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2189B -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2189B
CN112732189B CN202110016921.7A CN202110016921A CN112732189B CN 112732189 B CN112732189 B CN 112732189B CN 202110016921 A CN202110016921 A CN 202110016921A CN 112732189 B CN112732189 B CN 1127321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period
memory
cache
cach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169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2189A (zh
Inventor
何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169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21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2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21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21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21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6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8Controller constru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mory System Of A Hierarchy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第一缓存类型切换为第二缓存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缓存类型与第二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不同。采用该方法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动态调整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Description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存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和移动网络的高速化,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移动设备。手机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各种数据如照片,文档,个人重要信息等。目前为了确保手机的性能流畅性,会专门划分一定容量,作为一阶存储单元(single-level cell,SLC)高速缓存(Cache),提升读写速度,保证手机的流畅度,以及相关性能需求。目前市面上手机缓存空间的大小和设计基本是提前人为设定好的,无法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包括:
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是,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第一缓存类型切换为第二缓存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缓存类型与第二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不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切换模块,用于若是,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第一缓存类型切换为第二缓存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缓存类型与第二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不同。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包括控制器及存内计算模块;
所述处理器,用于发送用户数据及系统时间至所述存储器;
所述存内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数据确定所述存储器的第一使用时段、第二使用时段及第三使用时段;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系统时间及所述存储器的第一使用时段、第二使用时段及第三使用时段,将所述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第一缓存类型切换为第二缓存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缓存类型与第二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不同。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当前时刻动态调整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这样可以满足各个用户在不同时间段对于缓存空间读写速度的要求。尤其可以在用户的高峰使用时段提前将存储器的缓存空间切换为高速缓存类型,这样可以保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缓存空间不足导致卡顿,从而影响用户使用。与现有技术中固定的高速及低速缓存空间大小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动态调整缓存空间类型,充分利用存储器的缓存空间,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使用时段与剩余存储容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使用时段与缓存大小的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峰使用时段的缓存类型切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谷使用时段的缓存类型切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当前时刻动态调整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而满足用户在不同时段对缓存大小的不同要求。该存储器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膝上型、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电子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
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及存储器120。其中,存储器120可以包括控制器122及存内计算模块123。
具体地,处理器110可以用于采集用户数据,并将用户数据传递给存储器120。其中,用户数据可以是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产生的任何数据。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会产生数据读取或写入的需求,此时就需要调用存储器进行数据的读写。可知道,存储器根据其读写速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阶存储单元(single-level cell,SLC)、二阶存储单元(multiple-levelcell,MLC)、三阶存储单元(triple-level cell,TLC)及四阶存储单元(quadruple-level cell,QLC)。
可选地,处理器110还可以将系统时间发送给存储器120。具体可以是在电子设备10开机或者重启时发送给存储器120,从而赋予存储器120时间记录功能,可以与电子设备系统端的时间记录同步。该时间记录功能可以记录当前年月日时分秒。
不限于此,存储器120还可以是通过内部时钟121获取时间,或者读取电子设备10中的寄存器(图1中未示出)来获取系统端的时间。
存储器120中的存内计算模块123可以根据用户数据确定存储器120的使用情况,即存储器120的缓存空间已使用多少(即缓存大小),或者存储器120的剩余缓存空间为多少。存内计算模块123分析一段时间内的用户数据,确定用户在什么时间段是使用电子设备的高峰使用时段,什么时间段是使用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时段,以及什么时间段是使用电子设备的低谷使用时间段。以下将结合图2及图3对此进行详细说明,此处暂不详述。
其中,上述一段时间可以包括多个时间周期。上述一段时间可以为一个月、2个月、半年等。
可选地,上述时间周期可以以天(0点-24点)为单位。
具体地,用户每天使用手机的情况大约是固定的,例如对于上班族而言,白天工作时间通常使用手机打电话、回复消息等,这类操作通常对于手机的读写速度要求不高;而晚上的下班时间通常使用手机玩游戏、看视频等,这类操作通常对于手机的读写速度比较高;而半夜到早上这段时间为休息时间,手机通常处于待机状态,对于读写速度基本没有要求。因此,上述时间周期可以以天为单位。也即是说,上述时间周期为一天。
可选地,上述时间周期可以以周为单位。
