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4008A - 网络拓扑分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拓扑分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4008A
CN112714008A CN201911023181.9A CN201911023181A CN112714008A CN 112714008 A CN112714008 A CN 112714008A CN 201911023181 A CN201911023181 A CN 201911023181A CN 112714008 A CN112714008 A CN 112714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address
source
destination
element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231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14008B (zh
Inventor
郭贤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02318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140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14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4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14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40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网络拓扑分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包括:通过对每组源目网元对中的接口进行信令采集以生成对应的话单,根据话单中的目标字段获得每组源目网元对之间的链路方向,从而得到每组源目网元对之间的初始拓扑表,接着通过把每个网元的基础配置表对应关联每个初始拓扑表中的源网元和目的网元,从而形成网络拓扑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话单中的目标字段获得源目网元对中的链路方向,以得到初始拓扑表,并且通过网元的基础配置表关联初始拓扑表以形成网络拓扑表,不仅能够保证源目网元对中链路方向的唯一性,还能够为IMS网络提供用于拓扑分析的数据支撑,从而可以有效地配置IMS网络的拓扑关系和拓扑场景。

Description

网络拓扑分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拓扑分析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IMS是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能够满足终端客户的更新颖、更多样化的多媒体业务需求。由于各种不同网络接入方式的业务都不断汇入IMS核心网中,因此会为IMS网络带来更加错综复杂的网络拓扑关系和拓扑场景。
如果单纯依靠人力手工配置出IMS网络的所有拓扑场景、资源池、链路组、链路以及对应的基本信息,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存在容易配置错误、配置缺失、搜集难度巨大、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因此,如何方便有效地配置IMS网络的拓扑关系和拓扑场景,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拓扑分析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为IMS网络提供用于拓扑分析的数据支撑,从而可以有效地配置IMS网络的拓扑关系和拓扑场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包括:
对每组源目网元对中的接口进行信令采集,根据采集到的所述信令生成对应的第一话单,所述源目网元对包括源网元和目的网元;
根据所述第一话单中的目标字段确定每组所述源目网元对的链路方向,得到每个所述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把每个网元的基础配置表对应关联每个所述初始拓扑表中的所述源网元和所述目的网元,得到网络拓扑表。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拓扑分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第二方面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包括:通过对每组源目网元对中的接口进行信令采集以生成对应于不同接口的话单,根据话单中的目标字段可以获得每组源目网元对之间的业务交互情况,即可以得到每组源目网元对之间的链路方向,从而可以得到每组源目网元对之间的初始拓扑表;此外,通过把每个网元的基础配置表对应关联每个初始拓扑表中的源网元和目的网元,可以使得在每个初始拓扑表中均可得到与源网元和目的网元相关的基础配置信息,因此可以把不同的源目网元对整合于一起,从而可以形成网络拓扑表,根据该网络拓扑表可以得到所有的链路信息,从而可以根据不同链路的情况、不同链路组的情况或者不同资源池的情况而有效地配置IMS网络的拓扑关系和拓扑场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首先获取每组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接着根据与每个网元的基础配置表进行关联的初始拓扑表扩展得到网络拓扑表,从而可以得到所有的链路信息,因此可以为IMS网络提供用于拓扑分析的数据支撑,从而可以有效地配置IMS网络的拓扑关系和拓扑场景。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网络拓扑分析方法的系统结构平台的框架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中得到初始拓扑表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中形成网络拓扑关系图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中进行告警检测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拓扑分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设备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设备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拓扑分析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对每组源目网元对中的接口进行信令采集以生成对应于不同接口的话单,根据话单中的目标字段可以获得每组源目网元对之间的业务交互情况,即可以得到每组源目网元对之间的链路方向,从而可以得到每组源目网元对之间的初始拓扑表;此外,通过把每个网元的基础配置表对应关联每个初始拓扑表中的源网元和目的网元,可以使得在每个初始拓扑表中均可得到与源网元和目的网元相关的基础配置信息,因此可以把不同的源目网元对整合于一起,从而可以形成网络拓扑表,根据该网络拓扑表可以得到所有的链路信息,根据这些链路信息可以得到链路组信息、资源池信息、全省或各大区拓扑场景信息等,此外,还可以得到以网络拓扑表中的任意网元作为中心网元时的全互联详细链路信息,因此,以网络拓扑表作为基础可以得到网络拓扑图,从而可以针对不同层级的拓扑场景展开可视化、智能化的分析。因此,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为IMS网络提供用于拓扑分析的数据支撑,从而可以有效地配置IMS网络的拓扑关系和拓扑场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网络拓扑分析方法的系统结构平台的框架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系统结构平台100包括存储器110、处理器120和显示屏130,其中,显示屏130和处理器120电连接,存储器110和处理器12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其中,显示屏130可以为不可触控的显示屏,也可以为触控屏。
另外,该系统结构平台100可以设置有用于连接网络的接口,处理器120可以通过该接口在网络中部署用于采集信令或者数据的探针,处理器120通过该探针可以获取不同网络接口的信令或数据,从而可以生成对应于不同的单个网络接口的话单,处理器120通过提取话单中的多个目标字段,可以得到对应于该网络接口的源目网元对之间的链路方向,从而可以得到该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处理器120通过获取多个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并且结合多个初始拓扑表,可以得到整个网络的网络拓扑表,从而可以在显示屏130中形成并显示出不同层级的拓扑场景,并可以提供各层级拓扑场景的灵活跳转能力。另外,通过设置不同的差异化告警配置规则,还可以实现对不同拓扑场景的智能监测,以提供针对不同拓扑场景的告警类型或告警级别的深入分析能力。
存储器110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此外,存储器11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10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2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系统结构平台10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系统结构平台1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图1所示的系统结构平台100中,处理器120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10中储存的网络拓扑分析程序,以实现网络拓扑分析方法。
基于上述系统结构平台100,提出本申请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的各个实施例。
