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7701A - 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7701A
CN112637701A CN202110273276.7A CN202110273276A CN112637701A CN 112637701 A CN112637701 A CN 112637701A CN 202110273276 A CN202110273276 A CN 202110273276A CN 112637701 A CN112637701 A CN 112637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board
male connector
distribution frame
parti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732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37701B (zh
Inventor
刘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Sensinte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Sensinte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Sensinte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Sensinte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732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377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37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7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37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77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14Distribution frames
    • H04Q1/141Details of connexions between cable and distribu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77Localisation of faul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14Distribution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18Electrical details
    • H04Q1/20Testing circuits or apparatus; Circuits or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faults or trou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ructure Of Telephone Exchan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应用服务器用于对改造配线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同轴线缆(即2M线缆),以及改造配线板与传输设备之间的同轴线缆(即2M线缆)进行实时监测;具体的,实时监测为7*24小时对2M线缆实时监测,能够提前感知质量裂化的线路,做好处理预案,防止线路出现故障后再进行处理,最大限度确保通信线路通畅。同时,根据监测内容,可快速分清故障界面,区分是线路侧故障还是用户侧故障,缩短排障时间,快速对故障点进行定位,以提高故障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传输配线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数字传输是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消息,或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再传输的通信方式。它可传输电报、数字数据等数字信号,也可传输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语声和图像等模拟信号。
电话和电视模拟信号经数字化后,再进行数字信号的调制和传输,便称为数字电话和数字电视。以计算机为终端机的相互间的数据通信,因信号本身就是数字形式,而属于数字通信。卫星通信中采用时分或码分的多路通信也属于数字通信。
随着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通信业务量越来越大,基于2M线缆传输特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M线缆成为当前终端通信业务的主要传输线缆类型,其保有量非常庞大。
智能控制是具有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反馈和智能控制决策的控制方式,是控制理论发展的高级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智能控制研究对象的主要特点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数学模型、高度的非线性和复杂的任务要求。
配线架是数字传输中的重要结构,配线架作为“网络神经的中枢”,用于终端用户线或中继线,并能对它们进行调配连接的设备。配线架是管理子系统中最重要的组件,是实现垂直干线和水平布线两个子系统交叉连接的枢纽,通常安装在机柜或墙上。
现有的通信业务中,2M传输线缆是直接和配线架进行连接的,用于实现数字信息的传输,线路传输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重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目前,2M传输线路及业务多采用人工维护方式,且现有的配线架没有智能化的控制手段,无法远程查看配线架的工作状态,每次出现故障,都需要派人到机房现场,去检查配线架的端子和2M线缆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很隐蔽,不方便排查,导致故障处理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配线架在使用时,不方便排查网络故障,导致故障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智能配线设备、改造配线板、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监控客户端;所述改造配线板用于通过同轴线缆分别通信连接于用户设备和传输设备;
