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9566A - 一种基于焊机静外特性曲线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焊机静外特性曲线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9566A
CN112699566A CN202110026114.3A CN202110026114A CN112699566A CN 112699566 A CN112699566 A CN 112699566A CN 202110026114 A CN202110026114 A CN 202110026114A CN 112699566 A CN112699566 A CN 1126995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ve
fitting
external characteristic
static external
original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261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99566B (zh
Inventor
郑兵
柴勇凯
周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as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as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as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as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2611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995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99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95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995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95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M99/005Testing of complete machines, e.g. washing-machines or mobile phon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M99/008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by doing functionality tes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2Reliability analysis or reliability optimisation; Failure analysis, e.g. worst case scenario performanc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焊接工业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焊机静外特性曲线的分析方法、系统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采集焊机执行焊接指令时输出的多个原始数据;基于所述多个原始数据生成焊机的静外特性点连线;对标定义的标准曲线,对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所对应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曲线拟合,以得到焊机静外特性的复合曲线公式;根据静外特性复合曲线包含的各个分段曲线的公式,确定焊机的功能和性能参数,并基于所述功能和性能参数生成分析报告。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对静外特性曲线没有定量分析,且分析结果不够精准,不能够有效指导焊机研发,分析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焊机静外特性曲线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焊接工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焊机静外特性曲线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焊机的静外特性曲线是该焊机在稳定状态时输出的电流-电压曲线,一般是在设定焊机电流或电压条件下,通过改变模拟电阻负载来读取焊机的电压和电流输出,并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绘制在二维笛卡尔坐标图上。而上述静外特性曲线,在焊接工业领域,往往用于了解焊机的性能,因此,如何对上述静外特性曲线进行精准的分析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焊机的静外特性曲线主要是通过人为采集焊机在不同负载下输出的电流以及电压后生成的,由于本领域并没有系统以及统一的标准对静外特性曲线进行分析,并且由于静外特性曲线的曲线形状往往并非整体单调上升或整体单调下降,曲线形状较为复杂,较难通过语言来准确描述曲线的类型以及趋势。因此,用户只能够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根据静外特性曲线的大致走向粗略把握焊机的性能,从而降低了焊机分析的准确性。
特别地,在用户需要比对不同的焊机的性能时,需要将两个焊机对应的静外特性曲线进行比对,但由于现在并没有精准的方式来准确表达静外特性曲线,进一步增加了曲线分析的难度,导致了无法进行焊机性能比对。例如,用户在进行焊机研发的过程中,需要将已投产的焊机与本次研发的焊机进行比较,以确定哪些性能有提升,哪些性能降低,但由于现在无法通过静外特性曲线来确定两个焊机间不同性能的优劣势,大大增加了焊机研发的难度。由此可见,现有技术分析静外特性曲线的方法,仅仅依赖于人工对外特性曲线的形状特点的描述判断,对静外特性曲线没有定量分析,不能够准确定义该静外特性曲线中具体的点和线段,使得分析结果不够精准,难以基于该静外特性曲线对比两个不同的焊机的性能和功能,从而无法通过焊机的静外特性曲线实现焊机之间性能和功能的比对,也无法高效地指导焊机的研发。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焊机静外特性曲线的分析方法及装置,可以对基于采集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焊机对应的静外特性复合曲线;基于该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各个拟合曲线段的数学描述,从而确定该焊机的功能和性能参数,并生成分析报告,相较于现有技术得到的静外特性曲线,根据本申请提供的静外特性复合曲线生成的分析报告,包含了静外特性复合曲线的数学描述以及分析结果(也即上述焊机的功能和性能参数),为焊机设计者提供直接的精准的数据支持,解决现有技术中分析静外特性曲线的分析方法不够客观,仅仅是定性描述静外特性曲线的形状,不能高效地指导焊机研发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焊机静外特性曲线的分析方法,包括:采集焊机执行焊接指令时输出的多个原始数据;基于所述多个原始数据生成所述焊机对应的静外特性点连线;对标多个定义的标准曲线,对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所对应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曲线拟合,得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和复合曲线公式;所述复合曲线公式包含至少一个拟合曲线段的分段曲线公式,所述拟合曲线段是在所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与所述标准曲线和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匹配度最高的曲线段;根据所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包含的各个所述拟合曲线段的分段曲线公式,生成有关所述焊机的功能和性能的分析报告。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焊机静外特性曲线的分析装置,包括:原始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焊机执行焊接指令时的多个原始数据;静外特性点连线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多个所述原始数据生成所述焊机对应的静外特性点连线;静外特性复合曲线生成模块,用于对标多个定义的标准曲线,对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所对应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曲线拟合,得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和复合曲线公式;所述复合曲线公式包含至少一个拟合曲线段的分段曲线公式,所述拟合曲线段是在所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与所述标准曲线和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匹配度最高的曲线段;分析报告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包含的各个所述拟合曲线段的分段曲线公式,生成有关所述焊机的功能和性能的分析报告。