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4833A - 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浓度调控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浓度调控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4833A
CN112684833A CN202011415181.6A CN202011415181A CN112684833A CN 112684833 A CN112684833 A CN 112684833A CN 202011415181 A CN202011415181 A CN 202011415181A CN 112684833 A CN112684833 A CN 112684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enhouse
fan
concentration
air
positiv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151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84833B (zh
Inventor
王新忠
王为国
孙志
曾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41518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848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84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4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84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4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浓度调控系统及方法,通过判断净光合作用速率与0的大小关系,调节正压温室中的CO2浓度;若正压温室中CO2浓度Cp≤C1,向正压温室中补充CO2,同时计算风机运行时间tv,防止温室内CO2补充过多;若C1<Cp<C2,计算出当前作物生长区域中CO2量所能维持的时间tf,并计算下一次补充CO2时间间隔tn,精准控制补充CO2的时间;当Cp>C2或温室作物CO2极限浓度Cm≤Cp,控制CO2吸附板处于水平位置,CO2吸附板吸收正压温室中的CO2。本发明根据不同情况,实时调节正压温室中CO2的浓度,有效保证正压温室内CO2浓度始终处于适宜的设定值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浓度调控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温室环境调控领域,具体涉及温室作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与传统连栋温室相比,正压温室能够维持更高的CO2浓度,且能精确地控制温度、湿度和CO2浓度。CO2是温室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其浓度不仅直接影响温室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对温室作物各发育期、发育进程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当CO2浓度过低时,温室作物停止光合作用;而当CO2浓度过高时,会使气孔张度减小、蒸腾速度降低、叶温升高,导致萎蔫、黄化落叶,同时也不经济。所以适宜的CO2浓度对提高温室作物光合作用效率、提升温室作物品质、增加温室作物产量十分重要。
现有正压温室通常在空气送风走廊中布置一根CO2输送管道或在作物生长区域布置几根CO2输送管道,这种CO2增施方式无法根据正压温室相应的通风模式精确调控温室内CO2浓度。现有的温室CO2调控模式都是设定目标CO2浓度值,当环境CO2浓度低于或高于目标值时,系统进行调控,这种调控方式具有滞后性,会造成温室内CO2浓度与设定值偏差较大,从而影响温室作物正常生长。在调控方式上,当正压温室内CO2浓度过高时,通常采用与外界通风的方式,以降低温室内CO2浓度,与外界通风会造成温室内各环境因子产生波动。尤其在寒冷冬季夜晚,与外界通风虽然可以降低温室内CO2浓度,但对温室内各环境因子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影响温室作物的生长。因此,当前的正压温室CO2调控方式具有不均匀性、滞后性以及无法有效降低温室内CO2浓度等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浓度调控系统及方法,可以有效保证正压温室内CO2浓度始终处于适宜的设定值范围,有利于温室作物的生长。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浓度调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判断当前温室作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Sc与0的大小关系,若Sc<0,则执行S2,若Sc>0,则执行S3;
S2,处理器分析正压温室中CO2浓度Cp,若Cp≤C2,则不进行调控;若Cp>C2,则打开循环窗、关闭湿帘,开启风机,正压温室内空气进行内循环,控制CO2吸附板处于水平位置,CO2吸附板吸收正压温室中的CO2,直至Cp≤C2时,关闭循环窗与风机,控制CO2吸附板处于竖直位置;
S3,处理器将所述CO2浓度Cp与设定值做对比:
若Cp≤C1,打开循环窗、关闭湿帘,正压温室进行空气内循环,作物生长区域各子区域中间位置的风机运行,与运行风机相连的气体流量控制阀组打开,向风机中输送CO2,补充正压温室中CO2,将正压温室内CO2浓度调节至C2,同时计算风机运行时间tv
若C1<Cp<C2,计算出当前作物生长区域中CO2量所能维持的时间tf,并计算下一次补充CO2时间间隔tn,到达下一次补充CO2时间时,处理器打开气体流量控制阀组和循环窗、关闭湿帘,开启各子区域中间位置处的风机,向正压温室中补充CO2,正压温室进行空气内循环;
若C2≤Cp<Cm,不进行调控;
