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03421B - 回波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回波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03421B
CN112703421B CN201980060389.XA CN201980060389A CN112703421B CN 112703421 B CN112703421 B CN 112703421B CN 201980060389 A CN201980060389 A CN 201980060389A CN 112703421 B CN112703421 B CN 1127034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ing point
pixel
point set
radar
angl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03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03421A (zh
Inventor
李洪磊
姜彤
李强
巫红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703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34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03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34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1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using analysis of echo signal for target characterisation; Target signature; Target cross-section
    • G01S7/415Identification of targets based on measurements of movement associated with the targe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3Details of pulse systems
    • G01S7/486Receivers
    • G01S7/487Extracting wanted echo signals, e.g. pulse det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02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radio waves, e.g. prim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3/08System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02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radio waves, e.g. prim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50Systems of measurement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of target
    • G01S13/58Velocity or trajectory determination systems; Sense-of-movement determination systems
    • G01S13/583Velocity or trajectory determination systems; Sense-of-movement determination systems using transmission of continuous unmodulated waves, amplitude-, frequency-, or phase-modulated waves and based upon the Doppler effect resulting from movement of targets
    • G01S13/584Velocity or trajectory determination systems; Sense-of-movement determination systems using transmission of continuous unmodulated waves, amplitude-, frequency-, or phase-modulated waves and based upon the Doppler effect resulting from movement of targe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range and velocity measur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89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42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distance and other co-ordina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28Details of pulse systems
    • G01S7/285Receiv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5/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acoustic waves, e.g. sonar systems
    • G01S15/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acoustic waves, e.g. sonar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acoustic waves
    • G01S15/06Systems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5/08System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01S15/10System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using transmission of interrupted, pulse-modulated wa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5/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acoustic waves, e.g. sonar systems
    • G01S15/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acoustic waves, e.g. sonar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acoustic waves
    • G01S15/06Systems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5/42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distance and other co-ordina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5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 G01S7/523Details of pulse systems
    • G01S7/526Receivers
    • G01S7/527Extracting wanted echo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回波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当前数据帧上确定雷达的接收视场内的第一像素和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N个采样点集合(S201);分别根据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估算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分别根据每个预估距离确定与M个数据帧一一对应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S202);分别根据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在M个累加接收视场中的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确定第二采样点集合,分别对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和对应的第二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以得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S203);根据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计算雷达与目标物体之间的实际距离(S204)。该方法通过实现帧间信号复用,提升回波信号信噪比,从而提高测距精度。

Description

回波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波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是采用从紫外波段到远红外波段电磁波,通过探测目标物体的散射光特性,以获取目标物体的相关信息的光学遥感技术。其中,具有高测量精度、精细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能完成测距、目标探测、跟踪和成像识别等功能,在智能交通、自动驾驶、大气环境监测、地理测绘、无人机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测距是雷达的基本功能。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雷达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雷达10包括:信号处理单元11、激光驱动电路12、激光器13、扫描器件14、发端光学元件15、收端光学元件16、探测器17和模拟前端18,该模拟前端18可以包括:跨阻放大器(Transimpedance amplifier,TIA)以及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 digital converter,ADC),其中雷达的测距原理是:信号处理单元11发射一脉冲信号给激光驱动电路12,激光驱动电路12将该脉冲信号调制到激光器13上,激光器13发射出带有脉冲的光信号,扫描器件14和发端光学元件15对该光信号进行扫描和整型;收端光学元件16对从目标物反射的光进行聚焦整型处理,探测器17接收经过收端光学元件16处理后的光信号,并将该光信号转化成电流信号,将该电流信号发送给模拟前端18中的TIA,TIA可将该电流信号放大变成电压信号,该电压信号为模拟信号;模拟前端18中的ADC可将该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其中,ADC在一个采样周期内的数字信号可以被称为回波信号。最后信号处理单元11根据该数字信号测量雷达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
在远距离或反射率较低情况下,光信号能量严重衰减,信号会淹没在背景光噪声、散粒噪声、热噪声等噪声中,信噪比低,降低了雷达测距的准确性。因此,如何提升回波信号的信噪比以提高雷达的测距精度是本申请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回波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以提升回波信号信噪比,从而提高雷达的测距精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回波信号处理方法,包括:在当前数据帧上确定雷达的接收视场内的第一像素和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N个采样点集合,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像素为接收视场内的任一像素。分别根据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估算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并分别根据每个预估距离确定与M个数据帧一一对应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M个累加接收视场中的每个累加接收视场包括第一像素的至少一个邻居像素,M个数据帧为雷达在接收当前数据帧之前接收到的M个数据帧,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采样点集合为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任一采样点集合。分别根据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在M个累加接收视场中的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确定第二采样点集合,并分别对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和对应的第二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以得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Q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根据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计算雷达与目标物体之间的实际距离。
本申请考虑到物体空间相关性,即雷达中的探测器会在同一角度、相邻角度以及相邻多个数据帧的像素接收到脉冲位置接近相同、幅度接近相等的回波信号。因此,在回波信号的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通过实现帧间信号复用,提升回波信号信噪比,从而提高测距精度。
可选地,分别根据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估算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包括:分别根据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中的拐点的位置信息确定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
可选地,雷达可以通过如下几种可选方式确定累加接收视场:
可选方式一:分别根据每个预估距离确定与M个数据帧一一对应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包括:针对每个预估距离,根据雷达与目标物体的最大相对运动速度、一个数据帧周期、预估距离、雷达的最大水平视场角、总水平视场角、最大垂直视场角、总垂直视场角,确定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和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根据当前数据帧与任一数据帧之间的帧数差i、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垂直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确定雷达在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1≤i≤M,i为整数。
其中,可以通过如下公式确定雷达在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
A=(h-HA(d)*i,h+HA(d)*i,v-VA(d)*,v+VA(d)*i)
