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03764A - 射频系统、射频系统的供电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射频系统、射频系统的供电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03764A
CN112803764A CN202011631569.XA CN202011631569A CN112803764A CN 112803764 A CN112803764 A CN 112803764A CN 202011631569 A CN202011631569 A CN 202011631569A CN 112803764 A CN112803764 A CN 112803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power supply
radio frequency
frequency system
working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315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镇坚
杨正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3156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037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03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376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40810 priority patent/WO2022143397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with digital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射频系统、射频系统的供电方法以及电子设备,所述射频系统包括:电源、PA电源芯片、PA模块、开关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电源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PA模块连接,所述PA电源芯片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PA模块连接,所述PA模块包括至少两个PA模组;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射频系统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通断状态,以使所述电源和/或所述PA电源芯片给所述PA模块供电。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降低所述射频系统的成本,而且,还会降低所述射频系统在电子设备中的布局难度。

Description

射频系统、射频系统的供电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射频系统、一种射频系统的供电控制方法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逐渐开始普及。为了实现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4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4G)到5G平稳过渡及基站建设的成本考虑,当前的5G组网方式通常为非独立组网(NSA)。在NSA模式下,5G需要依托4G核心网进行信令连接,4G功率放大器(PA)和5G PA同时工作。而后续的5G技术的发展,将会逐步向独立组网(SA)方式发展。在SA模式下,4G和5G分别独立工作,5G可以单独信令工作,不需要依托4G核心网的辅助,4G PA和5G PA分别独立工作。
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不同的工作状态,4G PA和5G PA需要同时工作,或者,4G PA和5G PA需要分别独立工作,因此,在射频系统中,通常需要设置两个PA电源芯片,其中一个与4G PA连接,用于控制4G PA的供电,另一个与5G PA连接,用于控制5G PA的供电。这样,不仅会增加射频系统的成本,而且,会增加射频系统在电子设备中的布局难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射频系统、一种射频系统的供电控制方法以及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解决射频系统的成本高,在电子设备中的布局难度大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射频系统,包括:电源、PA电源芯片、PA模块、开关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电源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PA模块连接,所述PA电源芯片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PA模块连接,所述PA模块包括至少两个PA模组;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射频系统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通断状态,以使所述电源和/或所述PA电源芯片给所述PA模块供电。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射频系统的供电控制方法,用于上述射频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射频系统的工作状态;
根据所述工作状态,控制开关模块的通断状态,以使电源和/或PA电源芯片给所述PA模块供电;其中,所述PA模块包括至少两个PA模组。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射频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源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PA模块连接,所述PA电源芯片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PA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射频系统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通断状态,以使所述电源和/或所述PA电源芯片给所述PA模块供电,以满足不同工作状态下所述PA模块的供电需求。也即,所述射频系统中,仅需一个PA电源芯片,配合所述开关模块的使用,即可实现满足不同工作状态所述PA模块的供电需求。这样,不仅会降低所述射频系统的成本,而且,还会降低所述射频系统在电子设备中的布局难度。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的一种射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种射频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种射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申请的一种射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申请的另一种射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申请的另一种射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是本申请的再一种射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射频系统的供电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附图标记:10-电源,11-PA电源芯片,12-第一PA模组,13-第二PA模组,14-开关模块,141-第一开关模块,142-第二开关模块,143-第三开关模块,144-第四开关模块,145-第五开关模块,146-第六开关模块,15-控制模块,16-接口,161-第一接口,162-第二接口,17-反相器,18-工作状态获取模块,19-功耗获取模块,20-PA模块,100-第一PA电源芯片,200-第二PA电源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参照图1,示出了现有的一种射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射频系统具体可以包括:电源10,第一PA电源芯片100、第二PA电源芯片200、第一PA模组12以及第二PA模组13;其中,第一PA电源芯片100与第一开PA模组12连接,以对第一PA模组12进行供电,第二电源芯片200与第二PA模组13连接,以对第二PA模组13进行供电。
