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0544B - 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0544B
CN112750544B CN202110050286.4A CN202110050286A CN112750544B CN 112750544 B CN112750544 B CN 112750544B CN 202110050286 A CN202110050286 A CN 202110050286A CN 112750544 B CN112750544 B CN 1127505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group
control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core
water re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502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0544A (zh
Inventor
王欣欣
卢向晖
蔡德昌
何明涛
段蓉
韩嵩
付学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0502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05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0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054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5245 priority patent/WO2022151784A1/zh
Priority to EP21918975.0A priority patent/EP4280228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0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05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D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3/00Control of 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3/08Regulation of any parameters in the plant
    • G21D3/12Regulation of any parameters in the plant by adjustment of the reactor in response only to changes in engine demand
    • G21D3/16Varying reactivity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7/00Control of nuclear reaction
    • G21C7/06Control of nuclear reaction by application of neutron-absorbing material, i.e. material with absorption cross-section very much in excess of reflection cross-section
    • G21C7/08Control of nuclear reaction by application of neutron-absorbing material, i.e. material with absorption cross-section very much in excess of reflection cross-section by displacement of solid control elements, e.g. control rod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D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3/00Control of 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3/001Computer implemented control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D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3/00Control of 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3/08Regulation of any parameters in the pla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所述压水堆堆芯装载有至少一个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第三控制棒组和多个燃料组件;获取与所述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棒组控制指令,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棒组、所述第二控制棒组和所述第三控制棒组,对所述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采用本方法,实现了通过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和第三控制棒组,自动对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的目的,无需通过频繁调节一回路冷却剂中的硼浓度来对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从而简化了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流程,进而提高了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效率。

Description

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压水堆堆芯是压水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压水堆堆芯的功率控制,可以对压水堆进行控制。
目前,针对压水堆堆芯的功率的控制方式,一般是通过调节一回路冷却剂中的硼浓度来改变堆芯反应性;但是,这种控制方式,需要由化容控制系统向一回路注入水或高浓度的硼溶液来进行冷却剂的稀释或硼化;由于每次稀释或硼化后,一回路冷却剂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混合均匀,因此一次冷却剂硼浓度的变化速度较慢,调节反应堆的功率也较慢;而且,当反应堆功率需要进行频繁地升降时,如果单独以调节硼浓度的方式来跟踪这种升降,则要对一回路冷却剂进行频繁的稀释和硼化,过程比较繁琐,且操作员负担较大,导致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效率的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所述压水堆堆芯装载有至少一个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第三控制棒组和多个燃料组件;
获取与所述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棒组控制指令,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棒组、所述第二控制棒组和所述第三控制棒组,对所述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包括:
获取压水堆堆芯的运行信息;
获取与所述运行信息对应的运行方式,作为所述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获取与所述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之前,包括:
获取多个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
按照所述运行方式,分别将各个所述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分类存储至预设数据库中;
所述获取与所述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包括:
查询所述预设数据库,得到与所述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查询所述预设数据库,得到与所述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包括:
若所述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为基本负荷运行方式,则从所述预设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基本负荷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作为第一控制指令;
