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1513B - 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1513B
CN112681513B CN202011436959.1A CN202011436959A CN112681513B CN 112681513 B CN112681513 B CN 112681513B CN 202011436959 A CN202011436959 A CN 202011436959A CN 112681513 B CN112681513 B CN 112681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supporting plate
fixed
cavity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369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81513A (zh
Inventor
陶永昊
郭顺祥
武廷超
张兴波
李大朋
靳志宏
刘宜昕
范迎秋
满海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 Construction Sixth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 Construction Sixth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 Construction Sixth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 Construction Sixth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3695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815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81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1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81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1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伸入到开设于地基上的空腔内,所述空腔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推动块和触发杆,所述空腔的侧部固定有滑座,所述触发杆的一端滑动设置在开设于滑座上的通槽内,所述触发杆的下端面通过第二弹簧和滑座表面连接,所述触发杆的一端底部位于推动块的行程轨迹内,所述移动支撑板的端部边沿固定有连动架,所述连动架设置于触发杆另一端的的行程范围内,且移动支撑板带动连动架下滑后,经过缓冲机构的作用,使使得移动支撑板和连动架复位,本发明能够使得被动房具有连续承受垂直冲击的能力,从而有效的保护了被动房吗,设计新颖,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的背景下,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节能建筑正为实现国家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被动房,是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辐射得热和室内非供暖热源得热等各种被动式节能手段与建筑围护结构高效节能技术相结合,在保证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前提下,通过大幅度降低建筑热/冷负荷,最大限度地摆脱对主动式机械采暖和制冷系统的依赖,进而降低建筑采暖和制冷能耗。
框架结构是指房子的受力构件由立柱柱和框架梁组成,由于被动房价格昂贵,因此需要其经久耐用,现有的被动房框架结构承受冲击能力差,也有一些被动房框架结构能够承受垂直冲击,但是承压时间有限,难以长时间连续承受冲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包括所述立柱,所述立柱设置有呈偶数分布的多个,每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经过连接杆固定,多个所述立柱伸入到开设于地基上的空腔内,前侧两个所述立柱和后侧两个所述立柱之间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移动支撑板,所述空腔底部固定有与移动支撑板平行设置的固定支撑板,所述空腔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推动块和触发杆,所述空腔的侧部固定有滑座,所述触发杆的一端滑动设置在开设于滑座上的通槽内,所述触发杆的下端面通过第二弹簧和滑座表面连接,所述触发杆的一端底部位于推动块的行程轨迹内,所述移动支撑板的端部边沿固定有连动架,所述连动架设置于触发杆另一端的的行程范围内,且移动支撑板带动连动架下滑后,经过缓冲机构的作用,使得推动块推动触发杆上升使得触发杆和连动架接触,进而经过吸合组件的控制,能够使得推动块复位后反作用于移动支撑板,使得移动支撑板和连动架复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设有以移动支撑板中轴为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一缓冲单元,所述第一缓冲单元包括固定于移动支撑板底部一侧的滑块,所述固定支撑板表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底部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滑块通过连接件与固定支撑板连接,所述连接件底部与固定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上端滑动设置于滑块内,所述连接件外围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连接于滑块底部和固定支撑板表面之间。