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8674B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8674B
CN112738674B CN202011589901.0A CN202011589901A CN112738674B CN 112738674 B CN112738674 B CN 112738674B CN 202011589901 A CN202011589901 A CN 202011589901A CN 112738674 B CN112738674 B CN 1127386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hole
sound guide
movable rod
micro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899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8674A (zh
Inventor
李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899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86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8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86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8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86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H04R1/083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mouthpiec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壳体、麦克风、卡托和弹出机构。壳体上开设有拾音孔,麦克风设置在壳体内,麦克风能够通过拾音孔进行声音采集。卡托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内。弹出机构连接卡托,弹出机构包括活动杆,活动杆至少部分地插入至拾音孔内且能够在拾音孔内移动。弹出机构被配置为在活动杆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拾音孔向壳体内移动时,通过弹出机构将卡托从壳体内弹出。如此,拾音孔可以供麦克风进行声音采集的同时也可以作为卡托的卡针孔,在需要取出卡托时,只需要将卡针插入至拾音孔内以驱动活动杆向壳体内运动即可将卡托弹出,这样,可以避免用户在取卡托时误插而导致麦克风损坏,也可以避免在壳体上额外开设卡针孔。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通常将手机等电子装置的麦克风和卡托均设置在中框的同一侧,然而,这样,一方面,麦克风开口与卡托靠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误将麦克孔当做卡针孔的风险,从而损坏麦克风,另一方面,需要在中框上开设多个孔以分别对应麦克风和卡托,影响整机的外观美感。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以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误将麦克孔当做卡针孔的风险,以及需要在中框上开设多个孔以分别对应麦克风和卡托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麦克风、卡托和弹出机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拾音孔,所述麦克风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麦克风能够通过所述拾音孔进行声音采集。所述卡托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弹出机构连接所述卡托,所述弹出机构包括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至少部分地插入至所述拾音孔内且能够在所述拾音孔内移动。所述弹出机构被配置为在所述活动杆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所述拾音孔向所述壳体内移动时,通过所述弹出机构将所述卡托从所述壳体内弹出。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中,麦克风能够通过拾音孔进行声音采集,弹出机构的活动杆至少部分地插入至拾音孔内且能够在拾音孔内移动。弹出机构被配置为在活动杆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拾音孔向壳体内移动时,通过弹出机构将卡托从壳体内弹出。如此,拾音孔可以供麦克风进行声音采集的同时也可以作为卡托的卡针孔,在需要取出卡托时,只需要将卡针插入至拾音孔内以驱动活动杆向所述壳体内运动即可将卡托弹出,这样,可以避免用户在取卡托时误插而导致麦克风损坏,同时也可以避免在壳体上额外开设卡针孔,提高了电子装置的外观美感。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电子装置沿线V-V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4的电子装置沿线VI-VI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100;
壳体10、导音通道11、导音孔12、凹槽13、导音槽14、第一导音段141、第二导音段142、拾音孔15、第一段151、第二段152、顶面16、第一密封件161、底面17、第二密封件171、安装槽172、中框18、第三密封件181、后盖19、第二通孔191;
麦克风20;
卡托30、第三通孔31;
弹出机构40、活动杆41、限位槽411、限位部412、伸入部413、弹性密封件42、顶杆43;