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任务时采用所述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可以对基于采集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焊机对应的静外特性复合曲线;基于该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各个拟合曲线段的数学描述,从而确定该焊机的功能和性能参数,并生成分析报告,相较于现有技术得到的静外特性曲线,根据本申请提供的静外特性复合曲线生成的分析报告,包含了静外特性复合曲线的数学描述(也即复合曲线公式)以及分析结果(也即上述焊机的功能和性能参数),也即对静外特性复合曲线进行了定量分析,为焊机设计者提供直接的精准的数据支持,解决现有技术中分析静外特性曲线的分析结果不够客观,仅仅是人工定性描述外特性曲线的形状,导致分析结果不够精准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方法S201的实现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原始数据采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拟合直线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拐点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一应用场景下的静外特性复合曲线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二应用场景下的静外特性复合曲线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第三应用场景下的静外特性复合曲线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拟合曲线段的数学描述效果图;
图1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拐点的数学描述效果图;
图1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分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流程的执行主体为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计算机、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能够执行本申请提供的生成方法的设备。图1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实现流程图,详述如下:
在S101中,采集焊机执行焊接指令时的多个原始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该原始数据用于标识该焊机执行该焊接指令时的功能和性能参数,一般地,该原始数据包括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采集焊机执行焊接指令时的多个原始数据,具体可以为:在该焊机执行该焊接指令的过程中,按预设时间间隔采集多个原始数据,也即采集该焊机在各个采集时段内的平均输出电压和平均输出电流。示例性地,该预设时间间隔为一秒,则确定该焊机在每秒内的平均输出电压和平均输出电流,将该平均输出电压和平均输出电流封装为该秒对应的原始数据。应理解,此时可能会得到大量数值重复的原始数据,因此在原始数据的采集过程中,会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使得数值重复的原始数据只保留一个,也即最终采集得到的多个原始数据中,不存在任意两个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都相同的原始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采集焊机执行焊接指令时的多个原始数据,具体可以为:在该焊机执行该焊接指令的过程中,实时监测该焊机的输出电压值以及输出电流值,以记录得到多个原始数据,具体地,在开始监测该输出电压值以及输出电流值时,记录得到第一个原始数据,当监测到该输出电压值或该输出电流值的变化大于预设变化值时,记录得到下一个原始数据,也即任意两个记录得到的原始数据的差值大于该预设变化值。
在S102中,基于所述多个原始数据生成所述焊机对应的静外特性点连线。
在本实施例中,该原始数据包括输出电压值以及输出电流值,则以输出电压值和输出电流值作为横和纵坐标值,在二维坐标系上标记多个原始数据对应的数据点,将所有数据点依次连接,得到该静外特性点连线。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基于所述多个原始数据生成所述焊机对应的静外特性点连线,具体可以为:以输出电压作为y轴,以输出电流作为x轴,建立二维坐标系;在该二维坐标系上标记各个原始数据对应的数据点,并将所有数据点依照x轴的正向依次连接,得到该静外特性点连线。
在S103中,对标多个定义的标准曲线,对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所对应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曲线拟合,得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和复合曲线公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曲线公式包含至少一个拟合曲线段的分段曲线公式,所述拟合曲线段是在所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与所述标准曲线和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匹配度最高的曲线段。应理解,所述“曲线”在本申请中不一定代表着弯曲的线,该“曲线”指的是任何连续的线;上述匹配度最高指的是该拟合曲线段是根据该静外特性点连线对应的原始数据而确定,该拟合曲线段与其中一个该标准曲线的拟合方差最小。示例性地,各个标准曲线用于标识各种曲线形状或至少两种曲线形状的结合,该曲线形状可以包括斜率为正的直线、斜率为负的直线、二元曲线(也即二元一次方程在二维坐标系上的曲线)、圆弧曲线、水平线以及垂直线等。
应理解,各个标准曲线是可以自定义设定的,示例地,可以根据理论上的静外特性曲线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特性的曲线段进行设定,例如,恒流特性的曲线段对应上述垂直线,恒压特性对应上述水平线的标准曲线,平缓特性的曲线段对应上述斜率为负的直线且斜率大于预设阈值,斜缓特性的曲线段对应上述斜率为负的直线且斜率小于上述预设阈值,等等。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对标多个定义的标准曲线,对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所对应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曲线拟合,得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和复合曲线公式,具体可以为:对该静外特性点连线所对应的原始数据分为多组预拟合数据集,每组预拟合数据集内包括相同预设数量的原始数据;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计算该预拟合数据集内各个原始数据与各个标准曲线的拟合方差,并选取该拟合方差最小的标准曲线作为该预拟合数据集的目标曲线;将所有目标曲线相同类型且相邻的预拟合数据集合并为拟合数据集;对标该目标曲线,对各个拟合数据集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各个拟合曲线段及其对应的分段曲线公式;将各个拟合曲线段进行拟合连接,得到该静外特性复合曲线;将各个分段曲线公式合并得到该复合曲线公式。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多个标准曲线的类型包括直线类型、二次曲线类型以及圆弧曲线类型,则上述选取该拟合方差最小的标准曲线作为该预拟合数据集的目标曲线,具体可以为:通过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出该预拟合数据集内各个原始数据对应的拟合直线以及该拟合直线的方差,该拟合直线是所有直线类型的标准曲线中方差最小的;通过二次曲线拟合方法计算得出该预拟合数据集内各个原始数据对应的拟合二次曲线以及该拟合二次曲线的方差,该拟合二次曲线是所有二次曲线类型的标准曲线中方差最小的;通过圆弧曲线拟合方法计算得出该预拟合数据集内各个原始数据对应的拟合圆弧曲线以及该拟合圆弧曲线的方差,该拟合圆弧曲线是所有圆弧曲线类型的标准曲线中方差最小的;比较该拟合直线、该拟合二次曲线以及该拟合圆弧曲线的方差,选取方差最小的作为目标曲线。
应理解,若上述拟合曲线段对应的目标曲线的类型为直线类型,则该拟合曲线段对应的分段曲线公式应为y=a1x+a0,根据该拟合曲线段对应的原始数据确定a1以及a0的值;同理,若上述拟合曲线段对应的目标曲线的类型为二次曲线类型,则该拟合曲线段对应的分段曲线公式应为y=a2x2+a1x+a0;若上述拟合曲线段对应的目标曲线的类型为圆弧曲线类型,则该拟合曲线段对应的分段曲线公式应为(x-a1)2+(y-a2)2=a0
