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16610A - 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保护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保护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16610A
CN112816610A CN202110254353.4A CN202110254353A CN112816610A CN 112816610 A CN112816610 A CN 112816610A CN 202110254353 A CN202110254353 A CN 202110254353A CN 112816610 A CN112816610 A CN 1128166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kage
liquid
module
alarm threshold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543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雪志
蒋婷婷
周小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Fuli Analytical Instru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Fuli Analyt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Fuli Analytical Instru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Fuli Analyt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5435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166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16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6610A/zh
Priority to CN202210157760.8A priority patent/CN1146243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8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保护系统,包括柱温箱模块的柱腔以及输液泵模块、自动进样器模块、柱温箱模块、检测器模块的机箱。所述柱温箱的柱腔中设置有有机气体泄漏传感器;模块的机箱内部配置有通风系统,并设置有用于安装电路控制部件的第一安装区、用于安装流路部件的第二安装区,所述机箱外部依次设置有漏液收集器和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所述漏液收集器设置于第二安装区的下方,所述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的分隔处还设置有气体传感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使用有机气体泄漏传感器和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的双重实时监控的方式,以确保漏液后及时提示并处置,并确保仪器安全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保护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相色谱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保护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液相色谱仪以液体(通常含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在使用过程中,管路接头、流路部件等在操作不规范或老化后,均有可能产生漏液。漏液有可能发生在柱温箱的柱腔内部及各个模块机箱的外侧部件,例如各种管路接头等;也有可能发生在流路部件,例如缓冲器、混合器、流通池等。管路接头和流路部件根据仪器结构和布局不同,不同程度地分布于柱温箱柱腔或各模块机箱内外部。一般的,现有的应对漏液的安全性措施是在可能产生漏液的部位下方安装引流装置,将泄漏的液体引出至机箱外部并收集到接触式漏液传感器部位,触发漏液报警保护机制。漏液报警保护机制一般为切断流路液体输送、切断系统所有加热输出、切断漏液模块内部供电。
一般地,现有技术常用热敏电阻作为漏液检测元件,当液体接触热敏电阻表面时,由于液体与环境存在温度差,并且液体挥发会带走部分热量,导致热敏电阻温度发生变化,引起电阻值变化,最终通过电路系统处理后实现报警。由上述报警原理不难得出,泄漏的液体必须与漏液传感器直接接触方能引发报警保护机制。常规漏液传感器一般安装于机箱外部管路接头集中布局处,因此,一般机箱外部的管路或部件产生漏液,极易汇聚引发漏液报警保护机制,即使微量漏液未能汇集到传感器处,也极易被操作人员发现从而及时采取措施。此外,机箱外部漏液安全性隐患也相对较低。
目前的漏液报警技术(直接接触触发报警)存在明显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的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一旦各模块的机箱内部泄漏的液体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汇合至漏液传感器处,是不会引发报警保护机制的,一般操作人员也就不易发现仪器漏液而采取相应措施。二是柱温箱柱腔内的接头或部件产生漏液,由于柱腔为温控区域,一般使用温度高于室温,液体极易在汇集前已挥发。这两种情况现有漏液报警技术无法检测并报警保护。而一般液相色谱仪常用有机溶剂或含有有机溶剂的液体作为流动相,即各个部位泄漏的液体一般均包含有机溶剂,如常用的流动相甲醇、乙腈等,由于常用有机溶剂的不仅沸点均低、极易挥发,而且其爆炸限较宽,爆炸下限非常低,以甲醇为例,其爆炸范围为5.5%-44%,各模块机箱体积按40L计算,甲醇挥发3ml即达到其爆炸下限,而一般柱温箱柱腔体积仅为0.5-2L,极微量(约0.1ml)甲醇挥发即可到达其爆炸下限。此时若机箱内或柱腔内的电路部件或加热部件产生火花,将引发爆炸事故,危及生命及财产安全。
