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61072A - 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61072A
CN112661072A CN202011475178.3A CN202011475178A CN112661072A CN 112661072 A CN112661072 A CN 112661072A CN 202011475178 A CN202011475178 A CN 202011475178A CN 112661072 A CN112661072 A CN 1126610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valve group
port
oil cylinder
rea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751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61072B (zh
Inventor
兰辉敏
左岗永
丁永成
王佃武
王威
闫金宝
王富强
张维果
杜玉祥
孟雯杰
张云波
陈明健
仇卫建
弓旭峰
马钊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Shanxi Tiandi Coal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Shanxi Tiandi Coal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Shanxi Tiandi Coal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uan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Priority to CN20201147517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610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61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10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61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10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方法及装置,其中,系统包括:升降阀组、前侧油缸、第一减振阀组及第二减振阀组;升降阀组,用于通过升降阀组的第一供油口提供油量,其中,油量中的第二预设油量通过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流入第二减振阀组;前侧油缸,用于根据升降阀组提供的第三预设油量进行运动,以使升降工作台上升或者下降;第二减振阀组,用于在第二预设油量通过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流入第二减振阀组的过程中,根据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处的油压,调节前侧油缸第四油口处的油压。该系统通过第二减振阀组根据其第二油口处的油压,调节前侧油缸第四油口处的油压,从而能够减小升降工作台下降时的抖动,提高了运行可靠性。

Description

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矿井下作业时,为实现全断面支护的功能,锚杆钻车必然搭载升降工作台,要求升降工作台垂直升降1m,抗扭和倾覆能力强。
现有垂直升降工作台在使用中存在如下缺陷:工作台从最高处开始下降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抖动现象,因此,如何减小或者消除该抖动,是当前煤矿技术中研究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通过设置第二减振阀组,减小升降工作台下降时的抖动,提高运行可靠性。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升降工作台的消抖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升降工作台的消抖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包括:升降阀组、前侧油缸、第一减振阀组及第二减振阀组;其中,所述升降阀组的第一供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减振阀组的第一油口、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及所述前侧油缸的第一油口相连,所述升降阀组的第一回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一油口及所述前侧油缸的第二油口相连;所述第一减振阀组的第三油口与所述前侧油缸的第三油口相连,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三油口与所述前侧油缸的第四油口相连;所述升降阀组,用于在所述升降工作台处于下降状态时,通过所述升降阀组的第一供油口提供油量,其中,所述油量中的第一预设油量通过所述第一减振阀组的第一油口流入所述第一减振阀组,所述油量中的第二预设油量通过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流入第二减振阀组,所述油量中的第三预设流量通过所述前侧油缸的第一油口流入所述前侧油缸;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油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油量,所述第三预设油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油量;所述前侧油缸,用于根据所述升降阀组提供的第三预设油量进行运动,以使升降工作台上升或者下降;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用于在所述升降工作台处于下降状态时,在所述第二预设油量通过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流入第二减振阀组的过程中,根据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处的油压,调节前侧油缸第四油口处的油压。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升降工作台的消抖方法,包括:在所述升降工作台处于下降状态时,通过所述升降阀组的第一供油口提供油量,其中,所述油量中的第一预设油量通过所述第一减振阀组的第一油口流入所述第一减振阀组,所述油量中的第二预设油量通过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流入第二减振阀组,所述油量中的第三预设流量通过所述前侧油缸的第一油口A流入所述前侧油缸;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油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油量,所述第三预设油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油量;在所述第二预设油量通过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流入第二减振阀组的过程中,根据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处的油压,调节前侧油缸第四油口处的油压。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升降工作台的消抖装置,包括:提供模块,用于在所述升降工作台处于下降状态时,通过所述升降阀组的第一供油口提供油量,其中,所述油量中的第一预设油量通过所述第一减振阀组的第一油口流入所述第一减振阀组,所述油量中的第二预设油量通过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流入第二减振阀组,所述油量中的第三预设流量通过所述前侧油缸的第一油口A流入所述前侧油缸;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油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油量,所述第三预设油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油量;调节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预设油量通过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流入第二减振阀组的过程中,根据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处的油压,调节前侧油缸第四油口处的油压。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升降工作台处于下降状态时,通过第一减振阀组将从升降阀组流出的油量的一部分流入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通过第二减振阀组根据其第二油口处的油压,调节前侧油缸第四油口处的油压,从而能够减小升降工作台下降时的抖动,提高了升降工作台的运行可靠性。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减振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减振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控组件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电控组件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控组件的工作原理图;