示例的,第一PA模组12可以为4G PA模组,第二PA模组13可以为5G PA模组。在实际应用中,在NSA模式下,4G PA和5G PA同时工作。此时,第一PA电源芯片100可以给第一PA模组12供电,同时,第二PA电源芯片200可以给第二PA模组13供电。在SA模式下,4G PA和5G PA分别独立工作。此时,第一PA电源芯片100独立给第一PA模组12供电,第二PA电源芯片200独立给第二PA模组13供电。
现有的射频系统中,由于需要采用两个PA电源芯片来进行PA的供电控制,由于PA电源芯片的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因此,整个射频系统的成本较高,布局难度较大。而且,没有充分利用电源10上预留的供电接口,电源10的利用率较低。
参照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射频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所述射频系统具体可以包括:电源10、PA电源芯片11、PA模块20、开关模块14以及控制模块15;其中,
电源10通过开关模块14与PA模块20连接,PA电源芯片11通过开关模块14与PA模块20连接,PA模块包括至少两个PA模组;
所述控制模块15与开关模块14连接,控制模块15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射频系统的工作状态,控制开关模块14的通断状态,以使电源10和/或PA电源芯片11给PA模块20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源10可以为电池,也可以为平台电源管理芯片(PowerManagement IC,PMIC),例如,MTK平台MT6359等,本申请实施例仅以电源10为PMIC为例进行说明,其他类型的电源参照执行即可。
具体地,PA电源芯片11可以为PA的专用电源供电芯片,能支持包络跟踪等供电技术,相比PMIC更省电,如高通平台QET5100/QET6100,MTK平台MT6308等,可以实现电源包络跟踪技术等省功耗技术,性能较优,可以实现PA省功耗的目的。
具体地,PA模块2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PA模组,所述PA模组具体可以包括4G PA模组、5G PA模组等。开关模块14具体可以为电子开关、场效应管等能够实现电路通断控制的开关器件。控制模块15可以为电子设备的中央处理器,也可以为用于控制所述射频系统的专用控制芯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射频系统的工作状态可以包括NSA模式工作状态、SA模式工作状态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状态,控制模块15通过控制开关模块14的通断状态,控制电源10给PA模块20中的一个或者多个PA模组供电,或者,控制PA电源芯片11给PA模块20中的一个或者多个PA模组供电,或者,控制电源10给PA模块20中的一部分PA模组供电,并控制PA电源芯片11给PA模块中的另一部分的PA模组供电,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具体地供电逻辑不做具体地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电源10通过开关模块14与PA模块20连接,PA电源芯片11通过开关模块14与PA模块20连接;控制模块15与开关模块14连接,控制模块15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射频系统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开关模块14的通断状态,以使电源10和/或PA电源芯片11给PA模块20供电,以满足不同工作状态下PA模块20的供电需求。也即,所述射频系统中,仅需一个PA电源芯片11,配合开关模块14的使用,即可实现满足不同工作状态PA模块20的供电需求。这样,不仅会降低所述射频系统的成本,而且,还会降低所述射频系统在电子设备中的布局难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工作状态可以包括: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以及第三工作状态,PA模块20可以包括第一PA模组12和第二PA模组13;其中,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控制模块15可以控制开关模块14导通PA电源芯片11与PA模块20的连接,以使PA电源芯片11给第一PA模组12供电,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控制模块15可以控制开关模块14导通PA电源芯片11与PA模块20的连接,以使PA电源芯片11给第二PA模组13供电,以使PA电源芯片11给第二PA模组13供电;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下,控制模块15可以控制开关模块14导通PA电源芯片11与PA模块20的连接,以及,导通电源10与PA模块20之间的连接,以使电源10给第一PA模组12和第二PA模组13的其中之一供电,PA电源芯片11给第一PA模组12和第二PA模组13中的其中另一供电。
具体地,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可以为SA模式下,需要第一PA模组12独立工作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可以为SA模式下,需要第二PA模组13独立工作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三工作状态可以为NSA模式下的工作状态。相应的,第一PA模组12可以为4G PA模组,第二PA模组13可以为5G PA模组;其中,第一PA模组1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一个第一PA模组12可以用于传输高频的4G信号,另一个第一PA模组12可以用于传输低频的4G信号。
具体地,在SA模式下,第一PA模组12和第二PA模组13无需同时工作,此时,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控制模块15可以控制开关模块14导通PA电源芯片11与PA模块20的连接,以使得PA电源芯片11给第一PA模组12供电;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控制模块15可以控制开关模块14导通PA电源芯片11与PA模块20的连接,以使得PA电源芯片11给第二PA模组13供电,实现电源包络跟踪技术等省功耗技术,达到较好的降功耗的效果。在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下,第一PA模组12和第二PA模组需要同时工作,此时,控制模块15可以控制开关模块14导通PA电源芯片11与PA模块20的连接,以及,导通电源10与PA模块20之间的连接,以使电源10给第一PA模组12和第二PA模组13的其中之一供电,PA电源芯片11给第一PA模组12和第二PA模组13中的其中另一供电,以通过一个PA电源芯片11,配合开关模块14的使用,即可实现满足不同工作状态所述PA模块的供电需求
参照图3-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射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图4所示,开关模块14可以包括:第一开关模块141和第二开关模块142;第一开关模块141连接在电源10与第一PA模组12之间;第二开关模块142连接在PA电源芯片11与第一PA模组12之间。控制模块15分别与第一开关模块141、第二开关模块142连接,以控制第一开关模块141、第二开关模块142的通断状态。
如图3-4所示,所述射频系统中可以形成两个供电通道,其中,电源10、第一开关模块141以及第一PA模组12可以形成供电通道A,PA电源芯片11、第二开关模块142、第一PA模组12以及第二PA模组13可以形成供电通道B。在实际应用中,在第一开关模块141导通的情况下,供电通道A可以相应导通,在第二开关模块142导通的情况下,供电通道B可以相应导通。