具体地,用户每周使用手机的情况大约是固定的,例如对于上班族而言,周一至周五对于手机的需求较少,如打电话、回复消息等;而周六周日对于手机的需求较高,如玩游戏、看电视等。因此,上述时间周期可以以周为单位。也即是说,上述时间周期为一周。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以一个时间周期为一天为例进行说明。
控制器122可以用于调整存储器120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例如,将缓存类型从低速缓存切换为高速缓存,或者将缓存类型从高速缓存切换为低速缓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低速缓存和高速缓存为相对的概念。即相比而言,读写速度较低的即可看作低速缓存,读写速度较高的即可看作高速缓存。
以下分别介绍上述列举的SLC、MLC、TLC、QLC。其中:
SLC:每个单元存储1bit信息,也就是只有0、1两种电压变化,结构简单,电压控制也快速,反映出来的特点就是寿命长,性能强,写入/擦除(program/erase,P/E)寿命在1万到10万次之间,但缺点是容量低而成本高。
MLC:每个单元存储2bit信息,需要更复杂的电压控制,有00、01、10、11四种电压变化,写入性能、可靠性能与SLC相比降低。其P/E寿命约为3000-5000次不等。
TLC:每个单元存储3bit信息,电压从000到111有8种变化,容量比MLC大,成本更低,写入速度慢,P/E寿命也降至约1000-3000次。
QLC:每个单元存储4bit信息,电压从0000到1111有16种变化,容量比TLC大,成本更低,但写入速度、P/E寿命与TLC相比会进一步降低。
可以看出,MLC与SLC相比,MLC为低速缓存,SLC为高速缓存。而MLC与TLC相比,MLC为高速缓存,TLC为低速缓存。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122对于存储器120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的调整,可以是通过控制每次写入一个单元的数据量来调整。例如,将原本的每次往一个存储单元中写入2bit数据调整为1bit数据,即可看作是将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MLC切换为SLC。换言之,若控制器122需要将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切换为SLC,则每次往一个存储单元中写入1bit数据即可。
又例如,将原本的每次往一个存储单元中写入3bit数据调整为4bit数据,即可看作是将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TLC切换为QLC。换言之,若控制器122需要将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切换为QLC,则每次往一个存储单元中写入4bit数据即可。
图2和图3分别示例性示出了一种如何统计某用户对应的每个周期内的各个使用时段。图2以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作为统计各个使用时段的统计标准,图3以存储器已使用的存储容量(缓存大小)作为统计各个使用时段的统计标准。
如图2所示,剩余存储容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时段可以为高峰使用时段,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高峰使用时段称为第一使用时段。剩余存储容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时段可以为低谷使用时段,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低谷使用时段称为第二使用时段。剩余存储容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时段可以为正常使用时段,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正常使用时段称为第三使用时段。其中,第一预设阈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可选地,第一预设阈值及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值,第一预设阈值例如可以但不限于为20M,第二预设阈值例如但不限于为2G。
可选地,第一预设阈值及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比值,即剩余存储容量与存储器总的存储容量的比值,第一预设阈值例如可以但不限于为10%,第二预设阈值例如可以但不限于为90%。
从图2中可以看出,该用户的第一使用时段为每天的18点-23点,第二使用时段为每天的0点-6点,第三使用时段为每天的6点-18点,以及23点-24点。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的第一使用时段即可看作存储器的第一使用时段;用户的第二使用时段即可看作存储器的第二使用时段;用户的第三使用时段即可看作存储器的第三使用时段。
需要说明的是,不限于图2示出的该用户在一天之内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为阶跃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用户在一天之内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为连续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3以存储器已使用的存储容量(缓存大小)作为统计各个使用时段的统计标准。可以知道,存储器总的存储容量为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与存储器的已使用的存储容量之和。那么可以很容易理解到,图3示出的统计标准与图2示出的统计标准相对。
如图3所示,缓存大小大于第四预设阈值的时段可以为高峰使用时段,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高峰使用时段称为第一使用时段。缓存大小小于第三预设阈值的时段可以为低谷使用时段,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低谷使用时段称为第二使用时段。缓存大小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四预设阈值的时段可以为正常使用时段,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正常使用时段称为第三使用时段。其中,第三预设阈值小于第四预设阈值。
可选地,第三预设阈值及第四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值,第三预设阈值例如可以但不限于为20M,第四预设阈值例如但不限于为2G。可以知道,第三预设阈值与第二预设阈值之和可以是存储器的总的存储容量。第四预设阈值与第一预设阈值之和可以是存储器的总的存储容量。
可选地,第三预设阈值及第四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比值,即缓存大小与存储器总的存储容量的比值,第三预设阈值例如可以但不限于为10%,第四预设阈值例如可以但不限于为90%。可以知道,第三预设阈值与第二预设阈值之和可以是1。第四预设阈值与第一预设阈值之和可以是1。
从图3中可以看出,该用户的第一使用时段为每天的18点-23点,第二使用时段为每天的0点-6点,第三使用时段为每天的6点-18点,以及23点-24点。
需要说明的是,不限于图3示出的该用户在一天之内存储器的缓存大小为阶跃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用户在一天之内缓存大小为连续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接下来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方法。图4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数据存储方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201: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具体地,获取当前时刻的方式可以参考图1实施例中关于存储器如何获取时间的部分的相关描述。
具体地,预设条件与统计的该用户的各个使用时段有关。
可选地,若当前时刻早于第一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且与第一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则可看作当前时刻满足预设条件。
可选地,若当前时刻晚于第一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且与第一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则可看作当前时刻满足预设条件。
可选地,若当前时刻晚于第二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且与第二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则可看作当前时刻满足预设条件。
可选地,若当前时刻早于第二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且与第二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则可看作当前时刻满足预设条件。
S202:若是,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第一缓存类型切换为第二缓存类型。
具体地,第一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与第二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不同。
