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0401A - 一种电能表端子温度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能表端子温度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10401A CN112710401A CN202110330083.0A CN202110330083A CN112710401A CN 112710401 A CN112710401 A CN 112710401A CN 202110330083 A CN202110330083 A CN 202110330083A CN 112710401 A CN112710401 A CN 1127104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pulation
- particle
- radial basis
- value
- neural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2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2569 neuro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062 neural network model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478 gradient desc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45 search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00 valid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1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5/12—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e.g. thermocoupl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5/00—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apparatus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R35/04—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apparatus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of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time integral of power or curr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04—Artificial life, i.e. computing arrangements simulating life
- G06N3/006—Artificial life, i.e. computing arrangements simulating life based on simulated virtual individual or collective life forms, e.g. social simulations or particle swarm optimisation [PSO]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4—Architecture, e.g. interconnection topolog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8—Learning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能表端子温度检测方法,采用多种群互生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径向基神经网络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使用该模型进行电能表端子温度的间接测量,属于电能计量领域。本发明采用K‑Means++算法确定径向基神经网络的中心向量、采用多种群相互影响的方法优化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宽度系数、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求解径向基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值。根据优化算法计算出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最佳参数,并构建全新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构建适合检测电能表端子温度的模型,使电能表端子温度的检测精度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能计量温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能表端子温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电能表内部不具备温度感知功能,无法实时在线监测电能表内接线端子的温度,对电能表接线端子的失效和故障无法实现预警,影响用户的用电安全,并且事后需要依靠人工进行处理,导致维修成本高。因此,开展电能表端子温度检测与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在人工神经网络中,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拟合能力非常强,理论上是可以映射任意的复杂的非线性函数。