电路板50、第一通孔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定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定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100,电子装置100包括壳体10卡托30和弹出机构40。壳体10上开设有拾音孔15,拾音孔15用于麦克风20的声音采集。卡托30可活动地安装在壳体10内。弹出机构40连接卡托30,弹出机构40包括活动杆41,活动杆41至少部分地插入至拾音孔15内且能够在拾音孔15内移动。弹出机构40被配置为在活动杆41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拾音孔15向壳体10内移动时,将卡托30从壳体10内弹出。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中,麦克风20能够通过拾音孔15进行声音采集,弹出机构40的活动杆41至少部分地插入至拾音孔15内且能够在拾音孔15内移动。弹出机构40被配置为在活动杆41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拾音孔15向壳体10内移动时,通过弹出机构40将卡托30从壳体10内弹出。如此,拾音孔15可以供麦克风20进行声音采集的同时也可以作为卡托30的卡针孔,在需要取出卡托30时,只需要将卡针插入至拾音孔15内以驱动活动杆41向壳体10内运动即可将卡托弹出,这样,可以避免用户在取卡托30时误插而导致麦克风20损坏,同时也可以避免在壳体10上额外开设卡针孔,提高了电子装置100的外观美感。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拾音孔15既可以为麦克风20采集声音,又可以与卡针配合以驱动活动杆41向壳体10内运动将卡托弹出。将拾音孔15的功能和卡针孔的功能合二为一,或者说将卡针孔的功能并入拾音孔15之中,使得拾音孔15可以同时承担拾音和卡针两种功能作用,进而只保留拾音孔15一个孔。
具体地,壳体10可以包括一个收容空间,电子装置100中的各个元件可以设置在收容空间中,壳体10可以用于保护电子装置100中的各个元件。壳体10可以使用有一定硬度的材料以起到支撑收容空间的作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壳体10可以由金属材料通过冲压或者焊接工艺制成,也可由塑料注塑工艺制成,满足不同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麦克风20用于接收壳体10外的环境声或者用户的声音,并将得到的声音信息转换为电信号传输回电子装置100的电路板50之中,也即麦克风20将得到的声音信息转换为电信号传输回电子装置100系统之中。声音的传播必须通过介质,而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的介质会影响声音传播的效果,因此,需要壳体10上开设有拾音孔15,麦克风20能够通过拾音孔15进行声音采集。
另外,壳体10还包括卡托30和弹出机构40,卡托30上形成有卡槽,卡槽可以用于装入存储卡和SIM卡等。卡托30可以频繁地从壳体10中取出、装入,以使得卡槽可以更换不同的存储卡或SIM卡。卡托30可以采用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成,制造工艺简单并且节省成本,卡托30还可以采用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从而保证卡托30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耐久度。弹出机构40用于将卡托30从壳体10内弹出,弹出机构40包括活动杆41,活动杆41至少部分地插入至拾音孔15内且能够在拾音孔15内移动。在取卡托30的过程中,用户可以使用卡针插入拾音孔15使得卡针与活动杆41接触,卡针可以推动活动杆41顺着拾音孔15向壳体10内部移动从而通过弹出机构40将卡托30从壳体10内弹出。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对电子装置100的类型不作限定,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可以游戏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设备、车载电脑、笔记本电脑、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可穿戴设备等需要安装SIM卡或者存储卡的电子设备,只需包括上述壳体10、麦克风20、卡托30和弹出机构40等结构即可。
请参阅图3至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弹出机构40还包括弹性密封件42,弹性密封件42套设在活动杆41上,弹性密封件42与拾音孔15的内壁过盈配合。
如此,弹性密封件42与拾音孔15的内壁过盈配合,保证了拾音孔15的密封性和防水性。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弹性密封件42具有弹性,密封弹性件42弹性抵持拾音孔15内壁已实现两者的过盈配合。活动杆41可以呈圆柱形,活动杆41的直径略小于拾音孔15内径以使得活动杆41可以顺着拾音孔15相对滑动。弹性密封件42可以呈环形,弹性密封件42可以套设在活动杆41上以与活动杆41一同运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密封件42的内径可以略小于活动杆41直径,以保证弹性密封件42可以紧紧的套设在活动杆41上。弹性密封件42的外径可以略大于拾音孔15内径,以保证弹性密封件42与拾音孔15的内壁实现过盈配合,进而增强了密封性和防水性。如此,在保证拾音孔15和弹出机构40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避免了环境中的水和粉尘等通过拾音孔15进入电子装置100内部,同时也对拾音孔15一端进行了完整的密封,避免造成漏音而导致影响麦克风20的所采集的音频质量。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弹性密封件42可以是硅胶件和橡胶件等具有弹性的元件,在此不对弹性密封件42的材料进行限制,只需要能够在活动杆41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活动杆41能够在拾音孔15内运动即可。