所述智能配线设备包括接口板、交叉板和主控板;所述接口板用于通信连接所述改造配线板;所述交叉板用于与其他的所述智能配线设备的所述交叉板连接,以使多个所述智能配线设备进行交叉组网;所述接口板和所述交叉板均通信连接于所述主控板;所述主控板通信连接于所述应用服务器;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和所述监控客户端均通信连接于所述应用服务器;
所述应用服务器用于对所述改造配线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同轴线缆,以及所述改造配线板与传输设备之间的同轴线缆进行实时监测以识别线路故障,并根据识别出的线路故障生成保证通信线路通畅的控制预案;所述监控客户端用于显示监测内容,以知晓当用户设备和所述改造配线板之间的同轴线缆,及传输设备和所述改造配线板之间的同轴线缆出现通信故障时,故障点的位置;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所述监测内容。
优选的,所述控制预案包括:通过所述监控客户端对同轴线缆的交叉调度,通过所述监控客户端自动记录各所述改造配线板的线缆连接信息,通过所述监控客户端实时监测同轴线缆的通信性能。
优选的,所述改造配线板包括板体,以及穿设于所述板体的多个第一2M接口组和多个第二2M接口组;
所述第一2M接口组包括第一2M上接口和第一2M下接口;所述第一2M上接口包括第一公接头、第二公接头和第三公接头;所述第二公接头和所述第三公接头位于所述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公接头位于所述板体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2M下接口包括第四公接头、第五公接头和第六公接头;所述第五公接头和所述第六公接头位于所述板体的一侧;所述第六公接头位于所述板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公接头和所述第六公接头位于所述板体的同一侧;
所述第二2M接口组包括第二2M上接口和第二2M下接口;所述第二2M上接口连接于所述第二公接头;所述第二2M上接口包括第一母接头和第二母接头;所述第二2M下接口连接于所述第五公接头;所述第二2M下接口包括第三母接头和第四母接头;
所述第一公接头和所述第六公接头分别通过同轴线路通信连接于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母接头和所述第三母接头分别通过同轴线缆通信连接于传输设备;所述第二母接头和所述第四母接头分别通信连接于所述接口板;所述第三公接头和所述第四公接头分别通信连接于所述接口板。
优选的,所述接口板包括多个接口单元;所述接口单元包括第一单元接口、第二单元接口、第三单元接口和第四单元接口;所述第一单元接口通信连接于所述第二母接头;所述第二单元接口通信连接于所述第四母接头;所述第三单元接口通信连接于所述第三公接头;所述第四单元接口通信连接于所述第四公接头。
优选的,所述监控客户端还用于显示全网信息;所述全网信息用于表述与所述智能配线设备通信连接的用户侧网络和设备侧网络的运行情况。
优选的,所述改造配线板还包括束线组件;所述束线组件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约束带、缠绕部件和驱动部件;
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板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彼此平行,且所述第一隔板垂直于所述板体;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有间隙空间;
所述缠绕部件包括第一转轴、槽轮、轴承座和蜗轮;所述轴承座的数量为2个;所述轴承座连接于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2个所述轴承座;所述槽轮同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蜗轮同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
所述缠绕部件的数量和所述约束带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缠绕部件的数量和所述约束带的数量一致,且所述缠绕部件和所述约束带一一对应;所述约束带的数量和所述第一2M接口组的数量一致,且所述约束带和所述第一2M接口组一一对应;
所述第一隔板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隔板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和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一致,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通孔和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正相对;所述第一通孔和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形成通孔组;所述第三通孔的数量和所述约束带的数量一致,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约束带一一对应;
所述通孔组的数量和所述约束带的数量一致;所述约束带和所述通孔组一一对应;所述约束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的外壁,并依次穿设于对应的所述通孔组,伸出于所述第二隔板的背离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再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三通孔并伸入所述间隙空间,最后绕设于所述槽轮;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各所述缠绕部件的所述第一转轴同步转动。
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电机、第二转轴、蜗杆和控制开关;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间隙空间;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蜗杆同轴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所述蜗杆同时啮合于各所述缠绕部件的所述蜗轮;
