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64626A - 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64626A
CN112664626A CN202011507938.4A CN202011507938A CN112664626A CN 112664626 A CN112664626 A CN 112664626A CN 202011507938 A CN202011507938 A CN 202011507938A CN 112664626 A CN112664626 A CN 112664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plate
gear
bevel gear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079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满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Industry Technology NUIT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Industry Technology NU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Industry Technology NUIT filed Critical Nanj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Industry Technology NUIT
Priority to CN20201150793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646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64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46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所属动力输出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两个安装底座、上保护板和下保护板,所述上保护板的顶部和下保护板的底部均通过减震弹簧分别与安装底座连接。本发明中,当采用一级动力齿轮带动主动力转轴转动时,还可以带动竖直转轴a、竖直转轴b、水平转轴a和水平转轴b同时转动,改变了现有的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采用一级动力齿轮转动带动主动力转轴转动时,无法带动竖直转轴b和水平转轴b的弊端,输出效果更好;调节主动力转轴与一级动力齿轮联动的方式和调节二级动力齿轮与主动力转轴联动的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装配的难度以及成本,实用性优于现有的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输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7830118B,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该装置上设置有原动力连接齿轮,且原动力连接齿轮的内部设置有两种连接方式,提高了设备在安装时的便捷性,增加设备的实用性,同时该装置上还设置有辅助转轴,辅助转轴包含了两个垂直辅助转轴和两个水平辅助转轴,增加了设备的动力输出轴,提高了新能源动力的利用率,增加设备的工作效率,解决了设备动力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但是该装置中,一级动力轮转动无法带动主动力转轴14和一号水平转轴转动,二级动力轮转动带动二号垂直转轴和二号水平转轴1转动,此外,旋转轴、旋转连接盘和液压缸之间的连接结构复杂,增加了装配的难度以及成本,实用性较差。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包括两个安装底座、上保护板和下保护板,所述上保护板的顶部和下保护板的底部均通过减震弹簧分别与安装底座连接,所述上保护板的底部通过散热板和固定板与下保护板的顶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散热板上安装有原动力连接齿轮,所述原动力连接齿轮上设置有一级动力齿轮和二级动力齿轮,其中一个所述散热板通过转动件连接有主动力转轴,所述主动力转轴的一端依次贯穿散热板和固定板并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a,所述下保护板的顶部通过调节装置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顶部通过转动轴连接有连接锥齿轮a,所述二级动力齿轮通过连接锥齿轮a与从动锥齿轮a啮合连接;
其中一个所述散热板的外侧壁通过调节装置与移动板连接,所述移动板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水平转动杆,所述水平转动杆的一端贯穿固定板并通过连接齿轮a与一级动力齿轮连接;
所述水平转动杆通过滑动机构与固定板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散热板通过转动件连接有水平转轴a,所述水平转轴a的一端贯穿散热板并通过转动件与固定板连接,所述水平转动杆通过联动机构a分别与水平转轴a和主动力转轴连接,所述水平转轴a通过联动机构b连接有竖直转轴a,所述竖直转轴a的顶部依次贯穿上保护板和安装底座并向安装底座的顶部延伸,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竖直转轴a对应的活动孔a,所述竖直转轴a的外侧壁通过转动件与上保护板连接;
所述主动力转轴通过联动机构c连接有水平转轴b,所述水平转轴b通过转动件分别与固定板和散热板连接,且所述水平转轴b远离固定板的一端贯穿散热板并向外延伸,所述水平转轴b通过联动机构b连接有竖直转轴b,所述竖直转轴b的底部依次贯穿下保护板和安装底座并向安装底座的底部延伸,所述竖直转轴b通过转动件与下保护板连接,所述安装底座上设置有与竖直转轴b对应的活动孔b。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下保护板顶部和散热板外侧壁上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驱动轴通过转动件与移动板连接,所述移动板通过伸缩杆分别与下保护板的顶部和散热板的外侧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块,所述滑块通过转动件与水平转动杆,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滑块对应的滑动口。