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2833A - 成像镜头、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82833A CN112782833A CN202110087837.4A CN202110087837A CN112782833A CN 112782833 A CN112782833 A CN 112782833A CN 202110087837 A CN202110087837 A CN 202110087837A CN 112782833 A CN112782833 A CN 1127828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ing lens
- image
- imaging
- lens el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像镜头、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棱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4mm≤f*ImgH/f1≤8mm。本发明的成像镜头通过加载棱镜以将光路偏折,取像模组装载方式变更,有利于载体设备轻薄化。通过合理的分配光焦度,实现长焦特性,获得较好的光学性能,保证较大成像面满足较大收光面积,提升成像整体亮度,可应用于多种类型可摄像便携式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成像镜头、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拍摄远处景象,浅景深而突出主要成像物体,匹配高像素、大尺寸芯片,各种长焦距的镜头样式应运而生。而现有三片式、四片式和五片式镜头模组出现了技术瓶颈。基于相同的芯片,现有的镜头为了获取更高图像清晰度,会增厚镜头的总长,从而制约了镜头的轻薄化。如何平衡镜头的较长焦距与小型化,是镜头设计的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棱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和具有屈折力的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4mm≤f*ImgH/f1≤8mm;其中,f为所述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ImgH为所述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通过加载棱镜,将光路偏折,使成像镜头装载方式变更,从而解决了厚度影响载体设备轻薄化问题。并且通过合理的分配光焦度,实现长焦特性,获得较好的光学性能,保证较大成像面满足较大收光面积,提升成像整体亮度,可应用于多种类型可摄像便携式电子设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1≤TL/EPD≤3;其中,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EPD为所述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由此,可使成像镜头总体长度较小,并增加进光量,提升成像整体亮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0≤EPD/f≤1,EPD为所述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由此,可平衡通光量与像面后移,实现大光圈与长焦特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1mm-1≤MVd/f≤6mm-1;其中,MVd为所述第一透镜到所述第七透镜的阿贝数的平均值。由此,可平衡色差,并且高阿贝数与低阿贝数对应不同的折射率,可通过不同材料组合实现长焦特性与光学成像性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1deg/mm≤FOV/f≤6deg/mm;其中,FOV为所述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由此,可使视场角控制在一定范围,让焦距达到长焦的距离,实现远摄功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0mm-1≤ET1/(CT1*f)≤0.5mm-1;其中,ET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边缘的厚度,CT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由此,可利于第一透镜的成型,并实现长焦特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0mm-1≤ET7/(CT7*f)≤1mm-1;其中,ET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边缘的厚度,CT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由此,可利于第七透镜的成型,并实现长焦特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0≤SAG32/CT34≤1;其中,SAG32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光学有效区边缘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距离,CT34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由此,通过光学结构的合理布局,可减缓光线进入系统后的方向变化,有助于降低杂散光的强度,降低系统性能变化的敏感度,提高生产第三透镜的成品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1≤SAG41/CT34≤0;其中,SAG41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与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区边缘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距离,CT34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由此,通过光学结构的合理布局,可减缓光线进入系统后的方向变化,有助于降低鬼像的强度,降低系统性能变化的敏感度,提高生产第四透镜的成品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2≤TL/ImgH≤5;其中,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由此,有利于实现摄像镜头组小型化。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取像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成像镜头和电子感光元件。所述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成像镜头的像侧。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取像模组通过合理的透镜配置,使得成像镜头不仅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和光学性能,还可以实现成像镜头的轻薄化,有利于成像镜头的便携化。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和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取像模组。所述取像模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通过合理的透镜配置,使得成像镜头不仅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和光学性能,还可以实现成像镜头的轻薄化,有利于成像镜头的便携化。且壳体可对取像模组起到保护作用,取像模组在使用时从壳体暴露获取图像,非使用状态时被保护在壳体中,提高安全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球色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球色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球色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球色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五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球色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第六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球色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第七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球色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附图标记:
成像镜头10、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棱镜8、入射面81、反射面82、出射面83、红外过滤片9、光轴OO’。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一并参阅图1、图3、图5、图7、图9、图11、图13,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10沿着光轴OO’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棱镜8、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1、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2、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3、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4、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5、具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6和具有屈折力的第七透镜7,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
