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0853B - 像素结构、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像素结构、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0853B
CN112750853B CN202110178480.0A CN202110178480A CN112750853B CN 112750853 B CN112750853 B CN 112750853B CN 202110178480 A CN202110178480 A CN 202110178480A CN 112750853 B CN112750853 B CN 1127508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ixel structure
pixel
light
structu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784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0853A (zh
Inventor
李维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wei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Guangheng Electronic Center L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Guangheng Electronic Center LP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Guangheng Electronic Center LP
Priority to CN20211017848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08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0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0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0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08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像素结构、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像素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子像素结构;至少两个子像素结构叠置形成叠置单元,且叠置单元的不同子像素结构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叠置单元中任一子像素结构包括在像素结构厚度方向上,与叠置单元中其他子像素结构彼此重叠的第一发光区域,且叠置单元中的任一子像素结构包括在像素结构厚度方向上,与叠置单元中其他子像素结构无交叠的第二发光区域;使得叠置单元形成立体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像素结构中不同子像素结构的无交叠的方案,可以使得像素结构占用的平面面积减少,进而有利于显示装置像素密度的提高。

Description

像素结构、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结构、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微发光二极体(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 LED)由于其高响应速度,高色域,高亮度,长寿命等,被称为未来显示技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配合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MINI LED)背光技术,量子的技术或者高演色性技术,也是使之相对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保持寿命,亮度优势同时,缩小其在对比度,色域方面的相对劣势的手段。
由于将由于Micro LED芯片或MINI LED芯片制作小后存在边缘效应等原因,小尺寸芯片制作困难,使得显示装置难以实现高像素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像素结构、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以减小像素结构的占用平面面积,提高显示装置的像素密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素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子像素结构;
至少两个子像素结构叠置形成叠置单元,且叠置单元的不同子像素结构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
叠置单元中任一子像素结构包括在像素结构厚度方向上,与叠置单元中其他子像素结构彼此重叠的第一发光区域,且叠置单元中的任一子像素结构包括在像素结构厚度方向上,与叠置单元中其他子像素结构无交叠的第二发光区域。
可选的,叠置单元包括叠置的第一子像素结构和第二子像素结构;
可选的,第一子像素结构和第二子像素结构的发光颜色不同。
可选的,像素结构还包括第三子像素结构,第三子像素结构与第一子像素结构、第二子像素结构叠置形成叠置单元;
可选的,第一子像素结构、第二子像素结构、第三子像素结构的发光颜色均不相同。
可选的,像素结构还包括第三子像素结构,第三子像素结构与第一子像素结构、第二子像素结构的垂直投影均无交叠;
