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6529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36529A CN112736529A CN202011468442.0A CN202011468442A CN112736529A CN 112736529 A CN112736529 A CN 112736529A CN 202011468442 A CN202011468442 A CN 202011468442A CN 112736529 A CN112736529 A CN 1127365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nd
- signal
- differential
- terminal
- exten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第二端子组,包括第二接地端子和差分端子;绝缘本体,第一接地端子、第二接地端子以及差分端子均与绝缘本体镶埋成型于一体,使得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接地嵌设部、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二接地嵌设部以及差分端子的差分嵌设部均嵌设于绝缘本体内,信号端子的信号插设部对应组装于绝缘本体的组装槽,以使信号端子和差分端子具有较大的设计调整空间,其信号端子和差分端子的结构以及组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信号传输要求进行调整,从而调整信号端子和差分端子相对其他端子的位置关系,以灵活调节阻抗,降低串扰,提高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的电性性能,并同时方便安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USB3.1电连接器具有一排第一端子组和一排第二端子组,第一端子组设有四个端子,第二端子组设有五个端子,在成型过程中,该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均由同一料带冲裁并一起注塑成型于绝缘本体中,此时沿垂直于料带的板面的上下方向看,第一端子组的各端子和第二端子组的各端子不重叠,而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排列形成的总宽度受到USB连接器的标准协议限制,各端子之间间隙较小,则相应的各端子的可设计空间较小,当该USB3.1电连接器发生串扰现象或者阻抗不匹配问题时,难以通过改变第一端子组的各端子和第二端子组的各端子的形状从而改善串扰和阻抗,通常需要额外设置接地部件,增加设计难度,并且增加加工成本。
或者在成型过程中,第二端子组的五个端子均由同一料带冲裁并一起注塑成型于绝缘本体中,第一端子组的四个端子均由另一料带冲裁并一起组装于绝缘本体中,此时虽然各端子的可设计空间较大,但由于第一端子组的四个端子和第二端子组的五个端子分别由不同料带冲裁,造成材料浪费,增加加工成本,并且在组装时,第一端子组的四个端子容易晃动,四个端子难以同时对准组装至绝缘本体,组装难度大,降低产品合格率,影响生产效率。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通过将接触部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端子组中的信号端子单独组装绝缘本体,而第一端子组的接地端子与接触部位于另一平面的第二端子组一起镶埋成型于绝缘本体中,使得信号端子和差分端子具有足够的设计调整空间以满足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要求,并同时方便端子加工及安装,降低加工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包括:
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包括第一接地接触部、第一接地导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和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之间的第一接地嵌设部,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信号接触部、信号导接部、位于所述信号导接部和所述信号接触部之间的信号插设部,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和所述信号接触部均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连接并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和所述信号导接部均与电子元件电连接;
第二端子组,包括第二接地端子和差分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包括第二接地接触部、第二接地导接部、位于所述第二接地导接部和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之间的第二接地嵌设部,所述差分端子包括差分接触部、差分导接部、位于所述差分导接部和所述差分接触部之间的差分嵌设部,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和所述差分接触部均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和所述差分接触部位于同一平面且均与所述信号接触部位于不同平面,所述第二接地导接部和所述差分导接部均与所述电子元件电连接;
绝缘本体,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以及所述差分端子均与所述绝缘本体镶埋成型于一体,使得所述第一接地嵌设部、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以及所述差分嵌设部均嵌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外表面凹设有组装槽,所述组装槽对应所述信号插设部设置,所述信号插设部组装于所述组装槽,使得所述信号插设部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端子具有至少两个,两个所述信号端子相邻设置且共同连接一第一料带,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差分端子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所述差分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连接同一第二料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料带凸伸有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二料带凸伸有第二连接带,相邻两个所述信号端子均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带,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差分端子均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带,和/或相邻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和所述差分端子均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带。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端子设有两个并且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位于两个所述信号端子的最右侧,两个所述信号端子的最左侧还设有电源端子,所述差分端子设有四个并形成两个差分对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接地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右侧的相邻两个所述差分端子之间,所述电源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左侧的相邻两个所述差分端子之间。
进一步地,从上下方向看,所述第一接地嵌设部位于所述信号插设部一侧并位于相邻两个差分嵌设部之间,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位于所述差分嵌设部一侧,至少部分所述信号插设部与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重叠,且所述信号插设部与所述差分嵌设部不重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和所述信号接触部均为弹性接触部且至少部分突出所述绝缘本体外,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的第一接地延伸部,所述第一接地嵌设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地延伸部和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之间,所述第一接地延伸部包括自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后端向后弯折延伸的第一延伸部、自所述第一延伸部后端向后弯折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信号端子包括连接所述信号接触部的信号延伸部,所述信号插设部位于所述信号延伸部和所述信号导接部之间,所述信号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不同