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1148B - 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 Google Patents

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1148B
CN112751148B CN202011555672.0A CN202011555672A CN112751148B CN 112751148 B CN112751148 B CN 112751148B CN 202011555672 A CN202011555672 A CN 202011555672A CN 112751148 B CN112751148 B CN 1127511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phase shifter
transmission line
fixed transmission
l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556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1148A (zh
Inventor
法斌斌
苏国生
李明超
黄明达
陈礼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5567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11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1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1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1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11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18Phase-shif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3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 H01Q3/3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mechanical mean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Waveguide Switches, Polarizers, And Phase Shif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相器及电调天线,所述移相器,其包括介质组件、移相组件及屏蔽组件,所述介质组件包括底层介质板与顶层介质板;所述移相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层介质板顶面且于其纵长方向两侧并排平行设置的两个固定传输线与设置在顶层介质板底面的移相元件,所述移相元件包括横向带状线与自该横向带状线两端同向平行折出的两个活动传输线,活动传输线与固定传输线一一对应耦合连接;所述屏蔽组件包括对应与两个固定传输线并排平行设置的两个耦合线,以及屏蔽罩,所述屏蔽罩在所述纵长方向的两侧与两个耦合线固定连接,构成遮罩所述移相组件的屏蔽腔。本发明屏蔽罩与耦合线相焊接,以形成用于容纳顶层介质板的屏蔽腔,屏蔽外界信号对移相的干扰。

Description

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相器,以及配置了所述移相器的电调天线。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中,电调天线是关键设备之一,而移相器又是电调天线的最核心的部件。移相器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电调天线性能,从而影响到网络覆盖质量,故移相器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电调天线中常用的移相器,其原理主要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传输线的长度,以改变信号流经移相器时所经过的电传输路径的长度,从而实现输入信号的相位改变。
但该方式适用于相位差改变较大的电调天线使用,且存在如下问题:
1.移相器通常以微带线耦合方式实现,微带线为半开放结构,耦合电路对缝隙要求高,微小的缝隙改变都将严重影响电路的性能;
2.为控制耦合电路之间的缝隙,将通过引入塑料固定结构控制缝隙间隙,但塑料固定结构将会造成微带线之间阻力过大,导致在天线下倾过程中,移动微带线结构需要较大的拉力,但是过大的拉力又会造成微带线结构的不稳,再次影响相位的改变。
