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53543A -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和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和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53543A
CN112653543A CN202011363040.4A CN202011363040A CN112653543A CN 112653543 A CN112653543 A CN 112653543A CN 202011363040 A CN202011363040 A CN 202011363040A CN 112653543 A CN112653543 A CN 112653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er
data stream
downlink
uplink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630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53543B (zh
Inventor
李宏
韩锋
晋英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6304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535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53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35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535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35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91Mapping quality of service [QoS] requir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04L5/0039Frequency-contiguous, i.e. with no allocation of frequencies for one user or terminal between the frequencies allocated to anoth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和网络系统。该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接收核心网设备以流的形式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流;所述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与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通过该方法保障了接入网下的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和网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网络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和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组织的第二系统架构工作组(SA2)定义了一种基于流的数据传输方法。该传输方法具体包括:当下行数据包到达核心网用户面(Core Network User Plane,简称CN UP)功能实体时,CN UP功能实体通过流的形式将该数据包发送给接入网。接入网(AN)再通过流的形式将该数据包发送给用户设备(UE)。
当前3GPP的接入网工作组定义了一种和3GPP系统架构组不同的架构,3GPP接入网工作组可能会在接入网保留承载(bearer)。在这种架构下,基于流的数据传输方法无法简单重用,以保障接入网下的数据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和网络系统,旨在保障接入网下的数据传输。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入网设备接收核心网设备以流的形式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流;所述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与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在接入网保留承载的情况下,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数据流与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通过该映射关系即可确定发送数据流时应使用的承载,保障了接入网下的数据传输。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下行承载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数据流。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上行承载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流,其中,如果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通过下行数据流与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可以确定传输相应上行数据流时所使用的上行承载。实现了服务质量(QoS)的保障。进一步地,通过直接接收映射关系,可以避免在每个数据包中添加指示,减少空口的数据传输开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标识ID与所述下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的ID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ID相同,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业务流,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包括:所述下行承载与所述上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或者所述下行承载的服务质量QoS属性与所述上行承载的QoS属性相同。通过上述方案,在同一业务/会话的上行与下行数据流使用不同ID的场景下,仍可以保障接入网下的数据传输。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QoS属性与所述下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的QoS属性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QoS属性相同,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业务流,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包括:所述上行承载与所述下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或者所述上行承载的QoS属性与所述下行承载的QoS属性相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的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包括反射服务质量标识RQI,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不包括所述RQI。利用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一般使用有线连接的特点,在数据流中使用反射服务质量标识,可以减少信令交互,从而缩短传输时延。而在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不包括所述RQI,可以减少空口开销,提高传输效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户设备接收信息,所述信息包括第一下行数据流与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下行承载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上行承载发送第一上行数据流,其中,如果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标识ID与所述下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的ID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ID相同,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业务流,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包括:所述下行承载与所述上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或者所述下行承载的服务质量QoS属性与所述上行承载的QoS属性相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QoS属性与所述下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的QoS属性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QoS属性相同,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业务流,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包括:所述上行承载与所述下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或者所述上行承载的QoS属性与所述下行承载的QoS属性相同。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所述接收单元配置用于接收核心网设备以流的形式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流。所述发送单元配置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与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单元还配置用于:通过所述下行承载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数据流。