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收容所述第一接地延伸部的第一容置槽和收容所述信号延伸部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上方设有用于挡止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挡块,所述第二容置槽未设有挡止所述信号延伸部的挡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包括连接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的第二接地延伸部,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位于所述第二接地延伸部和所述第二接地导接部之间,所述差分端子包括连接所述差分接触部的差分延伸部,所述差分嵌设部位于所述差分延伸部和所述差分导接部之间,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接地延伸部、所述差分延伸部均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信号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所在的两个平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和自所述基部向前凸伸的舌板,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所述信号接触部、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和所述差分接触部均显露于所述舌板,所述第一接地嵌设部包括第一接地过渡部、自所述第一接地过渡部末端弯折延伸并连接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的第一接地连接部,所述第一接地过渡部和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均通过镶埋成型方式嵌设于所述基部,所述信号插设部包括信号过渡部、自所述信号过渡部末端弯折延伸并连接所述信号导接部的信号连接部,所述组装槽自所述基部的上表面向下凹设以使所述信号过渡部和所述信号连接部自上而下安装于所述组装槽,并使得所述信号过渡部和所述信号连接部显露于所述基部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组装槽包括第一固持槽和与所述第一固持槽连通的第二固持槽,所述第一固持槽对应所述信号过渡部设置,所述第二固持槽对应所述信号连接部设置,所述信号过渡部凸伸有第一凸部以使所述信号过渡部与所述第一固持槽干涉配合,所述信号连接部凸伸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固持槽对应所述第二凸部向下凹设有凹槽以与所述第二凸部卡扣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包括连接所述第二接地导接部的第二接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的第二接地过渡部,所述差分嵌设部包括连接所述差分导接部的差分连接部、连接所述差分连接部的差分过渡部,所述第二接地过渡部、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所述差分过渡部、所述差分连接部均通过镶埋成型方式嵌设于所述基部,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所述差分连接部均位于同一平面且均与所述信号连接部位于不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接地过渡部、所述第二接地过渡部、所述差分过渡部均位于同一平面且均与所述信号过渡部位于不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连接部具有第一断料部,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具有第二断料部,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和所述差分连接部均具有第三断料部,所述第二断料部和所述第三断料部均位于同一平面并均与所述第一断料部位于不同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包括连接所述第二接地导接部的第二接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的第二接地过渡部,所述差分嵌设部包括连接所述差分导接部的差分连接部、连接所述差分连接部的差分过渡部,所述第二接地过渡部、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所述差分过渡部、所述差分连接部均通过镶埋成型方式嵌设于所述基部,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和所述差分连接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至少部分与所述信号连接部位于同一平面且与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所述差分连接部位于不同平面,所述信号连接部具有第一断料部,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具有第二断料部,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和所述差分连接部均具有第三断料部,所述第一断料部和所述第二断料部均位于同一平面并均与所述第三断料部位于不同平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以及所述差分端子均与所述绝缘本体镶埋成型于一体,使得所述第一接地嵌设部、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以及所述差分嵌设部均嵌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外表面凹设有组装槽,所述组装槽对应所述信号插设部设置,所述信号插设部组装于所述组装槽,使得所述信号插设部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外表面。相比于现有的将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均与所述绝缘本体镶埋成型于一体的好处在于,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差分端子具有较大的设计调整空间,使得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差分端子的结构以及组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信号传输要求进行调整,从而得以调整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差分端子相对其他端子的位置关系,以灵活调节阻抗,降低串扰,提高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的电性性能,并同时方便安装,并且减少端子组装数量,无需将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信号端子一起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避免由于较多端子组装时晃动而影响所述第一端子组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同时防止较多端子由于晃动而与所述绝缘本体碰撞干涉,损坏端子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电连接器组装前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进一步组装示意图;
图3为图2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4为图3去除屏蔽壳后的俯视图;
图5为图4沿A-A的立体剖视图;
图6为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侧视图;
图8为图6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连接料带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侧视图;
图12为图10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 | 绝缘本体1 | 基部11 | 组装槽111 |
第一固持槽1111 | 第二固持槽1112 | 第三固持槽112 | 凹槽113 |
舌板12 | 第一容置槽121 | 挡块1211 | 第二容置槽122 |
第一端子组2 | 信号端子21 | 信号接触部211 | 信号延伸部212 |
信号插设部213 | 信号过渡部2131 | 信号连接部2132 | 第一凸部2133 |
第二凸部2134 | 信号导接部214 | 第一接地端子22 | 第一接地接触部221 |
第一接地延伸部222 | 第一延伸部2221 | 第二延伸部2222 | 第一接地嵌设部223 |
第一接地过渡部2231 | 第一接地连接部2232 | 第一接地导接部224 | 电源端子23 |
第一断料部24 | 第二断料部25 | 第二端子组3 | 差分端子31 |
差分接触部311 | 差分延伸部312 | 差分嵌设部313 | 差分过渡部3131 |
差分连接部3132 | 差分导接部314 | 第二接地端子32 | 第二接地接触部321 |
第二接地延伸部322 | 第二接地嵌设部323 | 第二接地过渡部3231 | 第二接地连接部3232 |
第二接地导接部324 | 第三断料部33 | 屏蔽壳4 | 第一料带5 |
