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5389A - 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5389A
CN112695389A CN202011541169.XA CN202011541169A CN112695389A CN 112695389 A CN112695389 A CN 112695389A CN 202011541169 A CN202011541169 A CN 202011541169A CN 112695389 A CN112695389 A CN 112695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collector
fibers
voltage
electrostatic spi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411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童
田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Naxian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Naxian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Naxian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Naxian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4116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953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95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53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61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 D01D5/0076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llecting device, e.g. drum, wheel, endless belt, plate or grid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61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61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 D01D5/0092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ical field, e.g. combined with a magnetic fields, using biased or alternating fie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静电纺丝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可以根据纤维沉积所产生的电荷累积量,实时动态地自动调节电荷消除的强度,防止飞丝并使纤维的沉积保持稳定的速度;通过控制收集器与纤维膜表面的电位,来调控纤维层与基材的附着强度。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型带有动态监测与反馈补偿功能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将收集器上因纤维沉积所积累的电荷及时消除,解决纤维飞丝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调节纤维在收集器表面的沉积速度,改善纤维与基材间粘结力,从而提高纤维的产量、质量与质量稳定性。本发明对推动静电纺技术的发展以及纳米纤维的生产与应用,具有重要经济与社会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 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纺丝领域,具体为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纺是一种在强电场作用下将聚合物流体拉伸成纤维的技术。静电纺纤维直径一般在几纳米至及几微米之间,远远细于传统的纤维。它们均匀性好,形貌和直径可控。静电纺制备的纤维多以非织造布的形态存在,具有孔隙率高(>85%)、孔径小(零点几微米至几微米之间可调)、100%孔联通性、比表面积大、吸附性高等优点。静电纺纳米纤维非织造布已成为一种新兴的薄膜材料,在环境保护、过滤、生物医学、防护、催化、复合材料、海水淡化和能源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静电纺技术以其装置简单、纺丝成本低廉、可纺原料丰富、工艺可控等优点,已成为规模化生产聚合物纳米纤维的主要技术。近十几年,成为世界材料科学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目前静电纺丝技术主要分为针型静电纺和无针型静电纺两大类,两者各有优势。针型静电纺具有装置易于搭建、纺丝工艺可控、可纺纤维品种多、原料选择范围广等优点,纺丝头易堵、不易清理、生产能力低(单针产量<1克/小时)。无针型静电纺种类繁多,包括螺旋丝式(WO2010043002)、钢丝-滑块式(201920619138.8)、狭缝式(201710532908.0) 等。它们的产量远高于针型静电纺,且不存在针头堵塞问题,但普遍存难以控制纤维结构和形态的缺点。
