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4427B - 一种3d打印的功能单元以及应用该功能单元的鞋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3d打印的功能单元以及应用该功能单元的鞋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4427B
CN112674427B CN202011088782.0A CN202011088782A CN112674427B CN 112674427 B CN112674427 B CN 112674427B CN 202011088782 A CN202011088782 A CN 202011088782A CN 112674427 B CN112674427 B CN 1126744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al unit
base
top arc
sol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887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74427A (zh
Inventor
朱光
林治家
皮振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xcreo Beij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Qingfe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fe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fe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674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4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74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44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的功能单元以及其应用,功能单元包括:基座以及分别与基座连接的支撑件与顶弧,所述支撑件与顶弧位于基座的同一侧并分别于基座连接,所述基座、支撑件、顶弧任意二者之间存在空隙,所述功能单元由弹性材料制成,在无受力情况下,顶弧距离基座的最远距离大于支撑件距离基座的最远距离,在外力作用下顶弧和/或支撑件分别向基座方向发生形变,使得所述基座、支撑件、顶弧任意二者之间存在的空隙减小,在此过程中功能单元可以接收顶弧和支撑件形变所产生的机械能,并暂时存储由外部冲击力带来的能量,当外力消失时,顶弧与支撑件复位并在将存储的能量释放。

Description

一种3D打印的功能单元以及应用该功能单元的鞋底
优先权声明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19年10月17日提交的申请号为62/916,467的美国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被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为鞋底,特别涉及一种3D打印的功能单元以及应用该功能单元的鞋底。
背景技术
3D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的技术,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树脂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通过3D打印的先进生产方法实现了使用复杂单元结构制备各种零部件的可能,各种不同的单元结构可以整合入零部件的设计中,实现打印零部件不同的外观和性能的多种可能性。
特别是将3D打印应用于鞋类制造,免去了原鞋类生产中制模的步骤,大大节省了成本,而且采用弹性材料3D打印的鞋中底其性能也优于普通方式生产的鞋中底。
鞋类物品的鞋底设计对鞋类的整体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理想的鞋底应为穿着者的脚提供支撑和缓冲,并通过减震来保护穿着者活动期间的脚免受冲击力的影响。此外,理想的鞋底应提供良好的回弹力,具有良好的弹性并减少穿着者在动态运动过程中鞋底的能量损失,从而有助于鞋底对于穿着者脚的推进。
但是鞋底结构的缓冲性能和回弹特性有时可能是互斥的。缓冲所要做的是降低冲击力,令鞋底结构吸收冲击能量,在此情况下,如何将鞋底结构缓冲所吸收的能量即时释放实现反弹的特性是一个难点。所以鞋类制造商一直在尝试研究新材料和新的鞋底结构,以将两种特性结合在一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3D打印制造的具有良好的支撑能力以及兼具缓冲与反弹特性的功能单元,以及应用该功能单元结构的鞋底。
一种3D打印的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元包括:基座以及分别与基座连接的支撑件与顶弧,所述支撑件与顶弧位于基座的同一侧并分别与基座连接,所述基座、支撑件、顶弧任意二者之间存在空隙,所述功能单元由弹性材料制成,在无受力情况下,顶弧距离基座的最远距离大于支撑件距离基座的最远距离,在外力作用下顶弧和/或支撑件分别向基座方向发生形变,使得所述基座、支撑件、顶弧任意二者之间存在的空隙减小。
上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当在功能单元顶弧上施加外力时,顶弧发生形变被向下压入支撑件所在区域,支撑件在发生形变的同时给与顶弧提供支撑,在此过程中功能单元可以接收顶弧和支撑件形变所产生的机械能,并暂时存储由外部冲击力带来的能量,当外力消失时,顶弧与支撑件复位并将存储的能量释放;功能单元在结构上符合力学原理,使得顶弧与支撑件能够实现传递、储存并释放能量的效果。
进一步地,在外力作用下所述顶弧与支撑件依次向基座方向发生形变,当外力消失后支撑件与顶弧依次复原。
进一步地,所述单个功能单元的基座、支撑件、顶弧均为中心对称结构且中心均位于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顶弧呈连续的弧状结构,该顶弧的两端分别连接基座。
