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1523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11523B CN109411523B CN201811467121.1A CN201811467121A CN109411523B CN 109411523 B CN109411523 B CN 109411523B CN 201811467121 A CN201811467121 A CN 201811467121A CN 109411523 B CN109411523 B CN 10941152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ea
- region
- opening area
- opening
- dist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120 photoresista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62793 Sorghum vulgar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713 mille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改善指纹识别区域附近的显示不良问题。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交界为起点,向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延伸预设距离的区域为第一区域,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环绕第二区域,显示区的除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外的区域为第三区域;沿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位于第一区域的支撑柱与开口区的距离,大于位于第三区域的支撑柱与开口区的距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指纹识别以实现用户隐私保护的显示装置也越来越多。用户在操作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时,只需用手指触摸显示屏,即可实现权限验证,操作简单。
现有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面板在进行指纹识别时,需要在显示面板中设置指纹识别模块,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手指反射进入指纹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块根据指纹的谷脊反射光强度的不同以实现对指纹的识别。但是,基于现有的显示面板的结构,设置于指纹识别模块周围的支撑柱在该显示面板受到外力时将出现位移或破碎等不同程度的损伤情况,若支撑柱在外力作用下位移至开口区,或者,破碎的支撑柱的碎片散落至开口区,将会导致显示不良现象出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指纹识别区域附近的显示不良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
所述显示区包括: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交界为起点,向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延伸预设距离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环绕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显示区的除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外的区域为第三区域;
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开口区,每个所述开口区包括至少一个像素;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的一侧;每个所述支撑柱在所述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开口区之间;
沿所述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开口区的距离,大于位于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开口区的距离;
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开口区的距离为所述支撑柱靠近所述开口区的一端与所述开口区靠近所述支撑柱的一侧的最短距离。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调整位于第一区域的支撑柱与开口区之间的距离,沿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将位于第一区域的支撑柱与开口区之间的距离增大,使其大于位于第三区域的支撑柱与开口区之间的距离。这样,即便位于第一区域的支撑柱在外力作用下出现位移或破碎的情况,因为位于第一区域的支撑柱与开口区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位于第一区域的支撑柱在外力作用下移动到位于开口区的像素的难度就会相应增大,即,在外力作用下,无论是完整的支撑柱位移至开口区的像素,还是支撑柱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碎后的碎片位移至开口区的像素的难度均会相应增大。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如此设置,能够降低位于第一区域的支撑柱在外力作用下出现受损情况时对于位于开口区的像素的出光效果的影响,保证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沿BB’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3沿BB’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区域,但这些区域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各个区域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区域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区域,类似地,第二区域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区域。
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其中,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包括指纹识别区域1’和非指纹识别区域2’。该显示面板还包括与位于显示区域的像素3’不交叠的多个支撑柱4’。如图2所示,图2为图1沿AA’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其中,位于指纹识别区域1’和非指纹识别区域2’的支撑柱4’的形状相同,均为靠近像素3’的一端大、远离像素3’的一端小的棱台结构。但是本申请发明人在对显示装置进行滚筒和整机跌落机械验证试验时发现指纹识别区域1’的边缘处会出现发蓝现象。发明人经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在显示面板受到外力时,位于指纹识别区域1’的边缘的支撑柱4’容易出现位移甚至破碎等现象。当支撑柱4’发生位移,移动至像素3’所在的位置。或支撑柱4’破碎,碎片散落至像素3’所在的位置处时,像素3’的正常出光受到影响,导致该区域出现显示不良的问题。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其中,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显示区1包括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以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交界为起点,向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延伸预设距离d的区域为第一区域21(图3中阴影部分所示)。上述第二部分12包括第二区域22,第一区域21环绕第二区域22。即,第一区域21由第一部分11靠近第二部分12的边缘区域A1,以及第二部分12靠近第一部分11的边缘区域A2共同构成。第二区域22为第二部分12除去靠近第一部分11的边缘区域A2之外的其余区域。显示区1中除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22之外的区域为第三区域23。第三区域23位于第一部分11中。
如图4所示,图4为图3沿BB’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其中,显示区1还包括像素定义层3,像素4和支撑柱5。具体的,像素定义层3包括多个开口区31,每个开口区31包括至少一个像素4,支撑柱5位于像素定义层3的一侧,且,每个支撑柱5在像素定义层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开口区31之间。
沿像素定义层3所在平面,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和开口区31的距离D11,大于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与开口区31的距离D21;如图4所示,支撑柱5与开口区31的距离为支撑柱5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31靠近支撑柱5的一侧的最短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调整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与开口区31之间的距离,沿像素定义层3所在平面,将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与开口区31之间的距离D11增大,使其大于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与开口区31之间的距离。这样,即便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在外力作用下出现位移或破碎的情况,因为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与开口区31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在外力作用下移动到位于开口区31的像素4的难度就会相应增大,即,在外力作用下,无论是完整的支撑柱5位移至开口区31的像素4,还是支撑柱5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碎后的碎片位移至开口区31的像素4的难度均会相应增大。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如此设置,能够降低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在外力作用下出现受损情况时对于位于开口区31的像素4的出光效果的影响,保证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的显示效果。
