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6144A - 安全上马台 - Google Patents

安全上马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6144A
CN112696144A CN202011590639.1A CN202011590639A CN112696144A CN 112696144 A CN112696144 A CN 112696144A CN 202011590639 A CN202011590639 A CN 202011590639A CN 112696144 A CN112696144 A CN 112696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frame
cylinder barrel
plate
hors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06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96144B (zh
Inventor
汪小力
汤珊珊
余通
刘万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59063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961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96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6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96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61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上马台,包括:多个底座,其埋设在马场的砂石层内并固定在混凝土层上,任一底座与砂石层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底座包括固定板,其固定在混凝土层上;支撑板,其通过阻尼装置设置在固定板的正上方,阻尼装置设置为用于限制支撑板与固定板间的相对位移;主框架,其支撑在砂石层上并与多个底座的顶部连接;多个踏板,其间隔固定在主框架上并与其形成逐级上升的台阶;栏杆,其位于台阶的两侧。本发明通过预埋在砂土层中的底座形成对主框架的二次支撑结构,并通过阻尼装置对主框架的位移进行响应,有效缓解外部冲击力对上马台稳定性的影响,保证了主框架在砂土层上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了上马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安全上马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场基础设施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上马台。
背景技术
目前,马术实践教学场地中,由于温血马身高较高,在没有相关辅助设施的情况下上马时容易出现危险,需要使用上马台等工具辅助学员上马。常规的上马台一般为简单的脚凳,或由马术俱乐部或学校委托木工进行制作的木质台架,制成的上马台结构简单,且木质的台面容易在受到冲击时变形或损坏,造成安全隐患;另外,为方便马匹行走和跑动,马场地面的混凝土层上通常铺设有专用的砂石层,使地表松软且具有孔隙,常规的台架在使用中易向受到压力的一侧倾陷和塌斜,学员在上马台上行走或上马时存在台架晃动、倾倒的风险,学员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安全上马台,能够在长期耐久使用的同时适应马场环境,保证学员安全、稳定的上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上马台,主框架支撑在马场的砂土层上,通过预埋在砂土层中并与混凝土层固定底座形成对主框架的二次支撑结构,并通过阻尼装置对主框架的位移进行响应,有效缓解外部冲击力对上马台稳定性的影响,阻止了主框架在砂土层上的相对位移,大幅度提高了上马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安全上马台,包括:
多个底座,其埋设在马场的砂石层内并固定在所述砂石层下方的混凝土层上,任一底座的上表面与所述砂石层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底座包括固定板,其水平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层上;支撑板,其通过阻尼装置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正上方,所述阻尼装置设置为用于限制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板间的相对位移;
主框架,其为立体框架结构,所述主框架支撑在所述砂石层上并与所述多个底座的顶部连接;
多个踏板,其间隔固定在所述主框架上并与其形成逐级上升的台阶;
