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5264B - 治疗银屑病的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治疗银屑病的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5264B
CN112675264B CN202110056621.1A CN202110056621A CN112675264B CN 112675264 B CN112675264 B CN 112675264B CN 202110056621 A CN202110056621 A CN 202110056621A CN 112675264 B CN112675264 B CN 1126752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treatment
chinese medicine
root
traditional chi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566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75264A (zh
Inventor
刘学伟
何英
许孟月
李建伟
李硕
沈萃萃
王刚
李云飞
王丽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TCM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C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CM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CM
Priority to CN2021100566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752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75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5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75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5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中医药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的特点,总结出一个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生石膏25~50份、水牛角10~40份、生地15~25份、土茯苓10~20份、麦冬5~15份、牡丹皮10~35份,赤芍5~15份,紫草5~30份、桔梗5~15份、牛蒡子5~15份、玄参5~20份、连翘5~15份、甘草5~15份、以及金银花0~20份、夏枯草0~15份、黄芩0~15份。本发明用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能解决临床上依从性差、疗效不佳等问题。可以发挥中药汤剂辨证论治,个体治疗,药液易吸收,疗效迅速的优势。

Description

治疗银屑病的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中药方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屑病(psoriasis,亦称白庀)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较长,有易复发倾向,有的病例几乎终生不愈。该病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影响较大。临床表现以红斑,鳞屑为主,全身均可发病,以头皮,四肢伸侧较为常见,多在冬季加重。
银屑病还可大致分为中寻常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寻常型银屑病是最常见的类型,其中血热型占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50%。典型表现为境界清楚、形状大小不一的红斑,周围有炎性红晕。稍有浸润增厚。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鳞屑易于刮脱,刮净后淡红发亮的半透明薄膜,刮破薄膜可见小出血点(Auspitz征)。皮损好发于头部、骶部和四肢伸侧面。部分患者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
有关银屑病的病因虽然进行过许多研究,但至今尚不清楚发病机理。目前西方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不是单一的原因,可能涉及多方面。相当一部分患者有家族性发病史,有的家族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另外,许多学者认为与感染相关,提示体液免疫(抗链球菌组),细胞免疫(外周血及皮损T细胞)、细菌培养和治疗等方面均证实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发病和病程迁延有关,还有学者认为免疫异常、内分泌、以及吸烟、饮酒等外因也与银屑病有关。还有学者认为,银屑病与精神因素也密切相关,紧张、焦虑、工作压力巨大会导致发病,该发病机制近年来受到很大重视,也可能与紧张压力造成的免疫失调相关。
银屑病病因复杂,机制未明,导致银屑病的治疗缺乏特异性的有效手段。目前银屑病的药物治疗,常用的有免疫调剂、抗炎、光疗及生物制剂等。其中,生物制剂能够靶向阻断T细胞活化,阻断免疫炎症反应,临床取得良好疗效,成为近年来银屑病治疗药物的热点,但由于生物制剂价格昂贵,故无法在临床用药中普及。虽然西医治疗的临床疗效肯定,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刺激及潜在的毒副作用。
中医对银屑病血热证的治疗,有辨证论治、中成药、单方验方、外治等疗法。常用者有辨证论治、中成药、药物外涂等,目前临床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药物较多。外用制剂有黄连紫草膏、蜈黛软膏等,然而大多数中成药外用制剂具有强烈气味,或者特殊的颜色,易污染衣物,临床上依从性较差,而且效果有限。口服药物有消银颗粒、复方青黛胶囊、雷公藤制剂等中成药物,但是这些药物疗效有限。上述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银屑病患者治疗。现状是,尚无疗效确切、利于使用的治疗银屑病的口服制剂。
