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9522B - 针头安全系统 - Google Patents
针头安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89522B CN112689522B CN201980044586.2A CN201980044586A CN112689522B CN 112689522 B CN112689522 B CN 112689522B CN 201980044586 A CN201980044586 A CN 201980044586A CN 112689522 B CN112689522 B CN 1126895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nsor
- needle
- tissue
- occluder
- configu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8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5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5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44000241796 Christia obcordat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10000004379 membra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41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1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9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0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0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2792 vasc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10000004204 blood vess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1631 haemodi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322 hemodialy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5166 vasculatur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1 lymp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560 therapeutic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3038 endotheli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2725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990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16717 Fistul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Sod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Na+].[Cl-]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502 di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890 fistul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02 inf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780 sodium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4943 Delr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9803 Injury associated with devic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722921 Tulipa gesnerian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DHKHKXVYLBGOIT-UHFFFAOYSA-N acetaldehyde Diethyl Acetal Natural products CCOC(C)OCC DHKHKXVYLBGOI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2777 acetyl group Chemical class [H]C([H])([H])C(*)=O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751 lymp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20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2266 Needlestick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7139 Vasoconstri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31 blood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722 extracellular flui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569 greater oment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27 kne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1 molded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07 sensitive ski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72 standard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25 therapeu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627 tracheal intub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604 ultrason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5033 vasoconstri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4883 vasodi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36 we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62—Needle sets, i.e. connections by puncture between reservoir and tube ; Connections between reservoir and tub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22—Valves or arrangement of valves
- A61M39/26—Valves closing automatically on disconnecting the line and opening on reconnection thereof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2—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the needle before use, e.g. cap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61M2005/1586—Holding accessories for holding infusion needles on the bod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61M2005/1587—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suitable for being connected to an infusion line after insertion into a pati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61M2005/158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having means for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visual inspection, e.g. for patency check, avoiding extravas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247—Semi-permanent or permanent transcutaneous or percutaneous access sites to the inside of the body
- A61M2039/0288—Semi-permanent or permanent transcutaneous or percutaneous access sites to the inside of the body protectors, caps or covers there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13—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the detection of operative contact with patient, e.g. lip sens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68—Means for controlling media flow to the body or for metering media to the body, e.g. drip meters, counters ; Monitoring media flow to the body
- A61M5/16877—Adjusting flow; Devices for setting a flow rate
- A61M5/16881—Regulating valv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公开了组织进入装置及其使用和制造方法。该装置可以具有传感器,该传感器被配置为当该装置从组织上移位时通过将薄膜件偏转到流动路径中而阻塞流动路径。该传感器可以被配置为部分地或完全地阻塞流动路径。该传感器可以具有弹簧,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没有弹簧。该传感器可以是静态的,或者可以从传感器第一配置移动到传感器第二配置。当该传感器处于传感器第二配置时,薄膜件可以偏转到流动路径中。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下列申请的优先权:于2018年5月3日提交的申请号为62/666,093、名称为针头安全系统Ⅶ(Needle Safety SystemsⅦ)的美国临时申请,于2018年5月3日提交的申请号为62/666,094、名称为针头安全系统Ⅷ(Needle Safety Systems VIII)的美国临时申请,于2018年7月2日提交的申请号为62/693,354、名称为针头安全系统Ⅸ(NeedleSafety Systems IX)的美国临时申请,于2018年9月1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62/729,873、名称为针头安全系统Ⅹ(Needle Safety Systems X)的美国临时申请,以及于2018年12月14日提交的申请号为62/779,928、名称为针头安全系统Ⅻ(Needle Safety Systems XII)的美国临时申请。这些申请中的每一个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用于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血管连接,并且更特别地,涉及对移位的血管连接的检测和中断。例如,公开了组织进入装置及其使用和制造方法,并且更特别地,公开了可以检测和中断流动的组织进入装置及其使用和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存在许多技术,这些技术提供了一种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检测由于针头从血管连接处移位使液体从身体外部引导进入身体内部而发生的液体的错误流动。这些技术中许多常见的是使用“连续性传感器”,寻找能量信号的中断或从管到身体的某种机械连接。这样的系统经常使用机械连接器、小电流、电容器、磁体甚至超声作为监测身体与液体通过元件之间的连接的保真度的方法。其他的则使用被设计成寻找“湿润”的技术,该技术基于认为移位的针头会导致液体泄漏并且可以将液体检测用作针头脱出的替代标记的理论。通过并入与液体泵连接的外部驱动系统,这些监测/检测系统能够在感测到由于针头脱出而导致血管连接中断的情况下,自动地向泵送液体的机器发出信号以停止泵送。
一种简单的替代方法用于识别是否存在来自移位针头的错误流动并且导致随后机器自动关闭的状态,可以解释如下:1)使用基于机械的系统“检测”针体在体表上的存在,以确定在液体输送过程中针头是否插入到患者体内。(此处针体在体表上的存在是用来假设所述针头很可能仍插在体内)。固定在针头底部的弹簧式垫板是执行这种感测操作的几种方法中的一种。对于现有的制造/组装,有几种装置修改和方法可以被认为有利于实现完整的针头系统的开发。该弹簧可以通过以各种方式集成到设计中的成型金属来提供。为了确保这种基于机械的系统在延长保存期限(至少两年)后仍能可靠地使用,可能有必要修改这种系统的针头帽。为了提高制造效率,可以使用活动铰链技术组装垫板,以及2)使用该感测操作作为改变系统工作压力的方法,因为液体泵送系统中的管线压力通常由泵送系统监测,并且该压力用于确定是否有高于或低于正常的压力状态,为了患者的安全,机器应自动关闭。我们在此提出了一种新颖且非显而易见的基于针体的机构,当用于血管进入的针头移位时,该机构可在将医用液体泵入患者体内时增强压力变化。
如果可以经由使用柔性薄膜或其他形式将皮肤感测机构的状态/动作转换成流动路径内的阻塞动作,则可以从外部中断内部流动。通过中断中心针体路径内的流动,可以产生与流动压力相关联的变化。该压力变化可用于通过泵送机器自身的压力监测电路致使驱动液体的泵自动关闭。在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颖且非显而易见的针头系统设计和制造方法,当用于血管进入的针头发生移位时,该针头系统能够在将医用液体泵入患者体内的过程中实现流动压力的变化。该方法涉及使用二次注射模制技术来创建能够使流动阻塞的柔性薄膜,该薄膜的变型形成“袋”以提高装置效率,并且涉及相关联的组装方法以实现最终版本的针头系统。
根据美国联邦准则规定,为了确保对患者和从业人员的整体安全,所有用于将液体输送到体内的锋利针头都必须配备“安全防护”设备,该设备在有意识地将针头从身体拔出后充分覆盖任何暴露的针尖。在拔出针头时,安全防护装置通常会滑入覆盖暴露针头的位置。我们在此提供了现有安全针头设计的新颖且非显而易见的修改,这些修改将更好地实现对暴露针头的有效覆盖,该修改结合了由垫板或其他类型的位置传感器抵靠皮肤组成的止流技术。该修改涉及与下方垫板相遇的针头防护装置的接触点、开口形状、角度、材料或表面的变型。通过适当地修改该区域,在针头防护装置与垫板或其他类型的皮肤感测系统一起使用时,可以确保更加有效地使用针头防护装置,这种皮肤感测系统包括整体安全系统的一部分,旨在保护患者以避免意外地拔出针头的危险。
因此,需要改进针头安全系统。
发明内容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组织进入装置和血管连接。
更具体地,公开了一种在从组织移位时可自动地阻塞流动的组织进入装置及其使用和制造方法。通过在组织进入装置变得移位之后阻断液体流动,可以减少或防止在药物治疗期间错误的液体流动,从而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还公开了可以防止移位的组织进入装置及其使用和制造方法。通过在组织进入装置变得移位之前阻断液体流动,可以完全避免在药物治疗期间错误的液体流动,从而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公开了组织进入装置。例如,公开了一种具有针头和针头防护装置的组织进入装置。该装置可以具有第一注射模制品和第二注射模制品。第一注射模制品和第二注射模制品可限定装置流动通道。阻塞器可移动进入和离开该装置流动通道。装置可以具有装置闭合配置和装置开放配置。当装置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阻塞器可以位于装置流动通道中。与装置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相比,当装置处于装置开放配置时,阻塞器的较少部分可以位于装置流动通道中。
公开了组织进入装置。例如,公开了一种具有针头和针头防护装置的组织进入装置。该装置可以具有带有装置流动通道的装置壳体。阻塞器可移动进入和离开该装置流动通道。装置可以具有装置闭合配置和装置开放配置。当装置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阻塞器可以位于装置流动通道中。与装置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相比,当装置处于装置开放配置时,阻塞器的较少部分可以位于装置流动通道中。
公开了组织进入装置。例如,公开了一种具有针头和帽的组织进入装置。该装置可以具有第一注射模制品和第二注射模制品。第一注射模制品和第二注射模制品可限定装置流动通道。阻塞器可移动进入和离开该装置流动通道。装置可以具有装置闭合配置和装置开放配置。当装置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阻塞器可以位于装置流动通道中。与装置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相比,当装置处于装置开放配置时,阻塞器的较少部分可以位于装置流动通道中。
公开了组织进入装置。例如,公开了一种具有针头和针头帽的组织进入装置。该装置可以具有带有装置流动通道的装置壳体。阻塞器可移动进入和离开该装置流动通道。装置可以具有装置闭合配置和装置开放配置。当装置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阻塞器可以位于装置流动通道中。与装置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相比,当装置处于装置开放配置时,阻塞器的较少部分可以位于装置流动通道中。
公开了组织进入装置。例如,公开了一种具有针头的组织进入装置。该装置可以具有带有装置流动通道的壳体。该装置可以具有可移动进入和离开装置流动通道的阻塞器。该装置可以具有装置第一开放配置和装置第二开放配置。当该装置处于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时,阻塞器可以位于装置流动通道中。与装置处于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时相比,当装置处于装置第二开放配置时,阻塞器的较少部分可以位于装置流动通道中。
公开了组装组织进入装置的方法。例如,公开了一种组装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翼部附接到具有第一注射模制品和第二注射模制品的二次注射型芯。第一注射模制品可以具有用于管的连接器。第二注射模制品可以具有可变形薄膜件。可变形薄膜件和第一注射模制品可限定装置流动通道。该方法可以包括将具有阻塞器的可移动垫板附接到第一注射模制品。
公开了组装组织进入装置的方法。例如,公开了一种组装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蝶形翼部附接到限定装置流动通道的装置中间型芯。该方法可以包括将具有阻塞器的可移动垫板附接到装置中间型芯。
公开了组装组织进入装置的方法。例如,公开了一种组装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具有阻塞器的可移动垫板附接到装置壳体。
附图说明
所示出和描述的附图是示例性实施例,并且是非限制性的。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功能上等效的特征。
图1示出具有传感器的、阻塞配置下的组织进入装置的变型的透视图。
图2A示出图1的传感器的透视图。
图2B示出图2A的传感器的侧视图。
图2C示出图2A的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3A示出图1的组织进入装置在较少阻塞配置下的侧视图。
图3B示出沿线3B-3B截取的图3A的组织进入装置的纵向截面图的变型。
图4A示出图1的组织进入装置的侧视图。
图4B示出沿线4B-4B截取的图4A的组织进入装置的侧视图。
图4C是图4B的组织进入装置在截面4C-4C处的放大图。
图4D示出图4B的组织进入装置在截面4C-4C处的阻塞配置的另一种变型。
图4E示出图3B的组织进入装置在截面4C-4C处的阻塞配置的另一种变型。
图4F示出图3B的组织进入装置在截面4C-4C处的阻塞配置的另一种变型。
图5是图4E的组织进入装置的阻塞配置的放大透视图。
图6A示出被插入组织中并且被移位组织的组织进入装置的变型的侧视图。
图6B示出插入组织中的图6A的组织进入装置。
图7A至图7I示出组织进入装置制造过程的变型及其组件的变型。
图8A至图8C示出被配置为在移位期间支持流动中断的插入件的变型。
图9A至图9F示出组织进入装置及其组件的变型。
图10A示出组织进入装置的变型的透视图。
图10B示出图10A的装置的分解图。
图11A示出组织进入装置的变型的透视图。
图11B示出图11A的装置的分解图。
图12A示出插入件的变型。
图12B示出图12A的插入件的分解图。
图13A示出具有袋的组织进入装置的变型的示意图。
图13B示出阻塞器位于袋中的图13A的变型。
图14A1示出组装组织进入装置的方法的变型。
图14A2示出根据图14A1的方法的组织进入装置的组装的变型。
图14B1示出组装组织进入装置的方法的变型。
图14B2示出根据图14B1的方法的组织进入装置的组装的变型。
图14C1示出组装组织进入装置的方法的变型。
图14C2示出根据图14C1的方法的组织进入装置的组装的变型。
图15A1示出组装组织进入装置的方法的变型。
图15A2示出根据图15A1的方法的组织进入装置的组装的变型。
图15B1示出组装组织进入装置的方法的变型。
图15B2示出根据图15B1的方法的组织进入装置的组装的变型。
图16A示出组装组织进入装置的方法的变型。
图16B示出根据图16A的方法的组织进入装置的组装的变型。
图16C示出使用图16B的组件来组装组织进入装置的方法的变型。
图17A示出组织进入装置的变型的侧视图。
图17B示出图17A的装置的透视图。
图17C示出沿线17C-17C截取的图17A的组织进入装置的截面图。
图17D示出没有插入件的图17C的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7E示出图17D的装置的透视图。
图18A示出传感器的变型。
图18B示出具有图18A的传感器的组织进入装置的变型的截面图。
图19示出组织进入装置的变型的侧视图。
图20A至图20C示出防护组织进入装置的针头的方法的变型。
图21A至图21C示出防护组织进入装置的针头的方法的变型。
图22A至图22C示出防护组织进入装置的针头的方法的变型。
图23示出针头防护装置的一部分的变型。
图24A示出具有针头防护装置的变型的组织进入装置的变型的侧视图。
图24B示出与图24A的装置的传感器的变型接合的针头防护装置。
图25示出针头防护装置的一部分的变型。
图26A示出时间对压力曲线图的变型。
图26B示出时间对压力曲线图的变型。
图27A示出组织进入装置的变型的示意图。
图27B示出组织进入装置的变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公开了组织进入装置(也称为液体进入装置、血管进入装置、血液进入装置和针头)。所公开的组织进入装置可以将液体直接抽离和/或输送到患者体内。在血液透析中,该液体为血液。在其他情况下,该液体可以是生理盐水或药物。通常在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场所以及家庭中(例如在家庭血液透析期间)进行血管进入。例如,公开了血管连接,并且更特别地,公开了用于检测移位的血管连接的系统和方法,并且公开了当血管连接移位时用于中断流动的系统和方法。
公开了针头安全系统,该针头安全系统具有接触感测机构,该接触感测机构被配置为放置在患者的皮肤上以确定针头/管组何时已经插入患者体内并且/或者何时已经从患者体内移位。例如,当固定组织进入装置或血管穿刺针头的胶带失效或连接到该装置的管线被拉出时,可能会发生移位。
公开了针头安全系统和方法,其在装置内使用力感测机构来确定已经插入患者体内的给定针头/管组是否以及何时发生移位。在药物治疗期间,当有意或无意地“拉”或“拽”通向血管穿刺针头的管时,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当用于将插入的针头保持在皮肤上的医用胶带由于患者毛发过多或汗液/湿度增加使胶带附着力减小而变得松弛时,也会发生这种情况。
公开了针头安全系统,该针头安全系统具有液体截止阀,该液体截止阀被配置为当将液体输送到体内的针头在液体输送期间意外地从患者移位时,自动地展开以停止液体通过针头/管的流动。
公开了针头安全系统,该针头安全系统具有夹管阀,该夹管阀被配置为通过与已被预先制造为包括可压缩管段的针头系统中的机械“皮肤感测”元件的机械结合而启动。
公开了针头安全系统,该针头安全系统具有夹管阀,该夹管阀被排至为阻挡作用于形成在传统针头的“蝶形”壳体内的内部形成的流动路径的流动。
公开了用于液体输送的自动流动终止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壳体,其被配置用于将液体输送管联接到被配置用于在患者组织内的皮下(进入脉管系统)输送液体的针头;以及弹簧加载或液体敏感的启动机构,其具有与壳体大致邻近组织设置并且针头位于组织内的情况相对应的第一定向、与壳体远离组织设置或针头从组织移位的情况相对应的第二定向以及与壳体大致邻近组织但是处于从原始插入点向后拉的位置从而导致针头不再将液体输送到脉管系统中的情况相对应的第三定向。公开了一种流动终止机构,该流动终止机构联接到启动机构,并且具有在启动机构处于第一定向时允许从液体输送管到针头的流动的开放配置,并且具有在启动机构处于第二定向或第三定向时基本上终止从液体输送管到针头的流动的闭合配置。
公开了用于在药物治疗期间保护患者避免液体输送问题的专用针头。例如,公开了一种专用针头,其可以具有弹簧加载的集成垫板,在处于移位位置时(例如,未粘贴在皮肤上而针体从皮肤脱落),该垫板会使垫板阻塞构件移入到装置流动通道中并阻挡液体流过针头。
公开了用于液体输送的自动流动终止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壳体,其被配置用于将液体输送管联接到被配置用于在患者组织内的皮下(进入脉管系统)输送液体的针头;以及力敏启动机构(此处示出为垫板),其具有与允许通过针体进行液体输送同时使用U形开口来保护针头进入孔的情况相对应的第一扁平定向(例如,直的或不太直的方向)、以及与在通过模制到垫板中的弯曲元件所提供的弹力而在针头移位期间经由垫板的液体阻塞构件阻塞液体管的情况相对应的第二定向。当垫板具有弯曲端时,由于插入过程中与皮肤弯曲相关联的摩擦力较低,因此装置插管得到改进。另外,即使插入角度非常大(例如,高达50度),垫板的弯曲端也会促进与皮肤的机械接触。这增强了移位检测功能。在垫板上使用弯曲的中间部分为阻塞臂创建有效的内部铰接点,并且无需针体本身上的任何外部铰接点附接件。通过消除系统的任何可能的机械部件免受来自通常用于在治疗期间将针头保持在适当位置的任何表层医用胶带的潜在干扰,极大地改善了装置的功能。
公开了针头安全系统,该针头安全系统可以通过为垫板感测单元使用“模制”弹簧设计来有效而经济地制造。可以通过将垫板单元模制成具有弯曲部分来制造有效的弹簧。当将该垫板置于伸直位置时,弯曲部分上的机械应力会导致有效弹力的产生,该弹力的方向和大小取决于相关附接件的机械形状和大小。通过创建中间“机械臂”,该弹力可以被用来作为一种阻塞技术,通过允许臂的端部直接进入并阻止或阻塞通过针体中心的液体流动。
公开了针头安全系统,该针头安全系统具有固定在针头的底部以感测来自移位的针头的错误流动的弹簧加载的垫板。进一步地,通过使垫板的远端弯曲,可以制成有效的系统,该系统提供插管过程的基本安全和简易性,同时还可以保护患者免受初始插入后针头过度插入的伤害。弯曲端还提供了一种机构,通过该机构,即使对于以陡峭的(例如,高达45度)插入角度插入的针头,也可以使针头移位检测功能有效。该垫板的另一端可以包括阻塞构件,该阻塞构件可以被推入针体内的流动路径中并且用于阻挡液体流动。进一步地,通过在垫板基部中模制弯曲部并在垫板的中间部分内形成相对的构件,可以形成“弹簧”来辅助“感测”操作并接合中间构件的端部以进入针体内的流动路径中,并且在从患者表面移除针头时阻断液体流动。
