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67949A - 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67949A
CN112667949A CN202011623759.7A CN202011623759A CN112667949A CN 112667949 A CN112667949 A CN 112667949A CN 202011623759 A CN202011623759 A CN 202011623759A CN 112667949 A CN112667949 A CN 1126679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quest
data
return data
end application
reques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237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波
刘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 Spe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 Spe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 Speech Ltd filed Critical AI Speech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2375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679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67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794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对所述请求进行分析并判断所述第一请求是否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若所述第一请求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向多个后端服务发送由所述第一请求拆分出来的多个第二请求;响应于获取所述多个后端服务基于所述多个第二请求返回的多个返回数据,对所述多个返回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并将所述聚合数据反馈给所述前端应用。通过前端网关对后端服务反馈的返回数据进行聚合,使前端应用可以从前端网关中直接获取聚合完成的数据,从而避免了需要在业务逻辑中做数据处理,使得数据和业务解耦的操作。

Description

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前端网关的概念是从后端API网关借鉴而来,目前在团队项目中更多的是前后端分离项目,因此大部分实现路线是,针对特定的项目,由后端来结合前端,实现特定的功能,如数据聚合,鉴权操作等。
但是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的方案至少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的这种由后端来适配前端的操作无法普适性;例如前端需要某个庞大的数据,这个数据来自于各个数据表,后端考虑到服务的解耦,一般是不会将这些数据聚合在一起的,因此,前端需要请求多个API,然后由前端来组合数据,业务逻辑中就会出现很多数据组合的代码;2、无论什么样的请求,前端所有的API鉴权都经过后端的网关,造成后端网关的压力;3、前端无法记录日志,因为所有的请求都直接打到后端服务上了,前端的请求和操作没有一个中间层来记录,导致前端问题查询时十分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用于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对所述请求进行分析并判断所述第一请求是否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若所述第一请求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向多个后端服务发送由所述第一请求拆分出来的多个第二请求;响应于获取所述多个后端服务基于所述多个第二请求返回的多个返回数据,对所述多个返回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并将所述聚合数据反馈给所述前端应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装置,包括:判断程序模块,配置为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对所述请求进行分析并判断所述第一请求是否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发送程序模块,配置为若所述第一请求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向多个后端服务发送由所述第一请求拆分出来的多个第二请求;聚合程序模块,配置为响应于获取所述多个后端服务基于所述多个第二请求返回的多个返回数据,对所述多个返回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并将所述聚合数据反馈给所述前端应用。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方法及装置,采用前端网关拦截用户请求,使得在记录用户请求的同时,对用户请求的权限进行基础控制,从而减小后端服务处理请求数据量大,造成后端网关由于压力过大容易崩溃现象的产生;而且通过前端网关对后端服务反馈的返回数据进行聚合,使前端应用可以从前端网关中直接获取聚合完成的数据,从而避免了需要在业务逻辑中做数据处理,使得数据和业务解耦的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前端应用与后端服务的作用和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请求拦截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请求拦截和数据聚合的实现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的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在步骤101中,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对请求进行分析并判断第一请求是否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
在步骤102中,若第一请求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向多个后端服务发送由第一请求拆分出来的多个第二请求;
在步骤103中,响应于获取多个后端服务基于多个第二请求返回的多个返回数据,对多个返回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并将聚合数据反馈给前端应用。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步骤101,数据处理装置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对请求进行分析并判断第一请求是否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其中,组合型返回数据指一个请求可能需要多个返回数据。之后,对于步骤102,数据处理装置若第一请求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向多个后端服务发送由第一请求拆分出来的多个第二请求。然后,对于步骤103,数据处理装置响应于获取多个后端服务基于多个第二请求返回的多个返回数据,对多个返回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并将聚合数据反馈给前端应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采用前端网关判断用户请求是否包含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的请求,若用户请求中包含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的请求,前端网关向多个后端服务发送分别多个请求,通过前端网关对后端服务反馈的返回数据进行聚合,使前端应用可以从前端网关中直接获取聚合完成的数据,从而避免了需要在业务逻辑中做数据处理,使得数据和业务解耦的操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步骤101“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对请求进行分析并判断第一请求是否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之后,方法包括:若第一请求不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向多个后端服务发送第一请求。这样,后端服务直接对前端应用的请求进行处理,并将数据直接返回前端应用。