若Cm≤Cp,则打开循环窗、关闭湿帘,开启风机,正压温室内空气进行内循环,控制CO2吸附板处于水平位置,CO2吸附板吸收正压温室中的CO2,直至Cp≤C2
在任意时刻,当正压温室需要降温时,湿帘与所有风机开启、循环窗关闭,正压温室进行空气外循环,通过气体流量控制阀组控制进入风机的CO2流量,使混合后空气中CO2浓度为C2
所述C2为当前生长状态下,最佳CO2浓度范围的上限;C1为当前生长状态下,最佳CO2浓度范围的下限;Cm为温室作物CO2极限浓度。
进一步,所述风机运行时间
Figure BDA0002819917690000021
V为正压温室体积,Ce为CO2输送装置(6)中的CO2浓度,Vce为CO2输送装置各支管中CO2流量,n为正压温室划分的区域个数。
进一步,所述下一次补充CO2时间间隔tn=tf-tp,tp是开启风机到CO2进入作物生长区域的时间间隔,所述当前作物生长区域中CO2量所能维持的时间
Figure BDA0002819917690000022
S为正压温室中总叶面积。
进一步,所述进入风机的CO2流量
Figure BDA0002819917690000023
Cf为进入风机空气的CO2浓度,Pf为进入风机空气的压力,Tf为进入风机空气的温度,Vf为进入风机空气的流速,Te为CO2输送装置主管道中空气的温度,Pe为CO2输送装置主管道中空气的压力,Ce为CO2输送装置主管道中空气的CO2浓度,Rf为风机(5)入口半径。
进一步,在向正压温室补充CO2时,通过控制加热盘管和冷却盘管的工作,调节混合气体的温度。
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浓度调控系统,包括若干风机、CO2输送装置、若干通风管、CO2吸附板、循环窗和处理器;
所述风机与送风管连接,送风管上设有通风孔;
所述CO2吸附板转动连接于设置在正压温室内的隔板上,隔板与温室侧壁形成空气走廊;所述循环窗安装在正压温室顶部,能够实现作物生长区域与空气走廊的通断;所述温室侧壁设有湿帘;所述正压温室中设有CO2温度传感器组、CO2浓度传感器组和光照强度传感器组;
所述风机入口处设有空气流速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风机内部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所述CO2输送装置的支管末端设置在风机入口处,CO2输送装置的主管道中设有第二CO2浓度传感、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器,CO2输送装置支管中设有气体流量控制阀组;
所述空气流速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CO2浓度传感、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器均将采集的信息传输给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风机、循环窗、CO2吸附板、湿帘和气体流量控制阀组动作。
所述风机内部设有盘管壳体,所述盘管壳体内部设有加热盘管和冷却盘管,所述正压温室顶部设有通风窗,所述风机入口处设有过滤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使用CO2浓度传感器组、温度传感器组、光照强度传感器组分别检测组温室环境中当前的CO2浓度、温度与光照强度,计算温室内温室作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通过判断净光合作用速率与0的大小关系,调节正压温室中的CO2浓度;若正压温室中CO2浓度Cp≤C1(最佳CO2浓度范围的下限),向正压温室中补充CO2,同时计算风机运行时间tv,防止温室内CO2补充过多;若C1<Cp<C2(最佳CO2浓度范围的上限),计算出当前作物生长区域中CO2量所能维持的时间tf,并计算下一次补充CO2时间间隔tn,精准控制补充CO2的时间;当Cp>C2或温室作物CO2极限浓度Cm≤Cp,控制CO2吸附板处于水平位置,CO2吸附板吸收正压温室中的CO2;本发明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时调节正压温室中CO2的浓度,有效避免常规CO2调节系统的滞后性。
(2)本发明将CO2输送装置的支管末端设置在风机5入口与风扇21之间,可以精确控制不同通风模式下(内循环通风与外循环通风)温室内CO2浓度,有效保证正压温室中CO2浓度始终处于设定范围浓度内。
(3)本发明的CO2吸附板能够吸收CO2,降低正压温室中CO2浓度,避免正压温室通过外循环降低温室中CO2浓度而影响温室内其他环境因子量。
(4)本发明在正压温室进行空气内循环时,采用分区域调控,将作物生长区域划分n个区域,每个区域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风机的个数,内循环时各区域中间位置风机运行,以节省能源。
(5)本发明在向正压温室补充CO2时,通过控制风机中的加热盘管和冷却盘管的工作,调节混合气体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浓度调控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风机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CO2输送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浓度调控系统结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正压温室CO2控制流程图;
图中,1-作物生长区域,2-通风窗,3-通风管,4-通风孔,5-风机,6-CO2输送装置,7-湿帘,8-空气走廊,9-CO2吸附板,10-循环窗,11-空气流速传感器,12-第一压力传感器,13-第一CO2浓度传感器,14-第一温度传感器,15-过滤网,16-加热盘管,17-冷却盘管,18-第二温度传感器,19-第二压力传感器,20-盘管壳体,21-风扇,22-第三压力传感器,23-第三温度传感器,24-第二CO2浓度传感器,25-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7-区域A,28-温度传感器组,29-CO2浓度传感器组,30-光照强度传感器组,31-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如图1、4所示,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浓度调控系统,包括若干风机5、CO2输送装置6、若干通风管3、CO2吸附板9、循环窗10、温度传感器组28、CO2浓度传感器组29、光照强度传感器组30以及处理器31。风机5与送风管3连接,送风管3上设有通风孔4,当风机5开启时,空气走廊8内的空气进入风机5,通过风机5进入送风管3,再由通风孔4进入作物生长区域1(空气走廊8是由设置在温室内的隔板与温室侧壁形成的)。正压温室顶部设有通风窗2,当作物生长区域1内气压过高时,自动打开通风窗2,以维持作物生长区域1内气压稳定。安装在正压温室顶部的循环窗10,用于实现作物生长区域1与空气走廊8的连通或隔断,控制和切换正压温室的通风模式。转动连接在隔板上的CO2吸附板9内含有CO2吸附剂,用于吸收正压温室中的CO2温度传感器组28、CO2浓度传感器组29以及光照强度传感器组30设置在正压温室中,所述传感器组距离地面的高度与各时期作物的冠层高度相同,分别用于检测作物生长区域1内的温度、CO2浓度以及光照强度。