因此可见,业内亟需一种可稳定控制移相且确保精确移相的移相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耦合缝隙结构稳固的移相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前述移相器相适应的电调天线。
为满足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适于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而提供一种移相器,其包括介质组件、移相组件及屏蔽组件,
所述介质组件包括底层介质板与顶层介质板;
所述移相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层介质板顶面且于其纵长方向两侧并排平行设置的两个固定传输线与设置在顶层介质板底面的移相元件,所述移相元件包括横向带状线与自该横向带状线两端同向平行折出的两个活动传输线,活动传输线与固定传输线一一对应耦合连接;
所述屏蔽组件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设置于所述底层介质板底面的接地层、对应与两个固定传输线并排平行设置的两个耦合线,以及屏蔽罩,所述屏蔽罩在所述纵长方向的两侧与两个耦合线固定连接,以与所述接地层共同构成遮罩所述移相组件的屏蔽腔。
进一步的,所述顶层介质板受控带动移相元件沿所述纵长方向运行时,改变自一个固定传输线输入而从另一固定传输线输出的信号的相位。
具体的,所述活动传输线和/或所述固定传输线,自其一端至另一端呈由窄变宽的梯形渐变线结构。
具体的,所述活动传输线与所述固定传输线均呈所述的梯形渐变线结构时,活动传输线与固定传输线之间以彼此窄端相对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活动传输线与所述固定传输线彼此窄端投影相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层介质板、所述顶层介质板与所述屏蔽罩依次层叠设置,屏蔽罩与所述底层介质板之间形成允许所述顶层介质板受控带动移相元件沿所述纵长方向运动的活动腔。
较佳的,所述活动腔的高度适于限制所述顶层介质板沿移相器高度方向上的运动,仅为所述底层介质板与顶层介质板的相对移动预留高度方向上的松动间隙。
具体的,所述屏蔽罩包括呈矩形的本体,在所述纵长方向的两侧,所述本体折出两个侧板所述两个侧板分别与所述两个耦合线焊固实现电性连接。
较佳的,所述两个耦合线的平等间距使得其于所述两个屏蔽罩的两个侧板焊固后,限制所述移相元件的横向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耦合线与所述接地层之间通过底层介质板开设的过孔实现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屏蔽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两个固定传输线中间的耦合线,其与所述屏蔽罩和所述接地层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两个耦合线均居于所述两个固定传输线外侧,每个耦合线均预留有缺口,以该耦合线临近的固定传输线无障碍折出所述屏蔽腔之外形成信号连接端口。
优选的,所述固定传输线与所述移相元件的横向带状线及活动传输线表面均设置有氧化绝缘涂层。
优选的,所述固定传输线、所述移相元件的横向带状线及活动传输线,以及所述耦合线和接地层均以金属铜平面印制在相应的介质板上形成。
适应于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而提供一种电调天线,包括用于以并联馈电辐射同一频段信号的多个辐射振子,其包括所述的移相器,该移相器被配置为适于将馈入其中的信号的相位改变后输出至与其连接的辐射振子,以改变该天线辐射到自由空间的波束的倾仰角度。
进一步的,经一个所述的移相器输出的信号被接入以微带线构成的功分器,该功分器将所述输出的信号分为多路馈入不同的辐射振子。
进一步的,所述辐射振子与所述移相器共用底层介质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势如下:
本发明的移相器的屏蔽罩与设置于底层介质板顶面上的耦合线以及设置于底层介质板底面上的接地层共同形成屏蔽腔,该屏蔽腔用于容纳遮罩移相元件,避免移相元件的活动传输线与固定传输线相耦合时,受到外界信号的干扰。
屏蔽腔的高度与宽度等于或略大于设置于屏蔽腔的顶层介质板的高度与宽度,将限定顶层介质板与底层介质板之间的相贴合或具有略微间隙,使得设置于顶层介质板底面上的活动传输线与设置于底层介质板顶面上的固定传输线相耦合,且耦合结构处因顶层介质板与底层介质板的相贴合或具有略微间隙而结构稳定。
