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8164B - 功能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功能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8164B
CN112788164B CN202011640766.8A CN202011640766A CN112788164B CN 112788164 B CN112788164 B CN 112788164B CN 202011640766 A CN202011640766 A CN 202011640766A CN 112788164 B CN112788164 B CN 1127881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abutting portion
electronic device
functional
ab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407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88164A (zh
Inventor
胡杨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4076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881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88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8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88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81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功能模组及电子设备,所述功能模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具有通孔;功能器件,所述功能器件穿设于所述通孔内,且可在所述通孔内运动;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具有弹性且夹设于所述功能器件与所述支架之间,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本体以及凸设于所述密封本体的相背两侧的至少一第一抵接部和至少一第二抵接部,所述至少一第一抵接部背离所述密封本体的一侧抵接于所述支架,以使得所述密封本体与所述支架之间形成变形空间,所述第二抵接部背离所述密封本体的一侧抵接于所述功能器件。本申请提供的功能模组中的密封件不易磨损。

Description

功能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功能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式各样的电子设备层出不穷,例如,电子设备具有弹出式功能模组,以实现相应功能。通常在弹出式功能模组与其可相对运动的部件之间固定设置有密封件,以防水防尘。然而,功能模组和密封件长期的相对摩擦使得密封件被磨损,导致防水防尘性能失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功能模组及电子设备,所述功能模组中的密封件不易磨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功能模组,所述功能模组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具有通孔;
功能器件,所述功能器件穿设于所述通孔内,且可在所述通孔内运动;及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具有弹性且夹设于所述功能器件与所述支架之间,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本体以及凸设于所述密封本体的相背两侧的至少一第一抵接部和至少一第二抵接部,所述至少一第一抵接部背离所述密封本体的一侧抵接于所述支架,以使得所述密封本体与所述支架之间形成变形空间,所述第二抵接部背离所述密封本体的一侧抵接于所述功能器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上述功能模组,所述功能模组承载于所述设备本体。
本申请提供的功能模组包括支架、功能器件以及夹设于功能器件与支架之间的密封件。其中,密封件的第一抵接部抵接于支架,第二抵接部抵接于功能器件,而密封本体与支架之间形成有变形空间。可以理解的是,抵接于功能器件的第二抵接部受到功能器件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会传递到密封本体和/或第一抵接部上,使得密封本体和第一抵接部在第二抵接部朝向第一抵接部的方向上处于被抵接状态。而变形空间的存在,则使得处于被抵接状态的密封本体和第一抵接部可以在变形空间内发生形变,从而使得第二抵接部与功能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小,换而言之,从而减小了第二抵接部与功能器件在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而摩擦力减小则意味着第二抵接部的磨损程度可以减小,进而延长了第二抵接部的寿命,保持良好的防水防尘效果。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功能模组中的密封件可以形成较好密封效果的同时还不易被磨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中功能模组伸出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中功能模组缩回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能模组的拆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能模组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功能模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功能模组处于伸出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功能模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6所示的功能模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6所示的功能模组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密封件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密封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沿D-D线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1所示的密封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沿D-D线的剖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密封件的示意图。