请参阅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流程图主要是对步骤101“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对请求进行分析并判断第一请求是否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的情况的进一步限定的步骤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在步骤201中,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判断第一请求是否携带验证信息;
在步骤202中,若第一请求中携带有验证信息,再次判断第一请求是否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步骤201,数据处理装置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判断第一请求是否携带验证信息。之后,对于步骤202,若第一请求中携带有验证信息,数据处理装置再次判断第一请求是否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采用前端网关拦截用户请求,使得在记录用户请求的同时,对用户请求的权限进行基础控制,从而减小后端服务处理请求数据量大,造成后端网关由于压力过大容易崩溃现象的产生。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步骤201“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判断第一请求是否携带验证信息”之后,方法包括:若第一请求中未携带有验证信息,将第一请求直接返回前端应用。
本实施的方法,用户请求采用前端网关进行拦截,若某个请求是需要对应权限才能访问的,那么就在前端网关对请求进行权限校验,只做验证信息的有无校验,这样就可以直接过滤掉很大一部分无效的请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若第一请求不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向多个后端服务发送第一请求包括:若第一请求不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求基于分批次发送方式向多个后端服务发送第一请求。
具体地,分批次发送方式为队列形式发送方式、间隔时间发送方式或定量发送方式。
本实施例的方法,采用按队列形式发送请求给后端服务或者以设定的值发送到后端服务或者以间隔的时间段发送到后端服务,这样不仅实现了对流量的控制,同时也防止流量过大造成后端服务宕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步骤101“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对请求进行分析并判断第一请求是否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之前,方法包括: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对第一请求配置唯一标识码,并存储第一请求。
本实施的方法,采用对每一个用户请求进行配置唯一标识码,并对该用户请求以及相对应的唯一标识码进行存储,实现了前端网关记录日志的目的,需要查找某一用户请求时,利用唯一标识码查找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步骤并不用于限制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实际上,某些步骤可能会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步骤限定的相反的顺序执行,本申请在此没有限制。
下面对通过描述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对最终确定的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方案。
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前端的历史没有后端那么久,同时之前的前端项目在体积和量上和现在的前端存在质的差距,所以前端没有这样的统一管理,基本上数据、日志、权限等等都交给后端来处理和记录,而随着前端应用越来越复杂,数量也越来越多,所以有这样的需求。
发明人发现:目前的前端技术圈,同样也是处于前端项目庞大数量急速增长的状态,也面临着业务中聚合数据,无法校验权限,无法记录日志等问题,一般采用后端尽量适配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1)、数据聚合,如果前端需要某种形式的数据聚合,需要调用多个请求,后端就适配一个这样的后端接口,将数据聚合后返回给前端。
2)、权限校验,如果请求过多,后端的网关无法承受,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增加网关节点数量,通过负载均衡的策略来减小负担。
3)、日志记录,目前一般是由前端来记录用户的操作,每次操作触发记录事件,发送请求来存储操作记录。
发明人还发现:因为前端的开发人员更多的是关注页面数据和渲染相关的业务逻辑,不是非常关心数据请求过多,无法查询日志等等问题;团队开发一般是前后端交流数据结构,所以一般同团队开发不会去思考上述的问题;利用前端网关来拦截、监控以及数据聚合的操作需要前端应用及服务到达某个量级时才会发现其重要性。同时这是一个由需求和问题带来的架构优化。
本申请的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设计和优化来解决由于前端项目庞大数量急速增长,业务中聚合数据,无法校验权限,无法记录日志的问题:
一、用户发起的请求,拦截到用户的请求,一可以记录其操作,二可以做权限的基础控制,如未带cookie或者token验证信息的请求,直接就由前端网关返回响应,而不再发送到后端网关来做校验了。
二、获取后端返回的接口数据,对返回的数据进行组合,前端就可以直接从前端网关来获取已经组合完成的数据,不再需要在业务逻辑中做数据的处理操作了,使得数据和业务解耦。
三、基于nodeJS开发前端网关具有十分大的灵活性,前端开发人员可以在其中添加各种中间件,丰富其功能,还可以实现监控和流量限制等功能。
请参阅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前端应用与后端服务的作用和关系图。
如图3所示,前端网关具有以下功能:
1)数据聚合,数据组合
1.1)首先在前端网关中定义所有的前端接口,这里的接口和后端无关,直接由网关定义即可。
1.2)用户在页面发起请求。请求在前端网关进行拦截,拦截到某个请求,对请求进行分析,如果是需要获取组合型数据的,由网关对后端发起多个请求,然后将返回的数据进行组合再返回到前端。
1.3)前端只需要关注页面逻辑即可,不需要关注数据的来源和组合。
2)权限校验
2.1)用户发起请求。
2.2)请求在前端网关进行拦截,若某个请求是需要对应权限才能访问的,那么就在前端网关对请求进行权限校验,只做验证信息的有无校验,这样就可以直接过滤掉很大一部分无效的请求。
2.3)其他请求仍然请求后端即可。
3)日志记录
3.1)用户的操作,请求都可以在网关中记录。
3.2)每一个操作都添加上唯一的标识,这样可以实现查找。
3.3)将记录存储在前端网关即可,这样及保存了记录又不会影响后端服务的性能。
3.4)查找时利用唯一标识查找即可
4)流量控制
4.1)当前端流量过大时,前端网关进行拦截。
4.2)按队列形式发送请求给后端或者以设定的值发送到后端,这样不仅实现了对流量的控制,同时也防止流量过大造成后端服务宕机。
请参阅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请求拦截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前端网关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判断第一请求是否携带验证信息,若第一请求中携带有验证信息,将第一请求发送至后端服务,若第一请求中未携带有验证信息,将第一请求直接返回前端应用。
请参阅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请求拦截和数据聚合的实现流程。