若所述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为负荷跟踪模式运行方式,则从所述预设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负荷跟踪模式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作为第二控制指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棒组控制指令,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棒组、所述第二控制棒组和所述第三控制棒组,对所述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棒组保持不动和所述第三控制棒组停留在所述压水堆堆芯上部,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控制棒组插入所述压水堆堆芯,并逐渐提出所述第二控制棒组,直到所述第二控制棒组达到提出极限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棒组插入所述压水堆堆芯中的预设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棒组控制指令,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棒组、所述第二控制棒组和所述第三控制棒组,对所述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还包括:
在负荷跟踪开始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棒组按照预设刻度曲线插入所述压水堆堆芯,以降低所述压水堆堆芯的功率,以及通过所述第三控制棒组将所述压水堆堆芯轴向偏移维持在设定的运行带内;
当所述压水堆堆芯的功率达到预设功率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二控制棒组先从所述压水堆堆芯中缓慢提出,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棒组再次缓慢插入所述压水堆堆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棒组控制指令,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棒组、所述第二控制棒组和所述第三控制棒组,对所述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之后,还包括:
根据对所述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操作,生成控制操作日志;
将所述控制操作日志发送至对应的监控终端。
一种压水堆堆芯的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所述压水堆堆芯装载有至少一个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第三控制棒组和多个燃料组件;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棒组控制指令,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棒组、所述第二控制棒组和所述第三控制棒组,对所述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所述压水堆堆芯装载有至少一个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第三控制棒组和多个燃料组件;
获取与所述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棒组控制指令,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棒组、所述第二控制棒组和所述第三控制棒组,对所述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所述压水堆堆芯装载有至少一个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第三控制棒组和多个燃料组件;
获取与所述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棒组控制指令,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棒组、所述第二控制棒组和所述第三控制棒组,对所述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
上述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确定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压水堆堆芯装载有至少一个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第三控制棒组和多个燃料组件;然后获取与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最后根据棒组控制指令,基于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和第三控制棒组,对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这样,实现了通过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和第三控制棒组,自动对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的目的,无需通过频繁调节一回路冷却剂中的硼浓度来对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从而简化了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流程,进而提高了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压水堆堆芯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控制终端110通过网络与压水堆堆芯120进行通信。参考图1,控制终端110确定压水堆堆芯120的运行方式;压水堆堆芯120装载有至少一个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第三控制棒组和多个燃料组件;获取与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根据棒组控制指令,基于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和第三控制棒组,对压水堆堆芯120进行控制。其中,控制终端110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控制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确定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压水堆堆芯装载有至少一个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第三控制棒组和多个燃料组件。
其中,压水堆是指压水核反应堆,是指以加压的、未发生沸腾的轻水(即普通水)作为慢化剂和冷却剂的反应堆,主要由燃料组件、慢化剂(兼作冷却剂)、控制棒组件、可燃毒物组件、中子源组件、堆芯吊篮和压力壳等组成。
其中,压水堆堆芯装载有多个燃料组件,以及至少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和第三控制棒组。第一控制棒组是指P棒组,主要用于被移入和移出压水堆堆芯中所选定的燃料组件,以调节反应堆堆芯功率;第二控制棒组是指T棒组,主要用于被移入和移出压水堆堆芯中所选定的燃料组件,以进行堆芯温度变化的补偿;第三控制棒组是指AO棒组,主要用于被移入和移出压水堆堆芯中所选定的燃料组件,以调节堆芯轴向功率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在部分特殊情况下,第一控制棒组可以辅助第二控制棒组调节压水堆堆芯的堆芯温度,第二控制棒组也可以辅助第一控制棒组调节压水堆堆芯的堆芯功率。
其中,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有多种,比如基本负荷运行方式、负荷跟踪模式运行方式等。
具体地,控制终端响应工作人员的控制操作,获取压水堆堆芯的运行信息,根据压水堆堆芯的运行信息,确定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
步骤S202,获取与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
其中,棒组控制指令是指控制相应的控制棒组(比如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第三控制棒组等)移入和移出压水堆堆芯中所选定的燃料组件的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不一样,比如与基本负荷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和与负荷跟踪模式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不一样。