图15为图6所示的功能模组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在至少两个实施例结合在一起不存在矛盾的情况下,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照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设备本体20以及以下任意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模组10,所述功能模组10承载于所述设备本体20。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电视机、手表、手环等设备。
其中,所述设备本体20是指电子设备1的至少部分,或者说包含电子设备1至少部分的电子器件或机械构件,比如,设备本体20可以包括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壳体的器件,比如,指纹模组、天线模组、电路板等。
其中,所述功能模组10可以但不仅限于为摄像头模组、闪光灯模组、生物特征识别模组(比如指纹识别模组、面部识别模组)、距离测量模组、投影模组等,所述功能模组10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的实施例中进行描述。
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仅以电子设备1为手机,功能模组10为摄像头模组进行示例性说明,对于其它类型在此不一一详述。
请参照图2至图3,所述设备本体20包括显示屏210以及相对于所述显示屏210设置的电池盖220。所述电池盖220具有开口C4,所述功能模组10正对所述开口C4设置,所述功能模组10中的功能器件120可通过所述开口C4从设备本体20内伸出(如图2所示)或缩回于设备本体20内(如图3所示)。其中,所述开口C4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屏210指向所述电池盖220的方向,该开口C4的形状可以但不仅限于为矩形、圆形、椭圆形等。
需说明的是,在图1至图3中,功能模组10为设置于电子设备1的背面,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功能模组10还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的正面、侧面等,其中,功能模组10设置于正面是指所述开口C4开设于电子设备1具备显示屏210的一侧;功能模组10设置于侧面是指所述开口C4开设于电子设备1上环绕显示屏210的周侧。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的类型不同,其正面、侧面等称呼的定义可能不同,对于其它类型的电子设备1在此不一一详述。
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中的功能模组10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4至图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功能模组10,所述功能模组10包括支架110、功能器件120及密封件130,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支架110、功能器件120及密封件130的结构形态和相对位置关系。
请参照图6,所述支架110呈矩形凸台状。支架110包括第一凸台111及设于第一凸台111上的第二凸台112,第一凸台111和所述第二凸台112皆为空心结构。第一凸台111具有收容腔C5,第二凸台112具有通孔C3,其中,通孔C3的一端连通电子设备1的外部空间,通孔C3的另一端连通收容腔C5。可以理解的,通孔C3的形状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圆形、矩形、椭圆形等。
请参照图6至图7,当功能模组10为摄像头模组时,所述功能器件120可以包括镜头121,所述镜头121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通孔C3内,且所述镜头121能够沿所述通孔C3的轴线方向运动,以伸出(如图7所示)或缩回(如图6所示)至所述通孔C3内。可选的,所述镜头121包括镜筒1211、镜片组1212及保护盖板1213。所述镜筒1211具有内腔且穿设于通孔C3内,镜筒1211的内腔用于收容和固定镜片组1212。保护盖板1213设置于镜筒1211靠近外界的一端,其用于保护设于镜筒1211内腔的镜片组1212。保护盖板1213由透光材质制成,其材质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塑料、玻璃等。
当功能模组10为摄像头模组时,所述功能模组10还可以包括感光元件140,所述感光元件140设于所述支架110的收容腔C5内,且与镜头121相对设置。所述镜头121能够沿所述通孔C3的轴线相对于所述感光元件140运动,以伸出或缩回至所述通孔C3内。外界光线经保护盖板1213射入后,穿过镜片组1212并射入至感光元件140,感光元件140接收到光线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请参照图8,所述密封件130夹设于所述功能器件120与所述支架110之间,且固定在支架110上,也就是说,密封件130与功能器件120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所述密封件130具有弹性,其可以但不仅限于为橡胶、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密封件130包括密封本体133以及凸设于所述密封本体133的相背两侧的至少一个第一抵接部131和至少一个第二抵接部132。其中,第一抵接部131和第二抵接部132的数量可以但不仅限于为2个、3个、5个、6个、8个等,本申请仅以2个进行示例性说明。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抵接部131背离所述密封本体133的一侧抵接于所述支架110,且第一抵接部131在X轴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压缩量,使得第一抵接部131为弹性抵接于支架110,从而在第一抵接部131和支架110之间形成密封效果。