可以理解,在活动杆41被插入至拾音孔15内的卡针作用时,活动杆41受力,密封弹性件42发生弹性形变,活动杆41和密封弹性件42克服密封弹性件42与拾音孔15内壁之间的阻力从而向壳体10内运动,进而将卡托30从壳体10内弹出。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至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活动杆41的周缘形成有限位槽411,弹性密封件42安装在限位槽411内且凸出于限位槽411。
如此,弹性密封件42可以安装在限位槽411内且能够与活动杆41一同运动,避免了在运动过程中弹性密封件42出现相对滑动甚至出现从活动杆41上脱落的问题,同时,弹性密封件42凸出于限位槽411可以使得弹性密封件42可以与拾音孔15的内壁过盈配合以保证密封性能。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周缘”可以理解为活动杆41的周向边缘,如图,活动杆41呈圆柱状时,周缘为活动杆41的圆周面,限位槽411可以是绕着活动杆41圆周方向形成的圆环形槽,限位槽411截面的直径小于活动杆41的直径,以使得弹性密封件42可以套设在限位槽411内并固定。进一步地,弹性密封件42可以具有一定弹性,使得弹性密封件42可以向外扩张,保证弹性密封件42内径足够大以从活动杆41端部穿过安装在限位槽411内。在弹性密封件42安装在限位槽411时,弹性密封件42收缩卡在限位槽411内以使得弹性密封件42可以与活动杆41一同运动。弹性密封件42外径略大于拾音孔15内径,以保证弹性密封件42与拾音孔15的内壁实现过盈配合,进而增强了密封性和防水性。
请参阅图3和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形成有导音通道11,导音通道11位于拾音孔15的一侧,导音通道11的一端连通拾音孔15,另一端朝向麦克风20,导音通道11用于将从拾音孔15进入的声音导向麦克风20。
如此,导音通道11连通拾音孔15和麦克风20,壳体10外的声音信息可以通过导音通道11从拾音孔15传递到麦克风20。
具体地,壳体10形成有导音通道11,导音通道11可以设置在拾音孔15的一侧上且设置在活动杆41无法干涉的位置,保证了麦克风20和活动杆41的正常使用,避免了卡针插入拾音孔15时损伤导音通道11。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导音通道11和麦克风20均位于拾音孔15的径向方向上,导音通道11连通拾音孔15,这样,在将卡针插入至拾音孔15内时,活动杆41是沿拾音孔15的轴向方向移动而不会与麦克风20发生碰撞而损坏麦克风20。
请参阅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内开设有导音槽14和贯穿壳体10的导音孔12,导音槽14连通拾音孔15,导音孔12的一端连通导音槽14,另一端朝向麦克风20。电子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61,第一密封件161安装在凹槽13内且覆盖导音槽14和导音孔12,以与导音槽14和导音孔12围成导音通道11。
如此,第一密封件161与凹槽13配合以使得导音槽14和导音孔12形成从拾音孔15到麦克风20的导音通道11以防止漏音,使得拾音孔15采集的声音信息可以顺利传递到麦克风20。
具体地,第一密封件161可以是密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片,第一密封件161形状与凹槽13形状相似,使得第一密封件161可以安装在凹槽13内,并且覆盖导音槽14和导音孔12以与导音槽14和导音孔12围成导音通道11。导音通道11一端连接拾音孔15,另一端连接麦克风20,进而使得麦克风20通过导音通道11和拾音孔15与外界环境连接,以使得麦克风20可以采集外界环境中的声音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3至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音槽14包括第一导音段141和第二导音段142,第一导音段141连通拾音孔15且与拾音孔15的内壁垂直,第二导音段142连通第一导音段141和导音孔12,第二导音段142垂直第一导音段141。
如此,第一导音段141连接拾音孔15,第二导音段142连接麦克风20,第一导音段141和第二导音段142连接配合,使得麦克风20与拾音孔15在连通的同时保持一段距离,避免了麦克风20与弹出机构40相互干涉。
具体地,第一导音段141连通拾音孔15并将拾音孔15分为两段,拾音孔15的第一段151连接导音槽14和外界环境,拾音孔15的第二段152用于放置活动杆41。活动杆41可以包括限位部412和伸入部413,伸入部413可以设置在第二段152,限位部412可以卡在壳体10上以限制伸入部413的伸入长度过长,或者说限位部412可以避免伸入部413深入到导音槽14位置以造成麦克风20收音不良。
进一步地,第一导音段141与拾音孔15的内壁垂直,第一导音段141和第二导音段142垂直连接,第一导音段141与第二导音段142成L型,第二导音段142与导音孔12的内壁垂直连接,使得整条导音通道11多次曲折以增强导音通道11的防水性能以尽可能的避免外界水汽从导音通道11进入至麦克风20而导致麦克风20的实用寿命下降。
请参阅图3和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还包括电路板50,电路板50安装在壳体10内,电路板5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51,麦克风20安装在电路板50的与壳体10相背的一侧且覆盖第一通孔51,导音通道11的一端连通拾音孔15,另一端朝向第一通孔51。
如此,拾音孔15采集的声音可以通过导音通道11,然后通过电路板50第一通孔51传递到麦克风20,并且麦克风20安装在电路板50上以将声音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并传递给电路板50,麦克风20设置与壳体10相背的一侧可以使得电路板50能够较为紧凑地贴附在壳体10上。
