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8574A - 一种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8574A
CN112698574A CN202011591140.2A CN202011591140A CN112698574A CN 112698574 A CN112698574 A CN 112698574A CN 202011591140 A CN202011591140 A CN 202011591140A CN 112698574 A CN112698574 A CN 112698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double
space robot
task
rel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11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98574B (zh
Inventor
洪梦情
丁萌
郭毓
刘辽雪
朱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15911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985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98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8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98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85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umerical Control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首先设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三个任务,并且设定优先级顺序;随后构建双臂空间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依据模型构建双臂空间机器人逆运动学方程并根据任务1和任务2求得逆解;构建避障算法并设计零空间自适应投影算子系数实现任务3,最后构建闭环运动学控制器,实现机械臂末端相对运动以及主机械臂位置跟踪误差收敛。本发明考虑基座与机械臂之间的耦合,并设计了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控制器,可以使得双臂空间机器人可以同时执行多个冲突任务而且可以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以保证在障碍环境下,双臂空间机器人能够实现主臂末端的轨迹跟踪和双臂末端的协调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间机器人控制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空间机器人代替宇航员执行危险操作已经是必然趋势,各国都大力开展研究。相较于单臂空间机器人,双臂空间机器人的工作灵活性更高、可操作性更强,控制难度相应也更高。不同于固定基座的机器人,在微重力环境下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存在多重动力学耦合,机械臂的运动会对空间机器人漂浮基产生扰动,反之,基座的运动也会影响机械臂末端操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因此,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一直是空间机器人研究难点之一。
除了末端控制要求,空间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会遇到碎片等太空垃圾,机械臂的运动范围受到限制,若运动过程中无法避开障碍物,将对机械臂造成损害。针对机械臂多任务要求,目前常用的控制方法为:扩展任务法和任务优先级法。然而,前者易导致系统奇异;后者易导致低级任务的失效。因此,规划好多个冲突任务的优先级,考虑基座与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的耦合影响,设计好合理的控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以保证在障碍环境下,双臂空间机器人能够实现主臂末端的轨迹跟踪和双臂末端的协调控制。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三个任务,并且设定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任务1:双臂末端的协调运动;任务2:主臂末端的轨迹跟踪以及任务3:避障;
步骤2:根据基座与机械臂的耦合作用,构建双臂空间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
步骤3:构建双臂空间机器人逆运动学方程,根据主臂末端任务和双臂末端相对任务要求,求得双臂空间机器人运动学逆解;
步骤4:构建基于梯度投影法的避障算法;
步骤5:设计零空间自适应投影算子系数,保证任务之间的切换连续并且保证高优先级任务的执行顺序;
步骤6:构建闭环运动学控制器,实现机械臂末端相对运动以及主机械臂位置跟踪误差收敛。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
(1)考虑基座与机械臂之间的耦合,利用改进的雅克比矩阵建立双臂空间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从而获得机械臂末端的相对位置和姿态;
(2)采用了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控制器,不仅可以使得双臂空间机器人可以同时执行多个冲突任务而且可以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
(3)采用了双曲正切函数作为零空间投影算子的系数,使得低级任务可以实现连续切换;
(4)改进了基于自适应变阻尼因子的阻尼最小二乘法,用于求取雅克比矩阵的逆解,可以避免算法奇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协调控制方法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三连杆平面双臂空间机器人的初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三连杆平面双臂空间机器人的最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投影算子系数仿真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座的位置和角度仿真结果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左臂和右臂连杆角度仿真结果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与障碍物的最短距离仿真结果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双臂末端相对位置误差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左臂末端位置跟踪误差仿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三个任务,并且设定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任务1:双臂末端的协调运动;任务2:主臂末端的轨迹跟踪以及任务3:避障;
步骤2:根据基座与机械臂的耦合作用,构建双臂空间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2-1: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质心: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31