在专利公开号为CN107589210A中公开了液相色谱仪用柱温箱和液相色谱仪,包括柱温度调节部、分离柱、漏液检测部和漏液温度调节部;分离柱位于柱温度调节部内,柱温度调节部用于调节分离柱的温度;漏液检测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流经分离柱的液体漏出柱温度调节部后形成的漏液的存在;漏液温度调节部用于降低流过该漏液温度调节部的漏液的温度,以使漏液与第二温度传感器发生热传递后,第二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小于预定阈值。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液相色谱仪的漏液检测效率和精确度,提高液相色谱仪的故障排除效率,减少移动相溶媒的浪费。
在专利公开号为CN209264650U公开了一种能监测微小漏液的液相色谱仪柱温箱,包括箱体、箱盖、色谱柱和两个连接件,色谱柱设于箱体内且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件连接,箱体内设有支撑块和两个移动部,支撑块设于箱体底面中部色谱柱下方与色谱柱接触。移动部包括滑块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于滑块上方,温度传感器与色谱柱两端与连接件的连接处接触,箱体底面设有两个滑槽,滑块容纳于滑槽内且可在滑槽内滑动。箱体外设有控制盒,控制盒内设有PCB板,PCB板上焊接有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处理模块和报警模块,温度传感器分别与供电模块和主控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包括恒流源电路,处理模块包括测温电路和处理电路。本实用新型应用时能监测到色谱柱连接处的微小漏液情况。
上述专利中皆为采用液体直接接触式漏液传感器,仅对外部温度变化或漏液位置变化作了应对性优化,而无法检测泄漏的液体发生挥发的情况,因此也无法避免有机溶剂蒸汽存在于含电路部件或加热部件的机箱或腔体内带来的对分析的影响以及安全隐患。此外,上述专利判断机制方面均为单次判断模式,判断的准确性、稳定性较差,且无法规避来自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报警误触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保护系统及方法,在柱温箱柱腔内以及各模块机箱内部使用有机气体泄漏传感器,并在各模块的机箱外部引流液体汇集处使用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的双重实时监控的方式,以确保漏液后及时提示并处置,并确保仪器安全运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系统,其结构包括,柱温箱模块的柱腔以及输液泵模块、自动进样器模块、柱温箱模块、检测器模块的机箱;所述柱温箱的柱腔中至少设置有一个有机气体泄漏传感器;所述输液泵模块、自动进样器模块、柱温箱模块、检测器模块中至少有一个模块的机箱中设置有通风系统,且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电路控制部件的第一安装区、用于安装流路部件的第二安装区,外部依次设置有漏液收集器和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所述漏液收集器设置于第二安装区的下方,所述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的分隔处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有机气体泄漏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柱温箱的柱腔为一个温控区域,用于安装色谱柱;所述机箱的通风系统,由进风口、出风口及动力风扇组成,开启后可快速对机箱内的空气进行置换。
优选的,所述电路控制部件包括电源、加热元件、电路板、部件控制器;所述流路部件包括混合器、阻尼器、泵、三通、管道以及管路接头,所述管路和管路接头部分设置于机箱外部;所述漏液收集器采用耐有机溶剂材料制成,所述漏液收集器的上平面带有流体导向斜度。
优选的,所述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采用热敏电阻为传感元件,采用双路热敏电阻参比检测模式,所述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的配套电路中设置有带温度补偿的桥路检测电压放大电路,所述桥路检测电压放大电路中包括运算放大器、AD转换器。
优选的,所述的有机气体泄漏传感器包括半导体型、固体电解质型、电化学型,所述半导体型采用电导率对有机气体敏感的传感元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户设置液体漏液报警阈值,工作站与CPU通讯,并计算推荐气体报警阈值;
S2:选择推荐气体报警阈值或用户自定义气体报警阈值作为当前系统有机气体报警阈值;
S3:接收有机气体传感器和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的当前值,并对应与当前系统有机气体报警阈值和液体漏液报警阈值相比较,当有机气体传感器和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中任意一项当前值超过相应阈值即判断为漏液状态,否则判断为非漏液状态;
S4:工作站下发当前状态信息至各工作模块,并由设置在工作模块中的CPU根据各自特性结合当前漏液报警状态信息,完成内部处理:若当前为漏液状态,则启动各模块内部漏液报警提示及保护处理机制;若当前为非漏液状态,则报警提示解除,除输液泵模块维持当前状态外,其余模块恢复至用户方法设置目标状态。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气体报警阈值的获取过程为:
S1.1:CPU接收工作站的方法信息,提取、识别有机溶剂信息;