此外,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核函数简单,便于计算,被学者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电器的温度预测。传统的径向基神经网络对于网络的隐含层个数,对应的中心值、宽度系数和权值系数等参数多采用聚类法和梯度下降法,特别是梯度下降法,在各类人工神经网络中最为常用。随着各类科学家对自然界生物的认识越来越全面,相关的学者在近几十年不断地摸索,提出了不少能够优化神经网络结构的智能算法:Dorigo提出了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Min-Yuan Cheng和Doddy Prayogo模拟共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生存和传播方法提出了生物共生搜索算法(Symbiotic OrganismsSearch ,SOS);Eberhart和Kennedy基于人工生命和演化理论提出粒子群算法(ParticleSwarm Optimization, PSO)。其中PSO算法因原理简单、参数少和容易实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网络的训练。相较于传统的PSO算法,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但PSO算法依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且后期收敛速度慢,算法的优化结果精度不够等问题;而RBF神经网络的参数对神经网络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对于温度间接测量过程中,不能给出适合的参数及数量,将难以实现准确测量电能表端子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能表端子温度检测方法,其基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互生粒子群算法优化径向基神经网络参数的算法,该算法能有效的提高电能表端子温度间接测量的精度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能表端子温度检测方法,基于多种群互生粒子群优化算法(SOPSO)优化径向基神经网络参数的算法(SOPSO-RBF),该算法用于间接检测电能表端子温度。对径向基神经网络初始化,采用多种群互生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径向基神经网络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使用建立的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电能表端子温度的间接测量。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确定径向基神经网络的结构,以及核函数及个数,利用K-Means++确定RBF网络的隐含层中心向量;
步骤2,对粒子群进行初始化:设置两个种群,以RBF的宽度系数为种群的维度,确定种群的规模,以及设置各个粒子群的初始速度、初始位置、局部最优位置和全局最优位置。
式中,为更新t次后的一号种群的第i个粒子的矢量速度;为更新t次后的一号种群的第i个粒子的位置;c1、c2和c3为加速系数;rand均为0~1之间的随机数;为一号种群的第i个局部最优位置;为一号种群的全局最优位置;为更新t次后的二号种群的第i个粒子的矢量速度;为更新t次后的二号种群的第i个粒子的位置;为二号种群的第i个局部最优位置;为二号种群的全局最优位置;一号种群的惯性权重按传统方式设置一个合适的权重值,二号种群的惯性权重按振动的方式设置,提高二号种群的全局最优值,并利用两个种群形成的两种模式和风格综合公式(1)实现相互互补,进一步提高种群的局部最优位置和全局最优位置。
式中, x为输入特征值{X1,X2,…,Xm}, 为隐含层第i个神经元的激活函数,t代表迭代次数,n表示隐含层有n个节点,表示第i个径向基函数的中心向量,表示种群更新t次后第i个径向基函数的宽度参数(平滑参数),为种群更新t次后隐含层第i个节点的连接权重,种群更新一次就利用递推最小二乘法(RLS)求解一次。
RLS算法流程主要有如下几步。
第二步:当k=1,2,…,Kmax时,完成如下迭代:
式中表示第k次训练时激活函数的数值集{},表示第k个输入特征值,表示递推第k次时径向基神经网络核函数的连接权值向量,表示的转置,表示的转置,表示第k次训练的期望值,表示第k次的期望值与递推值的误差,表示第k次连接权值向量的误差迭代系数;
步骤4,将每个粒子当前的适应度与上一时刻的适应度作对比,如果此刻的适应度较之前位置更优,则替换之前时刻的位置,否则保持不变。如果此刻的适应度是最优结果,则将这结果替换为最优位置的结果。在最优位置更新后,比较一号种群和二号种群的最优适应度值和。在某一粒子a迭代结束后,随机选取一个粒子b(b≠a),使其按公式(8)进行迭代。
步骤6,将最优位置中的位置值作为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最优参数值,建立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最后将需要测量温度时采集到的数据集预处理后输入建立的预测模型中,得到相对应的温度检测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相较于传统的粒子群算法中,粒子速度迭代公式中惯性权重普遍采用的是固定的、随机的或利用函数递减的这三种中的一种方法,本方法的一号种群保持传统方法,二号种群综合随机和振荡的思想,使惯性权重围绕某一定值形成振荡。并且此方法不仅向全局最优和局部最优靠近,同时通过两个种群的种群粒子相互靠近,进一步提高了种群的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搜索能力。对于径向基神经网络,内部连接权重值摒弃了之前的聚类算法和梯度下降法,采用了递推最小二乘法,极大地提高运算速度和计算精度。使训练好的模型预测精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算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普通双种群PSO与传统的PSO算法优化参数的对比图;
