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56404B -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56404B
CN112656404B CN202011615754.XA CN202011615754A CN112656404B CN 112656404 B CN112656404 B CN 112656404B CN 202011615754 A CN202011615754 A CN 202011615754A CN 112656404 B CN112656404 B CN 1126564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ffset
module
dizziness
user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157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56404A (zh
Inventor
秦路
刘洛希
王索刚
哈乐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 Jiang Fan J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 Jiang Fan J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 Jiang Fan J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 Jiang Fan J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157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564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56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6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56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64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系统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并处理用户初始状态图像;S2.在用户进入虚拟现实后持续采集并处理用户测试状态图像;S3.比较用户初始状态图像和测试状态图像,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眩晕程度。本方案实现虚拟现实应用的眩晕程度等级划分,便于虚拟现实用户能够根据自身个体差异合理选择所能接受的眩晕程度等级的虚拟现实应用,以获得更舒适的虚拟现实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虚拟现实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时,现有的虚拟现实设备由于还无法完全模拟人脑感知到的运动轨迹,所以当用户在虚拟现实头显中看到景物在动时,其实大脑依然在提醒用户现在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当过程中频繁不规律地接收到非自然的加速变化,这个时候用户就会产生晕眩感了。也就是说用户前庭器官感受到的头部运动,跟人眼在虚拟现实头显中观察到的运动不一致,大脑无法适应这样的信息冲突,就造成了眩晕。而眩晕作为虚拟现实技术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随着虚拟现实产业在软硬件及相关技术上的不断发展,眩晕感始终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性能评测指标。因此量化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有助于虚拟现实应用软件如游戏、教学培训程序的体验感、虚拟现实硬件如头显的性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如渲染处理技术的发展水平的评测及分级。本发明就虚拟现实引发的眩晕程度给定一个客观的评价指标和眩晕分级指标,用于给用户提前指示出可能发生的眩晕和眩晕程度预警,从而便于用户对虚拟现实应用软硬件就眩晕程度方面作出选择,并预先做好准备,避免出现不适状态甚至是不必要的意外伤害。同时可作为现有的或即将研发的虚拟现实软硬件和相关技术就眩晕程度方面的评测工具及分类指标。
现有的各项发明研究主要都是从改进相关虚拟现实设备、虚拟现实技术和方法等方面入手,目的在于改善虚拟现实眩晕感。但是由于虚拟现实应用主要是面对和针对游戏,教育教学,技术培训,特殊情境体验等需求,其内容本身就容易使人产生眩晕,如“VR过山车”,用户在视觉上体验着场景的快速变化,但前庭器官感受到的是用户现实情况下头部的静止状态,大脑无法适应这样的信息冲突,就造成了眩晕。而虚拟现实头显都是使用透镜将眼睛和显示屏固定在一定的距离,使得在观察不同距离的物体时,晶状体却没有变化,引起了辐辏冲突,进而造成一定程度的眩晕。并且现实和虚拟的视差,画面延迟拖影,景深不同步等问题也会引起眩晕。甚至许多用户自身就容易感知眩晕,可见虚拟现实眩晕无法避免。
