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3617B - 补光方法、补光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补光方法、补光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73617B CN112073617B CN202010969623.5A CN202010969623A CN112073617B CN 112073617 B CN112073617 B CN 112073617B CN 202010969623 A CN202010969623 A CN 202010969623A CN 112073617 B CN112073617 B CN 1120736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ference
- light
- area
- light supplement
- scre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6—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6—Special arrangements of screening, diffusing, or reflecting devices, e.g. in studio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补光方法、补光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涉及终端拍摄技术领域。该补光方法包括:在满足补光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终端设备的屏幕上的补光区域和第一防干扰区域;其中,第一防干扰区域在目标区域的周围,目标区域为终端设备的摄像头投影在屏幕上的区域;针对补光区域执行补光操作;针对第一防干扰区域执行防干扰操作,以减少补光的光线对摄像头造成干扰。本公开可以减少补光时杂光的干扰,提高拍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拍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补光方法、补光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的普及,用户对拍摄的需求越来越高。在一些环境下,拍摄时,可能需要补光操作。
目前,通过整个屏幕持续发光的方式来弥补环境光线的不足。然而,针对具有屏下摄像头的终端设备,在整个屏幕发光的情况下,鉴于摄像头在屏幕玻璃之下,屏幕玻璃的存在,会使返回至摄像头的光线存在杂光干扰,这样就对拍摄造成影响,拍摄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补光方法、补光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具有屏下摄像头的终端设备在进行补光时,返回摄像头的光线存在杂光干扰而造成拍摄效果不佳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补光方法,应用于具有屏下摄像头的终端设备,包括:在满足补光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终端设备的屏幕上的补光区域和第一防干扰区域;其中,第一防干扰区域在目标区域的周围,目标区域为终端设备的摄像头投影在屏幕上的区域;针对补光区域执行补光操作;针对第一防干扰区域执行防干扰操作,以减少补光的光线对摄像头造成干扰。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补光装置,应用于具有屏下摄像头的终端设备,包括: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在满足补光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终端设备的屏幕上的补光区域和第一防干扰区域;其中,第一防干扰区域在目标区域的周围,目标区域为终端设备的摄像头投影在屏幕上的区域;补光模块,用于针对补光区域执行补光操作;第一防干扰模块,用于针对第一防干扰区域执行防干扰操作,以减少补光的光线对摄像头造成干扰。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补光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实现上述的补光方法。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满足补光触发条件的情况下,将终端设备的屏幕划分为补光区域和第一防干扰区域,第一防干扰区域在目标区域的周围,目标区域为终端设备的摄像头投影在屏幕上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针对补光区域执行补光操作,针对第一防干扰区域执行防干扰操作,以减少补光的光线对摄像头造成干扰。本公开方案由于在屏下摄像头区域的周围配置第一防干扰区域,可以减少补光光线对摄像头采集的图像造成干扰,有助于在补光的情况下使拍摄出的图像与实际拍摄对象一致,提高拍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补光方案的用户设置操作示意图;
图2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补光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划分屏幕区域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划分屏幕区域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再一个实施例的划分屏幕区域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在具有两个摄像头的实施例中采用不同摄像头进行拍摄时第一防干扰区域存在差异的对比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整个补光过程的流程图;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补光装置的方框图;
图10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补光装置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步骤。例如,有的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另外,下面所有的术语“第一”、“第二”仅是为了区分的目的,不应作为本公开内容的限制。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补光方案可以由终端设备实现。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下述补光方法的各个步骤,在这种情况下,下述补光装置可以配置在终端设备中。本公开所述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例如智能手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等。
在实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补光方案之前,终端设备可以为用户提供补光的相关设置选项。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补光方案的用户设置操作示意图。
参考图1,用户可以点击手机界面上的“设置”,并逐级选择出有关补光的设置控件,进入补光设置界面。或者,用户可以在相机APP中对补光进行设置。