其中,A表示雷达在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h-HA(d)*i表示A的最小水平角度值,h+HA(d)*i表示A的最大水平角度值,v-VA(d)*i表示A的最小垂直角度值,v+VA(d)*i表示A的最大垂直角度值,d表示预估距离,HA(d)和VA(d)分别表示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h表示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v表示第一像素的垂直角度值。
可选方式二:根据当前数据帧与任一数据帧之间的帧数差i、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垂直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确定雷达在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之前,还包括:获取目标物体的大小。相应的,根据当前数据帧与任一数据帧之间的帧数差i、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垂直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确定雷达在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包括:根据当前数据帧与任一数据帧之间的帧数差i、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垂直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和目标物体的大小确定雷达在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
其中,可以通过如下公式确定雷达在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包括:
Figure GWB0000003355090000051
其中,A表示雷达在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h-HA(d)*i表示A的最小水平角度值,h+HA(d)*i表示A的最大水平角度值,v-VA(d)*i表示A的最小垂直角度值,v+VA(d)*i表示A的最大垂直角度值,d表示预估距离,HA(d)和VA(d)分别表示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h表示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v表示第一像素的垂直角度值,TH和TV分别表示目标物体的水平和垂直角度数。
可选方式三:分别根据每个预估距离确定与M个数据帧一一对应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包括:针对每个预估距离,若预估距离属于目标距离区间,且目标距离区间对应有累加接收视场,则将目标距离区间对应的累加接收视场作为雷达在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
通过上述任一可选方式,可以有效的确定雷达在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基于此,雷达才可以确定第一像素的相邻像素,进而进行采样点集合累加,提升回波信号信噪比,从而提高测距精度。
可选地,分别根据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估算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并分别根据每个预估距离确定与M个数据帧一一对应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之前,还包括:确定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或者至少一个第一采样点的信噪比。相应的,分别根据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估算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并分别根据每个预估距离确定与M个数据帧一一对应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包括:若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或者至少一个第一采样点集合的信噪比小于预设信噪比,则分别根据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估算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并分别根据每个预估距离确定与M个数据帧一一对应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
即只有满足上述条件,雷达才确定累加接收视场,实现帧间信号复用,相反,当不满足上述条件,雷达无需确定累加接收视场,也不用实现帧间信号复用,从而提高雷达在信号处理时的灵活性。
雷达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得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
可选方式一:分别根据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在M个累加接收视场中的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确定第二采样点集合,并分别对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和对应的第二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以得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包括:针对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按照Q个邻居像素的预设顺序,根据第一采样点集合上的第一拐点的信息和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拐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第二拐点,第一拐点与第二拐点的距离小于采样点门限。叠加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确定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并对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和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直到叠加完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待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都完成叠加,以得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
可选方式二,分别根据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在M个累加接收视场中的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确定第二采样点集合,并分别对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和对应的第二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以得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包括:针对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按照Q个邻居像素的预设顺序,根据第一采样点集合上的第一拐点的信息和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拐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第二拐点,第一拐点与第二拐点的距离小于采样点门限。确定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的相关系数。若根据相关系数确定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可叠加,则叠加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确定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并对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和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直到叠加完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待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都完成叠加,以得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
其中,若根据相关系数确定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可叠加,则叠加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包括:若相关系数大于预设阈值,则叠加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或者,若相关系数大于预设阈值,则获取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以及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属性值包括以下任一项:信号幅度、峰均比或信噪比。若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以及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满足预设条件,则叠加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该预设条件为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以及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的加权平均值大于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或者,预设条件为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大于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的预设倍数。
通过上述任一可选方式,可以有效的进行采样点集合累加,提升回波信号信噪比,从而提高测距精度。
可选地,雷达还包括:模数转换器ADC,相应的,方法还包括:根据雷达与目标物体的最大相对运动速度、一个数据帧周期,确定目标物体在一个数据帧周期内的最大移动距离。根据ADC的采样率,确定在最大移动距离上的采样点个数。根据当前数据帧与第一个邻居像素所在的数据帧的帧数差以及采样点个数,确定采样点门限。基于此,可以有效的确定采样点门限。
可选地,根据当前数据帧与第一个邻居像素所在的数据帧的帧数差以及采样点个数,确定采样点门限,包括:计算当前数据帧与第一个邻居像素所在的数据帧的帧数差以及采样点个数的乘积,得到乘积结果。计算乘积结果与允许误差之和,得到采样点门限。
可选地,在当前数据帧上确定雷达的接收视场内的第一像素和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N个采样点集合之后,还包括:向第一像素的信息分配存储空间,存储空间可复用。其中,第一像素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N个采样点集合,N个采样点集合中至少一个拐点的位置信息、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信噪比。从而可节约数据存储空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回波信号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当前数据帧上确定雷达的接收视场内的第一像素和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N个采样点集合,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像素为接收视场内的任一像素。
估算模块,用于分别根据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估算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分别根据每个预估距离确定与M个数据帧一一对应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M个累加接收视场中的每个累加接收视场包括第一像素的至少一个邻居像素,M个数据帧为雷达在接收当前数据帧之前接收到的M个数据帧,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采样点集合为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任一采样点集合。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分别根据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在M个累加接收视场中的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确定第二采样点集合。
叠加模块,用于分别对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和对应的第二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以得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Q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计算雷达与目标物体之间的实际距离。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雷达,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
收发器用于接收由于目标物体反射所产生的回波信号。
