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8518B - 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48518B
CN112748518B CN202010296803.1A CN202010296803A CN112748518B CN 112748518 B CN112748518 B CN 112748518B CN 202010296803 A CN202010296803 A CN 202010296803A CN 112748518 B CN112748518 B CN 1127485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bject side
imaging lens
imaging
lens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968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48518A (zh
Inventor
吴国扬
陈柏言
张锡龄
姚淳飏
陈建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81395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687730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91072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704387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filed Critical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748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85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485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85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having a beam-folding prism or mirr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9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having zoom fun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反射组件。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一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像侧。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此第二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第三透镜具正屈光力。第四透镜具屈光力,此第四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反射组件包括反射面。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成像镜头满足至少其中一项条件:2mm<L<6mm;5mm<ALOD<14mm;其中,L为最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至该反射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ALOD为该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总合。

Description

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现今手机的成像镜头的发展趋势不断朝向高分辨率发展,其中成像镜头所使用的透镜数目愈来愈多,使得成像镜头的镜头总长度愈来愈长,已经无法满足手机轻薄的需求,所以需要有另一种新架构的成像镜头,才能同时满足高分辨率及小型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成像镜头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镜头总长度较短、分辨率较高,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反射组件。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一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像侧。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此第二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具屈光力,此第四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反射组件包括反射面。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成像镜头满足以下至少其中一项条件:
0<TTL/ALOD<2;
1<(TTL+f)/fobj1<5;
其中,TTL为该成像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度,ALOD为该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总合,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obj1为最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更包括至少一反射组件,成像镜头具有第一位置为该像侧与最靠近该像侧的透镜之间、第二位置为该复数个透镜之间以及第三位置为最靠近该像侧的透镜与该像侧之间;
该第一位置、该第二位置以及该第三位置中至少一处设置有该反射组件,该反射组件的反射面包含有金属层。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其中该反射组件设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该第一透镜更包括一凹面朝向该物侧;该第二透镜更包括一凸面朝向该像侧;该第三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该第一透镜更包括一凹面朝向该物侧;该第二透镜更包括另一凹面朝向该像侧;该第三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另一凸面朝向该像侧;该第四透镜更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更包括第五透镜设置于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五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像侧。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更包括第六透镜设置于该第三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之间,该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六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该物侧以及一凸面朝向该像侧。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至少其中一项条件:
1<ALOD/f<4;
FPDmax<4mm;
5<TTL/OD1<14;
0.5<ID1/OD1<1.5;
其中,ALOD为该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总合,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PDmax为反射组件朝向物侧的透镜的一最大光学有效直径,TTL为该成像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度,OD1为最靠近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ID1为最靠近物侧的透镜的像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至少其中一项条件:
1<fobj1/L1T<4;
0.2mm2<L1T×L1SD<2.2mm2
-4mm2<L1T×R11<0mm2
其中,TTL为该成像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度,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obj1为最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L1T为该第一透镜沿着该光轴的厚度,L1SD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光学有效半径,R1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至少其中一项条件:
TTL/f>1.2;
-1<fobj3/fobj4<2;
0.5<M1T/L1T<4;
1<TTL/L<5;
0<L/f<2.5;
其中,fobj3为第三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fobj4为第四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M1T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该反射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L1T为该第一透镜沿着该光轴的厚度,TTL为该成像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度,L为最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至该反射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2mm<8×M1T-(OD2+OD3+OD4+OD5)<1mm;
其中,M1T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该反射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OD2为第二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OD3为第三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OD4为第四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OD5为第五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