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a包括固定套接在水平转动杆外侧壁上的连接齿轮c,所述水平转轴a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连接齿轮b,所述主动力转轴的外侧壁上固定套接有连接齿轮d,所述连接齿轮c分别与连接齿轮b和连接齿轮d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b包括固定套接在水平转轴a外侧壁上和水平转轴b外侧壁上的连接锥齿轮b,所述竖直转轴a的底部和竖直转轴b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b,所述连接锥齿轮b与从动锥齿轮b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c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外侧壁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通过转动件连接有从动转轴,所述从动转轴的顶部通过从动锥齿轮c连接有固定锥齿轮,所述固定锥齿轮固定套接在主动力转轴的外侧壁上,所述从动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d,所述从动锥齿轮d与连接锥齿轮b啮合。
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所述散热板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齿轮保护板,所述连接齿轮保护板固定套接在原动力连接齿轮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件为轴承。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中,当采用一级动力齿轮带动主动力转轴转动时,还可以带动竖直转轴a、竖直转轴b、水平转轴a和水平转轴b同时转动,改变了现有的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采用一级动力齿轮转动带动主动力转轴转动时,无法带动竖直转轴b和水平转轴b的弊端,输出效果更好;
2、本发明中,调节主动力转轴与一级动力齿轮联动的方式和调节二级动力齿轮与主动力转轴联动的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装配的难度以及成本,实用性优于现有的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底座;2、减震弹簧;3、上保护板;4、下保护板;5、散热板;6、原动力连接齿轮;7、一级动力齿轮;8、二级动力齿轮;9、主动力转轴;10、连接锥齿轮a;11、调节装置;1101、液压缸;1102、伸缩杆;12、从动锥齿轮a;13、连接齿轮保护板;14、连接齿轮a;15、水平转动杆;16、滑块;17、固定板;18、水平转轴a;19、水平转轴b;20、竖直转轴a;21、竖直转轴b;22、连接锥齿轮b;23、从动锥齿轮b;24、从动锥齿轮c;25、从动锥齿轮d;26、从动转轴;27、支撑板;28、连接齿轮b;29、连接齿轮c;30、移动板;31、固定锥齿轮;32、转动件;33、连接齿轮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图2,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包括两个安装底座1、上保护板3和下保护板4,上保护板3的顶部和下保护板4的底部均通过减震弹簧2分别与安装底座1连接,上保护板3的底部通过散热板5和固定板17与下保护板4的顶部连接,其中一个散热板5上安装有原动力连接齿轮6,原动力连接齿轮6上设置有一级动力齿轮7和二级动力齿轮8,其中一个散热板5通过转动件32连接有主动力转轴9,主动力转轴9的一端依次贯穿散热板5和固定板17并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a12,下保护板4的顶部通过调节装置11连接有移动板30,移动板30的顶部通过转动轴连接有连接锥齿轮a10,二级动力齿轮8通过连接锥齿轮a10与从动锥齿轮a12啮合连接;
其中一个散热板5的外侧壁通过调节装置11与移动板30连接,移动板30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水平转动杆15,水平转动杆15的一端贯穿固定板17并通过连接齿轮a14与一级动力齿轮7连接;
水平转动杆15通过滑动机构与固定板17连接,其中一个散热板5通过转动件32连接有水平转轴a18,水平转轴a18的一端贯穿散热板5并通过转动件32与固定板17连接,水平转动杆15通过联动机构a分别与水平转轴a18和主动力转轴9连接,水平转轴a18通过联动机构b连接有竖直转轴a20,竖直转轴a20的顶部依次贯穿上保护板3和安装底座1并向安装底座1的顶部延伸,安装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竖直转轴a20对应的活动孔a,竖直转轴a20的外侧壁通过转动件32与上保护板3连接;
主动力转轴9通过联动机构c连接有水平转轴b19,水平转轴b19通过转动件32分别与固定板17和散热板5连接,且水平转轴b19远离固定板17的一端贯穿散热板5并向外延伸,水平转轴b19通过联动机构b连接有竖直转轴b21,竖直转轴b21的底部依次贯穿下保护板4和安装底座1并向安装底座1的底部延伸,竖直转轴b21通过转动件32与下保护板4连接,安装底座1上设置有与竖直转轴b21对应的活动孔b。
固定板17的作用是便于对水平转动杆15的一端、主动力转轴9的一端和水平转轴b19的一端提供支撑,同时还用于对从动转轴26进行固定,以便于主动力转轴9转动同时带动水平转轴b19和竖直转轴b21转动。
通过调节装置11带动移动板30左右移动或者上下移动,以便于达到连接齿轮a14与一级动力齿轮7啮合和连接锥齿轮a10分别与二级动力齿轮8、从动锥齿轮a12啮合,实现采用一级动力齿轮7带动主动力转轴9转动或者采用二级动力齿轮8带动主动力转轴9转动的功能。且结构与现有的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的联动结构相比更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二级动力齿轮8为锥齿轮。
更具体地,调节装置11包括固定连接在下保护板4顶部和散热板5外侧壁上的液压缸1101,液压缸1101的驱动轴通过转动件32与移动板30连接,移动板30通过伸缩杆1102分别与下保护板4的顶部和散热板5的外侧壁连接。
更具体地,滑动机构包括滑块16,滑块16通过转动件32与水平转动杆15,滑块16滑动连接在固定板17上,固定板17上设置有与滑块16对应的滑动口。
以便于调节水平转动杆15在固定板17上左右移动,以便于在需要时采用一级动力齿轮7带动主动力转轴9转动。
更具体地,联动机构a包括固定套接在水平转动杆15外侧壁上的连接齿轮c29,水平转轴a18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连接齿轮b28,主动力转轴9的外侧壁上固定套接有连接齿轮d33,连接齿轮c29分别与连接齿轮b28和连接齿轮d33啮合。
联动机构a的作用是便于水平转动杆15转动同时带动水平转轴a18和主动力转轴9转动。