处理器用于通过运行程序指令,根据收发器接收的回波信号,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选方式的回波信号处理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选方式的回波信号处理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包括: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指令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选方式的回波信号处理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回波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当前数据帧上确定雷达的接收视场内的第一像素和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N个采样点集合,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像素为接收视场内的任一像素。分别根据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估算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并分别根据每个预估距离确定与M个数据帧一一对应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M个累加接收视场中的每个累加接收视场包括第一像素的至少一个邻居像素,M个数据帧为雷达在接收当前数据帧之前接收到的M个数据帧,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采样点集合为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任一采样点集合。分别根据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在M个累加接收视场中的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确定第二采样点集合,并分别对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和对应的第二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以得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Q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根据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计算雷达与目标物体之间的实际距离。由于本申请考虑到物体空间相关性,即雷达中的探测器会在同一角度、相邻角度以及相邻多个数据帧的像素接收到脉冲位置接近相同、幅度接近相等的回波信号。因此,在回波信号的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通过实现帧间信号复用,提升回波信号信噪比,从而提高测距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雷达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回波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累加接收视场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相对运动速度、距离以及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取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取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采样点门限的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波信号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雷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回波信号的信噪比直接影响着雷达测距的准确性。因此,如何调提升回波信号的信噪比以提高雷达的测距精度是本申请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回波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在介绍本申请技术方案之前,下面介绍本申请涉及到的术语:
数据帧:雷达中的收端光学元件通过扫描器件和光路设计,可在一个扫描周期内,得到一帧数据,一个数据帧包括多个像素的信息。
雷达的接收视场:其包括四个维度值,分别是最小水平角度值,最大水平角度值,最小垂直角度值和最大垂直角度值。
像素:一帧数据中接收视场内的每个距离测量单元为一个像素,每个像素对应一个回波信号,例如,对于雷达,假设收端光学元件在水平方向上对应有10个角度,在垂直方向上对应有4个角度,从空间上看,接收视场可以被分成40个网格,每个网格对应空间上的一个距离测量单元,即为一个像素。
像素的信息:例如,从空间看,接收视场可以被分成40个网格,每个网格对应空间上的一个像素,在一个扫描周期内,可测量得到40个像素的信息,即一帧数据包括:40个像素的信息,每个像素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该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N个采样点集合,所述N个采样点集合中至少一个拐点的位置信息、该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该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信噪比、该回波信号上的采样点集合的信噪比,该像素对应的水平和垂直角度、下面将要提到的雷达与目标物体的实际距离等信息,需要说明的是,该实际距离是根据拐点位置所确定的雷达与目标物体的距离,但拐点可能是噪点,因此实际距离可能与雷达与目标物体的真实距离存在误差。
帧内像素信号复用:当对一帧数据内多个像素的回波信号进行复用处理时,这种复用处理方式被称为帧内像素信号复用。其中,该帧内像素信号复用中的“复用”指的是一帧数据中的至少两个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整个波形累加或者所述至少两个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分段波形累加,所述累加可以是直接累加,也可以采用算术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平方平均法,调和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等方式进行累加。
帧间像素信号复用:当对相邻多个数据帧的回波信号进行复用处理时,这种复用处理方式被称为帧间多像素信号复用。其中,该帧间像素信号复用中的“复用”指的是属于不同数据帧的至少两个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整个波形累加或者所述至少两个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分段波形累加,所述累加可以是直接累加,也可以采用算术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平方平均法,调和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等方式进行累加。
进一步地,信噪比指的是信号峰值幅度与噪声均方根的比值。本申请中的信噪比可以是峰值信噪或者其他形式的信噪比。基于此,本申请的主旨思想是:考虑到物体空间相关性,雷达中的探测器会在同一角度、相邻角度以及相邻多个数据帧的像素接收到脉冲位置接近相同、幅度接近相等的回波信号。因此,在回波信号的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通过实现信号复用,提升回波信号信噪比,从而提高测距精度。其中,本申请着重介绍的是帧间像素信号复用方案。
具体地,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回波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雷达或者是该系统中的信号处理单元等,下面以执行主体是雷达为例,对回波信号处理方法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雷达不限于图1所示的雷达,例如,在ADC和信号处理单元之间还可以设置降噪滤波模块,该滤波降噪模块可以对ADC输出的数字信号进行滤波降噪,该降噪滤波模块可以是具有匹配滤波、高斯滤波、平滑滤波、维纳滤波等功能的滤波器,再比如,本申请还适用于基于脉冲发射的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其他雷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雷达在当前数据帧上确定雷达的接收视场内的第一像素和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N个采样点集合,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像素为接收视场内的任一像素。
步骤S202:雷达分别根据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估算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并分别根据每个预估距离确定与M个数据帧一一对应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M个累加接收视场中的每个累加接收视场包括第一像素的至少一个邻居像素,M个数据帧为雷达在接收当前数据帧之前接收到的M个数据帧,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采样点集合为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任一采样点集合。
步骤S203:雷达分别根据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在M个累加接收视场中的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确定第二采样点集合,并分别对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和对应的第二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以得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Q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步骤S204:雷达根据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计算雷达与目标物体之间的实际距离。
针对步骤S201进行说明:
其中,一个数据帧包括多个像素的信息,每个像素对应一个回波信号。假设第一像素用(x,y,z)表示,其中,x为第一像素的列坐标,y为第一像素的行坐标,z为所述当前数据帧的帧数,例如该当前数据帧为第二个数据帧,则z=2。假设第一像素对应的采样点序列为rx,y,z(n),其中n表示采样点序列中采样点的序号,信号处理处理单元可以对rx,y,z(n)进行候选拐点查找,例如可以优先按照幅度由大到小排序或者按照幅度由小到大的顺序选取前N个拐点,本申请对选择拐点的规则不做限制。以选取的拐点为中心,获取拐点两侧共NTruncate个采样点(包括拐点),作为一个采样点集合,记录为wx,y,z,i(m),其中,i表示第一像素(x,y,z)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拐点的序号,0<i≤N,m表示以第i个拐点为中心的采样点集合中第m个采样点的序号,0<m≤NTruncate。假设雷达将第i个拐点的位置信息记录为ipx,y,z(i)。
可选地,雷达可以估计每个采样点集合的信噪比,并记录为SNRxyz(i)。雷达可以以数据块的形式存储每个像素的信息,即每个像素的信息都是一个数据块。如上所述,每个像素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该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N个采样点集合,所述N个采样点集合中至少一个拐点的位置信息、该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该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信噪比、该回波信号上的采样点集合的信噪比,该像素对应的水平和垂直角度、雷达与目标物体的实际距离等信息。
其中,上述每个数据块的存储空间可复用,例如:设累加帧数为M+1,前M+1个数据帧包括的任一个像素的信息以数据块形式存储,其中,可复用存储空间的个数为M+1,对于当前数据帧之后的数据帧来讲,根据余数法,1~M+1数据帧中的像素的信息分别存储在相应1~M+1个数据块中,M+2~2M+2个数据帧中的像素的信息分别复用1~M+1数据帧中的像素的信息所占用的存储空间,依次类推,从而可节约数据存储空间。
针对步骤S202进行说明:
一个采样点集合包括一个拐点,雷达可以根据该拐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拐点时间信息,其中拐点时间信息指的是:从发射信号到拐点的时间,再从目标物体的反射光到雷达的时间和。假设ADC采样率为1每秒千兆次采样(Gigabit Samples Per Second,GSPS),则采样时间为1纳秒(nanosecond,ns),拐点位置在100个采样点,所以,拐点时间信息为1ns*100=100ns。进一步地,雷达可以计算该拐点时间信息与光速的乘积得到乘积结果,令该乘积结果除以2以获得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
可选地,若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或者该回波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采样点集合的信噪比小于预设信噪比,则分别根据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估算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并分别根据每个预估距离确定与M个数据帧一一对应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相反地,则无需进行帧间像素累加,即无需执行步骤S202至步骤S204。
在本申请中,第一采样点集合为所述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任一采样点集合。
可选地,若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或者该回波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采样点集合的信噪比小于预设信噪比,则雷达也可以先进行帧内像素累加,再针对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分别确定雷达在当前数据帧之前的M个数据帧上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
上述过程中没有涉及仅进行帧内像素累加的情况,实际上,雷达可以设置两个预设信噪比,分别是第一预设信噪比和第二预设信噪比,其中第一预设信噪比大于第二预设信噪比,基于此,若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或者该回波信号中至少一个第一采样点集合的信噪比大于第一预设信噪比,则不进行帧内像素累加和帧间像素累加,若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或者该回波信号中至少一个第一采样点集合的信噪比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信噪比,且大于第二预设信噪比,则进行帧内像素累加,若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或者该回波信号中的至少一个采样点集合的信噪比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信噪比,则进行帧间像素累加,即先针对该采样点集合,雷达确定雷达在当前数据帧之前的M个数据帧上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信噪比、第一预设信噪比、第二预设信噪比可以根据雷达测试情况来确定,或者可以是经验值,本申请对其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针对当前数据帧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雷达都要确定该第一采样点集合对应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所谓第一采样点集合对应的每个累加接收视场指的是:针对该第一采样点集合,雷达在当前数据帧上的接收视场和当前数据帧之前的某一个数据帧上的接收视场的累加接收视场,其中,该累加接收视场和采样点集合有关,具体可见步骤S202的如下几种可选方式。
此外,雷达确定累加接收视场的原则是:累加接收视场要包括第一像素以及第一像素的邻居像素,并且在确定该累加接收视场时,需要考虑雷达与目标物体的相对运动速度,或者,需要考虑雷达与目标物体的相对运动速度和目标物体本身大小。
基于此,下面将介绍步骤S202的两种可选方式:
可选方式一: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累加接收视场的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针对每个预估距离,雷达根据雷达与目标物体的最大相对运动速度、一个数据帧周期、预估距离、雷达的最大水平视场角、总水平视场角、最大垂直视场角、总垂直视场角,确定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和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
步骤S302:针对每个预估距离,雷达根据当前数据帧与任一数据帧之间的帧数差i、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垂直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确定雷达在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1≤i≤M,i为整数。
针对步骤S301进行说明:
以“线发线收”为例,下面对确定累加接收视场的方法进行说明: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相对运动速度、距离以及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对应关系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雷达与目标物体的最大相对运动速度Vmax=120km/h,预估距离为50m时,一个数据帧周期Tf=0.0333秒,雷达的最大水平视场角为60度,总水平视场角为120度,即-60度~60度,目标物体沿着垂直于发射角0度的方向运动,目标物体在一个数据帧周期内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为8;当雷达与目标物体的最大相对运动速度为120km/h,预估距离为150m时,一个数据帧周期Tf=0.0333秒,雷达的最大水平视场角为60度,总水平视场角为120度,目标物体沿着垂直于发射角0度的方向运动,目标物体在一个数据帧周期内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为3。因此,在雷达与目标物体的一定最大相对运动速度下,预估距离越远,该最大相对运动速度对确定累加接收视场的影响就会越小。相反,最大相对运动速度越大,对确定累加接收视场的影响则越大。因此,确定多帧累加接收视场时,信号处理单元需要充分考虑最大相对运动速度因素。
假设雷达与目标物体的最大相对运动速度为Vmax、一个数据帧周期为Tf、预估距离为d、雷达的最大水平视场角HFOV、最大垂直视场角VFOV、总水平角度数为NumHA、总垂直角度数为NumVA,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为HA(d)、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为VA(d)。其中,所谓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指的是目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移动角度值,所谓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指的是目标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的最大移动角度值。
其中,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为:
Figure GWB0000003355090000111
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为:
Figure GWB0000003355090000121
考虑到在垂直方向,目标在垂直方向上移动角度较小,可根据经验设定最大移动垂直角度值。
针对步骤S302进行说明:
一种可实现方式:雷达可以通过如下公式(1)确定累加接收视场:
A=(h-HA(d)*i,h+HA(d)*i,v-VA(d)*,v+VA(d)*i) (1)
其中,A表示雷达在所述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h-HA(d)*i表示A的最小水平角度值,h+HA(d)*i表示A的最大水平角度值,v-VA(d)*i表示A的最小垂直角度值,v+VA(d)*i表示A的最大垂直角度值,d表示实际距离,HA(d)和VA(d)分别表示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h表示所述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v表示所述第一像素的垂直角度值。
以“线发线收”为例,下面对确定累加接收视场的方法进行说明:假设雷达与目标物体的最大相对运动速度Vmax=120km/h,一个数据帧周期Tf=0.0333秒,当前数据帧与之前的数据帧之间的帧数差为i,假设预估距离d属于距离区间50-70m,假设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为8,因此累加接收视场的最小水平角度值为h-8*i,最大水平角度值为h+8*i;在垂直方向上,由于一个数据帧周期较短,雷达与目标物体的相对运动对确定累加接收视场影响较小,因此可以假设所有不同预估距离情况下,累加接收视场的最小垂直角度值为v-2*i,最大垂直角度值为v+2*i。基于此,最终确定的累加接收视场为(h-8*i,h+8*i,v-2*,v+2*i)。
另一种可实现方式:在步骤S302之前,雷达还可以获取目标物体的大小,其中目标物体的大小可以用目标物体的水平和垂直角度数来衡量。
相应的,雷达可以根据当前数据帧与任一数据帧之间的帧数差i、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垂直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和目标物体的大小确定雷达在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例如:信号处理单元通过如下公式(2)确定累加接收视场:
Figure GWB0000003355090000122
其中,A表示雷达在所述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h-HA(d)*i表示A的最小水平角度值,h+HA(d)*i表示A的最大水平角度值,v-VA(d)*i表示A的最小垂直角度值,v+VA(d)*i表示A的最大垂直角度值,d表示预估距离,HA(d)和VA(d)分别表示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h表示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v表示第一像素的垂直角度值,TH和TV分别表示目标物体的水平和垂直角度数。其中int()为取整函数,该取整函数可以是向上取整函数或者是向下取整函数。
以“线发线收”为例,下面对确定累加接收视场的方法进行说明:假设雷达与目标物体的最大相对运动速度Vmax=120km/h,一个数据帧周期Tf=0.0333秒,当前数据帧与之前的数据帧之间的帧数差为i,假设预估距离d属于距离区间50-70m,假设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为8;在垂直方向上,由于一个数据帧周期较短,雷达与目标物体的相对运动对确定累加接收视场影响较小,因此假设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为2。考虑到目标物体自身大小对确定累加接收视场的影响,假设目标物体的水平角度值TH=7,垂直角度值TV=5。基于此,信号处理单元确定的累加接收视场的最小水平角度值为h-3-8*i,最小水平角度值为h+3+8*i,最小水平角度值为v-2-2*i,最大水平角度值为v+2+2*i,基于此,最终确定的累加接收视场为(h-3-8*i,h+3+8*i,v-2-2*,v+2+2*i)。
可选方式二:针对每个所述预估距离,若该预估距离属于目标距离区间,且目标距离区间对应有累加接收视场,则雷达将目标距离区间对应的累加接收视场作为雷达在M个数据帧中的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
其中,一个采样点集合包括一个拐点,雷达可以根据该拐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拐点时间信息,并计算该时间信息与光速的乘积得到乘积结果,令该乘积结果除以2以获得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
雷达可以针对不同的距离区间,设定不同的累加接收视场,具体可参见表1。针对任一个距离区间,雷达选择在该距离区间中最大的距离的情况下,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其中,第j个距离区间对应的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可以记为HAjmax,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可以记为VAjmax。
表1
Figure GWB0000003355090000131
需要说明的是,在表1中,雷达为距离区间0-d1设置了对应的累加接收视场,实际上,也可以不为0-d1设置累加接收视场;或者,雷达选择在该距离区间中任一距离(即不限制是最大距离)的情况下,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基于此,来设置累加接收视场。又或者,对于距离区间0-d1对应的累加接收视场,雷达可以复用其他距离区间对应的累加接收视场。当然,对于其他距离区间对应的累加接收视场的确定方法,也可以采用距离区间0-d1对应的累加接收视场的确定方法,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表2给出了以线发线收扫描方式为例,雷达确定的各个不同的实际距离区间对应的累加接收视场:
表2
Figure GWB0000003355090000141
其中,当上述预估距离小于50m时,通常回波信号信噪比较高,因此雷达也可以不使用表2来确定累加接收视场,即无需采用帧间像素信号复用方法。或者,雷达可以选择其他距离区间对应的累加接收视场作为50m对应的累加接收视场。或者,选择0-50m中间的任一距离处,例如30m对应的累加接收视场。
进一步地,上述目标距离区间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例如该目标距离区间是表1中的一个距离区间。
针对步骤S203进行说明:
可选方式一: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取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的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1:针对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雷达按照Q个邻居像素的预设顺序,根据第一采样点集合上的第一拐点的信息和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拐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第二拐点,第一拐点与第二拐点的距离小于采样点门限。
步骤S502:雷达叠加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
步骤S503:雷达确定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并对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和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直到叠加完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待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都完成叠加,以得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
具体地,所谓第一像素的邻居像素指的是与所述第一像素相邻的像素,例如第一像素的邻居像素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在累加接收视场中位于第一像素上方的邻居像素、位于第一像素下方的邻居像素、位于第一像素左侧的邻居像素、位于第一像素右侧的邻居像素、位于第一像素左上方的邻居像素、位于第一像素左下方的邻居像素、位于第一像素右上方的邻居像素、位于第一像素右下方的邻居像素。
可选地,所述Q个邻居像素的预设顺序是:位于第一像素上方的邻居像素、位于第一像素上方的邻居像素、位于第一像素右上方的邻居像素、位于第一像素右侧的邻居像素、位于第一像素下方的邻居像素、位于第一像素左下方的邻居像素、位于第一像素左侧的邻居像素。或者,所述Q个邻居像素的预设顺序是:位于第一像素左侧的邻居像素、位于第一像素左下方的邻居像素、位于第一像素下方的邻居像素、位于第一像素右侧的邻居像素、位于第一像素右上方的邻居像素、位于第一像素上方的邻居像素、位于第一像素上方的邻居像素。或者,所述Q个邻居像素的预设顺序是:按照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由高至低的顺序,或者,所述Q个邻居像素的预设顺序是:按照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由低至高的顺序,总之,本申请对Q个邻居像素的预设顺序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针对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雷达都进行如下操作:在雷达确定了Q个邻居像素的预设顺序之后,首先雷达获取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第一个拐点的位置信息,并确定该第一个拐点与上述第一拐点(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当前采样点集合中的拐点)的距离,如果这两个拐点的距离小于采样点门限,该第一个拐点也就是上述的第二拐点,并叠加该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针对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当前采样点集合,通常一个邻居像素的回波信号上存在一个待叠加采样点集合。因此,当雷达针对第一个邻居像素完成了采样点集合的叠加之后,继续确定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并对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和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直到叠加完第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待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都完成叠加,以得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
假设第一像素为(x,y,z),该第一像素的邻居像素为(x,y+1,z-1),针对第一像素的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当前第一采样点集合,在邻居像素(x,y+1,z-1)对应的回波信号上逐一查找采样点集合,并且假设所述当前第一采样点集合的拐点的位置信息为ipx,y,z(i)邻居像素(x,y+1,z-1)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第j个采样点集合的拐点的位置信息为ipx,y+1,z-1(j),采样点门限为inter_thr,则判断下面公式(3)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雷达对当前第一采样点集合与所述第j个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否则,则雷达不对当前第一采样点集合与所述第j个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
|ipx,y+1,z-1(j)-ipx,y,z(i)|≤inter_thr (3)
可选方式二: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取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的方法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1:针对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雷达按照Q个邻居像素的预设顺序,根据第一采样点集合上的第一拐点的信息和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拐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第二拐点,第一拐点与第二拐点的距离小于采样点门限。
步骤S602:雷达确定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的相关系数。
步骤S603:若根据相关系数确定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可叠加,则雷达叠加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
步骤S604:雷达确定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并对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和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直到叠加完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待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都完成叠加,以得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
