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8465A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8465A
CN112788465A CN202110169177.4A CN202110169177A CN112788465A CN 112788465 A CN112788465 A CN 112788465A CN 202110169177 A CN202110169177 A CN 202110169177A CN 112788465 A CN112788465 A CN 1127884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module
distance
earphone
circuit board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691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88465B (zh
Inventor
邹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6917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884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88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8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88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8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耳机,包括耳柄(120)、电路板(200)和检测模块(300),所述耳柄(120)开设有内腔(120a)和与所述内腔(120a)连通的开口(120b),所述电路板(200)设于所述内腔(120a)中,所述检测模块(300)设置在所述电路板(200)上,所述检测模块(300)朝向所述开口(120b),所述检测模块(300)用于检测所述耳机是否被佩戴。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由于相关技术中检测模块设置在入耳部而需要增设柔性电路板来实现电连接,而导致耳机的装配较为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是较为常见的电子设备,也是用户使用较为频繁的电子设备。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耳机的性能持续在优化。其中较为突出的表现是,耳机配置有检测模块。
在相关技术涉及的耳机中,耳机通常配置有检测模块,检测模块设置在耳机的入耳部。由于检测模块在装配的过程中需要接电,而耳机的电路板设置在内部空间较大的耳柄中。这就导致检测模块需要通过中间电连接件(例如柔性电路板)实现与电路板之间的接电连接。中间电连接件不但占据较大的内部空间,而且还会导致检测模块的装配变的更为复杂,很显然,这不利于耳机向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较为复杂的装配结构会降低耳机生产的良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一种耳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检测模块设置在入耳部而需要增设柔性电路板来实现电连接,而导致耳机的装配较为复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公开一种耳机,包括耳柄、电路板和检测模块,所述耳柄开设有内腔和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检测模块朝向所述开口,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耳机是否被佩戴。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耳机的组装过程中,由于耳机的入耳部的内部空间设置有声学器件等相关部件,从而导致入耳部可利用的内部空间比较狭小,耳柄开设有内腔,电路板设置在内腔,由于耳柄的内腔具有较大的安装空间,从而使得安装人员可以较为方便完成电路板在内腔的组装,同时,检测模块设置在电路板上,从而避免由于相关技术中检测模块设于入耳部,而需要通过中间电连接件实现与电路板相连导致装配过程变的更为复杂的问题,从而使得安装人员较为方便将电路板和检测模块装配在内腔中,进而降低检测模块和电路板的装配难度,安装人员也可以较为快速地完成装配工作,进而提高耳机生产的良率和生产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背景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耳机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耳机处于佩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耳机在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耳机在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入耳部、
120-耳柄、120a-内腔、120b-开口、121-第一壳体、121a-第一表面、122-第二壳体、122a-第二表面、123-支撑筋;
200-电路板;
300-检测模块;
400-导光柱;
A-第一距离;
B-第二距离;
C-第三距离;
D-第四距离;
E-密封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耳机,所公开的耳机包括耳柄120、电路板200和检测模块300。
