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50764B - 跨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跨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50764B CN112650764B CN202011612110.5A CN202011612110A CN112650764B CN 112650764 B CN112650764 B CN 112650764B CN 202011612110 A CN202011612110 A CN 202011612110A CN 112650764 B CN112650764 B CN 11265076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in
- cross
- transaction
- data
- s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10200 valid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4 data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01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3 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06F16/2365—Ensuring data consistency and integrit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06F16/2379—Updates performed during online database operations; commit process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66—Transaction proces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跨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可用于云计算和云服务。具体实现方案为:响应于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根据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执行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一跨链子事务;将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发送至跨链中继,以使跨链中继与目标链配合执行以下操作:根据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以及,根据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和目标链中跨链源数据对应的跨链目标数据,执行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二跨链子事务。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的跨链数据处理机制,适用范围更广、能够适配多样化的跨链需求、通用性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区块链技术,可用于云计算和云服务。
背景技术
区块链的链上数据是一个数据孤岛,不同的区块链之间无法做到互联互通,这阻碍了区块链应用生态的进一步发展。
跨链技术是用于解决两条或多条区块链之间互操作性的技术,让数据跨过链与链之间的障碍,使价值在不同的区块链之间得以流通。而对跨链数据进行处理时,
现有的跨链数据处理机制较为单一,难以适配多样化的跨链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适用范围更广、通用性更好的跨链数据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跨链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源链节点,包括:
响应于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根据所述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执行所述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一跨链子事务;
将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发送至跨链中继,以使所述跨链中继与所述目标链配合执行以下操作:根据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对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和所述目标链中所述跨链源数据对应的跨链目标数据,执行所述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二跨链子事务。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跨链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目标链节点,包括:
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为源链响应于所述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根据所述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执行的子事务;
根据所述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和所述目标链中所述跨链源数据对应的跨链目标数据,执行所述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二跨链子事务。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跨链数据处理装置,配置于源链节点,包括:
第一跨链子事务执行模块,用于响应于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根据所述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执行所述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一跨链子事务;
待验证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发送至跨链中继,以使所述跨链中继与所述目标链配合执行以下操作:根据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对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和所述目标链中所述跨链源数据对应的跨链目标数据,执行所述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二跨链子事务。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跨链数据处理装置,配置于目标链节点,包括:
第一执行状态验证模块,用于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为源链响应于所述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根据所述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执行的子事务;
第二跨链子事务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和所述目标链中所述跨链源数据对应的跨链目标数据,执行所述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二跨链子事务。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跨链数据处理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跨链数据处理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跨链数据处理方法。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链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跨链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跨链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跨链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链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跨链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链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跨链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8是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跨链数据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本申请提供的各跨链数据处理方法,适用于在包括至少两条无共同节点的区块链的超级链网络中,在源链和目标链之间进行跨链数据处理的情况。各跨链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由跨链数据处理装置执行,各跨链数据处理装置采用软件和/或硬件实现,并具体配置于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承载有区块链节点的计算设备。
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跨链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源链节点,包括:
S101、响应于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根据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执行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一跨链子事务。
其中,源链用于表征具备跨链需求的区块链;目标链用于表征对应跨链需求关联发生数据变动的区块链。其中,源链和目标链可以是同构区块链网络或异构区块链网络。
跨链事务请求可以理解为需要对源链和目标链中的数据进行关联调整的事务请求。可选的,当用户具备跨链需求时,可以在源链中发起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或者可选的,当在源链中调用业务合约,执行某一事务请求的过程中,需要关联调整源链和目标链中的数据时,可以通过在源链中关联发起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其中,业务合约用于实现区块链中的常规业务功能,例如数字资产查询等。
其中,关联调整的数据包括跨链源数据和跨链目标数据。跨链源数据为源链中的待调整数据;跨链目标数据为目标链中需要对应调整的待调整数据。
可选的,跨链源数据和跨链目标数据可以为同一数据。例如,在进行消息发送时,跨链源数据和跨链目标数据均为所发送的消息。又如,在对状态描述数据进行状态变更时,跨链源数据和跨链目标数据均为状态描述数据。再如,在数据存证时,跨链源数据的待存储数据和跨链目标数据中的待证明数据为同一数据。