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61和第二基板62,其中,上述像素定义层3形成于第一基板61靠近第二基板62的一侧,即,第一基板61位于像素定义层3背离支撑柱5的一侧。支撑柱5位于第一基板61和第二基板62之间。示例性的,位于第一区域21、第二区域22和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可以形成于像素定义层3靠近第二基板62的一侧。支撑柱5通过保持第一基板61和第二基板62在不同位置处的间距的均一性,来保证显示面板不同位置处的厚度的均一性。如图4所示,支撑柱5的一端与形成于第一基板61的像素定义层3接触,支撑柱5的另一端与像素定义层3不接触。因此,“支撑柱靠近开口区的一端”为支撑柱5与像素定义层3接触的一端。“支撑柱远离开口区的一端”为支撑柱5与像素定义层3不接触的一端。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的第一部分11包括缓冲层8,第二部分12包括指纹识别单元7。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二部分12作为指纹识别区域,用于进行指纹识别,第一部分11作为非指纹识别区域。其中,指纹识别单元7包括光线感应模块、识别模块和反馈模块,具体的,在光感指纹识别单元7工作时,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触摸主体反射,反射光线入射到光线感应模块,光线感应模块感应接收到的光线,识别模块根据光线感应模块接收到的光线强度,识别指纹的谷和脊;反馈模块将识别模块识别出的指纹结果反馈至驱动芯片,以使显示面板执行相应的操作。
示例性的,上述缓冲层8位于第一基板61远离像素4的一侧。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第一部分设置缓冲层8,这样该显示面板在移动或使用过程中,在该显示面板受到外力作用时,便可以通过缓冲层8吸收外力,对显示面板起到一定的应力缓冲作用,避免使显示面板受到外力的冲击。并且,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通过将缓冲层8避开设置指纹识别单元7的第二部分12,以避免使显示面板中对应第二部分12的厚度过厚,并避免缓冲层8的设置影响指纹识别单元7的检测精度。
可选的,上述预设距离d包括10个-15个像素间距,其中,像素间距为相邻两个像素4的中心的距离。本申请发明人在对显示装置进行滚筒和整机跌落机械验证试验时发现,在以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交界为起点,向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延伸10个-15个像素间距的区域的显示不良现象较为严重,在以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交界为起点,向第一部分延伸15个像素间距之外的区域中,显示效果良好。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由于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膜层结构差异,在显示面板受到外力时,二者的交界处的受力与其他区域的受力不同,随着距离二者的交界处的距离的增大,外力对支撑柱的影响逐渐减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上述预设距离d设置在10个~15个像素间距范围内,即,使第一区域21为以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交界为起点,向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延伸10个-15个像素间距的区域,如图4所示,在第一区域21内,将支撑柱5与开口区31的距离设置的较大,在第二区域22和第三区域23内,不对支撑柱5进行特殊设置,即,使位于第一区域21内的支撑柱5与开口区31的距离大于位于第二区域22和第三区域23内的支撑柱5与开口区31的距离,从而避免了将第一区域21的面积设置的过大,从而避免了对显示面板中过多的支撑柱5进行调整,避免增加额外的工序。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对位于第二区域22内的支撑柱5进行调整,如图5所示,图5为图3沿BB’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其中,沿像素定义层3所在平面,位于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与开口区31的距离D31,大于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与开口区31的距离D21。在将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与开口区31的距离D11设计的较大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位于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与开口区31的距离D31也增大,即,将位于第二部分12内部的第二区域22中的支撑柱5与开口区31之间的距离也增大,以在显示面板受到外力时,增加位于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在外力作用下移动到位于开口区31的像素4的路径,从而增加位于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在外力作用下移动到位于开口区31的像素4的难度,保证第二区域22内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沿像素定义层3所在平面,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的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31的距离D11,与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的远离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31的距离D22相等;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的远离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31的距离D12,与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的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31的距离D21相等。
和/或,
位于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的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31的距离D31,与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的远离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31的距离D22相等;位于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的远离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31的距离D32,与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的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31的距离D21相等。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为了保证支撑柱5在显示面板中的稳固性,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通常设计为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的面积较大,远离开口区31的一端的面积较小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如图5所示,在支撑柱5的两个端部的中心共线的情况下,支撑柱5中面积较小的一端距离开口区31的距离相应的较大,因此,在第三区域23中,支撑柱5远离开口区31的一端距离开口区31的距离较大。而且,为了避免支撑柱5影响到像素4的正常发光,在显示面板中,支撑柱5位于相邻两个开口区31之间,即,支撑柱5与像素4不交叠设置。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的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31的距离D11,增大至为与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的远离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31的距离D22相等;在能够改善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21的显示效果的基础上,避免将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的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31之间的距离设置的过大,同时也避免将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的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的面积设置的过小。如果支撑柱5的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31之间的距离过大,那么相邻两个开口区31之间的距离相应的就会增大,因此,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就无法得到保证。而若支撑柱5的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的面积过小,其稳固性又会降低。因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能够改善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21的显示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不会减小,以及保证支撑柱5在显示面板中的稳固性。
同样道理,本发明实施例将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的远离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31的距离D12,设置为与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的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31的距离D21相等。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对位于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进行上述设计,即,将位于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的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31的距离D31,设置为与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的远离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31的距离D22相等;将位于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的远离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31的距离D32,设置为与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的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31的距离D21相等,以在实现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的基础上,保证位于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对于显示面板的支撑作用不至受到影响,并提高显示面板中第二区域内的开口率。
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可以选择对位于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22中的其中一个区域的支撑柱5进行上述设计,也可以同时对位于二者的支撑柱5均进行上述设计,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继续参照图5,对于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在像素定义层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远离开口区31的一端在像素定义层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和/或,