具体地,麦克风20安装在电路板50的与壳体10相背的一侧,电路板50的第一通孔51正对导音孔12,使得声音可以穿过电路板50传递到麦克风20上。示例性地,用户向电子装置100发出声音信息,声音穿过拾音孔15、第一导音段141、第二导音段142、导音孔12和第一通孔51,最终被麦克风20收集并转换为电信号,再将电信号传递给电路板50之中。
请参阅图3和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包括相背的顶面16和底面17,电路板50安装在底面17,导音通道11的一端连通拾音孔15,另一端贯穿底面17且朝向第一通孔51。电子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71,第二密封件171设置在电路板50与壳体10之间上且环绕第一通孔51。
如此,第二密封件171进一步增强了导音通道11的密封性和防水性,避免造成漏音而导致音频质量下将,同时也可以避免水和灰尘等通过导音通道11进入到电子装置100内部。
具体地,电路板50安装在底面17上,而麦克风20安装在电路板50的与壳体10相背的一侧,三者紧密连接使得导音通道11与第一通孔51可以正对,保证声音传播的效果。而第二密封件171设置在电路板50与底面17之间上且环绕第一通孔51,以进一步增强密封性和防水性,避免造成漏音以及避免水和灰尘从第一通孔51进入电子装置100内部损坏电子元件。
进一步地,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0的底面17上形成有安装槽172,导音孔12贯穿壳体10且与第一通孔51正对设置,第二密封件171可通过背胶粘附在安装槽172内以避免由于第二密封件171的存在而导致电路板50与壳体10之间的间隙过大,使得电子装置100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第二密封件171环绕导音孔12和第一通孔51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壳体10的底面17也可不形成有安装槽172而是直接将第二密封件171设置在底面17与电路板50之间,具体在此不作限制,只需要第二密封件171能够环绕导音孔12和第一通孔51以尽可能的避免漏音即可。
在本申请中,第二密封件171可以为密封泡棉,密封泡棉具有有弹性、重量轻、防水性好、弯曲自如、体积超薄等特点。第二密封件171设置在电路板50与壳体10的底面17之间,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第二密封件171可以有效吸收外界环境的冲击和振动,避免电路板50与壳体10撞击后发生损坏。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对第二密封件171的材料不作限定,满足需求即可。
请参阅图2、图3和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包括中框18和后盖19,中框18设置在后盖19内,拾音孔15开设在中框18上,后盖19开设有第二通孔191,第二通孔191的轴线与拾音孔15的轴线重合。
如此,第二通孔191的轴线与拾音孔15的轴线重合,使得第二通孔191与拾音孔15正对,保证卡针可以顺利通过第二通孔191和拾音孔15抵触活动杆41。
具体地,第二通孔191的轴线与拾音孔15的轴线重合保证卡针可以顺利插进拾音孔15以推动活动杆41,进而完成弹出卡托30的功能。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二通孔191的轴线与拾音孔15的轴线重合是指第二通孔191的轴线与拾音孔15的轴线完全重合或者是在两者的轴线之间的偏心距在装配误差范围内。麦克风20、弹出机构40和电路板50等结构设置在中框18上以保证这些结构在电子装置100内设置稳定,而卡托30穿过后盖19并插入至中框18内。
请参阅图3至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还包括第三密封件181,第三密封件181设置在中框18和后盖19之间且环绕拾音孔15。
如此,第三密封件181可以增强电子装置100的密封性,避免水和灰尘从中框18与后盖19之间进入电子装置100内部。
具体地,第二通孔191与拾音孔15正对,第三密封件181设置在中框18和后盖19之间且同时环绕拾音孔15和第二通孔191。一方面,第三密封件181可以防止水和灰尘通过第二通孔191顺着中框18和后盖19之间的空隙进入电子装置100,影响电子装置100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第三密封件181可以提高拾音孔15的密封性能以保证声音能够从第二通孔191进入至拾音孔15内,尽可能的避免漏音。
进一步地,第三密封件181为密封泡棉,密封泡棉具有有弹性、重量轻、防水性好、弯曲自如、体积超薄等特点。第三密封件181设置在中框18和后盖19之间,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第三密封件181可以有效吸收外界环境的冲击和振动,避免中框18和后盖19撞击后造成电子元件的损坏。另外,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对第三密封件181的材料不作限定,满足需求即可。
请参阅图3和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卡托30形成有第三通孔31,第三通孔31的轴线与拾音孔15的轴线重合。
如此,使得卡托30的第三通孔31、第二通孔191与拾音孔15正对,保证卡针可以顺利通过第三通孔31、第二通孔191和拾音孔15抵触活动杆41。
具体地,第三通孔31、第二通孔191与拾音孔15正对并且内径相同,保证卡针可以顺利通过第三通孔31、第二通孔191和拾音孔15抵触活动杆41。同时,也使得外界环境通向第三通孔31、第二通孔191、拾音孔15、导音通道11和第一通孔51的通道畅通,进而保证麦克风20的收音效果良好。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卡托30上也可不形成有第三通孔31,只需要使得卡托30避让拾音孔15即可。
请参阅图2、图3和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弹出机构40还包括顶杆43,顶杆43可转动地连接壳体10,顶杆43的一端连接活动杆41,另一端抵持卡托30,在活动杆41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拾音孔15向壳体10内运动时,活动杆41驱动顶杆43相对壳体10转动,从而将卡托30从壳体10内弹出。