在S104中,根据所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包含的各个所述拟合曲线段的分段曲线公式,生成有关所述焊机的功能和性能的分析报告。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标准曲线都对应有预设的第一参数信息。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根据所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包含的各个所述拟合曲线段,确定所述焊机的功能和性能参数,具体可以为:以一个拟合曲线段为例,确定该拟合曲线段对应的目标曲线的第一参数信息;根据该拟合曲线段的分段曲线公式,确定该焊机的功能和性能参数。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第一个拟合曲线段为斜率为负的拟合直线,则该拟合直线的截距对应的第一参数信息为空载电压,根据该拟合直线的分段曲线公式,得到该空载电压对应的该截距的值,即确定该焊机的空载电压为该截距的值。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根据所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包含的各个所述拟合曲线段的分段曲线公式,生成有关所述焊机的功能和性能的分析报告,具体可以为:对该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各个拟合曲线段的曲线公式进行分析,得到有关该焊机功能和性能参数的分析结论,并填入该分析报告对应的页面中。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采集得到的原始数据生成静外特性点连线,将该静外特性点连线所对应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曲线拟合,并对标定义的标准曲线从而生成静外特性复合曲线,由于上述标准曲线是依据理论上的静外特性曲线预设的,则上述分段曲线拟合得到的该静外特性复合曲线相较于现有技术获取得到的静外特性曲线更精准;基于该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各个拟合曲线段的分段曲线公式,从而确定该焊机的功能和性能参数,并生成分析报告,相较于现有技术得到的静外特性曲线,根据本申请提供的静外特性复合曲线生成的分析报告,包含了静外特性复合曲线的复合曲线公式(也即上述多个分段曲线公式的集合)以及分析结果(也即上述焊机的功能和性能参数),为焊机设计者提供直接的精准的数据支持,实现了对该焊机的功能和性能参数的定量分析,使得确定的功能和性能参数更加精准,使得该分析报告的更加客观,以便于指导焊机的研发,在一种研发焊机的应用场景下,可以多次调整该焊机的设备参数,并每次调整后对该焊机发送焊接指令,以在该焊机执行某次调整后的焊接指令中得到的分析报告中,确定该焊机满足该次研发的研发目标,实现对焊机研发的指导;应理解,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自动执行,也即实现了自动生成关于焊机的分析报告。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焊机静外特性曲线的分析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分析外特性曲线的分析过程缺少定量分析,仅仅是人工主观描述静外特性曲线的形状,导致了焊机的分析结果不够精准,且不能够有效指导焊机研发,分析效率低的问题。
图2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参见图2,相对于图1所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S103包括S201~S204,具体详述如下:
进一步地,所述对标所述多个定义的标准曲线,对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所对应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曲线拟合,得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包括:
在S201中,选取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中N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作为拟合数据集,并从所述多个标准曲线中确定所述拟合数据集对应的拟合算法,得到拟合曲线段及其分段曲线公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拟合数据集是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中N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组成的数据集。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选取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中N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作为拟合数据集,并从所述多个标准曲线中确定所述拟合数据集对应的拟合曲线段及其分段曲线公式,具体可以为:对该静外特性点连线所对应的原始数据分为多组预拟合数据集,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计算该预拟合数据集内各个原始数据与各个标准曲线的拟合方差,并选取该拟合方差最小的标准曲线作为该预拟合数据集的目标曲线;将第一个预拟合数据集与相邻其它预拟合数据集合并为上述拟合数据集;对标该目标曲线,对各个拟合数据集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各个拟合曲线段及其对应的分段曲线公式。
进一步地,参见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方法S201的实现示意图,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S201包括S2011~S2015,详述如下:
所述选取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中N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作为拟合数据集,并从所述多个标准曲线中确定所述拟合数据集对应的拟合算法,得到拟合曲线段及其分段曲线公式,包括:
在S2011中,提取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对应的原始数据中M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M小于所述N。各个原始数据在该静外特性点连线内都有对应的数据点;上述提取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M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具体可以为:在该静外特性点连线内从左到右依次提取M个数据点,并提取该M个数据点对应的原始数据。所述M是预设的,具体可以是根据采集得到的原始数据的数量来确定。
在S2012中,计算M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相对于各个所述标准曲线的参照拟合方差,并确定所述多个标准曲线中所述参照拟合方差最小的目标曲线。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M个所述原始数据相对于各个所述标准曲线的参照拟合方差,并确定所述多个标准曲线中所述参照拟合方差最小的目标曲线,具体可以参照上述第一实施例S103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该目标曲线用于确定后续拟合数据集对应的拟合算法。
在S2013中,基于所述目标曲线确定所述N的值,使得N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相对于所述目标曲线的拟合方差小于预设方差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从上述S2012中可以得知,上述M个待拟合的原始数据匹配的最佳拟合曲线为目标曲线。对标该目标曲线,选取出该前N个待拟合的原始数据与该目标曲线的拟合方差仍然足够小,且令N尽可能大,也即前N个数据点与该目标曲线的拟合方差小于预设方差阈值,且前N+1个数据点与该目标曲线的拟合方差大于或等于预设方差阈值。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基于所述目标曲线确定所述N的值,使得N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相对于所述目标曲线的拟合方差小于预设方差阈值,具体可以为,计算M+1个数据点与该目标曲线的拟合方差;若该拟合方差小于预设方差阈值,则令M+1的值为M,重复执行上述计算M+1个数据点与该目标曲线的拟合方差的步骤,直至该拟合方差大于或等于预设方差阈值,此时将M的值识别为N的值。参见图3,预设该M的值为5,计算前6个数据点与该目标曲线的拟合方差,若前6个数据点与该目标曲线的拟合方差小于预设方差阈值,则计算前7个数据点与该目标曲线的拟合方差,直至前9个数据点与该目标曲线的拟合方差大于预设方差阈值,则确定N的值为8。具体地,上述S2012中可以得知前5个数据点与该目标曲线的拟合方差,则只需要计算第6个数据点与该目标曲线的距离值,根据该距离值计算前6个数据点与该目标曲线的拟合方差。
