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5445B - 拉力器 - Google Patents

拉力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5445B
CN112755445B CN202011488842.8A CN202011488842A CN112755445B CN 112755445 B CN112755445 B CN 112755445B CN 202011488842 A CN202011488842 A CN 202011488842A CN 112755445 B CN112755445 B CN 1127554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assembly
coil spring
adjusting
chest expander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888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5445A (zh
Inventor
蔡琴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48884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54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5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54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54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54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63B21/055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extension element 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63B21/04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attached to static foundation, e.g. a user
    • A63B21/0442Anchored at one end only, the other end being manipulated by the us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拉力器,属于健身拉力器领域,包括吸附装置及转动连接在吸附装置上的拉力器主体,拉力器主体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与壳体相对旋转限制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有绕固定轴转动的第一阻尼组件以及另外的阻尼组件,所述第一阻尼组件上设有第一卷簧,第一卷簧与固定轴连接,所述第一阻尼组件能通过第二卷簧拉动另外的阻尼组件转动,所述壳体上设有挡位调节组件,挡位调节组件的锁止位置改变时限制另外的阻尼组件与固定轴的相对转动,所述第一阻尼组件上设有与壳体外的拉手连接的拉力绳。本发明能将拉力器吸附固定在平面上使用,且能根据使用者所站的位置调节拉力方向,传动结构更简单,能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调节拉力器的拉力强度大小。

Description

拉力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健身拉力器领域,尤其涉及拉力器。
背景技术
拉力器,是一种适合大众健身锻炼的器械,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拥有健康体魄及健美身材的愿望也日渐强烈。健身器械拉力器也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新宠。从传统的拉力器来看,其基本为裸露的长条弹簧式拉力器,经过实际体验可以看出诸多设计缺陷。即拉力器体积过大,不方便携带和存放;由于弹簧是裸露在外边,当使用者拉伸弹簧时,在弹簧收缩的过程中经常会夹伤使用者,容易造成人身伤害;如果拉力大于弹簧的弹性极限时,就会使弹簧失去使用价值,使用寿命较短;而且弹簧长度固定,不能适合于所有臂展长度的人群。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设计了一种通过卷簧卷紧片状钢条时的弹性回复力提供阻力的拉力器,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447955U的一种万向变位拉力器,包括吸盘和拉力器外壳体,拉力器外壳体内通过拉力绳连接有伸出到拉力器外壳体外部的拉手,所述的吸盘的外侧固定有压扣,吸盘与压扣之间安装有抽走吸盘内空气用的气筒,压扣上远离吸盘的一侧通过T型铆钉转动连接旋转U型件,拉力器外壳体转动连接到旋转U型件上。