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50411B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50411B
CN112650411B CN202011581326.XA CN202011581326A CN112650411B CN 112650411 B CN112650411 B CN 112650411B CN 202011581326 A CN202011581326 A CN 202011581326A CN 112650411 B CN112650411 B CN 1126504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deformation
electrode
layer
bridg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813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50411A (zh
Inventor
王清霞
黄瑞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8132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50411B/zh
Priority to US17/217,317 priority patent/US11500499B2/en
Publication of CN112650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0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50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04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功能层和触控功能层;触控功能层包括依次设置于显示功能层出光侧的跨桥连接层、绝缘层和触控电极层;跨桥连接层包括至少一个桥电极;触控电极层;桥电极在显示功能层上的正投影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上设有至少一个变形单元,变形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变形部和一个第二变形部,第一变形部和第二变形部上均有至少一个边缘切线与桥电极的延伸方向相交。加工成型的桥电极的边缘坡度相对较缓,避免触控电极层的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在桥电极的边缘位置产生刻蚀残留而造成短路,增强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技术在各种尺寸的显示设备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触控显示面板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输入方式的显示面板,与传统的显示器、键盘和鼠标输入的方式相比,触摸屏的输入更为简单、直接、方便。
为实现显示装置的触摸功能,通常需要在显示装置内引入触控电极,不同的触控电极之间相互绝缘,在一种方案中,在显示面板的表面上形成触控电路,从而无需进行贴合工艺,但由于工艺原因,在电极连接的架桥位置容易发生短路或者断路,影响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避免因桥电极边缘坡度较大而将绝缘层击穿,而导致触控电极层的第一触控电极或第二触控电极被击伤断路,增加桥电极边缘爬坡处绝缘层成膜的均一性,增强显示面板在静电释放验证中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功能层和触控功能层;所述触控功能层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显示功能层出光侧的跨桥连接层、绝缘层和触控电极层;所述跨桥连接层包括至少一个桥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互绝缘;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单元,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二电极单元,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单元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同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通过所述桥电极电连接;所述桥电极在所述显示功能层上的正投影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上设有至少一个变形单元,所述变形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变形部和一个第二变形部,所述第一变形部设于所述第一边缘,所述第二变形部设于所述第二边缘,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上均有至少一个边缘切线与所述桥电极的延伸方向相交。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显示功能层;成型跨桥连接层,所述跨桥连接层覆盖于所述显示功能层;在所述跨桥连接层上涂覆光刻胶,并图案化处理所述光刻胶;对未被所述光刻胶所覆盖的所述跨桥连接层进行刻蚀以形成至少一个桥电极,所述桥电极在所述显示功能层上的正投影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上设有至少一个变形单元,所述变形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变形部和一个第二变形部,所述第一变形部设于所述第一边缘,所述第二变形部设于所述第二边缘,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上均有至少一个边缘切线与所述桥电极的延伸方向相交;去除所述光刻胶;在所述跨桥连接层背离所述显示功能层一侧成型绝缘层;在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显示功能层一侧成型触控电极层。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功能层和触控功能层,触控功能层包括跨桥连接层、绝缘层和触控电极层,跨桥连接层的桥电极用于连接触控电极层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单元,以避免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之间发生短路。在显示功能层上的正投影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上设有至少一个变形单元,变形单元的第一变形部设于第一边缘,第二变形部设于第二边缘,在通过刻蚀等手段形成第一变形部和第二变形部时,需要对桥电极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进行多个方向的刻蚀等加工,加工成型的桥电极的边缘坡度相对较缓,避免触控电极层的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在桥电极的边缘位置产生刻蚀残留而造成短路。同时,还能避免因桥电极边缘坡度较大而将绝缘层击穿,而导致触控电极层的第一触控电极或第二触控电极被击伤断路,增加桥电极边缘爬坡处绝缘层成膜的均一性,增强显示面板在静电释放验证中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桥电极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桥电极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桥电极的俯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桥电极的俯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桥电极的俯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桥电极的俯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桥电极的俯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桥电极的俯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桥电极的俯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桥电极的俯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