曲线图,表格中数据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表一及表二的定义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至图4,其中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3可知,取像装置包括摄像镜头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299。摄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200、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第三透镜230、光阑201、第四透镜240、第五透镜250、第六透镜260、第七透镜270、第八透镜28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290与成像面295。其中,电子感光元件299设置于成像面295上。摄像镜头组包括八片透镜(210、220、230、240、250、260、270、280),并且各透镜之间无其他内插的透镜。
第一透镜2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21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21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二透镜2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2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表面22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三透镜2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3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3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表面23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四透镜2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4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24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表面24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五透镜2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5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5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25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六透镜2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6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26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26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七透镜27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7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7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27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27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271于离轴处具有一凹临界点,且其像侧表面272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第八透镜28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8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28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28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28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29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八透镜280及成像面295之间,并不影响摄像镜头组的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三以及表四。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231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232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241
第二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242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251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5至图6,其中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5可知,取像装置包括摄像镜头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399。摄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300、第一透镜310、第二透镜320、光阑301、第三透镜330、光阑302、第四透镜340、第五透镜350、第六透镜360、第七透镜370、光阑303、第八透镜38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390与成像面395。其中,电子感光元件399设置于成像面395上。摄像镜头组包括八片透镜(310、320、330、340、350、360、370、380),并且各透镜之间无其他内插的透镜。
第一透镜3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表面31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二透镜3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2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3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3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3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3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4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4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34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34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五透镜3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5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35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35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35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六透镜3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6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3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36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36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362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第七透镜37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7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7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37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37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371于离轴处具有一凹临界点,且其像侧表面372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第八透镜38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8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38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38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38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物侧表面381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39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八透镜380及成像面395之间,并不影响摄像镜头组的焦距。
第八透镜物侧表面381的凸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81,其满足下列条件:Yc81=5.27[毫米]。
第八透镜物侧表面381的凸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81,摄像镜头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Yc81/ImgH=0.66。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五以及表六。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271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272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281
第三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除了在本实施例中提及的参数Yc81以外,其余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282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291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7至图8,其中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7可知,取像装置包括摄像镜头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499。摄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400、第一透镜410、第二透镜420、第三透镜430、光阑401、第四透镜440、第五透镜450、第六透镜460、第七透镜470、第八透镜48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490与成像面495。其中,电子感光元件499设置于成像面495上。摄像镜头组包括八片透镜(410、420、430、440、450、460、470、480),并且各透镜之间无其他内插的透镜。