公开了将弹簧加载的垫板用作存在于皮肤下面的“检测器”,以确定所插入的用于液体输送的针体是否以及何时从患者体内移位。
公开了用于针对液体输送的自动流动终止的系统和方法,包括:壳体,其被配置用于将液体输送管联接到针头,该针头被配置用于在患者组织内的皮下(进入脉管系统)输送液体;以及力敏启动机构,其具有与在轴向拉动的情况下液体输送管在针体内被内部夹紧的情况相对应的第一定向,以及与在任何其他非轴向拉动方向上液体管在外部布置中被夹紧的情况相对应的第二定向。流动终止机构可以在每种拉动情况下启动,但是在管没有受到拉力或拉力低于某个阈值时,也可以具有允许从液体输送管向针头流动的开放流动配置。
公开了针头安全系统和使用方法,其使用装置内的力感测构件来确定已插入患者体内的给定针头/管组是否以及何时受到接近预期可能合理地将管从患者身体移位的“拉力”。这可能会在药物治疗期间发生,例如,当有意或无意地“拉”或“拽”通向血管穿刺针头的管时。当用于将插入的针头保持在皮肤上的医用胶带由于患者毛发过多或汗液/湿度增加使胶带附着力减小而变得松弛时,也会发生这种情况。
公开了针头安全系统和管的“系紧”或“夹紧”的方法,以在该管上的力接近预期使针头移位的力的情况下防止液体流过通向患者的管。
公开了针头安全系统,该针头安全系统具有在其外部部分具有机械优化的夹管阀的装置,该装置被配置为在除轴向以外的任何其他方向拉动管使其超出其通常位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优化的夹紧点,通过压缩管来夹紧管。
公开了针头安全系统,该针头安全系统具有在其内部部分具有机械优化的夹管阀的装置,该装置被配置为在插入和粘贴针头之后的某个时刻以高于阈值的力沿轴向拉动管的情况下,则可以通过针体内的“夹钳臂”对管的压缩来夹紧管。
公开了可以超控(override)本文所述的皮肤感测元件的针头安全系统。所公开的超控系统可以确保在插管过程中和/或在将针插入患者体内期间不启动皮肤感测元件。在插管过程中以及在向下粘贴针头之前,至关重要的是使液体流过针头/管,以便临床人员能够观察到血液通过针头从患者“闪回”到液体流动管之中。在该插管和/或针头插入期间,任何具有液体流动阻塞机构的针头都可以暂时停用阻塞机构。实现此功能的针头安全装置特征在本文件中将被称为“插管锁”。
公开了针头安全系统,该针头安全系统在由于滑动或其他类型的脱离皮肤的移位而被启动之后,能够“锁定”皮肤感测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当液体流动受阻时,对于治疗输送的其他方面而言,对于临床人员来说重要的是评估情况并更换针头。“锁定”特征可确保在完全启动止流机构后,不会再有其他可能存在危险的液体再次开始流动。
公开了针头安全系统,该针头安全系统用于使用从针体底部出来(例如,笔直出来)的按钮状传感器来感测皮肤接触,并且使用涉及在针阀内将开口从关闭旋转或滑动到打开的阻塞技术来停止流动。
公开了针头安全系统,该针头安全系统具有对患者皮肤的接触感测机构,以在涉及针头从脉管系统“滑出”,但不一定完全“移位”出身体、远离皮肤的情况下,确定已插入患者体内的给定针头/管组何时可能从患者脱离。当将血管穿刺针头保持在适当位置的胶带提供足够的向下压力以将针头保持紧靠在皮肤上,但未能防止穿刺针头远离原始插入点的相关移动时,可能发生这种不完全的或部分的移位。这种类型的失败的一种形式是,针头滑出血管但不滑出皮肤,在医学文献中称为“浸润”。当针头完全滑出皮肤时,可以定义为“滑脱”。在整个本公开中,移位是指部分移位和完全移位两者。
公开了一种针头安全系统,该针头安全系统用于感测向下粘贴的针体在与针头最初插入的路径相反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可以实现此目的的一种方法是,在针头底部或修改的表面上使用粘合剂来增强针体与皮肤之间的摩擦接触,并且结合了一种方法,该方法检测针体上的摩擦力何时高到足以在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抵靠针头底部,以表明针头本身已经或正在沿(对于治疗)不希望的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启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来停止针头内的流动。
公开了一种针头安全系统,该针头安全系统可以感测针体在远离插入部位的方向上相对于将其保持在适当位置的胶带的相对移动。这可以通过一种机构来实现,该机构依赖于位于针体上方并与针体接触以及与胶带接触的构件上的位置、和/或速度和/或加速度变化的组合。由粘贴构件和针体之间的相对差确定的针体在远离针体预期插入点的方向上的位置、速度或加速度的阈值变化将导致经由检测系统与集成式流动阻塞系统中的一个之间的链接来触发流动阻塞方法中的一种。
所公开的装置可以不使用电力,因此不需要外部电源、电池或电缆,从而提高了在复杂且需要简化解决方案的医疗工作空间中采用该装置的能力。所公开的装置是完全可消毒的,并且可以完全一次性使用。所公开的装置可以使用大批量注射模制工艺来进行低成本制造。有利地,所公开的装置不需要大量的临床培训。
所公开的针头安全系统可以被添加到现有的针头/管中。
公开了被设计成将液体直接输送到患者体内的系统。在血液透析中,该液体为血液。在其他情况下,该液体可以是生理盐水或药物。通常在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场所以及家庭中进行(例如在家庭血液透析期间)进行血管进入。
本公开的一方面是一种二次注射模制组件,其具有结构上坚实并且机械上完好的圆柱形管以及机械上可压缩的柔软材料的区域,通过该区域,可以推动外部组件以阻止通过实体管的流动。
本公开的特征为针头系统制造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区别,能够实现所述针头系统的高效和经济的开发。在这些方法中是使用二次注射模制来制造内部零部件,该内部零部件可以在针头移位期间快速且有效地中断内部流动路径。二次注射模制用于创建具有集成的机械上柔软并且可压缩的区域的硬壁的机械上完好的流动管。该可压缩区域提供了一种可以将外部组件引入流动路径中以阻碍流动的手段。这种流动阻碍可以是暂时的。当组件(例如,针体底部的垫板)返回其原始位置时,流动路径再次变得畅通无阻。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是二次注射组件的柔软薄膜件部分的变型,其结合独立袋,该独立袋在启动安全针头的垫板部分时可提高闭合和阻塞效率。
本公开的另一特征是组装方法和技术,其能够使二次注射模制的内部零部件与制造包括针头移位安全机构的传统针头组件所需的其他组件的集成。这些组件包括蝶形翼部、针头、管和皮肤感测元件(在这种情况下,是弹簧加载的垫板)。使用二次注射模制实现一种高效的针头制造技术,在该技术中,可以将其他针头系统组件适当地组装在二次注射组件周围,从而获得既实用、经济并且生产效率高的最终产品。二次注射组件允许按逻辑顺序组装其他组件,从而节省时间并减少将粘合剂材料散布到表面上的危险,在这些表面上,粘合剂材料可能会给以后的制造步骤带来问题,甚至导致产品故障。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图10A和图10B),可以将蝶形翼部最适当地从后部或从前部滑动到二次注射组件上。
本公开的一方面是对垫板设计的修改,其使得能够实现高效的装置组装/制造。垫板的此类修改包括使用允许采用卡扣式装配方法的U型配件,或使用允许采用压配合装配方法的环/项系统,在该系统中环/项可以在二次注射型芯部件上滑动以进行系统集成。可以采用或不采用包括但不限于胶水或超声波焊接的其他粘合方法来增强扣合或滑动技术。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是蝶形翼部组件的修改,以使得能够将蝶形翼部有效地集成到二次注射模制内部零部件上。可以将此类翼部修改为包括U型卡扣特征或允许滑动式组装方法的环/项系统。可以从组件的正面或背面完成滑动。可以采用或不采用包括但不限于胶水或超声波焊接的其他粘合方法来增强扣合或滑动技术。
本公开的一方面是一种针头安全系统或现有针头/管的附件,其使用装置内的力感测机构来确定已插入患者体内的给定针头/管组是否以及何时移位。在药物治疗期间,当有意或无意地拉或拽通向血管穿刺针头的管时,实际上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当用于将插入的针头保持在皮肤上的医用胶带由于患者毛发过多或汗液/湿度增加使胶带附着力减小而变得松弛时,也会发生这种情况。
所公开的系统和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是将弹簧加载的垫板用作存在于底层皮肤的“检测器”,以确定所插入的用于液体输送的针体是否以及何时从患者移位。
本公开的一特征提供了重要的设计特征,其使得能够使用合适的弹簧来实现对针体下方的患者手臂的所需感测。可以使用预弯曲金属件并且将其集成到现有的垫板设计中来制造有效的弹簧。
本公开的另一个特征在于,通过修改金属弹簧,弹簧向装置近端的延伸也可以用作进入液体路径以引起流动限制从而导致机器自动关闭的阻塞件。
本公开的另一个特征是,通过在产品模制期间结合活动铰链,可以同时模制针头蝶形组件和垫板,从而提高了制造效率。在最终产品中,垫板被折叠到针体下方。
本公开的另一个特征是,使用塑料帽作为用作阻塞件的金属弹簧的近侧延伸部的盖。通过修改该塑料帽的形状、大小或轮廓,可以调节/控制液体流动路径的动力学特性,以提高功能性。
本公开的另一个特征是,对标准针头帽的修改,以使针头帽既能覆盖针头又能保护针头,并且能用作在运输过程中以及在对患者使用之前的存放过程中,将垫板保持在从完全闭合到完全开放的一系列位置的手段。
针头防护装置的多种变型。滑动系统均具有共同的设计,该设计带有塑料部件,在治疗后有意从患者体内拔出期间,该塑料部件会主动地移动到覆盖锋利的针头的位置。
本公开涉及这些现有或其他设计的潜在修改,这些修改使得可以有效地使用和配置针头系统上的针头防护装置以保护患者免于药物治疗期间(通常是血液透析,但任何其他涉及到液体流入或流出患者的治疗都是可能的,在血液透析中该液体为血液。在其他情况下,该液体可以是生理盐水或药物)意外的针头脱落风险,其中该针头系统配备有垫板或用作整体安全系统的一部分的其他类型的集成式皮肤传感器。
本公开的一方面是针头保护安全系统的修改,用于在治疗之后保护患者和护理人员免受意外的针刺伤害。
该修改的一个实施例是使用斜切或倒角的边缘,当在使用期间针头防护装置自动地滑入到其保护位置时,该斜切或倒角的边缘可以更容易地使弹簧加载的垫板有效地自动闭合。斜面或倒角边缘可以减少针头防护装置被护理人员滑入到位时针头防护装置挂在或卡在垫板的近端部分上的可能性。这种斜切或倒角的边缘如图23所示。
该修改的第二个实施例是在可滑动针头防护装置的底部设计中开发更广泛的斜面或倒角特征。这种类型的技术能够通过对针头防护装置底部进行机械上的重新设计实现有效闭合,从而使该装置在垫板滑入针头防护装置的过渡区域内向垫板的远侧部分呈现倾斜的开口。通过以某种适当的角度使过渡区域的下部倾斜,以在某种适当的深度上延伸到针头防护装置中,可以简单地实现重新设计的开口特征。更复杂的是在针头防护装置中建立一定深度的倾斜入口,这将导致可用空间的增加以容纳垫板。
本公开涉及一种提高任何给定针头防护装置被平滑且有效地放置以使得可以在不以任何方式阻碍垫板的情况下有效地覆盖针头的能力的方法。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是一种针头安全系统或现有针头/管的附件,其使用装置内的力感测机构来确定已插入患者体内的给定针头/管组是否以及何时移位。在药物治疗期间,当有意或无意地拉或拽通向血管穿刺针头的管时,实际上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当用于将插入的针头保持在皮肤上的医用胶带由于患者毛发过多或汗液/湿度增加使胶带附着力减小而变得松弛时,也会发生这种情况。
本公开的特征通过使装置在液体管线中产生压力变化的能力最大化而为患者提供重要的保护,该压力变化的大小足以引起基于压力触发警报的自动机器关闭。本公开涉及在针体液体流动路径内产生机械中断的过程,其在治疗期间人为地增加了标准针头组中的管线压力。在患者输入压力(血液透析情况下为静脉进入压力或VAP)小于基线工作压力与用于压力检测所设定的机器下限压力之间的差值的情况下,机器很可能无法检测到标准针头的移位。本公开的特征是垫板/流动管配置,其在流动通道内使用机械中断以在治疗期间人为地升高患者的基线静脉管线压力。当发生针头移位时,在正常液体输送期间机械阻塞的静脉针头组与在移位期间针头组状态之间的增大的压力差将引起很大的压力变化,从而明确触发大多数机器的压力警报极限。
图1示出组织进入装置10的变型。装置10可以从组织或血管腔中抽取液体(例如,血液、淋巴液、组织液)。装置10可以将液体(例如,血液、淋巴液、生理盐水、药物)输送到组织或血管腔。例如,装置10可以用于血液透析治疗,以从血管中抽取血液进行过滤,并且将过滤后的血液送回到血管中。也可以使用多个装置10。例如,对于血液透析疗法,第一装置10可以用于从血管中抽取未过滤的血液,第二装置10可以用于将过滤后的血液送回到相同或不同的血管。所使用的装置10的数量将取决于所需的进入点的数量,例如,可以在1到5或更大范围内变化,包括在该范围内每增加1个装置的增量。装置10可以控制通过装置10中的通道(也称为装置通道和装置流动路径)输送和/或抽取液体。例如,当装置10在移位事件期间变得移位时,装置10可以自动地减小(例如,部分或全部地阻塞)通过通道的液体流动。
装置10可以具有多个装置配置。例如,装置10可以具有非阻塞配置和/或一个或多个阻塞配置。阻塞配置可以对应于部分阻塞配置、完全阻塞配置或其任意组合。当装置10处于非阻塞配置时,液体可以不受装置10的限制流过装置通道。当装置10处于阻塞配置时,装置10可以减小或完全阻塞通过装置通道的液体流动。装置10可通过将通道截面面积从第一截面面积减小到小于该第一截面面积的第二截面面积来限制或中断通过装置通道的液体流动。第二截面面积可以比第一截面面积小约1%至约100%,包括此范围内每1%的增量,其中100%可以对应于一个或多个通道截面的完全阻塞。通道可具有通道纵轴线和通道横轴线。通道截面面积可以是垂直于通道纵轴线的横截面面积。
例如,如在时间间隔T(例如,约0.25秒至约60.0秒)期间测量的,与处于非阻塞配置相比,处于阻塞配置的装置10可以使更少的液体流过装置10。例如,如在时间间隔T期间测量的,与第二阻塞配置相比,处于第一阻塞配置的装置10可以允许更少的液体流过该装置,其中第二阻塞配置比第一阻塞配置阻塞更多的装置流动路径。例如,如在时间间隔T期间测量的,与第二阻塞配置相比,处于第一阻塞配置的装置10可以允许更多的液体流过该装置,其中第二阻塞配置比第一阻塞配置阻塞更少的装置流动路径。
当将装置10插入组织中或附接到组织时,装置10可以具有非阻塞配置或部分阻塞配置。在将装置10插入组织之前、在装置10正在被插入组织中的同时、当装置10从组织中移位或脱离时或其任意组合时,装置10可具有阻塞配置。
当将装置10插入到组织中时,装置10可以通过从更加阻塞的配置转变到更少阻塞的配置而逐渐变得更少被阻塞。例如,当将装置10插入组织中时,装置10可以从阻塞配置转换到非阻塞配置。作为另一示例,当将装置10插入到组织中时,装置10可以从第一阻塞配置转换到比第一阻塞配置更少阻塞的第二阻塞配置。当插入到组织中完成时,装置10可以具有插入配置。例如,可以利用胶带、胶水、橡皮筋或其任意组合将装置10可移除地固定到诸如皮肤的非装置10表面。当将装置10可移除地固定到非装置表面时,装置10可以具有附接配置(也称为非移位配置)。插入配置和附接配置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例如,插入配置和附接配置都可以是非阻塞配置或部分阻塞配置。作为另一示例,插入配置可以是阻塞(部分或完全阻塞)配置,并且附接配置可以是非阻塞配置或比阻塞插入配置更少被阻塞的阻塞配置。
当装置10从非装置表面移位时,装置10可以通过从更少阻塞的配置过渡到更加阻塞的配置而逐渐变得更加阻塞。例如,当装置10从非装置表面移位时,装置10可以从非阻塞配置过渡到阻塞配置。作为另一示例,当装置10从非装置表面移位时,装置10可以从第一阻塞配置过渡到比第一阻塞配置被更阻塞的第二阻塞配置。当装置10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从非装置表面移位约5mm至约25mm的阻塞阈值距离时,包括在该范围内每1mm的增量,装置10可以具有移位配置。
当装置10从非装置表面移位或脱离时,装置10可以自动地从附接配置移动到移位配置。装置10可以在少于0.10秒、0.25秒、1秒、5秒、10秒或60秒内从附接配置转换到移位配置。例如,装置10可以在包括在该范围内每0.01秒的增量(例如,0.10秒)的0.01秒至1.00秒内,自动地从附接配置移动到移位配置。
图1示出装置10的阻塞配置的变型,例如,部分阻塞配置或完全阻塞配置。图1进一步示出了在将装置10插入到组织中并附接到非装置表面之前并且在将装置10从非装置表面移位之后,装置10可以具有相同配置。当将装置10从非装置表面脱离时,装置10也可以保留在组织中或从组织移位。例如,当装置10从非装置表面移位时,装置10的位于血管中的一部分(例如,针头)可能留在血管中,可从血管中移位但留在邻近血管的组织中,或可完全从血管和组织中移位。
图1进一步示出装置10可以具有装置向线A1。装置纵向轴线A1可以是装置10的中心纵向轴线。装置纵向轴线A1可以是装置10中的流动通道的中心纵向轴线。装置纵向轴线A1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装置纵向轴线A1可以垂直于装置第一横向轴线A2。装置纵向轴线A1可以垂直于装置第二横向轴线A3。装置第一横向轴线A2和第二横向轴线A3可以彼此垂直。装置第一横向轴线A2和第二横向轴线A3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
装置10可具有装置近端10a和装置远端10b。装置10可以具有装置第一侧10c和装置第二侧10d。装置第一侧10c可以是装置10的底面,而装置第二侧10d可以是装置10的顶面。
图1进一步示出装置10可以具有针头12和壳体14(也称为针体)。针头12可以是例如容纳在柔性护套(未示出)中的动静脉(AV)瘘管蝶形针头或AV瘘管套管针头。针头12可具有针头近端12a和针头远端12b。壳体14可以是蝶形壳体。例如,壳体14可以具有第一翼部15a和第二翼部15b。壳体可以具有壳体近端14a和壳体远端14b。针座13可以将针头12和壳体14连接在一起。装置10可以具有被配置为将管8连接到装置10的连接器16。连接器16可以在壳体14的外部和/或内部。附加地或可选地,连接器16可以与壳体14集成。当连接到装置10(例如,经由连接器16连接)时,管8可以经由壳体14中的流动通道与针头12液体连通。连接器16可以是刚性材料、半刚性材料或柔性材料。壳体可以由刚性材料制成,例如,塑料、金属、复合材料或其任意组合。针头12的尖端可以是沿着装置纵向轴线A1的装置的远侧终端。
图1进一步示出装置10可以具有传感器18。传感器18可以是非装置表面传感器,例如皮肤传感器。传感器18可以是机械传感器。传感器18可以是阀,例如,夹管阀。传感器18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可以是可弹性移动的。例如,传感器18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可被偏压以从传感器中性位置(例如,通过压缩和/或张力)弹性地应变,并且应变回到传感器中性位置。当从非装置表面向传感器18施加力时(例如,当装置10插入并附着到皮肤时),传感器18可以改变形状。当从传感器18移除力时(例如,当装置10从皮肤移位时),传感器18可以改变形状。
传感器18可以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臂、板、突出部、延伸部、阻塞器、开口、通道、弹簧、弹簧区域或其任意组合。传感器18可以定位在装置第一侧(例如,第一横向侧、底侧)、装置第二侧(例如,第二横向侧、顶侧)、装置第三侧(例如,第一横侧、左侧)、装置第四侧面(例如,第二横侧、右侧)、装置第五侧(例如,第一纵向侧、前侧)、装置第六侧(例如,第二纵向侧、背侧)、或其任意组合。例如,传感器18可以是底板(也称为垫板)、顶板、侧板、前板、背板或其任意组合,使得传感器18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检测与非装置表面的接触和失去接触,并且/或者可以检测来自非装置表面的接触力和接触力的减小。例如,图1示出传感器18可以是皮肤感测垫板(也称为可移动垫板)。
传感器18可以具有传感器近端18a和传感器远端18b。传感器近端18a和/或远端18b可以被配置为当将针头12插入组织中时在非装置表面上滑动。传感器远端18b可以具有传感器远端终端24。传感器远端终端24可以是边缘或表面。
传感器18可以在具有或不具有铰链的情况下附接到装置10(例如,壳体14)。例如,图1示出传感器近端18a可以在没有铰链的情况下直接或间接地附接到装置第一侧10c上的壳体14。传感器18的附接到壳体14的部分(例如,传感器近端18a)可以使用胶水、焊接(例如,声波焊接)、卡扣配合、摩擦配合或其任意组合来附接。
传感器远端18b可相对于传感器近端18a移动。例如,传感器远端18b可以绕传感器铰链(未示出)旋转。传感器铰链可以附接到传感器18或与传感器18集成。传感器铰链可以是弹簧。传感器18可以具有多个传感器铰链/弹簧。
传感器弹簧(未示出,也称为弹簧区域)可以使远端18b在移位期间(以及在附接之前)与针头12相距一定距离。传感器弹簧可以使传感器远端18b在移位期间(以及在附接之前)偏压在与针头12相距一定距离的中性位置。
传感器远端18b可具有一个或多个远端区段,例如,1至10个或更多个区段,包括在该范围内每1个区段的增量(例如,2个区段、3个区段)。一个或多个远端区段可以是直的。一个或多个远端区段可以是弯曲的。传感器远端区段可以相对于彼此成角度,例如,约0度至约120度,包括在该范围内每1度的增量(例如,90度)。
例如,图1示出传感器远端18b可以具有远端第一区段20a、远端第二区段20b以及在远端第一区段20a和第二区段20b之间的远端第三区段20c。图1示出第一区段20a和第二区段20b可以是直的,并且第三区段20c可以具有弯曲部21。第一区段20a和第二区段20b可以相对于彼此成约90度的角度。不同的远端区段可以彼此集成或附接。例如,传感器远端18b可以是整体结构。传感器18可以是整体结构。
弯曲的传感器远端(例如,具有弯曲部21的远端18b)可以通过减少在插入过程中装置10与非装置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使针头插入过程和/或插管过程更容易,来改善装置10对于护理人员的可用性。例如,弯曲部/弯曲表面21可导致在插入过程中传感器前缘(例如,传感器终端24)面向或远离非装置表面(例如,远离患者的皮肤表面)延伸。通过减少或消除在插入针头12时传感器前缘卡在插入表面上的可能性,在针头插入过程中使传感器前缘24面向或远离插入表面延伸可以确保插管更容易。
弯曲的远端18b还可以通过防止针头过度插入来保护患者。例如,远端第二区段20b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充当防止针头12插入超过第二区段20b的阻挡部来防止针头12过度插入血管。弯曲端通过“阻止”针体向前移动到现有的针头进入孔(未显示)中,从而在此位置为患者提供保护。传感器远端18b可具有在传感器远端18b中带有或不带有曲面21的朝向针头12延伸的部分(例如,区段20b),使得在传感器18的任何变型中传感器远端18b都可以限定针头过度插入阻挡部(例如,区段20b)。这种阻挡部可以抑制或防止例如相对于针头12的纵向轴线和/或相对于皮肤中的针头插入孔将针头12纵向和/或横向地过度插入皮肤。
即使针头(例如,针头12)以很陡的插入角度例如高达45度、高达50度、高达60度或更大的角度插入,弯曲的远端18b也可以期望地能够进行针头移位检测。弯曲端允许在这些很陡的插入角度条件下皮肤与闭合的传感器18(未示出,这可以是传感器18在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的配置)之间的最大接触,通过确保不管插入角度如何将传感器18保持在与针头12相对的位置,可提供提高的装置功能性。
传感器远端18b可具有传感器开口22(也称为传感器槽)。传感器开口22可以容纳针头12的一部分。例如,图1示出传感器远端第二区段20b可以具有传感器开口22。当传感器远端18b被非装置表面压向针头12时,例如当装置10处于插入配置或附接配置时,传感器开口22可被配置为容纳针头12的至少一部分。当传感器远端18b被压向壳体14(例如,抵靠壳体14)时,传感器开口22可以有利地允许传感器18抵靠针头12闭合(例如,完全闭合)。传感器开口22可以是例如U形、V形或不规则形状。远端终端2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限定传感器开口22。
当装置处于附接配置时,与传感器远端18b集成的传感器开口22可以允许过度插入阻挡部(例如,阻挡部20b)围绕针头12的至少一部分闭合。传感器开口22可以通过增加可阻止针头12的进一步插入的阻挡部在针头12附近的表面积而使阻挡部20b更好地防止过度插入。阻挡件20b可定位在针尖和针座13之间。传感器开口22可以位在针尖和针座13之间。这样的放置可以确保针头12不会通过现有的针头进入孔被意外地更深地推入患者体内。
图2A示出传感器18可具有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弹簧26(也称为弹簧区域),例如,1至10个或更多个弹簧26,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每1个弹簧的增量(例如,1个弹簧、2个弹簧)。例如,图2A示出传感器18可以具有第一弹簧26a和第二弹簧26b。当使用多个弹簧26时,多个弹簧26(例如,第一弹簧26a和第二弹簧26b)可以一起用作单个弹簧。
弹簧26(例如,第一弹簧26a和第二弹簧26b)可以如板弹簧、压缩弹簧、拉力弹簧,扭力弹簧或其任意组合一样起作用。每个弹簧26可以是例如板弹簧、压缩弹簧、拉力弹簧或扭力弹簧。第一弹簧26a和第二弹簧26b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弹簧。例如,第一弹簧26a可以是板弹簧,并且第二弹簧可以是压缩弹簧。作为另一示例,第一弹簧26a和第二弹簧26b两者可以是或功能上类似于板弹簧。
弹簧26可以与传感器18集成、附接到或嵌入传感器18中。例如,弹簧26可以是由与传感器18的其余部分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模制弹簧。可以通过将传感器18模制有一个或多个非直线弹性部分(例如,第一弹簧26a和第二弹簧26b)来制造模制弹簧26,当弹性部分的形状改变(例如,拉直)时,该非直线弹性部分可以用作弹簧。非直线弹性部分可以是例如弯曲的、弧形的和/或折线的结构、构件、条、杆、棒、轴、薄片、层压件或其任意组合。例如,与将单独的弹簧26附接到或嵌入传感器18中相比,模制弹簧设计可以有利地降低与传感器18相关联的制造成本。
当弹簧26处于中性配置(例如,未偏转配置、非应变配置、非应力配置)中时,弹簧26可具有弯曲或成角度的折线结构的形式。当装置10处于移位配置(例如,图2A的移位配置)中时和/或在装置10附接到组织之前,弹簧26可具有中性配置。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例如,当弹簧26处于压缩和/或张紧配置(例如,非中性配置)中时,弹簧26的弯曲或角度可以更小。例如,当图2A中的传感器18处于拉直或弯曲程度较小的配置时,弯曲部分(弹簧区域26a和26b)上的机械应力会导致有效弹力的产生。该弹力可使传感器18偏压以返回到初始配置。弹力的方向和大小可以取决于传感器18的相关附件的机械形状和大小(例如,限流器,传感器远端18b的特征)。
弹簧26可以是传感器铰链,其被配置为允许传感器远端18b相对于传感器近端18a移动(例如,旋转)。
弹簧26(例如,弹簧26a和26b)可以将传感器近端18a连接到传感器远端18b。弹簧26可以在传感器18的中间区域中和/或在传感器远端18b上或在传感器近端18a上。作为另一示例,弹簧26可以延伸通过装置近端18a和远端18b的全部或一部分。例如,图2A示出弹簧26可以位于传感器近端18a上,其中传感器近端18a和远端18b被示出为被传感器中心横向轴线A4隔开。传感器横向轴线A4可以是弯曲的或直的。
图2A进一步示出传感器18可以具有限流器28。限流器28可具有阻塞器臂30和阻塞器32。阻塞器32可以是远离阻塞器臂30例如朝向装置纵向轴线A1延伸的突出部。限流器28可以与传感器18集成或附接到传感器18。阻塞器32可被配置为当装置10处于移位配置时阻塞装置流动路径。阻塞器32可以是刚性的。阻塞器32可以是不可变形的。阻塞器32可以是柔性的。阻塞器32可具有钝的尖端。阻塞器32可具有锋利的尖端。阻塞器32可以是直的和/或弯曲的。阻塞器32可具有不规则形状。弹簧区域26可以在限流器28的一侧或两侧之上。弹簧26可以将限流器28弹性地偏压到默认的阻塞位置。例如,当装置10移位时,弹簧26的弹力可将阻塞器32直接移动到装置流动路径中,并且阻止或阻塞通过装置流动路径的液体流动。弯曲区域26a和26b为限流器28创建内部或集成的铰接点。传感器18可以具有传感器孔36,当传感器被拉直时,传感器孔36可以容纳限流器28。可选地或附加地,传感器孔26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是传感器18中的凹部。限流器28可以在孔/凹部36的中心或在孔/凹部36的偏移处。
通过将传感器18的弯曲部分用作机械弹簧,不需要将构件从平的位置倾斜到成角度的位置可能需要的典型铰链。进一步地,通过使用胶水、声波焊接或任何其他技术(例如,摩擦配合、卡扣配合)将垫板18的一部分紧密地固定到针体14上,可以使垫板18像弹簧一样用于感测下方的皮肤,并且充当阻塞血液流动的机构。铰接点A5在阻塞器臂30的底部集成到垫板的中间阻塞构件28中,因为该点是中心曲率26产生自然弯曲移动的点。这种设计可以理想地消除对针体14上传统的铰接附件的需要,从而使装置10的机械部件变得更不易受到干扰的影响,例如,不受通常放置在针头装置10上以将其保持在适当位置的标准医用胶带的干扰。
传感器18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附接区域34。附接区域34可允许传感器18无铰链附接到壳体14。附接区域34可以附接到壳体14。例如,附接区域可以胶合或焊接(例如,声波焊接)到壳体14。作为另一示例,附接区域34可以通过卡扣配合、摩擦配合、粘合剂配合或其任意组合而配合到壳体14中的相应的凹部中。