可选的,第一子像素结构、第二子像素结构、第三子像素结构的发光颜色均不相同。
可选的,叠置单元中的任一子像素结构的第二发光区域包括位于第一发光区域一侧的第一子发光区域和位于第二子发光区域另一侧的第二子发光区域;
可选的,子像素结构的垂直投影的形状为条形;
可选的,子像素结构的垂直投影的面积相同。
可选的,n个子像素结构叠置形成叠置单元,n≥2;叠置单元的垂直投影中,任一子像素结构的垂直投影与叠置单元中相邻子像素结构的垂直投影的夹角的角度为180/n。
可选的,子像素结构不透光;
或者子像素结构透光;可选的,像素结构还包括遮光结构,遮光结构位于叠置单元的出光侧,且遮光结构覆盖叠置单元的各子像素结构的第一发光区域;可选的,遮光结构包括与叠置单元中各子像素结构一一对应的遮光单元,遮光单元位于对应的子像素结构的出光侧,遮光单元覆盖对应的子像素结构的第一发光区域。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多个第一方面的像素结构;还包括承载背板,像素结构位于承载背板上。
可选的,承载背板上具有与像素结构中的叠置的子像素结构一一对应的凹槽,凹槽包括与叠置单元中各子像素结构一一对应的子凹槽,叠置的子像素结构位于对应的子凹槽内;不同子凹槽的深度不同,且不同子凹槽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0度;
可选的,凹槽的深度大于叠置单元的各子像素结构的总厚度;
可选的,子凹槽的深度大于对应的子像素结构的厚度。
可选的,叠置单元包叠置的第一子像素结构、第二子像素结构和第三子像素结构;
凹槽包括第一子凹槽、第二子凹槽和第三子凹槽,第一子像素结构位于第一子凹槽内,第二子像素结构位于第二子凹槽内,第三子像素结构位于第三子凹槽内;
可选的,第一子像素结构、第二子像素结构、第三子像素结构的发光颜色均不相同。
可选的,像素结构的出光方向指向承载背板;叠置单元中,发光效率越低的子像素结构对应的子凹槽的深度越深。
可选的,子像素结构包括LED芯片,LED芯片的远离承载背板的一侧,第一端设置有正极,第二端设置有负极;
可选的,位于第一深度的子凹槽中的子像素结构的侧壁与第二深度的子凹槽,形成容纳位于第二深度的子凹槽中的子像素结构的电极的凹坑结构;其中,第一深度小于第二深度;电极为正极或负极;
可选的,凹坑结构内还包括焊接连接剂。
可选的,显示基板还包括引导结构,引导结构位于承载背板具有凹槽的一侧;
引导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引导单元和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引导单元,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多个第一引导单元和多个第二引导单元交叉限定出多个像素区域,像素结构位于像素区域内;
可选的,引导结构包括内层遮光材料和包覆内层遮光材料的外层反光材料。
可选的,承载背板透光,凹槽底部设置有粘结层;
可选的,粘结层中混合有扩散粒子,用于将像素结构发出的光打散;
可选的,粘结层中混合有光致发光材料;
可选的,承载背板远离像素结构的表面具有扩散粒子,用于将像素结构发出的光打散。
可选的,承载背板不透光,承载背板用于在像素结构与驱动背板连接后被剥离。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的一种像素结构,还包括驱动背板,驱动背板与像素结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结构、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像素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子像素结构;至少两个子像素结构叠置形成叠置单元,且叠置单元的不同子像素结构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叠置单元中任一子像素结构包括在像素结构厚度方向上,与叠置单元中其他子像素结构彼此重叠的第一发光区域,且叠置单元中的任一子像素结构包括在像素结构厚度方向上,与叠置单元中其他子像素结构无交叠的第二发光区域;使得叠置单元形成立体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像素结构中不同子像素结构的无交叠的方案,可以使得像素结构占用的平面面积减少,进而有利于显示装置像素密度的提高。叠置单元的不同子像素结构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可以更加容易形成叠置单元中的任一子像素结构包括在像素结构厚度方向上,与叠置单元中其他子像素结构无交叠的第二发光区域的结构,使得叠置单元中位于相对较下侧的子像素结构所发出的光线不会完全为位于相对较上侧的子像素结构所遮挡,可以使得每个子像素结构所发出的光线均可以到达人眼,进而保证像素结构应用于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良好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结构的剖视图,其中图2可以对应于1沿剖面线A-A’剖切得到。参考图1和图2,该像素结构100包括至少两个子像素结构;至少两个子像素结构叠置形成叠置单元10,且叠置单元10的不同子像素结构的延伸方向的夹角a大于0度小于180度;
叠置单元10中任一子像素结构包括在像素结构厚度方向上,与叠置单元10中其他子像素结构彼此重叠的第一发光区域AA1,且叠置单元10中的任一子像素结构包括在像素结构厚度方向z上,与叠置单元10中其他子像素结构无交叠的第二发光区域AA2。
其中,图1和图2以像素结构包括两个子像素结构为例进行了示出,其中两个子像素结构叠置,其中叠置是指堆叠设置,即一个子像素结构在另一子像素结构之上,进而形成立体的像素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像素结构中不同子像素结构的无交叠的方案,可以使得像素结构占用的平面面积减少,进而有利于显示装置像素密度的提高。