耳柄120作为耳机的基础构件,能够为电路板200和检测模块300提供安装基础,具体地,耳柄120开设有内腔120a和与内腔120a连通的开口120b,电路板200设于内腔120a中,检测模块300设置在电路板200上,以使检测模块300可以与电路板200电连接,且实现检测模块300与电路板200之间的信号连接,同时,检测模块300朝向开口120b,检测模块300用于检测耳机是否被佩戴,当用户佩戴耳机时,开口120b朝向用户佩戴耳机的受检测部位,从而实现检测。
在耳机的组装过程中,由于耳机的入耳部110的内部空间设置有声学器件等相关部件,从而导致入耳部110可利用的内部空间比较狭小,耳柄120开设有内腔120a,电路板200设置在内腔120a,由于耳柄120的内腔120a具有较大的安装空间,从而使得安装人员可以较为方便完成电路板200在内腔120a的组装,同时,检测模块300设置在电路板200上,从而避免由于相关技术中检测模块300设于入耳部110,且需要通过中间电连接件(例如柔性电路板)实现与电路板200相连而导致装配过程变的更为复杂,从而使得安装人员较为方便将电路板200和检测模块300装配在内腔120a上,进而降低检测模块300和电路板200的装配难度,安装人员也可以较为快速地完成装配工作,进而提高耳机生产的良率和生产率。
在用户使用耳机的过程中,用户佩戴好耳机,然后,检测模块300检测到用户已佩戴耳机,并将佩戴信号传递至电路板200,从而使得电路板200控制耳机处于开启状态,进而满足用户对耳机的使用需求;在用户停止使用耳机的过程中,用户摘下耳机,然后,检测模块300检测到用户未佩戴耳机,并将未佩戴信号传递至电路板200,从而使得电路板200控制耳机处于关闭状态。耳机通过检测模块300检测用户的佩戴状态,从而达到耳机切换开启和关闭状态的目的。
另外,所公开的耳机可以为无线耳机时,无线耳机包括电池,电池可以为电路板200、检测模块300和无线耳机的其他部件进行供电,当用户佩戴无线耳机时,检测模块300检测到用户已佩戴无线耳机,并将对应于佩戴状态的信号传递至电路板200,从而使得电路板200控制电池为无线耳机的其他部件供电,进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当用户摘下无线耳机,检测模块300检测到用户未佩戴无线耳机,并将对应于未佩戴状态的信号传递至电路板200,从而使得电路板200控制电池仅对电路板200和检测模块300供电,从而延长无线耳机的续航时间,进而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当然,所公开的耳机也可以为有线耳机,有线耳机包括柔性耳机线和声学器件,柔性耳机线插接在其他电子设备(例如手机)上,从而实现有线耳机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的电连接和信号连接,当用户佩戴有线耳机时,检测模块300检测到用户已佩戴有线耳机,并将对应于佩戴状态的信号传递至电路板200,从而使得电路板200控制有线耳机的声学器件开启,同时,用户可以将其他电子设备的音频内容通过有线耳机的声学器件进行外放,从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当用户摘下有线耳机,检测模块300检测到用户未佩戴有线耳机,并将对应于未佩戴状态的信号传递至电路板200,从而使得电路板200控制有线耳机的声学器件停止外放其它电子设备的音频内容,当用户再次佩戴有线耳机,检测模块300再次检测到用户已佩戴有线耳机,并将佩戴信号再次传递至电路板200,从而使得电路板200可以控制有线耳机的声学器件继续外放音频内容,从而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基于检测模块300检测耳机的佩戴状态,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检测模块300通过检测目标温度来实现耳机切换开启和关闭状态的目的,具体地,检测模块300提前设定有预设温度,当目标温度大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耳机处于佩戴状态,且耳机处于开启状态;当目标温度不大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且耳机处于关闭状态。在此种情况下,可选地,检测模块300可以为温度传感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温度为一个固定值,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耳机进行实验得到,具体地,通过对用户佩戴耳机的体温进行测试而得出该固定值。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检测模块300用于检测耳柄120与用户之间的目标距离。具体地,检测模块300提前设定预设距离,检测模块300可以检测到与其相对的用户的检测部位之间的目标距离,若出现检测不到或检测的目标距离较大时,即在目标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耳机处于未被佩戴状态,且耳机处于关闭状态,从而避免用户在不使用耳机的情况下,耳机仍然在工作而导致耳机的其它部件因持续工作时间较长而影响续航能力;检测模块300可以检测到与其相对的用户的检测部位(例如面部)之间的目标距离,即在目标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耳机处于佩戴状态,且耳机处于开启状态,从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距离为一个固定值,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耳机进行实验可以得到,具体地,通过对用户佩戴耳机的各种姿态进行测试而得出该固定值。
