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28504B - 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28504B
CN112728504B CN202110008481.0A CN202110008481A CN112728504B CN 112728504 B CN112728504 B CN 112728504B CN 202110008481 A CN202110008481 A CN 202110008481A CN 112728504 B CN112728504 B CN 1127285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our line
alpha
theta
angl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084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28504A (zh
Inventor
王园园
仇旻
樊军
周键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uangco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uangc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uangco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uangc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084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285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28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8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28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85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2Optical design, e.g. procedures, algorithms, optimisation rout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yeglasse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涉及透镜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以及反射率和偏振的关系,得出不产生杂散光的条件;2)、根据不产生杂散光的条件,计算出入射角θi的取值范围;根据入射角θi计算出α1,并取定值;根据入射角θi和定值α1计算出θ3,并取定值;根据α1计算出α23,α3选取定值,由于α1已取定值,计算出α2的值;根据入射角θi计算出α3‑θ2,由于α3为定值,计算出θ2,并取定值;根据制造需求,选取θ1为定值;3)、根据α1、α2、α3、θ1以及θ2的值,并选择一个初始点,绘制出TIR准直透镜轮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它设计出的透镜,不仅能有效去除杂散光,还能降低透镜的高度。

Description

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LED光源直接输出光的光束角较大,在进行远距离照明时,目标面上接收到的光线比较少。相关的解决办法是,在LED光源前添加一个TIR准直透镜,原本较大的光束角被TIR准直透镜约束到一个较小的范围,但是,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TIR准直透镜后,虽然光束角显著减小,但是出现了许多杂散光。
相关的改进后的TIR准直透镜虽然能有效去除杂散光,但是,为了将改进后的TIR准直透镜顺利安装在光源上,需要保证其底部开口的大小大于LED光源的大小,由于其底部开口的大小和其高度存在一定关系,进而导致改进后的TIR准直透镜的高度过高,进而导致降低透镜制造效率、灯体尺寸随之增大等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TIR准直透镜虽然能有效去除杂散光,但是透镜的高度过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它设计出的透镜,不仅能有效去除杂散光,还能降低透镜的高度。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以及反射率和偏振的关系,得出不产生杂散光的条件;
2)、根据不产生杂散光的条件,计算出光源的光线入射角θi的取值范围;根据光源的光线入射角θi的取值范围计算出α1的取值范围,并在取值范围内选取定值;根据光源的光线入射角θi的取值范围和定值α1计算出θ3的取值范围,并在取值范围内选取定值;根据α1的取值范围计算出α23的取值范围,α3选取定值,由于α1已取定值,计算出α2的值;根据光源的光线入射角θi的取值范围计算出α32的取值范围,由于α3为定值,计算出θ2的取值范围,并在取值范围内选取定值;根据制造需求,选取θ1为定值;
3)、根据α1、α2、α3、θ1以及θ2的值,并选择一个初始点,绘制出TIR准直透镜轮廓;
其中,线一和y轴之间的夹角为α1
第二轮廓线和x轴的夹角为θ3,线一和线二之间的夹角为α2
第四轮廓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1
第五轮廓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2,线二和x轴的夹角为α3
可选的,所述TIR准直透镜轮廓包括
第一轮廓线,光源和所述第一轮廓线一端的连线为线一,线一和y轴之间的夹角为α1
第二轮廓线,所述第二轮廓线位于第一轮廓线一端,第二轮廓线和x轴的夹角为θ3,光源和第二轮廓线远离第一轮廓线的一端的连线为线二,线一和线二之间的夹角为α2
第三轮廓线,所述第三轮廓线位于第二轮廓线远离第一轮廓线的一端;
第四轮廓线,所述第四轮廓线位于第三轮廓线远离第二轮廓线的一端,第四轮廓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1