其中,所述第二抵接部132背离所述密封本体133的一侧弹性抵接于所述功能器件120的外壁,且第二抵接部132在X轴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压缩量,使得第二抵接部132为弹性抵接于功能器件120,从而在第二抵接部132和功能器件120之间形成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在第二抵接部132指向第一抵接部131的方向上,密封本体133与支架110间隔设置,使得密封本体133与支架110之间形成变形空间C6,该变形空间C6用于实现第一抵接部131产生纵向形变或密封本体133产生横向变形。
请参照图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抵接部13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抵接部132至少部分正对设置。在此结构形式中,第一抵接部131在X轴方向上的相背两侧都受到抵压,从而使得第一抵接部131在Y轴方向上产生纵向变形,换而言之,第一抵接部131在X轴方向上受挤压,致使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增大。其中,变形空间C6的存在,则使得第一抵接部131产生纵向变形的效果得以实现。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抵接部131可以在变形空间C6内产生纵向变形,使得第二抵接部132与功能器件1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更小,从而减小了第二抵接部132与功能器件120在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而摩擦力减小则意味着第二抵接部132的磨损程度可以减小,进而延长了第二抵接部132的寿命,维持较好的密封效果。
请参照图9,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抵接部13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抵接部132错位设置。在此结构形式中,密封本体133在X轴方向上受到第二抵接部132的抵压,从而使得第二抵接部132在X轴方向上产生横向变形。具体的,功能器件120抵接于第二抵接部132,使得第二抵接部132朝向背离功能器件120的方向抵接密封本体133,而密封本体133上正对于第二抵接部132的部分则朝向变形空间C6移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密封本体133可以在变形空间C6内产生横向变形,使得第二抵接部132与功能器件1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更小,从而减小了第二抵接部132与功能器件120在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而摩擦力减小则意味着第二抵接部132的磨损程度可以减小,进而延长了第二抵接部132的寿命,维持较好的密封效果。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抵接部132的曲率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抵接部131的曲率。所谓曲率,是表征曲线的弯曲程度的参数。曲率越大,则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反之,曲率越小,则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抵接部132的曲率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抵接部131的曲率,换而言之,第一抵接部131的表面的弯曲程度更大,第二抵接部132的表面的弯曲程度更小、更平缓。可以理解的,第二抵接部132的弯曲程度越小、越平缓,则意味着与功能器件120的抵接面积更大。在抵接作用力一定的条件下,抵接面积越大,单位面积内的作用力越小,换而言之,单位面积上所受的摩擦力也就越小,从而有利于减小磨损程度。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功能模组10包括支架110、功能器件120以及夹设于功能器件120与支架110之间的密封件130。其中,密封件130的第一抵接部131抵接于支架110,第二抵接部132抵接于功能器件120,而密封本体133与支架110之间形成有变形空间C6。可以理解的是,抵接于功能器件120的第二抵接部132受到功能器件120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会传递到密封本体133和第一抵接部131中的至少一个上,使得密封本体133和第一抵接部131在第二抵接部132朝向第一抵接部131的方向上处于被抵接状态。而变形空间C6的存在,则使得处于被抵接状态的密封本体133和第一抵接部131可以在变形空间C6内发生形变,从而使得第二抵接部132与功能器件1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小,换而言之,从而减小了第二抵接部132与功能器件120在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而摩擦力减小则意味着第二抵接部132的磨损程度可以减小,进而延长了第二抵接部132的寿命,保持良好的防水防尘效果。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功能模组10中的密封件130可以形成较好密封效果的同时还不易被磨损。
需说明的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抵接部132可以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抵接部131抵接所述支架110而形成,也就是说,在自然状态下,不存在第二抵接部132,其中,自然状态是指密封件130未安装于功能模组10内且不受外力时的原始状态。具体的,抵接于支架110的第一抵接部131受到支架110的反作用力,而第一抵接部131会将该反作用施加到密封本体133上,从而使得密封本体133靠近功能器件120的一侧鼓包或者称之为凸起,这部分凸起即为所述第二抵接部132。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密封件130处于自然状态下仍具有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抵接部132,即密封件130不受外力时,第一抵接部131和第二抵接部132共存。