当成像镜头10用于成像时,被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从物侧方向进入成像镜头10。三棱镜8具有入射面81、反射面82和出射面83,光线从入射面81入射,经反射面82反射,从出射面83出射,光线经由棱镜8改变传播方向,将光路偏折,可以有利于成像镜头10的排布,所有透镜不必沿着光路从物侧进入的方向排布,成像镜头10装载方式变更,成像镜头10沿着光路从物侧进入的方向相偏转的方向排布,即与设置成像镜头10的载体的厚度方向呈一定角度排布,从而解决了镜头厚度影响载体轻薄化的问题。光线偏折后依次经过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最终汇聚到成像面上成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10还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以是孔径光阑或视场光阑。设置在棱镜8至第一透镜1之间,可以更好地控制光量,提升成像整体亮度,保证成像面满足较大收光面积,提升成像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棱镜8为等腰直角三棱镜,这样等腰直角三棱镜可以将光路呈90度偏折,如果棱镜8的入射方向是沿载体的厚度方向设置的,那么成像镜头10可以沿载体的宽度或者长度方向设置,有利于减小载体的厚度。
本申请的方案中,成像镜头10满足条件式:4mm≤f*ImgH/f1≤8mm;其中,f为成像镜头10的有效焦距,ImgH为成像镜头10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f1为第一透镜1的有效焦距。也就是说,f乘以ImgH再除以f1的结果,可以为区间[4,8]内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为4、4.5、5、5.5、6、6.5、7、7.5、8等。
这样设置,可以合理分配光焦度,实现长焦特性,通过上述设计,成像镜头10能够满足高分辨率的同时,还满足轻薄化要求,提高成像镜头10的便携性。较佳地,成像镜头10满足条件式:4.344mm≤f*ImgH/f1≤7.857m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1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TL/EPD≤3;其中,TL为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镜头10成像面的于光轴OO’上的距离,EPD为成像镜头10的入瞳直径。也就是说,TL除以EPD的结果可以为区间[1,3]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为1、1.2、1.6、2、2.4、2.8、3等。
成像镜头10满足条件式1≤TL/EPD≤3时,可使成像镜头10总体长度较小,并增加进光量,提升成像整体亮度。较佳地,成像镜头10满足条件式:1.865≤TL/EPD≤2.787。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1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EPD/f≤1。也就是说,EPD除以f的结果可以为区间[0,1]内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为0、0.2、0.4、0.6、0.8、1等。
成像镜头10满足条件式0≤EPD/f≤1时,可平衡通光量与像面后移,实现大光圈与长焦特性。较佳地,成像镜头10满足条件式:0.357≤EPD/f≤0.51。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1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mm-1≤MVd/f≤6mm-1;其中,MVd为第一透镜1到第七透镜7的阿贝数的平均值。也就是说,MVd除以f的结果可以为区间[1,6]内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还可以为1、2、3、4、5、6等。
成像镜头10满足条件式1mm-1≤MVd/f≤6mm-1时,可平衡色差。可以理解的是,高阿贝数与低阿贝数对应不同的折射率,可通过不同材料组合实现长焦特性与光学成像性能。从第一透镜1到第七透镜7的阿贝数值不同,即第一透镜1至第七透镜7的折射率并不相同,通过选择透镜的规格,将第一透镜1到第七透镜7的阿贝数的平均值设在上述区间内,可通过不同组合实现较佳的长焦特性与光学成像性能。较佳地,成像镜头10满足条件式:1.862mm-1≤MVd/f≤4.431mm-1。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1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deg/mm≤FOV/f≤6deg/mm;其中,FOV为成像镜头10的最大视场角。也就是说,FOV除以f的结果可以为区间[1,6]内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还可以为1、2、3、4、5、6等。
成像镜头10满足条件式1deg/mm≤FOV/f≤6deg/mm时,可使视场角控制在一定范围,让成像镜头10的焦距达到长焦的距离,实现远摄功能。较佳地,成像镜头10满足条件式:1.134≤FOV/f≤5.051。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1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mm-1≤ET1/(CT1*f)≤0.5mm-1;其中,ET1为第一透镜1的最大有效半径边缘的厚度,CT1为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S1至像侧面F1在光轴上的距离。也就是说,ET1除以CT1再除以f的结果可以为区间[0,0.5]内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还可以为0、0.1、0.2、0.3、0.4、0.5等。
成像镜头10满足条件式0mm-1≤ET1/(CT1*f)≤0.5mm-1时,可利于第一透镜1的成型,并实现长焦特性。较佳地,成像镜头10满足条件式:0.018mm-1≤ET1/(CT1*f)≤0.068mm-1。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1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ET7/(CT7*f)≤1mm-1;其中,ET7为第七透镜7的最大有效半径的边缘厚度,CT7为第七透镜7的物侧面S7至像侧面F7于光轴OO’上的距离。也就是说,ET7除以CT7再除以f的结果可以为区间[0,1]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还可以为0、0.2、0.4、0.6、0.8、1等。
成像镜头10满足条件式0≤ET7/(CT7*f)≤1mm-1时,可利于第七透镜7的成型,并实现长焦特性。较佳地,成像镜头10满足条件式:0.038≤ET7/(CT7*f)≤0.118。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1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SAG32/CT34≤1;其中,SAG32为第三透镜3的像侧面F3与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3的像侧面F3的光学有效区边缘在光轴方向上的距离,CT34为第三透镜3的像侧面F3至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S4在光轴上的距离。也就是说,SAG32除以CT34的结果可以为区间[0,1]内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还可以为0、0.2、0.4、0.6、0.8、1等。
成像镜头10满足条件式0≤SAG32/CT34≤1时,通过光学结构的合理布局,可减缓光线进入成像镜头10后的方向变化,有助于降低杂散光的强度,降低系统性能变化的敏感度,提高生产第三透镜3的成品率。较佳地,成像镜头10满足条件式:0.167≤SAG32/CT34≤0.411。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1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SAG41/CT34≤0;其中,SAG41为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S4与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S4的光学有效区边缘在光轴方向上的距离,CT34为第三透镜3的像侧面F3至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S4在光轴上的距离。也就是说,SAG41除以CT34的结果可以为区间[-1,0]内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还可以为-1、-0.8、-0.6、-0.4、-0.2、0等。
成像镜头10满足条件式-1≤SAG41/CT34≤0时,通过光学结构的合理布局,可减缓光线进入成像镜头10后的方向变化,有助于降低光线的强度,降低系统性能变化的敏感度,提高生产第四透镜4的成品率。较佳地,成像镜头10满足条件式:-0.374≤SAG41/CT34≤-0.219。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1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2≤TL/ImgH≤5;其中,TL为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于光轴OO’上的距离。也就是说,TL除以IMGH的结果可以为区间[2,5]内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还可以为2、2.5、3、3.5、4、4.5、5等。