第五轮廓线,所述第五轮廓线位于第四轮廓线远离第三轮廓线的一端,第五轮廓线5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2,线二和x轴的夹角为α3
第六轮廓线,所述第六轮廓线位于第五轮廓线远离第四轮廓线的一端;
第七轮廓线,所述第七轮廓线位于第六轮廓线远离第五轮廓线的一端。
可选的,
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
θi=θr (1)
式(1)中θi为入射角,θr为反射角;
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Figure BDA0002884034070000021
式(2)中n1为入射光线所在介质的折射率,n2为折射光线所在介质的折射率;
入射光被介质分界面反射的比例称为反射率,反射率和入射光的偏振有关,对于s偏振,有:
Figure BDA0002884034070000022
式(3)中Rs是s偏振对应的反射率;
对于p偏振,有:
Figure BDA0002884034070000031
式(4)中Rp是p偏振对应的反射率;
光线从透镜入射到空气,在发生全反射前,总会出现杂散光,即总有Rs+Rp>0。为了验证设计出的透镜去除杂散光的能力,借助TracePro,并认为在TracePro仿真时,不出现蓝色光线就说明设计出的透镜有效减少了杂散光。而TracePro出现蓝色光线的阈值为Rs+Rp>0.1,即对于TracePro而言,当Rs+Rp>0.1时,出现杂散光。
可选的,根据出现杂散光的条件为Rs+Rp>0.1,采用二分法计算出θi>45.6288°,即,当θi≤45.6288°时不出现杂散光。
可选的,根据不出现杂散光的条件为θi≤45.6288°,采用裁剪法计算出α1≤17.0333°,即,当α1≤17.0333°时不出现杂散光。
可选的,根据不出现杂散光的条件为θi≤45.6288°,且α1≤17.0333°,根据(90°-θi)+(90°-α1)+θ3=180°,计算出θ3≤62.6621°,即,当θ3≤62.6621°时不出现杂散光。
可选的,根据α23=90°-α1,且α1≤17.0333°,计算出α23≥72.9667°。
可选的,根据(90°+θi)=α3+(90°-θ2),且θi≤45.6288°,计算出α32≤45.6288°,即θ2≥α3-45.6288°。
可选的,所述第四轮廓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θ1大于等于2°。
可选的,根据α1、α2、α3、θ1以及θ2的值,并选择一个初始点,绘制出TIR准直透镜轮廓。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它设计出的透镜,不仅能有效去除杂散光,还能降低透镜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反射、折射定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TIR准直透镜的每个面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TIR准直透镜的轮廓图。
图中:1、第一轮廓线;2、第二轮廓线;3、第三轮廓线;4、第四轮廓线;5、第五轮廓线;6、第六轮廓线;7、第七轮廓线;8、光源;9、线一;10、线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例
结合附图1-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以及反射率和偏振的关系,得出不产生杂散光的条件;
2)、根据不产生杂散光的条件,计算出光源8的光线入射角θi的取值范围;根据光源8的光线入射角θi的取值范围计算出α1的取值范围,并在取值范围内选取定值;根据光源8的光线入射角θi的取值范围和定值α1计算出θ3的取值范围,并在取值范围内选取定值;根据α1的取值范围计算出α23的取值范围,α3选取定值,由于α1已取定值,计算出α2的值;根据光源8的光线入射角θi的取值范围计算出α32的取值范围,由于α3为定值,计算出θ2的取值范围,并在取值范围内选取定值;根据制造需求,选取θ1为定值;
3)、根据α1、α2、α3、θ1以及θ2的值,并选择一个初始点,绘制出TIR准直透镜轮廓;
其中,线一9和y轴之间的夹角为α1
第二轮廓线2和x轴的夹角为θ3,线一9和线二10之间的夹角为α2
第四轮廓线4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1
第五轮廓线5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2,线二10和x轴的夹角为α3
具体的,TIR准直透镜轮廓包括
第一轮廓线1,光源8和第一轮廓线1一端的连线为线一9,线一9和y轴之间的夹角为α1
第二轮廓线2,第二轮廓线2位于第一轮廓线1一端,第二轮廓线2和x轴的夹角为θ3,光源8和第二轮廓线2远离第一轮廓线1的一端的连线为线二10,线一9和线二10之间的夹角为α2
第三轮廓线3,第三轮廓线3位于第二轮廓线2远离第一轮廓线1的一端;
第四轮廓线4,第四轮廓线4位于第三轮廓线3远离第二轮廓线2的一端,第四轮廓线4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1
第五轮廓线5,第五轮廓线5位于第四轮廓线4远离第三轮廓线3的一端,第五轮廓线5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2,线二10和x轴的夹角为α3
第六轮廓线6,第六轮廓线6位于第五轮廓线5远离第四轮廓线4的一端;
第七轮廓线7,第七轮廓线7位于第六轮廓线6远离第五轮廓线5的一端。
步骤1)的具体过程如下:
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
θi=θr (1)
式(1)中θi为入射角,θr为反射角;
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Figure BDA0002884034070000051
式(2)中n1为入射光线所在介质的折射率,n2为折射光线所在介质的折射率;
入射光被介质分界面反射的比例称为反射率,反射率和入射光的偏振有关,对于s偏振,有:
Figure BDA0002884034070000052
式(3)中Rs是s偏振对应的反射率;
对于p偏振,有:
Figure BDA0002884034070000061
式(4)中Rp是p偏振对应的反射率;
光线从透镜入射到空气,在发生全反射前,总会出现杂散光,即总有Rs+Rp>0。为了验证设计出的透镜去除杂散光的能力,借助TracePro,并认为在TracePro仿真时,不出现蓝色光线就说明设计出的透镜有效减少了杂散光。而TracePro出现蓝色光线的阈值为Rs+Rp>0.1,即对于TracePro而言,当Rs+Rp>0.1时,出现杂散光。