其中,r0为惯性坐标系下机器人基座质心的位置;na,nb分别为机器人A臂、 B臂连杆的个数;m0为基座的质量;amkbmk分别为A臂、B臂第k个连杆的质量;M为系统的总质量,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32
ark为惯性坐标系下A臂第k 个连杆质心的位置;brk为惯性坐标系下B臂第k个连杆质心的位置;rg为惯性坐标系下系统质心的位置;
优选的,将所述惯性坐标系原点建立在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质心上,则 rg=0,基座位置r0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33
步骤2-2: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基矢量:
基座的基矢量为e0=[cosθ0,sinθ0]T
A臂第k个连杆的基矢量分别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34
B臂第k个连杆的基矢量分别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35
其中,θ0为基座的角度,aθi为A臂第i个连杆的角度,bθi为B臂第i个连杆的角度;
步骤2-3:确定两只机械臂末端的位置分别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41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42
其中,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43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44
a0为基座长度l0的一半;alkblk分别为A臂、B臂第k个连杆的长度;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45
步骤2-4:确定主臂的末端速度,设置A臂为主臂,则A臂末端的速度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46
其中,ave为A臂末端的速度,aJ为A臂的雅克比矩阵,aθ、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47
分别为A 臂的na个连杆的角度、角速度向量,bθ、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48
为B臂的nb个连杆的角度、角速度向量;θ=[θ0,aθT,bθT]T为系统的角度向量,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49
为系统的角速度向量;
步骤2-5: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相对雅克比矩阵JR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410
其中,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411
是A臂末端的坐标系{Ab}相对于A臂第一个关节所在坐标系{Ae} 的旋转矩阵;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412
是B臂末端坐标系{Bb}相对于坐标系{Ae}的旋转矩阵;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416
步骤2-6: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方程:
主臂的运动学方程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414
双臂末端的相对运动学方程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415
步骤3:构建双臂空间机器人逆运动学方程,根据主臂末端任务和双臂末端相对任务要求,求得双臂空间机器人运动学逆解,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针对雅克比矩阵求逆时易出现奇异的问题,设计自适应阻尼因子λ: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51
其中,ε>0,为最小奇异边界值,λ0为阻尼系数;λmin为阻尼因子最小值,由雅克比矩阵奇异值分解得到;
以雅克比矩阵J为例,得到的雅克比矩阵的阻尼最小二乘逆为
J+=JT(JJT+λI)-1
由于阻尼项的存在,该逆解将不会存在奇异问题。
步骤3-2:根据设定的任务1和任务2要求,获得双臂空间机器人的运动学逆解: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52
其中,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53
是JR的阻尼最小二乘逆,aJ+aJ的阻尼最小二乘逆,vRd为期望相对末端运动速度;aved为期望主臂末端的运动速度。
步骤4:根据任务3的避障要求,根据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安全阈值,,构建基于梯度投影法的避障算法,具体为:
设计基于梯度投影法的避障算法,梯度函数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54
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55
其中,d表示自由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距离障碍物最近的距离,θ0为基座的角度,aθibθi分别表示A臂的i个连杆的角度和B臂的i个连杆的角度。
在具体实施梯度法进行避障时,除了可以采用传感器进行距离的测量,还可以预先确定距离障碍物最近的连杆,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障碍物到该连杆的最短距离d。
步骤5:低优先级任务作用于两个高优先级任务的零空间内,因此设计零空间自适应投影算子系数,保证任务之间的切换连续并且保证高优先级任务的执行顺序,具体为:
根据机械臂与障碍物的实时最短距离d设计零空间自适应投影算子系数K#
K#=a#[tanh(λ12d)+1]
其中,a#12为设定的标量参数;a#1,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61
λ1与λ2正相关,这些参数的选取与系统设定的避障安全阈值有关,系数可以根据系统与障碍物的实时最短距离d进行自适应调整,当系统与障碍物的距离小于安全阈值,随着距离越来越小,低级任务的权重越来越高,以确保避障任务的有效性。
步骤6:构建闭环运动学控制器,实现机械臂末端相对运动以及主机械臂位置跟踪误差收敛,具体为:
闭环逆运动学控制器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62
其中,vRd为期望相对末端运动速度;aved为期望A臂末端的运动速度;
PE为投影算子:PE=PRPAB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63
PAB=PA+PB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64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65
KR,aKe为正定增益矩阵;ω12分别为任务1和任务2的权重,eRae分别为双臂末端的相对误差和A臂末端的跟踪误差,eR=[PR_d-PRR_dR]Tae=are_d-are,PR、ΦR分别为双臂末端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姿态;PR_d表示双臂末端期望相对位置;ΦR_d表示双臂末端期望相对姿态;are_d表示A臂末端期望位置。
一种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系统,包含以下模块:
