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00715A - 柔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00715A
CN112700715A CN202010699490.4A CN202010699490A CN112700715A CN 112700715 A CN112700715 A CN 112700715A CN 202010699490 A CN202010699490 A CN 202010699490A CN 112700715 A CN112700715 A CN 112700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flexible display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994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00715B (zh
Inventor
尹京相
朴相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700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0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00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07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2Permanent magnets [PM]
    • H01F7/0231Magnetic circuits with PM for power or force generation
    • H01F7/0252PM holding devices
    • H01F7/0263Closures, bags, bands, engagement devices with male and female par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sliding enclosures, e.g. sliding keyboard or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1/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complete information is permanently attached to a movable support which brings it to the display position
    • G09F11/12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complete information is permanently attached to a movable support which brings it to the display position the display elements being carried by endless belts, chains, or the like
    • G09F11/1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complete information is permanently attached to a movable support which brings it to the display position the display elements being carried by endless belts, chains, or the like the elements being flexible she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2Permanent magnets [PM]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Abstract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可移动地支撑显示面板的壳体以及耦接到显示面板和壳体中的每一个的磁性部,其中,磁性部包括第一磁性部和第二磁性部,第一磁性部耦接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具有第一磁性,第二磁性部包括以面对所述第一磁性部的方式耦接到壳体以面对第一磁性部的第二磁性部包括具有第一磁性的第一磁性构件以及具有与第一磁性相反的第二磁性的第二磁性构件。

Description

柔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处理和显示海量信息的显示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相应地,各种平板显示装置也得到了发展并受到重视。
由于平板显示装置使用玻璃基板来抵抗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高热量,所以在轻量化、外形轻薄和柔性方面存在限制。
因此,这样的柔性显示装置已经成为先进的平板显示装置:使用诸如塑料的柔性材料而不是没有柔性的玻璃基板制造该柔性显示装置,使得即使像纸一样弯曲该柔性显示装置也能保持显示性能。
通过使用塑料基板代替玻璃,柔性显示装置可以分类为具有高耐久性的不易破损的显示装置、不易破损且可弯曲的可弯曲显示装置、能够卷曲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可折叠显示装置以及使屏幕能够从其展开和插入其中的可滑动显示装置。这种柔性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空间可用性、内部和设计,并且可以应用于各种应用领域。
特别地,近来,可滑动显示装置的研究正在积极进行中,以提高轻薄度、轻量化、小型化和便携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作出了本公开,并且提供了一种可以扩大或缩小显示区域同时使用户所出的力最小化的柔性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可以通过提供一种这样的柔性显示装置来实现上述和其他目的,该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壳体,壳体可移动地支撑显示面板;以及磁性部,磁性部耦接到显示面板和壳体中的每一个,其中,磁性部包括第一磁性部和第二磁性部,第一磁性部耦接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具有第一磁性,第二磁性部包括以面对第一磁性部的方式耦接到壳体且第二磁性部包括具有第一磁性的第一磁性构件以及具有与第一磁性相反的第二磁性的第二磁性构件。
在根据本公开的柔性显示装置中,由于使用磁力通过用户的手势扩大或缩小显示区域,所以可以使用户所出的力最小化。由于可以使用磁力保持显示区域的扩大或缩小状态,所以不需要单独的固定装置,由此可以减小柔性显示装置的整体尺寸和重量。
在根据本公开的柔性显示装置中,由于不需要用于扩大和缩小显示区域的单独的驱动力,所以可以减小柔性显示装置的整体尺寸和重量,以增强存储和移动的便利性。
除如上所述的本公开的效果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通过本公开的上述描述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附加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及其他优点,在附图中:
图1a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的插入状态的示意性前透视图;
图1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展开状态的示意性前透视图;
图1c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的插入状态的示意性后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图3是沿图1a所示的线I-I截取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部分A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5a是图3所示的部分B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5b是图5a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6a是沿图1b所示的线II-II截取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6b是图6a所示的部分C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7a是沿图1b所示的线II-II截取的当展开状态转换到插入状态时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7b是图7a所示的部分D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7c是图7b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8a是插入状态期间磁性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b是当插入状态转换到展开状态时磁性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c是展开状态期间磁性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并且
图8d是当展开状态转换到插入状态时磁性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以下方面,将阐明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及其实现方法。然而,本公开可以以不同形式体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方面。而是,提供这些方面使得本公开将是完全和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公开的范围。此外,本公开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