进一步地,所述顶弧为多个与基座连接的弧形臂组成,所述多个弧形臂一端分别与基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所在平面与顶弧和/或支撑件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方向互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单元由3D打印一体成型。
另外将上述的功能单元应用在鞋底上,所述鞋底具有上、下表面以及侧面,该鞋底的上下表面之间设有功能单元。
该鞋底相对于现有技术制造的鞋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功能单元的顶弧可提供初始的缓冲支撑,并有助于在穿着者的脚撞到地面时减小初始的撞击感。当垂直冲击力增加时,位于顶弧下部的支撑件将提供额外的支撑并防止整个功能单元塌陷。除了缓冲支撑外,功能单元也将恢复其原始形状,并在脚开始离开地面时将能量“弹回”到穿着者的脚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功能单元之间填充支撑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为点阵结构或发泡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鞋底由3D打印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鞋底具有脚掌区域及后跟区域,鞋底在脚掌区域和后跟部区域内具有用于容纳功能单元的空间,所述功能单元全部被限位于该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单元的尺寸大小以及基座、支撑件与顶弧横切面的面积大小随着其所在鞋底位置而变化。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单元的弹性模量小于支撑单元的弹性模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功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功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功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功能单元应用于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鞋底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鞋底;20、功能单元;21、顶弧;22、支撑件;23、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提到在另一元件“上”、“附着到”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上、与另一元件“结合”、“接触”另一元件等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附着到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上、与另一元件结合和/或接触另一元件或也可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一个元件被提到“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附着到”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上、与另一元件“直接结合”或“直接接触”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会理解,提到与另一构件“相邻”布置的一个结构或构件可具有叠加在该相邻构件上或位于该相邻构件下的部分。
空间相关术语,如“下方”、“低于”、“下部”、“上方”、“上部”等在本文中可为易于描述而使用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元件或构件与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构件的关系。要理解的是,空间相关术语除附图中描绘的取向外还意在包括器件在使用或运行中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倒转附图中的器件,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构件“下方”或“下面”的元件则将取向在其它元件或构件“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包括上方和下方的取向两者。器件可以以其它方式取向(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所用的空间相关描述词。类似地,除非明确地另行指示,术语“向上”、“向下”、“垂直”、“水平”等在本文中仅用于解释说明。
本发明所披露的功能单元结构20,如图1、2、3所示,单个功能单元20由顶弧21、支撑件22与基座23组成,其中基座23不仅起到连接支撑件22、顶弧21的作用,还可以作为功能单元20在应用中与其他部件(例如鞋底)的连接部,所述支撑件22与顶弧21位于基座23的同一侧并分别与基座23连接,所述基座23、支撑件22、顶弧21任意二者之间存在空隙。将基座23所在平面设为水平面的话,那么顶弧21最高点的高度大于支撑件22 最高点的高度。所述功能单元20由弹性材料制成,在无受力情况下,顶弧21距离基座23的最远距离大于支撑件22距离基座23的最远距离。在外力作用下顶弧21首先向支撑件22的方向发生形变,当形变至一定程度顶弧21会与支撑件22相接触,此时在外力继续作用下,顶弧21和支撑件22一起会继续向基座23方向发生形变。在上述受外力作用功能单元20发生形变的过程中,所述基座23、支撑件22、顶弧21任意二者之间存在的空隙减小。
有关于如何实现功能单元20的回弹、减震。