如图5所示,首先,前端网关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判断第一请求是否携带验证信息,接着,当前端网关判断分析第一请求中未携带有验证信息时,将第一请求直接返回前端应用。再接着,当前端网关判断分析第一请求中携带有验证信息时,前端网关再次判断第一请求是否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紧接着,当前端网关判断第一请求不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时,前端网关向多个后端服务发送第一请求。然后,当前端网关判断第一请求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时,前端网关向多个后端服务发送由第一请求拆分出来的多个第二请求,最后,基于获取的多个后端服务返回的与第二请求相对应的多个返回数据,对多个返回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并将聚合数据反馈给前端应用。
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还采用过如下备选方案,并总结了该备选方案的优点和缺点。
Beta版本:利用一个公共库来实现上述的功能,然后在每个前端服务中单独注入功能。
优点:可快速实现,并且不需要过多关注服务端。
缺点:每个服务都需要注入,体积和流量浪费;当需要更新时,每个服务都需要更新,时间浪费,不便于维护。
请参阅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的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装置的框图。
如图6所示,数据处理装置300,包括判断程序模块310、发送程序模块320以及聚合程序模块330。
其中,判断程序模块310,配置为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对请求进行分析并判断第一请求是否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发送程序模块320,配置为若第一请求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向多个后端服务发送由第一请求拆分出来的多个第二请求;聚合程序模块330,配置为响应于获取多个后端服务基于多个第二请求返回的多个返回数据,对多个返回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并将聚合数据反馈给前端应用。
应当理解,图6中记载的诸模块与参考图1和图2中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方法描述的操作和特征以及相应的技术效果同样适用于图6中的诸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模块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方案,例如判断模块可以描述为对请求进行分析并判断第一请求是否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的模块。另外,还可以通过硬件处理器来实现相关功能模块,例如判断模块也可以用处理器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手术器械清点方法;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对请求进行分析并判断第一请求是否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
若第一请求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向多个后端服务发送由第一请求拆分出来的多个第二请求;
响应于获取多个后端服务基于多个第二请求返回的多个返回数据,对多个返回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并将聚合数据反馈给前端应用。
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术器械清点装置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手术器械清点装置。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项手术器械清点方法。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10以及存储器420,图7中以一个处理器410为例。手术器械清点方法的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430和输出装置440。处理器410、存储器420、输入装置430和输出装置44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7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存储器420为上述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4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20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手术器械清点方法。输入装置430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术器械清点装置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44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述电子设备应用于手术器械清点装置中,用于客户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对请求进行分析并判断第一请求是否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
若第一请求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向多个后端服务发送由第一请求拆分出来的多个第二请求;
响应于获取多个后端服务基于多个第二请求返回的多个返回数据,对多个返回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并将聚合数据反馈给前端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于:
(1)移动通信设备: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并且以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为主要目标。这类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例如iPhone)、多媒体手机、功能性手机,以及低端手机等。
(2)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这类设备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特性。这类终端包括:PDA、MID和UMPC设备等。
(3)便携式娱乐设备:这类设备可以显示和播放多媒体内容。该类设备包括:音频、视频播放器,掌上游戏机,电子书,以及智能玩具和便携式车载导航设备。
(4)服务器: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服务器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5)其他具有数据交互功能的电子装置。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对所述请求进行分析并判断所述第一请求是否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
若所述第一请求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向多个后端服务发送由所述第一请求拆分出来的多个第二请求;
响应于获取所述多个后端服务基于所述多个第二请求返回的多个返回数据,对所述多个返回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并将所述聚合数据反馈给所述前端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对所述请求进行分析并判断所述第一请求是否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包括:
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判断所述第一请求是否携带验证信息;