图2B示出传感器18可以具有传感器第一纵向轴线A6和传感器第二纵向轴线A7。传感器第一纵向轴线A6可以是阻塞器臂纵向轴线。传感器第一纵向轴线A6可以是阻塞器臂30的中心纵向轴线。传感器第一纵向轴线A6可以是弯曲的或直的。传感器第二纵向轴线A7可以是传感器近端18a的靠近弹簧部分26的部分的纵向轴线。传感器第二纵向轴线A6可以是传感器近端18a的中心纵向轴线。传感器第二纵向轴线A7可以是弯曲的或直的。在传感器第一纵向轴线A6和传感器第二纵向轴线A7之间可以存在角度38。当装置10处于移位配置时,传感器18可以处于阻塞配置(也称为传感器闭合配置)中,使得角度38为约10度到约75度,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每1度的增量(例如,25度、30度)。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也称为传感器开放配置)时,与装置10处于移位配置时相比,传感器18可以处于较少阻塞的配置,使得角度38约为0度到30度,包括该范围内的每1度的增量(例如,0度、2度、5度)。当传感器18处于开放配置时,传感器第一纵向轴线A6和第二纵向轴线A7之间的角度38可以比传感器18处于闭合配置时的角度38小,例如,小约10度至约75度,包括在该范围内每1度的增量。
图2B进一步示出传感器18可以具有传感器第一横向轴线A8和传感器第二横向轴线A9。传感器第一横向轴线A8可以是传感器远端终端(例如,传感器远端第二区段20b)的轴线。传感器第一横向轴线A8可以是传感器远端第二区段20b的中心轴线。传感器第一横向轴线A8可以是弯曲的或直的。传感器第二横向轴线A9可以是阻塞器32的轴线。传感器第二横向轴线A9可以是阻塞器32的中心轴线。传感器第二横向轴线A9可以垂直于阻塞器臂30的轴线(例如,垂直于轴线A7)。传感器第二横向轴线A9可以是弯曲的或直的。传感器第一横向轴线A8和传感器第二横向轴线A9可以彼此平行或不平行。作为另一示例,传感器第一横向轴线A8和传感器第二横向轴线A9中的一个或两者可以例如沿着轴线A6和/或轴线A7至少部分地在纵向方向上延伸。作为又一示例,传感器第一纵向轴线A6和传感器第二纵向轴线A7中的一个或两者可以例如沿轴线A8和/或轴线A9至少部分地在横向方向上延伸。
图2B进一步示出,传感器远端18b沿轴线A8测量的横向尺寸40可为约5mm至约20mm,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每1mm的增量(例如,8mm)。传感器开口横向尺寸42可以为约2mm至约20mm,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每1mm的增量(例如5mm)。作为另一示例,传感器开口横向尺寸42可以与横向尺寸40相同。传感器开口横向尺寸42可以被选择成使得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针头12被配置为接触传感器开口22的底面或位于传感器开口22的底面上方。选择开口横向尺寸42以使得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针头12不接触传感器开口22的底面,可以有利地允许针头12浮置在传感器开口22内,这样,在插入过程中传感器远端18b不会将针头12向上推出皮肤。在使用者在插入过程中必须“摸找”血管的情况下,允许针头12浮置在传感器开口22中可能是有用的,这样,在将针头的一部分插入组织的同时,使用者可以改变装置10相对于患者皮肤的角度。当装置10相对于皮肤的角度非常低(例如,小于30度、小于20度、小于10度)时,这也是有用的。可在皮肤表面和装置纵向轴线A1之间测量装置10相对于皮肤的角度。
图2B进一步示出,阻塞器32沿轴线A9测量的横向尺寸44可为约1mm至约15mm,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每1mm的增量(例如,4mm、5mm)。
图2B进一步示出传感器18可具有传感器第一接触表面48和传感器第二接触表面50。传感器第一接触表面48可被配置为可移除地接触诸如皮肤的非装置表面,因此也被称为皮肤接触表面48。传感器第二接触表面50可被配置为可移除地接触诸如壳体14表面的装置表面,因此也被称为壳体接触表面50。
图2C示出阻塞器开口22可延伸穿过传感器远端第二区段20b和第三区段20c。传感器开口纵向尺寸46可为约0mm至约50mm,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每1mm的增量(例如5mm)。具有大于零的传感器开口纵向尺寸46可允许针头12在低角度插入过程中浮置在传感器开口22中。大于零的传感器开口纵向尺寸46还可理想地减少制造传感器18所需的材料,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图2C进一步示出传感器18可具有在传感器近侧终端和传感器远侧终端之间测得的尺寸47。该尺寸可以是例如约10mm至约50mm或更大,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每1mm的增量。尺寸47可以是在图2A的中性位置时沿着传感器18的轮廓的直轴或弯曲轴测量的传感器18的纵向长度。
图1至图2C示出装置10可具有弹簧26、限流器28、过度插入保护器(例如,传感器远端第二区段20b)或其任意组合。弹簧26、限流器28和过度插入保护器的任意组合可相互集成。例如,弹簧26和限流器28可彼此集成。弹簧26、限流器28和过度插入保护器(例如,传感器远端18b)可彼此集成。作为另一示例,弹簧26可具有集成的限流器(例如,限流器28)。弹簧26可具有集成的过度插入保护器(例如,传感器远端18b的远端)。弹簧26可具有集成的限流器(例如,限流器28)和过度插入保护器(例如,传感器远端18b的远端)。
附加地或可选地,装置10可具有与可作为传感器18的一部分的过度插入保护器不同的、与壳体14和/或针座13附接或集成的过度插入保护器。在这样的变型中,过度插入保护器可以是细长元件(例如,杆、板),该细长元件至少部分地在纵向方向上远离针座13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在横向方向上朝向针头12延伸。例如,过度插入保护器可以具有与传感器远端18b相同的形状,只是将其上下颠倒并附接到壳体14或与壳体14集成(其中“相同的形状”可以没有传感器近端18a、没有弹簧26以及没有限流器28)。过度插入保护器可以具有与开口22相似或相同的开口。过度插入保护器可以在装置第二侧10d和/或一个装置侧之上。如果装置10具有未附接到传感器18b或未与传感器18b集成的过度插入保护器,而是将其附接到壳体14和/或针座13上,传感器远端第二区段20b可相对于图1至图2C所示缩短,以使其不向针头12延伸太远(例如,短5mm至15mm),例如,使得传感器远端第二区段20b不与过度插入保护器干涉。作为另一个示例,装置10可以具有附接到传感器18或与传感器18集成的第一插入保护器以及附接到壳体14和/或针座13或与壳体14和/或针座13集成的第二插入保护器。
限流器28的另一种变型可以是具有阻塞器臂30但没有阻塞器32的限流器。在这样的变型中,传感器18的阻塞部分可以是直杆30的端部(例如,阻塞器位于限流器28上的情况)。阻塞器臂30可以是锥形杆。作为另一示例,阻塞器臂30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弯曲的、折线的和/或多弧形的杆部分(例如,不同于阻塞器突出部32),使得杆30仍可以用作阻塞器,而无需图2A至图2C所示的阻塞器32。
传感器18可以具有一个弹簧26。例如,传感器18的另一种变型可以是图2A至图2C所示的传感器18的一半。尽管具有一个弹簧26(例如,弹簧26a或弹簧26b)而不是两个弹簧26,但是这种传感器仍可以如本文所述那样起作用。图2C中的轴线A10示出可以切开传感器18以创建较小的传感器18的变型。可以制造传感器的一半或两半。作为另一示例,在单弹簧传感器中,传感器近端18a可以保持不变,但是附接到传感器近端18a的传感器远端18b可以是如由图2C中的轴线A10所分割的结构的一半(例如,传感器18的左侧或右侧)。这种单弹簧传感器18可以具有或可以不具有传感器开口22。如果没有开口22,则传感器远端18b仍可以用作阻挡件以防止过度插入。
图3A和图3B示出处于附接配置的变型中的装置10。为了保持该附接配置,可以将装置10粘贴在诸如皮肤的非装置表面上。为了清楚起见,在图3A和图3B中均未示出胶带和皮肤。
图3A和图3B进一步示出当由非装置表面(例如,皮肤)将外力80施加到装置第一侧10c时,装置10可以具有附接配置。尽管在图3A和图3B中未示出,但是在附接配置中,装置10可以例如利用胶带或胶水附接到皮肤以固定装置10。
图3A示出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壳体接触表面50可以邻接壳体14。当装置10处于包括例如传感器近端18a、传感器远端18b、弹簧区域26、阻塞器臂30、或其任意组合的附接配置时,皮肤接触表面48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接触皮肤。例如,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传感器远端18b、传感器远端第三区段20c的皮肤接触表面48、传感器远端第二区段20b、传感器远端第一区段20a、传感器远端第一区段20a和传感器近端18a之间的传感器远端区段、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可接触皮肤。传感器远端第一区段20a可以从传感器远端第三区段20c延伸到远端近端18a和/或弹簧26的远端。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皮肤接触表面48与组织接触的部分将取决于诸如插入角度、针头插入深度以及胶带在装置10顶部的位置等因素。
图3A进一步示出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传感器第二纵向轴线A7可以平行于装置纵向轴线A1。在这样的变型中,图3A示出了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传感器远端18b的一部分(例如,传感器远端第一区段20a)可至少部分地在纵向方向(例如,仅在纵向方向)上朝向装置远端10b延伸。作为另一示例,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轴线A7可以相对于装置纵向轴线A1成约0度至约15度的角度,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每1度的增量(例如,3度)。在皮肤表面粗糙的地方可能会出现非平行配置(例如,0度以上的角度)。传感器轴线A7的非平行结构也可以是暂时的,例如,当患者移动并且针头12和/或壳体14稍微提离皮肤或稍微远离皮肤移动(例如,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除了在针头插入孔处以外,针头和壳体不与皮肤接触的地方)时,暂时移动到0度以上。弹簧26可被偏压以在患者移动期间保持传感器18与皮肤接触,使得在图3A的装置配置中,传感器远端终端24朝向装置纵向轴线A1移动或(例如,通过旋转)绕过装置纵向轴线A1。一旦患者停止移动(例如,如果胶带保持在适当位置),传感器轴线A7可以返回与轴线A1平行的方向。在患者移动期间允许传感器18移动使装置10具有灵活性,并且可以使患者的移动更舒适。
图3A进一步示出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传感器第一横向轴线A8既可垂直于装置纵向轴线A1也可以垂直于传感器第二纵向轴线A7。在这样的变型中,图3A示出传感器远端18b的一部分(例如,传感器远端第二区段20b)可至少部分地在横向方向上(例如,仅在横向方向上)延伸。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传感器远端第二区段20b还可沿纵向至少部分地朝向装置远端10和/或朝向装置近端10a延伸。例如,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轴线A8可以相对于轴线A1和/或轴线A7成约0度至约150度的角度,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每1度的增量(例如,60度、90度、120度)。小于90度的角度可对应于当装置处于附接配置时传感器远端18b至少部分地在纵向方向上远离针尖并朝向装置近端10a延伸的位置。大于90度的角度可以对应于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传感器远端18b至少部分地在纵向方向上朝向针尖延伸并远离装置近端10a的位置。轴线A7和轴线A8之间的角度可以分别是传感器远端第一区段20a和第二区段20b之间的角度。轴线A7和轴线A8之间的角度可以被固定,使得当装置10改变配置时传感器远端的第一区段20a和第二区段20b之间的角度保持恒定。传感器远端18b的朝向针头12横向延伸的部分可以包括装置10的过度插入阻挡件。
图3A进一步示出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传感器远端18b可以延伸超出针座13。例如,当测量到传感器远端18b的近侧边缘或表面时,传感器远端18b可延伸超出针座的远端纵向距离58。距离58可以是例如约1mm至约15mm,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每1mm的增量(例如,1mm、2mm、3mm)。
图3A进一步示出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传感器远端终端24可以延伸超过装置纵向轴线A1。例如,传感器远端终端24可以延伸超过轴线A1横向距离60。距离60可以是例如1.0mm至约7.5mm,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每0.1mm的增量(例如,1.0mm、2.0mm、3.0mm、4.0mm)。传感器远端终端24可以是传感器横向终端。传感器18也可具有传感器纵向终端,该传感器纵向终端可以是例如传感器远端第二区段20b的远端边缘或表面。传感器远端18b可以横向地位于针头12的轴线的下方,部分地邻近和/或横向地超出针头12的轴线(例如,相对于附接方向)。例如,图3A示出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传感器远端终端24可以在针头12的轴线的上方。
距离58和60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例如,图3A示出距离58可以小于距离60,例如,小约1mm或约2mm。作为另一示例,距离58可以大于距离60(例如,大约1mm至约15mm)。
图3B示出装置10可以具有插入件17(也称为薄膜插入件)。插入件17可以定位在容纳空间51中。容纳空间51可以限定容纳通道。插入件17的一部分可在壳体14内部,而插入件17的一部分也可以在壳体14外部。例如,插入件17在壳体14外部的部分可以限定连接器16。作为另一示例,插入件17可以完全在壳体14内。在这样的变型中,连接器16可以附接到壳体14、与壳体14集成在一起、附接到插入件17、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插入件17可以具有肋状件49,肋状件49可以夹紧针头12以将其保持在适当位置。胶水可以在肋状件之间的空间中。肋状件49可以在插入件17的近端和/或远端。
插入件17可以是刚性的、半刚性的、柔性的、弹性的和/或可变形的。插入件17可以由与壳体14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制成。插入件17可以比壳体14更软、更具柔性、更具弹性或更可变形。插入件17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插入件第一材料可以比插入件第二材料更软、更具柔性、更具弹性、更可变形或其任意组合。插入件17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厚度。例如,插入件17可具有插入件第一厚度17a以及小于插入件第一厚度17a的插入件第二厚度17b。插入件第一厚度17a和插入件第二厚度17b可以是横向厚度。插入件第一厚度17a可以在约0.5mm至约3.0mm的范围内,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每0.1mm的增量(例如,约1.5mm)。插入件第二厚度17b可以在约0.1mm至约2.0mm的范围内,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每0.1mm的增量(例如,约0.2mm)。
图3B进一步示出装置10可以具有弹性薄膜件54(也称为可变形薄膜件和可挠曲薄膜件)。薄膜件54可位于限流器28附近。薄膜件54可以由与插入件17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制成。薄膜件54可以附接到插入件17或与插入件17集成。插入件17的一部分可以是薄膜件54。例如,薄膜件54可以是由插入件第一材料制成的插入件的一部分,薄膜件54可以是具有插入件第二厚度17b的插入件17的一部分,薄膜件54可以是与限流器28相邻的插入件17的一部分,或它们的任意组合。作为另一示例,薄膜件54可以与插入件17分开。
插入件17可以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插入件外表面可以附接到壳体14的内表面或与壳体14的内表面接触。插入件内表面和/或薄膜件54的内表面可以限定插入件通道56(也称为插入件流动通道、壳体导管和装置流动通道)。壳体导管56可从壳体近端14a延伸到壳体远端14b。壳体导管56可以是直的或弯曲的。针头12的近端部分可以在插入件通道56中。插入件内表面可以具有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的横截面(例如,在由轴线A2和轴线A3限定的平面中)。插入件外表面可以具有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的横截面(例如,在由轴线A2和轴线A3限定的平面中)。薄膜件54可以在壳体14中。薄膜件54可以在壳体14的外部。薄膜件54可以与壳体集成或附接到壳体。例如,薄膜件54的非液体接触侧可以形成壳体14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
在将装置10插入到组织中之前,弹性薄膜件54的形状会因弹簧26而变形,从而迫使阻塞器32压靠薄膜件并将其推入壳体导管56中。当将装置10插入到组织中时,弹性薄膜件54可以从薄膜件第一形状(例如,阻塞形状)变形为薄膜件第二形状(例如,非阻塞形状或较少阻塞形状)。当装置10移位时,阻塞器32可以再次通过弹簧26的作用使薄膜件54变形进入壳体流动路径56,从而减小壳体流动路径56在阻塞区域中的横截面面积以限制或终止流动。
图3B进一步示出装置10可以具有装置流动通道62。装置流动通道62可包括针头流动通道64以及插入件流动通道56和壳体通道51中的一个或两者。当管8连接到装置10时,装置流动通道62可以与管流动通道66液体连通。壳体导管56(例如,插入件流动通道56)可以与装置纵向轴线A1平行。壳体导管56可以与装置纵向轴线A1同心或可偏离装置纵向轴线A1。针头流动通道64可与装置纵向轴线A1平行。针头流动通道64可以与装置纵向轴线A1同心或偏离装置纵向轴线A1。针头12可以相对于壳体导管56成约0度至约45度的角度,使得针头流动通道64可以相对于壳体导管56的流动路径成约0度至约45度的角度。
装置流动通道62可具有通道阻塞区域68(也称为导管阻塞区域)。装置流动通道62的通道阻塞区域68可以至少部分地由薄膜件54限定。例如,薄膜件54可在阻塞区域68中限定装置流动通道62的横截面的周长(例如,圆周)的至少一部分。薄膜件54可限定周长的例如约10%至约75%,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每1%的增量(例如,25%或更少、50%或更少、75%或更少)。图3B示出薄膜件54可限定周长的约25%至约50%(例如,50%),其中25%至50%形成或是从阻塞区域68的近端到远端的阻塞区域68的下半部分的一部分。作为另一示例,通道阻塞区域68可以全部或至少部分地由插入件17限定,使得插入件17可以部分或全部地限定阻塞区域68中的装置流动通道62的横截面的周长(例如,圆周)。作为又一示例,通道阻塞区域68的周长(例如,圆周)可以部分地由薄膜件54限定、至少部分地由插入件17限定、至少部分地由壳体14限定、或其任意组合,例如,根据组合,约为周长的0%至约100%,其中在此公开了这些不同周长组合的所有百分比排列。
薄膜件54可以与壳体表面相对、与插入件表面相对、与壳体突出部(未示出)相对、与插入件突出部(未示出)相对或它们的任意组合。一个或多个壳体和/或插入件突出部可以至少部分地朝向壳体14中的装置流动通道62的纵向中心延伸,例如,朝向由壳体导管56限定的流动路径的纵向中心延伸。阻塞器32可被配置为当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闭合配置时接合一个或多个突出部。
图3B进一步示出装置10可具有壳体开口70(也称为壳体窗口)。壳体开口70可以在装置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第四侧、第五侧或第六侧或其任意组合。上面参照传感器18讨论了这些不同侧的定向。例如,图3B示出壳体开口70可以在装置第一侧10c。装置第一侧10c可以是装置的底侧,例如相对于当装置处于附接配置时装置10的底部是装置10的皮肤接触侧。
壳体开口70可具有例如圆形、多边形(三角形、矩形)、体育场或不规则形状。壳体开口70可以是壳体14的壁中的孔(也称为通路)。
壳体开口70可具有壳体开口纵向尺寸72(也称为壳体开口第一尺寸)。壳体开口纵向尺寸72可以在约2mm至约40mm的范围内,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每1mm的增量(例如,10mm)。例如,壳体开口纵向尺寸72可以是壳体开口70的沿着与装置纵向轴线A1平行或成角度的轴线的最大纵向尺寸。
尽管在图3B中未示出,但是壳体开口70还可以具有壳体开口第一横向尺寸(也称为壳体开口第二尺寸)。壳体开口第一横向尺寸可以在约2mm至约40mm的范围内,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每1mm的增量(例如,10mm)。例如,壳体开口第一横向尺寸可以是壳体开口70的沿着与装置第二横向轴线A3平行或成角度的轴线的最大横向尺寸。
尽管在图3B中未示出,但是壳体开口70还可以具有壳体开口第二横向尺寸(也称为壳体开口第三尺寸)。壳体开口第二横向尺寸可以在约0.5mm至约10mm的范围内,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每0.1mm的增量(例如,1.0mm、2.0mm)。例如,壳体开口第二横向尺寸可以是壳体开口70的沿着与装置第一横向轴线A2平行或成角度的轴线的最大横向尺寸。壳体开口第二横向尺寸可以对应于孔70的深度。
壳体开口第一、第二和第三尺寸可以分别对应于壳体孔(例如,孔70)的长度尺寸、宽度尺寸和高度尺寸。作为另一示例,壳体开口第一和第二尺寸可以是壳体开口半径尺寸,并且壳体开口第三尺寸可以是孔70的深度(例如,在孔70是圆柱形的情况下)。
壳体开口70可具有壳体开口表面积。壳体开口表面积可以是由壳体开口70限定的孔隙的面积。例如,该孔隙的面积可以由平行于由轴线A1和轴线A3所限定的平面的平面限定或由轴线A1、轴线A2和轴线A3的任意其他组合限定。壳体开口表面积可以是例如4mm2至约1600mm2或更大,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每1mm2的增量(例如,小于25mm2、小于50mm2、小于100mm2、小于200mm2、小于500mm2)。
壳体开口表面积可以小于壳体表面的表面积。例如,壳体开口表面积可以是壳体表面的表面积的百分比。该百分比可以在例如从约1%到约90%的范围内,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每1%的增量(例如,小于50%、小于25%、小于10%、小于5%、20%、15%、10%、5%)。具有与壳体开口70的面积进行比较的区域的壳体表面可以在装置10的与壳体开口70相同侧或不同侧。例如,该壳体表面可以在装置第一侧10c(例如,壳体的底面)、装置第二侧10d(例如,壳体的顶面)或另一装置侧。当计算的两个面积在同一表面(例如,底部壳体表面)上时,当计算壳体表面的表面积时可以忽略孔70的表面积或观测孔70的表面积。例如,对于表面积为900mm2的正方形底面以及开口表面积为100mm2的孔70,可以认为该底面的表面积为1000mm2(忽略孔70)或900mm2(观测到孔70),使得壳体开口表面积约为底面表面积的10.0%(忽略孔70)或约11.1%(观测到孔70)。对此进行量化的另一种方式是,指出壳体开口的表面积可以小于壳体开口70延伸穿过的壳体表面。例如,延伸穿过装置10的壳体表面的壳体开口70可以具有比壳体开口70延伸穿过的壳体表面的表面积小约100倍或更多倍的壳体开口表面积,或更狭小地,小约50倍或更多倍,或更狭小地,小约25倍或更多倍,或更狭小地,小约10倍或更多倍(例如,小14倍、小10倍、小5倍)。
当将装置粘贴到患者皮肤上时,具有尺寸小于壳体开口70延伸穿过的壳体表面的尺寸(例如,装置10的底面或皮肤接触表面)的壳体开口70可以理想地使壳体14具有更大的表面积来接触组织,使得患者可以更加舒适,因为更大的装置表面积可以更均匀地分布装置10对皮肤的作用力,从而在移除之后不太可能“戳进”组织或留下敏感的皮肤印记或凹痕。因为装置10可能固定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的皮肤上一次数小时,例如约3小时至约6小时,所以这对于他们特别有利。与壳体空间51被较大的孔暴露相比,较小的壳体开口70还可以允许壳体14在壳体14中的装置流动路径62周围,例如在壳体导管56周围,保持更牢固的密封。
然而,在一些变型中,孔70可以大于壳体开口70延伸穿过的壳体表面的尺寸(例如,与上面的“小于”和“较小”的比率/关系相反)。在这样的变型中,对于被配置为接触皮肤的壳体表面,例如壳体底面,孔70可以大到使得壳体底面可以是围绕壳体14的周长延伸的环形凸缘。对于较大的开口70,开口70可以是壳体凹部,使得仅开口的一部分延伸穿过壳体壁并暴露壳体空间51。具有这样的“较大”的开口孔70的尺寸在将壳体导管56附接至患者时可用于将壳体导管56进一步提离皮肤。在开口孔70形成较大凹部的位置,可以在该凹部插入皮肤保暖或冷却包,并且在治疗期间与患者的皮肤接触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如果对于跟前的特定患者而言,需要这种控制或有帮助的话,这种保暖或冷却包也可以帮助控制血管舒张和血管收缩。
壳体开口70可有利地使限流器28进入壳体导管56,同时保持管8和针头12的尖端之间的液体密封。限流器28可例如在壳体开口70内或穿过壳体开口70移动,以使薄膜件54变形以阻塞通过壳体导管56的流动。
例如,壳体开口70可通过形成穿过壳体壁(例如,具有被配置为接触皮肤的外表面的壳体壁)的通路来暴露薄膜件54。当传感器18处于开放配置并且装置10附接到非装置表面时,壳体开口70可以朝向(例如,面向)非装置表面(也称为非传感器表面和皮肤)打开。薄膜件54可以比壳体开口70更靠近装置纵向轴线A1。薄膜件54可以比壳体开口70更靠近装置流动路径62的纵向轴线。薄膜件54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在壳体开口70中。薄膜件5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附接到限定壳体开口70的边缘或表面或与限定壳体开口70的边缘或表面集成。
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也称为当传感器18处于开放配置时),限流器28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位于壳体开口70中。例如,限流器28的至少一部分可处于壳体开口70的边缘或表面之间限定的开口平面中。开口平面可以是例如平行于由轴线A1和轴线A3限定的平面或者由轴线A1、轴线A2和轴线A3的任何其他组合限定的平面的平面。例如,图3B示出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阻塞器32可以在壳体开口70中。尽管未示出,但是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阻塞器臂30的一部分也可以延伸到壳体开口70中。
图3B进一步示出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阻塞器32的一部分(例如,阻塞器32的尖端)可以在壳体14中(例如,在壳体空间51中),例如通过延伸通过壳体开口70(例如,通过开口窗口70的内部开口平面,其中该内部开口平面可以被限定在包括壳体14的内部边缘、表面或边界的边缘或表面之间)。尽管未示出,但是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阻塞器臂30的一部分也可以延伸到壳体14中(例如,在壳体空间51中)。
图3B进一步示出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阻塞器32的尖端可以与薄膜件54接触。当传感器18处于开放配置时,来自阻塞器32(例如,阻塞器尖端)的接触可以使薄膜件54变形或不使薄膜件54变形。例如,图3B中的阻塞器32被示出为当传感器18处于开放配置时接触薄膜件54但不使薄膜件54变形。然而,在其他变型中,当传感器18处于开放配置时,阻塞器尖端可以使薄膜件54变形或可以与薄膜件54间隔开一定间隙。这种变形或间隙可具有约0.5mm至约2.5mm的变形/间隙尺寸,包括在该范围内每0.1mm的增量。变形/间隙尺寸可以沿着与装置轴线例如轴线A1、轴线A2或轴线A3平行或成一定角度的轴线测量。例如,图3B示出可以沿着平行于装置第一横向轴线A2的轴线来测量变形/间隙尺寸。
在当传感器18处于开放配置时,阻塞器尖端使薄膜件54变形的变型中,限定壳体导管56的薄膜件54的内表面可以朝向与阻塞器32相对的壳体表面、朝向壳体导管56与阻塞器32相对的表面、朝向装置纵向轴线A1、朝向液体导管56的纵向轴线或其任意组合以变形尺寸(例如,约0.5mm至约2.5mm或更大)来变形。
在当传感器18处于开放配置时在阻塞器尖端与薄膜件54之间存在间隙的变型中,可在薄膜件54的外表面(例如,背对壳体空间51的表面)与阻塞器尖端之间测量间隙尺寸(例如,约0.5mm至约2.5mm或更大)。
阻塞器32可以附接到薄膜件54或与薄膜件54集成。阻塞器32可相对于薄膜件54浮置,使得阻塞器32不会永久地附接到薄膜件54。
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阻塞器臂30可以在壳体空间51之内或之外。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阻塞器臂30可以在壳体窗口70之内或之外。例如,图3B示出阻塞器臂30可以在壳体开口70之外(例如,在其下方)(例如,在壳体窗口70的外部开口平面下方,其中该外部开口平面可以被限定在包括壳体14的外边缘、表面或边界的边缘或表面之间,例如,被限定在距离装置纵向轴线A1远于与壳体窗口70的内部开口平面相关联的边缘、表面或边界的那些边缘表面或边界之间)。