具体的,根据出现杂散光的条件为Rs+Rp>0.1,采用二分法计算出θi>45.6288°,即,当θi≤45.6288°时不出现杂散光。
步骤2)的具体过程如下:
根据不出现杂散光的条件为θi≤45.6288°,采用裁剪法计算出α1≤17.0333°,即,当α1≤17.0333°时不出现杂散光。其中,α1可以取到17.0333°、17°或者16°等等,光线经过第一面(第一轮廓线1沿中心旋转360°后形成的面)后变为平行光,只发生一次作用,能量损失小,因此使第一面的面积最大,即使第一轮廓线1最长,故取α1=17.0333°。
具体的,根据不出现杂散光的条件为θi≤45.6288°,且α1≤17.0333°,根据(90°-θi)+(90°-α1)+θ3=180°,计算出θ3≤62.6621°,即,当θ3≤62.6621°时不出现杂散光。其中,θ3可以取到62.6621°、62°或者60°等等,由于θ3越小,透镜高度越小,为了尽可能减小透镜的高度,故取θ3=62.6621°。
具体的,根据α23=90°-α1,且α1≤17.0333°,计算出α23≥72.9667°。
具体的,在范围内,一个不同度数的α3对应一个透镜,该实施例取α3=50°,则α2=22.9667°。
具体的,根据(90°+θi)=α3+(90°-θ2),且θi≤45.6288°,计算出α32≤45.6288°,即θ2≥α3-45.6288°。其中,当α3=50°,则θ2≥4.3712°,θ2可以取到4.3712°、5°或者6°,该实施例取θ2=4.3712°。
具体的,为了便于拔模,顺利制造出透镜,第四轮廓线4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θ1大于等于2°,具体可以取2°、4°或者6°等等,该实施例取θ1=2°。
步骤3)的具体过程如下:
该实施例选取初始点为(0,2.2),综上,α1=17.0333°,α2=22.9667°,α3=50°,θ1=2°,θ2=4.3712°,绘制出TIR准直透镜轮廓。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以及反射率和偏振的关系,得出不产生杂散光的条件;
2)、根据不产生杂散光的条件,计算出光源的光线入射角θi的取值范围;根据光源的光线入射角θi的取值范围计算出α1的取值范围,并在取值范围内选取定值;根据光源的光线入射角θi的取值范围和定值α1计算出θ3的取值范围,并在取值范围内选取定值;根据α1的取值范围计算出α23的取值范围,α3选取定值,由于α1已取定值,计算出α2的值;根据光源的光线入射角θi的取值范围计算出α32的取值范围,由于α3为定值,计算出θ2的取值范围,并在取值范围内选取定值;根据制造需求,选取θ1为定值;
3)、根据α1、α2、α3、θ1以及θ2的值,并选择一个初始点,绘制出TIR准直透镜轮廓;
其中,线一和y轴之间的夹角为α1
第二轮廓线和x轴的夹角为θ3,线一和线二之间的夹角为α2
第四轮廓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1
第五轮廓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2,线二和x轴的夹角为α3
所述TIR准直透镜轮廓包括
第一轮廓线,光源和所述第一轮廓线一端的连线为线一,线一和y轴之间的夹角为α1
第二轮廓线,所述第二轮廓线位于第一轮廓线一端,第二轮廓线和x轴的夹角为θ3,光源和第二轮廓线远离第一轮廓线的一端的连线为线二,线一和线二之间的夹角为α2
第三轮廓线,所述第三轮廓线位于第二轮廓线远离第一轮廓线的一端;
第四轮廓线,所述第四轮廓线位于第三轮廓线远离第二轮廓线的一端,第四轮廓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1
第五轮廓线,所述第五轮廓线位于第四轮廓线远离第三轮廓线的一端,第五轮廓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2,线二和x轴的夹角为α3
第六轮廓线,所述第六轮廓线位于第五轮廓线远离第四轮廓线的一端;
第七轮廓线,所述第七轮廓线位于第六轮廓线远离第五轮廓线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
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
θi=θr (1)
式(1)中θi为入射角,θr为反射角;
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Figure FDA0003779736850000011
式(2)中n1为入射光线所在介质的折射率,n2为折射光线所在介质的折射率;
入射光被介质分界面反射的比例称为反射率,反射率和入射光的偏振有关,对于s偏振,有:
Figure FDA0003779736850000021
式(3)中Rs是s偏振对应的反射率;
对于p偏振,有:
Figure FDA0003779736850000022
式(4)中Rp是p偏振对应的反射率;
光线从透镜入射到空气,在发生全反射前,总会出现杂散光,即总有Rs+Rp>0,为了验证设计出的透镜去除杂散光的能力,借助TracePro,并认为在TracePro仿真时,不出现蓝色光线就说明设计出的透镜有效减少了杂散光,而TracePro出现蓝色光线的阈值为Rs+Rp>0.1,即对于TracePro而言,当Rs+Rp>0.1时,出现杂散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出现杂散光的条件为Rs+Rp>0.1,采用二分法计算出θi>45.6288°,即,当θi≤45.6288°时不出现杂散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不出现杂散光的条件为θi≤45.6288°,采用裁剪法计算出α1≤17.0333°,即,当α1≤17.0333°时不出现杂散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不出现杂散光的条件为θi≤45.6288°,且α1≤17.0333°,根据(90°-θi)+(90°-α1)+θ3=180°,计算出θ3≤62.6621°,即,当θ3≤62.6621°时不出现杂散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α23=90°-α1,且α1≤17.0333°,计算出α23≥72.966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90°+θi)=α3+(90°-θ2),且θi≤45.6288°,计算出α32≤45.6288°,即θ2≥α3-45.628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轮廓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θ1大于等于2°。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α1、α2、α3、θ1以及θ2的值,并选择一个初始点,绘制出TIR准直透镜轮廓。