可选地,若当前时刻早于第一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且与第一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则第一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小于第二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其中,该预设时间差阈值可以但不限于为1秒、2秒、5秒等。
其中,第一缓存类型为TLC或QLC,第二缓存类型为SLC或MLC。
可选地,若当前时刻晚于第一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且与第一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则第一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大于第二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其中,该预设时间差阈值可以与前述预设时间差阈值相同,也可以不同。该预设时间差阈值例如可以但不限于为1秒、2秒、5秒等。
其中,第一缓存类型为SLC或MLC,第二缓存类型为TLC或QLC。
可选地,若当前时刻晚于第二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且与第二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则第一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大于第二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该预设时间差阈值可以与前述预设时间差阈值相同,也可以不同。该预设时间差阈值例如可以但不限于为1秒、2秒、5秒等。
其中,第一缓存类型为SLC、MLC或TLC,第二缓存类型为QLC。第一缓存类型可以由切换缓存类型之前所属的使用时段决定。例如,若切换缓存类型之前所属的使用时段为第三使用时段,则第一缓存类型可以是TLC或MLC;若切换缓存类型之前所属的使用时段为第一使用时段,则第一缓存类似可以是MLC或SLC。
可选地,若当前时刻早于第二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且与第二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则第一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小于第二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该预设时间差阈值可以与前述预设时间差阈值相同,也可以不同。该预设时间差阈值例如可以但不限于为1秒、2秒、5秒等。
其中,第一缓存类型为QLC,第二缓存类型为SLC、MLC或TLC。第二缓存类型可以由接下来所属的使用时段决定。例如,若接下来所属的使用时段为第三使用时段,则第二缓存类型可以是TLC或MLC;若接下来所属的使用时段为第一使用时段,则第二缓存类似可以是MLC或SLC。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当前时刻动态调整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这样可以满足各个用户在不同时间段对于缓存空间读写速度的要求。尤其可以在用户的高峰使用时段提前将存储器的缓存空间切换为高速缓存类型,这样可以保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缓存空间不足导致卡顿,从而影响用户使用。与现有技术中固定的高速及低速缓存空间大小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动态调整缓存空间类型,充分利用存储器的缓存空间,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接下来分别针对高峰使用时段及低谷使用时段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方法。其中,图5为针对高峰使用时段提出的数据存储方法,图7为针对低谷使用时段提出的数据存储方法。
图5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数据存储方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301:采集多个时间周期内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
具体地,可以通过处理器采集用户数据,并将用户数据发送给存储器,由存储器中的存内计算模块根据多个时间周期内的用户数据确定存储器的使用情况,即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
S302:统计每个时间周期各自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确定存储器的第一使用时段。
具体地,存内计算模块还可以分析每个时间周期各自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从而确定该用户在每个时间周期内的哪个时间段为高峰使用时段,即第一使用时段。高峰使用时段的统计方式可参考图2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不限于通过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确定存储器的第一使用时段,在具体实现中还可以通过存储器的缓存大小来确定第一使用时段,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S303: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早于第一时段的起始时刻,且当前时刻与第一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是否小于预设时间差阈值。
具体地,由于高峰使用时段对于存储器的读写速度要求更高,为了避免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卡顿,可以在高峰使用时段到来之前,提前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切换为高速缓存。该预设时间差阈值例如可以但不限于为1秒、2秒、5秒等。
S304:若是,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低速缓存切换为高速缓存。
具体地,若当前时刻早于第一时段的起始时刻,且当前时刻与第一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则表明根据该用户的使用习惯可以预测出即将到达存储器的高峰使用时段,则提前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低速缓存切换为高速缓存。其中,低速缓存与高速缓存为相对的概念。此时,低速缓存即为第一缓存类型,高速缓存即为第二缓存类型。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低速缓存可以是QLC或TLC,高速缓存可以是SLC或MLC。
S305: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晚于第一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且当前时刻与第一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是否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
具体地,为了避免用户在高峰使用时段的过程中感受到电子设备的卡顿,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当高峰使用时段结束以后,再将存储器的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切换为低速缓存。该预设时间差阈值例如可以但不限于为1秒、2秒、5秒等。
S306:若是,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高速缓存切换为低速缓存。
具体地,若当前时刻晚于第一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且当前时刻与第一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则表明根据该用户的使用习惯可以确定存储器的高峰使用时段已经结束,再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切换为低速缓存。其中,低速缓存与高速缓存为相对的概念。此时,高速缓存即为第一缓存类型,低速缓存即为第二缓存类型。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高速缓存可以是SLC或MLC,低速缓存可以是QLC或TLC。
可以知道,不限于依赖于针对该用户的使用习惯预测存储器的高峰使用时段,在具体实现中还可以结合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对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进行调整。例如,若当前时刻还未到达预测的高峰使用时段,且与高峰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但存储器当前的读写速度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则可提前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存储类型切换为高速缓存,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此外,存内计算模块还可以记录当前用户对存储器的使用情况,并依据该数据更新该用户对应的各个使用时段。
