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44334A - 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44334A CN112644334A CN202110037182.XA CN202110037182A CN112644334A CN 112644334 A CN112644334 A CN 112644334A CN 202110037182 A CN202110037182 A CN 202110037182A CN 112644334 A CN112644334 A CN 1126443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monomer
- terminal voltage
- characteristic
- battery
- difference va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6—Overdischarge protec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控制方法包括:选取容量最小的电池单体为参考电池单体;采用等效电路模型计算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实时识别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和第二特征电池单体,两者分别为实际端电压和SOC值最小的电池单体;将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分别与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及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比较,以判断参考电池单体、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和第二特征电池单体中的至少一个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若是,则限制电池包的放电功率。本发明能识别电池包是否发生放电极化现象,并限制电池包放电功率,防止进一步放电极化,保障电池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而电池系统是电动汽车核心部件之一。电池系统的最大放电功率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的输出功率和行驶速度。当电池发生过放电时,容易引发电池极化及热失控,严重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因此,亟待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能够识别电池是否发生放电极化现象,保障电池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参考电池单体,所述参考电池单体为电池包中容量最小的电池单体;
S2、采用等效电路模型计算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
S3、实时识别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和第二特征电池单体,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为所述电池包中的实际端电压最小的电池单体,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为所述电池包中的实际SOC值最小的电池单体;
S4、比较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以判断所述参考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若是,则跳转至S5;
比较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以判断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若是,则跳转至S5;
比较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以判断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若是,则跳转至S5;
S5、限制所述电池包的放电功率。
进一步地,步骤S4包括:
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差值为第一差值,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第一设定值时,所述参考电池单体发生放电极化;
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差值为第二差值,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第二设定值时,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发生放电极化;
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差值为第三差值,所述第三差值大于第三设定值时,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发生放电极化。
进一步地,步骤S4还包括:
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的变化率与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变化率的差值为第四差值,所述第四差值大于第四设定值时,所述参考电池单体发生放电极化;
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的变化率与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变化率的差值为第五差值,所述第五差值大于第五设定值时,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发生放电极化;
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的变化率与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变化率的差值为第六差值,所述第六差值大于第六设定值时,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发生放电极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设定值的大小与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温度有关;
所述第二设定值的大小与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温度有关;
所述第三设定值的大小与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温度有关。
进一步地,限制后的所述电池包的放电功率为所述电池包的当前放电功率的0%-50%。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系统,包括:
选取模块,用于选取参考电池单体,所述参考电池单体为电池包中容量最小的电池单体;
模拟端电压计算模块,用于采用等效电路模型计算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和第二特征电池单体,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为所述电池包中的实际端电压最小的电池单体,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为所述电池包中的实际SOC值最小的电池单体;
比较判断模块,用于比较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并判断所述参考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且用于比较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并判断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还用于比较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并判断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
功率控制模块,用于限制所述电池包的放电功率。
进一步地,还包括:
所述比较判断模块包括第一比较判断模块;
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差值为第一差值,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差值为第二差值,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差值为第三差值;
所述第一比较判断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第一差值和第一设定值,并判断所述参考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且用于比较所述第二差值和第二设定值,并判断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还用于比较所述第三差值和第三设定值,并判断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
进一步地,所述比较判断模块包括第二比较判断模块;
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的变化率与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变化率的差值为第四差值,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的变化率与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变化率的差值为第五差值,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的变化率与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变化率的差值为第六差值;