第一连接带51 | 第二料带6 | 第二连接带61 |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用于向前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为USB 3.1连接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也可以是其他传输高频信号的连接器。为方便描述,将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其中,X轴为前后方向,X轴的箭头方向为向前方向,Y轴为左右方向,Y轴的箭头方向为向右方向,Z轴为上下方向,Z轴的箭头方向为向上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第一端子组2、第二端子组3和包覆所述绝缘本体1的屏蔽壳4,所述第一端子组2和所述第二端子组3均与导电元件(未图示)电连接并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其中,所述导电元件为电路板(未图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元件也可为其他用于传输信号的电子元件。所述第一端子组2为USB2.0端子,包括两个信号端子21和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1两侧的一第一接地端子22、一电源端子23,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1相邻设置,所述第二端子组3为USB3.0端子,包括一第二接地端子32和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两侧的两对差分端子31,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所述电源端子23、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和两对所述差分端子31均与所述绝缘本体1镶埋成型于一体。相比于现有的将所述第一端子组2和所述第二端子组3均与所述绝缘本体1镶埋成型于一体的好处在于,所述信号端子21和所述差分端子31具有较大的设计调整空间,使得所述信号端子21和所述差分端子31的结构以及组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信号传输要求进行调整,从而得以调整所述信号端子21和所述差分端子31相对其他端子的位置关系,以灵活调节阻抗,降低串扰,提高所述第一端子组2和所述第二端子组3的电性性能,并同时方便安装,并且减少端子组装数量,无需将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与所述信号端子21一起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避免由于较多端子组装时晃动而影响所述第一端子组2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同时防止较多端子由于晃动而与所述绝缘本体1碰撞干涉,损坏端子结构。
如图1、图6、图8所示,所述信号端子21包括信号接触部211、连接所述信号接触部211的信号延伸部212、信号导接部214、位于所述信号导接部214和所述信号延伸部212之间的信号插设部213,所述信号插设部213包括自所述信号延伸部212末端向上弯折的信号过渡部2131、自所述信号过渡部2131末端向后弯折并连接所述信号导接部214的信号连接部2132,所述信号导接部214自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末端向下弯折。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延伸部212自所述信号接触部211末端向后延伸并平行水平面,所述信号过渡部2131垂直于所述信号延伸部212,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平行于所述信号延伸部212,所述信号导接部214垂直于所述信号延伸部21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所述信号端子21的结构根据需求相应变化,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1、图6、图7所示,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包括第一接地接触部221、连接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的第一接地延伸部222、第一接地导接部224、位于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224和所述第一接地延伸部222之间的第一接地嵌设部223,所述第一接地嵌设部223包括自所述第一接地延伸部222末端向上弯折的第一接地过渡部2231、自所述第一接地过渡部2231末端向后弯折并连接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224的第一接地连接部2232,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224自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2232末端向下弯折,所述第一接地延伸部222包括自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末端向后弯折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221、自所述第一延伸部2221末端向后弯折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222,所述信号延伸部212与所述第二延伸部2222位于不同平面。由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较所述信号接触部211容易弹性失效,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2221以使得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通过所述第一延伸部2221使得接触力臂变长,增强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的弹性预压力,以保证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的弹性接触力,同时所述第一延伸部2221具有缓冲作用,防止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由于较大的接触力而变形。
如图1、图6、图7所示,所述电源端子23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结构相同,对应包括电源接触部(未标号)、连接所述电源接触部的电源延伸部(未标号)、电源导接部(未标号)、位于所述电源导接部和所述电源延伸部之间的电源嵌设部(未标号),所述电源嵌设部包括自所述电源延伸部末端向上弯折的电源过渡部(未标号)、自所述电源过渡部末端向后弯折并连接所述电源导接部的电源连接部(未标号),所述电源导接部自所述电源连接部末端向下弯折,所述电源延伸部与所述第一接地延伸部222结构相同,均包括所述第一延伸部2221和所述第二延伸部2222。
如图2、图5、图7所示,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所述电源接触部和所述信号接触部211均为弹性接触部,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的接触区、所述电源接触部的接触区、所述信号接触部211的接触区均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连接并位于同一平面且部分突出所述绝缘本体1外,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224、所述电源导接部和所述信号导接部214均与所述电子元件电连接。
如图1、图6、图7所示,所述差分端子31包括差分接触部311、连接所述差分接触部311的差分延伸部312、差分导接部314、位于所述差分延伸部312和所述差分导接部314之间的差分嵌设部313,所述差分嵌设部313包括连接所述差分导接部314的差分连接部3132、连接所述差分连接部3132的差分过渡部3131,所述差分过渡部3131自所述差分延伸部312末端向上弯折,所述差分连接部3132自所述差分过渡部3131末端向后弯折,所述差分导接部314自所述差分连接部3132末端向下弯折。
如图1、图6、图7所示,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包括第二接地接触部321、连接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321的第二接地延伸部322、第二接地导接部324、位于所述第二接地延伸部322和所述第二接地导接部324之间的第二接地嵌设部323,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323包括连接所述第二接地导接部324的第二接地连接部3232、连接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3232的第二接地过渡部3231,所述第二接地过渡部3231自所述第二接地延伸部322末端向上弯折,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3232自所述第二接地过渡部3231末端向后弯折,所述第二接地导接部324自所述差分连接部3132末端向下弯折。