图3为SOPSO与普通双种群PSO算法优化参数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电能表端子温度检测方法,基于多种群互生粒子群优化算法(SOPSO)优化径向基神经网络参数的算法(SOPSO-RBF)。对径向基神经网络初始化,采用多种群互生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径向基神经网络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使用建立的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电能表端子温度的间接测量。
进一步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径向基神经网络的结构,以及核函数及个数,利用K-Means++确定RBF网络的隐含层中心向量;
步骤2,对粒子群进行初始化:设置两个种群,以RBF的宽度系数为种群的维度,确定种群的规模,以及设置各个粒子群的初始速度、初始位置、局部最优位置和全局最优位置。
式中,为更新t次后的一号种群的第i个粒子的矢量速度;为更新t次后的一号种群的第i个粒子的位置;c1、c2和c3为加速系数;rand均为0~1之间的随机数;为一号种群的第i个局部最优位置;为一号种群的全局最优位置;为更新t次后的二号种群的第i个粒子的矢量速度;为更新t次后的二号种群的第i个粒子的位置;为二号种群的第i个局部最优位置;为二号种群的全局最优位置;一号种群的惯性权重按传统方式设置一个合适的权重值,二号种群的惯性权重按振动的方式设置,提高二号种群的全局最优值,并利用两个种群形成的两种模式和风格综合公式(1)实现相互互补,进一步提高种群的局部最优位置和全局最优位置。
式中, x为输入特征值{X1,X2,…,Xm},为隐含层第i个神经元的激活函数,t代表迭代次数,n表示隐含层有n个节点,表示第i个径向基函数的中心向量,表示种群更新t次后第i个径向基函数的宽度参数(平滑参数),表示种群更新t次后隐含层第i个节点的连接权重,种群更新一次就利用递推最小二乘法RLS求解一次;
RLS算法流程主要有如下几步。
第二步:当k=1,2,…,Kmax时,完成如下迭代:
式中表示第k次训练时激活函数的数值集{},表示第k个输入特征值,表示递推第k次时径向基神经网络核函数的连接权值向量,表示的转置,表示的转置,表示第k次训练的期望值,表示第k次的期望值与递推值的误差,表示第k次连接权值向量的误差迭代系数;
步骤4,将每个粒子当前的适应度与上一时刻的适应度作对比,如果此刻的适应度较之前位置更优,则替换之前时刻的位置,否则保持不变。如果此刻的适应度是最优结果,则将这结果替换为最优位置的结果。在最优位置更新后,比较一号种群和二号种群的最优适应度值和。在某一粒子a迭代结束后,随机选取一个粒子b(b≠a),使其按公式(8)进行迭代。
步骤6,将最优位置中的位置值作为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最优参数值,建立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最后将需要测量温度时采集到的数据集预处理后输入建立的预测模型中,得到相对应的温度检测值。
实施例2:
1、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初始化
选取影响电能表端子温度间接检测的因素,考虑到电能表端子温度利用电热堆温度传感器,对应检测电能表端子温度的感应电压与温度并不成正比,而是非线性的一一对应关系,同时感应电压受传感器周边环境温度的影响产生定量的偏移。所以,径向基神经网络输入为:检测传感器周围的环境温度和电热堆的感应电压。建立训练集,同时将电能表端子的温度作为输出参数,起到训练对比作用。
2、采用多种群互生粒子群算法优化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宽度系数
确定粒子群中粒子的维度,粒子群中粒子的维度由所有隐含层神经元的宽度系数组成,所以粒子的维度为n,其表达式为:
初始化两个粒子群,同时确定粒子群中粒子的个数、迭代的最大次数、粒子速度初始化、速度上下限和适应度函数,适应度函数采用实际检测到的温度数据与预测到的温度数据的均方根误差。
完成初始化后,根据图1的算法步骤,根据每次迭代的各个粒子的适应度值不断更新局部最优位置和全局最优位置。当达到要求的适应度值或最大迭代次数而结束后,全局最优位置即为优化得到的最优的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宽度系数。
式中,为更新t次后的一号种群的第i个粒子的矢量速度;为更新t次后的一号种群的第i个粒子的位置;c1、c2和c3为加速系数;rand均为0~1之间的随机数;为一号种群的第i个局部最优位置;为一号种群的全局最优位置;为更新t次后的二号种群的第i个粒子的矢量速度;为更新t次后的二号种群的第i个粒子的位置;为二号种群的第i个局部最优位置;为二号种群的全局最优位置;一号种群的惯性权重按传统方式设置一个合适的权重值,二号种群的惯性权重按振动的方式设置,提高二号种群的全局最优值,并利用两个种群形成的两种模式和风格综合公式(1)实现相互互补,进一步提高种群的局部最优位置和全局最优位置。
式中, x为输入特征值{X1,X2,…,Xm},为隐含层第i个神经元的激活函数,t代表迭代次数,n表示隐含层有n个节点,表示第i个径向基函数的中心向量,表示种群更新t次后第i个径向基函数的宽度参数(平滑参数),表示种群更新t次后隐含层第i个节点的连接权重,种群更新一次就利用递推最小二乘法RLS求解一次;
RLS算法流程主要有如下几步。
第二步:当k=1,2,…,Kmax时,完成如下迭代:
式中表示第k次训练时激活函数的数值集{},表示第k个输入特征值,表示递推第k次时径向基神经网络核函数的连接权值向量,表示的转置,表示的转置,表示第k次训练的期望值,表示第k次的期望值与递推值的误差,表示第k次连接权值向量的误差迭代系数;
将每个粒子当前的适应度与上一时刻的适应度作对比,如果此刻的适应度较之前位置更优,则替换之前时刻的位置,否则保持不变。如果此刻的适应度是最优结果,则将这结果替换为最优位置的结果。在最优位置更新后,比较一号种群和二号种群的最优适应度值和。在某一粒子a迭代结束后,随机选取一个粒子b(b≠a),使其按公式(8)进行迭代。