如图2所示,风机5入口处设有过滤网15,用于防止进入风机5中的空气含有灰尘或杂质,影响风机5正常运作;风机5入口处还设有空气流速传感器11、第一压力传感器12、CO2浓度传感器13、第一温度传感器14,分别用于测量进入风机5空气的流速、压力、CO2浓度以及温度;风机5内部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8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9,用于监测混合后空气的温度、压力。风机5内部设有盘管壳体20,盘管壳体20内部设有加热盘管16和冷却盘管17,加热盘管16、冷却盘管17分别与外部热源连通。风机5内部还设有风扇21,风扇21与电机相连,当风机5需开启时,处理器31控制电机运转,从而带动风扇21转动;风扇21正对风机5入口处,CO2输送装置6的支管末端设置在风机5入口与风扇21之间。当温度传感器18检测到混合气体温度低于设定目标值温度时,则开启加热盘管16,以提高混合气体温度;当温度传感器18检测到混合气体温度高于设定目标值温度时,则开启冷却盘管17,以降低混合气体温度。
如图3所示,CO2输送装置6包括第三压力传感器22、第三温度传感器23、第二CO2浓度传感器24和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第二CO2浓度传感24、第三温度传感器23和第三压力传感器22设置在CO2输送装置6的主管道中,分别用于测量CO2输送管道中空气的CO2浓度、温度以及压力。CO2输送装置6通过支管将CO2直接输送至风机5中,接入每个风机5的CO2输送装置6支管中都设有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用于精确控制进入各风机5的CO2流量。
当正压温室内CO2浓度过低,需要补充CO2时,可通过温室空气内循环和空气外循环两种方式来调节,此时CO2吸附板9在处理器1的控制下处于竖直位置。空气内循环:关闭温室侧壁的湿帘7、打开循环窗10和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开启风机5,作物生长区域1内的空气经空气走廊8中被吸入风机5,CO2输送装置6中的CO2经过支管进入风机5内,两种空气混合后依次通过通风管3、通风孔4进入作物生长区域1,从而提高作物生长区域1内CO2浓度;由于作物生长区域1内的空气经空气走廊8中被吸入风机5,使得作物生长区域1内气压升高,空气走廊8中气压降低,作物生长区域1中空气经过循环窗10进入的空气走廊8,正压温室内的空气进行内循环。空气外循环:打开湿帘7和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关闭循环窗10,开启风机A5,空气走廊8中的空气被吸入风机5,CO2输送装置6中的CO2经过支管进入风机5内,两种空气混合后依次通过通风管3、通风孔4进入作物生长区域1,提高作物生长区域1内CO2浓度;由于空气走廊8中的空气被吸入风机5,使得空气走廊8中气压降低,形成负压,外界空气会不断通过湿帘7进入的空气走廊8;由于空气不断进入作物生长区域1,当作物生长区域1内气压过高时,温室顶部通风窗2打开,过多的空气溢出,以维持作物生长区域1内气压稳定,从而形成温室空气的外循环。
当正压温室内CO2浓度过高时,需要降低CO2浓度,此时也可通过空气内循环与外循环两种方法进行调控。内循环调控:此时CO2吸附板9在处理器1的控制下处于水平位置,关闭湿帘7与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打开循环窗10,开启风机5,作物生长区域1内的空气经空气走廊8中被吸入风机5,最后经通风管3、通风孔4进入作物生长区域1,正压温室空气进行内循环;当空气经过CO2吸附板9时,空气中的CO2与CO2吸附板9中的吸附剂发生反应,从而降低正压温室中的CO2浓度。外循环调控:打开湿帘7、关闭循环窗10与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开启风机5,外界空气不断通过湿帘7进入空气走廊8,再经过风机5进入作物生长区域1,从而达到降低作物生长区域1内CO2浓度的效果。
当正压温室进行空气内循环时,可以采用分区域调控,将作物生长区域1划分n个区域,每个区域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风机5的个数,内循环时各区域中间位置风机运行,以节省能源。在补充温室中CO2时,只开启某区域中间位置的一个风机5及相应CO2输送装置6支管中的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向正压温室中补充CO2,以节约能源。在降低温室中CO2浓度时,同样只开启某区域中间位置的一个风机5,并关闭相应CO2输送装置6支管中的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同时升起CO2吸附板9,以降低正压温室中的CO2浓度。如图4所示,当正压温室内进行空气内循环时,以区域A27为例,可以只开启区域A27中的风机。但是,当正压温室进行外循环时,由于有降温需求,不采用分区调控,开启所有风机5,此时打开所有风机5对应的CO2输送装置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通过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控制输入风机5中CO2的量,使得混合后空气中的CO2浓度仍处于最佳浓度范围内,以有效保证温室作物的生长。
