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2095A -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头戴式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头戴式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2095A
CN112732095A CN202110348565.9A CN202110348565A CN112732095A CN 112732095 A CN112732095 A CN 112732095A CN 202110348565 A CN202110348565 A CN 202110348565A CN 112732095 A CN112732095 A CN 1127320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display area
mounted display
display device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485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2095B (zh
Inventor
张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win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win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win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win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4856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20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2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20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20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20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3Eye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数据处理领域,提供了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头戴式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显示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场景中实时展示的内容所对应的目标展示区域;目标展示区域为目标场景中的一个或多个展示区域;获取第一视角;第一视角是指在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所在的第一位置上观看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的视角;计算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第二视角为观看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使用的视角;若视角匹配度小于匹配度阈值,则获取以第二视角观看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对应的图像数据;显示图像数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使得用户能够以最佳视角观看展示内容,提高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头戴式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头戴式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观众在进行文娱活动时,对视觉感受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观众的视觉感受要求,设计者往往会通过多个舞台或者多个展厅对作品进行展示。但是,同一个作品的不同内容使用的舞台或展厅可能不同,不同作品之间使用的舞台或展厅也可能不同。当观众在固定位置观看舞台或展厅呈现的作品时,往往只能以固定视角观看舞台或展厅的展示内容。此时,观众难以一直以最佳视角观看各个舞台或展厅中实时展示的内容,存在观众的视觉感受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头戴式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可以使用户能够以最佳视角观看舞台或展厅中实时展示的内容,提高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获取目标场景中实时展示的内容所对应的目标展示区域;所述目标展示区域为所述目标场景中的一个或多个展示区域;获取第一视角;所述第一视角是指在所述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所在的第一位置上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的视角;计算所述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所述第二视角为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使用的视角;若所述视角匹配度小于匹配度阈值,则获取以所述第二视角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对应的图像数据;显示所述图像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配置于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场景中实时展示的内容所对应的目标展示区域;所述目标展示区域为所述目标场景中的一个或多个展示区域;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视角;所述第一视角是指在所述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所在的第一位置上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的视角;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所述第二视角为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使用的视角;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若所述视角匹配度小于匹配度阈值,则获取以所述第二视角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对应的图像数据;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图像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头戴式显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头戴式显示设备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计算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关联的第一视角和观看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使用的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若视角匹配度小于匹配度阈值,则获取并显示以第二视角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对应的图像数据,使得可以在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偏差较大的情况下,以更好的第二视角对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进行显示,使得使用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用户能够一直以较好的视角观看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提高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103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视角匹配度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获取第二视角的第一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获取第二视角的第一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获取第二视角的第二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获取第二视角的第二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用户的状态对显示内容进行调整的第一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用户的状态对显示内容进行调整的第二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观众在进行文娱活动时,对视觉感受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观众的视觉感受要求,设计者往往会通过多个舞台或者多个展厅对作品进行展示。但是,同一个作品的不同内容使用的舞台或展厅可能不同,不同作品之间使用的舞台或展厅也可能不同。