如图3所示,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SA模式下,控制模块15可以控制第一开关模块141断开,第二开关模块142导通,供电通道A断开,供电通道B导通。此时,由于第一PA模组12和第二PA模组13无需同时工作。在需要第一PA模组12工作的第一工作状态下,PA电源芯片11可以按照图3中的供电路径b给第一PA模组12供电;在需要第二PA模组13工作的第二工作状态下,PA电源芯片11可以按照图3中的供电路径c给第二PA模组13供电。
如图4所示,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下,所述控制模块15可以控制第一开关模块141导通,第二开关模块142断开,供电通道A、供电通道B皆导通。此时,由于第一PA模组12和第二PA模组13需要同时工作,电源10可以按照图4中的供电路径a给第一PA模组12供电,PA电源芯片11可以按照图3中的供电路径c给第二PA模组13供电,以使得第一PA模组12和第二PA模组13可以同时工作。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模块141为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开关模块142为第二场效应管;控制模块15上设有接口16,所述接口16分别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连接,用于实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通断控制。进而,可以实现供电通道A、供电通道B的通断控制。示例的,接口16可以为GPIO接口,用于向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输出电平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通断。
具体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极与电源10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极与第一PA模组12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一极与PA电源芯片11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二极与第一PA模组12连接;所述接口16分别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示例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可以为N型场效应管或者P型场效应管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实施例仅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皆为N型场效应管为例进行说明,其他场景参照执行即可。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控制模块15上的接口16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通过控制接口16向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输出的电平信号,可以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极之间的通断状态。同理,由于控制模块15上的接口16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通过控制接口16向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输出的电平信号,可以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极之间的通断状态。
例如,在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为N型场效应管的情况下,接口60向所述第一场效应管输出高电平信号时,可以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之间导通,供电通道A导通;接口60向所述第一场效应管输出低电平信号时,可以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之间不导通供电通道A不导通。
具体地,所述第一极可以为源极,所述第二极可以为漏级,或者,所述第一极为漏级,所述第二极为源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接口16可以包括第一接口161和第二接口162;其中,第一接口161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二接口162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以通过第一接口161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通断,通过第二接口162控制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通断。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独立的接口控制唯一对应的场效应管的通断,可以实现每个场效应管的独立控制,从而,可以提高控制精度。
示例地,在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皆为N型场效应管,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或者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接口161可以输出低电平信号,第二接口162可以输出高电平信号,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不导通,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导通;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所第三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接口161可以输出高电平信号,第二接口162可以输出低电平信号,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导通,所述第二场效应管不导通。
参照图5-6,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种射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图6所示,所述射频系统还可以包括:反向器17;其中,反向器17连接在接口16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之间。反相器17可以用于对接口16输出的电平信号进行反向。例如,在接口16输出的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的情况下,经过反相器17反向后,输出给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在接口16输出的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的情况下,经过反相器17反向后,输出给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
如图3至图6所示的射频系统中,无论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二工作状态还是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中仅有一个场效应管是导通的,也即,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输入的电平信号中,其中一个为低电平信号,另外一个为高电平信号,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输入的电平信号应该相反。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接口16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之间设置反相器17,接口16向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效应管输出相同的电平信号时,在反相器17的反向作用下,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输入的电平信号却可以相反。这样,通过一个接口16输出相同的电平信号,既可以实现两个场效应管的通断控制,减少接口的数量,而且,可以简化接口16的控制逻辑。