如图5所示,正压温室外部设有处理器31,与处理器31相连接的有三组传感器系统:正压温室作物生长区域传感器系统、风机传感器系统以及CO2输送装置传感器系统。其中正压温室作物生长区域传感器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组28、CO2浓度传感器组29以及光照强度传感器组30,所述传感器组分布在正压温室的不同位置,安装在温室作物冠层高度附近;每个传感器组测量的数据传输至处理器31后,处理器31取各传感器组测量数据的平均值。风机传感器系统包括空气流速传感器11、第一压力传感器12、CO2浓度传感器13、第一温度传感器14、第二温度传感器18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9。CO2输送装置传感器系统包括第三压力传感器22、第三温度传感器23和第二CO2浓度传感器24。处理器31控制的执行机构包括风机5、循环窗10、CO2吸附板9、湿帘7、加热盘管16、冷却盘管17和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各传感器将测得数据传输至处理器31,处理器31根据接受数据控制各执行机构。
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浓度调控方法,具体的实施步骤为:
S1,根据温室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在处理器31中设定作物生长区域1的最佳CO2浓度范围为C1~C2,最佳CO2浓度范围的平均值为Cs,温室作物CO2极限浓度为Cm;每次风机5工作完成后,作物生长区域1的内温度传感器组28、CO2浓度传感器组29以及光照强度传感器组30实时检测当前正压温室内温度Tp、CO2浓度Cp、光照强度i,并将检测数值传输至处理器31。
S2,处理器31通过获得的数据计算出当前温室作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Sc,计算方法如下:
Sc=Prb-Prg-Prm (1)
式中:Prb为总光合作用速率,Prg为增长呼吸速率,Prm为维持呼吸速率;且:
Figure BDA0002819917690000071
式中:
Figure BDA0002819917690000072
LAD、Lc(ms-1)与ρ均为常数,分别是叶面积密度、叶片电导与空气密度;
Prg=Prgn/(24*3600) (3)
Prm=Prmn/(24*3600) (4)
其中:Prgn=0.2(Prbn-Prmn),Prb=Prbn/(24*3600),
Figure BDA0002819917690000073
Figure BDA0002819917690000074
Prgn为日生长光合速率,Prbn为日总光合速率,Prmn为日维持光合速率;常数Q=1.4;TL是叶片温度,TL=Tp
Figure BDA0002819917690000075
为干物质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Figure BDA0002819917690000076
W、
Figure BDA0002819917690000077
和Mdm为常量,分别是每平方米干物质重、二氧化碳和植物干物质的分子质量。
S2.1,若Sc<0,则当前状态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温室作物向外界释放CO2,此时通过作物生长区域1内CO2浓度传感器组29检测CO2浓度Cp,并传至处理器31进行分析:
S2.1.1,若Cp≤C2,则不进行调控;
S2.1.2,若Cp>C2,则打开循环窗10、关闭湿帘7,控制CO2吸附板9处于水平位置,开启风机5,正压温室内空气进行内循环,通过CO2吸附板9降低正压温室中CO2浓度;CO2浓度传感器组29检测当前温室内CO2浓度并传至处理器31,当检测到Cp≤C2时,处理器31关闭循环窗10与风机5,控制CO2吸附板9处于竖直位置;
S2.2,若Sc>0,则温室作物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此时温室作物从外界吸收CO2,处理器31将获得的CO2浓度值Cp与设定值做对比:
S2.2.1,若Cp≤C1,此时正压温室中CO2浓度过低,需向正压温室中补充CO2,打开循环窗10、关闭湿帘7,开启风机5,此时正压温室进行空气内循环;将正压温室划分n个区域,内循环时各区域中间位置风机运行,与运行风机相连的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打开,向风机5中输送CO2,补充正压温室中CO2,将温室内CO2浓度调节至C2,并计算风机运行时间tv,防止温室内CO2补充过多;风机运行时间为tv计算方法为:
Figure BDA0002819917690000081
式中:C2为当前生长状态下,最佳CO2浓度范围的上限;V为正压温室体积;Ce为CO2输送装置6中主管道的CO2浓度,由第二CO2浓度传感器24检测得出;Cp为正压温室中当前CO2浓度;Vce为CO2输送装置各支管中CO2流量;
S2.2.2,若C1<Cp<C2,计算出当前作物生长区域1中CO2量Cvp(Cvp=Cp*V)所能维持的时间tf(即温室中CO2浓度从Cp降至C1所用时间),并测定出准备时间tp(即从处理器31开启风机5、循环窗10到CO2进入作物生长区域1的时间间隔)、计算下一次补充CO2时间间隔tn;当到达下一次补充CO2时间,处理器31打开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关闭湿帘7、打开循环窗10和风机5,正压温室进行空气内循环,同样只开启各区域中间位置处风机5,以向正压温室中补充CO2,并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下一次补充CO2时间间隔tn
tn=tf-tp (6)
其中:
Figure BDA0002819917690000082
式中:C1为当前生长状态下,最佳CO2浓度范围的下限;S为正压温室中总叶面积,且S=LAD*V;
S2.2.3,若C2≤Cp<Cm,由于此时未达到温室作物CO2极限浓度,故不进行调控;
S2.2.4,若Cm≤Cp,此时温室内CO2浓度过高,为了降低温室中CO2浓度,执行S2.1.2的过程。
S3,在任意时刻,当正压温室需要降温时,处理器31控制湿帘7与所有风机5开启、循环窗10关闭,正压温室进行空气外循环;此时外界空气进入正压温室,由于外界空气中CO2浓度较低,通风时会影响作物生长区域1内CO2浓度,可在外界空气进入风机5后,补充CO2;通过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控制进入风机5的CO2流量,使混合后空气中CO2浓度为C2,以保证作物生长区域1内CO2浓度始终保持在最佳范围内。