可选的,叠置单元10包括叠置的第一子像素结构110和第二子像素结构120。其中,第一子像素结构110和第二子像素结构120可以具有相同的发光颜色,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发光颜色,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当第一子像素结构110和第二子像素结构120具有不同的发光颜色时,更加容易实现多种色彩的显示。
本实施例中,叠置单元10中任一子像素结构包括在像素结构厚度方向z上,与叠置单元10中其他子像素结构彼此重叠的第一发光区域AA1,进而保证子像素结构可以形成堆叠设置的立体结构。叠置单元10中的任一子像素结构包括在像素结构厚度方向z上,与叠置单元10中其他子像素结构无交叠的第二发光区域AA2,可以使得叠置单元10中位于相对较下侧的子像素结构部分暴露于相对较上侧的子像素结构,进而保证叠置单元10中位于相对较下侧的子像素结构所发出的光线不会完全为位于相对较上侧的子像素结构所遮挡,因叠置单元10中若某一子像素结构被另一子像素结构完全遮挡时,被遮挡的子像素结构所发出的光线可能无法达到人眼,对显示效果会造成影响。本实施例中,叠置单元10中位于相对较下侧的子像素结构所发出的光线不会完全为位于相对较上侧的子像素结构所遮挡,可以使得每个子像素结构所发出的光线均可以到达人眼,进而保证像素结构应用于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良好显示效果。叠置单元10的不同子像素结构的延伸方向的夹角a大于0度小于180度,可以更加容易形成叠置单元10中的任一子像素结构包括在像素结构厚度方向z上,与叠置单元10中其他子像素结构无交叠的第二发光区域AA2的结构,进而保证叠置单元10中位于相对较下侧的子像素结构所发出的光线不会完全为位于相对较上侧的子像素结构所遮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侧和下侧为相对概念,其中上侧相对于下侧更接近像素结构的出光侧。
本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结构,通过设置像素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子像素结构;至少两个子像素结构叠置形成叠置单元,且叠置单元的不同子像素结构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叠置单元中任一子像素结构包括在像素结构厚度方向上,与叠置单元中其他子像素结构彼此重叠的第一发光区域,且叠置单元中的任一子像素结构包括在像素结构厚度方向上,与叠置单元中其他子像素结构无交叠的第二发光区域;使得叠置单元形成立体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像素结构中不同子像素结构的无交叠的方案,可以使得像素结构占用的平面面积减少,进而有利于显示装置像素密度的提高。叠置单元的不同子像素结构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可以更加容易形成叠置单元中的任一子像素结构包括在像素结构厚度方向上,与叠置单元中其他子像素结构无交叠的第二发光区域的结构,使得叠置单元中位于相对较下侧的子像素结构所发出的光线不会完全为位于相对较上侧的子像素结构所遮挡,可以使得每个子像素结构所发出的光线均可以到达人眼,进而保证像素结构应用于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良好显示效果。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结构的剖视图,图4可以对应图3沿B-B’剖切得到。参考图3和图4,可选的,像素结构包括叠置的第一子像素结构110和第二子像素结构120,还包括第三子像素结构130,第三子像素结构130与第一子像素结构110、第二子像素结构120叠置形成叠置单元10。
具体的,当像素结构包括的子像素结构的总个数一定时,叠置单元10包括的子像素结构的个数越多,对像素结构占用平面面积减小的作用越明显。本实施例中,设置像素结构还包括第三子像素结构130,第三子像素结构130与第一子像素结构110、第二子像素结构120叠置形成叠置单元10,相对于图1和图2叠置单元10包括两个子像素结构的方案,有利于进一步减小像素结构的总面积,进而提高像素密度。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结构的俯视图,参考图5,可选的,像素结构包括叠置的第一子像素结构110和第二子像素结构120,还包括第三子像素结构130,第三子像素结构130与第一子像素结构110、第二子像素结构120的垂直投影均无交叠。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结构110和第二子像素结构120形成叠置单元10,第三子像素结构130垂直投影与叠置单元10的垂直投影无交叠,也即第三子像素结构130的垂直投影与第一子像素结构110的垂直投影、第二子像素结构120的垂直投影均无交叠,可以使得三个子像素结构中,仅有一个子像素结构被部分遮挡,进而保证像素结构中,各子像素结构所被遮挡的总面积减小,可以在提高像素密度的基础上,更加容易实现良好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3-图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第一子像素结构110、第二子像素结构120、第三子像素结构130的发光颜色均不相同。
可选的,第一子像素结构110、第二子像素结构120和第三子像素结构130中,可以其中一个子像素结构的发光颜色红光,一个子像素结构的发光颜色为绿光,另一子像素结构的发光颜色为蓝光,进而实现彩色化显示。
继续参考图1,可选的,叠置单元10中的任一子像素结构的第二发光区域AA2包括位于第一发光区域AA1一侧的第一子发光区域21和位于第二子发光区域22另一侧的第二子发光区域22。
图1中以叠置单元10的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发光区域AA1和第二发光区域AA2为例进行了示出。可选的,第一发光区域AA1位于第一子发光区域21和第二子发光区域22之间。具体的,因对于第一发光区域AA1被其他子像素结构遮挡的子像素结构来说,第一发光区域AA1可能因被遮挡而使得光线无法射出,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子发光区域21和第二子发光区域22的不同侧,使得第一发光区域AA1被其他子像素结构所发出的光线可以更加均匀,进而有利于显示效果的提升。