如图5所示,在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皆为N型场效应管,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或者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接口16可以输出低电平信号,所述第一场效应管输入的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由于反相器17的反向作用,所述第二场效应管输入的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
如图6所示,在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皆为N型场效应管,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接口16可以输出高电平信号,所述第一场效应管输入的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由于反相器17的反向作用,所述第二场效应管输入的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
参照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再一种射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电源10与第一PA模组12、第二PA模组13连接;PA电源芯片11分别与第一PA模组12、第二PA模组13连接。所述第三工作状态包括第三子工作状态和第四子工作状态。
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控制模块15可控制所述开关模块14导通PA电源芯片11与所述第一PA模组12的连接,以使PA电源芯片11给第一PA模组12供电,此时,第一PA模组12工作,第二PA模组13不工作。
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控制模块15可以控制开关模块14导通PA电源芯片11与第二PA模组13的连接,以使PA电源芯片11给第二PA模组13供电,此时,第二PA模组13工作,第一PA模组12不工作。
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三子工作状态下,控制模块15可以控制开关模块14导通电源10与第二PA模组13的连接,以及,PA电源芯片11与第一PA模组12的连接,以使电源10给第二PA模组13供电,PA电源芯片11给第一PA模组12供电,此时,第一PA模组12、第二PA模组13皆工作,且PA电源芯片11给第一PA模组12供电的功耗较低。
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四子工作状态下,控制模块15控制开关模块14导通电源10与第一PA模组12的连接,以及,导通PA电源芯片11与第二PA模组13的连接,以使所述电源10给第一PA模组12供电,PA电源芯片11给第二PA模组13供电,此时,第一PA模组12、第二PA模组13皆工作,且PA电源芯片11给第二PA模组13供电的功耗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PA电源芯片11能支持包络跟踪等供电技术等省功耗技术,相比PMIC更省电,因此,在仅需要第一PA模组12或者第二PA模组13的情况下,可以控制PA电源芯片11给第一PA模组12供电或者第二PA模组供电,以降低所述射频系统的能耗。
如图7所示,开关模块14包括:第三开关模块143、第四开关模块144、第五开关模块145以及第六开关模块146;其中,第三开关模块143连接在电源10与第一PA模组12之间;第四开关模块144连接在电源10与第二PA模组13之间;第五开关模块145连接在PA电源芯片11与第一PA模组12之间;第六开关模块146连接在PA电源芯片11与第二PA模组13之间。
具体地,电源10、第三开关模块143以及第一PA模组12可以形成供电通道A1。电源10、第四开关模块144以及第二PA模组13可以形成供电通道A2。PA电源芯片11、第五开关模块145以及第一PA模组12可以形成供电通道B1。PA电源芯片11、第六开关模块146以及第二PA模组可以形成供电通道B2。
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5分别与第三开关模块143、第四开关模块144、第五开关模块145以及第六开关模块146连接;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控制模块15控制所述第五开关模块145导通,第三开关模块143、第四开关模块144以及第六开关模块146断开,以控制PA电源芯片11按照供电通道B1给第一PA模组12供电。
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控制模块15控制第六开关模块146导通,第三开关模块143、第四开关模块144以及第五开关模块145断开,以控制PA电源芯片11按照供电通道B2给第二PA模组13供电。
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三子工作状态下,控制模块15控制第四开关模块144、第五开关模块145导通,第三开关模块143、第六开关模块146断开,以控制电源10按照供电通道A2给第二PA模组13供电,PA电源芯片11按照供电通道B1给第一PA模组12供电。
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四子工作状态下,控制模块15控制第三开关模块143、第六开关模块导通146,所述第四开关模块144、所述第五开关模块145断开,以控制电源10按照供电通道A1给第一PA模组12供电,PA电源芯片11按照供电通道B2给第二PA模组13供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开关模块143可以为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第四开关模块144可以为第四场效应管,第五开关模块145为第五场效应管,第六开关模块146为第六场效应管;所述控制模块15分别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第四场效应管、所述第五场效应管以及所述第六场效应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第四场效应管、所述第五场效应管以及第六场效应管的通断。
可选地,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一极与电源10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二极与第一PA模组12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第一极与电源10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二极与第二PA模组13连接;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第一极与PA电源芯片11连接,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第二极与第一PA模组12连接;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第一极与PA电源芯片11连接,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第二极与第二PA模组13连接;控制模块15分别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第四场效应管、所述第五场效应管以及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射频系统还可以包括:工作状态获取模块18,工作状态获取模块18与控制模块15连接,工作状态获取模块18可以用于获取所述射频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将所述工作状态发送给控制模块15,以便与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工作状态,控制所述开关模块14的通断状态,以使电源10和/或PA电源芯片11给PA模块20供电。