成像镜头10满足条件式2≤TL/IMGH≤5时,有利于实现摄像镜头组小型化。较佳地,成像镜头10满足条件式:2.971≤TL/ImgH≤4.806。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棱镜8、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及第七透镜7的材质为塑料或者玻璃。
塑料透镜的成本较低,有利于降低成像镜头10的成本;而玻璃透镜不易因环境温度改变引起热胀冷缩现象,使得成像镜头10的成像质量较为稳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及第七透镜7至少一个表面为非球面。非球面的面型由以下公式决定:
其中,Z是非球面上任一点与表面顶点的纵向距离,r是非球面上任一点到光轴的距离,c是顶点曲率(曲率半径的倒数),k是圆锥常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
如此,成像镜头10可以通过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和非球面系数,有效减小成像镜头10的总长度,并可以有效地校正像差,提高成像质量。
为更加具体体现本申请的方案,下面展示七个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的结构及参数。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从物侧至像侧,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沿着光轴依次包括棱镜8、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和红外过滤片9。
棱镜8为等腰直角三棱镜,用于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以使垂直于光轴入射棱镜8的光线平行于光轴射向第一透镜1。
第一透镜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1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1和像侧F1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2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2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2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2和像侧面F2均为非球面。第三透镜3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3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3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3和像侧面F3均为非球面。第四透镜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4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4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4和像侧面F4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5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5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5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5和像侧面F5均为非球面。第六透镜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6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6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6和像侧面F6均为非球面。第七透镜7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7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7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7和像侧面F7均为非球面。
红外过滤片9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七透镜7及成像面之间且不影响成像镜头10的焦距。成像镜头10的有效焦距为f=8.36mm,成像镜头10的光圈数FNO=2.8,成像镜头10的视场角FOV=36.68度。成像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1
表1中各面的表面编号是按照从物侧至像侧的顺序将各透镜的表面依次排布,下方其他实施例也是如此,不再赘述。
表2给出了表1中表面编号为5、6、7、8、9、10、11、12、13、14、15、16、17、18的圆锥系数K和高次阶修正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这些系数由上述非球面的面型公式(10)得出:
表2
图2中(a)为第一实施例的纵向球面像差图(Longitudinal SphericalAberration),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成像镜头10后的汇聚焦点偏离。该图的纵坐标表示归一化的由光瞳中心至光瞳边缘的光瞳坐标(Normalized Pupil Coordinator),该图的横坐标表示成像面到光线与光轴OO’交点的距离(单位为mm)。图2(a)中采用的光线波长分别为470.000nm、510.000nm、587.56nm、610.000nm、650.000nm,五种光线在经由成像镜头10成像后,不同视场焦点偏移量在±0.1mm的范围内。由第一实施例的纵向球面像差图可知,第一实施例中的各波长光线的汇聚焦点偏离程度趋于一致,成像画面中的弥散斑或色晕得到有效抑制,即球差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图2中(b)为第一实施例成像镜头10的场曲图(Astigmatic Field Curves),其中S曲线代表587.56nm下的弧矢场曲,T曲线代表587.56nm下的子午场曲,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均在±0.025mm以内。由图2(b)可知,第一实施例成像镜头10的场曲较小,各视场(特别是边缘视场)的场曲和像散均得到了良好的校正,视场中心和边缘均拥有清晰的成像。
图2中(c)为第一实施例成像镜头10的畸变图(Distortion),图中显示波长为587.56nm的光线经由成像镜头10后,其畸变率在±5.0%的范围内。由图2(c)可知,由主光束引起的图像变形较小,成像镜头10的成像质量优良。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3,从物侧至像侧,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沿着光轴依次包括棱镜8、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和红外过滤片9。棱镜8为等腰直角三棱镜,用于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以使垂直于光轴入射棱镜8的光线平行于光轴射向第一透镜1。
第一透镜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1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1和像侧面F1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2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2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2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2和像侧面F2均为非球面。第三透镜3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3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3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3和像侧面F3均为非球面。第四透镜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4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4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4和像侧面F4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5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5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5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5和像侧面F5均为非球面。第六透镜6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6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6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6和像侧面F6均为非球面。第七透镜7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7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7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7和像侧面F7均为非球面。