具体地,控制终端根据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查询预设的运行方式与棒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得到与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这样,有利于后续根据与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基于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和第三控制棒组,对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
步骤S203,根据棒组控制指令,基于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和第三控制棒组,对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
具体地,控制终端根据棒组控制指令,控制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和第三控制棒组移入或者移出压水堆堆芯中所选定的燃料组件,以控制压水堆堆芯的堆芯功率、进行堆芯温度变化的补偿、调节堆芯轴向功率分布等,从而完成对压水堆堆芯的控制。
上述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中,通过确定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压水堆堆芯装载有至少一个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第三控制棒组和多个燃料组件;然后获取与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最后根据棒组控制指令,基于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和第三控制棒组,对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这样,实现了通过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和第三控制棒组,自动对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的目的,无需通过频繁调节一回路冷却剂中的硼浓度来对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从而简化了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流程,进而提高了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1,确定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具体包括如下内容:获取压水堆堆芯的运行信息;获取与运行信息对应的运行方式,作为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
具体地,控制终端获取与其连接的压水堆堆芯的运行信息;根据该压水堆堆芯的运行信息,查询预设的运行信息与运行方式的对应关系,得到该运行信息对应的运行方式,作为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压水堆堆芯的运行信息,然后根据压水堆堆芯的运行信息,确定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有利于后续根据与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基于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和第三控制棒组,自动对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2,在获取与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之前,包括:获取多个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按照运行方式,分别将各个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分类存储至预设数据库中。
具体地,控制终端基于大数据技术,预先生成多个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比如与基本负荷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与负荷跟踪模式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等;然后,控制终端按照运行方式,分别将各个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分类存储至预设数据库中,以通过预设数据库存储多个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便于后续直接查询预设数据库,获取与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202,获取与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具体包括如下内容:查询预设数据库,得到与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
具体地,控制终端根据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查询存储有多个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的预设数据库,得到与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查询存储有多个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的预设数据库,得到与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有利于后续根据与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基于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和第三控制棒组,自动对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从而简化了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流程,进而提高了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查询预设数据库,得到与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具体包括如下内容:若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为基本负荷运行方式,则从预设数据库中获取与基本负荷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作为第一控制指令;若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为负荷跟踪模式运行方式,则从预设数据库中获取与负荷跟踪模式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作为第二控制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查询预设数据库,得到与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有利于后续根据与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基于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和第三控制棒组,自动对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从而简化了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流程,进而提高了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3,根据棒组控制指令,基于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和第三控制棒组,对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具体包括如下内容: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第一控制棒组保持不动和第三控制棒组停留在压水堆堆芯上部,以及控制第二控制棒组插入压水堆堆芯,并逐渐提出第二控制棒组,直到第二控制棒组达到提出极限时,控制第二控制棒组插入压水堆堆芯中的预设位置。