S1.2:CPU调用内置的常见有机溶剂物性表,提取当前使用的有机溶剂的爆炸限;
S1.3:CPU调用内置的常用的有机溶剂气体浓度-响应值关系曲线库,采用插值法循环比较计算,得到当前有机溶剂爆炸下限对应的系统推荐的气体报警阈值。
优选的,所述步骤S2的具体过程为:
S2.1:由工作站提示用户是否自定义气体报警阈值,是则由用户自定义气体报警阈值,否则定义为当前系统有机气体报警阈值;
S2.2:由工作站判断自定义的气体报警阈值是否低于推荐气体报警阈值,是则定义为当前系统有机气体报警阈值,否则提示用户重新设置自定义的气体报警阈值。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的工作模块包括自动进样器、柱温箱和检测器;所述泵模块采用输液泵,确认漏液时输液泵立即停止输液,并等待后续排查。
优选的,每隔Δt时间间隔,重复执行S1-S4的过程,且所述工作模块和泵模块的判断逻辑采用双重判断逻辑,待CPU下发命令关闭功能部件或停止模块运行后,由工作站再次自动执行一次判断逻辑后完成处理。
本发明技术效果:
本发明采用在柱温箱腔体内使用高灵敏有机气体传感器;此外,在各模块(包括输液泵、自动进样器、柱温箱、检测器等)机箱外部引流液体汇集处使用常规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并同时在各模块的机箱内部使用有机气体泄漏传感器双重实时监控的方式,确保漏液后及时提示并处置,并确保仪器安全运行。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结构上,首先,在柱温箱模块的柱腔内部安装高灵敏有机气体泄漏传感器;其次,针对各模块的机箱,设置有可快速置换机箱内空气的通风系统,并且在布局上将流路部件与电路部件进行空间隔离,并在所有流路部件下方设置漏液引流槽,并在液体汇集处设置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这样,即使部件产生漏液,液体不会直接接触任何电路部件,且能在汇集后被检测触发报警保护机制,从而杜绝了液体与电路系统接触引发安全性问题的隐患。更进一步地,在柱温箱腔体内部以及所有模块的机箱内部安装高灵敏有机气体传感器,并在控制程序上设置报警限,高灵敏的有机气体传感器配上放大检测电路,显著小于常用有机溶剂的爆炸下限的有机气体,即可触发感应,当柱温箱柱腔内部以及各个模块机箱内部有机气体浓度超过报警限时,系统报警,各模块立即启动机箱通风系统,快速将有机气体进行排除置换,并根据各模块特性启动漏液保护机制。待报警状态解除后,除输液泵模块维持当前状态外,其余模块恢复至用户方法设置目标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控制上,根据液体漏液传感器及气体漏液传感器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报警触发机制。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采用双路热敏电阻参比检测模式,并在控制上使用了带温度补偿的桥路放大电路,可完全避免环境温度波动造成的误报警。气体漏液传感器报警机制采用在CPU内置常用有机溶剂参数,CPU根据用户设置信息准确计算并预留安全比例的控制方式。并且两种漏液传感器采用双路实时巡航监测的方式,对仪器外部及柱温箱内部进行空间及时间上的全面监控,避免因漏液未感知而影响分析,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漏液传感器中桥路检测电压放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中系统CPU中获取推荐气体报警阈值的流程图。
图5为输液泵CPU控制逻辑图。
图6为自动进样器CPU控制逻辑图。
图7为柱温箱CPU控制逻辑图。
图8为检测器CPU控制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系统,包括所有模块的机箱,机箱内部在空间上又将划分用于安装电路控制部件的第一安装区、用于安装流路部件的第二安装区,其中第二安装区靠近系统前部,第二安装区延伸至机箱外部的靠近机箱底部处,安装一体式漏液收集器和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所有流路部件及管路接头均安装在漏液收集器上部,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的分隔处还设置有高灵敏有机气体传感器。此外,在柱温箱模块的柱腔内,安装有高灵敏有机气体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结构上,本发明包括若干模块,具体为自动进样器、柱温箱、检测器和输液泵,每一个模块均设置于单独的机箱中,每个机箱中都安装了有机气体传感器,此外,柱温箱模块的柱腔中也安装有高灵敏有机气体传感器。所有模块的机箱外部引流液体汇集处使用常规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并在所有模块的机箱内部使用有机气体泄漏传感器双重实时监控的方式,确保漏液后及时提示并处置,并确保仪器安全运行。
且因为机箱外部发生漏液的危险性低于机箱内部,因此将管路接头和流路部件尽量安装在机箱外部,部分因功能或其他因素必须安装在机箱内部的流路部件,则安装在机箱内部的流路部件安装区。
其中,漏液收集器为采用耐有机溶剂材料制成,上平面带有流体导向斜度的部件,并在最低点汇集处连接至废液收集器。液体滴落到漏液收集器后,会沿着导向斜面流动,最终汇集至机箱外部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处。
其中电路控制部件包括电源、加热元件、电路板、部件控制器。
其中流路部件包括混合器、阻尼器、泵、三通、管道以及管路接头,管路和管路接头部分设置于机箱外部。
若机箱外部的管路接头或部件发生漏液,则通过漏液槽等引流装置将泄漏液体汇集至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处。
本实施例中流路部件与电路部件进行空间隔离,并在所有流路部件下方设置漏液槽,即使部件产生漏液,液体不会直接接触任何电路部件,从而杜绝了液体与电路系统接触引发安全性问题的隐患。
如图2所示,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中设置有带温度补偿的桥路检测电压放大电路,所述桥路检测电压放大电路中包括运算放大器、AD转换及热敏电阻。对于液体漏液传感器,其工作原理为采用带温度补偿的桥路检测电压放大电路,当流体流经热敏电阻时,其温度发生变化,引发电阻阻值变化,在桥路上产生电压差,经放大电路放大,并经温度补偿校正后,输出当前值。当前值经模块CPU输出至工作站,经工作站与用户设定值比较后,判断是否报警。