如图1、图6、图7所示,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321和所述差分接触部311均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321的接触区和所述差分接触部311的接触区位于同一平面且均与所述信号接触部211的接触区位于不同平面,所述第二接地导接部324和所述差分导接部314均与所述电子元件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2232、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3232、所述差分连接部3132均位于同一平面且均与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位于不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接地过渡部2231、所述第二接地过渡部3231、所述差分过渡部3131均位于同一平面且均与所述信号过渡部2131位于不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延伸部2222、所述第二接地延伸部322、所述差分延伸部312均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延伸部2221位于所述信号延伸部212与所述第二延伸部2222所在的两个平面之间,以统一镶埋成型时的定位高度,方便镶埋成型。
如图1、图2、图5所示,所述第一接地嵌设部223、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323以及所述差分嵌设部313均嵌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1由同一板材一起冲裁成型并连接同一第一料带5,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所述电源端子23、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和两对所述差分端子31均由同一板材一起冲裁成型并连接同一第二料带6,使得所述信号端子21相对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所述电源端子23独立设置,从而得以调整所述信号端子21相对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所述电源端子23、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所述差分端子31的位置关系。在安装时,先将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所述电源端子23、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和两对所述差分端子31连接所述第二料带6并一起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1,再去除所述第二料带6,然后将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1连接所述第一料带5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组装完成后去除所述第一料带5。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料带5凸伸有第一连接带51,所述第二料带6凸伸有多个第二连接带61,相邻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1均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带51,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和所述差分端子31均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带61,相邻的所述电源端子23和所述差分端子31均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带61,相邻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和所述差分端子31均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带61,以减少所述第一连接带51和所述第二连接带61的数量,并加强所述第一连接带51和所述第二连接带61的连接强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信号端子21多于两个时,所述第一连接带51相应设有一个或多个,在此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邻近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左侧的所述差分端子31分别与所述电源端子23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连接同一所述第二连接带61,此时邻近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左侧的所述差分端子31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带61,邻近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右侧的所述差分端子31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均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带61,此时邻近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右侧的所述差分端子31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带61,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带61沿左右方向均间隔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一个所述差分端子31连接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带61,此时所述差分端子31与邻近的所述电源端子23或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或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连接同一所述第二连接带61,或者,其中所述差分端子31连接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带61,另一所述差分端子31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带61,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1、图6、图7所示,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2232、所述电源连接部、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3232、所述差分连接部3132均位于同一平面并均与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位于不同平面,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具有第一断料部24,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2232、所述电源连接部具有第二断料部25,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3232和所述差分连接部3132均具有第三断料部33,所述第二断料部25和所述第三断料部33均位于同一平面并均与所述第一断料部24位于不同平面,其中,所述第二断料部25和所述第三断料部33均位于同一平面以方便所述第二断料部25和所述第三断料部33通过相同的工序成型,使加工简单方便,从而方便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所述电源端子23、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和所述差分端子31加工成型。
如图8所示,从上下方向看,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位于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1的右侧,所述电源端子23位于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1的左侧,所述差分端子31设有四个并形成两个差分对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右侧的相邻两个所述差分端子31之间,所述电源端子23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左侧的相邻两个所述差分端子31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接地嵌设部223位于所述信号插设部213右侧并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右侧的相邻两个差分嵌设部313之间,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323位于两对差分端子31的相邻两个所述差分嵌设部313之间,部分所述信号插设部213与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323重叠,使得所述信号插设部213的杂音信号通过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323吸收从而减少所述信号插设部213与所述差分嵌设部313之间的串扰,且所述信号插设部213与所述差分嵌设部313不重叠,使得所述信号插设部213与所述差分嵌设部313相互之间的干扰降低,从而减少串音干扰,并且同时使得