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0475B - 车载式安检系统及其人体安检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车载式安检系统及其人体安检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0475B
CN112730475B CN202110336840.5A CN202110336840A CN112730475B CN 112730475 B CN112730475 B CN 112730475B CN 202110336840 A CN202110336840 A CN 202110336840A CN 112730475 B CN112730475 B CN 1127304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an
security
human body
cabin
security ch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368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0475A (zh
Inventor
陈志强
张丽
黄清萍
洪明志
程熠
郑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Nuc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Nuc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Nuc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33684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04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0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04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04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04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 G01N23/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 G01N23/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 G01N23/04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using tomography, e.g.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23/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 G01N2223/03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by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23/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 G01N2223/10Different kinds of radiation or particles
    • G01N2223/101Different kinds of radiation or particle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23/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 G01N2223/30Accessories, 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featu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车载式安检系统及其人体安检设备,该人体安检设备包括:人体检测通道;人体安检设备本体,所述人体安检设备本体位于所述人体检测通道的至少一侧;以及展开机构,所述展开机构用于实现所述人体检测通道在展开状态和压缩状态之间的切换。

Description

车载式安检系统及其人体安检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载式安检系统的人体安检设备,以及包括该人体安检设备的车载式安检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中大型集会或活动逐渐增多,人流量密度较高,集会或活动时长不等,一天、一个月甚至一年,极易成为恐怖袭击对象,一旦发生事故易造成重特大事故,故其安检需求较高。目前此类中大型集会或活动安检通常采用车载式安检系统,然而现有的车载式安检系统,其内部无法拓宽其使用空间,造成舱体内部空间应用有限,因此无法装载更多的设备,使其性价比高,并且对安检流程有很大的限制作用。此外,现有的车载式安检系统上的人体安检设备,距离地面一定高度,被安检人员需踩登高梯才能被安检。而且,现有的人体安检设备占用空间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本公开提出一种用于车载式安检系统的人体安检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载式安检系统的人体安检设备,所述人体安检设备包括:人体检测通道;人体安检设备本体,所述人体安检设备本体位于所述人体检测通道的至少一侧;以及展开机构,所述展开机构用于实现所述人体检测通道在展开状态和压缩状态之间的切换。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人体安检设备,所述人体安检设备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展开状态下位于所述人体检测通道的第一侧,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展开状态下位于所述人体检测通道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所述展开机构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构件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二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移动,以展开或压缩所述人体检测通道。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人体安检设备,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人体安检设备本体。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人体安检设备,所述车载式安检系统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人体安检设备的舱体,所述舱体的在所述人体安检设备的展开方向的一侧是敞口的或者具有可打开的舱门,以使得所述人体安检设备在所述展开状态下从所述舱体伸出。