本实施例在柱温箱腔体以及所有模块的机箱内部安装高灵敏有机气体传感器,并在控制程序上设置报警限,而高灵敏的有机气体传感器配上放大检测电路,显著小于常用有机溶剂的爆炸下限的有机气体,即可触发感应。当柱温箱腔体或者机箱内有机气体浓度超过报警限时,系统报警,各模块启动漏液保护机制。
如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方法,根据两种漏液传感器的特点,采用双路实时巡航监测的方式,对仪器外部、各模块机箱内部以及柱温箱柱腔进行空间及时间上的全面监控,避免因漏液未感知而造成分析数据作废以及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户设置液体漏液报警阈值,工作站与CPU通讯,并计算推荐气体报警阈值;
S2:选择推荐气体报警阈值或用户自定义气体报警阈值作为当前系统有机气体报警阈值;
S3:接收有机气体传感器和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的当前值,并对应与当前系统有机气体报警阈值和液体漏液报警阈值相比较,当有机气体传感器和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中任意一项当前值超过相应阈值即判断为漏液状态,否则判断为非漏液状态;
S4:工作站下发当前状态信息至各工作模块,并由设置在工作模块中的CPU根据各自特性结合当前漏液报警状态信息,完成内部处理:若当前为漏液状态,则启动各模块内部漏液报警提示及保护处理机制;若当前为非漏液状态,则报警提示解除,除输液泵模块维持当前状态外,其余模块恢复至用户方法设置目标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步骤S1中气体报警阈值的获取过程为:
S1.1:CPU接收工作站的方法信息,提取、识别有机溶剂信息;
S1.2:CPU调用内置的常见有机溶剂物性表,提取当前使用的有机溶剂的爆炸限;
S1.3:CPU调用内置的常用的有机溶剂气体浓度-响应值关系曲线库,采用插值法循环比较计算,得到当前有机溶剂爆炸下限对应的系统推荐的气体报警阈值。
对于气体报警,首先选择对液相色谱分析常用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灵敏度的传感器。一般,可选用电导率对有机气体敏感的传感元件,例如二氧化锡(SnO2)传感器,其电导率在清洁空气中较低,而当存在有机气体组分时,其电导率显著增大,且随有机组分浓度增大而增大。
在实际控制中,系统CPU首先通过接受工作站下发的流动相信息,得到当前系统运行的有机溶剂信息。随后调用内置于程序的常用有机溶剂物性表,并提取当前有机溶剂的爆炸限信息。本发明程序目前内置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有机溶剂物理化学信息:甲醇、乙腈、正己烷、环己烷、四氢呋喃、异丙醇、正丙醇等。接着CPU调用内置的常用有机溶剂响应值与其气体浓度关系曲线库中对应的曲线,并采用插值法循环比较计算,得到当前有机溶剂爆炸下限对应的系统推荐的气体报警阈值。本发明根据实验数据目前内置的曲线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有机溶剂:甲醇、乙腈、正己烷、环己烷、四氢呋喃、异丙醇、正丙醇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步骤S2的具体过程为:
S2.1:由工作站提示用户是否自定义气体报警阈值,是则由用户自定义气体报警阈值,否则定义为当前系统有机气体报警阈值;
S2.2:由工作站判断自定义的气体报警阈值是否低于推荐气体报警阈值,是则定义为当前系统有机气体报警阈值,否则提示用户自定义阈值须不大于系统计算值,并提示用户重新设置自定义报警阈值。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步骤S4中的工作模块包括自动进样器、柱温箱和检测器;输液泵模块,确认漏液时输液泵停止输液,并等待后续排查。输液泵、自动进样器、柱温箱和检测器的CPU控制逻辑过程如图5-图8所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系统每隔一个较短的时间间隔Δt,一般为几十毫秒,重复执行S1-S4的过程,确保达到实时监控效果,且工作模块和泵模块的判断逻辑采用双重判断逻辑,待CPU下发命令关闭功能部件或停止模块运行后,由工作站再次自动执行一次判断逻辑后完成处理。
无论液体漏液传感器或者气体传感器的当前值超过了设置阈值,都将通过漏液监测报警总控制逻辑判断为当前系统存在漏液,此时工作站将实时报警信息下发至各模块CPU及输液泵CPU(漏液发生时,输液泵应首先停止输液,待后续排查),各模块CPU根据各自特性,启动通风系统,第一时间将含有有机蒸汽的气体置换出去,并完成内部判断及处理。在处理机制上,本发明采用了双重闭环判断逻辑,即CPU下发命令关闭功能部件或停止模块运行后,系统再次自动执行一遍确认,最后完成处理。
而根据实时监控数据,在判断当前状态为非漏液状态时,各模块报警提示解除,输液泵模块维持当前状态,其余模块恢复至用户方法设置目标状态,例如柱温箱恢复温控、检测器灯源状态恢复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柱温箱模块的柱腔以及输液泵模块、自动进样器模块、柱温箱模块、检测器模块的机箱;所述柱温箱的柱腔中至少设置有一个有机气体泄漏传感器;所述输液泵模块、自动进样器模块、柱温箱模块、检测器模块中至少有一个模块的机箱中设置有通风系统,且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电路控制部件的第一安装区、用于安装流路部件的第二安装区,外部依次设置有漏液收集器和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所述漏液收集器设置于第二安装区的下方,所述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的分隔处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有机气体泄漏传感器