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有以移动支撑板中轴为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二缓冲单元,所述第二缓冲单元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呈对称分布于移动支撑板和固定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杆一端铰接于固定支撑板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于移动支撑板的端部,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和第二连杆另一端共同铰接于第二活塞的杆部外端,所述第二活塞沿活塞缸的一侧延伸到设置于活塞缸内的第二活塞室内,所述第二活塞室内设置有工作介质,所述活塞缸固定设置于空腔底部,所述活塞缸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活塞缸分隔为第一活塞室和第二活塞室,所述隔板上分别有第一单向通道和第二单向通道,第一单向通道和第二单向通道作用方向相反,所述活塞缸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的杆部延伸到第一活塞室内,所述第一活塞室的压缩部端面与第二单向通道贴合,所述推动块固定于第一活塞的杆部外围,所述推动块的外侧设置有锥形弹簧,所述锥形弹簧连接于空腔侧壁和第一活塞之间。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触发杆的一侧底部端面左低右高,所述推动块的顶部与触发杆的一侧底部端面平行。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合组件包括电磁座、铁块、触点和触点二,所述电磁座安装于锥形弹簧另一侧端面,所述铁块安装于推动块的内端面,所述触点二设置于连动架的内端面,所述触点设置于触发杆一侧端面,所述触点二位于触点的行程轨迹上,所述触点与触点二接触后使得电磁座通电对铁块吸合。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支撑板和固定支撑板之间均匀填充有若干个橡胶球。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柱与空腔接触的位置密封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使得被动房能够承受较大的垂直冲击;通过设置吸合组件和缓冲机构的共同作用使得移动支撑板上升带动连动架复位,立柱复位吸合组件断开,经过一次冲击后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迅速复位,当垂直冲击再次来袭时,能够继续发挥作用,如此往复,使得立柱能后连续承受冲击,避免了单次冲击后无法复位造成被动房的损坏,从而长时间有效的保护了被动房,吸合组件吸合灵敏,带动缓冲机构复位作用快,能够连续长时间承受冲击而不使被动房被破坏;橡胶球既能够承受对移动支撑板起到缓冲作用又能够对移动支撑板进行支撑,使得被动房保持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中立柱的轴测视图。
图2为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中缓冲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中第二缓冲机构和触发杆相关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中第二缓冲机构相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中闭合电路相关的示意图
图中:1.立柱;2.移动支撑板;3.固定支撑板;4.橡胶球;5.空腔;6.地基;7.滑槽;8.连接件;9.第一弹簧;10.滑座;11.通槽;12.触发杆;13.连动架;14.触点一;15.触点二;16.第二弹簧;17.第一连杆;18.第二连杆;19.推动块;20.第一活塞;21.第二活塞;22.第一活塞室;23.第二活塞室;24.隔断板;25.第一单向通道;26.第二单向通道;27.工作介质;28.电磁座;29.铁块;30.滑块;31.锥形弹簧;32.活塞缸。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施例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请参阅图1~6,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包括立柱1,所述立柱1设置有呈偶数分布的多个,每相邻两个所述立柱1之间经过连接杆固定,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立柱1伸入到开设于地基6上的空腔5内,前侧两个所述立柱1和后侧两个所述立柱1之间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移动支撑板2,所述空腔5底部固定有与移动支撑板2平行设置的固定支撑板3,所述空腔5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推动块19和触发杆12,所述空腔5的侧部固定有滑座10,所述触发杆12的一端滑动设置在开设于滑座10上的通槽11内,所述触发杆12的下端面通过第二弹簧16和滑座10表面连接,所述触发杆12的一端底部位于推动块19的行程轨迹内,所述移动支撑板2的端部边沿固定有连动架13,所述连动架13设置于触发杆12另一端的的行程范围内,且移动支撑板2带动连动架13下滑后,经过缓冲机构的作用,使得推动块19推动触发杆12上升使得触发杆12和连动架13接触,进而经过吸合组件的控制,能够使得推动块19复位后反作用于移动支撑板2,使得移动支撑板2和连动架13复位。