栏杆,其位于所述台阶的两侧,所述栏杆固定在所述主框架上并沿其高度方向向上延伸。
优选的是,所述安全上马台,所述多个底座分别位于所述主框架的底面的多个顶点处,任一底座的支撑板的顶部设有凹槽,其与所述主框架的底部配合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安全上马台,所述主框架包括四个横杆,其两两对称设置在所述砂石层上并互相连接形成平面框架,任一横杆通过所述凹槽卡设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凹槽的高度等于所述横杆的厚度;四个支腿,其竖直设置且分别固定在所述平面框架的四个顶点处,任一支腿的底部套设有限位板,其内侧壁与所述支腿的外侧壁设有配套的螺纹;多个竖杆,其竖直设置在所述四个支腿之间并固定在所述平面框架上,所述多个竖杆与所述四个支腿形成竖向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多个踏板。
优选的是,所述安全上马台,所述阻尼装置为竖直设置的阻尼器,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阻尼器的轴线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板的中心线重合。
优选的是,所述安全上马台,所述阻尼装置包括两个阻尼器,其相对设置,所述两个阻尼器的底端与设置在所述固定板顶面中心的铰轴铰接,顶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两侧铰接;
所述主框架的底面的同一条侧边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底座,相邻的所述底座上的两个阻尼装置的设置方向相互垂直。
优选的是,所述安全上马台,所述阻尼器包括:
缸筒,其为中空的封闭腔体且底部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缸筒的内部填充有阻尼流体;
活塞,其设置在所述缸筒的内部并与所述缸筒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活塞杆,其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另一端沿所述缸筒的长度方向伸入所述缸筒的内部并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通过所述活塞沿所述缸筒的长度方向滑动;
支撑弹簧,其设置在所述缸筒的内部,所述支撑弹簧位于所述活塞与所述缸筒的内底面之间并分别与其固定连接;
缓冲弹簧,其设置在所述缸筒的内部并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缓冲弹簧位于所述活塞与所述缸筒的内顶面之间并分别与其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安全上马台,还包括:防撞板,其竖直固定在所述主框架上且纵断面呈波纹状,所述防撞板位于所述台阶的较高的一端的外侧并覆盖所述台阶的较高的一端的外侧壁。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预埋在砂土层中并与混凝土层固定底座形成对主框架的二次支撑结构,使主框架间接固定在下方的混凝土层上,在主框架对砂土层的作用力过大导致砂土层产生不稳定的趋势时,通过二次支撑结构为主框架提供新的支撑力,防止主框架在砂土层上产生较大的位移,在破坏砂土层结构稳定性导致主框架歪斜或倾倒,无法正常使用;
2、通过阻尼装置对主框架的位移进行响应,在有效缓解外部冲击力对上马台稳定性的影响的同时抑制主框架与底座间的相对位移,使主框架能够稳定支撑在底座上,进一步提高上马台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3、阻尼器通过弹簧与活塞结合的方式对主框架的位移进行抑制,通过弹簧的即时变形性质能够快速对产生相对位移的端部进行作用力的响应,及时阻止位移的发生,并通过液压活塞结构对弹簧形变后产生的反作用力进行抑制,防止反作用力过大对主框架造成额外的冲击;另外,将弹簧内置在活塞结构中,防止外部砂土层对弹簧工作的影响,同时形成密封环境,减小弹簧在反复变形中的损耗,延长了弹簧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全上马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主框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述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11、固定板;12、支撑板;2、主框架;21、横杆;22、支腿;23、限位板;3、踏板;4、栏杆;5、阻尼装置;51、阻尼器;52、铰轴;53、缸筒;54、活塞;55、活塞杆;56、支撑弹簧;57、缓冲弹簧;6、防撞板;7、砂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上马台,包括:
多个底座1,其埋设在马场的砂石层内并固定在所述砂石层下方的混凝土层上,任一底座1的上表面与所述砂石层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底座1包括固定板11,其水平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层上;支撑板12,其通过阻尼装置5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1的正上方,所述阻尼装置5设置为用于限制所述支撑板12与所述固定板11间的相对位移;
主框架2,其为立体框架结构,所述主框架2支撑在所述砂石层上并与所述多个底座1的顶部连接;
多个踏板3,其间隔固定在所述主框架2上并与其形成逐级上升的台阶;
栏杆4,其位于所述台阶的两侧,所述栏杆4固定在所述主框架2上并沿其高度方向向上延伸。
上述技术方案中,底座1整体埋设在马场的上部砂石层中,在主框架2与其连接后,由于底座1的上表面与砂石层的上表面平齐,主框架2同时支撑在多个底座1和周围的砂石层上,初始状态下,主框架2稳定在砂石层上,与砂石层的表面不存在相对运动或移动的趋势,即,与底座1间不存在相对位移,底座1此时对主框架2只产生来自混凝土层的支撑力;当人在台阶上行走或外部存在对主框架2的冲击力时,主框架2与砂石层间出现相对位移或位移的趋势,此时,支撑板12与固定板11间的阻尼装置5对位移进行响应,通过阻尼装置5内部的阻尼运动适应相对位移并对位移进行抑制,阻止主框架2带动支撑板12继续移动,从而阻止了主框架2与砂石层的相对运动,保证了主框架2下方的砂石层的稳定性和主框架2自身的稳定性,防止主框架2在砂石层中塌陷或歪斜导致整体上马台晃动,影响使用安全。同时,使用者在沿台阶向上行走时,对逐级对踏板3产生较大的竖向冲击力(重力),对于主框架2而言即是局部不平衡力,因此,在主框架2的侧面设有多组加强架,其与所述多个踏板3一一对应,任一组加强架斜向设置并连接对应的踏板3与主框架2的底部,使每个踏板单独与主框架形成新的稳定结构,在受到冲击性压力时,通过加强架将冲击力平均分散至主框架的底部结构上,保证主框架的均衡受力,提高了整体结构稳定性。另外,在台阶的两侧设有栏杆4,且栏杆4上设有防滑垫,在辅助使用者登上台阶的同时可帮助使用者保持平衡,防止摔倒。
本发明一方面通过预埋在砂土层7中并与混凝土层固定底座1形成对主框架2的二次支撑结构,使主框架2间接固定在下方的混凝土层上,在主框架2对砂土层7的作用力过大导致砂土层7产生不稳定的趋势时,通过二次支撑结构为主框架2提供新的支撑力,防止主框架2在砂土层7上产生较大的位移,保证了主框架2与马场砂土层7间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主框架2与支撑板12连接后成为整体,在主框架2发生位移时,带动支撑板12相对固定板11发生移动,通过阻尼装置5对主框架2与固定板11间的位移进行响应,抑制了主框架的位移,有效缓解外部冲击力对上马台稳定性的影响。从而,从内部(主框架相对固定板)和外部(主框架相对砂土层)分别对主框架的相对稳定性进行保证,阻止了主框架在砂土层上的相对位移,大幅度提高了上马台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安全上马台,所述多个底座1分别位于所述主框架2的底面的多个顶点处,任一底座1的支撑板12的顶部设有凹槽,其与所述主框架2的底部配合连接。从而,在主框架2底面的各顶点处为主框架2提供均匀的支撑力,使主框架2达到整体受力平衡;同时,主框架2的底部可对应卡接在支撑板12顶部的凹槽中,由于主框架2底面的各顶点处均设有底座1,相当于沿主框架2的周向限制了其任意水平方向的位移,防止主框架2受到斜向的力时,在分解到横向的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与砂土层7发生相对位移,提高上马台的横向稳定性。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安全上马台,所述主框架2包括四个横杆21,其两两对称设置在所述砂石层上并互相连接形成平面框架,任一横杆21通过所述凹槽卡设在所述支撑板12上,所述凹槽的高度等于所述横杆21的厚度;四个支腿22,其竖直设置且分别固定在所述平面框架的四个顶点处,任一支腿22的底部套设有限位板23,其内侧壁与所述支腿22的外侧壁设有配套的螺纹;多个竖杆,其竖直设置在所述四个支腿22之间并固定在所述平面框架上,所述多个竖杆与所述四个支腿22形成竖向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多个踏板3。其中,横杆21为水平设置的直杆,四个横杆21形成方形框架,支腿22分别设置在方形框架的四个直角连接点处,设置在台阶的较低的一端的两个支腿22的高度等于最低的一级台阶(踏板3)的高度,设置在台阶的较高的一端的两个支腿22的高度等于最高的一级台阶(踏板3)的高度。多个竖杆分为两组,其分别设置在同侧(高度不同)的两个支腿22之间,同组的竖杆的高度沿台阶的延伸方向逐级增加,每个竖杆的高度等于其对应的台阶(踏板3)的高度,使每个踏板3均能水平支撑在主框架2上。台阶的总高度和踏板3的数量需要根据马的高度进行设置,方便使用者在合适的高度上马,不会造成上马台的高度不足或过高导致难以正常上马的问题。