请参照图8,所述密封件130还包括第一裙边135,所述第一裙边135连接于所述密封本体133的靠近外界的一端,且朝向功能器件120方向倾斜或弯曲,使得所述第一裙边135弹性抵接于所述功能器件120的外壁,从而在第一裙边135和功能器件120之间形成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裙边135与所述支架110之间具有间隙,也就是说,第一裙边135与支架110没有形成抵接关系,该设置形式有利于减小第一裙边135和功能器件120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进而减小第一裙边135的磨损程度。从相反角度来说明,若第一裙边135已经抵接到支架110,支架110则会对第一裙边135施加一个朝向功能器件120的反作用力,导致第一裙边135和功能器件120之间的正压力增大,而正压力增大则意味着摩擦力增大。
请参照图8,所述密封件130还包括第二裙边136,所述第二裙边136连接于所述密封本体133远离所述第一裙边135的一端,且朝向功能器件120方向倾斜或弯曲,使得所述第二裙边136抵接于所述功能器件120的外壁,从而在第二裙边136和功能器件120之间形成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裙边136与所述支架110之间具有间隙,也就是说,第二裙边136与支架110没有形成抵接关系,该设置形式有利于减小第二裙边136和功能器件120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进而减小第二裙边136的磨损程度。从相反角度来说明,若第二裙边136已经抵接到支架110,支架110则会对第二裙边136施加一个朝向功能器件120的反作用力,导致第二裙边136和功能器件120之间的正压力增大,而正压力增大则意味着摩擦力增大。
可以理解的是,不论是设置第一裙边135还是设置第二裙边136,都可以增强密封件130与功能器件120之间的密封效果,使得功能模组10呈现多级密封,即功能器件120的多个位置处形成密封。
请参照图10,可选的,所述支架110还具有第一安装槽C1,所述第一安装槽C1位于所述通孔C3的侧壁上且连通所述通孔C3。所述密封件130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C1内,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抵接部132凸出于所述通孔C3的侧壁,以使得第二抵接部132可以抵接到功能器件120的外壁。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槽C1对密封件130具有限位和固定作用,在安装过程中,对于密封件130而言也可以起到定位作用,也就是有利于密封件130的安装。由于功能器件120相对于密封件130伸缩的过程中会对密封件130产生平行于Y轴的推力,从而导致密封件130容易产生移位,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槽C1,密封件130的一部分收容于第一安装槽C1中,第一安装槽C1的顶壁M1和底壁M2能够防止密封件130发生移位,从而提高了密封件130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10,可选的,所述密封件130的密封本体133弹性抵接所述第一安装槽C1的顶壁M1及底壁M2,换而言之,密封本体133在Y轴方向上的相背两端均弹性抵接于第一安装槽C1的顶壁M1和底壁M2,使得在第一安装槽C1的顶壁M1及底壁M2处均形成密封状态,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密封件130和支架110之间的密封效果。
可选的,所述密封件130呈环形(如图4所示),环形密封件130环绕于所述功能器件120的外周侧,以对功能器件120的周侧进行环形密封,提高防水防尘密封性。需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环形并非仅仅是指圆形环,也可以是矩形环、边数大于或等于5的多边形环等。
请参照图11,可选的,所述密封件1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密封段A1和第二密封段A2。所述第一密封段A1和所述第二密封段A2分别密封所述功能器件120相背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密封段A1和所述第二密封段A2的结构相异。
在相关技术中,由于加工、装配等原因,可能导致功能器件120的相背两侧与通孔C3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不相等。由于间隙不同,可导致功能器件120的一侧对密封件130的抵接力较大,使得这一侧的密封效果较好;而功能器件120的另一侧对密封件130的抵接力较小,使得这一侧的密封效果较差,甚至出现这一侧的功能器件120与密封件130接触不良,进而导致其密封不良。
通过设计第一密封段A1的结构与第二密封段A2的结构不同,以在功能器件120的相背两侧与通孔C3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不同时进行补偿,使得功能器件120的相背两侧对密封件130的抵接力适当,从而避免某一侧出现密封效果较差的问题。
具体的,第一密封段A1与所述第二密封段A2的结构相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12,所述第一密封段A1在自然状态下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密封段A2在自然状态下的厚度尺寸。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段A1的厚度尺寸为所述第一密封段A1指向所述功能器件120的方向的尺寸;所述第二密封段A2的厚度尺寸为所述第二密封段A2指向所述功能器件120的方向的尺寸;所述自然状态是指密封件130未被压缩时的状态。
当功能器件120的相背两侧与通孔C3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不同时,第一密封段A1密封于间隙较大的一侧,第二密封段A2密封于间隙较小的一侧,从而使得第一密封段A1与功能器件120之间适当的贴合,第二密封段A2与功能器件120之间适当的贴合,进而提高密封性。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13,所述第一密封段A1或第二密封段A2的内部设置有硬质段137,以使第一密封段A1的弹性系数与第二密封段A2的弹性系数不同。
示例性说明,所述第二密封段A2的内部设置有硬质段137,因此,第一密封段A1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密封段A2的弹性系数,即第二密封段A2的可压缩形变能力小于第一密封段A1的可压缩形变能力。
当功能器件120的相背两侧与通孔C3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不同时,第一密封段A1密封于间隙较大的一侧,第二密封段A2密封于间隙较小的一侧,从而使得第一密封段A1与功能器件120之间适当的贴合,第二密封段A2与功能器件120之间适当的贴合,进而提高密封性。