第一透镜4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41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41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二透镜4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2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表面42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三透镜4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3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3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4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4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4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44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44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五透镜4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5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5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45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45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六透镜4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46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46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462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第七透镜47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7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7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47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47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471于离轴处具有一凹临界点,且其像侧表面472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第八透镜48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8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48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48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48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物侧表面481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49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八透镜480及成像面495之间,并不影响摄像镜头组的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七以及表八。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301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311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312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321
第四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322
<第五实施例>
请参照图9至图10,其中图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9可知,取像装置包括摄像镜头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599。摄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500、第一透镜510、第二透镜520、第三透镜530、光阑501、第四透镜540、第五透镜550、第六透镜560、光阑502、第七透镜570、第八透镜58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590与成像面595。其中,电子感光元件599设置于成像面595上。摄像镜头组包括八片透镜(510、520、530、540、550、560、570、580),并且各透镜之间无其他内插的透镜。
第一透镜5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51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51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二透镜5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2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52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52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52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三透镜5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3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3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53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53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四透镜5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4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4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54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54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五透镜5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5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5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55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55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六透镜5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56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56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562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第七透镜57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7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7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57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57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571于离轴处具有一凹临界点,且其像侧表面572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第八透镜58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8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58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58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58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物侧表面581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59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八透镜580及成像面595之间,并不影响摄像镜头组的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九以及表十。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341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351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352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361
第五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362
<第六实施例>
请参照图11至图12,其中图1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11可知,取像装置包括摄像镜头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699。摄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600、第一透镜610、第二透镜620、第三透镜630、光阑601、第四透镜640、第五透镜650、第六透镜660、第七透镜670、第八透镜68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690与成像面695。其中,电子感光元件699设置于成像面695上。摄像镜头组包括八片透镜(610、620、630、640、650、660、670、680),并且各透镜之间无其他内插的透镜。
第一透镜6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61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二透镜6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2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6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3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3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6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4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4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64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64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五透镜6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5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65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65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65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六透镜6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66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66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662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第七透镜67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7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7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67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67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671于离轴处具有一凹临界点,且其像侧表面672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第八透镜68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8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68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68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68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物侧表面681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69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八透镜680及成像面695之间,并不影响摄像镜头组的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一以及表十二。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381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382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391