所述第二比较判断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第四差值和第四设定值,并判断所述参考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且用于比较所述第五差值和第五设定值,并判断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还用于比较所述第六差值和第六设定值,并判断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所述的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中,选取电池包中电池容量最小的电池单体作为参考电池单体。将参考电池单体的相关特性参数(如温度和SOC等)作为等效电路模型中的输入,以获取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实时选取电池包中端电压最小的电池单体作为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实时选取电池包中SOC值最小的电池单体作为第二特征电池单体。参考电池单体、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和第二特征电池单体,为电池包中可能发生明显放电极化的电池单体。将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分别与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及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实时比较,以识别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明显的放电极化现象。当识别到参考电池单体、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和第二特征电池单体中的至少一个发生明显的放电极化现象时,在当前放电功率的基础上限制电池包的放电功率,甚至控制电池包停止放电,以防止出现电池单体的端电压过低及电池放电功率过大的情况,保证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用于准确识别电池因放电而极化的情况,并在发现电池发生过放电时,及时限制电池的放电功率,防止极化的进一步发生,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该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参考电池单体,参考电池单体为电池包中容量最小的电池单体。
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单体。理想状态下,每个电池单体的容量应该都是相同的。但是,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同一电池包内的各电池单体的容量会有一定的差异。通过测量每个电池单体的容量,来获取容量最小的电池单体。
选取容量最小的电池单体作为参考电池单体。由于一般电池管路系统均具备电池平衡功能,所以电池包中的各电池单体的端电压和SOC(State of Charge,电池荷电状态)值相差较小。因此,选取容量最小的电池单体作为参考电池单体,且参考电池单体的端电压可作为后续的参考基准,具体参见以下描述。
S2、采用等效电路模型,计算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
将参考电池单体的温度及SOC值等参数,输入等效电路模型,以获取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等效电路模型为本领域常规手段,具体不再赘述。
S3、实时识别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和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第一特征电池单体为电池包中的实际端电压最小的电池单体,第二特征电池单体为电池包中的实际SOC值最小的电池单体。
端电压最小的电池单体可能为发生过放电的电池单体。SOC值最小的电池单体也可能为发生过放电的电池单体。对电池包中的每个电池单体的端电压和SOC值进行实时测量,以实时识别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和第二特征电池单体。另外,电池容量最小的电池(即参考电池单体)也可能为发生过放电的电池单体。
相比于其它电池单体,参考电池单体、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和第二特征电池单体为电池包中最有可能发生过放电的电池单体。
S4、比较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以判断参考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若是,则跳转至S5;
比较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以判断第一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若是,则跳转至S5;
比较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以判断第二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若是,则跳转至S5。
显然,当电池单体(参考电池单体、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和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与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相差不大时,或者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变化率与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的变化率相差不大时,表示电池处于正常的放电或充电状态。当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与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相差较大时,或者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变化率与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的变化率相差较大时,表示电池处于过放电或过充电状态。
S5、限制电池包的放电功率。
当参考电池单体、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和第二特征电池单体中的至少一个发生明显的放电极化现象时,就要在当前电池包的放电功率的基础上限制电池包的放电功率,防止极化加重及电池过放而影响电池寿命。
具体地,步骤S4包括:设定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差值为第一差值,设定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差值为第二差值,设定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差值为第三差值。实时计算第一差值、第二差值和第三差值。
判断第一差值大于第一设定值时,则表明参考电池单体发生放电极化,则限制电池包的放电功率;
判断第二差值大于第二设定值时,则表明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发生放电极,则限制电池包的放电功率;
判断第三差值大于第三设定值时,则表明第二特征电池单体发生放电极化,则限制电池包的放电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差值、第二差值和第三差值均为正值,即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小于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小于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小于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主要识别电池单体是否发生过放电的情况。
当第一差值大于第一设定值、第二差值大于第二设定值、第三差值大于第三设定值中的至少一个为真时,则表明参考电池单体、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和第二特征电池单体中的至少某一个发生了过放电的情况。
当第一差值大于第一设定值时,表明参考电池单体发生了明显的放电极化现象。当第二差值大于第二设定值时,表明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发生了明显的放电极化现象。当第三差值大于第三设定值时,表明第二特征电池单体发生了明显的放电极化现象。
第一设定值的大小与参考电池单体的温度有关。第二设定值的大小与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温度有关。第三设定值的大小与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温度值有关。示例性地,第一设定值为0.2V-0.3V。第二设定值为0.2V-0.3V。第三设定值为0.2V-0.3V。
步骤S4还包括:设定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的变化率与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变化率的差值为第四差值;设定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的变化率与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变化率的差值为第五差值;设定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的变化率与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变化率的差值为第六差值;
判断第四差值大于第四设定值时,则表明参考电池单体发生放电极化;
判断第五差值大于第五设定值时,则表明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发生放电极化;
判断第六差值大于第六设定值时,则表明第二特征电池单体发生放电极化。