移相元件设置于顶层介质板的底面上,为调节移相器的移相效果,可通过移动顶层介质板相对于底层介质板移动,调节活动传输线与固定传输线相耦合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移相组件的电传输路径的长度,实现天线信号相位的改变。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移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移相器的横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移相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移相器的透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移相器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移相器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移相器处于第二状态时固定传输线与移动传输线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移相器的固定传输线与移动传输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电调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电调天线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电调天线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实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参见图1,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相器,
包括介质组件、移相组件和屏蔽组件。
参见图2,所述介质组件包括底层介质板1与顶层介质板2。底层介质板1与顶层介质板2用于印制和/或设置用于移相的组件。底层介质板1的顶面与顶层介质板2的底面相对设置。顶层介质板2受控可相对于底层介质板1移动,从而改变移相组件的电传输路径的长度,实现天线信号相位的改变。
参见图3,所述移相组件包括固定传输线14与移相元件。固定传输线14设置于底层介质板1的顶面上。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在底层介质板1上设置两个固定传输线14。固定传输线14沿底层介质板1的纵长方向设置,该两个固定传输线14以底层介质板1的纵长方向的中线为界,均布于该中线的两侧,呈平行排布关系。
所述移相元件包括横向带状线22与自该横向带状线22两端同向平行折出的两个活动传输线21。移相元件设置于顶层介质板2的底面上,两个活动传输线21与两个固定传输线14一一相对应。与固定传输线14相应,活动传输线21沿顶层介质板2的纵长方向设置,两个活动传输线21以顶层介质板2的纵长方向的中线为界,均布于该中线的两侧。
参见图8,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传输线14和/或所述移动传输线21呈自一端向另一端由窄变宽的梯形渐变线结构。所述固定传输线14与所述移动传输线21均呈自一端向另一端由窄变宽的梯形渐变线结构,也即是说,为梯形结构。在呈梯形结构的固定传输线14与移动传输线21的纵长方向的两端上,称较宽的端部为宽端,较窄的端部为窄端,从宽端至窄端的宽度的变化为线性渐变,使得固定传输线14与移动传输线21在纵长方向上各处的宽度不一致。梯形的固定传输线14与移动传输线21相耦合能够实现动态阻抗匹配,改善端口驻波比。
一般而言,两个固定传输线14的宽端同向,两个移动传输线21的宽端同向,两个固定传输线14与两个移动传输线21的窄端相对。反之亦可。
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为实现移相组件的移相功能。参见图4-7,两个固定传输线14与移相元件相对应设置。设置于底层介质板1的顶面上的两个固定传输线14对应于设置于顶层介质板2的底面上的两个活动传输线21,固定传输线14的窄端与活动传输线21的窄端相对设置,固定传输线14与活动传输线21相对应平行,移动顶层介质板2使得固定传输线14与活动传输线21相耦合,表现于移相器结构上为固定传输线14与活动传输线21于顶层介质板2或底层介质板1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下文所称投影均为顶层介质板2或底层介质板1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部分相重叠或相交,投影相重叠或相交部分为活动传输线21与固定传输线14相耦合部分。具体的活动传输线21与固定传输线14的相耦合形式可参见图5与图6。一般而言,固定传输线14与活动传输线21的所述投影沿固定传输线14与活动传输线21之间的中线相对称设置。
两个固定传输线14与两个活动传输线21相对应耦合,因两个活动传输线21通过横向带状线22连接,使得两个固定传输线14、两个活动传输线21及横向带状线22相耦合共同形成了一条“移相传输线”。在移相器结构上体现为,底层介质板1顶面的两个固定传输线14的投影、横向带状线22的投影与底层介质板1底面的两个活动传输线21的投影共同形成一条连续不间断的移相传输线。且因底层介质板1顶面与顶层介质板2底面相贴合设置,所以活动传输线21与固定传输线14相耦合部分可良好地传输信号,增强电气性能。为了确保移相器的容性耦合性能,在固定传输线14、活动传输与横向带状线22的表面上均设置氧化绝缘涂层,该氧化绝缘涂层可以阳极化工艺形成,由此,在确保容性耦合的同时,也具有高强度的抗腐蚀性和耐磨性,从而确保移相器的使用寿命。