运动学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双臂空间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
运动学逆解求解模块:用于构建双臂空间机器人逆运动学方程,根据主臂末端任务和双臂末端相对任务要求,求得双臂空间机器人运动学逆解;
避障模块:用于构建基于梯度投影法的机器人避障算法,并设计零空间自适应投影算子系数;
闭环运动学控制模块:用于构建闭环运动学控制器,实现机械臂末端相对运动以及主机械臂位置跟踪误差收敛。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步骤1:设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三个任务,并且设定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任务1:双臂末端的协调运动;任务2:主臂末端的轨迹跟踪以及任务3:避障;
步骤2:根据基座与机械臂的耦合作用,构建双臂空间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2-1: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质心: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71
其中,r0为惯性坐标系下机器人基座质心的位置;na,nb分别为机器人A臂、 B臂连杆的个数;m0为基座的质量;amkbmk分别为A臂、B臂第k个连杆的质量;M为系统的总质量,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72
ark为惯性坐标系下A臂第k 个连杆质心的位置;brk为惯性坐标系下B臂第k个连杆质心的位置;rg为惯性坐标系下系统质心的位置;
优选的,将所述惯性坐标系原点建立在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质心上,则 rg=0,基座位置r0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73
步骤2-2: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基矢量:
基座的基矢量为e0=[cosθ0,sinθ0]T
A臂第k个连杆的基矢量分别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74
B臂第k个连杆的基矢量分别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75
其中,θ0为基座的角度,aθi为A臂第i个连杆的角度,bθi为B臂第i个连杆的角度;
步骤2-3:确定两只机械臂末端的位置分别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81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82
其中,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83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84
a0为基座长度l0的一半;alkblk分别为A臂、B臂第k个连杆的长度;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85
步骤2-4:确定主臂的末端速度,设置A臂为主臂,则A臂末端的速度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86
其中,ave为A臂末端的速度,aJ为A臂的雅克比矩阵,aθ、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87
分别为A 臂的na个连杆的角度、角速度向量,bθ、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88
为B臂的nb个连杆的角度、角速度向量;θ=[θ0,aθT,bθT]T为系统的角度向量,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89
为系统的角速度向量;
步骤2-5: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相对雅克比矩阵JR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810
其中,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811
是A臂末端的坐标系{Ab}相对于A臂第一个关节所在坐标系{Ae} 的旋转矩阵;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812
是B臂末端坐标系{Bb}相对于坐标系{Ae}的旋转矩阵;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813
步骤2-6: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方程:
主臂的运动学方程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814
双臂末端的相对运动学方程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815
步骤3:构建双臂空间机器人逆运动学方程,根据主臂末端任务和双臂末端相对任务要求,求得双臂空间机器人运动学逆解,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设计自适应阻尼因子λ: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91
其中,ε>0,为最小奇异边界值,λ0为阻尼系数;λmin为阻尼因子最小值,由雅克比矩阵奇异值分解得到;
步骤3-2:根据设定的任务1和任务2要求,获得双臂空间机器人的运动学逆解: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92
其中,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93
是JR的阻尼最小二乘逆,aJ+aJ的阻尼最小二乘逆,vRd为期望相对末端运动速度;aved为期望主臂末端的运动速度。
步骤4:构建基于梯度投影法的避障算法,具体为:
设计基于梯度投影法的避障算法,梯度函数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94
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95
其中,d表示自由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距离障碍物最近的距离,θ0为基座的角度,aθibθi分别表示A臂的i个连杆的角度和B臂的i个连杆的角度。
步骤5:设计零空间自适应投影算子系数,保证任务之间的切换连续并且保证高优先级任务的执行顺序,具体为:
根据机械臂与障碍物的实时最短距离d设计零空间自适应投影算子系数K#
K#=a#[tanh(λ12d)+1]
其中,a#12为设定的标量参数。
步骤6:构建闭环运动学控制器,实现机械臂末端相对运动以及主机械臂位置跟踪误差收敛,具体为:
闭环逆运动学控制器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096
其中,vRd为期望相对末端运动速度;aved为期望A臂末端的运动速度;
PE为投影算子:PE=PRPAB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01
PAB=PA+PB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02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03
KR,aKe为正定增益矩阵;ω12分别为任务1和任务2的权重,eRae分别为双臂末端的相对误差和A臂末端的跟踪误差,eR=[PR_d-PRR_dR]Tae=are_d-are,PR、ΦR分别为双臂末端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姿态;PR_d表示双臂末端期望相对位置;ΦR_d表示双臂末端期望相对姿态;are_d表示A臂末端期望位置。
