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6861B -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6861B
CN112436861B CN202011329835.3A CN202011329835A CN112436861B CN 112436861 B CN112436861 B CN 112436861B CN 202011329835 A CN202011329835 A CN 202011329835A CN 112436861 B CN112436861 B CN 1124368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amplifier
terminal
mode
power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298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6861A (zh
Inventor
潘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2983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68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6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6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6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68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circuits adapted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the batt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其中该射频电路包括: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二功率放大器、供电电源、电压调整模组和开关模组,电压调整模组的一端与供电电源连接,电压调整模组的另一端通过开关模组分别与第一功率放大器和第二功率放大器连接;其中,开关模组用于切换电压调整模组与第一功率放大器和第二功率放大器之间的连接状态,在所述电压调整模组的作用下,第一功率放大器工作在APT模式或ET模式,以及第二功率放大器工作在APT模式或ET模式。本申请能够解决目前不同射频通路的电源模块相互独立,导致射频架构占用空间较多,且不利于射频架构的空间布局的问题。

Description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射频架构中,不同射频通路的电源模块都是独立的。例如:主射频部分(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新空口(New Radio,NR)对应的射频部分等)的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和WIFI部分的PA采用不同的电源模块。其中,WIFI部分的PA采用固定电压进行供电,主射频部分的PA采用包络电源进行供电,则WIFI部分的PA和主射频部分的PA需要采用不同的电源模块进行供电;或者,针对LTE对应的主射频部分和NR对应的主射频部分,由于其PA工作的输出功率不同,也需要采用独立的电源模块进行供电。这样,不同射频通路的电源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将导致射频架构需要占用更多的空间,也不利于射频架构的空间布局。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能够解决目前不同射频通路的电源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将导致射频架构需要占用更多的空间,也不利于射频架构的空间布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电路,包括: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二功率放大器、供电电源、电压调整模组和开关模组;
所述电压调整模组的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电压调整模组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开关模组分别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和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所在的第一射频通路用于收发第一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所在的第二射频通路用于收发第二射频信号;所述开关模组用于切换所述电压调整模组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和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之间的连接状态;在所述电压调整模组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可工作在平均功率跟踪(Average Power Tracking,APT)模式或包络跟踪(Envelop Tracking,ET)模式,以及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可工作在APT模式或ET模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射频电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其中,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为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或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
在所述输出功率大于第一目标门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工作在ET模式;
在所述输出功率小于第二目标门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工作在APT模式。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其中,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为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或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输出功率大于第一目标门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工作在ET模式;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输出功率小于第二目标门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工作在APT模式。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一个供电电源可以为两个收发不同射频信号的射频通路(或者说是为两个收发不同射频信号的天线)中的功率放大器进行供电,解决了目前不同射频通路的电源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将导致射频架构需要占用更多的空间,也不利于射频架构的空间布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射频电路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射频电路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射频电路的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迟滞区间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电路,包括:第一功率放大器11、第二功率放大器12、供电电源13、电压调整模组14和开关模组15。
所述电压调整模组14的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13连接,所述电压调整模组14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开关模组15分别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11和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12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11所在的第一射频通路用于收发第一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12所在的第二射频通路用于收发第二射频信号;所述开关模组15用于切换所述电压调整模组14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11和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12之间的连接状态;在所述电压调整模组1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11可工作在平均功率跟踪APT模式或包络跟踪ET模式,以及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12可工作在APT模式或ET模式。
可选地,第一射频通路可以用于收发第一频段的第一射频信号,第二射频通路可以用于收发第二频段的第二射频信号;其中,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为不同的频段,例如:第一频段可以是4G频段、5G频段、WIFI频段中的任意一个,第二频段可以是4G频段、5G频段、WIFI频段中与所述第一频段不同的一个。
该实施例中,通过一个供电电源13可以为两个收发不同射频信号的射频通路(或者说是为两个收发不同射频信号的天线)中的功率放大器进行供电,解决了目前不同射频通路的电源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将导致射频架构需要占用更多的空间,也不利于射频架构的空间布局的问题。