各所述缠绕部件的所述第一转轴彼此平行;所述第二转轴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各所述缠绕部件的所述蜗轮与所述第一隔板的距离一致;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间隙空间内;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启停的转动方向;所述束线组件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束线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板体的两侧;所述约束带为软性带。
优选的,所述束线组件还包括套管和弹性件;所述套管的数量和所述通孔组的数量一致;所述套管和所述通孔组一一对应;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于对应的所述通孔组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约束带活动穿设于所述套管;
所述第三通孔位于对应的所述通孔组和对应的所述缠绕部件之间;所述第三通孔与对应的所述约束带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的连接点正相对;
所述弹性件的数量和所述约束带的数量一致,且所述弹性件和所述约束带一一对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的外壁;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约束带,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约束带的连接点靠近所述约束带与所述第一隔板的外壁的连接点。
优选的,还包括用户侧配线架;所述接口板还用于通过同轴线缆通信连接于传输设备;所述接口板还用于通过同轴线缆通信连接于所述用户侧配线架;所述用户侧配线架用于通过同轴线缆通信连接于用户设备。
优选的,所述改造配线板还包括显示灯;所述显示灯的数量与所述第一2M接口组的数量一致,且所述显示灯与所述第一2M接口组一一对应;所述显示灯用于表述与对应的所述第一2M接口连接的传输设备的端口状态;所述端口状态包括已用、空闲可用和可拆除。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应用服务器用于对改造配线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同轴线缆(即2M线缆),以及改造配线板与传输设备之间的同轴线缆(即2M线缆)进行实时监测;具体的,实时监测为7*24小时对2M线缆实时监测,能够提前感知质量裂化的线路,做好处理预案,防止线路出现故障后再进行处理,最大限度确保通信线路通畅。同时,根据监测内容,可快速分清故障界面,区分是线路侧故障还是用户侧故障,缩短排障时间,快速对故障点进行定位,以提高故障处理效率。
具体的,本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管理系统,采用硬件和软件结合方式对 2M线缆信道进行管理维护,通过软件实现自动交叉调度以替代原有人工交叉调度,通过软件自动记录资源信息替代原有手工记录,通过软件实时监测2M线路性能解决原有监测盲区。本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管理系统部署后可大幅减少线路调度开通时间,实时掌控2M线缆信道的性能质量,提高信道资源管理的准确性,有效减少重复劳动,提高自动化水平,实现减员增效的目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安装示意图(1);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安装示意图(2);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的改造配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494991DEST_PATH_IMAGE002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出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智能配线设备、改造配线板、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监控客户端;改造配线板用于通过同轴线缆分别通信连接于用户设备240和传输设备230。
智能配线设备包括接口板250、交叉板和主控板;接口板250用于通信连接改造配线板;交叉板用于与其他的智能配线设备的交叉板连接,以使多个智能配线设备进行交叉组网,这里的交叉组网即是光纤交叉连接;接口板250和交叉板均通信连接于主控板;主控板通信连接于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监控客户端均通信连接于应用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用于对改造配线板与用户设备240之间的同轴线缆,以及改造配线板与传输设备230之间的同轴线缆进行实时监测以识别线路故障,并根据识别出的线路故障生成保证通信线路通畅的控制预案;监控客户端用于显示监测内容,以知晓当用户设备240和改造配线板之间的同轴线缆,及传输设备230和改造配线板之间的同轴线缆出现通信故障时,故障点的位置;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监测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应用服务器用于对改造配线板与用户设备240之间的同轴线缆(即2M线缆),以及改造配线板与传输设备230之间的同轴线缆(即2M线缆)进行实时监测;具体的,实时监测为7*24小时对2M线缆实时监测,做好控制预案,防止线路出现故障后再进行处理,最大限度确保通信线路通畅。同时,根据监测内容,可快速分清故障界面,区分是线路侧故障还是用户侧故障,缩短排障时间,快速对故障点进行定位,以提高故障处理效率。
具体的,上述控制预案即是采用硬件和软件(运行于监控客户端的软件)结合方式对2M线缆信道进行控制及管理维护,通过监控客户端实现对同轴线缆(2M线缆)的交叉调度,以替代原有人工对2M线缆进行交叉调度,通过监控客户端自动记录各改造配线板的线缆连接信息,以替代原有手工记录连接信息,通过监控客户端实时监测同轴线缆的通信性能(这里的通信性能包括误码率和预设时间内的断线次数,预设时间优选为1h)解决原有监测盲区;本控制预案部署后可大幅减少2M线路调度开通时间,实时掌控2M信道性能质量,提高信道资源管理的准确性,有效减少网络管理员的重复劳动,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实现减员增效的目标。