上述检测方式通过检测模块300检测与其相对用户的检测部位的距离来实现判断用户的佩戴状态,从而达到耳机切换开启或关闭状态的目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耳柄120包括第一壳体121和第二壳体122,具体地,第一壳体121可以具有第一表面121a,开口120b可以开设于第一表面121a,第二壳体122可以具有第二表面122a,第一表面121a与第二表面122a相背设置,第一表面121a和第二表面122a可以围成内腔120a,从而使得电路板200可以设于第一表面121a与第二表面122a之间,检测模块300设于电路板200上,从而使得检测模块300可以设于第一表面121a与第二表面122a之间,当然,安装人员可以将电路板200和检测模块300设置在第一壳体121和第二壳体122中的一者上,再将第一壳体121和第二壳体122进行组装,从而进一步降低耳机的装配难度,进而进一步提高耳机生产的良率和生产效率。
在用户佩戴耳机的情况下,第一表面121a朝向用户,从而使得开口120b朝向用户,且检测模块300也朝向用户,进而方便检测模块300直接检测目标距离,第二表面122a背向用户,以使在用户佩戴耳机时,从其他视角观察第二表面122a比较平整,且没有开设任何孔洞,进而提高耳机的外观效果。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检测模块300与第一表面121a之间的距离可以为第一距离A,同时,检测模块300与第二表面122a之间的距离可以为第二距离B,第一距离A小于第二距离B,从而使得检测模块300与第一表面121a之间的距离变小,进而使得在用户佩戴耳机时,检测模块300与用户之间的目标距离变小,进而更为容易实现对耳机是否被佩戴的检测。
基于耳柄120开设有开口120b,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耳机还可以包括导光柱400,导光柱400至少部分可以设于检测模块300与开口120b之间,其中,检测模块300可以为光学检测模块,光学检测模块通过发射光线穿过开口120b到达用户处,然后,光线在用户处反射后再穿过开口120b到达光学检测模块处,从而使得光学检测模块接收光线达到检测目标距离的目的,导光柱400可以是透光玻璃、透光塑料等透光材料制成,同时,导光柱400对光线具有导向作用,导光柱400邻近检测模块300的端面可以与检测模块300相对,导光柱400可以使光线沿其导向方向到达检测模块300。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导光柱400的部分可以嵌设在开口120b之内,且导光柱400与开口120b可以密封封堵配合,以使导光柱400可以防止灰尘、水等异物通过开口120b进入内腔120a,从而避免异物附着在检测模块300上导致检测模块300受到干扰后较难接收到光线,进而保证检测模块300的检测精度。
与此同时,导光柱400不但能够发挥导光、封堵的作用,而且还能够起到装饰耳机的作用。
在又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检测模块300可以具有光检测面,开口120b面积大于光检测面的面积,从而保证较多的光线可以穿过开口120b到达光检测面,进而使得光检测面可以较为容易地接收到光线,导光柱400为圆台结构,导光柱400的第一端面可以与开口120b相对设置,导光柱400的第二端面与光检测面相对设置,其中,第一端面面积大于第二端面面积,从而使得大部分反射的光线可以到达第一端面处,接着,光线穿过第一端面而到达第二端面处,然后,光线穿过第二端面再次传递至光检测面,整个过程更多光线被汇聚,从而使得光检测面更容易接收到被汇集的光线,进而达到使得检测模块300更容易到检测目标距离的目的。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检测模块300可以为超声波检测模块,检测模块300通过发射超声波穿过开口120b到达用户处,超声波在用户处被反射再次穿过开口120b到达检测模块300处,从而使得超声波被检测模块300接收而实现对目标距离的检测。
在本申请实施例,耳机还可以包括透光防水防尘件,透光防水防尘件密封在开口120b内,以使用户在运动过程中佩戴耳机,透光防水防尘件可以避免汗水、灰尘等异物进入内腔120a附着在检测模块300上而导致检测模块300受到干扰,从而进一步保证检测模块300的检测精度。具体的,防水防尘件可以为透光薄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耳机还包括入耳部110,具体地,入耳部110可以设于耳柄120的第一端,同时,耳柄120可以具有第二端,检测模块300可以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如图1所示,检测模块300与入耳部11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第三距离C,检测模块300与第二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可以为第四距离D,第三距离C小于第四距离D,从而避免用户在佩戴过程中的抓握而导致手指覆盖开口120b,进而避免对检测模块300的检测产生干扰。
与此同时,第三距离C小于第四距离D,还能够使得用户在佩戴耳机时,检测模块300会更靠近用户,更容易实现检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耳柄120的内壁可以设置有支撑筋123,电路板200可以支撑于支撑筋123上,以使电路板200可以通过粘接、焊接和螺纹连接件连接等连接方式实现电路板200固定于支撑筋123上,支撑筋123能够将电路板200架起,从而更有利于在电路板200的两侧的板面上布设电子器件。与此同时,电路板200、支撑筋123和耳柄120的内壁以及所述透光防水防尘件形成容纳空间,检测模块300可以位于容纳空间之内,容纳空间能够对检测模块300起到防护。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支撑筋123可以为环状结构部,电路板200、支撑筋123、耳柄120的内壁和透光防水防尘件可以形成密封空间E,当然,容纳空间为密封空间E,环状结构部可以保护检测模块300避免受到耳机的其他部件的干扰,同时还能够起到防尘防水的目的,避免异物进入到密封空间E而对检测模块300产生不良影响。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柄(120)、电路板(200)和检测模块(300),所述耳柄(120)开设有内腔(120a)和与所述内腔(120a)连通的开口(120b),所述电路板(200)设于所述内腔(120a)中,所述检测模块(300)设置在所述电路板(200)上,所述检测模块(300)朝向所述开口(120b),所述检测模块(300)用于检测所述耳机是否被佩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300)用于检测所述耳柄(120)与用户之间的目标距离,其中:
在所述目标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所述耳机处于未被佩戴状态,且所述耳机处于关闭状态;在所述目标距离不大于所述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所述耳机处于佩戴状态,且所述耳机处于开启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柄(120)包括第一壳体(121)和第二壳体(122),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121)具有第一表面(121a),所述开口(120b)开设于所述第一表面(121a),所述第二壳体(122)具有第二表面(122a),所述第一表面(121a)与所述第二表面(122a)相背设置,所述电路板(200)设于所述第一表面(121a)与所述第二表面(122a)之间,所述检测模块(300)设于所述第一表面(121a)与所述第二表面(122a)之间;在用户佩戴所述耳机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表面(121a)朝向用户,所述第二表面(122a)背向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300)与所述第一表面(121a)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A),所述检测模块(300)与所述第二表面(122a)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B),所述第一距离(A)小于所述第二距离(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导光柱(400),所述导光柱(400)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检测模块(300)与所述开口(120b)之间,所述导光柱(400)邻近所述检测模块(300)的端面与所述检测模块(300)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400)的部分嵌设在所述开口(120b)之内,且所述导光柱(400)与所述开口(120b)密封封堵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300)具有光检测面,所述开口(120b)面积大于所述光检测面的面积,所述导光柱(400)为圆台结构,所述导光柱(400)的第一端面与所述开口(120b)相对设置,所述导光柱(400)的第二端面与所述光检测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端面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入耳部(110),所述入耳部(110)设于所述耳柄(120)的第一端,所述耳柄(120)具有第二端,所述检测模块(300)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检测模块(300)与所述入耳部(110)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C),所述检测模块(300)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D),所述第三距离(C)小于所述第四距离(D)。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透光防水防尘件,所述透光防水防尘件密封在所述开口(120b)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柄(120)的内壁设置有支撑筋(123),所述电路板(200)支撑于所述支撑筋(123)上,所述电路板(200)、所述支撑筋(123)、所述耳柄(120)的内壁以及所述透光防水防尘件形成容纳空间,所述检测模块(300)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之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123)为环状结构部,所述电路板(200)、所述支撑筋(123)和所述耳柄(120)的内壁形成密封空间(E),所述容纳空间为所述密封空间(E)。
CN202110169177.4A 2021-02-07 2021-02-07 耳机 Active CN1127884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9177.4A CN112788465B (zh) 2021-02-07 2021-02-07 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9177.4A CN112788465B (zh) 2021-02-07 2021-02-07 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8465A true CN112788465A (zh) 2021-05-11
CN112788465B CN112788465B (zh) 2023-12-12

Family