建立优化后的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电能表端子温度的检测,输入需要测量的感应电压值和环境温度值,得到电能表的端子温度值,结束算法。
3.基准测试验证
(1) 验证方法
基于SOPSO-RBF算法的电能表端子温度间接测量方法,采用SOPSO对径向基神经网络参数进行优化、采用双粒子群(DPSO)对径向基神经网络参数进行优化、采用PSO对径向基神经网络参数进行优化、使用传统的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电能表端子温度间接测量。
为了验证SOPSO-RBF神经网络的性能,本发明将针对XGZT264热电堆温度传感器的实测数据进行模型的训练与预测结果对比。总共12221组温度实测数据,其中3600组作为训练数据,整个数据量作为测试数据。径向基神经网络中隐含层的神经元个数设置为20个,粒子群粒子个数为40个,最大迭代次数为500次,将与传统的RBF神经网络、PSO-RBF神经网络、DPSO-RBF神经网络以及本发明提出的SOPSO-RBF神经网络进行比较。
(2) 适应度
首先,将传统的PSO算法与普通双种群优化的粒子群(DPSO)进行比较,然后将普通双种群优化的粒子群与SOPSO算法进行比较,如图2、3所示。DPSO算法相对于SOPSO算法,主要区别是SOPSO修改了粒子群算法的速度修正公式,即公式(1)相对传统粒子群公式多了一个加速系数c3,即,相对DPSO进一步加强了种群之间的交流与影响。由图2,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PSO算法,很快就局部收敛了,在迭代不到50次就收敛了,适应度值稳定在了0.0204,而稍加改进的双粒子群算法(DPSO)的两个种群不仅下降速度更快,且呈现相互促进的趋势,也是迭代到100次之后才趋于稳定的。且适应度值也比传统的粒子群要小,稳定在0.0158。对比图3发现,SOPSO算法的两个种群相对DPSO的适应度的值下降的更为明显,且SOPSO算法的两个种群在不停的相互递推相互优化,一直优化迭代到450次,适应度值为0.0063,随着迭代次数增加,甚至可能会进一步优化。综上比较,SOPSO算法明显优于DPSO和传统的PSO算法。
(3) 预测精度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模型的性能,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RE)和均方误差(MSE) 3种误差公式作为评估指标,其公式为:
表1为误差评价指标对比,由于DPSO-RBF和SOPSP-RBF是双种群,所以每个指标对应有两个,最终只需选择最优的即可。
表1 误差评价指标对比表
由表1不难发现SOPSO-RBF神经网络的MAE、MES和MRE参数均优于DPSO-RBF神经网络, DPSO-RBF神经网络的参数均优于PSO-RBF神经网络,而PSO-RBF神经网络的参数均优于传统的神经网络。
虽然本发明以最佳实例公开如上,但实例并不限定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任何等效变化或润饰,同样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内容为标准。
Claims (2)
1.一种电能表端子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径向基神经网络初始化,采用多种群互生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径向基神经网络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使用建立的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电能表端子温度的间接测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径向基神经网络的结构,以及核函数及个数,利用K-Means++确定RBF网络的隐含层中心向量;
步骤2,对粒子群进行初始化:设置两个种群,以RBF的宽度系数为种群的维度,确定种群的规模,以及设置各个粒子群的初始速度、初始位置、局部最优位置和全局最优位置;
式中,为更新t次后的一号种群的第i个粒子的矢量速度;为更新t次后的一号种群的第i个粒子的位置;c1、c2和c3为加速系数;rand均为0~1之间的随机数;为一号种群的第i个局部最优位置;为一号种群的全局最优位置;为更新t次后的二号种群的第i个粒子的矢量速度;为更新t次后的二号种群的第i个粒子的位置;为二号种群的第i个局部最优位置;为二号种群的全局最优位置;一号种群的惯性权重按传统方式设置一个合适的权重值,二号种群的惯性权重按振动的方式设置,提高二号种群的全局最优值,并利用两个种群形成的两种模式和风格综合公式(1)实现相互互补,进一步提高种群的局部最优位置和全局最优位置;
式中, x为输入特征值{X1,X2,…,Xm},为隐含层第i个神经元的激活函数,t代表迭代次数,n表示隐含层有n个节点,表示第i个径向基函数的中心向量,表示种群更新t次后第i个径向基函数的宽度参数,表示种群更新t次后隐含层第i个节点的连接权重,种群更新一次就利用递推最小二乘法RLS求解一次;
步骤4,将每个粒子当前的适应度与上一时刻的适应度作对比,如果此刻的适应度较之前位置更优,则替换之前时刻的位置,否则保持不变;如果此刻的适应度是最优结果,则将这结果替换为最优位置的结果;在最优位置更新后,比较一号种群和二号种群的最优适应度值和;在某一粒子a迭代结束后,随机选取一个粒子b(b≠a),使其按公式(7)进行迭代;
步骤6,将最优位置中的位置值作为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最优参数值,建立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最后将需要测量温度时采集到的数据集预处理后输入建立的预测模型中,得到相对应的温度检测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能表端子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RLS算法流程主要有如下几步:
第二步:当k=1,2,…,Kmax时,完成如下迭代:
式中表示第k次训练时激活函数的数值集{},表示第k个输入特征值,表示递推第k次时径向基神经网络核函数的连接权值向量,表示的转置,表示的转置,表示第k次训练的期望值,表示第k次的期望值与递推值的误差,表示第k次连接权值向量的误差迭代系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30083.0A CN112710401B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一种电能表端子温度检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30083.0A CN112710401B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一种电能表端子温度检测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10401A true CN112710401A (zh) | 2021-04-27 |
CN112710401B CN112710401B (zh) | 2021-08-24 |
Family
ID=75550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30083.0A Active CN112710401B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一种电能表端子温度检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10401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61146A (zh) * | 2021-07-21 | 2021-09-07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供电服务管理中心 | 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锰铜分流器结构参数优化方法 |
CN114353872A (zh) * | 2021-12-30 | 2022-04-15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机房温度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
CN118313559A (zh) * | 2024-05-09 | 2024-07-09 | 北京昊瑞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充电桩窃电行为监测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14886A (en) * | 1996-12-26 | 1998-02-03 | Square D Company | Method of calibrating the trip point of an overload relay |
CN108734202A (zh) * | 2018-04-27 | 2018-11-02 | 西安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高压断路器故障诊断方法 |
CN109816103A (zh) * | 2017-11-20 | 2019-05-28 | 天津大学 | 一种pso-bfgs神经网络训练算法 |
CN110460880A (zh) * | 2019-08-09 | 2019-11-15 | 东北大学 | 基于粒子群和神经网络的工业无线流媒体自适应传输方法 |
CN110708318A (zh) * | 2019-10-10 | 2020-01-17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基于改进的径向基神经网络算法的网络异常流量预测方法 |
CN111397901A (zh) * | 2019-03-12 | 2020-07-10 | 上海电机学院 | 基于小波和改进pso-rbf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
CN111722174A (zh) * | 2020-05-31 | 2020-09-29 | 宁夏隆基宁光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量子粒子群算法实现电能表异常诊断系统及方法 |
CN111914481A (zh) * | 2020-07-27 | 2020-11-10 | 山西大学 | 基于改进的pso-rbf算法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方法 |
-
2021
- 2021-03-29 CN CN202110330083.0A patent/CN1127104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14886A (en) * | 1996-12-26 | 1998-02-03 | Square D Company | Method of calibrating the trip point of an overload relay |
CN109816103A (zh) * | 2017-11-20 | 2019-05-28 | 天津大学 | 一种pso-bfgs神经网络训练算法 |
CN108734202A (zh) * | 2018-04-27 | 2018-11-02 | 西安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高压断路器故障诊断方法 |
CN111397901A (zh) * | 2019-03-12 | 2020-07-10 | 上海电机学院 | 基于小波和改进pso-rbf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
CN110460880A (zh) * | 2019-08-09 | 2019-11-15 | 东北大学 | 基于粒子群和神经网络的工业无线流媒体自适应传输方法 |