所述移相传输线由两个固定传输线14、两个活动传输线21以及横向带状线22组成,其中固定传输线14与活动传输线21相耦合部分为耦合部,也即是说,所述移相传输线由固定传输线14的未耦合部分、耦合部与活动传输线21的未耦合部分以及横向带状线22相连接而成。具体而言,参见图6,移相传输线的整体结构一般为:固定传输线14的未耦合部分-耦合部-活动传输线21的未耦合部分-横向带状线22-活动传输线21的未耦合部分-耦合部-固定传输线14的未耦合部分。从而使得,两个活动传输线21的投影、两个固定传输线14的投影及横向带状线22的投影形成的移相传输线呈U形。
因顶层介质板2可受控在纵长方向上移动,从而可带动设置于顶层介质板2底面上的移相元件的两个活动传输线21与横向带状线22相对于设置于底层介质板1上的固定传输线14移动,使得所述移相传输线的电传输路径长短发生改变,进而可改变流经移相器的信号的相位。
在底层介质板1的顶面上设有信号输入端P1与信号输出端P2,信号输入端P1与两个固定传输线14的其中一个固定传输线14的宽端连接,以输入信号;信号输出端P2与另一个固定传输线14的宽端连接,以输出信号。也即是说,所述信号输入端P1与信号输出端P2分别位于移相传输线的两端,天线信号自与信号输入端P1相连接的移相传输线的一端输入,自与信号输出端P2相连的移相传输线的一端输出。因固定传输线14呈梯形,因此,在移相过程中,可动态线性匹配阻抗,起到较佳的阻抗匹配效果。
如前所述,顶层介质板2的移动会改变了移相传输线的长度,使得移相传输线的长度的改变在三种状态之间变换,第一状态为活动传输线21的投影与固定传输线14的投影完全相重叠,无未重叠部分或少量未重叠部分,由此,移相器的移相传输线即其电传输路径长度最短,参见图5所示;第二状态为活动传输线21的窄端的投影与固定传输线14的窄端的投影相接或具有微小缝隙,此时移相器的移相传输线即其电传输路径长度最长;第三状态为活动传输线21的投影与固定传输线14的投影部分重叠,移相器的移相传输线即其电传输路径介于最长与最短之间,参见图6所示;在各个状态下,移相传输线的长度与面积均发生变化,动态影响移相效果。以下将详述移相传输线的三种状态及其移相效果。
当所述移相传输线处于第一种状态时,如图5所示,活动传输线21与固定传输线14完全耦合,顶层介质板2底面上的活动传输线21的投影与设置于底层介质板1顶面上的固定传输线14的投影相重叠或近乎重叠,也即是说,移相传输线的整体结构为:耦合部-横向带状线22-耦合部。移相传输线处于第一状态时,其长度最短,整体面积最小,但耦合部的面积最大。从信号输入端P1输入的天线信号,经过的电传输路径长度最短,但耦合部面积最大。
移相传输线处于第二状态,设置于与顶层介质板2底面上的活动传输线21的窄端的投影与设置于底层介质板1顶面上的固定传输线14的窄端的投影相接或具有缝隙,无相耦合部分,也即是说,所述移相传输线的整体结构为:固定传输线14-活动传输线21-横向带状线22-活动传输线21-固定传输线14。移相传输线其长度最长,无耦合部,导致经信号输入端P1输入移相传输线的天线信号将行经长度最长的移相传输线。
移相传输线处于第三状态时,如图6所示,固定传输线14与活动传输线21相耦合,顶层介质板2底面上的活动传输线21的投影与底层介质板1顶面上的固定传输线14的投影部分重叠或相交,也即是说,移相传输线的整体结构为:固定传输线14的未耦合部分-耦合部-活动传输线21的未耦合部分-横向带状线22-活动传输线21的未耦合部分-耦合部-固定传输线14的未耦合部分。移相传输线处于第三状态时,移相传输线的长度介于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而使得移相器的移相变化也处于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常规的相位调节范围,通常处在第三状态下,也即固定传输线与移动传输线的投影关系通常处于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两者之间。因此,通过移动顶层介质板2带动移相元件的位置变化,从而使得移相传输线的长度发生改变,便可改变输入信号的相位。
概括而言,为调节信号的相位,移动顶层介质板2,使得移相传输线置于所述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等任意一种状态下,均为移相器的相位调节结果状态,不同的调节结果状态,产生不同的调相效果。
在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参见图2与图3,所述移相器的屏蔽组件包括接地层11、耦合线13以及屏蔽罩3。
所述接地层11为铜层,印刷于所述底层介质板1的底面,该接地层11用于各传输线层间信号干扰,提高移相与电气性能的稳定性。接地层11覆盖整个底层介质板2的底面。
所述耦合线13印刷于底层介质板1的顶面,耦合线13包括多个,该多个耦合线13与固定传输线14并排平行设置。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耦合线13为两个。该两个耦合线13分别设置于两个固定传输线14外侧,也即是说,其中一个耦合线13设置于底层介质板1顶面左侧的固定传输线14的左侧,另一个耦合线13设置于底层介质板1顶面右侧的固定传输线14的右侧。在后续揭示的实施例中,将引入有关更多耦合线13的说明,此处暂且不表。