本专利无法根据需求对拉力器的拉力强度进行调节,不够人性化,具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能够调节拉力强度的拉力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拉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装置及转动连接在吸附装置上的拉力器主体,所述拉力器主体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与壳体相对旋转限制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有绕固定轴转动的第一阻尼组件以及另外的阻尼组件,所述第一阻尼组件上设有第一卷簧,第一卷簧与固定轴连接,所述第一阻尼组件能通过第二卷簧拉动另外的阻尼组件转动,所述壳体上设有挡位调节组件,挡位调节组件的锁止位置改变时限制另外的阻尼组件与固定轴的相对转动,所述第一阻尼组件上设有与壳体外的拉手连接的拉力绳。
另外的阻尼组件包括第二阻尼组件,所述第二阻尼组件包括周向设有齿槽的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上安装有第二卷簧,所述挡位调节组件包括可旋转的第一调节盘和可旋转的第一卡齿杆,设有第一弹性件驱动第一卡齿杆的杆头落入齿槽中,第一调节盘转动时触压杆尾使杆头翘起,第一调节盘上设有挡位,当杆尾落入挡位中,杆头重新与齿槽啮合。
另外的阻尼组件包括第三阻尼组件,所述第三阻尼组件包括周向设有齿槽的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上安装有第二卷簧,所述挡位调节组件包括可旋转的第二调节盘和可旋转的第二卡齿杆,设有第二弹性件驱动第二卡齿杆的杆头落入齿槽中,第二调节盘转动时触压杆尾使杆头翘起,第二调节盘上设有挡位,当杆尾落入挡位中,杆头重新与齿槽啮合。
所述壳体上设有一根调节件驱动第一调节盘和第二调节盘同步转动。
所述第一调节盘上设有第一翘起初始位、第一挡位和第二挡位,所述第二调节盘上设有第二翘起初始位和第三挡位,第二翘起初始位与第一翘起初始位处于同一角度,第三挡位与第二挡位处于同一角度,同步转动第一调节盘和第二调节盘,当第一卡齿杆的杆尾落入第一挡位时,第二卡齿杆的杆头处于翘起状态,当第一卡齿杆的杆尾落入第二挡位时,第二卡齿杆的杆尾落入第三挡位中。
所述第二阻尼组件和第三阻尼组件分别连接在第一阻尼组件的两侧。
所述第一阻尼组件包括绕线轮以及连接在绕线轮上的连接盘,所述的连接盘与绕线轮相对旋转限制,所述的第一卷簧安装在连接盘上,所述第二卷簧与连接盘连接,所述拉力绳连接在绕线轮上。
所述连接盘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盘分别连接在绕线轮的两侧。
所述连接盘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槽,所述绕线轮的侧面上对应设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卡块,卡块插入卡槽中限制连接盘与绕线轮相对转动。
所述连接盘上设有轴向延伸的联动轴,所述另外的阻尼组件套在联动轴上,所述第二卷簧与联动轴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吸附装置能吸附在平面上,使拉力器能够安装在具有平面的地方使用;拉力器主体与吸附装置转动连接,使用者在使用拉力器时,拉力器主体能根据使用者的位置改变拉力方向;固定轴与壳体相对旋转限制,固定轴上设有绕固定轴转动的第一阻尼组件以及另外的阻尼组件,所述第一阻尼组件上设有第一卷簧,第一卷簧与固定轴连接,由于固定轴不会转动,直接通过拉动第一阻尼组件转动,使第一卷簧卷紧提供拉力,传动结构更简单,并且第一阻尼组件能通过第二卷簧拉动另外的阻尼组件转动,所述壳体上设有挡位调节组件,挡位调节组件的锁止位置改变时限制另外的阻尼组件与固定轴的相对转动,当限制另外的阻尼组件与固定轴相对转动时,第一阻尼组件能够拉动第二卷簧卷紧提供附加的拉力,使拉力器的拉力强度增加,能通过挡位调节组件配合另外的阻尼组件对拉力器的拉力强度进行多挡调节。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说明背景技术和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拉力器主体内部结构图。
图3为右半壳结构示意图。
图4为左半壳结构示意图。
图5为各部件与壳体连接关系图。
图6为调节件与调节旋钮整体结构图。
图7为调节件与调节旋钮爆炸图。
图8为另外的阻尼组件内部结构图。
图9为连接盘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连接盘内部结构图。
图11为绕线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拉力器一挡时的连接关系图。
图13为拉力器二挡时的连接关系图。
图14为拉力器三挡时的连接关系图。
图15为拉力器主体爆炸图。
图16为拉力器主体内部剖视图。
图17为吸附装置爆炸图。
图18为吸附装置未吸附在平面上时的剖视图。
图19为吸附装置吸附在平面上时的剖视图。