关于静电纺丝技术的创新,目前主要集中在纺丝头上。多数静电纺丝装置在操作时存在纤维无法完全沉积在收集器上的问题,而且越是产量高的纺丝设备,这种“飞丝”现象会越严重。它不仅降低了纤维的生产效率,而且会导致纤维与基材间粘结力差的问题。飞丝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沉积在收集器上的纤维所携带的电荷无法被及时消除,造成静电累积和电势增加;当局部电势高于一定数值时,对后来的纤维产生大的强大的静电排斥力,使它们无法有效地沉积到收集器上。另外,基材过厚、基材导电性差,也会引起类似的静电累积和飞丝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常用消除电荷累积的方法为:改善接地效率,离子风中和或使用感应电极诱导,但效果均不理想,甚至会带来其它问题。如专利201811629277.5公布了一种在收集器后侧喷射电解质溶液来改善导电性,以有效中和纤维收集器上电荷积累的方法。该方法虽能中和部分电荷,但存在电解质对纳米纤维膜污染的问题。专利201810370902.2公布了一种在纤维收集区引入负离子风来中和收集器上电荷的方法。此方法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中和纤维层表面的电荷,但无法有效地中和纤维层内部的电荷。由于累积电荷在收集器上的不均匀分布,负离子风无法保证完全中和所有的电荷,未消除的电荷会引起不均匀的纤维沉积,降低了产品的均匀性和质量。专利CZ294274发明了一种圆柱形杆状感应电极,使纳米纤维沉积在介于纺丝电极与感应电极之间的收集基布上。此种方式形成的感应电场,不仅不均匀而且不稳定,导致纳米纤维生产效率降低而且均匀性较差。专利200880122536.3公布了一种利用外部导电尖端在接收基布上实现相反感应电压的方法,此方法产生的感应电场,会受尖端几何形状和分布的影响,导致电场不均匀分布,最终引起纤维的不均匀收集,而且尖端的引入,极易引起局部放电,造成纤维膜穿孔,降低产品质量。所有上述方法,均无法根据收集器上的电荷累积状态,实时调节电荷消除速率,因而会造成纤维无纺布沿加工长度方向对纤维收集的不均匀性,影响生产的稳定性。
静电纺纤维膜与基材间的粘结力差是目前该技术存在的另一个问题。通常用辅助气流、热处理、基布预处理等方法来改善。如专利201510003720.8公布了一种利用高压气流辅助纳米纤维快速喷射到收集器的方法。此方法虽有利于加强纤维与基布间的粘结,但气流的存在不仅会吹散部分纳米纤维,引起纤维流失,影响生产效率,而且会降低纤维膜的均匀性。专利WO2011/015709EN公布了一种利用烘箱热处理静电纺纤维膜来提高纤维与基材的粘结力的方法;专利201610340646.3公布了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处理,来增加基材表面的粗糙度,以提高静电纺纤维在基材表面的附着力。这两种方法均需要使用额外的设备和额外的加工步骤,影响纤维的生产效率,并且增加了成本。目前尚无一种可以在纳米纤维纺丝过程中,实时调节静电纺纤维与基材间粘附能力的方法。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型带有动态监测与反馈补偿功能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将收集器上因纤维沉积所积累的电荷及时消除,解决纤维飞丝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调节纤维在收集器表面的沉积速度,改善纤维与基材间粘结力,从而提高纤维的产量、质量与质量稳定性。本发明对推动静电纺技术的发展以及纳米纤维的生产与应用,具有重要经济与社会价值。
发明内容
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可以根据纤维沉积所产生的电荷累积量,实时动态地自动调节电荷消除的强度,防止飞丝并使纤维的沉积保持稳定的速度;通过控制收集器与纤维膜表面的电位,来调控纤维层与基材的附着强度。该装置包含:收集器、实时电压监测系统、电荷消除系统、伺服控制系统。
所述收集器的作用是收集静电纺所产生的纤维,它可以是任何形状,由任何材料制成,并至少含有一种导电材料。
进一步的,收集器上可以加载各种基材,用以直接承载纤维。
所述实时电压监测系统包括电压检测探针和电压实时监测装置,用于实时动态监测收集器及纤维膜表面的电势分布,并将检测结果及时传送给伺服控制系统。
所述电荷消除系统包括反向放电电源和可调放电电阻,其作用为通过外接反向直流电源,调节收集器上的电位,实现对累积电荷的中和与消除;根据伺服控制系统的指令,实时调节反向放电电压或放电电阻的大小,以保持收集器检测点电位处于恒定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反向放电电源为反向放电电路外接的反向直流电源,电压范围为0-80kV,
进一步的,所述可调电阻的作用为调节放电量(电压和电流),有效地消除收集器上所累积的电荷,并使收集器的电位维持在一个恒定的设定值。调节电阻的电阻值为0-1000 kΩ。
所述伺服控制系统的作用为:1)设定收集器的电位值,2)接收实时电压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3)将电压数据转化成所需的反向放电电路参数,4)向反向放电电路发布指令,调节反向放电电压和放电电阻,以保持收集器和纤维膜表面的电势始终维持在预设值。伺服控制系统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面板、数据存储单元、辅助电路组成,包含电压信号输入系统,逻辑电控系统、电压调节与电阻调节信号输出系统、显示界面等。
进一步的,所述新型收集装置还可用于静电喷涂或静电纺丝与静电喷涂相结合的工艺。
设置有本发明的静电纺丝过程操作原理为:在静电纺丝开始前,将收集器的电压设置为0或与静电纺丝电压相反的某一电位值。在静电纺丝过程中,由于带电的纳米纤维在收集器上不断积累,会导致电荷在收集器表面的积累,当收集器上存在电荷累积时,收集器表面便会出现电压变化。电压浮动就会传递给伺服控制系统,伺服控制系统根据程序,实时调动电荷消除系统,通过对反向放电电压与放电电阻的调节,使收集器的电压保持稳定。