而实际应用中,作品会同时向多个观众进行展示,每个观众则往往会分别在固定位置上观看作品。当观众在固定位置观看舞台或展厅呈现的作品时,往往只能以固定视角观看舞台或展厅中实时展示的内容。此时,观众难以一直以最佳视角观看各个舞台或展厅中实时展示的内容,存在观众的视觉感受较差的问题。
以演唱会为例,观众会分别坐在各自的位置上观看演唱会,如果观众所在的位置远离舞台,则该观众不能很好地观看舞台上呈现的作品,如果观众所在的位置靠近其中的某一个舞台,则该观众不能很好地观看其他舞台上呈现的作品。
为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可适用于需使用户能够以最佳视角观看舞台或展厅的展示内容,提高了用户的视觉体验的情形。
具体的,上述显示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1至步骤S105。
步骤S101,获取目标场景中实时展示的内容所对应的目标展示区域。
其中,上述目标场景可以为舞台、展厅等需要在特定展示区域内向用户实时展示节目、展品等内容的场景。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目标场景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展示区域。目标场景中实时展示的内容所使用的展示区域可以为目标场景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多个展示区域。
具体的,目标展示区域的获取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般地,目标场景中实时展示的内容的展示时间和使用的目标展示区域是由设计者预先设计好的,工作人员可以预先在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中设置每个内容对应的展示时间和使用的展示区域,以使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可以根据当前时间确定目标场景中实时展示的内容,并确定对应的目标展示区域。
步骤S102,获取第一视角。
其中,上述第一视角是指在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所在的第一位置上观看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的视角。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目标场景中可以设置有用于观看实时展示的内容的观看区,在观看区的每个位置上可以配置一个头戴式显示设备。不同位置上的头戴式显示设备观看相同的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时,会有不同的视角。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为目标场景中的一个头戴式显示设备,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在自身所在的第一位置上观看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的视角为第一视角。
步骤S103,计算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
其中,第二视角为观看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使用的视角,可选的,第二视角可以为观看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使用的最佳视角。其中,第二视角的获取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例如第二视角可以是工作人员根据目标场景中展示区域的位置提前设置好的视角。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在获取到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后,需要计算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其中,视角匹配度可以表示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的偏差,即,可以表示使用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观看到的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和根据第二视角观看到的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之间的偏差。
具体的,上述视角匹配度的计算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上述计算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01至步骤S202。
步骤S201,获取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所在的第一位置,以及与第二视角关联的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所在的第二位置。
其中,第一位置是指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在目标场景中的位置;第二位置是指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在目标场景中的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目标场景中包含可以多个头戴式显示设备,每个头戴式显示设备对应一个位置,在每个位置上观看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视角是固定的,因此,每个头戴式显示设备分别对应有一个视角。工作人员可以预先从其中一个每个头戴式显示设备对应的视角中筛选出一个视角作为第二视角。
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在获取到目标场景中实时展示的内容所对应的展示区域为目标展示区域之后,可以获取目标展示区域对应的第二视角,并确定第二视角对应的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接着,获取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所在的第二位置。
步骤S202,根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确定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根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确定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可以包括:获取目标展示区域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接着,根据第一位置和中心点所在位置,确定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观看目标展示区域时的第一中心视线;同样的,根据第二位置和中心点所在位置,确定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观看目标展示区域时的第二中心视线;然后,计算第一中心视线和第二中心视线之间的夹角,并基于该夹角确定视角匹配度。
如图3所示,根据舞台33的中心点34所在位置、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35所在的第一位置可以确定第一中心视线37;根据舞台33的中心点34所在位置、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36所在的第二位置可以确定第二中心视线38;然后,可以计算第一中心视线和第二中心视线之间的夹角a。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若第一中心视线和第二中心视线之间的夹角越大,说明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偏差越大,相应的,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越大。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根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确定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还可以包括:获取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在第一位置采集的目标展示区域的第一图像;接着,获取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在第二位置采集的目标展示区域的第二图像;然后,分别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特征点识别,并基于第一图像的特征点识别结果和第二图像的特征点识别结果,确定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之间的图像差异值;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之间的图像差异值作为视角匹配度。
