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50193A - 一种两体动力学模型试验验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体动力学模型试验验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50193A
CN112650193A CN202011398185.8A CN202011398185A CN112650193A CN 112650193 A CN112650193 A CN 112650193A CN 202011398185 A CN202011398185 A CN 202011398185A CN 112650193 A CN112650193 A CN 112650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test
floating platform
remote
p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981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50193B (zh
Inventor
吴天泽
姚雨晗
姚焱熠
吕杰
郑勇斌
曹廷旭
张庆兵
范伯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ystem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ystem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ystem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ystem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201139818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501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50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0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50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01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3/00Testing or monitoring of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 G05B23/02Electric testing or monitoring
    • G05B23/0205Electric testing or monitoring by means of a monitoring system capable of 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faults
    • G05B23/0218Electric testing or monitoring by means of a monitoring system capable of 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faul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ault detection method dealing with either existing or incipient faults
    • G05B23/0221Preprocessing measurements, e.g. data collection rate adjustment; Standardization of measurements; Time series or signal analysis, e.g. frequency analysis or wavelets; Trustworthiness of measurements; Indexes therefor; Measurements using easily measured parameters to estimate parameters difficult to measure; Virtual sensor creation; De-noising; Sensor fusion; Unconventional preprocessing inherently present in specific fault detection methods like PCA-based metho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两体动力学模型试验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搭建两体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浮空平台和地面遥测站;对搭建好的试验系统的各个控制通道进行测试,开启所述试验系统,确认所述试验系统能够正常接收地面遥测站发出的遥控指令并受控,且遥控遥测功能正常,之后对试验系统的控制通道进行动力学测试,并记录测试状态和测试数据;所述试验系统的所有控制通道测试完成,将所述控制通道测试用到的遥控指令注入两体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数学仿真计算,对比数学仿真结果与试验系统所得到的测试数据,评估数学模型的可信度。

Description

一种两体动力学模型试验验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体动力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两体动力学模型试验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某浮空平台采用柔性绳索进行吊舱整体式质量矩控制,该控制技术是一种新技术,可在较小的能源消耗下提供较大姿态控制力矩,因此飞行稳定性高,且抗风能力强,同时可提高飞行器的载荷能力和飞行器执行任务能力,该技术应用面很广,但是面临着很多建模和试验验模问题。由于柔性绳索具有“多自由度”工作特性,传统的动力学建模和仿真验证方法无法满足需求。