ID=75761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69177.4A Active CN112788465B (zh) 2021-02-07 2021-02-07 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884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8223A (zh) * 2021-08-11 2021-12-10 深圳市鑫视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的控制方法、智能眼镜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77446A1 (en) * 2004-06-09 2005-12-15 Partner Tech. Corporation Wireless earphone enabling a ringing sig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ringing signal
CN110677763A (zh) * 2019-10-22 2020-01-10 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状态检测装置及耳机
CN111343536A (zh) * 2020-04-02 2020-06-26 东莞市和乐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控制音频输出的耳机及其实现方法
CN111741393A (zh) * 2020-06-05 2020-10-02 东莞市库珀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入耳侦测功能的智能无线蓝牙耳机
CN211880592U (zh) * 2020-04-30 2020-11-06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77446A1 (en) * 2004-06-09 2005-12-15 Partner Tech. Corporation Wireless earphone enabling a ringing sig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ringing signal
CN110677763A (zh) * 2019-10-22 2020-01-10 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状态检测装置及耳机
CN111343536A (zh) * 2020-04-02 2020-06-26 东莞市和乐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控制音频输出的耳机及其实现方法
CN211880592U (zh) * 2020-04-30 2020-11-06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通信系统
CN111741393A (zh) * 2020-06-05 2020-10-02 东莞市库珀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入耳侦测功能的智能无线蓝牙耳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ONG-HUN HWANG等: "A Rapport and Gait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a Single Head-Worn IMU during Walk and Talk", IEEE *
韩海云;赵燕鹏;林峰;江超;: "耳机最大声压级检测分析",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no. 09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8223A (zh) * 2021-08-11 2021-12-10 深圳市鑫视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的控制方法、智能眼镜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8465B (zh) 202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35337B1 (ko) 휴대용 음향기기
WO2020140445A1 (zh) 一种扬声装置
WO2020263754A1 (en) Wireless earbud
US20220095038A1 (en) Wireless headset and control box used for wireless headset
CN107018463A (zh) 运动型触控蓝牙小耳机
CN112788465A (zh) 耳机
JP6543740B1 (ja) 電子機器及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CN109480402A (zh) 表带出音的智能手表
CN202385256U (zh) 一种防水免提耳机
CN201995259U (zh) 防水运动型mp3
CN212785773U (zh) 一种金属外壳天线的蓝牙耳机
CN206294215U (zh) 移动终端
CN208821030U (zh) 入耳式蓝牙耳机及其组件
CN204887354U (zh) 触摸耳挂式蓝牙耳机
CN101866767B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灯具
CN207070260U (zh) 运动型触控蓝牙小耳机
CN108347664B (zh) 省电耳机
CN210112245U (zh) 蓝牙耳机
CN110411494B (zh) 一种无线传感器
CN212873130U (zh) 一种带有触控开关的蓝牙眼镜
CN217062570U (zh) 可穿戴设备
CN207677952U (zh) 一种耳机线控外壳
CN110418240A (zh) 一种新型防水骨传导蓝牙耳机
CN219843705U (zh) 一种耳机
CN214045949U (zh) 一种头戴式tws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