继续参考图1、图3和图5,可选的,子像素结构的垂直投影的形状为条形。在本发明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子像素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梯形、多边形、椭圆形等,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子像素结构的垂直投影的面积相同。具体的,因本实施例中,叠置单元的的不同子像素结构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在子像素结构的垂直投影的面积相同时,仍可实现叠置单元中任一子像素结构包括在像素结构厚度方向上,与叠置单元中其他子像素结构彼此重叠的第一发光区域,且叠置单元中的任一子像素结构包括在像素结构厚度方向上,与叠置单元中其他子像素结构无交叠的第二发光区域AA2的结构。
继续参考图3,可选的,n个子像素结构叠置形成叠置单元10,n≥2。叠置单元10的垂直投影中,任一子像素结构的垂直投影与叠置单元10中相邻子像素结构的垂直投影的夹角b1的角度为180/n。
图3示出了叠置单元10包括第一子像素结构110、第二子像素结构120和第三子像素结构130三个子像素结构的情况,则任一子像素结构的垂直投影与叠置单元10中相邻子像素结构的垂直投影的夹角b1的角度为180/3=60度。其中,叠置单元10中一个子像素结构的垂直投影相邻的子像素结构的垂直投影可以是与该子像素结构垂直投影夹角最小的子像素结构的垂直投影,例如对于第一子像素结构110来说,第二子像素结构120与其(第一子像素结构110)的夹角为60度,第三子像素结构130与其(第一子像素结构110)的夹角也为60度,与叠置单元10中第一子像素结构110的垂直投影相邻的子像素结构的垂直投影可以认为是第二子像素结构120的垂直投影,也可认为是第三子像素结构130的垂直投影。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子像素结构不透光;即只有位于最上侧的子像素结构的第一发光区域所发出的光线可以从子像素结构射出,进而使得叠置单元中第一发光区域的颜色不会混色,保证较佳的显示效果。
在本发明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子像素结构透光;具体的,子像素结构透光时,仍可实现显示功能。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结构的剖视图,图6仍可对应图3沿B-B’剖切得到,参考图6,可选的,像素结构还包括遮光结构140,遮光结构140位于叠置单元10的出光侧,且遮光结构140覆盖叠置单元10的各子像素结构的第一发光区域AA1。
遮光结构140的设置,可以使得子像素结构透光时,不同子像素结构的第一发光区域AA1也不会出现混色,进而保证良好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遮光结构140包括与叠置单元10中各子像素结构一一对应的遮光单元141,遮光单元141位于对应的子像素结构的出光侧,遮光单元141覆盖对应的子像素结构的第一发光区域AA1。
图3和图6仍以叠置单元10包括第一子像素结构110、第二子像素结构120和第三子像素结构130为例进行示出,其中遮光结构140包括分别与第一子像素结构110、第二子像素结构120和第三子像素结构130一一对应的遮光单元141。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遮光结构140包括与通过设置与各子像素结构一一对应的遮光单元141,且遮光单元141覆盖对应的子像素结构的第一发光区域AA1,使得叠置单元10中各子像素结构的第一发光区域AA1所发出的光线被对应的遮光单元141所遮挡,可以进一步保证叠置单元10的各子像素结构的第一发光区域AA1不会出现混色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可仅在叠置单元中最上侧的子像素结构的出光侧,保证遮光结构对叠置单元的各子像素结构的第一发光区域进行遮挡即可。
还需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又一可选实施例中,遮光结构可以不遮挡最上侧子像素结构的第一发光区域,例如可以在最上侧子像素结构和与最上侧子像素结构相邻的下侧子像素结构之间,且遮光结构的垂直投影覆盖叠置单元中除最上侧子像素结构以外其他子像素结构的第一发光区域,此种情况下,叠置单元中最上侧子像素结构的第一发光区域发出的光不会被遮挡,且除最上侧子像素结构以外的其他子像素结构的第一发光区域所发出的光线会被遮光结构遮挡,进而也可保证子像素结构的第一发光区域不会出现混色。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好了一种显示基板,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俯视图,参考图7,该显示基板包括多个本发明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像素结构100;还包括承载背板200,像素结构100位于承载背板200上。
具体的,承载背板200可以作为像素结构100的支撑和载体。
本实施例的显示基板,包括本发明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结构100,具备上述任意实施例像素结构100具备的相应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剖视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剖视图,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剖视图,其中图9可以对应显示基板沿C-C’剖切得到的剖视图,图10可以对应显示基板沿D-D’剖切得到的剖视图,图11可以对应显示基板沿E-E’剖切得到的剖视图。参考图7-图11,可选的,承载背板200上具有与像素结构100中的叠置的子像素结构一一对应的凹槽11,凹槽11包括与叠置单元10中各子像素结构一一对应的子凹槽,叠置的子像素结构位于对应的子凹槽内;不同子凹槽的深度不同,且不同子凹槽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0度。