若所述第一请求中携带有验证信息,再次判断所述第一请求是否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判断所述第一请求是否携带验证信息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若所述第一请求中未携带有验证信息,将所述第一请求直接返回前端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对所述请求进行分析并判断所述第一请求是否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若所述第一请求不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向多个后端服务发送所述第一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若所述第一请求不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向多个后端服务发送所述第一请求包括:
若所述第一请求不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求基于分批次发送方式向多个后端服务发送所述第一请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批次发送方式为队列形式发送方式、间隔时间发送方式或定量发送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对所述请求进行分析并判断所述第一请求是否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对所述第一请求配置唯一标识码,并存储所述第一请求。
8.一种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判断程序模块,配置为响应于获取前端应用的第一请求,对所述请求进行分析并判断所述第一请求是否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
发送程序模块,配置为若所述第一请求需要获取组合型返回数据,向多个后端服务发送由所述第一请求拆分出来的多个第二请求;
聚合程序模块,配置为响应于获取所述多个后端服务基于所述多个第二请求返回的多个返回数据,对所述多个返回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并将所述聚合数据反馈给所述前端应用。
9.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1623759.7A 2020-12-31 2020-12-31 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Withdrawn CN1126679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3759.7A CN112667949A (zh) 2020-12-31 2020-12-31 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3759.7A CN112667949A (zh) 2020-12-31 2020-12-31 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7949A true CN112667949A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12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23759.7A Withdrawn CN112667949A (zh) 2020-12-31 2020-12-31 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6794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2703A (zh) * 2021-06-28 2021-09-28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通信请求响应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2703A (zh) * 2021-06-28 2021-09-28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通信请求响应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185454A1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Determining Resource Consumption of Task
US20170085653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message distribution
US11954396B2 (en) Screen projection status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405328B2 (en) Providing on-demand production of graph-based relationships in a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US2017015021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processing
CN110059064B (zh) 日志文件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78424A (zh)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67949A (zh) 用于前端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026532B (zh) 用于语音数据的消息队列管理方法
CN106651183B (zh) 工控系统的通信数据安全审计方法及装置
CN111054079A (zh) 信息查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61909A (zh)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474954B (zh) 基于区块链的文件分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100645529B1 (ko) 로그 가공이 가능한 로그 관리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로그관리 방법
CN111318023B (zh) 游戏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14090514A (zh) 分布式系统的日志检索方法及装置
CN113127099A (zh) 服务器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776947A (zh) 资源获取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2965767A (zh) 作业的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08763A (zh) 一种验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288135B (zh) 系统兼容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988195A (zh) 用于分组测试的应答方案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663361B (zh) 游戏应用程序自登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7724852B (zh) 一种云电脑计算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5774739A (zh) 一种交易数据的追踪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5123 building 14, Tengfei Innovation Park, 388 Xinping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ip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23 building 14, Tengfei Innovation Park, 388 Xinping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AI SPEECH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