所述接收单元还配置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上行承载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流,其中,如果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标识ID与所述下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的ID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ID相同,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业务流,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包括:所述下行承载与所述上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或者所述下行承载的服务质量QoS属性与所述上行承载的QoS属性相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QoS属性与所述下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的QoS属性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QoS属性相同,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业务流,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包括:所述上行承载与所述下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或者所述上行承载的QoS属性与所述下行承载的QoS属性相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包括反射服务质量标识RQI,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不包括所述RQI。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被配置用于接收信息,所述信息包括第一下行数据流与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接收单元还被配置通过所述下行承载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用户设备还包括发送单元。所述发送单元被配置用于通过上行承载发送第一上行数据流,其中,如果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标识ID与所述下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的ID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ID相同,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业务流,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包括:所述下行承载与所述上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或者所述下行承载的服务质量QoS属性与所述上行承载的QoS属性相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QoS属性与所述下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的QoS属性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QoS属性相同,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业务流,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包括:所述上行承载与所述下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或者所述上行承载的QoS属性与所述下行承载的QoS属性相同。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户设备接收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规则。所述用户设备使用上行承载发送第一上行数据流;其中,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映射规则确定的。在接入网保留承载的情况下,用户设备接收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规则,通过该规则即可确定发送数据流时应使用的承载,保障了接入网下的数据传输。进一步地,通过直接接收数据流与承载映射规则,可以避免在每个数据包中添加指示,减少空口的数据传输开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下行承载接收第一下行数据流。所述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映射规则确定的,包括:如果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通过下行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可以确定传输相应上行数据流时所使用的上行承载。保障了接入网下的数据传输,并进一步可以在上行数据传输时,通过承载实现了服务质量(QoS)的保障。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标识ID与所述下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的ID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ID相同,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业务流,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包括:所述下行承载与所述上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或者所述下行承载的服务质量QoS属性与所述上行承载的QoS属性相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QoS属性与所述下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的QoS属性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QoS属性相同,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业务流,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包括:所述上行承载与所述下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或者所述上行承载的QoS属性与所述下行承载的QoS属性相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下行承载接收第二下行数据流。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上行承载发送第二上行数据流,所述第二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所述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规则,还包括:所述第二下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在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传输时包括反射服务质量标识。利用核心网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一般使用有线连接的特点,在数据流中使用反射服务质量标识,可以减少信令交互,从而缩短传输时延。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用户设备接收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通过RRC信令的方式从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信息。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入网设备发送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规则。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用户设备通过上行承载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流,其中,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映射规则确定的。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下行承载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数据流。所述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映射规则确定的,包括:如果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标识ID与所述下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的ID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ID相同,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业务流,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包括:所述下行承载与所述上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或者所述下行承载的服务质量QoS属性与所述上行承载的QoS属性相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QoS属性与所述下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的QoS属性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QoS属性相同,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业务流,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包括:所述上行承载与所述下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或者所述上行承载的QoS属性与所述下行承载的QoS属性相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下行承载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下行数据流。所述接入网设备使用所述上行承载接收第二上行数据流,所述第二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所述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规则,还包括:所述第二下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二下行数据流,所述第二下行数据流包括RQI。