因此正视眩晕的存在,对眩晕引发的身体失衡倾斜进行测量并量化是很有必要的。对眩晕程度进行等级评价便于用户能够根据自身个体差异合理选择所能接受的眩晕程度等级的虚拟现实应用,以获得更舒适的虚拟现实体验。或可用于虚拟现实应用产品的一个关于眩晕程度的客观分级及评价,也可用于衡量虚拟现实应用的抗眩晕技术发展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并处理用户初始状态图像;
S2.在用户进入虚拟现实后持续采集并处理用户测试状态图像;
S3.比较用户初始状态图像和测试状态图像,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眩晕程度。
在上述的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方法中,步骤S1具体包括:
S11.采集用户初始状态图像;
S12.提取初始状态图像中辅助特征点和中心特征点,并构造标准特征向量;
步骤S2具体包括:
S21.采集用户测试状态图像;
S22.提取测试状态图像中辅助特征点和中心特征点,并判断初始状态与测试状态下的站位是否存在位移,若是,则提取站位偏移量,并依据站位偏移量对当前的辅助特征点和中心特征点进行矫正后构造偏移特征向量;
否则,直接根据辅助特征点和中心特征点构造偏移特征向量;
步骤S3具体包括:
S31.融合偏移特征向量和标准特征向量,并记录偏移特征向量的偏移参数;
S32.将偏移参数和数据库中的标准值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生成包含眩晕程度的报告。
在上述的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方法中,在步骤S22中,将预设时间段内连续出现至少预设次摇摆的情况视为失衡倾斜摇摆,并进行眩晕程度计算,否则判断为用户自主摇摆,不进行眩晕程度计算。
在上述的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方法中,在步骤32中,所述的常数数据库中存储有不同特征用户不同眩晕程度对应不同偏移参数范围的标准值,且根据当前用户的特征提取相应的标准值用于偏移比对;
所述用户的不同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段和/或身高。
在上述的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方法中,步骤S11中,包括一个辅助特征点和一个中心特征点,且提取左侧或右侧肩部中心骨骼点作为辅助特征点,两肩之间的中心点作为中心特征点;
或者,步骤S11中,包括两个辅助特征点和一个中心特征点,且提取左侧或右侧肩部中心骨骼点和胸部中心点分别作为辅助特征点,两肩之间的中心点作为中心特征点。
在上述的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方法中,在步骤S22中,通过用户所在的站位坐标采集网络获取用户初始状态下的站立位置和测试状态下的站立位置,以获得所述的站位偏移量;
且在站位偏移量大于偏移阈值时判断为存在位移。在上述的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方法中,所述的站位坐标采集网络包括棋盘状布置在测试台上的传感器,根据传感器在所述测试台上的位置分布情况和各传感器的传感数据获取用户初始状态下的站立位置和测试状态下的站立位置,进而获得所述的站位偏移量;
在上述的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方法中,所述的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
一种基于上述方法的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和连接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控制模块,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图像识别模块、位移偏移矫正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图像融合模块、数据判定模块、报告生成模块和常数数据库模块,其中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初始状态图像和用户测试状态图像,且将图像发送给图像识别模块;
图像识别模块,用于提取图像中的中心特征点和辅助特征点,并对初始状态图像构造标准特征向量,将标准特征向量发送给图像融合模块;
位移偏移矫正模块,用于提取站位偏移量,且将站位偏移量发送给图像处理模块;
图像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测试状态图像的中心特征点和辅助特征点构造偏移特征向量,并在存在站位位移时根据站位偏移量矫正中心特征点和辅助特征点后构造偏移特征向量,随后将偏移特征向量发送给图像融合模块;
图像融合模块,依次连接于数据判定模块和报告生成模块,用于融合标准特征向量和偏移特征向量以获得偏移参数,并将偏移参数发送给数据判定模块;
数据判定模块,连接于常数数据库模块,用于根据偏移参数和常数数据库模块中的标准值进行比对,并将比对结果发送给报告生成模块;
报告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比对结果生成报告。
在上述的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系统中,所述的报告生成模块根据比对结果对用户进行眩晕程度等级评估,并将眩晕程度等级体现在生成的报告中;