用于描述本公开的方面的附图中公开的形状、尺寸、比率、角度和数量仅仅是示例,因此,本公开不限于图示的细节。在整个说明书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相似的元件。在下面的描述中,当确定相关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的要点时,将省略该详细描述。在使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可以添加另一部分,除非使用了“仅~”。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提及相反的意思。
在构造元件时,尽管没有明确的描述,但元件被解释为包含误差范围。
在描述位置关系时,例如,当位置关系被描述为“在~上”、“在~之上”、“在~之下”和“在~旁边”时,可以在两个其他部分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部分,除非使用了“仅”或“直接”。
应当理解,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只用于区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例如,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而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
在描述本公开的元件时,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这些术语旨在从其他元件中识别相应元件,相应元件的基础、顺序或数量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一个元件“连接”或“耦接”到另一个元件的表述应当理解为:该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个元件,但也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个元件,除非特别提及,或者第三元件可以插设在相应元件之间。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充分理解的那样,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可以部分地或整体地彼此耦接或彼此结合,并且可以不同地彼此交互操作和在技术上驱动。本公开的方面可以彼此独立地执行,或者可以在相互依赖关系下一起执行。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柔性显示装置。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图1a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的插入状态的示意性前透视图,图1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展开状态的示意性前透视图,图1c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的插入状态的示意性后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图3是沿图1a所示的线I-I截取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4是图3所示的部分A的示意性放大图,图5a是图3所示的部分B的示意性放大图,图5b是图5a的示意性侧视图,图6a是沿图1b所示的线II-II截取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6b是图6a所示的部分C的示意性放大图,图7a是沿图1b所示的线II-II截取的当展开状态转换到插入状态时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7b是图7a所示的部分D的示意性放大图,图7c是图7b的示意性侧视图。
参考图1a至图7c,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显示面板2、壳体3和磁性部4。磁性部4可以包括具有第一磁性的第一磁性部41以及具有第一磁性和第二磁性的第二磁性部42。此时,第二磁性部42包括具有第一磁性的第一磁性构件421和具有第二磁性的第二磁性构件422。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还可以包括间隙保持部5、限位部6、按钮部7、第一耦接构件8和第二耦接构件9。
显示面板2可以是输出图像的显示装置。显示面板2可以是柔性显示面板,使用具有像塑料一样的柔性的材料来制造该柔性显示面板以便即使在像纸一样弯曲时也保持显示性能。根据一个示例的显示面板2整体上可以具有四边形板形状,但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具有另外的形状。显示面板2可以包括一侧2a、另一侧2b、第一侧2c和第二侧2d。
参考图2,一侧2a和另一侧2b是与X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并且可以指垂直于Y轴方向的方向。例如,X轴方向可以是显示面板2移动的方向。第一侧2c可以是Y轴方向上的一侧,并且可以表示上部。第二侧2d可以是Y轴方向上的另一侧,并且可以表示下部。例如,Y轴方向可以是与重力作用方向平行的方向,但不限于此。Z轴方向可以是垂直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中的每一个的方向,例如,参考图1a,可以指前部区域A1和后部区域A3。在这种情况下,前部区域A1是指位于显示装置1的一侧的区域。后部区域A3是指位于显示装置1的相反侧的区域。侧面区域A2可以设置在前部区域A1和后部区域A3之间。显示面板2可以设置在前部区域A1、侧面区域A2和后部区域A3中的每一个中,并且显示面板2的设置在前部区域A1、侧面区域A2和后部区域A3中的区域可以显示不同的图像。
显示面板2可以可移动地耦接到壳体3。根据一个示例的显示面板2可以移动以扩大设置在前部区域A1中的显示面板2的面积(如图1b所示),或者可以移动以减小设置在前部区域A1中的显示面板2的面积(如图1a所示)。在下文中,扩大显示面板2的设置在前部区域A1中的面积的方向可以称为展开方向(OD箭头方向),减小显示面板2的设置在前部区域A1中的面积的方向可以称为插入方向(ID箭头方向)。此外,基于显示面板2在展开方向(OD箭头方向)上的移动扩大设置在前部区域A1中的显示面板2的面积的状态可以定义为展开状态,并且基于显示面板2在插入方向(ID箭头方向)上的移动减小设置在前部区域A1中的显示面板2的面积的状态可以定义为插入状态。
显示面板2可以基于用户在展开方向(OD箭头方向)上的操作来移动。例如,用户可以用手抓住或接触显示面板2的一侧2a,并且可以在展开方向(OD箭头方向)上移动显示面板2。然而,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示例,用户可以接触显示面板2暴露于前部区域A1的任意部分,并且可以在展开方向(OD箭头方向)上移动显示面板2。显示面板2的一侧2a可以指设置在前部区域A1中的显示面板2的在展开方向(OD箭头方向)上的端部。在显示面板2的设置在前部区域A1中的尺寸被扩大的状态下,显示面板2可以通过磁性部4在插入方向(ID箭头方向)上以预定距离移动。
如图1a和图1b所示,可以以弯曲状态或卷曲状态设置显示面板2。因此,设置在后部区域A3处的显示面板2可以沿显示面板2的移动方向移动以被设置在前部区域A1处。
当显示面板2在展开方向(OD箭头方向)上移动时,设置在前部区域A3处的显示面板2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前部区域A1处。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暴露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的由设置在后部区域A3处的显示面板2覆盖的内部。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中,盖36(如图2所示)可以设置在后部区域A3处,从而可以防止柔性显示装置1的内部暴露于外部。
当显示面板2在展开方向(OD箭头方向)上移动时,可以增大在前部区域A1处暴露的显示面板2的尺寸,因此,用户可以观看比增大尺寸之前更宽范围的图像或放大的图像。
当显示面板2在插入方向(ID箭头方向)上移动时,设置在前部区域A1处的显示面板2的一部分可以再次设置在后部区域A3处。
显示面板2的第一侧2c和第二侧2d可以耦接到壳体3。显示面板2的第一侧2c是指图1b中的显示面板2的上侧部分。显示面板2的第二侧2d是指图1b中的显示面板2的下侧部分。显示面板2的第一侧2c和第二侧2d可以插设在形成在壳体3中的引导槽中。
由于第一磁性部41设置在显示面板2的第一侧2c和第二侧2d,并且第二磁性部42设置在壳体3中,所以当显示面板2被扩大或缩小时,可以使用第一磁性部41和第二磁性部42的磁力来使用户所出的力最小化,并且可以使用磁性部4的磁力来保持显示面板2的扩大和缩小状态。
参考图1a至图7b,显示面板2可以可移动地耦接到壳体3。壳体3可以配置柔性显示装置1的整体外观,并且可以以内部中空的四边形板形状设置壳体3,但不限于此。壳体3可以包括第一壳体侧壁31、第二壳体侧壁32、第三壳体侧壁33和引导辊34。壳体3还可以包括容纳槽35、盖36和耦接槽37。
第一壳体侧壁31可以是设置在柔性显示装置1的上侧的框架(如图1a至图5b所示)。显示面板2的第一侧2c可以耦接到第一壳体侧壁31。可以整体上以长椭圆形横截面设置第一壳体侧壁31,但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以另外的形状设置第一壳体侧壁31,以支撑显示面板2的第一侧2c。第一壳体侧壁31可以包括一侧和另一侧。第一壳体侧壁31的一侧可以是壳体3的一侧3a,第一壳体侧壁31的另一侧可以是壳体3的另一侧。
在插入状态下,第一壳体侧壁31的一侧3a可以是设置有显示面板2的一侧2a的部分。第一壳体侧壁31的另一侧3b可以是基于设置在前部区域A1中的显示面板2的与一侧3a相对的部分,并且可以是设置有引导辊34的部分。
第一壳体侧壁31可以包括用于引导显示面板2的第一侧2c的引导槽311以及磁性部4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磁性部的该一部分可以是第二磁性部42。