一种计算机可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设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三个任务,并且设定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任务1:双臂末端的协调运动;任务2:主臂末端的轨迹跟踪以及任务3:避障;
步骤2:根据基座与机械臂的耦合作用,构建双臂空间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2-1: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质心: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04
其中,r0为惯性坐标系下机器人基座质心的位置;na,nb分别为机器人A臂、 B臂连杆的个数;m0为基座的质量;amkbmk分别为A臂、B臂第k个连杆的质量;M为系统的总质量,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05
ark为惯性坐标系下A臂第k 个连杆质心的位置;brk为惯性坐标系下B臂第k个连杆质心的位置;rg为惯性坐标系下系统质心的位置;
优选的,将所述惯性坐标系原点建立在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质心上,则 rg=0,基座位置r0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11
步骤2-2: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基矢量:
基座的基矢量为e0=[cosθ0,sinθ0]T
A臂第k个连杆的基矢量分别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12
B臂第k个连杆的基矢量分别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13
其中,θ0为基座的角度,aθi为A臂第i个连杆的角度,bθi为B臂第i个连杆的角度;
步骤2-3:确定两只机械臂末端的位置分别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14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15
其中,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16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17
a0为基座长度l0的一半;alkblk分别为A臂、B臂第k个连杆的长度;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18
步骤2-4:确定主臂的末端速度,设置A臂为主臂,则A臂末端的速度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19
其中,ave为A臂末端的速度,aJ为A臂的雅克比矩阵,aθ、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110
分别为A臂的na个连杆的角度、角速度向量,bθ、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111
为B臂的nb个连杆的角度、角速度向量;θ=[θ0,aθT,bθT]T为系统的角度向量,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112
为系统的角速度向量;
步骤2-5: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相对雅克比矩阵JR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113
其中,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114
是A臂末端的坐标系{Ab}相对于A臂第一个关节所在坐标系{Ae} 的旋转矩阵;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21
是B臂末端坐标系{Bb}相对于坐标系{Ae}的旋转矩阵;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22
步骤2-6: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方程:
主臂的运动学方程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23
双臂末端的相对运动学方程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24
步骤3:构建双臂空间机器人逆运动学方程,根据主臂末端任务和双臂末端相对任务要求,求得双臂空间机器人运动学逆解,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设计自适应阻尼因子λ: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25
其中,ε>0,为最小奇异边界值,λ0为阻尼系数;λmin为阻尼因子最小值,由雅克比矩阵奇异值分解得到;
步骤3-2:根据设定的任务1和任务2要求,获得双臂空间机器人的运动学逆解: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26
其中,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27
是JR的阻尼最小二乘逆,aJ+aJ的阻尼最小二乘逆,vRd为期望相对末端运动速度;aved为期望主臂末端的运动速度。
步骤4:构建基于梯度投影法的避障算法,具体为:
设计基于梯度投影法的避障算法,梯度函数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28
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29
其中,d表示自由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距离障碍物最近的距离,θ0为基座的角度,aθibθi分别表示A臂的i个连杆的角度和B臂的i个连杆的角度。
步骤5:设计零空间自适应投影算子系数,保证任务之间的切换连续并且保证高优先级任务的执行顺序,具体为:
根据机械臂与障碍物的实时最短距离d设计零空间自适应投影算子系数K#
K#=a#[tanh(λ12d)+1]
其中,a#12为设定的标量参数。
步骤6:构建闭环运动学控制器,实现机械臂末端相对运动以及主机械臂位置跟踪误差收敛,具体为:
闭环逆运动学控制器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31
其中,vRd为期望相对末端运动速度;aved为期望A臂末端的运动速度;
PE为投影算子:PE=PRPAB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34
PAB=PA+PB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33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35
KR,aKe为正定增益矩阵;ω12分别为任务1和任务2的权重,eRae分别为双臂末端的相对误差和A臂末端的跟踪误差,eR=[PR_d-PRR_dR]Tae=are_d-are,PR、ΦR分别为双臂末端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姿态;PR_d表示双臂末端期望相对位置;ΦR_d表示双臂末端期望相对姿态;are_d表示A臂末端期望位置。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一种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三个任务,并且设定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任务1:双臂末端的协调运动;任务2:主臂末端的轨迹跟踪以及任务3:避障;