本发明的优势为:通过电压实时监测与反馈补偿,能够使收集器基材表面维持稳定的电势,当电势保持为0V时,可以有效地消除电荷累积,确保静电纺产生的纤维有效地沉积到收集器的基材上,有效地消除了飞丝;当收集器表面设定的电势与纤维携带电荷有较大的差别时(例如当收集带正电的纤维时,将收集器设定为较大的负电势),较大的局部反向电压还会增加收集器对带电纤维的静电吸引力,导致纤维以更大的速度撞击收集器,增加了纤维与基材以及纤维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它们之间的粘附力。均匀的电势分布也使纤维均匀地沉积在基材表面,提高了纤维膜的均匀性。同时,动态实时监控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这有利于使纤维膜保持高的质量稳定性。因此,本发明不仅提高了静电纺纤维的生产产量,而且同时提高了质量、产品的均匀性、生产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经济与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静电纺丝电压为正电压),其中包括:静电纺丝发生器1(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发生器),收集器2,高压电源3,实时电压监测系统4,反向放电电源5,可调电阻6,伺服控制系统7,控制面板与显示界面71;
图2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静电纺丝电压为负电压)。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采用螺旋式无针静电纺丝方法制备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收集器选择为传送带式收集器,周长为1m,宽度为50cm,材质为钢网材质。此收集器表面设置一层聚丙烯(PP)纺粘无纺布(克重20g/m2)。静电纺丝过程开始前,将收集器的电压设置为 0V,同时启动实时电压监测系统、电荷消除系统及伺服控制系统。
然后利用质量分数为8%的PVA水溶液(平均分子量为146,000至186,000,96%被水解)进行静电纺丝。纺丝参数为:纺丝电压60kV,纺丝距离15cm,纺丝头旋转速度5rpm,收集器移动速度为1m/min。环境参数为:温度25℃,湿度为40%。
利用带有本实施例新型动态调节收集装置的螺旋式静电纺丝设备进行静电纺丝,静电纺丝过程中飞丝现象消失,所制备的的纳米纤维膜的产量与质量均有明显的提升。如表1 所示,与带有普通收集器的螺旋式静电纺丝设备相比,在相同纺丝参数条件下,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纳米纤维与基布间粘结牢度增加,纳米纤维的直径均匀性以及纳米纤维膜的均匀性增加,并且纳米纤维膜的产量也明显提高。
表1带有本实施例与普通收集器的静电纺丝设备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对比
Figure RE-GDA0002983200240000051
Figure RE-GDA0002983200240000061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中收集器的材质由钢网材质替换为铜网材质,其他过程、参数与步骤均同实施例1。
利用带有本实施例新型动态调节收集装置的螺旋式静电纺丝设备进行静电纺丝,静电纺丝过程中飞丝现象消失,所制备的的纳米纤维膜的产量与质量均有明显的提升。如表2 所示,与带有普通收集器的螺旋式静电纺丝设备相比,在相同纺丝参数条件下,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纳米纤维与基布间粘结牢度增加,纳米纤维的直径均匀性以及纳米纤维膜的均匀性增加,并且纳米纤维膜的产量也明显提高。
表2带有本实施例与普通收集器的静电纺丝设备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对比
Figure RE-GDA0002983200240000062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中收集器表面所覆盖的PP纺粘无纺布替换为铝箔,其他过程、参数与步骤均同实施例1。
利用带有本实施例新型动态调节收集装置的螺旋式静电纺丝设备进行静电纺丝,静电纺丝过程中飞丝现象消失,所制备的的纳米纤维膜的产量与质量均有明显的提升。如表3 所示,与带有普通收集器的螺旋式静电纺丝设备相比,在相同纺丝参数条件下,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纳米纤维与基布间粘结牢度增加,纳米纤维的直径均匀性以及纳米纤维膜的均匀性增加,并且纳米纤维膜的产量也明显提高。
表3带有本实施例与普通收集器的静电纺丝设备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对比
Figure RE-GDA0002983200240000071
实施例4
将实施例1中静电纺丝发生器由螺旋式无针发生器替换为有针(50针头)发生器,纺丝参数为:纺丝电压30kV,纺丝距离15cm,纺丝流量50mL/h。其他过程、参数与步骤均同实施例1。
利用带有本实施例新型动态调节收集装置的针式静电纺丝设备进行静电纺丝,静电纺丝过程中飞丝现象消失,所制备的的纳米纤维膜的产量与质量均有明显的提升。如表4所示,与带有普通收集器的针式静电纺丝设备相比,在相同纺丝参数条件下,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纳米纤维与基布间粘结牢度增加,纳米纤维的直径均匀性以及纳米纤维膜的均匀性增加,并且纳米纤维膜的产量也明显提高。
表4带有本实施例与普通收集器的静电纺丝设备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对比
Figure RE-GDA0002983200240000072
Figure RE-GDA0002983200240000081
实施例5
将实施例1中收集器的类型由传送带式收集器替换为滚筒式收集器,其他过程、参数与步骤均同实施例1。