如图2所示,引导槽311可以以凹刻的形式设置在第一壳体侧壁31中。因此,显示面板2的第一侧2c可以插设在引导槽311中。插设在引导槽311中的显示面板2可以通过用户提供的驱动力沿引导槽311移动。耦接到显示面板2的第一磁性部41可以与显示面板2一起插设在引导槽311中。此外,第二磁性部42可以设置在形成有引导槽311的第一壳体侧壁31中。因此,当显示面板2移动时,引力和斥力可以作用在第二磁性部42和第一磁性部41之间。
引导槽311可以整体上以横置的U形形状设置在第一壳体侧壁31中。在这种情况下,引导槽311的一侧可以与外部连通,使得显示面板2的一侧2a以预定距离从第一壳体侧壁31的一侧3a展开。引导槽311的另一侧可以不与外部连通,使得当显示面板2在插入方向(ID箭头方向)上移动时,显示面板2的另一侧2b由第一壳体侧壁31支撑,并且因此不在插入方向(ID箭头方向)上移动。
引导槽311还可以包括用于使显示面板2弯曲的弯曲部311a。弯曲部311a可以形成在第一壳体侧壁31中,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侧壁31的另一侧31b。可以以半圆形形状设置弯曲部311a,弯曲部311a的曲率半径可以设置为等于或略大于以圆柱形形状设置的引导辊34的半径。因此,弯曲部311a可以设置为围绕引导辊34。因此,设置在弯曲部311a中的显示面板2可以弯曲以围绕引导辊34。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可以实现为使得设置在弯曲部311a中的显示面板2显示与设置在弯曲部311a以外的部分中的显示面板2显示的图像不同的图像。例如,设置在弯曲部311a中的显示面板2可以显示诸如Kakaotalk的文本消息、天气和时间的简单信息以及另外的图像。由于弯曲部311a可以设置在侧面区域A2处,所以柔性显示装置1可以在侧面区域A2上显示简单信息。设置在弯曲部311a以外的前部区域A1中的显示面板2可以更详细地显示简单信息,或者可以显示诸如电视(TV)或电影的大屏幕图像。此外,设置在弯曲部311a以外的后部区域A3处的显示面板2可以显示诸如应用程序或图标的另外的图像。对这种情况没有限制,显示面板2可以显示与前部区域A1的图像相同的图像或与前部区域A1的图像不同的图像。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中,显示面板2的设置在前部区域A1处的第一区域、显示面板2的设置在侧面区域A2处的第二区域和显示面板2的设置在后部区域A3处的第三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置为显示不同的图像。
显示面板2的不同区域可以根据显示面板2的展开状态或插入状态设置在侧面区域A2处。与设置在前部区域A1或后部区域A3处的显示面板2不同,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可以设置为不考虑设置的显示面板2的展开状态或插入状态在侧面区域A2处始终显示简单信息,从而使用户能够容易地通过侧面区域A2识别简单信息。
第二壳体侧壁32可以是设置在柔性显示装置1的下侧的框架。第二壳体侧壁32可以与第一壳体侧壁31平行设置。第二壳体侧壁32可以以预定距离与第一壳体侧壁31间隔开。例如,第二壳体侧壁32可以与第一壳体侧壁31间隔开第三壳体侧壁33的长度。显示面板2的第二侧2d可以耦接到第二壳体侧壁32。可以以与第一壳体侧壁31相同的形状形成第二壳体侧壁32,因此,显示面板2的第一侧2c和第二侧2d可以保持在平坦状态。第二壳体侧壁32可以包括用于引导显示面板2的第二侧2d的引导槽。第二壳体侧壁32的引导槽还可以包括弯曲部。第二壳体侧壁32的引导槽和弯曲部可以设置为与第一壳体侧壁31的引导槽311和弯曲部311a对称。然而,第二壳体侧壁32和第一壳体侧壁31可以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效果,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第二壳体侧壁32可以包括一侧和另一侧。壳体侧壁32的一侧是设置为面对第一壳体侧壁31的一侧3a的部分。更详细地,在插入状态下,第二壳体侧壁32的一侧可以是设置有显示面板2的一侧2a的部分。第二壳体侧壁32的另一侧是设置为面对第一壳体侧壁31的另一侧3b的部分。更详细地,第二壳体侧壁32的另一侧是设置有引导辊34的部分。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可以实现为紧凑型,因为显示面板2由于引导槽311的弯曲部311a以弯曲状态折叠。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中,显示面板2的第一侧2c和第二侧2d可以分别插设在第一壳体侧壁31的引导槽和第二壳体侧壁32的引导槽中,从而第一壳体侧壁31和第二壳体侧壁32可以支撑显示面板2。因此,即使当用户触摸或移动显示面板2时,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也可以防止显示面板2发生诸如弯曲的变形。
第三壳体侧壁33连接到第一壳体侧壁31的一侧3a和第二壳体侧壁32的一侧。根据一个示例的第三壳体侧壁33的作用是将第一壳体侧壁31耦接到第二壳体侧壁32。第三壳体侧壁33可以使用诸如粘合剂耦接方法、装配耦接方法和螺栓耦接方法的各种耦接方法耦接到第一壳体侧壁31和第二壳体侧壁32中的每一个。第三壳体侧壁33可以具有长度长的长杆形状,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扇形形状的横截面表面。如图2和图3所示,当显示面板2的一侧2a插入壳体3中时,第三壳体侧壁33可以接触将在下文描述的第一耦接构件8。
再次参考图2和图3,引导辊34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侧壁31和第二壳体侧壁32的另一侧。根据一个示例的引导辊34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侧壁31和第二壳体侧壁32之间。引导辊34可以接触显示面板2的内表面。更详细地,引导辊34可以接触设置在弯曲部311a中的显示面板2的弯曲部分的内表面。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2的内表面可以是不显示图像的非显示表面。因此,引导辊34可以支撑非显示表面,而不管显示面板2是否显示图像,由此即使在显示图像时,用户也可以容易地改变插入状态和展开状态。因此,引导辊34可以支撑显示面板2的弯曲部分,从而防止显示面板2的弯曲部分向容纳槽35凹陷或防止平坦状态变形。
引导辊34可以根据显示面板2的移动旋转。当显示面板2的一侧2a在展开方向(OD箭头方向)上移动时,根据一个示例的引导辊34可以顺时针旋转。当显示面板2的一侧2a在插入方向(ID箭头方向)上移动时,根据一个示例的引导辊34可以逆时针旋转。另一方面,当显示面板2的一侧2a在展开方向(OD箭头方向)上移动时,引导辊34可以逆时针旋转;当显示面板2的一侧2a在插入方向(ID箭头方向)上移动时,引导辊34可以顺时针旋转。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中,由于引导辊34随着显示面板2的移动旋转,所以可以防止显示面板2的弯曲部分的形状改变,此外,与没有旋转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显示面板2中产生的摩擦力,从而延长显示面板2的寿命。
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中,已经描述了第一壳体侧壁31、第二壳体侧壁32、第三壳体侧壁33和引导辊34独立地制造并耦接到壳体3,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其他方面中,除非引导辊34是可旋转的,否则第一壳体侧壁31、第二壳体侧壁32、第三壳体侧壁33和引导辊34可以设置为一体。当壳体3设置为一体时,可以缩短整个柔性显示装置1的制造时间。
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中,引导辊34以外的第一壳体侧壁31、第二壳体侧壁32和第三壳体侧壁33可以设置为一体,并且可以仅单独制造引导辊34,并且第一壳体侧壁31、第二壳体侧壁32和第三壳体侧壁33可以可旋转地耦接到引导辊34。第一壳体侧壁31、第二壳体侧壁32和第三壳体侧壁33可以设置为围绕显示面板2的边缘,从而保护显示面板2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的影响。
参考图2,容纳槽35的作用是容纳显示图像所需的诸如印刷电路板(PCB)的附加装置,印刷电路板(PCB)包括用于驱动显示面板2、通信以及驱动用于向PCB供应电力的装置和电池的电路。根据一个示例的容纳槽35可以是由第一壳体侧壁31、第二壳体侧壁32、第三壳体侧壁33和引导辊34围绕的空间。显示面板2的部分区域可以设置在前部区域A1处以覆盖容纳槽35,盖36可以设置在后部区域A3处。由于附加装置设置在容纳槽35中,所以附加装置可以不干扰显示面板2的移动。
盖36的作用是覆盖容纳槽35。根据一个示例的盖36可以耦接到壳体3,以设置在柔性显示装置1的后部区域A3处。盖36可以可拆卸地耦接到壳体3的第一壳体侧壁31、第二壳体侧壁32和第三壳体侧壁33。盖36整体上可以设置为四边形板形状,但不限于此,并且可以设置为耦接到壳体3以覆盖容纳槽35的另外的形状。盖36可以由与壳体3相同的材料形成,以增强整体感和美感,但不限于此,并且可以由另外的材料形成。盖36可以由塑料材料形成以减轻重量。盖36的暴露于外部的表面可以设置为具有诸如凹凸图案或高摩擦力的表面的各种图案,以防止在用户手中滑动。
参考图3至图7c,磁性部4可以耦接到显示面板2和壳体3中的每一个。根据一个示例的磁性部4可以耦接到显示面板2的一侧,并且可以包括耦接到显示面板2的一侧的具有第一磁性的第一磁性部41和以面对第一磁性部41的方式耦接到壳体3的第二磁性部42。第二磁性部42可以包括具有第一磁性的第一磁性构件421和具有第二磁性的第二磁性构件422。第二磁性可以与第一磁性相反。
第一磁性部41具有第一磁性。参考图8a至图8d,第一磁性部41包括N极和S极,其中N极可以设置在S极下方。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磁性部41的第一磁性是指在S极和N极上下设置的结构中设置在朝下方向上的磁极。因此,第一磁性部41面对第二磁性部42的第一磁性可以是N极。
第二磁性部42的第一磁性构件421具有第一磁性。参考图8a至图8d,第一磁性构件421包括N极和S极,其中S极可以设置在N极下方。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磁性构件421的第一磁性是指在N极和S极上下设置的结构中设置在朝下方向上的磁极。因此,第一磁性构件421面对第二磁性部42的第一磁性可以是N极。