因此,研发疗效确切、利于使用的治疗银屑病的口服制剂,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期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想开发一款效果确切的治疗治疗银屑病,特别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以解决激素类药物副作用、现有药物疗效不佳等问题。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结合中医药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的特点,总结出一个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中药组合物,其可以按照中药方剂的使用方法,直接煎煮内服,也可以制成中成药口服制剂、外用制剂。根据发明人临床试验,其疗效确切、患者适应性好。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生石膏25~50份、水牛角10~40份、生地15~25份、土茯苓10~20份、麦冬5~15份、牡丹皮10~35份,赤芍5~15份、紫草5~30份、桔梗5~15份、牛蒡子5~15份、玄参5~15份、连翘5~15份、甘草5~15份、以及
金银花0~20份、夏枯草0~15份、黄芩0~15份、玄参0~15份。本发明上述配方中,金银花、夏枯草、黄芩、玄参是根据患者情况的可选成分。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生石膏27~33份、水牛角12~18份、生地17~23份、土茯苓12~18份、麦冬7~13份、牡丹皮12~18份,赤芍7~13份、紫草7~13份、桔梗7~13份、牛蒡子7~13份、玄参7~13份、连翘7~13份、甘草7~13份。
作为本发明最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生石膏30份、水牛角15份、生地20份、土茯苓15份、麦冬10份、牡丹皮15份、赤芍10份、紫草10份、桔梗10份、牛蒡子10份、玄参10份、连翘10份、甘草10份。
中医学认为银屑病其病因病机与“血”有着直接的关系,该病的形成多系血分热毒炽盛,化燥生风,肌肤失养所致。七情内伤、饮食不当,平素嗜食辛辣刺激之品、或服药不当,加之肌热当风,外受六淫之邪侵袭,以致血热毒邪结聚于人体,搏于肌肤,郁久化热,热入营血,以致营卫气血运行失常,内外之邪搏结肌肤而发病。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患者皮损骤然增加,基底潮红、浸润明显,证以“血热”为主。
银屑病血热证与温病病因相通,传变规律相似。温病的病因是温热之邪,而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素禀伏热。银屑病血热证演变同样符合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起病即见发热,咽痛等邪犯肺卫的症候,若病人体质偏强,邪正交争剧烈,或失治误治,急功近利,如早期盲目滥用激素,使部分银屑病患者病情激惹,疾病从卫分深入,全身症状突出,出现高热,烦渴,皮损潮红、微肿,呈点滴状等气营同病之症。血分证是营分证的加重,温邪鸱张,损害面积更广,从营分证的斑疹隐隐发展为斑疹密布,全身弥漫性点状出血斑点,如脓疱型银屑病,起病即可见气血两燔,皮肤基底弥漫性潮红肿胀,上覆有密集的针尖至粟粒大小的脓疱,皮损烧灼疼痛,伴有高热,热势可达39℃以上。因此,“血热内郁,血瘀津伤”的核心病机,以宣卫利咽,清热解毒,透营养阴,凉血散瘀为治则。基于以上理论和经验,选取以下中药进行配伍。
生石膏(拉丁文:GYPSUM FIBROSUM,炮制方法:打碎,除去杂石,粉碎成粗粉。)同为君药,入肺胃二经,甘辛大寒,其性凉而能散,功善清解,透热出表,以除阳明气分之热。《本草衍义补遗》:“生石膏,本阳明经药,阳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缓脾益气,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头,又入手太阴、少阳,而可为三经之主者。
水牛角(拉丁名:BUBALI CORNU,部位:本品为牛科动物水牛Bubablus bubalisLinnaeus的角,炮制方法:洗净,镑片或锉成粗粉。)为君药苦寒,入心、肝经,清热解毒,可散血中之热。《陆川本草》中记载其可治疗麻痘斑疹,吐血,衄血。
生地黄(拉丁名:REHMANNIAE RADIX,部位: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同为君药,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与养阴生津并行,可清营分之热,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热病伤阴,咽喉肿痛。《主治秘诀》:“气薄味厚,沉而降,阴也。其用有三:凉血,一也;除皮肤燥,二也;去诸湿涩,三也。”
土茯苓(拉丁文:SMILACIS GLABRAE RHIZOMA,部位: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炮制方法: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甘、淡,平。归肝、胃经。土茯苓具有健脾除湿,解毒之效。
麦冬(拉丁文:OPHIOPOGONIS RADI,部位: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的干燥块根,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轧扁,干燥。)甘,微苦,微寒。麦冬可退肺中伏火,止烦燥阴得其养,甘寒于咸寒并用,养阴增液而清营热,具有清心除烦,养阴生津的双重功效。
生石膏、水牛角、生地黄三药共为君药,他们组合可清气分,营分,血分邪热而保津,基于证以“血热”为主的中医理论主治主症;土茯苓、麦冬为本方的臣药,也是本方的配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不配伍臣药几乎不显现药效。土茯苓健脾除湿,解毒,《生草药性备要》:“消毒疮、疔疮,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辅助君药加强银屑病治疗效果,兼减轻瘙痒抓破患处导致的患处恶化;麦冬归心肺,具有清心除烦,养阴生津,银屑病患者也常因病情反复而诱发心理障碍,出现心烦易怒、情绪压抑等,从而陷入“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的恶性循环,与前文已提及精神因素会导致银屑病的西医理论不谋而合。
另外,根据经验配伍以下中药,使得本方效果确切,药力温和安全,可酌情增减。
桔梗(拉丁文:PLATYCODONIS RADIX,部位: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Jacq.)A.DC.的干燥根,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为臣药,苦,辛,平,入肺经。银屑病血热证起病多见发热,咽痛等邪犯肺卫的症候,查其咽喉见有红肿或扁桃体肿大,以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走气分以调气,入血分以散瘀,即所谓透邪外出并化其瘀,并开结气,以调畅情志。
牛蒡子(拉丁文:ARCTII FRUCTUS,部位: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炮制方法:牛蒡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为臣药,辛,苦,寒。有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之功。桔梗配以牛蒡子加强利咽解毒之力。性寒质轻,轻清透泄,内彻于心,外通于表,辛凉清解,透热外出,使入营之邪热有外达之机,仍转气分而解。