图3B进一步示出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阻塞器臂30可以在部分或全部壳体开口70上延伸。阻塞器臂30可沿着例如壳体开口纵向尺寸72的约10%至约90%延伸。例如,在壳体开口纵向尺寸72为10mm并且阻塞器臂30延伸超过壳体开口纵向尺寸的75%的情况下,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阻塞器臂30可以沿着壳体开口纵向尺寸72在壳体开口70上延伸7.5mm。
图3B进一步示出当传感器18处于开放配置时,阻塞器轴线A9可以相对于装置纵向轴线A1处于约30度至约150度的阻塞器角度。例如,图3B示出阻塞器角度可以是90度,或者垂直于装置纵向轴线A1。小于90度的阻塞器角度可以对应于当传感器18处于开放配置时阻塞器32在纵向上至少部分地朝向装置远端10b或传感器远端18b延伸的情况。阻塞器角度大于90度可对应于当传感器18处于开放配置时阻塞器32在纵向上至少部分地朝向装置近端10a或传感器近端18a延伸的情况。
尽管图3B中未示出,但是由壳体导管56限定的流动路径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锥形。例如,由通道阻塞区域68限定的流动路径可以从第一横截面面积逐渐变细到小于第一横截面面积的第二横截面,例如使得通道阻塞区域68的锥形区域形成截头锥形(frusto-conical shaped)流动路径。限定锥形流动路径的导管(例如,壳体导管56)的外表面也可以具有或可以不具有相应的锥度。第一横截面面积可以比第二横截面面积更靠近装置流动通道62的近端。流动路径可以是锥形的,从而在限流器28的弹力作用下,可以更容易或更省力地阻塞流动路径。例如,阻塞器32可被配置为使薄膜件54在通道阻塞区域的第二横截面的位置处变形。作为另一示例,阻塞器32可以被配置为使薄膜件54沿朝向装置流动路径62的远端的方向纵向远离第二横截面的位置变形约1mm至约20mm,包括在该范围内每1mm的增量(例如,5mm、10mm)。薄膜件54可以限定一些或全部锥形。第一截面面积可以在通道阻塞区域68之内或之外。
作为另一示例,前述锥形可以是第一锥形,并且由壳体导管56限定的流动路径可以具有第二锥形。例如,由通道阻塞区域68限定的流动路径可以从第二横截面面积逐渐变细到大于第二横截面面积的第三横截面面积,例如使得通道阻塞区域68的锥形区域形成第二截头锥形流动路径。第一和第三横截面面积可以具有彼此相同或不同的横截面面积。限定第二锥形流动路径的导管(例如,壳体导管56)的外表面也可以具有或可以不具有相应的锥形。第二横截面面积可以比第三横截面面积更靠近装置流动通道62的近端。第二截头锥形流动路径可以是第一横截面面积和第二横截面面积之间的截头锥形流动路径(也称为第一截头锥形流动路径)的镜像,例如,如在第二横截面区域上反射的那样。第一横截面面积可以在通道阻塞区域68之内或之外。在第一和第三横截面面积之间的第二横截面面积可以拉长,使得具有恒定、较小锥度或较大锥度的横向流动路径的通道可在第一和第二锥形流动路径之间(例如,在第一和第二截头锥形流动路径之间)延伸。理想地,该拉长的通道可以使阻塞器32具有较小的横截面面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阻塞。
图4A和图4B示出如上参照图1所述的处于阻塞配置的变型的装置10。
图4A和图4B进一步示出当外力80减小或完全从传感器第一接触表面48移除时,例如如箭头82所示,装置10可以从传感器18处于开放位置的附接配置改变为传感器18处于闭合位置的阻塞配置。图4A和图4B还示出外力80,以显示可施加到装置10的传感器第一接触表面48以将装置10的形状从传感器18处于闭合位置的阻塞配置改变为传感器18处于开放位置的附接配置的外力的变化。图4A和图4B所示的外力80没有被施加到装置10。在其他变型中,力80正在被施加到图4A和图4B中的装置10,但其大小小于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大小,例如如图所示,与力的减小或消除箭头82结合。
图4A和图4B进一步示出装置10的预附接配置和移位配置可以是相同的。然而,预附接配置和移位配置也可以彼此不同。
图4A和图4B进一步示出当外力80减小(例如,箭头82)或消除(例如,箭头82)时,传感器远端18b可以远离装置纵向轴线A1移动(例如,箭头84)。传感器远端18b可以相对于装置纵向轴线A1旋转和/或平移。例如,当外力80减小(例如,箭头82)或消除(例如,箭头82)时,传感器远端18b可以旋转(例如,箭头84)远离装置纵向轴线A1。
图4B进一步示出限流器28可以朝向与阻塞器32相对的壳体表面、朝向壳体管道56与阻塞器32相对的表面、朝向装置纵向轴线A1、朝向液体管道56的纵向轴线或其任意组合来移动(例如,箭头86)。限流器28可以相对于这些特征中的任意一个旋转和/或平移。例如,图4B示出阻塞器32可以朝向与阻塞器32相对的壳体表面、朝向壳体导管56与阻塞器32相对的表面、朝向装置纵向轴线A1、朝向液体导管56的纵向轴线或其任意组合来旋转(例如,箭头86)。
阻塞器32可以例如在通道阻塞区域68中移动(例如,箭头86)进入装置流动路径62。阻塞器32的一些(例如,阻塞器32的尖端)可以旋转通过装置纵向轴线A1。图4B示出当装置10处于移位配置时,阻塞器32可以刺入薄膜件54并且旋转直接进入流动路径中以部分地或完全地阻塞通过装置流动通道62的流动。薄膜件54可以围绕阻塞器的底部(例如,与薄膜件接触的阻塞器部分)自密封,使得液体不会流过薄膜件54中的开口。如果将阻塞器32从流动通道62和薄膜件54上移开,例如,如果装置10重新附着到皮肤上,则薄膜件54可以自身重新密封。
图4B还示出当装置10处于非附接配置时,传感器第二纵向轴线A7可以相对于装置纵向轴线A1成约10度至约75度的角度,包括在该范围内每1度的增量(例如,30度、40度、50度)。在这种变型中,图4B示出当装置10处于非附接配置时,传感器远端18b的一部分(例如,传感器远端第一区段20a)可至少部分地在纵向方向上朝向装置远端10b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在横向方向上远离装置纵向轴线A1延伸。当外力(例如,箭头80)施加到传感器18时,传感器轴线A7可以返回到相对于轴线A1平行或成更小角度的方向。
图4B进一步示出当装置10处于非附接配置时,传感器第一横向轴线A8可以相对于装置纵向轴线A1成约10度至约75度的角度,包括在该范围内每1度的增量(例如,30度、40度、50度)。在这样的变型中,图4B示出当装置10处于非附接配置时,传感器远端18b的一部分(例如,传感器远端第二区段20b)可至少部分地在纵向方向上朝向装置远端10b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在横向方向上朝向装置纵向轴线A1延伸。当装置10处于非附接配置时,传感器远端第二区段20b还可至少部分地在纵向方向上朝向装置远端10和/或朝向装置近端10a延伸。当将外力(例如,箭头80)施加到传感器18上时,传感器轴线A8可以返回到相对于轴线A1垂直或较小角度的定向。
图4B进一步示出当传感器18处于闭合配置时,阻塞器轴线A9可以相对于装置纵向轴线A1处于约30度至约150度的阻塞器角度。例如,图4B示出相对于装置纵向轴线A1,阻塞器角度可以是约50度、约60度或约70度。在这种变型中,图4B示出当装置10处于非附接配置时,阻塞器32可至少部分地在纵向方向上朝向装置远端10b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在横向方向上远离装置纵向轴线A1延伸。当将外力(例如,箭头80)施加到传感器18上时,传感器轴线A9可以返回到相对于轴线A1垂直或较小角度的定向。
图4B还示出当传感器18处于闭合位置时,传感器远端终端24可以是与装置纵向轴线A1相距尺寸90。尺寸90可以沿着垂直于装置纵向轴线A1的轴线测量,并且可以在约1mm至约30mm的范围内,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每1mm的增量(例如,5mm、10mm、15mm)。尺寸90可以是当传感器18处于闭合配置时远端终端24可以距离装置纵向轴线A1的最大尺寸。
图4C示出当传感器18处于闭合位置时,装置10可以被部分地阻塞。例如,图4C示出在阻塞器32与壳体导管56的表面(例如,插入件17的表面、壳体14的表面)之间可以存在间隙92。例如,如沿阻塞器32和限定壳体导管56的表面之间的轴线A11所测量的,间隙92可具有约0.1mm至约2.0mm或更大的尺寸,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每0.1mm的增量(例如,0.8mm、1.0mm)。轴线A11可以垂直于装置纵向轴线A1。
图4C进一步示出装置10可以通过将通道横截面面积从第一横截面面积(例如,图3B)减小到小于该第一横截面面积的第二横截面面积(例如,图4B)来限制液体流过装置通道62。第二横截面面积可以比第一横截面面积小约1%至约100%,包括此范围内每1%的增量,其中100%可以对应于一个或多个通道横截面的完全阻塞。例如,图3B示出第一横截面面积可以完全没有被阻塞,并且图4C示出第二横截面面积可以相对于第一横截面面积小约80%至约95%,包括该范围内每1%的增量(例如,90%、95%)。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第一横截面面积可以对应于流动路径的横截面,并且第二横截面面积可以对应于当装置10处于非附接配置(例如,移位配置)时的情形。
图4C中的限流器配置可以是限流器28的默认配置。例如,当没有外力(例如,力80)施加到传感器18(例如,传感器远端18b)时,弹簧26可被偏压以将阻塞器32和阻塞器臂30移动到图4C所示的位置。在其他变型中,图4C中的限流器配置可以对应于何时外力(例如,力80)已经减小(例如,箭头82)但尚未从传感器第一接触表面48完全移除的情况。装置10仍可以阻塞流动路径56的约80%至约95%,并且通过在这种部分移位情况下减少液体损失或输送来有效地帮助患者。
图4D示出限流器28可以例如通过在装置10的阻塞期间(通过弹簧26)将阻塞器32进一步移动到流动路径56中来完全阻塞壳体导管56。在这样的变型中,相对于第一横截面面积,第二横截面面积可以是约100%。
图4D中的限流器配置可以是限流器28的默认配置。例如,当没有外力(例如,力80)施加到传感器18(例如,传感器远端18b)时,弹簧26可被偏压以将阻塞器32和阻塞器臂30移动到图4D所示的位置。
图4C和图4D示出当传感器处于闭合位置时,阻塞器32可以刺入薄膜件54并在薄膜件54周围重新密封。刺入点显示为元件94。
图4E示出限流器28(例如,阻塞器32和/或阻塞器臂30)可以将薄膜件54偏转到壳体导管56中,以例如在远离窗口70的方向上阻塞通过装置10的流动。阻塞器32可以在装置10阻塞期间将薄膜件54偏转到壳体导管56中。间隙92可以具有约0.1mm至约2.0mm或更大的尺寸,包括在该范围内(例如,0.8mm、1.0mm)的每0.1mm的增量,例如如沿轴线A11在阻塞器32与限定壳体导管56的表面(例如,插入件17的表面和/或壳体14的表面)之间测量。轴线A11可以垂直于装置纵向轴线A1。利用间隙92,图4E示出第二横截面面积可以相对于第一横截面面积(例如,图3B)小约80%至约95%之间,包括在该范围内每1%的增量(例如,90%、95%)。
图4E中的限流器配置可以是限流器28的默认配置。例如,当没有外力(例如,力80)施加到传感器18(例如,传感器远端18b)时,弹簧26可被偏压以将阻塞器32和阻塞器臂30移动到图4E所示的位置并且使薄膜件54变形进入壳体导管56。在其他变型中,图4E中的限流器配置可以对应于何时外力(例如,力80)已经减小(例如,箭头82)但尚未从传感器第一接触表面48完全移除的情况。装置10仍可以阻塞流动路径56的约80%至约95%,并且通过在部分移位情况下减少液体损失或输送来有效地帮助患者。
图4F示出限流器28(例如,阻塞器32和/或阻塞器臂30)可以完全阻塞壳体导管56,例如,通过(经由弹簧26)将阻塞器32和薄膜件54进一步移动到流动路径56中。薄膜件54和阻塞器32(例如,在传感器18的近侧)被示出为例如通过弹簧26被完全压入流动路径56中。例如,向上推动该构件的力可以来自传感器18的中间部分的弯曲弹簧区域部分。当传感器18处于闭合位置时,处于变形配置的薄膜件54的一部分(例如,顶点)可以接触限定壳体导管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例如,插入件17的表面和/或壳体14的表面)。当阻塞器32推动薄膜件54与另一表面接触时,第二横截面面积可以比第一横截面面积小约100%,使得壳体导管56被完全阻塞。
图4F中的限流器配置可以是限流器28的默认配置。例如,当没有外力(例如,力80)施加到传感器18(例如,传感器远端18b)时,弹簧26可被偏压以将阻塞器32和阻塞器臂30移动到图4F所示的位置。
弹簧26可具有弹簧常数k,使得装置10的重量被配置为不足以将传感器18从闭合位置移动到部分开放或完全开放位置。如果装置10移位并落到表面(例如,地板或病人的膝盖)上并保持该位置,使得装置10停留在限流器28上(例如,停留在传感器远端18b上),则该特征可以防止进一步的液体流失。
图3A和图4A分别示出当传感器处于开放配置和闭合配置时,弹簧26可以在壳体14的外部。例如,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弹簧26可以在壳体14与皮肤之间,并且当装置10处于预附接配置或移位配置时,弹簧26可以在壳体与环境之间。在其他变型中,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并且/或者当装置10处于预附接配置或移位配置时,弹簧的一些或全部可以在壳体14内。图3A和图3B进一步示出当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例如,图3A)时,弹簧26的第一端(例如,弹簧的更靠近装置近端10a的一端)与在装置10处于预附接配置或移位配置(例如,图4A)时相比,可以更靠近装置纵向轴线A1。
图3A至图4B示出传感器远端第一区段20a可以在装置处于附接配置(例如,图3A和图3B)时平行于装置纵向轴线A1延伸,并且在装置10处于预附接配置或移位配置(例如,图4A和图4B)时远离装置纵向轴线A1延伸。作为另一示例,传感器远端第一区段20a在装置10处于预附接配置或移位配置时可以比在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更加远离装置纵向轴线A1延伸(例如,更加远离约5度到约60度,包括在该范围内每1度的增量)。
图3A至图4B示出传感器远端第二区段20b可在装置处于附接配置(例如,图3A和图3B)时平行于装置第一横向轴线A2延伸,并且在装置10处于预附接配置或移位配置(例如,图4A和图4B)时远离装置第一横向轴线A2延伸。作为另一示例,传感器远端第二区段20b在装置10处于预附接配置或移位配置时可以比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时更加远离装置第一横向轴线A1延伸(例如,更加远离约5度到约60度,包括在该范围内每1度的增量)。
图3A至图4B示出,传感器远端18b(例如,针头过度插入阻挡部20b)在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例如,图3A和图3B)时可以比装置10处于预附接配置或移位配置(例如,图4A和图4B)时更靠近针头12的纵向进入口。图3A至图4B进一步示出,传感器远端18b(例如,针头过度插入阻挡件20b)在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例如,图3A)时可以比装置10处于预附接配置或移位配置(例如,图4A)时更靠近针头12的尖端或装置远端10b。
图3A至图4B示出,针头过度插入阻挡部(例如,区段20b)在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例如,图3A和图3B)时可以比装置10处于预附接配置或移位配置(例如,图4A和图4B)时更靠近针头12的纵向进入口。图3A至图4B进一步示出,针头过度插入阻挡部(例如,区段20b)在装置10处于附接配置(例如,图3A)时可以比装置10处于预附接配置或移位配置(例如,图4A)时更靠近针头12的尖端或装置远端10b。附加地或可选地,当传感器18在开放配置和闭合配置之间移动时,装置10可以具有保持在固定位置的过度插入阻挡部。例如,装置10可具有如上所述的附接至壳体14和/或针座13或与壳体14和/或针座13集成的过度插入阻挡部。
图3A至图4B示出当传感器第一接触表面48向非传感器表面(例如,皮肤)施加第一力时,传感器18(例如,可移动垫板)具有传感器第一配置,并且当传感器第一接触表面48向非传感器表面施加小于第一力的第二力时,传感器18具有传感器第二配置。当由传感器第一接触表面48施加在非传感器表面上的力从第一力改变为第二力时,弹簧26可以被偏压以将可移动传感器18从传感器第一配置移动到传感器第二配置。作为另一示例,当第一力减小到第二力时,弹簧26可以被偏压以将传感器18从传感器第一配置移动到传感器第二配置。第二力可以是0牛顿。
当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二配置时,阻塞器32的至少第一部分可以阻塞壳体导管56。当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二配置时,阻塞器32的至少第二部分可以位于壳体开口70中,并且当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一配置时,阻塞器32的至少第二部分可以位于壳体开口70外部。
传感器远端18b可具有阻挡部,该阻挡部被配置为防止针头12过度插入组织(例如,血管)。阻挡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一配置时可以比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二配置时更靠近针头12。当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一配置时,阻挡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邻接或紧邻针头12的侧面。阻挡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一配置时可以比在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二配置时更靠近针头12。
传感器远端18b可具有弯曲表面(例如,弯曲表面21),该弯曲表面被配置为当将针头12插入组织(例如,血管)时减小与非传感器表面的摩擦。弯曲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在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一配置时可以比在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二配置时更靠近针头12。
当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二配置时,阻塞器32可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阻塞壳体导管56。
通过壳体导管56的流动在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二配置时可以比在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一配置时减少约1%至约100%,包括在该范围内每1%的增量(例如,80%、90%、95%、97%、100%)。
当可移动传感器从传感器第一配置移动到传感器第二配置时,壳体导管横截面面积可以减少约1%至约100%,包括在该范围内每1%的增量(例如,80%、90%、95%、97%、100%)。
与相比,阻塞器32在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二配置时可以比在可移动传感器处于传感器第一配置时更靠近壳体导管56与可变形薄膜件54相对的表面。当可移动传感器18从传感器第一配置移动到传感器第二配置时,弹簧26可被偏压以使阻塞器32更靠近壳体导管56的表面。
当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二配置时,可变形薄膜件54可被阻塞器32变形。可变形薄膜件的表面在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二配置时可以比在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一配置时更靠近壳体导管表面。
可变形薄膜件54在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一配置时可以比在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二配置时被阻塞器32更少地变形或偏转。
当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一配置时,可变形薄膜件54可以不被阻塞器32变形。
传感器远端18b在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一配置时可以比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二配置时更靠近针头12和壳体导管56。当可移动传感器18从传感器第一配置移动到传感器第二配置时,弹簧26可被偏压以使传感器远端18b远离针头12和壳体导管56移动。
传感器远端18b(例如,传感器远端第二区段20b)可具有传感器开口22。针头12的一部分在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一配置时可以处于传感器开口22中,而在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二配置时可以处于传感器开口22之外。
传感器远端18b可具有被配置为防止针头过度插入血管的阻挡件。
当可移动传感器处于传感器第一配置和传感器第二配置时,传感器近端18a的至少一部分可沿着平行于装置纵向轴线A1的方向延伸。当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一配置时,传感器远端18b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着平行于装置纵向轴线A1的方向延伸,而当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二配置时,传感器远端18b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着相对于装置纵向轴线A1成角度的方向延伸。
壳体14可具有壳体第一侧和与壳体第一侧相对的壳体第二侧。壳体第一侧可以比壳体第二侧更靠近传感器第一接触表面。壳体窗口70可以在壳体第一侧上,使得当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一配置时,壳体窗口70面向非传感器表面(例如,皮肤)。
传感器18可以具有传感器第二接触表面50。当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一配置时,传感器第二接触表面50可以比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传感器第二配置时更靠近壳体14。
装置远端10b可相对于装置近端10a移动。例如,装置远端10b可沿装置纵向轴线A1相对于装置近端10纵向和/或横向地移动。
针头12可沿着装置纵向轴线A1纵向和/或横向地移动。
针头12可缩回到壳体14中或缩回到邻近壳体14的针头通道中,使得针头12具有非缩回位置和缩回位置。当针头12处于缩回位置时,针头远端(例如,组织切割尖端)可以比针头12处于非缩回位置时更靠近壳体近端14a。
针头1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处于非缩回位置时在壳体14外部或邻近壳体14的针头通道外部,并且在处于缩回位置时在壳体14内部或与邻近壳体14的针头通道内部。
当针头12处于非缩回位置和缩回位置中的至少一个时,针头远端(例如,组织切割尖端)可以是装置10的远端终端。
在装置从附接配置移位之后,使用者可以缩回针头12。壳体14上的按钮可以pr
当装置从附接配置移位时,针头12可以自动缩回。例如,传感器可以连接到针头12(例如,针头12的底部)。当传感器在针头12的初始插入之后从开放位置改变为闭合位置时,弹簧26可被偏压以使针头12缩回。弹簧26可以通过连杆(未示出)连接到针头。
图5示出限定壳体窗口70的壳体表面96可以是锥形的,以允许阻塞臂30移动阻塞器32以将薄膜件54偏转到壳体导管56中以阻塞装置10。
图5进一步示出阻塞器32可具有阻塞器终端35,该阻塞器终端具有弯曲表面,该弯曲表面被配置为当传感器18处于关闭配置时不刺入薄膜件54。
图5进一步示出连接器16可以包括接头19。接头19可以与插入件17集成或附接到插入件17。管8可以连接到接头19。
图6A和图6B示出插入到组织100中和从组织100移位的装置10的变型。从图6A至图6B,示出装置10被插入到组织100中,其中传感器从闭合位置(也称为阻塞位置)改变为开放位置(也称为较少阻塞位置)。从图6B至图6A,示出装置10从组织100移位,其中传感器18从开放位置改变为闭合位置。
图6A示出传感器18的弯曲部分21(也称为弯曲远端)可以减小在插入过程中对皮肤100的摩擦力,从而使得能够以较小的力插入针头12并且使可能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更小。传感器18的弯曲端(例如,传感器远端18b)可以支持低摩擦插入过程。示出装置10相对于患者皮肤表面100以插入角102插入。插入角102可以是例如从约10度到约60度,包括在该范围内每1度的增量。例如,插入角102可以是约25度或在约18度与约32度之间的典型插入角度。
图6A进一步示出弯曲远端18b(例如,具有曲面21)还可以减小在移位过程中对皮肤100的摩擦力。
图6B示出弯曲远端18b能够使装置10保持与皮肤10的机械接口,无论插入角度102如何,该机械接口都可以继续使检查中的传感器18保持抵靠壳体14和/或针头12,从而增强了位移检测系统的功能。例如,图6B示出在针头12完全插入之后弯曲远端18b(例如,具有曲面21)可以将传感器18保持在开放位置(也称为将装置保持在附接配置),因此,即使插入角度102高达50度,也可以保持传感器18的移位检测功能。图6B示出,对于“典型角度”插入,插入角度可以是25度,并且对于“较高角度”插入,插入角度可以高达约50度。
图6B进一步示出传感器18的弯曲端在插入时可以抵靠针头12和/或针座13,其中针头12突出穿过传感器远端18b上的传感器开口20(例如,U形开口)。
图7A至图7I示出可以使用具有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的二次注射模制工艺来制造装置10。图7A示出第一注射模制品190的变型。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可以由单一材料或由复合材料模制而成。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可以包括针头翼部15a和15b以及中间主体的一部分(例如,壳体14的一部分)。图7B示出第二注射模制品192的变型。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以由单一材料或由复合材料模制而成。第二注射模制品192的材料可以与第一注射模制品190的材料相同或不同。例如,第二注射模制品192的材料可以比第一注射模制品190的材料更软、更具柔性、更具弹性、更可变形或其任意组合。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以在针头翼部/主体单元之内或之外(例如,在由第一注射模制品190限定的壳体14内)完成。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以例如通过胶水、粘合剂和/或焊缝(例如,声波焊缝)附接到第一注射模制品190。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结合可压缩薄膜件(例如,薄膜件54)。可压缩薄膜件可以是较薄的可压缩薄膜件,例如,其厚度为约0.5mm至约2.0mm,包括在该范围内每0.1mm的增量(例如,0.5mm、1.0mm)。可压缩薄膜件(例如,薄膜件54)可以是当针头12被无意地从患者拔出时传感器18进行作用的夹持点。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以是插入件17。
图7A示出壳体1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限定壳体导管56。图7A进一步示出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可以包括突出部198。突出部198可以至少部分地朝向壳体14中的装置流动通道的纵向中心延伸,例如,朝向由壳体导管56限定的流动路径的纵向中心延伸。当可移动传感器18处于闭合配置时(例如,当在插管之后装置10变得移位时),阻塞器32可以被配置为与壳体突出部198接合。
图7B示出第二注射模制品19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限定壳体导管56。图7B进一步示出可以与装置10集成的带子188的变型。带子188可以提供插管锁定。例如,带子188可被配置为在插管过程中迫使传感器18进入开放配置。当针头翼部15a和15b在插管过程中朝彼此弯曲、旋转和/或折曲时(例如,朝图1中的装置第一横向轴线A2),带子188可以将传感器18拉到能够使液体流过针体的位置。例如,带子188可以将传感器18拉到开放位置。在该开放位置,例如在装置10具有可视指示器186的情况下,可以看到插入过程中的回血,并且由插入针头的人自然地观察。当该针头被粘贴到适当位置时,液体可以流动(例如,自由流动)通过装置10,直到有意或无意地将针头12从身体上移除并且止流机构(例如,传感器18)被启动。带子188可以与壳体14和/或翼部15a和15b集成或附接到壳体14和/或翼部15a和15b。带子188可以是弹性材料。带子188可以是非弹性材料。带子188可以是具有柔性形状的材料带子。带子可以随着翼部15a和15b的旋转和解旋而弯曲。
图7C示出在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完成之后将传感器18附接(箭头183)到壳体14的变型。