第二磁性部42的第二磁性构件422具有第二磁性。参考图8a至图8d,第二磁性构件422包括N极和S极,其中N极可以设置在S极下方。在本说明书中,第二磁性构件422的第二磁性是指在S极和N极上下设置的结构中设置在朝上方向上的磁极。因此,第二磁性构件422面对第二磁性部42的第二磁性可以是S极。
总之,具有作为N极的第一磁性的第一磁性部41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2中,具有作为N极的第一磁性的第二磁性构件421和具有作为S极的第二磁性的第二磁性构件422可以设置在壳体3中。
由于不同的极(即,N极和S极)之间的引力作用,所以N极和S极可以相互吸引。由于相同的极之间(即,在N极和N极之间或在S极和S极之间)的斥力作用,所以相同的极可以相互排斥。
当用户扩大或缩小显示面板2时,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可以使用作用于第一磁性部41和第二磁性部42之间的引力和斥力使用户所出的力最小化,并且可以使用引力使显示面板2保持在插入状态和展开状态。因此,由于不需要单独的固定装置,所以可以减小整体尺寸和重量。
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中,第一磁性构件421和第二磁性构件422可以交替地设置为彼此间隔开。也就是说,N极和S极可以交替地设置为彼此间隔开。
参考图3至图7b,第二磁性构件422可以设置为复数个。根据一个示例,可以设置两个第二磁性构件422,使得一个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侧壁31的一侧3a,另一个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侧壁31的另一侧3b。设置在第一壳体侧壁31的一侧3a的第二磁性构件称为第一子磁性构件422a,设置在第一壳体侧壁31的另一侧3b的第二磁性构件称为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第一磁性构件421可以设置在第一子磁性构件422a和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之间。
由于第一磁性构件421和第二磁性构件422各自具有彼此不同的磁极,所以它们可以设置为彼此间隔开而不形成为单个主体。第一磁性构件421和第二磁性构件422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是第一磁性构件421和第二磁性构件422不受磁力相互影响的距离。
因此,如图3所示,第一子磁性构件422a、第一磁性构件421和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可以交替地设置为在第一壳体侧壁31的一侧3a和另一侧3b之间彼此间隔开。
可以沿显示面板2的移动方向设置第一子磁性构件422a、第一磁性构件421和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例如,如图3至图5a所示,可以沿X轴方向设置第一子磁性构件422a、第一磁性构件421和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因此,如果第一磁性部41根据显示面板2的移动在X轴方向上移动,则第一磁性部41可以以适当顺序靠近第一子磁性构件422a、第一磁性构件421和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
更详细地,在插入状态下,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磁性构件41可以设置在第一子磁性构件422a上方。也就是说,第一子磁性构件422a可以设置在第一磁性构件41下方。由于第一磁性部41具有第一磁性且第二子磁性构件422a具有第二磁性,所以引力可以作用于第一磁性部41和第一子磁性构件422a。因此,在插入状态下,显示面板2的与第一磁性部41耦接的另一侧2b可以在Z轴方向上和与第一壳体侧壁31的一侧3a耦接的第一子磁性构件422a设置在一条线上。因此,由于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可以使用第一磁性部41和第一子磁性构件422a之间的引力保持插入状态,所以不需要用于将显示面板2固定到壳体3以使显示面板2不移动的单独固定装置,由此可以减小柔性显示装置的整体尺寸和重量。
同时,在插入状态下,如图5a所示,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可以设置在与第一磁性构件421相同的高度处。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b所示,按钮部7的弹性构件73使用弹性恢复力将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从Z轴方向拉到右侧,由此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可以对按钮部7的斜面721施加压力。因此,按钮部7的升降构件71和移动构件72可以设置在Y轴方向上的上侧。在本说明书中,Y轴方向可以指第一轴方向,Z轴方向可以指第二轴方向。
接下来,当插入状态转换到展开状态时,显示面板2可以通过用户的力移动到展开方向(OD箭头方向),由此,第一磁性部41可以设置在第一磁性构件421的上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磁性部41和第一磁性构件421具有相同的磁极(N极),所以斥力可以作用于第一磁性部41和第一磁性构件421。因此,当插入状态转换到展开状态时,如果第一磁性部41设置在第一磁性构件421的上侧,则斥力起作用,由此用户可以使用比引力起作用的情况下小的力在展开方向(OD箭头方向)上移动显示面板2。
当展开状态转换到插入状态时,即使在第一磁性部41设置在第一磁性构件421的上侧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样地应用上述原理。在下文中,当插入状态转换到展开状态时,第一磁性部41设置在第一磁性构件421的上侧的情况定义为转换状态,或者反之亦然。
接下来,在展开状态下,如图6a和图6b所示,第一磁性部41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侧壁31的另一侧3b。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磁性部41可以设置在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的对角线位置处。在插入状态和转换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磁性部41可以上下设置以面对第一子磁性构件422a和第一磁性构件421中的每一个。然而,在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磁性部41和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可以设置在对角线位置而不是上下设置。这是为了确保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的移动空间,使得当展开状态转换到插入状态时,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设置在与第一磁性部41相同的高度处。由于第一磁性部41和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设置在对角线位置,所以第一磁性部41和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的引力作用,由此可以保持展开状态。因此,由于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不需要用于将显示面板2固定到壳体3以使显示面板2在展开状态下不移动的单独固定装置,所以可以减小其整体尺寸和重量。
接下来,在展开状态下,如图7a至图7c所示,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可以设置在与第一磁性部41相同的高度处。这是为了在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设置在与第一磁性部41相同的高度之后通过在X轴方向上平行地设置相同的磁极来产生斥力。如果用户按压从壳体3突出的按钮部7的升降构件71,则升降构件71和移动构件72移动到Y轴方向(其为第一轴方向)的下侧,由此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可以沿移动构件72的斜面721移动到上侧,并且因此可以设置在与第一磁性部41相同的高度处。因此,S极可以设置在第一磁性部41的上侧,S极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的上侧。N极可以设置在第一磁性部41的下侧,N极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的下侧。
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中,当展开状态转换到插入状态时,用户可以按压按钮部7并且使用第一磁性部41和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之间的斥力在插入方向(ID箭头方向)上移动显示面板2,由此用户可以使用比在没有斥力的情况下用户在插入方向(ID箭头方向)上移动显示面板2更小的力将显示面板2转换到插入状态。
再次参考图3至图5a,间隙保持部5的作用是保持第一磁性部41和第二磁性部42之间的间隙。间隙保持部可以由非导体形成,并且可以设置在第一磁性部41和第二磁性部42之间。更详细地,间隙保持部5可以设置为与盖36的下表面和第二磁性部42的上表面接触。因此,与第一磁性部41的下表面和第二磁性部42的上表面直接接触的情况相比,间隙保持部5可以通过允许第一磁性部41和第二磁性部42以预定间隔彼此间隔开来减小第一磁性部41和第二磁性构件42之间的引力,由此当插入状态转换到展开状态时可以使用户所出的力最小化。间隙保持部5可以仅设置在设置有第一磁性部41和第二磁性部42的区域中,由此可以防止柔性显示装置1的厚度和重量增大。
设置在间隙保持部5的上表面上的盖36可以设置在第一磁性部41的下表面上,从而覆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的内部,以便即使第一磁性部41移动到第一壳体侧壁31的另一侧3b也防止内部暴露于外部。