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包括反射服务质量标识RQI。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信息,包括:接入网设备通过RRC信令的方式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信息。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户设备从下行承载上接收下行数据流,所述下行数据流包括反射服务质量标识RQI;所述用户设备使用上行承载发送上行数据流。其中,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的。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反射服务质量标识RQI获取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关系,可以减少信令交互。适用于一些具有不频繁小包数据特征的业务。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包括:所述上行承载与所述下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或者所述上行承载的服务质量QoS属性与所述下行承载的QoS属性相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所述上行数据流的ID与所述下行数据流的ID相同,或者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业务流,或者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入网设备通过下行承载发送下行数据流,所述下行数据流包括反射服务质量标识RQI;所述接入网设备使用上行承载接收上行数据流。其中,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的。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包括:所述上行承载与所述下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或者所述上行承载的服务质量QoS属性与所述下行承载的QoS属性相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所述上行数据流的ID与所述下行数据流的ID相同,或者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业务流,或者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以流的方式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流;所述接入网设备以流的方式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流。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收发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以及收发器分别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程序指令使得所述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六方面或第八方面的方法。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收发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以及收发器分别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程序指令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的方法。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用于实现上述第五方面所述的方法的单元,例如发送单元、接收单元。或者所述用户设备包括用于实现上述第七方面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所述接入网设备包括用于实现上述第六方面所述的方法的单元,例如发送单元、接收单元。或者所述用户设备包括用于实现上述第八方面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方面所述的用户设备和接入网设备。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涉及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专利申请一个实施例,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专利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一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专利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一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专利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一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又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又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又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又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文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以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文中术语“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功能实体”是指实现某个功能的实体,其包含了执行该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文中术语“发送”可以是直接发送或通过其他网元间接发送。本文中术语“接收”可以是直接接收或通过其他网元间接接收。
本文中术语“承载”是网络为了实现差异化的数据传递,而建立的和QoS相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一个承载可以以数据隧道的方式实现,例如在数据传输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建立的基于GPRS隧道协议(GPRS Tunneling Protocol;简称GTP)的逻辑数据传输通道等。一个承载上的所有数据流在QoS控制上不做区分,拥有相同的数据包转发处理方式,并按照传输通道所对应的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本文中术语“数据流”是指UE或网络生成的和某个业务相关的数据流。QoS流可以是数据流的一种形式。业务流也可以是数据流的一种形式。
为了把数据传递到对端,需要经网络进行传输。网络将高层的数据转化成适合在网络传输的形式。基于流的传输方式是指,对于同一个流内的数据包,网络使用相同的数据包转发方式(packet forwarding treatment),用相同的QoS规则处理。基于流的传输方式可以包括以流的形式发送或以流的形式接收。区分于基于承载的QoS控制方式,不同的数据流可能映射到同一个承载,同一个承载内的数据流不做QoS区分。数据流和承载的映射方式可以是1:1,也可以是N:1。映射方式还有可能和数据流的QoS属性相关,比如,对于保证比特速率(guaranteed bit rate,简称GBR)的数据流使用1:1的映射方式,对于非保证比特速率(non-guaranteed bit rate,简称non-GBR)的数据流可以使用N:1的映射方式。
以数据流的方式进行传输可以做到更精细的QoS控制和区分粒度。一个承载可以映射一个或多个数据流,以承载的方式进行传输可以减少信令开销。映射到一个承载上的数据流数量越多,网络需要建立的承载数量越少,相应的信令开销也越小。
本文中术语“IP流”是指UE或外部数据网络(DN)生成的高层(MAC层以上)和某个业务相关的数据,该数据可以基于IP协议,也可以基于非IP(non-IP)协议。为了实现区别化的QoS服务,网络根据不同IP流对应的QoS需求,把IP流映射到QoS流,不同的QoS流对应不同的数据包对待(data packet treatment)方式。
本文中术语“QoS规则”是基于运营商策略根据应用需求和QoS参数制定的一套信息集合,用来检测数据流并定义其相关的QoS参数,以及确定数据流的传输方式。数据流的传输方式可以包括以流的方式或者以承载的方式进行传输。以流的方式传输可以是将数据流的数据包按照流的方式进行传输。以承载的方式传输可以是把一个或多个数据流映射到一个承载上进行传输。
QoS规则可以包括QoS需求信息和/或数据流的传输方式,比如,以承载方式进行传输或以流方式进行传输。QoS需求信息可以包括数据率,传输时延等。QoS规则还可以包括承载和数据流的映射规则。
本文中术语“映射”是指把一个或多个具有相同或相似QoS的数据流映射到一个承载,每个承载对应一套QoS参数。QoS参数可以包含业务的QoS等级、最大比特速率(MaximumBit Rate;简称MBR)、分配保持优先级(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简称ARP)等,用于标识网络对该承载上的数据的处理方式。同一个承载上的数据采用相同的数据转发处理方式。核心网用户面(Core Network Control Plane,简称AN CP)功能实体和UE用户面功能实体可以将多个具有不同QoS的数据流映射到一个或多个承载。CN UP功能实体、ANCP功能实体和UE用户面功能实体可执行流解映射操作。
本文中术语“解映射”是“映射”的逆过程,即把一个承载上的数据进行解映射还原到不同的数据流。值得注意的是,映射以及解映射过程都是可选的操作,由各用户面功能实体根据获取的QoS规则来确定是否进行相应操作。
本文中术语“流优先级指示(Flow Priority Indicator,简称FPI)”是指在处理流对应的数据时,针对每个流的处理优先级。例如,FPI可以对应到拥塞时网络对流的调度优先级。FPI可以是类似一个QCI的标识。
本文中术语反射QoS(Reflective QoS)是指上行数据传输QoS是下行数据传输QoS的反射。其基本思想是根据下行数据传输的QoS信息来确定出上行数据传输的QoS信息。