玄参(拉丁文:SCROPHULARIAE RADIX,部位: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炮制方法:除去残留根茎和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微泡,蒸透,稍晾,切薄片,干燥。)为佐药,甘、苦、咸,微寒。玄参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病伤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痈肿疮毒。玄参辅佐生地、麦冬,增强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之力。《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牡丹皮(拉丁文:MOUTAN CORTEX,部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Andr.的干燥根皮,炮制方法:迅速洗净,润后切薄片,晒干。)苦、辛,微寒。入肝经,走血分。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凉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动血。《本草经疏》:“牡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气寒而无毒,辛以散结聚,苦寒除血热,入血分,凉血热之要药也。……痈疮者,热壅血瘀而成也。凉血行血,故疗痈疮。”
赤芍(拉丁文:PAEONIAERADIX RUBRA,部位: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痈肿疮疡。《本草从新》:“赤散邪,能血中之滞。”牡丹皮赤芍相须为用,凉血与祛瘀并行,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动血之虑,凉血止血又无冰伏留瘀之弊。
连翘(拉丁文:FORSYTHIAE FRUCTUS,部位: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的干燥果实,炮制方法:拣净杂质,搓开,除去枝梗。)苦,微寒。主清热解表,消肿散结。《本草纲目》:“连翘状似人心,……厥阴包络气分主药也。诸痛痒疮疡皆心火,故为十二经疮家圣药,而兼治手足少阳,手阳的三经气方之热也。”
紫草(拉丁文:ARNEBIAE RADIX,部位: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Johnst.或内蒙紫草Arnebia guttata Bunge的干燥根,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切厚片或段。)甘、咸,寒。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本草图经》:“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
甘草(拉丁文: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部位: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味甘,性平。清热解毒,并能缓和苦寒药和矿物药对胃的刺激。以治疮疡肿毒。《药品化义》:“甘草生用凉而泻火”。
本方为基于多年临床经验的经验总结,并非现有方剂的合方运用。临床研究证明,本中药方剂具宣卫利咽,清热解毒,透营养阴,凉血散瘀作用,用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易于患者接受。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若患者恶寒、咽痛等卫分证重,可以配伍金银花和夏枯草,此时本发明的优选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生石膏30份、水牛角15份、生地20份、土茯苓15份、麦冬10份、牡丹皮15份,赤芍10份、紫草10份、桔梗10份、牛蒡子10份、玄参10份、连翘10份、甘草10份、金银花15份、夏枯草10份。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若患者壮热、烦渴等气分证重,可以稍多增加生石膏的配伍,并配伍黄芩,此时本发明的优选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生石膏50份、水牛角15份、生地20份、土茯苓15份、麦冬10份、牡丹皮15份、赤芍10份、紫草10份、桔梗10份、牛蒡子10份、玄参10份、连翘10份、甘草10份、黄芩10份。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若患者发热、心烦等营分证重,可以加大水牛角的配伍量,并配伍玄参,此时本发明的优选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生石膏30份、水牛角30份、生地20份、土茯苓15份、麦冬10份、牡丹皮15份、赤芍10份、紫草10份、桔梗10份、牛蒡子10份、玄参10份、连翘10份、甘草10份、玄参10份。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若患者斑疹色红鲜艳、泛发等血分证重,可以适当增加牡丹皮和紫草,此时本发明的优选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生石膏30份、水牛角15份、生地20份、土茯苓15份、麦冬10份、牡丹皮35份、赤芍10份、紫草25份、桔梗10份、牛蒡子10份、玄参10份、连翘10份、甘草10份。
本发明的上述组合物,可以直接作为中药方剂使用,用水煎,内服服用。可以使用现有常规的中药方剂处理方法,得到上述组合物的水煎液,直接服用。作为典型的方法,例如包含以下的步骤:
取生石膏25~50份、水牛角10~40份、生地15~25份、土茯苓10~20份、麦冬5~15份、牡丹皮10~20份、赤芍5~15份、紫草5~15份、桔梗5~15份、牛蒡子5~15份、玄参5~15份、连翘5~15份、甘草5~15份、金银花0~20份、夏枯草0~15份、黄芩0~15份、玄参0~15份、牡丹皮0~25份,粉碎,用水浸泡0.5~3小时,加热至沸腾1~5分钟,持续加热维持轻微沸腾状态10分钟~1小时,过滤回收滤液1,药渣用水煎煮10分钟~1小时,过滤得到滤液2,合并滤液1和滤液2,得到中药组合物的水溶液。
作为给药的剂量,应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及剂型的不同而定。本发明的原料成分均有着很强的安全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个体需要,决定每一组分有效用量的最佳范围。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典型的用药方法是,例如对于体重60kg成人患者的用量推荐为:取生石膏30g、水牛角15g、生地20g、土茯苓15g、麦冬10g、牡丹皮15g、赤芍10g、紫草10g、桔梗10g、牛蒡子10g、玄参10g、连翘10g、甘草10g,先将药材用清水浸泡1小时,猛火加热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将药液倒出,第二次煎煮加入以刚淹没药渣2cm的热水,煎煮30分钟,将药液倒出,将2次药液混合为1剂,每天1剂,分2次温服。