具体的,承载背板200上的凹槽11,可以对像素结构100中叠置单元10的子像素结构起到定位作用。具体的,凹槽11包括与叠置单元10中各子像素结构一一对应的子凹槽,子凹槽用于限定对应的子像素结构。一个凹槽11所包括的不同子凹槽的深度不同,进而有利于限定出叠置单元10中子像素的立体结构,进而减小像素结构100的占用面积。叠置单元10中不同子凹槽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0度,可以保证不同子凹槽所限定的子像素结构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0度,进而可以更加容易形成叠置单元10中的任一子像素结构包括在像素结构100厚度方向上,与叠置单元10中其他子像素结构无交叠的第二发光区域的结构,进而保证叠置单元10中位于相对较下侧的子像素结构所发出的光线不会完全为位于相对较上侧的子像素结构所遮挡。
可选的,凹槽11的深度大于叠置单元10的各子像素结构的总厚度;进而可以保证凹槽11可以对叠置单元10中子像素结构的良好定位作用,避免凹槽11结构深度过浅导致的子像素结构位置偏移。
可选的,子凹槽的深度大于对应的子像素结构的厚度;进而保证在子凹槽对对应的子像素结构的良好定位作用。
继续参考图9-图11,可选的,叠置单元10包叠置的第一子像素结构110、第二子像素结构120和第三子像素结构130;
凹槽11包括第一子凹槽101、第二子凹槽102和第三子凹槽103,第一子像素结构110位于第一子凹槽101内,第二子像素结构120位于第二子凹槽192内,第三子像素结构130位于第三子凹槽103内。
在本发明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叠置单元10可以包括多于3个或少于3个的子像素结构,相应的,凹槽11可以包括多于3个或少于3个的子凹槽,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第一子像素结构110、第二子像素结构120、第三子像素结构130的发光颜色均不相同;进而实现彩色显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像素结构的出光方向指向承载背板;叠置单元中,发光效率子像素结构越低的子像素结构对应的子凹槽的深度越深。
具体的,叠置单元中,发光效率越低的子像素结构对应的凹槽深度越深,可以使得将显示基板应用于显示装置时,叠置单元中发光效率越低的子像素结构越靠近显示装置的出光面,进而平衡因叠置单元中子像素结构发光效率不一致给显示效果造成的影响,保证良好的显示效果。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剖视图,图12仍可以对应显示基板沿E-E’剖切得到的剖视图,可选的,承载背板200透光,凹槽11底部设置有粘结层300。
其中透光的承载背板200可以是刚性背板,刚性的承载背板200的材料可以是玻璃、石英等,也可以是其他对水、氧等密闭性好,化学性质稳定的材料。
透光的承载基板也可以是柔性背板,柔性的承载背板200可以是无机层(材料可以是氧化硅或氮化硅等)和有机层的叠层结构,可选的,叠层结构的水氧阻隔性能超过10-1以上等级。
具体的,像素结构100的出光方向指向承载背板200,承载背板200透光时,凹槽11底部的粘结层300可以使得像素结构100的叠置单元10被牢固地固定在承载背板200。其中粘结层300的材料可以是透光的粘性材料。将承载背板200应用于显示装置时,可以将承载背板200与驱动背板进行固定,在显示装置中保留承载背板200作为像素结构100的保护盖板。其中驱动背板可以包括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可以与子像素结构一一对应连接,也可一个驱动电路对应连接多个子像素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当承载背板200为柔性的承载背板200时,可选的,显示装置中连接柔性背板的驱动背板也为柔性驱动背板,进行实现柔性显示。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制作过程中的平整度,柔性的承载背板200可以贴在平坦的刚性基板上进行工艺的制作(包括像素结构100的制作和承载基板与驱动背板的固定),然后将柔性的承载背板200与刚性基板分离。
当承载背板200透光时,可选的,粘结层300中混合有扩散粒子,用于将像素结构100发出的光打散;使得显示基板的出光更加均匀。可选的,扩散粒子用于实现显示装置1%-99%的雾度。
当承载背板200透光时,可选的,粘结层300中混合有光致发光材料。其中光致发光材料可以是量子点粉或者荧光磷光粉,进而可以使得显示基板所发出的光线色彩更加鲜艳。
当承载背板200透光时,可选的,承载背板200远离像素结构100的表面具有扩散粒子,用于将像素结构100发出的光打散。
其中,承载基板远离像素结构100表面的扩散粒子可以通过涂布方式制作在承载基板的表面,也可以通过化学腐蚀的方式在承载基板的表面做出不规则的微结构,不规则的微结构作为扩散粒子。扩散粒子同样用于将像素结构100发出的光打散,使得显示基板的发出的光线更加均匀。
在本发明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承载背板200不透光。不透光的承载基板无法作为显示装置的盖板,因此在显示基板的像素结构100与驱动背板连接后,需将承载背板200剥离,然后额外设置透光的盖板结构。
继续参考图9-图12,可选的,子像素结构包括LED芯片,LED芯片的远离承载背板的一侧,第一端设置有正极,第二端设置有负极。