图中:1、拉手;2、拉力绳;3、绳孔;4、拉力器主体;5、调节旋钮;6、U型件;7、万向球接头;8、连接口;9、警示光源;10、连接座;11、气筒;12、吸盘;13、支撑轮;14、绕线轮;15、右半壳;16、销孔;17、支柱;18、第二卡接部;19、左半壳;20、短销;21、壳体;22、第二调节盘;23、调节件;24、第一调节盘;25、另外的阻尼组件;26、联动轴;27、卡槽;28、连接盘;29、连接盘侧盖;30、第一卷簧;31、第一卷簧安装槽;32、第二卷簧;33、绕线槽;34、卡块;35、第一卡齿杆;36、第二卡齿杆;37、齿槽;38、第一转盘;39、第二转盘;40、第二翘起初始位;41、第一翘起初始位;42、第一挡位;43、第二挡位;44、第三挡位;45、轴承;46、第三阻尼组件;47、固定轴;48、第一卡接部;49、连接槽;50、第二阻尼组件;51、第一弹性件;52、第二弹性件;53、第一转盘侧盖;54、第二卷簧安装槽;55、第二转盘侧盖;56、电源;57、控制开关;58、限位套;59、支撑件;60、滑槽;61、筒体;62、抽气管;63、单向阀;64、按压件;65、裂边;66、弹性复位件;67、中心杆;68、弹性杆;69、触接部;70、活塞;71、安装部;72、活塞杆;73、螺栓安装槽;74、穿孔;75、定位凸部;76、定位槽;77、灯珠安装孔;78、插入孔;79、抽气孔;80、第一阻尼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图1-图19所示,拉力器,包括吸附装置及转动连接在吸附装置上的拉力器主体4。
图3、图4、图15所示,所述拉力器主体4包括壳体21,优选的,所述壳体21包括左半壳19和右半壳15,所述左半壳19和右半壳15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壳体21内设有与壳体21相对旋转限制的固定轴47,进一步,所述固定轴47的两端设有第一卡接部48,所述第一卡接部48包括多个轴向凸起的卡齿,所述的卡齿环形阵列在固定轴47的端部上,所述左半壳19和右半壳15上设有与第一卡接部48相适配的第二卡接部18,所述固定轴47两侧端部上的第一卡接部48能与左右半壳上的第二卡接部18啮合,从而限制固定轴47与壳体21相对转动,左半壳19和右半壳15夹在固定轴47的两侧将固定轴47固定在壳体21内。
图15所示,所述固定轴47上设有绕固定轴47转动的第一阻尼组件80以及另外的阻尼组件25,所述第一阻尼组件80上设有第一卷簧30,所述第一卷簧30与固定轴4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阻尼组件80能通过第二卷簧32拉动另外的阻尼组件25转动,所述壳体21上设有挡位调节组件,挡位调节组件的锁止位置改变时限制另外的阻尼组件25与固定轴47的相对转动,所述第一阻尼组件80上设有与壳体21外的拉手1连接的拉力绳2。
图9-图11所示,所述第一阻尼组件80包括绕线轮14以及连接在绕线轮14上的连接盘28,所述连接盘28和绕线轮14均套在固定轴47上绕固定轴47转动,所述连接盘28与绕线轮14相对旋转限制,进一步,所述连接盘28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槽27,所述绕线轮14的侧面上对应设有与卡槽27相适配的卡块34,卡块34插入卡槽27中限制连接盘28与绕线轮14相对转动,优选的,所述卡槽27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卡槽27环形阵列在连接盘28的边缘上。
所述第一卷簧30安装在连接盘28上,所述连接盘28上设有第一卷簧安装槽31,第一卷簧30置于第一卷簧安装槽31内,设有连接盘侧盖29盖在第一卷簧安装槽31上,优选的,所述连接盘侧盖29与连接盘28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盘侧盖29能限制第一卷簧30从连接盘28上脱离,所述第一卷簧30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盘28上,所述第一卷簧3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穿过连接盘28的固定轴47上。
图2所示,所述拉力绳2连接在绕线轮14上,所述绕线轮14上设有绕线槽33,所述拉力绳2卷绕在绕线槽33内,所述壳体21内安装有可旋转的支撑轮13,进一步,所述左半壳19和右半壳15上对称设有销孔16,设有短销20插入在两侧的销孔16内,支撑轮13套在短销20上绕短销20转动,所述拉力绳2的一端固定在绕线轮14上,所述拉力绳2经过支撑轮13从壳体21上的绳孔3中穿出壳体21,所述拉力绳2与壳体21外的拉手1连接,所述支撑轮13支撑在拉力绳2的下方有效避免拉力绳2在使用过程中与其他部件接触。
通过拉手1向壳体21外拉动拉力绳2带动绕线轮14绕固定轴47转动,安装在连接盘28上的第一卷簧30收缩卷紧,当手不再对拉力绳2施加拉力时,第一卷簧30提供弹性回复力驱使绕线轮14旋转收回被拉出的拉力绳2,使拉力绳2重新卷绕在绕线轮14上。
图15、图16所示,所述拉力绳2拉动绕线轮14转动时,绕线轮14带动连接在绕线轮14上的连接盘28同步转动,由于固定轴47是固定在壳体21上的,固定轴47与壳体21之间不会相对转动,因此在拉动绕线轮14转动时,连接盘28拉动安装在连接盘28上的第一卷簧30一端转动,第一卷簧30卷紧提供拉力。
图9、图10所示,所述连接盘28上设有轴向延伸的联动轴26,另外的阻尼组件25套在联动轴26上,所述另外的阻尼组件25上安装有第二卷簧32,第二卷簧32与联动轴26固定连接,转动联动轴26能通过第二卷簧32拉动另外的阻尼组件25转动;所述另外的阻尼组件25包括第二阻尼组件50,所述第二阻尼组件50包括周向设有齿槽37的第一转盘38,所述第一转盘38上安装有第二卷簧32,进一步,所述第一转盘38上设有第二卷簧安装槽54,第二卷簧32置于第二卷簧安装槽54内,设有第一转盘侧盖53盖在第二卷簧安装槽54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转盘侧盖53与第一转盘38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第一转盘侧盖53能限制第二卷簧32从第一转盘38上脱离,所述第二卷簧32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转盘38上,第二卷簧32的另外一端与联动轴26固定连接。