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人体安检设备,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中的一者为滑轨,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中的另一者为与滑轨配合的滑槽。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人体安检设备,所述展开机构包括上展开机构和下展开机构,所述上展开机构设置在所述人体安检设备的顶部,所述下展开机构设置在所述人体安检设备的底部。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人体安检设备,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展开机构工作的驱动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人体安检设备,还包括分别在所述展开状态和所述压缩状态下将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固定的固定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式安检系统,所述车载式安检系统包括:移动底盘;第一舱体,所述第一舱体设置在所述移动底盘上,所述第一舱体内设置有物品安检设备,所述物品安检设备被配置成执行对物品的安全检测;和第二舱体,所述第二舱体设置在所述移动底盘上,所述第二舱体内设置有人体安检设备,所述人体安检设备被配置成执行对人体的安全检测,其中,所述人体安检设备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人体安检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载式安检系统,所述第二舱体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舱体连接,以使得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舱体位于所述第一舱体的在所述移动底盘的纵向方向上的一端,以及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舱体位于所述第一舱体的在所述移动底盘的纵向方向上的一侧。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载式安检系统,所述第二舱体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远离所述第一舱体的一侧是敞口的或者具有可打开的舱门,以使得所述人体安检设备在所述展开状态下从所述第二舱体伸出。
附图说明
本公开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载式安检系统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所示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右视图;
图3示出图1所示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左视图;
图4示出图1所示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俯视透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载式安检系统在第二状态下的俯视透视图;
图6示出图5所示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另一俯视透视图,其中第一舱体的舱门开启;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物品输送机构的示意图;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示意图,其中第二舱体未降低;
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的示意图,其中第二舱体已降低;
图10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俯视透视图;其中人体安检设备处于压缩状态下;
图1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另一俯视透视图;其中人体安检设备处于展开状态下;
图1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俯视透视图,同时示出了该系统的运行流程;
图1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局部示意图;
图1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舱体已降低;
图1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一个第二舱体已降低,另一个第二舱体位置不动;
图1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图1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升降机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18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升降机构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该车载式安检系统处于第一状态下;
图19示出图18所示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升降机构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其中,该车载式安检系统处于第二状态下;
图20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升降机构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该车载式安检系统处于第一状态下;
图21示出图20所示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升降机构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其中,该车载式安检系统处于第二状态下;
图22示出图21所示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升降机构的右视图,其中,人体安检设备未降低;
图23示出图21所示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升降机构的右视图,其中,人体安检设备已降低;
图2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人体安检设备的示意图,其中,人体安检设备处于压缩状态下;以及
图2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的人体安检设备的示意图,其中,人体安检设备处于展开状态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和可选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公开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