对于位于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在像素定义层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远离开口区31的一端在像素定义层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在像素定义层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设置为小于远离开口区31的一端在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以使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的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31的距离大于远离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的距离,以增大第一区域21中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即,支撑柱5中更容易影响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31的距离,从而保证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21在外力作用下的显示效果。
同样道理,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位于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进行调整,将位于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的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在像素定义层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设置为小于远离开口区31的一端在像素定义层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以增大位于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的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即,支撑柱5中更容易影响开口区31的一端与开口区31的距离,从而保证显示面板的第二区域22在应力作用下的显示效果。
如前所述,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可以择一对位于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22中的支撑柱5进行上述设计,也可以同时对位于二者的支撑柱5均进行上述设计,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的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在像素定义层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与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的远离开口区31的一端在像素定义层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相等;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的远离开口区31的一端在像素定义层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与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的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在像素定义层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相等;
和/或,
位于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的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在像素定义层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与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的远离开口区31的一端在像素定义层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相等;位于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的远离开口区31的一端在像素定义层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与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的靠近开口区31的一端在像素定义层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相等。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和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按照上述方式进行设置,使位于第一区域21和/或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呈现类似T型的形状,使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呈现类似倒T型的形状,即,使位于第一区域21和/或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与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的形状互相颠倒,避免将位于第一区域21和/或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的两端的面积设计的过小,从而保证了位于第一区域21和/或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在显示面板中的稳固性。
示例性的,在制作时,对于位于第一区域21和/或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可以采用正性光阻材料,通过对正性光阻材料的曝光显影刻蚀以形成上述T型结构的支撑柱。对于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可以采用负性光阻材料,通过对负性光阻材料的曝光显影刻蚀以形成上述倒T型结构的支撑柱。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其中,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的分布密度大于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的分布密度;和/或,位于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的分布密度大于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的分布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的分布密度为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与第一区域21的接触面积与第一区域21的面积之比,位于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的分布密度为位于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与第二区域22的接触面积与第二区域22的面积之比,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的分布密度为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与第三区域23的接触面积与第三区域23的面积之比。示例性的,位于第三区域23的支撑柱5的分布密度为10%-20%,位于第一区域21和/或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的分布密度大于20%,以提高显示面板中第一区域21和/或第二区域22对外力的承受能力,保证位于第一区域21和/或第二区域22的支撑柱5的稳固性。
可选的,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形成于像素定义层3。或者,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形成于第二基板62,这样在制作该显示面板时,可以将支撑柱5的横截面积较大的面制作在第二基板62上,以保证位于第一区域21的支撑柱5在制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其中,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7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调整显示面板中位于第一区域的支撑柱与开口区之间的距离,沿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将位于第一区域的支撑柱与开口区之间的距离增大,使其大于位于第三区域的支撑柱与开口区之间的距离。这样,即便位于第一区域的支撑柱在外力作用下出现位移或破碎的情况,因为位于第一区域的支撑柱与开口区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位于第一区域的支撑柱在外力作用下移动到位于开口区的像素的难度就会相应增大,即,在外力作用下,无论是完整的支撑柱位移至开口区的像素,还是支撑柱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碎后的碎片位移至开口区的像素的难度均会相应增大。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如此设置,能够降低位于第一区域的支撑柱在外力作用下出现受损情况时对于位于开口区的像素的出光效果的影响,保证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的显示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
所述显示区包括: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交界为起点,向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延伸预设距离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环绕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显示区的除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外的区域为第三区域;
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开口区,每个所述开口区包括至少一个像素;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的一侧;每个所述支撑柱在所述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开口区之间;
沿所述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开口区的距离,大于位于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开口区的距离;