请参照图14,可选的,所述密封件13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密封段A1和第二密封段A2。所述第一密封段A1相较于所述第二密封段A2邻近所述功能器件120的外观面M3。其中,所述外观面M3是指功能器件120上显露于外界的表面,如图7所示。在自然状态下,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段A1上的第二抵接部132在X轴方向上的厚度小于位于第二密封段A2上的第二抵接部132在X轴方向上的厚度。其中,所述自然状态是指密封件130未被压缩时的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计第一密封段A1上的第二抵接部132的厚度小,可用于防尘,通过设计第二密封段A2上的第二抵接部132的厚度大,可用于防水,换而言之,第一密封段A1、第二密封段A2的密封级别依次增加,从而实现分级密封。
请参照图15,当功能模组10为摄像头模组时,所述功能器件120可以包括镜头121及支撑垫122。所述支撑垫122套设于镜头121的外周侧,且活动抵接于所述密封件130的第二抵接部132。支撑垫122用于防止密封件130磨损,提高密封件130的使用寿命。支撑垫122的材质可以但不仅限于为硅胶、橡胶或其它微软的耐磨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功能模组10具有所述功能器件120伸出于所述通孔C3的伸出状态,以及所述功能器件120缩回于所述通孔C3的缩回状态。当所述功能模组10处于所述伸出状态、所述缩回状态、以及所述伸出状态及所述缩回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时,所述支撑垫122始终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132。换而言之,所述支撑垫122在Y轴方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功能模组10从伸出状态切换到缩回状态时功能器件120的行程长度,从而可以确保第二抵接部132时刻都抵接在支撑垫122上,以维持密封状态。
请参照图15,可选的,所述镜头121的外周侧具有第二安装槽C2,所述支撑垫122容置于第二安装槽C2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安装槽C2对支撑垫122具有限位和固定作用,在安装过程中,对于支撑垫122而言也可以起到定位作用,也就是有利于支撑垫122的安装。功能器件120在相对于密封件130伸缩的过程中,密封件130会对支撑垫122产生平行于Y轴的推力,从而导致支撑垫122容易产生移位,通过将支撑垫122设置在第二安装槽C2内,则能够防止支撑垫122发生移位,从而提高了支撑垫122的稳定性。
在相关技术中,随着人们对于具备拍摄功能电子设备的成像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比如,高画质、高像素,通常需要将摄像头模组中的感光元件以及镜头进行设计。比如,将感光元件设置为大底的感光元件,由于感光元件与镜头之间的距离不可调,因此,需要对应将镜头和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设计得较长。在视场角(Field of Vision,FOV)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镜头和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较长,意味着摄像头模组的总长也会较长。当所述摄像头模组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时,带来的后果就是会使得电子设备机身越来越厚,不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换言之,对于轻薄化的电子设备而言,由于电子设备的厚度限制,摄像头模组的厚度也会受限。而当摄像头模组的厚度受限时,由于感光元件与镜头之间的距离不可调,会导致远摄镜头模组中的镜头到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受限,比如,目前当摄像头模组为后置摄像头模组时,镜头到感光元件之间的焦距受限,其焦距难以超过13mm,进而使得轻薄化的电子设备中摄像头模组的成像质量受限。若设计摄镜头模组的厚度较厚,电子设备的厚度减薄,可能导致摄像头模组在电子设备的电池盖上形成较厚的凸起。因此,相关技术中的摄像头模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无法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和摄像头模组的高成像质量的兼容性。
在另一相关技术中,当功能模组10为摄像头模组时,整个摄像头模组从电子设备内弹出,即摄像头模组中的感光元件和镜头同时弹出,而感光元件和镜头之间的相对距离保持不变。因此,相关技术中即便将摄像头模组感光元件和镜头同时弹出,但是,由于而感光元件和镜头之间的相对距离保持不变,相关技术中摄像头模组的成像质量受限。
请参照图6至图7,本申请提供的功能模组10具有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当所述功能模组10为摄像头模组时,伸出状态是指镜头121朝向外界的方向部分伸出通孔C3,此时镜头121与感光元件140之间的间距为第一距离;缩回状态是指镜头121完全缩回到通孔C3内,此时镜头121与感光元件140之间的间距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即,当功能模组10处于伸出状态时,镜头121与感光元件140之间的间距较大,也就是说,功能模组10的焦距实现可调,从而相对于上述相关技术可以获得更大的焦距,进而可以提高功能模组10的光学性能,获得高质量的拍摄效果,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功能模组10,解决了上述相关技术中摄像头模组成像质量受限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电子设备1实现轻薄化且摄像头模组具有高成像质量难以兼容的矛盾。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及功能模组,所述设备本体包括显示屏及相对于所述显示屏设置的电池盖,所述电池盖具有开口,所述功能模组正对所述开口设置,所述功能模组可通过所述开口伸出或缩回设备本体,所述功能模组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具有通孔;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于所述支架内;