可选地,所述射频系统还可以包括:功耗获取模块19,功耗获取模块19分别与工作状态获取模块18、控制模块15连接;在所述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三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功耗获取模块19获取第一PA模组12的第一功耗和第二PA模组13的第二功耗,并将所述第一功耗和所述第二功耗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15;所述控制模块15可以用于,在所述第一功耗大于所述第二功耗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工作状态为第三子工作状态,控制电源10给第二PA模组13供电,PA电源芯片11给第一PA模组12供电。在所述第一功耗小于所述第二功耗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工作状态为第四子工作状态,控制电源10给第一PA模组12供电,PA电源芯片11给第二PA模组13供电。
以下提供一种图7所述的射频系统的工作示例:
示例1,工作状态获取模块18可以用于获取所述射频系统的工作状态,在电子设备工作在2G/3G/4G网络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射频系统的工作状态为第一工作状态,此时,控制模块15可以控制所述第五开关模块145导通,第三开关模块143、第四开关模块144以及第六开关模块146断开,以控制PA电源芯片11按照供电通道B1给第一PA模组12供电。
示例二,工作状态获取模块18可以用于获取所述射频系统的工作状态,在电子设备工作在5G网络且为SA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射频系统的工作状态为第二工作状态,此时,控制模块15可以控制第六开关模块146导通,第三开关模块143、第四开关模块144以及第五开关模块145断开,以控制PA电源芯片11按照供电通道B2给第二PA模组13供电。
示例三,工作状态获取模块18可以用于获取所述射频系统的工作状态,在所述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三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功耗获取模块19获取第一PA模组12的第一功耗和第二PA模组13的第二功耗,并将所述第一功耗和所述第二功耗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15。在所述第一功耗大于所述第二功耗的情况下,控制模块15可以确定所述工作状态为第三子工作状态,此时,控制模块15可以控制第四开关模块144、第五开关模块145导通,第三开关模块143、第六开关模块146断开,以控制电源10按照供电通道A2给第二PA模组13供电,PA电源芯片11按照供电通道B1给第一PA模组12供电。
示例四,工作状态获取模块18可以用于获取所述射频系统的工作状态,在所述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三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功耗获取模块19获取第一PA模组12的第一功耗和第二PA模组13的第二功耗,并将所述第一功耗和所述第二功耗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15。在所述第一功耗小于所述第二功耗的情况下,控制模块15可以确定所述工作状态为第四子工作状态,此时,控制模块15可以第三开关模块143、第六开关模块导通146,所述第四开关模块144、所述第五开关模块145断开,以控制电源10按照供电通道A1给第一PA模组12供电,PA电源芯片11按照供电通道B2给第二PA模组13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一功耗等于所述第二功耗的情况下,可以维持当前的开关状态不变。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电源10为电池,由于电池的结构简单,在电源10为电池的情况下,可以使得所述射频系统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电源10为PMIC,控制模块15可以为集成在PMIC的开关控制模块,以通过PMIC的开关控制模块来实现对于开关模块14的通断控制,以避免设置额外的控制器来控制开关模块14,进一步减少所述射频系统中的零部件数量,有利于所述射频系统在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布局。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射频系统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源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PA模块连接,所述PA电源芯片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PA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射频系统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通断状态,以使所述电源和/或所述PA电源芯片给所述PA模块供电,以满足不同工作状态下所述PA模块的供电需求。也即,所述射频系统中,仅需一个PA电源芯片,配合所述开关模块的使用,即可实现满足不同工作状态所述PA模块的供电需求。这样,不仅会降低所述射频系统的成本,而且,还会降低所述射频系统在电子设备中的布局难度。
参照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射频系统的供电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所述方法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射频系统,所述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801:获取所述射频系统的工作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工作状态获取模块获取所述射频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将所述工作状态发送给控制模块。
具体地,所述射频系统的工作状态可以包括NSA模式工作状态、SA模式工作状态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802:根据所述工作状态,控制开关模块的通断状态,以使电源和/或PA电源芯片给所述PA模块供电;其中,所述PA模块包括至少两个PA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汇总,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控制开关模块的通断状态,控制电源给PA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PA模组供电,或者,控制PA电源芯片给PA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PA模组供电,或者,控制电源给PA模块中的一部分PA模组供电,并控制PA电源芯片给PA模块中的另一部分的PA模组供电,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具体地供电逻辑不做具体地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源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PA模块连接,所述PA电源芯片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PA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射频系统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通断状态,以使所述电源和/或所述PA电源芯片给所述PA模块供电,以满足不同工作状态下所述PA模块的供电需求。也即,所述射频系统中,仅需一个PA电源芯片,配合所述开关模块的使用,即可实现满足不同工作状态所述PA模块的供电需求。这样,不仅会降低所述射频系统的成本,而且,还会降低所述射频系统在电子设备中的布局难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可以包括上述射频系统。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穿戴式电子设备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可以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射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前述各实施中的射频系统相同,因此,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射频系统的有益效果也相同,再次不做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PA电源芯片、PA模块、开关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电源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PA模块连接,所述PA电源芯片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PA模块连接,所述PA模块包括至少两个PA模组;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射频系统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通断状态,以使所述电源和/或所述PA电源芯片给所述PA模块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状态包括: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和第三工作状态,所述PA模块包括第一PA模组和第二PA模组;其中,