而基于绳系系统模型的动力学建模方法,由于系绳的柔性特点,其与两端物体连接方式的多样化以及系统内部多种作用力共存,建模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而进行控制系统设计的前提是建立较为精确的动力学模型,因此就需要对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进行校验。现有的模型校验方法主要包括数学仿真验证和动力学仿真软件验证,而动力学软件验证的方法需要人为设置参数,并且可操作性不强,难以进行较为全面的模型校验,数学仿真方法的误差水平具有不确定性,尤其是约束条件方程在数值运算中存在偏差大,对参数敏感的问题,尤其是高刚度弹性绳模型处理,容易带来绳索力大幅变化,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严重影响了数学仿真可信度,另外鉴于实际过程要比数学模型更为复杂,迫切需要开展物理验证试验,与数学模型相互比对校验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体动力学模型试验验证方法,解决传统动力学仿真验证方法无法评估绳系系统模型动力学建模准确度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体动力学模型试验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搭建两体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浮空平台和地面遥测站;
对搭建好的试验系统的各个控制通道进行测试,开启所述试验系统,确认所述浮空平台能够正常接收地面遥测站发出的遥控指令并受控,且遥控遥测功能正常,之后对试验系统的控制通道进行动力学测试,并记录测试状态和测试数据;
所述试验系统的所有控制通道测试完成,将所述控制通道测试用到的遥控指令注入两体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数学仿真计算,对比数学仿真结果与试验系统所得到的测试数据,评估数学模型的可信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浮空平台包括:气囊、吊舱、驱动装置、敏感元件、遥测组合和固定件,其中: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缆绳、缆绳操纵机构和两个螺旋桨,所述气囊和吊舱通过第一缆绳、第二缆绳、第三缆绳和第四缆绳四根缆绳连接,缆绳的长度通过缆绳操纵机构改变,两个螺旋桨安装在所述吊舱上,用于提供所述浮空平台的水平位移和偏航运动,缆绳操纵机构和所述遥测组合也安装在吊舱上;
所述敏感元件包括:绳索测力计、气囊导航装置和吊舱导航装置,其中,绳索测力计安装在所述缆绳上,用于测量缆绳上的力,所述气囊导航装置和吊舱导航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浮空平台的气囊质心附近和吊舱质心附近上,用于测量和解算气囊和吊舱的线运动和角运动;
所述遥测组合和所述地面遥测站配合使用,用于所述浮空平台响应地面遥测站发出的指令,和下传给地面遥测站所述敏感元件的测试数据;
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浮空平台悬挂起来,建立所述浮空平台的自由运动状态。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通道包括:俯仰通道、滚转通道、偏航通道和速度通道,对各个通道的测试步骤包括:
俯仰通道:所述浮空平台处于稳定状态,地面遥测站发出第一遥控指令,驱动缆绳操纵机构改变第一缆绳和第二缆绳的长度,所述气囊和吊舱产生俯仰方向相对运动,记录所述敏感元件的测试数据,所述浮空平台再次达到稳定状态时停止记录;
滚转通道:所述浮空平台处于稳定状态,地面遥测站发出第二遥控指令,驱动缆绳操纵机构改变第三缆绳和第四缆绳的长度,所述气囊和吊舱产生滚转方向相对运动,记录所述敏感元件的测试数据,所浮空平台再次达到稳定状态时停止记录;
偏航通道:所述浮空平台处于稳定状态,地面遥测站发出第三遥控指令,驱动两个螺旋桨运动,吊舱产生偏航运动,气囊和吊舱产生偏航方向相对运动,记录所述敏感元件的测试数据,所浮空平台再次达到稳定状态时停止记录;
速度通道:所述浮空平台处于稳定状态,地面遥测站发出第四遥控指令,驱动两个螺旋桨运动,吊舱产生前进运动,所述气囊和吊舱产生相对位移,记录所述敏感元件的测试数据,所浮空平台再次达到稳定状态时停止记录。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浮空平台的稳定状态为所述气囊和吊舱姿态角为零或者定值或者所述气囊和吊舱的角运动速度为定值。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遥控指令为俯仰缆绳指令,为-20cm,-15cm,-10cm,-5cm,5cm,10cm,15cm,20cm,其中,-表示缆绳收的长度,+表示缆绳放的长度,+号在此省略。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遥控指令为滚转缆绳指令-20cm,-15cm,-10cm,-5cm,5cm,10cm,15cm,20cm,其中,-表示缆绳收的长度,+表示缆绳放的长度,+号在此省略。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两个螺旋桨开始转速均为500r/min,所述第三遥控指令为第一螺旋桨与第二螺旋桨的差动转速指令,为差动转速200r/min,400r/min,600r/min,并且两个螺旋桨的转速之和与起始转速之和保持一致。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遥控指令为第一螺旋桨与第二螺旋桨转速指令之和,为转速500r/min,1000r/min,1500r/min,无起始转速,无差动转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绳索操控的两体动力学模型试验验证方法,解决了传统的动力学仿真验证方法无法应用于存在柔性绳索下的两体动力学模型校核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一种两体动力学模型试验验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一种两体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两体动力学模型试验验证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搭建两体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浮空平台和地面遥测站3;
对搭建好的试验系统的各个控制通道进行测试,开启所述试验系统,确认所述浮空平台能够正常接收地面遥测站发出的遥控指令并受控,且遥控遥测功能正常,之后对试验系统的控制通道进行动力学测试,并记录测试状态和测试数据;