更具体地,联动机构b包括固定套接在水平转轴a18外侧壁上和水平转轴b19外侧壁上的连接锥齿轮b22,竖直转轴a20的底部和竖直转轴b2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b23,连接锥齿轮b22与从动锥齿轮b23啮合。
联动机构b的作用是通过水平转轴a18转动带动竖直转轴a20转动和水平转轴b19转动带动竖直转轴b21转动,提高输出效率。
更具体地,联动机构c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7外侧壁上的支撑板27,支撑板27上通过转动件32连接有从动转轴26,从动转轴26的顶部通过从动锥齿轮c24连接有固定锥齿轮31,固定锥齿轮31固定套接在主动力转轴9的外侧壁上,从动转轴2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d25,从动锥齿轮d25与连接锥齿轮b22啮合。
联动机构c的作用是通过主动力转轴9转动同时水平转轴b19转动,提高输出效率。
更具体地,其中一个散热板5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齿轮保护板13,连接齿轮保护板13固定套接在原动力连接齿轮6的外侧壁上。
更具体地,转动件32为轴承。
更具体地,轴承为滑动式轴承。
滑动式轴承可以减少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同时还可以降低噪声。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在使用时,采用原动力连接齿轮6与新能源输出轴连接到一起,当需要采用一级动力齿轮7带动主动力转轴9转动时,调节液压缸1101带动移动板30往固定板17的方向运动,直至连接齿轮a14与一级动力齿轮7啮合,并同时保证连接齿轮b28、连接齿轮c29和连接齿轮d33啮合,且同时保证连接锥齿轮a10不与二级动力齿轮8啮合,一级动力齿轮7转动带动水平转动杆15转动,水平转动杆15转动带动主动力转轴9、水平转轴a18和竖直转轴a20同时转动;当需要采用二级动力齿轮8带动主动力转轴9转动时,调节液压缸1101带动移动板30往上二级动力齿轮8的方向运动,直至连接锥齿轮a10同时与二级动力齿轮8和从动锥齿轮a12啮合,并同时保证连接齿轮a14不与一级动力齿轮7啮合,二级动力齿轮8转动带动主动力转轴9、水平转轴b19和竖直转轴b21同时转动,本发明中,调节主动力转轴9与一级动力齿轮7联动的方式和调节二级动力齿轮8与主动力转轴9联动的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装配的难度以及成本,实用性优于现有的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包括两个安装底座(1)、上保护板(3)和下保护板(4),所述上保护板(3)的顶部和下保护板(4)的底部均通过减震弹簧(2)分别与安装底座(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保护板(3)的底部通过散热板(5)和固定板(17)与下保护板(4)的顶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散热板(5)上安装有原动力连接齿轮(6),所述原动力连接齿轮(6)上设置有一级动力齿轮(7)和二级动力齿轮(8),其中一个所述散热板(5)通过转动件(32)连接有主动力转轴(9),所述主动力转轴(9)的一端依次贯穿散热板(5)和固定板(17)并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a(12),所述下保护板(4)的顶部通过调节装置(11)连接有移动板(30),所述移动板(30)的顶部通过转动轴连接有连接锥齿轮a(10),所述二级动力齿轮(8)通过连接锥齿轮a(10)与从动锥齿轮a(12)啮合连接;
其中一个所述散热板(5)的外侧壁通过调节装置(11)与移动板(30)连接,所述移动板(30)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水平转动杆(15),所述水平转动杆(15)的一端贯穿固定板(17)并通过连接齿轮a(14)与一级动力齿轮(7)连接;
所述水平转动杆(15)通过滑动机构与固定板(17)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散热板(5)通过转动件(32)连接有水平转轴a(18),所述水平转轴a(18)的一端贯穿散热板(5)并通过转动件(32)与固定板(17)连接,所述水平转动杆(15)通过联动机构a分别与水平转轴a(18)和主动力转轴(9)连接,所述水平转轴a(18)通过联动机构b连接有竖直转轴a(20),所述竖直转轴a(20)的顶部依次贯穿上保护板(3)和安装底座(1)并向安装底座(1)的顶部延伸,所述安装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竖直转轴a(20)对应的活动孔a,所述竖直转轴a(20)的外侧壁通过转动件(32)与上保护板(3)连接;
所述主动力转轴(9)通过联动机构c连接有水平转轴b(19),所述水平转轴b(19)通过转动件(32)分别与固定板(17)和散热板(5)连接,且所述水平转轴b(19)远离固定板(17)的一端贯穿散热板(5)并向外延伸,所述水平转轴b(19)通过联动机构b连接有竖直转轴b(21),所述竖直转轴b(21)的底部依次贯穿下保护板(4)和安装底座(1)并向安装底座(1)的底部延伸,所述竖直转轴b(21)通过转动件(32)与下保护板(4)连接,所述安装底座(1)上设置有与竖直转轴b(21)对应的活动孔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11)包括固定连接在下保护板(4)顶部和散热板(5)外侧壁上的液压缸(1101),所述液压缸(1101)的驱动轴通过转动件(32)与移动板(30)连接,所述移动板(30)通过伸缩杆(1102)分别与下保护板(4)的顶部和散热板(5)的外侧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块(16),所述滑块(16)通过转动件(32)与水平转动杆(15),所述滑块(16)滑动连接在固定板(17)上,所述固定板(17)上设置有与滑块(16)对应的滑动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a包括固定套接在水平转动杆(15)外侧壁上的连接齿轮c(29),所述水平转轴a(18)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连接齿轮b(28),所述主动力转轴(9)的外侧壁上固定套接有连接齿轮d(33),所述连接齿轮c(29)分别与连接齿轮b(28)和连接齿轮d(33)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b包括固定套接在水平转轴a(18)外侧壁上和水平转轴b(19)外侧壁上的连接锥齿轮b(22),所述竖直转轴a(20)的底部和竖直转轴b(2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b(23),所述连接锥齿轮b(22)与从动锥齿轮b(23)