图7是根据发明一个示例的位移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油缸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的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工作台的消抖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工作台的消抖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前侧油缸2、第一后侧油缸5及第二后侧油缸6均配置了两个平衡阀,平衡阀主要有两个作用:(1)油缸无进回油时,保持住工作台的位置;(2)油缸有进回油时,对油缸的回油进行节流控制。当工作台垂直上升时,三根油缸都受正负载,平衡阀能对回油平稳节流。当工作台垂直下降时,三根油缸都受负负载,由于结构原因,前侧油缸受到负载远大于第一后侧油缸、第二后侧油缸受到的负载,前侧油缸活塞杆瞬间快速缩回,导致高压油压力瞬间快速变小,控制节流口大小的控制压力受高压油压力直接影响也随之瞬间快速变小,回油节流口也随之变小,前侧油缸活塞杆缩回速度变慢,导致高压油压力慢慢变大,使得控制压力受高压油压力直接影响也慢慢变大,回油节流口也随之变大,油缸活塞杆缩回速度又慢慢变快。前侧油缸油口K2压力与控制液压力变化与最终表现为工作台下降抖动,当升降阀组给前侧油缸供油流量大的时候,工作台大幅度抖动,当升降阀组给前侧油缸供油流量小的时候,工作台小幅度抖动。
为了消除工作台下降过程中的抖动现象,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在该系统中设置了减振阀组,用来减小或者消除控制回油节流口的控制压力频繁变化。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方法及装置。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系统100包括:升降阀组1、前侧油缸2、第一减振阀组3及第二减振阀组4。
其中,升降阀组1的第一供油口A1分别与第一减振阀组3的第一油口P、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二油口X及前侧油缸2的第一油口A相连,升降阀组1的第一回油口B1分别与第一减振阀组3的第二油口X、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一油口P及前侧油缸2的第二油口B相连;第一减振阀组3的第三油口K与前侧油缸2的第三油口K1相连,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三油口K与前侧油缸2的第四油口K2相连。
升降阀组1,用于在升降工作台处于下降状态时,通过升降阀组1的第一供油口A1提供油量,其中,油量中的第一预设油量通过第一减振阀组3的第一油口P流入第一减振阀组3,油量中的第二预设油量通过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二油口流入第二减振阀组4,油量中的第三预设流量通过前侧油缸2的第一油口A流入前侧油缸2;第二减振阀组4,用于在升降工作台处于下降状态时,根据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二油口X处的油压,调节前侧油缸第四油口K4处的油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预设油量大于第二预设油量和第一预设油量。
具体地,在升降工作台下降时,升降阀组1的第一供油口A1提供高压油量,升降阀组1的第一回油口B1回油;其中,高压油量分成第一预设油量、第二预设油量及第三预设油量三部分,第一预设油量为高压油量的一小部分,第二预设油量为高压油量的一小部分,第三预设油量为高压油量的一大部分。其中,一小部分高压油量通过第一减振阀组3的第一油口P进入第一减振阀组3,一小部分高压油量通过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二油口X进入第二减振阀组4,一大部分高压油量通过前侧油缸2的第一油口A进入前侧油缸有杆腔。
在一小部分高压油量通过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二油口X进入第二减振阀组4的过程中,第二减振阀组4根据其第二油口X处的油压,调节前侧油缸2的第四油口处的油压。
例如,可在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二油口X处的油压变化时,将前侧油缸2的第四油口处的油压调小,从而减小前侧油缸2的回油口处的油量,达到消除减小或者消除抖动的目的。
由此,该系统在升降工作台处于下降状态时,通过第一减振阀组将从升降阀组流出的油量的一小部分流入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通过第二减振阀组根据其第二油口处的油压,调节前侧油缸第四油口处的油压,从而能够减小升降工作台下降时的抖动,提高了升降工作台的运行可靠性。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系统100还包括:第一后侧油缸5及第二后侧油缸6。
其中,升降阀组1的第二供油口A2分别与第一后侧油缸5的第一油口A、第二后侧油缸6的第一油口A相连,升降阀组1的第二回油口B2分别与第一后侧油缸5的第二油口B、第二后侧油缸6的第二油口B相连。升降阀组1,还用于通过升降阀组的第二供油口给第一后侧油缸5及第二后侧油缸6提供油量;第一后侧油缸5,用于根据升降阀组1提供的油量进行运动;第二后侧油缸6,用于根据升降阀组1提供的油量进行运动。
继续参照图2,该系统还包括:防爆电机7、油箱8和变量柱塞泵9。
其中,防爆电机7用于驱动(液压)变量柱塞泵9;变量柱塞泵油9的出油口P和控制口LS分别与升降阀组1的进油口P和控制口LS相连,升降阀组1的出油口T和变量柱塞泵的泄油口T同时与油箱8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第一减振阀组3,可包括:第一过滤网31,第一阻尼孔32、第二阻尼孔33、第一可调阻尼孔34、第一单向阀35及第二单向阀36。
其中,第一阻尼孔32的孔径小于第二阻尼孔33的孔径、且大于第一可调阻尼孔34的最小孔径,第一单向阀35及第二单向阀36的开启压力均大于0,即第一单向阀35和第二单向阀36有一定的开启压力。
第一减振阀组3的第一油口P与第二阻尼孔33的第二油口B相连;第一减振阀组3的第二油口X与第一过滤网31的第一油口A相连,第一过滤网32的第二油口B与第一阻尼孔32的第一油口A相连,第一阻尼孔32的第二油口B分别与第二阻尼孔33的第一油口A、第一单向阀35的第二油口B、第二单向阀36的第一油口A、第一可调阻尼孔34的第一油口A相连;第一减振阀组3的第三油口K分别与第一单向阀35的第一油口A、第二单向阀的第二油口B、第一可调阻尼孔34的第二油口B相连。
第一减振阀组,通过第一过滤网31,第一阻尼孔32、第二阻尼孔33、第一可调阻尼孔34、第一单向阀35及第二单向阀36,用于:在第一预设油量流入第一减振阀组3之后,使第一预设油量通过第一减振阀组3的第二油口流出,以进行回油;在第二预设油量流入第二减振阀组4之后,第二预设油量中的一部分油量,通过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四阻尼孔流出第二减振阀组4,以进行回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可调阻尼孔34的孔径大小有一定的调节范围,实际孔径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例如,第一可调阻尼孔34的阻尼孔大小可通过螺钉调节。
具体而言,由于第一阻尼孔32的孔径比第二阻尼孔33的孔径小、第一减振阀组3的第二油口X与升降阀组1的第一回油口B1相连、第一单向阀35有一定的开启压力、且第一可调阻尼孔34的最大孔径比第一阻尼孔32的孔径略小,因此,一小部分高压油量(也即第一预设油量)通过第一减振阀组3的第一油口P进入第一减振阀组3后,直接经过第一减振阀组3的第二油口X回油,也即没有高压油通过第一减振阀组3油口到达前侧油缸的第三油口K1,也即前侧油缸2的第一油口A的平衡阀不会因控制液打开,综上,升降阀组1的第一供油口A1的一大部分高压油量通过前侧油缸2的第一油口A,再经过平衡阀的单向阀最终进入前侧油缸2的有杆腔推动活塞杆缩回,排挤无杆腔的油液回油,回油的油液只能通过平衡阀的节流口流到升降阀组的第一回油口B1。
进一步地,如图3B所示,第二减振阀组4,可包括:第二过滤网41,第三阻尼孔42、第四阻尼孔43、第二可调阻尼孔44、第三单向阀45及第四单向阀46,其中,第三阻尼孔42的孔径小于第四阻尼孔43的孔径、且大于第二可调阻尼孔44的最小孔径,第三单向阀45的开启压力与第四单向阀46的开启压力均大于0,也即第三单向阀45的开启压力与第四单向阀46均有一定的开启压力。
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一油口P与第四阻尼孔43的第二油口相连;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二油口与第二过滤网41的第一油口A相连,第二过滤网41的第二油口B与第三阻尼孔42的第一油口A相连,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分别与第四阻尼孔43的第一油口A、第三单向阀45的第二油口B、第四单向阀46的第一油口A、第二可调阻尼孔43的第一油口A相连;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三油口K分别与第三单向阀45的第一油口A、第四单向阀46的第二油口B、第二可调阻尼孔43的第二油口B相连。
第二减振阀组4,通过第二过滤网41,第三阻尼孔42、第四阻尼孔43、第二可调阻尼孔44、第三单向阀45及第四单向阀46,还可用于:在第二预设油量流入第二减振阀组4之后,第二预设油量中的一部分油量,通过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四阻尼孔43流出第二减振阀组4,以进行回油;第二预设油量中的另一部分油量,通过第二可调阻尼孔43、第四单向阀46及前侧油缸2的第四油口K2流入前侧油缸2。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可调阻尼孔44的孔径大小有一定的调节范围,实际孔径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例如,第一可调阻尼孔44的阻尼孔大小可通过螺钉调节。
具体而言,由于第三阻尼孔42的孔径比第四阻尼孔43的孔径小、第四单向阀45有一定的开启压力、且第二可调阻尼孔44的最大孔径比第三阻尼孔42的孔径略小,因此,一小部分高压油量(也即第二预设油量)通过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二油口X流入第二减振阀组4之后,第二预设流量中的一部分油量通过第四阻尼孔43流出减振阀组Ⅱ回油,另一部分通过可调第三阻尼孔42和单向阀Ⅱ经减振阀组油口K到达前侧油缸的第四油口K2,最终进入前侧油缸2后作用到平衡阀阀芯上用于控制回油节流口的变化。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第二减振阀组4,在根据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二油口处的油压,调节前侧油缸第四油口K2处的油压时,具体可用于:
在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处的油压不变的情况下,控制前侧油缸第四油口处的油压保持不变;在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处的油压变大的情况下,通过第三阻尼孔、第四阻尼孔、第四单向阀及第二可调阻尼孔,控制前侧油缸的第四油口处的油压变化,滞后于升降阀组的第一供油口A2处的油压变化。在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处的油压变小的情况下,通过第三阻尼孔、第四阻尼孔、第四单向阀及第二可调阻尼孔,控制前侧油缸的第四油口处的油压变化,滞后于升降阀组的第一供油口A2处的油压变化。
具体而言,在升降工作台下降的过程中,当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二油口X处的高压油压力不变时,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处的压力、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二油口K处和第一油口P处的压力均不变,此时达到压力流量平衡状态,此时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处的压力与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三油口K处的压力相等,控制液压力不变,从而前侧油缸的平稳回油,进入第二减振阀组4的油液只通过第四阻尼孔43回油。
当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二油口X处的高压油压力变小时,受第三阻尼孔42的影响,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处的油液压力来不及变化,(1)当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二油口X处的压力比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处的压力大时,第三阻尼孔42的第一油口A和第二油口B之间的压差减小,进入第二减振阀组4的油液流量减少,无法维持压力流量平衡状态,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处的油液压力减小,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二油口X流到前侧油缸2的第四油口K2处的控制液的压力还来不及变小,第二可调阻尼孔44的第一油口A和第二油口B之间存在压差,第四单向阀46立即封锁住压力,由于第三单向阀45有一定的开启压力,油液只能通过第二可调阻尼孔44,从第二可调阻尼孔44的第二油口B流向第二可调阻尼孔44的第一油口A,直至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处的压力与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三油口K处的压力相等,达到新的流量压力平衡状态;受第二减振阀组4中各个阻尼孔限制,前侧油缸的第四油口K2处的压力变化比升降阀组2的第一供油口A1处的压力变化滞后,变化速度慢且幅值小,这样有效的减小了前侧油缸回油量。
(2)当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二油口X处的压力比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处的压力相等时第三阻尼孔42的第一油口A和第二油口B之间无压差,无高压油进入第二减振阀组4,由于第四阻尼孔43的第一油口A和第二油口B之间存在压差,且该压差值未发生变化,流经第四阻尼孔43的油液流量未变化,从而导致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处的压力,此时第三阻尼孔42和第二可调阻尼孔44的第一油口A和第二油口B之间存在压差,且压差值相同,由于第三阻尼孔42的孔径大于第二可调阻尼孔44的孔径,那么经过第三阻尼孔42到达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处的油液流量大于经过第二可调阻尼孔44到达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处的油液流量,同时由于经过第四阻尼孔43回油的流量减小,从而最终使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处的油液压力维持一个略小于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二油口X处的压力,达到一个新的流量压力平衡状态,此时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处的压力与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三油口K处的压力相等,由于前侧油缸2的第四油口K2处的油液压力只发生了很小的变化,且该处压力的变化受第二减振阀组4中各个阻尼孔限制,比升降阀组2的第一供油口A1压力变化滞后,变化速度慢且幅值小,这样有效的减小了前侧油缸回油量。
(3)当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二油口X处的压力比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处的压力小时,受第四阻尼孔43的影响,第四阻尼孔43的第二油口B油液压力来不及变化,第四阻尼孔43的第二油口B和第一油口A之间存在压差,且压差值大,从第四阻尼孔43处流经第三阻尼孔42的油液大于流经第四阻尼孔43的油液,瞬间第四阻尼孔43处压力减小,第二可调阻尼孔44的第一油口A和第二油口B之间存在压差,当该压差值小于第三单向阀45的开启压力时,前侧油缸2的第四油口K2处的油液只通过第二可调阻尼孔44流到第四阻尼孔43的第二油口B处;当该压差值大于第三单向阀45的开启压力时,前侧油缸2的第四油口K2处的油液一部分通过第三单向阀45流到第四阻尼孔43的第二油口B处,另一部分通过第二可调阻尼孔44流到第四阻尼孔43的第二油口B处。如此看来,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处、前侧油缸2的第四油口K2处油液压力均持续减小,当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处压力小于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二油口X处的压力,第二减振阀组4内油液压力变化如情况(1);受第二减振阀组4中的各个阻尼孔限制,在情况(3)下,前侧油缸2的第四油口K2处的压力变化比升降阀组1的第一供油口A1处的压力变化滞后,变化速度慢且幅值小,这样有效的减小了前侧油缸回油量。
当第二减振阀组4的第二油口X处的高压油压力变大时,受第三阻尼孔42的影响,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处的油液压力来不及变化,此时第三阻尼孔42的第一油口A、第二油口B存在压差,进入第二减振阀组4的油液流量增大,无法维持压力流量平衡状态,使得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处压力逐渐增大。此时第四单向阀46的第一油口A和第二油口B、第四阻尼孔43的第一油口A和第二油口B、第二可调阻尼孔44的第一油口A和第二B之间压差增大,(1)由于第四阻尼孔43的第二油口B处的压力不变,经过第四阻尼孔43回油的油液流量增大,导致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处的压力减小,进而使得经过第三阻尼孔42进入第二减振阀组4的油液流量增大,又使得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处的压力增大,如此最终使得经过第二减振阀组4回油的油液流量保持不变,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处的压力保持不变;(2)由于第四单向阀46的开启压力很小,从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处流向前侧油缸2的第四油口K2处的油液主要经过第四单向阀46,使得前侧油缸2的第四油口K2处的压力逐渐增大,直至与第三阻尼孔42的第二油口B处的压力相等,达到新的流量压力平衡状态。受第二减振阀组4中各个阻尼孔限制,前侧油缸2的第四油口K2处的压力变化比升降阀组1的第一供油口A1的压力变化滞后,变化速度慢且幅值小,这样有效的减小了前侧油缸回油量。
综上,在回路中增加了第二减振阀组4后,使得前侧油缸2的第四油口K2处的压力只是间接受升降阀组1的第一供油口A1处压力变化的影响,并且变化速度慢且幅值小,这样有效的减小了前侧油缸回油量,最终达到了“减小甚至消除控制回油节流口的控制压力频繁变化”的目的。从而减小甚至消除升降工作台下降过程中的抖动,提高下降时的可靠性。
如上描述了在液压系统中设置第一减振阀组和第二减振阀组,以减小甚至消除升降工作台下降过程中的抖动,提高下降时的可靠性。
除此之外,发明人还发现,相关技术中,工作台升降动作受两联手动多路阀控制,也就是说进行人工控制,因此为保证升降过程中工作台前后的水平,操作人员需要多次调整操作手柄的角度,劳动强度大;而且,工作台开始下降动作时,操作人员必须细致地控制操作手柄的角度,防止前侧快速下降的失控现象,存在人员跌落的安全隐患。
为此,本申请提出了以下实施例,以降低煤矿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自动化水平。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还包括:电控组件。
如图4所示,电控组件可包括:指令开关71、控制器72和供电电源73。
其中,指令开关71,用于响应于用户的指令发出指令信号;控制器72,控制器72的输入端与指令开关71的输出端相连,控制器72的输出端与升降阀组1相连,控制器72用于根据指令开关发送的指令信号,给升降阀组1发送动作信号,以使升降阀组1根据动作信号,控制升降工作台上升或者下降;供电电源73,用于给指令开关71及控制器72供电。
其中,控制器72可以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用户(煤矿工作人员)可通过指令开关71输入指令,其中,指令可以是工作台的上升指令,也可以是工作台的下降指令,指令可以以文字形式输入,也可以以语音形式输入,还可以通过按钮或者按键输入,或者,还可以通过遥控器输入。指令开关71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指令之后,根据该指令生成指令信号并将该指令信号发送至控制器72,进而控制器72根据指令开关发送的指令信号,给升降阀组1发送动作信号,以使升降阀组1根据动作信号,控制升降工作台上升或者下降。