图15所示,所述挡位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盘24和第一卡齿杆35,所述第一调节盘24和第一卡齿杆35均可旋转的连接在壳体21上,设有第一弹性件51驱动第一卡齿杆35的杆头落入第一转盘38上的齿槽37中,第一调节盘24转动时触压第一卡齿杆35的杆尾使杆头翘起,所述第一调节盘24上设有挡位,优选的,所述挡位为具有弧度的凹槽,转动第一调节盘24使第一卡齿杆35的杆尾落入挡位中时,第一卡齿杆35的杆头重新与第一转盘38的齿槽37啮合。
图5所示,所述第一弹性件51为扭簧,所述壳体21上设有安装第一弹性件51和第一卡齿杆35的支柱17,所述扭簧和第一卡齿杆35套在同一支柱17上,通过螺丝将第一卡齿杆35和第一弹性件51限制在支柱17上,第一卡齿杆35能绕支柱17转动,所述扭簧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21上,扭簧的另外一端压在第一卡齿杆35的杆头上,第一弹性件51能驱动第一卡齿杆35向下转动使第一卡齿杆35的杆头落入第一转盘38上的齿槽37中。
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调节盘24能与安装在壳体21外侧的调节旋钮5连接,所述调节旋钮5伸入壳体21内与第一调节盘24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盘24与调节旋钮5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且分别位于壳体21的内外两侧,转动调节旋钮5能带动第一调节盘24转动。
图12所示,拉力器初始状态时,第一调节盘24触压第一卡齿杆35的杆尾使杆头翘起,第一卡齿杆35与第一转盘38不接触,当通过拉力绳2拉动绕线轮14转动时,绕线轮14带动连接盘28同步转动,由于固定轴47是固定在壳体21上的,固定轴47与壳体21之间不会相对转动,连接盘28拉动第一卷簧30一端转动,第一卷簧30收缩卷紧提供拉力,设在连接盘28上的联动轴26能通过第二卷簧32带动第一转盘38一起转动,由于第一转盘38随联动轴26一起转动,第二卷簧32不会收缩卷紧提供拉力,此时,拉力器处于一挡状态;图13所示,当需要增加拉力器的拉力强度时,通过调节旋钮5正向转动第一调节盘24,使第一卡齿杆35的杆尾落入到第一调节盘24的挡位中,第一弹性件51驱动第一卡齿杆35转动,使第一卡齿杆35的杆头与第一转盘38的齿槽37啮合限制第一转盘38与固定轴47相对转动,通过拉力绳2拉动绕线轮14转动时,绕线轮14带动连接盘28同步转动,安装在连接盘28内的第一卷簧30卷紧提供拉力,设在连接盘28上的联动轴26带动第一转盘38内的第二卷簧32的一端转动,第一转盘38不随联动轴26一起转动,使第二卷簧32收缩卷紧提供附加的拉力,此时,第一卷簧30和第二卷簧32均提供拉力,拉力器的拉力强度提升为二挡。
当需要使拉力器的拉力强度从二挡退回一挡,通过调节旋钮5反向转动第一调节盘24,使第一卡齿杆35的杆尾从第一调节盘24上的挡位中转出,第一调节盘24触压第一卡齿杆35的杆尾使杆头翘起,第一卡齿杆35的杆头从第一转盘38的齿槽37中脱离,第一卡齿杆35与第一转盘38不接触。
本发明不对另外的阻尼组件25的数量进行限制,能是一个,也能是两个,也能是多个,另外的阻尼组件25能根据需要的挡位数进行增加,通过延长连接盘28上的联动轴26,将所需增加的另外的阻尼组件25套在联动轴上,另外的阻尼组件25上安装的第二卷簧32均与联动轴26固定连接,设置与其相匹配的挡位调节组件对另外的阻尼组件25进行调节,从而使拉力器达到所需的挡位数,实现更多挡位的调节,拉力器的拉力强度能根据使用者的个人情况随时调节,设计更加人性化。
当需要在上述两挡调节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另外的阻尼组件25时,所述另外的阻尼组件25包括第三阻尼组件46,所述第三阻尼组件46与第二阻尼组件50能连接在第一阻尼组件80的同一侧上,第三阻尼组件46与第二阻尼组件50也能分别连接在第一阻尼组件80的两侧上;图15、图16所示,当第二阻尼组件50和第三阻尼组件46分别连接在第一阻尼组件80的两侧时,所述连接盘2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盘28分别连接在绕线轮14的两侧,第二阻尼组件50和第三阻尼组件46分别套在两侧连接盘28的联动轴26上。
图8、图15、图16所示,所述第三阻尼组件46包括周向设有齿槽37的第二转盘39,所述第二转盘39上也安装有第二卷簧32,进一步,所述第二转盘39上设有第二卷簧安装槽54,第二卷簧32置于第二卷簧安装槽54内,设有第二转盘侧盖55盖在第二卷簧安装槽54上,优选的,所述第二转盘侧盖55与第二转盘39之间通过螺丝固定,第二转盘侧盖55限制第二卷簧32从第二转盘39上脱离,所述第二卷簧32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转盘39上,第二卷簧32的另外一端与联动轴26固定连接。
图15所示,所述挡位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调节盘22和第二卡齿杆36,所述第二调节盘22和第二卡齿杆36均可旋转的连接在壳体21上,设有第二弹性件52驱动第二卡齿杆36的杆头落入第二转盘39的齿槽37中,所述第二调节盘22转动时触压第二卡齿杆36的杆尾使杆头翘起,所述第二调节盘22上设有挡位,优选的,所述挡位为具有弧度的凹槽,当转动第二调节盘22使杆尾落入挡位中,杆头重新与第二转盘39的齿槽37啮合。