举例说明,若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为基本负荷运行方式,则控制终端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用于温度调节补偿堆芯反应性变化的T棒组插入压水堆堆芯,不断提出以补偿燃耗效应,到达提出极限时由操纵员调节硼浓度将T棒组重新置于合适位置,以实现阶段调节可溶性硼;同时,控制终端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用于调节堆芯功率的P棒组保持不动,以及控制用于调节堆芯轴向功率分布的AO棒组停留在压水堆堆芯上部,从而实现了对压水堆堆芯的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与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基于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和第三控制棒组,自动对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以实现不调硼负荷跟踪和轴向功率分布的精确控制,从而减轻了操作员负担,提高了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效率,同时提升了核电运行的先进性和智能化水平。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3,根据棒组控制指令,基于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和第三控制棒组,对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具体包括如下内容:在负荷跟踪开始时,根据第二控制指令,控制第一控制棒组按照预设刻度曲线插入压水堆堆芯,以降低压水堆堆芯的功率,以及通过第三控制棒组将压水堆堆芯轴向偏移维持在设定的运行带内;当压水堆堆芯的功率达到预设功率时,根据第二控制指令,控制第二控制棒组先从压水堆堆芯中缓慢提出,并控制第二控制棒组再次缓慢插入压水堆堆芯。
举例说明,若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为负荷跟踪模式运行方式,则控制终端根据第二控制指令,控制由功率变化引起的效应由P棒组补偿和氙毒变化由T棒组补偿,当T棒组到达插入限或提出限时,通过调节硼浓度将T棒组置于合适位置,同时控制AO棒组调节堆芯轴向功率分布,从而实现了对压水堆堆芯的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与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基于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和第三控制棒组,自动对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以实现不调硼负荷跟踪和轴向功率分布的精确控制,从而减轻了操作员负担,提高了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效率,同时提升了核电运行的先进性和智能化水平。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3,在根据棒组控制指令,基于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和第三控制棒组,对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之后,还包括:根据对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操作,生成控制操作日志;将控制操作日志发送至对应的监控终端。
举例说明,控制终端根据对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操作,实时生成控制操作日志,并将该控制操作日志发送至对应的监控终端,比如操作人员的手机、平板电脑等,便于操作人员及时查看对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操作记录,以在压水堆堆芯出现故障时,及时对压水堆堆芯进行维修,或者,在出现安全事故时,通过追溯定责到相应的操作人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另一种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控制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获取压水堆堆芯的运行信息;压水堆堆芯装载有至少一个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第三控制棒组和多个燃料组件。
步骤S302,获取与运行信息对应的运行方式,作为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
步骤S303,若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为基本负荷运行方式,则从预设数据库中获取与基本负荷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作为第一控制指令。
步骤S304,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第一控制棒组保持不动和第三控制棒组停留在压水堆堆芯上部,以及控制第二控制棒组插入压水堆堆芯,并逐渐提出第二控制棒组,直到第二控制棒组达到提出极限时,控制第二控制棒组插入压水堆堆芯中的预设位置。
步骤S305,若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为负荷跟踪模式运行方式,则从预设数据库中获取与负荷跟踪模式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作为第二控制指令。
步骤S306,在负荷跟踪开始时,根据第二控制指令,控制第一控制棒组按照预设刻度曲线插入压水堆堆芯,以降低压水堆堆芯的功率,以及通过第三控制棒组将压水堆堆芯轴向偏移维持在设定的运行带内。
步骤S307,当压水堆堆芯的功率达到预设功率时,根据第二控制指令,控制第二控制棒组先从压水堆堆芯中缓慢提出,并控制第二控制棒组再次缓慢插入压水堆堆芯。
上述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实现了通过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和第三控制棒组,自动对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的目的,无需通过频繁调节一回路冷却剂中的硼浓度来对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从而简化了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流程,进而提高了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效率。
为了更清晰阐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以下以一个具体的实例对该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压水堆核电厂多棒联合控制堆芯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本实施以177个燃料组件组成的反应堆堆芯为例,反应堆堆芯共采用69组控制棒组件;其中,燃料组件和控制棒组件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参考表1,除了停堆棒组外,反应堆堆芯内其它控制棒按照功能分为三组:功率调节、温度调节和轴向功率分布控制。P棒组在移动时要求满足规定的重叠步数以及顺序,用于控制堆芯平率;T棒组在移动时要求满足规定的重叠步数以及顺序,用于控制堆芯反应性/冷却剂平均温度;AO棒组用于堆芯轴向功率分布控制;停堆棒组为S棒组,用于确保反应堆在任何功率水平下都有足够的停堆裕量。
Figure BDA0002898808550000101
Figure BDA0002898808550000111
表1
1、当反应堆堆芯处于基本负荷运行时,通过下列方式进行反应堆堆芯的控制:
基负荷运行时,P棒组处于全提出位置,随着燃料不断燃耗,堆芯反应性降低,反应堆冷却剂平均温度降低,T棒组逐渐提出以维持冷却剂平均温度在设定的运行范围内。当T棒组到达提出限时由操纵员调节硼浓度将控制棒组恢复到运行范围内。在运行过程中通过AO棒组将堆芯轴向偏移维持在设定的运行带内。
2、当反应堆堆芯处于负荷跟踪模式运行时,通过下列方式进行反应堆堆芯的控制:
负荷跟踪开始时,汽轮机负荷降低,P棒组按照预设刻度曲线插入降低反应堆功率;功率降低将开启氙瞬态,当达到低功率运行平台后,氙的累积引入负反应性,反应堆冷却剂平均温度降低,T棒组缓慢提出以维持冷却剂平均温度在设定的运行带内;经过氙峰后,T棒组将再次缓慢插入;反之,当汽轮机负荷升高时,P棒组按照预设刻度曲线提出来提升反应堆功率;当达到高功率运行平台后,氙的消耗引入正反应性,反应堆冷却剂平均温度升高,T棒组缓慢下插以维持冷却剂平均温度在设定的运行带内;经过氙谷后,T棒组将再次缓慢提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个瞬态过程中,通过AO棒组将堆芯轴向偏移维持在设定的运行带内;阶段性调节可溶性硼,将控制棒组恢复到运行范围内;在自动运行模式下,P棒组通过预设功率-棒位刻度曲线信号驱动,T棒组由温度误差信号驱动,AO棒组通过堆芯轴向偏移误差信号驱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控制棒代替调节可溶硼进行堆芯反应性控制,且基负荷运行和负荷跟踪过程中的反应性和功率分布通过棒控系统自动完成,大大减轻了操作员负担;全过程基本可实现阶段性调节硼浓度,减少了调硼操作次数,可以简化化容系统设计,减少了废水处理成本,并有利于环境保护。另外和调硼负荷跟踪相比,由于负荷跟踪期间不需要废液处理系统参与,从而有效地延长了核电厂的负荷跟踪能力。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3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3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压水堆堆芯的控制装置,包括:确定模块410、获取模块420和控制模块430,其中:
确定模块410,用于确定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压水堆堆芯装载有至少一个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第三控制棒组和多个燃料组件。
获取模块420,用于获取与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
控制模块430,用于根据棒组控制指令,基于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和第三控制棒组,对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410,还用于获取压水堆堆芯的运行信息;获取与运行信息对应的运行方式,作为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压水堆堆芯的控制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获取多个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按照运行方式,分别将各个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分类存储至预设数据库中;
获取模块420,还用于查询预设数据库,得到与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模块420,还用于若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为基本负荷运行方式,则从预设数据库中获取与基本负荷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作为第一控制指令;若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为负荷跟踪模式运行方式,则从预设数据库中获取与负荷跟踪模式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作为第二控制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430,还用于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第一控制棒组保持不动和第三控制棒组停留在压水堆堆芯上部,以及控制第二控制棒组插入压水堆堆芯,并逐渐提出第二控制棒组,直到第二控制棒组达到提出极限时,控制第二控制棒组插入压水堆堆芯中的预设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430,还用于在负荷跟踪开始时,根据第二控制指令,控制第一控制棒组按照预设刻度曲线插入压水堆堆芯,以降低压水堆堆芯的功率,以及通过第三控制棒组将压水堆堆芯轴向偏移维持在设定的运行带内;当压水堆堆芯的功率达到预设功率时,根据第二控制指令,控制第二控制棒组先从压水堆堆芯中缓慢提出,并控制第二控制棒组再次缓慢插入压水堆堆芯。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压水堆堆芯的控制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根据对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操作,生成控制操作日志;将控制操作日志发送至对应的监控终端。
关于压水堆堆芯的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压水堆堆芯的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5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所述压水堆堆芯装载有至少一个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第三控制棒组和多个燃料组件;
获取与所述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棒组控制指令,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棒组、所述第二控制棒组和所述第三控制棒组,对所述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
所述根据所述棒组控制指令,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棒组、所述第二控制棒组和所述第三控制棒组,对所述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包括:
若所述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为基本负荷运行方式,则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棒组保持不动和所述第三控制棒组停留在所述压水堆堆芯上部,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控制棒组插入所述压水堆堆芯,并逐渐提出所述第二控制棒组,直到所述第二控制棒组达到提出极限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棒组插入所述压水堆堆芯中的预设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包括:
获取压水堆堆芯的运行信息;
获取与所述运行信息对应的运行方式,作为所述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与所述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之前,包括:
获取多个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
按照所述运行方式,分别将各个所述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分类存储至预设数据库中;
所述获取与所述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包括:
查询所述预设数据库,得到与所述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查询所述预设数据库,得到与所述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包括:
若所述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为基本负荷运行方式,则从所述预设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基本负荷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作为第一控制指令;
若所述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为负荷跟踪模式运行方式,则从所述预设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负荷跟踪模式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作为第二控制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棒组控制指令,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棒组、所述第二控制棒组和所述第三控制棒组,对所述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棒组保持不动和所述第三控制棒组停留在所述压水堆堆芯上部,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控制棒组插入所述压水堆堆芯,并逐渐提出所述第二控制棒组,直到所述第二控制棒组达到提出极限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棒组插入所述压水堆堆芯中的预设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棒组控制指令,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棒组、所述第二控制棒组和所述第三控制棒组,对所述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还包括:
在负荷跟踪开始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棒组按照预设刻度曲线插入所述压水堆堆芯,以降低所述压水堆堆芯的功率,以及通过所述第三控制棒组将所述压水堆堆芯轴向偏移维持在设定的运行带内;