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的流程图,该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100,对每组源目网元对中的接口进行信令采集,根据采集到的信令生成对应的第一话单,源目网元对包括源网元和目的网元。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网络中的各个接口部署探针,以实现对接口进行信令采集;也可以通过获取网络中各个网元的相关信息,以得到每组源目网元对中的接口的信令。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网络类型的不同,源目网元对中的接口可以有不同的类型。例如,当网络类型为IMS核心网络时,源目网元对中的接口可以为Mw接口、ISC接口、Mj接口、Mg接口、Mi接口、Gm接口、Ma接口、I2接口、SGi接口、Mb接口、S1u接口等。又如,当网络类型为5G核心网络时,源目网元对中的接口可以为N14接口、N11接口、N15接口、N7接口、N5接口、N22接口、N12接口、N8接口、N10接口等。另外,源目网元对中的接口还可以为5G核心网络与IMS核心网络之间的接口,此时,源目网元对中的一端网元可以为5G核心网络的NGC(NextGeneration Core,下一代核心网)网元,而另一端网元可以为IMS核心网络的PCSCF(Proxy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接入代理服务器)网元或SBC(Session BorderController,会话边界控制器)网元。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话单包含有源网元和目的网元之间的原始通信记录信息,例如,第一话单可以包含有接口类型、协议事件、事件结果、链路信息、网元类型等字段内容,其中,协议事件可以包括基于不同协议的不同业务事件,例如基于SIP(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协议的呼叫事件和基于Diameter协议的查询事件等。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对每组源目网元对中的接口进行信令采集以生成对应于不同接口的话单,可以便于在后续的处理中对话单的目标字段进行提取处理,以获得每组源目网元对之间的业务交互情况,从而可以确定每组源目网元对之间的链路方向以得到每组源目网元对之间的初始拓扑表。
步骤S200,根据第一话单中的目标字段确定每组源目网元对的链路方向,得到每个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话单中的目标字段可以包括接口类型、协议事件、链路信息中的源网元IP地址、链路信息中的目的网元IP地址、网元类型中的源网元类型和网元类型中的目的网元类型等内容。第一话单中的目标字段用于确定源网元和目的网元之间的链路方向,以确保同一链路只有唯一的链路方向记录,使得由链路方向得到的初始拓扑表能够具有唯一性,从而可以确保后续处理的网络拓扑的唯一性及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当获取第一话单中的目标字段后,可以根据目标字段确定源网元的IP地址及其网元类型、目的网元的IP地址及其网元类型、源网元和目的网元的协议事件等内容,从而可以得到源网元和目的网元之间的链路方向信息,即可以确定源网元和目的网元之间的业务交互信息,得到源网元和目的网元之间的初始拓扑表。具体地,初始拓扑表可以包括接口类型、协议事件、源网元IP地址、目的网元IP地址、源网元类型和目的网元类型等内容。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一话单中的目标字段确定每组源目网元对的链路方向,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把源目网元对中符合网元类型要求的一个作为链路的本端网元,另一个作为链路的对端网元,从而可以确定该源目网元对的链路方向为从本端网元到对端网元。具体地,假设源网元符合网元类型要求,因此可以把源网元作为本端网元,另外,不管目的网元是何种网元类型,只要不符合网元类型要求,都作为对端网元,所以,该源目网元对的链路方向为从源网元到目的网元。又如,可以把源目网元对中符合网元类型要求的一个作为链路的对端网元,另一个作为链路的本端网元,从而可以确定该源目网元对的链路方向为从本端网元到对端网元。具体地,假设源网元符合网元类型要求,因此可以把源网元作为对端网元,另外,不管目的网元是何种网元类型,只要不符合网元类型要求,都作为本端网元,所以,该源目网元对的链路方向为从目的网元到源网元。
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先根据不同的第一话单所代表的不同业务交互情况,删除异常干扰数据,即删除不正确或者无价值的初始拓扑表,以避免异常链路关系对后续的网络拓扑表的正确性产生影响。
步骤S300,把每个网元的基础配置表对应关联每个初始拓扑表中的源网元和目的网元,得到网络拓扑表。
在一实施例中,当得到每个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后,即确认每个源目网元对的链路方向后,可以把每个网元的基础配置表对应关联每个初始拓扑表中的源网元和目的网元,即,把不同的源网元的基础配置表关联到对应的初始拓扑表中的源网元,把不同的目的网元的基础配置表关联到对应的初始拓扑表中的目的网元,此时,每个初始拓扑表中都包含有源网元的详细网元信息和目的网元的详细网元信息,因此,每组源目网元对可以整合链接于一起,从而可以形成网络拓扑表。在该网络拓扑表中,包括有所有的链路信息,而且,由这些链路信息可以得到不同链路组所包含的详细链路信息、不同资源池所包含的详细的链路组信息和链路信息、全省或各大区拓扑场景所包含的详细的资源池信息和链路组信息及链路信息。因此,网络拓扑表中所包含的所有的链路信息,能够为IMS网络提供用于拓扑分析的数据支撑,从而可以有效地配置IMS网络的拓扑关系和拓扑场景。
在一实施例中,当得到网络拓扑表后,还可以利用网络拓扑表作为基础数据,形成网络拓扑图,从而可以针对不同层级的拓扑场景展开可视化、智能化的分析。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基础配置表是每个网元均具有的基础配置信息,包括有对应于每个网元的网元名称、网元类型、AS(Application Server,应用服务器)业务角色、资源池隶属关系、省份隶属关系、IP地址、节点信息等内容。因此,当把基础配置表关联到初始拓扑表后,初始拓扑表中的源网元信息和目的网元信息均可以被扩展包括有网元名称、接口类型、节点信息、AS业务角色、协议事件、资源池隶属关系、省份隶属关系、源网元IP地址、目的网元IP地址、源网元类型和目的网元类型等内容。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210,获取第一话单中的目标字段,目标字段包括第一协议事件、源网元IP地址、目的网元IP地址、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
步骤S220,当第一协议事件为SIP协议事件,且当第一源网元类型为第一网元类型,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不为第一网元类型,则把源网元IP地址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把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第一协议事件、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建立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在一实施例中,首先获取第一话单中的目标字段,如果目标字段中的第一协议事件为SIP协议事件,那么分别对目标字段中的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进行判断,根据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是否为第一网元类型,从而确定本端网元IP地址和对端网元IP地址的归属,从而可以确保在相同事件下的同一条链路不会因为业务的方向不同而导致链路关系记录存在重复的情况,保证了源网元和目的网元之间链路方向的唯一性,以便于后续形成准确的、唯一的网络拓扑表。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定时获取第一话单中的目标字段,例如,可以在每天的固定时间点获取第一话单中的目标字段,也可以固定时间间隔获取第一话单中的目标字段。该获取目标字段的时间可以通过配置得到,并不限制为具体的时间点。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协议事件包括多种不同的协议事件,例如SIP协议事件、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协议事件和Diameter协议事件。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协议事件为SIP协议事件时,第一网元类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例如,第一网元类型可以为ISBG网元、SBC网元、MGCF(Media Gateway ControlFunction,媒体网关控制功能)网元以及各种AS(Application Server,应用服务器)网元等,其中,ISBG网元为ICSCF(Interrogating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查询呼叫会话控制功能)网元、SCSCF(Server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网元和BGCF(Breakout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边界网关控制功能)网元的合一网元,AS网元包括有MMTELAS(Multi-Media Telephony Application Server,多媒体电话应用服务器)网元、SCCAS(Switch Control Center Application Server,交换控制中心应用服务器)网元、彩印网元、彩铃网元和SCPAS(Service Communication ProxyApplication Server,通信服务代理应用服务器)网元等。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协议事件为SIP协议事件时,SIP协议事件可以为多种不同的业务事件,例如呼叫事件、注册事件和短信事件等,因此,对应地,第一话单可以为呼叫事件话单、注册事件话单和短信事件话单等。
以下为示例性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假设第一协议事件为基于SIP协议的呼叫事件,此时,对目标字段中的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进行判断:当第一源网元类型为ISBG网元,且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不为ISBG网元时,例如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为SBC网元,则把目标字段中的源网元IP地址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把目标字段中的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该呼叫事件、源网元为ISBG网元的信息和目的网元为SBC网元的信息,建立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第二实施方式:
假设第一协议事件为基于SIP协议的注册事件,此时,对目标字段中的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进行判断:当第一源网元类型为ISBG网元,且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不为ISBG网元时,例如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为MGCF网元,则把目标字段中的源网元IP地址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把目标字段中的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该注册事件、源网元为ISBG网元的信息和目的网元为MGCF网元的信息,建立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第三实施方式:
假设第一协议事件为基于SIP协议的短信事件,此时,对目标字段中的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进行判断:当第一源网元类型为SBC网元,且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不为SBC网元时,例如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为MGCF网元,则把目标字段中的源网元IP地址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把目标字段中的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该短信事件、源网元为SBC网元的信息和目的网元为MGCF网元的信息,建立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步骤S200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30,当第一源网元类型不为第一网元类型,且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为第一网元类型,把源网元IP地址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把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第一协议事件、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建立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30与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220具有类似的技术原理和相同的技术效果,两者的区别在于:指定本端网元IP地址和对端网元IP地址的方式不相同。在步骤S230中,如果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为第一网元类型,则把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而不论第一源网元类型为何种网元类型,均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
在一实施例中,与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220相似,针对不同的第一协议事件,步骤S230也可以具有对应的不同的实施方式。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30与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220具有类似的技术原理和相同的技术效果,因此对步骤S230的技术原理及技术效果的详细分析,可参照上述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对步骤S220的原理解释及有益效果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步骤S200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40,当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均为第一网元类型,源网元IP地址和目的网元IP地址中地址数值大的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源网元IP地址和目的网元IP地址中地址数值小的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第一协议事件、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建立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40与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220具有类似的技术原理和相同的技术效果,两者的区别在于:指定本端网元IP地址和对端网元IP地址的方式不相同。在步骤S240中,如果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均为第一网元类型,则对比源网元IP地址和目的网元IP地址的地址数值的大小,其中,地址数值大的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地址数值小的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
在一实施例中,与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220相似,针对不同的第一协议事件,步骤S240也可以具有对应的不同的实施方式。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40与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220具有类似的技术原理和相同的技术效果,因此对步骤S240的技术原理及技术效果的详细分析,可参照上述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对步骤S220的原理解释及有益效果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步骤S200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50,当第一协议事件为Diameter协议事件时,当第一源网元类型不为第二网元类型,且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为第二网元类型,把源网元IP地址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把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第一协议事件、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建立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50与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220具有类似的技术原理和相同的技术效果,两者的区别在于:由于第一协议事件的类型的不同而导致指定本端网元IP地址和对端网元IP地址的方式不相同。在步骤S250中,当第一协议事件为Diameter协议事件时,如果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为第二网元类型,则把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而不论第一源网元类型为何种网元类型,均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步骤S250与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220具有类似的技术原理和相同的技术效果,因此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下面仅针对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协议事件为Diameter协议事件时,第二网元类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例如,第二网元类型可以为DRA(Diameter Routing Agent,Diameter路由代理)网元、SBC网元、SAEGW(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Gateway,系统架构演进网关)网元、ICSCF网元、MMTELAS网元、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用户服务器)网元、PCRF(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网元和MME(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网元等,其中,DRA网元包括有大区DRA网元、省份DRA网元和国际DRA网元等。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协议事件为Diameter协议事件时,Diameter协议事件可以为各种查询事件,因此,第一话单可以为各种查询事件话单。
以下为示例性说明:
假设第一协议事件为基于Diameter协议的查询事件,此时,对目标字段中的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进行判断:当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为DRA网元,且第一源网元类型不为DRA网元时,例如第一源网元类型为HSS网元,则把目标字段中的源网元IP地址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把目标字段中的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该查询事件、源网元为HSS网元的信息和目的网元为DRA网元的信息,建立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步骤S200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60,当第一协议事件为Diameter协议事件时,当第一源网元类型为第二网元类型,且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不为第二网元类型,把源网元IP地址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把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第一协议事件、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建立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6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50具有类似的技术原理和相同的技术效果,两者的区别在于:指定本端网元IP地址和对端网元IP地址的方式不相同。在步骤S260中,如果第一源网元类型为第二网元类型,则把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而不论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为何种网元类型,均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
以下为示例性说明:
假设第一协议事件为基于Diameter协议的查询事件,此时,对目标字段中的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进行判断:当第一源网元类型为DRA网元,且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不为DRA网元时,例如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为SBC网元,则把目标字段中的源网元IP地址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把目标字段中的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该查询事件、源网元为DRA网元的信息和目的网元为SBC网元的信息,建立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步骤S26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50具有类似的技术原理和相同的技术效果,因此对步骤S260的技术原理及技术效果的详细分析,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对步骤S250的原理解释及有益效果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步骤S200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70,当第一协议事件为Diameter协议事件时,当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均为第二网元类型,源网元IP地址和目的网元IP地址中地址数值大的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源网元IP地址和目的网元IP地址中地址数值小的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第一协议事件、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建立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7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50具有类似的技术原理和相同的技术效果,两者的区别在于:指定本端网元IP地址和对端网元IP地址的方式不相同。在步骤S270中,如果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均为第二网元类型,则对比源网元IP地址和目的网元IP地址的地址数值的大小,其中,地址数值大的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地址数值小的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
以下为示例性说明:
假设第一协议事件为基于Diameter协议的查询事件,首先,对目标字段中的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进行判断:当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均为ICSCF网元时,则进一步比较源网元IP地址和目的网元IP地址的地址数值的大小,例如,源网元IP地址为192.168.1.10,目的网元IP地址为192.168.1.250,那么,由于目的网元IP地址的地址数值大于源网元IP地址的地址数值,所以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源网元IP地址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此时,再结合该查询事件、源网元和目的网元均为ICSCF网元的信息,建立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步骤S27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50具有类似的技术原理和相同的技术效果,因此对步骤S270的技术原理及技术效果的详细分析,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对步骤S250的原理解释及有益效果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作为步骤S270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271,当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均为第二网元类型,且当第二网元类型为DRA网元时,当第一源网元类型为第一DRA网元子类型,且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不为第一DRA网元子类型,把源网元IP地址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把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第一协议事件、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建立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均为DRA网元时,根据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是否为第一DRA网元子类型,从而确定本端网元IP地址和对端网元IP地址的归属,从而可以确保在相同事件下的同一条链路不会因为业务的方向不同而导致链路关系记录存在重复的情况,保证了源网元和目的网元之间链路方向的唯一性,以便于后续形成准确的、唯一的网络拓扑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DRA网元子类型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第一DRA网元子类型可以为大区DRA网元,也可以为省份DRA网元,还可以为国际DRA网元。
以下为示例性说明:
假设,当第一DRA网元子类型为大区DRA网元时,对目标字段中的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进行判断:当第一源网元类型为大区DRA网元,且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不为大区DRA网元时,例如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为省份DRA网元,那么,把目标字段中的源网元IP地址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把目标字段中的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基于Diameter协议的查询事件、源网元为大区DRA网元的信息和目的网元为省份DRA网元的信息,建立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作为步骤S27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272,当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均为第二网元类型,且当第二网元类型为DRA网元时,当第一源网元类型不为第一DRA网元子类型,且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为第一DRA网元子类型,把源网元IP地址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把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第一协议事件、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建立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72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71具有类似的技术原理和相同的技术效果,两者的区别在于:指定本端网元IP地址和对端网元IP地址的方式不相同。在步骤S272中,如果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为第一DRA网元子类型,则把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而不论第一源网元类型为DRA网元的何种子类型,均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72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71具有类似的技术原理和相同的技术效果,因此对步骤S272的技术原理及技术效果的详细分析,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对步骤S271的原理解释及有益效果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作为步骤S27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273,当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均为第二网元类型,且当第二网元类型为DRA网元时,当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均为第一DRA网元子类型,源网元IP地址和目的网元IP地址中地址数值大的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源网元IP地址和目的网元IP地址中地址数值小的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第一协议事件、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建立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73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71具有类似的技术原理和相同的技术效果,两者的区别在于:指定本端网元IP地址和对端网元IP地址的方式不相同。在步骤S273中,如果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均为第一DRA网元子类型,则对比源网元IP地址和目的网元IP地址的地址数值的大小,其中,地址数值大的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地址数值小的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73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71具有类似的技术原理和相同的技术效果,因此对步骤S273的技术原理及技术效果的详细分析,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对步骤S271的原理解释及有益效果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400,获取基于RTP协议的SGI接口或基于RTP协议的S1u接口的数据,生成对应的第二话单;
步骤S500,获取第二话单中的源网元IPv6地址、源网元IPv4地址、目的网元IPv6地址、目的网元IPv4地址、第二源网元类型和第二目的网元类型;
步骤S600,当第二源网元类型不为SBC网元,把源网元IPv6地址和源网元IPv4地址形成第一地址对,把第一地址对关联并更新源网元的基础配置表;
步骤S700,当第二目的网元类型不为SBC网元,把目的网元IPv6地址和目的网元IPv4地址形成第二地址对,把第二地址对关联并更新目的网元的基础配置表。
根据发明人的研究,发现当源目网元对中的接口为基于SIP协议的Gm接口或S1u接口,或者为基于RTP协议的SGI接口或S1u接口时,源目网元对中只有一端网元具有固定的IPv6地址,而另一端网元的IPv6地址并不是固定的,因此,一般只能够对具有固定IPv6地址的网元进行IPv6地址的采集,对于不具有固定IPv6地址的网元,则采集不了其IPv6地址。经过发明人的研究,当基于RTP协议的SGI接口或S1u接口进行数据包传输时,该数据包中会包含有两层IP地址,具体地,第一层是主叫用户及被叫用户两端的IPv6地址,第二层则是主叫用户及被叫用户两端的IPv4地址,因此,通过数据包中的IPv6地址和IPv4地址的对应关系,可以实现初始拓扑表及网络拓扑表关于IPv6地址的内容扩展。