限位板23与支腿22底部的螺纹配合连接,当主框架2初步卡设在支撑板12的凹槽内后,转动限位板23直至限位板23的底面与支撑板12的顶面贴合,由于凹槽的高度等于横杆21的厚度,此时限位板23的底面同时与位于凹槽内的横杆21的顶面贴合,从而,进一步将主框架2与支撑板12锁紧,防止在受到的横向冲击力较大时,主框架受到不平衡力后在支撑板12的凹槽中发生晃动,保证了主框架与支撑板连接的稳定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主框架2与底座1的可拆卸连接,将安全上马台分为上部的主体结构(主框架2、踏板3、栏杆4)和下部的固定支撑结构(底座1),其中,底座1预埋在马场的砂土层7内部,固定板11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方的混凝土层上,底座1的位置固定不变,在需要将安全上马台的主体结构移动进行维修或存放时,转动所述限位板23,使其不与支撑板12的顶面接触,然后将上马台的主体结构作为整体抬起,并将其移动至待放置的位置,之后,使用底座1周围的砂土将支撑板12顶部的凹槽填充平整,使底座1与砂土层7合为一体,不会对马场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在需要使用上马台时,使用扫帚或刷子等清理工具将支撑板12的凹槽内的砂土扫出,将主框架2的底部重新卡入凹槽中,并转动限位板23,使横杆21与凹槽稳定卡接,即完成上马台的重新组装。从而,可以方便的拼装或拆除安全上马台的主体结构,在不影响马场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对上马台进行维修、更换或存放等操作。另外,可以在马场中设置多个上马点,即,在另一设定的上马位置,在砂土层中设置一套完全相同的底座,从而,当需要启用其他的上马点时,可快速将原位置的上马台主体结构拆下,并安装至新的上马点处的底座上,实现了安全上马台的可移动性。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安全上马台,所述阻尼装置5为竖直设置的阻尼器51,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2与所述固定板11之间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阻尼器51的轴线与所述支撑板12与所述固定板11的中心线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为一种对阻尼装置5进行设置的方案,其结构简单,直接将阻尼器5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板12和固定板11上,通过该固定连接结构阻止支撑板12与固定板11间的横向位移,即主框架2在砂土层7上的横向位移,防止主框架2受到侧向不平衡力时发生横向晃动,影响整体上马台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阻尼装置自身的固定连接结构完全限制了主框架的相对位移,从结构上保证了安全上马台的稳定性。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安全上马台,所述阻尼装置5包括两个阻尼器51,其相对设置,所述两个阻尼器51的底端与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1顶面中心的铰轴52铰接,顶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12的底面两侧铰接;所述主框架2的底面的同一条侧边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底座1,相邻的所述底座1上的两个阻尼装置5的设置方向相互垂直。
上述技术方案为另一种对阻尼装置5进行设置的方案,阻尼装置5包括两个相对于支撑板12和固定板1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的阻尼器51,且两个阻尼器51分别与支撑板12和固定板11铰接,其中,两个阻尼器51均与固定板11上的铰轴52铰接,在支撑板12与固定板11之间形成了倒三角形的支撑结构,由于阻尼器51斜向设置,其可以同时对支撑板12与固定板11之间的纵向位移和横向位移进行响应并抑制对应的相对位移。当主框架2发生横向位移时,两个阻尼器51同时对位移进行响应并抑制,且由于两个阻尼器51相对设置,在对位移进行响应的过程中可以保证与该阻尼装置5连接的支撑板12能够维持平衡。同时,主框架2底面的同一条侧边上相邻的底座1的阻尼装置5的设置方向相互垂直,即,一个底座1的阻尼装置5中的两个阻尼器51沿水平横向分布时,与其相邻的底座1的阻尼装置5中的两个阻尼器51沿水平纵向分布,从而,当同一侧边受到来自不同方向(水平横向、水平纵向)的作用力时,至少有一个阻尼装置5的阻尼器51的力的响应方向与外部作用力完全相同,能够对应抑制该方向的相对位移,起到有效减震的作用;另外,由于存在设置方向相反的阻尼装置5,在所有阻尼装置5作为整体适应某一方向的横向位移时可避免在初始位移较大的情况下,阻尼装置5全部向同一方向偏转导致减震结构失效的问题,为阻尼器51的响应留出缓冲时间,使上马台能够更好的适应各种外部环境干扰,保证整体稳定性。这种阻尼装置5的结构利用了原有的阻尼器51功能,使其同时起到对纵向位移和横向位移的抑制作用,同时,缓解了潜在的主框架2横向位移对阻尼装置5与支撑板12和固定板11连接点的压力,通过铰接结构适应了横向位移的发生,并通过阻尼器抑制了进一步的横向位移,防止在需要频繁响应相对位移的情况下,阻尼装置5与支撑板12和固定板11的连接松动,或阻尼装置本身的内部磨损严重等问题,提高阻尼装置的使用耐久性。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安全上马台,所述阻尼器51包括:
缸筒53,其为中空的封闭腔体且底部所述固定板11连接,所述缸筒53的内部填充有阻尼流体;
活塞54,其设置在所述缸筒53的内部并与所述缸筒53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活塞杆55,其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2连接,另一端沿所述缸筒53的长度方向伸入所述缸筒53的内部并与所述活塞54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55通过所述活塞54沿所述缸筒53的长度方向滑动;
支撑弹簧56,其设置在所述缸筒53的内部,所述支撑弹簧56位于所述活塞54与所述缸筒53的内底面之间并分别与其固定连接;
缓冲弹簧57,其设置在所述缸筒53的内部并套设在所述活塞杆55上,所述缓冲弹簧57位于所述活塞54与所述缸筒53的内顶面之间并分别与其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阻尼器51选用弹簧减震器,以达到能够快速、频繁响应上方的上马台主体结构的振动的目的,但由于阻尼器51需整体设置在砂土层7中,如果外置弹簧会导致弹簧的间隙被砂土等材料填满,弹簧无法很好的对端部位移进行响应,减震效果不佳。因此,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弹簧内置在液压阻尼器51的内部,液压阻尼器51是缸筒53、活塞54和活塞杆55配合连接的常规结构,缸筒53的内部填充有液压油,活塞杆55与缸筒53滑动连接且活塞杆55与缸筒53的端部设置有密封圈,防止缸筒53内部的液压油泄露,弹簧设置在活塞54与缸筒53的端部之间,与弹簧减震器的原理相同:当阻尼器51的端部存在振动或位移时,活塞54带动活塞杆55在缸筒53内部滑动,使弹簧发生形变,此时弹簧在对位移的力进行抑制的同时在活塞54与活塞杆55之间产生与原先移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再通过活塞54结构对该反向作用力进行抑制,从而,在抑制阻尼器51端部位移的同时防止反向作用力带动阻尼器51端部的支撑板12反向移动,使主框架2能够保持稳定。同时,将弹簧分为上部的缓冲弹簧57和下部的支撑弹簧56,支撑弹簧56的弹性系数较大,主要用于在平衡状态下对支撑板12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并能对冲击力较大的情况进行适应和抑制;缓冲弹簧57的弹性系数较小且长度较短,主要用于在主框架2受力存在微小位移时,快速对活塞54与缸筒53顶端的位移进行相应,缓冲弹簧的灵敏度较高、响应速度快。通过两种弹簧的配合作用,能够快速对外部振动进行响应和抑制,且对外部冲击力的适应范围广,更加有效的保证了安全上马台的稳定性。另外,将弹簧设置在阻尼液体中,在缸筒内形成了封闭环境,且液压油性质稳定,弹簧在频繁工作的过程中不易发生磨损、生锈等问题,提高了阻尼装置的耐久性。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安全上马台,还包括:防撞板6,其竖直固定在所述主框架2上且纵断面呈波纹状,所述防撞板6位于所述台阶的较高的一端的外侧并覆盖所述台阶的较高的一端的外侧壁。具体的,由于使用者是从台阶较高的一端上马,在上马前,马匹位于上马台的台阶较高的一端的外侧,存在马匹在走动或等待骑马者上马的过程中与上马台发生冲撞的可能性,最常见的可能性是马匹与同侧的主框架2或踏板3发生碰撞,此时,马匹对主框架2施加一横向的大冲击力,严重时,直接受力的主框架2的局部架体会发生变形或断裂,或主框架2与下方支撑板12的连接被破坏,上马台无法正常使用且存在使上马台上的人员跌落的风险,因此,在与马匹相邻的主框架2的一侧设有防撞板6,在受到外部的冲击力时,通过防撞板6将冲击力分散至主框架2在该侧的整体框架上,使各结构均匀受力,防止主框架变形和断裂;同时,防撞板的纵断面形状呈波纹状,当受到来自侧向的冲击力时,外部作用力能够被防撞板的波纹状结构分解,对主框架结构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防止在受到的外部冲击力过大时,主框架本身或与支撑板的连接处发生变形,提高了上马台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中,安全上马台可采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和拼装,当使用塑料为主材料进行制作时,上马台的质量较轻,方便拆装和移动,但在安装时,需额外在支撑板12上设置安装孔,在主框架2卡设在支撑板12的凹槽内后,使用螺栓将横杆21锁紧在支撑板12上,防止由于上马台自重不够,导致主框架2从支撑板12的凹槽内脱出,无法实现底座1对主框架2的稳定支撑作用和防震效果。当使用钢材作为主材料进行制作时,上马台的自重较重,可通过主框架2与踏板3的自重将上马台的主体结构稳定卡设在支撑板12的凹槽内,不需要设置额外的固定装置,且主框架的结构简单,即使使用钢材进行制作,上马台的主体结构的重量也不会因为过重导致无法搬运。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7)