根据本公开的总体上的发明构思,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载式安检系统的人体安检设备,所述人体安检设备包括:人体检测通道;人体安检设备本体,所述人体安检设备本体位于所述人体检测通道的至少一侧;以及展开机构,所述展开机构用于实现所述人体检测通道在展开状态和压缩状态之间的切换。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总体上的发明构思,提供了一种车载式安检系统,所述车载式安检系统包括:移动底盘;第一舱体,所述第一舱体设置在所述移动底盘上,所述第一舱体内设置有物品安检设备,所述物品安检设备被配置成执行对物品的安全检测;和第二舱体,所述第二舱体设置在所述移动底盘上,所述第二舱体内设置有人体安检设备,所述人体安检设备被配置成执行对人体的安全检测,其中所述人体安检设备采用如上所述的人体安检设备。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式安检系统,包括:移动底盘10、第一舱体20和两个第二舱体30。其中第一舱体20设置在移动底盘10上,第一舱体20内设置有物品安检设备40,该物品安检设备40被配置成执行对物品的安全检测。第二舱体30设置在移动底盘10上,第二舱体30内设置有人体安检设备50,该人体安检设备50被配置成执行对人体的安全检测。两个第二舱体30均可转动地与第一舱体20的后端连接,以使得在第一状态(即,非工作状态)下,两个第二舱体30位于第一舱体20的在移动底盘10的纵向方向上的后端处,以及在第二状态(即,工作状态)下,两个第二舱体30位于第一舱体20的在移动底盘10的纵向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式安检系统,通过将第二舱体30可转动地与第一舱体20连接,以使得在第一状态下,第二舱体30位于第一舱体20的在移动底盘10的纵向方向上的后端处,这样可以将车体后部的空间转移到移动底盘10的两侧,即第一舱体20的相对两侧,从而在节省后部空间的同时,扩展了检测通道,使得车载式安检系统能承载更多的安检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了两个第二舱体30,然而,根据实际需求,第二舱体30的数量也可以为四个,一个或者三个等,例如当采用一个第二舱体30时,该第二舱体30可以设置在移动底盘10的前端或者后端,当采用四个第二舱体30时,可以在移动底盘10的前端并列设置两个第二舱体30,而在移动底盘10的后端并列设置两个第二舱体30。此外,虽然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第二舱体30从移动底盘的后端移动到移动底盘的相对两侧,然而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例如从第一舱体的顶部转动到移动底盘的一侧,或者从第一舱体的后端沿移动底盘的横向方向平移至移动底盘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该车载式安检系统还包括转动机构70,该转动机构70被配置成使第二舱体30相对于第一舱体20转动,以使得在第一状态(即,非工作状态)下,第二舱体30位于第一舱体20的后端,以及在第二状态(即,工作状态)下,第二舱体30位于第一舱体20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该转动机构70为轴承。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转动机构还可以采用在本领域已知的或任何可以适用的替代装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该车载式安检系统还包括固定装置90,该固定装置90被配置成将在第二状态下,使第二舱体30相对于第一舱体20在转动方向上保持固定。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该固定装置90包括第一连接件,该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部分91以及与该第一部分91大致垂直的第二部分92,其中,该第二部分92用于与第二舱体30连接,第一部分91例如通过螺栓与第一舱体20可拆卸式连接,以防止第二舱体30相对于第一舱体20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装置90也可以采用在本领域已知的或任何可以适用的替代装置,例如,第一连接件的第二部分92可以绕第二部分92的轴线转动地与第二舱体30连接,第二舱体30上设置有向外伸出的接收部,该接收部用于接收第一连接件的第一部分91。需要将第二舱体30与第一舱体20固定时,将第一连接件的第二部分92绕其轴82线转动,以使得第一连接件的第一部分91位于第一舱体20上的接收部中即可;当需要将第二舱体30释放时,将第一连接件的第二部分92绕其轴线转回至初始位置即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5至图23所示,该车载式安检系统还包括升降机构80,该升降机构80被配置成在第二状态(如图8所示)下使第二舱体30内的人体安检设备50相对于第一舱体20进行升降,例如降至地面上。这样,可以避免人体安检设备50离地面较高而需要被检测人员需要登到高处才能被实施安检,或者省略了为人体安检设备50制作的等高梯,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安全性。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分别用于两个第二舱体30的升降机构80是独立控制的。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6至图19所示,升降机构80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该第一组件包括轴82,该轴82设置在第一舱体20内,并沿竖直方向延伸,该轴82的相对两端通过基座85与第一舱体20连接。第二组件包括与轴82滑动连接的滑块83,该滑块83与第二舱体30连接。该升降机构80通过将滑块83相对于轴82滑动,以带动第二舱体30相对于第一舱体20升降,进而带动人体安检设备50相对于第二舱体30升降。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第二组件还包括与滑块83连接的第二连接件84,第二舱体30可转动地与第二连接件84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第二连接件84为U形连接板,轴82设置在U形连接板的凹部中。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轴82的数量为多根,多根轴82的轴线位于一平面内,该平面平行于U形连接板的基部所在的平面,与每根轴82对应的滑块均与U形连接板的基部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该升降机构80还包括用于驱动升降机构80工作的驱动装置,例如线性致动器等。