具体的,根据特征点识别结果,可以基于第一图像的第一特征点的位置和该第一特征点在第二图像的特征点中所在的位置,确定第一特征点在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的距离,并将距离作为特征点差异值;基于第一图像中每个特征点和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特征点,可以得到多个特征点差异值,并基于特征点差异值确定图像差异值。例如将特征点差异值的均值作为图像差异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图像差异值越大,说明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偏差越大,相应的,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越大。
步骤S104,若视角匹配度小于匹配度阈值,则获取以第二视角观看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对应的图像数据。
其中,匹配度阈值是指允许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的最大偏差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小于匹配度阈值,表示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的偏差较大,说明用户在观看目标展示区域中呈现的展示内容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以较差的视角观看展示内容的情况,此时需要调整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显示内容,以满足用户的视觉需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获取以第二视角观看观看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对应的图像数据,可以包括:获取与第二视角关联的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以第二视角采集的图像数据。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场景中的每个头戴式显示设备均会以自身对应的视角采集图像。由于第二视角是用于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使用的较好的视角,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以第二视角采集的图像即为以较好的视角观看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对应的图像数据。因此,在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在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小于匹配度阈值的情况下,可以获取与第二视角关联的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以第二视角采集的图像数据。此时,使用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用户可以以较好的第二视角观看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有效避免了使用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用户以第一视角观看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时产生不良视觉体验。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获取并显示用于以第二视角展示展示内容的显示数据,还可以包括:获取由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显示模型输出的以第二视角观看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对应的图像数据。
具体的,由于目标场景中的展示区域一般是由设计者预先设计好的,因此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获取到预先建立好的目标场景对应的显示模型。在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小于匹配度阈值的情况下,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可以获取以第二视角采集的包含目标展示区域的图像,并基于该图像对显示模型进行填充,得到以第二视角建立的显示模型。然后,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可以获取由该显示模型输出的图像数据。此时,使用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用户可以以较好的第二视角观看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有效避免了使用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用户以第一视角观看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时产生不良视觉体验。
步骤S105,显示图像数据。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计算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关联的第一视角和观看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使用的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若视角匹配度小于匹配度阈值,则获取并显示以第二视角观看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对应的图像数据,使得可以在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偏差较大的情况下,以更好的第二视角对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进行显示,使得使用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用户能够一直以较好的视角观看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提高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若视角匹配度大于或等于匹配度阈值,则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可以以第一视角采集图像数据,并显示以第一视角采集到的图像数据。或者,对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显示模块进行调整,例如将镜片移开,以使用户可以直接以第一视角观看到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此时,可以降低用户使用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时产生的视觉疲劳。
由于第一视角是与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位置关联的,通过以第一视角采集图像数据,并显示以第一视角采集到的图像数据,或者对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显示模块进行调整的方式,还可以降低用户对位置和视角的不匹配感。
实际应用中,上述目标展示区域可以包含多个展示区域。以图3为例进行说明,当展示区域为舞台,目标场景下可以包含多个舞台,如舞台31、舞台32和舞台33,展示内容可以通过任意一个或多个舞台进行呈现,例如通过舞台31和舞台32呈现,则目标展示区域可以包含舞台31和舞台32。
为了更好地确定目标展示区域关联的第二视角,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二视角的获取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401至步骤S402。
步骤S401,获取目标展示区域包含的多个展示区域中每个展示区域关联的第四视角。
其中,第四视角是指观看每个展示区域的最佳视角。该第四视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步骤S402,基于每个展示区域关联的第四视角,确定第二视角。
以展示区域为舞台为例,每一个舞台可以对应一个观察该舞台的最佳视角,即该舞台关联的第四视角,基于目标展示区域包含的多个展示区域中每个展示区域关联的第四视角,可以确定目标展示区域关联的第二视角。
具体的,可以将目标场景映射到同一平面中,确定该平面中,每个展示区域的第四视角对应的第三视点和对应舞台的中心点的直线,得到每个展示区域对应的直线,并确定各个展示区域对应的直线的交点,以位于该交点所在位置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关联的视角作为第二视角。
以图5为例进行说明,将目标场景映射到同一平面中,目标展示区域包含舞台31和舞台33,根据舞台31的第四视角52和舞台31的中心点51确定的直线,和根据舞台33的第四视角54和舞台33的中心点53确定的直线之间的交点为交点55,此时可以以位于交点55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关联的视角作为第二视角。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二视角的获取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601至步骤S603。
步骤S601,确定目标展示区域包含的多个展示区域的分界线。
其中,上述交界线是指相邻两个展示区域之间的分界线。
步骤S602,获取标准视野范围。
其中,标准视野范围是指用户使用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时能够观看到的视野范围。
步骤S603,基于每个分界线和标准视野范围,确定第二视角。