1.一种安全上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底座,其埋设在马场的砂石层内并固定在所述砂石层下方的混凝土层上,任一底座的上表面与所述砂石层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底座包括固定板,其水平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层上;支撑板,其通过阻尼装置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正上方,所述阻尼装置设置为用于限制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板间的相对位移;
主框架,其为立体框架结构,所述主框架支撑在所述砂石层上并与所述多个底座的顶部连接;
多个踏板,其间隔固定在所述主框架上并与其形成逐级上升的台阶;
栏杆,其位于所述台阶的两侧,所述栏杆固定在所述主框架上并沿其高度方向向上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上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底座分别位于所述主框架的底面的多个顶点处,任一底座的支撑板的顶部设有凹槽,其与所述主框架的底部配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上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包括四个横杆,其两两对称设置在所述砂石层上并互相连接形成平面框架,任一横杆通过所述凹槽卡设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凹槽的高度等于所述横杆的厚度;四个支腿,其竖直设置且分别固定在所述平面框架的四个顶点处,任一支腿的底部套设有限位板,其内侧壁与所述支腿的外侧壁设有配套的螺纹;多个竖杆,其竖直设置在所述四个支腿之间并固定在所述平面框架上,所述多个竖杆与所述四个支腿形成竖向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多个踏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上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为竖直设置的阻尼器,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阻尼器的轴线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板的中心线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上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包括两个阻尼器,其相对设置,所述两个阻尼器的底端与设置在所述固定板顶面中心的铰轴铰接,顶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两侧铰接;
所述主框架的底面的同一条侧边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底座,相邻的所述底座上的两个阻尼装置的设置方向相互垂直。
6.如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上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包括:
缸筒,其为中空的封闭腔体且底部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缸筒的内部填充有阻尼流体;
活塞,其设置在所述缸筒的内部并与所述缸筒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活塞杆,其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另一端沿所述缸筒的长度方向伸入所述缸筒的内部并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通过所述活塞沿所述缸筒的长度方向滑动;
支撑弹簧,其设置在所述缸筒的内部,所述支撑弹簧位于所述活塞与所述缸筒的内底面之间并分别与其固定连接;
缓冲弹簧,其设置在所述缸筒的内部并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缓冲弹簧位于所述活塞与所述缸筒的内顶面之间并分别与其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上马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撞板,其竖直固定在所述主框架上且纵断面呈波纹状,所述防撞板位于所述台阶的较高的一端的外侧并覆盖所述台阶的较高的一端的外侧壁。