如图4和图5a所示,间隙保持部5可以通过螺栓耦接到第一壳体侧壁31,但不限于此,并且可以通过诸如粘合剂耦接的各种耦接方法耦接到第一壳体侧壁31。间隙保持部5可以设置为比第一磁性构件421长,并且间隙保持部5的两端可以弯曲,然后耦接到第一壳体侧壁31。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磁性构件421的上表面可以完全接触间隙保持部5的下表面,并且第一子磁性构件422a的上表面可以部分接触间隙保持部5的端部的下表面。
当间隙保持部5耦接到第一壳体侧壁31时,与间隙保持部5的下表面接触的第一磁性构件421和第一子磁性构件422a可以通过间隙保持部5固定到第一壳体侧壁31。因此,即使第一磁性部41根据显示面板2的移动而移动,也可以保持第一磁性构件421和第一子磁性构件422a固定在第一壳体侧壁31上。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还可以包括冲击分散部21。
如图3至图5a所示,冲击分散部21可以耦接到显示面板2的后表面。冲击分散部21的作用是分散施加到显示面板2的冲击力。冲击分散部21可以由例如橡胶的可以吸收冲击的材料制成。可以以与显示面板2的尺寸相同的尺寸形成冲击分散部21,但不限于此,并且冲击分散部21可以仅设置在设置有磁性部4的区域中,以减小厚度和重量。如果冲击分散部21耦接到显示面板2的整个后表面,则当显示面板2被扩大或缩小时,可以防止显示面板2扭曲或形状改变。
参考图3至图7b,限位部6的作用是限制显示面板2的移动。
限位部6可以包括第一限位部61和第二限位部62。第一限位部61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侧壁31的一侧3a。第一限位部61的作用是防止显示面板2的另一侧2b从第一壳体侧壁31向外突出。也就是说,第一限位部61的作用是允许显示面板2在展开状态转换到插入状态时不再在插入状态下移动。参考图4,第一限位部61可以以“┗”的形式设置并耦接到第一壳体侧壁31,其水平部分与第一子磁性构件422a的上表面接触,其垂直部分支撑第一磁性部41的侧部,从而限制第一磁性部41的移动。尽管未示出,但第一限位部61可以耦接到第一壳体侧壁31,从而支撑第一磁性部41。
第二限位部62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侧壁31的另一侧3b。第二限位部62的作用是通过防止显示面板2的另一侧2b通过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来限制显示面板2的移动。更详细地,第二限位部62可以通过限制第一磁性部41的移动来限制显示面板2的移动,以防止耦接到显示面板2的另一侧2b的第一磁性部41通过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也就是说,第二限位部62的作用是允许设置在前部区域A1处的显示面板2在插入状态转换到展开状态时不再扩大。参考图7b,第二限位部62可以以“┛”的形式设置,其水平部分耦接到第一壳体侧壁31,其垂直部分支撑第一磁性部41的侧部,从而限制第一磁性部41的移动。
第二限位部62的垂直部分设置为以预定间隔与柔性显示装置1的引导构件G(如图5a所示)间隔开,由此第二限位部62还可以用于和引导构件G一起引导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在Z轴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还可以包括按钮部7。按钮部7的作用是当展开状态转换到插入状态时使用斥力使显示面板2在插入方向(ID箭头方向)上移动预定距离。
参考图1a、图2以及图3至图7c,按钮部7可以包括升降构件71、移动构件72和弹性构件73。
升降构件71以能够在Y轴方向上升降的方式耦接到壳体3。Y轴方向可以与重力作用的方向平行,但不限于此。如果Y轴方向与重力方向平行,则升降构件71可以上下移动。可以以长圆柱形形状形成升降构件71,但不限于此。如果通过用户的操作将显示面板2从展开状态转换到插入状态,则升降构件71在向下方向上移动,由此显示面板2可以在插入方向(ID箭头方向)上以预定距离滑动。升降构件71可以包括头部711和主体部712。
如图1a所示,头部711可以对应于从柔性显示装置1向外突出的按钮。头部711可以可移动地耦接到第一壳体侧壁31,因此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或弹性构件73的弹性恢复力在Y轴方向上移动。头部711可以形成为从第一壳体侧壁31部分突出,因此可以容易地由用户操作。然而,对本示例不是限制性的,头部711可以形成为不从第一壳体侧壁31突出以提供与第一壳体侧壁31的整体性。
主体部712可以耦接到头部711的下表面。因此,主体部712可以根据头部711的移动一起移动。主体部712可以可移动地耦接到第一壳体侧壁31和第二壳体侧壁32中的每一个。主体部712可以插设在形成在第一壳体侧壁31和第二壳体侧壁32中的每一个中的通孔或凹槽中。主体部712可以从第一壳体侧壁31纵向延伸到第二壳体侧壁32以移动移动构件72。可以以长圆柱形形状设置主体部712,但不限于此,并且在主体部712可移动地耦接到第一壳体侧壁31和第二壳体侧壁32以移动移动构件72的条件下,可以以另外的形状设置主体部712。
移动构件72的作用是根据升降构件71的移动在Z轴方向上移动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参考图5b,移动构件72可以包括相对于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的下表面倾斜的斜面721。因此,移动构件72可以在其横截面中设置为三角形形状。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的角部可以与斜面721接触,在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与斜面721接触的状态下,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可以通过弹性构件73的弹性恢复力或用户按压按钮部7的力在Z轴方向上移动。
更详细地,在图5a和图5b的插入状态下,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通过弹性构件73的弹性恢复力移动到远离冲击分散部21的位置,并且因此移动构件72可以在图5b的Y轴方向上移动到上侧。因此,升降构件71的头部711可以保持从第一壳体侧壁31突出(如图1a所示)。
另一方面,当插入状态转换到展开状态时(如图7b和图7c所示),用户按压升降构件71的头部711,从而移动构件72在图7c的Y轴方向上移动到下侧,由此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可以移动,直到其沿斜面721与冲击分散部21的下表面接触为止。因此,弹性构件73可以伸长(如图7c所示)。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可以设置在与第一磁性部41相同的高度处(如图7b所示)。因此,当展开状态转换到插入状态时,如果用户按压按钮部7,则斥力可以作用于第一磁性部41和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之间,由此显示面板2可以在插入方向(ID箭头方向)上移动预定距离。因此,用户可以以比没有斥力作用的情况下小的力在插入方向(ID箭头方向)上移动显示面板2。
弹性构件73的作用是使升降构件71沿弹性恢复力从第一壳体侧壁31突出。弹性构件73的一侧可以耦接到第一壳体侧壁31,弹性构件73的另一侧可以耦接到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弹性构件73可以通过弹性恢复力收缩,由此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可以与冲击分散部21或显示面板2的下表面间隔开。如上文所述,如果用户按压头部711,则随着移动构件72的与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重叠的面积增大,弹性构件73可以在Z轴方向上伸长。
参考图7b,两个弹性构件73可以彼此间隔开并耦接到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和第一壳体侧壁31。升降构件71和移动构件72可以设置在弹性构件73之间。因此,升降构件71、移动构件72和弹性构件73可以彼此不干扰。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还可以包括第一耦接构件8和第二耦接构件9。
如图2和图7a所示,第一耦接构件8可以耦接到显示面板2的一侧2a,使得第一耦接构件8设置在显示面板2的第一侧2c和第二侧2d之间。例如,可以以具有箭头形式的横截面的杆形状形成第一耦接构件8。第一耦接构件8可以由但不限于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可以由塑料材料形成以减轻重量。第一耦接构件8可以从显示面板2的一侧2a到显示面板2的第一侧2c和第二侧2d紧密地耦接到显示面板2,因而,即使当显示面板2的一侧2a从壳体3展开时,也可以保持显示面板2的平坦度。
第一耦接构件8可以通过诸如粘合剂耦接方法和装配耦接方法的各种耦接方法在显示面板2的第一侧2c和第二侧2d中的每一个的纵向方向上耦接到显示面板2。第一耦接构件8可以包括平坦构件81和突出构件82。
平坦构件81可以插入形成在壳体3中的耦接槽37中。耦接槽37可以以凹刻形式设置在第一壳体侧壁31中,并且可以与引导槽311连通。因此,当展开状态转换到插入状态时,平坦构件81可以与显示面板2一起在插入方向(ID箭头方向)上移动,并且可以插入耦接槽37中。当平坦构件81插入耦接槽37中时,显示面板2的一侧2a可以设置在壳体3内。
如图2和图7a所示,耦接槽37可以设置在前部区域A1的第三壳体侧壁33与第一壳体侧壁31耦接的位置处。因此,当平坦构件81插入耦接槽37中时,第三壳体侧壁33可以与平坦构件81接触。因此,由于第三壳体侧壁33可以支撑第一耦接构件8,所以第三壳体侧壁33可以防止显示面板2在插入状态下向容纳槽35弯曲,从而保持显示面板2的平坦度。耦接槽37可以设置为比引导槽311厚,以便显示面板2和平坦构件81可以插入其中。