本文中术语“反射QoS指示”(Reflective QoS Indication,RQI)是用于指示是否使用反射QoS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指示信息。如果下行数据中包括RQI,则可以用来指示相应的上行数据传输采用和下行数据传输一致的QoS控制方式。RQI可以适用于单个数据流或多个数据流的聚合。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UE、接入网(Access Network;简称AN)设备以及核心网(Core Network;简称CN)设备。UE与AN设备通过空中接口进行连接。AN设备与CN设备可以有线或无线连接。UE通过AN设备和CN设备实现通信服务。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UE也可以指终端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简称“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AN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AN设备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简称“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简称“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AN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AN设备,也可以是未来演进的网络中的AN设备等。AN设备还可以是下一代基站(Next-generation Node B;简称gNB)、收发节点(Transmit and Receive Point;简称TRP)、中心单元设备(Central Unit;简称CU)、或分布式单元设备(Distributed Unit;简称DU)等。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AN设备包括接入网控制面(Access Network ControlPlane,简称AN CP)功能实体和接入网用户面功能实体(Access Network User Plane,简称AN UP)。AN CP功能实体和AN UP功能实体连接。AN CP功能实体具有QoS控制功能,可以控制AN UP功能实体的QoS处理。可选地,AN CP功能实体可以把QoS规则发送给AN UP功能实体。AN UP功能实体根据收到的QoS规则进行数据传输。
CN设备可以是网关、路由器、数据中心、服务器、网管设备等。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CN设备包括核心网控制面(Core Network Control Plane,简称CN CP)功能实体和核心网用户面(Core Network User Plane,简称CN UP)功能实体。
CN CP功能实体和CN UP功能实体连接。CN CP功能实体具有QoS控制功能,可以控制CN UP功能实体的QoS处理。CN CP功能实体可以把QoS规则发送给CN UP功能实体。CN UP功能实体根据收到的QoS规则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CN设备还可以包括策略功能实体。策略功能实体用于根据用户的签约信息和运营商的策略制定相应的QoS控制策略,对接收到的QoS授权请求进行业务QoS授权等。策略功能实体可以与AN CP功能实体、CN CP功能实体之间分别连接。策略功能实体用于将QoS授权信息发送给AN CP功能实体、CN CP功能实体。策略功能实体还可以与AN UP功能实体、CN UP功能实体之间分别连接,用于将QoS授权信息发送给AN UP功能实体、CN UP功能实体。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AN设备和CN设备都存在逻辑上独立的QoS控制功能,分别通过AN CP功能实体和CN CP功能实体实现。AN CP功能实体和CN CP功能实体的QoS控制功能类似,但二者控制的范围不同。CN CP功能实体主要控制CN UP功能实体的QoS处理,AN CP功能实体主要控制AN UP功能实体的QoS处理。核心网和接入网的资源各不相同,核心网和接入网应可以根据各自的资源使用情况采用不同的QoS控制方法来实现各自灵活的QoS管理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AN设备具有QoS管理功能,可以管理和控制AN用户面的数据传输,提高了无线通信网络中业务QoS管理的灵活度,并且提供了CN和AN各自QoS框架独立演进的可能性。
上述无线通信系统还可以与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简称AF)实体和数据网络(Data Network,简称DN)通信。AF实体可以提供特定QoS需求的数据流业务,其类似于应用服务器。可以是网络运营商部署也可以是第三方部署。数据网络,可以提供某种类型数据业务,一般是外部网络,类似于分组数据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简称PDN)。数据网络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因特网(英文:Internet)、IP多媒体子系统(英文:IPMultimedia Subsystem,简称IMS)
图2是根据本专利申请一个实施例,一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01、用户成功接入网络后,UE通过无线通信系统和数据网络之间建立会话(session)。在该过程中,UE获得用于和数据网络进行通信的标识,比如IP地址。该会话可以是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PF会生成NAS层过滤器,该过滤器用于指示如何把IP流映射到数据流。PF把该过NAS层滤器发送给CN CP功能实体和CN UP功能实体,CN CP功能实体通过NAS信令把该NAS层过滤器经由AN CP功能实体转发给UE。
202、数据网络将第一下行IP数据包发送给CN UP功能实体。CN UP功能实体接收该第一下行IP数据包。IP数据包可以IP流的形式传输。具体地,第一下行IP数据包可以是第一下行IP流。
203、CN UP功能实体对第一下行IP流进行处理,把第一下行IP流映射到第一下行数据流。CN UP功能实体发送第一下行数据流给AN UP功能实体。AN UP功能实体接收该第一下行数据流。
该第一下行数据流对应一个FPI,记为FPI_1。可选地,CN UP功能实体还可以为该第一下行数据流分配流标识(ID),记为Flow ID_1。CN UP功能实体在第一下行数据流的数据包头中增加数据流的信息。数据流的信息可以包括:FPI、流标识。可选地,CN UP功能实体还可以在第一下行数据流的数据包头中增加RQI。这样,AN UP功能实体就可以清楚在传输对应的上行数据流时就可以按照该第一下行数据流的QoS属性进行。
第一下行IP流映射到第一下行数据流可以采用基于模板过滤的方式。例如,定义一个参数组,并为该组中每个参数设定一个值或取值范围,当数据包的相关参数与预先设定的值相同,或落在预先设定的取值范围之内时,可以将该数据包映射到对应数据流。作为一个例子,参数组可以是IP五元组。IP五元组包括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目的端口号、源端口号和协议类型。
204、AN UP功能实体接收第一下行数据流之后,AN UP功能实体检查是否存在可以映射的承载。例如,可以根据第一下行数据流的QoS属性检查是否存在可以映射的承载。如果没有,则AN UP功能实体向AN CP功能实体发起承载建立请求,AN CP功能实体接收承载建立请求。承载建立请求中包含QoS信息。例如,承载建立请求中可以包含第一下行数据流的QoS信息,比如,FPI。承载建立请求中可以还包含第一下行数据流的流ID。
205、AN CP功能实体发起在UE和AN UP功能实体之间建立承载。AN CP功能实体根据承载建立请求中包含的QoS信息,发起在UE和AN UP之间建立承载。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描述,步骤205中所建立的承载可以称为下行承载。
在下行承载的建立过程中,AN CP功能实体生成一个承载标识,该标识可以用来识别下行承载。AN CP功能实体为该承载配置QoS参数,比如QoS等级。
上文介绍了根据下行数据流触发建立承载。值得注意的是,承载也可预先建立,或者承载也可以是默认承载。该下行承载可以是单向的。或者该下行承载也可以是双向的,即也可用于上行数据传输,即也是上行承载。
206、承载建立完成之后,AN CP功能实体向UE发送信息,该信息包括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规则。例如,第一下行数据流与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该消息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的形式发送。UE接收该信息。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规则将用于UE在发送上行数据时确定数据流到承载的映射。
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规则的具体形式可有多种。例如,第一下行数据流与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具体可以包括:第一下行数据流的标识ID与下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或者第一下行数据流与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包括:第一下行数据流的服务质量QoS属性与下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规则,还可以直接包括上行数据流与上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具体可以包括:上行数据流的标识ID与上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或者上行数据流的服务质量QoS属性与上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
207、UE向AN CP功能实体发送确认消息,确认UE已收到包括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规则的消息。AN CP功能实体接收该确认消息。
208、AN CP功能实体向AN UP功能实体发送承载建立响应,AN UP功能实体接收承载建立响应。承载建立响应中包含承载的信息。承载的信息包括:承载标识和承载的QoS信息。承载的QoS信息包括承载所支持的QoS等级,例如QCI。
值得注意的是,步骤208也是可选的。例如,在步骤205不是步骤204所触发的情况下,步骤208也可省略。
209、AN UP功能实体把第一下行数据流映射到下行承载,通过下行承载把第一下行数据流发送给UE。UE接收该第一下行数据流。在下行承载上传输的第一下行数据流无需包括RQI和FPI。可选地,在下行承载上传输的第一下行数据流可以包括数据流的ID。这样,如果下行承载上传输的数据流有2个或2个以上时,也可以正确区分不同的数据流。
值得注意的是,步骤209也是可选地,例如,步骤202与203未发生的情况下,也无需进行步骤209。
210、在UE需要发送第一上行数据流时,UE把第一上行数据流映射到上行承载。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映射规则确定的。
所述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规则,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映射规则确定的,包括:如果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
在一种情形下,第一下行数据流与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包括:第一下行数据流的标识ID与下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第一上行数据流与第一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第一上行数据流的ID与第一下行数据流的ID相同,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业务流,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