第六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392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401
<第七实施例>
请参照图13至图14,其中图1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13可知,取像装置包括摄像镜头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799。摄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700、第一透镜710、第二透镜720、第三透镜730、第四透镜740、第五透镜750、第六透镜760、第七透镜770、第八透镜78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790与成像面795。其中,电子感光元件799设置于成像面795上。摄像镜头组包括八片透镜(710、720、730、740、750、760、770、780),并且各透镜之间无其他内插的透镜。
第一透镜7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7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表面71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二透镜7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72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72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三透镜73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3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73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73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73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四透镜7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4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74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74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五透镜7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5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75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75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75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六透镜7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7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76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76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762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第七透镜77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7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77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77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77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771于离轴处具有一凹临界点,且其像侧表面772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第八透镜78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8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78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78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78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79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八透镜780及成像面795之间,并不影响摄像镜头组的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三以及表十四。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411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421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422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431
第七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432
<第八实施例>
请参照图15至图16,其中图1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15可知,取像装置包括摄像镜头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899。摄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800、第一透镜810、第二透镜820、第三透镜830、光阑801、第四透镜840、第五透镜850、第六透镜860、第七透镜870、第八透镜88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890与成像面895。其中,电子感光元件899设置于成像面895上。摄像镜头组包括八片透镜(810、820、830、840、850、860、870、880),并且各透镜之间无其他内插的透镜。
第一透镜8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玻璃材质,其物侧表面8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81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表面81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二透镜8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2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82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82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82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三透镜8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3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83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表面83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四透镜8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4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84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表面84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五透镜8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5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85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85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85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六透镜8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8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86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86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862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第七透镜87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7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87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87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87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871于离轴处具有一凹临界点,且其像侧表面872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第八透镜88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8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88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88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88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物侧表面881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89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八透镜880及成像面895之间,并不影响摄像镜头组的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五以及表十六。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451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461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462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471
第八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472
<第九实施例>
请参照图17至图18,其中图1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九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17可知,取像装置包含摄像镜头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999。摄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900、第一透镜910、第二透镜920、光阑901、第三透镜930、光阑902、第四透镜940、第五透镜950、第六透镜960、第七透镜970、光阑903、第八透镜98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990与成像面995。其中,电子感光元件999设置于成像面995上。摄像镜头组包含八片透镜(910、920、930、940、950、960、970、980),并且各透镜之间无其他内插的透镜。