上述方法得到的中药组合物的水溶液,并非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其他方法。
本发明的组合物,也可以用现代制剂学方法,配合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制成中成药的的口服制剂。所谓的制剂学上允许使用的载体如赋形剂和辅料包括水、葡萄糖、乳糖、阿拉伯胶、明胶、甘露醇、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以及任何普通食品用的制备固体、半固体或液体形态制剂的载体,另外,辅助、稳定、增稠、着色、矫味等助剂也可使用。
本发明的组合物在使用时,可以制成口服给药的固体剂型来给药。作为用于口服给药的固体剂型包括胶囊剂、片剂、丸剂、散剂和颗粒剂。在这些固体剂型中,将组合物与至少一种常规惰性赋形剂(或载体)混合,如柠檬酸钠或磷酸二钙,或与下述成分混合:(a)填料或增容剂,例如,淀粉、乳糖、蔗糖、葡萄糖、甘露醇和硅酸;(b)粘合剂,例如,羟甲基纤维素、藻酸盐、明胶、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蔗糖和阿拉伯胶;(c)保湿剂,例如,甘油;(d)崩解剂,例如,琼脂、碳酸钙、马铃薯淀粉或木薯淀粉、藻酸、某些复合硅酸盐、和碳酸钠;(e)缓溶剂,例如石蜡;(f)吸收加速剂,例如,季胺化合物;(g)润湿剂,例如鲸蜡醇和单硬脂酸甘油酯;(h)吸附剂,例如,高岭土;和(i)润滑剂,例如,滑石、硬脂酸钙、硬脂酸镁、固体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其混合物。胶囊剂、片剂和丸剂中,剂型也可包含缓冲剂。固体剂型如片剂、糖丸、胶囊剂、丸剂和颗粒剂可采用包衣和壳材制备,如肠衣和其它本领域公知的材料。它们可包含不透明剂,并且,这种组合物中活性化合物的释放可以延迟的方式在消化道内的某一部分中释放。可采用的包埋组分的实例是聚合物质和蜡类物质。必要时,组合物也可与上述赋形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微胶囊形式。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也优选制成用于口服给药的液体剂型。作为用于口服给药的液体剂型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乳液、溶液、悬浮液、糖浆或酊剂。除了本发明组合物外,液体剂型可包含本领域中常规采用的惰性稀释剂,如水或其它溶剂,增溶剂和乳化剂,例知,乙醇、异丙醇、碳酸乙酯、乙酸乙酯、丙二醇、1,3-丁二醇、二甲基甲酰胺以及油,特别是棉籽油、花生油、玉米胚油、橄榄油、蓖麻油和芝麻油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等。本发明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中,分散媒通常为为水,非水溶性的赋形剂如杏仁油、油脂;作为药剂学上允许使用的填加剂包括如山梨醇、氢化食用油、甲基纤维素;还包括防腐剂如甲基或丙基P-酚;乳化剂如卵磷脂、阿拉伯橡胶:人工色素或甜味剂。除了这些惰性稀释剂外,组合物也可包含助剂,如润湿剂、乳化剂和悬浮剂、甜味剂、矫味剂和香料。
除了本发明组合物外,悬浮液可包含悬浮剂,例如,乙氧基化异十八烷醇、聚氧乙烯山梨醇和脱水山梨醇酯、微晶纤维素、甲醇铝和琼脂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等。用于肠胃外注射的组合物可包含生理上可接受的无菌含水或无水溶液、分散液、悬浮液或乳液,和用于重新溶解成无菌的可注射溶液或分散液的无菌粉末。适宜的含水和非水载体、稀释剂、溶剂或赋形剂包括水、乙醇、多元醇及其适宜的混合物。
含有本发明组合物的粉剂的片剂或丸剂可以包衣或复合,以提供达到延长药效作用的剂型。例如,该片剂或丸剂可以包括内剂量组分和外剂量组分,后者把前者完全包覆。这两组分可以用肠溶层分隔,该肠溶层用于阻止在胃中分解和允许该内组分不受影响地进入十二指肠或延缓释放。多种药材可用作这类肠溶层或包衣,包括多种聚合酸或聚合酸的混合物,如虫胶、十六烷醇和醋酸纤维素。
另一方面,使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中药组合物溶液,可以进一步加工成外用的制剂。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以制成任意常用的外用制剂,例如膏剂、洗剂、酊剂、油剂、散剂、溶液剂等。具体而言,可举出:散剂是将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提取物直接或用一定液体调敷患处,其表面积较大,具有易分散、便于吸收、奏效较快、剂量可随症增减的特点,还能产生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锭剂将中药组合物的提取物研成细末,单独或加适当的糊粉、蜂蜜等赋形剂混合制成不同形状。临用时用水或乳汁或醋或酒磨汁,涂敷于体表局部。作为软膏剂,将中药组合物的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适当稠度的膏状外用制剂。作为橡胶膏剂为本发明或药材提取物与橡胶为主的基质混合后,涂布于裱背材料上的外用剂型。作为凝胶剂是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提取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均一、混悬或乳状型的乳胶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可添加透皮吸收促进剂,促使中药吸收加快和吸收完全。作为巴布剂(又称凝胶膏剂),由背衬(常用无纺布、弹力布)、膏体、防黏膜(膏体表面的隔离膜)组成,是将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提取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合后,涂布在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保湿作用较好,能软化皮肤角质层,有利于透皮吸收。
作为溶液剂通常是作为湿敷进行应用的,湿敷能够通过纱布的虹吸作用,使创面上的渗液,全部被纱布吸收,再加上不断冷敷,使皮下扩张的毛细管收缩,新的渗液减少,达到创面清洁的目的。而皮肤疾病的湿敷,主要是冷敷,其目的是通过冷敷使有渗出液的创面,渗液减轻,创面清洁。作为洗剂是一种水溶液,直接在皮肤或黏膜局部发挥治疗目的的方法。中药外洗具有简便易行,疗效可靠,给药途径便捷,促进新陈代谢;可以形成药物膜软化角质和栓塞物,又无副作用,无禁忌症等。酊剂是将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提取物浸入一定浓度的乙醇中制得,乙醇能发散活血,用酊剂能增强活血化瘀作用治疗血瘀证等。临床上用酊剂治疗皮肤疾病,具有药物配制方便,药物携带方便,药物使用方便,且患者容易接受等特点。搽剂是一种在皮肤表面揉搽或用软刷涂抹的外用液体制剂。搽剂也可施于绒布上覆盖皮肤表面。由于揉搽,搽剂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可产生透皮吸收,但搽剂不能用于破损皮肤。药浴是使病变部位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提取物接触,使中药以水蒸汽的形式被病变部位吸收发挥疗效;药浴温热可使毛孔开放,利于中药的吸收,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治疗作用等。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典型的外用剂型举例如下,但是并不限定于这些剂型。