在补光设置界面,设置的选项至少可以包括“是否开启补光”和“补光时防干扰区域样式选择”。针对补光时防干扰区域样式,可以包括三角形、矩形、半圆形、自绘样式和从相册中选择,供用户进行选择。应当理解的是,图1所示的界面仅是示例性的描述,界面的样式可以发生变换,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在用户选择出开启补光功能的情况下,当用户操控终端设备以基于屏下摄像头进行拍摄时,终端设备可以判断当前是否满足补光触发条件,如果不满足补光触发条件,即当前不需要补光,则可以采用正常的拍摄的模式进行拍摄。
如果满足补光触发条件,即当前需要补光,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屏幕上的补光区域和第一防干扰区域,第一防干扰区域在目标区域的周围,而目标区域为终端设备所开启的摄像头投影在屏幕上的区域。
接下来,一方面,可以针对补光区域执行补光操作,例如,补光的光线颜色可以是白色、微黄、微红或微绿等,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另外,还可以将该补光区域的亮度调至最大或一预设亮度。
另一方面,可以针对第一防干扰区域执行防干扰操作,以减少补光的光线对摄像头造成干扰。具体的,可以关闭第一防干扰区域对应的背光源,或者,可以采用将第一防干扰区域显示为黑色的任何方式对该区域进行防干扰操作,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此外,在补光区域与第一防干扰区域之间,还可以存在至少一个第二防干扰区域,以进一步对摄像头进行保护,减少杂光的干扰。
应当注意的是,本公开所述的屏下摄像头可以是前置摄像头,用户可以通过其实现自拍等操作。然而,屏下摄像头还可以是后置摄像头,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图2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的终端设备可以配置为如图2的形式。需要说明的是,图2示出的电子设备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本公开的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可以实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补光方法。
具体的,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内部存储器221、外部存储器接口222、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230、充电管理模块240、电源管理模块241、电池2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音频模块270、扬声器271、受话器272、麦克风273、耳机接口274、传感器模块280、显示屏290、摄像模组291、指示器292、马达293、按键2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Module,SIM)卡接口2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280可以包括深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及骨传导传感器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2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2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另外,处理器2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应当理解的是,处理器210可以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以实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补光方法。即,可以实现判断当前是否满足补充光触发条件的操作、确定屏幕上的补光区域和第一防干扰区域的操作、针对补光区域执行补光的操作、针对第一防干扰区域执行防干扰的操作。
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ISP、摄像模组291、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290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模组291,N为大于1的正整数,若电子设备200包括N个摄像头,N个摄像头中有一个是主摄像头。
电子设备200所包括的摄像头为屏下摄像头。具体的,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前置的一个或多个屏下摄像头,以及后置的一个或多个屏下摄像头。
内部存储器2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2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外部存储器接口222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200的存储能力。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如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补光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3,所述补光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2.在满足补光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终端设备的屏幕上的补光区域和第一防干扰区域;其中,第一防干扰区域在目标区域的周围,目标区域为终端设备的摄像头投影在屏幕上的区域。
在用户利用终端设备进行拍摄时,终端设备可以检测当前拍摄场景是否满足补光触发条件。也就是说,当摄像头开启时,终端设备检测是否满足补光触发条件。
首先,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由摄像头采集的预览图像;接下来,终端设备可以确定该预览图像的亮度值,并将该确定出的亮度值与一个亮度阈值进行比较。其中,亮度阈值可以预先由开发人员或用户设定,本公开对其取值不做限制。
如果预览图像的亮度值小于亮度阈值,则判断出满足补光触发条件。如果预览图像的亮度值大于或等于亮度阈值,则判断出当前不满足补充光触发条件,也就是说,不需要进行补光操作。
在满足补光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出屏幕上的补光区域和第一防干扰区域。其中,屏幕上区域的划分可以在出厂前进行限定,也可以由用户根据自身视觉习惯进行手动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将摄像头投影在屏幕上的区域确定为目标区域,那么第一防干扰区域在目标区域的周围。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划分屏幕区域的示意图。参考图4,目标区域41对应与摄像头的位置区域,第一防干扰区域42可以被配置为在目标区域41周围的环形区域,补光区域43为第一防干扰区域42外的屏幕区域。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划分屏幕区域的示意图。参考图5,目标区域51对应与摄像头的位置区域,第一防干扰区域52可以被配置为包围目标区域51的屏幕上部分区域,该区域的一侧宽度与终端设备屏幕的宽度一致。补光区域53为第一防干扰区域52外的屏幕区域。