桥电极的俯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制备方法步骤S110的一种膜层结构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步骤S120的一种膜层结构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步骤S130的一种膜层结构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步骤S140的一种膜层结构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步骤S150的一种膜层结构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步骤S160的一种膜层结构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步骤S170的一种膜层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1至图2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功能层2和触控功能层1;触控功能层1包括依次设置于显示功能层2出光侧的跨桥连接层11、绝缘层12和触控电极层13;跨桥连接层11包括至少一个桥电极111;触控电极层13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31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32,第一触控电极131和第二触控电极132相互绝缘;第一触控电极131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单元,多个第一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X排列;第二触控电极132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二电极单元,多个第二电极单元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同一第一触控电极131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单元通过桥电极111电连接;桥电极111在显示功能层2上的正投影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上设有至少一个变形单元4,变形单元4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变形部41和一个第二变形部42,第一变形部41设于第一边缘e1,第二变形部42设于第二边缘e2,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上均有至少一个边缘切线与桥电极111的延伸方向相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功能层2和触控功能层1,触控功能层1包括跨桥连接层11、绝缘层12和触控电极层13,跨桥连接层11的桥电极111用于连接触控电极层13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单元,以避免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之间发生短路。在显示功能层2上的正投影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在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上设有至少一个变形单元4,变形单元4的第一变形部41设于第一边缘e1,第二变形部42设于第二边缘e2,在通过刻蚀等手段形成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时,需要对桥电极111的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进行多个方向的刻蚀等加工,加工成型的桥电极111的边缘坡度(taper角)相对较缓,避免触控电极层13的第一触控电极131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32在桥电极111的边缘位置产生刻蚀残留而造成短路。同时,还能避免因桥电极111边缘坡度较大而将绝缘层12击穿,而导致触控电极层13的第一触控电极131或第二触控电极132被击伤断路,增加桥电极111边缘爬坡处绝缘层12成膜的均一性,增强显示面板在静电释放验证中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2至图3,在图2中相邻两个第一触控电极131的第一电极单元通过一条桥电极111连接,在图3中相邻两个第一触控电极131的第一电极单元通过两条桥电极111连接,避免一条桥电极111断裂后无法正常工作,桥电极111的数量并无特殊限定,可以根据第一触控电极131的第一电极单元的形状尺寸进行选择。
如图5所示,在成型跨桥连接层11时,需要在桥电极111的两侧边缘即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刻蚀成型至少一个变形单元4,具体可以通过干刻或者湿刻即刻蚀液对桥电极111进行刻蚀,由于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上均有至少一个边缘切线与桥电极111的延伸方向相交,在通过干刻或者湿刻刻蚀桥电极111的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时,会对桥电极111边缘的各个方向进行刻蚀,以使成型后的桥电极111边缘taper角变缓,减少触控功能层1成型时的刻蚀残留,防止短路。
需要说明的是,为避免显示功能层2影响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测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一般将桥电极111设置在临近显示功能层2的金属层,将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测电极设置在桥电极111背离显示功能层2一侧的金属层,可选的,在触控功能层1背离显示功能层2一侧还覆盖有无机封装层3,以保护触控功能层1,无机封装层3具体可以采用氮化硅或氧化硅等无机材料。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触控电极131和第二触控电极132同层设置且相互绝缘,设置跨桥连接层11为了保证各个第一电极单元的各个相互连接,不会被第二电极单元打断,通过跨桥连接层11的桥电极111来将各个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电连接,具体的,桥电极111用于跨过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之间的第二电极单元将第一电极单元连接,以实现第一触控电极131和第二触控电极132同层且相互绝缘的设置形式,保证触控效果。具体的,显示面板基于第一触控电极131和第二触控电极132之间的电容变化来生成触摸信息,进而实现触控功能。
多个第一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X排列,多个第二电极单元沿第二方向Y排列,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X垂直于第二方向Y,即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的排列方向相互垂直,以提高显示面板在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的触控性能的均一性,当然,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之间的相对角度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角度,只要能够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即可。
在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上设有至少一个变形单元4,每个变形单元4均包括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即在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上可以设置多个沿桥电极1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变形单元4,以使桥电极111的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以减缓成型后的桥电极111边缘taper角。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具体可以由凹陷或者凸出形成,具体形状可以为半圆形、梯形、矩形等形状,并无特殊限定,可以根据桥电极111的尺寸以及成型难度进行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桥电极111的边缘设置有变形单元4,当人眼对桥电极111进行观察时,平行光束同时在桥电极111上发生漫反射。由于变形单元4的各个位置到人眼之间的距离存在差异,距离上的差异也会使得反射光线到达人眼的强度有差异;所以人眼在同一角度观察桥电极111时不会完整的看到桥电极111,进而可以降低人眼对桥电极111的识别。