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和所述电源端子23从两个所述差分端子31之间冲裁,节约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是全部的所述信号插设部213与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323重叠,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1、图2、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1和自所述基部11向前凸伸的舌板12,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所述电源接触部、所述信号接触部211、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321和所述差分接触部311均显露于所述舌板12的同一侧,此时,所述第一接地过渡部2231、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2232、所述电源过渡部、所述电源连接部、所述第二接地过渡部3231、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3232、所述差分过渡部3131、所述差分连接部3132均通过镶埋成型方式嵌设于所述基部11,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224、所述电源导接部、所述第二接地导接部324、所述差分导接部314均部分通过镶埋成型方式嵌设于所述基部11,所述组装槽111自所述基部11的上表面向下凹设以使所述信号过渡部2131和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自上而下安装于所述组装槽111,并使得所述信号过渡部2131和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显露于所述基部11的上表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需要,所述组装槽111自所述基部11后端向前凹设,所述信号插设部213从后往前插入到所述组装槽111中,则所述信号插设部213显露于所述基部11后表面;或者,所述信号插设部213也可以仅为连接所述信号延伸部212的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此时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从后往前插入到所述组装槽111中并显露于所述基部11后表面。自所述绝缘本体1的外表面凹设有组装槽111,所述组装槽111对应所述信号插设部213设置,所述信号插设部213组装于所述组装槽111,使得所述信号插设部213部分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插设部213也可以全部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表面。
如图1、图2、图4、图5所示,所述组装槽111包括第一固持槽1111和与所述第一固持槽1111连通的第二固持槽1112,所述第一固持槽1111对应所述信号过渡部2131设置,所述第二固持槽1112对应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设置,所述信号过渡部2131凸伸有第一凸部2133以使所述信号过渡部2131与所述第一固持槽1111干涉配合,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凸伸有第二凸部2134,所述第二固持槽1112对应所述第二凸部2134向下凹设有凹槽113以与所述第二凸部2134卡扣配合。其中,由于所述信号过渡部2131于前后方向具有较大弹性,影响所述信号端子21的固持,通过干涉配合以增加所述基部11对所述信号过渡部2131的固持力,所述凹槽113自所述第二固持槽1112向下凹设,使得所述第二凸部2134和所述凹槽113配合方便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从上往下安装,且此时所述凹槽113在前后方向对所述第二凸部2134具有限位作用,防止所述信号过渡部2131沿前后方向位移而带动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沿前后方向位移。所述基部11对应所述信号导接部214还凹设有第三固持槽112,所述信号导接部214组装于所述第三固持槽112并显露于所述基部11的外表面,其中,所述第三固持槽112自所述基部11后端向前凹设,所述信号导接部214显露于所述基部11的后表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需要,所述第三固持槽112也可以自所述基部11的上表面向下凹设,此时所述信号导接部214显露于所述基部11的上表面。
如图2、图4、图5所示,所述舌板12具有收容所述第一接地延伸部222、所述电源延伸部的第一容置槽121和收容所述信号延伸部212的第二容置槽122,所述第一容置槽121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221上方设有用于挡止所述第一延伸部2221的挡块1211,所述第二容置槽122未设有挡止所述信号延伸部212的挡止结构。其中,由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221的弹性较大,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的高度较高,因此,设置所述挡块1211以挡止所述第一延伸部2221从而限制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的高度以与所述信号接触部211的高度一致,以保持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端子良好电接触,并且由于所述信号端子21组装在所述绝缘本体1中,所述第二容置槽122未设有挡止所述信号延伸部212的挡止结构。
实施例二
如图9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所述电连接器100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3232和所述差分连接部3132位于同一平面,部分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2232、部分所述电源连接部均与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位于同一平面且与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3232、所述差分连接部3132位于不同平面,以在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2232、所述电源连接部、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3232、所述差分连接部3132共同注塑成型于绝缘本体1的前提下,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2232部分与信号连接部2132位于同一平面,从而使得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的干扰信号被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2232吸收,以进一步减小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对所述差分连接部3132的干扰,提高所述信号端子21和所述差分端子31的信号传输速度,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3232和所述差分连接部3132均具有第三断料部33,所述第一断料部24和所述第二断料部25均位于同一平面并均与所述第三断料部33位于不同平面,使得所述第二断料部25减少折弯工序,从而减少加工步骤。此时,所述基部11对应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2232和所述电源连接部相应调整。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全部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2232、全部所述电源连接部均与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位于同一平面,在此不做限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所述电连接器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以及所述差分端子31均与所述绝缘本体1镶埋成型于一体,使得所述第一接地嵌设部223、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323以及所述差分嵌设部313均嵌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自所述绝缘本体1的外表面凹设有组装槽111,所述组装槽111对应所述信号插设部213设置,所述信号插设部213组装于所述组装槽111,使得所述信号插设部213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表面,相比于现有的将所述第一端子组2和所述第二端子组3均与所述绝缘本体1镶埋成型于一体的好处在于,所述信号端子21和所述差分端子31具有较大的设计调整空间,使得所述信号端子21和所述差分端子31的结构以及组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信号传输要求进行调整,从而得以调整所述信号端子21和所述差分端子31相对其他端子的位置关系,以灵活调节阻抗,降低串扰,提高所述第一端子组2和所述第二端子组3的电性性能,并同时方便安装,并且减少端子组装数量,无需将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与所述信号端子21一起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避免由于较多端子组装时晃动而影响所述第一端子组2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同时防止较多端子由于晃动而与所述绝缘本体1碰撞干涉,损坏端子结构。