第一透镜9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9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91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91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二透镜9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92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表面92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三透镜9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3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93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9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4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94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94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94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五透镜9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5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95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95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95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六透镜9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6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96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96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96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七透镜97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7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97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97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97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971于离轴处具有一凹临界点,且其像侧表面972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第八透镜98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8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98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98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98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物侧表面981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99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八透镜980及成像面995之间,并不影响摄像镜头组的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七以及表十八。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491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501
第九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502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511
<第十实施例>
请参照图19至图20,其中图1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2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19可知,取像装置包含摄像镜头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1099。摄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1000、第一透镜1010、第二透镜1020、光阑1001、第三透镜1030、光阑1002、第四透镜1040、第五透镜1050、第六透镜1060、第七透镜1070、光阑1003、第八透镜108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090与成像面1095。其中,电子感光元件1099设置于成像面1095上。摄像镜头组包含八片透镜(1010、1020、1030、1040、1050、1060、1070、1080),并且各透镜之间无其他内插的透镜。
第一透镜10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0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0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101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101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二透镜10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0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02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表面102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三透镜10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03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03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10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04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04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104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104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五透镜10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05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05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105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105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六透镜10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06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106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106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106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七透镜107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07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07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107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107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1071于离轴处具有一凹临界点,且其像侧表面1072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
第八透镜108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08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108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108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其像侧表面108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09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八透镜1080及成像面1095之间,并不影响摄像镜头组的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九以及表二十。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531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532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541
第十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542
Figure GDA0003444773560000551
<第十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2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取像装置10为一相机模组。取像装置10包括成像镜头11、驱动装置12、电子感光元件13以及影像稳定模组14。成像镜头11包括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摄像镜头组、用于承载摄像镜头组的镜筒(未另标号)以及支持装置(Holder Member,未另标号),成像镜头11也可改配置其他实施例的摄像镜头组,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取像装置10利用成像镜头11聚光产生影像,并配合驱动装置12进行影像对焦,最后成像于电子感光元件13并且能作为影像资料输出。
驱动装置12可具有自动对焦(Auto-Focus)功能,其驱动方式可使用如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VCM)、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压电系统(Piezoelectric)、以及记忆金属(Shape Memory Alloy)等驱动系统。驱动装置12可让成像镜头11取得较佳的成像位置,可提供被摄物于不同物距的状态下,皆能拍摄清晰影像。此外,取像装置10搭载一感光度佳及低杂讯的电子感光元件13(如CMOS、CCD)设置于摄像镜头组的成像面,可真实呈现摄像镜头组的良好成像品质。
影像稳定模组14例如为加速计、陀螺仪或霍尔元件(Hall Effect Sensor)。驱动装置12可搭配影像稳定模组14而共同作为一光学防手震装置(Optical ImageStabilization,OIS),通过调整成像镜头11不同轴向的变化以补偿拍摄瞬间因晃动而产生的模糊影像,或利用影像软体中的影像补偿技术,来提供电子防手震功能(ElectronicImage Stabilization,EIS),进一步提升动态以及低照度场景拍摄的成像品质。
<第十二实施例>
参照图22,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为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20包括第十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10以及显示装置21。图22中的电子装置20取像装置10与显示装置21皆配置于同一侧,以使取像装置10可作为前置镜头以提供自拍功能,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第十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2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30为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30包括取像装置31、取像装置32、取像装置33以及显示装置(未另标号)。本实施例的取像装置31、取像装置32与取像装置33具有相异的视角(其中,取像装置31为一望远取像装置,取像装置32为一标准取像装置,取像装置33为一广角取像装置),使电子装置30可提供不同的放大倍率,以达到光学变焦的拍摄效果。取像装置32包括上述第三实施例公开的摄像镜头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未另标号),取像装置32也可改配置其他实施例的摄像镜头组,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取像装置31、取像装置32与取像装置33配置于电子装置30的其中一侧,而显示装置则配置于电子装置30的另一侧。
<第十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24,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0为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40包括取像装置41、取像装置42以及显示装置(未另标号)。本实施例的取像装置41与取像装置42具有相异的视角(其中,取像装置41为一广角取像装置,取像装置42为一标准取像装置),使电子装置40可提供不同的放大倍率,以达到光学变焦的拍摄效果。取像装置42包括上述第三实施例公开的摄像镜头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未另标号),取像装置42也可改配置其他实施例的摄像镜头组,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取像装置41与取像装置42配置于电子装置40的其中一侧,而显示装置则配置于电子装置40的另一侧。
本发明的取像装置10、32、42并不以应用于智能手机为限。取像装置10、32、42更可视需求应用于移动对焦的系统,并兼具优良像差修正与良好成像品质的特色。举例来说,取像装置10、32、42可多方面应用于三维(3D)影像撷取、数位相机、移动装置、数位平板、智慧型电视、网路监控设备、行车记录仪、倒车显影装置、多镜头装置、辨识系统、体感游戏机与穿戴式装置等电子装置中。上述电子装置仅是示范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实际运用例子,并非限制本发明的取像装置的运用范围。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7)