在一实施例中,当源目网元对中的接口为基于RTP协议的SGI接口或基于RTP协议的S1u接口时,可以通过该SGI接口或该S1u接口以获得第二话单,接着,获取该第二话单中的目标字段,例如源网元IPv6地址、源网元IPv4地址、目的网元IPv6地址、目的网元IPv4地址、第二源网元类型和第二目的网元类型,然后,通过判断第二源网元类型是否为SBC网元以及第二目的网元类型是否为SBC网元,从而获得与源网元IPv4地址对应的源网元IPv6地址以及与目的网元IPv4地址对应的目的网元IPv6地址,接着,把由源网元IPv6地址和源网元IPv4地址所形成的第一地址对与源网元的基础配置表进行关联并更新,并且把由目的网元IPv6地址和目的网元IPv4地址所形成的第二地址对与目的网元的基础配置表进行关联并更新,从而可以扩展源网元的基础配置表的内容以及目的网元的基础配置表的内容,使得后续步骤所形成的网络拓扑表能够扩展包含有IPv6地址的相关信息,从而能够丰富网络拓扑表的逻辑内容,进而可以形成满足多样化及智能化要求的网络拓扑图,以便于后续的监控分析处理以及其他的使用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可以为如图2所示实施例的前置方法,也可以与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同步进行。当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为前置方法时,可以预先把网元的基础配置表扩展包含有IPv6地址的相关信息,当在执行如图2所示实施例的步骤S300时,可以把扩展包含有IPv6地址的相关信息的基础配置表对应关联到每个初始拓扑表中的源网元和目的网元,从而可以得到包含有IPv6地址的相关信息的网络拓扑表。当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与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同步进行时,如果在执行如图2所示实施例各个步骤的过程中,需要对具有IPv6地址信息的链路进行分析处理时,可以同步执行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以得到扩展包含有IPv6地址的相关信息的基础配置表,接着把该基础配置表对应关联到每个初始拓扑表中的源网元和目的网元,从而可以得到包含有IPv6地址的相关信息的网络拓扑表。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根据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对源目网元对中的两端网元的基础配置表均进行关于IPv6地址信息的扩展更新,因此当源目网元对中的接口为基于SIP协议的Gm接口或S1u接口时,可以通过经过扩展更新后的基础配置表获得关于IPv6地址的相关信息,从而使得当源目网元对中的接口为基于SIP协议的Gm接口或S1u接口时,都可以得到包含有IPv6地址的相关信息的网络拓扑表。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400至步骤S700可以定期执行,而不需每天或每次执行如图2所示实施例时都执行。例如,可以每间隔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执行一次步骤S400至步骤S70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对应选择定期执行的时间。
另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6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610,当第二源网元类型不为SBC网元,提取源网元IPv6地址中的前12位地址数据以及源网元IPv4地址中的前12位地址数据,并整合形成第一地址对;
步骤S620,把第一地址对关联源网元的基础配置表,形成包括有源网元IPv6地址、网元名称及网元类型的网元参数记录,并把该网元参数记录插入到源网元的基础配置表中,更新该源网元的基础配置表。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IPv6地址的位数为128位,而IPv4地址的位数为32位,如果在源网元的基础配置表中添加完整的IPv6地址和IPv4地址,将会占用较多的源网元存储资源,为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中的IPv6地址的位数和IPv4地址的位数均采用前12位,不仅可以保持IPv6地址和IPv4地址的准确性,还可以降低被占用的源网元的存储资源。
另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7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710,当第二目的网元类型不为SBC网元,提取目的网元IPv6地址中的前12位地址数据以及目的网元IPv4地址中的前12位地址数据,并整合形成第二地址对;
步骤S720,把第二地址对关联目的网元的基础配置表,形成包括有目的网元IPv6地址、网元名称及网元类型的网元参数记录,并把该网元参数记录插入到目的网元的基础配置表中,更新该目的网元的基础配置表。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IPv6地址的位数为128位,而IPv4地址的位数为32位,如果在目的网元的基础配置表中添加完整的IPv6地址和IPv4地址,将会占用较多的目的网元存储资源,为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中的IPv6地址的位数和IPv4地址的位数均采用前12位,不仅可以保持IPv6地址和IPv4地址的准确性,还可以降低被占用的目的网元的存储资源。
此外,由于网络中存在多个基于SIP协议的Gm接口或S1u接口以及多个基于RTP协议的SGI接口或S1u接口,而且每组源目网元对之间可能存在一端网元重复的情况,因此可以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600和步骤S700获得多组第一地址对以及多组第二地址对,接着把多组第一地址对和多组第二地址对分别进行整合后去除重复项,从而可以得到每组源目网元对中唯一的IPv6地址与IPv4地址的对应关系,从而便于后续形成包括有IPv6地址信息的准确的、唯一的网络拓扑表。
此外,在如图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了另一个实施例,包括有以下步骤:
步骤S800,当第一话单中的目标字段包括源网元IPv6地址,把经过更新后的源网元的基础配置表关联初始拓扑表中的源网元;
步骤S900,当第一话单中的目标字段包括目的网元IPv6地址,把经过更新后的目的网元的基础配置表关联初始拓扑表中的目的网元。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经过更新后的源网元的基础配置表和目的网元的基础配置表中均包含有IPv6地址的相关信息,因此,当第一话单中的目标字段包括有源网元IPv6地址时,可以把经过更新后的源网元的基础配置表关联到根据该第一话单得到的初始拓扑表中的源网元,使得初始拓扑表能够扩展包含有与源网元IPv6地址相对应的目的网元IPv6地址;而当第一话单中的目标字段包括有目的网元IPv6地址时,也可以把经过更新后的目的网元的基础配置表关联到根据该第一话单得到的初始拓扑表中的目的网元,使得初始拓扑表能够扩展包含有与目的网元IPv6地址相对应的源网元IPv6地址。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不仅能够丰富初始拓扑表中的信息内容,并且能够便于后续扩展基于IPv6的链路、链路组或者资源池,从而可以进一步完善网络拓扑结构,为后续的拓扑场景可视化处理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支撑。
另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00,根据网络拓扑表形成网络拓扑关系图。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显示屏130中显示由网络拓扑表所形成的网络拓扑关系图,根据该网络拓扑关系图,能够清晰地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从而可以在宏观上或微观上对网络拓扑场景进行可视化的智能分析,例如,自动准确地展示全省或各分大区的拓扑场景的整体指标分析、链路组内部或者以任意网元作为中心的拓扑场景的整体指标分析。此外,还可以利用该网络拓扑关系图实现不同层级拓扑场景的跳转分析、场景指标同步呈现以及深入分析等内容。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网络拓扑表形成网络拓扑关系图,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先根据网络拓扑表中每一组源目网元对的链路信息分别形成多个链路拓扑图,接着把全部链路拓扑图相互关联在一起从而形成网络拓扑关系图。又如,可以先对网络拓扑表中的各个网元类型进行分类,形成对应于各个网元类型的网元集,接着根据网络拓扑表把各个网元集中的各个网元相互关联在一起,从而形成网络拓扑关系图。
如图5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A1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A110,形成对应于第一目标网元类型的第一总框图和对应于第二目标网元类型的第二总框图;
步骤A120,在网络拓扑表中提取对端网元类型为第一目标网元类型的第一目标链路信息,并根据第一目标链路信息中的对端网元名称,在第一总框图中形成对应于对端网元名称的第一子框图;
步骤A130,在网络拓扑表中提取对端网元类型为第一目标网元类型且本端网元类型为第二目标网元类型的第二目标链路信息,并根据第二目标链路信息中的本端网元名称,在第二总框图中形成对应于本端网元名称的第二子框图;
步骤A140,根据网络拓扑表中第一目标网元类型与第二目标网元类型的互联链路信息,对应连结第一子框图和第二子框图,形成网络拓扑关系图。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把不同的网元类型分别形成不同的网元集,并且把不同网元集之间的网元进行互联连接,不仅能够准确形成对应的网络拓扑关系图,并且能够保证不同网元之间链路的唯一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目标网元类型和第二目标网元类型均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第一目标网元类型和第二目标网元类型均可以为ISBG网元、SBC网元、MGCF网元、MMTELAS网元、SCCAS网元、彩印网元、彩铃网元和SCPAS网元中的任意一种。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目标网元类型和第二目标网元类型并不相同。
以下为示例性说明:
例如,先形成对应于ISBG网元的第一总框图,通过读取网络拓扑表中的相关信息,过滤出对端网元类型为ISBG网元且归属于第一大区的全部链路记录,在该链路记录中提取对端网元名称列表,在对该对端网元名称列表中的重复网元名称进行删除处理后,把剩下的对端网元名称在第一总框图中形成数量对应的第一子框图,并且更改每一个第一子框图的名称为对应的对端网元名称;接着,形成对应于SBC网元的第二总框图,通过读取网络拓扑表中的相关信息,过滤出归属于第一大区、对端网元类型为ISBG网元且本端网元类型为SBC网元的全部链路记录,在该链路记录中提取本端网元名称列表,在对该本端网元名称列表中的重复网元名称进行删除处理后,把剩下的本端网元名称在第二总框图中形成数量对应的第二子框图,并且更改每一个第二子框图的名称为对应的本端网元名称;然后,根据网络拓扑表中各个SBC网元与各个ISBG网元的全部互联链路记录,得到存在对应业务联系的SBC网元与ISBG网元的链路信息,根据SBC网元与ISBG网元之间的链路信息在对应的第一子框图与第二子框图之间绘制连线,从而形成网络拓扑关系图。