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包括:所述下行承载与所述上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或者所述下行承载的服务质量QoS属性与所述上行承载的QoS属性相同。
在另一种情形下,第一下行数据流与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包括:第一下行数据流的服务质量QoS属性与下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的QoS属性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QoS属性相同,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业务流,或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包括:所述上行承载与所述下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或者所述上行承载的QoS属性与所述下行承载的QoS属性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上行承载与下行承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上行承载是双向承载,则下行承载与上行承载可以是相同的。
上行承载还可以是一个新的承载。例如,在下行承载是一个单向承载、或者上、下行数据需要在不同的承载上传输。UE可以向AN CP功能实体发送承载建立请求,触发AN CP功能实体建立上行承载,该上行承载和下行承载具有相同或对应的QoS属性。
UE通过非接入(Non-access stratum,简称NAS)层映射把第一上行IP流映射到第一上行数据流。再进一步通过接入(Access Stratum,简称AS)层映射把第一上行数据流映射到上行承载。
211、UE使用上行承载向AN UP功能实体发送该第一上行数据流。AN UP功能实体通过下行承载接收该第一上行数据流。
212、AN UP功能实体对从下行承载上接收的第一上行数据流进行解映射,AN UP功能实体可以在第一上行数据流的数据包包头中增加对应的流优先级指示(FPI)。AN UP功能实体还可以在第一上行数据流的数据包包头中增加流ID。AN UP功能实体通过流的方式把第一上行数据流传输给CN UP功能实体。
213、CN UP功能实体把接收到的第一上行数据流中的第一上行数据通过IP数据包的形式发送给数据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图2中虚线所示意的步骤是可选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实线所示步骤也可能是可选的。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在核心网内部以及核心网与接入网的接口使用基于流的数据传输方式,并使用用户面传递QoS控制信息,在接入网(包括空口)使用基于承载的数据传输方式,并使用控制面传递QoS控制信息。
图3是根据本专利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一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1、与201基本相同,可以参照201,不再赘述。
302、在UE和AN UP功能实体之间建立承载。该行承载可以是一个默认承载,即无需由数据业务触发。该承载也可能是由传输第一下行数据流而触发建立的,此种情形下承载的建立过程可以参考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该承载可以是单向的,例如是上行承载或下行承载。该承载也可以是双向的,兼具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的功能,例如上行承载和下行承载合一。
303、数据网络将第二下行IP数据包发送给CN UP功能实体。CN UP功能实体接收该第二下行IP数据包。IP数据包可以IP流的形式传输。具体地,第二下行IP数据包可以是第二下行IP流。
304、CN UP功能实体对第二下行IP流进行处理,把第二下行IP流映射到第二下行数据流。CN UP功能实体把第二下行数据流发送给AN UP功能实体。AN UP功能实体接收该第二下行数据流。具体地,CN UP功能实体以流的形式把第二下行数据流发送给AN UP功能实体。
该第二下行数据流对应一个FPI,记为FPI_2。可选地,CN UP功能实体还可以为该第二下行数据流分配流标识(ID),记为Flow ID_2。CN UP功能实体在第二下行数据流的数据包头中增加数据流的信息。数据流的信息可以包括:FPI、流标识。可选地,CN UP功能实体还可以在第二下行数据流的数据包头中增加RQI。这样,AN UP功能实体就可以清楚在传输对应的上行数据流时就可以按照该第二下行数据流的QoS属性进行。
第二下行IP流映射到第二下行数据流可以采用基于模板过滤的方式,具体可以参考前面的描述。
305、AN UP功能实体接收第二下行数据流之后,AN UP功能实体检查是否存在可以映射的承载。例如可以根据第二下行数据流的QoS属性检查是否存在可以映射的承载。ANUP功能实体确认可以将第二下行数据流映射到下行承载。该下行承载可以是步骤302中所建立的承载。如果之前确定了第一下行数据流映射到该下行承载,即第一下行数据流和第二下行数据流都可以映射到该下行承载。
306、AN UP功能实体向AN CP功能实体发送信息,该信息包括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规则。
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规则的具体形式可有多种。例如,第二下行数据流与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具体可以包括:第二下行数据流的标识ID与下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或者第二下行数据流与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包括:第一下行数据流的服务质量QoS属性与下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规则,还可以直接包括上行数据流与上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具体可以包括:上行数据流的标识ID与上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或者上行数据流的服务质量QoS属性与上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
307、AN CP功能实体向UE发送信息,该信息包括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规则。UE接收该消息。该消息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的形式发送。UE接收该信息。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规则将用于UE在发送上行数据时确定数据流到承载的映射。如果之前AN CP功能实体向UE发送过包括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规则的消息,则步骤307中的消息可以是更新消息,只要更新第二下行数据流与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即可。当然,该消息也可以是单独的消息。
308、UE向AN CP功能实体发送确认消息,确认UE已收到包括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规则的消息。AN CP功能实体接收该确认消息。
309、AN CP功能实体向AN UP功能实体发送该确认消息。AN UP功能实体接收该确认消息。
310、AN UP功能实体把第二下行数据流映射到下行承载,并通过下行承载把第二下行数据流发送到UE。在下行承载上传输的第二下行数据流无需包括RQI和FPI。如果AN UP功能实体也需传输其他下行数据流(例如,第一下行数据流),并且该其他下行数据流可以映射到下行承载时,则AN UP功能实体也把其他下行数据流映射到下行承载,并通过下行承载发送这些其他下行数据流。如果映射到下行承载上的下行数据流有2个或2个以上的情形下,下行承载中传输的下行数据流的数据要包含各自的流ID信息。
311、在UE需要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上行数据流时,UE把第二上行数据流映射到上行承载。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映射规则确定的。
所述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规则,包括:所述第二下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映射规则确定的,包括:如果所述第二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
在一种情形下,第二下行数据流与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包括:第二下行数据流的标识ID与下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第二上行数据流与第二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第二上行数据流的ID与第二下行数据流的ID相同,或者所述第二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业务流,或者所述第二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
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包括:所述下行承载与所述上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或者所述下行承载的服务质量QoS属性与所述上行承载的QoS属性相同。
在另一种情形下,第二下行数据流与下行承载的映射关系,包括:第二下行数据流的服务质量QoS属性与下行承载的ID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所述第二上行数据流的QoS属性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流的QoS属性相同,或者所述第二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业务流,或者所述第二上行数据流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包括:所述上行承载与所述下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或者所述上行承载的QoS属性与所述下行承载的QoS属性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上行承载与下行承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上行承载是双向承载,则下行承载与上行承载可以是相同的。