图6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峰使用时段的缓存类型切换示意图。
如图6所示,高峰使用时段为t1~t2,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一开始为低速缓存,当当前时刻t为t1-Δt时,预测即将到达该用户的高峰使用时段,则在t=t1-Δt时,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低速缓存切换为高速缓存。且在高峰使用时段结束之后,在t=t2+Δt时,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高速缓存切换为低速缓存。其中,Δt即为前述预设时间差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对某用户在一段时间内对存储器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根据该用户的使用习惯确定存储器每天的高峰使用时段。在即将到达高峰使用时段时,提前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低速缓存切换为高速缓存,避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卡顿,且满足不同的用户对于缓存空间的个性化需求。另外,在高峰使用时段结束之后切换为低速缓存,这样可以增大存储器的存储容量。
图7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数据存储方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501:采集多个时间周期内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
具体地,S501与S301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S502:统计每个时间周期各自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确定存储器的第二使用时段。
具体地,第二使用时段的统计方式可以参考图2实施例中关于低谷使用时段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不限于通过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确定存储器的第二使用时段,在具体实现中还可以通过存储器的缓存大小来确定第二使用时段,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S503: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晚于第二时段的起始时刻,且当前时刻与第二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是否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
具体地,由于低谷使用时段对于存储器的读写速度要求低,为了避免存储器的存储空间的浪费,可以在达到低谷使用时段之后,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切换为低速缓存。该预设时间差阈值例如可以但不限于为1秒、2秒、5秒等。
S504:若是,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高速缓存切换为低速缓存。
具体地,若当前时刻晚于第二时段的起始时刻,且当前时刻与第二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则表明根据该用户的使用习惯可以确定存储器的低谷使用时段已到来,再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切换为低速缓存。其中,低速缓存与高速缓存为相对的概念。此时,高速缓存即为第一缓存类型,低速缓存即为第二缓存类型。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高速缓存可以是SLC、MLC或TLC,低速缓存可以是QLC。第一缓存类型可以由切换缓存类型之前所属的使用时段决定。例如,若切换缓存类型之前所属的使用时段为第三使用时段,则第一缓存类型可以是TLC或MLC;若切换缓存类型之前所属的使用时段为第一使用时段,则第一缓存类似可以是MLC或SLC。
S505: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早于第二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且当前时刻与第二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是否小于预设时间差阈值。
具体地,为了避免即存储器的读写速度无法满足将到来的使用时段对于存储器读写速度的需求,以至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卡顿,在第二使用时段即将结束时,提前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切换为高速缓存。该预设时间差阈值例如可以但不限于为1秒、2秒、5秒等。
S506:若是,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从低速缓存类型切换为高速缓存。
具体地,若当前时刻早于第二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且当前时刻与第二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则表明根据该用户的使用习惯可以确定存储器的低谷使用时段即将结束,提前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切换为高速缓存。其中,低速缓存与高速缓存为相对的概念。此时,低速缓存即为第一缓存类型,高速缓存即为第二缓存类型。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缓存类型为QLC,第二缓存类型为SLC、MLC或TLC。第二缓存类型可以由接下来所属的使用时段决定。例如,若接下来所属的使用时段为第三使用时段,则第二缓存类型可以是TLC或MLC;若接下来所属的使用时段为第一使用时段,则第二缓存类似可以是MLC或SLC。
可以知道,不限于依赖于针对该用户的使用习惯预测的存储器的低谷使用时段,在具体实现中还可以结合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对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进行调整。例如,若当前时刻还未到达预测的低谷使用时段,但存储器当前的读写速度足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则可提前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存储类型切换为低速缓存,以增大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此外,存内计算模块还可以记录当前用户对存储器的使用情况,并依据该数据更新该用户对应的各个使用时段。
图8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谷使用时段的缓存类型切换示意图。
如图8所示,低谷使用时段为t1~t2,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一开始为高速缓存,当当前时刻t为t1+Δt时,已经到达存储器的低谷使用时段,则在t=t1+Δt时,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高速缓存切换为低速缓存。且在高低谷使用时段结束之前,在t=t2-Δt时,提前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低速缓存切换为高速缓存。其中,Δt即为前述预设时间差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对某用户在一段时间内对存储器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根据该用户的使用习惯确定存储器每天的低谷使用时段。在到达低谷使用时段后,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高速缓存切换为低速缓存,这样可以增大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另外,在低谷使用时段结束之前提前切换为高速缓存,避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卡顿,且满足不同的用户对于缓存空间的个性化需求。
以上分别介绍了高峰使用时段及低谷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的切换,上述切换原理同样适用于正常使用时段。因为所谓高峰使用时段、低谷使用时段可也看作相对的概念,正常使用时段与高峰使用时段相比,即可看作低谷使用时段,而正常使用时段与低谷使用时段相比,又可看作高峰使用时段。因此,对于正常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的切换,可参考前述图5或图7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采集用户数据分析存储器对应的各个使用时段的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以现有的存储方式进行数据存储,即按照固定的高速缓存大小与低速缓存大小进行数据存储。而在对存储器对应的各个使用时段更新的过程中,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态调整缓存类型的方式进行数据存储。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请参见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存储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电子设备的全部或一部分。数据存储装置90可以包括:判断模块910及切换模块920。其中:
判断模块910,用于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切换模块920,用于在判断模块910判断当前时刻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第一缓存类型切换为第二缓存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缓存类型与第二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不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存储装置90还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多个时间周期内所述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
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每个所述时间周期各自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确定所述存储器的第一使用时段;所述第一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时间周期内除所述第一使用时段之外的其他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910,具体用于: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早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是否小于预设时间差阈值;
切换模块920,具体用于:若所述当前时刻早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第一缓存类型切换为第二缓存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小于所述第二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存类型为四阶存储单元QLC或三阶存储单元TLC,所述第二缓存类型为一阶存储单元SLC或二阶存储单元MLC。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910,具体用于: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晚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是否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
切换模块920,具体用于:若所述当前时刻晚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第一缓存类型切换为第二缓存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大于所述第二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存类型为SLC或MLC,所述第二缓存类型为QLC或TLC。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统计模块还用于:统计每个所述时间周期各自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确定所述存储器的第二使用时段;所述第二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910,具体用于: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晚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是否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
切换模块920,具体用于:若所述当前时刻晚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第一缓存类型切换为第二缓存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大于所述第二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存类型为SLC、MLC或TLC,所述第二缓存类型为QLC。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910,具体用于: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早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是否小于预设时间差阈值;
切换模块920,具体用于:若所述当前时刻早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第一缓存类型切换为第二缓存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小于所述第二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存类型为QLC,所述第二缓存类型为SLC、MLC或TLC。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存储装置90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时刻。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当前时刻由所述电子设备开机或者重启时配置给所述存储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当前时刻动态调整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这样可以满足各个用户在不同时间段对于缓存空间读写速度的要求。尤其可以在用户的高峰使用时段提前将存储器的缓存空间切换为高速缓存类型,这样可以保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缓存空间不足导致卡顿,从而影响用户使用。与现有技术中固定的高速及低速缓存空间大小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动态调整缓存空间类型,充分利用存储器的缓存空间,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装置在执行数据存储方法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装置与数据存储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体现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上述图4、图5或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上述数据存储装置的各组成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多功能光盘(Digital Versatile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制度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施例和实施方案中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及改进,均应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多个时间周期内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
统计每个所述时间周期各自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确定所述存储器的第一使用时段;所述第一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时间周期内除所述第一使用时段之外的其他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早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是否小于预设时间差阈值;
若所述当前时刻早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第一缓存类型切换为第二缓存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小于所述第二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
2.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多个时间周期内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
统计每个所述时间周期各自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确定所述存储器的第一使用时段;所述第一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时间周期内除所述第一使用时段之外的其他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晚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是否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