在S2014中,将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中N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识别为所述拟合数据集。
在本实施例中,该拟合数据集为该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未拟合的所有原始数据中靠前的一组原始数据。
在S2015中,在所述目标曲线上匹配所述拟合数据集对应的所述拟合曲线段,并确定所述拟合曲线段的分段曲线公式。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在所述目标曲线上匹配所述拟合数据集对应的所述拟合曲线段,并确定所述拟合曲线段的分段曲线公式,具体可以为:对标该目标曲线,基于该目标曲线对应的拟合算法,对该拟合数据集进行曲线拟合,得到该拟合曲线段。一般地,该拟合曲线段的起始位置位于该拟合数据集内第一个原始数据对应的数据点,该拟合曲线段的终止位置位于该拟合数据集内最后一个原始数据对应的数据点。
在本实施例中,以该静外特性点连线内M个待拟合的原始数据对应的数据点作为参考,预选出该静外特性点连线对应的前置原始数据的目标曲线,并对标该目标曲线,选取该静外特性点连线N个待拟合的原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也即对该静外特性点连线对应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曲线拟合,得到至少一个拟合曲线段,以便后续生成该静外特性复合曲线。
在S202中,将所述拟合得到的曲线段识别为已拟合,具体包括对所述拟合数据集内的所述原始数据识别为已拟合。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将所述拟合得到的曲线段识别为已拟合,具体包括:对所述拟合数据集内的所述原始数据识别为已拟合。将所述拟合数据集内的所述原始数据识别为已拟合,则此时该静外特性点连线对应的前一部分原始数据已经识别为已拟合,剩下后一部分原始数据为待拟合的原始数据。
在S203中,对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中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执行所述选取该静外特性点连线中N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作为拟合数据集,并从所述多个标准曲线中确定所述拟合数据集对应的所述拟合曲线段及其分段曲线公式的操作,直到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中的所述原始数据均为已拟合。
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中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执行上述S201的步骤,具体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该静外特性点连线对应的待拟合的原始数据为空时,也即替该静外特性点连线对应的各个原始数据均为已拟合时,则表示该静外特性点连线对应的所有原始数据曲线拟合成至少一个拟合曲线段。
在S204中,将所有所述拟合曲线段连接形成的曲线识别为静外特性复合曲线。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将所有所述拟合曲线段连接形成的曲线识别为静外特性复合曲线,具体可以为:将各个拟合曲线段连接起来,即为该静外特性复合曲线。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数学方法来对静外特性点连线进行分段曲线拟合,得到至少一个拟合曲线段,以生成该静外特性点连线里各个原始数据对应的静外特性复合曲线,分段曲线拟合的过程可以减少原始数据的误差对现有技术获取得到的静外特性曲线的影响,以该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作为分析依据可以提高分析精准度。
图4示出了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参见图4,相对于图1所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S101包括S401~S402,具体详述如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原始数据包括输出电流、输出电压以及阻性负载阻值。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焊机执行焊接指令时的多个原始数据,包括:
在S401中,在所述焊机执行焊接指令的过程中,通过前端传感装置记录在各个时间节点时所述焊机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以及阻性负载阻值。
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可以通过不同的前端传感装置获取该焊机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和阻性负载阻值的模拟信号,并将该模拟信号传输给模数转换装置,生成上述原始数据。
优选地,该模数转换装置有多个输入通道以及该输入通道对应的输出通道,以便同时处理不同的前端传感装置传输的模拟信号。
参见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原始数据采集示意图。多个前端传感装置与该焊机连接,其中,该前端传感装置1获取该焊机的输出电压,该前端传感装置2获取该焊机的输出电流;该多个前端传感装置与该模数转换装置连接,将关于该焊机的输出电压的模拟信号1,以及关于该焊机的输出电流的模拟信号2,通过不同的输入通道传输给该模数转换装置;该模数转换装置将模数转换后的离散数据发送至该终端设备,具体地,将关于输出电压的离散数据1以及关于输出电流离散数据2,通过对应的输出通道发送至该终端设备中。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在所述焊机执行焊接指令的过程中,通过前端传感装置记录在各个时间节点时所述焊机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以及阻性负载阻值,具体可以为:在该焊机执行该焊接指令的过程中,按预设时间间隔采集该焊机在各个时间节点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也即相邻两个时间节点的时间间隔为该预设时间间隔,基于该时间节点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计算该时间节点的阻性负载阻值。应理解,基于该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计算阻性负载阻值,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在预设的固定阻性负载阻值下记录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技术手段,本实施例的阻性负载阻值可以随意调整,提高了后续生成分析报告的效率和灵活性。
在S402中,将在同一时间节点采集得到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以及阻性负载阻值关联存储,生成所述原始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将同一时间节点采集得到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以及阻性负载阻值作为一组数据进行封装,得到该原始数据。
应理解,在将输出电流、输出电压以及阻性负载阻值作为一组数据进行封装时,应筛选和排除与已采集的原始数据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以及阻性负载阻值均相同的数据,以免原始数据重复,也即避免采集过多无意义的数据,以便提高后续处理采集得到的原始数据的处理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S102包括S403,具体详述如下:
所述基于多个所述原始数据生成所述焊机对应的静外特性点连线,包括:
在S403中,根据所述原始数据对应的所述输出电流以及所述输出电压生成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根据所述原始数据对应的所述输出电流以及所述输出电压生成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具体可以为:以输出电流为x,以输出电压为y,得到各个原始数据的坐标,并在二维坐标系上标记处各个原始数据对应的数据点;将所有数据点依照x轴的正向依次进行连接,得到该静外特性点连线。
在本实施例中,限定该静外特性点连线所在的坐标系,以便于后续确定静外特性复合曲线,并根据该静外特性复合曲线生成有关该焊机的功能和性能参数的分析报告。
图6示出了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参见图6,相对于图4所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S403包括S601~S603,具体详述如下: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原始数据对应的所述输出电流以及所述输出电压生成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包括:
在S601中,基于所述原始数据的输出电压,将各个所述原始数据划分为多个数据组。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数据组内的所有所述原始数据的所述输出电压在所述数据组关联的电压区间范围内;所述数据组的组别编号与所述数据组关联的所述电压区间范围相关。