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设有以移动支撑板2中轴为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一缓冲单元,所述第一缓冲单元包括固定于移动支撑板2底部一侧的滑块30,所述固定支撑板3表面设置有滑槽7,所述滑块30底部滑动设置在滑槽7内,所述滑块30通过连接件8与固定支撑板3连接,所述连接件8底部与固定支撑板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8上端滑动设置于滑块30内,所述连接件8外围套设有第一弹簧9,所述第一弹簧9连接于滑块30底部和固定支撑板3表面之间。
优选的,第二缓冲机构包括有以移动支撑板2中轴为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二缓冲单元,所述第二缓冲单元包括第一连杆17和第二连杆18,所述第一连杆17和第二连杆18呈对称分布于移动支撑板2和固定支撑板3之间,所述第一连杆17一端铰接于固定支撑板3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杆18的一端铰接于移动支撑板2的端部,所述第一连杆17另一端和第二连杆18另一端共同铰接于第二活塞21的杆部外端,所述第二活塞21沿活塞缸32的一侧延伸到设置于活塞缸32内的第二活塞室23内,所述第二活塞室23内设置有工作介质27,所述活塞缸32固定设置于空腔5底部,所述活塞缸32内设置有隔板24,所述隔板24将活塞缸32分隔为第一活塞室22和第二活塞室23,所述隔板24上分别有第一单向通道25和第二单向通道26,第一单向通道25和第二单向通道26作用方向相反,所述活塞缸3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塞20,所述第一活塞20的的杆部延伸到第一活塞室22内,所述第一活塞室22的压缩部端面与第二单向通道26贴合,所述推动块19固定于第一活塞20的杆部外围,所述推动块19的外侧设置有锥形弹簧31,所述锥形弹簧31连接于空腔5侧壁和第一活塞20之间。
优选的,所述触发杆12的一侧底部端面左低右高,所述推动块19的顶部与触发杆12的一侧底部端面平行。
优选的,立柱1与空腔5接触的位置密封处理。
本实施例中,当被动房受到来自垂直的外力后,压力主要有立柱1承担,立柱1使得移动支撑板2下压,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发挥作用进行,首先移动支撑板2使得滑块30下滑,滑块30将会压缩第一弹簧9,滑块30在连接件8上部滑动。第一弹簧9的设置起到了初级缓冲的作用,连接件8的设置很好地将移动支撑板2通过滑块30与固定支撑板3连接,使得被动房更为稳固,第一弹簧9被压缩的同时,移动支撑板2下滑带动第一连杆17和第二连杆18往左侧收缩,进而推动第二活塞21的压缩部在第二活塞室23内滑动压缩工作介质27,第一单向通道25和第二单向通道26内分别安装有方向相反的两个单向阀,使得工作介质27沿着第二单向通道26进入第一活塞室22内,工作介质27进入第一活塞室22内开始推动第一活塞20的压缩部,使得第一活塞20的杆部往左侧运动,进而使得第一活塞20杆部带动压块压缩锥形弹簧31,同时带动推动块19滑动,进而推动块19顶部推动触发杆12一端的底部,使得触发杆12上升,经过吸合组件的作用使得推动块19复位,使得第一活塞22的压缩部压缩工作介质27经过第一单向通道25进入第二活塞室23内,从而使得第二活塞21复位,进而带动第一连杆17和第二连杆18展开,进而推动移动支撑板2上升,移动支撑板2上升带动连动架13复位,立柱1复位吸合组件断开,经过一次冲击后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迅速复位,当垂直冲击再次来袭时,能够继续发挥作用,如此往复,使得立柱1能后连续承受冲击,避免了单次冲击后无法复位,造成被动房的损坏,从而长时间有效的保护了被动房,相比较于一般的利用弹簧缓冲,只有作用力撤去弹簧才会复位,因此承压时间有限,该发明解决了此问题。
请参阅图1~6,作为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吸合组件包括电磁座28、铁块29、触点14和触点二15,所述电磁座28安装于活塞缸32另一侧的端面,所述铁块29安装于推动块19的内端面,所述触点二15设置于连动架13的内端面,所述触点14设置于触发杆12一侧端面,所述触点二15位于触点14的行程轨迹上,所述触点14与触点二15接触后使得电磁座28通电对铁块29吸合,触点14和触点二15脱离接触那么电磁座28断电,吸合灵敏,带动缓冲机构复位作用快,能够连续长时间承受冲击而不使得被动房被破坏。
请参阅图1~6,作为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移动支撑板2和固定支撑板3之间均匀填充有若干个橡胶球4。
本实施例中,橡胶球4兼具刚度和弹性,通过橡胶球4既能够承受对移动支撑板2起到缓冲作用又能够对移动支撑板2进行支撑,使得被动房保持稳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施例处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7)