利用带有本实施例新型动态调节收集装置的螺旋式静电纺丝设备进行静电纺丝,静电纺丝过程中飞丝现象消失,所制备的的纳米纤维膜的产量与质量均有明显的提升。如表5 所示,与带有普通收集器的螺旋式静电纺丝设备相比,在相同纺丝参数条件下,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纳米纤维与基布间粘结牢度增加,纳米纤维的直径均匀性以及纳米纤维膜的均匀性增加,并且纳米纤维膜的产量也明显提高。
表5带有本实施例与普通收集器的静电纺丝设备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对比
Figure RE-GDA0002983200240000082
实施例6
将实施例1中收集器的电压由设置为0V替换为设置成-1kV,其他过程、参数与步骤均同实施例1。
利用带有本实施例新型动态调节收集装置的螺旋式静电纺丝设备进行静电纺丝,静电纺丝过程中飞丝现象消失,所制备的的纳米纤维膜的产量与质量均有明显的提升。如表6 所示,与带有普通收集器的螺旋式静电纺丝设备相比,在相同纺丝参数条件下,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纳米纤维与基布间粘结牢度增加,纳米纤维的直径均匀性以及纳米纤维膜的均匀性增加,并且纳米纤维膜的产量也明显提高。
表6带有本实施例与普通收集器的静电纺丝设备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对比
Figure RE-GDA0002983200240000091
实施例7
将实施例1中静电纺丝电压由60kV替换为设置成-60kV,其他过程、参数与步骤均同实施例1。
利用带有本实施例新型动态调节收集装置的螺旋式静电纺丝设备进行静电纺丝,静电纺丝过程中飞丝现象消失,所制备的的纳米纤维膜的产量与质量均有明显的提升。如表7 所示,与带有普通收集器的螺旋式静电纺丝设备相比,在相同纺丝参数条件下,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纳米纤维与基布间粘结牢度增加,纳米纤维的直径均匀性以及纳米纤维膜的均匀性增加,并且纳米纤维膜的产量也明显提高。
表7带有本实施例与普通收集器的静电纺丝设备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对比
Figure RE-GDA0002983200240000101

Claims (10)

1.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可以根据纤维沉积所产生的电荷累积量,实时动态地自动调节电荷消除的强度,防止飞丝并使纤维的沉积保持稳定的速度;通过控制收集器与纤维膜表面的电位,来调控纤维层与基材的附着强度。该装置包含:收集器、实时电压监测系统、电荷消除系统、伺服控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的作用是收集静电纺所产生的纤维,它可以是任何形状,由任何材料制成,并至少含有一种导电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上可以加载各种基材,用以直接承载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电压监测系统包括电压检测探针和电压实时监测装置,用于实时动态监测收集器及纤维膜表面的电势分布,并将检测结果及时传送给伺服控制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消除系统包括反向放电电源和可调放电电阻,其作用为通过外接反向直流电源,调节收集器上的电位,实现对累积电荷的中和与消除;根据伺服控制系统的指令,实时调节反向放电电压或放电电阻的大小,以保持收集器检测点电位处于恒定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放电电源为反向放电电路外接的反向直流电源,电压范围为0-80kV。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电阻的作用为调节放电量(电压和电流),有效地消除收集器上所累积的电荷,并使收集器的电位维持在一个恒定的设定值。调节电阻的电阻值为0-1000k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控制系统的作用为:1)设定收集器的电位值,2)接收实时电压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3)将电压数据转化成所需的反向放电电路参数,4)向反向放电电路发布指令,调节反向放电电压和放电电阻,以保持收集器和纤维膜表面的电势始终维持在预设值。伺服控制系统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面板、数据存储单元、辅助电路组成,包含电压信号输入系统,逻辑电控系统、电压调节与电阻调节信号输出系统、显示界面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收集装置还可用于静电喷涂或静电纺丝与静电喷涂相结合的工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其操作原理为:在静电纺丝开始前,将收集器的电压设置为0或与静电纺丝电压相反的某一电位值。在静电纺丝过程中,由于带电的纳米纤维在收集器上不断积累,会导致电荷在收集器表面的积累,当收集器上存在电荷累积时,收集器表面便会出现电压变化。电压浮动就会传递给伺服控制系统,伺服控制系统根据程序,实时调动电荷消除系统,通过对反向放电电压与放电电阻的调节,使收集器的电压保持稳定。
CN202011541169.XA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 Pending CN1126953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41169.XA CN112695389A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41169.XA CN112695389A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5389A true CN112695389A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09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41169.XA Pending CN112695389A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9538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0525A (zh) * 2004-12-17 2007-11-28 纳幕尔杜邦公司 包含亚微米长丝的闪纺纤网及其成形方法