上行承载还可以是一个新的承载。例如,在下行承载是一个单向承载、或者上、下行数据需要在不同的承载上传输。UE可以向AN CP功能实体发送承载建立请求,触发AN CP功能实体建立上行承载,该上行承载和下行承载具有相同或对应的QoS属性。
可选地,如果UE还有其他上行数据流(例如第一上行数据流)也需发送,根据数据流与承载的映射规则,该其他上行数据流也可映射到该上行承载时,UE也把这些其他上行数据流映射到该上行承载。
312、UE通过上行承载向AN UP功能实体发送第二上行数据流,AN UP功能实体接收该第二上行数据流。可选地,UE还可以通过上行承载向AN UP功能实体发送第一上行数据流,AN UP功能实体接收该第一上行数据流。
313、AN UP功能实体对从下行承载上接收的上行数据流进行解映射,AN UP功能实体在上行数据流的数据包包头中增加对应的流优先级指示(FPI)。AN UP功能实体还可以在上行数据流的数据包包头中增加流ID。AN UP功能实体通过流的方式把第二上行数据流传输给CN UP功能实体。CN UP功能实体接收该第二上行数据流。可选地,AN UP功能实体通过流的方式把第一上行数据流传输给CN UP功能实体。CN UP功能实体接收该第一上行数据流。
314、CN UP功能实体把接收到的上行数据流中的上行数据通过IP数据包发送给数据网络。具体地,CN UP功能实体把接收到的第二上行数据流中的上行数据通过IP数据包发送给数据网络。可选地,CN UP功能实体把接收到的第一上行数据流中的上行数据通过IP数据包发送给数据网络。
在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通过信令的方式将承载和数据流的映射规则发送给UE,UE根据该映射规则确定传输上行数据流时所使用的承载。这可以节省数据面的传输开销,节约空口开销。可以大幅减少数据包包头的负载,有效提高空口的有效数据传输效率。
图4是根据本专利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一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01-404、与301-304基本相同,可以参照301-304,不再赘述。
405、AN UP功能实体接收第二下行数据流之后,确定使用反射QoS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AN UP功能实体可以自行确定使用反射QoS的方式。AN UP功能实体也可以向AN CP功能实体请求下行数据流的传递方式,AN CP功能实体在确定使用反射QoS的方式之后告知AN UP功能实体。
AN UP功能实体检查是否存在可以映射的承载,例如可以根据第二下行数据流的QoS属性检查,确认可以将第二下行数据流映射到下行承载。如果之前确定了第一下行数据流映射到下行承载,则第一下行数据流和第二下行数据流都可以映射到下行承载。
406、AN UP功能实体把第二下行数据流映射到下行承载,并通过下行承载把第二下行数据流的数据包发送到UE。第二下行数据流的数据包括RQI。如果AN UP功能实体也需传输第一下行数据流,则AN UP功能实体也把第一下行数据流映射到下行承载。相应地,第一下行数据流的数据包括RQI。如果映射到下行承载上的下行数据流有2个或2个以上的情形下,下行承载中传输的下行数据流的数据要包含各自的流ID信息。
407、在UE需要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与第二下行数据流相对应的第二上行数据流时,UE使用上行承载发送该第二上行数据流。第二下行数据流的数据包括RQI,第二上行数据流与第二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则上行承载是根据下行承载确定的。
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所述上行数据流的ID与所述下行数据流的ID相同,或者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业务流,或者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
所述上行承载是根据所述下行承载确定,包括:所述上行承载与所述下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或者所述上行承载的服务质量QoS属性与所述下行承载的QoS属性相同。
如果上行承载上还传输其他上行数据流,例如第一上行数据流,则上行承载上传输的各个数据流需要包含各自的数据流ID信息。
408-410、与312-314基本相同,可以参照312-314,不再赘述。
在图所示实施例中,步骤402在404之前,即AN UP功能实体接收下行数据流时,已有合适的承载可供映射。当然,如果步骤405之前,还没有合适的承载可供映射,则AN UP功能实体可以向AN CP功能实体发送承载建立请求,以建立适当的承载。具体可以参考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204、205和208。
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通过反射QoS的方式将承载和数据流的映射规则发送给UE,UE根据RQI确定传输上行数据流时所使用的承载。这可以节信令面的传输开销,减小时延。
在本专利申请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决定采用信令的方式(图2或图3所示实施例)或反射QoS的方式(图4所示实施例)通知UE。例如,某些网络设备只支持特定的业务类型,比如,机器类通信业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或移动宽带业务(mobile broadband,MBB)。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其所支持业务类型的业务特征选择合适的方式。比如,机器类通信业务具有不频繁的小包,此类接入网设备可以采用反射QoS的方式。对于大数据的移动宽带业务,可以采用信令的方式,即使核心网已经使用了反射QoS的方式。对于一个接入网设备支持多种业务类型的场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根据业务类型的业务特征选择合适的方式,此时当UE收到两种不同的映射规则时,可以采用一定的冲突避让机制,比如:信令比反射QoS具有更高的优先级。或者,反射QoS比信令具有更高的优先级。或者,以最新收到的映射规则为准,无论映射规则的获取是通过信令方式,还是通过反射QoS。
类似地,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根据数据流的QoS属性选择合适的方式。比如,如果接入网设备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流包括RQI,即核心网采用了反射QoS方法,则接入网设备采用反射QoS的方式,如果数据流不包括RQI,则接入网设备可以采用信令的方式。再比如,对于GBR的数据流,可以采用信令的方式;对于non-GBR的数据流,可以采用反射QoS的方式。
在本专利申请中,网络对数据的QoS控制包含两层QoS映射,分别是NAS层映射和AS层映射。NAS层映射可以IP流映射到数据流(例如,QoS流)。下行传输时,该操作由CN UP功能实体完成,上行传输时,该操作由UE完成。AS层映射可以把数据流映射到承载。下行传输使,该操作由AN UP完成,上行传输时,该操作由UE完成。
本专利申请可以适用于接入网和核心网拥有独立QoS控制功能的QoS架构,接入网可以更大程度上决定QoS控制方式,在满足业务QoS需求和提高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之间取得平衡。
上文结合图1至图4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下文将结合图5至图8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网络设备。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500的示意性框图。应理解,网络设备5能够执行图2至图4的方法中由接入网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网络设备500可以是接入网设备,其可以包括AN CP功能实体和/或AN UP功能实体。
发送单元501,配置用于执行图2至图4中AN CP功能实体和/或AN UP功能实体的发送步骤。例如,当网络设备500包括AN CP功能实体时,发送单元501可以被配置用于执行图2至图4中AN CP功能实体的发送步骤,具体可以包括发送信息和/或发送承载建立响应。当网络设备500包括AN UP功能实体时,发送单元501可以被配置用于执行图2至图4中AN UP功能实体的发送步骤,具体可以包括发送承载建立请求和/或发送信息和/或发送数据(例如,第一下行数据流和/或第二下行数据流和/或第一上行数据流和/或第二上行数据流)等。
接收单元502,配置用于执行图2至图4中AN CP功能实体和/或AN UP功能实体的接收步骤。例如,当网络设备500包括AN CP功能实体时,接收单元502可以被配置用于执行图2至图4中AN CP功能实体的接收步骤,具体可以包括接收承载建立请求和/或接收UE发送的确认消息和/或接收AN UP发送的信息。当网络设备500包括AN UP功能实体时,接收单元502可以被配置用于执行图2至图4中AN UP功能实体的接收步骤,具体可以包括接收承载建立响应和/或接收确认消息和/或接收数据(例如,第一下行数据流和/或第二下行数据流和/或第一上行数据流和/或第二上行数据流)等。
处理单元503,配置用于执行图2至图4中AN CP功能实体和/或AN UP功能实体除了发送和接收的步骤之外的其他步骤,例如确认第二下行数据流映射的承载等。
应理解,该处理单元503执行的动作可以由处理器实现,而发送单元501和接收单元502执行的动作可以在处理器的控制下由收发器实现。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600的示意性框图。应理解,用户设备600能够执行图2至图4的方法中由UE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用户设备600包括:
发送单元601,配置用于执行图2至图4中UE的发送步骤,例如发送确认消息和/或发送数据(比如,第一上行数据流和/或第二上行数据流)等。
接收单元602,配置用于执行图2至图4中UE的接收步骤,例如接收信息和/或接收数据(比如,第一下行数据流和/或第二下行数据流)等。
处理单元603,配置用于执行图2至图4中UE除了发送和接收的步骤之外的其他步骤,例如映射数据到承载(比如,映射上行数据流到上行承载)等。
应理解,该处理单元603执行的动作可以由处理器实现,而发送单元601和接收单元602执行的动作可以在处理器的控制下由收发器实现。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框图。该装置700能够执行图2至图4的方法中由AN CP功能实体和/或AN UP功能实体执行的各个步骤。装置700包括:存储器701、收发器702和处理器703。存储器701用于存储程序。收发器702,用于和其他设备,例如UE,进行通信。处理器703与所述存储器701和所述收发器702分别相连,用于执行存储器701中的程序。当执行存储器701中的程序时,使装置700执行图2至图4中AN CP功能实体和/或AN UP功能实体执行的各个动作。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框图。该装置800能够执行图2至图4的方法中由UE执行的各个步骤。装置800包括:存储器801、收发器802和处理器803。存储器801,用于存储程序。收发器802用于和其他设备,例如AN CP功能实体和/或AN UP功能实体,进行通信。处理器803,与所述存储器801和所述收发器802分别相连,用于执行存储器801中的程序。当执行存储器801中的程序时,使装置8执行图2至图4中UE执行的各个动作。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装置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描述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硬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门地以处理器或集成逻辑电路的形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用户设备通过下行承载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流,所述下行数据流包括流标志ID和反射服务质量QoS指示,所述反射QoS指示用于指示数据传输采用反射QoS方式;