其中LED芯片可以是Micro LED芯片、MINI LED芯片,或者其他与Micro LED芯片或MINI LED芯片尺寸相当的芯片。图9-图12均以像素结构100的叠置单元10包括第一子像素结构110、第二子像素结构120和第三子像素结构130为例进行示出,其中第一子像素结构110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为第一正极N1+和第一负极N1-,第二子像素结构120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为第二正极N2+和第二负极N2-,第三子像素结构130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为第三正极N3+和第三负极N3-。通过向LED芯片的正极和负极加电压,可以实现LED芯片的点亮,进行实现显示基板的显示。
可选的,位于第一深度的子凹槽中的子像素结构的侧壁与第二深度的子凹槽,形成容纳位于第二深度的子凹槽中的子像素结构的电极的凹坑结构;其中,第一深度小于第二深度;电极为正极或负极。可选的,凹坑结构内还包括焊接连接剂。
结合图8和图10,其中第一深度h1的子凹槽可以是第三子像素结构130所在的子凹槽,第二深度h2的子凹槽可以是第一子像素结构110所在的子凹槽。第三子像素结构130的侧壁与第一子像素结构110所在的子凹槽形成容纳位于第一子像素结构110的电极的凹坑结构,使得在凹坑中设置焊接连接剂时,焊接连接剂可以被容置在凹坑内,不会流动至其他位置。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俯视图,参考图13,可选的,显示基板还包括引导结构500,引导结构500位于承载背板200具有凹槽11的一侧;
引导结构500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个第一引导单元510和多个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多个第二引导单元520,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多个第一引导单元510和多个第二引导单元520交叉限定出多个像素区域,像素结构100位于像素区域内。
可选的,引导结构500可以是直接在承载背板200的表面制作,也可以是在承载基板的表面首先制作放置引导结构500的引导凹槽11,将引导结构500制作在引导凹槽11中,引导结构500可以是黑矩阵。引导结构500通过半导体工艺制作(曝光显影蚀刻)以期达到微米级以上精度;可选的,该引导结构500通过丝网印刷,或者喷墨打印的方式制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引导结构500包括内层遮光材料和包覆内层遮光材料的外层反光材料。
其中,内层遮光材料可以是黑矩阵材料,例如可以是铬或黑色树脂材料;包覆内层遮光材料的外层反光材料可以是氧化钡、氧化钛等。设置引导结构500包括外层反光材料,可以使得像素结构100发出的光线不会被引导结构500所吸收,而被反射出去,进而提高像素结构100所发出光线的光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结构,还包括驱动背板,驱动背板与像素结构连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也可以为电脑、电视机、智能穿戴显示装置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试示意图,参考图14,当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所包括的承载基板透明时,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基板01和驱动背板02,驱动背板02与显示基板01上的像素结构连接。
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结构,具备上述任意实施例像素结构具备的相应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6)

1.一种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子像素结构;
至少两个所述子像素结构叠置形成叠置单元,且叠置单元的不同所述子像素结构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
叠置单元中任一所述子像素结构包括在所述像素结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叠置单元中其他所述子像素结构彼此重叠的第一发光区域,且所述叠置单元中的任一所述子像素结构包括在所述像素结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叠置单元中其他子像素结构无交叠的第二发光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置单元包括叠置的第一子像素结构和第二子像素结构;
所述第一子像素结构和所述第二子像素结构的发光颜色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子像素结构,所述第三子像素结构与所述第一子像素结构、所述第二子像素结构叠置形成所述叠置单元;
所述第一子像素结构、所述第二子像素结构、所述第三子像素结构的发光颜色均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结构,还包括第三子像素结构,所述第三子像素结构与所述第一子像素结构、所述第二子像素结构的垂直投影均无交叠;
所述第一子像素结构、所述第二子像素结构、所述第三子像素结构的发光颜色均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置单元中的任一所述子像素结构的第二发光区域包括位于第一发光区域一侧的第一子发光区域和位于第二子发光区域另一侧的第二子发光区域;
所述子像素结构的垂直投影的形状为条形;
所述子像素结构的垂直投影的面积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子像素结构叠置形成所述叠置单元,n≥2;所述叠置单元的垂直投影中,任一所述子像素结构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叠置单元中相邻所述子像素结构的垂直投影的夹角的角度为180/n。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结构不透光;