CN202110008481.0A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 Active CN1127285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8481.0A CN112728504B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8481.0A CN112728504B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8504A CN112728504A (zh) 2021-04-30
CN112728504B true CN112728504B (zh) 2023-03-14

Family

ID=75591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08481.0A Active CN112728504B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285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3077B (zh) * 2021-06-04 2023-03-31 浙江光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及tir准直透镜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57405A (ja) * 2002-11-07 2004-06-03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照明光学系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CN101957499A (zh) * 2009-12-15 2011-01-26 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准直透镜的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37941A1 (en) * 2006-01-11 2009-09-24 Premysler Philip A Illumination Optics
EP3752869A4 (en) * 2018-02-15 2021-11-17 TDG Acquisition Company LLC d/b/a Six 15 Technologies OPTICAL SYSTEM AND REDUCED REFLECTION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57405A (ja) * 2002-11-07 2004-06-03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照明光学系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CN101957499A (zh) * 2009-12-15 2011-01-26 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准直透镜的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ED-Based Collimating Line-Light Combining;AnneMarie McCarthy 等;《IEEE Photonics Journal》;20181231;第10卷(第6期);全文 *
基于自由曲面的产生五向准直光束的元件;张婧京;《光学技术》;20161130;第42卷(第6期);全文 *
大功率激光二极管列阵的光场分布研究及其光束整形;何华伟;《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2010022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8504A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22614B2 (en) Head-up display and vehicle
CN104570340B (zh) 自由曲面成像系统的设计方法
KR200492211Y1 (ko) 근적외선 이미징 렌즈
CN105739089A (zh) 自由曲面离轴三反成像系统的设计方法
KR101849771B1 (ko) Tir led 렌즈 및 그 설계 방법
CN102565968B (zh) 光纤通信装置
CN112728504B (zh) 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
CN112764138B (zh) 一种高耦合效率的to非球面透镜
CN112120650B (zh) 一款超广角转向内窥镜头
CN208847938U (zh) 一种投影透镜系统及投影模组
CN201307184Y (zh) 一种由三个自由曲面构成的目镜光学元件
CN101813879A (zh) 投影仪光源系统
CN212780470U (zh) 一种基于dlp技术的用于aoi检测领域的高亮低成本光路结构
CN117991425B (zh) 一种消杂光多折棱镜及光学镜头
CN118655650A (zh) 一种单目光波导、双目光波导及ar眼镜
CN108303783A (zh) 一种多反射式超短焦投影光学系统
CN213983422U (zh) 一种tir准直透镜
CN115616752B (zh) 一种手术显微镜和显微镜
CN217954826U (zh) 一种投影镜头及投影光机
CN113203077B (zh) 一种tir准直透镜轮廓模拟方法及tir准直透镜
CN112664907A (zh) 一种tir准直透镜
CN115145005A (zh) 一种适应中心遮挡的激光扫描镜头及其应用
CN114924457A (zh) 一种超短焦光学系统及投影设备
CN114236830A (zh) 一种光学系统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CN113960870B (zh) 一种反射式超短焦光学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