如此,活动杆41与顶杆43配合以使得活动杆41运动可以顺利将卡托30从壳体10内弹出。
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顶杆43中间部位可以转动连接在中框18上,使得顶杆43可以绕着连接点转动,顶杆43的一端连接活动杆41,另一端抵持卡托30。这样,在需要取出卡托30时,用户可使用卡针通过拾音孔15抵触活动杆41以带动活动杆41向远离拾音孔15的方向运动,活动杆41带动顶杆43的一端转动,从而使得另一端抵持并驱动卡托30从壳体10内弹出。在需要安装卡托30时,用户使用手指抵持卡托30向壳体10内移动,卡托30抵持顶杆43一端使其转动,从而使得顶杆43的另一端带动活动杆41向着拾音孔15内部运动,进而使得活动杆41重新回到初始位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拾音孔,所述拾音孔用于麦克风的声音采集;
卡托,所述卡托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弹出机构,所述弹出机构连接所述卡托,所述弹出机构包括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至少部分地插入至所述拾音孔内且能够在所述拾音孔内移动;
所述弹出机构被配置为在所述活动杆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所述拾音孔向所述壳体内移动时,将所述卡托从所述壳体内弹出;
所述弹出机构还包括弹性密封件,所述弹性密封件套设在所述活动杆上,所述弹性密封件与所述拾音孔的内壁过盈配合;
所述活动杆的周缘形成有限位槽,所述弹性密封件安装在所述限位槽内且凸出于所述限位槽;
所述活动杆包括限位部和伸入部;所述限位部卡在所述壳体上以限制所述伸入部的伸入长度;
所述壳体形成有导音通道,所述导音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拾音孔,另一端朝向所述麦克风,所述导音通道用于将从所述拾音孔进入的声音导向所述麦克风;
所述壳体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开设有导音槽和贯穿所述壳体的导音孔,所述导音槽连通所述拾音孔,所述导音孔的一端连通所述导音槽,另一端朝向所述麦克风;
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安装在所述凹槽内且覆盖所述导音槽和所述导音孔,以与所述导音槽和所述导音孔围成所述导音通道;
所述限位部避免所述伸入部深入到所述导音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机构还包括顶杆,所述顶杆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壳体,所述顶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动杆,另一端抵持所述卡托,在所述活动杆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所述拾音孔向所述壳体内运动时,所述活动杆驱动所述顶杆相对所述壳体转动,从而将所述卡托从所述壳体内弹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槽包括第一导音段和第二导音段,所述第一导音段连通所述拾音孔且与所述拾音孔的内壁垂直,所述第二导音段连通所述第一导音段和所述导音孔,所述第二导音段垂直所述第一导音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麦克风安装在所述电路板的与所述壳体相背的一侧且覆盖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导音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拾音孔,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背的顶面和底面,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底面,所述导音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拾音孔,另一端贯穿所述底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通孔;
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壳体之间且环绕所述第一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中框和后盖,所述中框设置在所述后盖内,所述拾音孔开设在所述中框上,所述后盖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拾音孔的轴线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设置在所述中框和所述后盖之间且环绕所述拾音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形成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拾音孔的轴线重合。
CN202011589901.0A 2020-12-29 2020-12-29 电子装置 Active CN1127386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9901.0A CN112738674B (zh) 2020-12-29 2020-12-29 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9901.0A CN112738674B (zh) 2020-12-29 2020-12-29 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8674A CN112738674A (zh) 2021-04-30
CN112738674B true CN112738674B (zh) 2022-11-15

Family