所述屏蔽罩3与底层介质板1相盖合以盖住顶层介质板2,使得设置于屏蔽罩3内的顶层介质板2可受控相对于底层介质板1沿纵长方向移动,且屏蔽罩3在其纵长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两个耦合线13固定焊接,以与底层介质板1底面的接地层11相配合,形成屏蔽腔以遮罩顶层介质板2,防止移相器内信号受到干扰。
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罩3沿底层介质板1的纵长方向设置,屏蔽罩3包括呈矩形的本体,该本体呈板状,其与顶层介质板2平行,在屏蔽罩3的纵长方向的两侧,从其本体折出两个侧板,该两个侧板分别与所述两个耦合线13进行焊接相固定,同时实现物理连接和电性连接。
屏蔽罩3、耦合线13与接地层11之间共同形成遮罩顶层介质板2的所述屏蔽腔。该屏蔽腔的高度与宽度等于或略大于顶层介质板2的高度与宽度,以形成允许顶层介质板2受控沿其纵长方向移动的活动腔。具体而言,为使得顶层介质板2的底面与底层介质板1的顶面可相对移动,活动腔的高度仅设置为适于顶层介质板2于其内移动的高度,也即是说,活动腔的高度等于或略大于顶层介质板2的高度,以为顶层介质板2相对于底层介质板1相对移动留下高度方向的松动间隙。屏蔽腔的宽度由两个耦合线13限定,两个耦合线13的宽度又关联受限于整个顶层介质板的横向宽度,因此,屏蔽腔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顶层介质板2的宽度,以便顶层介质板2受控于屏蔽腔形成的活动腔内移动时,可限制顶层介质板2沿其横向移动。
由此,通过限定屏蔽罩3相对于底层介质板1的高度与宽度,可限定顶层介质板2受控仅在整个移相器的纵长方向上移动,避免顶层介质板2偏离该纵长方向而意外在其高度方向和/或横向方向移动。
顶层介质板2居于所述屏蔽腔内,顶层介质板2受控可于活动腔内移动,以便带动设置于顶层介质板2底面上的移相元件移动,改变移相传输线的长度,从而改变自信号输入端P1输入而从信号输出端P2输出的天线信号的相位。
在底层介质板1上,具体可在所述的耦合线13上设置多个金属化过孔15,以便设置于底层介质板1顶面的耦合线13通过该些金属化过孔15与位于底层介质板1底面的接地层11实现电性连接,进而使得屏蔽罩3与接地层11电性连接而构成所述的屏蔽腔,将干扰信号接地。
因信号输入端P1与信号输出端P2分别于两个固定传输线14的宽端相连,信号输入端P1与信号输出端P2分别从底层介质板1的两个固定传输线14的宽端横向向外侧折出。两个耦合线13位于两个固定传输线14的外侧,则为了便于信号输入端P1与信号输出端P2的折出成形,如图3所示,在两个耦合线13相对于信号输入端P1与信号输出端P2处各设置一个缺口,以便所述信号输入端P1和信号输出端P2排线。
在部分实施例中,在两个固定传输线14之间还设有一个耦合线13,该耦合线13同理通过金属化过孔15与底层介质板1底面的接地层11电性连接以便加强抗干扰作用。一般而言,耦合线13沿底层介质板的纵长方向设置,且设置于两个固定传输线14的中间位置。
在本部分实施例中,固定传输线14、横向带状线22、活动传输线21、耦合线13以及接地层11均以金属铜平面印制在相应的介质板的相应位置上,以获取较佳的电气性能。
在部分实施例中,移相器在生产阶段,将相应的元件设置或印制底层介质板1、顶层介质板2与屏蔽罩33上。具体生产过程为,将固定传输线14、耦合线13与接地层11印制于底层介质板1的相应位置,并在底层介质板1开设相应的金属化过孔15与在固定传输线14设置金属氧化层;将活动传输线21、横向带状线22印制于顶层介质板2上,在活动传输线21与横向带状线22上设置金属氧化层。之后,将设置或印制了相应元件的顶层介质板2设置于底层介质板1顶面上,使得活动传输线21与固定传输线14向对设置。再而,屏蔽罩33的两个侧板分别与底层介质板2上的相一一对应耦合线13焊接,以形成用于容纳顶层介质板2的屏蔽腔,使得顶层介质板2可相对于底层介质板1移动。
本发明的移相器的生产工艺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制造,降低单个移相器的边际成本。
在部分实施例中,移相器在使用阶段,需要移相的天线信号自信号输入端P1输入移相传输线,经过移相传输线的过程中,因移相传输线路径的长度,改变天线信号的相位,之后经移相后的天线信号通过信号输出端P2输出。具体而言,为调节信号相位,可通过移动顶层介质板2改变移相传输线长度,调节移相效果。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调天线,如图9至图11所示,该电调天线可将输入的一路信号通过功分器分为多路信号,分别输出至该天线的多个辐射振子,其中,任意一路均可按需通过移相器改变信号的相位。电调天线通常适用相位差分原理对多个辐射振子进行并联馈电,因此,同一路信号可能先后经多个功分器和移相器进行处理后才最终输出至一个辐射振子,具体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灵活确定。
本发明在所述的电调天线中使用本发明的移相器,通过移动本发明的移相器的顶层介质板2,实现对流经该移相器的信号的相位调节,对不同移相器的顶层介质板2移动不同的距离,便可使各移相器输出不同相位的所述信号。