本发明的另一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反射组件。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一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像侧。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此第二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具屈光力,此第四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反射组件包括反射面。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反射组件设置于第一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成像镜头满足至少其中一项条件:
2mm<L<6mm;
5mm<ALOD<14mm;
其中,L为最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至该反射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ALOD为该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总合。
实施本发明的成像镜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镜头总长度较短、分辨率较高,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以及适合设置于显示面板与边框间的间隙,例如是应用于手机的前置镜头,不需大面积的镜头模块或者将屏幕开孔,能隐藏在屏幕与边框之间做为摄像镜头,达成免开孔全屏且具有高倍率光学变焦及良好光学性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2A、2B、2C分别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场曲(FieldCurvature)图、畸变(Distortion)图、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4A、4B、4C分别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6A、6B、6C分别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8A、8B、8C分别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五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10A、10B、10C分别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五实施例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六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图12A、12B、12C分别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六实施例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
图13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七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图14A、14B、14C分别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七实施例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
图15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八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16A、16B、16C分别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八实施例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
图17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九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18A、18B、18C分别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九实施例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一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像侧;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此第二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此第四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及反射组件,此反射组件包括反射面;其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反射组件设置于第一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TTL/f>1.2;其中,TTL为成像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度,f为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一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像侧;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此第二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此第四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及反射组件,此反射组件包括反射面;其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反射组件设置于第一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2mm<L<6mm;其中,L为最靠近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至反射面于光轴上的间距。
请参阅底下表一、表二、表四、表五、表七、表八、表十、表十一、表十三、表十四、表十六、表十七、表十九、表二十、表二十二、表二十三、表二十五及表二十六,其中表一、表四、表七、表十、表十三、表十六、表十九、表二十二及表二十五分别为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二、表五、表八、表十一、表十四、表十七、表二十、表二十三及表二十六分别为表一、表四、表七、表十、表十三、表十六、表十九、表二十二及表二十五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
图1、3、5、7、9、11、13、15、17分别为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其中第一透镜L11、L21、L31、L41、L51、L61、L71、L81、L91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或塑料材质制成,其像侧面S15、S23、S33、S43、S53、S63、S73、S83、S93为凸面,物侧面S14、S22、S32、S42、S52、S62、S72、S82、S92与像侧面S15、S23、S33、S43、S53、S63、S73、S83、S93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二透镜L12、L22、L32、L42、L52、L62、L72、L82、L92具有负屈光力,由玻璃或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6、S24、S34、S44、S54、S67、S77、S87、S97为凹面,物侧面S16、S24、S34、S44、S54、S67、S77、S87、S97与像侧面S17、S25、S35、S45、S55、S68、S78、S88、S98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三透镜L13、L23、L33、L43、L53、L63、L73、L83、L93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或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8、S26、S36、S46、S56、S69、S79、S89、S99为凸面,物侧面S18、S26、S36、S46、S56、S69、S79、S89、S99为非球面表面。
第四透镜L14、L24、L34、L44、L54、L64、L74、L84、L94具有屈光力,由玻璃或塑料材质制成,其像侧面S114、S212、S312、S412、S514、S612、S712、S814、S916为凹面,像侧面S114、S212、S312、S412、S514、S612、S712、S814、S916为非球面表面。
反射组件P1、P2、P3、P4、P5、P6、P7、P8、P9由玻璃或塑料材质制成,其入射面S110、S28、S38、S48、S58、S64、S74、S84、S94为平面,反射面S111、S29、S39、S49、S59、S65、S75、S85、S95为平面,出射面S112、S210、S310、S410、S510、S66、S76、S86、S96为平面。反射组件可以是棱镜或反射镜。
另外,成像镜头1、2、3、4、5、6、7、8、9至少满足底下其中一条件:
TTL/f>1.2 (1)
2mm<L<6mm (2)
5<TTL/OD1<14 (3)
0.5<ID1/OD1<1.5 (4)
5mm<ALOD<14mm (5)
0<TTL/ALOD<2 (6)
1<ALOD/f<4 (7)
1<(TTL+f)/fobj1<5 (8)
|fobj1|+|fobj2|<|fobj4| (9)
-3mm<fobj3<0mm (10)
|fobj4|<|fobj5| (11)
FPDmax<4mm (12)
-1<fobj3/fobj4<2 (13)
1<fobj1/L1T<4 (14)
0.2mm2<L1T×L1SD<2.2mm2 (15)
-4mm2<L1T×R11<0mm2 (16)
0.5<M1T/L1T<4 (17)
1<TTL/L<5 (18)
0<L/f<2.5 (19)
-2mm<8×M1T-(OD2+OD3+OD4+OD5)<1mm (20)