由于顶弧21与支撑件22的结构相对于基座23任意二者之间存在空隙,即顶弧21的最高点以及支撑件22的最高点与基座23所在平面存在高度差。在顶弧21和支撑件22之间有第一空间,而支撑件22与基座23之间有第二空间,当在顶弧21上施加外力冲击时,顶弧21收到压力发生形变,即顶弧21被压入第一空间内,通过顶弧21的形变的方式功能单元20得以接收和耗散机械能,并暂时存储由外部冲击力带来的能量。当顶弧21继续形变,使得顶弧21与支撑件22接触,同时支撑件22和顶弧21同时被压入第二空间,该过程中支撑件22发生形变的同时反作用力对顶弧21起到支撑作用,以帮助整个功能单元20提供额外的支撑,并在外力消失时,支撑件22与顶弧21复位,功能单元20将存储的能量释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功能单元20包含圆环型的基座23,所述顶弧21和支撑件22均为连续弧形结构,顶弧21的直径大于支撑件22的直径,顶弧21与支撑件 22的两端分别连接基座23。基座23、支撑件22、顶弧21均为中心对称结构且中心均位于一条直线上,顶弧21与支撑件22在基座23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呈十字形。优选的顶弧21外侧最高点以及基座23的底面可以设置连接块用于在应用中,功能单元20的连接与另一个功能单元20或者与其他物品连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改变顶弧21与支撑件22的厚度、宽度以及数量,来调节功能单元20的性能。另外由于顶弧21、支撑件22的尺寸大小会影响功能单元20的整体结构大小,可根据功能单元20的不同应用场景对其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单元20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结构类似,但是功能单元20包含多个顶弧21和/或多个支撑件22。所述顶弧21与支撑件22均为连续的弧形结构,其中顶弧21的直径大于支撑件22的直径,每个单独弧形结构的两端与圆环形的基座23相连接。基座23、支撑件22、顶弧21均为中心对称结构且中心均位于一条直线上。根据顶弧21与支撑件22的数量不同,例如,支撑件22与顶弧21的数量一共是3条,其中包括两根相互垂直的支撑件22和一根条状的顶弧21,那么顶弧21与支撑件22在基座23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可以呈米字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功能单元20包含基座23、支撑件22与顶弧21,其中基座23与顶弧21结构为拱形结构且二者的圆弧相对设置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件22为条状结构分别连接基座23和顶弧21的连接端,即以支撑件22为轴,基座23与顶弧21 是对称的。优选的,在顶弧21与基座23外侧的最高点上可以设置连接块用于在应用中,功能单元20的连接与另一个功能单元20或者与其他物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功能单元20包含两根基座23、一根支撑件22 与一根顶弧21,其中顶弧21为拱形结构,两根基座23分别连接顶弧21的两端形成拱形结构两端点的延伸,所述支撑件22为条状结构连接顶弧21的两端,其中两根基座23互相平行且均与支撑件22垂直。优选的顶弧21外侧的最高点以及基座23的末端可以设置连接块用于在应用中,功能单元20的连接与另一个功能单元20或者与其他物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弧21为连续的弧状结构(拱形结构),可参考图1-3,该顶弧 21的两端分别连接基座23和支撑件22,即在顶弧21受到外力作用时,顶弧21的两端均可以向基座23和支撑件22传递能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弧21由多个弧形臂组成,可参考图4中的功能单元20,顶弧21由2个弧形臂组成(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弧形臂的数量,仅对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解释),两个弧形臂相对在基座23上设置,弧形臂的一端与基座 23连接,这样的设计令顶弧21形成一个不封闭的拱形结构(最高点存在空隙),使得顶弧 21与支撑件22之间存在第一空间更加开阔,顶弧21的弹性形变程度可以更大。这个设计同时提供更多的界面以增强抓握力,并提供附加的通道以增强空气流通以提供更好的透气性。
关于功能单元20的应用。
在一些应用功能单元20的实施例中,首先将功能单元20的顶弧21外侧最高点与物品的受力面固定连接,该物品受到压力传递给功能单元20,功能单元20受到的力大部分与基座23所在平面相垂直,在外力作用下顶弧21与支撑件22依次向基座23方向发生形变,当外力消失后支撑件22与顶弧21依次复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上述的功能单元20应用在鞋底10上,如图4所示,所述鞋底10结构中设置功能单元20以提升鞋底10的缓冲、回弹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鞋底10 具有上、下表面以及侧面(图4中的鞋底10只显示了下表面),该鞋底10由上下表面及侧面定义的内部空间可填充功能单元20,功能单元20可通过顶弧21(或顶弧21上的连接块) 以及基座23(或基座23上设置的连接块)分别与鞋底10的上下表面连接,功能单元20可以是有序的排布,也可以是无序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鞋底10由上下表面及侧面定义的内部空间包含一个或多个功能单元空间,其中功能单元空间中包含多个功能单元20,多个功能单元20可以是均匀分布在功能单元空间中,也可能按照事先确定的方案非均匀分布。鞋底10的功能单元区域之间由支撑单元填充,其中支撑单元可以是传统鞋底使用的发泡材料,或者是3D打印的点阵/晶格结构。功能单元和支撑单元可以分别赋予鞋底不同的性能,功能单元由于材料和结构的特殊性可以提供更好的缓冲与回弹。而支撑单元可以提供更好的稳定及支撑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鞋底的功能单元空间被置于脚掌区域和脚后跟区域,其中分别包含多个功能单元20。
在鞋底的应用当中,支撑单元与功能单元20所呈现的性能差异不仅仅由于两者结构不同,一般的用于鞋底10的发泡结构或者3D镂空晶格结构均可用于本发明所述鞋底10的支撑单元。支撑单元与功能单元20材料也可以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单元20的弹性模量小于支撑单元的弹性模量。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功能单元20的模量可介于1200~2000MPa,屈服应变为4.5~6.5%(这里的模量和屈服应变范围是指本发明所披露的功能单元20的结构所实现的,并不是对功能单元20所用的材料进行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鞋底10具有脚掌区域及后跟区域,由于鞋底10在使用过程中,脚掌区域与后跟区所受到的压力较大,所以需要增强该区域的减震、回弹性能。如图5所示,在鞋底结构在脚掌部和后跟区域内具有用于容纳功能单元20的空间,所述功能单元20全部被限位于该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鞋底10在被穿着使用时,不同区域所受到的压力大小不同,可以根据功能单元20所在区域不同,对功能单元20的尺寸大小以及基座23、支撑件22与顶弧21横切面的面积大小进行调节,已实现不同区域的性能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单元20应用在鞋底10,其最大直径为5-10mm,其中支撑件22、基座23、顶弧21的横截面面积在5-20mm2,在脚掌部、后跟部区域内的功能单元20的尺寸可适当的减小,其支撑件 22、基座23、顶弧21的横截面面积是适当的增大,以提高其减震、回弹性能。