红外过滤片9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七透镜7及成像面之间且不影响成像镜头10的焦距。成像镜头10的有效焦距为f=13.23mm,成像镜头10的光圈数FNO=2.12,成像镜头10的视场角FOV=26.87度。成像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3
表4给出了表3中表面编号为5、6、7、8、9、10、11、12、13、14、15、16、17、18的圆锥系数K和高次阶修正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这些系数由上述非球面的面型公式(10)得出:
表4
由图4中的像差图可知,成像镜头10的纵向球差、场曲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5,从物侧至像侧,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沿着光轴依次包括棱镜8、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和红外过滤片9。棱镜8为等腰直角三棱镜,用于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以使垂直于光轴入射棱镜8的光线平行于光轴射向第一透镜1。
第一透镜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1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1和像侧面F1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2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2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2和像侧面F2均为非球面。第三透镜3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3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3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3和像侧面F3均为非球面。第四透镜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4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4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4和像侧面F4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5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5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5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5和像侧面F5均为非球面。第六透镜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6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6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6和像侧面F6均为非球面。第七透镜7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7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7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7和像侧面F7均为非球面。
红外过滤片9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七透镜7及成像面之间且不影响成像镜头10的焦距。成像镜头10的有效焦距为f=11.69mm,成像镜头10的光圈数FNO=2.14,成像镜头10的视场角FOV=33.76度。成像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5
表6给出了表5中表面编号为5、6、7、8、9、10、11、12、13、14、15、16、17、18的圆锥系数K和高次阶修正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这些系数由上述非球面的面型公式(10)得出:
表6
由图6中的像差图可知,成像镜头10的纵向球差、场曲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7,从物侧至像侧,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沿着光轴依次包括棱镜8、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和红外过滤片9。棱镜8为等腰直角三棱镜,用于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以使垂直于光轴入射棱镜8的光线平行于光轴射向第一透镜1。
第一透镜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1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1和像侧面F1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2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2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2和像侧面F2均为非球面。第三透镜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3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3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3和像侧面F3均为非球面。第四透镜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4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4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4和像侧面F4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5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5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5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5和像侧面F5均为非球面。第六透镜6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6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6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6和像侧面F6均为非球面。第七透镜7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7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7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7和像侧面F7均为非球面。
红外过滤片9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七透镜7及成像面之间且不影响成像镜头10的焦距。成像镜头10的有效焦距为f=11.00mm,成像镜头10的光圈数FNO=1.96,成像镜头10的视场角FOV=26.21度。成像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7
表8给出了表7中表面编号为5、6、7、8、9、10、11、12、13、14、15、16、17、18的圆锥系数K和高次阶修正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这些系数由上述非球面的面型公式(10)得出:
表8
由图8中的像差图可知,成像镜头10的纵向球差、场曲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第五实施例
请参阅图9,从物侧至像侧,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沿着光轴依次包括棱镜8、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和红外过滤片9。棱镜8为等腰直角三棱镜,用于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以使垂直于光轴入射棱镜8的光线平行于光轴射向第一透镜1。
第一透镜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1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1和像侧面F1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2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2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2和像侧面F2均为非球面。第三透镜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3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3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3和像侧面F3均为非球面。第四透镜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4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4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4和像侧面F4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5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5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5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5和像侧面F5均为非球面。第六透镜6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6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6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6和像侧面F6均为非球面。第七透镜7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7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7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7和像侧面F7均为非球面。