其中,TTL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2、3、4、5、6、7、8、9的光学系统总长度,即光圈ST1、ST2、ST3、ST4、ST5、ST6、ST7、ST8、ST9至成像面IMA1、IMA2、IMA3、IMA4、IMA5、IMA6、IMA7、IMA8、IMA9于光轴OA1、OA2、OA3、OA4、OA5、OA6、OA7、OA8、OA9上的间距,f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2、3、4、5、6、7、8、9的有效焦距,L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最靠近物侧的透镜L15、L21、L31、L41、L51、L61、L71、L81、L91的物侧面S12、S22、S32、S42、S52、S62、S72、S82、S92至反射面S111、S29、S39、S49、S59、S65、S75、S85、S95于光轴OA1、OA2、OA3、OA4、OA5、OA6、OA7、OA8、OA9上的间距,OD1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最靠近物侧的透镜L15、L21、L31、L41、L51的物侧面S12、S22、S32、S42、S52的光学有效直径,OD2为第八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第二靠近物侧的透镜L82、L92的物侧面S87、S97的光学有效直径,OD3为第八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第三靠近物侧的透镜L83、L93的物侧面S89、S99的光学有效直径,OD4为第八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第四靠近物侧的透镜L85、L96的物侧面S811、S911的光学有效直径,OD5为第八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第五靠近物侧的透镜L84、L95的物侧面S813、S913的光学有效直径,ID1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最靠近物侧的透镜L15、L21、L31、L41、L51的像侧面S13、S23、S33、S43、S53的光学有效直径,ALOD分别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总合,fobj1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最靠近物侧的透镜L15、L21、L31、L41、L51、L61、L71、L81、L91的有效焦距,即从物侧沿光轴依序排列为第一个透镜的有效焦距,fobj2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第二靠近物侧的透镜L11、L22、L32、L42、L52的有效焦距,即从物侧沿光轴依序排列为第二个透镜的有效焦距,fobj3为第一实施例、第六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第三靠近物侧的透镜L12、L63、L73、L83、L93的有效焦距,即从物侧沿光轴依序排列为第三个透镜的有效焦距,fobj4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第四靠近物侧的透镜L13、L24、L34、L44、L55、L64、L74、L85、L96的有效焦距,即从物侧沿光轴依序排列为第四个透镜的有效焦距,fobj5为第一实施例中,第五靠近物侧的透镜L14的有效焦距,即从物侧沿光轴依序排列为第五个透镜的有效焦距,FPDmax为反射组件P1、P2、P3、P4、P5朝向物侧的透镜的一最大光学有效直径,L1T为第六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61、L71、L81、L91分别沿着光轴OA6、OA7、OA8、OA9的厚度,M1T为第六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61、L71、L81、L91的像侧面S63、S73、S83、S93分别至反射面S65、S75、S85、S95沿着光轴OA6、OA7、OA8、OA9的间距,L1SD为第六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61、L71、L81、L91的像侧面的光学有效半径(Semi-Diameter),即第一透镜的最大光学有效直径的一半,R11为第六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61、L71、L81、L91的物侧面S62、S72、S82、S92的曲率半径。使得成像镜头1、2、3、4、5、6、7、8、9能有效的缩小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成像镜头1沿着光轴OA1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T1、第五透镜L15、第一透镜L11、第二透镜L12、第三透镜L13、反射组件P1、第四透镜L14及滤光片OF1。反射组件P1包括入射面S110、反射面S111及出射面S112,入射面S110与出射面S112互相垂直。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经反射面S111反射改变行进方向,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1上,成像面IMA1与出射面S112互相平行。第一实施中反射组件以棱镜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例如反射组件可以是反射镜,仅包括反射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八段落,其中:
第五透镜L15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12为凸面,像侧面S13为凹面,物侧面S12与像侧面S13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一透镜L11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14为凹面,物侧面S14为非球面表面;
第二透镜L12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17为凸面;
第三透镜L13为平凸透镜,其像侧面S19为平面;
第四透镜L14为平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113为平面;
滤光片OF1其物侧面S115与像侧面S116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反射组件P1、光圈ST1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20)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1能有效的缩小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在物侧与最靠近物侧的透镜之间,可设置有另一反射组件,以第一实施例为例,即在物侧与第五透镜L15之间可再设置有另一反射组件,使整体焦距增加达成更高倍数的光学变焦效果,有利于成像镜头的小型化并兼具良好光学性能。其中,从物侧的光线可依序经另一反射组件、第五透镜L15、第一透镜L11、第二透镜L12、第三透镜L13、反射组件P1、第四透镜L14、滤光片OF1至成像面IMA1。
表一为图1中成像镜头1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一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101
表一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
其中:c:曲率;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k:圆锥系数;A~G:非球面系数。
表二为表一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二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111
表三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12)、条件(18)至条件(19)的计算值,由表三可知,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12)、条件(18)至条件(19)的要求。
表三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112
另外,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2A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其场曲介于-1.2mm至0.04mm之间。由图2B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其畸变介于-2%至0%之间。由图2C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36至1.0之间。显见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3,图3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成像镜头2沿着光轴OA2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T2、第一透镜L21、第二透镜L22、第三透镜L23、反射组件P2、第四透镜L24及滤光片OF2。反射组件P2包括入射面S28、反射面S29及出射面S210,入射面S28与出射面S210互相垂直。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经反射面S29反射改变行进方向,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2上,成像面IMA2与出射面S210互相平行。第二实施中反射组件以棱镜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例如反射组件可以是反射镜,仅包括反射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八段落,其中:
第一透镜L21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22为凸面,物侧面S22为非球面表面;
第二透镜L22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25为凸面;
第三透镜L23为平凸透镜,其像侧面S27为平面;
第四透镜L24为平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211为平面;
滤光片OF2其物侧面S213与像侧面S214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反射组件P2、光圈ST2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20)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2能有效的缩小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四为图3中成像镜头2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四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121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131
表四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
表五为表四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五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132
表六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9)、条件(12)、条件(18)至条件(19)的计算值,由表六可知,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9)、条件(12)、条件(18)至条件(19)的要求。
表六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133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141