图5所示,所述第二弹性件52为扭簧,所述壳体21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弹性件52和第二卡齿杆36的支柱17,所述扭簧和第二卡齿杆36套在同一支柱17上,通过螺丝将第二卡齿杆36和第二弹性件52限制在支柱17上,第二卡齿杆36能绕支柱17转动,所述扭簧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21上,扭簧的另外一端压在第二卡齿杆36的杆头上,第二弹性件52能驱动第二卡齿杆36向下转动使杆头落入第二转盘39上的齿槽37中。
进一步,图14所示,所述第一调节盘24上设有第一翘起初始位41、第一挡位42和第二挡位43,所述第二调节盘22上设有第二翘起初始位40和第三挡位44,优选的,所述第一翘起初始位41、第二翘起初始位40、第一挡位42、第二挡位43和第三挡位44均为具有弧度的凹槽,所述第一翘起初始位41、第一挡位42和第二挡位43之间通过圆弧过渡,所述第二翘起初始位40和第三挡位44之间通过圆弧过渡,所述第一翘起初始位41与第二翘起初始位40处于同一角度上,第三挡位44与第二挡位43处于同一角度上。
图12所示,拉力器初始状态时,第一卡齿杆35的杆尾落在第一调节盘24的第一翘起初始位41上,第一调节盘24触压第一卡齿杆35的杆尾使杆头翘起,第一卡齿杆35与第一转盘38不接触,第二卡齿杆36的杆尾落在第二调节盘22的第二翘起初始位40上,第二调节盘22触压第二卡齿杆36的杆尾使杆头翘起,第二卡齿杆36与第二转盘39不接触,当通过拉力绳2拉动绕线轮14绕固定轴47转动时,绕线轮14带动两侧的连接盘28同步转动,安装在连接盘28上的第一卷簧30卷紧提供拉力,设在两侧连接盘28上的联动轴26通过第二卷簧32带动第一转盘38和第二转盘39一起转动,由于第一转盘38和第二转盘39随联动轴26一起转动,安装在第一转盘38和第二转盘39上的第二卷簧32不会收缩卷紧提供拉力,此时,拉力器处于一挡状态;图13所示,同步正向转动第一调节盘24和第二调节盘22,使第一卡齿杆35的杆尾从第一翘起初始位41落入到第一挡位42中,第一弹性件51驱动第一卡齿杆35转动,使第一卡齿杆35的杆头与第一转盘38的齿槽37啮合限制第一转盘38与固定轴47相对转动,所述第二调节盘22转动触压第二卡齿杆36的杆尾,使第二卡齿杆36的杆头仍然处于翘起状态,第二卡齿杆36与第二转盘39不接触,通过拉力绳2拉动绕线轮14转动,绕线轮14带动两侧的连接盘28同步转动,安装在连接盘28上的第一卷簧30收缩卷紧提供拉力,设在两侧连接盘28上的联动轴26在转动时,只能通过安装在第二转盘39内的第二卷簧32拉动第二转盘39一起转动,第一转盘38不随联动轴26一起转动,联动轴26拉动安装在第一转盘38内的第二卷簧32一端转动,使安装在第一转盘38内的第二卷簧32收缩卷紧提供附加拉力,安装在第二转盘39内的第二卷簧32不会收缩卷紧,第二转盘39内的第二卷簧32不提供拉力,此时拉力器处于两挡状态;图14所示,再次同步正向转动第一调节盘24和第二调节盘22,使第一卡齿杆35的杆尾从第一挡位42落入到第二挡位43中,第一弹性件51驱动第一卡齿杆35转动,使第一卡齿杆35的杆头重新与第一转盘38的齿槽37啮合限制第一转盘38与固定轴47相对转动,所述第二卡齿杆36的杆尾落入到第二调节盘22上的第三挡位44中,第二弹性件52驱动第二卡齿杆36转动,使第二卡齿杆36的杆头与第二转盘39的齿槽37啮合限制第二转盘39与固定轴47相对转动,通过拉力绳2拉动绕线轮14转动,绕线轮14带动两侧的连接盘28同步转动,安装在连接盘28上的第一卷簧30卷紧提供拉力,设在两侧连接盘28上的联动轴26在转动时,套在两侧联动轴26上的第一转盘38和第二转盘39均不随联动轴26一起转动,联动轴26拉动安装在第一转盘38和第二转盘39内的第二卷簧32收缩卷紧,此时,安装在两侧连接盘28内的第一卷簧30、安装在第一转盘38内的第二卷簧32和安装在第二转盘39内的第二卷簧32均收缩卷紧提供拉力,拉力器处于第三挡状态。
当需要回调拉力器的挡位时,同步反向转动第一调节盘24和第二调节盘22使第一卡齿杆35和第二卡齿杆36落回到所需挡位状态的锁止位置即可。
所述第一调节盘24和第二调节盘22均可旋转的连接在壳体21上,所述第一调节盘24和第二调节盘22能分别与安装在壳体21外侧的两调节旋钮5连接,通过两调节旋钮5来分开控制第一调节盘24和第二调节盘22的旋转;图2、图6、图7所示,第一调节盘24和第二调节盘22也能通过设在壳体21上的一根调节件23同步驱动,第一调节盘24和第二调节盘22固定在同一根调节件23上,所述调节件23与安装在壳体21外侧的调节旋钮5连接,通过调节旋钮5带动调节件23转动,使调节件23驱动第一调节盘24和第二调节盘22同步正转或者反转,进一步,为了方便将第一调节盘24、第二调节盘22、调节件23和调节旋钮5安装到壳体21上,将所述调节件23分为两段,两段之间以插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其中一段调节件23与调节旋钮5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一起,且分别位于壳体21的内外两侧,当左半壳19和右半壳15连接在一起时,调节件23被夹在左半壳19和右半壳15之间转动。