功能器件,所述功能器件包括镜头,所述镜头的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通孔内,且与所述感光元件相对设置,所述镜头能够在所述通孔内相对于感光元件运动,以伸出或缩回所述通孔;及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具有弹性且夹设于所述功能器件与所述支架之间,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本体以及凸设于所述密封本体的相背两侧的至少一第一抵接部和至少一第二抵接部,所述至少一第一抵接部背离所述密封本体的一侧抵接于所述支架,以使得所述密封本体与所述支架之间形成变形空间,所述第二抵接部背离所述密封本体的一侧抵接于所述功能器件;
所述功能模组具有所述功能器件伸出于所述通孔的伸出状态,以及所述功能器件缩回于所述通孔的缩回状态,当所述功能模组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镜头与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当所述功能模组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镜头与所述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抵接部和所述至少一第二抵接部至少部分正对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二抵接部的曲率小于所述至少一第一抵接部的曲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二抵接部为所述至少一第一抵接部抵接所述支架而形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件处于自然状态下仍具有所述至少一第二抵接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还包括第一裙边,所述第一裙边连接于所述密封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裙边抵接于所述功能器件,且所述第一裙边与所述支架之间具有间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还包括第二裙边,所述第二裙边连接于所述密封本体远离所述第一裙边的一端,所述第二裙边抵接于所述功能器件,且所述第二裙边与所述支架之间具有间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具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位于所述通孔的侧壁上且连通所述通孔,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所述至少一第二抵接部凸出于所述通孔的侧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的密封本体弹性抵接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顶壁及底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密封段和第二密封段,所述第一密封段和所述第二密封段分别密封所述功能器件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密封段和所述第二密封段的结构相异。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段和第二密封段,所述第一密封段相较于所述第二密封段邻近所述功能器件的外观面,且在自然状态下,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段的第二抵接部的厚度小于位于第二密封段的第二抵接部的厚度。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呈环形,所述密封件环绕于所述功能器件的外周侧。
13.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器件包括镜头及支撑垫,所述支撑垫套设于镜头的外周侧,且活动抵接于所述密封件的第二抵接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功能模组处于所述伸出状态、所述缩回状态、以及所述伸出状态及所述缩回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时,所述支撑垫始终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的外周侧具有第二安装槽,所述支撑垫容置于第二安装槽内。
CN202011640766.8A 2020-12-31 2020-12-31 功能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7881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40766.8A CN112788164B (zh) 2020-12-31 2020-12-31 功能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40766.8A CN112788164B (zh) 2020-12-31 2020-12-31 功能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8164A CN112788164A (zh) 2021-05-11
CN112788164B true CN112788164B (zh) 2023-03-21

Family

ID=75755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40766.8A Active CN112788164B (zh) 2020-12-31 2020-12-31 功能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881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4740B (zh) * 2022-06-21 2024-05-24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外壳及电池包
CN115185143B (zh) * 2022-07-19 2023-10-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终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10774A (ko) * 1999-07-22 2001-02-15 윤종용 휴대폰의 렌즈 모듈
CN101419328A (zh) * 2007-10-23 2009-04-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相机模组及便携式电子产品