此外,当第一频段或第二频段中的一个为WIFI频段的情况下,WIFI频段的功率放大器也可以采用包络跟踪电源进行供电,即WIFI频段的功率放大器可以采用ET或APT的方式进行供电,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固定电源进行供电的方式,降低了功率耗散,提升了系统效率,并且能够缓解电子设备的续航、散热等问题。
可选地,第一功率放大器11和第二功率放大器12复用一个电压调整模组14,并通过开关模组15调节所述电压调整模组14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11和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12之间的连接状态,使得第一功率放大器11和第二功率放大器12具有以下表1所示的工作状态。
表1
第一功率放大器 第二功率放大器
APT模式 APT模式
ET模式 APT模式
APT模式 ET模式
可见,该射频电路中的供电电源13可以通过电压调整模组14同时给两路PA进行供电,如该PA可以是主射频PA(如4G PA、5G PA等)、WiFi PA等,并且可支持两路PA同时工作于APT模式,或者一路PA工作于ET模式,另一路PA工作于APT模式。
可选地,若该PA为WiFi PA,若需要其工作于ET模式,需要无线通信网络(WirelessCommunication Network,WCN)模块开放其参考包络信号接口,使其支持ET功能。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电压调整模组14包括:第一APT单元141、第二APT单元142和ET单元143;所述第一APT单元141、所述第二APT单元142和所述ET单元143分别与所述供电电源13连接。
所述开关模组15包括:第一开关151,所述第一开关151包括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APT单元141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APT单元142和所述ET单元均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11与所述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12与所述第四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151可在多个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开关151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之间导通,且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端之间导通;所述第一开关151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之间导通,且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之间导通。
可选地,第一功率放大器11可以是WiFi PA,第二功率放大器12可以是4G或5G PA,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可选地,该第一开关151可以为双刀双掷开关(DPDT),用于实现两路PA供电中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具体可支持的模式切换如表1所示。
第一APT单元141包括APT模式电路1(APT-mode Circuit 1),用于在其与PA之间导通(即所述第一开关151的第一端与第三端之间导通,或者第一端与第四端之间导通)时,在控制信号作用下APT-mode Circuit 1工作,使得与其连接的PA工作在APT模式。其中,APT-mode Circuit 1主要由降压(Buck)电路构成。
第二APT单元142包括APT-mode Circuit 2,ET单元143包括ET模式电路(ET-modeCircuit),其中APT-mode Circuit 2主要由Buck电路构成,可以单独工作于APT模式,也可与ET-mode Circuit电路协同工作于ET模式。ET-mode Circuit主要由AB类线性放大器构成,与APT-mode Circuit 2共同构成包络跟踪电源,实现ET模式。
其中,第二APT单元142与ET单元143共同连接在第一开关151的第二端,用于在其与PA之间导通(即所述第一开关151的第二端与第三端之间导通,或者第二端与第四端之间导通)时,在控制信号作用下ET-mode Circuit可以不工作,且APT-mode Circuit 2工作,使得与其连接的PA工作在APT模式,或者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ET-mode Circuit和APT-modeCircuit 2工作,使得与其连接的PA工作在ET模式。
可选地,所述电压调整模组14还包括:升压电路144。所述第一APT单元141、所述第二APT单元142和所述ET单元143分别通过所述升压电路144与所述供电电源13连接。
其中,升压电路144(或者称为Boost电路)用于给APT-mode Circuit1、APT-modeCircuit2以及ET-mode Circuit电路进行供电。该Boost电路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保证输出电压VCC1、VCC2具有足够的动态范围;另一方面当电池电压Vin降低时,仍能确保系统正常工作。
可选地,所述射频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16;所述第三开关16包括第一输入端组、第二输入端组和输出端组,所述ET单元143与所述输出端组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组用于输入第一包络信号,所述第二输入端组用于输入第二包络信号;
其中,所述第三开关16可在多个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11工作在ET模式时,所述第三开关16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输入端组与所述输出端组导通,即所述第一包络信号通过所述第三开关16输入至所述ET单元143;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12工作在ET模式时,所述第三开关16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输入端组与所述输出端组导通,即所述第二包络信号通过所述第三开关16输入至所述ET单元143。
可选地,所述第一包络信号包括第一正极包络信号(如图2中DAC-P1)和第一负极包络信号(如图2中DAC-N1),所述第二包络信号包括第二正极包络信号(如图2中DAC-P2)和第二负极包络信号(如图2中DAC-N2)。
所述输出端组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与所述ET单元143连接。
所述第一输入端组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一正极包络信号,所述第四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一负极包络信号。
所述第二输入端组包括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五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二正极包络信号,所述第六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二负极包络信号。
其中,当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11工作在ET模式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之间导通,且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端之间导通;当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12工作在ET模式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端之间导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端之间导通。
可选地,第三开关16可以为多路开关(SW),可以由2P4T开关或者其他开关电路构成,其主要作用为选通不同的差分包络信号输入至ET单元143。当PA工作于ET模式时,ET单元需要参考包络信号来产生相应的供电电压波形VCC1或VCC2。
可选地,作为再一种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电压调整模组14包括:第一APT单元141、第二APT单元142和ET单元143;所述第一APT单元141、所述第二APT单元142和所述ET单元143分别与所述供电电源13连接,所述第一APT单元141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11连接,所述第二APT单元142与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12连接。
所述开关模组15包括:第二开关152,所述第二开关152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ET单元143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11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12与所述第三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开关152可在多个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二开关152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导通;所述第二开关152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之间导通;所述第二开关152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之间均断开。
可选地,第一功率放大器11可以是WiFi PA,第二功率放大器12可以是4G或5G PA,以下以此实施例进行说明,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可选地,该第二开关152可以为单刀双掷开关,用于实现两路PA供电中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具体可支持的模式切换如表1所示。
第一APT单元141包括APT-mode Circuit 1,用于在其与WiFi PA之间导通时,在控制信号作用下APT-mode Circuit 1工作,使得与其连接的WiFi PA工作在APT模式。其中,APT-mode Circuit 1主要由Buck电路构成。