其中,关于第一像素的邻居像素的定义,以及Q个邻居像素的预设顺序的定义可以参照上述可选方式一的内容,对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针对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雷达都做如下操作:在雷达确定了Q个邻居像素的预设顺序之后,首先雷达获取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第一个拐点的位置信息,并确定该第一个拐点与上述第一拐点(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当前第一采样点集合中的拐点)的距离,如果这两个拐点的距离小于采样点门限,该第一个拐点也就是上述的第二拐点,雷达确定该采样点集合wx,y,z,i(n)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wx,y+1,z-1,j(n)的相关系数r(wx,y,z,i(n),wx,y+1,z-1,j(n))。
Figure GWB0000003355090000161
其中,Cov(wx,y,z,i(n),wx,y+1,z-1,j(n))为wx,y,z,i(n)与wx,y+1,z-1,j(n)的协方差,Var(wx,y,z,i(n))是wx,y,z,i(n)的方差,Var(wx,y+1,z-1,j(n))是wx,y+1,z-1,j(n)的方差,NTruncate为采样点集合所包括的采样点的数量,即在示例中,NTruncate=2*M+1,
Figure GWB0000003355090000162
表示wx,y,z,i(n)的平均值,
Figure GWB0000003355090000163
表示wx,y+1,z-1,j(n)的平均值。
若相关系数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该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可叠加,并叠加该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该预设阈值可以是预设固定值,也可以根据该第一采样点集合或者回波信号的信噪比大小确定,也可以是根据雷达与目标物体的实际距离确定。进一步地,雷达确定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雷达确定该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的方法与确定针对第一个邻居像素,确定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的方法相同,即针对第二个邻居像素,先确定第二拐点,然后确定该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个邻居像素所涉及的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的相关系数,若相关系数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该第一采样点集合与该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可叠加,并叠加该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并对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和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直到叠加完第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待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都完成叠加,以得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
或者,在雷达确定了Q个邻居像素的预设顺序之后,首先雷达获取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第一个拐点的位置信息,并确定该第一个拐点与上述第一拐点(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当前第一采样点集合中的拐点)的距离,如果这两个拐点的距离小于采样点门限,该第一个拐点也就是上述的第二拐点,雷达确定该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的相关系数,若相关系数大于预设阈值,则获取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以及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属性值包括以下任一项:信号幅度、峰均比或信噪比。若根据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以及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该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可叠加,并叠加该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该预设阈值可以是预设固定值,也可以根据信噪比大小确定,也可以是根据距离、反射率等参数确定。进一步地,雷达确定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并对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和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直到叠加完第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待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都完成叠加,以得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
其中,上述预设条件可以如下:
针对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上述预设条件为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以及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的加权平均值大于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其中,一个像素的属性值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该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幅度、信噪比、峰值比。以一个像素的属性值为该相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幅度为例,假设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幅度为A0,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幅度为A1,则上述预设条件可以用如下公式(4)表示:
Figure GWB0000003355090000171
针对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上述预设条件为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拨信号的属性值、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的加权平均值大于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以一个像素的属性值为该相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幅度为例,假设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幅度为A0,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幅度为A1,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幅度为A1,则该预设条件可以用如下公式(5)表示:
Figure GWB0000003355090000172
以此类推,针对第i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其对应的预设条件可以用如下公式(6)表示:
Figure GWB0000003355090000173
又或者,上述预设条件可以如下:
针对任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预设条件为该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大于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的预设倍数。该预设倍数可以是
Figure GWB0000003355090000174
至1之间的任意实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203包括的两种可选方式所涉及的采样点门限可以通过如下方法: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采样点门限的方法流程图,其中该方法的执行主体是雷达中的信号处理单元,如图7所示,该雷达包括ADC,基于此,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01:雷达根据雷达与目标物体的最大相对运动速度、一个数据帧周期,确定目标物体在一个数据帧周期内的最大移动距离。
步骤S702:雷达根据ADC的采样率,确定在最大移动距离上的采样点个数。
步骤S703:雷达根据当前数据帧与第一个邻居像素所在的数据帧的帧数差以及采样点个数,确定采样点门限。
具体地,假设雷达与目标物体的最大相对运动速度为Vmax,一个数据帧周期为Tf,确定目标物体在一个数据帧周期内的最大移动距离为Vmax*Tf,假设雷达根据ADC的采样率,确定在最大移动距离上的的采样点个数为sa。进一步地,假设雷达确定当前数据帧与第一个邻居像素所在的数据帧的帧数差为m,允许误差为deta,则最终确定的采样点门限为deta+sa*m。
例如,假设雷达与目标物体的最大相对运动速度为Vmax=120km/h,一个数据帧周期Tf=0.0333s,ADC采样率为1Gsps,则一个数据帧周期内,目标物体在累积接收视场内最大移动距离为1.111m,如果按照雷达0度发射角方向相向或背向运动,则在最大移动距离上的的采样点个数sa=8个,假设雷达确定当前数据帧与第一个邻居像素所在的数据帧的帧数差为m,设允许误差deta=4个采样点,所以最终确定的采样点门限为4+8*m个采样点。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可以确定对其叠加的次数,对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采样点集合叠加完之后,可以对叠加结果除以该次数。
针对步骤S204进行说明:雷达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单回波、多回波距离计算模式;包含但不限于峰值检测方法、前沿鉴别法、质心法、高斯分解等距离检测方法。
综上,本申请提供一种回波信号处理方法,其中,雷达针对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可以确定M个累加接收视场,雷达在M个累加接收视场中的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确定该第一采样点集合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并对该第一采样点集合和其对应的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待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都完成叠加,以得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根据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计算雷达与所述目标物体之间的实际距离。本申请考虑到物体空间相关性,即雷达中的探测器会在同一角度、相邻角度以及相邻多个数据帧的像素接收到脉冲位置接近相同、幅度接近相等的回波信号。因此,在回波信号的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通过实现帧间信号复用,提升回波信号信噪比,从而提高测距精度。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考虑了目标物体本身运动带来的影响,适用于目标物体静止与运动等场景,适用于“线发线收”“面发面收”、“点发点收”等激光雷达中。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波信号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回波信号处理装置可以是雷达的部分或者全部,例如:该装置可以是雷达中的信号处理单元,即处理器,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801,用于在当前数据帧上确定雷达的接收视场内的第一像素和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N个采样点集合,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像素为接收视场内的任一像素。
估算模块802,用于分别根据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估算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
第二确定模块803,用于分别根据每个预估距离确定与M个数据帧一一对应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M个累加接收视场中的每个累加接收视场包括第一像素的至少一个邻居像素,M个数据帧为雷达在接收当前数据帧之前接收到的M个数据帧,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采样点集合为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任一采样点集合。
第三确定模块804,用于分别根据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在M个累加接收视场中的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确定第二采样点集合。
叠加模块805,用于分别对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和对应的第二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以得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Q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计算模块806,用于根据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计算雷达与目标物体之间的实际距离。
可选地,估算模块802具体用于:分别根据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中的拐点的位置信息确定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
可选地,第二确定模块803具体用于:针对每个预估距离,根据雷达与目标物体的最大相对运动速度、一个数据帧周期、预估距离、雷达的最大水平视场角、总水平视场角、最大垂直视场角、总垂直视场角,确定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和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根据当前数据帧与任一数据帧之间的帧数差i、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垂直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确定雷达在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1≤i≤M,i为整数。
可选地,第二确定模块803具体用于:通过如下公式确定雷达在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
A=(h-HA(d)*i,h+HA(d)*i,v-VA(d)*,v+VA(d)*i)
其中,A表示雷达在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h-HA(d)*i表示A的最小水平角度值,h+HA(d)*i表示A的最大水平角度值,v-VA(d)*i表示A的最小垂直角度值,v+VA(d)*i表示A的最大垂直角度值,d表示预估距离,HA(d)和VA(d)分别表示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h表示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v表示第一像素的垂直角度值。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807,用于获取目标物体的大小。