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开口区的距离为,所述支撑柱靠近所述开口区的一端与所述开口区靠近所述支撑柱的一侧的最短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包括10个-15个像素间距,所述像素间距为相邻两个所述像素的中心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开口区的距离,大于位于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开口区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支撑柱的靠近所述开口区的一端与所述开口区的距离,与位于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支撑柱的远离所述开口区的一端与所述开口区的距离相等;
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支撑柱的远离所述开口区的一端与所述开口区的距离,与位于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支撑柱的靠近所述开口区的一端与所述开口区的距离相等;
和/或,
沿所述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支撑柱的靠近所述开口区的一端与所述开口区的距离,与位于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支撑柱的远离所述开口区的一端与所述开口区的距离相等;
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支撑柱的远离所述开口区的一端与所述开口区的距离,与位于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支撑柱的靠近所述开口区的一端与所述开口区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对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支撑柱,靠近所述开口区的一端在所述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远离所述开口区的一端在所述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
和/或,
对于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支撑柱,靠近所述开口区的一端在所述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远离所述开口区的一端在所述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支撑柱的靠近所述开口区的一端在所述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与位于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支撑柱的远离所述开口区的一端在所述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相等;
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支撑柱的远离所述开口区的一端在所述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与位于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支撑柱的靠近所述开口区的一端在所述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相等;
和/或,
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支撑柱的靠近所述开口区的一端在所述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与位于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支撑柱的远离所述开口区的一端在所述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相等;
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支撑柱的远离所述开口区的一端在所述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与位于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支撑柱的靠近所述开口区的一端在所述像素定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
和/或,
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背离所述支撑柱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支撑柱形成于所述像素定义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所述支撑柱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指纹识别单元;
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像素的一侧。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67121.1A CN109411523B (zh) | 2018-12-03 | 2018-12-03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67121.1A CN109411523B (zh) | 2018-12-03 | 2018-12-03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11523A CN109411523A (zh) | 2019-03-01 |
CN109411523B true CN109411523B (zh) | 2020-12-04 |
Family
ID=65457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67121.1A Active CN109411523B (zh) | 2018-12-03 | 2018-12-03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41152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29103A (zh) * | 2020-01-02 | 2020-05-0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CN111755613B (zh) * | 2020-06-16 | 2022-09-0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40120427A (ko) * | 2013-04-02 | 2014-10-1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KR101427593B1 (ko) * | 2013-04-26 | 2014-08-0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CN105355646B (zh) * | 2015-11-13 | 2019-03-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KR102702122B1 (ko) * | 2016-07-29 | 2024-09-0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
CN108550609B (zh) * | 2018-05-14 | 2021-02-12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8598136B (zh) * | 2018-06-21 | 2021-03-16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18
- 2018-12-03 CN CN201811467121.1A patent/CN10941152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11523A (zh) | 2019-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58016B (zh) | 柔性显示装置 | |
CN107799550B (zh) | 柔性显示器 | |
CN109119446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7845643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1348356B2 (en) | Display substrate,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ethod,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
US20220392963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10205121B2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WO2017071415A1 (zh) | 触控结构、触控屏及显示装置 | |
US9965065B2 (en) |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KR20170026908A (ko) |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 |
KR20170046683A (ko) | 보강된 부분을 갖는 배선을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KR102365159B1 (ko) | 커브된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CN109411523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1237684B2 (en) | Touch detection device | |
CN106997883B (zh) |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 |
CN111564568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16086648A1 (zh) |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09061963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JP2019503579A (ja) |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アレイ基板及び表示装置、並びに該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検査方法 | |
US11908813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20220165085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US10372253B2 (en) |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unit thereof | |
US10234997B2 (en) | Touch sensor | |
US11393895B2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backpla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ouch display screen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
CN109671355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