(2)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1相邻设置且共同连接一所述第一料带5,使得所述信号端子21由同一所述第一料带5的板材冲裁成型,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与所述差分端子31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所述差分端子31、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连接同一所述第二料带6,以使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所述差分端子31由同一所述第二料带6的板材冲裁而成,并同时可以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1,使得所述信号端子21与其他端子的加工成型相对独立,从而更方便所述信号端子21的结构有较大的设计空间而不受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所述差分端子31的影响,以降低所述信号端子21与所述差分端子31之间的串扰。
(3)所述第一料带5凸伸有所述第一连接带51,所述第二料带6凸伸有所述第二连接带61,相邻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1均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带51,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和所述差分端子31均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带61,和相邻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和所述差分端子31均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带61,以减少所述第一连接带51和所述第二连接带61的数量,并加强所述第一连接带51和所述第二连接带61的连接强度。
(4)所述第一接地嵌设部223位于所述信号插设部213一侧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差分嵌设部313之间,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323位于所述差分嵌设部313一侧,至少部分所述信号插设部213与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323重叠,使得所述信号插设部213的杂音信号通过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323吸收从而减少所述信号插设部213与所述差分嵌设部313之间的串扰,所述信号插设部213与所述差分嵌设部313不重叠,使得所述信号插设部213与所述差分嵌设部313相互之间的干扰降低,从而减少串音干扰,并且同时使得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和所述电源端子23从两个所述差分端子31之间冲裁,节约成本。
(5)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的所述第一接地延伸部222,所述第一接地嵌设部223位于所述第一接地延伸部222和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224之间,所述第一接地延伸部222包括自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后端向后弯折延伸的所述第一延伸部2221、自所述第一延伸部2221后端向后弯折延伸的所述第二延伸部2222,所述信号端子21包括连接所述信号接触部211的所述信号延伸部212,所述信号插设部213位于所述信号延伸部212和所述信号导接部214之间,所述信号延伸部212与所述第二延伸部2222位于不同平面。由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较所述信号接触部211容易弹性失效,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2221以使得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通过所述第一延伸部2221使得接触力臂变长,增强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的弹性预压力,以保证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的弹性接触力,同时所述第一延伸部2221具有缓冲作用,防止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由于较大的接触力而变形。
(6)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收容所述第一接地延伸部222的第一容置槽121和收容所述信号延伸部212的第二容置槽122,所述第一容置槽121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221上方设有用于挡止所述第一延伸部2221的挡块1211,所述第二容置槽122未设有挡止所述信号延伸部212的挡止结构。其中,由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221的弹性较大,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的高度较高,因此,设置所述挡块1211以挡止所述第一延伸部2221从而限制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的高度以与所述信号接触部211的高度一致,以保持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端子良好电接触。
(7)所述组装槽111包括所述第一固持槽1111和与所述第一固持槽1111连通的所述第二固持槽1112,所述第一固持槽1111对应所述信号过渡部2131设置,所述第二固持槽1112对应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设置,所述信号过渡部2131凸伸有所述第一凸部2133以使所述信号过渡部2131与所述第一固持槽1111干涉配合,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凸伸有所述第二凸部2134,所述第二固持槽1112对应所述第二凸部2134向下凹设有所述凹槽113以与所述第二凸部2134卡扣配合。其中,由于所述信号过渡部2131于前后方向具有较大弹性,影响所述信号端子21的固持,通过干涉配合以增加所述基部11对所述信号过渡部2131的固持力,所述凹槽113自所述第二固持槽1112向下凹设,使得所述第二凸部2134和所述凹槽113配合方便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从上往下安装,且此时所述凹槽113在前后方向对所述第二凸部2134具有限位作用,防止所述信号过渡部2131沿前后方向位移而带动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沿前后方向位移。
(8)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2232、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3232、所述差分连接部3132均位于同一平面并均与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位于不同平面,所述信号连接部2132具有第一断料部24,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2232具有第二断料部25,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3232和所述差分连接部3132均具有第三断料部33,所述第二断料部25和所述第三断料部33均位于同一平面,以方便所述第二断料部25和所述第三断料部33通过相同的工序成型并同时断料,使加工简单方便,从而方便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所述电源端子23、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和所述差分端子31加工成型。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包括第一接地接触部、第一接地导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和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之间的第一接地嵌设部,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信号接触部、信号导接部、位于所述信号导接部和所述信号接触部之间的信号插设部,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和所述信号接触部均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连接并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和所述信号导接部均与电子元件电连接;