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控制模块(15)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所述PA电源芯片与所述PA模块的连接,以使所述PA电源芯片给所述第一PA模组供电;
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控制模块(15)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所述PA电源芯片与所述PA模块的连接,以使所述PA电源芯片给所述第二PA模组供电;
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下,所述控制模块(15)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所述PA电源芯片与所述第一PA模块的连接,以及,导通所述电源与所述PA模块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电源给所述第一PA模组和所述第二PA模组的其中之一供电,所述PA电源芯片给所述第一PA模组和所述第二PA模组中的其中另一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
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连接在所述电源与所述第一PA模组之间;
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连接在所述PA电源芯片与所述第一PA模组之间;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连接;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或者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断开,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导通;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下,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导通,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为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为第二场效应管;
所述控制模块上设有接口,所述接口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系统还包括:反向器;其中,
所述反向器连接在所述接口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与所述第一PA模组、第二PA模组连接;所述PA电源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PA模组、第二PA模组连接;
所述第三工作状态包括第三子工作状态和第四子工作状态;
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所述PA电源芯片与所述第一PA模组的连接,以使所述PA电源芯片给所述第一PA模组供电;
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所述PA电源芯片与所述第二PA模组的连接,以使所述PA电源芯片给所述第二PA模组供电;
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三子工作状态下,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电源与所述第二PA模组的连接,以及,所述PA电源芯片与所述第一PA模组的连接,以使所述电源给所述第二PA模组供电,所述PA电源芯片给所述第一PA模组供电;
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四子工作状态下,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电源与所述第一PA模组的连接,以及,导通PA电源芯片与所述第二PA模组的连接,以使所述电源给所述第一PA模组供电,所述PA电源芯片给所述第二PA模组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以及第六开关模块;其中,
所述第三开关模块连接在所述电源与所述第一PA模组之间;所述第四开关模块连接在所述电源与所述第二PA模组之间;所述第五开关模块连接在所述PA电源芯片与所述第一PA模组之间;所述第六开关模块连接在所述PA电源芯片与所述第二PA模组之间;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三开关模块、所述第四开关模块、所述第五开关模块以及所述第六开关模块连接;
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五开关模块导通,所述第三开关模块、所述第四开关模块以及所述第六开关模块断开;
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六开关模块导通,所述第三开关模块、所述第四开关模块以及所述第五开关模块断开;
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三子工作状态下,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导通,所述第三开关模块、所述第六开关模块断开;
在所述射频系统处于所述第四子工作状态下,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第六开关模块导通,所述第四开关模块、所述第五开关模块断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模块为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第四开关模块为第四场效应管,所述第五开关模块为第五场效应管,所述第六开关模块为第六场效应管;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第四场效应管、所述第五场效应管以及第六场效应管的通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系统还包括:工作状态获取模块和功耗获取模块;
所述工作状态获取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工作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射频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将所述工作状态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功耗获取模块分别与所述工作状态获取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在所述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三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功耗获取模块获取所述第一PA模组的第一功耗和所述第二PA模组的第二功耗,并将所述第一功耗和所述第二功耗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功耗大于所述第二功耗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工作状态为第三子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功耗小于所述第二功耗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工作状态为第四子工作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电池;