红外过滤片9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七透镜7及成像面之间且不影响成像镜头10的焦距。成像镜头10的有效焦距为f=18.80mm,成像镜头10的光圈数FNO=2.35,成像镜头10的视场角FOV=21.32度。成像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9
表10给出了表9中表面编号为5、6、7、8、9、10、11、12、13、14、15、16、17、18的圆锥系数K和高次阶修正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这些系数由上述非球面的面型公式(10)得出:
表10
由图10中的像差图可知,成像镜头10的纵向球差、场曲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第六实施例
请参阅图11,从物侧至像侧,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沿着光轴依次包括棱镜8、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和红外过滤片9。棱镜8为等腰直角三棱镜,用于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以使垂直于光轴入射棱镜8的光线平行于光轴射向第一透镜1。
第一透镜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1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1和像侧面F1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2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2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2和像侧面F2均为非球面。第三透镜3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3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3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3和像侧面F3均为非球面。第四透镜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4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4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4和像侧面F4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5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5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5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5和像侧面F5均为非球面。第六透镜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6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6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6和像侧面F6均为非球面。第七透镜7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7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7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7和像侧面F7均为非球面。
红外过滤片9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七透镜7及成像面之间且不影响成像镜头10的焦距。成像镜头10的有效焦距为f=8.50mm,成像镜头10的光圈数FNO=2.39,成像镜头10的视场角FOV=42.92度。成像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11
表12给出了表11中表面编号为5、6、7、8、9、10、11、12、13、14、15、16、17、18的圆锥系数K和高次阶修正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这些系数由上述非球面的面型公式(10)得出:
表12
由图12中的像差图可知,成像镜头10的纵向球差、场曲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第七实施例
请参阅图13,从物侧至像侧,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沿着光轴依次包括棱镜8、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和红外过滤片9。棱镜8为等腰直角三棱镜,用于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以使垂直于光轴入射棱镜8的光线平行于光轴射向第一透镜1。
第一透镜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1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1和像侧面F1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2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2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2和像侧面F2均为非球面。第三透镜3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3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3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3和像侧面F3均为非球面。第四透镜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4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4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且物侧面S4和像侧面F4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5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5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5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5和像侧面F5均为非球面。第六透镜6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6于近光轴OO’处为凹面,像侧面F6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6和像侧面F6均为非球面。第七透镜7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7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像侧面F7于近光轴OO’处为凸面,且物侧面S7和像侧面F7均为非球面。
红外过滤片9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七透镜7及成像面之间且不影响成像镜头10的焦距。成像镜头10的有效焦距为f=17.70mm,成像镜头10的光圈数FNO=2.29,成像镜头10的视场角FOV=21.39度。成像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13
表14给出了表13中表面编号为5、6、7、8、9、10、11、12、13、14、15、16、17、18的圆锥系数K和高次阶修正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这些系数由上述非球面的面型公式(10)得出:
表14
由图14中的像差图可知,成像镜头10的纵向球差、场曲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上述七个实施例,总结后呈现的特性如下:
表15
表16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取像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10及电子感光元件。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10的像侧,可选地,电子感光元件可以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或者电荷耦合元件(CCD,Charge-coupled Device)图像传感器。本发明实施例的取像模组通过合理的透镜配置,使得成像镜头10不仅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还可以实现成像镜头10的超薄化与轻量化。