所述试验系统的所有控制通道测试完成,将所述控制通道测试用到的遥控指令注入两体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数学仿真计算,对比数学仿真结果与试验系统所得到的测试数据,评估数学模型的可信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浮空平台包括:气囊1、吊舱2、驱动装置、敏感元件、遥测组合9和固定件10,其中: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缆绳5、缆绳操纵机构11和两个螺旋桨8,所述气囊1和吊舱2通过第一缆绳、第二缆绳、第三缆绳和第四缆绳四根缆绳连接,即前、后、左、右四根缆绳连接,缆绳的长度通过缆绳操纵机构改变,两个螺旋桨安装在所述吊舱上,用于提供所述浮空平台的水平位移和偏航运动,缆绳操纵机构和所述遥测组合也安装在吊舱上;
所述敏感元件包括:绳索测力计4、气囊导航装置6和吊舱导航装置7,其中,绳索测力计4安装在所述四根缆绳上,用于测量缆绳上的力,所述气囊导航装置和吊舱导航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浮空平台的气囊质心附近和吊舱质心附近上,用于测量和解算气囊和吊舱的线运动和角运动;
所述遥测组合9和所述地面遥测站3配合使用,用于所述浮空平台响应地面遥测站发出的指令,和下传给地面遥测站所述敏感元件的测试数据;
固定件10用于将所述浮空平台悬挂起来,建立所述浮空平台的自由运动状态。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通道包括:俯仰通道、滚转通道、偏航通道和速度通道,对各个通道的测试步骤包括:
俯仰通道:所述浮空平台处于稳定状态,地面遥测站发出第一遥控指令,驱动缆绳操纵机构改变第一缆绳和第二缆绳的长度,所述气囊和吊舱产生俯仰方向相对运动,记录所述敏感元件的测试数据,所述浮空平台再次达到稳定状态时停止记录;
滚转通道:所述浮空平台处于稳定状态,地面遥测站发出第二遥控指令,驱动缆绳操纵机构改变第三缆绳和第四缆绳的长度,所述气囊和吊舱产生滚转方向相对运动,记录所述敏感元件的测试数据,所浮空平台再次达到稳定状态时停止记录;
偏航通道:所述浮空平台处于稳定状态,地面遥测站发出第三遥控指令,驱动两个螺旋桨运动,吊舱产生偏航运动,气囊和吊舱产生偏航方向相对运动,记录所述敏感元件的测试数据,所浮空平台再次达到稳定状态时停止记录;
速度通道:所述浮空平台处于稳定状态,地面遥测站发出第四遥控指令,驱动两个螺旋桨运动,吊舱产生前进运动,所述气囊和吊舱产生相对位移,记录所述敏感元件的测试数据,所浮空平台再次达到稳定状态时停止记录。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浮空平台的稳定状态为所述气囊和吊舱姿态角为零或者定值或者所述气囊和吊舱的角运动速度为定值。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遥控指令为俯仰缆绳指令,为-20cm,-15cm,-10cm,-5cm,5cm,10cm,15cm,20cm,其中,-表示缆绳收的长度,+表示缆绳放的长度,+号在此省略。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遥控指令为滚转缆绳指令-20cm,-15cm,-10cm,-5cm,5cm,10cm,15cm,20cm,其中,-表示缆绳收的长度,+表示缆绳放的长度,+号在此省略。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两个螺旋桨开始转速均为500r/min,所述第三遥控指令为第一螺旋桨与第二螺旋桨的差动转速指令,为差动转速200r/min,400r/min,600r/min,并且两个螺旋桨的转速之和与起始转速之和保持一致。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遥控指令为第一螺旋桨与第二螺旋桨转速指令之和,为转速500r/min,1000r/min,1500r/min,无起始转速,无差动转速。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8)

1.一种两体动力学模型试验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搭建两体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浮空平台和地面遥测站;
对搭建好的试验系统的各个控制通道进行测试,开启所述试验系统,确认所述浮空平台能够正常接收地面遥测站发出的遥控指令并受控,且遥控遥测功能正常,之后对试验系统的控制通道进行动力学测试,并记录测试状态和测试数据;
所述试验系统的所有控制通道测试完成,将所述控制通道测试用到的遥控指令注入两体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数学仿真计算,对比数学模型结果与试验系统所得到的测试数据,评估数学模型的可信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空平台包括:气囊、吊舱、驱动装置、敏感元件、遥测组合和固定件,其中: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缆绳、缆绳操纵机构和两个螺旋桨,所述气囊和吊舱通过第一缆绳、第二缆绳、第三缆绳和第四缆绳四根缆绳连接,缆绳的长度通过缆绳操纵机构改变,两个螺旋桨安装在所述吊舱上,用于提供所述浮空平台的水平位移和偏航运动,缆绳操纵机构和所述遥测组合也安装在吊舱上;
所述敏感元件包括:绳索测力计、气囊导航装置和吊舱导航装置,其中,绳索测力计安装在所述缆绳上,用于测量缆绳上的力,所述气囊导航装置和吊舱导航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浮空平台的气囊质心附近和吊舱质心附近上,用于测量和解算气囊和吊舱的线运动和角运动;
所述遥测组合和所述地面遥测站配合使用,用于所述浮空平台响应地面遥测站发出的指令,和下传给地面遥测站所述敏感元件的测试数据;
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浮空平台悬挂起来,建立所述浮空平台的自由运动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通道包括:俯仰通道、滚转通道、偏航通道和速度通道,对各个通道的测试步骤包括:
俯仰通道:所述浮空平台处于稳定状态,地面遥测站发出第一遥控指令,驱动缆绳操纵机构改变第一缆绳和第二缆绳的长度,所述气囊和吊舱产生俯仰方向相对运动,记录所述敏感元件的测试数据,所述浮空平台再次达到稳定状态时停止记录;
滚转通道:所述浮空平台处于稳定状态,地面遥测站发出第二遥控指令,驱动缆绳操纵机构改变第三缆绳和第四缆绳的长度,所述气囊和吊舱产生滚转方向相对运动,记录所述敏感元件的测试数据,所浮空平台再次达到稳定状态时停止记录;
偏航通道:所述浮空平台处于稳定状态,地面遥测站发出第三遥控指令,驱动两个螺旋桨运动,吊舱产生偏航运动,气囊和吊舱产生偏航方向相对运动,记录所述敏感元件的测试数据,所浮空平台再次达到稳定状态时停止记录;