或者可选的,跨链源数据和跨链目标数据还可以是数值相互影响的不同数据。例如,在元素兑换时,跨链源数据和跨链目标数据分别对应源链中转出账户的元素数据,以及目标链中转入账户的元素数据。又如,在项目审批过程中,跨链源数据和跨链目标数据分别为不同审批阶段,各阶段对应区块链的审批数据。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跨链事务请求可以设置为对应的场景事务请求,以满足多样化的场景需求。示例性地,在消息发送应用场景(如源链中的用户A向目标链中的用户B发送消息)中,跨链事务请求可以包括消息发送事务请求。在状态描述数据变更应用场景(如源链和目标链分别对应产品上下游企业,两者在各自区块链中均维护相同产品的流通状态)中,跨链事务请求可以包括状态变更事务请求。在数据存证应用场景(如源链对应目标产品委托方,目标链对应目标产品验证方,源链和目标链协作实现对目标产品的存储和证明)中,跨链事务请求可以包括存证事务请求。在元素兑换应用场景(如社交平台中嵌入子程序的账户元素与平台元素之间的兑换)中,跨链事务请求可以包括元素转移事务请求。在项目审批应用场景(各项目参与方和/或审批方分别对应不同区块链,对项目或项目中的子项目进行审批或关联审批)中,跨链事务请求可以包括项目审批事务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示例性列举了不同应用场景可对应的跨链事务请求的情况,不应理解为对跨链事务请求的限定。当跨链事务请求需要对源链和目标链中数值相互影响的数据进行关联调整时,均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调整跨链事务请求的内容。
由于跨链事务请求涉及的跨链源数据和跨链目标数据,且两类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区块链中。为了保证跨链事务请求的有序执行,本申请中的跨链事务请求对应有至少两个跨链子事务,包括:用于在源链中执行的第一跨链子事务,以及用于在目标链中执行的第二跨链子事务。
S102、将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发送至跨链中继,以使跨链中继与目标链配合执行以下操作:根据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以及,根据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和目标链中跨链源数据对应的跨链目标数据,执行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二跨链子事务。
其中,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可以包括第一跨链子事务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至少部分区块数据。例如,执行第一跨链子事务所生成的第一事务数据、第一事务数据的数据标识、第一事务数据所属区块的区块头数据、源链节点的节点地址、源链节点的节点公钥、和第一事务数据生成时的背书节点证书等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跨链中继用于实现源链和目标链之间的数据传输。第一执行状态用于表征第一跨链子事务是否执行成功。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源链节点将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发送至跨链中继;跨链中继根据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跨链中继将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发送至目标链;目标链节点根据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和目标链中的跨链源数据对应的跨链目标数据,执行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二跨链子事务。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源链节点将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发送至跨链中继;跨链中继将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发送至目标链;目标链节点根据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目标链节点根据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和目标链中的跨链源数据对应的跨链目标数据,执行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二跨链子事务。
示例性地,根据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可以是:根据第一跨链子事务所调用智能合约和输入参数,重新执行第一跨链子事务,得到参考验证数据;根据参考验证数据和待验证数据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在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参考验证数据中智能合约重新执行生成的事务数据,与待验证数据中的第一事务数据进行比对;或者,根据参考验证数据中智能合约重新执行生成的事务数据的数据标识,与待验证数据中的第一事务数据的数据标识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一致,则第一执行状态验证通过;否则,第一执行状态验证不通过。
然而,上述验证方式需要重新调用智能合约,而智能合约执行过程相对复杂,可能存在执行过程无法按照预期执行的情况。同时,智能合约输入参数的获取也可能存在一定障碍,从而导致上述验证机制复杂化、验证效率较低。
为了简化验证机制,提高验证效率,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
可选的,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可以通过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事务数据的上链状态加以表征。例如,根据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事务数据标识的存在性和/或正确性,确定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
当基于源链中的跨链合约执行第一跨链子事务时,由于智能合约执行过程的不可预期性,以及打包延迟问题无法及时获得合约执行结果等,导致直接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事务数据的上链状态进行验证,其操作难度较大、验证结果准确性较低、及时性较差。在基于智能合约的区块链网络中,例如以太坊,为了便于系统快速查找智能合约执行结果,在每个事务请求被区块链打包确认之后,均会获取到包含有执行结果的收据(receipt)数据。而该收据数据关联有用于进行收据获取的触发事件,也即收据触发事件。为了提高验证便捷度、提高验证结果准确度和验证及时性,可以通过收据触发事件的上链状态,映射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也即,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以确定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
示例性地,上述智能合约可以是跨链合约或业务合约。一般的,为了将跨链过程与常规业务操作相区分,通常采用调用跨链合约的方式,对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可以是:确定源链对应的目标验证策略;根据目标验证策略,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
示例性地,可以预先建立并存储不同源链与验证策略之间的关联关系。相应的,通过该关联关系,确定源链对应的目标验证策略;根据目标验证策略,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
由于预先存储源链与验证策略之间的关联关系,会带来一定存储资源的占用。当目标链或跨链中继所关联的源链数量较多时,为了减少存储资源损耗,还可以根据源链链的数据结构和共识机制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源链的区块链类型;根据区块链类型,确定源链对应的目标验证策略;根据目标验证策略,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
在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若源链为共识算法类联盟链,则根据目标验证策略,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一种: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对应发送节点的节点地址准确性进行验证;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执行时的签名节点准确性进行验证;基于源链的共识算法,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执行时的签名节点数量进行验证。
在另一具体实现方式中,若源链为支持默克尔树数据结构的区块链,则根据目标验证策略,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可以是:基于默克尔证明机制,根据源链中的收据树,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
在又一可选实施方式中,若源链为fabric联盟链,则根据目标验证策略,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可以是:基于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执行时的背书节点证书,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的背书节点的节点地址准确性、背书节点的节点数量有效性以及背书节点证书有效性等中的至少一种,进行验证。
鉴于不同验证方式所适用区块链类型不同,所依照的待验证数据也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采用相应的至少一种验证方式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本申请在源链和目标链之间进行跨链数据处理时,将跨链事务请求对应跨链事务,设置为包括对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进行执行的第一跨链子事务,以及对目标链中与跨链源数据对应跨链目标数据进行执行的第二跨链子事务。并在执行第二跨链子事务之前,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执行状态进行验证,以保证第一跨链子事务和第二跨链子事务的原子性,也即两者同步发生或不发生。上述技术方案在源链和目标链中分别执行对应的子事务,通过数据传递的方式间接实现了数据跨链,提供了一种新的跨链数据处理机制,能够适配同构或异构区块链网络,适用范围更广、通用性更好。同时,本申请中的跨链操作不局限于数字资产转移的应用场景,能够适配多样化的跨链需求。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保证源链及时获知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执行状态,还可以追加“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操作,以完善跨链数据处理机制。
参见图2所示的一种跨链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S201、响应于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根据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执行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一跨链子事务。
S202、将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发送至跨链中继,以使跨链中继与目标链配合执行以下操作:根据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以及,根据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和目标链中跨链源数据对应的跨链目标数据,执行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二跨链子事务。