1.一种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镜头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总数为八片,且该摄像镜头组的八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
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该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八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该第八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该摄像镜头组中至少一片透镜的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其中,该摄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该第八透镜的焦距为f8,该摄像镜头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该第八透镜像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L,该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9,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1,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满足下列条件:
|f1/f8|<1.25;
0.45<|f/f3|+|f/f4|+|f/f5|+|f/f6|<1.50;
4.0<ImgH/BL<20.0;
f5/R9<2.80;
0≤f/R12;
2.5<ImgH/Y11<5.0;以及
0.50<TL/ImgH≤1.24;
其中,该第一透镜的阿贝数为V1,该第二透镜的阿贝数为V2,该第三透镜的阿贝数为V3,该第四透镜的阿贝数为V4,该第五透镜的阿贝数为V5,该第六透镜的阿贝数为V6,该第七透镜的阿贝数为V7,该第八透镜的阿贝数为V8,第i透镜的阿贝数为Vi,该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为N1,该第二透镜的折射率为N2,该第三透镜的折射率为N3,该第四透镜的折射率为N4,该第五透镜的折射率为N5,该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为N6,该第七透镜的折射率为N7,该第八透镜的折射率为N8,第i透镜的折射率为Ni,该摄像镜头组中至少一片透镜满足下列条件:
5.0<Vi/Ni<11.9,其中i=1、2、3、4、5、6、7或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
0.50<|f/f3|+|f/f4|+|f/f5|+|f/f6|<1.2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5,该第八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6,其满足下列条件:
(R15+R16)/(R15-R16)<0.3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摄像镜头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该第八透镜像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L,其满足下列条件:
6.0<ImgH/BL<12.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七透镜物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一凹临界点,该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该第七透镜物侧表面的该凹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71,该第七透镜像侧表面的该凸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72,其满足下列条件:
0.30<Yc71/Yc72<3.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镜头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该摄像镜头组的光圈值为Fno,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其满足下列条件:
0.8<Fno<2.05;以及
1.75<ImgH/R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镜头组中各二相邻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为ΣAT,该第七透镜与该第八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78,其满足下列条件:
ΣAT/T78<3.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该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其满足下列条件:
|f1/f2|<1.0;
|f1/f3|<1.0;
|f1/f4|<1.0;
|f1/f5|<1.0;
|f1/f6|<1.0;以及
|f1/f7|<1.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该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该第八透镜的焦距为f8,其满足下列条件:
|f8/f2|<1.0;
|f8/f3|<1.0;
|f8/f4|<1.0;
|f8/f5|<1.0;
|f8/f6|<1.0;以及
|f8/f7|<1.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镜头组中各透镜于光轴上的透镜厚度的总和为ΣCT,该摄像镜头组中各二相邻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为ΣAT,其满足下列条件:
0.80<ΣCT/ΣAT<1.6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该摄像镜头组中任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o,该任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i,该摄像镜头组中满足f/|Ro|+f/|Ri|<0.8的条件的透镜数量为NLR_80,其满足下列条件:
1≤NLR_80。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透镜物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该第八透镜物侧表面的该凸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81,该摄像镜头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
0.20<Yc81/ImgH<0.80。
13.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组;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该摄像镜头组的该成像面上。
14.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取像装置。
15.一种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镜头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总数为八片,且该摄像镜头组的八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
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该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八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该第八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该摄像镜头组中至少一片透镜的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其中,该摄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该第八透镜的焦距为f8,该摄像镜头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该第八透镜像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L,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1,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满足下列条件:
|f1/f8|<1.60;
|f/f3|+|f/f4|+|f/f5|+|f/f6|<1.65;
4.0<ImgH/BL<20.0;
f/f2<-0.45;
0≤f/R12;
2.5<ImgH/Y11<5.0;以及
0.50<TL/ImgH≤1.24;
其中,该第一透镜的阿贝数为V1,该第二透镜的阿贝数为V2,该第三透镜的阿贝数为V3,该第四透镜的阿贝数为V4,该第五透镜的阿贝数为V5,该第六透镜的阿贝数为V6,该第七透镜的阿贝数为V7,该第八透镜的阿贝数为V8,第i透镜的阿贝数为Vi,该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为N1,该第二透镜的折射率为N2,该第三透镜的折射率为N3,该第四透镜的折射率为N4,该第五透镜的折射率为N5,该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为N6,该第七透镜的折射率为N7,该第八透镜的折射率为N8,第i透镜的折射率为Ni,该摄像镜头组中至少一片透镜满足下列条件:
5.0<Vi/Ni<11.9,其中i=1、2、3、4、5、6、7或8。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5,该第八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6,其满足下列条件:
(R15+R16)/(R15-R16)<0。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镜头组中各透镜于光轴上的透镜厚度的总和为ΣCT,该摄像镜头组中各二相邻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为ΣAT,其满足下列条件:
0.80<ΣCT/ΣAT<1.60。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56,该第六透镜与该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67,该第七透镜与该第八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78,其满足下列条件:
1.0<T78/T12;
1.0<T78/T23;
1.0<T78/T34;
1.0<T78/T45;
1.0<T78/T56;以及
1.0<T78/T67。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该摄像镜头组中任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o,该任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i,该摄像镜头组中满足f/|Ro|+f/|Ri|<0.8的条件的透镜数量为NLR_80,其满足下列条件:
1≤NLR_80。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1.25<f/f2<-0.50。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该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该第八透镜的焦距为f8,其满足下列条件:
|f1/f2|<1.0;
|f1/f3|<1.0;
|f1/f4|<1.0;
|f1/f5|<1.0;
|f1/f6|<1.0;
|f1/f7|<1.0;
|f8/f2|<1.0;
|f8/f3|<1.0;
|f8/f4|<1.0;
|f8/f5|<1.0;
|f8/f6|<1.0;以及
|f8/f7|<1.0。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镜头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该摄像镜头组的光圈值为Fno,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其满足下列条件:
0.8<Fno<2.05;以及
1.75<ImgH/R1。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摄像镜头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该第八透镜像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L,其满足下列条件:
6.0<ImgH/BL<12.0。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透镜物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该第八透镜物侧表面的该凸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81,该摄像镜头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
0.20<Yc81/ImgH<0.80。
25.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一凸临界点,该摄像镜头组中阿贝数小于20的透镜数量为V20,其满足下列条件:
2≤V20。
26.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镜头组;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该摄像镜头组的该成像面上。