例如,指令开关有两个拨动方向,一个方向为工作台垂直上升,另一个方向为工作台垂直下降。拨动方向决定了工作台动作的方向,指令开关往某一各方向拨动角度大小不会影响工作台动作的快慢,工作台动作的快慢是由PLC内的程序决定的。
由此,用户仅需给电控组件输入指令即可进行工作台的上升或者下降动作,工作台的升降动作无需受两联手动多路阀控制,从而降低了煤矿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且操作方便简单易实现。
发明人还发现,相关技术中,升降工作台动作由三根双作用两级油缸驱动时,无论工作台升降,油缸两级切换时,工作台存在明显抖动;无论工作台升降,油缸运动到其行程终点时,工作台存在明显冲击。
为了减少或者消除油缸两级切换时的抖动,以及油缸运动到行程终点时的冲击,本申请还提出了以下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电控组件还可包括第一位移传感器74和第二位移传感器75。
其中,参照图2,第一位移传感器74设置在升降工作台的前端,用于检测前侧油缸2的第一动作行程;第二位移传感器75,设置在升降工作台的后端,用于检测第一后侧油缸5和/或第二后侧油缸6的第二动作行程;控制器72还用于根据第一动作行程及第二动作行程控制第一后侧油缸5和第二后侧油缸6的运动速度;供电电源73还用于给第一位移传感器74及第二位移传感器75供电。
其中,第一位移传感器74和第二位移传感器75均可以为拉线式传感器,其拉线端均可以固定于升降工作台上、线盒端均可以固定在锚杆钻车的履带架上。控制器72的输出端与升降阀组1的两组电磁铁相连。
具体地,第一位移传感器74可实时检测前侧油缸2的第一动作行程,并将第一动作行程发送至控制器72,第二位移传感器75可实时检测第一后侧油缸5和/或第二后侧油缸6的第二动作行程,并将第二动作行程发送至控制器72,进而控制器72根据第一动作行程及第二动作行程控制第一后侧油缸5和第二后侧油缸6的第二运动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位移传感器75可实时检测第一后侧油缸5和第二后侧油缸6的动作行程,以使控制器根据该动作行程控制第一后侧油缸5和第二后侧油缸6的运动速度;第二位移传感器75也可实时检测第一后侧油缸的动作行程,以使控制器根据该动作行程控制第一后侧油缸5和第二后侧油缸6的运动速度;第二位移传感器75也可实时检测第二后侧油缸6的动作行程,以使控制器根据该动作行程控制第一后侧油缸5和第二后侧油缸6的第运动速度。
该实施例中,电控组件还可包括隔离式安全栅,其作用是限制安全场所的危险能量进入危险场所,即限制送往危险场所的电压和电流。在电控组件中,指令开关是本安元件,其余元件是隔爆元件,隔离式安全栅的作用就是限制两种类型元件的危险能量传递,保证煤矿井下的安全。
如图6所示,在用户一个方向拨动指令开关后,指令开关发出指令信号(或上升或下降),先经过隔离式安全栅后到达PLC,PLC根据动作信号按照PLC内程序发给升降阀组动作信号S,升降阀组再给前后侧油缸提供相应的流量Q,前后侧油缸根据升降阀组提供的流量Q以一定的速度运动,同时位移传感器测量出前侧油缸和后侧油缸的动作行程S1、S2,并将测量值S1、S2发送给PLC,PLC将两个位移传感器测量值进行比较运算,再按照内部程序给升降阀组动作信号调整前后侧油缸动作的快慢,最终实现工作台垂直升降动作,也即时升降工作台进行一定位移的运行。
进一步地,在升降工作台下降时,动作行程是指油缸所在的位置与地面间的距离,即,第一动作行程是指前侧油缸所在的位置与地面间的距离,第二动作行程是指后侧油缸(第一后侧油缸和第二后侧油缸)所在的位置与地面间的距离。
该示例中,控制器71在根据第一动作行程及第二动作行程控制第一后侧油缸和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时,具体可用于:
在第一动作行程大于第一预设行程的情况下,通过升降阀组1发送第一信号至前侧油缸2;在预设时间后,获取第一动作行程与第二动作行程之间的第一差值;在第一差值小于零的情况下,通过升降阀组1发送第二信号至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以加快第一后侧油缸5及第二后侧油缸6的运动速度;在第一差值大于零的情况下,通过升降阀组1发送第三信号至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以减小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在第一差值等于零的情况下,保持当前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
又进一步地,控制器72,具体还可用于:在第一动作行程不大于第一预设行程的情况下,判断第一动作行程是否小于第一预设行程、且大于第二预设行程;其中,第二预设行程小于第一预设行程;在第一动作行程小于第一预设行程、且大于第二预设行程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动作行程与第二动作行程之间的第二差值;在第二差值小于零的情况下,通过升降阀组发送第四信号至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以加快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在第二差值大于零的情况下,通过升降阀组发送第五信号至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以减小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在第二差值等于零的情况下,保持当前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
又进一步地,控制器72,具体还可用于:在第一动作行程不小于第一预设行程或者不大于第二预设行程的情况下,判断第一动作行程是否小于第二预设行程、且大于第三预设行程;其中,第三预设行程小于第二预设行程,在第一动作行程小于第二预设行程、且大于第三预设行程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动作行程与第二动作行程之间的第三差值;在第三差值小于零的情况下,通过升降阀组发送第六信号至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以加快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在第三差值大于零的情况下,通过升降阀组发送第七信号至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以减小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在第三差值等于零的情况下,保持当前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
又进一步地,控制器72,具体还可用于:在第一动作行程不小于第二预设行程或者不大于第三预设行程的情况下,判断第一动作行程是否小于第三预设行程;在第一动作行程小于第三预设行程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动作行程与第二动作行程之间的第四差值;在第四差值小于零的情况下,通过升降阀组发送第八信号至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以加快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在第四差值大于零的情况下,通过升降阀组发送第九信号至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以减小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在第四差值等于零的情况下,保持当前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
又进一步地,控制器72,具体还可用于:在第一动作行程不小于第三预设行程的情况下,确定第一动作行程等于零;获取第一动作行程与第二动作行程之间的第五差值;在第五差值小于零的情况下,通过升降阀组发送第十信号至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以加快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在第四差值等于零的情况下,保持当前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行程、第二预设行程及第三预设行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只要能够表征出升降工作台运行中的位置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判断第一动作行程与第二动作行程的差值的大小的意义在于,确定升降工作台处于何种状态。在升降工作台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一动作行程等于第二动作行程;在升降工作台处于前倾状态时,第一动作行程小于第二动作行程;在升降工作台处于后倾状态时,第一动作行程大于第二动作行程。也即:当第一动作行程与第二动作行程之间的差值等于0,即前侧油缸的动作行程和后侧油缸的动作行程相等时,升降工作台的当前状态是水平的;当第一动作行程与第二动作行程之间的差值不等于0,即前侧油缸的动作行程和后侧油缸的动作行程不相等时,升降工作台的当前状态是倾斜的。
下面以工作台的下降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假设第一预设行程为900、第二预设行程为570、第三预设行程为370):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控制器先判断第一动作行程是否大于900cm(厘米),如果第一动作行程不大于900,判断第一动作行程的大小是否大于570且小于900。如果第一动作行程大于900,则发送斜坡信号至前侧油缸,该斜坡信号的最大值可以为固定值,经过3s(后),计算第一动作行程与第二动作行程之间的差值(即第一动作行程-第二动作行程,以下简称“差值”),在判断出该差值小于0时,控制器发送电磁铁信号给后侧油缸(第一后侧油缸和第二后侧油缸),其中,电磁铁信号的大小与差值呈负相关,以加快后侧油缸的下降速度;在判断出该差值等于0时,控制器不给后侧油缸发送磁铁信号;在判断出该差值大于0时,控制器发送电磁铁信号给后侧油缸(第一后侧油缸和第二后侧油缸),其中,电磁铁信号的大小与差值呈正相关,以减小后侧油缸的下降速度。