S203、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其中,第二执行状态用于表征第二跨链事务是否执行成功。
由于部分跨链事务请求在执行过程中,源链可以不关注目标链的执行情况,例如消息群发、消息推送等场景下,消息发送方可以不关注消息送达的情况。然而,部分跨链场景中,目标链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源链用户的切身利益,如元素转移场景、状态变更场景等。因此,在部分跨链场景中,还需要源链节点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可以是:源链直接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以确保验证结果的准确性,避免第三方验证出现数据作假情况的发生。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可以是:跨链中继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源链节点获取跨链中继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从而将验证过程从源链节点中剥离,简化了源链节点的数据运算量。
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可以通过对源链节点中设置的与目标链对应的客户端来执行。然而,通过设置客户端的方式,需要对源链节点进行改造或代码分叉,便捷性较差。同时,此种方式也无法适用于已运行的区块链网络,可扩展性较差。为了进一步提高验证过程的便捷度和可扩展性,可以预先在源链中部署与目标链对应的跨链合约,基于源链中的跨链合约,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其中,跨链合约区别于业务合约,用于在具备跨链需求时,执行跨链数据的获取、存储和验证等中的至少一项。
示例性地,源链中的跨链合约可以在区块链构建时进行统一部署,还可以在区块链具备跨链需求时进行统一部署,本申请对跨链合约的具体部署时机不做任何限定。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可以是:根据第二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其中,第二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可以包括第二跨链子事务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至少部分区块数据。例如,执行第二跨链子事务所生成的第二事务数据、第二事务数据的数据标识、第二事务数据所属区块的区块头数据、源链节点的节点地址、源链节点的节点公钥、和第二事务数据生成时的背书节点证书等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地,根据第二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可以是:根据第二跨链子事务所调用智能合约和输入参数,重新执行第二跨链子事务,得到参考验证数据;根据参考验证数据和待验证数据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在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参考验证数据中智能合约重新执行生成的事务数据,与待验证数据中的第二事务数据进行比对;或者,根据参考验证数据中智能合约重新执行生成的事务数据的数据标识,与待验证数据中的第二事务数据的数据标识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一致,则第二执行状态验证通过;否则,第二执行状态验证不通过。
然而,上述验证方式需要重新调用智能合约,而智能合约执行过程相对复杂,可能存在执行过程无法按照预期执行的情况。同时,智能合约输入参数的获取也可能存在一定障碍,从而导致上述验证机制复杂化、验证效率较低。
为了简化验证机制,提高验证效率,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二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第二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
可选的,第二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可以通过第二跨链子事务的事务数据的上链状态加以表征。例如,根据第二跨链子事务的事务数据标识的存在性和/或正确性,确定第二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
当基于目标链中的智能合约执行第二跨链子事务时,由于智能合约执行过程的不可预期性,以及打包延迟问题无法及时获得合约执行结果等,导致直接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事务数据的上链状态进行验证,其操作难度较大、验证结果准确性较低、及时性较差。在基于智能合约的区块链网络中,例如以太坊,为了便于系统快速查找智能合约执行结果,在每个事务请求被区块链打包确认之后,均会获取到包含有执行结果的收据数据。而该收据数据关联有用于进行收据获取的触发事件,也即收据触发事件。为了提高验证便捷度、提高验证结果准确度和验证及时性,可以通过收据触发事件的上链状态,映射第二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也即,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以确定第二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
示例性地,上述智能合约可以是跨链合约或业务合约。一般的,为了将跨链过程与常规业务操作相区分,通常采用调用跨链合约的方式,对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可以是:确定目标链对应的目标验证策略;根据目标验证策略,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
示例性地,可以预先建立并存储不同目标链与验证策略之间的关联关系。相应的,通过该关联关系,确定目标链对应的目标验证策略;根据目标验证策略,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
由于预先存储目标链与验证策略之间的关联关系,会带来一定存储资源的占用。当源链或跨链中继所关联的目标链数量较多时,为了减少存储资源损耗,还可以根据目标链的数据结构和共识机制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目标链的区块链类型;根据区块链类型,确定目标链对应的目标验证策略;根据目标验证策略,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
在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若目标链为共识算法类联盟链,则根据目标验证策略,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一种: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对应发送节点的节点地址准确性进行验证;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执行时的签名节点准确性进行验证;基于目标链的共识算法,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执行时的签名节点数量进行验证。
在另一具体实现方式中,若目标链为支持默克尔树数据结构的区块链,则根据目标验证策略,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可以是:基于默克尔证明机制,根据源链中的收据树,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
在又一可选实施方式中,若目标链为fabric联盟链,则根据目标验证策略,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可以是:基于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执行时的背书节点证书,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的背书节点的节点地址准确性、背书节点的节点数量有效性以及背书节点有效性等中的至少一种,进行验证。
鉴于不同验证方式所适用区块链类型不同,所依照的待验证数据也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采用相应的至少一种验证方式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目标链执行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二跨链子事务之后,由源链节点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从而便于源链及时获知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执行结果有效性,为源链用户的自身利益提供保障。同时,保证了源链和跨链源数据和目标链的跨链目标数据的一致性,也即跨链事务请求执行后,源链和目标链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换为另一个一致性状态,避免出现状态失衡的情况,为区块链稳定性奠定了基础。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当源链节点获知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后,存在依赖第二执行状态进行决策的情况。例如,在元素转移场景中,当第二执行状态执行失败时,为保证源链转出账户的权益,应当回滚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执行情况;当第二执行状态执行成功时,为了保证对源链其他账户的公平性,应该确保源链转出账户有对应金额的数字资产转出。又如,在项目审批场景中,当在后机构(对应目标链)审批不通过后,在前机构(对应源链)需要对项目进行重新审批或其他操作;当在后机构审批通过后,在前机构需要启动关联项目审批或对所审批项目进行更细粒度审批或跟进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示例性给出了源链依赖第二执行状态进行决策的应用场景,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基于上述示例可知,在部分应用场景中,源链节点在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之后,还可以:根据第二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处理跨链源数据。其中,对跨链源数据的处理操作包括继续执行或回滚执行,以进一步完善跨链数据处理机制。
当源链需要依赖第二执行状态,对跨链源数据进行决策时,为了避免其他跨链事务请求在本次跨链事务请求执行过程中,对跨链源数据进行交叉处理,影响跨链源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响应于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根据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执行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一跨链子事务,可以是:响应于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锁定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根据跨链源数据,执行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一跨链子事务。或者,响应于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根据跨链源数据,执行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一跨链子事务;锁定执行后的跨链源数据。相应的,根据第二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处理跨链源数据,可以是:根据第二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激活并处理锁定的跨链源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先对跨链源数据进行锁定,再进行跨链源数据执行处理;或者,先处理跨链源数据,再对跨链源数据进行锁定。本申请对两者的先后顺序不做任何限定,仅需保证第一跨链子事务的顺利执行,以及此次对跨链源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在跨链事务请求执行结束之前,无法对跨链源数据进行再次处理即可。