图7D示出可以附接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以保持液体密封件202。液体密封件202可承受与血液透析治疗相关联的高流动压力。图7D示出第一注射模制品190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壳体14)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插入件17)可以限定壳体导管56。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以一起限定壳体14。
图7E示出相对于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的带子188。
图7F和图7G示出用于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图7F)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图7G)的二次注射模制制造工艺204。
图7H和图7I示出第二注射模制品192的变型。图7H示出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具有表面206,该表面至少部分地限定壳体导管56。图7H进一步示出薄膜件54在插入件17(也称为第二注射模制品192)上的位置的变化。图7I示出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以具有用于限流器28移入的凹部208。例如,当传感器从开放位置移动到闭合位置时,凹部208可以通过允许阻塞器32将薄膜件54朝向突出部198偏转而使传感器18进入壳体导管56。
图8A至图8C示出被配置为在移位过程中支持流动中断的插入件17的变型。它使用具有薄壁54的模制通孔56作为结构组件的封闭点,该结构组件是托板皮肤感测臂18的一部分或链接到托板皮肤感测臂18。图8A示出具有嵌入式组件241的装置10,该嵌入式组件具有针头(例如,针头12)和可连接至管(例如,管8)的主体。图8B示出处于开放配置的插入件17的纵向截面图。图8C示出处于开放配置的插入件17的横向截面图。图8C进一步示出可以通过对薄膜件54施加力249来关闭通孔56。图8A至图8C示出托板/隔膜系统,该托板/隔膜系统可以使用本文所述的移位机构在移位时停止液体流动。
图9A至图9F示出具有限定壳体导管56的插入件17的装置10的变型。可以将修整帽251放置在弹簧26的近端。图9C示出处于附接配置的装置10。图9D示出处于阻塞配置的装置10,其中弹簧26迫使传感器18的远端远离流动路径56并且迫使闭塞器32进入薄膜件54中以关闭流动路径。
图10A示出具有针头12、壳体14、插入件17和传感器18(例如,皮肤感测组件)的装置10的变型。壳体14可以具有翼部15。装置10可以保护患者免于与针头移位有关的风险,例如,当针头12从患者身上移位时,通过传感器18禁止或停止液体流过装置流动通道56。图10A进一步示出装置10可以具有集成的特征,该集成的特征允许在意外的针头移位过程中停止流动(在图10A中不完全可见)。集成的特征可以是插入件17、传感器18或这两者。例如,图10A示出插入件17和传感器18可以附接到壳体14。插入件17可以可移除地或永久地附接到壳体14。例如,插入件17可以通过卡扣配合、摩擦配合、磁性配合、螺钉配合、胶粘配合或它们的任意组合而附接到壳体14。为了将插入件17附接到壳体14,可以将插入件17插入到壳体通道51中。当插入件17附接到壳体14时(例如,当插入件17完全插入到壳体通道14中时,如图10A所示),插入件17可以是装置10的中间芯。插入件17可以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
当将装置10粘在人体皮肤上时,垫板(也称为传感器18)紧靠针体12闭合,使液体畅通无阻的流动。如果针头12移位,则传感器18(例如,弹簧加载的垫板)将向外延伸远离针体(例如,到达图10A中所示的位置),从而导致通过延伸通过壳体14的装置流动通道56的流动阻塞。可以通过垫板18上的机械特征(例如,具有阻塞器32的限流器28)诱发阻塞,当阻塞器32压靠在薄膜件54上时,该机械特征会被引入流动路径(例如,装置流动通道56)中。例如,当阻塞器32被压靠在薄膜件54上时,可以通过利用薄膜件54永久地或暂时地阻挡装置流动通道56来引起阻塞。
图10B示出处于示出图10A的装置10(也称为安全针头系统10)的分解状态的装置10的变型。装置10示出为被分解成针头12、壳体14、插入件17和传感器18。图10B进一步示出插入件17可以具有第一部分191(也称为插入件第一部分191)和第二部分193(也称为插入件第二部分193)。第一部分191可比第二部分193硬。第二部分193可比第一部分191软,使得当阻塞器32被迫抵靠第二部分193时,第二部分193可以被阻塞器32压缩。第一部分191可扩展插入件17的长度,并且具有可用作阻流机构(例如,限流器28)的进入点的可压缩区域(例如,第二部分193)。该可压缩区域可具有用于限流器28的接触表面。例如,当将阻塞器32压靠在第二部分193上时,第二部分193(例如,第二部分193的可压缩区域)可变形进入流动路径56。第一部分191可以是硬结构元件。第二部分193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柔性薄膜件54(例如,1、2、3或更多个柔性薄膜件54)。例如,图10B示出第二部分193可以具有一个柔性薄膜件54。作为另一示例,第二部分193可以是柔性薄膜件54。薄膜件54可以是柔软可压缩薄膜件54。装置10可以具有流动阻塞配置和流动畅通配置。当装置10处于流动畅通配置时,阻塞器32可以与薄膜件54接触或不与薄膜件54接触。当装置10处于流动畅通配置时,薄膜件54可具有弯曲或平坦的形状。当装置10处于流动畅通配置时,薄膜件54可以延伸到装置流动通道56中,或者可以不延伸到装置流动通道56中(例如,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当装置10处于流动阻塞配置时,阻塞器32可与薄膜件54接触。当装置10处于流动阻塞配置时,薄膜件54可被拉伸或压缩到装置流动通道56中。
图10A和图10B进一步示出可以使用具有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的二次注射模制工艺来制造插入件17。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可以是插入件第一部分191,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以是插入件第二部分193,反之亦然。例如,如上文参照图7A至图7I所描述的,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可以由单一材料或复合材料模制,并且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以由单一材料或复合材料模制。例如,图10B示出插入件17可以是二次注射模制管(也称为二次注射型芯、二次注射模制部件和具有二次注射的其他术语),其可以提供穿过装置10的针头流动路径(也称为装置流动通道56)。针头12可以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的第一部分,并且插入件17可以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的第二部分。图10B进一步示出当装置10的组件被如图10B所示地定向时,二次注射模制部件(例如,插入件17)可以在例如针体(也称为壳体14)的下侧具有柔软可压缩薄膜件54。
插入件17可以由具有不同机械性能的材料构成,并且可以在完整针头系统组装时或之前制造。然后,可以通过粘合剂或其他技术将二次注射管附接到其他系统组件(例如,针头12、壳体14、传感器18或其任意组合)。可以改变附接顺序,以确保在使用时,粘合剂材料不会由于组装过程而意外地散布到不需要的区域。翼部特征(例如,装置10的具有翼部15的部分)可以最适当地从前部或后部滑动到二次注射管上。二次注射部件可以是聚碳酸酯(PC)和热塑性弹性体(TPE)的组合。蝶形件和垫板(也称为托板)可以使用多种可能的材料制造,包括例如,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乙缩醛(Delrin)或其任意组合。可以将垫板(例如,传感器18)设计成,例如,扣合到针体14上的适当位置、与壳体14摩擦配合、以磁性方式联接到壳体(例如,联接到壳体14中的另一磁体或多个磁体)、粘在壳体上或它们的任意组合。作为另一示例,传感器18可以焊接到壳体14、焊接到插入件17或焊接到它们两者。
图10A和图10B进一步示出插入件17可以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也称为内管)。图10A和图10B进一步示出插入件17可以限定穿过壳体14的流动路径,例如,穿过壳体通道51的流动路径。图10A和图10B进一步示出可以将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例如,第一和第二部分191、193)附接以保持液体紧密密封202。液体紧密密封202可承受与血液透析治疗相关联的高流动压力。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具有插入件17的可压缩区域。例如,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具有薄膜件54。
图10A和图10B进一步示出插入件17可具有插入件近端17p和插入件远端17d。管8可以附接到插入件近端17p。例如,管8可以附接(例如,滑动)在插入件近端17p上方,使得管8的远端邻接壳体14、延伸到壳体14中的空间(例如,延伸到壳体通道51中)或在壳体14附近停止,使得在壳体14和管8的远端之间存在间隙。
图10A和图10B进一步示出传感器18可以通过卡扣配合附接到壳体14。例如,壳体14可以具有夹持凹部14r,并且传感器18可以具有夹子18x。通过将夹子18x滑入夹持凹部14r,可以将夹子18x附接到壳体14。当夹子唇缘18y被推入凹部唇缘14y上方时,夹子18x可以被锁定到合适位置(例如,永久地或可移动地锁定)。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壳体14可以包括翼部15、插入件17和薄膜件54,并且壳体14可以使用具有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的二次注射模制工艺来制造。例如,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可以包括翼部15和插入件第一部分191,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以是插入件第二部分193,反之亦然。图11A和图11B示出插入件17可以与翼部15集成(例如,通过二次注射模制工艺),而不是与翼部15分开制造然后附接到翼部15。图11A和图11B示出二次注射模制工艺可以有利地减少制造壳体14所需的材料量,例如,由于翼部15和插入件第一部分191可以形成为作为整体部件的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因此不需要图10A和图10B中的壳体14的限定壳体通道51的部分。
作为另一示例,图11A和图11B进一步示出二次注射模制组件可以是壳体14和插入件17在一起,例如,包括翼部15(例如,如图11A和图11B所示)或不包括翼部15。图11A和图11B示出壳体14和插入件17可以经由二次注射模制工艺一起形成,而不是分开形成它们,然后在组装过程中将它们附接在一起(例如,如图10A和图10B所示的装置10)。例如,如上参照图7A至图7I所述,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可以利用单一材料或复合材料模制,并且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以利用单一材料或复合材料模制。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可以包括翼部15a和15b以及中心主体的一部分(例如,壳体14的一部分)。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以在针头翼部/主体单元之内或之外(例如,在由第一注射模制品190限定的壳体14内)完成。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以例如通过胶水、粘合剂和/或焊接(例如,声波焊接)附接到第一注射模制品190。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结合可压缩薄膜件(例如,薄膜件54)。可压缩薄膜件(例如,薄膜件54)可以是当针头12被无意地从患者抽出时传感器18进行作用的夹持点。
例如,壳体14(例如,二次注射组件,也称为二次注射管、二次注射模制部件)可以利用具有不同机械性能的材料制成,并且可以在完整针头系统组装时或之前制造。然后,可以通过粘合剂或其他技术将二次注射管附接到其他系统组件(例如,针头12、传感器18或其任意组合)。可以改变附接顺序,以确保在使用时,粘合剂材料不会由于组装过程而意外地散布到不需要的区域。二次注射部件可以是聚碳酸酯(PC)和热塑性弹性体(TPE)的组合。蝶形件和垫板(也称为托板)可以使用多种可能的材料制造,包括例如,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乙缩醛(Delrin)或其任意组合。可以将垫板(例如,传感器18)设计成,例如,“扣合”到针体上的适当位置、与壳体14(例如,与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或第二注射模制品192)摩擦配合、以磁性方式联接壳体(例如,联接到壳体14中的另一磁体或多个磁体)、粘在壳体上或它们的任意组合。作为另一示例,传感器18可以焊接到壳体14(例如,焊接到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或第二注射模制品192)。
图11A和图11B示出具有针头12和传感器18(例如,皮肤感测组件)的装置10的变型,该传感器18被设计为保护患者免于与针头移位相关联的风险。图11A进一步示出装置10可以具有集成的特征,该集成的特征允许在意外的针头移位过程中停止流动(在图11A中不完全可见)。图11B是图11A的安全针头系统的分解图。此处,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的二次注射模制管包括结构方面(例如,第一注射模制品190)以及在这种情况下还包括翼部结构的柔软可压缩区域(例如,第二注射模制品192)。插入件17用作穿过针头系统的主体的轴向流动路径。二次注射组件可以由具有不同机械性能的材料构成,并且在完整针头系统组装时或之前制造。然后,将具有翼部的二次注射管通过粘合剂或其他技术附接到其他系统组件(例如,附接到针头12、附接到传感器18以及附接到管8)。可以改变附接顺序,以确保在使用时,粘合剂材料不会由于组装过程而意外地散布到不需要的区域。图11B示出处于示出图11A的安全针头系统的分解状态的装置10。示出了装置10被分解成管8、针头12、壳体14、传感器18和连接器302。
当将装置10粘贴在人体皮肤上时,垫板(也称为传感器18)紧靠针体12闭合,使液体畅通无阻的流动。如果针头12移位,则传感器18(例如,弹簧加载的垫板)将向外延伸远离针体(例如,到达图11A中所示的位置),从而导致通过延伸穿过壳体14的装置流动通道56的流动阻塞。可以通过垫板18上的机械特征(例如,具有阻塞器32的限流器28)诱发阻塞,当阻塞器32压靠在薄膜件54上时,该机械特征会被引入流动路径(例如,装置流动通道56)中。例如,当阻塞器32被压在薄膜件54上时,可通过利用薄膜件54永久地或暂时地阻挡装置流动通道56来引起阻塞。
图11A和图11B进一步示出装置10可以具有连接器302,该连接器302具有连接器第一端302a和连接器第二端302b。连接器302可以具有针座13。当组装装置10时,连接器302可以例如通过与集成插入件17经由例如连接器302上的肋状件304和集成插入件17上的凹槽306的卡扣配合或摩擦配合而附接到壳体14。例如,肋状件304可以装配到凹槽306中。作为另一示例,连接器302可以通过螺纹配合、磁性配合或它们的任意组合而附接到二次注射模制壳体14。针头12可以附接到连接器第二端302b,并且可以延伸穿过连接器302中的通道并进入壳体通道51。
图11A和图11B示出透明的插入件第一部分191的一部分,使得第一注射模制品190的内部特征是可见的。
图11A进一步示出处于偏转配置的薄膜件54,例如,被阻塞器32偏转到装置流动通道56中。
图12A和图12B示出可以包括装置10的轴向中心的单个二次注射组件(也称为插入件17)的变型(例如,图10A和图10B中所示的单个二次注射组件)。插入件17可以是壳体14或可以是壳体14的一部分。翼部15可以附接到插入件17或与插入件17集成。在图12A中,示出了将要制造的插入件17(可压缩薄膜件54位于图12A的顶侧)。在图12B中,将每个模制注射的结果(例如,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进行分解,仅用于说明目的。如图11A和图11B所示,二次注射组件(例如,插入件17)可包括蝶形翼部15。
图12A和图12B进一步示出内部二次注射部件(也称为插入件17)能够通过可压缩薄膜件54进行有效的流动阻塞,作为可保护患者免于针头移位危险的安全针头系统(也称为装置10)的一部分。图12A示出将进行装置10组装的二次注射部件的版本。较长深色阴影的材料可以是聚碳酸酯或其他硬质材料或其他硬度大于较短透明部件的材料。较短透明嵌入部件可以是机械上柔软的热塑性弹性体。整个部件(也称为插入件17)的长可以为约0.25英寸至约1.50英寸,包括在该范围内每0.05英寸的增量(例如,0.75英寸、1.00英寸、1.25英寸)。图12B示出看似分开地制造的两个部件(例如,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图12A示出通过二次注射模制工艺制成的两个部件。将插入件16的柔软区域(例如,薄膜件54)朝上来放置图12A和图12B中的两个部件。在装置10的最终完整配置中,柔软区域(例如,薄膜件54)可以朝下,使得当将装置10连接到人体时,柔软区域朝向人的皮肤。
图12A和图12B进一步示出薄膜件54可以是弯曲的。例如,薄膜件54可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的表面的一部分。薄膜件54可限定例如圆柱形装置流动通道56、截头锥形装置流动通道56或这两者的一部分。
图12A和图12B进一步示出装置流动通道56可以由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限定。
图12A和图12B进一步示出处于非偏转配置(也称为松弛配置)的薄膜件54。
图12B进一步示出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以附接到(例如,通过二次注射模制工艺)第一注射模制品190以覆盖第一注射模制品190中的开口203。开口203可以在插入件近端17p(例如,如图12A所示),在插入件远端17d,或者在插入件近端17p和远端17d之间的位置。同样,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以在第一注射模制品190的近端(例如,如图12A所示)、在第一注射模制品190的远端或者在第一注射模制品190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位置附接到第一注射模制品190。
图13A和图13B示出在二次注射组件(例如,插入件17)的柔软可压缩薄膜件区域内的预成型的袋208(也称为凹部208)的变型。袋208可有利地减小将传感器18(例如,垫板)移动到阻塞位置所需的闭合力。在加压液体流动期间,袋208可延伸到流动路径中(例如,如图13A中的实线54所示)。作为另一示例,在加压液体流动过程中,袋208可以自然地反向到开放位置,从而其不限制流动(例如,如图13A中的虚线54所示)。在垫板的闭合过程中,袋208可以被传感器18拉伸以允许液体路径的内部阻塞(例如,如图13B所示)。
图13A进一步示出传感器18在加压液体流动过程中可以延伸或可以不延伸到袋208中。例如,图13A示出当在液体流动过程中袋208(例如,由实线54限定)延伸到流动路径中时,传感器18的一部分(例如,阻塞器32)可以延伸到袋208中。作为另一示例,图13A示出当袋208(例如,由虚线54限定)处于松弛的反向配置时,传感器18的一部分(例如,阻塞器32)可以延伸到袋208中。当袋208(例如,由虚线54限定)处于松弛的反向配置时,薄膜件54的一些可以向外延伸远离流动路径。
图13A进一步示出在加压液体流动过程中传感器18可以接触薄膜件54或可以不接触薄膜件54。例如,图13A示出当袋208(例如,由实线54限定)在液体流动过程中延伸到流动路径中时,传感器18的一部分(例如,阻塞器32)可以接触或可以不接触薄膜件54。作为另一示例,图13A示出当袋208(例如,由虚线54限定)处于松弛的反向配置时,传感器18的一部分(例如,阻塞器32)可以接触薄膜件54。
图13A和图13B进一步示出袋208可以与二次注射组件的可压缩部分集成。预成型的袋208可以减小使用垫板的外部组件来阻塞内部流动所需的闭合力。图13A示出当装置在患者手臂上的粘贴位置时将显现的传感器18(例如,垫板)。袋208可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例如,图13A中的虚线上方的弯曲实线),或者在正常液体流动的过程中变为反向或部分反向(例如,如图13A中的虚线所示)。图13B示出传感器18(例如,垫板)处于启动位置,例如,在针头从皮肤上移位过程中,或者在装置10已经从皮肤上移位之后。当装置10从患者的皮肤上移位时,阻塞器32(例如,垫板的阻塞器)可以推动穿过柔软可压缩袋208,以阻塞液体流动。
图10A至图13B示出装置10的制造方法和各种变型的细节,包括例如,(1)制造和使用带有或不带有翼部15的二次注射型芯作为能够在移位过程中中断液体流动的有效方法,其中该型芯的一部分是柔软薄膜件(例如,薄膜件54),(2)位于二次注射型芯的柔软部分内的用以提高效率的预成型的袋208,以及(3)组装技术,或它们的组合。
图14A1和图14A2示出了将翼部15附接到插入件17(也称为二次注射型芯)的变型。例如,翼部15可以通过卡扣配合附接(箭头308)到插入件17,反之亦然。作为另一示例,图14A1和图14A2示出了壳体14(例如,具有翼部15)和插入件17可以通过卡扣配合彼此附接(箭头308)。作为又一示例,插入件17可以是壳体14,并且翼部15可以通过卡扣配合附接到壳体14。例如,图14A1和图14A2进一步示出翼部15可以具有可连接到二次注射型芯(例如,插入件17)的连接器310。连接器310可以附接(例如,通过卡扣配合)到二次注射型芯。翼部15可包括具有连接器310的翼部型芯。图14A1和图14A2示出连接器310可以是夹子。例如,图14A1和图14A2示出连接器310可以具有例如可与二次注射型芯接合的夹臂(例如,两个夹臂)。连接器310可以附接到二次注射型芯的远端(例如,如图14A2所示)、附接到二次注射型芯的近端或附接到二次注射型芯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某处。作为又一示例,图14A1和图14A2示出蝶形组装技术。例如,图14A1和图14A2示出卡扣配合的U型蝶形翼部单元15,其可扣合到由二次注射组件组成的中间型芯上。作为另一示例,图14A1和图14A2示出可扣合的U型蝶形翼部单元,其可扣合到具有二次注射组件(例如,具有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的壳体14上。可以通过使用粘合剂或焊接进一步增强两个组件的卡扣配合。连接器310可以可移除地附接到插入件17。
图14B1和图14B2示出连接器310可以具有带有开口的环或项,使得能够通过将翼部15滑动(箭头312)到中心二次注射组件(例如,滑动到插入件17)上来实现压入配合方法。图14B1和图14B2示出连接器310可以具有带有开口的环或项,使得翼部15能够通过压入配合附接(箭头312)到二次注射型芯(例如,附接到插入件17)。作为另一示例,图14B1和图14B2示出中间翼部型芯开口310,其能够通过将翼部15滑动(箭头312)到中心二次注射组件(例如,滑动到插入件17)而实现压入配合方法。通过使用粘合剂或焊接,可以进一步增强这两个组件的压入配合附接。未示出装置针头和装置垫板。
图14C1和图14C2示出连接器310可以具有带开口的环,能够通过将翼部15滑动(箭头314)到中心二次注射组件(例如,滑动到插入件17)上来实现压入配合方法。图14C1和图14C2示出连接器310可以具有带有开口的环或项,使得翼部15能够通过压入配合而附接(箭头314)到二次注射型芯(例如,附接到插入件17)。作为另一示例,图14C1和图14C2示出中心翼部型芯开口310,其通过将翼部15滑动(箭头314)到中心二次注射组件(例如,滑动到插入件17)上而实现压入配合方法。滑动可以从前面(例如,图14B1和图14B2)或从背面(例如,图14C1和图14C2)完成。通过使用粘合剂或焊接,可以进一步增强两个组件的压入配合附接。未示出装置针头和装置垫板。
图14A1至图14C2示出用于保护患者防止静脉针头移位的装置10的二次注射组件和蝶形翼部。可以通过使用一种能够与二次注射组件集成的卡扣方法(例如,如图14A1和图14A2所示)的方式来制造蝶形翼部15。翼部15可以被构造为具有开口孔,以允许翼部部件在二次注射组件上滑动/滑动到二次注射组件上(例如,如图14B1和图14B2以及图14C1和图14C2所示)。图14A1和图14A2示出卡扣配合连接。图14B1和14B2示出压入配合连接,其中翼部15从远侧滑动。图14C1和14C2示出压入配合连接,其中翼部15从近侧滑动。
图15A1和图15A2示出包括传感器18(例如,弹簧加载的垫板)的装置10的分解图(图15A1)和组装图(图15A2)。在图15A1和图15A2中,针头12被示为附接到二次注射组件(例如,也称为插入件17和二次注射型芯)。图15A1和图15A2示出传感器18(例如,垫板)可以具有连接器315,该连接器使得能够将传感器18有效地压入配合装配到二次注射组件。通过使用粘合剂或焊接,可以进一步增强传感器18到二次注射型芯的配合。图15A1和图15A2示出连接器315可以具有带有开口的环或项,使得传感器18能够通过压入配合而附接(箭头316)到二次注射型芯(例如,附接到插入件17)。例如,连接器15可以在插入件近端17p上滑动(箭头316)。传感器18(例如,垫板)可以直接焊接或固定到二次注射型芯的下侧。连接器315(例如,环或项)可以在传感器18的一端(例如,传感器近端18a)上。环或项可用于实现有效的装置组装/制造。图15A1示出分解图的变形,其示出传感器18被附接到二次注射型芯之前或传感器18从二次注射型芯移除之后的传感器18。图15A2示出处于组装配置的装置10,其示出传感器18(例如,垫板)的环或项滑入到二次注射组件上方(例如,插入件17上方)的位置。
图15B1和15B2示出包括传感器18(例如,弹簧加载的垫板)的装置10的分解图(图15B1)和组装图(图15B2)。图15B1和图15B2示出连接器315可以实现有效的卡扣配合组装。连接器315可以是夹子(例如,夹子18x)。作为另一示例,图15B1和图15B2示出连接器315可以具有卡扣U形变型,其使得能够实现有效的卡扣配合组装。通过使用粘合剂或焊接,可以进一步增强这两个组件的配合。例如,图15B1和图15B2示出传感器18可以通过卡扣配合附接到(箭头318)插入件17(也称二次注射型芯),反之亦然。连接器315可以附接(例如,通过卡扣配合)到二次注射型芯(例如,插入件17)。
图16A和图16B示出翼部15和插入件17的分解图(图16A)和组装图(图16B)。图16A和图16B示出二次注射模制管(例如,插入件17)用作装置型芯,并且翼部单元(例如,翼部15)由连接器310和被用作用于将两个组件集成的方法(例如,用于将翼部15与插入件17集成)的盖320(也称为盖和插入件盖)构成。例如,盖320可以是铰链盖。作为另一示例,图16A和图16B示出壳体14(例如,具有翼部15)和插入件17的分解图(图16A)和组装图(图16B),其中二次注射模制管(例如,插入件17)充当装置型芯,并且翼部单元(例如,壳体14)由连接器310和用作用于将两个组件集成的方法(例如,用于将翼部15与插入件17集成)的铰接盖320构成。铰接盖320可具有第一铰链322。铰接盖320可以从第一铰链322延伸。例如,第一铰链322可以是活动铰链。第一铰链322将铰接盖320连接到针座13(例如,如图16A所示)或连接器310。尽管在图16A中不可见,但当盖320处于如图16A所示开放配置时,翼部15可以例如具有在针座13的相对侧上的第二铰链323(例如,在图16C中可见),其将针座13连接到壳体14。例如,第二铰链323可以是活动铰链。连接器310可以包括盖320、第一铰链322和/或第二铰链,使得当连接器310处于开放配置(例如,如图16A所示)时,针座13和/或盖320可以具有图16A所示的布置。当盖320关闭(例如,如图16B所示)时,铰接的翼部部件包围型芯二次注射组件。图16C示出可以使用具有连接器315的传感器18通过滑动(箭头330)将传感器18(例如,垫板)集成到该系统。图16C进一步示出,通过将管8滑动到插入件近端17p上,可以通过滑动(箭头330)将管8集成到该系统。图16C进一步示出连接器315可以具有环/项类型的修改。可以使用粘合剂或焊接来增强组件互连(例如,壳体14与插入件17之间、传感器18与插入件17之间、传感器18与壳体14之间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作为又一示例,连接器310可具有第一铰链322,但不具有第二铰链323,使得在图16A中,当盖320处于开放配置时,针座13可以处于图16B所示的状态,并且使得当盖320处于开放配置时,针座13可以是插入件17的止动件,从而防止插入件17过度插入通道51中。
图16A至图16C进一步示出二次注射模制部件17可以在针体的下侧具有柔软可压缩薄膜件54,并且翼部15可以是柔性蝶形翼部。集成这两个组件的一种方法是铰链式方法,该方法允许翼部15通过模制盖320缠绕在型芯周围(例如,缠绕在插入件17周围)。传感器18(例如,垫板)可以经由允许滑动组装的环/项型修改(例如,如图16C所示)来集成到这种类型的结构上。
图16A至图16C进一步示出插入件17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对准器324(例如,1至4个或更多个对准器324,包括在该范围内每1个对准器的增量,例如,如图16A至16C所示的2个对准器)。连接器310可以具有对准槽325,当将插入件17插入(箭头326)到连接器310中时,对准器可以滑入对准槽325中。作为另一示例,当对准器324和对准槽325对准时,连接器310可滑过(例如,箭头314)插入件17进入到腔室51中。当装置10处于组装状态时,对准器324和对准槽325可有利地确保薄膜件54处于适当的位置,并且可以将插入件17锁定在适当的位置,以使得在将阻塞器32压在薄膜件54上时插入件不会平移或旋转。图16A至图16C进一步示出连接器310可以是夹子,并且可以具有,例如,可与盖320接合的夹臂(例如,两个夹臂),使得盖320可以被扣合到连接器310中(例如,如图16B所示)。作为另一示例,图16A至图16C示出连接器310可以具有盖320。