1.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包括立柱(1),所述立柱(1)设置有呈偶数分布的多个,每相邻两个所述立柱(1)之间经过连接杆固定,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立柱(1)伸入到开设于地基(6)上的空腔(5)内,前侧两个所述立柱(1)和后侧两个所述立柱(1)之间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移动支撑板(2),所述空腔(5)底部固定有与移动支撑板(2)平行设置的固定支撑板(3),所述空腔(5)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推动块(19)和触发杆(12),所述空腔(5)的侧部固定有滑座(10),所述触发杆(12)的一端滑动设置在开设于滑座(10)上的通槽(11)内,所述触发杆(12)的下端面通过第二弹簧(16)和滑座(10)表面连接,所述触发杆(12)的一端底部位于推动块(19)的行程轨迹内,所述移动支撑板(2)的端部边沿固定有连动架(13),所述连动架(13)设置于触发杆(12)另一端的的行程范围内,且移动支撑板(2)带动连动架(13)下滑后,经过缓冲机构的作用,使得推动块(19)推动触发杆(12)上升使得触发杆(12)和连动架(13)接触,进而经过吸合组件的控制,能够使得推动块(19)复位后反作用于移动支撑板(2),使得移动支撑板(2)和连动架(13)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设有以移动支撑板(2)中轴为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一缓冲单元,所述第一缓冲单元包括固定于移动支撑板(2)底部一侧的滑块(30),所述固定支撑板(3)表面设置有滑槽(7),所述滑块(30)底部滑动设置在滑槽(7)内,所述滑块(30)通过连接件(8)与固定支撑板(3)连接,所述连接件(8)底部与固定支撑板(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8)上端滑动设置于滑块(30)内,所述连接件(8)外围套设有第一弹簧(9),所述第一弹簧(9)连接于滑块(30)底部和固定支撑板(3)表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有以移动支撑板(2)中轴为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二缓冲单元,所述第二缓冲单元包括第一连杆(17)和第二连杆(18),所述第一连杆(17)和第二连杆(18)呈对称分布于移动支撑板(2)和固定支撑板(3)之间,所述第一连杆(17)一端铰接于固定支撑板(3)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杆(18)的一端铰接于移动支撑板(2)的端部,所述第一连杆(17)另一端和第二连杆(18)另一端共同铰接于第二活塞(21)的杆部外端,所述第二活塞(21)沿活塞缸(32)的一侧延伸到设置于活塞缸(32)内的第二活塞室(23)内,所述第二活塞室(23)内设置有工作介质(27),所述活塞缸(32)固定设置于空腔(5)底部,所述活塞缸(32)内设置有隔板(24),所述隔板(24)将活塞缸(32)分隔为第一活塞室(22)和第二活塞室(23),所述隔板(24)上分别有第一单向通道(25)和第二单向通道(26),第一单向通道(25)和第二单向通道(26)作用方向相反,所述活塞缸(3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塞(20),所述第一活塞(20)的的杆部延伸到第一活塞室(22)内,所述第一活塞室(22)的压缩部端面与第二单向通道(26)贴合,所述推动块(19)固定于第一活塞(20)的杆部外围,所述推动块(19)的外侧设置有锥形弹簧(31),所述锥形弹簧(31)连接于空腔(5)侧壁和第一活塞(2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杆(12)的一侧底部端面左低右高,所述推动块(19)的顶部与触发杆(12)的一侧底部端面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合组件包括电磁座(28)、铁块(29)、触点(14)和触点二(15),所述电磁座(28)安装于活塞缸(32)另一侧的端面,所述铁块(29)安装于推动块(19)的内端面,所述触点二(15)设置于连动架(13)的内端面,所述触点(14)设置于触发杆(12)一侧端面,所述触点二(15)位于触点(14)的行程轨迹上,所述触点(14)与触点二(15)接触后使得电磁座(28)通电对铁块(29)吸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撑板(2)和固定支撑板(3)之间均匀填充有若干个橡胶球(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与空腔(5)接触的位置密封处理。
CN202011436959.1A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 Active CN1126815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6959.1A CN112681513B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6959.1A CN112681513B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1513A CN112681513A (zh) 2021-04-20
CN112681513B true CN112681513B (zh) 2022-03-04

Family