为了减缓桥电极111边缘的坡度,在一些可选的方式中,在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平面上桥电极111呈梯形,且呈梯形的桥电极111的底角α为20°~45°。具体的,如图1所示,桥电极111在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具体可以为等腰梯形,在连接第一电极单元时的稳定性更好,不易发生变形等问题。桥电极111的底角α采用20°~45°,在本实施例中,桥电极111的底角α即上述的taper角,桥电极111的底角α不宜过大,过大则容易将桥电极111上面的绝缘层12击穿,使得触控电极层13的第一触控电极131或第二触控电极132出现短路或断路等问题。当然,桥电极111的底角α也不宜过小,过小则桥电极111的占用面积会相应增大,影响显示面板的其他走线、部件的布局。同时,桥电极111的底角α过小也可能会降低桥电极111的高度,影响桥电极111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单元。当然,桥电极111的截面形状以及底角α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形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例如截面形状还可以截圆等形状。
请参阅图7至图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中的一者为凸起结构,另一者为凹陷结构,具体的,如图8和图9所示,可以将位于第一边缘e1的第一变形部41设置为凸起结构,而将位于第二边缘e2的第二变形部42设置为凹陷结构,两者的结构不同;也可以将位于第一边缘e1的第一变形部41设置为凹陷结构,而将位于第二边缘e2的第二变形部42设置为凸起结构(图中未示出)。即在桥电极111的两侧边缘分别设置凸起结构和凹陷结构,以实现桥电极111的边缘图案化处理,保证在可以对桥电极111边缘的各个方向上进行刻蚀,而不是仅仅沿桥电极111的延伸方向对桥电极111边缘进行刻蚀,通过对桥电极111边缘的各个方向上进行刻蚀减缓了刻蚀后桥电极111边缘的坡度。
可选的,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也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以便于成型,具体的,如图7所示,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均为凸起结构;或,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均为凹陷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凸起结构具体可以由桥电极111的边缘向垂直于桥电极111延伸方向的方向凸出一部分形成。同理,凹陷结构具体可以由桥电极111的边缘向垂直于桥电极111延伸方向的方向凹陷一部分形成。当然,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凸出和凹陷的方向并不局限于和桥电极111延伸方向相垂直,只要和桥电极111延伸方向相交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凸起结构和凹陷结构不会对桥电极111的结构强度造成太大影响,凸起结构和凹陷结构的延伸长度不宜过长。具体的,若凸起结构过长则可能出现断裂,凸起结构直接从桥电极111上脱落,若凹陷结构的延伸长度过长,则可能使整个桥电极111在凹陷结构处断裂,影响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5至图15,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在桥电极111上的相对位置具有多种形式,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沿垂直于桥电极11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相对设置,具体请参阅图5、图6、图8、图10、图12;或,在沿垂直于桥电极11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错位设置,具体请参阅图7、图9、图11、图1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相对设置时,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例如,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均采用凸起结构或者凹陷结构,成型方便,如图6、图10或者图12所示的桥电极111。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增大桥电极111边缘的不规则性,如图8、图9所示的桥电极111。或者,在沿垂直于桥电极11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也还可以错位设置,即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之间具有一定的位错量,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的具体形状结构并无特殊限定,可以选择凸起结构、凹陷结构中的至少一者即可。
请参阅图6和图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在触控电极层13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形状为圆形、多边形、弧形以及圆形、多边形、弧形的组合图形中的至少一种。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具体可以为向外凸起或者向内凹陷的梯形、半圆形或者矩形等形状,圆形、多边形、弧形的组合图形包括各种不规则形状,只要在桥电极111的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上形成图案化的不规则形状,以保证在可以对桥电极111边缘的各个方向上进行刻蚀,减缓了刻蚀后桥电极111边缘的坡度即可。
可选的,为了便于桥电极111成型以及连接第一电极单元,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在触控电极层13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形状相同。具体的,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可以均采用沿垂直于桥电极11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凸起的圆弧结构或者梯形结构等结构,或者沿垂直于桥电极11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凹陷的圆弧结构或者梯形结构等结构。
请参阅图10至图12以及图1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变形部41和/或相邻两个第二变形部42之间设有平缓部43,平缓部43的边缘切线平行于桥电极111的延伸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平缓部43的边缘切线平行于桥电极111的延伸方向,即平缓部43可以为桥电极111未被刻蚀时的部分边缘。具体的,桥电极111在触控电极层13上的正投影呈条形,平缓部43即桥电极111未被刻蚀的部分边缘,通过设置平缓部43避免相邻的第一变形部41或者相邻的第二变形部42之间产生尖角,由于尖角容易断裂影响桥电极111的正常使用。