图14A1至图16C示出装置10的制造方法和各种变型的细节,包括,例如(1)蝶形形状的变型以实现高效组装,(2)在传感器18(例如,垫板)上增加项或并入卡扣配合特征以实现高效组装,以及(3)引入活动铰链以用作可将翼部15有效合并到装置10中的盖320。
图17A和图17B示出装置10的变型。装置10可以是具有可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的管8的AV瘘管蝶形针头。图17A和图17B示出处于移位状态的装置10,其中针体(也称为壳体14)从患者的皮肤上提开和移开。在将装置10附接到患者之前,装置10还可以处于图17A和图17B所示的状态。装置10可以配备有传感器18(例如,皮肤感测垫板机构)。
图17C至图17E示出垫板主体可以附接到弹簧332(例如,附接到预成形的金属弹簧)。弹簧332可具有弹簧第一延伸部334a、弹簧第二延伸部334b和弹簧第三延伸部334c。弹簧第二延伸部334b在针头移位过程中可以用作内部流动路径56中的阻塞构件(例如,作为阻塞器32)。活动铰链336可以简化制造,从而可以同时模制针头蝶形组件和垫板(铰链336可以使垫板在模制后弯曲到适当位置)。活动铰链336可以与壳体一体成形,并且可以将传感器18连接到壳体。壳体14、传感器18和活动铰链336可以由例如相同的材料、多种材料制成,可以由单个模制品形成,或其任意组合。可以看到垫板的弯曲端和允许完全封闭针头的轴的U形开口。图17A至图17E示出弹簧332可以是例如冲压并弯曲的扁平金属弹簧,而不是图1至图6B所示的模制塑料弹簧。作为另一示例,图17A至图19示出弹簧332可以是例如扁平金属弹簧,而不是标准螺旋金属弹簧。
图17A至图17E示出用于在药物治疗期间保护患者免于液体输送问题的专用针头(也称为装置10)的多个截面图和角度图。装置10可以具有传感器18(例如,具有传感器第一部分和传感器第二部分的弹簧加载的两组件垫板),在所示的移位位置(未粘贴,并且针体离开皮肤)导致阻塞构件(也称为垫板后端的阻塞器320)移动到并阻塞穿过装置10的液体流动路径56。传感器第一部分可以是经由活动铰链336连接到壳体14的传感器18的一部分,并且传感器第二部分可以是弹簧332。穿过装置10的流动路径56在图17B中以虚线示出。图17A至图17E进一步示出装置10可以具有与壳体14和传感器18集成的弹簧332(例如,全金属的预成型弹簧),并且传感器18可以与壳体14一体成形,使得传感器18(例如,传感器第一部分)是壳体14的延伸部。弹簧332可以被集成到塑料垫板和针体中。例如,图17A至图17E示出弹簧332(例如,弹簧第一延伸部334a)可以嵌入传感器18中。弹簧332(例如,相同金属部件)的弹簧第二延伸部334b可用于形成阻塞器32,该阻塞器32用作在移位过程中阻止穿过装置10的内部流动的构件。为了简化制造,针头蝶形组件可与垫板同时模制,带有活动铰链,允许垫板可容易地置于针体下方。
图17A至图17E进一步示出弹簧第一延伸部334a可嵌入壳体14中。图17A至图17E进一步示出限流器28可以是弹簧第二延伸部334b。图17A至图17E进一步示出弹簧第二延伸部334b可包括两个弯曲部。如图17C至图17E所示,两个弯曲部中的一个可以是阻塞器32。图17A至图17E进一步示出弹簧第三延伸部334c可被定位在壳体14与插入件17之间(例如,如图17C所示),或者第三延伸部334c可被嵌入壳体14中。图17A至图17E进一步示出传感器18可以是壳体14的延伸部,并且弹簧332可以附接到壳体14。
图18A和图18B示出弹簧332的一种变型的俯视角度图和截面图。例如,弹簧332可以是预成型金属弹簧,其经由阻塞部件(例如,阻塞器32)的启动向上进入流动路径来提供用于皮肤服务检测的弹力和用于阻塞流动路径的力。图18A和图18B进一步示出阻塞部件(例如,阻塞器32)可以装配有阻塞器帽338(也称为阻塞器盖)。阻塞器帽338可以是例如定制成形的塑料帽,其通过改变形状、大小、形式、轮廓或材料,允许优化闭合以使装置性能最大化。例如,图18A和图18B示出阻塞器帽338可以具有楔形形状。
图18A进一步示出例如弹簧332的俯视角度图,其中在阻塞器32上(例如,在传感器18的阻塞部分上)具有阻塞器帽338。弹簧332可以是金属、塑料或这两者。例如,图18A示出弹簧332可以是金属的。帽338可以是金属、塑料或这两者。例如,图18A示出帽338可以是塑料的。塑料盖的形状、大小、形式、轮廓或材料可以以提高阻塞的阻塞功能所必需的任何方式进行修改。图18B还示出在移位(脱离皮肤)过程中处适当位置的阻塞部件(也称为阻塞器32)上的塑料盖338的剖视图。
图19示出装置10可以具有针头帽340、传感器支架342或这两者。图19进一步示出针头帽340可以是透明的,由此可以在针头帽340内部看到针头12。图19进一步示出针头帽340可以可移除地附接到装置10。图19进一步示出当针头帽340附接到装置10时,针头12可以在针头帽340内,例如,在如图19所示的针头帽腔中。当将针头帽340从装置10移除时,针头12可以在针头帽340的外部。
图19进一步示出针头帽340(例如,也称为针头盖、保护盖和帽)可以包括传感器支架342。作为另一示例,传感器支架342可以与针头帽340分离,使得装置10可以具有针头帽340、传感器支架342或者针头帽340和传感器支架342这两者。传感器支架342可以在对患者使用之前的运输和储存期间,将传感器18(例如,弹簧加载的垫板或具有弹簧332的传感器18)保持在完全关闭(例如,传感器18紧靠针体)或完全打开(例如,如图19所示,传感器18从针体扩展或延伸出去)之间的任何位置。为了使装置功能最大化,在患者使用之前,保持传感器18(例如,垫板)完全关闭、完全打开或处于关闭与打开之间的任何物理位置可能是有利的,因为不同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装置组件上施加不同大小的机械应力。例如,在患者使用之前,例如在传感器18上,将传感器18(例如,垫板)保持在完全关闭位置、完全打开位置或处于完全关闭与完全打开之间的任何物理位置,可以在将装置附接到患者之前减小薄膜件54、传感器18的弹簧(例如,集成弹簧和/或弹簧332)或它们的任意组合上的应力,从而有利地延长了装置10在使用前的保存期限。针头帽340可具有凹部344,凹部344具有凹部高度344H。凹部344允许基于所形成的高度(例如,凹部344的凹部高度344H)将传感器18(例如,垫板)保持在任何建议位置处,其中较小的高度将传感器18保持为更靠近针头12,并且其中较大的高度将传感器18保持在远离针头12的位置。图19进一步示出当传感器18在凹部344中时,传感器18可以靠在传感器支架342上。传感器支架342可以与针头帽340一体成形,使得传感器支架342和针头帽342是整体部件。作为另一示例,传感器支架342可以可移除地附接到针头帽340。针头帽340可以拴系或不栓系到装置10。
图19进一步示出,例如,显示保护盖340的装置的侧视图。帽340可包括延伸的台阶342(也称为传感器支架)、凹部344或这两者,这样既可以在附到针体(例如,壳体14)上时对针头12进行标准保护,又可以根据凹部344的高度将传感器18(例如,垫板)稳定在任何选定的位置。控制垫板的位置可通过释放弹簧(例如,与传感器18集成的弹簧或弹簧332)以及允许经由阻塞部件(例如,经由阻塞器32)进入内部流动通道56的内部薄膜件(例如,薄膜件54)上的应力,而引起装置存储寿命的增加。图19进一步示出垫板可以单独模制而不具有活动铰链。
图17A至图19示出装置10的制造方法和各种变型的细节,包括,例如,(1)使用活动铰链以提高部件计数和组装的效率,(2)全金属预成型弹簧组件,(3)小塑料盖(例如,阻塞器盖338),可以对其进行修改以在装置启动过程中以有利的方式影响流动,(4)针头帽340,可将垫板在使用前保持在部分伸出的状态,以帮助减轻内部型芯上的应力,从而有助延长产品的保存期限。
图20A至图22C概述了用于保护针头防护装置360的几种已知设计。主要的针头制造商均使用自己设计的技术。Medi-Systems、Nipro和JMS是在美国流行的用于透析的AVF针头。每个都具有独特的可滑动系统,其中旨在用于在透析治疗结束时启动的针头保护盖的三个不同的系统分别如图20A至图20C、图21A至图21C以及图22A至图22C所示。图20A至图22C示出可商购针头防护装置。例如,从图20A到图20C的图20A至图20C示出将针头从患者体内抽出进入Medi-Systems MasterGuard针头防护装置360的保护盖中。作为另一示例,从图21A到图21C的图21A至图21C示出Nipro Tulip针头防护装置360从关闭位置滑入保护位置的过程。作为又一示例,从图22A到图22C的图22A至图22C示出JMS Wingeater系统360从关闭位置滑动到保护位置的过程。然而,图21A至图23中的设计将需要改进以用于完全容纳装置10或具有旨在有助保护患者免于针头移位的危险的集成垫板或其他皮肤感测单元的任何针头系统。为了能够有效地使用这些类型的设计(例如,图21A至图23中的设计),将有必要进行某些修改。本公开涉及将能够有效地使用这些类型的滑动针头防护装置的修改类型。
图23示出可以使用针头防护装置360来保护装置10的针头12。针头防护装置360可以具有第一部件362,该第一部件362可以具有斜切或倒角的边缘364。第一部件362可以是被配置为在患者的皮肤上滑动的底面部件,并且被配置为在传感器18下方滑动。第一部件362可以被集成到例如图20A至图20C中所示的可滑动针头防护装置360的底部部件的边缘设计中,从而使得图20A至图22C中所示的针头防护装置可以越过传感器18(例如,越过垫板)。斜切或倒角的边缘364可以使具有传感器18的装置能够从未保护状态到保护状态的过渡更加平滑和容易。图23示出对现有针头防护装置360(例如,图20A至图22C所示的针头防护装置)的底部边缘的修改的示例,该修改使得针头防护装置360更有效地在配备有作为系统的一部分(例如,传感器18)而用于皮肤感测的垫板的针头上滑动,以保护患者免受意外的针头移位的伤害。图23示出针头防护装置的底部边缘364可以在该底部边缘在滑动过程中与传感器18(例如,垫板)相遇的过渡区域处被斜切或倒角。该角度可使防护装置在针体和垫板上有效而平稳地滑动。箭头366示出保护(例如,盖住)针头12的滑动方向。
图24A和图24B详述图20A至图20C所示的MasterGuard针头保护设计360的修改版本。图24A和图24B示出图20A至图20C的针头防护装置360的平坦底部374的一部分372可以定位成与传统底部成角度370。该一部分372也被称为针头防护装置成角度滑动件、针头防护装置滑动件、过渡区域、成角度部分和其他类似术语。角度370使得在操作过程中针头防护装置在垫板上的移动更平稳。图24A和图24B示出对图20A至图20C的针头防护装置360的底部边缘的修改的另一示例,使得防护装置360更有效地在配备有作为系统的一部分而用于皮肤感测的垫板的针头上滑动,以保护患者免受意外的针头移位的伤害。图24A和图24B示出MasterGuard底部边缘374可以被修改为具有过渡区域372,在该过渡区域372中,底部边缘在滑动过程中与传感器18(例如,垫板)相遇以角度370偏移距离375,使防护装置在针体和垫板上有效而平稳地滑动。距离375可以是,例如,约8mm至约20mm,包括在该范围内的每1mm的增量(例如,15mm)。该修改导致过渡区域的一小部分以与现有针头防护装置底部向下约10度至约40度的角度370放置,包括在该范围内每1度的增量(例如,25度)。当针头防护装置360完全沿方向366前进时,针头12可以被针头防护装置360覆盖,并且传感器18可以处于部分关闭位置或完全关闭位置,其中图24A示出传感器处于完全打开位置。
图25示出保护性针头防护装置设计360的变型。图25示出防护装置的底部具有较大的成角度形状,其用作漏斗状件376(也称为入口、垫板漏斗状件、垫板引导件、垫板通道),以使垫板在滑动过程中有效地漏斗化到针头防护装置360中。图25示出对图20A至图20C的针头防护装置360的底部边缘的修改的另一示例,使得针头防护装置能够在配备有作为系统的一部分而用于皮肤感测的垫板的针头上更有效地滑动,以保护患者免受意外的针头移位的伤害。图25示出MasterGuard底部边缘374可以修改为具有过渡区域372,在该过渡区域372中,底部边缘在滑动过程中与传感器18(例如,垫板)相遇以角度370偏移距离375,使防护装置在针体和垫板上有效而平稳地滑动。该修改导致过渡区域的一小部分以与现有针头防护装置底部向下约10度至约40度的角度370放置,包括在该范围内每1度的增量(例如,25度)。当针头防护装置360完全沿方向366前进时,针头12可以被针头防护装置360覆盖,并且传感器18可以处于部分关闭位置或完全关闭位置,其中图24A示出传感器处于完全打开位置。
图23至图25中所示的针头防护装置修改可以应用于任何现有的针头防护装置360,并且可以以任意组合彼此组合。例如,图25示出具有漏斗状件376的过渡区域372可以具有斜切或倒角的边缘364,或者可以具有非斜切或无倒角的边缘。
此处示出和描述的用于修改针头防护装置360的底部部件的技术也适用于没有明显底部部件的防护装置360,例如Nipro Tulip,在这种情况下,为得到有效的功能,对任何或所有部件都进行了修改。
其他针头防护装置修改技术包括修改传感器18(例如,垫板)或防护装置360或其组合的材料,以使得彼此之间的摩擦界面更低,这使得防护装置360能够在垫板上更有效地滑动。作为另一示例,可以修改传感器18(例如,垫板)、防护装置360或两者的表面以引起低摩擦滑动。
图19至图25示出装置10、现有针头防护装置360或两者的各种修改的细节,例如,示出现有针头防护装置360的各种修改,使得在装置10具有需要考虑的传感器18(例如,垫板)的条件下,它们可以与装置10兼容。联邦政府要求所有针头在从患者身上取下后均应具有防护装置360。图19至图25示出可以实现的各个示例。例如,图19至图25示出各种防护装置360,其可以在患者使用之后覆盖针头12的锋利端部,以减少随后对工作人员或患者的针刺危险。例如,当针头12从患者身上移位时或当针头12从患者身上移除时,针头防护装置可在针头12上移动以覆盖针头12的锋利端部。针头防护装置360可具有针头防护装置主体,该针头防护装置主体具有可容纳针头12的针腔。针头防护装置360可以具有针头防护装置主体,该针头防护装置主体具有可以保护针头12的针腔。针头防护装置360可以在装置10上滑动,例如以覆盖针头12。针头防护装置360可具有相对于针头12的针头防护装置第一位置以及相对于针头12的针头防护装置第二位置。当针头防护装置360处于针头防护装置第一位置时,针头12可以不被覆盖(也被称为暴露)。当针头防护装置360处于针头防护装置第二位置时,针头12可以被覆盖,以便装置10可以符合需要针头防护装置(例如,针头防护装置360)的联邦法规。装置10可以具有或配备有针头帽340、针头防护装置360或这两者。
例如,图1至图25进一步示出装置10可以具有针头12、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装置10可以具有针头帽340、针头防护装置360,或者具有针头帽340和针头防护装置360这两者。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作为另一示例,在由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限定的通道中的管可以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装置10可以具有阻塞器32。阻塞器32可移动进入和离开装置流动通道56。作为另一示例,阻塞器32可从阻塞器第一位置移动到阻塞器第二位置,其中当阻塞器32处于阻塞器第一位置时,阻塞器32可以位于装置流动通道56之外,并且当阻塞器32处于阻塞器第二位置时,阻塞器32可以位于装置流动通道56中。作为又一示例,与阻塞器32处于阻塞器第二位置时相比,当阻塞器32处于阻塞器第一位置时,阻塞器32更少的部分可以位于装置流动通道56中。阻塞器32可以在阻塞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作为另一示例,当阻塞器32从阻塞器第一位置移动到阻塞器第二位置时,阻塞器32可被锁定在阻塞器第二位置。装置10可以具有装置闭合配置和装置开放配置。当装置10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阻塞器32可以处于装置流动通道56中。与当装置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相比,当装置10处于装置开放配置时,阻塞器32的较少部分可以位于装置流动通道中。例如,当装置10处于装置开放配置时,阻塞器32可以处于阻塞器第一位置,而当装置10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阻塞器32可以处于阻塞器第二位置。当装置10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阻塞器32可以限制或阻止液体流过装置流动通道56,例如,与装置10处于装置开放配置时相比,当装置10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通过使装置流动通道56的一部分具有更小的横截面面积来限制或阻止。例如,当装置10从装置开放配置改变为装置闭合配置时,可以将阻塞器32压靠在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的导管上,以在装置流动通道56中产生扭结,以部分地或完全地限制穿过装置流动通道56的流动。导管可以是由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限定的通道,例如,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的一个或多个壁。当装置10从装置开放配置改变为装置闭合配置时,可以将阻塞器32压靠在薄膜件54上,使得可以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一部分的薄膜件54被推入装置流动通道56中,使得阻塞器32使薄膜件54移入装置流动通道56以部分地或完全地阻塞装置流动通道56。当装置10处于装置开放配置时,装置流动通道56可具有第一横截面面积。当装置10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装置流动通道56可具有第二横截面面积,使得第二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一横截面面积。
例如,图1至图25还示出装置10可以具有针头12和壳体14(也称为装置壳体)。装置10可以具有针头帽340、针头防护装置360,或者具有针头帽340和针头防护装置360这两者。壳体14可以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作为另一示例,壳体14中的管可以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装置10可以具有阻塞器32。阻塞器32可移动进入和离开装置流动通道56。作为另一示例,阻塞器32可从阻塞器第一位置移动到阻塞器第二位置,其中当阻塞器32为处于阻塞器第一位置时,阻塞器32可以位于装置流动通道56之外,并且当阻塞器32处于阻塞器第二位置时,阻塞器32可以位于装置流动通道56中。作为又一示例,与阻塞器32处于阻塞器第二位置时相比,当阻塞器32处于阻塞器第一位置时,阻塞器32更少的部分可以位于装置流动通道56中。阻塞器32可以在阻塞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作为另一示例,当阻塞器32从阻塞器第一位置移动到阻塞器第二位置时,阻塞器32可被锁定在阻塞器第二位置。装置10可以具有装置闭合配置和装置开放配置。当装置10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阻塞器32可以处于装置流动通道56中。与当装置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相比,当装置10处于装置开放配置时,阻塞器32更少的部分可以位于装置流动通道中。例如,当装置10处于装置开放配置时,阻塞器32可以处于阻塞器第一位置,并且当装置10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阻塞器32可以处于阻塞器第二位置。当装置10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阻塞器32可以限制或阻止液体流过装置流动通道56,例如,与装置10处于装置开放配置时相比,当装置10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通过使装置流动通道56的一部分具有更小的横截面面积来进行限制或阻止。例如,当装置10从装置开放配置改变为装置闭合配置时,可以迫使阻塞器32抵靠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的导管,以在装置流动通道56中产生扭结,以部分地或完全地限制通过装置流动通道56的流动。导管可以是由壳体14、由通过延伸通过壳体通道51的管或由这两者限定的通道,例如,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的一个或多个壁。当装置10从装置开放配置改变为装置闭合配置时,可以迫使阻塞器32抵靠薄膜件54,使得将可以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一部分的薄膜件54推入装置流动通道56中,使得阻塞器32使薄膜件54移入装置流动通道56以部分地或完全地阻塞装置流动通道56。当装置10处于装置开放配置时,装置流动通道56可具有第一横截面面积。当装置10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装置流动通道56可具有第二横截面面积,使得第二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一横截面面积。
图1至图25进一步示出,例如,装置10可以具有弹簧(例如,本文所公开、考虑和/或示出的任何弹簧),其中当装置10从装置开放配置改变为装置闭合配置时,弹簧可被偏压以将阻塞器移入装置流动通道56中。弹簧可以是例如螺旋弹簧、板簧或弹簧加载的传感器(例如,弹簧加载的垫板)。弹簧可以是例如螺旋弹簧、板簧或弹簧加载的传感器(例如,弹簧加载的垫板)中的至少一种。弹簧可以是金属、塑料、复合材料或其任意组合。例如,弹簧可以是塑料的。作为另一示例弹簧可以是塑料的。装置10可以具有传感器18。传感器18可以是弹簧加载的或非弹簧加载的。例如,传感器18可以是弹簧加载的传感器(例如,可以是弹簧加载的垫板)。作为另一示例,传感器18(例如,垫板)可以不是弹簧加载的,而是具有附接到传感器18(例如,垫板)的弹簧。弹簧可以附接到传感器18(例如,垫板)。弹簧可以与传感器18一体成形,使得传感器18是弹簧。传感器18(例如,垫板)可以具有阻塞器32。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可以具有蝶形翼部15。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可以具有传感器18(例如,垫板)。装置10可具有薄膜件54。薄膜件54可以是可变形的。例如,薄膜件54可以是可拉伸的、可压缩的、可展开的、可折叠的或其任意组合。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具有薄膜件54(例如,可变形薄膜件)。弹簧可以具有阻塞器32。阻塞器32可经由弹簧的移动而移动。传感器18(例如,垫板)可以具有阻塞器32。阻塞器32可以经由传感器18(例如,垫板)的移动而移动。当装置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薄膜件54可被阻塞器变形。与当装置10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相比,当装置10处于装置开放配置时,薄膜件54可被阻塞器32变形的较小。当装置10处于装置开放配置时,装置流动通道56可具有第一横截面面积。当装置10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装置流动通道56可具有第二横截面面积,其中第二横截面面积可小于第一横截面面积。当装置10处于装置开放配置时,装置流动通道56可具有第一横截面面积。当装置10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装置流动通道56可具有第二横截面面积,其中第二横截面面积可小于第一横截面面积。薄膜件54可以是可翻转的。薄膜件54可以限定用于阻塞器32的袋208。薄膜件54可以是可翻转的并且可以限定用于阻塞器32的袋208。阻塞器32可具有被构造成使薄膜件54变形的阻塞器盖338。传感器18(例如,垫板)可通过弹簧的移动而移动。装置10可以具有插入件17。插入件17可以具有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以是插入件17。壳体14可具有连接器310。连接器210可以被配置为连接到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壳体14可具有连接器310。连接器210可以被配置为连接到插入件17。壳体14可以具有被配置为覆盖第一注射模制品190的盖320。壳体14可以具有被配置为覆盖插入件17的盖320。盖320可以是铰链盖。盖320可以利用铰链,例如,经由铰链322、经由铰链323或者经由铰链322和铰链323两者连接到壳体14。铰链可以是活动铰链。装置10可以具有针座13。例如,针座13可以是插入件17的一部分、第一注射模制品190的一部分、壳体14的一部分或其任意组合。作为另一示例,针座13可以附接到插入件17、附接到第一注射模制品190、附接到壳体14或其任意组合。盖320可以利用第一铰链322连接到壳体14,并且盖320可以通过第二铰链323连接到壳体14。铰链(例如,铰链322、铰链323)可以是活动铰链。第一铰链322可以是活动铰链。第二铰链32可以是活动铰链。装置10可以具有针头帽340。装置10可以具有传感器支架342。传感器支架342可被配置为在装置附接到患者之前减小弹簧上的应变。传感器支架342可以被配置为延长装置的保存期限。针头帽340可具有针头帽腔和传感器支架342。装置10可以具有针头防护装置360。当针头12从患者身上移位时或当针头12从患者身上移除时,针头防护装置360可在针头12上移动以覆盖针头12。针头防护装置360可具有针头防护装置主体,该针头防护装置主体具有被配置为容纳针头12的针头腔。针头防护装置360可在装置10上滑动以覆盖针头12。针头防护装置360可具有相对于针头12的针头防护装置第一位置和相对于针头12的针头防护装置第二位置。当针头防护装置360处于针头防护装置第一位置时,针头12可以被暴露。当针头防护装置360处于针头防护装置第二位置时,针头12可以被针头防护装置360覆盖。当针头防护装置360处于针头防护装置第二位置时,可以覆盖针头12,使得装置12符合需要针头防护装置的联邦法规。当针头防护装置360处于针头防护装置第二位置时,针头12可以被覆盖,使得装置12符合法律规定的安全要求。当装置10附到患者时,针头防护装置主体的底部边缘可在传感器18(例如,垫板)下方滑动。在装置10从患者身上移位之后或在将装置10从患者身上移除之后,针头防护装置主体的底部边缘可在传感器18(例如,垫板)下方滑动。在针头12从患者身上移位之后或在针头12从患者身上移除之后,针头防护装置主体的底部边缘可在传感器18(例如,垫板)下方滑动。当针头防护装置360从针头防护装置第一位置移动到针头防护装置第二位置时,传感器18(例如,垫板)经由针头防护装置360朝向壳体14、插入件17、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针头12中的至少一个可移动。针头防护装置360的底部边缘可以是斜切或倒角的边缘。针头防护装置主体可以具有被配置为当装置10具有传感器18(例如,垫板)时使针头防护装置360能够在针头12上更有效地滑动的平坦的底部部分和成角度的部分。针头防护装置主体可以具有垫板通道(也称为传感器通道),该垫板通道被配置为当装置10具有传感器18(例如,垫板)时,通过将垫板引导到针头防护装置360中,可以使针头防护装置360在针头12上更有效地滑动。作为另一示例,针头12可缩回到装置10中,例如,进入装置流动通道56中、进入通道51中、进入壳体14中、进入插入件17中、进入第一注射模制品190中或其任意组合。装置10可以具有针头缩回机构,例如针头缩回器(例如,缩回器弹簧),例如,当针头12从患者身上移位时或当针头12从患者身上移除时,可以启用该针头缩回机构。例如,当传感器18感测到移位事件,无论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针头12可以自动缩回到装置10中。组装装置10的方法可以包括,例如,将翼部15附接到具有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的二次注射型芯(例如,插件17)。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可具有用于管(例如,管8)的连接器(例如,插入件近端17p)。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以具有薄膜件54。薄膜件54和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可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组装装置10的方法可以包括将具有阻塞器32的传感器18(例如,可移动垫板)附接到第一注射模制品190。传感器18可以是可移动的。例如,该方法可以包括将可移动传感器18(例如,可移动垫板)附接到第一注射模制品190。作为另一示例,组装装置10的方法可包括将蝶形翼部15附接到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的装置中心型芯(例如,附接到插入件17)。插入件17可以是具有例如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的二次注射模制品。作为另一示例,插入件17可以不是二次注射模制品,其中例如插入件17具有第一部分191,并且其中第二部分193可以附接到第一部分191。传感器18可以附接到第一部分191和/或第二部分193。该方法可以包括将具有阻塞器32的传感器18(例如,可移动垫板)附接到装置中心型芯(例如,插入件17)。作为又一示例,组装装置的方法可以包括将具有阻塞器32的可移动传感器18(例如,可移动垫板)附接到壳体14。该方法可以包括将蝶形翼部15附接到壳体14。壳体14(或其一部分)可以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该方法可以包括将管8附接到管连接器。管连接器可以是,例如,插入件近端17p。将翼部15附接到二次注射型芯上可以包括将翼部15夹在二次注射型芯上或将翼部15滑动到二次注射型芯上。当装置10附接到人体时,装置10可以被配置为具有装置开放配置。当装置10从人体移位或当装置10从人体移除时,装置10可被配置为从装置开放配置改变为装置闭合配置。当针头12从人体移位或当针头12从人体移除时,装置10可被配置为从装置开放配置改变为装置闭合配置。作为又一示例,装置10可以具有针头12。装置10可以具有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装置10可以具有阻塞器32。阻塞器32可以可移动进入和离开装置流动通道56。装置10可以具有装置闭合配置和装置开放配置。当装置10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阻塞器32可以处于装置流动通道56中。与当装置10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相比,当装置10处于装置开放配置时,阻塞器32更少的部分可以位于装置流动通道中。作为又一示例,装置10可以具有针头12。装置10可以具有带有装置流动通道56的壳体14。装置10可以具有阻塞器32。阻塞器32可以可移动进入和离开装置流动通道56。装置10可以具有装置闭合配置和装置开放配置。当装置10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阻塞器32可以处于装置流动通道56中。与当装置10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相比,当装置10处于装置开放配置时,阻塞器32的更少部分可以位于装置流动通道中。