上述技术方案以源链节点为执行主体,对跨链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以下将以目标链节点为执行主体,从另一角度对跨链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详述。
参见图3所示的一种跨链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目标链节点,包括:
S301、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第一跨链子事务为源链响应于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根据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执行的子事务。
其中,源链用于表征具备跨链需求的区块链;目标链用于表征对应跨链需求关联发生数据变动的区块链。其中,源链和目标链可以是同构区块链网络或异构区块链网络。
跨链事务请求可以理解为需要对源链和目标链中的数据进行关联调整的事务请求。可选的,当用户具备跨链需求时,可以在源链中发起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或者可选的,当在源链中调用业务合约,执行某一事务请求的过程中,需要关联调整源链和目标链中的数据时,可以通过在源链中关联发起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其中,业务合约用于实现区块链中的常规业务功能,例如数字资产查询等。
其中,关联调整的数据包括跨链源数据和跨链目标数据。跨链源数据为源链中的待调整数据;跨链目标数据为目标链中需要对应调整的待调整数据。
可选的,跨链源数据和跨链目标数据可以为同一数据。例如,在进行消息发送时,跨链源数据和跨链目标数据均为所发送的消息。又如,在对状态描述数据进行状态变更时,跨链源数据和跨链目标数据均为状态描述数据。再如,在数据存证时,跨链源数据的待存储数据和跨链目标数据中的待证明数据为同一数据。
或者可选的,跨链源数据和跨链目标数据还可以是数值相互影响的不同数据。例如,在元素兑换时,跨链源数据和跨链目标数据分别对应源链中转出账户的元素数据,以及目标链中转入账户的元素数据。又如,在项目审批过程中,跨链源数据和跨链目标数据分别为不同审批阶段,各阶段对应区块链的审批数据。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跨链事务请求可以设置为对应的场景事务请求,以满足多样化的场景需求。示例性地,在消息发送应用场景(如源链中的用户A向目标链中的用户B发送消息)中,跨链事务请求可以包括消息发送事务请求。在状态描述数据变更应用场景(如源链和目标链分别对应产品长下游企业,两者在各自区块链中均维护相同产品的流通状态)中,跨链事务请求可以包括状态变更事务请求。在数据存证应用场景(如源链对应目标产品委托方,目标链对应目标产品验证方,源链和目标链协作实现对目标产品的存储和证明)中,跨链事务请求可以包括存证事务请求。在元素兑换应用场景(如社交平台中嵌入子程序的账户元素与平台元素之间的兑换)中,跨链事务请求可以包括元素转移事务请求。在项目审批应用场景(各项目参与方和/或审批方分别对应不同区块链,对项目或项目中的子项目进行审批或关联审批)中,跨链事务请求可以包括项目审批事务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示例性列举了不同应用场景可对应的跨链事务请求的情况,不应理解为对跨链事务请求的限定。当跨链事务请求需要对源链和目标链中数值相互影响的数据进行关联调整时,均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调整跨链事务请求的内容。
由于跨链事务请求涉及的跨链源数据和跨链目标数据,且两类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区块链中。为了保证跨链事务请求的有序执行,本申请中的跨链事务请求对应有至少两个跨链子事务,包括:用于在源链中执行的第一跨链子事务,以及用于在目标链中执行的第二跨链子事务。
在本申请中,由源链节点接收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根据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执行第一执行状态;由目标链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用于表征第一跨链子事务是否执行成功。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可以是:源链直接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以确保验证结果的准确性,避免第三方验证出现数据作假情况的发生。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可以是:跨链中继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目标链节点获取跨链中继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从而将验证过程从目标链节点中剥离,简化了目标链节点的数据运算量。
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可以通过对目标链节点中设置的与源链对应的客户端来执行。然而,通过设置客户端的方式,需要对目标链节点进行改造或代码分叉,便捷性较差。同时,此种方式也无法适用于已运行的区块链网络,可扩展性较差。为了进一步提高验证过程的便捷度和可扩展性,可以预先在目标链中部署与源链对应的跨链合约,基于目标链中的跨链合约,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其中,跨链合约区别于业务合约,用于在具备跨链需求时,执行跨链数据的获取、存储和验证等中的至少一项。
示例性地,目标链中的跨链合约可以在区块链构建时进行统一部署,还可以在区块链具备跨链需求时进行统一部署,本申请对跨链合约的具体部署时机不做任何限定。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可以是:根据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其中,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可以包括第一跨链子事务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至少部分区块数据。例如,执行第一跨链子事务所生成的第一事务数据、第一事务数据的数据标识、第一事务数据所属区块的区块头数据、源链节点的节点地址、源链节点的节点公钥、和第一事务数据生成时的背书节点证书等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地,根据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可以是:根据第一跨链子事务所调用智能合约和输入参数,重新执行第一跨链子事务,得到参考验证数据;根据参考验证数据和待验证数据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在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参考验证数据中智能合约重新执行生成的事务数据,与待验证数据中的第一事务数据进行比对;或者,根据参考验证数据中智能合约重新执行生成的事务数据的数据标识,与待验证数据中的第一事务数据的数据标识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一致,则第一执行状态验证通过;否则,第一执行状态验证不通过。
然而,上述验证方式需要重新调用智能合约,而智能合约执行过程相对复杂,可能存在执行过程无法按照预期执行的情况。同时,智能合约输入参数的获取也可能存在一定障碍,从而导致上述验证机制复杂化、验证效率较低。
为了简化验证机制,提高验证效率,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
示例性地,上述智能合约可以是跨链合约或业务合约。一般的,为了将跨链过程与常规业务操作相区分,通常采用调用跨链合约的方式,对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S302、根据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和目标链中跨链源数据对应的跨链目标数据,执行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二跨链子事务。
示例性地,若第一执行状态验证通过,则表明第一跨链子事务执行成功,此时,目标链节点根据目标链中的跨链目标数据,执行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二跨链子事务,从而在目标链中进行跨链事务请求的处理操作。若第一执行状态验证不通过,则表明第一跨链子事务执行失败,此时,禁止目标链节点执行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二跨链子事务。
本申请在源链和目标链之间进行跨链数据处理时,将跨链事务请求对应跨链事务,设置为包括对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进行执行的第一跨链子事务,以及对目标链中与跨链源数据对应跨链目标数据进行执行的第二跨链子事务。并在执行第二跨链子事务之前,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执行状态进行验证,以保证第一跨链子事务和第二跨链子事务的原子性,也即两者同步发生或不发生。上述技术方案在源链和目标链中分别执行对应的子事务,通过数据传递的方式间接实现了数据跨链,提供了一种新的跨链数据处理机制,能够适配同构或异构区块链网络,适用范围更广、通用性更好。同时,本申请中的跨链操作不局限于数字资产转移的应用场景,能够适配多样化的跨链需求。
由于部分跨链事务请求在执行过程中,源链可以不关注目标链的执行情况,例如消息群发、消息推送等场景下,消息发送方可以不关注消息送达的情况。然而,部分跨链场景中,目标链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源链用户的切身利益,如元素转移场景、状态变更场景等。因此,在部分跨链场景中,还需要源链节点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目标链节点执行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二跨链子事务之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将第二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反馈至跨链中继,以使跨链中继和源链配合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其中,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的具体验证机制可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源链对目标链的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便于源链及时获知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执行结果有效性,为源链用户的自身利益提供保障,同时保证了源链和跨链源数据和目标链的跨链目标数据的一致性,也即跨链事务请求执行后,源链和目标链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换为另一个一致性状态,避免出现状态失衡的情况,为区块链稳定性奠定了基础。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了一个可选实施例,将操作“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细化为“根据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所述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以完善对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机制。