另外,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4A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其场曲介于-0.09mm至0.04mm之间。由图4B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其畸变介于0%至2%之间。由图4C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23至1.0之间。显见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5,图5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成像镜头3沿着光轴OA3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T3、第一透镜L31、第二透镜L32、第三透镜L33、反射组件P3、第四透镜L34及滤光片OF3。反射组件P3包括入射面S38、反射面S39及出射面S310,入射面S38与出射面S310互相垂直。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经反射面S39反射改变行进方向,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3上,成像面IMA3与出射面S310互相平行。第三实施中反射组件以棱镜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例如反射组件可以是反射镜,仅包括反射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八段落,其中:
第一透镜L31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32为凹面,物侧面S32为非球面表面;
第二透镜L32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35为凸面;
第三透镜L33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37为凹面,像侧面S37为非球面表面;
第四透镜L34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311为凸面,物侧面S311为非球面表面;
滤光片OF3其物侧面S313与像侧面S314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反射组件P3、光圈ST3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20)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3能有效的缩小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七为图5中成像镜头3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七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151
表七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
表八为表七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八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152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161
表九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9)、条件(12)、条件(18)至条件(19)的计算值,由表九可知,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9)、条件(12)、条件(18)至条件(19)的要求。
表九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162
另外,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6A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其场曲介于-0.12mm至0.02mm之间。由图6B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其畸变介于0%至2%之间。由图6C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35至1.0之间。显见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7,图7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成像镜头4沿着光轴OA4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T4、第一透镜L41、第二透镜L42、第三透镜L43、反射组件P4、第四透镜L44、第五透镜L45及滤光片OF4。反射组件P4包括入射面S48、反射面S49及出射面S410,入射面S48与出射面S410互相垂直。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经反射面S49反射改变行进方向,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4上,成像面IMA4与出射面S410互相平行。第四实施中反射组件以棱镜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例如反射组件可以是反射镜,仅包括反射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八段落,其中:
第一透镜L41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42为凹面,物侧面S42为非球面表面;
第二透镜L42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45为凸面;
第三透镜L43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47为凹面,像侧面S47为非球面表面;
第四透镜L44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411为凸面,物侧面S411为非球面表面;
第五透镜L45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413为凸面,像侧面S414为凸面,物侧面S413与像侧面S414为非球面表面;
滤光片OF4其物侧面S415与像侧面S416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反射组件P4、光圈ST4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20)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4能有效的缩小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十为图7中成像镜头4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十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171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181
表十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
表十一为表十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十一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182
表十二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9)、条件(12)、条件(18)至条件(19)的计算值,由表十二可知,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9)、条件(12)、条件(18)至条件(19)的要求。
表十二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191
另外,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8A可看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其场曲介于-0.12mm至0.02mm之间。由图8B可看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其畸变介于-0.15%至0.3%之间。由图8C可看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41至1.0之间。显见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9,图9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五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成像镜头5沿着光轴OA5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T5、第一透镜L51、第二透镜L52、第三透镜L53、反射组件P5、第五透镜L55、第四透镜L54及滤光片OF5。反射组件P5包括入射面S58、反射面S59及出射面S510,入射面S58与出射面S510互相垂直。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经反射面S59反射改变行进方向,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5上,成像面IMA5与出射面S510互相平行。第五实施中反射组件以棱镜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例如反射组件可以是反射镜,仅包括反射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八段落,其中:
第一透镜L51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52为凹面,物侧面S52为非球面表面;
第二透镜L52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55为凸面;
第三透镜L53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57为凹面,像侧面S57为非球面表面;
第五透镜L55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或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511为凸面,像侧面S512为凸面,物侧面S511与像侧面S512为非球面表面;
第四透镜L54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513为凸面,物侧面S513为非球面表面;
滤光片OF5其物侧面S515与像侧面S516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反射组件P5、光圈ST5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20)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5能有效的缩小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十三为图9中成像镜头5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十三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201
表十三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
表十四为表十三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十四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211