由于当正压温室进行外循环时空气来自于室外,所以吸入风机5的空气中CO2浓度不会产生较大波动。根据风机5入口处第一温度传感器14、第一压力传感器12、空气流速传感器11以及CO2浓度传感器13分别测得进入风机空气的温度Tf、压力Pf、流速Vf以及空气中的CO2浓度Cf。CO2由CO2输送装置6送入风机,第三温度传感器23与第三压力传感器22与第二CO2浓度传感器24,分别测得CO2主管道中空气的温度Te、压力Pe以及CO2浓度Ce。由CO2输送装置6支管中的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控制管道中CO2气体流量Cve。风机5内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18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9,检测混合后气体的温度Tm和压力Pm,由于输送管道中CO2气体的压力、温度与进入风机空气的压力、温度不同,所以混合后气体体积会产生变化。为了保证混合后空气中CO2浓度为C2,需通过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控制各支管中的CO2流量,则应向风机5中输送的CO2量为:
Figure BDA0002819917690000091
其中: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Figure BDA0002819917690000092
可得
Figure BDA0002819917690000093
所以
Figure BDA0002819917690000094
Figure BDA0002819917690000095
Vcf=Sf*Vf,Sf=π*R2 f,式中:Rf为风机5入口半径,Sf为风机5入口面积,Vcf是进入风机5的空气流量,V′cf是进入风机空气流量Vcf与CO2混合后空气的量,V′ce是从CO2输送装置各支管进入风机的CO2流量与外界空气混合后的量,Tm为混合后气体温度,Pm为混合后气体气压,Vce为CO2输送装置各支管中CO2流量。
S4,由于进入风机的空气与CO2输送装置支管的CO2混合后温度会发生变化,为了使混合后空气温度与温室作物当前生长阶段目标温度一致,在每次补充CO2时可通过风机中的加热盘管16、冷却盘管17,调节混合气体的温度。
S5,将每次调节数据上传至处理器31,以供后续查看。
实施例
根据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实际正压温室经验得知,番茄适宜CO2浓度为800-1200μmol·mol-1、极限浓度为1800μmol·mol-1、适宜温度为27.5-30℃,设定作物生长区域1适宜CO2浓度为800-1000μmol·mol-1,番茄极限浓度Cm为1500μmol·mol-1,适宜温度为27.5-30℃。
在夏季正午某次风机5工作完成后,检测的作物生长区域1内CO2浓度Cp为985μmol·mol-1、光照强度i为620μmol m-2s-1、温度Cp为29℃,具体调控步骤如下:
S1,处理器31根据检测的温度、CO2浓度和光照强度计算出当前净光合作用速率Sc,当Sc>0且C1<Cp<C2;计算出当前CO2量Cvp所能维持的时间tf,并计算下一次补充CO2时间间隔tn,;
S2,当到达下一次补充CO2时间,打开CO2输送装置中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和循环窗10、关闭湿帘7,开启风机5,正压温室进行空气内循环,只开启各子区域中间风机以及与之相连的气体流量控制阀组,以向正压温室中补充CO2,并根据公式(5)计算风机运行时间tv
S3,补充CO2时,风机内第二温度传感器18检测到混合后空气温度Tm为32℃,高于温室设定目标温度,打开冷却盘管17,通过外界冷源降低混合后空气温度;
S4,CO2补充结束后,关闭风机5、循环窗10、气体流量控制阀组以及冷却盘管17,此次调控完成。
在夏季正午某次风机5工作完成后,检测作物生长区域1内CO2浓度Cp为850μmol·mol-1、光照强度i为650μmol m-2s-1、温度为33℃;具体调控步骤如下:
S1,此时作物生长区域1中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需要降温;
S2,处理器31关闭循环窗10、打开湿帘7,开启风机5,使正压温室进行空气外循环,以降低温室内作物生长区域温度,由于进行空气外循环,打开所有风机5及相连的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
S3,由于外界空气中CO2浓度较低,且此时CO2浓度处于设定的目标CO2浓度内,所以在进行外循环时需向风机中补充CO2,通过公式(7)计算出CO2量Vce,以保证输送至作物生长区域1内的CO2浓度始终处于目标CO2浓度内;
S4,温度调控完成后,关闭风机5、湿帘7以及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此次调控结束。
所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浓度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判断当前温室作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Sc与0的大小关系,若Sc<0,则执行S2,若Sc>0,则执行S3;
S2,处理器(31)分析正压温室中CO2浓度Cp,若Cp≤C2,则不进行调控;若Cp>C2,则打开循环窗(10)、关闭湿帘(7),开启风机(5),正压温室内空气进行内循环,控制CO2吸附板(9)处于水平位置,CO2吸附板(9)吸收正压温室中的CO2,直至Cp≤C2时,关闭循环窗(10)与风机(5),控制CO2吸附板(9)处于竖直位置;
S3,处理器(31)将所述CO2浓度Cp与设定值做对比:
若Cp≤C1,打开循环窗(10)、关闭湿帘(7),正压温室进行空气内循环,作物生长区域(1)各子区域中间位置的风机(5)运行,与运行风机相连的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打开,向风机(5)中输送CO2,补充正压温室中CO2,将正压温室内CO2浓度调节至C2,同时计算风机运行时间tv
若C1<Cp<C2,计算出当前作物生长区域(1)中CO2量所能维持的时间tf,并计算下一次补充CO2时间间隔tn,到达下一次补充CO2时间时,处理器(31)打开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和循环窗(10)、关闭湿帘(7),开启各子区域中间位置处的风机(5),向正压温室中补充CO2,正压温室进行空气内循环;