之后,判断第一动作行程的大小是否大于570且小于900,如果第一动作行程的大小不大于570且小于900,则判断第一动作行程的大小是否大于370且小于570。如果第一动作行程的大小大于570且小于900,则计算第一动作行程与第二动作行程之间的差值,在判断出该差值小于0时,控制器发送电磁铁信号给后侧油缸(第一后侧油缸和第二后侧油缸),其中,电磁铁信号的大小与差值呈负相关,以加快后侧油缸的下降速度;在判断出该差值等于0时,控制器不给后侧油缸发送磁铁信号;在判断出该差值大于0时,控制器发送电磁铁信号给后侧油缸(第一后侧油缸和第二后侧油缸),其中,电磁铁信号的大小与差值呈正相关,以减小后侧油缸的下降速度。
再之后,判断第一动作行程的大小是否大于370且小于570,如果第一动作行程的大小不大于370且小于570,则判断第一动作行程的大小是否小于370。如果第一动作行程的大小大于370且小于570,则计算第一动作行程与第二动作行程之间的差值,在判断出该差值小于0时,控制器发送电磁铁信号给后侧油缸(第一后侧油缸和第二后侧油缸),其中,电磁铁信号的大小与差值呈负相关,以加快后侧油缸的下降速度;在判断出该差值等于0时,控制器不给后侧油缸发送磁铁信号;在判断出该差值大于0时,控制器发送电磁铁信号给后侧油缸(第一后侧油缸和第二后侧油缸),其中,电磁铁信号的大小与差值呈正相关,以减小后侧油缸的下降速度。
再之后,判断第一动作行程的大小是否小于370,如果第一动作行程不小于370,则令第一动作行程等于0。如果第一动作行程小于370,则计算第一动作行程与第二动作行程之间的差值,在判断出该差值小于0时,控制器发送电磁铁信号给后侧油缸(第一后侧油缸和第二后侧油缸),其中,电磁铁信号的大小与差值呈负相关,以加快后侧油缸的下降速度;在判断出该差值等于0时,控制器不给后侧油缸发送磁铁信号;在判断出该差值大于0时,控制器发送电磁铁信号给后侧油缸(第一后侧油缸和第二后侧油缸),其中,电磁铁信号的大小与差值呈正相关,以减小后侧油缸的下降速度。
再之后,令第一动作行程等于0,再判断第一动作行程与第二动作行程之间的差值是小于0还是等于0,如果小于0,则发送电磁铁信号给后侧油缸(第一后侧油缸和第二后侧油缸),其中,电磁铁信号的大小与差值呈负相关,以加快后侧油缸的下降速度;如果等于0,则不给后侧油缸发送磁铁信号,结束。
由此,两个位移传感器测量出前后侧油缸动作的行程,根据测量值判断油缸是否动作到了油缸两级切换的阶段,是否动作到了行程终点,PLC根据位移传感器的测量值运行相应的程序,最终实现供给前后侧油缸的油液流量变小,使得工作台动作速度减小,从而消除消除前后侧油缸一二级切换阶段的抖动、以及前后侧油缸运行到行程末端产生的冲击。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还可包括显示组件,显示组件与电控组件相连,供电电源还用于显示组件供电。
如图8所示,显示组件可包括:防爆箱81、显示屏82和至少一个按钮83。
其中,显示屏82设置在防爆箱81上,显示屏82用于显示升降工作台的运行参数;至少一个按钮设置在防爆箱81上,至少一个按钮83用于控制显示屏82,以使显示屏82显示运行参数。图8中示出了5个按钮。
需要说明的是,升降工作台的运行参数是指升降工作台的从开始运行到结束运行一个周期的所有参数,例如工作台运行速度、运行时间等。显示屏还可以显示升降工作台的当前运行状态及历史运行状态,其中运行状态包括水平状态、前倾状态及后倾状态。
在一个示例中,升降工作台的运行参数包括:升降工作台的当前运行参数、升降工作台的上升运行参数、升降工作台的下降运行参数;其中,上升运行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初始加速时间、第一平稳运动速度、油缸一二级过渡段的第一变速时间、第一行程末端减速时间;下降运行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初始加速时间、第二平稳运动速度、油缸一二级过渡段的第二变速时间、第二行程末端减速时间。
具体地,显示屏可显示三屏显示内容:第一屏显示升降平台当前状态与参数,第二屏显示上升过程初始加速时间、平稳运动速度值、油缸一二级过渡段加减速时间、行程末端减速时间的设置方法和当前运行数值;第三屏显示下降过程初始加速时间、平稳运动速度值、油缸一二级过渡段加减速时间、行程末端减速时间的设置方法和当前运行数值。
该示例中,显示组件可包括五个按钮,五个按钮水平布置在隔爆箱前面板上,五个按钮的分别是翻页按钮、向左按钮、向右按钮、向上按钮、向下按钮。其中,翻页按钮用于三屏显示内容的切换,向左按钮、向右按钮、向上按钮、向下按钮用于运行参数项目之间的切换,向左和向上按钮同时按下表示当前设置参数数值增加,向右和向下按钮同时按下表示当前设置参数数值减少,翻页和向左按钮同时按下表示存储新的运行参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锚杆钻车在工作台垂直升降过程中,煤矿人员只需拨动指令开关一次,无需关心拨动角度,即可实现以下三项功能;1)根据指令开关拨动方向,工作台自动水平平稳动作,显示屏实时显示工作台动作状态、速度,前、后侧油缸当前行程;2)消除前后侧油缸一二级切换过程、前后侧油缸行程末端冲击以及工作台从最高处下降初始阶段的抖动;3)操作人员根据现场使用情况,可以自主设置平台动作的快慢。本发明提高了锚杆钻车的安全性和自动化水平,降低了煤矿工人的劳动强度,具有操作方便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完善的优点。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工作台的消抖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901,在升降工作台处于下降状态时,通过升降阀组的第一供油口提供油量,其中,油量中的第一预设油量通过第一减振阀组的第一油口流入第一减振阀组,油量中的第二预设油量通过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流入第二减振阀组,油量中的第三预设流量通过前侧油缸的第一油口A流入前侧油缸;其中,第三预设油量大于第二预设油量,第三预设油量大于第一预设油量。
S902,在第二预设油量通过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流入第二减振阀组的过程中,根据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处的油压,调节前侧油缸第四油口处的油压。
需要说明的是,该升降工作台的消抖方法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为避免冗余,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工作台的消抖方法,在升降工作台处于下降状态时,通过第一减振阀组将从升降阀组流出的油量的一小部分流入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通过第二减振阀组根据其第二油口处的油压,调节前侧油缸第四油口处的油压,从而能够减小升降工作台下降时的抖动,提高了升降工作台的运行可靠性。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工作台的消抖装置的结构框图。
如图10所示,该装置1000包括提供模块1001和调节模块1002。
其中,提供模块1001,用于在升降工作台处于下降状态时,通过升降阀组的第一供油口提供油量,其中,油量中的第一预设油量通过第一减振阀组的第一油口流入第一减振阀组,油量中的第二预设油量通过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流入第二减振阀组,油量中的第三预设流量通过前侧油缸的第一油口A流入前侧油缸;其中,第三预设油量大于第二预设油量,第三预设油量大于第一预设油量。调节模块1002,用于在第二预设油量通过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流入第二减振阀组的过程中,根据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处的油压,调节前侧油缸第四油口处的油压。
需要说明的是,该升降工作台的消抖装置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为避免冗余,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工作台的消抖装置,在升降工作台处于下降状态时,通过第一减振阀组将从升降阀组流出的油量的一小部分流入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通过第二减振阀组根据其第二油口处的油压,调节前侧油缸第四油口处的油压,从而能够减小升降工作台下降时的抖动,提高了升降工作台的运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6)

1.一种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升降阀组、前侧油缸、第一减振阀组及第二减振阀组;其中,
所述升降阀组的第一供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减振阀组的第一油口、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及所述前侧油缸的第一油口相连,所述升降阀组的第一回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一油口及所述前侧油缸的第二油口相连;
所述第一减振阀组的第三油口与所述前侧油缸的第三油口相连,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三油口与所述前侧油缸的第四油口相连;
所述升降阀组,用于在所述升降工作台处于下降状态时,通过所述升降阀组的第一供油口提供油量,其中,所述油量中的第一预设油量通过所述第一减振阀组的第一油口流入所述第一减振阀组,所述油量中的第二预设油量通过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流入第二减振阀组,所述油量中的第三预设流量通过所述前侧油缸的第一油口流入所述前侧油缸;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油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油量,所述第三预设油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油量;
所述前侧油缸,用于根据所述升降阀组提供的第三预设油量进行运动,以使升降工作台上升或者下降;
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用于在所述升降工作台处于下降状态时,在所述第二预设油量通过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流入第二减振阀组的过程中,根据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处的油压,调节前侧油缸第四油口处的油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阀组,包括:
第一过滤网,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孔、第一可调阻尼孔、第一单向阀及第二单向阀,其中,所述第一阻尼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阻尼孔的孔径、且大于所述第一可调阻尼孔的最小孔径,所述第一单向阀及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开启压力均大于0;
所述第一减振阀组的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二阻尼孔的第二油口相连;
所述第一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第一油口相连,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一阻尼孔的第一油口相连,所述第一阻尼孔的第二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二阻尼孔的第一油口、所述第一单向阀的第二油口、所述第二单向阀的第一油口、所述第一可调阻尼孔的第一油口相连;
所述第一减振阀组的第三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第一油口、所述第二单向阀的第二油口、所述第一可调阻尼孔的第二油口相连;
所述第一减振阀组,通过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阻尼孔、所述第二阻尼孔、所述第一可调阻尼孔、所述第一单向阀及第二单向阀,用于:
在第一预设油量流入所述第一减振阀组之后,使第一预设油量通过所述第一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流出,以进行回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阀组,包括:
第二过滤网,第三阻尼孔、第四阻尼孔、第二可调阻尼孔、第三单向阀及第四单向阀,其中,所述第三阻尼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四阻尼孔的孔径、且大于所述第二可调阻尼孔的最小孔径,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开启压力与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开启压力均大于0;
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一油口与所述第四阻尼孔的第二油口相连;
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第一油口相连,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三阻尼孔的第一油口相连,所述第三阻尼孔的第二油口分别与所述第四阻尼孔的第一油口、所述第三单向阀的第二油口、所述第四单向阀的第一油口、所述第二可调阻尼孔的第一油口相连;
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三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三单向阀的第一油口、所述第四单向阀的第二油口、所述第二可调阻尼孔的第二油口相连;
所述第二减振阀组,通过所述第二过滤网,第三阻尼孔、第四阻尼孔、第二可调阻尼孔、第三单向阀及第四单向阀,还用于:
在第二预设油量流入所述第二减振阀组之后,所述第二预设油量中的一部分油量,通过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四阻尼孔流出所述第二减振阀组,以进行回油;所述第二预设油量中的另一部分油量,通过所述第二可调阻尼孔、所述第四单向阀及所述前侧油缸的第四油口流入所述前侧油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阀组,在根据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处的油压,调节前侧油缸第四油口处的油压时,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处的油压不变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前侧油缸第四油口处的油压保持不变;
在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处的油压变大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三阻尼孔、所述第四阻尼孔、所述第四单向阀及所述第二可调阻尼孔,控制所述前侧油缸的第四油口处的油压变化,滞后于所述升降阀组的第一供油口处的油压变化。
在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处的油压变小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三阻尼孔、所述第四阻尼孔、所述第四单向阀及所述第二可调阻尼孔,控制所述前侧油缸的第四油口处的油压变化,滞后于所述升降阀组的第一供油口处的油压变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组件,
所述电控组件,包括:
指令开关,用于响应于用户的指令发出指令信号;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指令开关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阀组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指令开关发送的指令信号,给所述升降阀组发送动作信号,以使所述升降阀组根据所述动作信号,控制所述升降工作台上升或者下降;
供电电源,用于给所述指令开关及所述控制器供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
所述升降阀组的第二供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后侧油缸的第一油口、所述第二后侧油缸的第一油口相连,所述升降阀组的第二回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后侧油缸的第二油口、所述第二后侧油缸的第二油口相连;
所述升降阀组,还用于通过所述升降阀组的第二供油口给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第二后侧油缸提供油量;
所述第一后侧油缸,用于根据所述升降阀组提供的油量进行运动;
所述第二后侧油缸,用于根据所述升降阀组提供的油量进行运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组件,还包括:
第一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升降工作台的前端,用于检测所述前侧油缸的第一动作行程;
第二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升降工作台的后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和/或所述第二后侧油缸的第二动作行程;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动作行程及所述第二动作行程控制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和所述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
所述供电电源,还用于给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及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供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工作台下降时,所述动作行程是指油缸所在的位置与地面间的距离;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动作行程及所述第二动作行程控制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和所述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时,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动作行程大于第一预设行程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升降阀组发送第一信号至所述前侧油缸;
在预设时间后,获取所述第一动作行程与所述第二动作行程之间的第一差值;
在所述第一差值小于零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升降阀组发送第二信号至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以加快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
在所述第一差值大于零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升降阀组发送第三信号至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以减小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
在所述第一差值等于零的情况下,保持当前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动作行程不大于第一预设行程的情况下,判断所述第一动作行程是否小于第一预设行程、且大于第二预设行程;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行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行程;
在所述第一动作行程小于第一预设行程、且大于第二预设行程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动作行程与所述第二动作行程之间的第二差值;
在所述第二差值小于零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升降阀组发送第四信号至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以加快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