图15、图16所示,为了方便将两侧连接盘28上的第一卷簧30连接到固定轴47上,将所述的固定轴47分为两段,所述固定轴47的中间部分设有连接槽49,所述连接槽49不贯穿固定轴47的两端,安装在连接盘28上的第一卷簧30从固定轴47中间卡入连接槽49,安装时,先将两侧的连接盘28与中间绕线轮14连接,再从两侧将分为两段的固定轴47塞入两侧的连接盘28中,使第一卷簧30一端卡入固定轴47上的连接槽49中,再将左半壳19和右半壳15合紧,左半壳19和右半壳15夹在固定轴47的两端,完成安装。
所述两侧连接盘28上的联动轴26与固定轴47之间设有轴承45,轴承45起到支撑和减少转动摩擦的作用。
图1所示,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吸盘12以及连接在吸盘12上的连接座10,优选的,所述连接座10通过螺丝固定在吸盘12的顶面上,所述拉力器主体4与连接座10转动连接,所述吸盘12与连接座10之间安装有用于抽走吸盘12底部空气的气筒11,气筒11的抽气孔79与吸盘12的底部空间连接。
图17-图19所示,所述气筒11包括筒体61以及插入筒体61内能往复移动的活塞杆72,设有弹性复位件66驱动活塞杆72向筒体61外移动,所述活塞杆72包括按压件64以及连接在按压件64上的中心杆67,所述按压件64内凹形成空腔,所述中心杆67的尾端延伸至按压件64内与按压件64连接,所述中心杆67的前端插入筒体61内,优选的,所述弹性复位件66为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套在中心杆67上,所述筒体61内设有支撑件59,支撑件59顶在筒体61内壁上的台阶上,所述中心杆67穿过支撑件59,所述复位弹簧支撑在支撑件59和按压件64之间,向筒体61内按压活塞杆72,按压件64挤压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弹性回复力能驱动活塞杆72向筒体61外移动。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59上设有内凹的弹簧安装槽,复位弹簧的一端插入在弹簧安装槽内。
图18所示,所述中心杆67的前端连接有限制空气只能从筒体61内流出到筒体61外的活塞70,所述筒体61上设有抽气孔79,抽气孔79与吸盘12的底部空间连接,所述抽气孔79上设有限制空气只能从吸盘12底部进入筒体61内的单向阀63,通过连续按压活塞杆72能将吸盘12底部的空气逐渐排出到外部,使吸盘12底部能够逐渐变为真空状态,吸盘12能够吸附在平面上。
所述的筒体61位于连接座10内,连接座10将筒体61压在吸盘12的顶面上,所述筒体61的抽气孔79上连接有抽气管62,抽气管62与筒体61一体成型,所述吸盘12上设有贯穿顶面和底面的插入孔78,抽气管62从吸盘12的顶面插入插入孔78中,抽气管62插入插入孔78中能限制筒体61在吸盘12顶面上移动。
所述按压件64从筒体61内向外延伸至连接座10的外部用于按压。
图18所示,所述活塞70与筒体61内壁之间有间隙,所述活塞70上设有从前端向后端逐渐扩张的外环边,所述外环边为喇叭状或者碗状,当通过活塞杆72向筒体61外抽拉活塞70时,筒体61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筒体61外部的空气挤压外环边,使外环边变形,外环边紧抵在筒体61的内壁上不让空气进入到筒体61内;当通过活塞杆72向筒体61内挤压活塞70时,筒体61内空气体积变小,压强变大,筒体61内部的空气挤压外环边,使外环边变形,外环边与筒体61内壁之间产生间隙,筒体61内部的空气从外环边的四周挤出筒体61。优选的,所述活塞70为橡胶材质制成。
所述活塞70固定连接在中心杆67的前端,优选的,所述中心杆67的前端设有安装部71,所述安装部71包括前挡片和后挡片,以及连接前挡片和后挡片的中间杆,所述活塞70的中间设有连接套管,由于活塞70为能变形的橡胶材质制成,将活塞70变形后通过连接套管套在中间杆上,所述前挡片和后挡片夹在活塞70的前后两侧,前挡片和后挡片限制活塞70在中间杆上移动。
为了方便安装,所述安装部71与中心杆67为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71还包括螺纹连接杆,所述中心杆67的前端设有螺纹孔,安装部71与中心杆67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后挡片的面积小于前挡片的面积,所述活塞70从后挡片一侧安装到安装部71上。
图18所示,所述单向阀63包括圆环以及连接在圆环内壁上的阀片,所述阀片与圆环一体,所述阀片的面积大于筒体61的抽气孔79孔径,所述阀片盖在筒体61的抽气孔79上,当通过活塞杆72向筒体61外抽拉活塞70时,筒体61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吸盘12底部的空气向筒体61内挤压阀片,使阀片与抽气孔79的边沿产生间隙,吸盘12底部的空气从抽气孔79进入到筒体61内;当通过活塞杆72向筒体61内挤压活塞70时,筒体61内的空气体积变小,压强变大,筒体61内部的空气将阀片挤压在筒体61的内壁上,阀片紧压在筒体61的内壁上不让筒体61内的空气从抽气孔79回流到吸盘12底部。
所述圆环固定在筒体61内壁上,优选的,所述圆环能通过胶粘在筒体61的内壁上,所述单向阀63可为橡胶材质制成。
图18、图19所示,所述按压件64上设有触接部69,所述连接座10内设有控制开关57,控制开关57与电源56以及露在连接座10外部的警示光源9电连接,当连续按压按压件64,使活塞70在筒体61内连续往复移动,将吸盘12底部的空气逐渐排出,吸盘12吸附在平面上,在连续按压按压件64的过程中,吸盘12和筒体61的气压逐渐发生变化,使活塞杆72逐渐被吸入在筒体61内,直至无法再按压下按压件64;当吸盘12漏气时,空气从吸盘12底部经过单向阀63进入到筒体61,筒体61内气压变大,对活塞杆72的吸力变小,复位弹簧的弹性回复力能驱动活塞杆72缓慢的向筒体61外移动,按压件64在移动过程中,设在按压件64上的触接部69与控制开关57触碰,控制开关57控制警示光源9发光,对使用者起到警示效果。