所述的位移偏移矫正模块连接于若干星罗分布在供用户站立的测试台上的传感器,且所述的控制模块中存储有各传感器在所述测试台上的位置分布信息;
且所述的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实现虚拟现实应用的眩晕程度等级划分,便于虚拟现实用户能够根据自身个体差异合理选择所能接受的眩晕程度等级的虚拟现实应用,以获得更舒适的虚拟现实体验,或可作为虚拟现实应用产品的一个关于眩晕程度的客观分级及评价指标,也可用于衡量虚拟现实应用的抗眩晕技术发展水平;
2、以左侧/右侧肩部中心骨骼点作为辅助特征点、两肩之间的中点作为中心特征点构成标准特征向量和偏移特征向量以将复杂的图形分析简化为图形向量分析,减少数据处理,降低对硬件要求,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3、利用测试台上传感器来感知用户所站立的区域,采集站位坐标,可以对初始状态及测试开始后的用户站位坐标进行一致性矫正,方便后续采集比对初始状态图像与测试状态图像的中心特征点和辅助特征点的偏移量,有效避免由于站位不一致导致的偏移特征向量测量误差,提高数据精度;
4.基于视频图像的处理研究,有利于获取用户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任一时刻的眩晕状态,研究的时间精度及有效数据量会因为视频的采样率而更高更多;并且通过一定时间内连续图像的处理,能够实现对用户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眩晕状态的动态研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特征点在人体上的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测试台上站位坐标采集网络的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特征点在人体上的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系统的系统框架图。
附图标记:图像采集模块1;控制模块2;图像识别模块21;位移偏移矫正模块22;图像处理模块23;图像融合模块24;数据判定模块25;报告生成模块26;常数数据库模块27;供电模块3;虚拟现实头戴模块4;测试台5;传感器6;站立区辅助限位装置7;中心特征点8;辅助特征点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虚拟现实技术是由计算机产生,通过视、听、触觉等作用,使体验者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交互式视景仿真技术。当用户在使用虚拟现实应用软件或硬件时,用户可能会由于前庭系统和视觉感官的冲突,感觉到不同程度的眩晕,从而打破身体平衡机制,出现不同程度的倾斜状态,而身体的倾斜程度可以通过图形处理来测量并量化,从而作为一种评价眩晕程度等级的指标。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基于上述思路,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方法,包括:
S1.采集并处理用户初始状态图像,具体为:
S11.采集用户初始状态图像;
S12.提取初始状态图像中辅助特征点和中心特征点,并构造标准特征向量;
具体地,如图2所示,这里包括一个辅助特征点和一个中心特征点,且提取左侧或右侧肩部中心骨骼点作为辅助特征点,两肩之间的中心点作为中心特征点;
S2.在用户进入虚拟现实后持续采集并处理用户测试状态图像,具体为:
S21.采集用户测试状态图像;
S22.提取测试状态图像中辅助特征点和中心特征点,并判断初始状态与测试状态下的站位是否存在位移,若是,则提取站位偏移量,并依据站位偏移量对当前的辅助特征点和中心特征点进行矫正后构造偏移特征向量;
否则,直接根据辅助特征点和中心特征点构造偏移特征向量。
并且,如图3所示,这里通过用户所在的站位坐标采集网络获取用户初始状态下的站立位置和测试状态下的站立位置,从而获得站位偏移量,且在站位偏移量大于偏移阈值时判断为存在位移。例如用户初始状态下的站立位置在站位坐标采集网络的中间位置,当前测试状态下的站立位置在站位坐标采集网络的最右边,中间位置至最右边的距离为30cm,偏移阈值设置为3cm,30大于3,则判断为存在位移,将辅助特征点和中心特征点向左边整体偏移30cm以矫正特征点。
具体地,站位坐标采集网络包括棋盘状布置在测试台5上的传感器6,传感器6连接于本系统的控制模块2,如计算机,控制模块2中存储有各传感器6在测试台5上的分布情况。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当为光电传感器时,测试台上表面位于光电传感器的正上方具有供外界光亮照射到光电传感器的无覆盖窗口或透明窗口,或直接采用透明结构的测试台上盖。如为温度传感器时,当接收到温度变化时,可以知道哪个位置的温度传感器6发生变化从而知道用户所站立的位置及当前与初始位置的站位偏移量。
S3.比较用户初始状态图像和测试状态图像,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眩晕程度,具体包括:
S31.融合偏移特征向量和标准特征向量,并记录偏移特征向量的偏移参数;偏移参数说明身体失衡摇摆程度,对应用户的眩晕程度。该偏移参数可以作为量化身体倾斜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身体倾斜程度又对应于用户的眩晕程度,所以使用该指标评估量化用户的眩晕程度;
S32.将偏移参数和数据库中的标准值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生成包含眩晕程度的报告。