通过监控客户端实时监测同轴线缆在工作过程中的误码率和预设时间内的断线次数,以判断同轴线缆的通信质量和性能,当同轴线缆的通信质量和性能出现明显降低时(如误码率上升,断线次数增加),可据此提前感知质量裂化的同轴线缆,以针对性做出预警控制(如提前更换线缆)。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不少的企业单位已有部分通信机房改造完成,对这类机房配线板机柜进行改造时应避免大规模的线缆和业务割接,缩短施工时间,尽量降低割接对现有通信影响。
因此针对这些机房需提供特定的割接方案,在不拆卸原有配线板机柜情况下实现业务自动调度、2M 信道监测及资源管理。
为此,请参考附图2和附图3,传输设备230通过 2M 线缆连接改造配线板;用户设备240通过2M线缆连接改造配线板;智能配线设备通信连接于改造配线板,以实现对改造配线板的在线监测。
如附图2所示,改造配线板包括板体110,以及穿设于板体110的多个第一2M接口组和多个第二2M接口组。
第一2M接口组包括第一2M上接口和第一2M下接口;第一2M上接口包括第一公接头120、第二公接头140和第三公接头150;第二公接头140和第三公接头150位于板体110的一侧;第一公接头120位于板体110的另一侧。
第一2M下接口包括第四公接头180、第五公接头190和第六公接头130;第五公接头190和第六公接头130位于板体110的一侧;第六公接头130位于板体110的另一侧;第一公接头120和第六公接头130位于板体110的同一侧。
第二2M接口组包括第二2M上接口和第二2M下接口;第二2M上接口连接于第二公接头140;第二2M上接口包括第一母接头160和第二母接头170;第二2M下接口连接于第五公接头190;第二2M下接口包括第三母接头210和第四母接头220。
第一公接头120和第六公接头130分别通过同轴线路通信连接于用户设备240;第一母接头160和第三母接头210分别通过同轴线缆通信连接于传输设备230;第二母接头170和第四母接头220分别通信连接于接口板250;第三公接头150和第四公接头180分别通信连接于接口板25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了改造配线板,改造配线板与现有的配线板尺寸规格完全一致,可直接替换现有配线架,并且不改变有L9线缆连接长度及连接方式,避免了对以前传输线缆的重新做线、布线等工作。同时这种方式还可以保持原有执勤人员维护和使用习惯,可通过配线机柜对2M线缆线路进行内环和外环。
同时,接口板250包括多个接口单元260;接口单元260包括第一单元接口280、第二单元接口310、第三单元接口290和第四单元接口270;第一单元接口280通信连接于第二母接头170;第二单元接口310通信连接于第四母接头220;第三单元接口290通信连接于第三公接头150;第四单元接口270通信连接于第四公接头180。
此外,智能配线设备还用于通过交叉板将用户设备240和传输设备230进行2M线缆通信业务任意连接(这里的任意连接是指将用户设备接入传输设备的任意网络通信端口);解决了人工跳线繁琐、耗时并且易出错等问题,从而可实现业务快速调度和恢复。监控客户端还用于显示智能配线设备的网络拓扑示意图;监控客户端还用于显示接口单元260的交叉连接示意图;监控客户端还用于将智能配线设备的所有端口环回;协助值班人员快速定位线路故障点。
同时,如附图2、附图3和附图4所示,监控客户端还用于显示全网信息;全网信息用于表述与智能配线设备通信连接的用户侧网络和设备侧网络的运行情况。
此外,智能配线设备还用于自动探测2M信号帧结构并自动设置,当两台智能配线设备配对成帧使用时,自动探测端口间链接资源,链接资源包括站点、设备、板卡和端口信息,避免手动录入出错。
同时,智能配线设备包括至少2个接口板250;同一智能配线设备的2个接口板250互为备份,当其中1个接口板250故障后,预设时间内自动切换到另1个接口板250,保证用户业务不中断。
对于新站建设,使用智能配线设备替换传统配线架,需要根据传输设备230与智能配线设备、智能配线设备与用户设备240间实际距离重新做线,设备安装示意图如附图4所示。
因此,本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管理系统还包括用户侧配线架;接口板250还用于通过同轴线缆(2M线缆)通信连接于传输设备230;接口板250还用于通过同轴线缆(2M线缆)通信连接于用户侧配线架;用户侧配线架用于通过同轴线缆(2M线缆)通信连接于用户设备240。
一条2M信道的开通,需要涉及到信道两端的传输设备230时隙配置,配线板跳线等多个环节。传输设备230的配置由网管完成,时间短,准确性高,而配线板的跳线连接需要核对哪些端口是空闲可用的,如没有空闲端口,哪些端口的业务已经不用,可以拆除。
目前通信机房资源的分配和调度大部分是人工操作,缺乏合适的管理工具,再加上通信维护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在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无法保留下来,所以通信机房的调度管理一直处于被动的管理模式。因此这些工作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来处理。现阶段,配线板的跳线工作成为信道开通中最为耗时,一次成功率最低的工作,严重拖累了信道开通和调度的效率。
为此,改造配线板还包括显示灯;显示灯的数量与第一2M接口组的数量一致,且显示灯与第一2M接口组一一对应;显示灯用于表述与对应的第一2M接口连接的传输设备230的端口状态;端口状态包括已用、空闲可用和可拆除。
此外,智能配线设备还包括风扇组件和电源组件;风扇组件用于散热;电源组件用于供电。电源组件包括1路交流电源和2路直流电源,当其中1路直流电源断电或损坏后无间断切换到另1路直流电源。
此外,现有的配线板不具备对与之连接线缆进行固定的功能,导致与配线板连接的线缆容易出现松动,进而导致通信质量降低。
为此,请参考附图5和附图6,改造配线板还包括束线组件;束线组件包括第一隔板320、第二隔板330、约束带340、缠绕部件和驱动部件。
第一隔板320和第二隔板330均固定连接于板体110的同一侧;第一隔板320和第二隔板330彼此平行,且第一隔板320垂直于板体110;第一隔板320和第二隔板330之间形成有间隙空间;第一隔板320和第二隔板330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柱(未示出)连接。第一隔板320靠近第一2M上接口,第二隔板330靠近第一2M下接口。
缠绕部件包括第一转轴410、槽轮420、轴承座390和蜗轮430;轴承座390的数量为2个;轴承座390连接于第二隔板330;第一转轴410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2个轴承座390;槽轮420同轴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410,槽轮420位于第一转轴410的中部;蜗轮430同轴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410。
缠绕部件的数量和约束带340的数量均为多个;缠绕部件的数量和约束带340的数量一致,且缠绕部件和约束带340一一对应;约束带340的数量和第一2M接口组的数量一致,且约束带340和第一2M接口组一一对应。