当第四差值大于第四设定值、第五差值大于第五设定值、第六差值大于第六设定值中的至少一个为真时,则表明参考电池单体、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和第二特征电池单体中的至少某一个发生了过放电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可单独采用端电压的差值来判断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明显的放电极化现象。但不能单独采用端电压的变化率的差值,来判断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明显的放电极化现象。
示例性地,第四差值为0.1V/100ms。第五差值为0.1V/100ms。第六差值为0.1V/100ms。
需要说明的是,过放电情况主要发生在低SOC的工况,本实施例主要针对电池包处于低SOC范围(如5%-35%),且电池包处于放电状态时,来识别电池包中发生明显的放电极化现象的电池单体。
限制后的电池包的放电功率小于电池包的当前放电功率,且大于等于零。
可选地,限制后的电池包的放电功率可为电池包的当前放电功率的0%-50%,例如0%、25%或50%。当限制后的电池包的放电功率可为电池包的当前放电功率的0%时,电池包停止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包的当前放电功率为判断出现明显的放电极化现象时,该时刻的电池包的放电功率。
本实施例的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中,选取电池包中电池容量最小的电池单体作为参考电池单体。将参考电池单体的相关特性参数(如温度和SOC等)作为等效电路模型中的输入,以获取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实时选取电池包中端电压最小的电池单体作为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实时选取电池包中SOC值最小的电池单体作为第二特征电池单体。参考电池单体、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和第二特征电池单体,为电池包中可能发生明显放电极化的电池单体。将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分别与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及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实时比较,以识别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明显的放电极化现象。当识别到参考电池单体、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和第二特征电池单体中的至少一个发生明显的放电极化现象时,在当前放电功率的基础上限制电池包的放电功率,甚至控制电池包停止放电,以防止出现电池单体的端电压过低及电池放电功率过大的情况,保证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系统,包括:
选取模块,用于选取参考电池单体,参考电池单体为电池包中容量最小的电池单体。
模拟端电压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和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第一特征电池单体为电池包中的实际端电压最小的电池单体,第二特征电池单体为电池包中的实际SOC值最小的电池单体。
比较判断模块,用于比较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并判断参考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且用于比较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并判断第一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还用于比较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并判断第二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
功率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电池包的放电功率。
具体地,比较判断模块包括第一比较判断模块。设定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差值为第一差值,设定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差值为第二差值,设定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差值为第三差值。
第一比较判断模块,用于比较第一差值和第一设定值,并判断参考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且用于比较第二差值和第二设定值,并判断第一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还用于比较第三差值和第三设定值,并判断第二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
比较判断模块包括第二比较判断模块。设定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的变化率与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变化率的差值为第四差值,设定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的变化率与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变化率的差值为第五差值,设定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的变化率与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变化率的差值为第六差值
第二比较判断模块用于比较第四差值和第四设定值,并判断参考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且用于比较第五差值和第五设定值,并判断第一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还用于比较第六差值和第六设定值,并判断第二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车辆以通用终端的形式表现。车辆412以通用终端的形式表现。车辆4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车辆本体(图中未示出)、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416,存储装置4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装置428和处理器416)的总线418。
总线4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装置总线或者存储装置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ubversiveAlliance,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
车辆4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车辆4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存储装置4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4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432。车辆4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4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3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3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数字视盘(Digital Video Disc-Read Only Memory,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418相连。存储装置4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42的程序/实用工具4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装置4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42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车辆4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414(例如键盘、指向终端、显示器4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车辆412交互的终端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车辆4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终端进行通信的任何终端(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422进行。并且,车辆4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4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3所示,网络适配器420通过总线418与车辆4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车辆4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终端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器416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装置4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S1、选取参考电池单体,参考电池单体为电池包中容量最小的电池单体;
S2、采用等效电路模型,计算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