在一实施例中,当根据网络拓扑表形成网络拓扑关系图后,还可以根据网络拓扑关系图中的全部互联链路隶属的链路关系去读取实时的聚集表,以获得对应于每一个链路的各指标结果,然后,可以把这些指标结果关联到对应的链路中,当利用鼠标或者触摸的方式触发对应的链路连线时,可以自动弹出对应于该链路连线的指标信息,从而可以直观地了解各个拓扑场景的整体指标趋势,从而可以便于对网络中各个链路的指标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聚集表可以通过获取源目网元对之间的实时流而得到,获取聚集表的技术属于现有技术,因此此处不再赘述获取聚集表的相关技术原理。
另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200,获取聚集表;
步骤A300,将聚集表关联网络拓扑表以对不同场景事件进行告警检测分析。
在一实施例中,当得到网络拓扑表后,可以获取实时聚集表,并且可以通过把实时聚集表关联网络拓扑表以实现对不同场景事件进行告警检测分析。同样地,也可以在根据网络拓扑表得到网络拓扑关系图后,利用实时聚集表关联网络拓扑关系图以实现对不同场景事件进行告警检测分析。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对不同的拓扑场景设置差异化告警配置规则,从而实现对不同拓扑场景的告警检测分析,例如,通过设置对应于特定拓扑场景的业务交互量门限值,实现同链路组内不同链路间的负荷不均衡告警、同资源池内不同链路组间的负荷不均衡告警、各链路的状态告警和业务告警等。其中,设置差异化告警配置规则可以为设置业务量告警阈值,也可以为设置业务时间告警阈值。
如图6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A3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A310,根据网络拓扑表获取对应于每一条链路的链路关系记录;
步骤A320,将链路关系记录关联聚集表,获得对应于每一条链路的业务量数据;
步骤A330,根据业务量数据得到对应于不同链路组的业务总量数据;
步骤A340,根据不同链路组的业务总量数据得到链路组负荷不均衡度;
步骤A350,当链路组负荷不均衡度超过预设阈值,进行告警。
在一实施例中,链路关系记录可以包括本端网元类型、对端网元类型、本端网元地址、对端网元地址和业务类型等信息。另外,业务量数据可以包括注册量数据和呼叫量数据等,对应地,业务总量数据可以包括注册总量数据和呼叫总量数据等。此外,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对应进行选择,例如预设阈值可以设置为10%。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把对应于每一条链路的链路关系记录关联实时的聚集表,可以获得对应于每一条链路的业务量数据,接着,可以把同属于一个链路组的各个链路的业务数据量进行相加以得到对应于该链路组的业务总量数据,然后,可以根据不同链路组的业务总量数据得到链路组负荷不均衡度,如果链路组负荷不均衡度度超过预设阈值,例如超过10%,则进行告警,以提醒资源池中存在链路组负荷不均衡的问题,从而可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合适的资源调度。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利用负荷不均衡算法计算得到链路组负荷不均衡度,例如,可以先计算并汇总各个链路组的业务总量数据,接着,在同一资源池内取出业务总量数据值最大的链路组的业务总量数据以及业务量数据值最小的链路组的业务总量数据,然后,根据两者的差值与业务总量数据值最大的链路组的业务总量数据的比值,得到同一资源池内不同链路组的负荷不均衡度。
另外,根据如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也可以获得同一链路组内不同链路的负荷不均衡度。获得同一链路组内不同链路的负荷不均衡度的技术原理及技术效果,与如图6所示实施例的技术原理及技术效果相类似,因此,获得同一链路组内不同链路的负荷不均衡度的技术原理及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下为示例性说明:
通过读取网络拓扑表,得到同一资源池内的全部链路组中各条链路所包含的链路关系记录,接着将该链路关系记录关联实时的聚集表,以获得各条链路的每5分钟呼叫量数据和每5分钟注册量数据,然后将隶属于同一个链路组的所有链路的每5分钟呼叫量数据和每5分钟注册量数据分别进行相加,得到每个链路组的每5分钟总呼叫量数据和每5分钟总注册量数据,接着将同一个资源池内各个链路组的每5分钟总呼叫量数据根据负荷不均衡算法计算出呼叫业务的负荷不均衡度,将同一个资源池内各个链路组的每5分钟总注册量数据根据负荷不均衡算法计算出注册业务的负荷不均衡度,最后,利用实时流检测相关链路组是否连续3个每5分钟总呼叫量数据均超过预设阈值,若是,则发出呼叫业务次要告警,如果连续6个每5分钟总呼叫量数据均超过预设阈值,则发出呼叫业务重要告警。另外,如果连续3个每5分钟总注册量数据均超过预设阈值,则发出注册业务次要告警,如果连续6个每5分钟总注册量数据均超过预设阈值,则发出注册业务重要告警。
此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网络拓扑分析方法除了可以应用于IMS网络,还可以扩展应用于5G核心网络。当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在应用于IMS网络的基础上扩展应用到5G核心网络时,可以通过采集5G核心网络的各个接口所产生的信令,以生成对应于各个接口的话单,接着从话单中提取用于建立5G核心网拓扑关系所需要的多个目标字段;然后,采集5G核心网的NGC网元与IMS网络的PCSCF网元或SBC网元之间的接口的信令,生成对应的话单,并从中提取用于建立5G核心网络和IMS网络之间的拓扑关系所需要的多个目标字段;接着,根据对应于各个接口的话单中的业务交互关系及业务总量统计结果,再结合5G核心网内部以及5G核心网与IMS网络间的各个接口的话单中的源网元类型字段和目的网元类型字段,确定链路的本端和对端,从而可以得到5G核心网络内部的每组源目网元对之间的初始拓扑表以及IMS网络的SBC网元与5G核心网络的NGC网元之间的初始拓扑表,此外,再把造成异常干扰的链路关系进行删除,可以确保同一条链路在拓扑关系中是唯一的关系,而且可以防止因为业务方向不同而导致链路关系记录出现重复的情况。当得到初始拓扑表后,把相关网元的基础配置表关联到初始拓扑表中的源网元和目的网元,形成5G核心网络内部的网络拓扑表以及5G核心网络与IMS网络之间的网络拓扑表。当形成网络拓扑表后,可以根据网络拓扑表形成网络拓扑关系图,从而可以展示出5G核心网的全网整体拓扑场景以及5G核心网与IMS网之间的交互拓扑场景,另外,当以实时聚集表关联网络拓扑关系图后,可以呈现出整个拓扑场景中所有链路组以及链路的链路信息,进而实现对不同拓扑场景的告警检测分析。具体地,5G核心网络内部的网元类型包括有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Function,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网元、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会话管理功能)网元、PCF(Policy and Charging Function,策略与计费功能)网元、AF(ApplicationFunction,应用功能)网元、UDM(Unified Data Management,统一数据管理)网元、NSSF(Network Slice Selection Function,网络切片选择功能)网元和AUSF(AuthenticationServer Function,认证服务器功能)网元等,而5G核心网络中的各个接口包括有N14接口、N11接口、N15接口、N7接口、N5接口、N22接口、N12接口、N8接口和N10接口等。
参照图7,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拓扑分析设备,该网络拓扑分析设备200可以是布设在网络中的服务器,也可以是接入网络中的智能设备等。
具体地,该网络拓扑分析设备200包括:存储器201、处理器202及存储在存储器201上并可在处理器2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202和存储器201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7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网络拓扑分析设备200,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系统结构平台100,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实施例中的网络拓扑分析设备200能够构成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系统结构平台100的一部分,因此两者具有相同的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详述。
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201中,当被处理器202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中的方法步骤S100至S300、图3中的方法步骤S210至S220、图4中的方法步骤S400至S700、图5中的方法步骤A110至A140、图6中的方法步骤A310至A350。
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此外,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例如,被图7中的一个处理器202执行,可使得上述处理器202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中的方法步骤S100至S300、图3中的方法步骤S210至S220、图4中的方法步骤S400至S700、图5中的方法步骤A110至A140、图6中的方法步骤A310至A350。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以上是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申请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包括,
对每组源目网元对中的接口进行信令采集,根据采集到的所述信令生成对应的第一话单,所述源目网元对包括源网元和目的网元;
根据所述第一话单中的目标字段确定每组所述源目网元对的链路方向,得到每个所述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把每个网元的基础配置表对应关联每个所述初始拓扑表中的所述源网元和所述目的网元,得到网络拓扑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话单中的目标字段确定每组所述源目网元对的链路方向,得到每个所述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话单中的目标字段,所述目标字段包括第一协议事件、源网元IP地址、目的网元IP地址、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
当所述第一协议事件为会话初始协议SIP协议事件,执行如下步骤之一:
当所述第一源网元类型为第一网元类型,且所述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不为第一网元类型,把所述源网元IP地址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把所述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所述第一协议事件、所述第一源网元类型和所述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建立所述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当所述第一源网元类型不为第一网元类型,且所述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为第一网元类型,把所述源网元IP地址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把所述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所述第一协议事件、所述第一源网元类型和所述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建立所述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当所述第一源网元类型和所述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均为第一网元类型,所述源网元IP地址和所述目的网元IP地址中地址数值大的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所述源网元IP地址和所述目的网元IP地址中地址数值小的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所述第一协议事件、所述第一源网元类型和所述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建立所述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话单中的目标字段确定每组所述源目网元对的链路方向,得到每个所述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话单中的目标字段,所述目标字段包括第一协议事件、源网元IP地址、目的网元IP地址、第一源网元类型和第一目的网元类型;
当所述第一协议事件为Diameter协议事件,执行如下步骤之一:
当所述第一源网元类型不为第二网元类型,且所述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为第二网元类型,把所述源网元IP地址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把所述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所述第一协议事件、所述第一源网元类型和所述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建立所述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当所述第一源网元类型为第二网元类型,且所述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不为第二网元类型,把所述源网元IP地址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把所述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所述第一协议事件、所述第一源网元类型和所述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建立所述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当所述第一源网元类型和所述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均为第二网元类型,所述源网元IP地址和所述目的网元IP地址中地址数值大的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所述源网元IP地址和所述目的网元IP地址中地址数值小的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所述第一协议事件、所述第一源网元类型和所述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建立所述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源网元类型和所述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均为第二网元类型,且当所述第二网元类型为Diameter路由代理DRA网元,执行以下步骤之一:
当所述第一源网元类型为第一DRA网元子类型,且所述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不为第一DRA网元子类型,把所述源网元IP地址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把所述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所述第一协议事件、所述第一源网元类型和所述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建立所述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当所述第一源网元类型不为第一DRA网元子类型,且所述第一目的网元类型为第一DRA网元子类型,把所述源网元IP地址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把所述目的网元IP地址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所述第一协议事件、所述第一源网元类型和所述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建立所述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当所述第一源网元类型和所述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均为第一DRA网元子类型,所述源网元IP地址和所述目的网元IP地址中地址数值大的作为本端网元IP地址,所述源网元IP地址和所述目的网元IP地址中地址数值小的作为对端网元IP地址,并结合所述第一协议事件、所述第一源网元类型和所述第一目的网元类型,建立所述源目网元对的初始拓扑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基于实时传输协议RTP协议的SGI接口或基于RTP协议的S1u接口的数据,生成对应的第二话单;
获取所述第二话单中的源网元IPv6地址、源网元IPv4地址、目的网元IPv6地址、目的网元IPv4地址、第二源网元类型和第二目的网元类型;
当所述第二源网元类型不为会话边界控制器SBC网元,把所述源网元IPv6地址和源网元IPv4地址形成第一地址对,把所述第一地址对关联并更新所述源网元的基础配置表;
当所述第二目的网元类型不为SBC网元,把所述目的网元IPv6地址和目的网元IPv4地址形成第二地址对,把所述第二地址对关联并更新所述目的网元的基础配置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话单中的所述目标字段包括所述源网元IPv6地址,把经过更新后的所述源网元的基础配置表关联所述初始拓扑表中的所述源网元;
当所述第一话单中的所述目标字段包括所述目的网元IPv6地址,把经过更新后的所述目的网元的基础配置表关联所述初始拓扑表中的所述目的网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网络拓扑表形成网络拓扑关系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网络拓扑表形成网络拓扑关系图,包括:
形成对应于第一目标网元类型的第一总框图和对应于第二目标网元类型的第二总框图;
在所述网络拓扑表中提取对端网元类型为所述第一目标网元类型的第一目标链路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目标链路信息中的对端网元名称,在所述第一总框图中形成对应于所述对端网元名称的第一子框图;
在所述网络拓扑表中提取对端网元类型为所述第一目标网元类型且本端网元类型为所述第二目标网元类型的第二目标链路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目标链路信息中的本端网元名称,在所述第二总框图中形成对应于所述本端网元名称的第二子框图;
根据所述网络拓扑表中所述第一目标网元类型与所述第二目标网元类型的互联链路信息,对应连结所述第一子框图和所述第二子框图,形成网络拓扑关系图。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聚集表;
将所述聚集表关联所述网络拓扑表以对不同场景事件进行告警检测分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聚集表关联所述网络拓扑表以对不同场景事件进行告警检测分析,包括:
根据所述网络拓扑表获取对应于每一条链路的链路关系记录;
将所述链路关系记录关联所述聚集表,获得对应于每一条链路的业务量数据;
根据所述业务量数据得到对应于不同链路组的业务总量数据;
根据不同链路组的所述业务总量数据得到链路组负荷不均衡度;
当所述链路组负荷不均衡度超过预设阈值,进行告警。
11.一种网络拓扑分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
CN201911023181.9A 2019-10-25 2019-10-25 网络拓扑分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7140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3181.9A CN112714008B (zh) 2019-10-25 2019-10-25 网络拓扑分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3181.9A CN112714008B (zh) 2019-10-25 2019-10-25 网络拓扑分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4008A true CN112714008A (zh) 2021-04-27
CN112714008B CN112714008B (zh) 2024-02-23

Family

ID=75540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23181.9A Active CN112714008B (zh) 2019-10-25 2019-10-25 网络拓扑分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1400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7590A (zh) * 2022-03-03 2022-05-31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拓扑结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4592A (zh) * 2003-08-20 2004-07-2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数字用户接入集中器级联组网的自动拓扑发现的方法