平缓部43也可以经由刻蚀形成,通过刻蚀一同形成变形单元4和位于相邻的变形单元4之间的平缓部43,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单独在相邻两个第一变形部41之间设置平缓部43,或单独在相邻两个第二变形部42之间设置平缓部43,也可以在相邻两个第一变形部41之间以及相邻两个第二变形部42之间均设置平缓部43。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沿垂直于桥电极11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之间的最大宽度为a,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之间的最小宽度为b,其中,a≥b。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第一边缘e1上设置有第一变形部41,在第二边缘e2上设置有第二变形部42,因而在沿垂直于桥电极11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之间距离并不一定处处相等,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之间的最大宽度设为a,最小宽度为b,a等于b时,对应于第一边缘e1上的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边缘e2上的第二变形部42错开的情况。a大于b时,对应于第一边缘e1上的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边缘e2上的第二变形部42正对的情况。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桥电极111的延伸方向上,一个变形单元4的长度为c,其中,10μm≥c≥5μm。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变形单元4包括一个位于第一边缘e1的第一变形部41和一个位于第二边缘e2的第二变形部42,一个变形单元4的长度c即在桥电极111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之间的最大距离或者第一变形部41、第二变形部42的长度。具体的,当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相同且正对设置时,变形单元4的长度c为第一变形部41、第二变形部42在桥电极111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当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相错设置时,变形单元4的长度c为在桥电极111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之间的最大距离。受到工艺限制,10μm≥c≥5μm,以便于在桥电极111形成变形单元4。
请参阅图6、图8、图10和图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当a>b时,在沿垂直于桥电极11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相对设置,且5μm≥a-b≥0.5μm。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采用相同的结构时,在沿垂直于桥电极11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之间的最小距离即b,最大距离即a,受到工艺限制,需要满足5μm≥a-b≥0.5μm,以便于实际工艺生产。
请参阅图7、图11和图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a=b时,在沿垂直于桥电极11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错位设置,且10μm≥a=b≥3.5μm。
当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之间的最大宽度等于最小宽度为b时,可将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错位设置,以使第一变形部41到第二变形部42的最大距离等于第一变形部41到第二变形部42的最小距离,即a=b,且在本实施例中,受到工艺限制,需要满足10μm≥a=b≥3.5μm,以便于实际工艺生产。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之间的最大宽度a和最小宽度为b之间的参数关系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需要根据实际工艺进行设置。
请参阅图10和图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变形部41和相邻两个第二变形部42之间均设有平缓部43,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相对设置时,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之间的最大宽度a等于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上相对的两个平缓部43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之间的最小宽度b等于相对的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之间的最小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个第一变形部41和相邻两个第二变形部42之间均设有平缓部43,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相对设置时,第一边缘e1上的平缓部43和第二边缘e2上的平缓部43也相对设置。具体的,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均采用凹陷结构时,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均相对于平缓部43内凹。因而,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之间的最小宽度b等于相对的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上相对的两个平缓部43之间的最小距离比相对的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之间的最小距离更大,两个平缓部43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之间的最大宽度a,即对应于a大于b的情况。
可选的,当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均采用凸起结构时,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均相对于平缓部43向外凸起,因而,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之间的最大宽度a即相对的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之间的最小宽度b等于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上相对的两个平缓部43之间的最小距离。
请参阅图11和图13,相邻两个第一变形部41和相邻两个第二变形部42之间均设有平缓部43,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错位设置时,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之间的最大宽度a等于第一变形部41到位于第二边缘e2的平缓部43的最小距离,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之间的最小宽度b等于第二变形部42到位于第一边缘e1的平缓部43的最小距离。
请参阅图5、图14和图1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桥电极111的延伸轨迹为直线、曲线、折线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的是,桥电极111的延伸轨迹需要根据桥电极111所需连接的第一电极单元的相对位置进行选择,并需要注意避让其他走线。由于变形单元4设置在桥电极111的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因而,桥电极111的延伸轨迹并不会影响变形单元4的设置,且桥电极111的延伸轨迹的弯曲、弯折位置也同样可以设置变形单元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桥电极111的延伸轨迹为多段折线时,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上均有至少一个边缘的切线与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所在折线段的延伸方向相交。
需要说明的是,当桥电极111的延伸轨迹为多段折线时,桥电极111的不同段具有不同的延伸方向,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上均有至少一个边缘的切线与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所在折线段的延伸方向相交,而不是和桥电极111其他的折线段的延伸方向相交。