常数数据库中存储有不同特征用户不同眩晕程度对应不同偏移参数范围的标准值,且根据当前用户的特征提取相应的标准值用于偏移比对;
且用户的不同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段和身高。如本实施例针对6至18岁的,每一年作为一个年龄段特征;对于19至24岁的,每两年作为一个年龄段特征;对于25至50岁的,每五年作为一个年龄段特征;将51至60岁作为一个年龄段特征,61岁以上作为一个年龄段特征。通过问询大用户的眩晕感受,结合测量所得的偏移参数,统计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身高、不同眩晕程度感受下的不同偏移参数范围作为标准值。融合偏移特征向量和标准特征向量时,得到测试状态下中心特征点较初始状态下中心特征点的位置偏移值,以及偏移特征向量与标准特征向量的夹角;计算夹角的正弦值与标准特征向量的乘积值,将得到的位置偏移值与二分之一乘积值的和作为偏移参数,参数单位为厘米。如25-30岁的男性各眩晕等级的偏移参数范围为:
无眩晕,(-2,4);轻度眩晕,(-8,-2]及[4,18);中度眩晕,[-14,-8]及[18,34];重度眩晕小于-14,或大于34。
这里以无眩晕、轻度、中度和重度划分四个等级,投入使用时,也可以划分为更多级,这里不进行限制。
具体地,在步骤S22中,将预设时间段内连续出现至少预设次数,如5分钟内3次摇摆的情况视为失衡倾斜摇摆,并进行眩晕程度计算,否则判断为用户自主摇摆,不进行眩晕程度计算,排除因用户自主摇摆而导致的测量误差。摇摆是指偏移特征向量相对于标准特征向量存在偏移的情况,为了避免用户自身的微小幅度晃动,这里将偏移参数的绝对值大于一定值的时候认为是因眩晕出现的摇摆。
优选地,在判断为属于失衡倾斜摇摆时,获取这段时间内的多个测试状态图像的多个偏移特征向量,可以直接选取处于摇摆最严重的偏移特征向量与标准特征向量进行融合获得的偏移参数作为眩晕测量使用的偏移参数。也可以使用各偏移特征向量分别与标准特征向量进行融合获得的偏移参数,此时,若多个偏移参数处于同一等级的眩晕程度,则直接输出结果即可,若不属于同一等级,则从最高等级到最低等级依次判断所覆盖的偏移参数个数,当最高等级覆盖的偏移参数个数高于预设值时,则判定为最高等级,否则,降一个等级,直至某个等级覆盖的偏移参数个数高于预设值,则判定为眩晕程度处于相应等级。预设值根据预设时间段长度等因素确定,本实施例以3次为准,如28岁男子连续3次的偏移参数大于34或小于-14,则判定为重度眩晕,若只有2次,则降一个等级,继续查看该男子的各个偏移参数中处于[-14,-8]及[18,34]的数量,若大于或等于3次,则判定为中度眩晕,否则,再降一个等级。
上面是对测试整个过程进行的总体评价,本实施例还可以对测试过程中任意时刻的眩晕状态进行检测,如在判断用户处于失衡倾斜摇摆时,可以获取任意时刻的测试状态图像的偏移特征向量,使用该偏移特征向量与标准特征向量进行融合获得相应时刻的偏移参数以评价相应时刻的眩晕状态。
本实施例利用偏移参数这个指标测量用户对不同虚拟现实应用(软件或硬件)的眩晕水平,实现虚拟现实应用的眩晕程度等级划分。便于虚拟现实用户能够根据自身个体差异合理选择所能接受的眩晕程度等级的虚拟现实应用,以获得更舒适的虚拟现实体验。或可作为虚拟现实应用产品的一个关于眩晕程度的客观分级及评价指标,也可用于衡量虚拟现实应用的抗眩晕技术发展水平。
并且本实施例采用肢体模型拆分方式,以左侧/右侧肩部中心骨骼点作为辅助特征点、两肩之间的中点作为中心特征点构成标准特征向量和偏移特征向量以将复杂的图形分析简化为图形向量分析,减少数据处理,降低对硬件要求,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包括两个辅助特征点和一个中心特征点,且提取左侧或右侧肩部中心骨骼点和胸部中心点分别作为辅助特征点,两肩之间的中心点作为中心特征点。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实施例一或二所述方法的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1和连接于图像采集模块1的控制模块2,控制模块1连接于虚拟现实头戴模块4和供电模块3。其中,控制模块2包括图像识别模块21、位移偏移矫正模块22、图像处理模块23、图像融合模块24、数据判定模块25、报告生成模块26和常数数据库模块27等。
虚拟现实头戴模块4:主要完成沉浸式视觉信息呈现。视觉信息呈现具体设备为虚拟现实头戴设备,如桌面级别的HTC vive系列头戴,Oculus系统头戴;如移动级别的小鸟看看等设备。
供电模块3,为虚拟现实头戴模块4、图像采集模块1和控制模块2等供电,为3.3-5V直流电源,具体形式可以是USB端口供电或外接直流电源。
图像采集模块1,用于摄取用户在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整个过程,次级身体平衡的初始状态图像和后续的测试状态图像,并将图像发送给图像识别模块21;
图像识别模块21,用于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提取图像中的中心特征点(两肩之间的中点)和辅助特征点(左侧/右侧肩部中心骨骼点,或再加上胸部中心点),并对初始状态图像构造标准特征向量作为对照参数,并将标准特征向量发送给图像融合模块24;
具体先对采集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去噪和增强),其次通过Python程序进行图像轮廓检测,提取特征点的质心坐标,然后计算出其在像素坐标系下的坐标,并转换为世界坐标系的坐标,最后,求解出位姿,并构造相应的特征向量。
位移偏移矫正模块22,用于提取站位偏移量,且将站位偏移量发送给图像处理模块23进行矫正;