第二APT单元142包括APT-mode Circuit 2,用于在其与4G或5G PA之间导通时,在控制信号作用下APT-mode Circuit 2工作,使得与其连接的4G或5G PA工作在APT模式。其中,APT-mode Circuit 2主要由Buck电路构成。
ET单元143包括ET-mode Circuit,ET-mode Circuit主要由AB类线性放大器构成。当第二开关15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导通,即ET-mode Circuit与APT-mode Circuit 1共同构成包络跟踪电源,实现ET模式,使得与其连接的WiFi PA工作在ET模式;当第二开关152的第一端与第三端之间导通,即ET-mode Circuit与APT-mode Circuit 2共同构成包络跟踪电源,实现ET模式,使得与其连接的4G或5G PA工作在ET模式。
该实施例在控制APT-mode Circuit 1和APT-mode Circuit 2工作在APT模式时,由于ET-mode Circuit不用导通,则可以无需控制ET-mode Circuit的工作状态,减少了逻辑控制,更简单易操作。
可选地,所述电压调整模组14还包括:升压电路144。所述第一APT单元141、所述第二APT单元142和所述ET单元143分别通过所述升压电路144与所述供电电源13连接。
其中,升压电路144(或者称为Boost电路)用于给APT-mode Circuit1、APT-modeCircuit2以及ET-mode Circuit电路进行供电。该Boost电路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保证输出电压VCC1、VCC2具有足够的动态范围;另一方面当电池电压Vin降低时,仍能确保系统正常工作。
可选地,所述射频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16,所述第三开关16包括第一输入端组、第二输入端组和输出端组,所述ET单元143与所述输出端组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组用于输入第一包络信号,所述第二输入端组用于输入第二包络信号;
其中,所述第三开关16可在多个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11工作在ET模式时,所述第三开关16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输入端组与所述输出端组导通,即所述第一包络信号通过所述第三开关16输入至所述ET单元143;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12工作在ET模式时,所述第三开关16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输入端组与所述输出端组导通,即所述第二包络信号通过所述第三开关16输入至所述ET单元143。
可选地,所述第一包络信号包括第一正极包络信号(如图3中DAC-P1)和第一负极包络信号(如图3中DAC-N1),所述第二包络信号包括第二正极包络信号(如图3中DAC-P2)和第二负极包络信号(如图3中DAC-N2)。
所述输出端组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与所述ET单元143连接。
所述第一输入端组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一正极包络信号,所述第四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一负极包络信号。
所述第二输入端组包括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五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二正极包络信号,所述第六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二负极包络信号。
其中,当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11工作在ET模式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之间导通,且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端之间导通;当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12工作在ET模式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端之间导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端之间导通。
可选地,第三开关16可以为多路开关(SW),可以由2P4T开关或者其他开关电路构成,其主要作用为选通不同的差分包络信号输入至ET单元143。当PA工作于ET模式时,ET单元需要参考包络信号来产生相应的供电电压波形VCC1或VCC2。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射频电路包括第一功率放大器11和第二功率放大器12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三功率放大器或者更多功率放大器,也可以采用上述类似的方案实现更多个射频通路的供电电源复用,本申请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射频电路,并且能够达到上述射频电路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一个供电电源对两路PA进行供电,并根据需要输出的目标功率,切换ET/APT工作状态,提高PA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散热需求,增加了电池续航时间,同时另一路PA可不需要额外的电源管理芯片进行供电,还可以节省电路板(如PCB)的面积。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41:获取目标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
其中,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为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或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中。
步骤42:在所述输出功率大于第一目标门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工作在ET模式。
步骤43:在所述输出功率小于第二目标门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工作在APT模式。
可选地,在目标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于第一目标门限,即目标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较高时,采用ET模式具有更高的效率;当目标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低于第二门限,即目标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较低时,采用APT模式效率更有优势,这样根据目标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通过开关模组切换目标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从而可以提高目标功率放大器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为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在所述输出功率大于第一目标门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工作在ET模式,包括:
在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的情况下:
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于第一门限,则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工作在ET模式,且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工作在APT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门限为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对应的第一目标门限。
可选地,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为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在所述输出功率小于第二目标门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工作在APT模式,包括:
在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的情况下:
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小于第二门限,且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于第三门限,则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第一功率工作在APT模式,且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工作在ET模式;
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小于所述第二门限,且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小于第四门限,则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和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均工作在APT模式;
其中,所述第三门限为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对应的第一目标门限,所述第二门限为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对应的第二目标门限,所述第四门限为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对应的第二目标门限。
参见图2和图3的射频电路,该射频电路具有一个ET单元,因此在同一时刻可以保证其中一个功率放大器工作在ET模式,因此可以通过设置第一功率放大器和第二功率放大器的优先级,以便于在保证效率的同时满足两者的协同工作。