在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0至图23所示,升降机构80’ 的第一组件包括滑轨86,该滑轨86设置在第二舱体30的内侧壁和人体安检设备50中的一者上,升降机构80的第二组件包括与滑轨86动连接的滑槽87,滑槽87设置在第二舱体30的内侧壁和人体安检设备50中的另一者上,第二舱体30的底壁上设置有供人体安检设备50滑出的出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在设置升降机构80的情况下,固定装置90也可以直接与升降机构80可拆卸式连接,以将第二舱体30相对于第一舱体20在转动方向上保持固定,并使得第二舱体30在升降机构80的带动下进行升降。具体地,升降机构80上设置有向外伸出的接收部,该接收部用于接收第一连接件的第一部分91,当需要将第二舱体30保持固定时,将第一连接件的第二部分92绕其轴线转动以使得第一连接件的第一部分91位于升降机构80上的接收部中即可;当需要将第二舱体30释放时,将第一连接件的第二部分92绕其轴线转回至初始位置即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移动底盘10的前端设置有拖挂连接装置13。该车载式安检系统通过设置拖挂连接装置13,可以很方便地将移动底盘10以及移动底盘10上的设备托挂运输,而且不受汽车排放升级,不同国家左右舵驾驶不同等的影响,如需长期停放也不用维护等。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人体安检设备50包括位于第二舱体30内的人体检测通道53以及位于人体检测通道53的至少一侧的人体安检设备本体,在第二状态下,该人体检测通道53的轴向平行于移动底盘10的纵向方向。其中,人体安检设备本体例如可以采用毫米波人体安检设备或太赫兹波人体安检设备等。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4和25所示,人体安检设备50包括用于实现人体检测通道53在展开状态和压缩状态之间切换的展开机构60。这样,例如在人体安检设备50非工作状态下,例如车载式安检系统在运输时,通过展开机构60将人体检测通道53压缩,可缩小人体检测通道53所占用的空间(如图24所示),而在人体安检设备50工作状态下,通过展开机构60将人体检测通道53展开成正常尺寸(如图25所示),以便被检测人员通过。该车载式安检系统通过设置展开机构,可以进一步缩小人体安检设备50所占用的空间,例如可以将人体安检设备50缩小到传统人体安检设备近一半的尺寸。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4和图25所示,人体安检设备50的第一部分51在展开状态下位于人体检测通道53的第一侧,人体安检设备50的第二部分52在展开状态下位于人体检测通道53的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展开机构60包括第一构件61和第二构件62,第一构件61与第一部分51连接,第二构件62与第二部分52连接,第二构件62可以相对于第一构件61水平地移动,以展开人体检测通道53(例如形成允许被检测人员通过的人体检测通道53)或压缩人体检测通道53(例如使得第二部分52贴靠到第一部分51上)。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4和图25所示,展开机构60例如可以为滑轨,优选重型滑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展开机构,例如活塞缸。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4和图25所示,人体检测通道53的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均设置有人体安检设备本体,这样被检测人员在通过车载式安检系统的人体安检设备50时,无需转身180°就能一次扫描,从而提高了安检通过率,节省了安检时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人体检测通道53的一侧设置人体安检设备本体,例如在第二状态下靠近第一舱体20的一侧,即第一部分51。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4和图25所示,第二舱体30的在人体检测通道53的展开方向的一侧(即在第二状态下远离第一舱体20的一侧)是敞口的,以使得人体安检设备50在展开状态下从第二舱体30伸出,而在人体安检设备不工作时,可以将人体检测通道53压缩,以使得整个人体安检设备缩回到第二舱体30内。在本公开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舱体30的在人体检测通道53的展开方向的一侧(即在第二状态下远离第一舱体20的一侧)也可以不是敞口的,而是具有可打开的舱门,以使得当舱门打开时,人体安检设备50从第二舱体30伸出。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4和图25所示,该展开机构60包括上展开机构和下展开机构,上展开机构设置在人体安检设备50的顶部,下展开机构设置在人体安检设备50的底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展开机构还可以采用在本领域已知的或任何可以适用的替代装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该展开机构60还包括用于驱动展开机构60工作的驱动装置。此外,该展开机构60还可以包括分别在展开状态和压缩状态下将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构件固定的锁定装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二舱体30在第一状态下靠近第一舱体20的一侧是敞口的,以及第二舱体30在第一状态下远离第一舱体20的一侧与人体检测通道53对应的位置具有可打开的舱门31。在本公开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舱体30在第一状态下靠近第一舱体20的一侧也可以不是敞口的,而是具有可打开的舱门。由此,如图12所示,当人体安检设备50工作时,被检测人员从第二舱体30的舱门31进入,并从与舱门31对反的一侧出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物品安检设备40包括物品输送机构和CT安检仪41,该物品输送机构用于沿移动底盘10的纵向方向输送被检测物品,例如从移动底盘的前端到后端,从移动底盘的后端到前端,或者两者皆可。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物品输送机构包括位于第一舱体20内的主体段42和位于第一舱体20外的入口延伸段43和出口延伸段44,入口延伸段43用于承接被检测物品并送入物品检测通道,主体段42用于承载被检测物品通过物品检测通道,出口延伸段44用于从物品检测通道中承接被检测物品,并传输到合适的位置以便被检测物品被取走。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物品输送机构包括实现入口延伸段43和出口延伸段44在工作状态下的水平位置和非工作状态下的竖直位置切换的机械结构。这样,入口延长段和出口延长段在工作时可以伸展为水平状态,在非工作状态可以折叠起来,以减少占地面积。图7中43A表示入口延伸段43在工作时的位置状态,43B表示不工作时的位置折叠状态;44A表示出口延伸段44在工作时的位置状态,44B表示不工作时的竖直折叠状态。状态的转换可以通过机械装置手动完成,也可通过电动装置,在按钮控制下自动完成。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11所示,第一舱体20的纵向方向的两端(即,前端和后端)与物品输送机构对应的位置具有可打开的舱门(21, 22),由此被检测物品例如从第一舱体20的前端进入,从后端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该实施例中采用CT安检仪41对物品进行检测,以提高检测准确性。然而,在本公开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该CT安检仪41也可以采用在本领域已知的或任何可以适用的替代装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移动底盘10包括固定于底盘下方的移动轮11,该移动轮具有前后轮组,如两个前轮为前轮组,两个后轮为后轮组。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固定支撑装置12,该固定支撑装置12用于在设备处于固定位置,且需要较长时间停放时辅助或取代前后轮组对移动底盘10提供支撑。具体地,固定支撑装置12可以是自动或手动的螺旋升降支柱。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移动底盘10还包括例如转向装置、刹车装置等。转向装置用于使移动轮运动过程中易于改变方向,这样增加了车载式安检系统在小范围内移动位置的灵活性。刹车装置用于对移动轮进行制动,一方面可防止车载式安检系统移动过程中的速度失控,另一方面可用于车载式安检系统静止时固定于某个确定位置。