图像处理模块23,用于根据用户测试状态图像的中心特征点和辅助特征点构造偏移特征向量,并在存在站位位移时根据站位偏移量矫正中心特征点和辅助特征点后构造偏移特征向量,随后将偏移特征向量发送给图像融合模块24,完成由站位误差造成的站位偏移量的矫正;
图像融合模块24,依次连接于数据判定模块25和报告生成模块26,用于融合标准特征向量和偏移特征向以获得偏移参数,记录偏移特征向量相对于标准特征向量的偏移参数,并将偏移参数发送给数据判定模块25;具体通过建立两个图层,将两个图层叠加对比,导出偏移特征向量的偏移参数,即为身体失衡摇摆的程度;
数据判定模块25,连接于常数数据库模块27,用于根据偏移参数和常数数据库模块27中的标准值进行比对获得眩晕程度等级,然后将比对结果发送给报告生成模块26;
报告生成模块26,用于根据比对结果生成报告,主要实现自动将用户的眩晕程度参数按照一定图文结构,以图表和文字形式,word或PDF文档展示,此外自动根据眩晕情况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
具体地,报告生成模块26根据比对结果对用户进行眩晕程度等级判定,并将眩晕程度等级体现在生成的报告中;
进一步地,位移偏移矫正模块22连接于若干星罗分布在供用户站立的测试台5上的传感器6,且位移偏移矫正模块22中存储有各传感器6在测试台5上的位置分布信息以根据各个温度传感器6的传感数据获取用户的站立位置。具体地,传感器6可以为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优选在测试台5上设置站位坐标采集区,传感器6布置在该站位坐标采集区,且站位坐标采集区周向具有站立区辅助限位装置7,以免用户在不知不觉中走出站位坐标采集区而导致系统无法采集到用户所处的位置。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像采集模块1;控制模块2;图像识别模块21;位移偏移矫正模块22;图像处理模块23;图像融合模块24;数据判定模块25;报告生成模块26;常数数据库模块27;供电模块3;虚拟现实头戴模块4;测试台5;传感器6;站立区辅助限位装置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8)

1.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1.采集用户初始状态图像;
S12.提取初始状态图像中辅助特征点和中心特征点,并构造标准特征向量;
S21.采集用户测试状态图像;
S22.提取测试状态图像中辅助特征点和中心特征点,并判断初始状态与测试状态下的站位是否存在位移,若是,则提取站位偏移量,并依据站位偏移量对当前的辅助特征点和中心特征点进行矫正后构造偏移特征向量;
否则,直接根据辅助特征点和中心特征点构造偏移特征向量;
S31.融合偏移特征向量和标准特征向量,并记录偏移特征向量的偏移参数;
融合偏移特征向量和标准特征向量时,得到测试状态下中心特征点较初始状态下中心特征点的位置偏移值,以及偏移特征向量与标准特征向量的夹角;计算夹角的正弦值与标准特征向量的乘积值,将得到的位置偏移值与二分之一乘积值的和作为偏移参数;
S32.将偏移参数和常数数据库中的标准值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生成包含眩晕程度的报告;
在步骤S22中,通过用户所在的站位坐标采集网络获取用户初始状态下的站立位置和测试状态下的站立位置以获得所述的站位偏移量;且在站位偏移量大于偏移阈值时判断为存在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2中,将预设时间段内连续出现至少预设次摇摆的情况视为失衡倾斜摇摆,并进行眩晕程度计算,否则判断为用户自主摇摆,不进行眩晕程度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2中,所述的常数数据库中存储有不同特征用户不同眩晕程度对应不同偏移参数范围的标准值,且根据当前用户的特征提取相应的标准值用于偏移比对;
所述用户的不同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段和/或身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1中,包括一个辅助特征点和一个中心特征点,且提取左侧或右侧肩部中心骨骼点作为辅助特征点,两肩之间的中心点作为中心特征点;
或者,步骤S11中,包括两个辅助特征点和一个中心特征点,且提取左侧或右侧肩部中心骨骼点和胸部中心点分别作为辅助特征点,两肩之间的中心点作为中心特征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站位坐标采集网络包括棋盘状布置在测试台(5)上的传感器(6),根据传感器(6)在所述测试台(5)上的位置分布情况和各传感器(6)的传感数据获取用户初始状态下的站立位置和测试状态下的站立位置,进而获得所述的站位偏移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6)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采集模块(1)和连接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1)的控制模块(2),所述的控制模块(2)包括图像识别模块(21)、位移偏移矫正模块(22)、图像处理模块(23)、图像融合模块(24)、数据判定模块(25)、报告生成模块(26)和常数数据库模块(27),其中
图像采集模块(1),用于采集用户初始状态图像和用户测试状态图像,且将图像发送给图像识别模块(21);
图像识别模块(21),用于提取图像中的中心特征点和辅助特征点,并对初始状态图像构造标准特征向量,将标准特征向量发送给图像融合模块(24);