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上行承载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流;其中,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所述上行承载与所述下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
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
所述上行数据流的ID与所述下行数据流的ID相同;或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传输采用所述反射QoS方式是所述接入网设备确定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信令方式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所述上行数据流的映射规则;
所述用户设备以最新收到的映射规则为准,无论所述映射规则的获取是通过所述信令方式,还是通过反射QoS指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信令方式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所述上行数据流的映射规则,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通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方式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所述上行数据流的映射规则。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通过非接入NAS层映射把第一上行IP流映射到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和
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接入AS层映射把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映射到所述上行承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通过非接入NAS层映射把第一上行IP流映射到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上行IP流映射到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的信息。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下行承载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流,包括: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流的形式通过下行承载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8.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接入网设备确定使用反射QoS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接入网设备通过下行承载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流,所述下行数据流包括流ID和反射服务质量QoS指示,所述反射QoS指示用于指示数据传输采用反射QoS方式;
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上行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流;其中,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所述上行承载与所述下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
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
所述上行数据流的ID与所述下行数据流的ID相同;或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信令方式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流的映射规则;
所述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用户设备最新收到的映射规则接收所述上行数据流,无论所述映射规则的通过所述信令方式发送,还是通过反射QoS指示。
1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下行承载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流,所述下行数据流包括流标志ID和反射服务质量QoS指示,所述反射QoS指示用于指示数据传输采用反射QoS方式;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上行承载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流;其中,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所述上行承载与所述下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
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
所述上行数据流的ID与所述下行数据流的ID相同;或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传输采用所述反射QoS方式是所述接入网设备确定的。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还通过信令方式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所述上行数据流的映射规则;
所述处理单元以最新收到的映射规则为准,无论所述映射规则的获取是通过所述信令方式,还是通过反射QoS指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14.如权利要求10-11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过非接入NAS层映射把第一上行IP流映射到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和
所述处理单元通过接入AS层映射把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映射到所述上行承载。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上行IP流映射到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流的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0-15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数据流,包括:流的形式的下行数据包。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使用反射QoS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下行承载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流,所述下行数据流包括流ID和反射服务质量QoS指示,所述反射QoS指示用于指示数据传输采用反射QoS方式;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上行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流;其中,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所述上行承载与所述下行承载是同一个承载;
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是相对应的,包括:
所述上行数据流的ID与所述下行数据流的ID相同;或所述上行数据流与所述下行数据流属于同一会话流。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通过信令方式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流的映射规则;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用户设备最新收到的映射规则接收所述上行数据流,无论所述映射规则的通过所述信令方式发送,还是通过反射QoS指示。
1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011363040.4A 2017-02-03 2017-02-03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和网络系统 Active CN1126535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3040.4A CN112653543B (zh) 2017-02-03 2017-02-03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和网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3040.4A CN112653543B (zh) 2017-02-03 2017-02-03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和网络系统
CN201710063714.0A CN108390746B (zh) 2017-02-03 2017-02-03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和网络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3714.0A Division CN108390746B (zh) 2017-02-03 2017-02-03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和网络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3543A true CN112653543A (zh) 2021-04-13
CN112653543B CN112653543B (zh) 2022-04-12