表十五为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5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9)、条件(12)、条件(18)至条件(19)的计算值,由表十五可知,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5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9)、条件(12)、条件(18)至条件(19)的要求。
表十五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212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221
另外,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5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10A可看出,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5其场曲介于-0.10mm至0.025mm之间。由图10B可看出,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5其畸变介于0%至2%之间。由图10C可看出,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5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40至1.0之间。显见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5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11,图11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六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成像镜头6沿着光轴OA6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T6、第一透镜L61、反射组件P6、第二透镜L62、第三透镜L63、第四透镜L64及滤光片OF6。反射组件P6包括入射面S64、反射面S65及出射面S66,入射面S64与出射面S66互相垂直。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经反射面S65反射改变行进方向,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6上,成像面IMA6与出射面S66互相平行。第六实施中反射组件以棱镜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例如反射组件可以是反射镜,仅包括反射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八段落,其中:
第一透镜L61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62为凹面;
第二透镜L62为双凹透镜,其像侧面S68为凹面;
第三透镜L63为双凸透镜,其像侧面S610为凸面,像侧面S610为非球面表面;
第四透镜L64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611为凸面,物侧面S611为非球面表面;
滤光片OF6其物侧面S613与像侧面S614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反射组件P6、光圈ST6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20)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6能有效的缩小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在最靠近像侧的透镜与像侧之间,可设置有另一反射组件,以第六实施例为例,即在像侧与第四透镜L64之间可再设置有另一反射组件,使整体焦距增加达成更高倍数的光学变焦效果,有利于成像镜头的小型化并兼具良好光学性能。其中,从物侧的光线可依序经第一透镜L61、反射组件P6、第二透镜L62、第三透镜L63、第四透镜L64、另一反射组件、滤光片OF6至成像面IMA6。
表十六为图11中成像镜头6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十六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231
表十六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Hh18+Ih20
其中: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k:圆锥系数;A~I:非球面系数。
表十七为表十六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I为非球面系数。
表十七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241
表十八为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6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2)、条件(5)至条件(6)、条件(8)、条件(13)至条件(19)的计算值,由表十八可知,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6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2)、条件(5)至条件(6)、条件(8)、条件(13)至条件(19)的要求。
表十八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242
另外,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6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12A可看出,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6其场曲介于-0.1mm至0.3mm之间。由图12B可看出,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6其畸变介于0%至2%之间。由图12C可看出,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6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49至1.0之间。显见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6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13,图13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七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成像镜头7沿着光轴OA7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T7、第一透镜L71、反射组件P7、第二透镜L72、第三透镜L73、第四透镜L74及滤光片OF7。反射组件P7包括入射面S74、反射面S75及出射面S76,入射面S74与出射面S76互相垂直。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经反射面S75反射改变行进方向,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7上,成像面IMA7与出射面S76互相平行。第七实施中反射组件以棱镜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例如反射组件可以是反射镜,仅包括反射面。根据【实施方式】第一至八段落,其中:
第一透镜L71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72为凹面;
第二透镜L72为双凹透镜,其像侧面S78为凹面;
第三透镜L73为双凸透镜,其像侧面S710为凸面,像侧面S710为非球面表面;
第四透镜L74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711为凸面,物侧面S711为非球面表面;
滤光片OF7其物侧面S713与像侧面S714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反射组件P7、光圈ST7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20)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7能有效的缩小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十九为图13中成像镜头7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十九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251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261
表十九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六实施例中表十六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
表二十为表十九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I为非球面系数。
表二十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262
表二十一为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7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2)、条件(5)至条件(6)、条件(8)、条件(13)至条件(19)的计算值,由表二十一可知,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7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2)、条件(5)至条件(6)、条件(8)、条件(13)至条件(19)的要求。
表二十一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271
另外,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7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14A可看出,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7其场曲介于-0.05mm至0.03mm之间。由图14B可看出,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7其畸变介于0%至2%之间。由图14C可看出,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7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42至1.0之间。显见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7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15,图15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八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成像镜头8沿着光轴OA8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T8、第一透镜L81、反射组件P8、第二透镜L82、第三透镜L83、第五透镜L85、第四透镜L84及滤光片OF8。反射组件P8包括入射面S84、反射面S85及出射面S86,入射面S84与出射面S86互相垂直。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经反射面S85反射改变行进方向,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8上,成像面IMA8与出射面S86互相平行。第八实施中反射组件以棱镜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例如反射组件可以是反射镜,仅包括反射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八段落,其中:
第一透镜L81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82为凹面;
第二透镜L82为双凹透镜,其像侧面S88为凹面;
第三透镜L83为双凸透镜,其像侧面S810为凸面,像侧面S810为非球面表面;
第五透镜L85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或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811为凸面,像侧面S812为凸面,物侧面S811与像侧面S812为非球面表面;
第四透镜L84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813为凸面,物侧面S813为非球面表面;
滤光片OF8其物侧面S815与像侧面S816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反射组件P8、光圈ST8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20)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8能有效的缩小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二十二为图15中成像镜头8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二十二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281
表二十二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六实施例中表十六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
表二十三为表二十二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I为非球面系数。
表二十三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291
表二十四为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8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2)、条件(5)至条件(6)、条件(8)、条件(13)至条件(20)的计算值,由表二十四可知,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8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2)、条件(5)至条件(6)、条件(8)、条件(13)至条件(20)的要求。
表二十四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292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301
另外,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8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16A可看出,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8其场曲介于-0.4mm至0.15mm之间。
由图16B可看出,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8其畸变介于0%至2.75%之间。由图16C可看出,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8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33至1.0之间。显见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8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17,图17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九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成像镜头9沿着光轴OA9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T9、第一透镜L91、反射组件P9、第二透镜L92、第三透镜L93、第六透镜L96、第五透镜L95、第四透镜L94及滤光片OF9。反射组件P9包括入射面S94、反射面S95及出射面S96,入射面S94与出射面S96互相垂直。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经反射面S95反射改变行进方向,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9上,成像面IMA9与出射面S96互相平行。第九实施中反射组件以棱镜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例如反射组件可以是反射镜,仅包括反射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八段落,其中:
第一透镜L91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92为凹面;
第二透镜L92为双凹透镜,其像侧面S98为凹面;
第三透镜L93为双凸透镜,其像侧面S910为凸面,像侧面S910为非球面表面;
第六透镜L96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由玻璃或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911为凹面,像侧面S912为凸面,物侧面S911与像侧面S912为非球面表面;
第五透镜L95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或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913为凹面,像侧面S914为凸面,物侧面S913与像侧面S914为非球面表面;
第四透镜L94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915为凸面,物侧面S915为非球面表面;
滤光片OF9其物侧面S917与像侧面S918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反射组件P9、光圈ST9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20)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9能有效的缩小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二十五为图17中成像镜头9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二十五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311
表二十五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六实施例中表十六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
表二十六为表二十五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I为非球面系数。
表二十六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321
表二十七为第九实施例的成像镜头9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2)、条件(5)至条件(6)、条件(8)、条件(13)至条件(20)的计算值,由表二十七可知,第九实施例的成像镜头9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2)、条件(5)至条件(6)、条件(8)、条件(13)至条件(20)的要求。
表二十七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322
Figure GDA0003711150870000331
另外,第九实施例的成像镜头9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18A可看出,第九实施例的成像镜头9其场曲介于-0.06mm至0.09mm之间。由图18B可看出,第九实施例的成像镜头9其畸变介于0%至4%之间。由图18C可看出,第九实施例的成像镜头9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33至1.0之间。显见第九实施例的成像镜头9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实施例,其中第一实施例成像镜头1的第五透镜L15,可为在第二、三实施例成像镜头2、3的物侧与第一透镜L21、L31之间加以设置第五透镜;第四实施例成像镜头4的第五透镜L45,可为在第二、三实施例成像镜头2、3的第四透镜L24、L34与像侧之间加以设置第五透镜;第五实施例成像镜头5的第五透镜L55,可为在第二、三实施例成像镜头2、3的反射组件P2、P3与第四透镜L24、L34之间加以设置第五透镜;第八、九实施例成像镜头8、9的第五透镜L85、L95,可为在第六、七实施例成像镜头6、7的第三透镜L63、L73与第四透镜L64、L74之间加以设置第五透镜;第九实施例成像镜头9的第六透镜L96,可为在第八实施例成像镜头8的第三透镜L83与第五透镜L85之间加以设置第六透镜。换言之,可根据第二、三实施例成像镜头2、3光学架构于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第四透镜与像侧之间或反射组件与第四透镜之间更包括设置第五透镜,其具有正屈光力;可根据第六、七实施例成像镜头6、7光学架构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更包括设置第五透镜,其具有正屈光力;可根据第八实施例成像镜头8光学架构于第三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更包括设置第六透镜,其具有负屈光力。值得注意的是,反射组件可设置在第一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可根据第一至五实施例成像镜头1、2、3、4、5光学架构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更包括设置反射组件;可根据第六至九实施例成像镜头6、7、8、9光学架构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更包括设置反射组件。藉由在第一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设置反射组件,如此一来使得光学系统能够获得较长的后焦距,达成高倍率的光学变焦,并同时维持镜头模块的尺寸、厚度、体积能不增加过多,使得镜头模块能够高倍光学变焦兼具小型化的功效。