示例性地,以输出电压为分组依据,将各个原始数据划分为空载组、高压组、中压组、低压组和短路组共5个数据组,其中短路组对应的输出电压为零,低压组对应的输出电压处于零至第一电压之间,中压组对应的输出电压处于第一电压至第二电压,高压组对应的输出电压处于第二电压至第三电压之间,空载组对应的输出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三电压。示例性地,该第一电压为该焊机输出功率最小时的输出电压,该第二电压为该焊机输出功率最大时的输出电压,该第三电压为输出电流为零时的最大电压,也即空载电压。
在S602中,基于所述数据组内各个原始数据的阻性负载阻值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原始数据在所述数据组内的组内编号。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基于所述数据组内各个原始数据的阻性负载阻值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原始数据在所述数据组内的组内编号,具体可以为:对上述各个数据组内的原始数据进行排序,以任一个数据组为例,根据阻性负载阻值的大小,将该数据组内各个原始数据进行降序排序,也即阻性负载阻值最大的原始数据的组内编号为1。
在S603中,基于所述原始数据组内编号以及所在的所述数据组的所述组别编号,确定所述原始数据的连接次序,基于所述连接次序依次连接各个所述原始数据对应的所述位置坐标,得到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S601分的各个数据组存在组别编号,示例性地,上述空载组、高压组、中压组、低压组和短路组的组别编号分别为1、2、3、4以及5。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基于所述原始数据组内编号以及所在的所述数据组的所述组别编号,确定所述原始数据的连接次序,具体可以为:以组别编号作为第一排序条件,以组内编号作为第二排序条件,对该原始数据进行排序,得到该原始数据的连接次序。示例性地,第一个原始数据应为组别编号为1的空载组中组内编号为1的原始数据,第二个原始数据应为组别编号为1的空载组中组内编号为2的原始数据,最后一个原始数据应为组别编号为5的短路组中组内编号最大的原始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基于所述连接次序依次连接各个所述原始数据对应的所述位置坐标,得到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具体可以为:将各个原始数据在坐标系上对应的数据点,依照该连接次序进行连接,则在该坐标系上得到该静外特性点连线。
在本实施例中,以上述排序方式对原始数据进行自动排序,以自动获得更为合理更符合实际的静外特性点连线,提高后续根据该静外特性点连线生成的静外特性复合曲线的精准度。
图7示出了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参见图7,相对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S104包括S701~S703,具体详述如下: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包含的各个所述拟合曲线段的分段曲线公式,生成有关所述焊机的功能和性能的分析报告,包括:
在S701中,确定所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的焊接应用拐点。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确定所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的焊接应用拐点,具体可以为:确定各个拟合复合曲线中任意两个直线类型的拟合曲线段之间的拐点,作为该焊接应用拐点。该直线类型可以是斜率为正的直线、斜率为负的直线、水平线或垂直线。参见图8,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拟合直线示意图。上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任意两个直线类型的拟合曲线段,可以是该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任意两个拟合直线,也即图中的曲线1和曲线2,也可以是该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任意两个拟合直线且该两个拟合直线之间只存在一个曲线类型的拟合曲线段,也即该两个拟合直线隔着一个曲线类型的拟合曲线段,也即图中的曲线2和曲线4,中间隔着曲线3,该曲线3的类型为圆弧曲线类型。
参见图9,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拐点示意图,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确定各个拟合复合曲线中任意两个直线类型的拟合曲线段之间的拐点,具体可以为:选取任意两条拟合直线;确定该两条拟合直线的交点(也包括两条拟合直线的延长线上的交点),识别为第一拐点;和/或,确定该两条拟合直线的角平分线,以该角平分线上的点作为圆心,确定拟合半径对应的切合圆弧,该切合圆弧与该两条拟合直线相切,确定该切合圆弧与该角平分线的交点,识别为第二拐点。上述拟合半径的计算方法为:根据该两条拟合直线上对应的所有原始数据求解该拟合半径,使得该两条拟合直线上对应的所有原始数据与该拟合半径对应的切合圆弧的拟合方差最小。
应理解,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该第二拐点更贴近原始数据对应的数据点,也即该第二拐点与各个原始数据的方差最小。因此,优选上述第二拐点,以便后续根据该第二拐点确定该焊机的功能和性能参数。
在S702中,确定所述焊接应用拐点关联的指标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指标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焊机的性能参数和/或功能参数。各个焊接应用拐点都对应有预设的指标参数。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确定所述焊接应用拐点关联的指标参数,具体可以为:确定上述相邻的直线类型的拟合曲线段对应的上述第一参数信息,根据该第一参数信息确定该焊接应用拐点对应的指标参数,根据该焊接应用拐点的坐标信息,确定该指标参数的具体数值,以确定该焊机的性能参数和/或功能参数。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拐点为图11中曲线Ⅲ与曲线Ⅵ之间的第二拐点,则该拐点对应的第二参数信息为焊机输出最大功率;根据该拐点的坐标信息,得到该焊机输出最大功率对应的输出电压以及输出电流的具体值,即确定了该焊机输出最大功率时的输出电压以及输出电流。
在S703中,根据所述复合曲线段对应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包含的所有所述焊接应用拐点关联的所述指标参数,生成所述焊机的所述分析报告。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根据所述复合曲线段对应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包含的所有所述焊接应用拐点关联的所述指标参数,生成所述焊机的所述分析报告,具体可以为:对该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各个拟合曲线段的分段曲线公式进行分析,得到有关该焊机功能和性能参数的分析结论,并填入分析报告对应页面中的预留空白处,以生成有关所述焊机的功能和性能的分析报告。
在本实施例中,确定该静外特性复合曲线的焊接应用拐点,并根据该焊接应用拐点得到更多关于焊机的功能和性能参数,根据该焊接应用拐点得到的功能和性能参数可用于指导焊机的研发,具体地,将焊机焊接应用关联的指标参数实际化,以便在测试该焊机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该焊机的设备参数。
参见图10,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在该应用场景下,该分析报告包括焊机信息、测试规范、静外特性复合曲线图、拟合曲线段以及拐点的数学描述。该焊机信息用于表示该焊机的设备参数,该测试规范用于标识该应用场景下该焊机执行焊接指令时的流程,用户以测试该焊机的功能和性能参数作为执行焊接指令的目的。有关静外特性复合曲线图的描述,具体可以参见下述图11~图13;有关拟合曲线段的数学描述,具体可参见下述图14,图1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拟合曲线段的数学描述效果图,该拟合曲线段的数学描述包括曲线标识(Identification,ID),参数ID,该拟合曲线段的数学公式以及作用域;有关拐点的数学描述,具体可参见下述图15,图1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拐点的数学描述效果图,该拐点的数学描述包括功能和性能参数及其对应的电流和电压。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应用场景下执行本申请提供的生成方法,根据该拟合曲线段以及拐点的数学描述,确定该焊机的功能和性能参数(图中未示出),以便填入该分析报告中对应的页面中的预留空白处。
图11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应用场景下的静外特性复合曲线示意图,在该焊机执行焊接指令时,采集多个原始数据,获得图示的静外特性复合曲线,该静外特性复合曲线共有6段拟合曲线段。其中曲线Ⅰ、曲线Ⅲ、曲线Ⅵ为斜率为负的拟合直线,曲线Ⅱ为二次曲线,曲线Ⅳ为圆弧曲线,曲线Ⅴ为垂直线。根据预设的各个拟合曲线段的结合与适用范围的对应关系表,在该分析报告中描述有,该焊机适用于有自保护的金属电弧焊(Shielded MetalArc Welding,SMAW)。