具体的,可以将目标场景映射到同一平面中,确定该平面中,目标展示区域包含的多个展示区域的分界线。若分界线为一条,确定在该分界线上以标准视野范围能够观看到目标展示区域包含的所有展示区域,且最靠近目标展示区域的点,以位于该点所在位置上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视角作为第二视角。若分界线为多条,则可以将多条分界线的交点所在位置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视角作为第二视角。
具体的,以图7为例进行说明,将目标场景映射到同一平面中,目标展示区域包含舞台31和舞台33,根据舞台31和舞台33的分界线71,以及图中虚线所示的标准视野范围,可以在该分界线71上以标准视野范围能够观看到舞台31和舞台33,且最靠近舞台31和舞台33的点72,此时可以以位于交点72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视角作为第二视角。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在确定出第二视角后,可以以第二视角对图像数据进行显示,从而使用户能够以第二视角观看展示内容,避免出现无法完整地观看目标展示区域呈现的展示内容的情况,提高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视角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基于图4和图6的方式可以分别得到至少一个第二视角。为了使用户在观看过程中的体验更好,还可以基于用户的状态对显示内容进一步进行调整。
其中,上述用户的状态可以是使用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第一用户的状态,也可以是使用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第二用户的状态。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上述与第二视角关联的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建立连接,获取与第二视角关联的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以第二视角采集的图像数据,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801至步骤S803。
步骤S801,从多个第二视角分别关联的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中筛选出第三头戴式显示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二视角的数量为多个时,每个第二视角分别关联有一个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例如图9中的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A、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B、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C和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D。此时,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E可以从多个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中筛选出一个第三头戴式显示设备。
其中,筛选第三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优先选择距离目标展示区域更近的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作为第三头戴式显示设备,或者,基于传输速度的考虑,也可以优先选择与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距离更近的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作为第三头戴式显示设备。
步骤S802,获取使用第三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状态信息,并检测第一状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一状态条件。
其中,第一状态信息为第一用户以第二视角观看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时的状态,可以包括与第一用户的动作、情绪等状态相关的信息,例如可以是指第一用户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眨眼次数、闭眼时间,也可以是基于第一用户的视线确定的第一用户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或者,也可以是第一用户做出的手势或头部的转动程度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可以与该第三头戴式显示设备建立连接,以获取由该第三头戴式显示设备检测到的第一状态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对建立连接的方式进行限制,近程通信方式或远程通信方式均可以适用于本申请。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场景中设置的各个头戴式显示设备可以预先建立连接,以使得各个头戴式显示设备在显示过程中均可以获取到其他头戴式显示设备传输的内容。
步骤S803,若第一状态信息不满足第一状态条件,则重新执行从多个第二视角分别关联的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中筛选出第三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步骤,直至第一状态信息满足第一状态条件时,获取由第三头戴式显示设备以对应的第二视角采集的图像数据。
其中,上述第一状态条件是指第一用户处于舒适状态时满足的条件。
例如,当第一状态信息为第一用户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眨眼次数时,则第一状态条件可以为眨眼次数小于预设的次数阈值。当第一状态信息为第一用户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时,则第一状态条件可以为注意力集中程度大于预设注意力集中程度阈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状态信息不满足第一状态条件时,说明第一用户在观看当前显示的内容时感到不适,例如可能是由于该位置刚好被展示区域内的灯光照射使第一用户产生不适,相应的,以该第一用户所使用的第三头戴式显示设备所对应的第二视角采集到的图像数据并不能使用户产生较好的视觉体验。因此,若第一状态信息不满足第一状态条件,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可以重新从多个第二视角分别关联的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中筛选出第三头戴式显示设备,直至第一状态信息满足第一状态条件时,获取由第三头戴式显示设备以对应的第二视角采集的图像数据。
也就是说,通过对使用不同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第一用户的状态进行判断,可以找到其中状态较好的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并将该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采集的图像数据传输给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进行显示,使得第二用户也可以拥有与第一用户相同的视觉体验,提升了第一用户的使用感受。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对图像数据进行显示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01至步骤S1002。
步骤S1001,获取使用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状态信息,并检测第二状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二状态条件。
其中,上述第二状态信息为第二用户以第二视角观看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时的状态,包括与第一用户的动作、情绪等状态相关的信息。同样的,第二状态信息可以是指第二用户在第二时间段内的眨眼次数、闭眼时间,也可以是基于第二用户的视线确定的第二用户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或者,也可以是第二用户做出的手势或头部的转动程度等。
相应的,第二状态条件是指第二用户处于舒适状态时满足的条件。
步骤S1002,若第二状态信息不满足第二状态条件,则从多个第二视角中筛选出一个视角作为第三视角,第三视角与第二视角不同,并重新获取以第三视角观看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对应的图像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状态信息不满足第一状态条件时,说明第二用户在观看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当前显示的内容时感到不适,此时,需要从多个第二视角中筛选出第三视角,并重新获取以第三观看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对应的图像数据,以使第二用户可以以第三视角观看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降低第二用户的不适感。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根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进行。