此外,在补光区域与第一防干扰区域之间,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防干扰区域,以进一步防止杂光干扰。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再一个实施例的划分屏幕区域的示意图。参考图6,目标区域61对应与摄像头的位置区域,第一防干扰区域62可以被配置为在目标区域61周围的环形区域。在第一防干扰区域62的外围,还可以包括第二防干扰区域63,也就是说,在第一防干扰区域62与补光区域64之间,还可以包括第二防干扰区域63。
虽然图6仅示出了一个第二防干扰区域,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在第二防干扰区域63外围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二防干扰区域。
在屏下摄像头的数量大于一个的情况下,为了方便用户区分当前采用哪一个摄像头进行拍摄。本公开还提供了针对不同摄像头采用不同防干扰区域样式的方案。
图7示出了在具有两个摄像头的实施例中采用不同摄像头进行拍摄时第一防干扰区域存在差异的对比图。两个摄像头分别记为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第一摄像头投影在屏幕上的区域对应目标区域71,第二摄像头投影在屏幕上的区域对应目标区域72。另外,图7中补光的区域为补光区域73。
在采用第一摄像头进行拍摄的情况下,第一防干扰区域74被配置为三角形,并在目标区域71周围。在采用第二摄像头进行拍摄的情况下,第一防干扰区域75也可以被配置为三角形,并在目标区域72周围。
从图7可以看出,第一防干扰区域74与第一防干扰区域75是针对的是不同的屏幕区域,以便在补光过程中,用户可以看出采用的是哪个摄像头进行拍摄,以便用户执行是否切换摄像头的操作。
图7示出了具有两个屏下摄像头的情况,然而,对于具有三个以上屏下摄像头的终端设备而言,也可实现类似的配置,即,三个摄像头对应的第一防干扰区域彼此不同,本公开对具体的处理过程不再赘述。
S34.针对补光区域执行补光操作。
通常,可以采用白色光线进行补光操作。然而,由于屏幕一致性较差等原因,屏幕显示白色时,用户肉眼可能感知的是微绿、微黄或微红等色彩。鉴于此,也可以采用微黄的暖光进行补光,有助于例如用户肤色的色彩准确性。
此外,可以根据当前环境的色温来确定使用何种颜色的光线进行补光操作。
首先,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当前环境色温;接下来,根据当前环境色温,确定进行补光操作时采用的光线颜色,例如,可以将补光操作时采用的光线颜色配置为与当前环境色温对应颜色相同或相似的颜色;随后,利用具有该光线颜色的光线并针对该补光区域,执行补光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将补光操作时采用的光线颜色配置为,与当前环境色温对应颜色相对的反差颜色。
另外,可以将补光的亮度调整为屏幕所能呈现的最大亮度,也可以将补光的亮度配置成一预设亮度,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S36.针对第一防干扰区域执行防干扰操作,以减少补光的光线对摄像头造成干扰。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首先,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出第一防干扰区域所对应的背光源。例如,确定出LED阵列中与第一防干扰区域所对应的位置。
接下来,对第一防干扰区域对应的背光源进行调整,以达到防干扰的目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降低第一防干扰区域对应的背光源的电压和/或电流,以使第一防干扰区域的亮度降低。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对第一防干扰区域对应的背光源进行断电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防干扰区域的灰阶值配置为小于补光区域执行补光操作时的灰阶值。具体的,可以确定出第一防干扰区域像素的位置,对这些像素的灰阶值进行调整。例如,可以借助于同一调整幅值对第一防干扰区域中每个像素的灰阶值进行调整,另外,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调整幅值对各像素的灰阶值进行调整。
例如,在判断出第一防干扰区域像素灰阶值的平均值小于补光区域执行补光操作时各像素灰阶值的平均值时,即实现防干扰操作。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对第一防干扰区域执行防干扰操作,相当于在第一防干扰区域生成全黑的保护区域,由此,减少了补光的光线对摄像头造成的干扰。针对生成全黑保护区域的方案,还可以在第一防干扰区域显示黑色图片,以得到此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可以通过软件算法的方式来使第一防干扰区域为全黑的保护区域。另外,将第一防干扰区域其配置为比补光区域暗的其他方案也应当属于本公开的内容。
此外,在存在至少一个第二防干扰区域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防干扰区域,执行次防干扰操作,以进一步减少补光的光线对摄像头造成的干扰。
其中,次防干扰操作可以是与对第一防干扰区域执行的防干扰操作相同的操作。另外,次防干扰操作可以使至少一个第二防干扰区域成为次保护区。例如,可以将第二防干扰区域配置为近黑色或灰色的图片。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杂光干扰,也避免屏幕补光量降低过多。
下面将参考图8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整个补光过程进行说明。
在步骤S802中,摄像头开启。在步骤S804中,确定是否设置了补光模式,如果没有设置补光模式,则执行步骤S814;如果设置了补光模式,则执行步骤S806。
在步骤S806中,终端设备可以获取预览图像,并确定预览图像的亮度值。
在步骤S808中,终端设备判断确定出的预览图像的亮度值是否小于亮度阈值,如果小于,则分别执行步骤S810和步骤S812;如果大于或等于,则执行步骤S814。
在步骤S810中,终端设备针对补光区域,执行补光操作。
在步骤S812中,终端设备针对一个或多个防干扰区域,执行防干扰操作。其中,如果仅存在一个防干扰区域,则该防干扰区域对应上述第一防干扰区域;如果存在多个防干扰区域,则所述多个防干扰区域包括上述第一防干扰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防干扰区域。
在步骤S814中,不进行补光处理。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对补光时如何进行拍摄不做限制。
本公开方案在屏下摄像头区域的周围配置第一防干扰区域,亦或者,在第一防干扰区域与补光区域之间配置至少一个第二防干扰区域,由此,可以减少补光光线对摄像头采集的图像造成干扰,有助于在补光的情况下使拍摄出的图像与实际拍摄对象一致,提高拍摄效果。
应当注意,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进一步的,本示例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具有屏下摄像头的终端设备的补光装置。
图9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补光装置的方框图。参考图9,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补光装置9可以包括区域确定模块91、补光模块93和第一防干扰模块95。