一般可言,电调天线包括多个辐射振子41、隔离条42、微带传输线43、功分器以及上述的移相器,功分器包括一分二功分器与一分三功分器,移相器包括第一级移相器与第二级移相器。本发明中,辐射振子41与移相器共用底层介质板1,因此可用较大面积的同一块介质板充当多个移相器的底层介质板1使用,同时也为所述辐射振子41提供物理支撑结构,进一步提升产品集成度,利于天线小型化。隔离条42、微带传输线43以及功分器均设置于该底层介质板1上。
其中一种所述电调天线为双极化天线,其馈电结构形式可参见图9,该电调天线适应其每个极化,包括设置于底层介质板1中部的一分三功分器44,该一分三功分器44将馈入的信号分三路,分别与同位于底层介质板1中部的辐射振子(中部辐射振子45)、底层介质板1左侧的第一级移相器(以下简称左一级移相器46)与底层介质板1右侧的第一级移相器(以下简称右一级移相器47)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左一级移相器46的信号输出端与一分二功分器(以下检简称左一分二功分器48)连接,该左一分二功分器48的两个信号输出端一路与一辐射振子(以下简称为左一级辐射振子49)连接,左一分二功分器49功分后的另一路连接一移相器(以下简称左二级移相器50)的信号输入端,该左二级移相器50的信号输出端与一辐射振子(以下简称为左二级辐射振子51)连接,中部辐射振子45的右侧的电路布设与左侧相同。对于该电调天线的另一极化的馈电结构,与上述同理,恕不赘述。在部分实施例中,可在左一级移相器46与左一分二移相器48之间再设置一个一分二移相器(以下简称左中一分二移相器)与辐射振子(以下简称左中辐射振子),使得左一级移相器46的输出端与左中一分二移相器连接,左中一分二移相器的功分两路分别与左中辐射振子与左一分二移相器连接。
电调天线的电路原理为:一分三功分器44的输入端接收信号输入端P1输入的天线信号,一分三功分器44对天线信号进行功率分配,分为三路信号,其中第一路信号馈入至中部辐射振子45,中部辐射振子45接收该信号后,对外辐射信号;第二路信号输出左一级移相器46的输入端,第三路信号输出至右一级移相器47的输入端。左一级移相器46接收到第二路信号,移动左一级移相器46的顶层介质板2对第二路信号进行移相,改变第二路信号的相位,改变相位后的第二路信号输出至左一分二功分器48的输入端,左一分二功分器48将该第二路信号进行功率分配,分为两路信号,分别为第二一路信号与第二二路信号,其中第二一路信号馈入至左一级辐射振子49,左一级辐射振子49接收第二一路信号后,对外辐射信号;第二二路信号输出至左二级移相器50,左二级移相器50对第二二信号进行移相,改变第二二路信号的相位,之后馈入左二级辐射振子51,对外辐射信号;第三路信号的电路原理与第二信号的电路原理相同。中部辐射振子45的右侧的电路布设与左侧相同。对于该电调天线的另一极化的馈电结构,与上述同理,恕不赘述。
由此,通过在电调天线中设置移相器与功分器,可将从外界输入的一路信号功分与移相形成多路相位不相同的信号。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移相器通过屏蔽罩与设置于底层介质板顶面的耦合线相焊接,以形成用于容纳顶层介质板的屏蔽腔,屏蔽腔将屏蔽外界信号对移相的干扰。屏蔽腔的宽度与高度等于或略大于顶层介质板的高度与宽度,限定顶层介质板沿其纵长方向移动,改变移相传输线,进而改变移相器的移相效果。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发明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发明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移相器,其包括介质组件、移相组件及屏蔽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组件包括底层介质板与顶层介质板;
所述移相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层介质板顶面且于其纵长方向两侧并排平行设置的两个固定传输线与设置在顶层介质板底面的移相元件,所述移相元件包括横向带状线与自该横向带状线两端同向平行折出的两个活动传输线,活动传输线与固定传输线一一对应耦合连接,所述活动传输线和/或所述固定传输线,自其一端至另一端呈由窄变宽的梯形渐变线结构;
所述屏蔽组件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设置于所述底层介质板底面的接地层、对应与两个固定传输线并排平行设置的两个耦合线,以及屏蔽罩,所述屏蔽罩在所述纵长方向的两侧与两个耦合线固定连接,以与所述接地层共同构成遮罩所述移相组件的屏蔽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介质板受控带动移相元件沿所述纵长方向运行时,改变自一个固定传输线输入而从另一固定传输线输出的信号的相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传输线与所述固定传输线均呈所述的梯形渐变线结构时,活动传输线与固定传输线之间以彼此窄端相对向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传输线与所述固定传输线彼此窄端投影相对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介质板、所述顶层介质板与所述屏蔽罩依次层叠设置,屏蔽罩与所述底层介质板之间形成允许所述顶层