速度通道:所述浮空平台处于稳定状态,地面遥测站发出第四遥控指令,驱动两个螺旋桨运动,吊舱产生前进运动,所述气囊和吊舱产生相对位移,记录所述敏感元件的测试数据,所浮空平台再次达到稳定状态时停止记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空平台的稳定状态为所述气囊和吊舱姿态角为零或者定值或者所述气囊和吊舱的角运动速度为定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遥控指令为俯仰缆绳指令,为-20cm,-15cm,-10cm,-5cm,5cm,10cm,15cm,20cm,其中,-表示缆绳收的长度,+表示缆绳放的长度,+号在此省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遥控指令为滚转缆绳指令-20cm,-15cm,-10cm,-5cm,5cm,10cm,15cm,20cm,其中,-表示缆绳收的长度,+表示缆绳放的长度,+号在此省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螺旋桨开始转速均为500r/min,所述第三遥控指令为第一螺旋桨与第二螺旋桨的差动转速指令,为差动转速200r/min,400r/min,600r/min,并且两个螺旋桨的转速之和与起始转速之和保持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遥控指令为第一螺旋桨与第二螺旋桨转速指令之和,为转速500r/min,1000r/min,1500r/min,无起始转速,无差动转速。
CN202011398185.8A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两体动力学模型试验验证方法 Active CN1126501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8185.8A CN112650193B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两体动力学模型试验验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8185.8A CN112650193B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两体动力学模型试验验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0193A true CN112650193A (zh) 2021-04-13
CN112650193B CN112650193B (zh) 2022-04-19

Family

ID=75351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98185.8A Active CN112650193B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两体动力学模型试验验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5019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8442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临近空间浮空器的吊舱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73141A2 (de) * 1999-05-28 2000-12-07 Uti Holding + Management Ag Leichter-als-luft-flugapparat und verfahren zum ausbalancieren des flugapparates und absetzen einer an diesem befestigten last
WO2008019812A1 (de) * 2006-08-12 2008-02-21 Cl Cargolifter Gmbh & Co. Kg Auf Aktien Angetriebener aerostat mit seilführung
CN102092471A (zh) * 2009-12-12 2011-06-15 襄樊宏伟航空器有限责任公司 系留热气飞艇浮空平台
US20150076287A1 (en) * 2013-03-15 2015-03-19 Arthur M. Dula Tether for spacecraft reaction control system
CN106855693A (zh) * 2016-12-30 2017-06-16 北京天恒长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临近空间浮空器半物理仿真系统、航电系统测试与飞控半物理仿真方法及地面操纵方法
CN109254229A (zh) * 2018-09-18 2019-01-22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系留气球的雷电防护的验证方法
CN109856995A (zh) * 2019-03-04 2019-06-07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面向测试方法验证评估的整星控制分系统模拟平台
CN109878758A (zh) * 2019-03-15 2019-06-14 天津天航智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浮空器飞行控制系统室内试验平台
US20200026269A1 (en) * 2018-07-19 2020-01-23 Aurora Flight Sciences Corporation Performance monitoring system for an electric drive system
CN110816885A (zh) * 2019-11-07 2020-02-21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数值仿真与试验验证系统
US20200256313A1 (en) * 2017-09-21 2020-08-13 Kitekraft Ug (Haftungsbeschränkt) Airborne system and airborne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73141A2 (de) * 1999-05-28 2000-12-07 Uti Holding + Management Ag Leichter-als-luft-flugapparat und verfahren zum ausbalancieren des flugapparates und absetzen einer an diesem befestigten last