突出构件82可以暴露于壳体3的外部。突出构件82可以形成为比平坦构件81厚,以便突出构件82不会插入耦接槽37中。根据一个示例的突出构件82可以向前部区域A1比平坦构件更突出,并且可以形成为向展开方向(OD箭头方向)逐渐减小其厚度。例如,如图7a所示,可以以扇形形状形成突出构件82。当在插入状态下突出构件82的表面与平坦构件81垂直时,突出构件82可以被支撑在第一壳体侧壁31中。更详细地,突出构件82的垂直表面可以被支撑在与耦接槽37相邻的第一壳体侧壁31中。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中,即使展开状态转换到插入状态,第一耦接构件8也可以防止显示面板2的一侧2a插入壳体3中,由此可以在没有单独的固定装置的情况下保持设置在前部区域A1处的显示面板2的尺寸。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中,由于突出构件82可以暴露于外部而不插入耦接槽37中,所以用户可以通过抓住暴露于外部的突出构件82容易地使显示面板2从插入状态扩大到展开状态。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中,由于第一耦接构件8设置为围绕显示面板2的一侧2a,所以可以保护显示面板2的一侧2a免受外部冲击的影响,由此显示面板2的寿命可以更长。
如图2、图4和图7b所示,第二耦接构件9可以耦接到显示面板2的另一侧2b,使得其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2的第一侧2c和第二侧2d之间。根据一个示例的第二耦接构件9可以通过诸如粘合剂耦接方法、装配耦接方法和螺栓耦接方法的各种耦接方法耦接到显示面板2的另一侧2b。可以以横截面表面具有“口”形状的杆形状设置第二耦接构件9。第二耦接构件9可以沿显示面板2的另一侧2b纵向设置,以在第二耦接构件9转换到插入状态时减小显示面板2的另一侧2b和第一壳体侧壁31的冲击。为此,第二耦接构件9可以由可以吸收冲击的材料制成。例如,第二耦接构件9可以由橡胶制成,但不限于此,并且可以由可以吸收冲击的另外的材料制成。
第二耦接构件9可以从显示面板2的另一侧2b到显示面板2的第一侧2c和第二侧2d紧密地耦接到显示面板2,从而可以保持显示面板2的另一侧2b的平坦度。也就是说,第二耦接构件9可以紧密地耦接到显示面板2的另一侧2b,从而可以防止显示面板2的另一侧2b变形(例如,褶皱),并且可以保护显示面板2的另一侧2b免受外部冲击的影响,从而更大程度地增加显示面板2的寿命。
图8a是插入状态期间磁性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8b是当插入状态转换到展开状态时磁性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8c是展开状态期间磁性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8d是当展开状态转换到插入状态时磁性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a至图8d是示出了图3至图7c的示意图。更详细地,图8a至图8d是示出了当展开状态转换到插入状态时柔性显示装置1和磁性部4的插入状态、转换状态和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因此,在下文中,将参考图3至图7c给出图8a至图8d的描述。
图8a是示出了柔性显示装置1的插入状态的示意图,其中显示面板2完全插入壳体3中。第一磁性部41和第二子磁性构件422a在Z轴方向上上下设置(或设置在一条线上)。由于第一磁性部41的N极和第二子磁性构件422a的S极的引力作用,所以显示面板2可以保持在插入状态而不移动到壳体3。因此,由于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可以在没有单独固定装置的情况下使用第一磁性部41和第一子磁性构件422a之间的引力保持插入状态,所以可以比设置有用于固定显示面板的单独固定装置的情况更大程度地减小柔性显示装置1的整体尺寸和重量。
同时,第一子磁性构件422a的第二长度L2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一磁性部41的第一长度L1。这是因为如果第一子磁性构件422a的长度小于第一磁性部41的长度,则由于插入状态下的较小的引力即使较小的冲击也可以使显示面板2移动。
第一磁性构件421的第三长度L3可以大于第一子磁性构件422a的第二长度L2。这是因为在显示面板2从插入状态转换到展开状态(如图3和图6a所示)之前,显示面板2的另一侧2b的移动路径较长。更详细地,由于耦接到显示面板2的另一侧2b的第一磁性部41应当从壳体3的一侧3a移动到另一侧3b以完全转换到展开状态,所以具有与第一磁性部41的磁极不同的磁极的第一磁性构件421设置有比第二长度L2长的第三长度L3,以便用户可以以最小的力在上述路径中移动显示面板2。因此,由于在转换状态下第一磁性部41和第一磁性构件421之间的斥力作,所以用户可以用较小的力移动显示面板2。
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的第四长度L4可以小于第三长度L3并且大于第二长度L2。如果第四长度L4等于或大于第三长度L3,则显示装置的宽度变得太大,由此用户在携带显示装置时可能感到不便。
如果第四长度L4小于第二长度L2,则第一磁性部41与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之间的引力减小,由此可能出现难以保持展开状态的问题。
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的第四长度L4比第一子磁性构件422a的第二长度L2长的原因是为了允许将按钮部7的升降构件71和移动构件72设置在多个弹性构件73之间(如图7b所示)。这是因为升降构件71和移动构件72应当设置在多个弹性构件73之间,使得升降构件71和移动构件72可以纵向设置以到达第二壳体侧壁32,从而将显示面板2从展开状态转换到插入状态(如图2所示)。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中,用户可以用一只手按压设置在第一壳体侧壁31中的升降构件71的头部711,以同时移动在插入方向(ID箭头方向)上的Y轴方向上以预定距离上下设置的显示面板2的第一侧2c和第二侧面2d,从而防止显示面板2变形(例如,褶皱)。
接下来,图8b是示出了柔性显示装置1的转换状态的示意图,其中耦接到显示面板2的另一侧2b的第一磁性部41在展开方向(OD箭头方向)上移动。第一磁性部41和第一磁性构件421在Z轴方向上上下设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磁性部41的N极和第一磁性构件421的N极的斥力作用,所以与前述插入状态相比,显示面板2的另一侧3b可以在Z轴方向上与第二磁性部42更进一步间隔开。因此,由于可以提供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以便在使用用户的力扩大或缩小显示面板2时,通过使用第一磁性部41和第一磁性构件421之间的斥力来使用户所出的力最小化。
接下来,图8c是示出了柔性显示装置1的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其中第一磁性部41设置在壳体3的另一侧3b。第一磁性部41和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设置在对角线方向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磁性部41的N极和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的S极的引力作用,所以显示面板2可以保持在展开状态,而不再从壳体3移动。因此,由于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可以在没有单独固定装置的情况下使用第一磁性部41和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之间的引力保持展开状态,所以可以比设置有用于固定显示面板的单独固定装置的情况更大程度地减小其整体尺寸和重量。
在图8c中第一磁性部41没有设置为到达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的上侧的原因是为了确保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的移动空间,使得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设置在与图8d所示的第一磁性部41相同的高度处。
接下来,图8d是示出了柔性显示装置1的展开状态转换到插入状态的示意图,其中第一磁性部41和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设置在相同的高度处。更详细地,用户可以按压从第一壳体侧壁31突出的按钮部7的升降构件71,以允许移动构件72对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施加压力,由此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可以在其与移动构件72的斜面721接触的状态下在Z轴方向上升降。因此,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可以设置在与第一磁性部41相同的高度处,由此斥力可以作用于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与第一磁性部41之间。因此,由于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可以使用第一磁性部41和第二子磁性构件422b之间的斥力在插入方向(ID箭头方向)上以预定距离移动显示面板2的另一侧2b,由此展开状态可以更容易地转换到插入状态。
总之,由于提供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可以使得在使用用户的手势扩大或缩小设置在前部区域A1处的显示面板2(或显示区域)时,通过使用磁性部4的磁力来使用户所出的力最小化,并且可以使用磁力保持显示面板2(或显示区域)的插入状态和展开状态,所以不需要单独的固定装置,从而可以减小柔性显示装置的整体尺寸和重量。
显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文描述的本公开不受上述方面和附图的限制,并且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公开中进行各种替换、修改和变化。因此,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定义,并且其旨在使从权利要求的含义、范围和等同概念衍生的所有变更或修改都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可以结合上述各种方面以提供进一步的方面。本说明书中提及和/或申请数据表中列出的所有美国专利、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美国专利申请、外国专利、外国专利申请和非专利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如有必要,可以修改方面的方面,以利用各种专利、申请和公开的概念来提供更进一步的方面。