图12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应用场景下的静外特性复合曲线示意图,在该焊机执行焊接指令时,采集多个原始数据,获得图示的静外特性复合曲线,该静外特性复合曲线共有6段拟合曲线段。其中曲线Ⅰ、曲线Ⅲ、曲线Ⅵ为斜率为负的拟合直线,曲线Ⅱ为二次曲线,曲线Ⅳ为垂直线,曲线Ⅴ为水平线。根据预设的各个拟合曲线段的结合与适用范围的对应关系表,在该分析报告中描述有,该焊机适用于气体金属弧焊法(Gas Metal-Arc Welding,GMAW)。
图13示出了本申请第三应用场景下的静外特性复合曲线示意图,在该焊机执行焊接指令时,采集多个原始数据,获得图示的静外特性复合曲线,该静外特性复合曲线共有6段拟合曲线段。其中曲线Ⅰ为斜率为正的拟合直线,曲线Ⅲ为斜率为负的拟合直线,曲线Ⅱ为二次曲线,曲线Ⅳ为圆弧曲线,曲线Ⅴ为垂直线。根据预设的各个拟合曲线段的结合与适用范围的对应关系表,在该分析报告中描述有,该焊机适用于气体保护钨极电弧焊(GasTungsten-Arc Welding,GTAW)。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图1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分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照图16,该分析装置包括:原始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焊机执行焊接指令时的多个原始数据;静外特性点连线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多个所述原始数据生成所述焊机对应的静外特性点连线;静外特性复合曲线生成模块,用于对标多个定义的标准曲线,对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所对应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曲线拟合,得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和复合曲线公式;所述复合曲线公式包含至少一个拟合曲线段的分段曲线公式,所述拟合曲线段是在所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与所述标准曲线和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匹配度最高的曲线段;分析报告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包含的各个所述拟合曲线段的分段曲线公式,生成有关所述焊机的功能和性能的分析报告。
可选地,该静外特性复合曲线生成模块包括:拟合曲线段确定模块,用于选取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中N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作为拟合数据集,并从所述多个标准曲线中确定所述拟合数据集对应的拟合算法,得到拟合曲线段及其分段曲线公式;已拟合数据识别模块,用于将所述拟合得到的曲线段识别为已拟合,具体包括对所述拟合数据集内的所述原始数据识别为已拟合;该拟合曲线段确定模块,还用于对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中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执行所述选取该静外特性点连线中N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作为拟合数据集,并从所述多个标准曲线中确定所述拟合数据集对应的拟合算法,直到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中所有所述原始数据均为已拟合;静外特性复合曲线确定模块,用于将所有所述拟合曲线段连接形成的曲线识别为静外特性复合曲线。
可选地,该拟合曲线段确定模块包括:目标曲线确定模块,用于提取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M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所述M小于所述N;计算M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相对于各个所述标准曲线的参照拟合方差,并确定所述对应多个标准曲线时所述参照拟合方差最小的目标曲线;拟合数据集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曲线确定所述N的值,使得N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相对于所述目标曲线的拟合方差小于预设方差阈值;将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中前N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识别为所述拟合数据集;该拟合曲线段确定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目标曲线上匹配所述拟合数据集对应的所述拟合曲线段,并确定所述拟合曲线段的分段曲线公式。
可选地,该原始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前端传感模块,用于在所述焊机执行焊接指令的过程中,通过前端传感装置记录在各个时间节点时所述焊机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以及阻性负载阻值;原始数据生成模块,用于将在同一时间节点采集得到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以及阻性负载阻值关联存储,生成所述原始数据。
可选地,该静外特性点连线生成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原始数据对应的所述输出电流以及所述输出电压生成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
可选地,该静外特性点连线生成模块包括:原始数据分组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原始数据的输出电压,将各个所述原始数据划分为多个数据组;每个所述数据组内的所有所述原始数据的所述输出电压在所述数据组关联的电压区间范围内;所述数据组的组别编号与所述数据组关联的所述电压区间范围相关;组内编号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数据组内各个原始数据的阻性负载阻值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原始数据在所述数据组内的组内编号;静外特性点连线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原始数据组内编号以及所在的所述数据组的所述组别编号,确定所述原始数据组的连接次序,基于所述连接次序依次连接各个所述原始数据对应的所述位置坐标,得到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
可选地,该分析报告生成模块包括:拐点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的焊接应用拐点;指标参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焊接应用拐点关联的指标参数;所述指标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焊机的性能参数和/或功能参数;分析报告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复合曲线段对应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包含的所有与所述焊接应用拐点关联的所述指标参数,生成所述焊机的所述分析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图17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7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70(图17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存储器17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71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7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72,所述处理器17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72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终端设备17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该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170、存储器17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7仅仅是终端设备17的举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17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