中药软膏:将油性物质(如凡士林、羊毛脂、硬脂酸、高级脂肪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等)加热至80℃左右使熔化,用细布滤过;另将水溶性成分(如硼砂、氢氧化钠、三乙醇胺、月桂醇硫酸钠及保湿剂、防腐剂等)溶于水,加热至较油相温度略高时(防止两相混合时油相中的组分过早析出或凝结),将水溶液慢慢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制成乳剂基质。加入药物并搅拌至冷凝。
沐浴剂:中药片剂经过拟米酒浸湿后三晒三露,然后用竹炭微火烘燥,再研磨成粉,并选用100目筛筛选,最后,研磨的粉末调和均匀,熬水成汤,等到沐浴剂使用时,只需按照以上药物的配比制成的粉末,将沐浴剂熬水成汤后,放入浴桶内洗澡(沐浴剂与水的比例是1∶500)
关于本发明的药效评价,由于银屑病病因机理不甚明确,因此国际上,至今也没有公认的合理的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验证药效,因此发明人通过临床试验数据统计,确认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药效。本发明的临床试用在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临床试用中验证了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治疗银屑病的药效,具体可以参照后述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以下明显的优势:
本发明用于治疗银屑病,能解决临床上依从性差、疗效不佳等问题。可以发挥中药汤剂辨证论治,个体治疗,药液易吸收,疗效迅速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两组PASI效应线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轮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举出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例,并非为了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任何限定。
实施例1典型治疗案例
唐某,女,病例ID:100XXXXX72,35岁。
患者1月前感冒后躯干部出现鳞屑性红斑,伴瘙痒,至当地医院,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曾外用不明药膏,皮疹反复,渐及躯干、上肢,纳眠可,二便可,舌红,苔黄腻,脉弦,临床诊断:白疕,辨为血热证。患者为青年女性,因感受风热之邪,内外两邪相合,热入营血,血热化热生毒,热毒燔灼津液,津伤血燥,化燥生风,肌肤失养,表现鳞屑多。使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见复发。为确保病患隐私,此处不公布病患身份,患者的身份信息和病例案号存档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档案室,可供查阅
实施例2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药效临床试验
2.1试验基本设计
观察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人,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对照组30人,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8-60岁,病程1-15年。为针对患者的单盲试验,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参照《寻常型银屑病(白庀)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版)以及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验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为确保病患隐私,此处不公布病患身份,患者的身份信息和病例案号存档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档案室,可供查阅。
以下是病例可比性分析,两组的病例具有可比性。
2.1.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可比性分析
按照拟定的研究方案,按照门诊就诊先后编号,随机数字表平均分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人,其中治疗组男性为19人,女性为11人,对照组男性为17人,女性为13人,见表1。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比较
Figure BDA0002901053120000111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人,共计60人,经统计处理、分析,其中治疗组男性占治疗组总人数63.33%,女性占比36.67%,对照组男性占对照组总人数60.00%,女性占比40.00%。根据数据类型,选择卡方检验,检验结果为:X2=0.598,P=0.396,P>0.05,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性别上具有可比性。
2.1.2两组患者年龄可比性分析
对两组患者年龄行正态性检验,其中治疗组W1=0.544,对照组W2=0.770,治疗组对应P1=0.544,对照组对应P2=0.593,两组年龄均符合正态分布,两组数据行方差齐性检验,F=0.032,P=0.788,P>0.05,故两组数据方差齐,经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t=0.270,对应P=0.788,P>0.05,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年龄上具有可比性(表3)。对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年龄行统计学处理,其中治疗组年龄范围为20-66岁,数据表示为34.03±12.25,对照组年龄范围为18-55岁,数据表示为33.20±11.66,见表2。
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比较(岁)
Figure BDA0002901053120000121
2.1.3两组患者病程可比性分析