在所述第二差值大于零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升降阀组发送第五信号至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以减小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
在所述第二差值等于零的情况下,保持当前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动作行程不小于第一预设行程或者不大于第二预设行程的情况下,判断所述第一动作行程是否小于第二预设行程、且大于第三预设行程;其中,所述第三预设行程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行程,
在所述第一动作行程小于第二预设行程、且大于第三预设行程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动作行程与所述第二动作行程之间的第三差值;
在所述第三差值小于零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升降阀组发送第六信号至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以加快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
在所述第三差值大于零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升降阀组发送第七信号至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以减小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
在所述第三差值等于零的情况下,保持当前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动作行程不小于第二预设行程或者不大于第三预设行程的情况下,判断所述第一动作行程是否小于第三预设行程;
在所述第一动作行程小于第三预设行程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动作行程与所述第二动作行程之间的第四差值;
在所述第四差值小于零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升降阀组发送第八信号至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以加快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
在所述第四差值大于零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升降阀组发送第九信号至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以减小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
在所述第四差值等于零的情况下,保持当前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动作行程不小于第三预设行程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动作行程等于零;
获取所述第一动作行程与所述第二动作行程之间的第五差值;
在所述第五差值小于零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升降阀组发送第十信号至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以加快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
在所述第四差值等于零的情况下,保持当前所述第一后侧油缸及所述第二后侧油缸的运动速度。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与所述电控组件相连,所述供电电源还用于给所述显示组件供电,所述显示组件包括:
防爆箱;
设置在所述防爆箱上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升降工作台的运行参数;
设置在所述防爆箱上的至少一个按钮,所述至少一个按钮用于控制所述显示屏,以使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运行参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工作台的运行参数包括:所述升降工作台的当前运行参数、所述升降工作台的上升运行参数、所述升降工作台的下降运行参数;
其中,所述上升运行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初始加速时间、第一平稳运动速度、油缸一二级过渡段的第一变速时间、第一行程末端减速时间;
所述下降运行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初始加速时间、第二平稳运动速度、油缸一二级过渡段的第二变速时间、第二行程末端减速时间。
15.一种升降工作台的消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升降工作台处于下降状态时,通过所述升降阀组的第一供油口提供油量,其中,所述油量中的第一预设油量通过所述第一减振阀组的第一油口流入所述第一减振阀组,所述油量中的第二预设油量通过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流入第二减振阀组,所述油量中的第三预设流量通过所述前侧油缸的第一油口A流入所述前侧油缸;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油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油量,所述第三预设油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油量;
在所述第二预设油量通过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流入第二减振阀组的过程中,根据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处的油压,调节前侧油缸第四油口处的油压。
16.一种升降工作台的消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模块,用于在所述升降工作台处于下降状态时,通过所述升降阀组的第一供油口提供油量,其中,所述油量中的第一预设油量通过所述第一减振阀组的第一油口流入所述第一减振阀组,所述油量中的第二预设油量通过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流入第二减振阀组,所述油量中的第三预设流量通过所述前侧油缸的第一油口A流入所述前侧油缸;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油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油量,所述第三预设油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油量;
调节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预设油量通过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流入第二减振阀组的过程中,根据所述第二减振阀组的第二油口处的油压,调节前侧油缸第四油口处的油压。
CN202011475178.3A 2020-12-14 2020-12-14 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6610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75178.3A CN112661072B (zh) 2020-12-14 2020-12-14 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75178.3A CN112661072B (zh) 2020-12-14 2020-12-14 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1072A true CN112661072A (zh) 2021-04-16
CN112661072B CN112661072B (zh) 2022-08-12

Family

ID=75404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75178.3A Active CN112661072B (zh) 2020-12-14 2020-12-14 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61072B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04613A2 (en) * 1982-09-23 1984-04-04 Vickers Incorporated Power transmission
JP2002087792A (ja) * 2000-09-13 2002-03-27 Tadano Ltd 作業機の制御装置
JP2003146600A (ja) * 2001-08-30 2003-05-21 Aichi Corp 高所作業車
CN102530786A (zh) * 2011-12-31 2012-07-04 长沙中联消防机械有限公司 作业平台自动调平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
CN102705288A (zh) * 2012-06-19 2012-10-03 常德中联重科液压有限公司 防抖式平衡阀、液压缸伸缩控制回路及液压设备
CN102878127A (zh) * 2011-07-13 2013-01-16 林德材料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静液压驱动系统
CN202789789U (zh) * 2012-09-27 2013-03-13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挖钻机防抖动液压系统
CN103527536A (zh) * 2013-10-22 2014-01-22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马达调速系统及调速方法、起重设备