若所述当前时刻晚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第一缓存类型切换为第二缓存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大于所述第二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
3.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多个时间周期内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
统计每个所述时间周期各自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确定所述存储器的第一使用时段;所述第一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时间周期内除所述第一使用时段之外的其他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确定所述存储器的第二使用时段;所述第二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晚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是否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
若所述当前时刻晚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第一缓存类型切换为第二缓存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大于所述第二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
4.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多个时间周期内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
统计每个所述时间周期各自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确定所述存储器的第一使用时段;所述第一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时间周期内除所述第一使用时段之外的其他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确定所述存储器的第二使用时段;所述第二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早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是否小于预设时间差阈值;
若所述当前时刻早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第一缓存类型切换为第二缓存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小于所述第二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
5.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多个时间周期内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
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每个所述时间周期各自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确定所述存储器的第一使用时段;所述第一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时间周期内除所述第一使用时段之外的其他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早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是否小于预设时间差阈值;
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时刻早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第一缓存类型切换为第二缓存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小于所述第二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
6.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多个时间周期内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
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每个所述时间周期各自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确定所述存储器的第一使用时段;所述第一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时间周期内除所述第一使用时段之外的其他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晚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是否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
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时刻晚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一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第一缓存类型切换为第二缓存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大于所述第二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
7.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多个时间周期内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
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每个所述时间周期各自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确定所述存储器的第一使用时段;所述第一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时间周期内除所述第一使用时段之外的其他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所述统计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存储器的第二使用时段;所述第二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晚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是否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
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时刻晚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第一缓存类型切换为第二缓存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大于所述第二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
8.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多个时间周期内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
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每个所述时间周期各自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确定所述存储器的第一使用时段;所述第一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时间周期内除所述第一使用时段之外的其他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所述统计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存储器的第二使用时段;所述第二使用时段对应的存储器的剩余存储容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早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是否小于预设时间差阈值;
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时刻早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二使用时段的结束时刻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阈值,将存储器缓存空间的缓存类型从第一缓存类型切换为第二缓存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小于所述第二缓存类型的读写速度。
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方法步骤。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
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方法步骤。