所称处理器17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17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17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17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17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7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17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17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7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17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71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 loader)、数据以及其他程序等,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等。所述存储器17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移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移动终端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拍照装置/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焊机静外特性曲线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焊机执行焊接指令时输出的多个原始数据;
基于所述多个原始数据生成所述焊机对应的静外特性点连线;
对标多个定义的标准曲线,对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所对应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曲线拟合,得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和复合曲线公式;所述复合曲线公式包含至少一个拟合曲线段的分段曲线公式,所述拟合曲线段是在所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与所述标准曲线和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匹配度最高的曲线段;
根据所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包含的各个所述拟合曲线段的分段曲线公式,生成有关所述焊机的功能和性能的分析报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标所述多个定义的标准曲线,对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所对应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曲线拟合,得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包括:
选取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中N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作为拟合数据集,并从所述多个标准曲线中确定所述拟合数据集对应的拟合算法,得到拟合曲线段及其分段曲线公式;
将所述拟合得到的曲线段识别为已拟合,具体包括对所述拟合数据集内的所述原始数据识别为已拟合;
对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中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执行所述选取该静外特性点连线中N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作为拟合数据集,并从所述多个标准曲线中确定所述拟合数据集对应的拟合算法,直到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中所有所述原始数据均为已拟合;
将所有所述拟合曲线段连接形成的曲线识别为静外特性复合曲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取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中N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作为拟合数据集,并从所述多个标准曲线中确定所述拟合数据集对应的拟合算法,得到拟合曲线段及其分段曲线公式,包括:
提取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对应的原始数据中M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所述M小于所述N;
计算M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相对于各个所述标准曲线的参照拟合方差,并确定所述对应多个标准曲线时所述参照拟合方差最小的目标曲线;
基于所述目标曲线确定所述N的值,使得N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相对于所述目标曲线的拟合方差小于预设方差阈值;
将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中N个待拟合的所述原始数据识别为所述拟合数据集;
在所述目标曲线上匹配所述拟合数据集对应的所述拟合曲线段,并确定所述拟合曲线段的分段曲线公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数据包括输出电流、输出电压以及阻性负载阻值;所述采集焊机执行焊接指令时的多个原始数据,包括:
在所述焊机执行焊接指令的过程中,通过前端传感装置记录在各个时间节点时所述焊机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以及阻性负载阻值;
将在同一时间节点采集得到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以及阻性负载阻值关联存储,生成所述原始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多个原始数据生成所述焊机对应的静外特性点连线,包括:
根据所述原始数据对应的所述输出电流以及所述输出电压生成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原始数据对应的所述输出电流以及所述输出电压生成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包括:
基于所述原始数据的输出电压,将各个所述原始数据划分为多个数据组;每个所述数据组内的所有所述原始数据的所述输出电压在所述数据组关联的电压区间范围内;所述数据组的组别编号与所述数据组关联的所述电压区间范围相关;
基于所述数据组内各个原始数据的阻性负载阻值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原始数据在所述数据组内的组内编号;
基于所述原始数据组内编号以及所在的所述数据组的所述组别编号,确定所述原始数据的连接次序,基于所述连接次序依次连接各个所述原始数据对应的所述位置坐标,得到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包含的各个所述拟合曲线段的分段曲线公式,生成有关所述焊机的功能和性能的分析报告,包括:
确定所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的焊接应用拐点;
确定所述焊接应用拐点关联的指标参数;所述指标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焊机的性能参数和/或功能参数;
根据所述复合曲线段对应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包含的所有所述焊接应用拐点关联的所述指标参数,生成所述焊机的所述分析报告。
8.一种焊机静外特性曲线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始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焊机执行焊接指令时的多个原始数据;
静外特性点连线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多个所述原始数据生成所述焊机对应的静外特性点连线;
静外特性复合曲线生成模块,用于对标多个定义的标准曲线,对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所对应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曲线拟合,得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和复合曲线公式;所述复合曲线公式包含至少一个拟合曲线段的分段曲线公式,所述拟合曲线段是在所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与所述标准曲线和所述静外特性点连线匹配度最高的曲线段;