具体的,区域确定模块91可以用于在满足补光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终端设备的屏幕上的补光区域和第一防干扰区域;其中,第一防干扰区域在目标区域的周围,目标区域为终端设备的摄像头投影在屏幕上的区域;补光模块93可以用于针对补光区域执行补光操作;第一防干扰模块95可以用于针对第一防干扰区域执行防干扰操作,以减少补光的光线对摄像头造成干扰。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防干扰模块95可以被配置为执行:确定所述第一防干扰区域对应的背光源;对所述第一防干扰区域对应的背光源进行调整,以执行所述防干扰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防干扰模块95对所述第一防干扰区域对应的背光源进行调整的过程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对所述第一防干扰区域对应的背光源进行断电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防干扰模块95还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将所述第一防干扰区域的灰阶值配置为小于所述补光区域执行所述补光操作时的灰阶值。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补光模块93可以被配置为执行:确定当前环境色温;根据所述当前环境色温,确定进行所述补光操作时采用的光线颜色;利用具有所述光线颜色的光线并针对所述补光区域,执行补光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区域确定模块91还可以被配置为执行:获取预览图像;确定所述预览图像的亮度值;将所述预览图像的亮度值与亮度阈值进行比较;其中,所述补光触发条件为所述预览图像的亮度值小于所述亮度阈值。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所述补光区域与所述第一防干扰区域之间,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防干扰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参考图10,相比于补光装置9,补光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二防干扰模块101。
具体的,第二防干扰模块101可以被配置为执行: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防干扰区域,执行次防干扰操作,以减少补光的光线对所述摄像头造成干扰。
由于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应用于具有屏下摄像头的终端设备的补光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与上述方法实施方式中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内容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
Claims (8)
1.一种补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具有屏下摄像头的终端设备,所述补光方法包括:
在满足补光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上的补光区域和第一防干扰区域,在所述补光区域与所述第一防干扰区域之间,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防干扰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防干扰区域在目标区域的周围,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摄像头投影在所述屏幕上的区域;
确定当前环境色温,根据所述当前环境色温,确定进行补光操作时采用的光线颜色,利用具有所述光线颜色的光线并针对所述补光区域,执行补光操作;
针对所述第一防干扰区域执行防干扰操作,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防干扰区域,执行次防干扰操作,以减少返回至摄像头的光线中存在的由于屏幕玻璃而造成的杂光干扰;
其中,在屏下摄像头的数量大于一个的情况下,针对不同屏下摄像头采用不同防干扰区域样式;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补光设置界面中包括是否开启补光以及补光时防干扰区域样式选择的设置选项,以供用户选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第一防干扰区域执行防干扰操作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防干扰区域对应的背光源;
对所述第一防干扰区域对应的背光源进行调整,以执行所述防干扰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防干扰区域对应的背光源进行调整包括:
对所述第一防干扰区域对应的背光源进行断电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第一防干扰区域执行防干扰操作包括:
将所述第一防干扰区域的灰阶值配置为小于所述补光区域执行所述补光操作时的灰阶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览图像;
确定所述预览图像的亮度值;
将所述预览图像的亮度值与亮度阈值进行比较;
其中,所述补光触发条件为所述预览图像的亮度值小于所述亮度阈值。
6.一种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具有屏下摄像头的终端设备,所述补光装置包括:
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在满足补光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上的补光区域和第一防干扰区域,在所述补光区域与所述第一防干扰区域之间,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防干扰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防干扰区域在目标区域的周围,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摄像头投影在所述屏幕上的区域;
补光模块,用于确定当前环境色温,根据所述当前环境色温,确定进行补光操作时采用的光线颜色,利用具有所述光线颜色的光线并针对所述补光区域,执行补光操作;
第一防干扰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第一防干扰区域执行防干扰操作,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防干扰区域,执行次防干扰操作,以减少返回至摄像头的光线中存在的由于屏幕玻璃而造成的杂光干扰;
其中,在屏下摄像头的数量大于一个的情况下,针对不同屏下摄像头采用不同防干扰区域样式;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补光设置界面中包括是否开启补光以及补光时防干扰区域样式选择的设置选项,以供用户选择。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补光方法。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补光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69623.5A CN112073617B (zh) | 2020-09-15 | 2020-09-15 | 补光方法、补光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69623.5A CN112073617B (zh) | 2020-09-15 | 2020-09-15 | 补光方法、补光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73617A CN112073617A (zh) | 2020-12-11 |