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除了第一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现有配置的反射组件P1、P2、P3、P4、P5、P6、P7、P8、P9,亦可在物侧与最靠近物侧的透镜之间设置有另一反射组件,其中,从物侧的光线可依序经由另一反射组件、在反射组件物侧的透镜、反射组件、在反射组件像侧的透镜至成像面;或者在最靠近像侧的透镜与像侧之间设置有另一反射组件,其中,从物侧的光线可依序经由在反射组件物侧的透镜、反射组件、在反射组件像侧的透镜、另一反射组件至成像面。所述的另一反射组件即第二个反射组件。
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当中,亦可省略现有配置设置在第一透镜L11、L21、L31、L41、L51、L61、L71、L81、L91与第四透镜L14、L24、L34、L44、L54、L64、L74、L84、L94之间的反射组件P1、P2、P3、P4、P5、P6、P7、P8、P9,并在物侧与最靠近物侧的透镜之间设置有一反射组件,以及在最靠近像侧的透镜与像侧之间设置另一反射组件,同样可使整体焦距增加达成更高倍数的光学变焦效果,有利于成像镜头的小型化并兼具良好光学性能。其中,从物侧的光线可依序经由反射组件、复数个透镜、另一反射组件至成像面。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在反射组件的反射面包含有金属层,例如铝(Al)、银(Ag)…等材质的金属薄膜层,并可采用任何合适的方式使反射面包含金属层,例如镀上金属层,如此一来可避免成像时产生色偏现象以及发生光晕,使得本发明的成像镜头能够改善色偏,以及让点光源有效集中,并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Claims (14)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透镜有四个: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一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像侧;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二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四透镜具有正或负屈光力,该第四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该像侧;以及
反射组件,该反射组件包括反射面;
其中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以及该第四透镜沿着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
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至少其中一项条件:
0<TTL/ALOD<2;
1<(TTL+f)/fobj1<5;
其中,TTL为该成像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度,ALOD为该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总合,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obj1为最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
该成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
-4mm2<L1T×R11<0mm2
L1T为该第一透镜沿着该光轴的厚度,R1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反射组件,成像镜头具有第一位置为该像侧与最靠近该像侧的透镜之间、第二位置为该复数个透镜之间以及第三位置为最靠近该物侧的透镜与该物侧之间;
该第一位置、该第二位置以及该第三位置中至少一处设置有该反射组件,该反射组件的反射面包含有金属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反射组件设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更包括一凹面朝向该物侧;该第二透镜更包括一凸面朝向该像侧;该第三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更包括一凹面朝向该物侧;该第二透镜更包括另一凹面朝向该像侧;该第三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另一凸面朝向该像侧;该第四透镜更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反射组件,该反射组件具有反射面且设置在该复数个透镜之间,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至少其中一项条件:
1<ALOD/f<4;
FPDmax<4mm;
5<TTL/OD1<14;
0.5<ID1/OD1<1.5;
其中,ALOD为该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总合,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PDmax为反射组件朝向物侧的透镜的一最大光学有效直径,TTL为该成像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度,OD1为最靠近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ID1为最靠近物侧的透镜的像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
7.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组件设置在该复数个透镜之间,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至少其中一项条件:
1<ALOD/f<4;
FPDmax<4mm;
5<TTL/OD1<14;
0.5<ID1/OD1<1.5;
其中,ALOD为该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总合,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PDmax为反射组件朝向物侧的透镜的一最大光学有效直径,TTL为该成像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度,OD1为最靠近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ID1为最靠近物侧的透镜的像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至少其中一项条件:
1<fobj1/L1T<4;
0.2mm2<L1T×L1SD<2.2mm2
其中,TTL为该成像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度,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obj1为最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L1T为该第一透镜沿着该光轴的厚度,L1SD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光学有效半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反射组件,该反射组件具有反射面且设置在该复数个透镜之间,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至少其中一项条件:
TTL/f>1.2;
-1<fobj3/fobj4<2;
0.5<M1T/L1T<4;
1<TTL/L<5;
0<L/f<2.5;
其中,fobj3为第三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fobj4为第四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M1T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该反射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L1T为该第一透镜沿着该光轴的厚度,TTL为该成像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度,L为最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至该反射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10.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组件设置在该复数个透镜之间,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至少其中一项条件:
TTL/f>1.2;
-1<fobj3/fobj4<2;
0.5<M1T/L1T<4;
1<TTL/L<5;
0<L/f<2.5;
其中,fobj3为第三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fobj4为第四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M1T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该反射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L1T为该第一透镜沿着该光轴的厚度,TTL为该成像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度,L为最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至该反射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反射组件,该反射组件具有反射面且设置在该复数个透镜之间,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2mm<8×M1T-(OD2+OD3+OD4+OD5)<1mm;
其中,M1T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该反射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OD2为第二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OD3为第三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OD4为第四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OD5为第五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
12.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组件设置在该复数个透镜之间,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2mm<8×M1T-(OD2+OD3+OD4+OD5)<1mm;