图26A示出概括压力检测问题的本质的一般化的时间与压力的关系的曲线图378。针对发生移位的假想正常患者绘制了静脉管路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曲线图378示出对移位事件过程中静脉管路压力如何改变的估计。对于静脉管路压力低的患者,由于移位而引起的压力下降通常不足以触发预设的机器低压警报极限,其中“Up Lim”是泵的压力警报上限,“Low Lim”是泵的压力警报下限,“VND OCCURS”指示发生静脉移位事件的位置。图26A示出血液透析期间假想静脉针头移位的静脉管路压力(VLP)与时间的关系。在图26A所示的移位事件中,由于移位引起的压力变化不够大,无法触发机器泵的压力警报上限窗口设定或压力警报下限窗口设定。对于此类情况,机器将继续泵送血液,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图26A示出例如从第一静脉管路压力VLP1下降到第二静脉管路压力VLP2的压力。
图26B至图27B示出在静脉移位事件过程中切断液体流动的变型。图27A和图27B示出装置10可以具有传感器18(例如,垫板)和阻塞器32(例如,薄膜件夹钳),其在移位事件过程中离开而不是进入流动路径(例如,离开装置流动通道56)。装置10可以具有或可以不具有弹簧。当装置10不具有弹簧时,在移位事件过程中,阻塞器32可从薄膜件54和装置流动通道56掉落。当装置10确实具有例如附接到传感器18或与传感器18集成的弹簧时,在移位事件过程中,弹簧可以被偏压以将阻塞器32拉离薄膜件54和装置流动通道56。例如,在具有或不具有弹簧的情况下,图27A和图27B示出装置10的启动可引起阻塞器32(例如,夹钳)离开装置流动通道56,从而引起管路压力的下降。血液透析机可以检测到这种压力下降,并且使机器关闭,如图26B所示。图27A和图27B示出装置10可以是,例如,无弹簧系统。
图26B详细示出对使用图27A和图27B的装置10进行针头移位的假想患者的静脉压力随时间的曲线图380的估计。如果该患者配备了图27A和图27B的装置10,则在正常治疗期间液体流动路径的机械中断使系统在发生移位时做出更大的响应(例如,压降的幅度非常大)。这种强烈的响应更有可能触发压力警报下限设定,并且导致在移位过程中自动关闭机器,如图26B所示,其中“Up Lim”是泵的压力警报上限,“Low Lim”是泵的压力警报下限,“VND OCCURS”指示发生静脉移位事件的位置。图26B示出对于使用本公开的患者的血液透析期间假想静脉针头移位的静脉管路压力(VLP)与时间的关系。在图26B所示的移位事件中,在标准治疗期间,对流动路径的机械侵入产生了比通常的静脉管线更高的压力。在使用任何装置10发生针头移位的情况下,因为移位也移除了针体内的机械流动阻挡,所以下限警报很容易被突破。超过警报下限可以自动关闭机器并保护患者免于失血。
图27A示出在治疗期间将出现的针体/垫板特征(例如,壳体14/传感器18特征、插入件17/传感器18特征或其任意组合)。在将装置10粘贴在皮肤上时,传感器18(例如,垫板构件)具有小区段(例如,阻塞器32),该小区段经由较薄的弹性薄膜件54能够穿过针体的中心突出到液体流动路径56中。通过改变突出部(例如,阻塞器32的突出部)的大小和形状,对于任何给定的恒定流动设定,可以增加管路压力。例如,与图27A所示的相对较小的突出部相反,几乎阻塞流动路径的较大的突出部将引起显著较大的管路压力增加。图27A示出当针头12完全粘贴在身体上并且液体流过装置10时,传感器18可以增加装置流动通道56中的压力。图27A进一步以横截面示出管路阻塞特征(例如,传感器18)。阻塞器32(例如,阻塞构件)在正常的治疗输送状态下(粘贴在手臂上)推压柔性薄膜件。基于阻塞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控制管路压力增加的幅度。
图27B示出移位模式下的阻塞特征。在正常治疗期间,当针头未粘贴或以其他方式从血管进入中无意地拔出时,例如,经由弹簧加载的垫板(例如,传感器18)将升压突出部(例如,阻塞器32)从流动路径56拉开。由于机械阻挡件(例如,阻塞器32)不再阻碍流动,因此从流动路径移除突出部允许显著的压力下降。简单的物理学决定了此功能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压力下降的大小。因此,图27A和图27B中的装置10可以产生压降,该压降充当非常可靠且明确的信号,以使机器由于突破压力下限而自动关闭。图27B进一步示出在静脉针头移位过程中(装置不再被粘贴在患者皮肤上)以横截面示出的垫板/管路阻塞特征。从流动路径56移除阻塞构件(例如,阻塞器32)导致管路压力成比例地下降。该下降用于明确触发液体泵的警报下限设定并引起泵关闭,从而保护患者。图27A和图27B示出当装置10处于装置开放配置时,装置流动通道56可具有第一横截面面积,并且当装置10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装置流动通道56可具有第二横截面面积,并且第二横截面面积可大于第一横截面面积。
图27A至图27B中的装置10可以具有例如图1至图25中所示的任何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任意组合。
例如,图27A和图27B进一步示出,例如,装置10可以具有针头12和壳体14。壳体14可具有装置流动通道56。装置10可以具有阻塞器32。阻塞器32可以可移动进入和离开装置流动通道56。装置10可以具有装置第一开放配置和装置第二开放配置。当装置10处于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时,阻塞器32可以处于装置流动通道56中。与当装置10处于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时相比,当装置10处于装置第二开放配置时,阻塞器32更少的部分可以位于装置流动通道56中。壳体14可以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作为另一示例,壳体14中的管可以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装置10可以具有阻塞器32。阻塞器32可以可移动进入和离开装置流动通道56。作为另一示例,阻塞器32可从阻塞器第一位置移动到阻塞器第二位置,其中当阻塞器32处于阻塞器第一位置时,阻塞器32可阻塞装置流动通道56(例如,如图27A所示,部分地阻塞装置流动通道56),当阻塞器32处于阻塞器第二位置时,阻塞器32可位于装置流动通道56之外。作为另一示例,阻塞器32可从阻塞器第一位置移动到阻塞器第二位置,其中当阻塞器32为阻塞器第一位置时,阻塞器32可阻塞装置流动通道56(例如,如图27A所示,部分地阻塞装置流动通道56),当阻塞器32处于阻塞器第二位置时,与当阻塞器32处于阻塞器第一位置时相比,阻塞器32可以更少地阻塞装置流动通道56。作为又一示例,与阻塞器32处于阻塞器第二位置时相比,当阻塞器32处于阻塞器第一位置时,阻塞器32更多的部分可以位于装置流动通道56中。阻塞器32可以在阻塞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装置10可以具有装置第一开放配置和装置第二开放配置。当装置10处于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时,阻塞器32可以处于装置流动通道56中。与当装置10处于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时相比,当装置10处于装置第二开放配置时,阻塞器32更少的部分可以处于装置流动通道56中。当装置处于装置第二开放配置时,阻塞器32的一些可以阻塞装置流动流动通道56或者阻塞器32不会阻塞装置流动流动通道56。例如,当装置10处于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时,阻塞器32可以处于阻塞器第一位置,并且当装置10处于装置第二开放配置中时,阻塞器32可以处于阻塞器第二位置。当装置10处于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时,阻塞器32可以限制液体流过装置流动通道56,例如,与装置10处于装置第二开放配置时相比,当装置10处于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时,通过使装置流动通道56的一部分具有更小的横截面面积来限制。例如,当装置10从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改变为装置第二开放配置时,阻塞器32可以离开流动通道,从而消除或减少在装置处于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时阻塞器32在装置流动通道56中引起的扭结。当装置10从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改变为装置第二开放配置时,阻塞器32可以使薄膜件54变形更小,包括,例如,完全不变形。当装置10处于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时,装置流动通道56可具有第一横截面面积。当装置10处于装置第二开放配置时,装置流动通道56可具有第二横截面面积,使得第二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一横截面面积。装置10可具有弹簧(例如,本文所公开、设想和/或示出的任何弹簧),其中当装置10从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改变为装置第二开放配置时,弹簧可被偏压以使阻塞器32离开装置流动通道56。当装置附着到人体时,装置10可以被配置为具有装置第一开放配置。当装置10从人体移位或者当装置10从人体移除时,装置10可被配置为从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改变为装置第二开放配置。当针头12变得从人体移位或者移除时,装置10可被配置为从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改变为装置第二开放配置。当装置10从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改变为装置第二开放配置时,装置流动通道中的压降可以例如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检测。泵可以具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以是泵的一部分。壳体14可具有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限定装置流动通道56。第一注射模制品可以具有蝶形翼部15。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以具有薄膜件54。薄膜件54可以是可变形的。与当装置10处于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时相比,当装置10处于装置第二开放配置时,薄膜件54(例如,可变形薄膜件)被阻塞器32变形的更小。
本文公开的任何装置(例如,装置10)可以具有本文所描述、预期和/或示出的特征的任意组合。例如,本文所公开的任何装置(例如,装置10)可以具有在图1至图27B的任意组合中示出的特征或特性的任意组合,包括图1至图27B中的示图的任何子集(例如,图10A至图25、图10A至图27B、图26A至图27B、图10A至图26A)。因此,例如,借助于在此呈现的附图及其相应的描述,在此公开和示出本文所公开、设想和/或示出的特征的每种排列。例如,壳体14、插入件17、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和第二注射模制品192可以以任意组合彼此互换。例如,对于所示的具有壳体14而没有插入件17的装置10,可以将装置10修改为具有插入件17、具有或不具有壳体14(例如,具有或不具有第一注射模制品190,并且/或者具有或不具有第二注射模制品192)。作为另一示例,装置10可以具有壳体14。壳体14可被配置为用于将液体输送管联接到针头12。针头12可以被配置为用于在患者的组织内皮下输送液体。装置10可以使传感器18联接到壳体。传感器18可以是例如弹簧加载的启动机构,诸如垫板。传感器18可以具有与壳体14邻近于组织设置并且针头12位于组织内的状态相对应的第一定向。传感器18可以具有与壳体14远离组织设置或针头12从组织脱离的状态相对应的第二定向。装置10可以具有阻塞器32。阻塞器32可以是流动终止机构。阻塞器32可以直接或间接联接到传感器18。当传感器18处于第一定向时,阻塞器32可以具有开放配置,允许从液体输送管到针头12的流动。当传感器18处于第二定向时,阻塞器32可具有闭合配置,以减少、终止或基本终止从液体输送管到针头12的流动。当传感器18处于第一定向时,传感器18可以邻近患者的皮肤设置。传感器18可以相对于壳体14接合到第二定向。阻塞器32可以是夹管阀,当传感器18处于第二定向时,其减少、终止或基本终止从液体输送管到针头12的流动。当传感器18处于第二定向时,阻塞器32可以响应于传感器18从第一定向向第二定向的衔接而衔接,以夹断从液体输送管到针头12的流动。传感器18可以是夹管阀。垫板可以是夹管阀。装置10可以具有针头帽340、针头防护装置360,或者具有针头帽340和针头防护装置360这两者。阻塞器32可以通过例如被迫使抵靠在薄膜件54上来夹紧装置流动路径56。作为另一示例,壳体14可具有将液体输送管8联接到针头12的挠性管。阻塞器32可以在第二定向上抵靠挠性管进行衔接,以减少、终止或基本终止从液体输送管8到针头12的流动。作为又一示例,装置10可以具有装置纵向轴线。装置10可具有带有针头近端和针头远端的针头12。装置10可以具有带有壳体开口和壳体导管的壳体14。壳体导管可从壳体近端延伸到壳体远端。该装置可以具有可变形薄膜件。可变形薄膜件可限定壳体导管的一部分。该装置可以具有可移动垫板,该垫板具有垫板近端、垫板远端、垫板第一表面、弹簧和阻塞器。垫板近端可以连接到壳体。当垫板第一表面向非垫板表面施加第一力时,可移动垫板可具有垫板第一配置,并且当垫板第一表面向非垫板表面施加小于第一力的第二力时,可移动垫板可具有垫板第二配置。当第一力减小到第二力时,弹簧可被偏压以将可移动垫板从垫板第一配置移动到垫板第二配置。当可移动垫板处于垫板第二配置时,阻塞器的至少第一部分可以阻塞壳体导管。当可移动垫板处于垫板第二配置时,阻塞器的至少第二部分可位于壳体开口中,并且当可移动垫板处于垫板第一配置时,阻塞器的至少第二部分可位于壳体开口外部。作为又一示例,装置10可以具有装置纵向轴线。装置10可具有带有针头近端和针头远端的针头12。装置10可以具有带有壳体开口和壳体导管的壳体14。壳体导管可从壳体近端延伸到壳体远端。该装置可以具有可变形薄膜件。可变形薄膜件可限定壳体导管的一部分。该装置可以具有可移动垫板,该垫板具有垫板近端、垫板远端、垫板第一表面、弹簧和阻塞器。垫板近端可以附接到壳体。当由垫板第一表面施加在非垫板表面上的力从第一力改变为小于第一力的第二力时,弹簧可以被偏压以将可移动垫板从垫板第一配置移动到垫板第二配置。当可移动垫板处于垫板第二配置时,阻塞器的至少第一部分可以阻塞壳体导管。垫板远端可具有阻挡件,该阻挡件被配置为防止针头过度插入血管。与可移动垫板处于垫板第二配置时相比,当可移动垫板处于垫板第一配置时,阻挡件的至少一部分可更靠近针头。装置10可以具有针头帽340、针头防护装置360,或者具有针头帽340和针头防护装置360这两者。作为又一示例,装置10可以具有装置纵向轴线。装置10可具有带有针头近端和针头远端的针头12。装置10可以具有带有壳体开口和壳体导管的壳体14。壳体导管可从壳体近端延伸到壳体远端。该装置可以具有可变形薄膜件。可变形薄膜件可限定壳体导管的一部分。该装置可以具有可移动垫板,该垫板具有垫板近端、垫板远端、垫板第一表面、弹簧和阻塞器。垫板近端可以附接到壳体。当由垫板第一表面施加在非垫板表面上的力从第一力改变为小于第一力的第二力时,弹簧可以被偏压以将可移动垫板从垫板第一配置移动到垫板第二配置。当可移动垫板处于垫板第二配置时,阻塞器的至少第一部分可以阻塞壳体导管。垫板远端可具有弯曲表面,该弯曲表面被配置为当针头插入血管中时减小与非垫板表面的摩擦。与当可移动垫板处于垫板第二配置时相比,当可移动垫板处于垫板第一配置时,弯曲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更靠近针头。装置10可以具有针头帽340、针头防护装置360,或者具有针头帽340和针头防护装置360这两者。
这里呈现的制造方法可以使针头安全系统能够自动终止液体输送,针头安全系统包括:壳体,被配置为将液体输送管联接到针头,该针头被配置为在患者组织内皮下(进入脉管系统)输送液体;以及力敏启动机构(此处显示为垫板),具有与在被粘贴在患者身上时允许通过针体进行输液的情况相对应的第一“扁平”定向,以及弹簧加载的垫板被配置为推入柔软区域并导致内部流动阻塞的第二“移位”情况。该方法包括使用二次注射模制组件,其可有效地阻塞内部流动路径,使用该组件的变型,其中使用了预成型的“袋”以帮助减少产生流动阻塞所需的总力,以及使用关于全针头系统的多部件结构的高效组装技术。
这里呈现的是装置修改方案/组装方法,使得能够高效地制造用于在移位过程中自动终止液体输送的针头安全系统。当前公开内容所呈现的方面包括使用U形卡扣配合或压装配合修改方案,其使得能够将各个系统组件集成在一起,包括将蝶形翼部集成到二次注射型芯或者将垫板集成到二次注射型芯。系统可以在最有利于高效组装的各种情况下(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进行组装。
用于液体输送的自动流动终止的系统和方法,包括:壳体,其被配置为将液体输送管联接到针头,该针头被配置为用于在患者的组织内皮下(进入脉管系统)输送液体;以及力敏启动机构(此处示出为塑料垫板),其具有与在使用U形开口保护针头进入孔的同时允许通过针体进行输液的情况相对应的第一“扁平”定向,以及与液体管在针头移位过程中经由集成在塑料垫板中的预成型金属弹簧提供的弹力、经由垫板的液体阻塞构件而被阻塞的情况相对应的第二定向。该弹簧可以被设计成还包括可以直接用作阻塞部件的近端部分,可选地,金属阻塞部件可以覆盖有小塑料帽,小塑料帽根据增强装置功能的需要而被机械模制成定制的形状和设计。可以通过活动铰链将塑料垫板固定到针头蝶形组件上,从而为高效地制造和组装提供方法。最后,可以将专用的保护针头盖设计为包括带有凹部的延伸部,该延伸部适配垫板的远端。通过控制此凹部的高度,可以使垫板在患者使用之前的运输和存放期间处于从完全关闭到完全打开的任何物理位置,从而通过改变使用之前传递的机械应力来优化最大性能。
用于液体输送的自动流动终止的系统和方法,包括:壳体,其被配置为将液体输送管联接到针头,该针头被配置为用于在患者的组织内皮下(进入脉管系统)输送液体;以及力敏启动机构(此处示出为垫板),其具有与允许通过针体进行无阻碍液体输送的情况相对应的第一“扁平”定向,以及与在意外的针头移位过程中通过垫板的弹簧加载启动而使液体管被阻塞的情况相对应的第二定向。当允许垫板“弹出”到第二定向时,液体流动路径被阻塞,但这也给随后放置法律所规定的针头安全防护装置带来了挑战。通过控制针头防护装置下部(或垫板,如果需要)的形状、大小、材料、方向或表面特性,我们在这里提出的实施例将使针头安全防护装置更容易、更平滑和更成功地放置到位,同时适应作为整体安全系统一部分的垫板或其他皮肤感测装置的额外体积,以帮助保护患者免于静脉针头移位的危险。
用于液体输送的自动流动终止的系统和方法,包括:壳体,其被配置为将液体输送管联接到针头,该针头被配置为用于在患者的组织内皮下(进入脉管系统)输送液体;以及力敏启动机构(此处示出为垫板),其具有与在正常液体输送到患者的过程中允许通过针头进行液体输送同时使用机械突出部进入流动路径显著阻塞流动从而导致压力管路增加的情况相对应的第一“扁平”定向,以及与在针头移位过程中通过垫板的弹簧加载启动使液体管不被阻塞的情况相对应的第二定向。当允许垫板“弹出”到第二定向时,突出部将从流动路径中移除,并且管路压力成比例地降低。通过控制该阻塞构件的形状和大小,可以使压力大小最大化,以确保突破液体泵送机器的压力设定下限,从而导致泵自动关闭。机器关闭功能可有效保护患者免受与独立包装、相对便宜且非常易于实施的包装中的针头移位相关联的危险。与其他技术相比,这种移位保护技术的另一优点在于,可以使用相对较弱的垫板弹簧元件,从而创造一种可能让患者手臂在数小时的输液治疗期间(例如,透析)较为舒适的装置。
在于2017年12月2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PCT/US2017/068021的PCT专利申请、于2014年12月2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PCT/US2014/072573的PCT专利申请、于2016年10月5日提交的申请号为15/286,274的美国专利申请以及于2014年4月1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61/978,671的美国临时申请中,描述了针头安全系统的其他变型、特征、元件和使用方法(例如,由于针头移位而自动限制或终止流动),上述每个申请均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用于所有目的,并且可以以任意组合与本公开结合。
本文所公开的变型仅以示例的方式提供。权利要求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变型,而是可以作为整体要求保护本公开中所公开或预期的任何特征。本文中描述为单数的任何元件可以是复数的(即,描述为“一个”的任何元件可以多于一个)。本文中描述为复数的任何元件可以是单数的(即,描述为多于一个的任何元件可以是“一个”)。术语约和接近可以包括这些术语之后的精确值,并且可以包括,例如,任何此类值的正或负1%的公差、正或负5%的公差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将理解的任何公差。类属元件的任何种类元件都可以具有该类属的任何其他种元件的特征或元件。出于说明清楚的原因,各个附图中可能缺少某些元件。用于执行本公开的上述结构、元件或完整组装和方法及其元件以及本公开的方面的变型可以以任意组合彼此组合和修改。本文所描述的所有装置、设备、系统和方法可以用于医学目的(例如,诊断、治疗或康复)或非医学目的。
Claims (68)
1.一种组织进入装置,其包括:
针头;
针头防护装置;
第一注射模制品和第二注射模制品,其中所述第一注射模制品和所述第二注射模制品限定装置流动通道;
传感器,包括阻塞器,其中所述阻塞器可移动进入和离开所述装置流动通道,其中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具有装置闭合配置和装置开放配置,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闭合配置时,所述传感器处于开放位置且所述阻塞器处于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并且其中与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闭合配置时相比,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开放配置时,所述传感器处于闭合位置且所述阻塞器的较少部分位于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
弹簧,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从所述装置开放配置改变为所述装置闭合配置时,所述弹簧被偏压以将所述阻塞器移动到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以及
传感器支架,被配置为在所述组织进入装置附接到患者之前减小所述弹簧上的应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弹簧是螺旋弹簧、板簧或弹簧加载的垫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弹簧是螺旋弹簧、板簧或弹簧加载的垫板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弹簧是金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弹簧是塑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弹簧包括弹簧加载的垫板,所述弹簧加载的垫板包括所述阻塞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注射模制品包括蝶形翼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注射模制品包括垫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进一步包括垫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垫板包括弹簧加载的垫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垫板不是弹簧加载的,而是具有附接到所述垫板的弹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弹簧附接到所述垫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注射模制品包括可变形薄膜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弹簧包括所述阻塞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阻塞器可通过所述弹簧的移动而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垫板包括所述阻塞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阻塞器可通过所述垫板的移动而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所述可变形薄膜件通过所述阻塞器变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与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装置闭合配置时相比,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装置开放配置时,所述可变形薄膜件被所述阻塞器变形较小。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开放配置时,所述装置流动通道具有第一横截面面积,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闭合配置时,所述装置流动通道具有第二横截面面积,其中所述第二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横截面面积。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可变形薄膜件是可翻转的。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可变形薄膜件限定所述阻塞器的袋。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可变形薄膜件是可翻转的,并且限定所述阻塞器的袋。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阻塞器具有阻塞器盖,所述阻塞器盖被配置为使所述可变形薄膜件变形。
2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垫板通过所述弹簧的移动而可移动。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进一步包括插入件,其中所述插入件包括所述第一注射模制品和所述第二注射模制品。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注射模制品和所述第二注射模制品包括插入件。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进一步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被配置为连接到所述第一注射模制品。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进一步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被配置为连接到所述插入件。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进一步包括盖,所述盖被配置为覆盖所述第一注射模制品。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所述盖包括铰链盖。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盖利用铰链连接到所述组织进入装置。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铰链包括活动铰链。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进一步包括针座,其中所述盖利用第一铰链连接到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并且其中所述盖利用第二铰链连接到所述组织进入装置。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包括活动铰链,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铰链包括活动铰链。