第一隔板320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360;第二隔板330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370和多个第三通孔380;第一通孔360和第二通孔370的数量一致,且第一通孔360和第二通孔370一一对应;第一通孔360和对应的第二通孔370正相对;第一通孔360和对应的第二通孔370形成通孔组;第三通孔380的数量和约束带340的数量一致,第三通孔380和约束带340一一对应。
通孔组的数量和约束带340的数量一致;约束带340和通孔组一一对应;约束带340一端连接于第一隔板320的外壁,并依次穿设于对应的通孔组,伸出于第二隔板330的背离第一隔板320的一侧,再穿设于对应的第三通孔380并伸入间隙空间,最后绕设于槽轮420;驱动部件用于驱动各缠绕部件的第一转轴410同步转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于第一母接头160、第二母接头170和第三公接头150的2M线缆穿设于约束带340和第一隔板320的外壁之间,连接于第三母接头210、第四母接头220和第四公接头180的2M线缆穿设于约束带340和第二隔板330的外壁之间,然后启动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将各缠绕部件的第一转动同步转动,从而将约束带340缠绕于槽轮420,以收紧约束带340,从而将2M线缆压紧,从而固定连接于改造配线板的线缆,避免与配线板连接的线缆出现松动,进而导致通信质量降低的问题。
同时,驱动部件包括电机460、第二转轴440、蜗杆450和控制开关(未示出);第二转轴440转动设置于间隙空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第一隔板320);电机460用于驱动第二转轴440转动;蜗杆450同轴连接于第二转轴440;蜗杆450同时啮合于各缠绕部件的蜗轮430,蜗杆450相比蜗轮430更靠近第一侧壁。
各缠绕部件的第一转轴410彼此平行;第二转轴440垂直于第一转轴410;各缠绕部件的蜗轮430与第一隔板320的距离一致;电机460设置于间隙空间内;控制开关用于控制电机460的启停的转动方向。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完善了束线组件的结构。
束线组件的数量为2个;2个束线组件分别设置于板体110的两侧;约束带340为软性带。通过设置2个束线组件,能够分别对连接于改造配线板的板体110的两侧的线缆进行固定。
具体的,连接于第一公接头120的2M线缆穿设于约束带340和第一隔板320的外壁之间,连接于第六公接头130的2M线缆穿设于约束带340和第二隔板330的外壁之间。
此外,束线组件还包括套管470和弹性件350;套管470的数量和通孔组的数量一致;套管470和通孔组一一对应;套管470的两端分别连通于对应的通孔组的第一通孔360和第二通孔370;套管47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隔板320和第二隔板330;约束带340活动穿设于套管470。通过设置套管470,能够保证约束带340正常移动,不受间隙空间内的其他部件的干扰,提升了束线组件的工作稳定性。
第三通孔380位于对应的通孔组和对应的缠绕部件之间;第三通孔380与对应的约束带340连接于第一隔板320的连接点正相对。
弹性件350的数量和约束带340的数量一致,且弹性件350和约束带340一一对应;弹性件35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隔板320的外壁;弹性件350的另一端连接于对应的约束带340,且弹性件350与约束带340的连接点靠近约束带340与第一隔板320的外壁的连接点。
通过设置弹性件350,弹性件350始终呈拉伸状,且弹性件350的弹力使得约束带340有远离第一通孔360的趋势,这样设置,能够使得约束带340与第一隔板320的外壁之间形成的圈环,以及约束带340与第二隔板330之间的圈环有扩大的趋势,以便于将线缆穿设于约束带340和第一隔板320之间,以及约束带340和第二隔板330之间。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配线设备、改造配线板、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监控客户端;所述改造配线板用于通过同轴线缆分别通信连接于用户设备和传输设备;
所述智能配线设备包括接口板、交叉板和主控板;所述接口板用于通信连接所述改造配线板;所述交叉板用于与其他的所述智能配线设备的所述交叉板连接,以使多个所述智能配线设备进行交叉组网;所述接口板和所述交叉板均通信连接于所述主控板;所述主控板通信连接于所述应用服务器;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和所述监控客户端均通信连接于所述应用服务器;
所述应用服务器用于对所述改造配线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同轴线缆,以及所述改造配线板与传输设备之间的同轴线缆进行实时监测以识别线路故障,并根据识别出的线路故障生成保证通信线路通畅的控制预案;所述监控客户端用于显示监测内容,以知晓当用户设备和所述改造配线板之间的同轴线缆,及传输设备和所述改造配线板之间的同轴线缆出现通信故障时,故障点的位置;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所述监测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预案包括:通过所述监控客户端对同轴线缆的交叉调度,通过所述监控客户端自动记录各所述改造配线板的线缆连接信息,通过所述监控客户端实时监测同轴线缆的通信性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造配线板包括板体,以及穿设于所述板体的多个第一2M接口组和多个第二2M接口组;
所述第一2M接口组包括第一2M上接口和第一2M下接口;所述第一2M上接口包括第一公接头、第二公接头和第三公接头;所述第二公接头和所述第三公接头位于所述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公接头位于所述板体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2M下接口包括第四公接头、第五公接头和第六公接头;所述第五公接头和所述第六公接头位于所述板体的一侧;所述第六公接头位于所述板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公接头和所述第六公接头位于所述板体的同一侧;
所述第二2M接口组包括第二2M上接口和第二2M下接口;所述第二2M上接口连接于所述第二公接头;所述第二2M上接口包括第一母接头和第二母接头;所述第二2M下接口连接于所述第五公接头;所述第二2M下接口包括第三母接头和第四母接头;