若C2≤Cp<Cm,不进行调控;
若Cm≤Cp,则打开循环窗(10)、关闭湿帘(7),开启风机(5),正压温室内空气进行内循环,控制CO2吸附板(9)处于水平位置,CO2吸附板(9)吸收正压温室中的CO2,直至Cp≤C2
在任意时刻,当正压温室需要降温时,湿帘(7)与所有风机(5)开启、循环窗(10)关闭,正压温室进行空气外循环,通过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控制进入风机(5)的CO2流量,使混合后空气中CO2浓度为C2
所述C2为当前生长状态下,最佳CO2浓度范围的上限;C1为当前生长状态下,最佳CO2浓度范围的下限;Cm为温室作物CO2极限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温室二氧化碳浓度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运行时间
Figure FDA0002819917680000011
V为正压温室体积,Ce为CO2输送装置(6)中的CO2浓度,Vce为CO2输送装置各支管中CO2流量,n为正压温室划分的区域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温室二氧化碳浓度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一次补充CO2时间间隔tn=tf-tp,tp是开启风机到CO2进入作物生长区域(1)的时间间隔,所述当前作物生长区域(1)中CO2量所能维持的时间
Figure FDA0002819917680000021
V为正压温室体积,S为正压温室中总叶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温室二氧化碳浓度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风机(5)的CO2流量
Figure FDA0002819917680000022
Cf为进入风机空气的CO2浓度,Pf为进入风机空气的压力,Tf为进入风机空气的温度,Vf为进入风机空气的流速,Te为CO2输送装置主管道中空气的温度,Pe为CO2输送装置主管道中空气的压力,Ce为CO2输送装置主管道中空气的CO2浓度,Rf为风机(5)入口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温室二氧化碳浓度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正压温室补充CO2时,通过控制加热盘管(16)和冷却盘管(17)的工作,调节混合气体的温度。
6.一种执行权利要求1-5所述的正压温室二氧化碳浓度调控方法的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风机(5)、CO2输送装置(6)、若干通风管(3)、CO2吸附板(9)、循环窗(10)和处理器(31);
所述风机(5)与送风管(3)连接,送风管(3)上设有通风孔(4);
所述CO2吸附板(9)转动连接于设置在正压温室内的隔板上,隔板与温室侧壁形成空气走廊(8);所述循环窗(10)安装在正压温室顶部,能够实现作物生长区域(1)与空气走廊(8)的通断;所述温室侧壁设有湿帘(7);所述正压温室中设有CO2温度传感器组(28)、CO2浓度传感器组(29)和光照强度传感器组(30);
所述风机(5)入口处设有空气流速传感器(11)、第一压力传感器(12)、CO2浓度传感器(13)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4),风机(5)内部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8)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9);
所述CO2输送装置(6)的支管末端设置在风机(5)入口处,CO2输送装置(6)的主管道中设有第二CO2浓度传感(24)、第三温度传感器(23)和第三压力传感器(22),CO2输送装置(6)支管中设有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
所述空气流速传感器(11)、第一压力传感器(12)、CO2浓度传感器(13)、第一温度传感器(14)、第二温度传感器(18)、第二压力传感器(19)、第二CO2浓度传感(24)、第三温度传感器(23)和第三压力传感器(22)均将采集的信息传输给处理器(31),所述处理器(31)控制风机(5)、循环窗(10)、CO2吸附板(9)、湿帘(7)和气体流量控制阀组(25)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5)内部设有盘管壳体(20),所述盘管壳体(20)内部设有加热盘管(16)和冷却盘管(17)。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温室顶部设有通风窗(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5)入口处设有过滤网(15)。
CN202011415181.6A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浓度调控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26848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5181.6A CN112684833B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浓度调控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5181.6A CN112684833B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浓度调控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4833A true CN112684833A (zh) 2021-04-20
CN112684833B CN112684833B (zh) 2021-12-21

Family