对两组患者病程行正态性检验,其中治疗组W1=0.901,对照组W2=0.904,治疗组对应P1=0.239,对照组对应P2=0.116,两组病程均符合正态分布,两组数据行方差齐性检验,F=1.665,P=0.202,P>0.05,故两组数据方差齐,经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t=-0.681,对应P=0.499,P>0.05,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年龄上具有可比性(表3)。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病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病程上具有可比性,见表3。
表3: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病程比较(年)
Figure BDA0002901053120000122
2.2银屑病诊断标准
参照《寻常型银屑病(白庀)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版)。
(1)初起一般为炎性红色后疹,约粟粒至绿豆大小,以后可逐渐扩大或融合成为红色斑块,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基底浸润明显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银白色鱗屑;
(2)轻轻刮除表面鳞屑则逐渐露出一层淡红发亮的半透明薄膜,这是表皮内棘细胞层,称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即达到真皮乳头层的顶部,此处的毛细血管被刮破,则出现小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白色鳞屑、发亮薄膜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2.3治疗方案
中药方剂制备和剂量:取生石膏30g、水牛角15g、生地20g、土茯苓15g、麦冬10g、牡丹皮15g、赤芍10g、紫草10g、桔梗10g、牛蒡子10g、玄参10g、连翘10g、甘草10g,先将药材用清水200ml浸泡1小时,猛火加热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将药液倒出,第二次煎煮加入200ml水以刚淹没药渣2cm,煎煮30分钟,将药液倒出,将2次药液混合为1剂(约300ml),每天1剂,分2次温服。
治疗组:给药中药方剂,每次用药200~300ml,每日1剂,早晚分2次,每次200ml,14天为1个疗程。
对照组:给药10%此中药方剂的有效成分+90%糊精、甜菊素,每次用药200~300ml,每日1剂,早晚分2次,每次200ml,14天为1个疗程。
分组原则:
1.银屑病并没有疗效确切的西药,因此并没有阳性对照的组别。
2.之所以在对照组中也采用10%此中药方剂,是为了保证治疗组和对照组服用的方剂口味差别最小化,以保证对试验对象的单盲试验效果,排除精神因素对于疗效的影响。
2.4.疗效评定标准
2.4.1银屑病临床体征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定标准(PASI评分疗效标准)
参照《寻常型银屑病(白庀)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版)。详细记录患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包括红斑、鳞屑、浸润程度)计算皮肤损害PASI分值。
①皮损严重程度
皮损严重程度为皮疹红斑(E)、鳞屑(S)和浸润程度(T)评分相加。E、S、T判定标准如下:
红斑:0分=无,无红斑可见;
1分=轻度,呈淡红色;
2分=中等度,红色;
3分=重度,深红色;
4分=极重度,红色极深。
鳞屑:0分=无,表面无可见鳞屑;
1分=轻度,部分皮损表面上覆有鳞屑,以细微的鳞屑为主:
2分=中等度,大多数皮损表面完全或不完全覆有鳞屑,鳞屑呈片状;
3分=重度,几乎全部皮损表面覆有鳞屑,鳞屑较厚成层;
4分=极重度,全部皮损表面均覆有鳞屑,鳞屑很厚成层。
斑块浸润程度:
0分=无,皮损与正常皮肤平齐;
1分=轻度,皮损轻微高出于正常皮肤表面;
2分=中等度,中等度隆起,斑块的边缘为圆或斜坡形;
3分=重度,皮损肥厚,隆起明显;
4分=极重度,皮损高度增厚,隆起极为明显。
②皮损面积评分指标
按占头颈部(H)、躯干部(T)、上肢部(U)、下肢部(L)各部位面积的比例计分。
皮损面积:0分=0%;
1分=0%--10%(<10%)
2分=10%--29%
3分=30%--49%
4分=50%--69%
5分=70%--89%
6分=90%--100%
③PASI总分计算
PASI总分=0.1×头部面积分×头部严重度评分+0.3×躯干面积分×躯干严重度评分+0.2×上肢面积分×上肢严重度评分+0.4×下肢面积分×下肢严重度评分。
④PASI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PSAI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指数(尼莫地平法)=[(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治愈为PSAI积分下降≥90%;显效为PSAI积分下降≥60%;好转为PSAI积分下降≥25%无效为PSAI积分下降<25%。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显效率。
2.4.2中医症候评分(TCMSS评分疗效标准)
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中医症候标准根据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指标制定。中医症候评分等于灼热感、瘙痒、心烦易怒、大便干燥各评分相加总和。
中医症候学评定标准:参照《寻常型银屑病(白疕)中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版)。
中医症候改善百分率,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临床痊愈:中医症状改善百分率=100%;显效:中医症状改善百分率≥75%;有效:中医症状改善百分率30%~75%;无效:中医症状改善百分率<30%。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4.3银屑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DLQI评分疗效标准)
参照皮肤病生活治疗指数(DLQI)量表,治疗前后根据银屑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分为心理、生理、社会及疾病四个维度,了解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分别从生理(包括饮食、睡眠、衣着、洗澡、性生活和生育6个指标)、心理(包括预期疗效、焦虑、灰心沮丧、自信心和轻生5个指标)、社会(包括学习工作、社交活动、职业选择及体育锻炼4个指标)及疾病(包括脱屑、干燥、颜色和瘙痒4个指标)四个维度,采用5级计分法(0分=无,1分=轻微,2分=中度,3分=重度,4分=难以忍受),分值0~76分,客观调查评估患者皮肤生活质量。