将功能单元20应用于鞋底10后,其中顶弧21可提供初始的缓冲支撑,并有助于在穿着者的脚撞到地面时减小初始的撞击感。当垂直冲击力增加时,下部支撑部分将提供额外的支撑并防止整个功能单元20塌陷。除了缓冲支撑外,功能单元20也将恢复其原始形状,并在脚开始离开地面时将能量“弹回”到穿戴者的脚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单元20由3D打印一体成型,具体的,该3D打印技术可以是光固化3D打印,具体的打印步骤包括:
步骤一、在计算机软件中建立功能单元20的三维模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Rhino、 Grasshopper、Solidworks、Catia或UG等软件中制作所述三维模型;
(可选的)步骤二、对于制作的三维模型添加打印支撑结构(由于本发明披露的功能单元20可以使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打印,在约束液面式(bottom-up)类型光固化3D打印技术中,打印件为逐层成型,光固化由树脂料槽底部开始,每完成一层固化,成型台携带已固化的打印件向上移动一层的高度,整个打印过程需要成型台不断向上运动,附着在成型台上的打印件会受到重力以及未固化液体(如光敏树脂)的影响,成型台在每层打印完成向上移动的过程中都可能使得打印件产生晃动,甚至造成打印的偏差。在光固化3D打印的材料为弹性体材料时,成型台向上移动而造成的打印件晃动问题会尤为凸出。因此对于此类弹性材料的光固化3D打印,打印过程中的支撑结构尤为重要。中国专利申请CN201910735447.6 和CN201910736413.9中公布的支撑结构的设计以及移除方法均可适用于本专利中的功能单元20的打印,上述申请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步骤三、利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设备使用树脂材料将前述步骤制作的三维模型打印出本发明的功能单元20。
(可选的)步骤四、对打印成型的功能单元20进行清洗,清除表面未固化的多余树脂;如使用支撑,移除支撑结构;
(可选的)步骤五、如使用具有多重固化机制的弹性树脂材料,对光固化完成的打印件进行进一步固化;进一步固化的条件可能为热固化(其中包括加温固化,常温固化,烤箱固化,水浴固化等多种适用固化条件)或进一步的光固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四的移除支撑结构可以在第五步进一步固化后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上述3D打印的功能单元20应用于鞋底10以提高鞋底10性能,鞋底10通过3D打印或者发泡制造而成,且预留有放置功能单元20的位置,将功能单元20 嵌入鞋底10的预留位置内,由于鞋底10以及功能单元20均具有一定的弹性,预留位置的空间可小于功能单元20体积实现对于功能单元20的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功能单元20与鞋底10接触表面添加粘合剂进一步固定功能单元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单元20与鞋底10整体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该3D打印技术可以是光固化3D打印,具体的打印步骤包括:
步骤一、在计算机软件中建立具有功能单元20的鞋底10的三维模型,鞋底10内部设有功能单元20。在一些实施例中,设有功能单元20的鞋底10的结构如图4所示。在这个实施例中,鞋底的上表面需要另行打印,并在打印过程结束之后与另行打印的设置功能单元20 的鞋底下表面进行粘合组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Rhino、Grasshopper、Solidworks、Catia 或UG等软件中制作所述三维模型;
(可选的)步骤二、对于制作的三维模型添加打印支撑结构(由于本发明披露的功能单元20可以使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打印,在约束液面式(bottom-up)类型光固化3D打印技术中,打印件为逐层成型,光固化由树脂料槽底部开始,每完成一层固化,成型台携带已固化的打印件向上移动一层的高度,整个打印过程需要成型台不断向上运动,附着在成型台上的打印件会受到重力以及未固化液体(如光敏树脂)的影响,成型台在每层打印完成向上移动的过程中都可能使得打印件产生晃动,甚至造成打印的偏差。在光固化3D打印的材料为弹性体材料时,成型台向上移动而造成的打印件晃动问题会尤为凸出。因此对于此类弹性材料的光固化3D打印,打印过程中的支撑结构尤为重要。中国专利申请CN201910735447.6 和CN201910736413.9中公布的支撑结构的设计以及移除方法均可适用于本专利中的具有功能单元20鞋底10的打印,上述申请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步骤三、利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设备使用树脂材料将前述步骤制作的三维模型打印出设有功能单元20的鞋底10。
(可选的)步骤四、对打印成型的鞋底10进行清洗,清除表面未固化的多余树脂;如使用支撑,移除支撑结构;