第二端子组,包括第二接地端子和差分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包括第二接地接触部、第二接地导接部、位于所述第二接地导接部和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之间的第二接地嵌设部,所述差分端子包括差分接触部、差分导接部、位于所述差分导接部和所述差分接触部之间的差分嵌设部,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和所述差分接触部均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和所述差分接触部位于同一平面且均与所述信号接触部位于不同平面,所述第二接地导接部和所述差分导接部均与所述电子元件电连接;
绝缘本体,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以及所述差分端子均与所述绝缘本体镶埋成型于一体,使得所述第一接地嵌设部、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以及所述差分嵌设部均嵌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外表面凹设有组装槽,所述组装槽对应所述信号插设部设置,所述信号插设部组装于所述组装槽,使得所述信号插设部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具有至少两个,两个所述信号端子相邻设置且共同连接一第一料带,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差分端子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所述差分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连接同一第二料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带凸伸有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二料带凸伸有第二连接带,相邻两个所述信号端子均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带,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差分端子均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带,和/或相邻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和所述差分端子均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设有两个并且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位于两个所述信号端子的最右侧,两个所述信号端子的最左侧还设有电源端子,所述差分端子设有四个并形成两个差分对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接地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右侧的相邻两个所述差分端子之间,所述电源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左侧的相邻两个所述差分端子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从上下方向看,所述第一接地嵌设部位于所述信号插设部一侧并位于相邻两个差分嵌设部之间,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位于所述差分嵌设部一侧,至少部分所述信号插设部与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重叠,且所述信号插设部与所述差分嵌设部不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和所述信号接触部均为弹性接触部且至少部分突出所述绝缘本体外,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的第一接地延伸部,所述第一接地嵌设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地延伸部和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之间,所述第一接地延伸部包括自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后端向后弯折延伸的第一延伸部、自所述第一延伸部后端向后弯折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信号端子包括连接所述信号接触部的信号延伸部,所述信号插设部位于所述信号延伸部和所述信号导接部之间,所述信号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不同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收容所述第一接地延伸部的第一容置槽和收容所述信号延伸部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上方设有用于挡止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挡块,所述第二容置槽未设有挡止所述信号延伸部的挡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包括连接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的第二接地延伸部,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位于所述第二接地延伸部和所述第二接地导接部之间,所述差分端子包括连接所述差分接触部的差分延伸部,所述差分嵌设部位于所述差分延伸部和所述差分导接部之间,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接地延伸部、所述差分延伸部均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信号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所在的两个平面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和自所述基部向前凸伸的舌板,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所述信号接触部、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和所述差分接触部均显露于所述舌板,所述第一接地嵌设部包括第一接地过渡部、自所述第一接地过渡部末端弯折延伸并连接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的第一接地连接部,所述第一接地过渡部和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均通过镶埋成型方式嵌设于所述基部,所述信号插设部包括信号过渡部、自所述信号过渡部末端弯折延伸并连接所述信号导接部的信号连接部,所述组装槽自所述基部的上表面向下凹设以使所述信号过渡部和所述信号连接部自上而下安装于所述组装槽,并使得所述信号过渡部和所述信号连接部显露于所述基部的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槽包括第一固持槽和与所述第一固持槽连通的第二固持槽,所述第一固持槽对应所述信号过渡部设置,所述第二固持槽对应所述信号连接部设置,所述信号过渡部凸伸有第一凸部以使所述信号过渡部与所述第一固持槽干涉配合,所述信号连接部凸伸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固持槽对应所述第二凸部向下凹设有凹槽以与所述第二凸部卡扣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包括连接所述第二接地导接部的第二接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的第二接地过渡部,所述差分嵌设部包括连接所述差分导接部的差分连接部、连接所述差分连接部的差分过渡部,所述第二接地过渡部、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所述差分过渡部、所述差分连接部均通过镶埋成型方式嵌设于所述基部,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所述差分连接部均位于同一平面且均与所述信号连接部位于不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接地过渡部、所述第二接地过渡部、所述差分过渡部均位于同一平面且均与所述信号过渡部位于不同一平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连接部具有第一断料部,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具有第二断料部,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和所述差分连接部均具有第三断料部,所述第二断料部和所述第三断料部均位于同一平面并均与所述第一断料部位于不同平面。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地嵌设部包括连接所述第二接地导接部的第二接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的第二接地过渡部,所述差分嵌设部包括连接所述差分导接部的差分连接部、连接所述差分连接部的差分过渡部,所述第二接地过渡部、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所述差分过渡部、所述差分连接部均通过镶埋成型方式嵌设于所述基部,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和所述差分连接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至少部分与所述信号连接部位于同一平面且与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所述差分连接部位于不同平面,所述信号连接部具有第一断料部,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具有第二断料部,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和所述差分连接部均具有第三断料部,所述第一断料部和所述第二断料部均位于同一平面并均与所述第三断料部位于不同平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68442.0A CN112736529B (zh) | 2020-12-15 | 2020-12-15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68442.0A CN112736529B (zh) | 2020-12-15 | 2020-12-15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36529A true CN112736529A (zh) | 2021-04-30 |