CN112073617B true CN112073617B (zh) | 2022-04-26 |
Family
ID=73695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969623.5A Active CN112073617B (zh) | 2020-09-15 | 2020-09-15 | 补光方法、补光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073617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86100A (zh) * | 2012-09-24 | 2014-03-26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通讯装置及闪光控制方法 |
CN104581099A (zh) * | 2014-12-04 | 2015-04-2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拍摄方法及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52523A (zh) * | 2013-02-27 | 2013-06-12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拍摄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05554413B (zh) * | 2016-02-15 | 2018-11-2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屏幕补光拍照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208386628U (zh) * | 2018-06-01 | 2019-01-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组件 |
CN111263060B (zh) * | 2020-01-20 | 2021-09-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1654636A (zh) * | 2020-06-30 | 2020-09-11 |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09-15 CN CN202010969623.5A patent/CN11207361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86100A (zh) * | 2012-09-24 | 2014-03-26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通讯装置及闪光控制方法 |
CN104581099A (zh) * | 2014-12-04 | 2015-04-2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拍摄方法及终端 |
CN108111772A (zh) * | 2014-12-04 | 2018-06-0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拍摄方法及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73617A (zh) | 2020-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767285B (zh)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4113688B (zh)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电子设备 | |
AU2014223107B2 (en) | Shoo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EP3079010A1 (en) | Photographing method for dual-camera device and dual-camera device | |
CN113160094A (zh)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1223432B (zh) | 控制屏幕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7690804B (zh)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用户终端 | |
CN109472738B (zh) | 图像光照校正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2289278A (zh) |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屏幕亮度调节装置和电子设备 | |
US9942483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using display for auxiliary light | |
CN111243105A (zh) | 增强现实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
CN111462701A (zh) | 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 |
CN112714205A (zh) | 环境光照强度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1601373A (zh) | 背光亮度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1901519B (zh) | 屏幕补光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6200937A (zh) | 移动终端的视力保护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US10685216B2 (en) | Method for collecting facial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devices | |
CN109561291A (zh) | 色温补偿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12073617B (zh) | 补光方法、补光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
KR20200046417A (ko) | 보정 이미지 기반 아바타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1856759B (zh) | 镜片参数调整方法及装置 | |
CN107578753B (zh) | 移动终端及显示屏亮度调节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 |
CN112019680A (zh) | 屏幕亮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 |
CN115220683A (zh) | 音频输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596806A (zh) | 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