根据上述详细描述,可以对方面进行这些和其他更改。一般而言,在以下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不应被解释为将权利要求限制到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公开的特定方面,而应被解释为包括所有可能的方面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有权享有的等同物的全部范围。因此,权利要求不受本公开的限制。

Claims (20)

1.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壳体,所述壳体可移动地支撑所述显示面板;以及
磁性部,所述磁性部耦接到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壳体,
其中,所述磁性部包括:
第一磁性部,所述第一磁性部耦接到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具有第一磁性;以及
第二磁性部,所述第二磁性部以面对所述第一磁性部的方式耦接到所述壳体,所述第二磁性部包括具有所述第一磁性的第一磁性构件以及具有与所述第一磁性相反的第二磁性的第二磁性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磁性构件和所述第二磁性构件彼此间隔开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彼此不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磁性构件和所述第二磁性构件彼此间隔开且沿所述显示面板的移动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磁性构件包括两个子磁性构件,所述两个子磁性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和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磁性构件设置在所述两个子磁性构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磁性构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磁性构件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磁性构件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磁性部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磁性部和所述第二磁性部之间的间隙保持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并且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中的至少一个输出不同于其他区域的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耦接到所述显示面板的后表面的冲击分散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侧壁,所述第一壳体侧壁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侧角部;
第二壳体侧壁,所述第二壳体侧壁与所述第一壳体侧壁平行设置,并且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侧角部;
第三壳体侧壁,所述第三壳体侧壁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侧壁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壳体侧壁的一侧;以及
引导辊,所述引导辊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侧壁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壳体侧壁的另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磁性部和所述间隙保持部之间的盖。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和另一侧中的每一个中并且限制所述显示面板的移动的限位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可移动地耦接到所述壳体的按钮部,其中,所述第二磁性构件包括多个磁性构件,并且
其中,所述按钮部包括以能够在第一轴方向上升降的方式耦接到所述壳体的升降构件,以及根据所述升降构件的移动使所述第二磁性构件中的一个在第二轴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用于根据弹性恢复力使所述升降构件从所述壳体突出的弹性构件,其中,所述弹性构件的一侧耦接到所述壳体,另一侧耦接到所述第二磁性构件中的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移动构件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二磁性构件的下表面倾斜的斜面,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磁性构件在与所述斜面接触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二轴方向上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磁性构件包括多个磁性构件,所述第二磁性构件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磁性部下方。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磁性构件包括多个磁性构件,当展开状态转换到插入状态时,所述第二磁性构件中的一个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磁性部相同的高度处。
19.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
壳体,所述壳体可移动地支撑所述显示面板;以及
第一磁性部,所述第一磁性部耦接到所述显示面板且具有第一磁性;以及
第二磁性部,所述第二磁性部包括第一磁性构件和第二磁性构件,并且所述第二磁性部以面对所述第一磁性部的方式耦接到所述壳体,
其中,所述第一磁性构件具有第一磁性,并且所述第二磁性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磁性相反的第二磁性,
其中,所述显示区域通过所述第一磁性构件与所述第二磁性构件的磁力扩大或缩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磁性部与所述第二磁性部之间的间隙保持部。
CN202010699490.4A 2019-10-07 2020-07-20 柔性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7007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24099A KR20210041409A (ko) 2019-10-07 2019-10-07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019-0124099 2019-10-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0715A true CN112700715A (zh) 2021-04-23
CN112700715B CN112700715B (zh) 2023-06-06

Family

ID=75273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99490.4A Active CN112700715B (zh) 2019-10-07 2020-07-20 柔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10926B2 (zh)
KR (1) KR20210041409A (zh)
CN (1) CN1127007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46025S (zh) * 2019-04-10 2021-11-08
CN111243438B (zh) * 2020-02-07 2022-01-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JP7340277B2 (ja) * 2021-06-18 2023-09-07 株式会社Joled 表示装置
CN113707024B (zh) * 2021-09-02 2023-08-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936561B (zh) * 2021-11-05 2023-11-10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卷曲终端
CN114141147A (zh) * 2021-12-07 2022-03-0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3191255A1 (ko) * 2022-03-30 2023-10-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물질의 유입을 방지하기 위한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3163A (zh) * 2006-10-12 2008-04-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柔性显示单元及具有该柔性显示单元的移动终端