请参阅图16,图16示出了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S110:提供显示功能层2,即图17所示的膜层结构图;
S120:成型跨桥连接层11,跨桥连接层11覆盖于显示功能层2,即图18所示的膜层结构图;
S130:在跨桥连接层11上涂覆光刻胶5,并图案化处理光刻胶5,即图19所示的膜层结构图;
S140:对未被光刻胶5所覆盖的跨桥连接层11进行刻蚀以形成至少一个桥电极111,桥电极111在显示功能层2上的正投影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上设有至少一个变形单元4,变形单元4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变形部41和一个第二变形部42,第一变形部41设于第一边缘e1,第二变形部42设于第二边缘e2,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上均有至少一个边缘切线与桥电极111的延伸方向相交,即图20所示的膜层结构图;
S150:去除光刻胶5,即图21所示的膜层结构图;
S160:在跨桥连接层11背离显示功能层2一侧成型绝缘层12,即图22所示的膜层结构图;
S170:在绝缘层12背离显示功能层2一侧成型触控电极层13,即图23所示的膜层结构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通过对光刻胶5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对未被光刻胶5所覆盖的跨桥连接层11进行刻蚀以形成至少一个桥电极111,桥电极111的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具有和图案化的光刻胶5相对应的变形单元4。由于在形成图案化的光刻胶5时,需要利用显影液对光刻胶5进行多方向的侵蚀,以使图案化的光刻胶5能够形成和边缘具有变形单元4的桥电极111相对应的图案。由于显影液多方向的侵蚀,光刻胶5的边缘坡度也会更加平缓,在刻蚀未被光刻胶5所覆盖的跨桥连接层11时,跨桥连接层11的上部更容易被刻蚀。并且桥电极111的边缘需要进行各个方向的刻蚀,以形成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刻蚀后形成的桥电极111的边缘坡度也会更加平缓,避免触控电极层13的第一触控电极131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32在桥电极111的边缘位置产生刻蚀残留而造成短路。同时,还能避免因桥电极111边缘坡度较大而将绝缘层12击穿,而导致触控电极层13的第一触控电极131或第二触控电极132被击伤断路,增加桥电极111边缘爬坡处绝缘层12成膜的均一性,增强显示面板在静电释放验证中的可靠性。
在步骤S110中,显示功能层2具体可以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或者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进一步地,显示面板可以为柔性显示面板。
在步骤S120中,成型跨桥连接层11,跨桥连接层11覆盖于显示功能层2,具体的,由于跨桥连接层11用于电连接触控电极层13的第一触控电极131或第二触控电极132,因而,跨桥连接层11具体可以采用钛铝钛、氧化铟锡等导电性能好的材料制成。
在步骤S130中,在跨桥连接层11上涂覆光刻胶5,并图案化处理光刻胶5,光刻胶5可分负性胶和正性胶两类。光照后形成不可溶物质的是负性胶;反之,对某些溶剂是不可溶的,经光照后变成可溶物质的即为正性胶,可选的,在本实施例可以采用正性胶,通过和所需形成的桥电极111的结构形状相对应的掩膜板对光刻胶5进行图案化处理。
具体的,在图案化处理光刻胶5的步骤中包括:采用图案化的掩膜板对部分光刻胶5进行曝光;去除被曝光的部分光刻胶5以形成图案化的光刻胶5。首先将掩膜板设于光刻胶5上方,并采用适当的光源照射掩膜板,以使部分光线透过掩膜板入射至光刻胶5上,对光刻胶5进行曝光;之后通过显影液等试剂将被曝光的部分光刻胶5去除,以形成图案化的光刻胶5。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对未被光刻胶5所覆盖的跨桥连接层11进行刻蚀所形成的桥电极111边缘具有变形单元4,因而,光刻胶5的具体形状图案需要和桥电极111的形状相对应。具体的,光刻胶5上具有凹陷结构时,变形单元4的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对应形成和凹陷结构相匹配的凸起结构。同理,当光刻胶5上具有凸起结构时,变形单元4的第一变形部41和第二变形部42对应形成和凹陷结构相匹配的凹陷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对未被光刻胶5所覆盖的跨桥连接层11进行刻蚀以形成至少一个桥电极111的步骤中:桥电极111在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平面上呈梯形,且呈梯形的桥电极111的底角α为20°~45°。
需要说明的是,桥电极111在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具体可以为等腰梯形,在连接第一电极单元时的稳定性更好,不易发生变形等问题。桥电极111的底角α采用20°~45°,在本实施例中,桥电极111的底角α即上述的taper角,桥电极111的底角α不宜过大,过大则容易将桥电极111上面的绝缘层12击穿
本发明实施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结构以及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Claims (1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功能层和触控功能层;
所述触控功能层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显示功能层出光侧的跨桥连接层、绝缘层和触控电极层;
所述跨桥连接层包括至少一个桥电极;
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互绝缘;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单元,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二电极单元,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单元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同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通过所述桥电极电连接;
所述桥电极在所述显示功能层上的正投影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上设有至少一个变形单元,所述变形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变形部和一个第二变形部,所述第一变形部设于所述第一边缘,所述第二变形部设于所述第二边缘,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上均有至少一个边缘切线与所述桥电极的延伸方向相交,其中,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中的一者为凸起结构,另一者为凹陷结构;或,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均为凸起结构;或,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均为凹陷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平面上所述桥电极呈梯形,且呈梯形的所述桥电极的底角为20°~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沿垂直于所述桥电极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相对设置;