3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进一步包括针头帽。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支架被配置为延长所述组织进入装置的保存期限。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针头帽包括针头帽腔和所述传感器支架。
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当所述针头变得从患者移位或者当所述针头从所述患者移除时,针头防护装置在所述针头上可移动以覆盖所述针头。
4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针头防护装置具有针头防护装置主体,所述针头防护装置主体具有被配置为容纳所述针头的针头腔。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针头防护装置在所述组织进入装置上可滑动以覆盖所述针头。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针头防护装置具有相对于所述针头的针头防护装置第一位置以及相对于所述针头的针头防护装置第二位置,其中当所述针头防护装置处于所述针头防护装置第一位置时,所述针头被暴露,并且其中当所述针头防护装置处于所述针头防护装置第二位置时,所述针头被覆盖。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附接到患者时,针头防护装置主体具有在传感器下方可滑动的底部边缘。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针头防护装置主体具有在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变得从患者移位之后或者在所述组织进入装置从患者移除之后在传感器下方可滑动的底部边缘。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当针头防护装置从针头防护装置第一位置移动到针头防护装置第二位置时,传感器经由针头防护装置朝着壳体、插入件、所述第一注射模制品和所述针头中的至少一个可移动。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针头防护装置的底部边缘是斜切或倒角的边缘。
4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针头防护装置主体具有平坦的底部部分以及成角度的部分,所述成角度的部分被配置为能够使针头防护装置在所述针头上更有效地滑动。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针头防护装置主体具有垫板通道,所述垫板通道被配置为通过将所述垫板引导到所述针头防护装置中,使得所述针头防护装置能够在所述针头上更有效地滑动。
49.一种组织进入装置,其包括:
针头;
针头防护装置;
装置壳体,其具有装置流动通道;
传感器,包括阻塞器,其中所述阻塞器可移动进入和离开所述装置流动通道,其中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具有装置闭合配置和装置开放配置,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闭合配置时,所述传感器处于开放位置且所述阻塞器处于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并且其中与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闭合配置时相比,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开放配置时,所述传感器处于闭合位置且所述阻塞器的较少部分位于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
弹簧,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从所述装置开放配置改变为所述装置闭合配置时,所述弹簧被偏压以将所述阻塞器移动到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以及
传感器支架,被配置为在所述组织进入装置附接到患者之前减小所述弹簧上的应变。
50.一种组织进入装置,其包括:
针头;
针头帽;
第一注射模制品和第二注射模制品,其中所述第一注射模制品和所述第二注射模制品限定装置流动通道;
传感器,包括阻塞器,其中所述阻塞器可移动进入和离开所述装置流动通道,其中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具有装置闭合配置和装置开放配置,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闭合配置时,所述传感器处于开放位置且所述阻塞器处于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并且其中与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闭合配置时相比,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开放配置时,所述传感器处于闭合位置且所述阻塞器的较少部分位于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
弹簧,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从所述装置开放配置改变为所述装置闭合配置时,所述弹簧被偏压以将所述阻塞器移动到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以及
传感器支架,被配置为在所述组织进入装置附接到患者之前减小所述弹簧上的应变。
51.一种组织进入装置,其包括:
针头;
针头帽;
装置壳体,其具有装置流动通道;
传感器,包括阻塞器,其中所述阻塞器可移动进入和离开所述装置流动通道,其中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具有装置闭合配置和装置开放配置,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闭合配置时,所述传感器处于开放位置且所述阻塞器处于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并且其中与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闭合配置时相比,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开放配置时,所述传感器处于闭合位置且所述阻塞器的较少部分位于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
弹簧,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从所述装置开放配置改变为所述装置闭合配置时,所述弹簧被偏压以将所述阻塞器移动到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以及
传感器支架,被配置为在所述组织进入装置附接到患者之前减小所述弹簧上的应变。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进一步包括针头防护装置。
53. 一种组装组织进入装置的方法,其包括:
将翼部附接到具有第一注射模制品和第二注射模制品的二次注射型芯,其中所述第一注射模制品具有用于管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注射模制品具有可变形薄膜件,并且其中所述可变形薄膜件和所述第一注射模制品限定装置流动通道;并且
将具有阻塞器的可移动传感器附接到所述第一注射模制品,
其中所述组织进入装置进一步包括弹簧和传感器支架,
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组装配置时,所述阻塞器可移动进入和离开所述装置流动通道,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组装配置时,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具有装置闭合配置和装置开放配置,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闭合配置时,所述可移动传感器处于开放位置且所述阻塞器处于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并且其中与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闭合配置时相比,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开放配置时,所述可移动传感器处于闭合位置且所述阻塞器的较少部分位于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
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组装配置时,所述弹簧在所述组织进入装置从所述装置开放配置改变为所述装置闭合配置时被偏压,以将所述阻塞器移动到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并且
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组装配置时,所述传感器支架被配置为在所述组织进入装置附接到患者之前减小所述弹簧上的应变。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管附接到所述连接器。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其中将翼部附接到二次注射型芯包括将翼部夹持到所述二次注射型芯上或者将所述翼部滑动到所述二次注射型芯上。
56. 一种组装组织进入装置的方法,其包括:
将蝶形翼部附接到限定装置流动通道的装置中间型芯;并且
将具有阻塞器的可移动传感器附接到所述装置中间型芯,
其中所述组织进入装置进一步包括弹簧和传感器支架,
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组装配置时,所述阻塞器可移动进入和离开所述装置流动通道,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组装配置时,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具有装置闭合配置和装置开放配置,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闭合配置时,所述可移动传感器处于开放位置且所述阻塞器处于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并且其中与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闭合配置时相比,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开放配置时,所述可移动传感器处于闭合位置且所述阻塞器的较少部分位于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
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组装配置时,所述弹簧在所述组织进入装置从所述装置开放配置改变为所述装置闭合配置时被偏压,以将所述阻塞器移动到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并且
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组装配置时,所述传感器支架被配置为在所述组织进入装置附接到患者之前减小所述弹簧上的应变。
57.一种组装组织进入装置的方法,其包括:
将具有阻塞器的可移动传感器附接到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限定装置流动通道,
其中所述组织进入装置进一步包括弹簧和传感器支架,
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组装配置时,所述阻塞器可移动进入和离开装置流动通道,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组装配置时,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具有装置闭合配置和装置开放配置,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闭合配置时,所述可移动传感器处于开放位置且所述阻塞器处于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并且其中与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闭合配置时相比,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开放配置时,所述可移动传感器处于闭合位置且所述阻塞器的较少部分位于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
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组装配置时,所述弹簧在所述组织进入装置从所述装置开放配置改变为所述装置闭合配置时被偏压,以将所述阻塞器移动到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并且
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组装配置时,所述传感器支架被配置为在所述组织进入装置附接到患者之前减小所述弹簧上的应变。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将蝶形翼部附接到装置壳体。
59.一种组织进入装置,其包括:
针头;
壳体,其具有装置流动通道;以及
传感器,包括阻塞器,其中所述阻塞器可移动进入和离开所述装置流动通道,其中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具有装置第一开放配置和装置第二开放配置,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时,所述阻塞器处于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并且其中与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时相比,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第二开放配置时,所述阻塞器的较少部分位于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
弹簧,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从所述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改变为所述装置第二开放配置时,所述弹簧被偏压以将所述阻塞器移出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以及
传感器支架,被配置为在所述组织进入装置附接到患者之前减小所述弹簧上的应变。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组织进入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附接到患者时具有装置第一开放配置,并且其中所述组织进入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装置变得从所述患者移位时从所述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改变为所述装置第二开放配置。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从所述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改变为所述装置第二开放配置时,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所述装置流动通道中的压降。
62.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注射模制品和第二注射模制品,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注射模制品和所述第二注射模制品限定所述装置流动通道。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注射模制品具有蝶形翼部,其中所述第二注射模制品具有可变形薄膜件,并且其中与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第一开放配置时相比,当所述组织进入装置处于所述装置第二开放配置时,所述可变形薄膜件被所述阻塞器变形较小。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支架被配置为将所述传感器保持在开放位置、闭合位置或所述开放位置和所述闭合位置之间的任何位置。
65.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当流体处于第一注射模制品中时,所述流体接触所述第一注射模制品。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当流体处于第二注射模制品中时,所述流体接触所述第二注射模制品。
6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支架被配置为将所述传感器保持在所述装置第一开放配置、保持在所述装置第二开放配置或保持在所述装置第一开放配置和所述第二开放配置之间的任何位置。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组织进入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包括垫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74334.0A CN117045897A (zh) | 2018-05-03 | 2019-05-03 | 针头安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862666093P | 2018-05-03 | 2018-05-03 | |
US201862666094P | 2018-05-03 | 2018-05-03 | |
US62/666,094 | 2018-05-03 | ||
US62/666,093 | 2018-05-03 | ||
US201862693354P | 2018-07-02 | 2018-07-02 | |
US62/693,354 | 2018-07-02 | ||
US201862729873P | 2018-09-11 | 2018-09-11 | |
US62/729,873 | 2018-09-11 | ||
US201862779928P | 2018-12-14 | 2018-12-14 | |
US62/779,928 | 2018-12-14 | ||
PCT/US2019/030703 WO2019213598A1 (en) | 2018-05-03 | 2019-05-03 | Needle safety systems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874334.0A Division CN117045897A (zh) | 2018-05-03 | 2019-05-03 | 针头安全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89522A CN112689522A (zh) | 2021-04-20 |
CN112689522B true CN112689522B (zh) | 2023-08-04 |
Family
ID=6838611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44586.2A Active CN112689522B (zh) | 2018-05-03 | 2019-05-03 | 针头安全系统 |
CN202310874334.0A Pending CN117045897A (zh) | 2018-05-03 | 2019-05-03 | 针头安全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874334.0A Pending CN117045897A (zh) | 2018-05-03 | 2019-05-03 | 针头安全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210046241A1 (zh) |
EP (1) | EP3787714A4 (zh) |
JP (1) | JP2021522890A (zh) |
CN (2) | CN112689522B (zh) |
WO (1) | WO201921359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510426A (ja) | 2014-04-11 | 2017-04-13 | ヘモテック メディカル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針抜けによるフローの自動停止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JP2020501872A (ja) | 2016-12-21 | 2020-01-23 | ヘモテック メディカ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針安全システム |
CN114502216A (zh) | 2019-08-14 | 2022-05-13 | 赫莫泰克医疗公司 | 针安全系统 |
US11759611B2 (en) * | 2021-08-09 | 2023-09-19 | Evolve Medicus, Inc. | Integrated catheter assembly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60259A (en) * | 1987-09-17 | 1990-10-02 | Joka Kathetertechnik Gmbh | Shut-off valve for a liquid flow line or infusion device |
US5108374A (en) * | 1990-05-02 | 1992-04-28 | Critikon, Inc. | Stickless catheter with manual shut-off valve |
CN101257941A (zh) * | 2005-08-08 | 2008-09-03 | 史密斯医疗Asd公司 | 针头保护装置 |
US8926571B1 (en) * | 2011-05-06 | 2015-01-06 | Clifford A. Keith | Hemodialysis catheter assembl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539510A (en) * | 1949-06-03 | 1951-01-30 | Bristol Lab Inc | Hypodermic syringe |
US5282827A (en) * | 1991-11-08 | 1994-02-01 | Kensey Nash Corporation | Hemostatic puncture closure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
US6126637A (en) * | 1998-04-15 | 2000-10-03 | Science Incorporated | Fluid delivery device with collapsible needle cover |
EP2144646A1 (en) * | 2007-05-10 | 2010-01-20 | Medx-Set Ltd. | Infusion set self-occlusion mechanism |
CN102985129B (zh) * | 2010-06-24 | 2015-08-05 | 甘布罗伦迪亚股份公司 | 血液通路装置 |
JP2017510426A (ja) | 2014-04-11 | 2017-04-13 | ヘモテック メディカル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針抜けによるフローの自動停止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AU2016282077A1 (en) * | 2015-06-26 | 2018-02-08 | Noble House Group Pty Ltd | Needle guard |
-
2019
- 2019-05-03 CN CN201980044586.2A patent/CN112689522B/zh active Active
- 2019-05-03 WO PCT/US2019/030703 patent/WO2019213598A1/en unknown
- 2019-05-03 EP EP19795801.0A patent/EP3787714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05-03 CN CN202310874334.0A patent/CN117045897A/zh active Pending
- 2019-05-03 JP JP2020560955A patent/JP2021522890A/ja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11-03 US US17/088,137 patent/US2021004624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23
- 2023-10-26 US US18/495,563 patent/US20240075205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60259A (en) * | 1987-09-17 | 1990-10-02 | Joka Kathetertechnik Gmbh | Shut-off valve for a liquid flow line or infusion device |
US5108374A (en) * | 1990-05-02 | 1992-04-28 | Critikon, Inc. | Stickless catheter with manual shut-off valve |
CN101257941A (zh) * | 2005-08-08 | 2008-09-03 | 史密斯医疗Asd公司 | 针头保护装置 |
US8926571B1 (en) * | 2011-05-06 | 2015-01-06 | Clifford A. Keith | Hemodialysis catheter assembly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89522A (zh) | 2021-04-20 |
EP3787714A4 (en) | 2022-03-02 |
US20240075205A1 (en) | 2024-03-07 |
EP3787714A1 (en) | 2021-03-10 |
WO2019213598A1 (en) | 2019-11-07 |
US20210046241A1 (en) | 2021-02-18 |
JP2021522890A (ja) | 2021-09-02 |
CN117045897A (zh) | 2023-1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689522B (zh) | 针头安全系统 | |
US20230056293A1 (en) | Needle safety systems | |
US8043266B2 (en) | Indwelling needle assembly | |
AU2006307253B2 (en) | Indwelling needle assembly | |
US20100280455A1 (en) | Needle-stent device | |
CN110621370B (zh) | 流体给药医疗设备和静脉内导管组件 | |
JPWO2002049696A1 (ja) | プロテクタおよび留置針組立体 | |
US20240261055A1 (en) | Needle safety systems | |
WO2009085761A1 (en) | Hemostasis valve including a sealing membrane and a subsequent flapper valv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