步骤2:结合图2,根据基座与机械臂的耦合作用,构建双臂空间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2-1: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质心: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32
其中,r0为惯性坐标系下机器人基座质心的位置;na,nb分别为机器人A臂、 B臂连杆的个数;m0为基座的质量;amkbmk分别为A臂、B臂第k个连杆的质量;M为系统的总质量,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41
ark为惯性坐标系下A臂第k 个连杆质心的位置;brk为惯性坐标系下B臂第k个连杆质心的位置;rg为惯性坐标系下系统质心的位置;
优选的,将所述惯性坐标系原点建立在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质心上,则 rg=0,基座位置r0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42
步骤2-2: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基矢量:
基座的基矢量为e0=[cosθ0,sinθ0]T
A臂第k个连杆的基矢量分别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43
B臂第k个连杆的基矢量分别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44
其中,θ0为基座的角度,aθi为A臂第i个连杆的角度,bθi为B臂第i个连杆的角度;
本实施例中,以三连杆平面自由漂浮双臂空间机器人为仿真对象,相关参数如下:
基座 <sup>a</sup>L<sub>1</sub> <sup>a</sup>L<sub>2</sub> <sup>a</sup>L<sub>3</sub> <sup>b</sup>L<sub>1</sub> <sup>b</sup>L<sub>2</sub> <sup>b</sup>L<sub>3</sub>
质量(kg) m<sub>0</sub>=40 <sup>a</sup>m<sub>1</sub>=2 <sup>a</sup>m<sub>2</sub>=1 <sup>a</sup>m<sub>3</sub>=1 <sup>b</sup>m<sub>1</sub>=2 <sup>b</sup>m<sub>2</sub>=1 <sup>b</sup>m<sub>3</sub>=1
长度(m) l<sub>0</sub>=1.5 <sup>a</sup>l<sub>1</sub>=3 <sup>a</sup>l<sub>2</sub>=3 <sup>a</sup>l<sub>3</sub>=3 <sup>b</sup>l<sub>1</sub>=3 <sup>b</sup>l<sub>2</sub>=3 <sup>b</sup>l<sub>3</sub>=3
圆形障碍物中心设置于rc=[-0.2m,5m]T,半径为0.2米;双臂末端夹持的圆形工件半径为0.75米。
结合图3,系统的初始角度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45
初始角速度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51
基座的基矢量为e0=[cosθ0,sinθ0]T
A臂三个连杆基矢量分别为
ae1=[cos(θ0+aθ1),sin(θ0+aθ1)]T
ae2=[cos(θ0+aθ1+aθ2),sin(θ0+aθ1+aθ2)]T
ae3=[cos(θ0+aθ1+aθ2+aθ3),sin(θ0+aθ1+aθ2+aθ3)]T
B臂三个连杆基矢量分别为
be1=[cos(θ0+bθ1),sin(θ0+bθ1)]T
be2=[cos(θ0+bθ1+bθ2),sin(θ0+bθ1+bθ2)]T
be3=[cos(θ0+bθ1+bθ2+bθ3),sin(θ0+bθ1+bθ2+bθ3)]T
获取K0=0、aK1=-0.1875、aK2=-0.0938、aK2=-0.0313、bK1=-0.1875、bK2=-0.0938、bK3=-0.0313;a0=0.75;aa1aa2aa3ba1ba2ba3=1.5
则惯性坐标系下,基座位置r0为
r0=-0.1875ae1-0.0938ae2-0.0313ae3-0.1875be1-0.0938be2-0.0313be3
步骤2-3:确定两只机械臂末端的位置分别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52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53
其中,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54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55
a0为基座长度l0的一半;alkblk分别为A臂、B 臂第k个连杆的长度;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56
在本实施例中:
A臂的末端位置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61
B臂的末端位置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62
步骤2-4:确定主臂的末端速度,设置A臂为主臂,则A臂末端的速度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63
其中,ave为A臂末端的速度,aJ为A臂的雅克比矩阵,aθ、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64
分别为A臂的na个连杆的角度、角速度向量,bθ、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65
为B臂的nb个连杆的角度、角速度向量;θ=[θ0,aθT,bθT]T为系统的角度向量,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66
为系统的角速度向量;
步骤2-5: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相对雅克比矩阵JR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67
其中,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68
是A臂末端的坐标系{Ab}相对于A臂第一个关节所在坐标系{Ae} 的旋转矩阵;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69
是B臂末端坐标系{Bb}相对于坐标系{Ae}的旋转矩阵;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610
本实施例中,
坐标系{Ab}相对于坐标系{Ae}的旋转矩阵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611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612
坐标系{Bb}相对于坐标系{Ae}的旋转矩阵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613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614
步骤2-6: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方程:
主臂的运动学方程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615
双臂末端的相对运动学方程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71