ID=75447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36959.1A Active CN112681513B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8151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7408A (zh) * 2011-10-10 2014-05-28 莫达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结构框架的连接器系统
CN206667737U (zh) * 2017-04-09 2017-11-24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一种支撑稳定性强的建筑结构架
RU2643836C1 (ru) * 2017-01-13 2018-02-06 Олег Савельевич Кочетов Противовзрывная панель
CN209523416U (zh) * 2018-12-10 2019-10-22 深圳市中建沃森空间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墙板
CN210685603U (zh) * 2019-09-16 2020-06-05 申伟丽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栏
CN111236463A (zh) * 2020-03-09 2020-06-05 徐玮祎 一种自适应调节的调谐质量阻尼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1379380A (zh) * 2020-04-17 2020-07-07 江门市鼎龙机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开合稳定的铝合金天窗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7408A (zh) * 2011-10-10 2014-05-28 莫达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结构框架的连接器系统
RU2643836C1 (ru) * 2017-01-13 2018-02-06 Олег Савельевич Кочетов Противовзрывная панель
CN206667737U (zh) * 2017-04-09 2017-11-24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一种支撑稳定性强的建筑结构架
CN209523416U (zh) * 2018-12-10 2019-10-22 深圳市中建沃森空间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墙板
CN210685603U (zh) * 2019-09-16 2020-06-05 申伟丽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栏
CN111236463A (zh) * 2020-03-09 2020-06-05 徐玮祎 一种自适应调节的调谐质量阻尼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1379380A (zh) * 2020-04-17 2020-07-07 江门市鼎龙机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开合稳定的铝合金天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1513A (zh)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9913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太阳能电池铝合金边框架
CN112681513B (zh) 一种被动房的框架结构
CN207334518U (zh) 一种便于拆卸安装的led灯架
CN209689896U (zh) 一种键盘按键拉拔检测装置
CN106142008A (zh) 一种手柄可伸缩的橡胶锤
CN115288459B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便于快速装配的剪力墙结构
CN208495500U (zh) 一种医疗器械零件加工用冲压装置
CN213740722U (zh) 一种高效式人脸识别闸机
CN107377791A (zh) 一种铆接压合装置
CN111559604B (zh) 一种用于现代化仓储物流的智能储货架
CN209384159U (zh) 一种新型多面广告道闸
CN212447214U (zh) 一种农机工程减震装置
CN208652062U (zh) 一种节能环保卧式广告机
CN209823217U (zh) 一种具有防撞效果的配电柜
CN207398229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太阳能用蓄电池
CN209682980U (zh) 一种桂皮原料用压平装置
CN207501545U (zh) 一种升降式微冻机
CN213837465U (zh) 一种建筑节能保温装饰板
CN202343743U (zh) 带有强制回程装置的斜楔机构
CN206886167U (zh) 电容器钉接机下料装置
CN214578593U (zh) 一种自给供电的减振节能型热泵
CN212979265U (zh) 输液软袋生产线中的焊接模具固定装置
CN216340171U (zh) 一种建筑工程防水结构
CN211810204U (zh) 智慧城市用无人机
CN114263293B (zh) 一种环保型房屋建筑用墙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