当所述压水堆堆芯的功率达到预设功率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二控制棒组先从所述压水堆堆芯中缓慢提出,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棒组再次缓慢插入所述压水堆堆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棒组控制指令,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棒组、所述第二控制棒组和所述第三控制棒组,对所述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之后,还包括:
根据对所述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操作,生成控制操作日志;
将所述控制操作日志发送至对应的监控终端。
8.一种压水堆堆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所述压水堆堆芯装载有至少一个第一控制棒组、第二控制棒组、第三控制棒组和多个燃料组件;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运行方式对应的棒组控制指令;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棒组控制指令,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棒组、所述第二控制棒组和所述第三控制棒组,对所述压水堆堆芯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压水堆堆芯的运行方式为基本负荷运行方式,则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棒组保持不动和所述第三控制棒组停留在所述压水堆堆芯上部,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控制棒组插入所述压水堆堆芯,并逐渐提出所述第二控制棒组,直到所述第二控制棒组达到提出极限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棒组插入所述压水堆堆芯中的预设位置。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0050286.4A 2021-01-14 2021-01-14 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7505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50286.4A CN112750544B (zh) 2021-01-14 2021-01-14 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CT/CN2021/125245 WO2022151784A1 (zh) 2021-01-14 2021-10-21 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EP21918975.0A EP4280228A1 (en) 2021-01-14 2021-10-21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core, and comput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50286.4A CN112750544B (zh) 2021-01-14 2021-01-14 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0544A CN112750544A (zh) 2021-05-04
CN112750544B true CN112750544B (zh) 2022-09-13

Family

ID=75651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50286.4A Active CN112750544B (zh) 2021-01-14 2021-01-14 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80228A1 (zh)
CN (1) CN112750544B (zh)
WO (1) WO20221517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0544B (zh) * 2021-01-14 2022-09-13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781891A (zh) * 2022-04-28 2022-07-22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堆芯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99653B2 (en) * 2011-10-24 2014-04-15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 Llc Method of achieving automatic axial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
CN105139908B (zh) * 2015-06-30 2017-08-25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压水堆核电厂堆芯的控制模式
CN112750544B (zh) * 2021-01-14 2022-09-13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51784A1 (zh) 2022-07-21
CN112750544A (zh) 2021-05-04
EP4280228A1 (en) 2023-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50544B (zh) 压水堆堆芯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102782B (zh) 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温度rbf神经网络控制方法
CN111429088B (zh) 工序试验结果发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461895B (zh) 测试序列的编辑方法和系统以及自动化测试系统
CA3164095C (en) Rapid frequency sear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processing device, and data processing device
CN109255107A (zh) 组态软件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45605B (zh) 核反应堆换料启动快速达临界控制方法
CN108156312A (zh) 一种控制sim卡功能菜单显示的方法、终端及存储装置
CN108255735A (zh) 关联环境测试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E112006000548T5 (de) Vorrichtung, System und Verfahren, das einen Mobiltelefon-Stack in eine erweiterte Firmware-Schnittstellen (EFI)-Schicht integrieren kann
CN113990406A (zh) 核电厂一回路热平衡测量试验条件验证方法和系统
CN110062452A (zh)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832374A (zh) 标准知识库的构建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4032644A1 (zh) 核燃料装卸与位置自动化跟踪系统及方法
CN104658623A (zh) 应急运行规程与严重事故管理导则的过渡接口方法
WO2023206924A1 (zh) 堆芯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7012410A (zh) 压水堆堆芯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CN109151144A (zh) 硬件管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886647A (zh) 数据字典的创建方法、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7078569A (zh) 神经网络模型推理框架的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CN116169730A (zh) 火电机组的负荷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56145B (zh) 一种水电站agc控制装置脚本调度计算方法
CN112230816A (zh) 高效率截图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559836A (zh) 一种核电站基于无可溶硼冷却剂的水化学环境改善的方法
CN114239279B (zh) 反应堆热工安全设计协同装置、方法、终端、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