分析报告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静外特性复合曲线中包含的各个所述拟合曲线段的分段曲线公式,生成有关所述焊机的功能和性能的分析报告。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026114.3A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基于焊机静外特性曲线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6995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6114.3A CN112699566B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基于焊机静外特性曲线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6114.3A CN112699566B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基于焊机静外特性曲线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9566A true CN112699566A (zh) 2021-04-23
CN112699566B CN112699566B (zh) 2023-06-02

Family

ID=75513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26114.3A Active CN112699566B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基于焊机静外特性曲线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99566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0109A (zh) * 2015-02-28 2015-06-24 重庆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电阻曲线的电阻点焊焊点质量检测方法
CN107248156A (zh) * 2017-05-27 2017-10-13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分段点自动提取的踏面轮廓拟合方法
CN108447103A (zh) * 2018-03-29 2018-08-24 润电能源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线段拟合方法及装置
CN109345113A (zh) * 2018-09-29 2019-02-15 北京拾易技术有限公司 风电机组性能评估方法及介质
CN111037056A (zh) * 2019-12-19 2020-04-21 深圳市佳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工艺性能测评方法及系统
CN111143777A (zh) * 2019-12-27 2020-05-12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666458A (zh) * 2020-06-22 2020-09-15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 风电机组功率曲线的拟合方法
CN111667550A (zh) * 2020-05-18 2020-09-15 季华实验室 一种判断拟合曲线质量的测试方法
CN112131655A (zh) * 2020-08-20 2020-12-25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制动踏板感性能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0109A (zh) * 2015-02-28 2015-06-24 重庆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电阻曲线的电阻点焊焊点质量检测方法
CN107248156A (zh) * 2017-05-27 2017-10-13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分段点自动提取的踏面轮廓拟合方法
CN108447103A (zh) * 2018-03-29 2018-08-24 润电能源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线段拟合方法及装置
CN109345113A (zh) * 2018-09-29 2019-02-15 北京拾易技术有限公司 风电机组性能评估方法及介质
CN111037056A (zh) * 2019-12-19 2020-04-21 深圳市佳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工艺性能测评方法及系统
CN111143777A (zh) * 2019-12-27 2020-05-12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667550A (zh) * 2020-05-18 2020-09-15 季华实验室 一种判断拟合曲线质量的测试方法
CN111666458A (zh) * 2020-06-22 2020-09-15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 风电机组功率曲线的拟合方法
CN112131655A (zh) * 2020-08-20 2020-12-25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制动踏板感性能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9566B (zh) 202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019609A1 (en) Coordinate measuring system data reduction
CN109342989A (zh) 一种电能表的误差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9613440B (zh) 电池的分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10406727A1 (en) Managing defects in a model training pipeline using synthetic data sets associated with defect types
CN109916350B (zh) 一种生成三坐标测量程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0362563A (zh) 数据表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6155897A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814420B (zh) 一种基于冻结数据的低压配电网拓扑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2699566B (zh) 一种基于焊机静外特性曲线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2765876B (zh) 机械设计方案推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693476A (zh) 预测电池在任一倍率上剩余可放电时间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5952426B (zh) 基于随机采样的分布式噪音数据聚类方法及用户分类方法
CN110968835A (zh) 一种近似分位数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3530436B (zh) 基于autocad.net api的刀具设计图纸参数化生成方法
CN110334018A (zh) 一种大数据导入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5654106A (zh) 一种决策树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2598228B (zh) 企业竞争力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371171A (zh) 一种区域聚合的方法及装置
CN114139621A (zh) 确定模型分类性能标识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68898A (zh) 电力数据漏点补全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2478819A (zh) 一种数控机床系统中实现断点继续的新方法
CN112348389A (zh) 设备产能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电子终端
CN110737685A (zh) 一种电力大数据的数据异常判别方法
CN110287272A (zh) 一种可配置实时特征提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969402A (zh) 标准工时的测定装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