相应的,第二确定模块803具体用于:根据当前数据帧与任一数据帧之间的帧数差i、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垂直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和目标物体的大小确定雷达在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
可选地,第二确定模块803具体用于:通过如下公式确定雷达在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包括:
Figure GWB0000003355090000191
其中,A表示雷达在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h-HA(d)*i表示A的最小水平角度值,h+HA(d)*i表示A的最大水平角度值,v-VA(d)*i表示A的最小垂直角度值,v+VA(d)*i表示A的最大垂直角度值,d表示预估距离,HA(d)和VA(d)分别表示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h表示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v表示第一像素的垂直角度值,TH和TV分别表示目标物体的水平和垂直角度数。
可选地,第二确定模块803具体用于:针对每个预估距离,若预估距离属于目标距离区间,且目标距离区间对应有累加接收视场,则将目标距离区间对应的累加接收视场作为雷达在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第四确定模块808,用于确定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或者至少一个第一采样点的信噪比。相应的,第二确定模块803具体用于:若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或者至少一个第一采样点集合的信噪比小于预设信噪比,则分别根据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估算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并分别根据每个预估距离确定与M个数据帧一一对应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
可选地,叠加模块805具体用于:针对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按照Q个邻居像素的预设顺序,根据第一采样点集合上的第一拐点的信息和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拐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第二拐点,第一拐点与第二拐点的距离小于采样点门限。叠加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确定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并对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和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直到叠加完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待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都完成叠加,以得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
可选地,叠加模块805具体用于:针对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按照Q个邻居像素的预设顺序,根据第一采样点集合上的第一拐点的信息和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拐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第二拐点,第一拐点与第二拐点的距离小于采样点门限。确定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的相关系数。若根据相关系数确定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可叠加,则叠加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确定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并对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和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直到叠加完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待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都完成叠加,以得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
可选地,叠加模块805具体用于:若相关系数大于预设阈值,则叠加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
可选地,叠加模块805具体用于:若相关系数大于预设阈值,则获取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以及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属性值包括以下任一项:信号幅度、峰均比或信噪比。若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以及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满足预设条件,则叠加第一采样点集合与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
可选地,预设条件为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以及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的加权平均值大于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或者,预设条件为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大于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的预设倍数。
可选地,雷达还包括:模数转换器ADC,相应的,装置还包括:第五确定模块809,用于根据雷达与目标物体的最大相对运动速度、一个数据帧周期,确定目标物体在一个数据帧周期内的最大移动距离。根据ADC的采样率,确定在最大移动距离上的采样点个数。根据当前数据帧与第一个邻居像素所在的数据帧的帧数差以及采样点个数,确定采样点门限。
可选地,第五确定模块809具体用于计算当前数据帧与第一个邻居像素所在的数据帧的帧数差以及采样点个数的乘积,得到乘积结果。计算乘积结果与允许误差之和,得到采样点门限。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分配模块810,用于向第一像素的信息分配存储空间,存储空间可复用。其中,第一像素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N个采样点集合,N个采样点集合中至少一个拐点的位置信息、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信噪比。
本实施例提供的回波信号处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的回波信号处理方法,其内容和效果可参考实施例部分,对此不再赘述。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雷达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雷达包括:存储器901、收发器902和处理器903,存储器901中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收发器902用于接收由于目标物体反射所产生的回波信号;处理器903用于通过运行程序指令,根据所述收发器接收的所述回波信号,执行上述的回波信号处理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处理器903还可以被称为信号处理单元,这里的收发器902相当于图1中发端光学元件15和收端光学元件16。
另外,本申请提供的雷达还可以包括:激光驱动电路、激光器、扫描器件、探测器和模拟前端,该模拟前端可以包括:TIA以及ADC,这些器件的功能可参考图1对应内容,对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雷达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的回波信号处理方法,其内容和效果可参考实施例部分,对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包括: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指令用于实现上述回波信号处理方法。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用于实现上述回波信号处理方法。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上述处理器可以为芯片。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元件均可封装在芯片上,并可由芯片上的处理电路操作执行。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元件所执行的功能,可由包含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芯片或程序的装置执行。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30)

1.一种回波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当前数据帧上确定雷达的接收视场内的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N个采样点集合,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像素为所述接收视场内的任一像素;
分别根据所述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估算所述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并分别根据每个所述预估距离确定与M个数据帧一一对应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所述M个累加接收视场中的每个累加接收视场包括所述第一像素的至少一个邻居像素,所述M个数据帧为所述雷达在接收所述当前数据帧之前接收到的M个数据帧,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采样点集合为所述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任一采样点集合;
分别根据所述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在所述M个累加接收视场中的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确定第二采样点集合,并分别对所述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和对应的所述第二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以得到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Q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计算所述雷达与所述目标物体之间的实际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根据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估算所述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包括:
分别根据所述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中的拐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根据每个所述预估距离确定与M个数据帧一一对应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预估距离,根据所述雷达与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相对运动速度、一个数据帧周期、所述预估距离、所述雷达的最大水平视场角、总水平视场角、最大垂直视场角、总垂直视场角,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和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根据所述当前数据帧与任一数据帧之间的帧数差i、所述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垂直角度值、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确定所述雷达在所述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1≦i≦M,i为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雷达在所述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
A=(h-HA(d)*i,h+HA(d)*i,v-VA(d)*,v+VA(d)*i)
其中,A表示雷达在所述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h-HA(d)*i表示A的最小水平角度值,h+HA(d)*i表示A的最大水平角度值,v-VA(d)*i表示A的最小垂直角度值,v+VA(d)*i表示A的最大垂直角度值,d表示所述预估距离,HA(d)和VA(d)分别表示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h表示所述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v表示所述第一像素的垂直角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数据帧与所述任一数据帧之间的帧数差i、所述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垂直角度值、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确定所述雷达在所述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物体的大小;
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当前数据帧与所述任一数据帧之间的帧数差i、所述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垂直角度值、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确定所述雷达在所述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数据帧与所述任一数据帧之间的帧数差i、所述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垂直角度值、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和所述目标物体的大小确定所述雷达在所述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雷达在所述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包括:
Figure FDA0003245516340000021