或,在沿垂直于所述桥电极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形状为圆形、多边形、弧形以及所述圆形、所述多边形、所述弧形的组合图形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形状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或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变形部之间设有平缓部,所述平缓部的边缘切线平行于所述桥电极的延伸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沿垂直于所述桥电极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最大宽度为a,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最小宽度为b,其中,a≥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桥电极的延伸方向上,一个所述变形单元的长度为c,其中,10μm≥c≥5μ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a>b时,在沿垂直于所述桥电极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相对设置,且5μm≥a-b≥0.5μ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a=b时,在沿垂直于所述桥电极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错位设置,且10μm≥a=b≥3.5μm。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变形部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变形部之间均设有平缓部,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相对设置时,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最大宽度a等于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上相对的两个所述平缓部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最小宽度b等于相对的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之间的最小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变形部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变形部之间均设有平缓部,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错位设置时,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最大宽度a等于所述第一变形部到位于所述第二边缘的所述平缓部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最小宽度b等于所述第二变形部到位于所述第一边缘的所述平缓部的最小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桥电极的延伸轨迹为直线、曲线、折线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桥电极的延伸轨迹为多段折线时,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上均有至少一个边缘的切线与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所在折线段的延伸方向相交。
15.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显示功能层;
成型跨桥连接层,所述跨桥连接层覆盖于所述显示功能层;
在所述跨桥连接层上涂覆光刻胶,并图案化处理所述光刻胶;
对未被所述光刻胶所覆盖的所述跨桥连接层进行刻蚀以形成至少一个桥电极,所述桥电极在所述显示功能层上的正投影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上设有至少一个变形单元,所述变形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变形部和一个第二变形部,所述第一变形部设于所述第一边缘,所述第二变形部设于所述第二边缘,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上均有至少一个边缘切线与所述桥电极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中的一者为凸起结构,另一者为凹陷结构,或,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均为凸起结构,或,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均为凹陷结构;
去除所述光刻胶;
在所述跨桥连接层背离所述显示功能层一侧成型绝缘层;
在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显示功能层一侧成型触控电极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图案化处理所述光刻胶的步骤中包括:
采用图案化的掩膜板对部分所述光刻胶进行曝光;
去除被曝光的部分所述光刻胶以形成图案化的所述光刻胶。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未被所述光刻胶所覆盖的所述跨桥连接层进行刻蚀以形成至少一个桥电极的步骤中:
所述桥电极在沿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平面上呈梯形,且呈梯形的所述桥电极的底角为20°~45°。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1581326.XA 2020-12-28 2020-12-28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6504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1326.XA CN112650411B (zh) 2020-12-28 2020-12-28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7/217,317 US11500499B2 (en) 2020-12-28 2021-03-30 Display panel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1326.XA CN112650411B (zh) 2020-12-28 2020-12-28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0411A CN112650411A (zh) 2021-04-13
CN112650411B true CN112650411B (zh) 2024-04-19

Family

ID=75363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81326.XA Active CN112650411B (zh) 2020-12-28 2020-12-28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500499B2 (zh)
CN (1) CN1126504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7572B (zh) * 2021-10-09 2024-01-2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15607B (zh) * 2021-12-02 2023-12-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49014A (ko) * 2011-11-03 2013-05-13 주식회사 갤럭시아디스플레이 정전 용량 터치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3246406A (zh) * 2012-02-02 2013-08-14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包含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3970378A (zh) * 2013-01-31 2014-08-0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以及触控感测结构