CN112736529B CN112736529B (zh) | 2022-08-26 |
Family
ID=75599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68442.0A Active CN112736529B (zh) | 2020-12-15 | 2020-12-15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3652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37559A (zh) * | 2021-06-24 | 2021-09-24 |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母座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097426Y (zh) * | 2007-08-10 | 2008-08-0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 |
CN101540463A (zh) * | 2008-07-11 | 2009-09-23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201374421Y (zh) * | 2009-01-23 | 2009-12-30 | 莫列斯公司 | 插座连接器 |
CN101728665A (zh) * | 2009-12-30 | 2010-06-09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 |
CN102082370A (zh) * | 2010-12-01 | 2011-06-01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具插头侦测功能的标准连接器以及具插头侦测功能的沉板式连接器 |
CN102403611A (zh) * | 2011-10-31 | 2012-04-04 | 深圳市正耀科技有限公司 | 防高频usb 3.0连接器 |
CN103427203A (zh) * | 2012-09-26 | 2013-12-04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Usb3·0连接器 |
CN103579820A (zh) * | 2012-07-23 | 2014-02-12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 |
CN105703156A (zh) * | 2014-12-12 | 2016-06-22 |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 |
-
2020
- 2020-12-15 CN CN202011468442.0A patent/CN11273652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097426Y (zh) * | 2007-08-10 | 2008-08-0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 |
JP3145209U (ja) * | 2007-08-10 | 2008-10-02 | 鴻海精密工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
CN101540463A (zh) * | 2008-07-11 | 2009-09-23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201374421Y (zh) * | 2009-01-23 | 2009-12-30 | 莫列斯公司 | 插座连接器 |
CN101728665A (zh) * | 2009-12-30 | 2010-06-09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 |
CN102082370A (zh) * | 2010-12-01 | 2011-06-01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具插头侦测功能的标准连接器以及具插头侦测功能的沉板式连接器 |
CN102403611A (zh) * | 2011-10-31 | 2012-04-04 | 深圳市正耀科技有限公司 | 防高频usb 3.0连接器 |
CN103579820A (zh) * | 2012-07-23 | 2014-02-12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 |
CN103427203A (zh) * | 2012-09-26 | 2013-12-04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Usb3·0连接器 |
CN105703156A (zh) * | 2014-12-12 | 2016-06-22 |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37559A (zh) * | 2021-06-24 | 2021-09-24 |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母座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36529B (zh) | 2022-08-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11649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7681371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946029B (zh) | 用于插头和插座组件的接地结构件 | |
US1010350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better ant-EMI effect | |
US8523583B2 (en) |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 |
CN110854572B (zh) | 连接器 | |
US20230042553A1 (en) | Connector | |
CN112886340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296522A (zh) | 插座组件 | |
CN102570116B (zh) | 用于电连接器的接口触头 | |
CN110994247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2260009A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CN110854625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786999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3036538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2736529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3328296B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113948943A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
CN113948918B (zh) | 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 |
CN215870059U (zh) | 屏蔽片、端子模块及连接器 | |
CN112636113B (zh) |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114784546A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3484119U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110416829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2366484A (zh) |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