如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1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1100配置于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上。所述显示装置1100可以包括:第一获取单元1101、第二获取单元1102、计算单元1103、第三获取单元1104和显示单元1105。
第一获取单元1101,用于获取目标场景中实时展示的内容所对应的目标展示区域;所述目标展示区域为所述目标场景中的一个或多个展示区域;
第二获取单元1102,用于获取第一视角;所述第一视角是指在所述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所在的第一位置上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的视角;
计算单元1103,用于计算所述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所述第二视角为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使用的视角;
第三获取单元1104,用于若所述视角匹配度小于匹配度阈值,则获取以所述第二视角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对应的图像数据;
显示单元1105,用于显示所述图像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计算单元1103还可以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所在的第一位置,以及与所述第二视角关联的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所在的第二位置;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确定所述第一视角和所述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计算单元1103还可以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展示区域的中心点所在位置;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中心点所在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时的第一中心视线;根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中心点所在位置,确定所述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时的第二中心视线;计算所述第一中心视线和所述第二中心视线之间的夹角,并基于所述夹角确定所述视角匹配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计算单元1103还可以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在所述第一位置采集的所述目标展示区域的第一图像;获取所述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在所述第二位置采集的所述目标展示区域的第二图像;分别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进行特征点识别,并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的特征点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图像的特征点识别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之间的图像差异值;将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之间的图像差异值作为所述视角匹配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三获取单元1104还可以具体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二视角关联的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以所述第二视角采集的所述图像数据;或者,获取由所述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显示模型输出的以所述第二视角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对应的图像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视角的数量为多个;上述第三获取单元1104还可以具体用于:从多个所述第二视角分别关联的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中筛选出第三头戴式显示设备;获取使用所述第三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状态信息,并检测所述第一状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一状态条件;所述第一状态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以所述第二视角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时的状态;若所述第一状态信息不满足所述第一状态条件,则重新执行从多个所述第二视角分别关联的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中筛选出第三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步骤,直至所述第一状态信息满足所述第一状态条件时,获取由所述第三头戴式显示设备以对应的所述第二视角采集的所述图像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视角的数量为多个;上述显示单元1105,还可以具体用于:获取使用所述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状态信息,并检测所述第二状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二状态条件;所述第二状态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以所述第二视角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时的状态;若所述第二状态信息不满足所述第二状态条件,则从多个所述第二视角中筛选出一个视角作为第三视角,所述第三视角与所述第二视角不同,并重新获取以所述第三视角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对应的图像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目标展示区域包含多个展示区域;上述计算单元1103,还可以具体:获取所述目标展示区域包含的多个展示区域中每个展示区域关联的第四视角;基于所述每个展示区域关联的第四视角,确定所述第二视角;或者,确定所述目标展示区域包含的多个展示区域的分界线;获取标准视野范围;并基于每个所述分界线和所述标准视野范围,确定所述第二视角。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显示单元1105,还可以具体用于:若所述视角匹配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匹配度阈值,则以所述第一视角采集图像数据,并显示所述以所述第一视角采集到的图像数据;或者,若所述视角匹配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匹配度阈值,则对所述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显示模块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显示装置1100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图1至图10所述方法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示意图。该头戴式显示设备12可以包括:处理器120、存储器12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2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2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22,例如显示程序。所述处理器12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22时实现上述各个显示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5。所述处理器12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2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11所示的第一获取单元1101、第二获取单元1102、计算单元1103、第三获取单元1104和显示单元1105的功能。
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2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12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中的执行过程。