使用时,首先将第二舱体30转动到第一舱体20的一侧(如图5所示),然后通过升降机构80将第二舱体30相对于第一舱体20降低至地面(如图9和图14所示),然后再通过展开机构60将人体检测通道53展开,开启舱门(21, 22)并使物品输送机构的入口延伸段43和出口延伸段44处于工作状态(如图11所示)。如图12所示,例如当被检测人员P到达移动底盘10的前端时,可以将随时携带的被检测物品(例如包裹)放在物品安检设备40的物品输送机构的入口延伸段43处,接着被检测人员P进入人体检测通道53,接受人体安检设备50对其的人体安检。与此同时,被检测物品经物品输送机构被输送到物品安检设备40中接受物品安检。当被检测人员P完成人体安检并到达移动底盘10的后端时,被检测物品经物品输送机构被输送到物品安检设备40的出口延伸段44处,被检测人员P可及时将其取回。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式安检系统,通过将第二舱体可活动地与第一舱体连接,以使得在第一状态下,两个第二舱体位于第一舱体的在移动底盘的纵向方向上的后端处,这样可以将车体后部的空间转移到移动底盘的两侧,从而在节省后部空间的同时,扩展了检测通道,使得车载式安检系统能承载更多的安检设备。此外,通过对人体安检设备及物品安检设备在物理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在被检测人员在进出人体安检设备接受人体安检的同时,实现对被检测人员随身携带的被检测物品的物品安检,方便被检测人员同时接受人体安检和物品安检,能够提高安检效率。该车载式安检系统具备机动灵活、布置时间极短、就绪速度极快等特点,可满足各类中大型集会或活动应用,同时在安防保障、公安缉毒、公安反恐、民航和海关稽查等一系列安检市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式安检系统,然而,本公开提供的车载式安检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也可以灵活采用各种不同可选方案。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上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和可选实施例仅例示性的说明了本公开的方案及其效果,而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在不偏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公开所作的任何改变和改进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本公开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本公开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载式安检系统的人体安检设备,其中,所述人体安检设备包括:
人体检测通道;
人体安检设备本体,所述人体安检设备本体位于所述人体检测通道的至少一侧;以及
展开机构,所述展开机构用于实现所述人体检测通道在展开状态和压缩状态之间的切换
所述车载式安检系统的用于设置所述人体安检设备的第二舱体可转动地与所述车载式安检系统的移动底盘上的用于设置物品安检设备的第一舱体连接,以使得在第一状态下,设置有所述人体安检设备的第二舱体位于所述第一舱体的在所述移动底盘的纵向方向上的一端,以及在第二状态下,设置有所述人体安检设备的第二舱体位于所述第一舱体的在所述移动底盘的纵向方向上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安检设备,其中,所述人体安检设备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展开状态下位于所述人体检测通道的第一侧,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展开状态下位于所述人体检测通道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所述展开机构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构件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二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移动,以展开或压缩所述人体检测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安检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人体安检设备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安检设备,其中,所述车载式安检系统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人体安检设备的舱体,所述舱体的在所述人体安检设备的展开方向的一侧是敞口的或者具有可打开的舱门,以使得所述人体安检设备在所述展开状态下从所述舱体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安检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中的一者为滑轨,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中的另一者为与滑轨配合的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体安检设备,其中,所述展开机构包括上展开机构和下展开机构,所述上展开机构设置在所述人体安检设备的顶部,所述下展开机构设置在所述人体安检设备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安检设备,其中,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展开机构工作的驱动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人体安检设备,其中,还包括分别在所述展开状态和所述压缩状态下将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固定的固定装置。
9.一种车载式安检系统,其中,所述车载式安检系统包括:
移动底盘;
第一舱体,所述第一舱体设置在所述移动底盘上,所述第一舱体内设置有物品安检设备,所述物品安检设备被配置成执行对物品的安全检测;和
第二舱体,所述第二舱体设置在所述移动底盘上,所述第二舱体内设置有人体安检设备,所述人体安检设备被配置成执行对人体的安全检测,
其中,所述人体安检设备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人体安检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式安检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舱体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远离所述第一舱体的一侧是敞口的或者具有可打开的舱门,以使得所述人体安检设备在所述展开状态下从所述第二舱体伸出。