优选的,所述控制开关57为微动开关,按压件64上的触接部69移动与微动开关的动作簧片触碰,使微动开关闭合,所述动作簧片的接触部位为圆弧状,方便触接部69移动时与动作簧片接触。
所述警示光源9为灯珠,优选的,所述灯珠安装在连接座10内,所述连接座10上设有贯穿连接座10内外的灯珠安装孔77,灯珠插入灯珠安装孔77且部分露出在连接座10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控制开关57、电源56和警示光源9固定在同一电路板上,所述的电路板安装在连接座10的上底上,进一步,所述电路板通过螺丝固定在连接座10的上底上。
优选的,所述电源56为纽扣电池。
图17所示,所述筒体61上设有滑槽60,所述按压件64上的触接部69在滑槽60内滑动,所述控制开关57位于滑槽60的正上方,所述复位弹簧在驱动活塞杆72向筒体61外移动时,所述触接部69能抵在滑槽60的槽壁上限制按压件64脱离筒体61。
为了方便将按压件64装入筒体61内,所述按压件64上设有裂边65,所述裂边65内设有与按压件64一体的弹性杆68,所述的触接部69设在弹性杆68上,向下按压触接部69使弹性杆68发生弹性形变就能将按压件64塞入筒体61内,并使触接部69落入滑槽60中。
所述的按压件64上设有警示标记,优选的,所述警示标记为一圈红色警示带,当按压按压件64将吸盘12底部的空气排出后,活塞杆72被吸入在筒体61内,此时按压件64上的警示标记位于筒体61内,使用者无法看到按压件64上的警示标记,当吸盘12漏气时,按压件64向筒体61外移动露出警示标记,使用者也能通过警示标记判断吸盘12是否漏气。
当活塞杆72向筒体61外移动露出警示标记时,触接部69与控制开关57触碰,警示光源9发光,起到双重警示的效果,警示效果更佳。
图18所示,所述连接座10上开设有连接口8,所述连接口8内转动连接有万向球接头7,所述万向球接头7包括球体部分以及连接在球体部分上的连杆,连杆与球体部分一体注塑成型,所述连接座10的上底上连接有限位套58,优选的,所述限位套58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连接座10的上底上,限位套58与连接口8组合为一个与球体部分吻合的安装空间,所述球体部分能在安装空间内滚动,达到万向调节的效果,所述万向球接头7能从连接座10的下方装入连接口8内,将万向球接头7从连接座10的下方装入连接口8内,再将限位套58连接在连接座10的上底上,限位套58能限制万向球接头7向下脱离连接口8,所述连接口8的最外部口径小于球体部分最大直径。
所述万向球接头7的连杆上连接有U型件6,优选的,所述万向球接头7内设有贯穿万向球接头7的螺栓安装槽73,所述U型件6上设有穿孔74,螺栓从万向球接头7底部穿过螺栓安装槽73和穿孔74与U型件6上的螺母连接,使万向球接头7与U型件6之间固定连接。
为了方便万向球接头7与U型件6连接,万向球接头7上设有定位槽76,U型件6上设有定位凸部75,定位凸部75卡入定位槽76中定位。
所述拉力器主体4转动连接在U型件6上。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拉力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拉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装置及转动连接在吸附装置上的拉力器主体,所述拉力器主体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与壳体相对旋转限制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有绕固定轴转动的第一阻尼组件以及另外的阻尼组件,所述第一阻尼组件上设有第一卷簧,第一卷簧与固定轴连接,所述第一阻尼组件能通过第二卷簧拉动另外的阻尼组件转动,所述壳体上设有挡位调节组件,挡位调节组件的锁止位置改变时限制另外的阻尼组件与固定轴的相对转动,另外的阻尼组件包括第二阻尼组件,所述第二阻尼组件包括周向设有齿槽的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上安装有第二卷簧,所述挡位调节组件包括可旋转的第一调节盘和可旋转的第一卡齿杆,设有第一弹性件驱动第一卡齿杆的杆头落入齿槽中,第一调节盘转动时触压杆尾使杆头翘起,第一调节盘上设有档位,当杆尾落入挡位中,杆头重新与齿槽啮合,另外的阻尼组件还包括第三阻尼组件,所述第三阻尼组件包括周向设有齿槽的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上安装有第二卷簧,所述挡位调节组件包括可旋转的第二调节盘和可旋转的第二卡齿杆,设有第二弹性件驱动第二卡齿杆的杆头落入齿槽中,第二调节盘转动时触压杆尾使杆头翘起,第二调节盘上设有挡位,当杆尾落入挡位中,杆头重新与齿槽啮合,所述壳体上设有一根调节件驱动第一调节盘和第二调节盘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调节盘上设有第一翘起初始位、第一挡位和第二挡位,所述第二调节盘上设有第二翘起初始位和第三挡位,第二翘起初始位与第一翘起初始位处于同一角度,第三挡位与第二挡位处于同一角度,同步转动第一调节盘和第二调节盘,当第一卡齿杆的杆尾落入第一挡位时,第二卡齿杆的杆头处于翘起状态,当第一卡齿杆的杆尾落入第二挡位时,第二卡齿杆的杆尾落入第三挡位中,所述第一阻尼组件上设有与壳体外的拉手连接的拉力