所述双重监控由有机气体泄漏传感器和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分别对泄漏的有机蒸汽及有机液体进行双重检测监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柱温箱的柱腔为一个温控区域,用于安装色谱柱;所述机箱的通风系统由进风口、出风口及动力风扇组成,用于对机箱内的空气进行置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控制部件包括电源、电路板、部件控制器;所述流路部件包括混合器、阻尼器、泵、三通、管道以及管路接头,所述管路和管路接头部分设置于机箱外部;所述漏液收集器采用耐有机溶剂材料制成,所述漏液收集器的上平面带有流体导向斜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以热敏电阻为传感元件,采用双路热敏电阻参比检测模式,所述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的配套电路中设置有带温度补偿的桥路检测电压放大电路,所述桥路检测电压放大电路中包括运算放大器、AD转换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气体泄漏传感器包括半导体型、固体电解质型、电化学型,所述半导体型采用电导率对有机气体敏感的传感元件。
6.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保护方法,基于上述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保护系统,包括系统CPU、各工作模块CPU、工作站、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有机气体漏液传感器、机箱通风系统等,按照一定的控制模式协同完成液相色谱仪的实时漏液监控及保护,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S1:系统开机完成后,用户设置液体漏液报警阈值,工作站与CPU通讯,并计算推荐气体报警阈值;
S2:选择推荐气体报警阈值或用户自定义气体报警阈值作为当前系统有机气体报警阈值;
S3:接收有机气体传感器和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的当前值,并对应与当前系统有机气体报警阈值和液体漏液报警阈值相比较,当有机气体传感器和液体接触式漏液传感器中任意一项当前值超过相应阈值即判断为漏液状态,否则判断为非漏液状态;
S4:工作站下发当前状态信息至各工作模块,并由设置在工作模块中的CPU根据各自特性结合当前漏液报警状态信息,完成内部处理:若当前为漏液状态,则启动各模块内部漏液报警提示及保护处理机制;若当前为非漏液状态,则报警提示解除,除输液泵模块维持当前状态外,其余模块恢复至用户方法设置目标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气体报警阈值的获取过程为:
S1.1:CPU接收工作站的方法信息,提取、识别有机溶剂信息;
S1.2:CPU调用内置的常见有机溶剂物性表,提取当前使用的有机溶剂的爆炸限;
S1.3:CPU调用内置的常用的有机溶剂气体浓度-响应值关系曲线库,采用插值法循环比较计算,得到当前有机溶剂爆炸下限对应的系统推荐的气体报警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的具体过程为:
S2.1:由工作站提示用户是否自定义气体报警阈值,是则由用户自定义气体报警阈值,否则定义为当前系统有机气体报警阈值;
S2.2:由工作站判断自定义的气体报警阈值是否低于推荐气体报警阈值,是则定义为当前系统有机气体报警阈值,否则提示用户重新设置自定义的气体报警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工作模块包括自动进样器、柱温箱和检测器;所述泵模块为输液泵,确认漏液时输液泵立即停止输液,并等待后续排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每隔Δt时间间隔,重复执行S1-S4的过程,且各所述工作模块和泵模块的判断逻辑采用双重判断逻辑,待CPU下发命令关闭功能部件或停止模块运行后,由工作站再次自动执行一次判断逻辑后完成处理。
CN202110254353.4A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保护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28166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4353.4A CN112816610A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保护系统及方法
CN202210157760.8A CN114624377A (zh) 2021-03-09 2022-02-21 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保护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4353.4A CN112816610A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保护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6610A true CN112816610A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6300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54353.4A Pending CN112816610A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保护系统及方法
CN202210157760.8A Pending CN114624377A (zh) 2021-03-09 2022-02-21 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保护系统及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57760.8A Pending CN114624377A (zh) 2021-03-09 2022-02-21 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保护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281661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0207A (zh) * 2022-01-12 2022-04-05 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区分立式柱箱发生漏液和生成冷凝液的结构