S3、实时识别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和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第一特征电池单体为电池包中的实际端电压最小的电池单体,第二特征电池单体为电池包中的实际SOC值最小的电池单体;
S4、比较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以判断参考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若是,则跳转至S5;
比较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以判断第一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若是,则跳转至S5;
比较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以判断第二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若是,则跳转至S5;
S5、限制电池包的放电功率。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S1、选取参考电池单体,参考电池单体为电池包中容量最小的电池单体;
S2、采用等效电路模型,计算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
S3、实时识别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和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第一特征电池单体为电池包中的实际端电压最小的电池单体,第二特征电池单体为电池包中的实际SOC值最小的电池单体;
S4、比较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以判断所述参考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若是,则跳转至S5;
比较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以判断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若是,则跳转至S5;
比较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以判断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若是,则跳转至S5;
S5、限制电池包的放电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终端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参考电池单体,所述参考电池单体为电池包中容量最小的电池单体;
S2、采用等效电路模型计算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
S3、实时识别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和第二特征电池单体,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为所述电池包中的实际端电压最小的电池单体,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为所述电池包中的实际SOC值最小的电池单体;
S4、比较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以判断所述参考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若是,则跳转至S5;
比较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以判断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若是,则跳转至S5;
比较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以判断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若是,则跳转至S5;
S5、限制所述电池包的放电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包括:
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差值为第一差值,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第一设定值时,所述参考电池单体发生放电极化;
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差值为第二差值,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第二设定值时,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发生放电极化;
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差值为第三差值,所述第三差值大于第三设定值时,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发生放电极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还包括:
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的变化率与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变化率的差值为第四差值,所述第四差值大于第四设定值时,所述参考电池单体发生放电极化;
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的变化率与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变化率的差值为第五差值,所述第五差值大于第五设定值时,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发生放电极化;
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的变化率与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变化率的差值为第六差值,所述第六差值大于第六设定值时,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发生放电极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值的大小与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温度有关;
所述第二设定值的大小与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温度有关;
所述第三设定值的大小与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温度有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限制后的所述电池包的放电功率为所述电池包的当前放电功率的0%-50%。
6.一种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取模块,用于选取参考电池单体,所述参考电池单体为电池包中容量最小的电池单体;
模拟端电压计算模块,用于采用等效电路模型计算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
识别模块,用于实时识别第一特征电池单体和第二特征电池单体,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为所述电池包中的实际端电压最小的电池单体,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为所述电池包中的实际SOC值最小的电池单体;
比较判断模块,用于比较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并判断所述参考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且用于比较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并判断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还用于比较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并判断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
功率控制模块,用于限制所述电池包的放电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比较判断模块包括第一比较判断模块;
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差值为第一差值,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差值为第二差值,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与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差值为第三差值;
所述第一比较判断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第一差值和第一设定值,并判断所述参考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且用于比较所述第二差值和第二设定值,并判断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还用于比较所述第三差值和第三设定值,并判断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较判断模块包括第二比较判断模块;
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的变化率与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变化率的差值为第四差值,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的变化率与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变化率的差值为第五差值,设定所述参考电池单体的模拟端电压的变化率与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的实际端电压的变化率的差值为第六差值;