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组件和第三阻尼组件分别连接在第一阻尼组件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组件包括绕线轮以及连接在绕线轮上的连接盘,所述的连接盘与绕线轮相对旋转限制,所述的第一卷簧安装在连接盘上,所述第二卷簧与连接盘连接,所述拉力绳连接在绕线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盘分别连接在绕线轮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槽,所述绕线轮的侧面上对应设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卡块,卡块插入卡槽中限制连接盘与绕线轮相对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上设有轴向延伸的联动轴,所述另外的阻尼组件套在联动轴上,所述第二卷簧与联动轴固定连接。
CN202011488842.8A 2020-12-16 2020-12-16 拉力器 Active CN1127554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8842.8A CN112755445B (zh) 2020-12-16 2020-12-16 拉力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8842.8A CN112755445B (zh) 2020-12-16 2020-12-16 拉力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5445A CN112755445A (zh) 2021-05-07
CN112755445B true CN112755445B (zh) 2022-03-18

Family

ID=75695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88842.8A Active CN112755445B (zh) 2020-12-16 2020-12-16 拉力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5544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12139Y1 (ko) * 2003-01-22 2003-05-09 고화석 근육운동장치
CN210447955U (zh) * 2019-08-30 2020-05-05 陈学军 一种万向变位拉力器
TWM595526U (zh) * 2020-01-31 2020-05-21 楊瑞成 拉力運動健身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5445A (zh) 2021-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95737C (en) Wrist exerciser with auxiliary starting force
US20150059723A1 (en) Air gun magazine with ratchet loading mechanism
CN112755445B (zh) 拉力器
CN213884877U (zh) 拉力器的阻尼结构
US5261867A (en) Retarding device for an exerciser
US20100090070A1 (en) Support stand
CN112354132B (zh) 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
CN107505988B (zh) 一种翻转机构及智能平板组件
CN112887860A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113972085B (zh) 力反馈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系统
CN213884878U (zh) 拉力器单开关三挡调节结构
WO2021082326A1 (zh) 旋转开关及筋膜枪
CN218720167U (zh) 旋转模组和摄影组件
US20030045404A1 (en) Damping device for a stationary bicycle
CN220415758U (zh) 充气产品和内置气泵组件
CN216497224U (zh) 一种方便调整绳长的跳绳装置
AU2007100698A4 (en) Wrist exerciser with auxiliary starting force
CN220798701U (zh) 位姿变换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KR100803294B1 (ko) 클러치 하우징에 내장된 다이아프램 스프링 작동장치
CN220671930U (zh) 一种可调式键盘
CN220989518U (zh) 一种无绳跳绳
CN217612688U (zh) 一种摸高装置
CN217854310U (zh) 一种拉力器
CN210431135U (zh) 一种电机制动结构
CN215781241U (zh) 跑步机及其扶手柱的锁止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