JP2008223187A (ja) * 2007-03-14 2008-09-25 Mecc Co Ltd ナノ・ファイバ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9052163A (ja) * 2007-08-24 2009-03-12 Panasonic Corp 高分子ウエブの製造方法と装置
US20100092687A1 (en) * 2007-02-21 2010-04-15 Hiroto Sumida Nano-fiber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5178927B1 (ja) * 2012-01-20 2013-04-10 株式会社メック ナノ・ファイバ製造装置
US20140131907A1 (en) * 2011-07-22 2014-05-15 Kazunori Ishikawa Collector device, non-woven fabric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non-woven fabric manufactur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0525A (zh) * 2004-12-17 2007-11-28 纳幕尔杜邦公司 包含亚微米长丝的闪纺纤网及其成形方法
US20100092687A1 (en) * 2007-02-21 2010-04-15 Hiroto Sumida Nano-fiber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2008223187A (ja) * 2007-03-14 2008-09-25 Mecc Co Ltd ナノ・ファイバ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9052163A (ja) * 2007-08-24 2009-03-12 Panasonic Corp 高分子ウエブの製造方法と装置
US20140131907A1 (en) * 2011-07-22 2014-05-15 Kazunori Ishikawa Collector device, non-woven fabric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non-woven fabric manufacturing method
JP5178927B1 (ja) * 2012-01-20 2013-04-10 株式会社メック ナノ・ファイバ製造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argham et al. The effect of flow rate on morphology and deposition area of electrospun nylon 6 nanofiber
CN104060355B (zh) 一种连续纳米纤维纱的生产方法及装置
CN101586288B (zh) 阵列多喷头静电纺丝设备
CN104452108B (zh) 一种复合极化纤维膜制造装置
CN101709534A (zh) 一种气流熔融静电纺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制造设备及方法
CN109208090B (zh) 一种新型无针静电纺丝装置及其纺丝方法
CN112981556B (zh) 一种静电纺丝纤维收集装置及其制备径向取向结构的纳米纤维膜的方法
CN110735191B (zh) 一种制备超大面积悬空纳米纤维网的装置及方法
KR20110077915A (ko) 전기방사장치의 방사조건 제어방법
CN109097849A (zh) 纳米纤维发生装置
CN103993376A (zh) 一种制备纳米纤维束的静电纺丝装置
CN105220246A (zh) 一种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多股喷气摩擦成纱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08330550B (zh) 无喷头式静电纺丝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8411383B (zh) 一种多孔球形静电纺丝喷头及其纺丝方法
CN106048749B (zh) 一种直线形槽状无针式静电纺丝装置及纺丝方法
CN111394805A (zh) 一种海胆形静电纺丝喷头及其纺丝方法
CN103088444A (zh) 一种提高静电纺丝多射流的方法及装置
CN104611774B (zh) 一种静电纺丝装置
CN103911766A (zh) 反式橡胶纤维材料、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2695389A (zh) 一种消除飞丝和动态调节纤维与基材粘附力的静电纺纤维收集装置
CN103484954A (zh) 一种制备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
CN204982155U (zh) 一种批量制造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及系统
KR20120077998A (ko) 용융전기방사용 콜렉터
CN112957844A (zh) 一种纳米滤筒
KR101466287B1 (ko) 나노섬유 제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