CN202110016921.7A 2021-01-07 2021-01-07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7321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6921.7A CN112732189B (zh) 2021-01-07 2021-01-07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6921.7A CN112732189B (zh) 2021-01-07 2021-01-07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2189A CN112732189A (zh) 2021-04-30
CN112732189B true CN112732189B (zh) 2024-05-10

Family

ID=75590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16921.7A Active CN112732189B (zh) 2021-01-07 2021-01-07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21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1295B (zh) * 2021-09-22 2024-02-27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索引段合并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9278A (zh) * 2011-12-05 2013-06-05 北京网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资源预取并缓存加速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845394A (zh) * 2016-09-19 2018-03-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存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8228477A (zh) * 2017-12-29 2018-06-2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存储容量来获取运行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N109103939A (zh) * 2018-10-16 2018-12-28 山东三电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光伏电站损耗的储能系统智能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0569203A (zh) * 2019-08-09 2019-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输入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设备
CN111367471A (zh) * 2020-02-27 2020-07-03 安超云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写入缓存的限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162695A (zh) * 2020-09-09 2021-01-0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缓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45685B2 (en) * 2017-08-30 2020-01-28 Micron Technology, Inc. SLC cache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9278A (zh) * 2011-12-05 2013-06-05 北京网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资源预取并缓存加速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845394A (zh) * 2016-09-19 2018-03-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存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8228477A (zh) * 2017-12-29 2018-06-2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存储容量来获取运行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N109103939A (zh) * 2018-10-16 2018-12-28 山东三电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光伏电站损耗的储能系统智能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0569203A (zh) * 2019-08-09 2019-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输入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设备
CN111367471A (zh) * 2020-02-27 2020-07-03 安超云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写入缓存的限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162695A (zh) * 2020-09-09 2021-01-0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缓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2189A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59436B (zh) 一种推荐多媒体内容的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CN103761306B (zh) 一种智能终端文件清理方法及装置
EP2921963A1 (en) Memory recycling method and device
JP4833207B2 (ja) 表示制御回路及び表示システム
US1050958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emory frequency using feed-forward compression statistics
CN110073337B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存储器访问方法
CN110515721A (zh) 一种应用管理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268099B (zh) 一种管理数据读写的方法及装置
CN110968524B (zh) 数据存储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JP2014078262A (ja) マルチメモリデバイス寿命管理のための技術
CN104423887B (zh) 移动设备内存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2732189B (zh)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240836B (zh) 一种用于配置消息队列的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US933594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memory
CN103874987B (zh) 嵌入式多媒体卡分区存储空间调整方法和终端
CN111245732A (zh)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165740B2 (en) Message sending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3116839A (zh) 日程管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038050B (zh) 性能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13079014A1 (zh) 用于缓存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US11636000B2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managing processes based on reading speed of a message queue
US10719243B2 (en) Techniques for preserving an expected lifespan of a non-volatile memory
CN102520879A (zh) 基于优先级的文件信息存储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360092A (zh) 数据存储方法、数据存储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654886A (zh) 一种限制用户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