CN202011590639.1A 2020-12-29 2020-12-29 安全上马台 Active CN1126961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0639.1A CN112696144B (zh) 2020-12-29 2020-12-29 安全上马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0639.1A CN112696144B (zh) 2020-12-29 2020-12-29 安全上马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6144A true CN112696144A (zh) 2021-04-23
CN112696144B CN112696144B (zh) 2022-11-22

Family

ID=75511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0639.1A Active CN112696144B (zh) 2020-12-29 2020-12-29 安全上马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9614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178803U (zh) * 2018-12-06 2019-07-30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构成桥梁的中横梁
CN111106566A (zh) * 2018-10-28 2020-05-05 江苏双汇孚泰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阻尼间隔棒的装配装置
CN210949647U (zh) * 2019-07-15 2020-07-07 温州浙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阻尼器
CN211286573U (zh) * 2019-11-25 2020-08-18 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回收再利用的脚手架脚支撑构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6566A (zh) * 2018-10-28 2020-05-05 江苏双汇孚泰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阻尼间隔棒的装配装置
CN209178803U (zh) * 2018-12-06 2019-07-30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构成桥梁的中横梁
CN210949647U (zh) * 2019-07-15 2020-07-07 温州浙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阻尼器
CN211286573U (zh) * 2019-11-25 2020-08-18 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回收再利用的脚手架脚支撑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6144B (zh)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95483B (en) Seismic isolation system for a crane
JP2003232400A (ja) 免震ベアリング
JP2009541626A (ja) 地震に対して安定したフローリング
US9039573B2 (en) Waterfall pit trampoline
CN107859197A (zh) 一种建筑抗震、减振装置
RU2690282C1 (ru) Система соединения и подвесного крепления батута
CN202390930U (zh) 楼梯间减震防倒塌支座
CN106436555A (zh) 减震桥梁
CN112696144B (zh) 安全上马台
CN116104341A (zh) 一种建筑物基座抗震结构
CN105752795A (zh) 电梯井底防坠落保护装置
US20100005754A1 (en) Seismic Isolation to Protect Buildings
CN109403498A (zh) 一种高层建筑隔震减震恢复装置
JP2008163702A (ja) 機械式激震対応免震構造装置
CN215291733U (zh) 一种组合抗震建筑结构组件
CN210636446U (zh) 一种岩土工程支撑安全保护装置
CN214660706U (zh) 一种专用舰船灶用活塞式空压机结构
CN212685604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用钢材料运输装置
KR20050043104A (ko) 교량지지용 폴리우레탄 내진완충받침
CN211173887U (zh) 一种室内装饰装修用移动式叉梯
CN210459197U (zh) 一种高速铁路路基的桩基加固结构
JP2001208130A (ja) 摩擦材貯溜槽付免震支承装置
CN110671581A (zh) 一种建筑机械减振平台
CN1195383A (zh) 具有稳定轮系统的土壤压实机
CN220888706U (zh) 一种缓冲减震柱承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