CN110708318A (zh) * | 2019-10-10 | 2020-01-17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基于改进的径向基神经网络算法的网络异常流量预测方法 |
CN111722174A (zh) * | 2020-05-31 | 2020-09-29 | 宁夏隆基宁光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量子粒子群算法实现电能表异常诊断系统及方法 |
CN111914481A (zh) * | 2020-07-27 | 2020-11-10 | 山西大学 | 基于改进的pso-rbf算法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LI BAODONG ET AL.: "Cutting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Based on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DVANCED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 |
吴刚等: "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用于电阻抗成像图像重建", 《仪器仪表学报》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61146A (zh) * | 2021-07-21 | 2021-09-07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供电服务管理中心 | 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锰铜分流器结构参数优化方法 |
CN114353872A (zh) * | 2021-12-30 | 2022-04-15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机房温度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
CN118313559A (zh) * | 2024-05-09 | 2024-07-09 | 北京昊瑞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充电桩窃电行为监测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10401B (zh) | 2021-08-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710401B (zh) | 一种电能表端子温度检测方法 | |
CN113064093B (zh) | 储能电池荷电状态与健康状态联合估算方法及系统 | |
CN110276140B (zh) | 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 | |
CN102072922A (zh) | 基于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模型的木材含水率检测方法 | |
CN109598381B (zh) | 一种基于状态频率记忆神经网络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 | |
CN110504676A (zh) | 一种基于apso-bp的配电网状态估计方法 | |
CN111950697A (zh) | 一种基于门控循环单元网络的水泥成品比表面积预测方法 | |
CN112182709A (zh) | 大型水库叠梁门分层取水设施的下泄水温快速预测方法 | |
CN109800517B (zh) | 一种改进的磁流变阻尼器逆向建模方法 | |
CN112149883A (zh) | 基于fwa-bp神经网络的光伏功率预测方法 | |
CN109598052B (zh) | 基于相关系数分析的智能电表寿命周期预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4280490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估计方法及系统 | |
WO2024016496A1 (zh) | 一种锂电池soh状态的预估方法和装置 | |
CN106295877B (zh) | 一种智能电网电能使用量预测方法 | |
CN115186803A (zh) | 一种考虑pue的数据中心算力负荷需求组合预测方法和系统 | |
CN113177675A (zh) | 一种基于天牛群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空调冷负荷预测方法 | |
CN115219911A (zh) | 一种基于锂电池模型和分数阶理论的soc-soh联合估计方法 | |
CN116736133A (zh) | 锂离子电池全寿命周期容量退化轨迹的早期预测方法 | |
CN114167295B (zh) | 基于多算法融合的锂离子电池soc估算方法与系统 | |
CN117370766A (zh) |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卫星任务规划方案评估方法 | |
CN114861555A (zh) | 一种基于Copula理论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方法 | |
CN118195853A (zh) |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校园信息管理方法及系统 | |
CN113627594A (zh) | 基于wgan的一维时序数据增广方法 | |
CN110119842A (zh) | 一种微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方法 | |
CN111610514B (zh) | 一种蒸发波导传播特性的反演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