可选地,所述第二门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门限,所述第四门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门限。
如图5所示,为防止PA在ET模式和APT模式反复切换,从而可以设置迟滞区间,如功率大于第一目标门限Pth1时切换为ET模式,当功率达到第二目标门限Pth2后并低于第二目标门限时切换为APT模式。可选地,根据其所需要输出的目标功率,即可确定具体要进入的供电模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对本申请的上述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601:判断4G/5G PA目标输出功率与WiFi PA的目标输出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对于输出功率大的PA优先考虑采用ET模式。若4G/5G PA输出功率大,则执行S602的步骤;反之,则执行S609的步骤。
S602:在4G/5G PA的输出功率大于WiFi PA的输出功率的情况下,进一步判定4G/5G PA具体需要进入的工作模式,因为PA在高功率输出时,一般采用ET模式,此时其效率要高于APT模式;而在低功率输出时,一般采用APT模式,此时其效率比ET模式具有优势。
可选地,为防止PA在ET/APT模式反复切换,可以设置迟滞区间,具体如图5所示,此处不再赘述。
S603:若经过S602阶段判定其输出功率需要工作在ET模式,则执行当前步骤。此时4G/5G PA工作于ET模式,WiFi PA则工作于APT模式。
S604:若S602阶段判定4G/5G PA不需要工作于ET模式,则此时需要确定WiFi模块是否支持ET,因为当前平台WiFi Transceiver部分若没有开放其参考包络信号接口,WiFiPA无法工作于ET模式。若开放该接口,则支持WiFi工作于ET模式,则可执行S605的步骤进行判定;若不支持ET模式,则进入S608,直接工作于APT模式。
S605:该判定过程与S602的步骤类似,根据WiFi PA需要输出的目标功率,可判定其需要进入的工作模式。
S606~S608:与S603的步骤类似,当判定结束后,即可确定需要进入的工作模式。之所以进行多种判定和工作模式的切换,是为了保证在当前输出功率下分配最优的供电方案,实现系统效率的提升。
S609:若WiFi PA输出的目标功率高于4G/5G PA,则优先考虑WiFi PA电源调度方式的分配,执行S609的步骤,与S604的步骤类似。
S610~S611:与S602、S605的步骤判定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S612~S615:与S03、S06~S08的步骤类似,根据判定结果,工作于某一具体模式,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方法,可以通过一个供电电源对两路PA进行供电,并根据需要输出的目标功率,切换ET/APT工作状态,提高PA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散热需求,增加了电池续航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控制装置,或者该控制装置中的用于执行上述控制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卡控制装置执行上述控制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
如图7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装置700包括:
获取模块710,用于获取目标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其中,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为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或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
第一控制模块720,用于在所述输出功率大于第一目标门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工作在ET模式;
第二控制模块730,用于在所述输出功率小于第二目标门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工作在APT模式。
可选地,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为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720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的情况下:
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于第一门限,则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工作在ET模式,且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工作在APT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门限为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对应的第一目标门限。
可选地,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为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所述第二控制模块730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的情况下:
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小于第二门限,且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于第三门限,则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第一功率工作在APT模式,且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工作在ET模式;
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小于所述第二门限,且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小于第四门限,则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和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均工作在APT模式;
其中,所述第三门限为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对应的第一目标门限,所述第二门限为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对应的第二目标门限,所述第四门限为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对应的第二目标门限。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图4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装置700,可以通过一个供电电源对两路PA进行供电,并根据需要输出的目标功率,切换ET/APT工作状态,提高PA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散热需求,增加了电池续航时间。
可选的,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存储在存储器8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8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801执行时实现上述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9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9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901、网络模块902、音频输出单元903、输入单元904、传感器905、显示单元906、用户输入单元907、接口单元908、存储器909、以及处理器9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9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9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9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910,用于获取目标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其中,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为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或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在所述输出功率大于第一目标门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工作在ET模式;在所述输出功率小于第二目标门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工作在APT模式。
可选地,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为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所述处理器910,用于在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于第一门限,则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工作在ET模式,且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工作在APT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门限为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对应的第一目标门限。
可选地,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为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所述处理器910,用于在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的情况下:
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小于第二门限,且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于第三门限,则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第一功率工作在APT模式,且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工作在ET模式;
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小于所述第二门限,且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小于第四门限,则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和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均工作在APT模式;
其中,所述第三门限为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对应的第一目标门限,所述第二门限为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对应的第二目标门限,所述第四门限为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对应的第二目标门限。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00,可以通过一个供电电源对两路PA进行供电,并根据需要输出的目标功率,切换ET/APT工作状态,提高PA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散热需求,增加了电池续航时间。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9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9041和麦克风9042,图形处理器9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906可包括显示面板9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9061。用户输入单元907包括触控面板9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9072。触控面板9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9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9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存储器9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处理器9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910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9)

1.一种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二功率放大器、供电电源、电压调整模组和开关模组;
所述电压调整模组的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电压调整模组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开关模组分别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和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所在的第一射频通路用于收发第一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所在的第二射频通路用于收发第二射频信号;所述开关模组用于切换所述电压调整模组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和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之间的连接状态;在所述电压调整模组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可工作在平均功率跟踪APT模式或包络跟踪ET模式,以及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可工作在APT模式或ET模式;
所述电压调整模组包括:第一APT单元、第二APT单元和ET单元;
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还包括:升压电路;
所述第一APT单元、所述第二APT单元和所述ET单元分别通过所述升压电路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包括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APT单元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APT单元和所述ET单元均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与所述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与所述第四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可在多个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之间导通,且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端之间导通;所述第一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之间导通,且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之间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APT单元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连接,所述第二APT单元与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连接;
所述开关模组包括: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ET单元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与所述第三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开关可在多个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二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导通;所述第二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之间导通;所述第二开关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之间均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
所述第三开关包括第一输入端组、第二输入端组和输出端组,所述ET单元与所述输出端组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组用于输入第一包络信号,所述第二输入端组用于输入第二包络信号;
其中,所述第三开关可在多个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工作在ET模式时,所述第三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输入端组与所述输出端组导通;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工作在ET模式时,所述第三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输入端组与所述输出端组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络信号包括第一正极包络信号和第一负极包络信号,所述第二包络信号包括第二正极包络信号和第二负极包络信号;
所述输出端组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与所述ET单元连接;
所述第一输入端组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一正极包络信号,所述第四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一负极包络信号;
所述第二输入端组包括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五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二正极包络信号,所述第六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二负极包络信号;
其中,当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工作在ET模式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之间导通,且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端之间导通;当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工作在ET模式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端之间导通,且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端之间导通。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电路。
7.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其中,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为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或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
在所述输出功率大于第一目标门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工作在ET模式;