其中,A表示雷达在所述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h-HA(d)*i表示A的最小水平角度值,h+HA(d)*i表示A的最大水平角度值,v-VA(d)*i表示A的最小垂直角度值,v+VA(d)*i表示A的最大垂直角度值,d表示所述预估距离,HA(d)和VA(d)分别表示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h表示所述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v表示所述第一像素的垂直角度值,TH和TV分别表示所述目标物体的水平和垂直角度数,int()为取整函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根据每个所述预估距离确定与M个数据帧一一对应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预估距离,若所述预估距离属于目标距离区间,且所述目标距离区间对应有累加接收视场,则将所述目标距离区间对应的累加接收视场作为所述雷达在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
8.根据权利要求1、2、4-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根据所述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估算所述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并分别根据每个所述预估距离确定与M个数据帧一一对应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或者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采样点的信噪比;
相应的,所述分别根据所述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估算所述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并分别根据每个所述预估距离确定与M个数据帧一一对应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包括:
若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或者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采样点集合的信噪比小于预设信噪比,则分别根据所述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估算所述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并分别根据每个所述预估距离确定与M个数据帧一一对应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
9.根据权利要求1、2、4-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根据所述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在所述M个累加接收视场中的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确定第二采样点集合,并分别对所述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和对应的所述第二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以得到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包括:
针对所述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按照所述Q个邻居像素的预设顺序,根据第一采样点集合上的第一拐点的信息和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拐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第二拐点,所述第一拐点与所述第二拐点的距离小于采样点门限;
叠加第一采样点集合与所述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
确定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并对所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和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直到叠加完所述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待所述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都完成叠加,以得到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2、4-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根据所述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在所述M个累加接收视场中的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确定第二采样点集合,并分别对所述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和对应的所述第二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以得到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包括:
针对所述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按照所述Q个邻居像素的预设顺序,根据第一采样点集合上的第一拐点的信息和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拐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第二拐点,所述第一拐点与所述第二拐点的距离小于采样点门限;
确定第一采样点集合与所述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的相关系数;
若根据所述相关系数确定第一采样点集合与所述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可叠加,则叠加第一采样点集合与所述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
确定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并对所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和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直到叠加完所述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待所述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都完成叠加,以得到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根据所述相关系数确定第一采样点集合与所述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可叠加,则叠加第一采样点集合与所述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包括:
若所述相关系数大于预设阈值,则叠加第一采样点集合与所述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根据所述相关系数确定第一采样点集合与所述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可叠加,则叠加第一采样点集合与所述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包括:
若所述相关系数大于预设阈值,则获取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以及所述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所述属性值包括以下任一项:信号幅度、峰均比或信噪比;
若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以及所述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满足预设条件,则叠加第一采样点集合与所述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以及所述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的加权平均值大于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
或者,
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大于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的预设倍数。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还包括:模数转换器ADC,相应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雷达与目标物体的最大相对运动速度、一个数据帧周期,确定所述目标物体在一个数据帧周期内的最大移动距离;
根据所述ADC的采样率,确定在所述最大移动距离上的采样点个数;
根据所述当前数据帧与所述第一个邻居像素所在的数据帧的帧数差以及所述采样点个数,确定所述采样点门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数据帧与所述第一个邻居像素所在的数据帧的帧数差以及所述采样点个数,确定所述采样点门限,包括:
计算所述当前数据帧与所述第一个邻居像素所在的数据帧的帧数差以及所述采样点个数的乘积,得到乘积结果;
计算所述乘积结果与允许误差之和,得到所述采样点门限。
16.根据权利要求1、2、4-7、1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当前数据帧上确定雷达的接收视场内的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N个采样点集合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像素的信息分配存储空间,所述存储空间可复用;
其中,所述第一像素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N个采样点集合,所述N个采样点集合中至少一个拐点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信噪比。
17.一种回波信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当前数据帧上确定雷达的接收视场内的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N个采样点集合,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像素为所述接收视场内的任一像素;
估算模块,用于分别根据所述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估算所述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分别根据每个所述预估距离确定与M个数据帧一一对应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所述M个累加接收视场中的每个累加接收视场包括所述第一像素的至少一个邻居像素,所述M个数据帧为所述雷达在接收所述当前数据帧之前接收到的M个数据帧,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采样点集合为所述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任一采样点集合;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分别根据所述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在所述M个累加接收视场中的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确定第二采样点集合;
叠加模块,用于分别对所述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和对应的所述第二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以得到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Q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计算所述雷达与所述目标物体之间的实际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估算模块具体用于:
分别根据所述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中的拐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个所述预估距离,根据所述雷达与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相对运动速度、一个数据帧周期、所述预估距离、所述雷达的最大水平视场角、总水平视场角、最大垂直视场角、总垂直视场角,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和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根据所述当前数据帧与任一数据帧之间的帧数差i、所述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垂直角度值、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确定所述雷达在所述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1≦i≦M,i为整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雷达在所述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
A=(h-HA(d)*i,h+HA(d)*i,v-VA(d)*,v+VA(d)*i)
其中,A表示雷达在所述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h-HA(d)*i表示A的最小水平角度值,h+HA(d)*i表示A的最大水平角度值,v-VA(d)*i表示A的最小垂直角度值,v+VA(d)*i表示A的最大垂直角度值,d表示所述预估距离,HA(d)和VA(d)分别表示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h表示所述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v表示所述第一像素的垂直角度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物体的大小;
相应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当前数据帧与所述任一数据帧之间的帧数差i、所述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垂直角度值、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和所述目标物体的大小确定所述雷达在所述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雷达在所述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包括:
Figure FDA0003245516340000051
其中,A表示雷达在所述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h-HA(d)*i表示A的最小水平角度值,h+HA(d)*i表示A的最大水平角度值,v-VA(d)*i表示A的最小垂直角度值,v+VA(d)*i表示A的最大垂直角度值,d表示所述预估距离,HA(d)和VA(d)分别表示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水平移动角度值、所述目标物体的最大垂直移动角度值,h表示所述第一像素的水平角度值,v表示所述第一像素的垂直角度值,TH和TV分别表示所述目标物体的水平和垂直角度数。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个所述预估距离,若所述预估距离属于目标距离区间,且所述目标距离区间对应有累加接收视场,则将所述目标距离区间对应的累加接收视场作为所述雷达在任一数据帧上的累加接收视场。