其中,M1T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该反射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OD2为第二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OD3为第三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OD4为第四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OD5为第五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
13.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透镜有四个: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一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像侧;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二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四透镜具有正或负屈光力,该第四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该像侧;以及
反射组件,该反射组件包括反射面;
其中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以及该第四透镜沿着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
其中该反射组件设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
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至少其中一项条件:
2mm<L<6mm;
5mm<ALOD<14mm;
其中,L为最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至该反射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ALOD为该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总合;
该成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
5<TTL/OD1<14;
其中TTL为该成像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度,OD1为最靠近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
14.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排列的透镜有五个: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一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像侧;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二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四透镜具有正或负屈光力,该第四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该像侧;以及
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五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像侧;
其中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以及该第四透镜沿着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第五透镜位于所述物侧与所述第一透镜之间、或者位于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像侧之间、或者位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
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至少其中一项条件:
0<TTL/ALOD<2;
1<(TTL+f)/fobj1<5;
其中,TTL为该成像镜头的光学系统总长度,ALOD为该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总合,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obj1为最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
该成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
1<fobj1/L1T<4。
CN202010296803.1A 2019-10-31 2020-04-15 成像镜头 Active CN1127485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9552 2019-10-31
TW108139552A TWI687730B (zh) 2019-10-31 2019-10-31 成像鏡頭(四十一)
TW109107271 2020-03-05
TW109107271A TWI704387B (zh) 2020-03-05 2020-03-05 成像鏡頭(四十四)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8518A CN112748518A (zh) 2021-05-04
CN112748518B true CN112748518B (zh) 2022-08-23

Family

ID=75645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96803.1A Active CN112748518B (zh) 2019-10-31 2020-04-15 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4851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86566A (ja) * 2007-10-03 2009-04-23 Olympus Corp 撮像光学系
CN107193109A (zh) * 2017-03-24 2017-09-2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884906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影像撷取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8107542A (zh) * 2016-11-24 2018-06-0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8254997A (zh) * 2016-12-28 2018-07-06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0996B (zh) * 2015-05-15 2017-05-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596372B (zh) * 2016-02-16 2017-08-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一)
TWI598628B (zh) * 2016-02-16 2017-09-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三)
KR20180032058A (ko) * 2016-09-21 2018-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옵티칼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자 장치
TWI639037B (zh) * 2017-01-04 2018-10-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670517B (zh) * 2018-03-14 2019-09-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86566A (ja) * 2007-10-03 2009-04-23 Olympus Corp 撮像光学系
CN107884906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影像撷取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8107542A (zh) * 2016-11-24 2018-06-0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8254997A (zh) * 2016-12-28 2018-07-06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193109A (zh) * 2017-03-24 2017-09-2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8518A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87746B (zh) 成像镜头
US6735020B2 (en)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10133034B2 (en) Projection lens assembly
US11774712B2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12394476B (zh) 成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EP1877850A1 (en) Compact high performance zoom lens system
CN106324810B (zh) 成像镜头
CN114063267B (zh) 影像镜片组、变焦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WO2021169245A1 (zh) 一种变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5061332A (zh) 转换镜头、可交换镜头和摄像装置
US6002526A (en) Zoom lens system
TWI704387B (zh) 成像鏡頭(四十四)
EP0893725B1 (en) High performance zoom lens system
JP2023515995A (ja) ズームレンズ、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携帯端末
CN112748518B (zh) 成像镜头
US5917650A (en) Variable magnification finder
CN112987233B (zh) 广角镜头
CN113031202B (zh) 广角镜头
US11287618B2 (en) Anamorphic objective lens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namorphic objective lens assemblies having different focal lengths
TWI786560B (zh) 成像鏡頭(五十七)
CN213633973U (zh) 一种搭配液体镜头的高分辨小型镜头
TWI774306B (zh) 成像鏡頭(五十九)
CN111505807B (zh) 高清摄像机和折返式变焦光学镜头
CN113933959A (zh) 成像镜头
CN118169857A (zh) 变焦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