参见图4所示的一种跨链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S401、根据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第一跨链子事务为源链响应于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根据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执行的子事务。
可选的,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可以通过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事务数据的上链状态加以表征。例如,根据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事务数据标识的存在性和/或正确性,确定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
当基于源链中的智能合约执行第一跨链子事务时,由于智能合约执行过程的不可预期性,以及打包延迟问题无法及时获得合约执行结果等,导致直接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事务数据的上链状态进行验证,其操作难度较大、验证结果准确性较低、及时性较差。在基于智能合约的区块链网络中,例如以太坊,为了便于系统快速查找智能合约执行结果,在每个事务请求被区块链打包确认之后,均会获取到包含有执行结果的收据数据。而该收据数据关联有用于进行收据获取的触发事件,也即收据触发事件。为了提高验证便捷度、提高验证结果准确度和验证及时性,可以通过收据触发事件的上链状态,映射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也即,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以确定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
示例性地,上述智能合约可以是跨链合约或业务合约。一般的,为了将跨链过程与常规业务操作相区分,通常采用调用跨链合约的方式,对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可以是:确定源链对应的目标验证策略;根据目标验证策略,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
示例性地,可以预先建立并存储不同源链与验证策略之间的关联关系。相应的,通过该关联关系,确定源链对应的目标验证策略;根据目标验证策略,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
由于预先存储源链与验证策略之间的关联关系,会带来一定存储资源的占用。当目标链或跨链中继所关联的源链数量较多时,为了减少存储资源损耗,还可以根据源链的数据结构和共识机制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源链的区块链类型;根据区块链类型,确定源链对应的目标验证策略;根据目标验证策略,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
在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若源链为共识算法类联盟链,则根据目标验证策略,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一种: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对应发送节点的节点地址准确性进行验证;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执行时的签名节点准确性进行验证;基于目标链的共识算法,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执行时的签名节点数量进行验证。
在另一具体实现方式中,若源链为支持默克尔树数据结构的区块链,则根据目标验证策略,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可以是:基于默克尔证明机制,根据源链中的收据树,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
在又一可选实施方式中,若源链为fabric联盟链,则根据目标验证策略,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可以是:基于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执行时的背书节点证书,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的背书节点的节点地址准确性、背书节点的节点数量有效性以及背书节点有效性等中的至少一种,进行验证。
鉴于不同验证方式所适用区块链类型不同,所依照的待验证数据也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采用相应的至少一种验证方式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S402、根据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和目标链中跨链源数据对应的跨链目标数据,执行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二跨链子事务。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细化为根据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从而避免了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执行过程的验证,无需智能合约的重新调用和输入参数的获取,因此也不存在由于智能合约执行过程无法按照预期执行或输入参数获取存在一定障碍,给验证过程带来的影响,简化了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验证机制,同时提高了验证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源链节点和区块链节点的交互实施例,用于从区块链系统角度,对源链和目标链之间的跨链数据处理机制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5A所述的一种跨链系统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B所示的一种跨链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跨链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S501A、在源链节点中部署目标链对应的跨链合约。
S501B、在目标链节点中部署目标链对应的跨链合约。
S502、跨链中继监听源链中是否存在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若是,则执行S503;否则,返回执行S502。
S503、源链节点响应于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锁定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
参见图5A可知,跨链查询请求可以由用户基于自身需求直接调用跨链合约生成,还可以由业务合约在实现相应业务功能过程中,需要进行目标链中的数据获取时,在业务合约调用过程中关联生成。
S504、根据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执行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一跨链子事务,并在上链后生成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
S505、跨链中继向源链节点请求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待验证数据,并接收源链节点反馈的第一待验证数据。执行S506A或S506B。
S506A、跨链中继根据源链反馈的第一待验证数据,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继续执行S507A。
S507A、调用目标链中的跨链合约,将第一执行状态验证结果发送至目标链节点;继续执行S508。
S506B、跨链中继调用目标链中的跨链合约,将第一待验证数据发送至目标链节点;继续执行S507B。
S507B、目标链节点基于跨链合约,根据第一待验证数据,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继续执行S508。
S508、若第一执行状态执行成功,则根据目标链中的跨链源数据对应的跨链目标数据,执行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二跨链子事务,并在上链后生成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
S509、跨链中继监听目标链中是否存在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若是,则执行S510;否则,返回执行S509。
S510、跨链中继向目标链节点请求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待验证数据,并接收目标链节点反馈的第二待验证数据。执行S511A或S511B。
S511A、跨链中继根据第二待验证数据,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继续执行S512A。
S512A、调用源链中的跨链合约,将第二执行状态验证结果发送至源链节点;继续执行S513。
S511B、跨链中继调用源链中的跨链合约,将第二待验证数据发送至源链节点;继续执行S512B。
S512B、源链节点基于跨链合约,根据第二待验证数据,对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继续执行S513。
S513、源链节点判断第二执行状态是否执行成功;若是,则执行S514A;否则,执行S514B。
S514A、源链节点激活跨链源数据,并更新跨链源数据。
S514B、源链节点激活跨链源数据,并回滚跨链源数据。继续执行S515。
S515、基于跨链源数据向跨链中继发送回滚指令。
S516、跨链中继调用目标链的跨链合约,基于跨链目标数据向目标链节点发送回滚指令。
S517、回滚跨链目标数据。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实现前述跨链数据处理方法的虚拟装置的实施例。如图6所示的一种跨链数据处理装置600,配置于源链节点,包括:第一跨链子事务执行模块601和待验证数据发送模块602。其中,
第一跨链子事务执行模块601,用于响应于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根据所述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执行所述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一跨链子事务;
待验证数据发送模块602,用于将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发送至跨链中继,以使所述跨链中继与所述目标链配合执行以下操作:根据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对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和所述目标链中所述跨链源数据对应的跨链目标数据,执行所述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二跨链子事务。