位移偏移矫正模块(22),用于提取站位偏移量,且将站位偏移量发送给图像处理模块(23);
图像处理模块(23),用于根据用户测试状态图像的中心特征点和辅助特征点构造偏移特征向量,并在存在站位位移时根据站位偏移量矫正中心特征点和辅助特征点后构造偏移特征向量,随后将偏移特征向量发送给图像融合模块(24);
图像融合模块(24),依次连接于数据判定模块(25)和报告生成模块(26),用于融合标准特征向量和偏移特征向量以获得偏移参数,并将偏移参数发送给数据判定模块(25);
融合偏移特征向量和标准特征向量时,得到测试状态下中心特征点较初始状态下中心特征点的位置偏移值,以及偏移特征向量与标准特征向量的夹角;计算夹角的正弦值与标准特征向量的乘积值,将得到的位置偏移值与二分之一乘积值的和作为偏移参数
数据判定模块(25),连接于常数数据库模块(27),用于根据偏移参数和常数数据库模块(27)中的标准值进行比对,并将比对结果发送给报告生成模块(26);
报告生成模块(26),用于根据比对结果生成报告;
所述的位移偏移矫正模块(22)连接于若干星罗分布在供用户站立的测试台(5)上的传感器(6),且所述的控制模块(2)中存储有各传感器(6)在所述测试台(5)上的位置分布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报告生成模块(26)根据比对结果对用户进行眩晕程度等级评估,并将眩晕程度等级体现在生成的报告中;
且所述的传感器(6)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
CN202011615754.XA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26564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5754.XA CN112656404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5754.XA CN112656404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6404A CN112656404A (zh) 2021-04-16
CN112656404B true CN112656404B (zh) 2023-05-02

Family

ID=75411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15754.XA Active CN112656404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564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3612B (zh) * 2021-06-21 2023-09-12 西交利物浦大学 虚拟环境下检测用户眩晕程度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68040A2 (en) * 2010-11-15 2012-05-24 Massachusetts Eye & Ear Infirmary Detec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s based on vestibular noise
CN103932711A (zh) * 2014-04-23 2014-07-23 田永胜 基于虚拟现实的内耳姿态调整监控系统及内耳姿态捕获装置
CN106126143A (zh) * 2016-06-29 2016-11-16 石惠卿 一种应用于头戴显示器的图像调整方法及头戴显示器
WO2018080202A1 (ko) * 2016-10-26 2018-05-0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머리 착용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WO2018090692A1 (zh) * 2016-11-15 2018-05-24 北京当红齐天国际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空间定位的虚拟现实防晕眩系统及方法
CN109316741A (zh) * 2018-07-17 2019-02-12 派视觉虚拟现实(深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r场景中控制角色移动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973190A (zh) * 2020-09-14 2020-11-24 浙江凡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足底压力测量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0062B2 (en) * 2002-07-03 2004-10-05 Epley Research, L.L.C. Comprehensive vertigo management