或者,所述电源为平台电源管理芯片,所述控制模块为集成在所述平台电源管理芯片的开关控制模块。
11.一种射频系统的供电控制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射频系统的工作状态;
根据所述工作状态,控制开关模块的通断状态,以使电源和/或PA电源芯片给所述PA模块供电;其中,所述PA模块包括至少两个PA模组。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射频系统。
CN202011631569.XA 2020-12-30 2020-12-30 射频系统、射频系统的供电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8037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1569.XA CN112803764A (zh) 2020-12-30 2020-12-30 射频系统、射频系统的供电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PCT/CN2021/140810 WO2022143397A1 (zh) 2020-12-30 2021-12-23 射频系统、射频系统的供电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1569.XA CN112803764A (zh) 2020-12-30 2020-12-30 射频系统、射频系统的供电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3764A true CN112803764A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08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31569.XA Pending CN112803764A (zh) 2020-12-30 2020-12-30 射频系统、射频系统的供电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03764A (zh)
WO (1) WO202214339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3397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射频系统的供电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2954A (zh) * 2014-12-23 2017-08-29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可重构偏置和供给驱动器
CN111092621A (zh) * 2019-11-13 2020-05-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04615A (ja) * 2010-11-09 2012-05-31 Panasonic Corp 高周波スイッチおよび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CN108390691B (zh) * 2018-02-12 2019-10-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载波聚合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2073085B (zh) * 2020-09-03 2022-03-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控制方法
CN112803764A (zh) * 2020-12-30 2021-05-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射频系统的供电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2954A (zh) * 2014-12-23 2017-08-29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可重构偏置和供给驱动器
CN111092621A (zh) * 2019-11-13 2020-05-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3397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射频系统的供电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43397A1 (zh) 2022-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0492B (zh) 电源选择装置和方法
US11749829B2 (en) Series-parallel switching devic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eries-parallel switching device
US20150288192A1 (en) Power source and power source voltage regulating method
WO2009024058A1 (fr) Procédé et équipement pour une commande d'amplification de puissance
CN105472542A (zh) 一种基于低功耗蓝牙标准的智能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US11223382B2 (en) Up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8667471A (zh) 一种供电电路及方法
WO2022143397A1 (zh) 射频系统、射频系统的供电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5913124A (zh) 一种分部调制的功率放大器
CN107395530B (zh) 一种交换芯片、网络设备和功耗控制方法
GB2594555A (en) Dual-domain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in a mobile device
CN109857180B (zh) 一种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其设备
CN114826295B (zh) 一种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2436861B (zh)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7395131B (zh) 一种Doherty功率放大器及移动终端
CN111512604A (zh) 发射器及其操作方法
CN213072652U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Ghorbani et al. A novel transceiver structure including power and audio amplifiers for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s
WO2012171159A1 (zh) 负栅压功率管的供电控制方法及装置、功率放大设备、基站
CN112187185A (zh) 包络跟踪电源电路及电子设备
JP3223652U (ja) デュアルモード通信装置
CN114696867B (zh) 一种射频电路、控制方法、通信装置及终端
US20130057334A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a system on chip with power and body bias voltages
CN104009771A (zh) 无线通讯前端模块电路及其旁路控制方法
CN110611486A (zh) 控制电路和低噪声放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