EP2933997A1 (en) * 2014-04-18 2015-10-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zoom lens
CN208386741U (zh) * 2018-06-29 2019-01-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401791A (zh) * 2019-08-23 2019-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镜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460693A (zh) * 2018-05-07 2019-1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02632A1 (en) * 2001-11-30 2003-06-05 Oprea Duta Oil seal journal texturing and method thereof
DE102009042142A1 (de) * 2009-09-10 2011-03-24 Hecker Werke Gmbh Ringdichtung für ein Schließglied eines Ventils sowie Dichtungsanordnung mit einer solchen Ringdichtung
JP2011231781A (ja) * 2010-04-23 2011-11-17 Nippon Valqua Ind Ltd 摺動用シール材
CN207782979U (zh) * 2018-02-09 2018-08-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10041910U (zh) * 2019-04-29 2020-0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伸缩支架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0913099B (zh) * 2019-10-28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终端
CN111405160B (zh) * 2020-03-26 2021-09-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10774A (ko) * 1999-07-22 2001-02-15 윤종용 휴대폰의 렌즈 모듈
CN101419328A (zh) * 2007-10-23 2009-04-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相机模组及便携式电子产品
EP2933997A1 (en) * 2014-04-18 2015-10-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zoom lens
CN110460693A (zh) * 2018-05-07 2019-1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8386741U (zh) * 2018-06-29 2019-01-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401791A (zh) * 2019-08-23 2019-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镜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8164A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88164B (zh) 功能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043063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0468192C (zh) 照相机模组的固定结构、其固定方法及应用其的移动终端
CN110602362B (zh) 电子设备
US10835006B2 (en) Protective enclosure for encas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KR20200101143A (ko) 키 조립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2007180218A (ja)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用撮像装置ユニット
CN112702501A (zh) 一种镜头保护罩及拍摄装置
CN210670265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266852B (zh) 电子设备
CN209805871U (zh) 电子设备
CN110177157B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1083884B (zh) 保护盖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US2023023938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210120573U (zh) 电子设备
CN214756544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20094828A1 (en) Aperture diaphragm cover used for camera module, camer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9858820U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3890912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639938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2445044A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5818343U (zh) 摄像头支架、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200720B (zh) 液晶显示模块
CN218383615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20020078U (zh) 一种防护壳及拍摄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