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和上述实施方式的取像模组,取像模组安装在壳体内并从壳体暴露以获取图像。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通过合理的透镜配置,使得成像镜头10不仅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还可以实现成像镜头10的超薄化与轻量化。并且壳体对成像镜头10具有保护作用。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小型化的智能电话、移动电话和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游戏机、PC等信息终端设备以及附加有照相机功能的家电产品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棱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七透镜;
所述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
4mm≤f*ImgH/f1≤8mm;
其中,f为所述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ImgH为所述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TL/EPD≤3;
其中,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EPD为所述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EPD/f≤1;
其中,EPD为所述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mm-1≤MVd/f≤6mm-1;
其中,MVd为所述第一透镜到所述第七透镜的阿贝数的平均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deg/mm≤FOV/f≤6deg/mm;
其中,FOV为所述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mm-1≤ET1/(CT1*f)≤0.5mm-1;
其中,ET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边缘的厚度,CT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mm-1≤ET7/(CT7*f)≤1mm-1;
其中,ET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边缘的厚度,CT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SAG32/CT34≤1;
其中,SAG32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光学有效区边缘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距离,CT34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SAG41/CT34≤0;
其中,SAG41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与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区边缘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距离,CT34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2≤TL/ImgH≤5;
其中,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11.一种取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模组包括:
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及
电子感光元件,所述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成像镜头的像侧。
12.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壳体;及
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取像模组,所述取像模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87837.4A CN112782833A (zh) | 2021-01-22 | 2021-01-22 | 成像镜头、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87837.4A CN112782833A (zh) | 2021-01-22 | 2021-01-22 | 成像镜头、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82833A true CN112782833A (zh) | 2021-05-11 |
Family
ID=75758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87837.4A Pending CN112782833A (zh) | 2021-01-22 | 2021-01-22 | 成像镜头、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82833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15353A (zh) * | 2022-03-29 | 2022-04-29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6774377A (zh) * | 2022-03-10 | 2023-09-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
2021
- 2021-01-22 CN CN202110087837.4A patent/CN11278283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74377A (zh) * | 2022-03-10 | 2023-09-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114415353A (zh) * | 2022-03-29 | 2022-04-29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43461A (zh)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213986993U (zh) | 成像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114114654B (zh)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552696A (zh)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1221098B (zh) | 长焦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112764198A (zh) | 成像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212111955U (zh)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1812806A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1239971A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211786312U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112379508A (zh)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1077635A (zh) | 光学摄像镜头、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112782833A (zh) | 成像镜头、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211577551U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110673300A (zh) | 光学摄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6027527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2505889A (zh)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114994880B (zh)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675407B (zh)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933966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933967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5480365A (zh)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4474193U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624860A (zh)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4845991U (zh) | 成像镜头、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