CN103836015A (zh) * 2014-03-26 2014-06-04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登高平台消防车及其支腿垂直油缸的控制系统
WO2014140357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Freefly System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pointing control of an actively stabilized camera
US20150275927A1 (en) * 2012-11-07 2015-10-01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 deceleration rate control system
CN204985113U (zh) * 2015-08-07 2016-01-20 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CN105649461A (zh) * 2015-12-30 2016-06-08 王静 船艇艏门的起放感知系统
KR101661741B1 (ko) * 2015-11-24 2016-09-30 이지메카시스템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을 이용한 승강장치
CN207111562U (zh) * 2017-07-07 2018-03-16 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离合器流量控制阀
CN108953255A (zh) * 2018-07-27 2018-12-07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矿用机载锚钻装置全液压自动制系统
WO2018230642A1 (ja) * 2017-06-16 2018-12-20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油圧システム
CN111396390A (zh) * 2020-04-29 2020-07-10 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高空作业车加强稳定性控制的平衡阀组
CN211574085U (zh) * 2019-11-08 2020-09-25 日本电产东测(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离合器润滑控制的控制阀
CN111894918A (zh) * 2020-08-21 2020-11-06 中铁工程机械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油缸升降系统及油缸升降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04613A2 (en) * 1982-09-23 1984-04-04 Vickers Incorporated Power transmission
JP2002087792A (ja) * 2000-09-13 2002-03-27 Tadano Ltd 作業機の制御装置
JP2003146600A (ja) * 2001-08-30 2003-05-21 Aichi Corp 高所作業車
CN102878127A (zh) * 2011-07-13 2013-01-16 林德材料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静液压驱动系统
CN102530786A (zh) * 2011-12-31 2012-07-04 长沙中联消防机械有限公司 作业平台自动调平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
CN102705288A (zh) * 2012-06-19 2012-10-03 常德中联重科液压有限公司 防抖式平衡阀、液压缸伸缩控制回路及液压设备
CN202789789U (zh) * 2012-09-27 2013-03-13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挖钻机防抖动液压系统
US20150275927A1 (en) * 2012-11-07 2015-10-01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 deceleration rate control system
WO2014140357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Freefly System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pointing control of an actively stabilized camera
CN103527536A (zh) * 2013-10-22 2014-01-22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马达调速系统及调速方法、起重设备
CN103836015A (zh) * 2014-03-26 2014-06-04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登高平台消防车及其支腿垂直油缸的控制系统
CN204985113U (zh) * 2015-08-07 2016-01-20 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KR101661741B1 (ko) * 2015-11-24 2016-09-30 이지메카시스템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을 이용한 승강장치
CN105649461A (zh) * 2015-12-30 2016-06-08 王静 船艇艏门的起放感知系统
WO2018230642A1 (ja) * 2017-06-16 2018-12-20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油圧システム
CN207111562U (zh) * 2017-07-07 2018-03-16 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离合器流量控制阀
CN108953255A (zh) * 2018-07-27 2018-12-07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矿用机载锚钻装置全液压自动制系统
CN211574085U (zh) * 2019-11-08 2020-09-25 日本电产东测(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离合器润滑控制的控制阀
CN111396390A (zh) * 2020-04-29 2020-07-10 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高空作业车加强稳定性控制的平衡阀组
CN111894918A (zh) * 2020-08-21 2020-11-06 中铁工程机械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油缸升降系统及油缸升降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文武: "矿用车载式升降平台液压控制系统设计", 《煤炭工程》 *
胡嘉琨等: "DDA作动筒抖动现象的研究",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1072B (zh) 2022-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61316A (en) Controlled electric pump drive for hydraulic lifting arrangement with gas spring in motor
CN102893035B (zh) 用于建筑机械的液压泵控制系统
CN110294428B (zh) 一种闭式回转控制系统及起重机
US20140283508A1 (en) Drive system for hydraulic closed circuit
CN110775904B (zh) 高空车工作斗的调平控制系统、调平控制方法和高空车
CN102362035A (zh) 作业车辆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6704313B (zh) 旋挖钻机及桅杆液压控制系统和桅杆起升/下降控制方法
CN204493577U (zh) 一种螺旋钻机及其自动调整配重装置
JP2010230039A (ja) 流体圧回路
CN205838458U (zh) 多级油缸同步控制系统
CN101666105A (zh) 控制挖掘机动臂上升速度的方法、控制系统及一种挖掘机
EP1172488B1 (en) Hydraulic circuit of working machine
CN112661072B (zh) 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13772567B (zh) 一种解决起重机回转启动冲击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862922B (zh) 一种起重机及其防后倾控制方法、防后倾控制系统
CN214837442U (zh) 升降工作台的消抖系统
US6742629B2 (en) Valve control unit for a hydraulic elevator
CN102146943A (zh) 马达压力切断控制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起重机
CN100535439C (zh) 机械自动控制的液压传动抽油机
CN202946463U (zh) 一种液压系统及履带起重机
CN209024170U (zh) 侧立机
CN105545832B (zh) 一种活动烟罩升降液压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3231999A (zh) 起重机及其超起变幅油缸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11174055U (zh) 一种变速蓄能液压抽油机
CN104030197A (zh) 控制叉车举升速度的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