ID=75446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15181.6A Active CN112684833B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浓度调控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8483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0712A (zh) * 2021-12-21 2022-07-12 百倍云(浙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碳中和的温室二氧化碳净吸收调控方法
CN116897746A (zh) * 2023-09-13 2023-10-20 昆山市永宏温室有限公司 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内循环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27448A (ja) * 1997-02-13 1998-08-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燃焼器の制御装置
US20020170229A1 (en) * 2001-04-13 2002-11-21 Phytech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hytomonitoring
WO2009063296A2 (en) * 2007-11-13 2009-05-22 Tantillus Synergy,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duction of biofuel
EP2742144A1 (en) * 2011-08-11 2014-06-18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 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Enzyme promoted co2 capture integrated with algae production
CN105511528A (zh) * 2015-12-28 2016-04-20 安徽科技学院 一种以温度优先的温室环境控制方法
CN105638311A (zh) * 2016-02-05 2016-06-08 西安绿豪现代农业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多功能庭院温室系统
CN205596721U (zh) * 2016-02-05 2016-09-28 郭立民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多功能庭院温室系统
CN209089535U (zh) * 2018-11-01 2019-07-12 平凉超越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温室环境调控用空气处理系统
US20190327986A1 (en) * 2016-12-28 2019-10-31 Tubitak A vegetable box capable of preserving the products in a fresh state fo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by exchanging the air composition in the box
CN110800522A (zh) * 2019-10-21 2020-02-18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基于正压通风的温室环境调节系统
CN211909846U (zh) * 2019-10-10 2020-11-13 刘绍玉 一种农业种植用的培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27448A (ja) * 1997-02-13 1998-08-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燃焼器の制御装置
US20020170229A1 (en) * 2001-04-13 2002-11-21 Phytech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hytomonitoring
WO2009063296A2 (en) * 2007-11-13 2009-05-22 Tantillus Synergy,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duction of biofuel
EP2742144A1 (en) * 2011-08-11 2014-06-18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 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Enzyme promoted co2 capture integrated with algae production
CN105511528A (zh) * 2015-12-28 2016-04-20 安徽科技学院 一种以温度优先的温室环境控制方法
CN105638311A (zh) * 2016-02-05 2016-06-08 西安绿豪现代农业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多功能庭院温室系统
CN205596721U (zh) * 2016-02-05 2016-09-28 郭立民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多功能庭院温室系统
US20190327986A1 (en) * 2016-12-28 2019-10-31 Tubitak A vegetable box capable of preserving the products in a fresh state fo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by exchanging the air composition in the box
CN209089535U (zh) * 2018-11-01 2019-07-12 平凉超越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温室环境调控用空气处理系统