CN202110336840.5A 2021-03-30 2021-03-30 车载式安检系统及其人体安检设备 Active CN1127304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36840.5A CN112730475B (zh) 2021-03-30 2021-03-30 车载式安检系统及其人体安检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36840.5A CN112730475B (zh) 2021-03-30 2021-03-30 车载式安检系统及其人体安检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0475A CN112730475A (zh) 2021-04-30
CN112730475B true CN112730475B (zh) 2022-02-22

Family

ID=75595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36840.5A Active CN112730475B (zh) 2021-03-30 2021-03-30 车载式安检系统及其人体安检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04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0472B (zh) * 2021-03-30 2021-06-08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式安检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02914A1 (en) * 2010-06-29 2012-01-04 Luca Manneschi Detector for the inspection of people
CN207232045U (zh) * 2017-09-08 2018-04-13 深圳黎明镒清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拖挂式人体和行李集成安全检查设备
CN208188377U (zh) * 2018-05-24 2018-12-04 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动态太赫兹安检的移动安检车
CN109633768A (zh) * 2019-01-04 2019-04-16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检查装置及基于该检查装置的转场方法
WO2020041161A1 (en) * 2018-08-20 2020-02-27 Viken Detection Corporation Pass-through x-ray backscatter personnel scanner
CN111098771A (zh) * 2019-10-22 2020-05-05 山东正泰希尔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移动安检车
CN111497724A (zh) * 2020-05-06 2020-08-07 博微太赫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综合安检安防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02914A1 (en) * 2010-06-29 2012-01-04 Luca Manneschi Detector for the inspection of people
CN207232045U (zh) * 2017-09-08 2018-04-13 深圳黎明镒清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拖挂式人体和行李集成安全检查设备
CN208188377U (zh) * 2018-05-24 2018-12-04 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动态太赫兹安检的移动安检车
WO2020041161A1 (en) * 2018-08-20 2020-02-27 Viken Detection Corporation Pass-through x-ray backscatter personnel scanner
CN109633768A (zh) * 2019-01-04 2019-04-16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检查装置及基于该检查装置的转场方法
CN111098771A (zh) * 2019-10-22 2020-05-05 山东正泰希尔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移动安检车
CN111497724A (zh) * 2020-05-06 2020-08-07 博微太赫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综合安检安防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0475A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30472B (zh) 车载式安检系统
CN108263632B (zh) 无人机运输及发射起飞车
US6000903A (en) Shipping frame for fan section of aircraft engine
CN112730475B (zh) 车载式安检系统及其人体安检设备
WO2000069095A1 (en) Transportab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tation including double-expandable trailer
JPH09511198A (ja) 軽航空機用のドッキング装置
US20180083567A1 (en) Mobile solar pow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ploying same
CN111497724A (zh) 一种车载综合安检安防系统
CN212267301U (zh) 一种可扩展的车载安检安防系统
CN110952475B (zh) 一种液压折叠设障车
US4498648A (en) Cargo door assembly
CN112193137B (zh) 一种舱体同步收放装置
CN115144927A (zh) 车载式安检系统
CN115140217A (zh) 车载式安检系统及其升降机构
CN112093301B (zh) 运车架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CN113400326A (zh) 移动机器人组件和移动机器人作业系统
US20040070227A1 (en) Mobile battle center and command table for a mobile battle center
RU104387U1 (ru) Мобильное анте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219172270U (zh) 一种无人机运输测控一体车
CN115144913A (zh) 车载式安检系统
CN102627084A (zh) 一种带有自装卸吊装机构的半挂车
US20240176039A1 (en) Vehicle-mounted security inspection system
CN212220027U (zh) 车载变形方舱
CN113585122B (zh) 一种伸缩式全自动设障车
RU2444097C1 (ru) Мобильное анте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