所述第一公接头和所述第六公接头分别通过同轴线路通信连接于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母接头和所述第三母接头分别通过同轴线缆通信连接于传输设备;所述第二母接头和所述第四母接头分别通信连接于所述接口板;所述第三公接头和所述第四公接头分别通信连接于所述接口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板包括多个接口单元;所述接口单元包括第一单元接口、第二单元接口、第三单元接口和第四单元接口;所述第一单元接口通信连接于所述第二母接头;所述第二单元接口通信连接于所述第四母接头;所述第三单元接口通信连接于所述第三公接头;所述第四单元接口通信连接于所述第四公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客户端还用于显示全网信息;所述全网信息用于表述与所述智能配线设备通信连接的用户侧网络和设备侧网络的运行情况。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造配线板还包括束线组件;所述束线组件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约束带、缠绕部件和驱动部件;
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板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彼此平行,且所述第一隔板垂直于所述板体;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有间隙空间;
所述缠绕部件包括第一转轴、槽轮、轴承座和蜗轮;所述轴承座的数量为2个;所述轴承座连接于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2个所述轴承座;所述槽轮同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蜗轮同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
所述缠绕部件的数量和所述约束带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缠绕部件的数量和所述约束带的数量一致,且所述缠绕部件和所述约束带一一对应;所述约束带的数量和所述第一2M接口组的数量一致,且所述约束带和所述第一2M接口组一一对应;
所述第一隔板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隔板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和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一致,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通孔和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正相对;所述第一通孔和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形成通孔组;所述第三通孔的数量和所述约束带的数量一致,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约束带一一对应;
所述通孔组的数量和所述约束带的数量一致;所述约束带和所述通孔组一一对应;所述约束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的外壁,并依次穿设于对应的所述通孔组,伸出于所述第二隔板的背离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再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三通孔并伸入所述间隙空间,最后绕设于所述槽轮;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各所述缠绕部件的所述第一转轴同步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电机、第二转轴、蜗杆和控制开关;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间隙空间;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蜗杆同轴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所述蜗杆同时啮合于各所述缠绕部件的所述蜗轮;
各所述缠绕部件的所述第一转轴彼此平行;所述第二转轴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各所述缠绕部件的所述蜗轮与所述第一隔板的距离一致;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间隙空间内;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启停的转动方向;所述束线组件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束线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板体的两侧;所述约束带为软性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组件还包括套管和弹性件;所述套管的数量和所述通孔组的数量一致;所述套管和所述通孔组一一对应;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于对应的所述通孔组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约束带活动穿设于所述套管;
所述第三通孔位于对应的所述通孔组和对应的所述缠绕部件之间;所述第三通孔与对应的所述约束带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的连接点正相对;
所述弹性件的数量和所述约束带的数量一致,且所述弹性件和所述约束带一一对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的外壁;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约束带,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约束带的连接点靠近所述约束带与所述第一隔板的外壁的连接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户侧配线架;所述接口板还用于通过同轴线缆通信连接于传输设备;所述接口板还用于通过同轴线缆通信连接于所述用户侧配线架;所述用户侧配线架用于通过同轴线缆通信连接于用户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造配线板还包括显示灯;所述显示灯的数量与所述第一2M接口组的数量一致,且所述显示灯与所述第一2M接口组一一对应;所述显示灯用于表述与对应的所述第一2M接口连接的传输设备的端口状态;所述端口状态包括已用、空闲可用和可拆除。