银屑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改善百分率,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临床痊愈:银屑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改善百分率=100%;显效:银屑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改善百分率≥75%;有效:银屑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改善百分率30%~75%;无效:银屑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改善百分率<30%。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5.治疗结果讨论
2.5.1治疗前、治疗4周、8周两组患者总PASI评分对比与分析
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两组患者总PASI评分对比与分析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两组患者总PASI评分进行正态性检验,治疗前后均服从正态分布,故采取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治疗4周、治疗8周与治疗前的PASI评分差异,组间则采用两个独立t样本检验,两组分别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观察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趋势,见表4。
表4:治疗组与对照组PASI评分比较(分)
Figure BDA0002901053120000161
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治疗4周、治疗8周与两组治疗前总PASI评分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表示;运用两个独立样本检验,两组间治疗前总P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在治疗过程中PASI评分对比分析,P=0.00,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PASI效应线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轮廓图见图1。
2.5.2治疗组、对照组PASI评分显效率、有效率对比与分析
表5:治疗组与对照组PASI评分显效率与有效率比较
Figure BDA0002901053120000162
对比两组治疗疗效,运用秩和检验:Z=-3.440,P=0.001,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结合表15,可以得出治疗组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5.3治疗前、治疗4周、8周两组患者TCMSSS评分对比与分析
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两组患者TCMSSS评分对比与分析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两组患者总TCMSSS评分进行正态性检验,治疗前、治疗8周对照组TCMSSS评分符合正态分布,其余均不服从正态分布,故采取秩和检验,对比分析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两组TCMSSS评分差异,其中两组间差异采用秩和检验两个独立样本检验,两组内采用秩和检验两个相关样本检验,两组分别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观察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趋势,见表6。
表6:治疗组与对照组TCMSSS评分比较(分)
Figure BDA0002901053120000163
Figure BDA0002901053120000171
运用秩和检验两个相关样本检验,两组治疗4周、治疗8周与两组治疗前总TCMSSS评分评分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表示;运用秩和检验两个独立样本检验,两组间治疗前总P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两组间总TCMSSS评分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在整体治疗过程减少总TCMSSS评分相比较,P=0.00,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
2.5.4治疗前、治疗4周、8周两组患者DLQI对比与分析
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两组患者DLQI评分对比与分析。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两组患者DLQI评分进行正态性检验,均服从正态分布,治疗前后均服从正态分布,故采取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治疗4周、治疗8周与治疗前的DLQI评分差异,组间则采用两个独立t样本检验,两组分别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观察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趋势,见表6。
表6:治疗组与对照组DLQI评分比较(分)
Figure BDA0002901053120000172
运用秩和检验两个相关样本检验,两组治疗4周、治疗8周与两组治疗前总DLQI评分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表示;运用秩和检验两个独立样本检验,两组间治疗前总DL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两组间总DLQ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在整体治疗过程减少总PASI评分相比较,P=0.00,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
2.6结论
银屑病并非能自愈的疾病,病情变化与用药直接相关。可以确定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有着明确的治疗银屑病的活性,即使浓度仅为正常剂量10分之一的对照组,也存在一定的有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说明书中引用的所有出版物和专利文献引入本文作为参考,如同每个出版物或专利被分别明确指明引入本文作为参考。在不偏离本申请公开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申请公开的各实施方案进行多种改变和用等同物替换。除非上下文中另有说明,否则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任何特征、步骤或实施方案都可以与任何其他特征、步骤或实施方案组合使用。

Claims (5)