US20150047796A1 (en) * 2013-08-16 2015-02-19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CN105788460A (zh) * 2015-01-13 2016-07-2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05869522A (zh) * 2015-02-10 2016-08-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卷曲式显示装置
CN106371506A (zh) * 2015-07-20 2017-02-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装置
CN107818735A (zh) * 2016-09-12 2018-03-2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7919063A (zh) * 2016-10-06 2018-04-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扩展显示装置
CN108769324A (zh) * 2018-07-27 2018-11-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滑轨及移动终端
CN109151117A (zh) * 2018-09-18 2019-01-04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滑动定位机构及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5067C (zh) * 2003-04-01 2008-11-1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显示器的设备
KR100842625B1 (ko) 2006-12-14 2008-06-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슬라이딩 타입 휴대 단말기의 슬라이딩 모듈
KR101441919B1 (ko) 2007-12-24 2014-09-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슬라이드형 휴대 단말기
US9459656B2 (en) * 2008-10-12 2016-10-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lexible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KR102082163B1 (ko) * 2013-04-25 2020-02-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가요성 표시 장치 및 그 고정 방법
TWI608328B (zh) * 2013-10-24 2017-12-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KR102138753B1 (ko) * 2013-11-22 2020-07-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이식 표시장치
KR102342761B1 (ko) * 2014-12-04 2021-12-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299026B1 (ko) * 2014-12-22 2021-09-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160139320A (ko) * 2015-05-27 2016-12-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변형 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US10488886B2 (en) * 2016-01-11 2019-11-26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Flexible displa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nd operating the same
US9898048B2 (en) * 2016-01-20 2018-02-20 Nanoport Technology Inc. Interconnec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agnetic rail
KR102534579B1 (ko) * 2016-06-17 2023-05-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롤러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484505B1 (ko) * 2016-06-20 2023-01-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롤러블 표시장치
TWI676098B (zh) * 2018-09-13 2019-11-0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滑動定位機構及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3163A (zh) * 2006-10-12 2008-04-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柔性显示单元及具有该柔性显示单元的移动终端
US20150047796A1 (en) * 2013-08-16 2015-02-19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CN105788460A (zh) * 2015-01-13 2016-07-2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05869522A (zh) * 2015-02-10 2016-08-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卷曲式显示装置
CN106371506A (zh) * 2015-07-20 2017-02-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装置
CN107818735A (zh) * 2016-09-12 2018-03-2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7919063A (zh) * 2016-10-06 2018-04-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扩展显示装置
CN108769324A (zh) * 2018-07-27 2018-11-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滑轨及移动终端
CN109151117A (zh) * 2018-09-18 2019-01-04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滑动定位机构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41409A (ko) 2021-04-15
CN112700715B (zh) 2023-06-06
US11310926B2 (en) 2022-04-19
US20210105902A1 (en) 2021-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00715B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10718148B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10718147B (zh) 显示装置
WO2021175048A1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EP3993372A1 (en) Fold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567540B2 (en) Foldable device
US20230185338A1 (en) Foldable device
CN107077168B (zh) 具有柔性铰链结构的移动计算设备
US8837126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1407501B1 (ko) 후면 키패드를 갖는 휴대 단말기
CN111179762A (zh) 一种折叠显示装置
JP5519666B2 (ja) 携帯用ディスプレー装置
JP7375168B2 (ja) 電子装置
CN114582228A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WO2021072956A1 (zh) 一种屏幕尺寸可调整的终端
EP437272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screen support panel and flexible screen assembly
JP2011139420A (ja) スライド式電子装置
KR102442942B1 (ko)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CN113539089A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6696929B (zh) 一种阻尼机构、折叠铰链及电子设备
CN217682778U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4241913A (zh) 可弯折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613147A (zh)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4924619B (zh) 显示终端
CN216980023U (zh) 支撑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