ID=75607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89901.0A Active CN112738674B (zh) 2020-12-29 2020-12-29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867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406055U (zh) * 2020-03-12 2020-09-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726955A (zh) * 2020-07-28 2020-09-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103227A (ko) * 2000-05-08 2001-11-23 서평원 이동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실시간 전자 상거래 방법
JP5062314B2 (ja) * 2010-09-08 2012-10-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20150335114A1 (en) * 2014-05-20 2015-11-26 Fantom Products Ltd. Housing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205901829U (zh) * 2016-06-30 2017-01-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卡座及移动终端
CN108347507A (zh) * 2016-08-17 2018-07-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7250845U (zh) * 2017-07-26 2018-04-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卡托弹出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09283227U (zh) * 2019-02-27 2019-08-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9627421U (zh) * 2019-02-28 2019-11-12 深圳市优克联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孔智能终端
CN111405415B (zh) * 2020-03-30 2021-1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406055U (zh) * 2020-03-12 2020-09-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726955A (zh) * 2020-07-28 2020-09-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8674A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51351B2 (en) Card connector with a card insertion guide
US9826652B2 (en) Protective case having plurality of external connectors
US20170070002A1 (en) Sim card connector with integrated ejection mechanism
US20190272453A1 (en) Dual sim card connector
US20120305422A1 (en) Portable device protector case
KR102359957B1 (ko) 전자 장치
US745885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ard-receiving device thereof
US20090255991A1 (en) Card reader
US7479041B1 (en) Mobile memory card adapter
CN108615992A (zh) 卡座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2738674B (zh) 电子装置
CN103401091A (zh) 卡座组件及具有该卡座组件的电子装置
JP2001267010A (ja) メモリ・カード・コネクタ
US7917917B2 (en) Tray ejecting mechanism and medium drive device that prevents an ejection switch from being pressed when an ejectable tray is open
WO2018190032A1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保護カバー
US9040818B2 (en) Dust-proof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3315861A (zh) 电子设备
US816489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vered expansion card bay
US731022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device for a disc drive
US825410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covered expansion card bay
CN213905720U (zh) 卡托顶出机构及终端设备
JP2008171515A (ja) 緩衝部材
CN114649666A (zh) 电子装置
CN219642544U (zh) 一种用于存放dvd碟片的盒子
CN213093413U (zh) 卡托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