Family

ID=6303924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63040.4A Active CN112653543B (zh) 2017-02-03 2017-02-03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和网络系统
CN201710063714.0A Active CN108390746B (zh) 2017-02-03 2017-02-03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和网络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3714.0A Active CN108390746B (zh) 2017-02-03 2017-02-03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和网络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89642B2 (zh)
EP (2) EP3852324B1 (zh)
CN (2) CN112653543B (zh)
WO (1) WO20181412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17901B2 (en) * 2017-03-23 2021-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lity of service configurations for radio bearers with multiple data flows
WO2019193553A1 (en) * 2018-04-06 2019-10-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Qos flow management over e1
CN110312282B (zh) * 2018-09-28 2021-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226930A1 (en) * 2020-05-14 2021-11-1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Qos control method for ue to access network through relay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2102A (zh) * 2009-06-19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承载映射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1998668A (zh) * 2009-08-27 201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连接的gtp-u实体间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48550B1 (ko) * 2006-10-20 2010-03-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홉 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1557614A (zh) * 2008-04-10 2009-10-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传输服务质量保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998296B (zh) * 2009-08-17 2014-10-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空口服务质量QoS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2045853B (zh) * 2009-10-22 2015-09-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递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625377B (zh) * 2011-01-31 2014-06-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无线承载的建立方法、接入点设备、用户设备及系统
WO2013163595A2 (en) * 2012-04-27 2013-10-3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proximity data path setup
WO2013174422A1 (en) * 2012-05-23 2013-11-2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s,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and apparatuses enabling symmetric bearer enforcement
CN103546984A (zh) * 2012-07-13 2014-01-2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接入移动通信系统的方法及设备
ES2941246T3 (es) * 2013-04-29 2023-05-19 Alcatel Lucent QoS de extremo a extremo cuando se integran redes de acceso distintas de 3GPP de confianza y redes principales de 3GPP
US9521679B2 (en) * 2014-03-06 2016-12-13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reflective EPS bearers to ensure uplink quality of service
JP6687744B2 (ja) * 2015-11-05 2020-04-28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を送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これを支援する装置
CN107295575B (zh) * 2016-04-01 2020-0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质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18084795A1 (en) * 2016-11-04 2018-05-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flective mapping of flows to radio bearers
US10993136B2 (en) * 2017-02-01 2021-04-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reflective quality of service (Qo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2102A (zh) * 2009-06-19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承载映射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1998668A (zh) * 2009-08-27 201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连接的gtp-u实体间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 TR 23.799 V1.2.1》", 30 November 2016 *
ERICSSON: "QoS framework for NR",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6 R2-168657》 *
HUAWEI, HISILICON: "Flow,DRB,and QoS in RAN", 《3GPP TSG-RAN2 MEETING #95 R2-16502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62241A4 (en) 2020-01-08
CN112653543B (zh) 2022-04-12
CN108390746B (zh) 2022-05-10
EP3562241A1 (en) 2019-10-30
CN108390746A (zh) 2018-08-10
EP3562241B1 (en) 2021-08-04
US11489642B2 (en) 2022-11-01
EP3852324A1 (en) 2021-07-21
US20190356453A1 (en) 2019-11-21
EP3852324B1 (en) 2024-04-03
WO2018141278A1 (zh) 2018-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9369B2 (en) Handling 5G QoS rules on QoS operation errors
US11546771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system
CA3038862C (en)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terminal,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CN10835303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装置
KR102069141B1 (ko) 서비스 계층 사우스바운드 인터페이스 및 서비스 품질
US1085634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WO2019228214A1 (zh) 一种无线承载建立、业务流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US11489642B2 (en) Wireless transmission using data flow bearers
CN108024284B (zh)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
US11202338B2 (en) Sess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270886A (zh) 事件订阅通知
CN114938494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1035763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632892B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接入网设备和网络系统
WO2016164723A1 (en) Application intelligence controll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