步骤3:构建双臂空间机器人逆运动学方程,根据主臂末端任务和双臂末端相对任务要求,求得双臂空间机器人运动学逆解,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针对雅克比矩阵求逆时易出现奇异的问题,设计自适应阻尼因子λ: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72
其中,ε>0,为最小奇异边界值,λ0为阻尼系数;λmin为阻尼因子最小值,由雅克比矩阵奇异值分解得到;
本实施例中,ε=0.01,λ0=10
以雅克比矩阵J为例,得到的雅克比矩阵的阻尼最小二乘逆为
J+=JT(JJT+λI)-1
由于阻尼项的存在,该逆解将不会存在奇异问题。
步骤3-2:根据设定的任务1和任务2要求,获得双臂空间机器人的运动学逆解: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73
其中,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74
是JR的阻尼最小二乘逆,aJ+aJ的阻尼最小二乘逆,vRd为期望相对末端运动速度;aved为期望主臂末端的运动速度。
步骤4:根据任务3的避障要求,根据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安全阈值,,构建基于梯度投影法的避障算法,具体为:
设计基于梯度投影法的避障算法,梯度函数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75
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76
其中,d表示自由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距离障碍物最近的距离,θ0为基座的角度,aθibθi分别表示A臂的i个连杆的角度和B臂的i个连杆的角度。
在具体实施梯度法进行避障时,除了可以采用传感器进行距离的测量,还可以预先确定距离障碍物最近的连杆,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障碍物到该连杆的最短距离d。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期望的双臂末端相对位置为PR_d=[1.5m,0m]T,相对姿态为ΦR_d=0,左臂由初始位置沿直线运动至为are_d=[-0.15m,6.7824m]T。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左臂第三个连杆到障碍物的距离最近,计算障碍物到左臂第三个连杆的距离即为最短距离d,在此基础上计算梯度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81
步骤5:低优先级任务作用于两个高优先级任务的零空间内,因此设计零空间自适应投影算子系数,保证任务之间的切换连续并且保证高优先级任务的执行顺序,具体为:
根据机械臂与障碍物的实时最短距离d设计零空间自适应投影算子系数K#
K#=a#[tanh(λ12d)+1]
其中,a#12为设定的标量参数;a#1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82
λ1与λ2正相关,这些参数的选取与系统设定的避障安全阈值有关,系数可以根据系统与障碍物的实时最短距离d进行自适应调整,当系统与障碍物的距离小于安全阈值,随着距离越来越小,低级任务的权重越来越高,以确保避障任务的有效性。
结合图5,本实施例中,a#=10,λ1=18,λ2=60,安全阈值D设为0.35米。 K#随着d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在越接近安全阈值,其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大,从而可以提高避障算法的权重,使系统实现安全避障。
步骤6:结合图1,构建闭环运动学控制器,实现机械臂末端相对运动以及主机械臂位置跟踪误差收敛,具体为:
闭环逆运动学控制器为: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83
其中,vRd为期望相对末端运动速度;aved为期望A臂末端的运动速度;
PE为投影算子:PE=PRPAB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91
PAB=PA+PB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92
Figure BDA0002867033790000193
KR,aKe为正定增益矩阵;ω12分别为任务1和任务2的权重,eRae分别为双臂末端的相对误差和A臂末端的跟踪误差,eR=[PR_d-PRR_dR]Tae=are_d-are,PR、ΦR分别为双臂末端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姿态;PR_d表示双臂末端期望相对位置;ΦR_d表示双臂末端期望相对姿态;are_d表示A臂末端期望位置。
本实施例中,KR=diag{30,30,30},aKe=diag{5,5},由于任务1的双臂协调运动和任务2的主臂位置跟踪在本实施例中的同等重要,故选取权重参数为ω1=ω2=1。
基于MATLAB进行仿真,得到的仿真结果如图3-图10所示。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所提出的控制算法可以保证自由漂浮双臂空间机器人在障碍约束下实现主臂的位置跟踪和双臂末端的协调运动。从图6中可以看出,基座的位姿受到了两臂运动的影响,发生了一些偏差,但是对机械臂的反作用被控制器成功补偿。图7为两只机械臂连杆的角度变化仿真图,从图中可以看出A臂和B臂的第2个连杆在避障算法的实现中起了关键作用。图8为障碍物与系统的最短距离仿真结果图。由图9和图10可以看出,任务1:双臂末端相对位置误差和任务2:左臂末端位置跟踪误差均达到10-4m数量级。
本实施例采用基于混合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首先基于改进的相对雅克比矩阵建立了双臂空间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针对雅克比矩阵逆解容易出现奇异的问题,设计了自适应阻尼因子的阻尼最小二乘法用于避免算法奇异;此外设计了投影算子系数,提高了控制器避障的实时性与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在10秒以内达到稳定状态,并且稳定度都能达到10-4m数量级,补偿了基座与机械臂之间的耦合影响,使得系统可以同时执行多个冲突任务,验证了本发明的有效性。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三个任务,并且设定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任务1:双臂末端的协调运动;任务2:主臂末端的轨迹跟踪以及任务3:避障;
步骤2:根据基座与机械臂的耦合作用,构建双臂空间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
步骤3:构建双臂空间机器人逆运动学方程,根据主臂末端任务和双臂末端相对任务要求,求得双臂空间机器人运动学逆解;
步骤4:构建基于梯度投影法的避障算法;
步骤5:设计零空间自适应投影算子系数,保证任务之间的切换连续并且保证高优先级任务的执行顺序;
步骤6:构建闭环运动学控制器,实现机械臂末端相对运动以及主机械臂位置跟踪误差收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构建双臂空间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质心: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11
其中,r0为惯性坐标系下机器人基座质心的位置;na,nb分别为机器人A臂、B臂连杆的个数;m0为基座的质量;amkbmk分别为A臂、B臂第k个连杆的质量;M为系统的总质量,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12
ark为惯性坐标系下A臂第k个连杆质心的位置;brk为惯性坐标系下B臂第k个连杆质心的位置;rg为惯性坐标系下系统质心的位置;
步骤2-2: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基矢量:
基座的基矢量为e0=[cosθ0,sinθ0]T
A臂第k个连杆的基矢量分别为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21
B臂第k个连杆的基矢量分别为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22
其中,θ0为基座的角度,aθi为A臂第i个连杆的角度,bθi为B臂第i个连杆的角度;
步骤2-3:确定两只机械臂末端的位置分别为: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23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24
其中,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25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26
a0为基座长度l0的一半;alkblk分别为A臂、B臂第k个连杆的长度;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27
步骤2-4:确定主臂的末端速度,设置A臂为主臂,则A臂末端的速度为: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28
其中,ave为A臂末端的速度,aJ为A臂的雅克比矩阵,aθ、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29
分别为A臂的na个连杆的角度、角速度向量,bθ、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210
为B臂的nb个连杆的角度、角速度向量;θ=[θ0,aθT,bθT]T为系统的角度向量,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211
为系统的角速度向量;
步骤2-5: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相对雅克比矩阵JR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212
其中,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213
是A臂末端的坐标系{Ab}相对于A臂第一个关节所在坐标系{Ae}的旋转矩阵;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214
是B臂末端坐标系{Bb}相对于坐标系{Ae}的旋转矩阵;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215
步骤2-6: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方程:
主臂的运动学方程为: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31
双臂末端的相对运动学方程为: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惯性坐标系原点建立在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质心上,则rg=0,基座位置r0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求得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运动学逆解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3-1:设计自适应阻尼因子λ: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34
其中,ε>0,为最小奇异边界值,λ0为阻尼系数;λmin为阻尼因子最小值,由雅克比矩阵奇异值分解得到;
步骤3-2:根据设定的任务1和任务2要求,获得双臂空间机器人的运动学逆解: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35
其中,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36
是JR的阻尼最小二乘逆,aJ+aJ的阻尼最小二乘逆,vRd为期望相对末端运动速度;aved为期望主臂末端的运动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构建基于梯度投影法的避障算法具体为:
设计基于梯度投影法的避障算法,梯度函数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37
为: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38
其中,d表示自由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距离障碍物最近的距离,θ0为基座的角度,aθibθi分别表示A臂的i个连杆的角度和B臂的i个连杆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设计零空间自适应投影算子系数具体为:
根据机械臂与障碍物的实时最短距离d设计零空间自适应投影算子系数K#
K#=a#[tanh(λ12d)+1]
其中,a#12为设定的标量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的构建闭环运动学控制器具体为:
闭环逆运动学控制器为: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41
其中,vRd为期望相对末端运动速度;aved为期望A臂末端的运动速度;
PE为投影算子:PE=PRPAB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42
PAB=PA+PB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43
Figure FDA0002867033780000044
KR,aKe为正定增益矩阵;ω12分别为任务1和任务2的权重,eRae分别为双臂末端的相对误差和A臂末端的跟踪误差,eR=[PR_d-PRR_dR]Tae=are_d-are,PR、ΦR分别为双臂末端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姿态;PR_d表示双臂末端期望相对位置;ΦR_d表示双臂末端期望相对姿态;are_d表示A臂末端期望位置。
8.一种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模块:
运动学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双臂空间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
运动学逆解求解模块:用于构建双臂空间机器人逆运动学方程,根据主臂末端任务和双臂末端相对任务要求,求得双臂空间机器人运动学逆解;
避障模块:用于构建基于梯度投影法的机器人避障算法,并设计零空间自适应投影算子系数;
闭环运动学控制模块:用于构建闭环运动学控制器,实现机械臂末端相对运动以及主机械臂位置跟踪误差收敛。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1591140.2A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6985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1140.2A CN112698574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1140.2A CN112698574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8574A true CN112698574A (zh) 2021-04-23
CN112698574B CN112698574B (zh) 2022-05-13

Family