CN202110273276.7A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 Active CN1126377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3276.7A CN112637701B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3276.7A CN112637701B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7701A true CN112637701A (zh) 2021-04-09
CN112637701B CN112637701B (zh) 2021-05-11

Family

ID=75297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73276.7A Active CN112637701B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3770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99729Y (zh) * 2008-01-29 2009-02-25 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数字配线架结构
US7564590B2 (en) * 2005-06-30 2009-07-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1323592Y (zh) * 2008-11-21 2009-10-07 柳州市达迪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路2m信道综合监测系统
CN206906858U (zh) * 2017-05-09 2018-01-19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 一种变电站通信电源和机房空调集中监控系统
CN107786262A (zh) * 2016-08-29 2018-03-09 兰捷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光缆网线路阻断故障自动监测的方法
CN208971704U (zh) * 2018-11-14 2019-06-11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新型2m机柜
CN111277443A (zh) * 2020-01-22 2020-06-12 中国人民解放军61623部队 一种重要2m数字传输信道集中监测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64590B2 (en) * 2005-06-30 2009-07-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1199729Y (zh) * 2008-01-29 2009-02-25 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数字配线架结构
CN201323592Y (zh) * 2008-11-21 2009-10-07 柳州市达迪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路2m信道综合监测系统
CN107786262A (zh) * 2016-08-29 2018-03-09 兰捷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光缆网线路阻断故障自动监测的方法
CN206906858U (zh) * 2017-05-09 2018-01-19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 一种变电站通信电源和机房空调集中监控系统
CN208971704U (zh) * 2018-11-14 2019-06-11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新型2m机柜
CN111277443A (zh) * 2020-01-22 2020-06-12 中国人民解放军61623部队 一种重要2m数字传输信道集中监测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7701B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7390B (zh) 一种基于qoe的故障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12738448B (zh) 一种基于e1专线的mcu切换系统
CN105554099A (zh) 一种采集服务器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12637701B (zh) 一种数字传输配线架智能控制系统
CN103036724B (zh) 状态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组合设备
CN214011969U (zh) 一种适用于微服务管理系统的性能监测装置
CN113810797A (zh) 基于光端口状态监测的智能odn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11427415U (zh) 一种开放型实训室智能控制系统
CN219322420U (zh) 带外网管设备
WO2016101422A1 (zh) 光纤监测方法、装置及光纤适配器
CN113055635A (zh) 一种进行终端会议的方法和系统
CN111556289A (zh) 图像分发方法和系统
CN111665749A (zh) 一种远程监管管理系统
KR102402023B1 (ko) 케이블 선번 및 장애 관리가 가능한 패치 판넬 및 이를 이용한 패치 판넬의 모니터링 시스템
CN110764961A (zh) 大数据分析的数据中心告警管理系统
KR20090091606A (ko) 전력선 통신을 이용한 전동차 객실 내 양방향 통신 시스템
CN105577412A (zh) 一种监控终端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196579A (zh) 一种钢筋加工设备远程故障诊断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10168052U (zh) 一种通信网络智慧管理平台
CN115276787B (zh) 光缆中断故障定位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218261414U (zh) 一种基于sip协议的电梯井道通讯系统
CN115222567B (zh) 一种vr资源和设备管理系统
CN211047119U (zh) 智能配线架
CN218387758U (zh) 网络接入设备和系统
CN220156562U (zh) 一种通信快速反应保障设备以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