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c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7)外侧壁上的支撑板(27),所述支撑板(27)上通过转动件(32)连接有从动转轴(26),所述从动转轴(26)的顶部通过从动锥齿轮c(24)连接有固定锥齿轮(31),所述固定锥齿轮(31)固定套接在主动力转轴(9)的外侧壁上,所述从动转轴(2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d(25),所述从动锥齿轮d(25)与连接锥齿轮b(22)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散热板(5)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齿轮保护板(13),所述连接齿轮保护板(13)固定套接在原动力连接齿轮(6)的外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32)为轴承。
CN202011507938.4A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 Pending CN1126646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07938.4A CN112664626A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07938.4A CN112664626A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4626A true CN112664626A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06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07938.4A Pending CN112664626A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6462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233534A1 (en) * 1973-06-16 1975-01-10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Textile machine gearbox change mechanism - has double planet wheel set for large number of ratios to chain drive
CN104455342A (zh) * 2014-12-10 2015-03-25 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力矩输入装置
CN107830118A (zh) * 2017-11-27 2018-03-23 吉林化工学院 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
CN111451289A (zh) * 2020-04-08 2020-07-28 扬州泰富智造传动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轧机减速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233534A1 (en) * 1973-06-16 1975-01-10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Textile machine gearbox change mechanism - has double planet wheel set for large number of ratios to chain drive
CN104455342A (zh) * 2014-12-10 2015-03-25 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力矩输入装置
CN107830118A (zh) * 2017-11-27 2018-03-23 吉林化工学院 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
CN111451289A (zh) * 2020-04-08 2020-07-28 扬州泰富智造传动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轧机减速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168241A1 (en)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that Can Automatically Track the Sun
CN212486454U (zh) 一种双反射镜太阳能电池板装置
CN103423888B (zh) 阳光轴跟踪器的活动电机座
CN112664626A (zh) 一种新能源动力输出装置
CN213178118U (zh) 一种高效的太阳能led路灯
CN219107334U (zh) 一种新能源高效率发电设备
CN216748544U (zh) 一种高稳定性太阳能跟踪发电装置
CN213125940U (zh) 一种太阳能跟踪装置
CN202501440U (zh) 一种双联式太阳能集热器
CN210273930U (zh) 一种便于调整倾斜角度的新能源用太阳能电池板
CN213676421U (zh) 一种用于旧房改造的新能源电动车充电装置
CN112367024A (zh) 一种广告牌用根据太阳光照调整角度的新能源太阳能板
CN211127653U (zh) 一种基于角度变化提高风能及太阳能利用率的综合装置
CN111005804A (zh) 一种电厂发电机组用高效散热装置
CN215581024U (zh) 一种太阳能板巡日倾角自动调整机构
CN103439982A (zh) 阳光轴跟踪器
CN111140803A (zh) 一种太阳能路灯
CN219718148U (zh) 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系统
CN216048429U (zh) 太空能绿色恒热站自动热水供应装置
CN211405940U (zh) 一种可调式太阳能电池
CN220022689U (zh) 一种防风稳固型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
CN212841445U (zh) 一种具备全自动调节功能太阳能灯板
CN219659652U (zh)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功率调节的装置
CN219576978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可调节接收光能的装置
CN220673680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