或者所述子像素结构透光;所述像素结构还包括遮光结构,所述遮光结构位于所述叠置单元的出光侧,且所述遮光结构覆盖所述叠置单元的各所述子像素结构的所述第一发光区域;所述遮光结构包括与所述叠置单元中各所述子像素结构一一对应的遮光单元,所述遮光单元位于对应的所述子像素结构的出光侧,所述遮光单元覆盖对应的所述子像素结构的所述第一发光区域。
8.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像素结构;
还包括承载背板,所述像素结构位于所述承载背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背板上具有与所述像素结构中的叠置的子像素结构一一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包括与所述叠置单元中各所述子像素结构一一对应的子凹槽,所述叠置的子像素结构位于对应的子凹槽内;不同所述子凹槽的深度不同,且不同所述子凹槽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0度;
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叠置单元的各子像素结构的总厚度;
或者,所述子凹槽的深度大于对应的所述子像素结构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置单元包叠置的第一子像素结构、第二子像素结构和第三子像素结构;
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子凹槽、第二子凹槽和第三子凹槽,所述第一子像素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子凹槽内,所述第二子像素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子凹槽内,所述第三子像素结构位于第三子凹槽内;
所述第一子像素结构、所述第二子像素结构、所述第三子像素结构的发光颜色均不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结构的出光方向指向所述承载背板;所述叠置单元中,发光效率越低的子像素结构对应的所述子凹槽的深度越深。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结构包括LED芯片,所述LED芯片的远离所述承载背板的一侧,第一端设置有正极,第二端设置有负极;
位于第一深度的所述子凹槽中的子像素结构的侧壁与第二深度的所述子凹槽,形成容纳位于所述第二深度的子凹槽中的所述子像素结构的电极的凹坑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深度小于所述第二深度;所述电极为所述正极或负极;
所述凹坑结构内还包括焊接连接剂。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位于所述承载背板具有所述凹槽的一侧;
所述引导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引导单元和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引导单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多个所述第一引导单元和多个所述第二引导单元交叉限定出多个像素区域,所述像素结构位于所述像素区域内;
所述引导结构包括内层遮光材料和包覆内层遮光材料的外层反光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背板透光,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粘结层;
所述粘结层中混合有扩散粒子,用于将所述像素结构发出的光打散;
或者,所述粘结层中混合有光致发光材料;
承载背板远离所述像素结构的表面具有扩散粒子,用于将所述像素结构发出的光打散。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背板不透光,所述承载背板用于在所述像素结构与驱动背板连接后被剥离。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像素结构,还包括驱动背板,所述驱动背板与所述像素结构连接。
CN202110178480.0A 2021-02-09 2021-02-09 像素结构、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7508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8480.0A CN112750853B (zh) 2021-02-09 2021-02-09 像素结构、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8480.0A CN112750853B (zh) 2021-02-09 2021-02-09 像素结构、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0853A CN112750853A (zh) 2021-05-04
CN112750853B true CN112750853B (zh) 2022-09-20

Family