在所述输出功率小于第二目标门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工作在APT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为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在所述输出功率大于第一目标门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工作在ET模式,包括:
在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的情况下:
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于第一门限,则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工作在ET模式,且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工作在APT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门限为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对应的第一目标门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为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在所述输出功率小于第二目标门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目标功率放大器工作在APT模式,包括:
在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的情况下:
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小于第二门限,且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于第三门限,则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第一功率工作在APT模式,且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工作在ET模式;
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小于所述第二门限,且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小于第四门限,则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和所述电压调整模组调整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和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均工作在APT模式;
其中,所述第三门限为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对应的第一目标门限,所述第二门限为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对应的第二目标门限,所述第四门限为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对应的第二目标门限。
CN202011329835.3A 2020-11-24 2020-11-24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4368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9835.3A CN112436861B (zh) 2020-11-24 2020-11-24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9835.3A CN112436861B (zh) 2020-11-24 2020-11-24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6861A CN112436861A (zh) 2021-03-02
CN112436861B true CN112436861B (zh) 2022-11-01

Family

ID=74694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29835.3A Active CN112436861B (zh) 2020-11-24 2020-11-24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68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40017914A (ko) * 2022-01-28 2024-02-08 반칩 (톈진) 테크놀로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Rf 프론트 엔드 모듈 및 대응하는 rf 프론트 엔드 시스템, 칩 및 전자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18305B1 (en) * 2012-11-14 2014-08-26 Motorola Mobility Llc Supply transitions in an envelope tracked power amplifier
US9467095B2 (en) * 2014-10-13 2016-10-11 Intel Corporation Switchable dual core power amplifier
CN108390691B (zh) * 2018-02-12 2019-10-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载波聚合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9897014U (zh) * 2019-05-31 2020-01-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功放供电电路及终端
CN111092621B (zh) * 2019-11-13 2021-09-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890897B (zh) * 2019-11-19 2022-01-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电路、供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294214B (zh) * 2020-01-21 2021-09-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供电方法及相关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6861A (zh) 202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1258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US10642329B2 (en) Peak current support for a power rail system via a shared secondary power supply
US11063517B2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electronic component, mobile phone terminal, and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US10615758B2 (en) Multi-mode power amplifier module
CN112468176B (zh) 射频电路的供电方法、装置、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KR101878883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수신 동작을 제어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WO2022062541A1 (zh) 射频架构及终端设备
CN112436861B (zh)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2886978A (zh)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1988771A (zh) 无线连接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074145B (zh) 供电电路及供电方法
US9685981B2 (en) Radio frequency system hybrid power amplifier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2566227B (zh) 供电电路、终端、供电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EP202505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US20060035667A1 (en) Multi b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US20150054340A1 (en) Power Bootstrapping for Lowering Quiescent Current
WO2024001907A1 (zh) 射频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531163A (zh) 射频架构及终端设备
CN111512604A (zh) 发射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12615630B (zh) 一种提高射频隔离度的电路、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2803764A (zh) 射频系统、射频系统的供电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KR20220025516A (ko) 송신 장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2468625B (zh) 防失真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CN111211817A (zh)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及多天线调试的方法
CN104009771A (zh) 无线通讯前端模块电路及其旁路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