27.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取像装置。
CN201911222881.0A 2019-11-15 2019-12-03 摄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28171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6204.0A CN115453729A (zh) 2019-11-15 2019-12-03 摄像镜头组
CN202211233997.6A CN115453727A (zh) 2019-11-15 2019-12-03 摄像镜头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1586 2019-11-15
TW108141586A TWI709777B (zh) 2019-11-15 2019-11-15 攝像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33997.6A Division CN115453727A (zh) 2019-11-15 2019-12-03 摄像镜头组
CN202211266204.0A Division CN115453729A (zh) 2019-11-15 2019-12-03 摄像镜头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7123A CN112817123A (zh) 2021-05-18
CN112817123B true CN112817123B (zh) 2022-09-06

Family

ID=7420210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33997.6A Pending CN115453727A (zh) 2019-11-15 2019-12-03 摄像镜头组
CN202211266204.0A Pending CN115453729A (zh) 2019-11-15 2019-12-03 摄像镜头组
CN201911222881.0A Active CN112817123B (zh) 2019-11-15 2019-12-03 摄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33997.6A Pending CN115453727A (zh) 2019-11-15 2019-12-03 摄像镜头组
CN202211266204.0A Pending CN115453729A (zh) 2019-11-15 2019-12-03 摄像镜头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1579412B2 (zh)
CN (3) CN115453727A (zh)
TW (1) TWI7097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18603B1 (ko) * 2019-11-25 2022-07-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10879459B (zh) * 2019-12-05 2022-01-0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989135A (zh) * 2019-12-20 2020-04-1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TWI788626B (zh) * 2020-02-07 2023-01-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JP6895005B1 (ja) * 2020-05-20 2021-06-30 エーエーシー オプティックス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撮像光学レンズ
CN111694136A (zh) * 2020-06-22 2020-09-2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394488B (zh) * 2020-12-09 2024-01-16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EP4319127A1 (en) * 2021-06-07 2024-02-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camera module
TWI792350B (zh) * 2021-06-11 2023-0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3820818A (zh) * 2021-09-24 2021-12-21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CN116243466A (zh) * 2021-09-30 2023-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803078B (zh) * 2021-12-01 2023-05-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取像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4114641A (zh) * 2021-12-28 2022-03-0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236769A (zh) * 2021-12-28 2022-03-2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236768A (zh) * 2021-12-28 2022-03-2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740593B (zh) * 2022-03-07 2023-09-05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690378B (zh) * 2022-06-02 2022-10-21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7389016B (zh) * 2023-12-13 2024-03-26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6998B (zh) 2015-08-11 2017-06-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用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6916790B2 (ja) 2015-12-04 2021-08-11 ケアフュージョン 303、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自動薬物調合器のためのバイアルパックシステム
KR102357292B1 (ko) 2017-02-17 2022-0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옵티칼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자 장치
CN108107546B (zh) 2017-09-29 2020-10-16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107545B (zh) * 2017-09-29 2020-02-0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US10935759B2 (en) * 2017-11-08 2021-03-02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Optical imaging system
CN108121056A (zh) 2017-12-29 2018-06-0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5616745A (zh) 2017-12-29 2023-01-17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227146B (zh) 2017-12-29 2020-02-1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121053B (zh) 2017-12-29 2024-05-17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5561882A (zh) * 2017-12-29 2023-01-0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445610B (zh) * 2018-06-05 2023-05-2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片组
CN116719151A (zh) * 2018-08-02 2023-09-0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343203A (zh) 2018-11-27 2019-02-1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109870788B (zh) * 2019-04-02 2024-04-1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透镜组
TWI694268B (zh) 2019-06-12 2020-05-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US11953756B2 (en) 2019-08-15 2024-04-09 Jiangxi Ofilm Optical Co., Ltd. Optical system, image captur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0605169U (zh) 2019-08-15 2020-05-22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0471168B (zh) * 2019-08-19 2022-01-07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515183B (zh) 2019-08-19 2021-06-29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426822A (zh) * 2019-08-26 2019-11-0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412749B (zh) * 2019-08-28 2024-04-1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JP7416587B2 (ja) 2019-09-03 2024-01-17 東京晨美光学電子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N110456490B (zh) * 2019-09-20 2024-04-2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透镜组
CN110531500B (zh) 2019-10-08 2024-05-1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554482A (zh) * 2019-10-14 2019-12-1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554485A (zh) * 2019-10-17 2019-12-1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989135A (zh) * 2019-12-20 2020-04-1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61216A1 (en) 2024-02-22
TWI709777B (zh) 2020-11-11
CN112817123A (zh) 2021-05-18
TW202120984A (zh) 2021-06-01
US20210149158A1 (en) 2021-05-20
US11579412B2 (en) 2023-02-14
CN115453729A (zh) 2022-12-09
US11835695B2 (en) 2023-12-05
CN115453727A (zh) 2022-12-09
US20230144951A1 (en) 2023-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17123B (zh) 摄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2083551B (zh) 光学透镜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2083550B (zh) 摄影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3031211B (zh) 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3703129A (zh) 一种摄像用光学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1856707B (zh) 光学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2241060B (zh) 取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1722379B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4815184B (zh) 取像光学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4415352B (zh) 摄像用光学系统
CN112462490B (zh) 摄影用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2882191B (zh) 摄影用光学镜片组及电子装置
CN111258026B (zh) 摄影光学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1522130B (zh) 光学摄影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6449539A (zh) 影像撷取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5826190A (zh) 光学摄像系统组及取像装置
CN116068727A (zh) 光学摄影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