ID=75651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78480.0A Active CN112750853B (zh) 2021-02-09 2021-02-09 像素结构、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50853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4101A (zh) * 2017-02-15 2017-05-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51188B (en) * 2004-03-31 2006-03-1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assive matrix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5568409B2 (ja) * 2010-08-24 2014-08-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立体表示装置
TWI432856B (zh) * 2010-12-07 2014-04-01 Au Optronics Corp 畫素結構
CN202145252U (zh) * 2011-07-18 2012-02-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US11114499B2 (en) * 2018-01-02 2021-09-07 Seoul Viosys Co., Ltd. Display device having light emitting stacked structure
KR102583805B1 (ko) * 2018-10-11 2023-09-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0164943B (zh) * 2019-05-31 2021-08-0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4101A (zh) * 2017-02-15 2017-05-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0853A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6851B (zh) 畫素陣列封裝結構及顯示面板
JP5190617B2 (ja) 光源とこれを有する光出射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JP6912746B1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面状光源
JP6912748B1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面状光源
JP2009231273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CN11319315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6912747B1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面状光源
CN111048498A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WO2020237972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190085195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0828645A (zh) 一种发光元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9003967B (zh) 一种灯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200284968A1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CN112750853B (zh) 像素结构、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24082488A1 (zh) 封装发光单元、显示装置和封装发光单元的制作方法
KR20200024732A (ko) 표시장치
JP2022012220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
CN112151655A (zh) 发光模块
KR20070031814A (ko) 조명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CN213093218U (zh) 发光模块
CN110867455B (zh) 显示装置
JP7299522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面状光源
WO2023184388A1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KR20220089997A (ko)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2799248A (zh) 光转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05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D, Huanggangling Industrial Park, Hexi, Hangcheng Industrial Zone, Taoyuan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iwei Electronic Material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30100 room 550, 5th floor, No.399, rulehu street, Airport Economic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guangheng Electronic Center (L.P.)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