介质板受控带动移相元件沿所述纵长方向运动的活动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腔的高度适于限制所述顶层介质板沿移相器高度方向上的运动,仅为所述底层介质板与顶层介质板的相对移动预留高度方向上的松动间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包括呈矩形的本体,在所述纵长方向的两侧,所述本体折出两个侧板所述两个侧板分别与所述两个耦合线焊固实现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耦合线的平等间距使得其于所述两个屏蔽罩的两个侧板焊固后,限制所述移相元件的横向运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耦合线与所述接地层之间通过底层介质板开设的过孔实现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两个固定传输线中间的耦合线,其与所述屏蔽罩和所述接地层电性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耦合线均居于所述两个固定传输线外侧,每个耦合线均预留有缺口,以该耦合线临近的固定传输线无障碍折出所述屏蔽腔之外形成信号连接端口。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传输线与所述移相元件的横向带状线及活动传输线表面均设置有氧化绝缘涂层。
13.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传输线、所述移相元件的横向带状线及活动传输线,以及所述耦合线和接地层均以金属铜平面印制在相应的介质板上形成。
14.一种电调天线,包括用于以并联馈电辐射同一频段信号的多个辐射振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移相器,该移相器被配置为适于将馈入其中的信号的相位改变后输出至与其连接的辐射振子,以改变该天线辐射到自由空间的波束的倾仰角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调天线,其特征在于,经一个所述的移相器输出的信号被接入以微带线构成的功分器,该功分器将所述输出的信号分为多路馈入不同的辐射振子。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电调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振子与所述移相器共用底层介质板。
CN202011555672.0A 2020-12-24 2020-12-24 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Active CN1127511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5672.0A CN112751148B (zh) 2020-12-24 2020-12-24 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5672.0A CN112751148B (zh) 2020-12-24 2020-12-24 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1148A CN112751148A (zh) 2021-05-04
CN112751148B true CN112751148B (zh) 2022-01-28

Family

ID=75647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55672.0A Active CN112751148B (zh) 2020-12-24 2020-12-24 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511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0594B (zh) * 2021-06-11 2023-03-21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介质移相器与天线
CN113889720B (zh) * 2021-11-08 2022-09-20 华南理工大学 移相装置、天线及基站
CN114122740A (zh) * 2021-11-29 2022-03-01 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imo阵列天线实现宽窄波束切换的馈电装置
CN115775960B (zh) * 2022-12-27 2024-03-26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移相器及其相位调整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33773A1 (en) * 1999-03-02 2000-09-0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Ultrawide bandwidth electromechanical phase shifter