24.根据权利要求17、18、20-2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或者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采样点的信噪比;
相应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或者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采样点集合的信噪比小于预设信噪比,则分别根据所述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估算所述雷达与目标物体的预估距离,并分别根据每个所述预估距离确定与M个数据帧一一对应的M个累加接收视场。
25.根据权利要求17、18、20-2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加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所述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按照所述Q个邻居像素的预设顺序,根据第一采样点集合上的第一拐点的信息和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拐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第二拐点,所述第一拐点与所述第二拐点的距离小于采样点门限;
叠加第一采样点集合与所述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
确定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并对所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和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直到叠加完所述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待所述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都完成叠加,以得到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
26.根据权利要求17、18、20-2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加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所述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按照所述Q个邻居像素的预设顺序,根据第一采样点集合上的第一拐点的信息和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拐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的第二拐点,所述第一拐点与所述第二拐点的距离小于采样点门限;
确定第一采样点集合与所述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的相关系数;
若根据所述相关系数确定第一采样点集合与所述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可叠加,则叠加第一采样点集合与所述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
确定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并对所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和第二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进行叠加,直到叠加完所述Q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上待叠加的采样点集合,待所述N个采样点集合中的每个第一采样点集合都完成叠加,以得到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叠加处理后的回波信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加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相关系数大于预设阈值,则叠加第一采样点集合与所述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加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相关系数大于预设阈值,则获取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以及所述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所述属性值包括以下任一项:信号幅度、峰均比或信噪比;
若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以及所述第一个邻居像素对应的回波信号的属性值满足预设条件,则叠加第一采样点集合与所述第二拐点所属的采样点集合,得到叠加后的采样点集合。
29.一种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由于目标物体反射所产生的回波信号;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运行程序指令,根据所述收发器接收的所述回波信号,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波信号处理方法。
3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波信号处理方法。
CN201980060389.XA 2019-05-24 2019-05-24 回波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7034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88436 WO2020237448A1 (zh) 2019-05-24 2019-05-24 回波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3421A CN112703421A (zh) 2021-04-23
CN112703421B true CN112703421B (zh) 2021-12-03

Family

ID=73552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0389.XA Active CN112703421B (zh) 2019-05-24 2019-05-24 回波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82659A1 (zh)
EP (1) EP3964866A4 (zh)
CN (1) CN112703421B (zh)
WO (1) WO20202374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5006B (zh) * 2021-01-05 2023-05-16 成都汇蓉国科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帧间积累的跟踪雷达海上小目标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6953656A (zh) * 2022-04-13 2023-10-27 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 探测结果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67791B (zh) * 2022-07-07 2023-12-22 珠海极海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波信号处理电路、芯片及车辆雷达装置
CN116577762B (zh) * 2023-07-12 2023-10-31 西安深信科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仿真雷达数据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5648A (zh) * 2012-04-19 2012-08-22 宁波成电泰克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改善船用雷达目标检测性能的脉冲积累方法
CN104833979A (zh) * 2015-04-27 2015-08-12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一种激光测距及激光测距数据的信号处理的方法
CN106526567A (zh) * 2016-12-08 2017-03-22 长沙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提高目标信噪比的超宽带雷达等效采样方法
CN109254271A (zh) * 2018-08-30 2019-01-22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面监视雷达系统的静止目标抑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RE46930E1 (en) * 2007-12-21 2018-07-03 Leddartech Inc. Distance det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EP2806781B1 (en) * 2012-01-23 2018-03-21 Washington University Goggle imag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5137420B (zh) * 2015-09-09 2017-09-2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帧积累的非相干mimo雷达检测和定位方法
JP6753107B2 (ja) * 2016-03-29 2020-09-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距離測定装置、距離測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338721B (zh) * 2016-08-23 2019-03-2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多帧回波相参积累的空中匀速弱小目标检测方法
WO2019064062A1 (en) * 2017-09-26 2019-04-04 Innoviz Technologies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ON AND LOCATION BY LIGHT
CN108519594B (zh) * 2018-03-26 2020-01-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重频间帧间联合积累的多重频雷达检测前跟踪方法
CN108802722B (zh) * 2018-08-28 2019-04-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虚拟谱的弱目标检测前跟踪方法
CN109782248B (zh) * 2019-02-18 2022-09-1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一种雷达杂波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5648A (zh) * 2012-04-19 2012-08-22 宁波成电泰克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改善船用雷达目标检测性能的脉冲积累方法
CN104833979A (zh) * 2015-04-27 2015-08-12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一种激光测距及激光测距数据的信号处理的方法
CN106526567A (zh) * 2016-12-08 2017-03-22 长沙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提高目标信噪比的超宽带雷达等效采样方法
CN109254271A (zh) * 2018-08-30 2019-01-22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面监视雷达系统的静止目标抑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ong range detection of line-array multi-pulsed coding lidar by combining the Accumulation coherence and Subpixel-energy detection method";Jinshan Su et al.;《OPTICS EXPRESS》;20150601;第23卷(第12期);第15174-15185页 *
"一种用于微弱目标检测的帧间移位累加方法";魏兰玲 等;《航空兵器》;20101031(第5期);第39-4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37448A1 (zh) 2020-12-03
CN112703421A (zh) 2021-04-23
US20220082659A1 (en) 2022-03-17
EP3964866A4 (en) 2022-05-04
EP3964866A1 (en) 2022-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03421B (zh) 回波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US7463184B2 (en) Object detection apparatus, object detection method, object detection program, and distance sensor
US20200256999A1 (en) Lidar techniques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CN102193089B (zh) 回波信号处理装置、雷达装置、回波信号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11123212A (zh) 一种基于复杂杂波背景下的场面监视雷达的信号处理方法
EP3460515B1 (en) Mapping for autonomous robotic devices
CN109669182B (zh) 无源双基地sar动/静目标联合稀疏成像方法
CN107942329A (zh) 机动平台单通道sar对海面舰船目标检测方法
CN103197297B (zh) 基于认知框架的雷达动目标检测方法
CN111443344B (zh) 一种侧扫声呐海底线自动提取方法及装置
KR101426226B1 (ko) 레이더의 신호 처리 방법
US786930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detection of a sonar contact
CN114184256A (zh) 一种多目标背景下的水位测量方法
CN113253240A (zh) 一种基于光子探测的空间目标识别分法、存储介质和系统
KR102185307B1 (ko) Sar 영상의 객체 응답 초해상도화 방법 및 객체 응답 초해상도화 장치
CN105652256B (zh) 一种基于极化信息的高频地波雷达tbd方法
CN113126064A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Weng et al. Underwater object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based on multi-beam sonar image processing
CN108508413B (zh) 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的低信噪比条件下目标检测方法
CN113126086B (zh) 一种基于状态预测积累的生命探测雷达弱目标检测方法
Zhou et al. Underwater Multitarget Tracking Method Based on Threshold Segmentation
CN114779211A (zh) 一种激光脉冲雷达设备及点云密度提升方法及设备
CN114355324A (zh) 一种航迹生成方法
Radius et al. Phase Variant Analysis Algorithm for Azimuth Ambiguity Detection
JP2010145224A (ja) スキャニングソナ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