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第一获取单元、第二获取单元、计算单元、第三获取单元和显示单元。其中,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场景中实时展示的内容所对应的目标展示区域;所述目标展示区域为所述目标场景中的一个或多个展示区域;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视角;所述第一视角是指在所述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所在的第一位置上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的视角;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所述第二视角为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使用的视角;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若所述视角匹配度小于匹配度阈值,则获取以所述第二视角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对应的图像数据;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图像数据。
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120、存储器12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仅仅是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示例,并不构成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12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121可以是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21也可以是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2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2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12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头戴式显示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头戴式显示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所述显示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场景中实时展示的内容所对应的目标展示区域;所述目标展示区域为所述目标场景中的一个或多个展示区域;
获取第一视角;所述第一视角是指在所述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所在的第一位置上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的视角;
计算所述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所述第二视角为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使用的视角;
若所述视角匹配度小于匹配度阈值,则获取以所述第二视角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对应的图像数据;
显示所述图像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所在的第一位置,以及与所述第二视角关联的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所在的第二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确定所述第一视角和所述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确定所述第一视角和所述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展示区域的中心点所在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中心点所在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时的第一中心视线;
根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中心点所在位置,确定所述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时的第二中心视线;
计算所述第一中心视线和所述第二中心视线之间的夹角,并基于所述夹角确定所述视角匹配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确定所述第一视角和所述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在所述第一位置采集的所述目标展示区域的第一图像;
获取所述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在所述第二位置采集的所述目标展示区域的第二图像;
分别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进行特征点识别,并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的特征点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图像的特征点识别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之间的图像差异值;
将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之间的图像差异值作为所述视角匹配度。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以所述第二视角观看所述目标场景中实时展示的内容对应的图像数据,包括:
获取与所述第二视角关联的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以所述第二视角采集的所述图像数据;
或者,获取由所述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显示模型输出的以所述第二视角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对应的图像数据。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视角的数量为多个;
所述获取与所述第二视角关联的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以所述第二视角采集的所述图像数据,包括:
从多个所述第二视角分别关联的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中筛选出第三头戴式显示设备;
获取使用所述第三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状态信息,并检测所述第一状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一状态条件;所述第一状态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以所述第二视角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时的状态;
若所述第一状态信息不满足所述第一状态条件,则重新执行从多个所述第二视角分别关联的第二头戴式显示设备中筛选出第三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步骤,直至所述第一状态信息满足所述第一状态条件时,获取由所述第三头戴式显示设备以对应的所述第二视角采集的所述图像数据。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视角的数量为多个;
在所述显示所述图像数据之后,包括:
获取使用所述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状态信息,并检测所述第二状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二状态条件;所述第二状态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以所述第二视角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时的状态;
若所述第二状态信息不满足所述第二状态条件,则从多个所述第二视角中筛选出一个视角作为第三视角,所述第三视角与所述第二视角不同,并重新获取以所述第三视角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对应的图像数据。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展示区域包含多个展示区域;
所述第二视角的获取,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展示区域包含的多个展示区域中每个展示区域关联的第四视角;
基于所述每个展示区域关联的第四视角,确定所述第二视角;或者,
所述第二视角的获取,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展示区域包含的多个展示区域的分界线;
获取标准视野范围;
并基于每个所述分界线和所述标准视野范围,确定所述第二视角。