CN211909846U (zh) * 2019-10-10 2020-11-13 刘绍玉 一种农业种植用的培育装置
CN110800522A (zh) * 2019-10-21 2020-02-18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基于正压通风的温室环境调节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JUN DU 等: ""The Cultivation of Mixed Microalgae and CO2 Fixation in a Photo-Bioreactor"", 《 2010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
WEI ZHOU 等: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Fan-Pad System Operation for Venlo"",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
于显枫等: "高CO_2浓度和遮荫对小麦叶片光能利用特性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孙万龙等: "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生境下翅碱蓬硫元素的季节变化", 《植物生态学报》 *
岳莉然等: "2种多肉植物在室内环境中的光合及蒸腾特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谢会成等: "杉木的光合特性及其对CO_2倍增的响应", 《西北林学院学报》 *
赵玉国等: "高温胁迫对拔节期水稻光合作用和蒸腾速率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0712A (zh) * 2021-12-21 2022-07-12 百倍云(浙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碳中和的温室二氧化碳净吸收调控方法
CN114740712B (zh) * 2021-12-21 2023-10-17 百倍云(浙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碳中和的温室二氧化碳净吸收调控方法
CN116897746A (zh) * 2023-09-13 2023-10-20 昆山市永宏温室有限公司 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内循环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CN116897746B (zh) * 2023-09-13 2023-11-28 昆山市永宏温室有限公司 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内循环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4833B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84833B (zh) 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浓度调控系统及方法
CN206150092U (zh) 一种用于畜禽舍不同季节的综合环境调控系统
WO2020093632A1 (zh) 一种加湿与降温风机湿帘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7842963A (zh)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2494390A (zh) 智能空气调节系统、送风装置及智能空气调节方法
CN111296183A (zh) 一种食用菌菇房环境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1849487A (zh) 一种全密闭环境植物育苗的通风方法及其通风装置
CN107355942A (zh) 基于绝对湿度的变风量空调室内温湿度控制方法
CN108762063B (zh) 一种日光温室湿帘风机循环通风降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1889217B1 (ko) 식물재배용 공조장치
CN106500259A (zh) 基于绝对含湿量的风机盘管温湿度独立控制装置
CN208581589U (zh) 一种温室栽培温控装置
CN105961035A (zh) 一种洁净微风送气恒温恒湿银耳栽培房
CN109236105A (zh) 一种智能通风电动窗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181311B (zh) 一种全密闭多架组合育苗层风道一体化均匀通风自控装置
CN104996199B (zh) 一种高效二氧化碳施肥装置及施肥方法
KR101945873B1 (ko) 백화고 수득을 위한 환경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05919464U (zh) 一种室内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监测调节系统
CN109792912A (zh) 一种人工气候室空气内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333537B (zh) 农业建筑空气调节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2254126U (zh) 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末端装置的节能控制系统
CN109588165B (zh) 一种苗圃大棚的调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197612A (zh) 一种养猪场节能型环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8724513U (zh) 植物工厂温湿度调节系统
CN208296202U (zh) 一种风阀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