CN210957014U (zh) * 2019-12-12 2020-07-07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移相馈电装置、天线单元及阵列天线
CN111446523A (zh) * 2020-04-30 2020-07-24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集成度移相器
CN111668577A (zh) * 2020-07-06 2020-09-15 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化移相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31602B2 (en) * 2001-05-23 2004-12-14 Etenna Corporation Low cost trombone line beamform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33773A1 (en) * 1999-03-02 2000-09-0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Ultrawide bandwidth electromechanical phase shifter
CN210957014U (zh) * 2019-12-12 2020-07-07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移相馈电装置、天线单元及阵列天线
CN111446523A (zh) * 2020-04-30 2020-07-24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集成度移相器
CN111668577A (zh) * 2020-07-06 2020-09-15 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化移相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1148A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51148B (zh) 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EP3888186B1 (en) Ridge gap waveguide and multilayer antenna array including the same
US10811754B2 (en) Power couplers and related devices having antenna element power absorbers
FI116601B (fi) Liuskajohdintyyppinen suurtaajuuselementti
US7026889B2 (en) Adjustable antenna feed network with integrated phase shifter
EP3444892B1 (en) Power divider/combiner
KR20000022905A (ko) 위상-조정 가능 안테나 피드 네트워크
US11705614B2 (en) Coupling device and antenna
KR100897864B1 (ko) 커플링을 이용한 전력 분배기
CN111952699A (zh) 一种移相器和天线
CN110832696B (zh) 功率分配合成器
EP1033773A1 (en) Ultrawide bandwidth electromechanical phase shifter
CN113013614B (zh) 一种双向波束赋形的功分器加载的天线组件
JP2002261514A (ja) Nrdガイド回路
CN111293383A (zh) 介质移相器和基站天线
CN209929493U (zh) 一种滤波功分移相一体化的天线阵列馈电网络
CN209571547U (zh) 一种isgw超宽带天线
KR102251287B1 (ko) 기판집적도파관 구조를 세그먼트 분리하여 층으로 할당하고 적층하는 방식의, 5g 소형 단말기 및 중계기용 광대역 빔 포밍 안테나 면적 축소법
CN102420351B (zh) 功分移相器
JP4862833B2 (ja) 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レーアンテナ
US6429757B1 (en) Coupling arrangement for a stripline network
EP3796465B1 (en) Radio frequency device
JP7382481B1 (ja) デジタル移相回路
CN212648437U (zh) 一种移相器和天线
EP4120470A1 (en) Radio frequenc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