ID=75511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1140.2A Active CN112698574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9857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3537A (zh) * 2021-11-30 2022-02-25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机械臂夹持控制方法、装置、机器人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89701A (zh) * 2022-04-20 2022-06-07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阻尼最小二乘的多关节机械臂避障逆运动学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6695A (zh) * 2014-12-01 2015-04-2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最小化基座碰撞扰动的空间机械臂轨迹规划方法
CN109079780A (zh) * 2018-08-08 2018-12-25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广义坐标的分布式移动机械臂任务分层优化控制方法
CN111251297A (zh) * 2020-02-20 2020-06-0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随机采样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路径规划方法
CN112068576A (zh) * 2020-07-21 2020-12-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任务分级时序优化的水下无人艇-双机械臂协同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6695A (zh) * 2014-12-01 2015-04-2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最小化基座碰撞扰动的空间机械臂轨迹规划方法
CN109079780A (zh) * 2018-08-08 2018-12-25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广义坐标的分布式移动机械臂任务分层优化控制方法
CN111251297A (zh) * 2020-02-20 2020-06-0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随机采样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路径规划方法
CN112068576A (zh) * 2020-07-21 2020-12-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任务分级时序优化的水下无人艇-双机械臂协同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3537A (zh) * 2021-11-30 2022-02-25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机械臂夹持控制方法、装置、机器人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89701A (zh) * 2022-04-20 2022-06-07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阻尼最小二乘的多关节机械臂避障逆运动学方法
CN114589701B (zh) * 2022-04-20 2024-04-09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阻尼最小二乘的多关节机械臂避障逆运动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8574B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04216B (zh) 一种针对运动学冗余双臂空间机器人的协同路径规划方法
CN109822554B (zh) 面向水下的双臂协同抓取、抱取及避碰一体化方法及系统
CN112698574B (zh) 一种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
US6845295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robot through a singularity
Cataldi et al. Impedance control of an aerial-manipulator: Preliminary results
WO2018107851A1 (zh) 冗余机械臂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JP5114019B2 (ja) エフェクタの軌道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9901397B (zh) 一种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机械臂逆运动学方法
EP3511127B1 (en) Controller for robot and inverse transform method for robot
Xu et al. Dual arm-angle parameteris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for analytical inverse kinematics of redundant manipulators
CN109866222B (zh) 一种基于天牛须优化策略的机械臂运动规划方法
Giglio et al. Selective compliance control for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with a robotic arm
Dariush et al. Constrained closed loop inverse kinematics
Walker et al. Robot-human handovers based on trust
CN114589701B (zh) 一种基于阻尼最小二乘的多关节机械臂避障逆运动学方法
CN109159124B (zh) 采用快速双幂次终态神经网络的冗余机器人重复运动规划方法
CN105234930A (zh) 基于构形平面的冗余机械臂运动控制方法
Sugihara Robust solution of prioritized inverse kinematics based on Hestenes-Powell multiplier method
CN116533244A (zh) 一种针对闭链奇异点回避的双臂协同运动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13084797B (zh) 一种基于任务分解的双臂冗余机械臂动态协同控制方法
Zhang et al. A multi-priority control of asymmetric coordination for redundant dual-arm robot
Osumi et al. Cooperative control between two position-controlled manipulators
EP3990233B1 (en) Inverse kinematic solver for wrist offset robots
JPS62194513A (ja) ロボツトの円弧補間姿勢制御装置
Si et al. A complete solution to the inverse kinematics problem for 4-DOF manipulator robo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