本申请在源链和目标链之间进行跨链数据处理时,将跨链事务请求对应跨链事务,设置为包括对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进行执行的第一跨链子事务,以及对目标链中与跨链源数据对应跨链目标数据进行执行的第二跨链子事务。并在执行第二跨链子事务之前,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执行状态进行验证,以保证第一跨链子事务和第二跨链子事务的原子性,也即两者同步发生或不发生。上述技术方案在源链和目标链中分别执行对应的子事务,通过数据传递的方式间接实现了数据跨链,提供了一种新的跨链数据处理机制,能够适配同构或异构区块链网络,适用范围更广、通用性更好。同时,本申请中的跨链操作不局限于数字资产转移的应用场景,能够适配多样化的跨链需求。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执行状态验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跨链源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处理所述跨链源数据。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执行状态验证模块,包括:
第二执行状态验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所述第二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执行状态验证单元,包括:
第二收据触发事件验证子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以确定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
第二执行状态验证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所述第二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收据触发事件验证子单元,包括:
目标验证策略确定从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目标链对应的目标验证策略;
收据触发事件验证从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验证策略,对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执行模块601,包括:
跨链源数据锁定单元,用于响应于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锁定所述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
第一跨链子事务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跨链源数据,执行所述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一跨链子事务;
所述跨链源数据处理模块,包括:
跨链源数据激活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激活并处理所述跨链源数据。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执行状态验证模块,包括:
跨链合约使用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源链中的跨链合约,对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执行状态验证模块,包括:
验证结果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跨链中继对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跨链源数据和所述跨链目标数据的数值相互影响。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跨链事务请求包括下述至少一种:消息发送事务请求、存证事务请求、元素转移事务请求、和状态变更事务请求。
上述跨链数据处理装置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跨链数据处理方法,具备执行跨链数据处理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实现前述跨链数据处理方法的虚拟装置的实施例。参见图7所述的一种跨链数据处理装置700,配置于目标链节点,包括:第一执行状态验证模块701和第二跨链子事务执行模块702。其中,
第一执行状态验证模块701,用于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为源链响应于所述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根据所述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执行的子事务;
第二跨链子事务执行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和所述目标链中所述跨链源数据对应的跨链目标数据,执行所述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二跨链子事务。
本申请在源链和目标链之间进行跨链数据处理时,将跨链事务请求对应跨链事务,设置为包括对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进行执行的第一跨链子事务,以及对目标链中与跨链源数据对应跨链目标数据进行执行的第二跨链子事务。并在执行第二跨链子事务之前,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执行状态进行验证,以保证第一跨链子事务和第二跨链子事务的原子性,也即两者同步发生或不发生。上述技术方案在源链和目标链中分别执行对应的子事务,通过数据传递的方式间接实现了数据跨链,提供了一种新的跨链数据处理机制,能够适配同构或异构区块链网络,适用范围更广、通用性更好。同时,本申请中的跨链操作不局限于数字资产转移的应用场景,能够适配多样化的跨链需求。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待验证数据反馈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反馈至跨链中继,以使所述跨链中继和所述源链配合对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执行状态验证模块701,包括:
第一执行状态验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所述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执行状态验证单元,包括:
第一收据触发事件验证子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以确定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
第一执行状态验证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所述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据触发事件验证子单元,包括:
目标验证策略确定从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源链对应的目标验证策略;
收据触发事件验证从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验证策略,对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执行状态验证模块701,包括:
跨链合约使用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链中的跨链合约,对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执行状态验证模块701,包括:
验证结果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跨链中继对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跨链源数据和所述跨链目标数据的数值相互影响。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跨链事务请求包括下述至少一种:消息发送事务请求、存证事务请求、元素转移事务请求、和状态变更事务请求。
上述跨链数据处理装置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跨链数据处理方法,具备执行跨链数据处理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和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图8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电子设备800的示意性框图。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申请的实现。
如图8所示,设备800包括计算单元8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80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8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8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803中,还可存储设备8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801、ROM 802以及RAM 803通过总线8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805也连接至总线804。
设备8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805,包括:输入单元80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80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80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80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809允许设备8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计算单元8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计算单元8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计算单元8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跨链数据处理方法。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跨链数据处理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8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802和/或通信单元8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80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 803并由计算单元80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跨链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计算单元8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跨链数据处理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负载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申请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区块链网络和互联网。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又称为云计算服务器或云主机,是云计算服务体系中的一项主机产品,以解决了传统物理主机与VPS服务中,存在的管理难度大,业务扩展性弱的缺陷。服务器也可以为分布式系统的服务器,或者是结合了区块链的服务器。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指的是通过网络接入弹性可扩展的共享物理或虚拟资源池,资源可以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软件、应用和存储设备等,并可以按需、自服务的方式对资源进行部署和管理的技术体系。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模型训练提供高效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申请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跨链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源链节点,包括:
响应于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根据所述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执行所述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一跨链子事务;其中,所述跨链事务请求为需要对源链和目标链中的数据进行关联调整的事务请求;
将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发送至跨链中继,以使所述跨链中继与所述目标链配合执行以下操作:根据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对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和所述目标链中所述跨链源数据对应的跨链目标数据,执行所述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二跨链子事务;其中,所述跨链源数据和跨链目标数据为关联调整的同一数据或数值相互影响的不同数据;所述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是根据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和/或,
根据所述第二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处理所述跨链源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所述第二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所述第二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包括:
对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以确定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
根据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所述第二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根据所述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执行所述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一跨链子事务,包括:
响应于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锁定所述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
根据所述跨链源数据,执行所述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一跨链子事务;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处理所述跨链源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激活并处理所述跨链源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包括:
基于所述源链中的跨链合约,对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7.一种跨链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目标链节点,包括:
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为源链响应于所述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根据所述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执行的子事务;其中,所述跨链事务请求为需要对源链和目标链中的数据进行关联调整的事务请求;
根据所述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和所述目标链中所述跨链源数据对应的跨链目标数据,执行所述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二跨链子事务;其中,所述跨链源数据和跨链目标数据为关联调整的同一数据或数值相互影响的不同数据;所述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是根据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反馈至跨链中继,以使所述跨链中继和所述源链配合对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所述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所述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包括:
对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以确定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所述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链中的跨链合约,对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12.一种跨链数据处理装置,配置于源链节点,包括:
第一跨链子事务执行模块,用于响应于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根据所述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执行所述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一跨链子事务;其中,所述跨链事务请求为需要对源链和目标链中的数据进行关联调整的事务请求;
待验证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发送至跨链中继,以使所述跨链中继与所述目标链配合执行以下操作:根据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对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和所述目标链中所述跨链源数据对应的跨链目标数据,执行所述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二跨链子事务;其中,所述跨链源数据和跨链目标数据为关联调整的同一数据或数值相互影响的不同数据;所述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是根据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执行状态验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和/或,
跨链源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处理所述跨链源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执行状态验证模块,包括:
第二执行状态验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所述第二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执行状态验证单元,包括:
第二收据触发事件验证子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以确定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
第二执行状态验证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所述第二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
16.一种跨链数据处理装置,配置于目标链节点,包括:
第一执行状态验证模块,用于对第一跨链子事务的第一执行状态进行验证;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为源链响应于所述源链向目标链的跨链事务请求,根据所述源链中的跨链源数据执行的子事务;其中,所述跨链事务请求为需要对源链和目标链中的数据进行关联调整的事务请求;
第二跨链子事务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和所述目标链中所述跨链源数据对应的跨链目标数据,执行所述跨链事务请求对应的第二跨链子事务;其中,所述跨链源数据和跨链目标数据为关联调整的同一数据或数值相互影响的不同数据;所述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是根据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待验证数据反馈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待验证数据反馈至跨链中继,以使所述跨链中继和所述源链配合对所述第二跨链子事务的第二执行状态进行验证。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执行状态验证模块,包括:
第一执行状态验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所述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执行状态验证单元,包括:
第一收据触发事件验证子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收据触发事件进行验证,以确定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
第一执行状态验证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跨链子事务的上链状态,确定所述第一执行状态的验证结果。
2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跨链数据处理方法。
21.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跨链数据处理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612110.5A CN112650764B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跨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612110.5A CN112650764B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跨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50764A CN112650764A (zh) | 2021-04-13 |