9.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视角匹配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匹配度阈值,则以所述第一视角采集图像数据,并显示所述以所述第一视角采集到的图像数据;或者,若所述视角匹配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匹配度阈值,则对所述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显示模块进行调整。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于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场景中实时展示的内容所对应的目标展示区域;所述目标展示区域为所述目标场景中的一个或多个展示区域;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视角;所述第一视角是指在所述第一头戴式显示设备所在的第一位置上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的视角;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之间的视角匹配度;所述第二视角为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中所展示的内容使用的视角;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若所述视角匹配度小于匹配度阈值,则获取以所述第二视角观看所述目标展示区域所展示的内容对应的图像数据;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图像数据。
11.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0348565.9A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头戴式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7320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8565.9A CN112732095B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头戴式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8565.9A CN112732095B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头戴式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2095A true CN112732095A (zh) 2021-04-30
CN112732095B CN112732095B (zh) 2021-07-13

Family

ID=75596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8565.9A Active CN112732095B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头戴式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209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0971A (zh) * 2022-02-12 2022-05-13 北京蜂巢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共享的场馆3d全景视频生成方法、装置、头戴式显示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3637A (zh) * 2004-11-12 2008-02-27 利夫纳绅全球公司 实况音乐会/事件视频系统和方法
CN103873492A (zh) * 2012-12-07 2014-06-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06358036A (zh) * 2016-08-31 2017-01-25 杭州当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预设视角观看虚拟现实视频的方法
CN108594996A (zh) * 2018-04-16 2018-09-28 微幻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漫游中自动调整视角的方法及装置
CN111158469A (zh) * 2019-12-12 2020-05-15 广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视角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42353A (zh) * 2018-02-28 2020-10-02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3637A (zh) * 2004-11-12 2008-02-27 利夫纳绅全球公司 实况音乐会/事件视频系统和方法
CN103873492A (zh) * 2012-12-07 2014-06-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06358036A (zh) * 2016-08-31 2017-01-25 杭州当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预设视角观看虚拟现实视频的方法
CN111742353A (zh) * 2018-02-28 2020-10-02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8594996A (zh) * 2018-04-16 2018-09-28 微幻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漫游中自动调整视角的方法及装置
CN111158469A (zh) * 2019-12-12 2020-05-15 广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视角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0971A (zh) * 2022-02-12 2022-05-13 北京蜂巢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共享的场馆3d全景视频生成方法、装置、头戴式显示设备和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2095B (zh)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24083B2 (en) Server,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8322788B (zh) 一种视频直播中的广告展示方法及装置
US10067349B2 (en) Method of adapting a virtual reality helmet
Hadizadeh et al. Eye-tracking database for a set of standard video sequences
US20140126877A1 (en) Controlling Audio Visual Content Based on Biofeedback
US20150163480A1 (en) Simulation device
US11115684B2 (en)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for distributing live video
CN108259883B (zh) 图像处理方法、头戴式显示器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238337B (zh) 立体图像获取系统及方法
EP2670149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mage in terminal
CN104010124A (zh) 一种显示滤镜效果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2732095B (zh)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头戴式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10364809A1 (en) Augmented visual capabilities
CN110278432B (zh) 一种裸眼3d显示屏3d参数手动校准方法及电子设备
EP373496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6095375B (zh) 显示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261408B (zh) 用于头戴显示设备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586392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foveated rendering
CN109089111B (zh) 一种立体视频舒适度评价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5527501A (zh) 一种背光值调节方法、处理器、显示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343703B (zh) 多终端协同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1277886B (zh) 全景视频的视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98399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21121291A1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73617B (zh) 补光方法、补光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