WO2008019812A1 (de) * 2006-08-12 2008-02-21 Cl Cargolifter Gmbh & Co. Kg Auf Aktien Angetriebener aerostat mit seilführung
CN102092471A (zh) * 2009-12-12 2011-06-15 襄樊宏伟航空器有限责任公司 系留热气飞艇浮空平台
US20150076287A1 (en) * 2013-03-15 2015-03-19 Arthur M. Dula Tether for spacecraft reaction control system
CN106855693A (zh) * 2016-12-30 2017-06-16 北京天恒长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临近空间浮空器半物理仿真系统、航电系统测试与飞控半物理仿真方法及地面操纵方法
US20200256313A1 (en) * 2017-09-21 2020-08-13 Kitekraft Ug (Haftungsbeschränkt) Airborne system and airborne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200026269A1 (en) * 2018-07-19 2020-01-23 Aurora Flight Sciences Corporation Performance monitoring system for an electric drive system
CN109254229A (zh) * 2018-09-18 2019-01-22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系留气球的雷电防护的验证方法
CN109856995A (zh) * 2019-03-04 2019-06-07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面向测试方法验证评估的整星控制分系统模拟平台
CN109878758A (zh) * 2019-03-15 2019-06-14 天津天航智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浮空器飞行控制系统室内试验平台
CN110816885A (zh) * 2019-11-07 2020-02-21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数值仿真与试验验证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廖俊等: "高空零压气球上升过程的运动特性研究", 《航天返回与遥感》 *
杨方等: "系留气球平台动力学仿真研究", 《计算机仿真》 *
符文贞等: "基于LMS Virtual.Lab的系留气球仿真与优化", 《航空计算技术》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8442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临近空间浮空器的吊舱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0193B (zh) 202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84318A (zh) 一种低速风洞模型飞行实验系统及方法
Lu et al. Real-time simulation system for UAV based on Matlab/Simulink
CN101793591B (zh) 飞行器气动伺服弹性地面模拟试验系统
CN104932512B (zh) 一种基于mimo非线性不确定反步法的四旋翼位姿控制方法
US9329096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stimating an orientation of a tethered aerial vehicle relative to wind
CN111061164A (zh) 一种无人机半实物仿真系统与仿真方法
CN106527122A (zh) 平流层飞艇定高飞行非线性pid控制方法
CN112650193B (zh) 一种两体动力学模型试验验证方法
CN116382124B (zh) 一种运载火箭的姿态控制仿真方法和系统
Daponte et al. DronesBench: An innovative bench to test drones
CN111212787A (zh) 一种飞行模拟系统、方法及飞行模拟设备
Borobia et al. Flight-path reconstruction and flight test of four-line power kites
CN113933016A (zh) 一种模拟漂浮式风电机组运动响应的风洞试验装置与方法
Dantsker et al. Flight data acquisition platform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and operation on small-to medium-sized unmanned aircraft
Leonard et al. Sensor fusion observer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for an underwater kite
CN102072796A (zh) 太阳能电池阵动态测量系统
Galinski et al. Results of the J-5 Marco dynamic similar model flight tests program
CN114167847B (zh) 一种适用于多旋翼飞行器飞控系统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
Papayanopoulos et al. An autonomous docking mechanism for vertical lift unmanned aircraft
CN114371633A (zh) 一种半实物仿真装置、系统及其方法
Sobron Design and Testing of a Flight Control System for Unstable Subscale Aircraft
CN113108779A (zh) 一种基于1553b总线三冗余的自主箭测系统
CN113138563B (zh) 多旋翼机控制器半实物仿真系统
CN111017265A (zh) 运载器能量管理段fads故障判断与控制方法、运载器及存储介质
Hamada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Research Platform for Flutter Analy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