CN104536579B (zh) * 2015-01-20 2018-07-27 深圳威阿科技有限公司 交互式三维实景与数字图像高速融合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6767737A (zh) * 2017-03-02 2017-05-31 深圳前海极客船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靶标姿态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68040A2 (en) * 2010-11-15 2012-05-24 Massachusetts Eye & Ear Infirmary Detec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s based on vestibular noise
CN103932711A (zh) * 2014-04-23 2014-07-23 田永胜 基于虚拟现实的内耳姿态调整监控系统及内耳姿态捕获装置
CN106126143A (zh) * 2016-06-29 2016-11-16 石惠卿 一种应用于头戴显示器的图像调整方法及头戴显示器
WO2018080202A1 (ko) * 2016-10-26 2018-05-0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머리 착용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WO2018090692A1 (zh) * 2016-11-15 2018-05-24 北京当红齐天国际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空间定位的虚拟现实防晕眩系统及方法
CN109316741A (zh) * 2018-07-17 2019-02-12 派视觉虚拟现实(深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r场景中控制角色移动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973190A (zh) * 2020-09-14 2020-11-24 浙江凡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足底压力测量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6404A (zh) 2021-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63953B (zh) 动作状态评估系统及其装置、服务器、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02750695B (zh)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立体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KR20230056118A (ko) 신체능력에 따른 운동프로그램 추천 시스템
KR101520113B1 (ko) 단일형 시각 및 신경 처리 시험 센터
CN103099602B (zh) 基于光学识别的体质检测方法与系统
KR101979750B1 (ko) 댄스 트레이닝 콘텐츠 저작 시스템
CN103118647A (zh) 运动支援系统
CN105183147A (zh) 头戴式智能设备及其建模三维虚拟肢体的方法
CN107578403A (zh) 基于梯度信息指导双目视图融合的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CN107930048B (zh) 一种太空体感识别运动分析系统及运动分析方法
CN110544302A (zh) 基于多目视觉的人体动作重建系统、方法和动作训练系统
CN111639574B (zh) 坐姿纠正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0717391A (zh) 一种基于视频图像的身高测量方法、系统、装置和介质
US11439300B2 (en) Binocular brightness sensitivity measurement method based on wearable display device,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KR20170002100A (ko) 감성 아바타 이모티콘 기반의 스마트 러닝 학습 제공 방법, 그리고 이를 구현하기 위한 스마트 러닝 학습 단말장치
CN111973190B (zh) 基于足底压力测量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06973288A (zh) 一种立体视频舒适度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8449596A (zh) 一种融合美学和舒适度的3d立体图像质量评估方法
CN107422844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656404B (zh)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2773357A (zh) 虚拟现实眩晕程度测量的图像处理方法
KR20150101629A (ko) 태권도 품새 판독 및 교육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4038756A (zh) 基于立体图像特征的立体图像舒适度检测方法
CN112346565A (zh) 一种vr游戏信息处理方法
CN207589060U (zh) 一种结合视觉疲劳检测的裸眼立体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