(可选的)步骤五、如使用具有多重固化机制的弹性树脂材料,光固化完成的打印件进行进一步固化;进一步固化的条件可能为热固化(其中包括加温固化,常温固化,烤箱固化,水浴固化等多种适用固化条件)或进一步的光固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四的移除支撑结构可以在第五步进一步固化后进行。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披露的功能单元20可以应用于除鞋底10外的其他领域产品,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做限制,特别的是根据功能单元20所用的材料的性能不同,结合其结构能够满足不同产品对于的力学性能要求。一般来说,用于光固化3D打印该功能单元20的材料包括两大类可光固化树脂,一类是传统光固化树脂,一类为双重固化树脂。其中传统可光固化树脂主要包括可光固化树脂单体或寡聚物、光引发剂。而双重固化树脂除了可光固化树脂单体或寡聚物、光引发剂以外,还具备光固化步骤结束后仍然未固化的成分,该未固化成分在光固化步骤之后的后固化步骤中可以进行进一步固化。
具体的,光固化树脂单体和/或寡聚物可以为含碳碳双键的丙烯酸酯类材料,具体的单体可以是丙烯酸酯,寡聚物可以是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和/或聚氨酯丙烯酸酯,其中光引发剂可以是安息香、二苯基乙酮(二苯乙酮)、二苯甲酮、芳酰基膦氧化物(如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或称为TPO)、硫代丙氧基硫杂蒽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特别的,未固化成分可以是氰酸酯、异氰酸酯、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可光固化树脂中的可光固化树脂单体或寡聚物在光固化步骤中受到光辐射在光引发剂的催化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液态的树脂固化形成打印件或打印中间体(由可光固化树脂固化成型,其中含有未固化成分),在固化过程中,未固化成分能够与其自身和/或可光固化树脂单体或寡聚物形成共混聚合物、互穿聚合物网络、半互穿聚合物网络或顺序互穿聚合物网络,实现进一步的固化。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6796392A(公开号)《由具有多重硬化机制的材料制备聚氨酯三维物体的方法》以及CN106687861A(公开号)《由具有多重硬化机制的材料制备三维物体的方法》中公布了具体采用双重固化树脂进行光固化3D打印的方法可适用于本专利中的功能单元20或设施有功能单元20的鞋底10的打印,上述申请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可行的实施示例,不能因此即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对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运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做出的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都应属于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3D打印的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元包括:基座以及分别与基座连接的支撑件与顶弧,所述支撑件与顶弧位于基座的同一侧并分别与基座连接,所述基座、支撑件、顶弧任意二者之间存在空隙,所述功能单元由弹性材料制成,在无受力情况下,顶弧距离基座的最远距离大于支撑件距离基座的最远距离,在外力作用下顶弧和/或支撑件分别向基座方向发生形变,使得所述基座、支撑件、顶弧任意二者之间存在的空隙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的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外力作用下所述顶弧与支撑件依次向基座方向发生形变,当外力消失后支撑件与顶弧依次复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的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单个功能单元的基座、支撑件、顶弧均为中心对称结构且中心均位于一条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的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弧呈连续的弧状结构,该顶弧的两端分别连接基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的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弧为多个与基座连接的弧形臂组成,所述多个弧形臂的一端分别与基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的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所在平面与顶弧和/或支撑件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方向互相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的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元由3D打印一体成型。
8.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功能单元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具有上、下表面以及侧面,该鞋底的上下表面之间设有功能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功能单元之间填充支撑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为点阵结构或发泡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由3D打印一体成型。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具有脚掌区域及后跟区域,鞋底在脚掌区域和后跟部区域内具有用于容纳功能单元的空间,所述功能单元全部被限位于该空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元的尺寸大小以及基座、支撑件与顶弧横切面的面积大小随着其所在鞋底位置而变化。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元的弹性模量小于支撑单元的弹性模量。