1.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生石膏27~33份、水牛角12~18份、生地17~23份、土茯苓12~18份、麦冬7~13份、牡丹皮12~18份、赤芍7~13份、紫草7~13份、桔梗7~13份、牛蒡子7~13份、玄参7~13份、连翘7~13份、甘草7~13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生石膏30份、水牛角15份、生地20份、土茯苓15份、麦冬10份、牡丹皮15份、赤芍10份、紫草10份、桔梗10份、牛蒡子10份、玄参10份、连翘10份、甘草10份。
3.一种治疗银屑病的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和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服制剂,其为口服液、片剂、胶囊剂。
5.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CN202110056621.1A 2021-01-15 2021-01-15 治疗银屑病的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ctive CN1126752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56621.1A CN112675264B (zh) 2021-01-15 2021-01-15 治疗银屑病的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56621.1A CN112675264B (zh) 2021-01-15 2021-01-15 治疗银屑病的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5264A CN112675264A (zh) 2021-04-20
CN112675264B true CN112675264B (zh) 2022-02-01

Family

ID=75458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56621.1A Active CN112675264B (zh) 2021-01-15 2021-01-15 治疗银屑病的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7526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9568A (zh) * 2011-08-26 2013-03-06 林凡新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中药方
US10967030B2 (en) * 2016-09-27 2021-04-06 Beijing Zhendong Guangming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psoriasi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5264A (zh)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1258B (zh) 一种祛除疤痕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04166B (zh) 一种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CN103520572B (zh) 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173A (zh) 一种治疗皮炎、湿疹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2559B (zh) 一种治疗血滞型月经减少及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740583A (zh) 一种用于缓解克罗恩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8781B (zh) 一种治疗阴囊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64600A (zh) 一种治疗痤疮、青春痘的药物
CN102406799A (zh) 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巴布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0886A (zh) 一种治疗脂溢性脱发的外用制剂及制法
CN112675264B (zh) 治疗银屑病的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301373B (zh) 一种治疗产后会阴粘膜病变的药物组合物
CN103223151B (zh) 一种增白祛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7617081B (zh) 一种治疗脱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与制备方法
CN105343847A (zh) 一种含有艾叶的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16536A (zh) 一种治疗白癜风的中药擦剂
CN112870286B (zh) 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316270B (zh) 一种治疗产后会阴粘膜病变药物的散剂制备方法
CN113384633B (zh) 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CN109125450B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4922595A (zh) 一种用于带状疱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56807A (zh) 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制剂
CN105194469A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CN115137796A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18021913A (zh) 一种同时具有治疗痔疮和抗肿瘤的壮药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11

Address after: 450018 Jinshui East Road, Zheng Dong New District, Zhengzhou, Henan, 156

Patentee after: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ddress before: 450000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o.19 Renmin Road, Jinshui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