CN112650764B true CN112650764B (zh) | 2024-07-09 |
Family
ID=75364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612110.5A Active CN112650764B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跨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65076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77875B (zh) * | 2021-06-29 | 2024-03-22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跨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420090B (zh) * | 2021-06-29 | 2024-07-19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跨链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434881B (zh) * | 2021-06-29 | 2024-03-26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跨链交易的可信性验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3434883B (zh) * | 2021-06-29 | 2024-08-06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跨链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217911A (zh) * | 2021-12-23 | 2022-03-22 |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跨链事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和介质 |
CN114499963B (zh) * | 2021-12-24 | 2024-10-18 |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 | 多层级跨链协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969208A (zh) * | 2022-05-31 | 2022-08-30 | 上海加密原生科技有限公司 | 跨链事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5309515B (zh) * | 2022-10-10 | 2023-01-31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跨链事务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5309581B (zh) * | 2022-10-11 | 2023-01-24 | 人民法院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 一种异构区块链跨链事务运行状态的分析方法和装置 |
CN115643074A (zh) * | 2022-10-14 | 2023-01-24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基于联盟链的数据流通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8316612A (zh) * | 2023-01-06 | 2024-07-09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跨区块链事务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存储介质和产品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07136A (zh) * | 2019-12-05 | 2020-05-05 | 上海中信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ipfs的区块链跨链中继方法 |
CN111399993A (zh) * | 2020-03-25 | 2020-07-10 | 百度国际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关联事务请求的跨链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553798B2 (en) * | 2013-04-23 | 2017-01-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system of updating conversation allocation in link aggregation |
CN108269190A (zh) * | 2018-01-17 | 2018-07-10 | 深圳四方精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跨链中继平台的跨链方法及其系统 |
US10937096B2 (en) * | 2019-07-15 | 2021-03-02 |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 Transaction processing in a service blockchain |
CN111784518B (zh) * | 2020-06-30 | 2024-04-05 |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区块链跨链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914021B (zh) * | 2020-07-02 | 2022-12-02 | 众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跨区块链的交互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769957B (zh) * | 2020-09-02 | 2020-12-15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区块链跨链查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1935318B (zh) * | 2020-09-28 | 2021-01-19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跨链数据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2020
- 2020-12-30 CN CN202011612110.5A patent/CN11265076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07136A (zh) * | 2019-12-05 | 2020-05-05 | 上海中信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ipfs的区块链跨链中继方法 |
CN111399993A (zh) * | 2020-03-25 | 2020-07-10 | 百度国际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关联事务请求的跨链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50764A (zh) | 2021-04-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650764B (zh) | 跨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11343103B2 (en) | Sending cross-chain authenticatable messages | |
CN112783877B (zh) | 跨链数据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1741026B (zh) | 一种跨链事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JP2021504847A (ja) | クロスブロックチェーンインタラクション方法、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 |
CN113377875B (zh) | 跨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420090B (zh) | 跨链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US20220100777A1 (en) | Transaction request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ransaction reques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3434881B (zh) | 跨链交易的可信性验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4513350B (zh) | 身份校验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 |
US20190097806A1 (en)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esolving Data Discrepancies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with Blockchain Controls | |
CN107395623B (zh) | 接口访问数据验证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设备 | |
CN107038025B (zh) | 基于soa架构的系统调用方法及装置 | |
CN114331397B (zh) |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1798315A (zh) | 智能合约体系、智能合约管理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6962114A (zh) | 基于分布式软总线的设备互联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3360547B (zh) | 跨链查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331446B (zh) | 区块链的链外服务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
CN113626850B (zh) | 基于联盟链的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6897345A (zh) | 合同任务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4328731A (zh) |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3420275A (zh) | 数据连接处理方法、相关装置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 |
CN110585717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3434883B (zh) | 跨链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468268B (zh) | 跨链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