所述第二比较判断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第四差值和第四设定值,并判断所述参考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且用于比较所述第五差值和第五设定值,并判断所述第一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还用于比较所述第六差值和第六设定值,并判断所述第二特征电池单体是否发生放电极化。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37182.XA CN112644334B (zh) | 2021-01-12 | 2021-01-12 | 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37182.XA CN112644334B (zh) | 2021-01-12 | 2021-01-12 | 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44334A true CN112644334A (zh) | 2021-04-13 |
CN112644334B CN112644334B (zh) | 2022-08-16 |
Family
ID=75367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37182.XA Active CN112644334B (zh) | 2021-01-12 | 2021-01-12 | 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64433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87213A1 (zh) * | 2021-11-18 | 2023-05-25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包及其用电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80268B2 (en) * | 2004-03-25 | 2007-02-20 | O2Micro International Limited | Circuits capable of trickle precharge and/or trickle discharge |
CN102751757A (zh) * | 2012-06-29 | 2012-10-24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电量均衡方法及系统 |
CN105723559A (zh) * | 2013-11-29 | 2016-06-29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电池组件和组合电池 |
CN107539145A (zh) * | 2017-08-21 | 2018-01-05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保护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
CN109435768A (zh) * | 2017-08-31 | 2019-03-08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均衡方法、系统、车辆、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09446584A (zh) * | 2018-09-30 | 2019-03-08 |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对电芯过放保护的sop估算方法 |
CN111313499A (zh) * | 2020-03-09 | 2020-06-19 | 上海度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过放保护方法和电池管理系统 |
-
2021
- 2021-01-12 CN CN202110037182.XA patent/CN11264433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80268B2 (en) * | 2004-03-25 | 2007-02-20 | O2Micro International Limited | Circuits capable of trickle precharge and/or trickle discharge |
CN102751757A (zh) * | 2012-06-29 | 2012-10-24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电量均衡方法及系统 |
CN105723559A (zh) * | 2013-11-29 | 2016-06-29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电池组件和组合电池 |
CN107539145A (zh) * | 2017-08-21 | 2018-01-05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保护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
CN109435768A (zh) * | 2017-08-31 | 2019-03-08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均衡方法、系统、车辆、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09446584A (zh) * | 2018-09-30 | 2019-03-08 |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对电芯过放保护的sop估算方法 |
CN111313499A (zh) * | 2020-03-09 | 2020-06-19 | 上海度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过放保护方法和电池管理系统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87213A1 (zh) * | 2021-11-18 | 2023-05-25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包及其用电装置 |
US12046719B2 (en) | 2021-11-18 | 2024-07-23 |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 Battery pack, and power consuming device thereof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44334B (zh) | 2022-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20043067A1 (en) | Charging method and device, charging system,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8701879B (zh) | 二次电池组管理系统 | |
CN101626087B (zh) | 电池组、信息处理设备和充电控制系统 | |
US6661200B2 (en) | Rechargeabl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charging | |
US11594766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sting secondary battery | |
CN108845655B (zh) |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 |
US10545185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agnosing current sensor | |
US20150123669A1 (en) | Battery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4148216A (zh) | 电池自放电率异常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361128A (zh) | 一种异常电芯筛选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644334B (zh) | 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 |
US20230258735A1 (en) | Battery Diagno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KR20190063268A (ko) | 배터리 팩 | |
KR20190063269A (ko) | 배터리 팩 | |
CN114047451A (zh) | 蓄电池状态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12234683A (zh) | 电子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 |
US11557903B2 (en) | Method for equalizing battery module, apparatus, battery module and power management controller | |
CN115754774A (zh) | 锂电池混联系统的soc电量预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 |
CN1321479C (zh) | 二次电池充电方法和装置 | |
KR20190063270A (ko) | 배터리 팩 | |
KR20220159818A (ko) | 배터리 모니터링 장치 및 방법 | |
US20160359344A1 (en) | Battery with Improved Discharge Utilization | |
CN114252785B (zh) | 一种无人机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KR102678141B1 (ko) | Bms의 소프트웨어 호환성 진단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9459706B (zh) | 电池检测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