CN202011088782.0A 2019-10-17 2020-10-13 一种3d打印的功能单元以及应用该功能单元的鞋底 Active CN1126744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916467P 2019-10-17 2019-10-17
US62/916467 2019-10-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4427A CN112674427A (zh) 2021-04-20
CN112674427B true CN112674427B (zh) 2022-05-31

Family

ID=75445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88782.0A Active CN112674427B (zh) 2019-10-17 2020-10-13 一种3d打印的功能单元以及应用该功能单元的鞋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744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6988A (zh) * 2021-09-28 2021-12-17 华侨大学 一种晶格结构鞋底振动能量传递的可视化分析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625358D1 (de) * 1995-06-05 2003-01-23 Brian Russell Sohlenaufbau für athletikschuhe
CN109619761A (zh) * 2018-12-06 2019-04-16 福建泉州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回弹晶格结构以及应用该结构的鞋底
CN208783842U (zh) * 2018-06-04 2019-04-26 福建泉州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鞋底内嵌3d打印模块的运动鞋
CN209391152U (zh) * 2018-07-19 2019-09-17 福建起步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减震型儿童运动鞋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63287A (ko) * 2010-12-07 2012-06-15 주식회사 쉘톤스포츠 충격흡수부재, 충격흡수부재를 구비한 밑창 및 충격흡수부재를 구비한 신발
US9241533B2 (en) * 2013-02-21 2016-01-26 Nike, Inc. Footwear including heel spring support member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625358D1 (de) * 1995-06-05 2003-01-23 Brian Russell Sohlenaufbau für athletikschuhe
CN208783842U (zh) * 2018-06-04 2019-04-26 福建泉州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鞋底内嵌3d打印模块的运动鞋
CN209391152U (zh) * 2018-07-19 2019-09-17 福建起步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减震型儿童运动鞋
CN109619761A (zh) * 2018-12-06 2019-04-16 福建泉州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回弹晶格结构以及应用该结构的鞋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4427A (zh)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05843B2 (en) Midsole of a shoe
US6568102B1 (en) Shoe having shock-absorber element in sole
US11071348B2 (en) Footwear sole structure
CN110636768B (zh)
US6487796B1 (en) Footwear with lateral stabilizing sole
US9907353B2 (en) Energy return sole
US6851204B2 (en) Footwear sole with a stiffness adjustment mechanism
US20080005929A1 (en) Cushioning system for footwear
WO2006120749A1 (ja) 靴底の緩衝装置
WO2006038338A1 (ja) 靴底の後足部の緩衝装置
CN112674427B (zh) 一种3d打印的功能单元以及应用该功能单元的鞋底
US20040159014A1 (en) Reversed kinetic system for shoe sole
JP7480140B2 (ja) 3dプリント構造
CN113163897B (zh) 3d打印结构
US20110074075A1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cushioning element
CN112690535A (zh) 一种气囊结构以及其应用以及制造方法
EP3709831A1 (en) A midsole for a shoe
CN113163896B (zh) 3d打印结构
CN212814284U (zh) 一种足弓支撑袜
CN114081238B (zh) 一种用于减震的鞋底及鞋
CN113491372A (zh) 一种复合面心立方晶格点阵结构以及应用该结构的鞋底
JP7115860B2 (ja) シューズ用ソールの衝撃緩衝部材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シューズ
KR102024770B1 (ko) 트램펄린 구조를 갖는 신발바닥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신발
WO2010078740A1 (zh) 用于鞋的减震结构、具有该减震结构的中底和减震鞋
US20050028402A1 (en) Micro-support cushion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