US7099580B1 (en) * 2001-11-02 2006-08-29 Cien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network topology i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1552989A (zh) * 2009-05-20 2009-10-0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数据配置方法、系统和移动网络配置网关
CN101631047A (zh) * 2009-07-20 2010-01-20 南京联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平面模式展示网络拓扑结构的方法
CN102158348A (zh) * 2011-01-30 2011-08-17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拓扑发现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02307129A (zh) * 2011-09-09 2012-01-0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ip城域网网元拓扑实时发现方法
CN103248512A (zh) * 2012-02-14 2013-08-1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应用层拓扑结构的生成方法和系统
CN103685054A (zh) * 2013-12-18 2014-03-26 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业务感知的多路径负载均衡方法
CA2844945A1 (en) * 2013-03-08 2014-09-0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packets in a data network comprising a multiplicity of network nodes
CN104468355A (zh) * 2014-11-21 2015-03-25 国家电网公司 可靠性约束条件下的路由选择方法
CN108173766A (zh) * 2017-12-19 2018-06-1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差异化QoS的多业务分层拓扑路由方法和系统
CN108880899A (zh) * 2018-06-30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拓扑图生成方法及服务器
CN109936474A (zh) * 2018-12-28 2019-06-25 上海云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网络拓扑图的方法及设备
CN110034956A (zh) * 2019-03-27 2019-07-19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网络数据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99580B1 (en) * 2001-11-02 2006-08-29 Cien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network topology i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514592A (zh) * 2003-08-20 2004-07-2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数字用户接入集中器级联组网的自动拓扑发现的方法
CN101552989A (zh) * 2009-05-20 2009-10-0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数据配置方法、系统和移动网络配置网关
CN101631047A (zh) * 2009-07-20 2010-01-20 南京联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平面模式展示网络拓扑结构的方法
CN102158348A (zh) * 2011-01-30 2011-08-17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拓扑发现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02307129A (zh) * 2011-09-09 2012-01-0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ip城域网网元拓扑实时发现方法
CN103248512A (zh) * 2012-02-14 2013-08-1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应用层拓扑结构的生成方法和系统
CA2844945A1 (en) * 2013-03-08 2014-09-0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packets in a data network comprising a multiplicity of network nodes
CN103685054A (zh) * 2013-12-18 2014-03-26 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业务感知的多路径负载均衡方法
CN104468355A (zh) * 2014-11-21 2015-03-25 国家电网公司 可靠性约束条件下的路由选择方法
CN108173766A (zh) * 2017-12-19 2018-06-1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差异化QoS的多业务分层拓扑路由方法和系统
CN108880899A (zh) * 2018-06-30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拓扑图生成方法及服务器
CN109936474A (zh) * 2018-12-28 2019-06-25 上海云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网络拓扑图的方法及设备
CN110034956A (zh) * 2019-03-27 2019-07-19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网络数据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HYEON CHOI; JOONSUNG LEE; HANSEOK KIM: "Direction-based topology control algorithm for mobile ad-hop networks", 《 2012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SCIT)》 *
杨洋;杨家海;王会;李晨曦;王于丁;: "IP网络时延敏感型业务流自适应负载均衡算法", 通信学报, no. 03 *
邓勇;王汝传;黄海平;徐喜春;: "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络拓扑发现技术的研究", 计算机科学, no. 10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7590A (zh) * 2022-03-03 2022-05-31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拓扑结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567590B (zh) * 2022-03-03 2023-06-16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拓扑结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4008B (zh) 2024-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40788B2 (ja) 根本原因分析のための方法、装置、および通信ネットワーク
WO2019228190A1 (zh) 网络故障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0417870A (zh) 配置文件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936474B (zh) 一种生成网络拓扑图的方法及设备
CN105187279B (zh) 一种流量统计并实时排名的方法
US11451973B2 (en) Simulating operation of a 5G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6789625A (zh) 一种环路检测方法及装置
EP2863582A1 (en) Scheduling a device batch reconfiguration event in a network
CN112564964A (zh) 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故障链路检测与恢复方法
CN106302638B (zh) 一种数据管理方法、转发设备及系统
US9918214B2 (en) Methods for applying session-processing rules in accordance with a presence map of mobile terminals in special areas
CN111757353A (zh) 5g核心网中的网络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714008B (zh) 网络拓扑分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71843B (zh) 一种基于流路径分析的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0557292A (zh) 基于分布式路由物联网络的拓扑图获取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5393503B (zh) 消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348669B (zh) 一种域名劫持探测方法、系统及装置
US20050099958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ed analysis of signaling link utilization
CN114866362B (zh) 一种校园网络防沉迷方法及系统
CN110213073A (zh) 数据流向变更方法、电子设备、计算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16015796A (zh) 一种流表更新方法、装置、防火墙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41376B (zh) 一种恶意ip扫描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872391A (zh) 一种表项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15277418A (zh) 一种bgp网络运维系统
CN113852565A (zh) 热门应用识别方法、网络系统、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