KR20150029395A (ko) * 2013-09-10 2015-03-18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형 터치 감지 전극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205091725U (zh) * 2015-01-29 2016-03-16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CN106155388A (zh) * 2015-03-05 2016-11-23 明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8170323A (zh) * 2017-12-27 2018-06-1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7780740U (zh) * 2017-11-30 2018-08-2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8897454A (zh) * 2018-06-29 2018-11-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集成触控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9669573A (zh) * 2018-12-17 2019-04-2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399960A (zh) * 2019-06-27 2019-11-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73333B1 (ko) * 2009-08-27 2011-10-12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023770B (zh) * 2009-09-22 2013-02-27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6249963B (zh) * 2016-09-29 2019-02-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结构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8241456B (zh) * 2018-02-01 2021-07-2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感测模组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面板
US11269472B2 (en) * 2019-07-31 2022-03-08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49014A (ko) * 2011-11-03 2013-05-13 주식회사 갤럭시아디스플레이 정전 용량 터치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3246406A (zh) * 2012-02-02 2013-08-14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包含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3970378A (zh) * 2013-01-31 2014-08-0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以及触控感测结构
KR20150029395A (ko) * 2013-09-10 2015-03-18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형 터치 감지 전극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205091725U (zh) * 2015-01-29 2016-03-16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CN106155388A (zh) * 2015-03-05 2016-11-23 明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CN207780740U (zh) * 2017-11-30 2018-08-2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8170323A (zh) * 2017-12-27 2018-06-1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897454A (zh) * 2018-06-29 2018-11-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集成触控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9669573A (zh) * 2018-12-17 2019-04-2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399960A (zh) * 2019-06-27 2019-11-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00499B2 (en) 2022-11-15
US20220206634A1 (en) 2022-06-30
CN112650411A (zh) 202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50411B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KR102017155B1 (ko) 터치스크린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10004138B2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7111392B (zh) 导电性薄膜及具备该导电性薄膜的触摸面板传感器
WO2017071415A1 (zh) 触控结构、触控屏及显示装置
KR102222652B1 (ko) 터치 패널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및 터치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KR101910306B1 (ko) 상호 커패시턴스형 ogs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820533B (zh) 触摸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16029558A1 (zh) 触摸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摸显示装置
US20190056818A1 (en) Touch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168718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JP6080209B2 (ja) フレキシブル性を有する電極シート
CN103838445A (zh) 触窗
US9575595B2 (en) Mutual capacitance touch panel
EP2846235B1 (en) Capacitive touchscreen and terminal
US20200081579A1 (en) Touch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evice
TWI607354B (zh) 觸控感測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941152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585633B (zh) 觸控模組及其橋接結構的製造方法
US20190369810A1 (en) Touch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ouch panel and touch device
US2021040820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372512B2 (en) Touch panel, method for making sam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8196738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US11775107B1 (en) Touch sens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4284304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19

Address after: No.8, liufangyuanheng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74

Applicant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pplicant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No.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1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