CN114624377A (zh) * 2021-03-09 2022-06-14 浙江福立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保护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4931B2 (ja) * 2014-02-20 2018-01-24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とそれに用いるカラムオーブン
CN110022659B (zh) * 2018-01-09 2021-12-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设备的液冷漏液的防护方法及装置
CN110274734B (zh) * 2018-03-14 2021-06-22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漏液检测装置、加热箱以及色谱分析系统
CN207964744U (zh) * 2018-03-16 2018-10-12 常州三泰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液相色谱系统的监测系统
CN208366939U (zh) * 2018-04-23 2019-01-11 北京宝德仪器有限公司 具有漏液检测功能的流动分析仪
CN109185712A (zh) * 2018-09-28 2019-01-11 杭州若奇技术有限公司 燃气泄漏保护系统及方法
CN208921351U (zh) * 2018-10-24 2019-05-31 江苏峰工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电气设备气体介质的泄漏监测及报警提示系统
CN111564024B (zh) * 2020-05-25 2021-08-17 安徽复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危险气体监测报警的自动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12816610A (zh) * 2021-03-09 2021-05-18 浙江福立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保护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4377A (zh) * 2021-03-09 2022-06-14 浙江福立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保护系统及方法
CN114280207A (zh) * 2022-01-12 2022-04-05 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区分立式柱箱发生漏液和生成冷凝液的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4377A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24377A (zh) 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漏液双重监控报警保护系统及方法
JP5379371B2 (ja) ガス検出システムおよび検出方法
US9632067B2 (en) Leak detector
CN101666784B (zh) 色谱仪校验装置
US9518961B2 (en) Liquid chromatograph and column oven used therefor
KR101793797B1 (ko) 액체 내의 기체 함량을 측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및 상기 장치의 이용
CN107339248B (zh) 一种高可靠性的油烟检测方法
AU2019346634B2 (en) Determination of sensor operational status via sensor interrogation
JP2002267644A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カラム恒温槽
CN104458845A (zh) 一种便携式微量气体检测系统
CN110068656A (zh) 一种测定气体含碳量的装置及方法
CN111896590B (zh) 一种传感器装置及其自校准方法和系统
US6661233B2 (en) Gas analyzer with real-time broadband monitoring and snapshot selective detection
CN201269866Y (zh) 用于校验在线色谱仪的装置
CN111896591A (zh) 一种自校准气敏传感器装置及其校准方法和系统
EP4102147A1 (en) Hvac system and apparatuses for gas leak detection
CN112461458A (zh) 一种用于氦质谱检漏测试系统的氦气浓度检测控制装置
TWI657887B (zh) 整合型揮發性有機物質分析機台
JP2777304B2 (ja) パーフルオロカーボン入電気装置の異常診断装置および診断方法
CN208847361U (zh) 温度测量组件
CN110057973A (zh) 一种实验室用气安全预警系统及方法
CN209559833U (zh) 便于移动的气相色谱仪
CN212111304U (zh) 一种带自检功能固定式气体检测仪
CN211927813U (zh) 一种油品在线色谱火焰检测器
JPH04198861A (ja)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